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氏易林》词汇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焦氏易林》是一部汉代的易学著作,其体例仿《诗经》,大多用四言韵语写成。历代学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文学与文献学方面,而它本身还具有一定的语言学价值,尚待开掘。本文选定《易林》中的词汇为研究对象,运用共时描写与历时比较、统计与分析相结合的科学方法,力求全面深入地对《易林》词汇进行多角度、多层次地研究,以观先秦至汉代词汇发展的概貌和趋势,为今後进一步发掘《易林》的语言学价值提供帮助,同时为汉语史的研究做一点力所能及的工作。
     本文共分五个部分。在引言部分,我们对《易林》其书、作者、版本、历代的研究情况及学术价值等问题作了一个简单的梳理和介绍,并明确了论文的选题缘由、意义及研究方法。从第二到第四部分是论文的主体部分;第五部分是结论。第二部分主要对《易林》的词汇构成进行多角度地分类:从构词法角度看,有单音词和复音词;从产生时间先后看,有新词和旧词;从语法角度看,有实体词和非实体词。第三部分主要从专书词义分类的角度,对《易林》中的词义情况作一番分析:从词的义位数量看,有单义词与多义词,单义词数量远远大於多义词;从义位之间的关系看,有本义与引申义,我们从使用情况、词性变化、引申途径、引申类型等方面对二者间的关系进行了考察和分析;从词义产生的时间看,有新义和旧义,我们着重描写分析了新义的概貌及产生途径;从词义的聚合关系看,有同义(包括近义、类义)词和反义词,讨论重点在同义词。这一部分的研究结果表明:《易林》的词义系统非常丰富,是西汉词汇发展中的重要一环。第四部分着重对《易林》词汇中的几个典型特点进行分析:从构成方面的特点看,复音词和重言词都非常丰富,说明四言韵文最适宜双音节词和重言词的发展;从异文的情况看,《易林》文辞复叠现象突出,复文词汇表现出一致性和差异性,着重从词汇、文字、语法方面对复文语言的差异性进行了比较;从词汇的来源看,《易林》徵引了许多前代文献材料,词汇有继承有发展,我们重点选取了《诗经》和《周易》的词汇作分析比较。
     在对专书词汇进行封闭式描写的基础上,本文也注意对大量个案的讨论,并分析这些语言现象产生的原因和机制,同时通过与其它文献语言的比较,揭示了《易林》词汇的基本面貌和特徵,突出了它作为四言韵文在汉代词汇发展演变中的特殊性,肯定了《易林》重要的语料价值和在汉语发展史上的地位。
Jiaoshi Yilin is a book about The Book of Changes in the Han Dynasty, which style imitates The Book of Songs and is written mostly in four-character rhymes. In the past times, scholars made researches on it mostly from literary and philological aspects but not linguistic aspect. So this thesis deals with the vocabulary of Jiaoshi Yilin, and tries to make further research from different aspects by the means of combining synchronic description and diachronic comparison, and the means of combining statistic and analytic methods. We hope to make general picture and direction about development of vocabulary from ancient times to the Han Dynasty, provide some material for further researches on linguistie value about Jiaoshi Yilin, and also do some work for study of the history of Chinese language.
    The thesis consists of five chapters. In the preface, we provide some information about the book, such as author, editions, value, and researches in the past, and about the thesis, such as reason, meaning and research methods. From the second to the fourth chapter is the main part of this thesis. Conclusion is in the fifth chapter.
    In the second chapter, we chiefly assort the vocabulary of Jiaoshi Yilin from different aspects, such as the angles of monosyllables, disyllables and polysyllables, of old and new words, of notional and function words.
    In the third chapter, we chiefly analyze the meanings from the angle of meanings system. Firstly, we analyze them from the angle of single-meaning and polysemant words. Secondly, we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original and transferred meaning from the angles of usages, changes in part of speech, transferred approaches and types. Thirdly, we focus on depicting and analyzing general picture and produced approaches of new meanings. Finally, we emphasize on synonym from the angle of synonym and antonym. The study of this chapter shows that the meanings system in Jiaoshi Yilin is very abundant and important in development of
    
    
    
    vocabulary in the West Han Dynasty.
