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代初国民经济调整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1960年代初的国民经济调整是中国共产党为了纠正“大跃进”以来的“左”倾错误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在党史和共和国史上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从党的政策决策制定和执行视角,全面梳理和深入分析1960年代初的国民经济调整。在此基础上,从执政党能力建设高度,深入探究国民经济调整对党执政能力建设的考验。
     需要明确的是本文不是研究纯粹的经济问题,而是从党的政策决策视角出发,探究执政党如何领导国民经济建设的重大决策问题,以及执政党在领导国民经济调整过程中如何汲取国民经济调整的经验和教训。
     本文首先对党制定国民经济调整决策的决策模式进行分析。面对三年“大跃进”的挫败,1961年初,党恢复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逐渐形成了调查研究和会议决策模式。
     本文系统探索和分析了党中央如何研究和制定国民经济调整的方针、政策及措施的复杂决策过程。一方面,由于全党的齐心协力,直面困难,正确处理各种复杂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关系,逐渐推动着调整工作比较顺利和全面地展开,逐渐推动着国民经济较快地恢复和发展;另一方面,由于缺乏民主政治上的保证,没有摆脱阶级斗争的路径依赖,国民经济调整最终被直接纳入阶级斗争的框架。
     本文从执政党能力建设高度,来探求党在领导1960年代初的国民经济调整过程中汲取的执政经验和教训,探究党在领导国民经济调整过程中,提升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问题的得与失。1960年代初的国民经济调整既是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遭到重大挫败后主动地退却,又是党在极端的困境中不畏任何艰难,对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道路的积极探索。无论是国民经济调整的“功”还是“过”,都是执政党无比宝贵的财富。
National economy adjustment in 1960s is a very important strategic decision-making for recorrecting the "left" after the Great Leap Forward, and it is an extraordinary status in the history of the CCP and the CPR. This paper tries to hackle and analyze the national economy adjustment in 1960s, under the perspective of the CCP establishing and performing the policy. Then at the basis of it, further to analyze how the CCP advance it's the capability of governance after the CCP came into power.
     First, it is needed to be told that this subject is about national economy adjustment. It is not a pure economical problem, but an important decision-making issue under the perspectives of the CCP's policy. In other words, this paper is not about pure economy issue, but about the CCP's policy.
     Second, it begins to analyze why the CCP start to adjust the national economy, then analyze the complicate decision-making procession of how to establish the national economy policy, and come to the conclusion that on the one hand, it beings to renew and develop for the whole CCP'S working hard, on the other hand, it has itself zig-and -zag and limitation for the faulty decision-making system, such as the absence of reasonable information exchange system; the absence of correct system of resolving the disagreement.
     In the end, the last chapter analyzes how the CCP enhance itself capability in the process of establishing and enforcing the policy. In the whole, the achievement of national economy adjustment means the CCP has the strong capability of governance, while the zig-and-zag and limitation takes on the zig-and-zag and limitation of the CCP's capability of governance.
引文
1 刘崇文,陈绍畴.刘少奇年谱(1898-1969)(下)[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664.
    2 刘友于.60年代国民经济调整综述[J].当代中国史研究,1996(1):79-90.
    3 吴冷西.调整时期的中流砥柱——纪念刘少奇诞辰一百周年[J].党的文献,1999,1.56-69
    4 张素华.第一次国民经济调整[J].当代中国史研究,2008(1):87-96.
    5 董志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经济调整的历史经验[J].中共党史研究,2006(1):38-42.
    6 李大勇.六十年代初国民经济调整的历史局限[J].中共党史研究,1989(5):86-91.
    7[美]莫斯里·迈斯纳.毛泽东的中国及后毛泽东的中国(下卷)[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9:361.
    8[美]R.麦克法卡尔,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303-306.
    9[美]R.麦克法卡尔,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364.
    1 关于人民公社若干问题的决议[A].见: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1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5:611.
    2 中共中央关于1959年国民经济计划的决议[A].见: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1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5:630.633.
    3 顾龙生.毛泽东经济年谱[M].北京:中央党校出版社,1993:446.
    4 中共中央关于制止劳动力流动的指示[A].见: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2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28-29.
    5 逄先知,金冲及.毛泽东传(下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912.
    6 逄先知,金冲及.毛泽东传(下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913.
    7 郑州会议记录[A].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2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123.
    8 中国人民共和国国家农业委员会办公厅.农业集体化重要文件汇编(1958-1981)(下册)[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1:151.
