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江做会讲经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靖江做会讲经产生于民间宝卷的发展期,是全国范围内依然还存活着的少数几种做会讲经。靖江地区地理环境封闭,人民心态保守,使用吴方言区的老岸话讲唱。靖江做会讲经产生之后,一直都是发展变化的,这可以从宝卷文本中的词汇、内容等方面得到印证。靖江宝卷的传播可以分为手抄本的传播与刊刻本的传播,手抄本的故事只有梗概,没有唱的部分,主要流传于佛头中;刊刻本依据佛头讲经整理而成,会形成相互之间差异很大的不同版本。
     靖江做会讲经的艺人被称为佛头,但与佛教之间已经没有必然的联系,佛头自己更倾向于把自己的角色定位为民间艺人。佛头群体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注重师承关系,文化程度普遍不高,以男性为主体,有职业化的倾向,注重经济收益。靖江做会讲经有庙会与私会之别,参与人有佛头、斋主以及和佛者。在完成了准备工作之后,做会讲经通常的程序依次是念功课、拜愿、请佛、讲经、送佛等。
     从内容上来看,靖江做会讲经的圣卷与草卷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别。圣卷按照故事内容的不同可以分为佛教类宝卷、道教类宝卷和其他类宝卷。圣卷的主要内容是构建在凡间世界基础之上的神仙世界,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神仙世界源于凡间世界、也可以折射出凡间世界;神仙世界对凡间世界有平衡与约束;是庄严与世俗化的统一;是有情与无情的统一。草卷故事取材于唐代的多为征战主题,取材于宋代的多为宫廷主题,取材于明代的多为爱情主题,取材于清代的则为公案主题。草卷的主题与文学的发展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草卷的核心内容是笼罩在神仙世界下的凡间世界,具体表现为忠臣与奸臣之间的斗争,复杂矛盾的男女关系以及理想的凡间世界。科仪卷部分主要是以祈祷祝福为主,多用于做会仪式中,如“请佛”、“送佛”、“上茶”、“解结”等。
     靖江做会讲经中的宗教思想是一个比较复杂,甚至可以说是一个比较混乱的问题,宝卷中包括的宗教思想有儒教的、道教的以及佛教的,三教往往相互之间融合,有时又相互排斥、诋毁。具体到某一种特定的宗教,靖江做会讲经也体现出了混乱的特点,如靖江做会讲经中对儒教思想,既有信奉,又有悖反。对佛教思想、道教思想也是如此。导致这种状况的原因是佛头们的文化水平不高,难以形成系统的思想体系。
     作为民间说唱艺术,靖江做会讲经虽然在思想上存在缺陷与不足,但是,它深受靖江地区人民的喜爱,它具有提升社会公德、增加日常生活常识、从精神上抚慰妇女、娱乐民众的精神生活等社会功能,因而有必要对它进行保护。但是由于佛头的文化程度不高以及做会讲经所具有民间宗教信仰的特点,它与生俱来地存在着某些方面的不足与缺陷,对靖江做会讲经进行保护也存在着诸多的问题。笔者为此提出几点建议:除了其他专家提出的保护方略外,还应当多种措施一起运用,并让它们之前产生良性的互动,形成一股合力。在各项因素中,除了对靖江做会讲经进行文本整理,录制成视频之外,笔者认为最重要的是以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契机,加大对靖江做会讲经的宣传;政府加大投入对讲经艺人进行奖励,提高艺人群体的文化水平和创造力:适度对靖江做会讲经进行改良等方面。
The Jingjiang Zuo Hui Jiang Jing originates from the development epochs of Folk Bao Juan. The Location of Jingjiang is isolated, the people is conservative. Jingjiang Zuo Hui Jiang Jing sings in the Wu dialect, it is one of the few still existing Zuo Hui Jiang Jings in China. From its beginning, Jingjiang Zuo Hui Jiang Jin have been developing and changing, the words and contents of Bao Juan have been changing. The circulation of the Jingjiang Bao Juan can divide into manuscript and publication. In the manuscript the stories is simple without singing, they mainly used by Fo Tou. The Publications published according to the manuscripts of Fo Tou, they are different from the manuscripts.
     The actor of Jingjing Zuo Hui Jiang Jin is called Fo Tou, but is no connection between the Buddhism, Fo Tou is lied to defined himself as folk artist. The Fo Tous have the following characters:stressing the teacher-student relation, not well educated, male-dominated, developing to an occupation, stressing the earnings. Jingjiang Zuo Hui Jiang Jing divided into temple fair and private fair, the attendance include Fo Tou, Zhai Zhu, He Fou Zhe. After the preparation, the procedures in turns are Nian Gong Ke, Bai Yuan, Qing Fo, Jiang Jing, Song Fo, ect.
     From the contents, Sheng Juan is very different from Cao Juan. According to the story, Sheng Juan can divide into Buddhist Bao Juan, Taoist Bao Juan and other Bao Juan. The main contains of Sheng Juan build on the fairies, they have the following characters:the fairies origin from the earth in the world, it also can react the earth on the world; the fairies can balance and restraint the earth in the world, it is the unity of the solemn and secular, it is the unity of humanness and heartless. As for the Cao Juan, the stories of Tang dynasty are mainly about wars, the stories of Song dynasty are mainly about the palace, the stories of Ming are mainly are mainly about love, the stories of Qing dynasty are mainly about legal cases. The themes of Cao Juan have close relation with the literature development. The core content of Cao Juan is the earth in the world under the influence of the fairy world. For specific, they are the struggle between the loyalist and the traitor, the complicate relations between men and women and the ideal world of earth. Keyi Juan is mainly about thoughts and prayers; it is usually used in ceremony of Zuo Hui, just as Qing Fo, Song Fo, Shang Cha, Jie Jie, ect.
     The religion thought of Jingjiang Zuo Hui Jiang Jin is complex. The religion thought of Bao Juan include Confucianism, Buddhism and Taoism, they are not only integrating but also mutually exclusive. As to the one religion, Jingjiang Zuo Hui Jiang Jing also has complex character. Such as JingJiang Zuo Hui Jiang Jing not only believes the Buddhist but also contrary to the Buddhist thoughts, the Taoism and Communism are also. It is because the Fo Tou's education degree is low, it is hard to form the theoretical system.
     As a folk art, Jingjiang Zuo Hui Jiang Jing has many defects and deficiencies in the thoughts, but it was deeply loved by Jingjiang people. It has promoted social morality, increased the knowledge daily life, comforted the women spirit, and entertained the populace, so that we have no necessary to protect it. But as to the lower knowledge degree of Fo Tou and the characters of popular religion, Jingjiang Zuo Hui Jiang Jing has some inherent defects. How to protect is also a complex question. I try to put forward the following suggestions:in addition to the experts' protection strategies, we also have to apply a variety measures and let them interaction to from a join force. In addition to cleaning up the texts and recording the videos, we must take the opportunity of including the Jingjiang Zuo Hui Jiang Jing in the nation nonmaterial cultural heritage to future broadcast the Jingjiang Zuo Hui Jiang Jin. The government has to increase the reward of Jiang jing Ren, improve the actor's knowledge degree and creativity, and reform Jingjiang Zuo Hui Jiang Jing in some extent.