    In the fourth chapter, we emphasize on some typ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vocabulary. Firstly, disyllables and reduplicated words are abundant, which shows that four-character verse best fits the development of disyllables and reduplicated words. Secondly, it is clear that the repeating words show coherence and otherness. And we emphasize on comparing different repeating words from Glossarial, literal and phraseological angles. Finally, we compare the vocabulary of Jiaoshi Yilin with that of other literature what are quoted in Jiaoshi Yilin. And we emphasize on comparing its vocabulary with The Book of Songs and The Book of Changes.
    On the foundation of delineating the vocabulary, the thesis also discusses some typical examples, analyzes causes and principles of these language phenomena, and compares them with other literature. Then it shows appearanc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vocabulary in Jiaoshi Yilin, and its particularity as four-character verse during the lexical development in the Han Dynasty. Besides, it affirms the important value and status of Jiaoshi Yilin 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language.
引文
[汉]焦赣,《焦氏易林》,《士礼居丛书》本。
    [汉]焦赣,《焦氏易林》,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汉]焦赣,《易林注》,《四部丛刊》本。
    [汉]焦延寿,《焦氏易林》,《丛书集成初编》本。
    [汉]京房,《京氏易传》,吴陆绩注,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唐]魏徵、令狐德棻,《隋书·经籍志》,中华书局1973年版。
    [宋]晁公武,《郡齐读书志校证》,孙猛校证,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
    [宋]陈振孙,《直齐书录解题》,徐小蛮、顾美华点校,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宋]吴棫,《韵补》,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明]杨慎,《升菴集》,张士佩编,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清]陈乔枞,《三家诗遗说考》,《清经解续编》本,上海书店1988年版。
    [清]丁晏,《易林释文》,《广雅书局丛书》本。
    [清]顾炎武,《音学五书》,中华书局1982年版。
    [清]顾炎武,《日知录集释》,黄汝诚集释,栾保群、吕宗力校点,花山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
    [清]马国翰,《连山》,《玉函山房辑佚书》本。
    [清]马国翰,《归藏》,《玉函山房辑佚书》本。
    [清]孙诒让,《札迻》,梁运华点校,中华书局1989年版。
    [清]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吴格点校,中华书局1987年版。
    [民国]徐昂,《易林勘复》,《徐氏全书》本,南通翰墨林书局排印本。
    [日本]安居香山、中村璋八,《纬书集成》,河北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日本]杉田泰史,《<论语>的第一人称代词“吾”与“我”的区别》,载《古汉语研究》1993年第4期。
    [日本]太田辰夫,《中国语历史文法》,蒋绍愚、徐昌华译,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日本]小南一郎,《中国的神话传说与古小说》,孙昌武译,中华书局1993年版。
    仓修良主编,《史记辞典》,山东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曹先擢,《诗经叠字》,载《语言学论丛》第6辑,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
    陈良运,《“云林集会,征讨西戎”——<焦氏易林>中的西汉边塞诗》,载《文史知识》1999年第12期。