    9 逄先知,金冲及.毛泽东传(下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943.
    10 中国人民共和国国家农业委员会办公厅.农业集体化重要文件汇编(1958-1981)(下册)[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1:208.
    11 中国人民共和国国家农业委员会办公厅.农业集体化重要文件汇编(1958-1981)(下册)[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1:215.
    12 中国人民共和国国家农业委员会办公厅.农业集体化重要文件汇编(1958-1981)(下册)[M].北京: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1:214.
    13 中国人民共和国国家农业委员会办公厅.农业集体化重要文件汇编(1958-1981)(下册)[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1:184.
    14 1,粮食要省吃俭用。2,组织猪、鸡、鸭、蛋、鱼的供应。“发展养猪、养鸡、养鸭,国营、集体、个人三种形式可以同时并行,三条腿走路。”3,要专门安排一下日用必需品的生产。“原有生产小商品的工厂,如果已经改行,应该让它们归队,恢复生产。”特别是原有的手工业合作社,现在应该组织它们重操旧业。4,压缩购买力,认真精减去年多招收的工人。“对去年过多地招收了的一千多万工人,必须认真地加以精简,安置到农村去,以便压缩现有的购买力。”5,运输紧张,要优先安排供应市场物资所需要的运输力量,特别是要安排好短途运输所需要的劳动力。“工业不要去和农业、商业争短途运输力量。”陈云.陈云文选(1956-1985年)[M].人民出版社,1986:116-118.
    15 中国人民共和国国家农业委员会办公厅.农业集体化重要文件汇编(1958-1981)(下册)[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1:248.250.
    16 在武昌会议上的讲话[A].见:毛泽东文集(第7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448.
    17 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修订本)(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855.
    18 丛进.曲折发展的岁月[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89:180.
    19 落实钢铁指标问题[A].见:陈云文选(1956-1985)[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121.
    20 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修订本)(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864.
    21 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修订本)(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866.
    22 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修订本)(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864.
    23 丛进.曲折发展的岁月[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89:196.
    24 刘崇文,陈绍畴.刘少奇年谱(1898-1969)(下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459.
    25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朱德年谱1886-1976(新编本)(下)t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1736-1737.
    26 丛进.曲折发展的岁月[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89:199-200.
    27 逢先知,金冲及.毛泽东传(下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971-975.
    28 彭德怀在平江县调查时,一个土地革命时期负伤致残的老红军,从人群中悄悄递给他一纸条,上面写着:“谷撒地,薯叶枯,青壮炼铁去,收禾童与姑。来年日子怎么过?请为人民鼓咙呼。”
    29 彭德怀.彭德怀自传[M].北京: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02:292-294.
    30 关于改变庐山会议人员分组办法的建议[A].见: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8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355-356.
    31 逄先知,金冲及.毛泽东传(下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1006.
    32 逄先知,金冲及.毛泽东传(下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986.
    33 为保卫党的总路线、反对右倾机会主义而斗争[A].见: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2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509.
    34 刘明钢.毛泽东在“七千人大会”上的复杂心路历程[J].党史博览,2008(8):8-12.
    35 宋连生.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始末[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279.
    36 展望六十年代[N].人民日报,1960,1(1):1.
    37 开门红、满堂红、红到底[N].人民日报,1960,1(2):1.
    38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大事辑要1949-1985[M].北京:红旗出版社,1987:146-147.
    39 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修订本)(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919.
    40 逄先知,金冲及.毛泽东传(下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1050.
    41 金冲及.周恩来传(第4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1558.
    42 金冲及.周恩来传(第4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1558.
    43 许涤新.当代中国的人口[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8.49.74.
    44 中国人民共和国国家农业委员会办公厅.农业集体化重要文件汇编(1958-1981)(下册)[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1:421.
    45 逄先知,金冲及.毛泽东传(下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1081.
    46 毛泽东.十年总结[A].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9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214.
    47 毛泽东.十年总结[A].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9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215.
    48 大跃进的高速度和有计划的按比例是辨证的统一[N].人民日报,1960,6(14):1.
    49 杨尚昆.杨尚昆日记(上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518-519.
    50 逄先知,金冲及.毛泽东传(下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1089.
    51 毛泽东文集(第8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274.
    52 房维中,金冲及.李富春传[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544-545.
    5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大事辑要1949-1985[M].北京:红旗出版社,1987:160.
