越南天台宗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天台宗是中国佛教大乘八宗之一,由智者大师在隋、陈之际的浙江天台山创立。其主要教义依据《法华经》,故也称为法华宗。当时,由于智者看到南方佛教偏重于义理辨析,北方佛教则偏重于禅定修习,因此,他吸收中外各派佛学思想之精华,提倡理论与实践并重,主张禅教结合、教观双美、定慧双修,以此纠正两方的偏失,创造了这一既有崇高的宗教信仰精神又具备深刻的哲学内涵的中国佛教宗派。该宗不离佛陀“欲示众生佛之知见故”的出世本怀,经天台宗四众弟子特别是历代祖师的继承和发扬,延续至今,该宗在中华大地开花结果,后来也传到越南、日本、韩国、朝鲜等国,可以说天台宗对中国乃至世界佛教影响意义深远。
     越南与中国接壤,各方面很早就受到中国的影响,包括佛教。中国佛教大乘各宗派如禅宗、净土宗、密宗等早就传入越南。由于两国文化有诸多相似之处,所以各宗派很快适应并顺利发展。天台宗传入越南的时间比较晚,因此,该宗不管在教义理论还是修行方式上都受到其他宗派的影响。1928年传入时,越南正发生战乱,全国人民包括宗教组织都全力抵抗外邦,该宗因此没有很好地发展。直到1975年全国解放后,天台宗在不到一百年的时间从最初的生根发芽到今天枝繁叶茂是得以越南政府和佛教教会的领导和支持已自由发展起来。现在的天台宗已受到广泛的关注,人们对其各方面深入了解的需求与日俱增。
     本研究以越南天台宗的传承、发展与贡献为主线,逐步进行分析和阐述。主要论述了越南佛教的发展历程,强调了佛教对国家的重要性。然后,重点介绍天台宗最初传入越南的情况,特别是几位把天台宗传入越南的高僧的生平事迹以及他们在努力建立僧团、确立修行理念和方式、建立健全早课晚课制度和规定日常作息时间等方面的情况。最近十几年来,南北方的天台宗僧尼对该宗都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天台宗更加发展,为了让大家了解越南天台宗的现状,本论文对他们研究的生平事迹、修习方式和社会活动等方面的情况也进行了介绍,特别论述他们的入世精神。论文也介绍了几座越南南方和北方有代表性的天台宗寺院,包括其建筑历史、建筑风格和宗教活动等,并比较了二者的异同。最后论述该宗对越南佛教、社会的影响以及与其他宗教互相往来、交流等方面的情况。
The Tian-tai school is one of the eight Mahayana Buddhism schools in China. Which founded by master Chih-i in the Tian-tai Mountain of Chekiang during Sui and Tang dynasties. Its main doctrines is according to the Lotus Sutra, and the school is also called Fa-hua(means Dharmas Lotus) school. In Master Chih-i's period, Buddhism in south China emphasized on theoretics and north on the practice of dhyana. He combined this two methods and essences from other schools in China and India, advocated both theoretic and practice, both dhyana and dharmas, both cessation and contemplation, both higher mind and higher wisdom. By this way, he corrected the overweight of two sides and then created a Sinitic Buddhism school which consists of spiritual religion and profound philosophic connotations. Its original thought manifested the mercy of Buddha to show all the living beings the Enlightenment of Buddha, and inherited by patriarchs in history until today. Nowadays, it's not just in China, but also in Vietnam, Japan, and Korea, Tian-tai school is transmitted and developed.
     Vietnam adjoins with China, and was effected by China in many sides, particularly in Buddhism. Sinitic Mahayana Buddhism schools, such as Zen, Pure Land, Vajrayana were spread to Vietnam in very early period and then adapted and developed soon. This thanks to the similarity in culture between Vietnam and China. But Tian-tai shool spread in Vietnam very late, so it have to be effected by other shools in both theoretics and practices. In1928, when the first time Tiantai school introduced to Vietnam, it was in the war and all the people include the religion organizations were fighting against the foreign invader, this limited the development of Tiantai school. After1975, in the leadership and support from Vietnam government and Buddhism society, Tian-tai school finally had a free development. Not more than100years, Tian-tai shool got a certain accomplishment and sites of extensive interest. The requirement of researching the Tian-tai school became more and more.