    陈良运,《<焦氏易林>作者考辨——兼与黎子耀先生商榷》,载《周易研究》1992年第3期。
    陈良运,《汉代<易>学与<焦氏易林>》,载《中州学刊》1998年第4期。
    陈良运,《焦氏易林诗学阐释》,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0年版。
    程湘清,《<论衡>复音词研究》,载程湘清主编《两汉汉语研究》,山东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
    程湘清等主编,《论衡索引》,中华书局1994年版。
    邓球柏,《白话焦氏易林》,岳麓书社1996年版。
    杜志国,《<焦氏易林>研究》,四川大学1999级硕士学位论文。
    
    
    杜志国,《<焦氏易林>与<诗经>浅谈》,载《新国学》第三卷,巴蜀书社2001年版。
    冯胜利,《论汉语的“自然音步”》,载《中国语文》1998年第1期。
    符淮青,《词义的分析和描写》,语文出版社1996年版。
    高亨,《古字通假会典》,齐鲁书社1989年版。
    管锡华,《<史记>单音词研究》,巴蜀书社2000年版。
    管燮初,《西周金文语法研究》,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
    郭锡良,《汉语第三人称代词的起源和发展》,载《语言学论丛》第6辑,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又见《汉语史论集》,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
    郭锡良,《汉字古音手册》,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
    郭锡良,《先秦语气词新探》,载《古汉语研究》1988年创刊号,1989年第1期。又见《汉语史论集》。
    郭锡良,《试论上古汉语指示代词的体系》,载《语言文字学术论文集》,知识出版社1989年版。又见《汉语史论集》。
    郭锡良,《先秦汉语构词法的发展》,载《第一届国际先秦汉语语法研讨会论文集》,岳麓书社1994年版。又见《汉语史论集》。
    郭锡良,《先秦汉语名词、动词、形容词的发展》,载《中国语文》2000年第3期。
    胡敕瑞,《<论衡>与东汉佛典词语比较研究》,北京大学1996级博士学位论文。
    胡适,《<易林>断归崔篆的判決书——考证学方法论举例》,载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20本上册,商务印书馆1948年版。中华书局1987年重印。
    黄盛璋,《古汉语的人身代词研究》,载《中国语文》1963年第6期。
    黄玉顺,《易经古歌考释》,巴蜀书社1995年版。
    贾彦德,《汉语语义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贾则复,《封“朕”、“余”(予)、“吾”、“我”的初步研究》,载《陕西师范大学学报》1981年第1、2期。
    蒋绍愚,《古汉语词汇纲要》,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李开,《战国时代第一人称代词“我”“吾”用法种种》,载《南京大学学报》1984年第3期。
    刘殿爵、陈方正主编,《焦氏易林逐字索引》,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1995年版。
    刘世儒,《魏晋南北朝量词研究》,中华书局1965年版。
    刘毓庆,《中国文学中水之神话意象的考察》,载《文艺研究》1996年第1期。
    刘宗意,《说龙虎——一个被遗忘的文化现象》,载《中国文化研究》1997年第1期。
    吕绍纲主编,《周易辞典》,吉林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梅祖麟,《从汉代的“动、杀”、“动、死”来看动补结构的发展——兼论中古时期起词的施受关系的中立化》,载《语言学论丛》第16辑,商务印书馆1991年版。又《梅祖麟语言学论文集》,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
    钱世明,《易林通说》,华夏出版社1990年版。
    钱钟书,《管锥编》,中华书局1986年版。
    尚秉和,《焦氏易诂》,陈金生点校,中华书局1991年版。
    
    
    尚秉和,《焦氏易林注》,中国书店1990年影印本。
    尚秉和,《周易尚氏学》,中华书局1980年版。
    申必华等译,《白话易林》,三秦出版社1990年版。
    泰尼埃尔(Lucien Tesnière),(?)léments de syntaxe structurale.(《结构句法基础》)Paris:(?)ditions Klincksieck,1959.
    唐作藩,《上古音手册》,江苏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王海棻,《先秦疑问代词“谁”与“孰”的比较》,载《中国语文》1982年第1期。
    王力,《汉语史稿》,中华书局1958年版。
    王力,《古代汉语》,中华书局1981年版。
    王力,《同源字典》,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
    王力,《汉语语音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版。
    王力,《汉语词汇史》,商务印书馆1993年版。