引文
① 郑振铎:《中国俗文学史》,北京:中国画报出版社,2010年,第390-391页。
    ② 尤红主编;《中国靖江宝卷》,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年,第1533页。
    ① 顾颉刚:《歌谣周刊》(北京),“孟姜女故事研究专号”,1924年11月23日第69期至1925年6月21日第96期,分6次刊载。
    ② 陆永峰、车锡伦:《靖江宝卷研究》,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前言第1页。
    ① 顾颉刚:《歌谣周刊》(北京),“孟姜女故事研究专号”,1924年11月23日第69期至1925年6月21日第96期,分6次刊载。
    ② 罗振玉:《敦煌零拾》,上虞罗氏铅印本,1924。
    ③ 郑振铎:《中国俗文学史》,长沙:商务印书馆,1938。
    ④ 薛宝琨、鲍振培:《中国说唱艺术史论·明清宝卷通论》,石家庄:花山文艺出版社,1990。
    ⑤ 曾有志:《宝卷故事之研究》,台湾“中国文化大学”中国文学研究所硕士论文,1999。
    ⑥ 车锡伦:《中国宝卷的发展、分类及其社会文化功能》,台湾“中国文学多层面探讨国际学术会议”论文。
    ⑦ 陆永峰、车锡伦:《靖江宝卷研究》,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① 陈伯君:《论宝卷雷峰塔的悲剧思想》,载《民间文艺集刊》,上海,第6集,1984。
    ② 杨振良:《孟姜仙女宝卷所反映的民间的故事背景》,载《汉学研究》,第8卷1期,1990年1月。
    ③ 范长华:《浅谈明代中晚年至清末宝卷与宝卷中孟姜女传说的递变》,《台中师范学院学报》,台中,第9期,1984。
    ④ 陈芳英;《目莲救母故事之演进及其有关文学之研究》,台湾大学中国文学研究所硕士论文,1999。
    ⑤ 刘荫柏:《“西游记”与元明清宝卷》,载《文献》,北京,第4期,1984。
    ⑥ 李世瑜:《宝卷新研——兼与郑振铎先生商榷》,载《文学遗产增刊》第4辑,北京:作家出版社,1957。
    ⑦ 李世瑜:《江浙诸省的宣卷》,载《文学遗产增刊》第7辑,北京:中华书局,1959。
    ⑧ 王正婷:《变文与宝卷关系之研究》,台湾中正大学中国文学系研究所硕士论文,1998。
    ⑨ 车锡伦:《中国宝卷的发展、分类及其社会文化功能》,《中国文学的多层面探讨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台北:台湾大学中文系,1996。
    ⑩ 车锡伦:《中国宝卷的渊源》,载《扬州大学学报》,第5期,2000。
    11 车锡伦:《江苏靖江的做会讲经》,见尤红主编;《中国靖江宝卷》,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第1633页。
    ① 段宝林:《靖江讲经宝卷的传承与保护研究》,2007中国靖江宝卷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
    ② 孔庆茂:《靖江讲经宝卷的源流考》,2007中国靖江宝卷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
    ③ 郑振铎:《佛曲叙录》,载《中国文学研究》(《小说月报》专号),上海:商务印书馆,1927.
    ④ 恽楚材:《宝卷续录》,连载于《大晚报》周刊第9期(1946年10月29日)至第13期(1946年11月26日)。
    ⑤ 胡士莹:《弹词宝卷目》,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
    ⑥ 谢忠岳:《天津图书馆馆藏善本宝卷叙录》,载《世界宗教研究》,第3期,1990。
    ⑦ 李鼎霞、杨宝玉:《北京大学图书馆馆藏宝卷简目》,载《文史资料》,南京,第2期,1992。
    ⑧ 程有庆、林萱:《北京大学图书馆馆藏宝卷目录》,载《文史资料》,南京,第2期,1992。
    ⑨ 李世瑜:《宝卷综录》,上海:中华书局编辑所,1961。
    ⑩ 车锡伦:《中国宝卷总目》,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0。
    ① 段平:《河西宝卷的调查研究》,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1992。
    ② 谭禅雪:《河西宝卷概述》,载《曲艺讲坛》,第4期,1998。
    ③ 伏连俊:《河西宝卷》,载《文史知识》,第6期,1997。
    ④ 车锡伦:《明清民间宗教与甘肃的念卷和宝卷》,载《敦煌研究》,第4期,1999。
    ⑤ 金天麟、唐碧(车锡伦):《浙江嘉善的宣卷和赞神歌》,载《曲苑》,第2辑,1986。
    ⑥ 金天麟:《调查嘉善县宣卷的报告》,载《民间文学论坛》,第3期,1986。
    ⑦ 车锡伦:《中国宝卷研究》,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⑧ 桑毓喜:《苏州宣卷考略》,载《艺术百家》,第3期,1992。
    ⑨ 乔凤歧:《苏州宣卷和它的仪式歌》,载《中国民间文化》,第3期,1994。
    ⑩ 车锡伦:《江浙吴方言区的宣卷和宝卷》,载《民俗曲艺》,台北,第106期,1997。
    11 张颌:《山西民间流传的宝卷抄本》,载《火花》,第3期,1957。
    12 李希:《赣南民间信仰仪式中的宝卷讲唱研究——以于都县为例》,华中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13 李希:《于都县宝卷讲唱调查报告》,载《艺术之家》,第1期,2012。
    14 车锡伦:《江苏靖江的做会讲经(调查报告)》,载《民间文艺季刊》,第3期,1988。
    15 段宝林:《俗文学的活化石:靖江宝卷》,载《汉声》,台北,第32期,1991。
    ① 车锡伦:《中国宝卷研究》,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② 尤红主编;《中国靖江宝卷》,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
    ③ 车锡伦:《中国宝卷研究》,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④ 孙楷第:《唐代俗讲规范与其本之题裁》,载北京大学《国学季刊》,6.3,1937。
    ⑤ 顾颉刚:《苏州近代乐歌》,载《歌谣周刊》,3卷1期,1934。
    ⑥ 《江苏南部民间戏曲说唱音乐集》,北京:音乐出版社,1955。
    ⑦ 关德栋:《宝卷漫录》,载《曲艺论集》,上海: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58。
    ⑧ 车锡伦:《明清民间宗教与甘肃的念卷和宝卷》,载《敦煌研究》,兰州,第4期,1999。
    ⑨ 薛艺兵:《河北易县、涞水的<后土宝卷>》,载《音乐艺术》,第2期,2000。
    ⑩ 傅暮蓉:《论宝卷及其演变》,中央音乐学院硕士论文,2002。
    ① 郇芳:《河西宝卷音乐历史形态与现状》,西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9。
    ② 李希:《赣南民间信仰仪式中的宝卷讲唱研究——以于都县为例》,华中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8。
    ③ 马韵斐:《靖江做会讲经仪式音乐程式与程式之活变》,载《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第3期,2010。
    ④ 马韵斐:《靖江做会讲经仪式中观念之解读》,载《艺术百家》第1期,2011。
    ⑤ 马韵斐:《象外之象:靖江做会讲经仪式之二元解读》,载《艺术百家》第2期,2010。
    ⑥ (日)相田洋:《有关(日本)国会图书馆所藏的宝卷》,载《东洋学报》,日本,63:3-4;中文译文,《世界宗教资料》,北京,1984.3。
    ⑦ (苏)司徒洛娃:(《普明宝卷》译注)1979。
    ⑧ (加拿大)欧大年、刘心勇:《中国民间宗教教派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
    ⑨ (日)泽田瑞穗:《宝卷提要》,载《增补宝卷の研究》,东京:国书刊行会,1975。
    ① (日)仓田淳之助:《吴语研究书目解说》,载《神户外大论丛》,第3卷4号,1953。
    ② (日)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藏汉籍分类目录》,该所印,1963。
    ③ (英)杜德桥(Glen Dudbrige):《观音菩萨缘起考——妙善传说》,英文,李文彬等译,台北:巨流图书公司,1990。
    ④ (日)泽田瑞穗:《宝卷の研究》,东京:国书刊行会,1965初版,增补本改名《增补宝卷の研究》,1975。
    ① 陆永峰、车锡伦:《靖江宝卷研究》,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第1页。
    ② 孔庆茂、吴根元、姚富培:《靖江讲经宝卷的传承》,见尤红主编:《中国靖江宝卷》,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年,第1654页。
    ③ 陆永峰、车锡伦:《靖江宝卷研究》,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第34页。
    ① 王叔果:《王志序》,见光绪《靖江县志》,江苏:江苏古籍出版社,1990年影印本,第418页。
    ② 李维桢:《马驮沙小志序》,见光绪《靖江县志》,江苏:江苏古籍出版社,1990年影印本,第420页。
    ③ 王樨登:《马驮沙小志序》,见光绪《靖江县志》,江苏:江苏古籍出版社,1990年影印本,第420页。
    ① 张廷玉:《明史》卷288,《文苑传》本传。
    ② 张廷玉:《明史》卷288,《文苑传》本传。
    ③ 叶滋森:《靖江县志》,江苏:江苏古籍出版社,1990年影印本,第514页。
    ① 车锡伦:《中国宝卷的历史发展》,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207页。
    ② 郑钟祥等:光绪《重修常昭合志》,第五卷,清光绪三十三年刊本。
    ① 陈延恩、李兆洛:道光《江阴县志》,第九卷,道光二十年刊本。
    ② 陈延恩、李兆洛:道光《江阴县志》,第九卷,道光二十年刊本。
    ① 韩秉方:《罗教及社会影响》, 《世界宗教研究》,1994年第1期。
    ② 陆永峰、车锡伦:《靖江宝卷研究》,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第19页。
    ③ 鞠鑫:《浅析行政区划对靖江方言形成的影响》,《教育教学论坛》,2012年第15期。
    ① 叶滋森:《靖江县志》,江苏:江苏古籍出版社,1990年影印本,第516-517页。
    ② 何茂余:《地方特色文化资源——讲经》,见《靖江宝卷研究文献资料》第一辑,第86页。
    ③ 车锡伦:《中国宝卷研究》,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2-3页。
    ① 见中国画报出版社2010年版《中国俗文学史》397-402页所引《目连救母出离地狱升天宝卷》。
    ② 尤红主编:《中国靖江讲宝卷》,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年,第379-405页。
    ③ 叶滋森:《靖江县志》,江苏:江苏古籍出版社,1990年影印本,第464页。
    ① 丁家桐:《大圣宝卷序》,见《靖江宝卷研究文献资料》第一辑,第93页。
    ② 《大圣宝卷》,见尤红主编:《中国靖江宝卷》,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年,第202页。
    ① 张自强、杨问春:《南通的传说》,北京: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5年,第11-13页。
    ② 丁家桐:《大圣宝卷序》,见《靖江宝卷研究文献资料》第一辑,第93页。
    ① 齐森华:《中国曲学大辞典》,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年,第618页。
    ① 《药王救苦忠孝宝卷》,见郑振铎:《中国俗文学史》,北京:中国画报出版社,2010年,第406-407页。
    ① 《药王救苦忠孝宝卷》,见郑振铎:《中国俗文学史》,北京:中国画报出版社,2010年,第407-408页。
    ② 《药王宝卷》,见尤红主编:《中国靖江讲宝卷,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年,第365页。
    ① 郑金生:《药林外史》,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277页。
    ② 释元应撰,应炘钱点,孙星衍校:《一切经音义》,《丛书集成初编》第0744册,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第1098-1099页。
    ① 《目连救母宝卷》,见尤红主编:《中国靖江讲宝卷》,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年,第395页。
