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化同步”推进中的县级政府行为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县级政府是国家行政管理体系向基层延伸的产物,它既有地方政府的一般特点,又有其他层级地方政府所不具备的特点,一直以来是国内行政管理学界研究的一个薄弱环节。近些年来,随着人们的研究重心逐渐由高层政府向中、基层政府转移,对县级政府的研究才引起人们的重视。本项研究所选择的对象正是县级政府。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首次提出,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党的十八大又进一步提出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推进。这是党中央、国务院科学把握现代化建设规律,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在“四化同步”推进中,县级政府究竟应该如何作为,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也是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因为,在很大程度上,县级政府的作为与否以及如何作为,决定着“四化同步”推进的发展进程和效果。正是基于这一认识,本文拟以整体性治理理论为工具,对“四化同步”推进中的县级政府行为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本文的内容包括绪论、五章和尾论。
     绪论部分主要阐明选题的缘起及其意义;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进行述评;界定相关的概念;介绍研究的主题与研究方法以及研究的框架和创新意图。
     第一章阐明本项研究的理论工具:整体性治理理论。主要阐明整体性治理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理论渊源及核心要义;探析整体性治理理论对研究县级政府推进“四化同步”行为的适用性。
     第二章从四个方面对当前县级政府推进“四化同步”的状况进行扫描:一是逐步重视信息化与工业化的结合;二是注重从城镇化建设着眼谋划工业发展布局;三是注重将城镇化建设与农业现代化建设的结合;四是注重以工业化带动农业现代化。
     第三章运用整体性治理理论的视角对县级政府推进“四化同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审视,得出三点结论:一是县域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不足;二是县域工业化与城镇化互动不够;三是县域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缺乏协调。
     第四章对县级政府推进“四化同步”进程中存在问题的深层原因进行剖析。认为主要原因有四条:一是推进“四化同步”的整体性理念缺失;二是推进“四化同步”的管理体制不科学;三是推进“四化同步”的运行机制不健全;四是推进“四化同步”的政策策略不合理。
     第五章在前述研究的基础上,用整体性治理理论作指导,就优化县级政府推进“四化同步”行为的对策进行了研究和探讨。从四个方面提出具有较强针对性和操作性的政策建议:一是要树立县级政府推进“四化同步”的先进理念:整体性治理;二是要改革县级政府推进“四化同步”的管理体制:以整合为取向;三是要优化县级政府推进“四化同步”的运行机制:以协调为主旨;四是要创新县级政府推进“四化同步”的政策策略:以配套为着力点。
     尾论部分阐述本项研究的主要结论和主要贡献,提出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本文的主要创新表现在四个方面:(1)研究对象的创新。做社会科学的学术研究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不断解决政治、经济、社会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本文将研究的对象定位于涉及相对较少的政府研究的基层政府——县级政府。这样就使研究成果更加趋向应用,能更好地指导工作实践,为充满生机、蓬勃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2)研究方法的创新。本文从注重学术研究的应用性出发,避免了单纯从理论上来研究县级政府行为的做法,而是运用系统论的方法、经验的方法等,研究县级政府同步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行为。(3)理论工具运用的创新。本项研究的理论工具是“整体性治理理论。”这一理论是当今社会科学的前沿理论之一,20世纪末21世纪初才运用于政治发展和行政改革的研究领域。本文运用这一理论,研究县级政府推进“四化同步”的行为显然具有新颖性。(4)学术见解和对策建议的创新。文中提出的“推进‘四化同步’的整体性理念缺失”、“推进‘四化同步’的管理体制不科学”、“保障‘四化同步’的政策缺失”等见解具有鲜明的创新性;文中提出的“以整合为取向,改革县级政府推进‘四化同步’的管理体制”、“以协调为主旨,优化县级政府推进‘四化同步’的运行机制”、“以配套为着力点,创新县级政府推进‘四化同步’的政策策略”等政策建议,具有突出的新意和应用价值。
The county government is the product of the grass-roots' extension of the national administrative system. It not only has the 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local government, but also has some characteristics which the other administrative levels do not have. The county government has always been a weak point in administrative reform at home. In recent years, the study on the county government was drawing attention as people's research focus transferring gradually from top government to middle and grass-roots government. The object of this study is just the county government.