    54 具体规定:1,降低农村口粮标准,淮河以南地区,维持平均每人全年原粮360斤的标准,丰收的地方可以提高到原粮380斤。淮河以北的地区,应该压低到平均每人全年300斤左右,各省的重灾区应当压低到每人全年300斤以下;2,降低城市供应标准,除高温、高空、井下作业和重体力劳动的职工以外,其余的全部城市人口,每人每月必须压低口粮标准2斤口粮左右。中共中央关于压低农村和城市的口粮标准的指示[A].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3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565-570.
    55 印发胡乔木关于推广小球藻等粮食代用品生产的建议的批语[A].见: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9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327.
    56 周恩来年谱(1949-1976)(中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7:36.
    57 中共中央关于农村人民公社当前政策问题的紧急指示信[A].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3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660-676.
    58 吴群敢.关于周恩来1960年审定调整经济方针的考证[J].党的文献,1990(6):15-16.
    59 吴群敢.关于周恩来1960年审定调整经济方针的考证[J].党的文献,1990(6):15-16.
    60 中共中央批转国家计委党组《关于1961年国民经济计划控制数字的报告》[A].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3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609.
    61 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修订本)(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922.
    62 周恩来年谱(1949-1976)(中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7:379.
    63 逄先知,金冲及.毛泽东传(下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1113.
    64 逄先知,金冲及.毛泽东传(下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1113.
    65 毛泽东.大兴调查研究之风[A].见:毛泽东文集(第8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233.
    66 毛泽东.大兴调查研究之风[A].见:毛泽东文集(第8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237.
    67 关于国民经济“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的文献选载[J].党的文献,1990(6):3-14.
    68 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九次全体会议公报[A].见: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4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85.
    69 逄先知,金冲及.毛泽东传(下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1117.
    1 逄先知,金冲及.毛泽东传(下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1134-1135.
    2 逄先知,金冲及.毛泽东传(下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1125.
    3 逄先知,金冲及.毛泽东传(下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1127-1129.
    4 逄先知,金冲及.毛泽东传(下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1127.
    5 毛泽东.给邓小平的信[A].见:毛泽东文集(第8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268.
    6 周恩来.关于食堂和评工记分等问题的调查[A].见: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4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318.
    7 中共中央批发毛泽东批示的几个重要文件[A].见: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4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303.
    8 周恩来.关于食堂和评工记分等问题的调查[A].见: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4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318.
    9 毛泽东批发邓小平、彭真的信[A].见: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4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327.
    10 毛泽东批发邓小平、彭真的信[A].见: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4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330.
    11 批发关于商业要办活一点的调查材料的批语[A].见: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9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507.
    12 转发李井泉关于恢复供销合作社试点工作来信的批语[A].见: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9 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497.
    13 金冲及.周恩来传(第4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1602.
    14 陈云文选(1956-1985)[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152.
    15 中央工作会议关于减少城镇人口和压缩城镇粮食销量的九条办法[A].见: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4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412-413.
    16 中共中央关于改进商业工作的若干规定(试行草案)[A].见: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4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450-461.
    17 中共中央关于城乡手工业若干政策问题的规定(试行草案)[A].见: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4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436-449.
    18 宋连生.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始末[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349.
    19 金冲及.周恩来传(第4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1603.
    20 房维中,金冲及.李富春传[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562.
    21 房维中,金冲及.李富春传[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563.
    22 房维中,金冲及.李富春传[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565.
    23 房维中,金冲及.李富春传[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566.
    24 武力.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上册)[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9:472.
    25 中共中央关于当前工业问题的指示[A].见: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4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615.
    26 即定产品方向和生产规模,定人员、机构,定主要的原料、材料、燃料、动力、工具的消耗定额和供求来源,定固定资产和流动资金,定协作关系。
    27 即保证产品的品种、数量和质量,保证不超过工资总额,保证完成成本计划并且力求降低成本。保证完成上缴利润,保证主要设备的使用期限。
    28 袁宝华.对国民经济的艰苦调整[J].当代中国史研究,2002,9(1):6-17.
    29 李维汉.回忆与研究(下)[M].北京: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6:858.
    30 李维汉.回忆与研究(下)[M].北京: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6:859.
    31 周恩来年谱(1949-1976)(中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7:365.
    32 周恩来年谱(1949-1976)(中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7:393-394.
    33 总结经验,教育干部[A].见:毛泽东文集(第8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273-277.
    34 中共中央关于讨论和试行《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正草案)》的指示[A].见: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4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382.