     The main line of the thesis is the inheriting, development and contribution of Tian-tai school in Vietnam. And then, by the progressive analysis and statement, more about Vietnam Buddhism and Tian-tai school will be shown in this thesis. The abstract is as below
     The existence of Buddhism in Vietnam has couple thousands years. So we should know the Buddhism history in Vietnam and the importance to the nation at first. Hence it shows the early circumstances when Tian-tai school were introduced to Vietnam initially, especially the lifetimes of several masters who went to Hongkong and then spread Tian-tai school in Vietnam and the conditions about their struggle to build Sangha and their religion practices. After Liberation of Vietnam, Buddhism had a better development, and the honorable monks and nuns also made remarkable contributions. We also have a survey of their lifetimes, practice methods and social activity to indicate their spirits for serving the world. Then, it introduces several typical monasteries in north and south Vietnam. At the end, it's a comment for the influence of Tian-tai school to other schools and social cultures in Vietnam and conditions about the communications with other religions.
引文
① 潘桂明、吴忠伟:《中国天台宗通史》,凤凰出版社2008年版。
    ② 朱封鳌:《天台宗该说》,四川出版集团巴蜀书社出版2004年版。
    ③ 朱封鳌:《天台宗》(佛教入门),四川出版集团巴蜀书社2009年版。
    ④ 李四龙诸:《天台宗与佛教史研究》,宗教文化出版社2011年版。
    ⑤ 林志钦:《天台宗祖师传承之研究---从初祖到五祖》,天台学文献,www.douban.com。
    ⑥ 永本法师:《天台四教义》,佛光文化有限公司1997年版。
    ⑦ 王志远:《宋初天台佛学窥豹》,中国建设出版社1989年版。
    ① 黎孟挞:《越南佛教历史》,胡志明市出版社2002年版。
    ② 释善花:《普通佛学》,宗教出版社2010年版。
    ③ 陈重金诸:《越南史略》,胡志明综合出版社2005年版。
    ④ 阮郎:《越南佛教史论》,文学出版社2000年版。
    ① 潘桂明、吴忠伟著:《中国天台宗通史》凤凰出版社2008年7月第一版,第1页。
    ② 法然居士:《天台宗[简介]》《网络(http://blog.sina.com)》.
    ③ 潘桂明、吴忠伟:《中国天台宗通史》,凤凰出版社2008年7月第一版,第3页。
    ① 朱封鳌:《天台宗》,四川出版集团巴蜀书社2009年版,第3页。