    ② 范恩君:《道教神仙》,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7年,第4-5页。
    ③ 栾保群: 《续论“泰山治鬼”说与中国冥府的形成与演变》,《新国学》第7卷。
    ① 车锡伦:《中国宝卷研究》,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第303-304页。
    ② 车锡伦:《中国宝卷研究》,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第311页。
    ① 《地藏宝卷》,见尤红主编:《中国靖江宝卷》,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年,第474页。
    ②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i39liFd7P9U
    ② 《梓潼宝卷》,见尤红主编:《中国靖江宝卷》,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年,第261页。
    ② 段宝林:《靖江讲经宝卷的传承与保护研究》,2007年中国靖江宝卷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
    ① 陆永峰、车锡伦:《靖江宝卷研究》,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第120页。
    ② 《土地宝卷》,见尤红主编:《中国靖江宝卷》,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年,第338页。
    ③ 《庚申宝卷》,见尤红主编:《中国靖江宝卷》,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年,第472页。
    ④ 陆人龙:《型世言》,申孟点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第349页。
    ① 《刘公案》,见尤红主编:《中国靖江宝卷》,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年,第1525页。
    ② 孔庆茂等:《靖江讲经宝卷的传承》,见尤红主编:《中国靖江宝卷》,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年,第1656页。
    ③ 孔庆茂等:《靖江讲经宝卷的传承》,见尤红主编:《中国靖江宝卷》,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年,第1656页。
    ① 陆永峰、车锡伦:《靖江宝卷研究》,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第122页。
    ② 陆永峰、车锡伦:《靖江宝卷研究》,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第129页。
    ① 大正藏6卷50,353b。
    ② 圣凯:《论唐代的讲经仪轨》,《敦煌学辑刊》,2001年第2期。
    ③ 光绪《靖江县志》,江苏:江苏古籍出版社,1990年影印本,第448页。
    ④ 禄是遒:《中国民间崇拜中国众神》,王安定译,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9年,第22、32页。
    ① 光绪《靖江县志》,江苏:江苏古籍出版社,1990年影印本,第464页。
    ② 马韵斐:《象外之象:靖江做会讲经仪式之二元解读》,《艺术百家》,2010年第2期(增刊)。
    ① 马韵斐:《象外之象:靖江做会讲经仪式之二元解读》,《艺术百家》,2010年第2期(增刊)。
    ② 马韵斐:《靖江做会讲经仪式中观念之解读》,《艺术百家》,2011年第1期.。
    ③ 马韵斐:《靖江做会讲经仪式中观念之解读》, 《艺术百家》,2011年第1期.。
    ① 陆永峰、车锡伦:《靖江宝卷研究》,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第126页。
    ① 《拜愿》,见尤红主编:《中国靖江宝卷》,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年,第1593页。
    ① 《拜愿》,见尤红主编;《中国靖江宝卷》,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年,第1593-1594页。
    ② 《请佛偈》,见尤红主编:《中国靖江宝卷》,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年,第1595页。
    ③ 《请佛偈》,见尤红主编:《中国靖江宝卷》,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年,第1595页。
    ① 《请佛偈》,见尤红主编:《中国靖江宝卷》,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年,第1595-1596页。
    ① 《大圣宝卷》,见尤红主编:《中国靖江宝卷》,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年,第135页。
    ② 《土地宝卷》,见尤红主编;《中国靖江宝卷》,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年,第299页。
    ③ 《梓潼宝卷》,见尤红主编:《中国靖江宝卷》,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年,第261页。
    ① 《独角麒麟豹》,见尤红主编:《中国靖江宝卷》,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年,第905页。
    ② 车锡伦:《中国宝卷研究》,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317页。
    ① 陆爱华:《“圣卷”开讲前演唱的“报三友四恩”》,车锡伦整理,见车锡伦:《中国宝卷研究》,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318-320页。
    ② 《三茅宝卷》,见尤红主编:《中国靖江宝卷》,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年,第3页。
    ① 《三茅宝卷》,见尤红主编:《中国靖江宝卷》,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年,第3-4页。
    ② 清·黄育根:《破邪详辩》,见《明清之际宝卷文学与白莲教》,《文学》1934年2卷6号,向达。
    ① 《靖江宝卷讲唱曲调》,见尤红主编:《中国靖江宝卷》,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年,第1625页。
    ① 《靖江宝卷讲唱曲调》,见尤红主编:《中国靖江宝卷》,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年,第1626页。
    ① 《靖江宝卷讲唱曲调》,见尤红主编:《中国靖江宝卷》,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年,第1627页。
    ① 《靖江宝卷讲唱曲调》,见尤红主编:《中国靖江宝卷》,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年,第1628页。
    ① 《靖江宝卷讲唱曲调》,见尤红主编:《中国靖江宝卷》,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年,第1629页。
    ① 《靖江宝卷讲唱曲调》,见尤红主编:《中国靖江宝卷》,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年,第1630页。
    ① 《靖江宝卷讲唱曲调》,见尤红主编:《中国靖江宝卷》,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年,第1631页。
    ① 《靖江宝卷讲唱曲调》,见尤红主编:《中国靖江宝卷》,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年,第1632页。
    ① 《文武香球》,见尤红主编:《中国靖江宝卷》,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年,第1523页。
    ① 《送圣赞》,见尤红主编:《中国靖江宝卷》,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年,第1599页。
    ① 《香山观世音宝卷》,尤红主编:《中国靖江宝卷》,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年,第204页。
    ① 《香山观世音宝卷》,尤红主编:《中国靖江宝卷》,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年,第203-260页。
    ② 阁那崛多译:《佛本行集经》卷48《舍利目连因缘品》,《中华大藏经》第35册。
    ① 《目连救母宝卷》,尤红主编:《中国靖江宝卷》,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年,第382页。
    ② 《目连救母宝卷》,尤红主编:《中国靖江宝卷》,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年,第379-405页。
    ③ 祁连休,冯志华:《道教传说大观》,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6年,第97页。
    ① 《三茅宝卷》,尤红主编:《中国靖江宝卷》,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年,第3-134页。
    ② 雅瑟:《中华民俗知识全知道》,企业管理出版社,2010年,第388页。
    ① 《土地宝卷》,尤红主编:《中国靖江宝卷》,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年,第261-338页。
    ② 雅瑟:《中华民俗知识全知道》,企业管理出版社,2010年,第388页。
    ① 丁家桐:《(大圣宝卷)序》,见《靖江宝卷研究文献资料》第1辑(内部资料),第93页。
    ② 《大圣宝卷》,尤红主编:《中国靖江宝卷》,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年,第146页。
    ③ 马书田:《中国民间诸神》,北京:团结出版社,1997年,第262页。
    ① 《药王宝卷》,尤红主编:《中国靖江宝卷》,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年,第365-377页。
    ② 《十王宝卷》,尤红主编:《中国靖江宝卷》,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年,第432页。
    ① 《十王宝卷》,尤红主编:《中国靖江宝卷》,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年,第448页。
    ① 《灶君宝卷》,尤红主编:《中国靖江宝卷》,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年,第703-704页。
    ① 《月宫宝卷》,尤红主编:《中国靖江宝卷》,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年,第339页。
    ② 《玉皇宝卷》,尤红主编:《中国靖江宝卷》,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年,第584-585页。
    ① 《玉皇宝卷》,尤红主编:《中国靖江宝卷》,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年,第585页。
    ① 《玉皇宝卷》,尤红主编:《中国靖江宝卷》,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年,第584页。
    ② 《香山观世音宝卷》,尤红主编:《中国靖江宝卷》,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年,第237页。
    ③ 《十王宝卷》,尤红主编:《中国靖江宝卷》,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年,第431页。
    ① 《延寿宝卷》,尤红主编:《中国靖江宝卷》,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年,第634页。
    ② 《李清宝卷》,尤红主编:《中国靖江宝卷》,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年,第677页。