    35 周恩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和故事片创造会议上的讲话[A].周恩来选集[M].北京:人民山版社,1984:323-348.
    36 中共中央同意聂荣臻《关于当前自然科学工作中若干政策问题的请示报告》和国家科委党组、中国科学院党组《关于自然科学研究机构当前工作的14条意见(草案)》的报告[A].见: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4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515.
    37 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修订本)(下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1029.
    38 何蓬.毛泽东时代的中国(1949-1976)[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3:210.
    1 逄先知,金冲及.毛泽东传(下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1102.
    2 中国人民共和国国家农业委员会办公厅.农业集体化重要文件汇编(1958-1981)(下册)[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1:419-430.
    3 对信阳地委关于整风、生产救灾情况报告和中央转发这一报告的指示稿的批语和修改[A].见: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9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407-408.
    4 逄先知.金冲及.毛泽东传(下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1107.
    5 逄先知,金冲及.毛泽东传(下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1115.
    6 逄先知.毛泽东和他的秘书田家英[A].见:董边等.毛泽东和他的秘书田家英(增订本)[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70.
    7 刘少奇.当前经济困难的原因及其克服的办法[A].见:刘少奇选集(下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338.
    8 金冲及.周恩来传(1898-1976)(下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1437.
    9 肖冬连.共和国年轮[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1:84-85.
    10 王东溟,郭海鹰.六封信里见真情——周恩来总理处理一封人民来信的前后[A].见:王东溟.见证周恩来邓颖超夫妇与山东(上卷)[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8:50-51.
    11 逄先知,金冲及.毛泽东传(下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1185.
    12 逄先知,金冲及.毛泽东传(下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1184.
    13 逄先知,金冲及.毛泽东传(下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1193.
    14 刘少奇和邓小平向毛泽东汇报了这个报告修改稿,毛泽东没有看完,但表示“赞成这个方向”。
    15 刘少奇.在扩大的中央会议上的报告[A].见:刘少奇选集(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354.
    16 张素华.变局——七千人大会始末[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6:150-153.
    17 张素华.变局——七千人大会始末[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6:156.
    8 逄先知,金冲及.毛泽东传(下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1199.
    19 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A].见:毛泽东文集(第8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296.
    20 此处原有这样一段话:“别人比我懂,少奇同志比我懂,恩来同志比我懂,小平同志比我懂,陈云同志,特别是他,懂得较多。”在1966年2月中共中央将毛泽东的这个讲话印发党内领导干部阅读时,经毛泽东本人同意,删去了这段话。逢先知,金冲及.毛泽东传(下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1203.
    21 毛泽东.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A].见:毛泽东文集(第8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310.
    22 袁宝华.对国民经济的艰苦调整[J].当代中国史研究,2002,9(1):6-17.
    23 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修订本)(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1078-1079.
    24 林彪.在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A].见: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5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77:107、108.
    25 1962年3月20日,毛泽东审阅林彪讲话整理稿后,致信田家英、罗瑞卿,指出这“是一篇很好、很有分量的文章,看了很高兴”。
    26 逄先知,金冲及.毛泽东传(下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1197.
    27 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修订本)(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1059.
    28 吴冷西.国民经济调整的领导者[A].见:中央文献研究室第二编研究部.话说刘少奇——知情者访谈录[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0,329.
    29 刘崇文,陈绍畴.刘少奇年谱(1898-1969)(下)[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549.
    30 陈云.目前财政经济的情况和克服困难的若干办法[A].见:陈云文选[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182-197.
    31 房维中,金冲及.李富春传[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588.
    32 朱玉.李先念的非常之路[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172.
    33 中央财经小组是中共中央于1958年6月10日决定成立的,由陈云任组长。但不久以后,在“大跃进”运动中,财经小组实际上停止了工作
    34 陈云.在中央财经小组会议上的讲话[A].见:陈云文选[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201.
    35 金冲及.周恩来传(第4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1633-1634.
    36 李成瑞,朱佳木.陈云经济思想发展史[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05:317-318.
    37 周恩来年谱(1949-1976)(中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7:471.
    38 房维中,金冲及.李富春传[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590.
    39 房维中,金冲及.李富春传[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593-594.
    40 逄先知,金冲及.毛泽东传(下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1216.
    41 中央财经小组关于讨论1962年调整计划的报告[A].见: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5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77:408-461.
    42 金冲及.周恩来传(第4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1641.
    43 邓小平.克服当前困难的办法[A].见:邓小平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18.319.
