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唐山方言词语探析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红楼梦》具有雅俗共赏的独特的语言风格,是语言研究的典范之作。《红楼梦》中方言词语的使用以18世纪的北京话为基础,并糅合运用了具有各自特色的地域方言词语。本文从唐山方言的角度结合唐山方言词汇语音特点对这类词语进行探析,探析原则为唐山方言中确实存在并日常使用的词语,但不排除其他方言也正在使用的情况。
     首先,对唐山方言词语运用特点作了概括性说明,结合《红楼梦》中的词语示例,从词形、词义角度对出现在《红楼梦》中与之相契合的唐山方言词语进行了对比统计。其次,按照音节标准对词语进行分类,主要划分为单音节词语、双音节词语、三音节词语和多音节词语。在第三章中针对单音节、双音节、三音节词语进行了分类解析,音节标准之下根据词性、构词方式、词义内容进行分类,按不同词语的不同义项进行归类。
     在词语释义上,以《红楼梦》专书词典为依据,选取部分词语结合文中实例从唐山方言角度进行解析,与词典义项不同的,单独列出详细阐述;词典义项不全面而本方言中存在并使用着的,补足义项和示例;认为词典释义不符合具体语境的,详细说明理由,并对部分词语结合了唐山方言语音特点进行了说明。在第三章最后一节,选取了四个典型词语“各人、起去、见问、见说”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最后一部分着重对多音节词语进行探析,主要选取了《红楼梦》中的方言熟语进行例释,并从惯用语、谚语、歇后语的角度按不同分类标准对其含义内容进行解说,以期对《红楼梦》中的方言词语概貌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With the tastes of the unique language style, The Dream of Red Mansions is a model for language study. Basing on the Beijing dialect words of18th century, Dream of Red Mansions mixed with different regional dialect words which own distinctive characteristics. This thesis is to make an exploration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the Tangshan dialect, combined of Tangshan dialect vocabulary speech characteristics. The analysis is not only on the principle of existence and everyday use of Tangshan dialect words, but also not rule out other dialects which are being used.
     First of all, we make a general description abou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angshan dialect words. Combined with the example of the words in Dream of Red Mansions, we make statistics about the meaning and morphology. Secondly, we classify the word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syllables standards, mainly divided into monosyllabic words, two-syllable words, three-syllable words and multi-syllable words. In the third chapter, classify the different type words. Under the standards of Syllable, according to the part of speech, word formation, meaning content, classify the different meanings of different words.
     Word interpretation, based on the dictionary of Dream of Red Mansions, Selecting the part of the words together with text examples, we do analysis from the angle of Tangshan dialect. List them separately if different dictionary have different meanings. Do some supplement about the senses and examples if dictionary meanings are not comprehensive and the dialect are using. That the dictionary definition does not meet the specific context, making detailed justification. And also, we make an explanation on the part of the words combined of Tangshan dialect voice characteristics.
     The last part focused on the multi-syllable words, Select the dialect Sayings of Dream of Red Mansions. According to the classification criteria about phraseology, we make content explanation about idioms and Allegorical Sayings, in order to have a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about the dialect words of Dream of Red Mansions.