     "CPC Central Committee on suggestions of formulating the12th Five-Year Program for National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which was adopted by The Fifth Plenum of the17th National Congress of CPC, first put forward developing industrialization and urbanization deeply as well as promoting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The18th National Congress of CPC further proposed to promote industrialization, informatization, urbanization, and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Co-development of four modernizations". This is the major strategic decisions which made by CPC Central Committee and the State Council after mastering the rule of constructing modernization and stand at a new historical starting point.
     In promoting "Co-development of four modernizations", how the county government should do is a very important as well as a major issue that must be faced. Because, to a large extent, that the county government act or not determines the developing process and effect of "Co-development of four modernizations". Basing on this thinking, this article uses the holistic governance theory as a research tool, researching and discussing the county government's action in promoting "Co-development of four modernizations".
     The content of this paper includes:introduction, five chapters and conclusion.
     The introduction part mainly clarifies the origin and significance of this topic; reviews of relevant literatures from domestic and abroad; defines the related concepts; introduces the research topic and methods; the research of framework and innovation intention.
     The first chapter mainly introduces the theoretical tools of this study:holistic governance theory. It mainly expounds the theory background, theoretical origin and the essence of the theory. And this chapter analyzes the applicability of the theory to the study of county government "Co-development of four modernizations".
     The second chapter is scanning the status on the county government promoting the "Co-development of four modernizations" from four aspects:First is the consideration of industrialization and informatization gradually; second is to pay attention to planning layout of industry development from construction of urbanization; third is to pay attention to combi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urbanization and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fourth is to focus on the industrialization driving the agriculture modernization.
     The third chapter uses the holistic governance theory to exam the existed problems in county government promoting "Co-development of four modernizations", which draw three conclusions:first is the insufficient in fusion of informatization and industrialization; second is that the county industrialization and urbanization interaction is not enough; three is the lack of coordination between urbanization and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The fourth chapter carries on the analysis to the underlying reasons caused by existed problems in the county government promoting "Co-development of four modernizations". It believes that there are four reasons:first is the lack of integrity concept in promoting "Co-development of four modernizations"; second is that management system in promoting "Co-development of four modernizations" is not scientific; third is the operating mechanism in promoting "Co-development of four modernizations" is not perfect; four is the strategy of the policies in promoting "Co-development of four modernizations" is not reasonable.
     On the basis of the aforementioned study, the fifth chapter, with the holistic governance theory as guidance, study and discuss how to optimize the behavior in the county government promoting "Co-development of four modernizations". It puts forward the directive and operative policy suggestions from the four aspects:first is to set up the advanced concept in promoting "Co-development of four modernizations"--Holistic governance theory; second is to reform the management system in the county government promoting "Co-development of four modernizations"--to integrate for orientation; third is to optimize the operating mechanism in the county government promoting "Co-development of four modernizations"--to coordinate for the purpose; four is to innovate the strategy of policies in the county government promoting "Co-development of four modernizations--to support for the point.
     The tail part describes the main conclusions and the main contributions of this study. It also puts forward further research problems.
     The main innovation of this article lies in four aspects:(1) the innovation of research objects. The purpose for us to do the academic social science research is to solve the existing political, economic and social problems, thu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 of the society. This article's researching object located in the grass-roots government---county government. This makes the research results to be more practical, to guide the work practice better, and to offer service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vibrant thriving socialist modernization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2) the innovation of research method.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the practicality of academic research, avoiding studying simply from the theoretical level on the behavior of county government. Using the empirical method and the system theory method, it research on the behavior of the county government synchronous promoting "industrialization, informatization, urbanization,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3) the innovation in application of theory tools. The theoretical tool of this study is the "holistic governance theory". This theory is one of the forward theories in the social science in nowadays, applied on the researching the fields of political development and administrative reform at the end of20th century. Applying this theory makes the behavior in the county government promoting the "Co-development of four modernizations" obviously novelty.(4) the innovation of academic a\opinion and countermeasure proposal. The views that "the integrity concept in promoting 'Co-development of four modernizations'is missing","the management system in promoting 'Co-development of four modernizations'is not scientific" and "the policies which secure promoting 'Co-development of four modernizations'are absence" which are mentioned in the article have distinctive innovation. The policies recommendations that "to integrate for the orientation, reform the management system in the county government promoting'Co-development of four modernizations'","to coordinate for the purpose, optimize the operating mechanism in the county government promoting' Co-development of four modernizations'" and "to support for the point, innovate the strategy of policies in the county government promoting'Co-development of four modernizations'" which are put forward in the article have the outstanding new conception and application value.
