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发行保荐民事责任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证券发行保荐责任是保荐人对证券发行虚假陈述给投资者造成的损失承担的赔偿责任。本文对保荐人所承担的虚假陈述责任的特殊方面进行分析论述,主要研究保荐责任的法理基础、责任性质、归责原则、免责条件、保荐人内部人员的责任、保荐人与其他主体之间的责任分摊与补偿等问题。
     本文主要采用历史分析、比较分析、案例分析和经济分析的方法对上述问题进行研究。首先,文章分析了证券市场信息披露制度的功能和保荐人以及承销商在信息披露中的作用,并对证券发行保荐制与非保荐制进行比较。其次,本文分析了保荐责任产生的法理基础、责任性质、归责原则和免责条件。再次,本文分析了保荐人内部人员就证券虚假陈述对投资者承担的责任,包括是否承担责任、归责原则和免责条件等方面。最后,本文分析了保荐人和其他主体在对投资者承担责任后在其之间如何进行分摊与追偿的问题。笔者认为,证券发行保荐制下的保荐人和非保荐制下的承销商均在证券市场中扮演着总守门员的角色,均负有对发行人进行尽职调查的职责,研究证券发行非保荐制下承销商的责任对研究保荐责任具有借鉴意义。保荐责任产生的根据在于保荐人违反了意在保护投资者的法律,并造成了投资者的损失,因而保荐责任是侵权责任。保荐责任也是共同侵权责任,保荐人要与发行人、专业中介机构对投资者承担连带责任。保荐责任应采取过错推定责任原则,保荐人可以通过举证其已经勤勉尽责而主张免责。应将发行人披露的信息分为官方意见部分、专家意见部分和既非官方意见又非专家意见的部分,分别确定保荐人应尽的尽职调查义务和免责标准。在公开发行募集文件中签字的保荐人内部人员应与保荐人一起对投资者承担连带责任,除非其能够证明自己不存在过错。保荐人或其他主体中的一人或数人对投资者承担责任后,应允许其向其他有过错的主体进行追偿。
     针对上述具体问题,笔者建议我国《证券法》、《保荐人尽职调查工作准则》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证券市场因虚假陈述引发的民事赔偿案件的若干规定》做出相应的修改。
The civil liability of sponsors in the issuance of securities is to compensate the securities purchasers’loss caused by misrepresentation in the prospectus. This article deals with some aspects of the liability for misrepresentation, which is special for sponsors, including jurisprudential basis, character, doctrine of liability fixation, grounds for exemption, the liability of the employees of sponsors, and the contribution and indemnification among sponsors and other joint tort-feasors.
     The author mainly employs the research means of history analysis, comparison analysis, case analysis and economic analysis. To begin with, the article analyzes the function of the disclosure regime of securities market and the role of sponsors under the issuance sponsor regime and underwriters under the issuance non-sponsor regime, and compares the issuance sponsor regime and the issuance non-sponsor regime. Then, the article discusses the jurisprudential basis, character, doctrine of liability fixation, grounds for exemption of the civil liability of sponsors in the issuance of securities. In addition, the liability of the sponsors’employees for misrepresentation, including whether they should be directly liable to investors, doctrine of liability of fixation, grounds for exemption if they should assume the liability, is analyzed. Finally, the article studies the contribution and indemnification among sponsors and other joint tort-feasors.
     In the writer’s opinion, both sponsors under the issuance sponsor regime and underwriters under the issuance non-sponsor regime play a role of a general gatekeeper and are obligated to make reasonable investigation of the issuer. So the study on the liability of underwriters of the issuance non-sponsor regime is helpful for the research of the liability of sponsors under the issuance sponsor regime. The reason for sponsors’liability is that sponsors violate the law which is designed to protect securities purchasers, and causes loss to them. So, the character of sponsor’s liability is tort liability. Sponsor’s liability is that of joint tort, and sponsors, issuers, professional intermediary organizations and other persons should be jointly and severally liable. The doctrine of presumptive wrongs should be adopted for the sponsor’s liability, and sponsors should be exempted if they can successfully prove that they have exerted due diligence. The information disclosed by issuers should be divided into three categories-official portion, expertised portion, and other portion- in order to establish the standard of sponsors’duty of reasonable investigation and defense of due diligence, and the standard varies with different part. The sponsors’employees who sign on the prospectus and the recommendation letter of issuance should be jointly and severally liable with the sponsor, unless they establish the defense of no fault. Every person who should be jointly and severally liable becomes liable to make any payment for misrepresentation may recover contribution from any person who, if sued separately, would have been liable to make the same payment.
