俺答汗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在史学界开展对俺答汗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它是整个蒙古史和中蒙关系史研究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它不仅涉及如何评价俺答汗一生的功过和历史地位,更重要的是通过对俺答汗这位关键人物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搞清楚达延汗之后这一段复杂的蒙古历史。这一时期蒙古各部的构成、分布和变迁、社会结构、制度和经济状况的变化、蒙汉关系、喇嘛教传播蒙古的原因及对蒙古社会诸方面所产生的剧烈影响等。全文分为五章。
     第一章论述选题意义、选题的范围、研究现状、本文的创新点和存在的问题作简要介绍与评述。
     第二章探讨俺答汗及其时代背景。用年谱的方式列举俺答汗的生平。此外,探讨了当时蒙古的社会状况,尤其是讨论了关于鞑靼、瓦剌、兀良哈和其他诸部的状况和这些部落的关系和俺答汗统一诸部的斗争。
     第三章讨论俺答汗与明朝关系。重点讨论了嘉靖时期明朝与蒙古的关系,涉及官方的禁商与民间的通商、蒙古对明朝边境的骚扰的原因、嘉靖朝对蒙政策特点、俺答汗与明朝的谈判、俺答汗为重开谈判制造有利条件和俺答汗封贡问题。
     第四章讨论俺答汗修建呼和浩特城,涉及选择呼和浩特城的原因、修建过程呼和浩特与汉人参与等。
     第五章讨论俺答汗的杰出贡献。俺答汗接受黄教,官方禁止萨满教的陋俗,而且制定《阿勒坦汗法典》,发展游牧,使老弱幼定居。以蒙古族习俗为基础,重铸新习俗为蒙古教育开展创造了条件。在这一章中,对俺答汗进行了综合评价认为他是文化融合的推进者、通商互市的拓展者、民族矛盾的调解者,也是蒙古民族一代新风气的开创者。
In the circles of historiography,the research on Altan Khan is of considerable significance,for it constitutes an indispensible component of the entire Mongolian historical research.The research on Altan Khan shall not only involve the evaluation on his merits and demerits in his life and the historical role he has played,but also,more importantly,shall help us get a clear picture of the complex period in Mongolian history after Altan Khan.This period involves the formation of different Mongolian clans,their dispersal and changes,the changes in social structure,system and economic condition,Sino-Mongolian relations,as well as the reason why Lamaism has spread in Mongolia and the profound influence it had on many social aspects.
     The first chapter of this work expounds on the meaning,the scope of the chosen thesis and the current state in the given research field;it introduces and gives a concise commentary on the relative newness of the work and problems extant in this subject.
     The second chapter explores Altan Khan and the background of the epoch during which Altan Khan lived.The important events in his entire life are listed in a chronological way.Apart from that, the author probes into the social condition,particularly the condition in which the various clans and tribes lived,such as Tatars,Oirat Mongols,Urianhai etc.,the inter-clan relations among these clans and Altan Khan's struggle to unite them.
     The third chapter discusses the relations between Altan Khan and the Ming court.An emphasis is put upon the relations between the Ming court and the Mongols during the period prior to the Jiajing (明世宗嘉靖年),the rein of the 12~(th) emperor of Ming Dynasty.It further relates to the government prohibition on trade and the banning of commercial relations among common people,the reasons why Mongols perpetrated harassment along the border region of Ming China,the characteristics of Jiajing policy held for Mongolia,the negotiations made between Altan Khan and the Ming court and how Altan Khan set favorable conditions for resettling new negotiations and closed down the question of tribute practice.
     The fourth chapter deliberates on the process of Altan Khan's founding and construction of Huhhot,the reason why the site of Huhhot has been chosen,as well as the participation of Chinese in the founding of Huhhot etc.
     The fifth chapter discusses the outstanding contribution of Altan Khan:the reception of Lamaism, the official banning of the undesirable custom of Shamanism,the stipulation of "Statute and law of Altan Khan",the developing and upgrading of nomadic animal husbandry,the enabling of sedentary life for the old,those enfeebled and the children etc.On the basis of Mongolian custom and tradition he formulated new rules with the aim to establish suitable conditions for promoting education among Mongols.In this chapter,the author concludes through her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n Altan Khan, that he has been a promoter of cultural fusion,of the expansion of border trade markets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and commercial relations,the mediator in the ethnic conflict,as well as the initiator of the dawn of a new era of the Mongolian nation.