引文
① 蒋勇:《四川省城乡一体化发展模式探讨》,《商业时代》2010年第8期,第129-130页。
    ② Vernon Henderson, Randy Becker.Political Economy of City Sizes and Formation[M],in Urban Econ.,2000:48.
    ③ [瑞典]冈纳·缪尔达尔:《亚洲的戏剧——对一些国家贫困问题的研究》,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2年版,第109页。
    ④ [美]盖尔·约翰逊:《经济发展中的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第2-4页。
    ⑤ [英]卡尔·波兰尼:《大转型——我们时代的政治与经济起源》,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65页。
    ⑥ 建设部城乡规划司、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国外城镇化模式及其得失(一)——政府调控下的市场主导型的城镇》,《城乡建设》2005年第5期。
    ① 辛华:《什么是“四化同步”》,《四川统一战线》2013年第2期。
    ② 夏金梅:《论四化同步发展的科学内涵和衡量标准》,《中外企业家》2013年第7期。
    ③ 范从来,杨继军:《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四化同步”发展战略》,《江海学刊》2013年第4期。
    ④ 熊巍、祁春节:《湖北省“四化”同步发展水平评价与对策研究》,《科技进步与对策》2014年第4期。
    ⑤ 魏建:《同步与城镇化质量的提高》,《学术月刊》2013年第5期。
    ⑥ 鲍国良:《农村金融支持“四化同步”的路径选择与立法保障》,《商业时代》2014年05期。
    ① 曹前满:《论我国“四化”同步发展的逻辑基点与充要条件》,《经济与管理》2014年第1期。
    ② 杨鹏、朱琰洁、许欣、马恒运、王济民:《中国实现“四化同步”的挑战:目标VS制度》,《农业经济问题》2013年11期
    ③ 简新华,杨冕:《从“四化同步”到“五化协调”》,《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6期。
    ④ 陈淮:《工业化——中国面临的挑战》,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205页。
    ⑤ 刘志彪:《农村工业化进程中的社区政府行为分析》,《河北财经学院学报》1994年第2期。
    ⑥ 龚唯平:《工业化范畴论——对马克思工业化理论的系统研究》,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年版,第36-37页。
    ⑦ 蔡昉、林毅夫:《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年版,第35页。
    ① 张红宇:《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平抑机制:工业化中期阶段的经济增长与政府行为选择》,《管理世界》2004年第4期。
    ② 张康之、张皓:《在后工业化背景下思考服务型政府》,《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1期。
    ③ 时磊、杨德才:《政府主导工业化:经济发展的“中国模式”》,《江苏社会科学》2011年04期。
    ④ 黄栋,邹珊刚:《信息化、区域创新系统与政府行为》,《科技进步与对策》2002年第7期。
    ⑤ 王亚新:《农业信息化过程中的政府行为分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6期。
    ⑥ 刘琳、乔忠、刘伟:《政府在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中的投资作用》,《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06年第2期。
    ⑦ 梁莹:《信息化时代政府的治理与善治》,《探索》2003年第1期。
    ⑧ 徐晓日:《政府创新的信息化模式——基于电子政务的政府运行机制转变》,《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7年第6期。
    ⑨ 陈甬军、陈爱民:《中国城市化:实证分析与对策研究》,厦门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27页。
    ⑩ 张孝德:《城市化过程中的“政府悖论”与城市化泡沫》,《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2年第5期。
    ① 周加来,石丽娟:《城市化进程中政府行为研究》,《经济与管理》2008年第8期。
    ② 陈孟平:《农业现代化与政府行为》,《北京社会科学》2003年第1期。
    ③ 朱光凯:《发达国家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政府行为》,《农村工作通讯》2006年第10期。
    ④ 杨璐璐:《农业现代化进程中政府行为的省际比较:河南与湖南》,《重庆社会科学》2012年第6期。
    ⑤ 杨鹏,朱琰洁,许欣,等:《中国实现“四化同步”的挑战:目标VS制度》,《农业经济问题》2013年第11期。