    ③ 《地藏宝卷》,尤红主编:《中国靖江宝卷》,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年,第490页。
    ① 《地藏宝卷》,尤红主编:《中国靖江宝卷》,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年,第490页。
    ② 《三茅宝卷》,尤红主编:《中国靖江宝卷》,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年,第99页。
    ③ 《三茅宝卷》,尤红主编:《中国靖江宝卷》,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年,第100页。
    ① 《大圣宝卷》,尤红主编:《中国靖江宝卷》,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年,第181页。
    ② 《大圣宝卷》,尤红主编:《中国靖江宝卷》,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年,第181-182页。
    ③ 《梓潼宝卷》,尤红主编:《中国靖江宝卷》,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年,第291页。
    ① 《梓潼宝卷》,尤红主编:《中国靖江宝卷》,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年,第295页。
    ② 《龙王宝卷》,尤红主编:《中国靖江宝卷》,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年,第541页。
    ① 《月宫宝卷》,尤红主编:《中国靖江宝卷》,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年,第359页。
    ② 《香山观世音宝卷》,尤红主编:《中国靖江宝卷》,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年,第215页。
    ③ 《香山观世音宝卷》,尤红主编:《中国靖江宝卷》,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年,第229页。
    ① 《庚申宝卷》,尤红主编:《中国靖江宝卷》,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年,第462页。
    ② 《龙王宝卷》,尤红主编:《中国靖江宝卷》,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年,第539页。
    ③ 《龙王宝卷》,尤红主编:《中国靖江宝卷》,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年,第545页。
    ① 《地藏宝卷》,尤红主编:《中国靖江宝卷》,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年,第489页。
    ② 《地母宝卷》,尤红主编:《中国靖江宝卷》,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年,第734页。
    ① 《十王宝卷》,尤红主编:《中国靖江宝卷》,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年,第443页。
    ② 《金刚经》。
    ① 《地母宝卷》,尤红主编:《中国靖江宝卷》,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年,第735页。
    ① 《血湖宝卷》,尤红主编:《中国靖江宝卷》,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年,第411页。
    ② 《三茅宝卷》,尤红主编:《中国靖江宝卷》,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年,第102页。
    ① 《香山观世音宝卷》,尤红主编:《中国靖江宝卷》,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年,第240页。
    ① 《三茅宝卷》,尤红主编:《中国靖江宝卷》,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年,第63页。
    ② 《药王宝卷》,尤红主编:《中国靖江宝卷》,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年,第375-376页。
    ③ 《法华玄赞》卷二,《大正新修大藏经》《论藏·经疏部》二。
    ① 《梓潼宝卷》,尤红主编:《中国靖江宝卷》,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年,第263页。
    ② 《大圣宝卷》,尤红主编:《中国靖江宝卷》,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年,第195页。
    ① 《月宫宝卷》,尤红主编:《中国靖江宝卷》,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年,第363页。
    ② 《月宫宝卷》,尤红主编:《中国靖江宝卷》,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年,第363页。
    ① 《地藏宝卷》,尤红主编:《中国靖江宝卷》,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年,第479页。
    ② 《月宫宝卷》,尤红主编:《中国靖江宝卷》,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年,第340页
    ① 《月宫宝卷》,尤红主编:《中国靖江宝卷》,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年,第341-342页。
    ② 《月宫宝卷》,尤红主编:《中国靖江宝卷》,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年,第342页。
    ③ 陆永峰、车锡伦:《靖江宝卷研究》,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第87页。
    ① 《薛刚反唐》,尤红主编:《中国靖江宝卷》,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年,第1236页。
    ① 《十把穿金扇》,尤红主编:《中国靖江宝卷》,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年,第759-904页
    ② 陆永峰、车锡伦:《靖江宝卷研究》,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第88页。
    ① 《独角麒麟豹》,尤红主编:《中国靖江宝卷》,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年,第905-930页
    ① 《牙痕记》,尤红主编:《中国靖江宝卷》,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年,第941页。
    ② 《彩云球》,见尤红主编:《中国靖江宝卷》,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年,第1011页。
    ③ 《彩云球》,见尤红主编:《中国靖江宝卷》,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年,第1012页。
    ① 《十把穿金扇》,见尤红主编:《中国靖江宝卷》,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年,第903页。
    ① 《独角麒麟豹》,见尤红主编:《中国靖江宝卷》,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年,第933页。
    ② 《独角麒麟豹》,见尤红主编:《中国靖江宝卷》,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年,第935页。
    ① 《牙痕记》,见尤红主编:《中国靖江宝卷》,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年,第976页。
    ② 《罗通扫北》,见尤红主编:《中国靖江宝卷》,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年,第1070页。
    ① 《白鹤图》,见尤红主编:《中国靖江宝卷》,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年,第1112-1113页。
    ② 《九美图》,见尤红主编:《中国靖江宝卷》,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年,第1228-1229页。
    ① 《独角麒麟豹》,见尤红主编:《中国靖江宝卷》,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年,第936页。
    ② 《独角麒麟豹》,见尤红主编:《中国靖江宝卷》,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年,第936页。
    ③ 《彩云球》,见尤红主编:《中国靖江宝卷》,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年,第1016-1017页。
    ① 《彩云球》,见尤红主编:《中国靖江宝卷》,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年,第1042页。
    ① 《独角麒麟豹》,见尤红主编:《中国靖江宝卷》,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年,第935页。
    ② 《十把穿金扇》,见尤红主编:《中国靖江宝卷》,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年,第869页。
    ① 《文武香球》,见尤红主编:《中国靖江宝卷》,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年,第1488页。
    ① 《薛刚反唐》,见尤红主编:《中国靖江宝卷》,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年,第1244页。
    ② 《十把穿金扇》,见尤红主编:《中国靖江宝卷》,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年,第770-771页。
    ① 《十把穿金扇》,见尤红主编:《中国靖江宝卷》,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年,第828页。
    ② 《十把穿金扇》,见尤红主编:《中国靖江宝卷》,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年,第836页。
    ① 《十把穿金扇》,见尤红主编:《中国靖江宝卷》,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年,第858-859页。
    ① 《牙痕记》,见尤红主编:《中国靖江宝卷》,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年,第978页。
    ② 《独角麒麟豹》,见尤红主编:《中国靖江宝卷》,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年,第925页。
    ① 《五女兴唐》,见尤红主编:《中国靖江宝卷》,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年,第1004页。
    ② 《五女兴唐》,见尤红主编:《中国靖江宝卷》,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年,第1004-1005页。
    ① 《九美图》,见尤红主编:《中国靖江宝卷》,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年,第1209页。
    ② 《牙痕记》,见尤红主编:《中国靖江宝卷》,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年,第961页。
    ① 《彩云球》,见尤红主编:《中国靖江宝卷》,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年,第1018页。
    ② 《八美图》,见尤红主编:《中国靖江宝卷》,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年,第1184页。