    王铁,《两汉学术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魏德胜,《<韩非子>语言研究》,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5年版。
    闻一多,《闻一多全集》第二册《易林琼枝》,生活·读书·新知三聊出版社1982年版。
    伍宗文,《先秦汉语中字序对换的双音词》,《汉语史研究集刊》第三辑,巴蜀书社2000年版。
    伍宗文,《先秦汉语复音词研究》,巴蜀书社2001年版。
    向熹,《诗经词典》,四川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向熹,《诗经语言研究》,四川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薛儒章主编,《简明古汉语类词词典》,对外贸易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
    杨伯峻、徐提编,《春秋左传词典》,中华书局1985年版。
    杨树达,《积微居小学述林》,中国科学院1954年版。
    殷国光,《吕氏春秋词类研究》,华夏出版社1997年版。
    游黎,《唐五代量词研究》,四川大学1999级硕士学位论文。
    余嘉锡,《四库提要辨正·焦氏易林》,中华书局1980年版。
    俞敏,《化石语素》,载《中国语文》1984年第1期。
    袁珂,《中国神话史》,上海文艺出版社1988年版。
    张博,《组合同化:词义衍生的一种途径》,载《中国语文》1999年第2期。
    张鸿魁,《从<说文>“读若”看古韻鱼侯两部在东汉的演变》,载《两汉汉语研究》,山东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
    张永言,《词汇学简论》,华中工学院出版社1982年版。
    章尚正,《中国山水文学研究》,学林出版社1997年版。
    赵变亲,《<商君书>单音词词义初探》,西南师范大学1992级硕士学位论文。
    赵振铎,《论先秦两汉汉语》,载《古汉语研究》1994年第3期。
    周及徐,《上古汉语双音节词单音节化现象初探》,载《四川大学学报》2000年第4期。
    周俊勋,《东汉人己用“花”字》,载《中国语文》1999年第4期。
    周祖谟,《周祖谟学术论著自选集》,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1993年版。
    周祖谟、罗常培,《汉魏晋南北朝韻部演变研究》(第一分册),科学出版社1958年版。
    
    
    朱声琦,《从“花”字的产生看“平分阴阳”开始的时代》,载《中国语文》1992年第1期。
    祝敏彻,《先秦两汉时期的动词补语》,载《语言学论丛》第2辑,新知识出版社1958年版。
    祝敏彻,《从<史记><汉书><论衡>看汉代复音词的构词法》,载《语言学论丛》第8辑,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
    《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0年版。
    《汉语大字典》,四川辞书出版社、湖北辞书出版社1992年版。
    《现代汉语词典》(增订本),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
    《阿含口解十二因缘经》,后汉安玄共严佛调译,《大正藏》第25册。
    《白虎通疏证》,清陈立疏证,吴则虞点校,中华书局1994年版。
    《抱朴子内篇校释》(增订本),晋葛洪撰,王明校释,中华书局1985年版。
    《北齐书》,唐李百药撰,中华书局1972年版。
    《北史》,唐李延寿撰,中华书局1974年版。
    《楚辞补注》(附《考异》、《释文》),宋洪兴祖撰,白化文等点校,中华书局1983年版。
    《春秋公羊传注疏》,汉何休注,唐徐彦疏,十三经注疏本。
    《春秋穀梁传注疏》,晋范宁注,唐杨士勋疏,十三经注疏本。
    《春秋左传正义》,晋杜预注,唐孔颖达正义,十三经注疏本。
    《读书杂志》,清王念孙著,《万有文库》本,商务印书馆1930年版。
    《尔雅注疏》,晋郭璞注,宋邢昺疏,十三经注疏本。
    《法言义疏》,汉扬雄著,汪荣宝撰,中国书店1991年版。
    《方言笺疏》,清钱绎撰集,李发舜、黄建中点校,中华书局1991年版。
    《高僧传》,梁释慧皎撰,《大正藏》第50册。
    《管子校释》,颜昌嶢校释,岳麓书社1996年版。
    《广雅疏证》,清王念孙撰,江苏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
    《国语》,上海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组校点,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
    《韩非子集释》,陈奇猷校注,中华书局1958年版。
    《韩诗外传集释》,汉韩婴撰,许维遹校释,中华书局1980年版。
    《汉书》,汉班固撰,唐颜师古注,中华书局1962年版。
    《后汉书》,南朝宋范晔撰,唐李贤等注,中华书局1965年版。
    《淮南鸿烈集解》,刘文典撰,冯逸、乔华点校,中华书局1989年版。
    《集韻》,宋丁度等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影印本。
    《晋书》,唐房玄龄等撰,中华书局1974年版。
    《老子校释》,朱谦之撰,中华书局1984年版。
    《礼记正义》,汉郑玄注,唐孔颖达正义,十三经注疏本。
    《隸释》,宋洪适著,《石刻史料新编》第1辑第9册,台湾新文丰出版公司1982年版。