引文
[1]扎木苏伦等:《蒙古国历史》,蒙古国科学院历史学院出版社,乌兰巴托,2003年,第91页。
    [2]扎木苏伦等:《蒙古国历史》,蒙古国科学院历史学院出版社,乌兰巴托,2003年,第118页。
    [3]张瀚:《松窗梦语》。
    [1]蒙文抄本《阿勒坦汗传》第4页,俺答汗生于藏历“火吉祥母兔年十二月三十牛日。
    [2]哈屯是蒙语夫人王妃的意思。
    [3]米喇兀-分箭断婴儿脐带,无论产男女,具悬红布及腰刀于门上。以皮或毡包裹初生婴儿,过三日方洗,洗毕仍以皮或毡包裹如前,并于是日椎牛置酒,召亲戚邻居宴饮。
    [4]#12
    [5]扎木苏伦等:《蒙古国历史》,蒙古国科学院历史学院出版社,乌兰巴托,2003年,第92页。
    [1]扎木苏伦等:《蒙古国历史》,蒙古国科学院历史学院出版社,乌兰巴托,2003年,第92页。
    [2]蒙文抄本《阿勒坦汗传》。
    [1]扎木苏伦等:《蒙古国历史》,蒙古国科学院历史学院出版社,乌兰巴托,2003年,第93页。
    [2]伊锡克公主是为巴尔斯博罗特的同母异父姊,均为满都海夫人所生。
    [3]《阿勒坦汗传》,卷6下。《俺答汗评传》第21页。
    [4]《阿勒坦汗传》卷6下。
    [1]扎木苏伦等:《蒙古国历史》,蒙古国科学院历史学院出版社,乌兰巴托,2003年,第92页。
    [2]扎木苏伦等:《蒙古国历史》,蒙古国科学院历史学院出版社,乌兰巴托,2003年,第92页。
    [3]张瀚:《松窗梦语》。
    [4]沈起炜:《中国历史大事年表》,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第441页。
    [5]扎木苏伦等:《蒙古国历史》,蒙古国科学院历史学院出版社,乌兰巴托,2003年,第92页。
    [1]扎木苏伦等:《蒙古国历史》,蒙古国科学院历史学院出版社,乌兰巴托,2003年,第95页。
    [2]扎木苏伦等:《蒙古国历史》,蒙古国科学院历史学院出版社,乌兰巴托,2003年,第95页。
    [3]《成吉思汗嘉言录》记载:可汗即位时,大家给勃儿帖上了“额失哈屯”的尊号。
    [4]萨囊彻辰:《蒙古源流》卷五。
    [5]《阿勒坦汗传》第七页下。
    [6]张瀚:《松窗梦语》。
    [7]张瀚:《松窗梦语》。
    [1]张瀚:《松窗梦语》。
    [2]扎木苏伦等:《蒙古国历史》,蒙古国科学院历史学院出版社,乌兰巴托,2003年,第94页。
    [3]扎木苏伦等:《蒙古国历史》,蒙古国科学院历史学院出版社,乌兰巴托,2003年,第94页。
    [4]萨囊彻辰:《蒙古源流》卷五。
    [5]张瀚:《松窗梦语》。
    [6]张瀚:《松窗梦语》。
    [7]扎木苏伦等:《蒙古国历史》,蒙古国科学院历史学院出版社,乌兰巴托,2003年,第95页。
    [1]张瀚:《松窗梦语》。
    [2]《万历武功录》卷7《俺答汗列传上》。
    [3]《明世宗实录》嘉庆二十年七月丁酉。
    [4]《阿勒坦汗传》第七卷页下。
    [5]扎木苏伦等:《蒙古国历史》,蒙古国科学院历史学院出版社,乌兰巴托,2003年,第96页。
    [1]《明世宗实录》嘉庆二十年七月丁酉。
    [2]扎木苏伦等:《蒙古国历史》,蒙古国科学院历史学院出版社,乌兰巴托,2003年,第96页。
    [3]今青海东北之大通河上游。
    [4]意为可依靠的聪睿之汗。
    [1]沈起炜:《中国历史大事年表》,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第445页。
    [2]纳阿伦高娃:《14-16世纪的蒙明关系》,蒙古国科学院历史学院出版社,乌兰巴托,1996年,第68页。
    [3]扎木苏伦等:《蒙古国历史》,蒙古国科学院历史学院出版社,乌兰巴托,2003年,第97页。
    [4]沈起炜:《中国历史大事年表》,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第445页。
    [1]沈起炜:《中国历史大事年表》,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第445页。
    [2]扎木苏伦等:《蒙古国历史》,蒙古国科学院历史学院出版社,乌兰巴托,2003年,第97页。
    [3]扎木苏伦等:《蒙古国历史》,蒙古国科学院历史学院出版社,乌兰巴托,2003年,第97页。
    [4]扎木苏伦等:《蒙古国历史》,蒙古国科学院历史学院出版社,乌兰巴托,2003年,第98页。
    [5]扎木苏伦等:《蒙古国历史》,蒙古国科学院历史学院出版社,乌兰巴托,2003年,第98页。
    [1]萨囊彻辰:《蒙古源流》卷六。
    [2]张瀚:《松窗梦语》。