     Meanwhile, some amendments, related with aforesaid problems, to the Securities Law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Guidelines for Sponsor’s Investigation, and Some Provisions of the Supreme People’s Court on Trying Cases of Civil Compensation for Misrepresentation in Securities Market are suggested.
引文
①《什么是保荐人》,《证券时报》,2000 年 9 月 27 日,第 11 版。
    ② 保荐人在不同市场有不同的称谓,英国主板市场称Sponsor,英国替代市场(AIM)称为Nominated Adviser,香港主板和创业板(GEM)市场均称为 Sponsor, 加拿大风险交易所(TSX-V)称为 Sponsor。李夏:《海外创业板市场保荐制度研究》(电子版),http://www.szse.cn/main/research/cograduate/ researchreport/ index_5.shtml,深圳证券交易所网站,2007 年 4 月 15 日最后访问。
    ③ http://www.csrc.gov.cn/n575458/n2470788/n2470883/index.html,中国证监会网站 “保荐信用监管”栏, 2007 年 4 月 15 日最后访问。
    ④ 根据证监会网站公布的保荐新闻统计,网址为 http://www.csrc.gov.cn/n575458/n776436/n804920/ n2466262/n3567637/index.html,2007 年 4 月 16 日最后访问。
    ② 金晓斌主编:《创业板市场的保荐人制度》,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 年版。
    ① 杨如彦:《真需要保荐人制度吗》,《数字财富》,2003 年第 9 期,第 68—71 页。
    ② 谢飞、曾辉:《主板欲引保荐人制度 券商叫苦不迭》,《21 世纪经济报道》,2003 年 1 月 9 日。
    ③ David J Cohen, “Commercial Section- Going Public- The Sponsor and His Client”, The Law Society (12 March 1986), LSG 83.10(777).
    ④ 指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机构等为证券发行服务的专业机构,称其为“专业中介机构”能较好地反映其工作性质,同时可以将其与保荐人、承销商等做出区分。
    ① 孟鑫:《对证券市场保荐人制度的立法问题分析》,《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第 25 卷第 1 期,2004年 1 月,第 59 页。 韩秋实:《证券发行上市保荐制度的法律分析》,http://www.civillaw.com.cn/weizhang/default.asp?id=22423,中国民商法律网,2007 年 4 月 15 日访问。
    ② 江华:《论保荐机构和保荐代表人对第三人的民事责任》,《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 年第 1 期,第 63 页。
    ③ 同上。
    ① 齐斌:《证券市场信息披露法律监管》,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 年版,中文摘要部分第 1 页。
    ② 吕富强:《信息披露的法律透视》,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0 年版,前言部分第 1 页。
    ③ 同注释①。
    ④ 朱锦清:《证券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年版,第 92 页。
    ① Reinier H. Kraakman, “Corporate Liability Strategies and the Costs of Legal Controls,” Yale Law Journal (April, 1984), 93 Yale L.J. 857.
    ② “总守门员”一词是对保荐人或承销商在证券市场扮演的角色的形象描述,为了便于理解,本文多次使用此词。
    ③ 香港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香港交易及结算所有限公司:《有关对保荐人及独立财务顾问监管的咨询文件》(电子版), 2003 年 5 月,第 10 页, http://www.hkex.com.hk/consul/ paper/consultpaper_c.htm, 香港交易所网站,2007 年 4 月 15 日最后访问。
    ① http://www.fsa.gov.uk/Pages/Library/Communication/Speeches/2004/SP214.shtml 2006/6/1,Hector Sants 于2004 年 11 月 17 日在 FSA Annual Listing Conference 2004 的演讲,英国金融服务管理局(FSA)网站, 2007 年 4 月 15 日最后访问。
    ② [美] 詹姆斯﹒D﹒考克斯[第一作者等] :《证券管理法》(影印本),北京,中信出版社,2003 年版,第348 页。
    ③ http://www.fsa.gov.uk/Pages/Doing/UKLA/Sponsors/faqs/index.shtml,英国金融服务管理局网站,2007 年4 月 5 日最后访问。
    ④ 英国《上市规则》(Listing Rules,以下注为 LR)8.3.1.