    ① 《独角麒麟豹》,见尤红主编:《中国靖江宝卷》,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年,第928页。
    ② 《独角麒麟豹》,见尤红主编:《中国靖江宝卷》,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年,第919页。
    ① 《牙痕记》,见尤红主编:《中国靖江宝卷》,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年,第942页。
    ② 《牙痕记》,见尤红主编:《中国靖江宝卷》,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年,第959页。
    ① 《寿字帕》,见尤红主编:《中国靖江宝卷》,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年,第1555页。
    ② 《和合记》,见尤红主编;《中国靖江宝卷》,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年,第1328页。
    ① 邱运华、马固钢:《中外文化概论》,长沙:岳麓书社,1994年,第395页。
    ① 《三茅宝卷》,见尤红主编:《中国靖江宝卷》,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年,第3页。
    ① 《三茅宝卷》,见尤红主编:《中国靖江宝卷》,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年,第3页。
    ② 《彩云球》,见尤红主编:《中国靖江宝卷》,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年,第1011页。
    ③ 《论语·学而》
    ④ 《论语·八佾》
    ⑤ 《孟子·离娄上》
    ① 《龙王宝卷》,见尤红主编:《中国靖江宝卷》,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年,第534页。
    ① 《大圣宝卷》,见尤红主编:《中国靖江宝卷》,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年,第164页。
    ② 《土地宝卷》,见尤红主编:《中国靖江宝卷》,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年,第302-303页。
    ① 《月宫宝卷》,见尤红主编:《中国靖江宝卷》,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年,第339页。
    ② 《李青宝卷》,见尤红主编:《中国靖江宝卷》,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年,第666页。
    ③ 《月宫宝卷》,见尤红主编:《中国靖江宝卷》,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年,第668页。
    ① 《龙王宝卷》,见尤红主编:《中国靖江宝卷》,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年,第536页。
    ② 《香山观世音宝卷》,见尤红主编:《中国靖江宝卷》,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年,第209页。
    ① 《庚申宝卷》,见尤红主编:《中国靖江宝卷》,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年,第463页。
    ② 《三茅宝卷》,见尤红主编:《中国靖江宝卷》,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年,第31页。
    ① 《梓潼宝卷》,见尤红主编:《中国靖江宝卷》,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年,第265页。
    ② 《药王宝卷》,见尤红主编:《中国靖江宝卷》,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年,第374-375页。
    ① 《庚申宝卷》,见尤红主编:《中国靖江宝卷》,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年,第465页。
    ② 《眼光宝卷》,见尤红主编:《中国靖江宝卷》,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年,第606页。
    ① 《李青宝卷》,见尤红主编:《中国靖江宝卷》,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年,第675页。
    ① 《三茅宝卷》,见尤红主编:《中国靖江宝卷》,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年,第56页。
    ② 《大圣宝卷》,见尤红主编:《中国靖江宝卷》,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年,第173页。
    ① 《目连救母宝卷》,见尤红主编:《中国靖江宝卷》,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年,第381页。
    ② 《孟子·尽心上》
    ③ 《五女兴唐》,见尤红主编:《中国靖江宝卷》,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年,第1003-1004页。
    ① 《文武香球》,见尤红主编:《中国靖江宝卷》,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年,第1508-1509页。
    ① 《论语·颜渊》
    ② 《目连救母宝卷》,见尤红主编:《中国靖江宝卷》,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年,第402页。
    ③ 《血湖宝卷》,见尤红主编:《中国靖江宝卷》,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年,第409页。
    ① 《刘公案》,见尤红主编:《中国靖江宝卷》,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年,第1537页。
    ② 《三茅宝卷》,见尤红主编:《中国靖江宝卷》,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年,第101页。
    ③ 《土地宝卷》,见尤红主编:《中国靖江宝卷》,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年,第337页。
    ① 《目连救母宝卷》,见尤红主编:《中国靖江宝卷》,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年,第380页。
    ② 《佛说诸德福田经》,《大正新修大藏经》第三卷本缘部上,台北:佛陀基金会出版部,1990年,第1页。
    ③ 《六度集经》,《大正新修大藏经》第十六卷经集部三,台北:佛陀基金会出版部,1990年,第777页。
    ① 《庚申宝卷》,见尤红主编:《中国靖江宝卷》,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年,第462页。
    ② 《财神宝卷》,见尤红主编:《中国靖江宝卷》,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年,第507页。
    ① 《血湖宝卷》,见尤红主编:《中国靖江宝卷》,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年,第409页。
    ② 《地藏宝卷》,见尤红主编:《中国靖江宝卷》,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年,第477页。
    ① 《三茅宝卷》,见尤红主编:《中国靖江宝卷》,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年,第34页。
    ② 《香山观世音宝卷》,见尤红主编:《中国靖江宝卷》,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年,第240页。
    ① 《三茅宝卷》,见尤红主编:《中国靖江宝卷》,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年,第86页。
    ② 《薛刚反唐》,见尤红主编:《中国靖江宝卷》,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年,第1267页。
    ③ 《三茅宝卷》,见尤红主编:《中国靖江宝卷》,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年,第43-44页。
    ① 《香山观世音宝卷》,见尤红主编:《中国靖江宝卷》,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年,第225页。
    ② 《香山观世音宝卷》,见尤红主编:《中国靖江宝卷》,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年,第225页。
    ① 《香山观世音宝卷》,见尤红主编:《中国靖江宝卷》,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年,第215页。
    ② 《香山观世音宝卷》,见尤红主编:《中国靖江宝卷》,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年,第222页。
    ① 《香山观世音宝卷》,见尤红主编:《中国靖江宝卷》,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年,第224页。
    ② 《十把穿金扇》,见尤红主编:《中国靖江宝卷》,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年,第879页。
    ① 《文武香球》,见尤红主编:《中国靖江宝卷》,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年,第1489页。
    ② 《寿字帕》,见尤红主编:《中国靖江宝卷》,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年,第1579页。
    ③ 《杂阿含经》卷三十三。
    ① 《彩云球》,见尤红主编:《中国靖江宝卷》,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年,第1021页。
    ② 《回龙传》,见尤红主编:《中国靖江宝卷》,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年,第1123页。
    ③ 《香莲帕》,见尤红主编:《中国靖江宝卷》,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年,第1376页。
    ① 《五虎平西》,见尤红主编:《中国靖江宝卷》,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年,第1393页。
    ② 《东厨宝卷》,见尤红主编:《中国靖江宝卷》,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年,第495页。
    ① 《三茅宝卷》,见尤红主编:《中国靖江宝卷》,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年,第30页。
    ② 《玉皇宝诰》,见《藏外道书》第二十九册,成都:巴蜀书社,1994年,第470页。
    ③ 范恩君:《道教神仙》,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7年,第8页。
    ① 《财神宝卷》,见尤红主编:《中国靖江宝卷》,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年,第511-512页。
    ② 《太清宝诰》,见《中华道藏》第四十四册,北京:华夏出版社,2004年,第431页。
    ③ 《财神宝卷》,见尤红主编:《中国靖江宝卷》,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年,第512页。
    ④ 《大圣宝卷》,见尤红主编:《中国靖江宝卷》,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年,第33页。
    ① 《梓潼宝卷》,见尤红主编:《中国靖江宝卷》,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年,第292页。
    ② 《三茅宝卷》,见尤红主编:《中国靖江宝卷》,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年,第111页。