    ⑥ 何显明:《政府转型与现代国家治理体系的建构——60年来政府体制演变的内在逻辑》,《浙江社会科学》2013年第13期。
    ① 邹海滨,吴启明:《加快推进农业主产区“四化”同步发展》,《农民日报》2012年8月4日。
    ① 金正庆:《县域村域有机结合的城乡一体化经济建设探索》,《湖南农业科学》2009年第2期,第149-151页。
    ② 肖越:《关于县域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论证》,《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11年第1期,第113-116页。
    ① Perri 6, Towards Holistic Governance:The New Reform Agenda,New York:Palgrave,2002:11
    ① Christopher Pollitt,Joined-up Govemment:aSurver,Political Studies Review,Voll,2003,p34-39.
    ② Patrick Dun leavy,Digital Era Governance IT corporations the State and E-Government,Oxford University pr ess,p57
    ① 参见鲍磊著:《格栅/群体分析:玛丽·道格拉斯的文化研究图式》,http://www.sociologyol.org/yanjiubankuai/tuijianyuedu/tuijianyueduliebiao/2008-08-23/5930.html
    ② 参见沈运红、王恒山:《国内外网络组织研究及其新进展》,载《科技与进步》2007年第3期。
    ① 参见Dennis Maillat, Olivier Crevoisier and Bruno Lecog,1993,转引自张紧跟:《组织间网络理论:公共行政学的新视野》,载《武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4期。
    ② O'Toole,Laurence J Jr.(1997).Treating Networks Seriously:Practical and Research-Based Agendas in Public A dministration (J).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1997(1).
    ③ [美]罗伯特·阿格拉诺夫和迈克尔·麦奎尔著:《协作性管理:地方政府新战略》,李玲玲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页。
    ④ 佩里·希克斯:《面面俱到的治理:建立整体性政府战略》(1999年)、《迈向整体性治理》(2002年)、《21世纪的治理:经济合作与发展的组织》、《设计电子政府:在技术创新与制度变革的十字路口上》等著作,奠定了其作为“整体政府”理论开创者的基石。
    ① Perri6,Towards Holistic Governance:The New Reform Agenda, New York:Palgrave,2002:48.
    ① Jake Chapman et al.(2009) Connecting the dots www.demos.co.uk 2009:36-37。
    ② Mulgan,F, "Systems thinking and the practice of government", Systemist 23,2001.转引自 Jake Chapman et al. Connecting the dots.2009(7) www.demos.co.uk
    ① 周志忍著:《整体政府与跨部门协同》,《中国行政管理》2008年第9期。
    ② K Sehmidt, C Simone. Coordination Mechanisms:Towards a Conceptual Foundation of CSCW Systems Desi gn (J).Computer Supported Cooperative Work,1996,(5:2-3):155-200.
    ③ Donald F.Kettl著:《有效政府—-—全球公共管理革命》,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31-32页。
    ④ 李瑞昌著:《公共治理转型:整体主义复兴》,《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第4期。
    ④ Perri 6. Viable institutions and scope for incoherence. The Value of Inconsistency Villa Margherita,nr Venic e, Italy.2004:17.
    ① Perri 6, Viable institutions and scope for incoherence, The Value of Inconsistency Villa Margherita,nr Venic e,Italy.2004:14-18.
    ② Perri 6,Diana Leat.Kimberly Seltzer and Gerry Stoker.Towards Holistic Governance:The New Reform Agend a York:Palgrave.2002:47.
