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银行合业经营模式法律问题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国际上外资银行业的发展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以美国为代表的外资银行分业经营模式;二是以德国和欧盟为代表的外资银行合业经营模式。两种经营模式在同一国家并不必然相互排斥,某一国家法律规定其国内外资银行不采用合业经营模式,并不排除其可以采用分业经营模式,即法律赋予了外资银行经营模式的自由选择权,如德国法律即是如此。反之,某一国家法律规定国内外资银行只能采用分业经营模式,则明确排除了其采用合业经营模式的可能性。一国法律对外资银行经营模式的选择是由其历史发展背景和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的。换言之,外资银行合业或者分业经营模式本身并不存在孰优孰劣的问题,主要在于其经营模式是否与所在国金融环境相适应。当前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进一步加强,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的程度逐步加深,体现在金融领域,即统一的国际金融市场正逐步形成。跨国银行在国际金融领域占有重要地位,对各国国内银行业的发展也起到了促进作用。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发展为金融业的发展提供了技术平台,各种金融业衍生产品层出不穷,银行业的创新能力不断提高,防范风险的能力也在加强,使得全能银行在国际金融领域大行其道。目前,外资银行合业经营模式已经成为世界金融领域的主流,各国法律纷纷变革,给予外资银行业无限发展空间,这也给当前中国的银行业以巨大冲击。中国《商业银行法》明文规定银行、证券、保险业务的严格机构分离,与国际金融业的发展是背道而驰的。特别是2001年中国加入WTO以来,在金融服务领域,中国做出了开放金融市场的承诺。继续固守原有法律不变是不现实的。考察当前中国经济发展形势和国际环境,应积极建立完善的外资银行合业经营模式法律制度,而现实的选择是颁布《金融控股公司法》。本文围绕这一论题展开论述,全文共分为五部分:
     第一部分:论述了国际上外资银行两种经营模式:分业经营模式以美国为代表,美国在三十年代以前采用合业经营模式。经济危机后,通过了《1993年银行法》,美国走上了分业经营的道路。但是当时的外资银行仍然可以经营证券业务。1978年《美国国民银行法》确立了外资银行的国民待遇原则,使得外资银行不得不采用分业经营模式;合业经营模式以德国和欧盟为代表,德国银行法规定,银行既可以从事传统的商业银行业务,
    
    也可以从事新型的投资银行业务。德国的全能银行是在特定的背景下产生
    的,即为了支持德国工商业的发展。全能银行在德国的经济发展中产生了
    很大的影响。德国的外资银行在获得国民待遇后,也得以选择全能银行模
    式。欧盟对待内部的银行采用国民待遇原则,实施单一许可制度,使得全
    能银行模式在欧盟内部得以推行,对待第三国,欧盟则采用互惠的国民待
    遇原则,以求开放第三国的金融市场。
     第二部分:论述了外资银行经营证券业务的风险及其法律防范。外资
    银行合业经营模式有两种表现形式,即外资银行直接经营异质金融业务和
    外资银行通过控股模式经营异质金融业务,不论何种模式都不可避免要产
    生风险。对于前者,可以通过两种方式防范风险:一是限制商业银行投资
    证券的种类和额度。二是限制银行投资证券的集中度,降低风险。对于后
    者,为了避免金融控股公司的非市场化交易和其它不当行为,有必要建立
    恰当的防火墙(firewall)和信息披露制度。本部分阐述了风险的各种防
    范机制。
     第三部分:论述了我国外资银行经营模式法律现状和进行合业经营模
    式立法的必要性。从法律现状来看,我国商业银行法规定银行业必须与证
    券,保险业分离。根据国民待遇原则的精神,外资银行也必须采用分业经
    营模式,禁止其经营证券,保险等非银行金融业务;从必要性来看,首先,
    安曰林本摄行始分许梁用奋亚鲜营模式.是实施WTO金融服务协议的要求。
    以TS中的国民待遇原则和逐步自由化原则对内、外资银行采用合业经营模
    式提出了要求;其次,外资银行合业经营模式也是金融业自身发展的必然
    要求。本文主要从资产专用性和银行业效益原则的经济学角度进行了论证。
     第四部分:论述了存款保险法律制度必须建立和怎样建立的问题。首
    先,存款保险法律制度的目标之一是保护存款人的利益,避免银行倒闭而
    导致存款者利益受损。目标之二是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一旦出现银行信
    用危机,存款保险机构应该对不同银行采取相应的救济措施,维护银行体
    系的稳定。其次,中央银行的监管职能已经分离出来由银监会实施。存款
    保险机构以保险人的身份对外资银行进行监管,二者同时监督并行不悖。
    再次,根据GATs中国民待遇原则的要求,存款保险法律制应该平等适用于
    国内的内外资银行,对境内投资者在境外注册的银行,应当区别其是否为
    境外法人,而分别采取自愿和强制性原则决定存款保险法律制度是否适用
    于这些银行。最后,道德风险必然伴随存款保险法律制度而产生,但即使
    