    ① 《灶君宝卷》,见尤红主编:《中国靖江宝卷》,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年,第693页。
    ② 李叔还:《道教大辞典》,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7年,第669-670页。
    ① 《独角麒麟豹》,见尤红主编:《中国靖江宝卷》,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年,第924页。
    ② 《白鹤图》,见尤红主编:《中国靖江宝卷》,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年,第1080页。
    ③ 《九美图》,见尤红主编:《中国靖江宝卷》,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年,第1227页。
    ④ 《和合记》,见尤红主编:《中国靖江宝卷》,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年,第1317页。
    ① 《五虎平西》,见尤红主编:《中国靖江宝卷》,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年,第1395页。
    ② 《五虎平西》,见尤红主编:《中国靖江宝卷》,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年,第1400页。
    ③ 《五虎平西》,见尤红主编:《中国靖江宝卷》,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年,第1400页。
    ④ 《文武香球》,见尤红主编:《中国靖江宝卷》,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年,第1486页。
    ⑤ 《寿字帕》,见尤红主编:《中国靖江宝卷》,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年,第1574页。
    ① 李叔还:《道教大辞典》,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7年,第674页。
    ② 《牙痕记》,见尤红主编:《中国靖江宝卷》,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年,第981页。
    ③ 《八美图》,见尤红主编:《中国靖江宝卷》,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年,第1179-1180页。
    ④ 《五虎平西》,见尤红主编:《中国靖江宝卷》,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年,第1384页。
    ① 《五虎平西》,见尤红主编:《中国靖江宝卷》,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年,第1399页。
    ① 《三茅宝卷》,见尤红主编:《中国靖江宝卷》,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年,第104页。
    ② 《目连救母宝卷》,见尤红主编:《中国靖江宝卷》,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年,第399-400页。
    ① 《财神宝卷》,见尤红主编:《中国靖江宝卷》,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年,第524页。
    ② 《灶君宝卷》,见尤红主编:《中国靖江宝卷》,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年,第698页。
    ① 《三茅宝卷》,见尤红主编:《中国靖江宝卷》,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年,第85页。
    ② 《薛刚反唐》,见尤红主编:《中国靖江宝卷》,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年,第1279页。
    ③ 《三茅宝卷》,见尤红主编:《中国靖江宝卷》,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年,第94页。
    ① 《土地宝卷》,见尤红主编:《中国靖江宝卷》,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年,第302页。
    ② 《三茅宝卷》,见尤红主编:《中国靖江宝卷》,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年,第67页。
    ③ 《三茅宝卷》,见尤红主编:《中国靖江宝卷》,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年,第113页。
    ① 《香山观世音宝卷》,见尤红主编:《中国靖江宝卷》,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年,第239页。
    ① 《目连救母宝卷》,见尤红主编:《中国靖江宝卷》,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年,第382-383页。
    ① 叶滋森等:《靖江县志》,台北: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1993,第54页。
    ① 陶思炎:《论靖江宝卷的文化价值与保护方略》,2007年中国靖江宝卷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
    ② 陆永峰、车锡伦:《靖江宝卷研究》,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第376页。
    ③ 《香山观世音宝卷》,见尤红主编:《中国靖江宝卷》,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年,第203页。
    ④ 《香山观世音宝卷》,见尤红主编:《中国靖江宝卷》,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年,第260页。
    ⑤ 《土地宝卷》,见尤红主编:《中国靖江宝卷》,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年,第299页。
    ① 《土地宝卷》,见尤红主编:《中国靖江宝卷》,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年,第338页。
    ② 《十把穿金扇》,见尤红主编:《中国靖江宝卷》,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年,第759页。
    ③ 《十把穿金扇》,见尤红主编:《中国靖江宝卷》,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年,第904页。
    ① 《三茅宝卷》,见尤红主编:《中国靖江宝卷》,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年,第20-21页。
    ① 《庚申宝卷》,见尤红主编:《中国靖江宝卷》,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年,第472页。
    ② 《薛刚反唐》,见尤红主编:《中国靖江宝卷》,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年,第1310页。
    ① 《十王宝卷》,见尤红主编:《中国靖江宝卷》,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年,第436页。
    ② 《上茶偈》,见尤红主编:《中国靖江宝卷》,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年,第1608页。
    ③ 《上茶偈》,见尤红主编:《中国靖江宝卷》,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年,第1609页。
    ① 黄建铭:《民间信仰的社会功能及导控----构建和谐社会视角》,《福建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
    ② 车锡伦:《中国宝卷研究》,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359-360页。
    ① 车锡伦:《中国宝卷研究》,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360-361页。
    ② 车锡伦:《中国宝卷研究》,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361-362页。
    ① 车锡伦:《中国宝卷研究》,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362页。
    ② 《三茅宝卷》,见尤红主编:《中国靖江宝卷》,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年,第128页。
    ③ 《大圣宝卷》,见尤红主编:《中国靖江宝卷》,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年,第162页。
    ① 《大圣宝卷》,见尤红主编:《中国靖江宝卷》,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年,第162页。
    ① 《大圣宝卷》,见尤红主编:《中国靖江宝卷》,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年,第167-168页。
    ② 《药王宝卷》,见尤红主编:《中国靖江宝卷》,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年,第369页。
    ③ 《三茅宝卷》,见尤红主编:《中国靖江宝卷》,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年,第78页。
    ① 《土地宝卷》,见尤红主编:《中国靖江宝卷》,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年,第325页。
    ① 陶思炎:《中国靖江宝卷·序》,见尤红主编:《中国靖江宝卷》,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年,第1页。
    ② 《靖江方言词汇释义表》,见尤红主编:《中国靖江宝卷》,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年,第1页。
    ③ 《靖江方言词汇释义表》,见尤红主编:《中国靖江宝卷》,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年,第2--3页。
    ④ 陆永峰、车锡伦:《靖江宝卷研究》,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第10页。
    ⑤ 《独角麒麟豹》,见尤红主编:《中国靖江宝卷》,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年,第913页。
    ⑥ 《牙痕记》,见尤红主编:《中国靖江宝卷》,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年,第969页。
    ① 《薛刚反唐》,见尤红主编:《中国靖江宝卷》,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年,第1276页。
    ② 《和合记》,见尤红主编:《中国靖江宝卷》,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年,第1328页。
    ③ 《八美图》,见尤红主编:《中国靖江宝卷》,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年,第1155页。
    ④ 《香山观世音宝卷》,见尤红主编:《中国靖江宝卷》,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年,第260页。
    ⑤ 《财神宝卷》,见尤红主编:《中国靖江宝卷》,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年,第531页。
    ① 时楚安《漫话“财神”》,《春秋》,1996年第1期。
    ② 刘汉杰:《话说财神》,《百科知识》,2006年第14期。
    ③ 陆永峰、车锡伦:《靖江宝卷研究》,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第441页。
    ① 孔庆茂:《靖江宝卷的源流考》,中国靖江宝卷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2007年。