    ⑤ LR 8.2.1。公司必须指定保荐人的情况不限于此,英国上市规则还规定了公司必须指定保荐人的其他情形。
    ① LR8.3.1.
    ② LR8.3.3.
    ③ LR 8.3.4.
    ④ LR8.3.5.
    ⑤ LR8.4.2.
    ⑥ Patrick Harrex, “Commercial Section - Going Public - Advising the Growing Business”, The Law Society(12 March 1986), LSG 83.10(772). David J Cohen, “Commercial Section- Going Public- The Sponsor and His Client”.
    ⑦ Stephen Rosefield, “Comment – the Effect on Smaller Companies of the New Alternative Investment Market”, The Law Society(12 October 1994), LSG 99.30(28).
    ⑧ http://www.fsa.gov.uk/Pages/Doing/UKLA/Sponsors/faqs/index.shtml,英国金融服务管理局网站,2007 年4 月 15 日最后访问。
    ⑨ Suzy Bender, “Practice Area: Alternative Investment Market - Small, but listed -- a look at the 154 law firms that advise companies on the Alternative Investment Market and finds that to reap any dividends, lawyers need to take on a variety of work”, The Law Society(25 July 2002), LSG 99.30(28).
    ① 香港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香港交易及结算所有限公司:《有关对保荐人及独立财务顾问监管的咨询文件》,第 52 页。
    ② 同上,第 17 页。
    ③ 同上。
    ④ 香港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香港交易及结算所有限公司:《有关监管保荐人及合规顾问的咨询文件》, 2005年6月,第5页,http://www.hkex.com.hk/consul/paper/consultpaper_c.htm,香港交易所网站, 2007年 4 月 15 日最后访问。
    ⑤ 对于香港证券市场上的保荐制度是由主板先引入,还是创业板先引入,存在争议。有人认为主板先引入(参见:《独具特色的香港创业板保荐人制度》,《中国证券报》,2000 年 8 月 11 日), 有人认为是创业板市场先引入(参见谈萧:《香港保荐人制度最新修订述评》,《证券市场导报》,2005 年 4 月号,第42 页)。
    ⑥ 2007 年 1 月 1 日前,保荐人资格的认可和管理由香港证券交易所负责。新的保荐人的资格条件比从事其他需获得批准的受规管活动的机构融资顾问的要求要高。
    ① 香港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香港交易及结算所有限公司:《有关对保荐人及独立财务顾问监管的咨询文件》,第 46 页。
    ② Chris-Craft, 480 F.2d at 370.
    ③ Kraakman, “Corporate Liability Strategies and the Costs of Legal Controls”.
    ④ 香港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香港交易及结算所有限公司:《有关对保荐人及独立财务顾问监管的咨询文件》,第 52 页。
    ⑤ U.S. Securities and Exchange Commission, The Regulation of Securities Offerings, SEC Release No. 7606A, 63 Fed. Reg. 67174, 67230.
    ⑥ 美国 1933 年《证券法》第 11 节。
    ⑦ H.R. Conf. Rep. No. 73-152, P277 (1933).
    ⑧ 同注释⑤。
    ⑨ Feit v. Leasco Data Processing Equip. Corp., 332 F. Supp. 544, 582.