    ① 潘桂明、吴忠伟:《中国天台宗通史》,凤凰出版社2008年版,第55页。
    ② 朱封鳌:《天台宗》,成都四川出版集团巴蜀书社2009年版,第27页。
    ③ 朱封鳌,《天台宗概说》,四川出版集团巴蜀书社2004年,第21页。
    ① 朱封鳌:《天台宗概说》,四川出版集团巴蜀书社出版2004年版,第26页。
    ② 朱封鳌:《天台宗概说》,四川出版集团巴蜀书社出版2004年版,第23页。
    ③ 潘桂明、吴忠伟:《中国天台宗通史》,凤凰出版社2008年版,第84页。
    ④ 朱封鳌:《天台宗概说》,四川出版集团巴蜀书社出版2004年版,第28页。
    ⑤ 朱封鳌:《天台宗概说》,四川出版集团巴蜀书社出版2004年版,第28页。
    ⑥ 潘挂明、吴忠伟:《中国天台宗通史》,凤凰出版社2008年版,第85页。
    ① 朱封鳌:《天台宗概说》,四川出版集团巴蜀书社出版2004年版,第31页。
    ① 潘桂明、吴忠伟:《中国天台宗概述》,凤凰出版社2008年,第245页。
    ① 潘桂明、吴忠伟:《中国天台宗通史》,凤凰出版社2008年版,第274页。
    ② 潘挂明、吴忠伟:《中国天台宗通史》,凤凰出版社2008年版,第277页。
    ① 众生世界、国十世界、五阴世界。
    ② 二乘是声闻乘和缘觉乘。
    ① 一心三观又名圆融三观、不可思议三观、不次第三观等,是天台宗圆教的观法。天台宗说宇宙万有,都具有空假中三种谛理,而这三种谛理又互具互融,空即假中,假即空中,中即空假,如果我们在一心之中这样作观,即叫做“一心三观”。
    ② 中道(梵madhyama -pratipad)指脱离边邪,不偏不倚的中正之道。又称中路,或单称中。《大宝积经》卷一一二云(大正11·633c):常是一边,无常是一边,常无常是中,无色无形,无明无知,是名中道诸法实观。
    ① 三智,佛家用语,佛法释义:指大智度论卷八十四释三慧品所说之一切智、道种智、一切种智。
    ② 声闻梵语s/ra^vaka,巴利语sa^vaka。音译舍罗婆迦。又意译作弟子。为二乘之一,三乘之一。指听闻佛陀声教而证悟之出家弟子。
    ③ 缘觉梵语pratyeka-buddha,音译钵刺医迦佛陀、毕勒支底迦佛、辟支迦佛、贝支迦佛、辟支佛。又作独觉、缘一觉、因缘觉。为二乘之一,三乘之一。指独自悟道之修行者。即于现在身中,不禀佛教,无师独悟,性乐寂静而不事说法教化之圣者。声闻与缘觉,称为二乘;若共菩萨,则为三乘。
    ① 五盖:佛家用语,是指五种覆盖众生心识,使不能明了正道的烦恼。包括贪欲盖、嗔恚盖、情沉睡眠盖、掉举恶作盖和疑盖。
    ② 《维摩请经注》卷五,见《大正藏》卷三八。
    ① 《修习止观坐禅法要》,见《大正藏》卷四六。
    ② 朱封鳌:《天台宗》,四川出版集团巴蜀书社2009年版,第50页。
    ③ 朱封鳌:《天台宗》,四川出版集团巴蜀书社2009年版,第50页。
    ① 朱封鳌:《天台宗》,四川出版社集团巴蜀书社2008年版,第94页。
    ② 朱封鳌:《天台宗》,四川出版社集团巴蜀书社2008年版,第94页。
    ③ 朱封鳌:《天台宗》,四川出版社集团巴蜀书社2008年版,第94页。
    ④ 朱封鳌:《天台宗》,四川出版社集团巴蜀书社2008年版,第94页。
    ① 朱封鳌:《天台宗》,四川出版集团巴蜀书社2008年,第126页。
    ② 朱封鳌:《天台宗》,四川出版集团巴蜀书社2008年,第128页。
    ① 朱封鳌:《天台宗》,四川出版集团巴蜀书社2008年,第136页。
    ② 朱封鳌:《天台宗》,四川出版集团巴蜀书社2008年,第136页。
    ③ 朱封鳌:《天台宗》,四川出版集团巴蜀书社2008年,第136页。
    ④ 朱封鳌:《天台宗》,四川出版集团巴蜀书社2008年,第136页。
    ⑤ 朱封鳌:《天台宗》,四川出版集团巴蜀书社2008年,第136页。
    ⑥ 朱封鳌:《天台宗》,四川出版集团巴蜀书社2008年,第136页。
    ⑦ 朱封鳌:《天台宗》,四川出版集团巴蜀书社2008年,第137页。