    ③ Perri 6,Diana Leat;Kimberly Seltzer and Gerry Stoker.Towards Holistic Governance:The Reform Agenda. Yo rk:Palgrave.2002:28-29.
    ① 张立荣,曾维和:《当代西方“整体政府”公共服务模式及其借鉴》,《中国行政管理》2008年第7期,第108-111页。
    ① 周宏仁:《信息化在中国的发展》,《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6期,第1-9页。
    ① 张成芬,李娟:《我国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现状和趋势》,《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11年第3期,第97-100页。
    ① 张宝顺:《发挥资源整合优势加快旅游产业发展》,《山西日报》2004年2月27日。
    ② 牛仁亮:《加快结构调整推进节能减排》,《人民日报》2007年9月28日。
    ① 何翠英:《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是节能减排的治本之道》,《新疆日报(汉)》2008年5月6日。
    ① 杜壤:《浅谈中国农业机械化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农业机械》2005年第4期,第60-61页。
    ② 许伟:《论农业机械化与现代农业》,《农技服务》2007年第3期,第111-113页。
    ① 邓忠,田晓青:《县域经济发展对新农村建设的促动机制分析》,《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第6期,第25-27页。
    ① 吴红兵:《县域经济信息化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年第15期,第29-30页。
    ① 杜哲,唐斌:《西部小城镇规划中的若干问题探讨》,《甘肃科技》2006年第3期,第28-31页。
    ① 朱树群,;魏志坚:《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思考——基于江西省南丰县莱溪乡发展现代农业的调研》,《老区建设》2008年第11期,第56-57页。
    ① 陈健,任彦:《发展新型县域经济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途径》,《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2期,第234-236页。
    ① 魏后凯:《推进镇域科学发展的战略思考》,《中国改革报》2010年8月23日。
    ① 唐琦玉:《领导干部政绩评价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思考》(http://www.pbgchina.cn/newsinfo.asp?newsid=15183)
    ② 彭大清:《新形势下的城乡规划管理》,《中外建筑》2010年第2期,第102-103页。
    ① 韩长赋:《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努力实现“三化”同步发展》,《求是》2011年第19期,第39-42页。
    ② 中共成都市委政策研究室课题组:《关于成都市推进“四化同步”发展的对策研究》,《西部经济管理论坛》2013年第3期,第79-81页。
    ① 新华网:《十八大报告解读:为什么要促进“四化”同步发展?》(http://news.xinhuanet.com/18cpcnc/2012-12/25/c_114145638.htm)
    ① 赵弘:《推进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协调发展》,《农民日报》2012年12月4日。
    ① 赵弘:《推进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协调发展》,《中国合作经济》2012年第12期,第15-16页。
    ② 杨艳:《同步推进“新四化”发展加快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2013年第5期,第57-59页。
    ① 吕新业,青平:《中国农业经济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综述》,《农业经济问题》2011年第12期,第106-109页。
    ① 陈文冠:《农业信息化建设的思考》,《农业网络信息》2007年第7期,第8-10页。
    ① 林幼槐:《整合资源建设平台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人民邮电》2008年4月11日。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2.《列宁选集》(第1-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3.《毛泽东选集》(第1-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4.《毛泽东文集》(第1-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5.《邓小平文选》(第1-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6.《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论农民问题》,山西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7.何毅亭:《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
    8.编写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
    9.《(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辅导读本》,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10.《(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干部读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年版。
    11.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中国梦”:阐释“中国梦”文章选编》,学习出版社2013年版。
    12.辜胜阻:《创新驱动战略与经济转型》,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
    13.费孝通:《乡土中国》,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14.费孝通:《江村经济》,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
    15.袁曙宏:《<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读本》,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16.刘靖华等:《中国政府管理创新》(全四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17.张立荣:《论有中国特色的国家行政制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18.张立荣:《中外行政制度比较》,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
    19.张立荣:《新视野与大思路》,武汉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20.中共上海市委组织部中共上海市委党校上海市信息化办公室:《干部信息化知识读本》,文汇出版社2000年版。
    21.全国干部培训教材编审指导委员会:《信息化与电子政务》,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22.《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纲领性文献》,中共荆州市委党校2007年版。
    23.薄贵利:《集权分权与国家兴衰》,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24.曹沛霖等:《政府与市场》,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25.陈振明:《公共管理学前沿问题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26.茶洪旺李健美:《区域经济管理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27.蔡尚思:《中国思想研究法》,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28.段应碧:《农村发展与制度创新》,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年版。