    ⑩ Gary M. Lawrence, Due Diligence in Business Transactions § 2.03A (2004) 。转引自 346 F.Supp.2d 628。
     ② 如香港在规定保荐人尽职调查的职责时,参考美国法上有关承销商尽职调查职责的判例。参见:香港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香港交易及结算所有限公司:《有关对保荐人及独立财务顾问监管的咨询文件》,第 46 页—48 页。
    ①《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条例》第 21 条。
    ②《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条例》第 17 条。
    ③ 原《证券法》(1998 年通过)第 24 条。
    ④ 原《证券法》(1998 年通过)第 63 条。
    ⑤《证券发行上市保荐制度暂行办法》第 22 条。
    ⑥《证券市场全面实施保荐制度—中国证监会召开“实施保荐制度证券公司沟通会》, http://www.csrc.gov.cn/ n575458/n2470788/n2470883/n2473925/2624597.html,中国证监会网站,2007 年 4 月 15 日最后访问。
    ⑦《证券法》(2005 年通过)第 11 条。
    ⑧《证券法》(2005 年通过)第 69 条。
    ① Louis Loss, Fundamentals of Securities Regulation, (Boston: Little, Brown & Company, 1988), p.871.
    ② Louis Loss and Joel Seligman, Fundamentals of Securities Regulation, (New York: Little, Aspen Law & Business, 2001), pp. 1106-1109.
    ① Louis Loss and Joel Seligman, Fundamentals of Securities Regulation, p.1117.
    ② Rosenberg V. Hano, 121 F.2d 818,819 (3d Cir.1941).
    ③ Shores V. M.E. Ratliff Inv. Co., 1982 WL 1559 *3 (N.D.Ala.1982).
    ④ 齐斌:《证券市场信息披露法律监管》,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 年版,第 266 页。
    
    ① Dominick Vetri et al., Tort Law and Practice, (Newark: Matthew Bender & Company, Inc.,2003),p.43.
    ② 正是基于此点,本文在后面对于保荐责任的论述中,多处参考美国证券法上关于承销商责任的规定。
    ③《证券发行上市保荐制度暂行办法》第 53 条。
    ④《证券发行上市保荐制度暂行办法》第 22 条。
    ①《保荐人尽职调查工作准则》第 7 条。
    ②《证券发行上市保荐制度暂行办法》第 25 条。
    ③ 陈洁:《证券欺诈侵权损害赔偿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年版,第 27 页。
    ①《证券发行上市保荐制度暂行办法》第 5 条规定保荐人负责证券发行的主承销工作。
    ② 对于保荐制下承销商在证券发行信息披露中的义务仍是值得探讨的问题。笔者认为,应严格区分证券保荐与证券销售,保荐制下保荐人仅进行证券保荐,而不进行证券销售;非保荐制下承销商既进行证券保荐又进行证券销售。保荐制下的承销商进行证券销售,但是否承担证券保荐职责仍值得讨论。鉴于篇幅限制,本文只对保荐人义务和责任问题进行研究。
    ③ 孟鑫:《对证券市场保荐人制度立法问题的分析》,《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第 25 卷第 1 期,2004年 1 月,第 59 页。
    ④ 韩秋实:《证券发行上市保荐制度的法律分析》,http://www.civillaw.com.cn/weizhang/default.asp?id=22423。
    ⑤ 朱锦清:《证券法学》,第 118 页。
    ⑥ 江华:《论保荐人和保荐代表人对第三人的民事责任》,《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 年第1 期,第 62 页。
    ① 齐斌:《证券市场信息披露法律监管》,第 265 至第 266 页。
    ② 王泽鉴:《侵权行为法》(第一册),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 年版,第 16 页。
    ① 郭锋主编:《虚假陈述证券侵赔偿》,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 年版,第 143 页。
    ② 王泽鉴:《侵权行为法》(第一册),第 304 页。
    ③ 王利明:《证券法就完善中介机构的民事责任—在“发展与规范:中国证券市场法律论坛(2004)”上的演讲》,郭锋主编:《证券法律评论》,第四卷,2005 年版,第 24 页。
    ④ 本文第 3 章将论述保荐责任的归责原则为过错责任原则,只有在保荐人存在过错时,保荐人才承担责任。
    ① 马俊驹、余延满:《民法原论》,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 年版,第 1026 至 1027 页。
    ② 同上。
    
    ① 李国光、贾纬:《证券市场虚假陈述民事赔偿制度》,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3 年版,第 133 页。
    ② 彭冰:《中国证券法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年版,第 443 页。
    ③ 关于免责的具体标准参见第 4 章相关论述。
     ① 王泽鉴:《侵权行为法》(第一册),第 23 页。
    ① 赖源河:《证券管理法规》,咸阳印刷股份有限公司,1996 年版,第 55 页。转引自陈洁:《证券欺诈侵权损害赔偿研究》,第 129 页。
    ② 陈洁:《证券欺诈侵权损害赔偿研究》,第 129 页。
    ③ 王泽鉴:《侵权行为法》(第一册),第 16 页。
    ④ 程啸:《证券市场虚假陈述侵权损害赔偿责任》,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4 年版,第 286 至 287 页。
    ⑤ 在下文中,为指称上的方便,笔者将采取过错推定举证规则下过错责任,直接称为过错推定责任。
     ① 张明远:《证券投资损害诉讼救济论》,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 年版,第 73 至 86 页。
    ① Stephen J. Choi and A. C. Pritchard, Securities Regulation: Cases and Analysis, (New York: Foundation Press, 2005), p. 491.