引文
①《红楼梦》出版说明,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年版。
    ②李玄伯:《曹雪芹家世新考》,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版。
    ③丰润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丰润县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
    ①高淮生:《<红楼梦学刊>三十年述论》,红楼梦学刊,2010年第5期。
    ①王蒙:《红楼启示录》,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社,2005年7月第五章。
    ①王毅:《<红楼梦>与江淮方言——兼评“湘方言”说》,明清小说研究,2007年4月。
    ①王蒙:《红楼启示录》,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社,2005年7月第五章。
    ②《丰润县志》,丰润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昌黎方言志》,河北省昌黎县县志编纂委员会、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合编,上海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赵立新、戴连第:《唐山方言与普通话》,花山文艺出版社,2000年版。
    ③李如龙:《汉语方言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①詹伯慧:《现代汉语方言》,湖北人民出版社,1981年,41页。
    ②文章未在刊物上发表,出自刘继堂,王长胜主编,唐山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丰润县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的《曹雪芹祖籍在丰润》,天津人民出版社,1994年。
    ③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增订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①马兴华:《<红楼梦>中隐藏着一个大秘密:顺治入海而亡》,学术研究,2008年。
    ①邢福义:《“起去”的普方古检视》,方言,2002年第二期,第97-107页。
    ①张斌:《现代汉语》,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②刘月华:《实用现代汉语语法》,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3年版。
    ①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
    ①卜师霞:《古汉语两种“见V”之“见”虚化的语义机制》,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1月第6卷第1期。
    ①彭小琴、俞理明:《“A见Vt”结构中的“见”》,古汉语研究,2006年第2期。
    ②孙良明:《关于“见Vt”结构中“见”的语法、语义特征问题》,古汉语研究,2006年第2期。
    ③吕叔湘:《见字之代词作用》,汉语语法论文集,商务印书馆,1999年。
    ①胡裕树:《现代汉语》(重订本),上海教育出版社,1995.
    ②葛本仪:《现代汉语词汇学》,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
    ①葛本仪:《现代汉语词汇学》,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
    ①温端政:《中国惯用语大全》,上海辞书出版社,2004年版。
    [1]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增订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2]胡裕树:《现代汉语》(重订本),上海教育出版社,1995.
    [3]曹雪芹、高鹗:《红楼梦》,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
    [4]丰润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丰润县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
    [5]刘继堂,王长胜主编,唐山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丰润县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曹雪芹祖籍在丰润》,天津人民出版社,1994.
    [6]孙常叙:《汉语词汇》,吉林人民出版社,1956.
    [7]詹伯慧:《现代汉语方言》,湖北人民出版社,1981.
    [8]河北省昌黎县县志编纂委员会、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合编:《昌黎方言志》,上海教育出版社,1984.
    [9]王蒙:《红楼启示录》,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社,2005.
    [10]赵立新、戴连第:《唐山方言与普通话》,花山文艺出版社,2000.
    [11]林焘、王理嘉:《语音学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
    [12]张斌:《现代汉语》,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97.
    [13]刘月华:《实用现代汉语语法》,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3.
    [14]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商务印书馆,1980.
    [15]吕叔湘:《“见”字之代词作用》,汉语语法论文集,商务印书馆,1999.
    [16]李如龙:《汉语方言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17]葛本仪:《现代汉语词汇学》,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
    [18]温端政:《中国惯用语大全》,上海辞书出版社,2004.
    [1]冯其庸、李希凡:《红楼梦大辞典》,文化艺术出版社,1990.
    [2]周定一:《红楼梦语言词典》,商务印书馆,1995.
    [3]周汝昌:《红楼梦辞典》,广东人民出版社,1987.
    [4]杨为珍、郭荣光:《红楼梦辞典》,山东文艺出版社,1986.
    [5]刘心贞:《红楼梦方言及难解词词典》,东方出版社,2010.
    [6]汉语大词典编纂处:《汉语大词典订补》,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
    [7]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增订5版),商务印书馆,2005.
    [8]广东、广西、湖南、河南辞源修订组,商务印书馆编辑部编:《辞源》,商务印书馆,2001.
    [1]李玄伯:《曹雪芹家世新考》,故宫周刊,1931年第84期、85期.
    [2]高淮生:《<红楼梦学刊>三十年述论》,红楼梦学刊,2010年第5期.
    [3]胡文彬:《<红楼梦>的方言演变及其构成——兼谈<红楼梦>方言研究与校勘中两种值得思考的倾向》,辽东学院学报,2009年第2期.
    [4]吴玉霞:(20世纪<红楼梦>语言研究综述》,河南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第3期.
    [5]林纲、刘晨:《<红楼梦>方言研究二十年评述》,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3期.
    [6]梁扬、谢仁敏:《新时期<红楼梦>语言研究述略》,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年第3期.