    ⑧ 朱封鳌:《天台宗》,四川出版集团巴蜀书社2008年,第137页。
    ⑨ 朱封鳌:《天台宗》,四川出版集团巴蜀书社2008年,第137页。
    ⑩ 朱封鳌:《天台宗》,四川出版集团巴蜀书社2008年,第137页。
    ① 《圆顿止观》即《摩诃止观》是一本佛教著作。与《法华玄义》、《法华文句》台称天台三大部。是天台宗的基本理论著作之一。
    ② 欲界、色界、无色界。
    ③ 三观是台宗之重要法门,为教理实践修行之骨架系对一切存在之三种观法,即空观、假观、中观称“空假中三观”依据“菩萨璎珞本业经”卷上,贤圣学观品“从假入空二谛观、从空入假平等观、中道第一义谛观”而立为旨趣。是真空绝相观,二是事理无碍观,三是周遍含融观。
    ④ 三惑是天台宗所说的三种障惑,佛教天台宗教义。天台宗人把一切迷事、迷理的妄惑归纳作三类:一、见思惑,二、尘沙惑,三、无明惑,总称“三惑”。
    ⑤ 四弘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⑥ 三谛是天台宗用语。为表显诸法的本然实相而立的三种,原理,即:空谛、假谛、中谛等三谛。空谛谓诸法空
    ① 阮郎:《越南佛教史论》,文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4页。
    ② 释密体:《越南佛教史略》,宗教出版社2010年版,第50页。
    ① 明之:《越南佛教历史》,越南佛学院(内部流行)1997年,第11页。
    ② 《禅苑集英》,胡志明万幸大学1999年,第70页。
    ③ 杜继文:《佛教史》,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48页。
    ① 今河内,北宁省,顺城县。
    ② 《禅苑集英》,胡志明万幸大学1999年,第51页。
    ③ 今越南北宁省,仙游山,扶董乡。
    ④ 阮郎:《越南佛教史论》,文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30页。
    ⑤ 《胡志明全习》,政治国家出版社河内1995年,第197页。
    ① 陈文富:《佛教与民族》,宗教出版社1995年版,第492页。
    ② 黎孟挞:《越南佛教历史》,卷二,胡志明综合出版社2006年版,第439-440页。
    ① 阮郎:《越南佛教史论》,文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449页。
    ② 《越南的一些宗教》,流行内部,政府宗教班,河内1995年,第40页。
    ③ 吴士连《大越史记全书》,本纪,卷五,第325页。
    ① 越南的一些宗教,(参考文献-内部流行),政府宗教班,河内1995年,第45页。
    ② 陈文富:《越南思想的发展从19世纪到八月革命前》,第二集,科学社会出版社,河内1976年,第280页。
    ③ 何文进:《佛教与革命,佛教研究》,1数,佛教研究分院,越南佛教教会,河内1991年,第23页。
    ④ 释德业:《胡志明一个越南人本表征,佛教研究》,1数,佛教研究分院,越南佛教教会,河内1991年,第29页。
    ① 明之:《越南佛教历史概括》,(内部流行)1997年,第50页。
    ② Jerrold Schecter.:《The New Face of Buddha. John Weatherhill》, Tokyo1967年,169页。
    ③ Jerrold Schecter.:《The New Face of Buddha. John Weatherhill》, Tokyo1967年,169页。
    ④ 阮显黎:《东京义蜀》,辈叶,西贡1974年,第85页。
    ① 阮郎:《越南佛教史论》,文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751页。
    ② 陈清雄:《Buddhism and Politics in Southeast Asia》博士论文,Micchigan,USA1978年,第319页。