    ② 美国学者和判例一般直接将披露的信息分为专家意见部分和非专家意见部分(non-expertised portion),对于官方意见陈述中的虚假则较少有论及。根据立法中的规定,笔者将其作为一个单独的部分予以分析。
    ③ Stephen J. Choi and A. C. Pritchard, Securities Regulation: Cases and Analysis, p. 491. Louis Loss, Fundamentals of Securities Regulation, p.899. [美] 詹姆斯﹒D﹒考克斯[第一作者等] :《证券管理法》(影印本),第 612 页。
    ① 美国 1933 年《证券法》第 11 节 b(3)(A)。
    ② [美] 詹姆斯﹒D﹒考克斯[第一作者等] :《证券管理法》(影印本),第 612-613 页。
    ③ Thomas Lee Hazen, Treaties on the Law of Securities Regulation (Volume 6), (St. Paul.: West, 2005), p. 70.
    ④ 美国 1933 年《证券法》第 11 节 b(3)(C)。
    ⑤ 346 F. Supp. 2d 628.
    
    ① 美国 1933 年《证券法》第 11 节 b(3)(D)
    ② 美国 1933 年《证券法》第 11 节(c)。
    ① 香港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香港交易及结算所有限公司:《有关对保荐人及独立财务顾问监管的咨询文件》,第 3 至 4 页。
    ② 香港《第21项应用指引》第 2 条。
    ③ 香港《主板上市规则》第 3A.15.(04)。
    ④ 香港《主板上市规则》第 3A.16。
    ⑤ 事实数据包括:(1)专家指明的其所依赖的事实资料; (b) 保荐人相信专家所依赖的事实资料;及(c) 专家或新申请人就专家部分给予交易所的证明或补充资料。
    ① 在《上市规则》修订的过程中,针对专家部分,香港证监会曾建议借鉴美国法上关于承销商勤勉尽责的标准,即保荐人须达到其没有理由相信,并且不相信,披露的信息存在虚假陈述。但在经过咨询以后,改采了现行的标准。香港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 、香港交易及结算所有限公司:《有关对保荐人及独立财务顾问监管的咨询文件》,第 53 页。
    
    ① 应为保荐人,笔者注。
    ② 朱锦清:《证券法学》,第 128 页。
    ① 283 F. Supp. 643.