    ② 《龙王宝卷》,见尤红主编:《中国靖江宝卷》,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年,第534页。
    ③ 《玉皇宝卷》,见尤红主编:《中国靖江宝卷》,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年,第584页。
    ④ 《八美图》,见尤红主编:《中国靖江宝卷》,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年,第1176页。
    ① 《独角麒麟豹》,见尤红主编:《中国靖江宝卷》,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年,第912页。
    ① 《三茅宝卷》,见尤红主编:《中国靖江宝卷》,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年,第3页。
    ② 《土地宝卷》,见尤红主编:《中国靖江宝卷》,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年,第299页。
    ③ 陶思炎:《论靖江宝卷的文化价值与保护方略》,见《靖江宝卷研究文献资料》第一辑(内部资料),第23页。
    ④ 陶思炎:《论靖江宝卷的文化价值与保护方略》,2007中国靖江宝卷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发表的学术论文。
    ① 《药王宝卷》,见尤红主编:《中国靖江宝卷》,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年,第369页。
    ② 《药王宝卷》,见尤红主编:《中国靖江宝卷》,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年,第370页。
    ③ 《药王宝卷》,见尤红主编:《中国靖江宝卷》,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年,第369页。
    ① 《三茅宝卷》,见尤红主编:《中国靖江宝卷》,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年,第39页。
    ② 《三茅宝卷》,见尤红主编:《中国靖江宝卷》,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年,第92页。
    ① 《大圣宝卷》,见尤红主编:《中国靖江宝卷》,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年,第163页。
    ② 陆永峰、车锡伦:《靖江宝卷研究》,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第347-348页。
    ① 《十把穿金扇》,见尤红主编:《中国靖江宝卷》,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年,第885-886页。
    ② 《白鹤图》,见尤红主编:《中国靖江宝卷》,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年,第1086-1087页。
    ① 《土地宝卷》,见尤红主编:《中国靖江宝卷》,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年,第310页。
    ② 《十把穿金扇》,见尤红主编:《中国靖江宝卷》,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年,第862页。
    ① 《三茅宝卷》,见尤红主编:《中国靖江宝卷》,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年,第87页。
    ② 《三茅宝卷》,见尤红主编:《中国靖江宝卷》,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年,第87页。
    ① 《玉皇宝卷》,见尤红主编:《中国靖江宝卷》,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年,第589页。
    ② 《大圣宝卷》,见尤红主编:《中国靖江宝卷》,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年,第157页。
    ① 《罗通扫北》,见尤红主编:《中国靖江宝卷》,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年,第1057页。
    ② 据孔庆茂、吴根元、姚富培:《靖江讲经宝卷的传承》,见尤红主编:《中国靖江宝卷》,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年,第1656-1661页。
    ① 《灶君宝卷》,见尤红主编:《中国靖江宝卷》,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年,第697页。
    ② 《墨子·所染篇》。
    ③ 《大圣宝卷》,见尤红主编:《中国靖江宝卷》,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年,第177页。
    ① 段宝林:《靖江讲经宝卷的传承与保护研究》,2007年中国靖江宝卷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
    ② 陶思炎:《论靖江宝卷的文化价值与保护方略》,2007中国靖江宝卷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
    ③ 《靖江宝卷入选国家“非遗”》,《靖江日报》,2009-9-30(C12版)
    ① 段宝林:《靖江讲经宝卷的传承与保护研究》,2007中国靖江宝卷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
    ① 《血湖宝卷》,见尤红主编:《中国靖江宝卷》,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年,第419页。
    ① 陆永峰、车锡伦:《靖江宝卷研究》,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第40页。
    (晋)葛洪:《神仙传》,《丛书集成》“初编”本,北京:中华书局,1991。
    (梁)释慧皎:《高僧传》,北京:中华书局,1992。
    (唐)段安节:《乐府杂录》,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
    (唐)释道宣:《续高僧传》,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
    (宋)灌园耐得翁:《都城纪胜》,《东京梦华录》(外四),上海:中华书局,1962。
    (宋)龚明之:《中吴纪闻》,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宋)释赞宁:《宋高僧传》,北京:中华书局,1987。
    (宋)李防等:《太平广记》,北京:中华书局,1998。
    (宋)朱弁:《曲洧旧闻》,北京:中华书局,2002。
    (宋)宗镜:《销释金刚科仪》,《明清民间宗教经卷文献》第一册收明嘉靖七年(1528)刊本影印本。
    (元)燕南芝庵:《唱论》,收入《中国古典戏曲论撰集成》(一),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59。
    (元)高明:《琵琶记》,《六十种曲》本,北京:中华书局,1982。
    (元)王实甫:王季思校注,《西厢记》,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
    (元)周德清:《元人曲论》,上海:上海新文化书社本1933。
    (明)吴承恩:《西游记》,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5。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6。
    (明)臧懋循:《元曲选》,上海;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排印本,1958。
    (明)吕天成:《曲品》,《中国古典戏曲论撰集成》(六),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59。
    (明)谢肇涮:《五杂俎》,北京:中华书局,1959。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
    (明)冯梦龙等编,赵景深、关德栋校点:《明清民歌时调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明)万历刊《列仙全传》,河北美术出版社影印本,1995。
    (明)罗梦鸿:《五部六册》,《明清民间宗教经卷文献》,第一册收清雍正七年(1729)合校本,台北:新文丰出版社,1999。
    (明)佚名:《佛说大慈至圣九莲菩萨化身度世尊经》,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刊经折本。
    (明)《目连救母劝善记》,《古本戏曲丛刊》初集收明万历高石山房原刊影印本。
    (明)沙门觉连重集,《销释金刚科仪会要注解》,《续藏经》第一编第92套第二册。
    (明)佚名:《碧霞元君护国庇民普济保生妙经》,明万历刊《续道藏》本。
    (清)壮者:《扫迷帚》,连载于《绣像小说》(李伯元主编),第43__52期(1905)。
    (清)姚燮:《今乐考证》,《中国古典戏曲论撰集成》(十),中国戏剧出版社,1959。
    (清)蒲松龄撰,路大荒编,《蒲松龄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清)西周生撰,黄肃秋校注,《醒世姻缘传》,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清)黄育楩:《破邪详辨》,《清史资料》第三辑收校点本,北京:中华书局,1982。
    (清)丁耀亢:《金瓶梅续书三种》,济南:齐鲁书社,1988。
    (清)叶滋森等纂:《靖江县志》,《中国地方志集成‘江苏府县志》第5册收清光绪刊影印本,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
    (清)僧建基录:《金刚科仪宝卷》,《续藏经》第二编第3套第二册。
    (清)顾震涛:《吴门表隐》,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
    (清)顾禄:《清嘉录》,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
    (清)谈迁:《枣林杂俎》,北京:中华书局,2006。
    (清)雅尔哈善等修撰:《苏州府志》,乾隆十三年(1748)刊本。
    (清)聂铰:《泰山道里记》,清乾隆杏雨山堂刊本。
    (清)李玉鸣等纂修:《大清通礼》,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刊本。
    (清)佚名:《前后孝行录》,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莱香堂刊本。
    (清)内廷大戏,《楚汉春秋》,《古本戏曲丛刊》第九集收影清升平署抄本。
    (清)翟浩:《通俗编》,据清乾隆十六年翟氏无不宜斋刻本影印,《续修四库全书》第一九四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续藏经》,上海:涵芬楼(商务印书馆)影印本,1923。
    罗振玉:《敦煌零拾》,上虞罗氏铅印本,1924。
    杜颖陶:《董永沉香集》,上海:上海出版公司,1955。
    傅惜华:《水浒戏曲集》,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8。
    傅惜华:《白蛇传集》,上海:中华书局出版,1958。
    路工:《孟姜女万里寻夫集》,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8。
    隋树森:《全元散曲》,北京:中华书局,1981。
    王重民等:《敦煌变文集》,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
    谢伯阳:《全明散曲》,济南:齐鲁书社,1988。
    介休民间文学集成编委会:《介休民间故事集成》,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91。
    郭义等选编整理:《酒泉宝卷》(上编),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91。
    方步和:《河西宝卷真本校注研究》,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1992。
    段平:《河西宝卷选》,台北:台湾新文丰出版社,1992。