    29.杜创国:《当代中国政府职能转变研究》,书海出版社2001年版。
    30.杜润生:《中国农村制度变迁》,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31.党国英:《农村改革攻坚》,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5年版。
    32.范恒山:《事业单位改革:国际经验与中国探索》,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年版。
    33.付亚和许玉林:《绩效考核与绩效管理》,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年版。
    34.郭德宏:《中国近现代农民土地问题研究》,青岛出版社1993年版。
    35.郭振玺高海浩:《提问“十二五”——中国百姓关注的未来五年国计民生》,红旗出版社2010年版。
    36.郭宝平、余兴安:《政府研究概览》,山西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37.高屹:《历史选择了邓小平》,武汉出版社2012年版。
    38.顾丽梅:《信息社会的政府治理》,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39.顾杰:《当代中国政府管理创新》,湖北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40.洪向华:《聚焦中国经济社会大转型》,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10年版。
    41.金太军等:《政府职能梳理与重构》,广东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42.凌耀初:《县域经济发展战略》,学林出版社2005年版。
    43.李佐军:《中国的根本问题》,中国发展出版社2000年版。
    44.李英健:《国情备忘录》,北方联合出版社2010年版。
    45.李军鹏:《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指南》,中共党史出版社2006年版。
    46.梁漱溟:《东西文化及其哲学》,商务印书馆1987年版。
    47.刘筱红:《管理思想史》,湖北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48.毛寿龙、李竹田等:《省政府管理》,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8年版。
    49.马啸原:《西方政治思想史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50.马维刚马维杰:《中国:下一个五十年》,南海出版公司2000年版。
    51.明恩溥:《中国乡村生活》,时事出版社1998年版。
    52.潘伟杰:《制度、制度变迁与政府规制研究》,上海三联书店2005年版。
    53.彭和平:《公共行政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54.乔耀章:《政府理论》,苏州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55.史晟:《经营智慧库·领导高手》,珠海出版社2000年版。
    56.宋世明:《美国行政改革研究》,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1999年版。
    57.宋德福:《中国政府管理与改革》,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年版。
    58.唐铁汉:《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前沿问题》,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08年版。
    59.唐力行:《国家、地方、民众的互动与社会变迁》,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
    60.王浦劬:《政治学基础》,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61.王传民:《县域经济产业》,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年版。
    62.王圣诵:《县级政府管理模式创新探讨》,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63.王沪宁:《当代中国村落家族文化——对中国社会现代化的一项探索》,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64.王亚南:《中国官僚政治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
    65.汪玉凯:《中国行政体制改革20年》,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
    66.闻钧天:《中国保甲制度》,商务印书馆1935年版
    67.吴宏彪:《核心价值观——建设有灵魂的组织》,新华出版社2006年版。
    68.吴爱明:《当代中国政府》,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69.瞿同祖:《清代地方政府》,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70.徐显明:《人权研究》第一卷,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71.徐珂:《政府执行力》,新华出版社2007年版。
    72.徐勇:《中国农村村民自治》,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73.谢春涛:《中国共产党如何治理国家?》,新世界出版社2012年版。
    74.谢春涛:《历史的轨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新世界出版社2011年版。
    75.谢庆奎:《服务型政府与和谐社会》,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76.谢庆奎等:《中国地方政府体制概论》,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8年版。
    77.谢庆奎等:《县政府管理》,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4年版。
    78.星星:《改革政府》,经济管理出版社1998年版。
    79.尤光付:《中国县政府行政监督:观察与思考》,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版。
    80.尤光付:《公共管理:理论阐释与实证分析》,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
    81.俞荣根:《道统与法统》,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82.余世维:《赢在执行·干部版》,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2年版。
    83.于建嵘:《岳村政治:转型期中国乡村政治结构的变迁》,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
    84.袁方等:《中国社会结构的转型》,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85.赵勤周良才:《社区管理》,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年版。
    86.张清华:《人力资源外包理论与实务——速度经济下企业制胜的法宝》,光明日报出版社2010年版。
    87.张清华:《薪酬管理》,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年版。
    88.张湘涛:《中国农村改革研究》,湖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89.张乐天:《告别理想——人民公社制度研究》,东方出版中心1998年版。
    90.张全在、贺晨:《镇政府管理》,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8年版。