    ② 即行为人应具有其所属职业(如医生、建筑师、律师、药品制造者),某种社会活动成员(如汽车驾驶人)或某年龄层(老人或未成年人)通常所具有的智识能力。王泽鉴:《侵权行为法》(第一册),第 260页。
    ① 过失为注意之欠缺,民法上所谓过失以其欠缺注意之程度为标准,可分为抽象的过失、具体的过失、及重大过失三种。应尽善良管理人之注意(即交易上一般观念,认为有相当知识经验及诚意之人应尽之注意),而欠缺者,为抽象的过失;应与处理自己同一事务而欠缺者,为具体的过失;显然欠缺普通人之注意者,为重大过失。 1953 年台上字第 865 号判决。转引自王泽鉴:《侵权行为法》(第一册),第 259 页。
     ① 王利明、杨立新:《侵权行为法》,北京,法律出版社,1996 年版,第 257 页。
    ① 《证券发行上市保荐制度暂行办法》第 11 条。
    ② 《证券发行上市保荐制度暂行办法》第 42 条。
    ③ 《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管理办法》第 55 条。
    ① 《证券发行上市保荐制度暂行办法》第 44 条。
    ② 谈萧:《保护保荐人》载《法人》,2005 年第 12 期,第 17 页。
    ③ 江华:《论保荐人和保荐代表人对第三人的民事责任》,第 63 页。
    ④ 李旭:《保荐代表人制度研究》,四川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年 4 月,第 27 至 28 页。
    ① 《证券发行上市保荐制度暂行办法》第 42 条第 2 款。
    ② 《证券发行上市保荐制度暂行办法》第 31 条。
    ③ 《证券发行上市保荐制度暂行办法》第 32 条。
    ①《证券法》(2005 年通过)第 69 条。
    ② 李国光、贾纬:《证券市场虚假陈述民事赔偿制度》, 第 138 页。
    ③ 朱锦清:《证券法学》,第 118 页。
    ① [美] 詹姆斯﹒D﹒考克斯[第一作者等] :《证券管理法》(影印本),第 223 页。
    ② 马骏驹、余延满:《民法原论》(上), 北京,法律出版社,1998 年版,第 170 页。
    ① Thomas Lee Hazen, Treaties on the Law of Securities Regulation (Volume 6), p. 170.但是现在这种规则正在发生改变,在美国一部分州已采纳了《统一侵权人责任分担法》(Uniform Contribution Among Tortfeasors Act)。
    ② 508 U.S. 286, 113 S.Ct. 2085, 124 L. Ed. 2d 194 (1993).
    ③ 10b-5 规则并没有规定共同侵权人之间追偿的权利。
    ④ 梁慧星:《民法总论》,北京,法律出版社,1996 年版,第 79 页。
    ① Sec. Ex. Act §21D(g)3(C).
    ② 程啸:《证券市场虚假陈述侵权损害赔偿责任》,第 412 页。
    ① Thomas Lee Hazen, Treaties on the Law of Securities Regulation (Volume 6), p. 191.
    ② 相关的案例有 Globus V. Law Research Service, 318 F. Supp.955; Goldberg V. Touche Ross & Co., 531 F. Supp. 86 (判决在 1933 年《证券法》11 节下,不存在补偿[indemnity]); Kennedy V. Josephthal & Co., 1983 WL 1314, Fed. Sec. L. Rep.(CCH) ?? 99,204 (判决承销商[broker-dealer] 不能从发行人和会计师那里要求补偿,但可以要求他们承担其应承担的份额[contribution]); Altman V. Josephthal & Co., 1983 WL 1342, Fed. Sec. L. Rep.(CCH) ?? 99,421(判决根据 1933 年《证券法》17 节(a)项的责任不能获得补偿,但可以请求承担相应的份额。)
    ③ 418 F.2d 1276 (2d Cir. 1969). 该案并未涉及 1933 年《证券交易法》第 11 节项下的责任。
    ④ 418 F.2d at 1289.
    ⑤ Thomas Lee Hazen, Treaties on the Law of Securities Regulation (Volume 6), p. 193.
    ⑥ 418 F.2d at 1288.
    ⑦ 52 F.3d 478 (3d Cir. 1995).