    [3]乌云毕力格、柏拉都各其:《内蒙古史纲要》,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234页。
    [4]扎木苏伦等:《蒙古国历史》,蒙古国科学院历史学院出版社,乌兰巴托,2003年,第114页。
    [5]扎木苏伦等:《蒙古国历史》,蒙古国科学院历史学院出版社,乌兰巴托,2003年,第114页。
    [1]今内蒙古兴和附近。
    [2]扎木苏伦等:《蒙古国历史》,蒙古国科学院历史学院出版社,乌兰巴托,2003年,第188页。
    [3]扎木苏伦等:《蒙古国历史》,蒙古国科学院历史学院出版社,乌兰巴托,2003年,第188页。
    [4]扎木苏伦等:《蒙古国历史》,蒙古国科学院历史学院出版社,乌兰巴托,2003年,第188页。
    [6]扎木苏伦等:《蒙古国历史》,蒙古国科学院历史学院出版社,乌兰巴托,2003年,第188页。
    [1]扎木苏伦等:《蒙古国历史》,蒙古国科学院历史学院出版社,乌兰巴托,2003年,第189页。
    [2]扎木苏伦等:《蒙古国历史》,蒙古国科学院历史学院出版社,乌兰巴托,2003年,第189页。
    [3]沈起炜:《中国历史大事年表》,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第448页。
    [4]扎木苏伦等:《蒙古国历史》,蒙古国科学院历史学院出版社,乌兰巴托,2003年,第98页。
    [5]《阿勒坦汗传》第十一页上,这就是初修的大板升城。
    [6]扎木苏伦等:《蒙古国历史》,蒙古国科学院历史学院出版社,乌兰巴托,2003年,第98页。
    [1]扎木苏伦等:《蒙古国历史》,蒙古国科学院历史学院出版社,乌兰巴托,2003年,第98页。
    [2]萨囊彻辰:《蒙古源流》卷六。
    [3]沈起炜:《中国历史大事年表》,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第448页。
    [4]萨囊彻辰:《蒙古源流》卷六。
    [5]沈起炜:《中国历史大事年表》,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第448页。
    [6]沈起炜:《中国历史大事年表》,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第449页。
    [7]扎木苏伦等:《蒙古国历史》,蒙古国科学院历史学院出版社,乌兰巴托,2003年,第188页。
    [8]扎木苏伦等:《蒙古国历史》,蒙古国科学院历史学院出版社,乌兰巴托,2003年,第188页。
    [1]扎木苏伦等:《蒙古国历史》,蒙古国科学院历史学院出版社,乌兰巴托,2003年,第188页。
    [2]扎木苏伦等:《蒙古国历史》,蒙古国科学院历史学院出版社,乌兰巴托,2003年,第189页。
    [3]扎木苏伦等:《蒙古国历史》,蒙古国科学院历史学院出版社,乌兰巴托,2003年,第189页。
    [4]沈起炜:《中国历史大事年表》,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第449页。
    [5]扎木苏伦等:《蒙古国历史》,蒙古国科学院历史学院出版社,乌兰巴托,2003年,第98页。
    [6]沈起炜:《中国历史大事年表》,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第449页。
    [7]沈起炜:《中国历史大事年表》,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第449页。
    [8]扎木苏伦等:《蒙古国历史》,蒙古国科学院历史学院出版社,乌兰巴托,2003年,第190页。
    [1]今甘肃永登县北部和天祝藏族自治县东部地区。
    [2]扎木苏伦等:《蒙古国历史》,蒙古国科学院历史学院出版社,乌兰巴托,2003年,第190页。
    [3]萨囊彻辰:《蒙古源流》卷六。
    [4]沈起炜:《中国历史大事年表》,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第450页。
    [5]萨囊彻辰:《蒙古源流》卷六。
    [6]沈起炜:《中国历史大事年表》,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第451页。
    [1]沈起炜:《中国历史大事年表》,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第451页。
    [2]《万历武功录》 《俺答汗列传》下。
    [3]沈起炜:《中国历史大事年表》,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第451页。