    91.张今声:《政府行为与效能》,中国计划出版社2001年版。
    92.张国庆:《行政管理学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93.朱翠英夏雷:《现代领导科学》,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年版。
    94.周志忍:《西方国家行政改革评书》,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1998年版。
    95.周志忍:《当代国外行政改革比较研究》,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1999年版。
    96.赵辰听:《乡政府管理》,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8年版。
    97.赵文林:《中国人口史》,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98.竺乾威:《公共行政理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99.杨云飞:《政府服务评价:中国电子政府发展水平测评》,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100.应松年:《当代中国行政法》,中国方正出版社2005年版。
    101.余晖:《政府与企业:从宏观管理到微观管制》,福建人民出版社 1997年版。
    103.张听竹:《网络产业:规制与竞争原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
    104.曾令发:《探寻政府合作之路——英国布莱尔政府改革研究》,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105.西蒙:《管理行为》,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8年版。
    106.朱光磊:《当代中国政府过程》,天津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107.沈荣华:《地方政府治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
    108.冯兴元:《地方政府竞争》,译林出版社2010年版。
    109.薛刚凌:《行政体制改革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110.孙柏英:《当代地方治理——面向21世纪的挑战》,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111.唐丽萍:《中国地方政府竞争中的地方治理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112.傅勇:《中国式分权与地方政府行为:探索转变发展模式的制度性框架》,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113.陈庆云:《公共政策分析》,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114.高世楫、俞燕山:《基础设施产业的政府监管一制度设计能力建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115.金江军、《电力政务高级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版。
    116.李龙:《法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117.张千帆:《宪法学导论一原理与应用》,法律出版社2004版。
    118.王名扬:《英国行政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119.应松年:《行政许可法的理论与制度解读》,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120.姜明安:《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134.姜明安:《行政执法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135.周汉化:《政府监督与行政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136.叶必丰:《行政法的人文精神》,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137.薛刚凌:《行政体制改革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138.杨解君:《行政法学》,中国方正出版社2002年版。
    139.杨小君:《行政处罚研究》,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
    140.周佑勇:《行政法基本原则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141.高鸿业:西方经济学(第三版,宏观部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
    142.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第三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
    143.张成福:《公共管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版。
    144.皮纯协、张成福:《行政法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45.严强、张凤阳:《宏观政治学》(第二版),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146.王浦劬:《政治学基础》,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147.黄健荣:《公共管理新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
    148.严强:《公共政策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
    149.黄健荣:《公共管理新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
    150.张永桃:《行政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
    151.胡肖华:《权力与权利的博弈》,中国法制出版社2005年版。
    152.刘恒:《行政许可与政法管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153.马英娟:《政府监督机构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154.曹海晶:《中外立法制度比较》,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
    155.郭志斌:《论政府激励性管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56.宋功德:《论经济行政法的制度结构一交易费用的视角》,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157.黄锦堂:《行政组织法论》,翰芦图书出版有限公司2005年版。
    158.王俊豪:《反垄断与政府管制:理论与政策》经济管理出版社2009年版。
    159.王俊豪:《管制经济学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160.周耀东:《中国公用事业管制改革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161.陈振明:《公共管理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162.陈振明:《政策科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163.初尊贤:《公务员管理入门》,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1994年版
    164.邓生庆等:《公共行政学》,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165.胡建淼:《比较行政法——20国行政法评述》,北京: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