    44 刘少奇.目前的经济形势到底怎么样[A].见:刘少奇选集(下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444-446.
    45 肖冬连.共和国年轮[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1:136.
    46 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修订本)(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1114.
    47 金冲及.周恩来传(第4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1647.
    48 逄先知,金冲及.毛泽东传(下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1229.
    49 李成瑞,朱佳木.陈云经济思想发展史[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05:358.
    50 金冲及.周恩来传(第4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1648.
    51 逄先知,金冲及.毛泽东传(下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1231.
    52 邓小平.怎样恢复农业生产[A].见:邓小平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22-327.
    53 逄先知.毛泽东和他的秘书田家英[A].见:董边等.毛泽东和他的秘书田家英(增订本)[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90-91.
    54 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修订本)(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1118.
    55 回京后的田家英向邓小平报告了他关于起草《恢复农村经济的十大政策》的设想,其核心思想是,当前在全国农村应当实行多种多样的所有制形式,包括集体、半集体、包产到户、分田单干,以便迅速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田家英的设想得到邓小平的首肯,他很干脆得说:“赞成”。同时,也得到中央其他几位领导人的一致赞同。逢先知.毛泽东和他的秘书田家英[A].见:董边等.毛泽东和他的秘书田家英(增订本)[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92.
    56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进行党员、干部甄别工作的通知[A].见: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5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361.
    57 邓小平.克服当前困难的办法[A].见:邓小平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18.319.
    58 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修订本)(下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1033-1034.
    59 郑谦,韦金.毛泽东之路(晚年岁月)[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3:146.
    60 中共中央批转中央统战部关于全国统战工作会议的报告[A].见: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5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485-502.
    61 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修订本)(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1031.
    62 周恩来.国内形势和我们的任务[A].见: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5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309-312.
    1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党史党建政工教研室.中共党史教学参考资料(第24册)[M].北京:国防大学,1986:5.9.
    2 刘明钢:毛泽东在七千人大会上的复杂心路里程[J].党史博览,2008(8):9-12.
    3 逄先知,金冲及.毛泽东传(下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1228.
    4 沈志华.中苏关系史纲(1917-1991)[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7:311.
    5 逄先知.毛泽东和他的秘书田家英[A].见:董边等.毛泽东和他的秘书田家英(增订本)[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93.
    6 逄先知,金冲及.毛泽东传(下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1234.
    7 逄先知,金冲及.毛泽东传(下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1235.
    8 逄先知,金冲及.毛泽东传(下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1236.
    9 逄先知,金冲及.毛泽东传(下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1239.
    10 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修订本)(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1122-1123.
    11 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修订本)(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1109-1110.
    12 逄先知,金冲及.毛泽东传(下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1255.
    13 逄先知,金冲及.毛泽东传(下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1252-1253.
    14 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修订本)(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1041-1042.
    15 金冲及.周恩来传(第4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1630.
    16 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修订本)(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1040.
    17 毛泽东.在中共八届十中全会华东组情况简报上的批语[A].见: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10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188-189.
    18 逄先知,金冲及.毛泽东传(下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1249.
    19 逄先知,金冲及.毛泽东传(下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1254.
    20 逄先知,金冲及.毛泽东传(下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1255-1256.
    21 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十次全体会议的公报[A].见: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5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77:653-654.
    22 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十次全体会议的公报[A].见: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5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77:654.
    23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巩固人民公社集体经济、发展农业生产的决定中共中央[A].见: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5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77:602-614.
    24 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正草案[A].见: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5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77:615-647.
    25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巩固人民公社集体经济、发展农业生产的决定中共中央关于商业工作问题的决定[A].见: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5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77:602-614.
    26 中共中央关于商业工作问题的决定[A].见: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5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77:578-601.
    27 逄先知,金冲及.毛泽东传(下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1260.
    28 郑谦,韦金.毛泽东之路(晚年岁月)[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3:214.
    29 刘国光:中国十个五年计划研究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225.
    30 中共中央批转国家计划委员会党组《关于1963年国民经济计划(草案)的报告》[A].见: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5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137-138.
    31 中共中央党校党史教研二室.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时期文献资料选编(1962-1966)(第5册),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党史教研二室.1987:170-171.
    32 日本朝日新闻评我国开始第三个五年计划[A].见:老新闻(1962-1965)——共和国往事[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8:103.
    33 田松年.1963-1965国民经济继续调整决策的形成和实施[J].党的文献,1998(4):21-29.