    [4]《明史》卷327,《鞑靼传》。
    [5]郑洛:《抚夷纪略。答虏王求新城开市及不治通事罪》,载《名臣宁攘要编》。
    [6]郑洛:《抚夷纪略。答虏王求新城开市及不治通事罪》,载《名臣宁攘要编》。
    [7]萨囊彻辰:《蒙古源流》卷六。
    [1]沈起炜:《中国历史大事年表》,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第452页。
    [2]萨囊彻辰:《蒙古源流》卷六。
    [3]沈起炜:《中国历史大事年表》,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第452页。
    [4]扎木苏伦等:《蒙古国历史》,蒙古国科学院历史学院出版社,乌兰巴托,2003年,第190页。
    [5]沈起炜:《中国历史大事年表》,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第452页。
    [1]扎木苏伦等:《蒙古国历史》,蒙古国科学院历史学院出版社,乌兰巴托,2003年,第190页。
    [2]杨绍猷:《俺答汗评传》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
    [3]扎木苏伦等:《蒙古国历史》,蒙古国科学院历史学院出版社,乌兰巴托,2003年,第191页。
    [4]扎木苏伦等:《蒙古国历史》,蒙古国科学院历史学院出版社,乌兰巴托,2003年,第191页。
    [5]沈起炜:《中国历史大事年表》,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第452页。
    [1]杨绍猷:《俺答汗评传》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
    [2]《万历武功录》卷8《俺答汗列传》下。
    [3]杨绍猷:《俺答汗评传》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
    [4]《万历武功录》卷8《俺答汗列传》下。
    [5]杨绍猷:《俺答汗评传》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
    [6]蒙文抄本《阿勒坦汗传》。
    [7]杨绍猷:《俺答汗评传》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
    [8]杨绍猷:《俺答汗评传》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
    [1]蒙文抄本《阿勒坦汗传》。
    [2]《阿勒坦汗传》,第9卷上。
    [3]《明神宗实录》卷43,万历三年十月丙子俺答汗为加强蒙明之间的关系,特报请明朝皇帝命名,被明廷赐名为“归化”。
    [4]杨绍猷:《俺答汗评传》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
    [5]扎木苏伦等:《蒙古国历史》,蒙古国科学院历史学院出版社,乌兰巴托,2003年,第98页。
    [6]萨囊彻辰:《蒙古源流》卷六。
    [1]扎木苏伦等:《蒙古国历史》,蒙古国科学院历史学院出版社,乌兰巴托,2003年,第190页。
    [2]扎木苏伦等:《蒙古国历史》,蒙古国科学院历史学院出版社,乌兰巴托,2003年,第190页。
    [3]扎木苏伦等:《蒙古国历史》,蒙古国科学院历史学院出版社,乌兰巴托,2003年,第190页。
    [4]扎木苏伦等:《蒙古国历史》,蒙古国科学院历史学院出版社,乌兰巴托,2003年,第190页。
    [5]《万历武功录》卷8《阿勒坦汗传》,第19页上。
    [6]扎木苏伦等:《蒙古国历史》,蒙古国科学院历史学院出版社,乌兰巴托,2003年,第190页。
    [1]扎木苏伦等:《蒙古国历史》,蒙古国科学院历史学院出版社,乌兰巴托,2003年,第190页。
    [2]扎木苏伦等:《蒙古国历史》,蒙古国科学院历史学院出版社,乌兰巴托,2003年,第190页。
    [3]扎木苏伦等:《蒙古国历史》,蒙古国科学院历史学院出版社,乌兰巴托,2003年,第191页。
    [4]扎木苏伦等:《蒙古国历史》,蒙古国科学院历史学院出版社,乌兰巴托,2003年,第191页。
    [5]蔡志纯、洪用斌、王龙耿:《蒙古族文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第411页。
    [6]扎木苏伦等:《蒙古国历史》,蒙古国科学院历史学院出版社,乌兰巴托,2003年,第191页。
    [7]扎木苏伦等:《蒙古国历史》,蒙古国科学院历史学院出版社,乌兰巴托,2003年,第191页。