    段平:《河西宝卷选续》,台北:,新文丰出版社,1994。
    濮文起主编:《民间宝卷》(《中国宗教历史文献集成》之一),安庆:黄山书社,2005。(按,本编收录张希舜等编《宝卷》(初辑)全部宝卷。)
    王见川等编:《明清民间宗教经卷文献》(续编),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2006。
    尤红主编:《中国靖江宝卷》(上、下册),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
    梁一波主编:《中国,河阳宝卷》(上、下册),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07。
    靖江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靖江县志》,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2。
    清雍正七年合校本《叹世无为卷》,收入《明清民间宗教经卷文献》第一册。
    民国辛酉年孟夏新刻《泰山东岳十王宝卷》, 收入《明清民间宗教经卷文献》第七册。
    吴根元、姚富培主编:《靖江宝卷·圣卷选本》, 内部资料,2002。
    吴根元、姚富培主编:《靖江宝卷·草卷选本》, 内部资料,2003。
    刘振宇主编:《靖江讲经》(DVD),北京:中国国际广播音像出版社,2006。
    郑振铎:《中国俗文学史》,长沙:商务印书馆,1938;又,上海书店影印商务印书馆1938年版,1984。
    胡士莹:《弹词宝卷目》,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
    李世瑜:《宝卷综录》,上海:中华书局编辑所,1961。
    李世瑜:《宝卷论集》,台北:兰台出版社,2008。
    车锡伦:《中国宝卷研究论集》,台北:学海出版社,1997。
    车锡伦:《中国宝卷总目》,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寿。备处,1998,修订本,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0。
    车锡伦:《信仰教化娱乐—中国宝卷研究及其他》,台北:学生书局,2002。
    向达:《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北京:三联书店,1987。
    马西沙、韩秉方:《中国民间宗教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
    (英)杜德桥(Gien Dudbrige)著,李文彬等译,《观音菩萨缘起考—妙善传说》,台北:巨流图书公司印行,1990。
    (日)泽田瑞穗:《增补宝卷の研究》,东京:国书刊行会,1975。
    (苏)司徒洛娃:《普明宝卷》译注,1979。
    胡士莹:《话本小说概论》,北京:中华书局,1980。
    叶德钧:《戏曲小说丛考》,北京:中华书局,1979。
    叶德钧:《宋元明讲唱文学》,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8。
    刘半农(复)、李家瑞:《中国俗曲总目稿》,北平:中央研究院史语所,1931。
    关德栋:《曲艺论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谭正璧、谭寻:《弹词叙录》,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薛宝琨、鲍震培:《中国说唱艺术史论》,石家庄:花山文艺出版社,1990。
    张军、郭学东:《山东曲艺史》,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1997。
    李昌集:《中国散曲史》,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1991。
    周良:《弹词经眼录》,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1996。
    庄一拂:《古典戏曲存目汇考》,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顾颉刚、钟敬文等:《孟姜女故事论文集》,北京: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3。
    顾颉刚编:《孟姜女故事研究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
    姜彬主编:《中国民间艾学大辞典》,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2。
    俞平伯:《论词曲杂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
    《中国大百科全书戏曲曲艺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3。
    郑志明:《无生老母信仰溯源》, 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85。
    杜斗城:《敦煌本{佛说十王经}校录研究》,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1989。
    朱谦之:《中国音乐文学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
    倪钟之:《中国曲艺史》,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1991。
    上海民间文艺家协会编:《中国民间文化研究》第6辑《民间文学研究》,上海:学林出版社,1992。
    扬州曲艺志编委会编:《扬州曲艺志》,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1993。
    《日本学者研究中国史论著选译》第七卷《思想宗教》,北京:中华书局,1993。
    (加拿大)欧大年、刘心勇等译:《中国民间宗教教派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
    (美)阿兰,邓迪斯编:《西方神话学论文选》,韩金戈等译,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4。
    乌丙安:《中国民间信仰》,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
    车锡伦:《俗文学丛考》, 台北:学海出版社,1995。
    吴同瑞等编:《中国俗文学概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马书田:《中国民间诸神》,北京:团结出版社,1997。
    徐小跃:《罗教·佛教,禅学一罗教与{五部六册}揭秘》,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
    陆永峰:《敦煌变文研究》,成都:巴蜀书社,2000。
    王尔敏:《明清时代庶民文化生活》,长沙:岳麓书社,2002。
    谭松林主编:《中国秘密社会》(一—七卷),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2。
    陆永峰、车锡伦:《靖江宝卷研究》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车锡伦:《中国宝卷研究》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郑振铎:《佛曲叙录》,载《中国文学研究》(《小说月报》专号),上海:商务印书馆,1927。
    郑振铎:《三十年来中国文学新资料的发现史略》,载《文学》,第2卷6期,上海:生活书店,1934年6月。
    顾颉刚:《苏州近代的乐歌》,载《歌谣周刊》,北京,第3卷1期,1934年4月3日。
    向觉明(达):《明清之际的宝卷文学与白莲教》,载《文学》,上海,2卷6期,1934年6月。
    吴晓铃:《关于影戏与宝卷及滦州影戏的名称》,载《歌谣周刊》北京,第2卷40期,1937年3月27日。《关于影戏》,叶德钧,载《歌谣周刊》,北京,第3卷3期,1937年4月17日。
    李世瑜:《宝卷新研一兼与郑振铎先生商榷》,载《文学遗产增刊》第4辑,北京:作家出版社,1957。
    李世瑜:《江浙诸省的宣卷》,载《文学遗产增刊》第7辑,北京:中华书局,1959。
    李世瑜:《民间秘密宗教与宝卷》,载《曲艺讲坛》,天津,第5期,1998年9月。
    关德栋:《宝卷漫录》,收入《曲艺论集》,上海: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58。
    周绍良:《唐代变文及其他》(上、下),《文史知识》,北京,1985第12期、1986年第1期。
    刘荫柏;《“西游记”与元明清宝卷》,载《文献》,北京,1984年第4期。
    陈伯君:《论宝卷雷峰塔的悲剧思想》,载《民间文艺集刊》,上海,第6集,1984。
    范长华:《浅探明代中晚年至清末宝卷与宝卷中孟姜传说的递变》,《台中师范学院学报》,台中,第9期,1984。
    (日)相田洋:《有关(日本)国会图书馆所藏的宝卷》,载《东洋学报》第63卷3-4期;中文译文,《世界宗教资料》,北京,1984年3期。
    高国藩:《论新发现的“金山宝卷”抄本在白蛇传研究中的价值》,《民间文学集刊》第5集,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4。
    韩秉才:《红阳教考》,载《世界宗教研究》,北京,1985年4期。
    马西沙:《最早—部宝卷的研究》,载《世界宗教研究》,北京,1986年第1期。
    金天麟、唐碧:《浙江嘉善的宣卷和赞神歌》,载《曲苑》,第2辑,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6。
    薛艺兵、吴犇:《屈驾营音乐会的调查与研究》,载《中国音乐学》,1987年第3期。
    谢生保:《河西宝卷与敦煌变文的比较》,载《敦煌研究》,兰州,1987年4期。
    杨振良:《孟姜仙女宝卷所反映的民间故事背景》,载《汉学研究》,第8卷1期,1990年1月。
    谢忠岳:《天津图书馆馆藏善本宝卷叙录》,载《世界宗教研究》,1990年第3期。
    段宝林、吴根元、缪炳林:《活着的宝卷》,载《汉声》,1991年第8期。
    段平:《河西宝卷的调查研究》,收入《河西宝卷的调查研究》,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1992。
    桑毓喜;《苏州宣卷考略》,载《艺术百家》,南京,1992年第3期。
    方梅:《江浙宝卷中的神鬼体系及其内涵浅探》,载《东南文化》,1993年第3期。
    车锡伦:《清同治江苏查禁“小本唱片目”考述》,收入《俗文学丛考》,台北:学海出版社,19951。
    车锡伦:《唐代流行歌曲[罗贡曲]及有关的问题》,载《扬州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1996年第1期。
    车锡伦:《江苏北部的香火神会、神书和香火会(提纲)》,收入《信仰教化娱乐——中国宝卷研究及其他》,台北:学生书局,2002。
    陈毓罴:《新发现的两种“西游宝卷”考释》,载《中国文化》,第13期,1996年6月。
    濮文起:《天地门教调查研究》,载《民间宗教》,第2辑,1996年12月。
    伏俊连:《河西宝卷》,载《文史知识》,北京,1997年第6期。
    虞文良:《河阳宝卷调查报告》,载《民俗曲艺》,台北,110期,台湾施合郑民俗基金会出版,1997。
    虞文良:《历史文化的瑰宝一河阳宝卷》,载《中韩文化研究》第3辑,韩国大丘市:中文出版社,2000。
    谭蝉雪:《河西宝卷概述》,载《曲艺讲坛》,第4期,1998年4月。
    陈俊峰:《有关东大乘教的重要发现》,载《世界宗教研究》,北京,1999年第1期。
    路工:《白蛇传弹词的演变、发展》,载《评弹研究》,第1辑。
    曾子良:《宝卷之研究》,台湾政治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975。附《国内所见宝卷叙录》。
    陈芳英:《目连救母故事之演进及其有关文学之研究》,台湾大学中国文学研究所硕士论文,1977。
    曾友志:《宝卷故事之研究》,台湾“中国文化大学”中国文学研究所硕士论文,1999。
    方梅:《吴方言区的民间宝卷与民间信仰》,扬州师范学院中文系硕士论文,2000。
    王正婷:《变文与宝卷关系之研究》,台北中正大学中文所硕士论文,1998。
    傅暮蓉:《论宝卷及其演变》,中央音乐学院硕士论文,2002。
    郇芳:《河西宝卷音乐历史形态与现状》,西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9。
    李希:《赣南民间信仰仪式中的宝卷讲唱研究---以于都县为例》,华中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8。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