    ① 圆音报,25数,1937年。
    ② 阮郎:《越南佛教史论》,文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45页。
    ① 《国家存档中心2》,材料记号04-HS.8352。
    ① 《越南佛教总会副会主的一封信1963年4月9日》,慈倓寺的藏书。
    ② 《越南佛教总会副会主的一封信1963年4月9日》,慈倓寺的藏书。
    ③ 《伟大救国抗美战争》,2集1961-1964,事实出版社1974年版,第131页。
    ④ 阮凯:《深寺庙老和尚和退休少将》,劳动报,24号,1993年3月25日。
    ⑤ 陈文富:《佛教与民族》,宗教出版社1995年版,第342页。
    ⑥ 黎塨:《越南南方佛教风潮1963年》,顺化出版社2003年版,第169页。
    ⑦ 国慧报,1997年,第140-141页。
    ① 南成:《越南佛教的斗争》化道院出版,西贡1964年,第26页。
    ② 《胡志明主席的宣布话关于现在越南南方情形》,人民军队报,1963年8月29日,第1页。
    ③ 黎塨:《越南南方佛教风潮1963年》,顺化出版社2003年版,第267页。
    ④ 是越南佛教教会最高的两个机关。
    ① 《越南若干宗教》,政府宗教班出版,河内1995年,第44页。
    ① 释智光:《越南佛教运动》海潮音周报,14号,1964年7月23日,第2页。
    ② 杨曾文主编:《佛教文化面面观》,齐鲁书出版发行1989年,第50页。
    ③ 释密体:《越南佛教史略》,第39页。
    ① 释智广:《法华经历史》觉悟报,2008年3月23日。
    ② 觉光法师的《天台宗观宗讲自记》写的是陈春亮
    ① 成立在中国明朝时代(1368-1644),该道传播遍东亚和东南亚地区。天台宗观宗讲寺志记载是道教属于先天派(道教先天道)。
    ① 阮郎:《越南佛教史论》,文学出版社,河内2000年版,第85页。
    ① 释明珠译《长部经》卷一,越南佛教研究院,1991年。
    ② 释福山译《摩诃僧只律》卷1,电子版。
    ① 曾其海《摩诃止观论要》,宗教文化出版社2010年版,第3页。
    ② 卍续藏经《连灯会源》no136,p.221。
    ① 人身有三十六之不净物”。《涅架经》二十四曰:“凡夫身三十六物不净充满”,分为三类:一、外相址二:发、毛、爪、齿、哆、泪、涎、唾、屎、溺、垢、汗。二、身器十二:皮、肤、血、肉、筋、脉、骨、妞、肪、膏、脑、膜。三、内含十二:肝、胆、肠、胃、脾、肾、心、肺、生藏、藏、赤痰、白痰。见《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唐。澄观述《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第44卷,《大正藏》第36册,第343页中,下)。
    ② 《大正藏》第二册,第568-569页,中。
    ③ 《大正藏》第二册,第568页,上第569页,中。
    ① 《大正藏》第二册,第121页,中。
    ① 《大正藏》第2册,第322页。
    ① 蕅益智旭:《佛说阿弥陀经要解》,《净土宗经典精华》(上),第154页。
    ② 蕅益智旭:《佛说阿弥陀经要解》,《净土宗经典精华》(上),第160页。
    ③ 《大方广佛华严经》贤首品。
    ④ 杨伯峻译注:《论语·为政篇第二》,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21页。
    ⑤ 蕅益智旭:《佛说阿弥陀经要解》,《净土宗经典精华》,第154页。
    ① 蕅益智旭:《佛说阿弥陀经要解》,《净土宗经典精华》(上),第173页。
    ① 十小咒:如意宝轮王陀罗尼、消灾吉祥神咒、功德宝山神咒、准提神咒、圣无量寿决定光明王陀罗尼、药师灌顶真言、观音灵感真言、七佛灭罪真言、往生净土神咒、大吉样天女咒。
    ② 智光《二课合解》译解。