    [1]扎木苏伦等:《蒙古国历史》,蒙古国科学院历史学院出版社,乌兰巴托,2003年,第191页。
    [2]今呼和浩特位于“大召寺”。
    [3]蒙文抄本《阿勒坦汗传》。
    [4]郑洛:《抚夷纪略。答虏王求新城开市及不治通事罪》,载《名臣宁攘要编》。
    [5]《张文忠公全集》2,《书牍》13。
    [6]俺答汗卒年据《俺答汗传》第37页上、《万历武功录》卷8《俺答列传下》和《全边略记》卷2《大同略》,三书记载完全相同。
    [7]即大青山南面。
    [8]蒙文抄本《阿勒坦汗传》第37页上下。
    [1]扎木苏伦等:《蒙古国历史》,蒙古国科学院历史学院出版社,乌兰巴托,2003年,第114页。
    [2]蒙文抄本《阿勒坦汗传》第37页上下。
    [3]乌仁高娃:《阿勒坦汗》,乌兰巴托,2007年,第60页。
    [1]扎木苏伦编等:《蒙古国历史》,蒙古国科学院历史学院出版社,乌兰巴托,2003年,第110页。
    [1]包括非蒙古语族部落。
    [2]扎木苏伦编等:《蒙古国历史》,蒙古国科学院历史学院出版社,乌兰巴托,2003年,第110页。
    [3]扎木苏伦编等:《蒙古国历史》,蒙古国科学院历史学院出版社,乌兰巴托,2003年,第110页。
    [4]扎木苏伦编等:《蒙古国历史》,蒙古国科学院历史学院出版社,乌兰巴托,2003年,第111页。
    [5]冷内蒙古克什克腾旗达里诺尔西。
    [6]铁古思帖木儿至坤帖木儿。
    [1]扎木苏伦编等:《蒙古国历史》,蒙古国科学院历史学院出版社,乌兰巴托,2003年,第110页。
    [2]扎木苏伦编等:《蒙古国历史》,蒙古国科学院历史学院出版社,乌兰巴托,2003年,第111页。
    [3]扎木苏伦编等:《蒙古国历史》,蒙古国科学院历史学院出版社,乌兰巴托,2003年,第111页。
    [4]扎木苏伦编等:《蒙古国历史》,蒙古国科学院历史学院出版社,乌兰巴托,2003年,第112页。
    [5]扎木苏伦编等:《蒙古国历史》,蒙古国科学院历史学院出版社,乌兰巴托,2003年,第112页。
    [1]扎木苏伦等:《蒙古国历史》,蒙古国科学院历史学院出版社,乌兰巴托,2003年,第110页。
    [2]吉农,明人译为吉能,有的史料记载吉囊当是汉语“晋王”的译音。
    [3]扎木苏伦等:《蒙古国历史》,蒙古国科学院历史学院出版社,乌兰巴托,2003年,第111页。
    [4]扎木苏伦等:《蒙古国历史》,蒙古国科学院历史学院出版社,乌兰巴托,2003年,第111页。
    [1]http://baike.baidu.com/view/19558.htm
    [2]今叶尼塞河的八条支流地区。
    [3]蒙古语Dorbon,都尔本。
    [4]扎木苏伦编等:《蒙古国历史》,蒙古国科学院历史学院出版社,乌兰巴托,2003年,第114页。
    [5]杜荣坤、白翠琴:《西蒙古历史研究》,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第13页。
    [6]杜荣坤、白翠琴:《西蒙古历史研究》,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第14页。
    [7]白翠琴:《瓦剌史》,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177页。
    [1]萨囊彻辰:《蒙古源流》第6卷。
    [2]扎木苏伦编等:《蒙古国历史》,蒙古国科学院历史学院出版社,乌兰巴托,2003年,第194页。
    [3]#12
    [4]#12
    [5]#12
    [6]巴尔斯波罗的第五子。
    [7]即满惠王,成吉思汗第哈赤温后代。
    [8]肯特山的另外一个名称。
    [9]克鲁伦河源头附近。
    [1]后改称亦力把里。
    [2]杨绍猷:《俺答汗评传》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第69页。
    [3]杨绍猷:《俺答汗评传》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第69页。
    [4]即三娘子、克兔哈屯。
    [1]指察哈尔部的图们汗和内喀尔喀的速巴亥。
    [2]指吉能和丙兔。
    [3]#12
    [1]#12
    [1]#12
    [2]#12
    [3]#12
    [4]#12
    [1]#12
    [2]Tsiang,"China and European expansion," p.4.
    [3]T.C.Lin,"Manchuria trade and tribute in the Ming dynasty," Nankai Social and Economic Quarterly,9(1937),p.856.