    《列女传》,汉刘向撰,刘晓东校点,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列子集释》,杨伯峻撰,中华书局1979年版。
    《吕氏春秋校释》,陈奇猷校释,学林出版社1984年版。
    《论衡校释》(附刘盼遂集解),汉王充著,黄晖校释,中华书局1990年版。
    《论语集释》,程树德撰,程俊英、蒋见元点校,中华书局1990年版。
    《马王堆汉墓帛书》,马王堆汉墓帛书整理小组编,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
    《毛诗传笺通释》,清马瑞辰撰,《清经解续编》本。
    《毛诗传疏》,清陈奂撰,《清经解续编》本。
    《毛诗正义》,汉毛亨传,郑玄笺,唐孔颖达正义,十三经注疏本。
    《孟子正义》,清焦循著,沈文倬点校,中华书局1987年版。
    《墨子闲诂》,清孙诒让著,孙以楷点校,中华书局1986年版。
    《南齐书》,梁萧子显撰,中华书局1972年版。
    《齐民要术》,后魏贾思勰著,《四部丛刊》本。
    《潛夫论笺校正》,汉王符著,清汪继培笺,彭铎校正,中华书局1985年版。
    《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清严可均校辑,中华书局1958年版。
    《全宋词》,唐圭璋编,中华书局1965年版。
    《全唐诗》,清彭定求等编,中华书局1960年版。
    《羣经平议》,清俞樾撰,《清经解续编》本。
    《三国志》,晋陈寿撰,南朝宋裴松之注,陈乃乾点校,中华书局1959年版。
    《商君书注译》,高亨注译,中华书局1974年版。
    《尚书正义》,汉孔安国传,唐孔颖达正义,十三经注疏本。
    《申鉴》,汉荀悦著,龚祖培校点,辽宁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诗集传》,宋朱熹撰,中华书局1958年版。
    《史记》,汉司马迁撰,南朝宋裴骃集解,唐司马贞索隐,张守节正义,中华书局1959年版。
    《世说新语笺疏》(修订本),南朝刘义庆撰,刘孝標注,余嘉锡笺疏,周祖谟、余淑宜、周士琦整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
    《说文解字》,汉许慎撰,宋徐铉校定,中华书局1963年版。
    《说文解字义证》,清桂馥撰,齐鲁书社1987年影印本。
    《说文解字注》,汉许慎撰,清段玉裁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
    《说文解字注笺》,清徐灏著,上海中原书局1928年石印初版。
    《说文通训定声》,清朱骏声撰,武汉市古籍书店1983年影印本。
    《说苑疏证》,汉刘向撰,赵善诒疏证,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
    《宋本广韻》,宋陈彭年等编,北京市中国书店1982年影印泽存堂本。
    《宋本玉篇》,南朝梁顾野王撰,北京市中国书店1983年影印本。
    《搜神后记》,晋陶潛撰,汪绍楹校注,中华书局1981年版。
    《搜神记》,晋干宝撰,汪绍楹校注,中华书局1979年版。
    《太平御览》,宋李昉等撰,中华书局1960年影印本。
    《文選》,梁萧统编,唐李善注,中华书局1977年版。
    《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逯钦立辑校,中华书局1983年版。
    
    
    《小尔雅》,汉孔鲋撰,《广汉魏丛书》本。
    《新论》,汉桓谭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
    《新书校注》,汉贾谊著,阎振益、钟夏校注,中华书局2000年版。
    《新序校释》,汉刘向著,石光瑛校释,陈新整理,中华书局2001年版。
    《新语校注》,汉陆贾著,王利器撰,中华书局1986年版。
    《荀子集解》,清王先谦撰,沈啸寰、王星贤点校,中华书局1988年版。
    《颜氏家训集解》(增补本),王利器撰,中华书局1993年版。
    《盐铁论校注》,汉桓宽撰,王利器校注,中华书局1992年版。
    《晏子春秋集释》,吴则虞编著,中华书局1962年版。
    《一切经音义》,唐玄应撰,清荘炘、钱坫、孙星衍校,《丛书集成初编》本。
    《仪礼注疏》,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十三经注疏本。
    《逸周书校补注释》,黄怀信著,西北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艺文类聚》,唐欧阳询撰,汪绍楹校,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新1版。
    《幽明录》,南朝宋到义庆撰,郑晚晴辑注,文化艺术出版社1988年版。
    《云笈七籤》,宋张君房著,《四部丛刊》本。
    《战国策》,汉刘向集录,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
    《周礼注疏》,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十三经注疏本。
    《周易正义》,魏王弼、晋韩康伯注,唐孔颖达正义,十三经注疏本。
    《荘子集释》,清郭庆藩撰,王孝鱼点校,中华书局1961年版。
    《资治通鑑》,宋司马光等编,元胡三省音注,中华书局1956年版。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