    [1] 陈洁:《证券欺诈侵权损害赔偿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年版。
    [2] 陈洁:《证券民事赔偿制度的法律经济分析》,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 年版。
    [3] 程啸:《证券市场虚假陈述侵权损害赔偿责任》,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4 年版。
    [4](英)丹尼斯.吉南:《公司法》,朱羿锟等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 年。
    [5] 高如星、王敏祥:《美国证券法》,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 年版。
    [6] 郭锋主编:《虚假陈述证券侵赔偿》,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 年版。
    [7] 侯水平主编:《证券法委律责任》,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 年版。
    [8] 黄江南主编:《香港创业板上市指南》,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年版。
    [9] 金晓斌主编:《创业板市场的保荐人制度》,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1 年版。
    [10] 李东方:《证券监管法律制度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年版。
    [11] 李国光、贾纬:《证券市场虚假陈述民事赔偿制度》,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3 年版。
    [12] 梁慧星:《民法总论》,北京,法律出版社,1996 年版。
    [13] 廖大颖:《证券市场与股份制度论》,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 年版。
    [14] 刘燕:《会计师民事责任研究:公众利益与职业利益的平衡》,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15] 吕富强:《信息披露的法律透视》,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0 年版。
    [16] 马骏驹、余延满:《民法原论》(上), 北京,法律出版社,1998 年版。
    [17] 马俊驹、余延满:《民法原论》,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 年版。
    [10] 彭冰:《中国证券法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年版。
    [18] 齐斌:《证券市场信息披露法律监管》,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 年版。
    [19] 王保树主编:《投资者利益保护》,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年版。
    [20] 王利明、杨立新:《侵权行为法》,北京,法律出版社,1996 年版。
    [21] 王泽鉴:《侵权行为法》(第一册),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 年版。
    [22] 魏振瀛主编:《民法》,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年版。
    [23] 许海峰主编:《境外上市》,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5 年版。
    [24] 杨峰:《证券民事责任制度比较研究》,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 年版。
    [25] 张明远:《证券投资损害诉讼救济论》,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 年版。
    [26] 郑顺炎:《证券市场不当行为的法律实证》,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 年版。
    [27] 周正庆主编:《证券知识读本》,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 2006 年版。
    [28] 朱锦清:《证券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年版。
    [29] 朱伟一:《美国证券法判例解析》,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 年版。
    [1] 陈久红,晓荣:《保荐人的职责》,《证券时报》,2000 年 9 月 27 日,第 011 版。
    [2] 陈峥嵘 《关于创业板市场的保荐人制度》,《南海证券研究》,2000 年 10 月 20 日。
    [3] 程向海:《我国证券市场转轨时期保荐制度研究》,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年 4 月。
    [3] 何进:《我国证券市场保荐人制度完善问题》,《华东经济管理》,第 9 卷第 10 期,2005年 10 月,第 128—131 页。
    [4] 胡卿:《保荐人制度研究》,安徽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年 4 月。
    [5] 江华:《论保荐机构和保荐代表人对第三人的民事责任》,《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 年第 1 期,第 61—64 页。
    [6] 李金一:《关于我国证券发行上市保荐制度缺陷的思考》,《金融会计》2005 年第 7 期,第 55 至 60 页。
    [7] 李夏:《海外创业板市场保荐人制度研究》,http://www.szse.cn/main/research/cograduate/ researchreport/index_5.shtml,载深圳证券交易所网站。
    [8] 李旭:《保荐代表人制度研究》,四川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年 4 月。
    [9] 刘涛、府亚军、王烨红:《论保荐制度下券商的困境与出路》,《大众科技》,第 170—171页。
    [10] 骆祚炎:《再论保荐人制度的有效性:一个博弈分析—以江苏琼花事件为例》,《广东商学院学报》2005 年第 1 期,第 38—42 页。
    [11] 骆祚炎:《贝叶斯博弈、可信威胁与保荐人制度有效性——以江苏琼花事件为例》,《经济体制改革》,2005 年第 3 期,第 112—115 页。