    [4]John K.Fairbank,Trade and diplomacy on the China coast(Cambridge,Mass.,1953),p.29
    [1]扎木苏伦编等:《蒙古国历史》,蒙古国科学院历史学院出版社,乌兰巴托,2003年,第111页。
    [1]#12
    [1]扎木苏伦编等:《蒙古国历史》,蒙古国科学院历史学院出版社,乌兰巴托,2003年,第89页。
    [2]扎木苏伦编等:《蒙古国历史》,蒙古国科学院历史学院出版社,乌兰巴托,2003年,第89页。
    [1]Serryus H.Sino-Mongol Relations during the Ming.Brussels,1967,p 79.
    [2]扎木苏伦编等:《蒙古国历史》,蒙古国科学院历史学院出版社,乌兰巴托,2003年,第118页。
    [3]扎木苏伦编等:《蒙古国历史》,蒙古国科学院历史学院出版社,乌兰巴托,2003年,第120页。
    [1]扎木苏伦编等:《蒙古国历史》,蒙古国科学院历史学院出版社,乌兰巴托,2003年,第118页。
    [2]扎木苏伦编等:《蒙古国历史》,蒙古国科学院历史学院出版社,乌兰巴托,2003年,第115页。
    [1]Serryus H.Sino-Mongol Relations during the Ming.Brussels,1967,p79.
    [1]Serryus H.Sino-Mongol Relations during the Ming.Brussels,1967,p79.
    [1]#12
    [2]萨囊彻辰:《蒙古源流》第7卷下。
    [3]唐玉萍:《俺答汗在明代蒙汉关系中的作用》,《社会科学辑刊》,1996年第6期。
    [1]唐玉萍:《俺答汗在明代蒙汉关系中的作用》,《社会科学辑刊》,1996年第6期。
    [2]郑晓《皇明北虏考》。
    [3]《明世宗实录》卷251,嘉靖二十年七月丁酉。
    [1]《万历武功录》中三边《俺答汗列传》第7卷下。
    [2]今朔县。
    [3]今离石。
    [4]前使肯切之子。
    [5]《万历武功录》中三边《俺答汗列传》第7卷下。
    [6]《万历武功录》中三边《俺答汗列传》第7卷下。
    [7]蒙文抄本《阿拉坦汗传》。
    [8]蒙文抄本《阿拉坦汗传》。
    [9]蒙文抄本《阿拉坦汗传》。
    [10]《万历武功录》中三边《俺答汗列传》第7卷下。
    [1]达力扎布:《明代漠南蒙古历史研究》,内蒙古文化出版社,1998年。
    [2]胡凡《论明世宗对蒙“绝贡”政策与嘉靖年间的农牧文化冲突》,《中国边疆史地研究》第2005年第4期。
    [3]今内蒙古兴和附近。
    [1]《明代蒙古汉籍史料汇编》347页。
    [2]《蒙古源流》卷6。
    [3]《明代蒙古汉籍史料汇编》347-354页。
    [4]《明代蒙古汉籍史料汇编》347-354页。
    [5]薄音湖、王雄:《明代蒙古汉籍史料汇编》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94年,235页。
    [6]#12
    [1]《万里武功录》卷8《俺答汗列传》。
    [2]《蒙古源流》卷6。
    [3]《万里武功录》卷8《俺答汗列传》。
    [4]《蒙古源流》卷6。
    [5]达力扎布:《明代漠南蒙古历史研究》,内蒙古文化出版社,1998。
    [6]达力扎布:《明代漠南蒙古历史研究》,内蒙古文化出版社,1998。
    [7]蒙文抄本《阿勒坦汗传》。
    [8]达力扎布:《明代漠南蒙古历史研究》,内蒙古文化出版社,1998。
    [1]#12
    [2]杨绍猷:《俺答汗评传》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59页。
    [3]杨绍猷:《俺答汗评传》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59页。
    [4]《万里武功录》卷8《俺答列传》下。
    [5]《万里武功录》卷8《俺答列传》下。
    [6]《俺答汗列传》59页。
    [7]《明史》卷327,《鞑靼传》。
    [8]《万里武功录》卷8《俺答列传》下。
    [1]邓之诚:《中华二千年史》卷5、北京:中华书局,1983,第139页。
    [2]王天有:《试论穆宗大阅与俺答封贡》北京:《北京大学学报》,1987,第三期。
    [3]《明实录》隆庆五年三月己丑条。
    [4]《万里武功录》卷8《俺答列传》下。 第4期。
    [1]和田清:《明代蒙古史论集》商务印书馆,1984年,第60页。
    [1]Serryus H.Four documents Realiting to the Sino-Mongol Peace of 1570-1571.Bmxelles,1967.p-23。
    [3]扎乌仁高娃:《阿勒坦汗》乌兰巴托,2006年,第11页。
    [4]Serryus H.The Mongolia society bulletin.vol-7.1968.p-17。
    [5]九白的贡品:包括九头白骆驼,九匹白马,九只白牛。
    [1]蒙文抄本《阿勒坦汗传》。
    [2]杨绍猷:《俺答汗评传》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
    [3]《万里武功录》卷8《俺答汗列传》。
    [1]留金锁:《蒙古史概要》,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5年第212页。
    [2]郝维民、齐木道尔吉:《内蒙古通史》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3]郝维民、齐木道尔吉:《内蒙古通史》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1]#12
    [2]#12
    [3]#12
    [4]乌仁高娃:《阿勒坦汗》,乌兰巴托2007第31页。
    [1]乌仁高娃:《阿勒坦汗》,乌兰巴托2007第31页。
    [2]#12
    [3]《蒙古学信息》1996年1、2期,《阿勒坦汗法典》,苏鲁格译注。
    [3]刘强:《北元时期蒙古女性社会地位探论》,《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学版),