    存款保险法律制度不存在,道德风险依然存在,因此道德风险不是否定存
    款保险法律制度的理由。当然应建立配套法律制度减少道德风险的产生。
     第五部分:论述了我国外资银行经营模式的选择。我国外资银行目前
    的经营模式仍然是分业经营模式,但是根据世界贸
The development of foreign bank 'business has two different forms. Germany and EU represent the mixed operation model; United States represents the specialized operation model.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lectronically and informational technology and the constant innovation of the financial industries and the contemporary of the financial globalisation, the two different forms emerged gradually. Foreign banking industries are developing towards the in-depth mixed operational model. Faced with the great challenge of the international foreign banking industries, China should reform its specialized operational model, and create the conditions to convert to the mixed operational model. The thesis is made of five parts:
    The first part discusses two different kinds of operational model of foreign bank industries. Germany and EU represent the mixed operation model; United States represents the specialized operation model. The two different kinds operational models occurred in different history condition and they gradually permeated into each other.
    The second part discusses the risks and defence measures for the operational model of foreign banking industries. Foreign banking industrial's mixed operational model has two different kinds of forms. One is that the foreign banks directly deal with the financial businesses; the other is that the foreign banks deal with financial businesses under the holding company model. No matter what kind it is, there are the risks. This part discusses the mechanism of risk defence.
    The third part discusses Chinese realistic conditions of Chinese foreign bank laws and the necessity of the mixed operation model in the foreign bank laws. First, the mixed operation model of foreign banks satisfies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financial service agreements in WTO. Second, the mixed operation model is also the requirement of the financial business's development itself.
    The forth part holds that deposit insurance system is the safeguard of mixed operation model Chinese foreign bank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eposit insurance agency and central bank should be well dealt with. Attention should also be paid to national treatment and moral hazard in the design of deposit
    
    
    insurance system.
    The fifth part discusses Chinese realistic choice about the mixed operational model. At present it is yet the specialised operational model in china. In accordance with the requirements of relevant agreements of WTO and of the law of financial business's development, China should reform its present specialized operational model and establish its mixed operational model of financial holding company. Then, the relevant supervision mechanism should be established.
引文
1、陈小敏、王晓秋、彭海燕:《美国银行法》,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2、李仁真:《国际金融法》,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3、沈四宝:《国际商法论丛》第3卷,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
    4、沈四宝:《国际商法论丛》第2卷,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5、李仁真:《欧盟银行法研究》,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6、吴小求:《证券投资学》,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7、周占强、王子健:《银行业的世贸规则及国际惯例》,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01年版。
    8、刘波:《资本市场结构——理论与现实选择》,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9、李朝晖:《证券市场法律监管比较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10、成元德:《资产证券化理论与实务全书》,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00年版。
    11、黄毅、杜要忠译,王传纶校:《美国金融服务现代化法》,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0年版。
    12、胡代光:《西方经济学的演变及其影响》,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13、张忠军:《金融监管论——以银行法为中心的研究》,北京: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
    14、陆泽峰:《金融创新与法律变革》,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15、中国人民银行智力引进办公室编:《国外金融法律和金融监管学习与借鉴》,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0年版。
    16、岳彩申:《跨国银行法律制度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7、邹立刚、张桂红:《对外资金融机构的法律监管》,北京:法律出版社版。
    18、杨有振等:《金融开放:创新与监管》,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2年版。
    19、周世平:《香港金融监管》,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2年版。
    20、王一村:《转轨时期中国商业银行风险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21、(日)青木昌彦著,周黎安译:《比较制度分析》,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01年版。
    22、杨松:《国际法与国际货币新秩序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3、李仁真:《国际金融法》,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24、刘丰名:《国际金融法》,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25、董安生:《国际货币金融法》,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26、吴志攀:《国际金融法》,北京: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
    27、曹建明、陈治东:《国际经济法专论》,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28、成力为:《货币银行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29、钱小安:《货币政策规则》,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
    30、刘亚:《国际金融市场》,重庆: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31、白钦先:《发达国家金融监管比较研究》,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年版。
    32、葛兆强:“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的构建:制度基础与途径选择”,《当代经济科学》,2001年第23卷第2期。
    33、王元龙:“全能银行的发展与中国的对策”,《国际金融》,2000年第1期。
    34、宋逢明、杜莘:“关于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分业经营制度的再思考”,《金融与保险》,2000年第4期。
    35、陈国进:“日本存款保险制度的演变及其借鉴意义”,《国际金融研究》,2002年第5期。
    36、张建军:“构建我国存款保险公司的难点及对策”,《财经研究》,
    