    ① 《早晚二课合解》,上海佛学书局2000年,第27页。
    ① “供养咒”:为了提醒大众实行佛家的规则,越南佛教尼众在早餐(小食)之前除了供养粥以外,还要诵其它的经、律、如:《八大因觉经》、《十善经》、《十戒》、《伪山替策》等。
    ② 五观:(一)计功多少,量彼来处。(二)自忖己德行,全缺多减。(三)防心显过,不过三毒。(四)正事良药,取济形苦。(五)为成道业,世报非意。《四分律行事钞》卷中之三(随戒释相篇)云(大正40·84a)。
    ③ 夏安居:从四月十五日至七月十五日,僧尼禁止外出,而在寺院中专心坐禅修学。
    ① 无尽传登大师(1554-1628):是中国天台宗的第三十世,他是有功劳复兴天台宗的一位高僧。
    ② 释则丕:《中华天台宗高僧》,同奈出版社2012年版,第179-180页。
    ③ 若是按照智者大师之偈算来为第五十、五十一代;若是传灯大师之偈算来就是第二十二、二十三代。
    ① 安世高:《八大人觉经》《第一觉悟》。
    ① 三师与七证师的并称。指僧尼受具足戒时,戒场必须具足的戒师人数。又称十师、十僧。三师是:得戒和尚:指正授戒律的和尚。乃比丘得戒的根本及其归投处,故必至诚三请之。凡担任戒和尚者,其戒腊须在十年以上,并严守戒法,具足智慧,堪能教授弟子。羯摩和尚:即读羯磨文的阿阁梨,主持白四
    ① 关斋戒:是佛陀为了在家弟子制定的、暂时的出家修行的戒律与斋法。因为在家修行的人,家庭的、社会的种种事务很繁忙,要想修行,障碍也很多。佛陀悲悯在家弟子让他们能够过一日一夜的出家人的清净生活,种出世的善因;又能够适应在家人生活的特点,所以特别制定了在家人的出家戒,就是八关斋戒。当然,出家人为了使自己的戒行真正达到清净也应该受持八关斋戒。这个“八”字,是指的八条戒律,所以称为“八戒”。
    ① 所谓慈无量心:即友爱之心,能与众生安乐之心。悲无量心,即同情他人的痛苦,救拔众生脱离苦境。喜无量心,即见人离苦得乐生庆悦欢喜之心。舍无量心,即如上三心亦不执着,又舍弃一切冤亲之差别相,而平等对待之,故又名等心,或者均心、平心。此四心普缘无量众生,引无量之福故名无量心。四心依四禅定而修之,则得生色界之梵天,故云四梵行。
    ① 六和系统,借鉴佛陀的智慧而得名,古为今用,用六和敬思想,即:“身和同住,语和无诤,意和同悦,戒和同修,利和同均,见和同解。”
    ① 阮百凌:《越南佛教建筑》,一集,万行大学院,西贡1972年,第3页。
    ① Muong人,是生活在北越南山上的一个少数民族
    ① 阮庭熠(1822-1888)是越南著名诗人,越南古代文学和近代文学两个阶段的承前启后的诗人,其主要代表作长篇叙事诗《陆云仙》在越南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阮庭炤出生于嘉定一个清寒的读书人家庭,父亲在嘉定左军黎文悦的南圻总镇府任书吏。1833年黎文悦死后,其养子攻占嘉定城,阮庭炤的父亲因离职避难被革职,颠沛游离,就把他送到顺化的友人家读书。1843年,阮庭炤中了秀才,1846年到顺化会试,因母死弃考,归途中又因悲伤加炎热得重病而双目失明,再加上有婚约的富户背约,使他深感世态炎凉。他靠非凡的记忆力在朋友、学生的帮助下从事办学,研究医学,进行创作,成了著名的教师、厚道的名医和杰出的诗人。在此期间他以自身经历为原型,结合平日观察到的奸邪罪恶和失明后感受到的炎凉世态,写成了《陆云仙》这部充满个人感情的作品。
    ① 《妙法莲花经玄义》卷7《大正藏》册33,no.1716 p.773,a.15-17。
    ② 看《妙法莲花经》卷3<化城喻品>,《大正藏》册9,no.262,p.22,a18。
    ③ 《妙法莲花经玄义》卷1《大正藏》册33,no.1716,p.684,c11-13。
    ① 《妙法莲华经玄义》,《大正藏》,册33,no.1716,p.733,a13-21。
    ① 《妙法莲华经》卷4<提婆达多品>,《大正藏》册09,no.262,p.20,a13-14。
    ② 《妙法莲华经》卷4<提婆达多品>,《大正藏》册09,no,262,p.35,c16-19。