    [1]#12
    [2]#12
    [3]#12
    [4]#12
    [1]#12
    [2]#12
    [3]#12
    [1]#12
    [2]#12
    [3]#12
    [1]南炳文、何孝荣:《明代文化研究》,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471页。
    [2]#12
    [1]#12
    [2]今内蒙古正蓝旗东上都河北岸。
    [3]蔡志纯、洪用斌、王龙耿:《蒙古族文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3年,第174页。
    [1]“格根汗”是俺答的汗号。
    [2]蔡志纯、洪用斌、王龙耿:《蒙古族文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3,第165页。
    [3]《美岱召召庙建筑、壁画艺术考察报告》,载《内蒙古师范大学报》1983年,第3期。
    [4]《内蒙古自治区概况》,第262页。
    [1]南炳文、何孝荣:《明代文化研究》人民出版社第471页。
    [2]《美岱召召庙建筑、壁画艺术考察报告》,载《内蒙古师范大学报》1983年,第3期。
    [3]《内蒙古自治区概况》,第265页。
    [4]#12
    [1]蔡志纯、洪用斌、王龙耿《蒙古族文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3年,第115页。
    [1]南炳文、何孝荣:《明代文化研究》,人民出版社,2006年,467页。
    [2]沙·沙格德尔:《蒙古教育历史稿》乌兰巴托,2000年,第60页。
    [3]ard tumen意思是老百姓。
    [4]#12
    [1]#12
    [2]#12
    [1]郝维民、齐木道尔吉:《内蒙古通史纲要》,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118页。
    [1]《明实录》
    [2]《明史纪事本末》
    [3]《明史》
    [4](明)瞿九思《万历武功录》卷十三《俺答汗列传》
    [5]《明经世文编》
    [6]《明辨斋丛书初集·皇明·九边考》
    [7]《郑斋简公全集·吾学编·北虏考》
    [8]《四库全书·史部传记类·蒙古王公表传》
    [9](明)陈洪谟、张瀚《松窗梦语》
    [1]《黄金史》
    [2]《黄册》
    [3]蒙文抄本《阿勒坦汗传》
    [4]《罗·黄金史》
    [5]萨囊彻辰:《蒙古源流》
    [6]《阿勒坦汗法典》
    [7]《本义必用经》
    [8]《恒河之流》
    [9]《水晶念珠》
    [10]《宝念珠》
    [1]瞿九思:《俺答汗列传》,台北,1936年。
    [2]留金锁:《十三世纪—十七世纪的蒙古历史稿》海拉尔市,1979年版。
    [3]南开大学历史系:《中国历代名人辞典》,江西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4]沈起炜:《中国历史大事年表》,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版。
    [5]王国维:《黑鞑事略》,《王国维遗书》第13册,上海古籍书店,1983年版。
    [6]阿·马·波兹德涅耶夫:《蒙古及蒙古人》,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7]和田清:《明代蒙古史论集》,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
    [8]王辅仁、陈庆英:《蒙藏民族关系史略》,中国科学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版。
    [9]留金锁:《蒙古史概要》第212页,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10]杨绍猷:《俺答汗评传》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
    [11]蔡志纯、洪用斌、王龙耿:《蒙古族文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
    [12]薄音湖、王雄:《明代蒙古汉籍史料汇编》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13]达力扎布:《明代漠南蒙古历史研究》,内蒙古文化出版社,1998年版。
    [14]谢贵安:《明实录研究》,湖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15]嘎尔迪:《蒙古文化专题研究》,民族出版社,2004年版。
    [16]南炳文、何孝荣:《明代文化研究》,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17]郝维民、齐木道尔吉:《内蒙古通史纲要》,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18]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库·历史考古研究系列,《蒙古族简史》,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
    [19]白翠琴:《瓦剌史》,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20]乌云毕力格、柏拉都各其:《内蒙古史纲要》,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21]曹永年等:《内蒙古通史》,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22]杜荣坤、白翠琴:《西蒙古历史研究》,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版。
    [1]#12
    [2]#12
    [3]#12
    [4]#12