    [7]陈鹏录:《二十年来<红楼梦>语言研究述略》,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第1期.
    [8]王绍新:《<红楼梦>词汇与现代汉语词汇的词形异同研究》,中国语文,2001年第2期.
    [9]王绍新:《<红楼梦>词汇与现代词汇的词义比较研究》,《语言教学与研究》,2002年第3期.
    [10]吴红光、曾献飞:《<红楼梦>的原作湘语写成说质疑》,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第2期.
    [11]胡晓萍:《<红楼梦>词语研究札记》,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1992年第4期.
    [12]邓牛顿:《<红楼梦>中的湖南方言考辨》,上海大学学报,2003年第5期.
    [13]陈哲仁:《<红楼梦>中的客语词及其对作者籍贯的质疑》,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第1期.
    [14]张振昌:《<红楼梦>中的山东方言》,长春大学学报,2002年第4期.
    [15]王毅:《<红楼梦>与江淮方言—兼评“湘方言”说》,明清小说研究,2007年第4期.
    [16]张伯闻:《<红楼梦>北京方言拾零》,红楼梦学刊,1980年第4辑.
    [17]洪帅:《<红楼梦>词语札记》,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10年第1期.
    [18]秦一民:《<红楼梦>里吴语多》,红楼梦学刊,1999年第4辑.
    [19]王稼东:《<红楼梦>吴语初探》,红楼梦学刊,1994年第1辑.
    [20]图穆热:《<红楼梦>与东北方言》,社会科学战线,2000年第1期.
    [21]王福霞:《<红楼梦>与铁岭方言》,满族研究,2008年第1期.
    [22]沈新林:《小议<红楼梦>中的几个方言词语》,读书札记.
    [23]孙华先:《<红楼梦>中“辣子”词义分析》,古汉语研究,2003年第1期.
    [24]杨同军:《<红楼梦>中的“下流”一词释疑》,红楼梦学刊,2005年第6辑.
    [25]刘敬林:《<汉语大词典>之<红楼梦>词语释义商兑》,河西学院学报,2004年第3期.
    [26]李战:《<红楼梦>中的“便”和“就”》,暨南学报(哲社版),1997年第1期.
    [27]马兴华:《<红楼梦>中隐藏着一个大秘密:顺治入海而亡》,学术研究,2008.
    [28]刘芝芬:《<红楼梦>俗语运用的特点及功能》,沈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第2期.
    [29]张春泉:《<红楼梦>蕴藏的语汇资源——流行语、熟语、方言词语举隅》,浙江社会科学报,2001年第1期.
    [30]图穆热:《<红楼梦>与东北方言》,社会科学战线,2000年第1期.
    [31]陈凤军:《<红楼梦>中也有“沈阳话”》,沈阳日报,2011年第11期.
    [32]邓牛顿:《<红楼梦>植根湘土湘音》,中华读书报,2003年第8期.
    [33]田旭东:《湖南永顺方言与<红楼梦>的词汇契合现象例说》,语言应用研究,2007年第8期.
    [34]邢福义:《“起去”的普方古检视》,方言,2002年第2期.
    [35]卜师霞:《古汉语两种“见V”之“见”虚化的语义机制》,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
    [36]彭小琴、俞理明:《“A见Vt”结构中的“见”》,古汉语研究,2006年第2 期.
    [37]孙良明:《关于“见Vt”结构中“见”的语法、语义特征问题》,古汉语研究,2006年第2期.
    [1]李晓娟:《<红楼梦>词义与现代词义比较研究》,陕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2]笠原理惠子:《<红楼梦>疑问句式研究》,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3]陈扬:《<红楼梦>前八十回动词重叠式研究》,重庆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4]刘杰:《<红楼梦>惯用语研究》,首都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5]何锐欣:《<红楼梦>惯用语的语义和语境教学》,广西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6]龙琳:《<红楼梦>中所见湘方言词语的相关问题及其考证》,东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7.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