    166.胡象明:《行政决策分析》,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167.霍唤民等:《行政管理学》,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年版
    168.李成智:《公共政策》,北京:团结出版社,2000年版
    169.刘熙瑞,张康之:《管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170.陆国泰:《人事行政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171.罗豪才:《行政法论丛第3卷》,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172.马力宏:《分税制与中央和地方关系调整》,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173.彭和平,竹立家:《国外公共行政理论精选》,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7年版
    174.彭和平:《公共行政管理》,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175.孙柏瑛等:《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176.孙本初:《公共管理》,台北:智胜文化事业有限公司,2001年版
    177.田培炎:《公务员制度的理论与实践》,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
    178.王乐夫等:《行政管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179.王学礼等:《分税制的理论与实践》,长沙: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180.魏娜等:《公共管理中的方法与技术》,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181.夏书章:《哈佛行政管理全集》(上卷),北京:红旗出版社,1998年版
    182.夏书章:《行政管理学》(第二版),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183.信春鹰等:《中国的法律制度及其改革》,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184.许文惠等:《行政管理学》,北京:红旗出版社,1992年版
    185.许文惠等:《行政管理学》,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186.许文惠等:《行政决策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187.杨光斌:《政治学导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188.叶必丰:《行政法学》,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189.张国庆:《行政管理学概论》(第二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190.张金马:《政策科学导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191.张文焕等:《目标管理答询》,北京:北京日报出版社,1988年版
    192.张永桃:《行政管理学》,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
    193.赵国俊等:《机关管理的原理与方法》,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194.赵黎青:《非政府组织与可持续发展》,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195.世界银行:《改善农村公共服务》,中信出版社2008年版。
    196.[澳)欧文·E·休斯:《公共管理导论》,彭和平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197.[美)丹尼尔·C·缪勒:《公共选择理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198.[美)戴维·奥斯本特德·盖布勒:《改革政府:企业家精神如何改革着公共部门》,周敦仁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9年版。
    199.[美)盖伊:《未来政府的治理模式》,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200.[法)卢梭:《社会契约论》,何兆武译,商务印书馆2008年版。
    201.(美)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张沛译,世界知识出版社2002年版。
    202.(美)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王冠华等译,上海三联书店1989年版。
    203.(美)西里尔·布莱克:《比较现代化》,杨豫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6年版。
    204.(美)马若孟:《中国农民经济》,史建云译,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205.(美)杜赞奇:《文化、权力与国家——1900—1942年的华北农村》,王福明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206.[新)穆雷·霍恩:《公共管理的政治经济学》,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年版。
    207.[美)罗伯特·B·登哈特:《公共组织理论》,扶松茂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208.[美)珍妮特·V·登哈特、罗伯特·B·登哈特:《新公共服务——服务而不是掌舵》,丁煌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09.[美)曼纽尔·卡斯特:《网络社会的崛起》,夏铸九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
    210.(美)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大趋势 2020年的世界》,相蓝欣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211.[美]罗伯特·w·哈恩:《政府规制的成本收益分析》,骆梅英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212.[美]尤金·巴达赫:《跨部门合作:管理“巧匠”的理论与实践》,周志忍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213.[美]罗伯特·阿格拉洛夫、迈克尔·麦奎尔:《协作性管理:地方政府新战略》,李玲玲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214.(法)让·皮埃尔·戈丹:《何谓治理》,钟震宇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版。
    215.(美)埃莉诺·奥斯特罗姆:《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集体行动制度的演进》,余逊达,陈旭东译,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版。
    216.(美]迈克尔·麦金尼斯:《多中心治道与发展》,毛寿龙译,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版。
    217.(美)Donald· F· Kettl:《有效政府——全球公共管理革命》,朱涛译,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218.[美)皮埃尔·卡默蓝:《破碎的民主:试论治理的革命》,高凌瀚译,上海三联书店2005年版。
    219.[英)肯·布莱克默:《社会政策导论》(第2版),隋玉杰、王宏亮、朱红梅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220.[美)拉塞尔·M·林登:《无缝隙政府——公共部门再造指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21.[美)斯蒂芬·戈德史密斯、威廉·D·埃格斯:《网络化治理——公共部门的新形态》,孙迎春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