    [5]#12
    [6]#12
    [7]#12
    [8]#12
    [9]#12
    [10]#12
    [11]#12
    [12]#12
    [13]#12
    [14]#12
    [15]#12
    [16]#12
    [17]#12
    [18]#12
    [19]#12
    [20]#12
    [21]#12
    [22]#12
    [23]#12
    [24]#12
    [25]#12
    [26]#12
    [27]#12
    [28]#12
    [29]#12
    [30]#12
    [31]#12
    [32]#12
    [33]#12
    [34]#12
    [35]#12
    [36]#12
    [37]#12
    [38]#12
    [39]#12
    [40]#12
    [41]#12
    [42]#12
    [43]#12
    [44]#12
    [45]#12
    [46]#12
    [47]#12
    [48]#12
    [49]#12
    [50]#12
    [51]#12
    [52]#12
    [53]#12
    [54]#12
    [1]#12
    [2]#12
    [3]#12
    [4]#12
    [5]#12
    [6]#12
    [7]#12
    [8]#12
    [1]The History of the Mongolian People's Republic.The Contemporary period.Tp.By Brown and U.Onon.Cambridge,1976.
    [2]Serryus H.Sino-Mongol Relations during the Ming.Brussels,1967,1975.
    [3]Serryus H.Sino-Mongol Relations during the Ming.The Tribute System and Diplomatic Mission(1400-1600)Brussels,1967.(塞瑞斯《明代中蒙关系:贡赋制度和外交使臣(1400-1600),比利时高等汉学研究所,1967》)
    [4]Serryus H.Four documents Realiting to the Sino-Mongol Peace of 1570-1571.Bruxelles,1967.
    [5]Serryus H.The Mongolia society bulletin.vol-7.1968.
    [6]Serryus H.Early Lamaism in Mongolia,Oriens Extremus 10.,1963.
    [7]Serryus H.Mongol tribute missions of the Ming Period 《Central Asiatic Journal》,1966
    [8]Howorth H.History of Mongols.London,1876-1888 s
    [1]唐玉萍:《俺答汗在明代蒙汉关系中的作用》,《社会科学辑刊》,1996年,第6期。
    [2]其其格:《张居正与“俺答封贡”》,《内蒙古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第2期。
    [3]颜广文:《高拱与“俺答封贡”》,《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第1期。
    [4]许宏芝:《土木之变与庚戌之变实质初探》,《雁北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第4期
    [5]胡凡:《论明世宗对蒙古“绝贡”政策与嘉靖年间的农牧文化冲突》,《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5年,第4期。
    [6]许慧君:《明代蒙古板升社会探析》,《铜仁学院学报》,2007年,第5期。
    [7]田谢:《明代嘉靖至万历时期政治变革的走向》,《兰州大学学报》,2008年,第2期。
    [8]刘强:《北元时期蒙古族女性社会地位探论》,《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3期。
    [1]#12
    [2]#12
    [3]#12
    [4]#12
    [1]"Manchuria trade and tribute in the Ming dynasty," By T.C.Lin,Nankai Social and Economic Quarterly,9(1937)
    [2]"Trade and diplomacy on the China coast",By John K.Fairbank,Cambridge,Mass.,1953
    [3]"The Ming Emperor Yongle" By Shih-Shan,Henry Tsai,Journal of the American Oriental Society 122.4(2002) p 849-851
    [4]"Zheng He:China and the Oceans in the Early Ming Dynasty,1405-1433",By Edward L.Dreyer.New York:Pearson Longman,2007.
    [5]"The Ming and Inner Asia",
    [6]"The Care-taber Emperor",By De Heer,Leiden,Brill,1986
    [7]"A Note on Arrows and Oaths among the Mongols" By Henry Serruys,Journal of the American Oriental Society,Vol.78,No.4(Oct.-Dec.,1958),pp.279- 294 Published by:American Oriental Society Stable URL:http://www.jstor.org/stable/595792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