    ① 《妙法莲华经》卷3,《大正藏》,册09,no.262,p.20,a13-14。
    ① 此篇系欧阳竟无先生在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哲学研究会讲演。由其弟子王君恩洋笔记。当时讲题,系《佛法非宗教非哲学而为今时所必需》。此篇曾付刊南京高师《文哲月刊》,后《民铎杂志》李石岑先生函索此稿,拟刊诸《民铎》三卷三号。刊者志。
    ① 阮贤德:《Lich su Phat giao dang trong》,胡志明市出版社,第一集,1993年,第34页
    ① 释则丕:《越南天台宗》,(内部流行),第4页。
    《大正藏》(佛光电子版)。
    潘桂明、吴忠伟:《中国天台宗通史》,凤凰出版社2008年版。
    朱封鳌:《天台宗概说》,四川出版集团巴蜀书社2004年版。
    朱封鳌:《天台宗》(佛教入门),四川出版集团巴蜀书社2009年版。
    李四龙:《天台宗与佛教史研究》,宗教文化出版社2004年版。
    韩焕忠:《天台判教论》,四川出版集团2005年版。
    王志远:《宋初天台佛学窥豹》,佛光山版社印行1989年版。
    麻天祥:《中日韩天台学术对话》,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
    永本法师:《天台小止观》,国家图书馆出版品预行编目资料2005年版。
    永本释译:《天台四教仪》,国家图书馆出版品预行编目资料1997年版。
    李四龙:《天台智者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释明珠译:《长部经》卷一,越南佛教研究院1991年版。
    释福山译:《摩诃僧只律》卷一,电子版。
    曾其海:《摩诃止观论要》,宗教文化出版社2010年版。
    陈重金:《越南史略》,西贡,教育部学料中心出版1971年。
    越南佛教中央教会编:《越南佛教僧事内贵》1981年。
    释智首:《统一越南佛教教会会议代表的呼唤》,《统一越南佛教教会代表会议纪要》,河内,报志局出版社1981年。
    释如月:《越南诸尼行状》,胡志明市,宗教出版社2007年版。
    何文晋、阮文居、范玉龙:《越南寺庙》,世界出版社2013年版。
    隆安佛教省会文化班:《隆安佛教寺院》,百科词典出版社2012年版。
    梨塨:《越南南方佛教风潮1963年》,顺化出版社2003年版。
    越南佛教教会:《佛教编年史,嘉定-西贡-胡志明市》,胡志明市出版社2001年版。
    慈花一惠心译:《摩诃止观》,东方出版社2009年版。
    释则丕:《中国天台宗高僧第1、2集》,同奈出版社2012年版。
    释清慈:《越南禅师》,河内,宗教出版社2004年版。
    黎孟挞:《<禅苑集英>研究》,胡志明市出版社1999年版。
    黎孟挞,《越南佛教历史》卷1、2、3,胡志明市出版社2002年版。
    释德业:《越南道佛》,胡志明市佛教城会1995年版。
    吴士连:《大越史记全书》(校合本),本纪,卷五,陈记。
    吴士连:《大越史记全书》(校合本),本纪,卷六,陈记。
    陈重金:《越南史略》,胡志明市综合出版社2005年版。
    释清检译:《课虚录》,胡志明市佛教城会印行1997年版。
    阮公理:《佛教文学李-陈时面貌和特点》,胡志明市国家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释清慈:《慧忠上士语录讲解》,常照禅院1996年版。
    陈玉加:《越南文化基础》,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武玉庆:《越南的圣道》,河内,文化通信出版社2001年版。
    释同本主编:《陈朝的佛教》3卷,河内,宗教出版社2010年版。
    高明:《了解越南历史和一些伟人的宣言》,青年出版社2006年版。
    释清检:《印度佛教历史》,宗教出版社2001年版。