    [12] 骆祚炎:《香港保荐人规则的新变化及其启示》,《广东商学院学报》,2005 年第 6 期,第 45—48 页。
    [13] 骆祚炎:《证券保荐人制度初探》,《广东经济管理学院学报》,第 21 卷第 1 期,2006年 2 月,第 42—45 页。
    [14] 孟鑫:《对保荐人制度的立法问题分析》,《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第 25 卷第 1期,2004 年 1 月,第 59—62 页。
    [15] 祁 鸣:《保荐人责任之我见》,《上海金融》,2003 年 11 期,第 33—34 页。
    [16] 潘昀,高国庆:《保荐人行为的法与经济学分析》,《浙江社会科学》,2002 年第 4 期,第 22—28 页。
    [17] 桑榕:《股票首次公开发行、承销商声誉与我国保荐制度的建立》,《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 年第 5 期,第 15—18 页。
    [18] 孙晶:《与香港创业版对比引发的对我国发行上市保荐制度的思考》,《股市纵横》,2005年 1 月号,第 101—103 页。
    [19] 谈萧:《香港保荐人制度最新修订述评》,《证券市场导报》,2005 年 4 月号,第 42—47 页。
    [20] 谈萧:《保护保荐人》,《法人》,2005 年第 12 期,第 16—17 页。
    [21] 汤欣:《证券市场虚假陈述民事责任制度评析—兼论证券法上一般性反欺诈条款》, 郭峰主编:《证券法律评论》,第 3 卷,第 76—102 页。
    [22] 王恒:《香港“ 保荐人”监管措施和问责机制的启示 —由中小企业板“ 琼花事件”引发的反思》,《江汉论坛》,2005 年第 3 期,第 132 至 134 页。
    [23] 王远明、陈风:《由“推荐”到“保荐”—论证券上市保荐制度中的保荐责任》,《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 19 卷第 1 期,2005 年 1 月,第 120—123 页。
    [24] 徐小慧:《保荐人责任权力均衡与保荐制度有效性问题研究》,西南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年 4 月。
    [25] 徐微:《保荐人职责研究》,四川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年 4 月。
    [26] 尹蘅:《基于博弈论的保荐人制度研究》,《现代管理科学》,2005 年第 12 期,第 42—44 页。
    [27] 杨如彦:《真需要保荐人制度吗》,《数字财富》,2003 年第 9 期,第 68—71 页。
    [28] 喻鑫、尹久:《因应保荐制度带来的机遇、挑战和几个细节问题》,《经济论坛》,2005年第 10 期,第 68—70 页。
    [29] 战颖:《保荐代表人的执业水平、职业道德与证券市场风险》,《道德与文明》,2005 年第 3 期,第 46—48 页。
    [30] 《独具特色的香港创业板保荐人制度》,《中国证券报》,2000 年 8 月 11 日。
    [1] Choi ,Stephen J. and A. C. Pritchard (2005), Securities Regulation: Cases and Analysis, New York: Foundation Press .
    [2] Dominick Vetri et al (2003)., Tort Law and Practice, Newark: Matthew Bender & Company, Inc..
    [3] Louis Loss(1988), Fundamentals of Securities Regulation, Boston: Little, Brown & Company.
    [4] Loss, Louis and Joel Seligman(2001), Fundamentals of Securities Regulation, New York: Little, Aspen Law & Business.
    [5] Paul L. Davies (1997), Principles of Modern Company Law, London: Sweet & Maxwell.
    [6] Thomas Lee Hazen(2005), Treaties on the Law of Securities Regulation, St. Paul.: West.
    [7] (美)詹姆斯﹒D﹒考克斯[第一作者等](2003):《证券管理法》(影印本),北京,中信出版社。
    [1] Andrew Sparrow, “Companies - Share of the action - the alternative investment market has meant more options for smaller businesses to trade shares and raise capital”, The Law Society(1995), LSG 99.30(28).
    [2] David J Cohen, “Commercial Section- Going Public- The Sponsor and His Client”,The Law Society(12 March 1986), LSG 83.10(777).
    [3] Patrick Harrex, “Commercial Section - Going Public - Advising the Growing Business”, The Law Society(12 March 1986), LSG 83.10(772).
    [4] Reinier H. Kraakman, “Corporate Liability Strategies and the Costs of Legal Controls,” Yale Law Journal (April, 1984), 93 Yale L.J. 857.
    [5] Stephen Rosefield, “Comment – the Effect on Smaller Companies of the New Alternative Investment Market”, The Law Society(12 October 1994), LSG 99.30(28).
    [6] Suzy Bender, “Practice Area: Alternative Investment Market - Small, but listed -a look at the 154 law firms that advise companies on the Alternative Investment Market and finds that to reap any dividends, lawyers need to take on a variety of work”, The Law Society(25 July 2002), LSG 99.30(28).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