    2002年第28卷第8期。
    37、葛兆强:“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的构建:制度基础与途径选择”,《当代经济科学》,2001年第23卷第2期。
    38、柏宝春:“论银行混业经营及金融控股公司发展策略”,《哈尔滨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第2期。
    39、邓琪:“建立金融控股集团财务监控制度体系问题初探”,《经济评论》,2003年第3期。
    40、王静:“论中国金融模式下的分业与混业”,《金融与保险》,2002年第9期。
    41、白钦先:“20世纪金融监管理论与实践的回顾与展望”,《金融与保险》,2000年第8期。
    42、张小松、严若如:“构建我国存款保险制度的设想”,《金融与保险》,2000年第6期。
    43、桂荷发:“现代金融控股公司:发展与挑战”,《当代经济科学》,2001年第4期。
    44、罗日军:“论中国金融混业经营制度的需求与供给”,《金融与保险》,2000年第8期。
    45、何孝星:“金融混业经营的条件与必然性分析及对我国的启示”,《金融与保险》,2002第9期。
    46、蒋海:“金融监管理论及其新进展”,《经济评论》,2003年第1期。
    1、George P. Gilligan, Regulating the Financial service sector, Kluwer Law international Ltd., 1999.
    2、L. Loss&J. Seligman, Securities Regulation (3rd Edition, Vol.Ⅷ), Oxord University, 1996.
    3、Frank J. Fabozzi and Fanco Modligliaani Micheel G. Ferri, Foundation of Financial Markets and Institutions(2nd edition), Prentice-Hall international, Inc., 1996.
    4、Philip R. Wood, International Loans, Bonds and Securities Regulations, Sweet & Maxwell, 1995.
    
    
    5、Philip R. Wood, Comparative Financial Law, Sweet & Maxwell, 1994.
    6、Philip Wood, Lawand Practice of International Finance, Sweet & Maxwell, 1980.
    7、G. A. Penn, the Law and Practice of International Banking, Sweet & Maxwell, 1987.
    8、R.C. Effors, Current legal Issues Affecting Central Banks, IMF, 1993.
    9、Henry J. Steiner, Detlev F. Vagts, Transnational Law problems (3rd Edition), The Foundation Press, Inc., 1986.
    10、Andreas F. Lowenfeld, Transnational Economical Law" (2nd Edition, Vol. Ⅰ-Ⅱ), Matthew Bender, 1981-1984.
    11、David Palfreman, Law Relating to Banking Services, Pitman Publishing, 1993.
    12、Philip R. Wood, Title Finance, Derivatives, Securities Actions Set-off and Netting, Sweet & Maxwell, 1995.
    13、Charles. W. Hultinan, Foreign Banks and the U. S. Regulatory Environment, The Brooking Institution, 1995.
    14、Anthony Saunders and Ing. Waiter, Universal Banking in The United States: What Could We Gain? What Could We Lose?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4.
    15、Teremy Edwards and Klaus Fisher, Banks, Finance and Investment in Germany, Cambradge, 1994.
    16、Harry Mcvea, Financial Conglomerates and the Chinese Wall: Regulating Conflicts of Interest, Claredon Press, 1993.
    17、Claude Brown, "How to Recognize a Derivative",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Law Review, May 1995.
    18、Swphen R. Kruft, "Cross-Default Provisions in Financial and Derivatives Transactions", The Banking Law Journal, Marcia 1996.
    19、Denis M Forster, "New Legal Weapon On The Derivatives Better Field",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Law Review, September 1995.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