    Andrew Skilton:Nguyen Van Sau翻译:《世界佛教历史大纲》,胡志明市综合出版社2004年版。
    阮贤德:《南方佛教历史》,胡志明市出版社,第一集1993年版。
    阮郎:《越南佛教史论》,文学出版社2000年版。
    释明惠:《越南佛教史略》,胡志明市佛教城会1993年版。
    释同本:《越南名僧》,第一集,宗教出版社2002年版。
    阮惠真:《佛教历史》宗教出版社2008年版。
    范文山:《越史全书》,西贡1983年版。
    释通芳:《竹林安子禅派》,河内,宗教出版社2003年版。
    阮显黎:《东京义蜀》,辈叶, 西贡1974年版。
    陈文富:《佛教与民族》,宗教出版社1995年版。
    释密体:《越南佛教史略》,宗教出版社2010年版。
    释善花:《普通佛学》卷一,宗教出版社1970年版。
    华方天:《中国佛教宗派-天台宗》,《佛法春秋》,2005年第75期。
    王仲尧:《天台宗智者的佛性论思想》,《武汉大学学报》,1998年第3期。
    张云发、吴巨慧:《浙江佛教第一人——智者》,《浙江师大学报》1998年第6期。
    邵灿园:《中国天台宗中兴与高丽入学僧留华传法》,《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第3期。
    黄夏年:《玉泉寺“中国佛教天台宗文化研究座谈会”综述》,《法音》1998年第1期。
    任继愈:《天台宗哲学思想略论》,《哲学研究》1960年第2期。
    林克智:《天台宗在港台的传播》,《东南文化》1994年第2期。
    何劲松:《天台宗在日本和韩国的传承与发展》,《东南文化》1994年第2期。
    郜林涛:《湛然对天台宗中兴的贡献》,《晋中学院学报》2010年第4期。
    曾其海:《禅宗与天台宗关系之探讨》,《台州师专学报》2000年第4期。
    任继愈:《天台宗与中国佛教》,《世界宗教研究界》1998年第2期。
    宫静:《佛教东传与天台宗》,《东南文化》1994年第2期。
    曾其海:《天台宗研究中三个值得注意的问题》,《台州师专学报》2000年第1期。
    卞孝查:《陈王朝与天台宗》,《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
    李建华:《隋炀帝重视天台宗的实质》,《广西社会科学》2005年第5期。
    朱明忠:《天台宗佛教思想的印度渊源》,《南亚研究》1993年第4期。
    释智首《统一越南佛教教会会议代表的呼唤》,《统一越南佛教教会代表会议纪要》,河内,报志局出版社,1984年。
    释智真:《越南佛教教会形成及发展的过程》,胡志明市越南佛教学院1997年毕业论文。
    孙瑞媛:《天台智者《观心论》研究》,中国社会科学2012年博士学位论文。
    韩艳秋:《天台智者思想研究》,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博士学位论文。
    哈磊:《四念处研究》,西川大学2004年博士论文。
    乌多拉:《四念处观法》,西川大学2007年博士论文。
    释清决:《越南禅宗史论》,中国社会科学2001年博士论文。
    阮氏秋月:《当代中、越佛教尼众僧团异同之研究-以佛学院的出家女众为中心》,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博士学位论文。
    侨氏云英:《越南北方佛教女性神研究》,中央名族大学2001年博士学位论文。
    陈育求:《禅净关系思想研究》,南昌大学2012硕士论文。
    王玉琦:《谛闲中兴天台宗之研究》,河南大学2012年硕士论文。
    阮氏玉蝶:《从中国南禅思想到竹林禅派的入世精神》,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硕士论文。
    阮灯情:《越南竹林禅派寺院园林研究》,西南大学2010年硕士论文。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