    34 李富春.关于第二个五年计划后两年的调整计划和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节选)[J].党的 文献,1998(4):4-5.
    35 赵士刚.共和国经济风云[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1997:142.
    36 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修订本)(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1230.
    37 薄一波.关于1964年计划的问题[J].党的文献,1998(4):5-7.
    38 姜华宣,张尉萍等.中国共产党重要会议纪事(1921-2006)(增订本)[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335.
    39 逄先知,金冲及.毛泽东传(下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1317.
    40 逄先知,金冲及.毛泽东传(下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1319.
    41 参见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7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152-155.156-160.167-278.371-376.377-382.490-515.516-522.
    42 即社会主义统一战线、社会主义政党、社会主义合作共事关系、社会主义民族、社会主义宗教和所谓短期消灭资产阶级。
    43 即把自由市场、自留地、家庭副业和包产到户看作走资本主义道路。
    44 逄先知,金冲及.毛泽东传(下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1331.
    45 第三个五年计划的初步设想(汇报提纲)[A].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8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448.
    46 田松年.1963-1965国民经济继续调整决策的形成和实施[J].党的文献,1998(4):21-29.
    47 周恩来.政府工作报告[A].见: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9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455-526.
    45 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修订本)(下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1208.
    49 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修订本)(下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1209.
    50 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修订本)(下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1210.
    51 刘崇文,陈绍畴.刘少奇年谱(1898-1969)(下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583-584.
    52 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修订本)(下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1212.
    53 当时,主要收集到的参考资料主要有《美国工业托拉斯的组织和管理》、《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的组织结构、职权分工和管理情况》、《美国石屋电器制造公司的组织管理情况》、《日本工业公司管理体制演变的趋向》、《英法煤炭工业的组织管理情况》、《瑞士钟表工业的组织概况》、《苏联早期采用托拉斯管理体制的演变情况》等,参见: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修订本)(下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1212-1213.
    54 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修订本)(下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1214-1215.
    55 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批转国家经委党组《关于试办工业、交通托拉斯的意见的报告》[A].见: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情报资料研究室.中国工业经济法规汇编(1969-1981)[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1981:121.
    56 肖祎:60年代中国试办托拉斯的尝试[J].纵横,2004(11):42-43.
    57 刘少奇.试办托拉斯[A].见:刘少奇选集(下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474-475.
    58 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修订本)(下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1223.
    1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A].见: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804.
    2 周恩来.在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节选)[J].党的文献,1998(4):14-20.
    3 逄先知,金冲及.毛泽东传(下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962-963.
    4 胡鞍钢.中国政治经济史论1949-1976[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496.
    5 毛泽东.1957年夏季的形势[A].见: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6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547.
    6 邓小平.提倡深入细致的工作[A].见:邓小平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9:288.
    7 刘崇文,陈绍畴.刘少奇年谱(1898-1969)(下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514.
    8 邓小平.最重要的是做好经常工作[A].见:邓小平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9:293-294.
    9 蒋永青.60年代初邓小平经济调整思想简析[J].党的文献,2002(5):56-61.
    10 朱德年谱(新编本)(1886-1976)[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1824-1825.
    11 逄先知,金冲及.毛泽东传(下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1165.
    12 刘崇文,陈绍畴.刘少奇年谱(1898-1969)(下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516.
    13 刘崇文,陈绍畴.刘少奇年谱(1898-1969)(下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521.
    14 刘崇文,陈绍畴.刘少奇年谱(1898-1969)(下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532.
    15 刘少奇: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报告[A].见;刘少奇选集(下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361-367.
    16 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828-829.
    17 中国人民共和国国家农业委员会办公厅编.农业集体化重要文件汇编(1958-1981)(下册)[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1:103.
    18 逄先知.毛泽东读马列著作[A].见:龚育之等.毛泽东的读书生活[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出版社,1986:33-34.
    19 新农业机械[N].新华社内参1964.7.25(3644).
    20 美国五个特大的垄断组织[N].新华社内参1964.7.25(3644).
    21 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修订本)(下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1212-1213.
    22 田松年.1963-1965年国民经济继续调整决策的形成及实施[J].党的文献1998(4):21-29.
    23 周恩来年谱(1949-1976)(中)[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476.
    24 用革命的精神建设山区的好榜样[A].见: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8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222-227.
    25 巴西驻香港领事谈访问北京观感[A].见:老新闻(1962.1965)——共和国往事[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8:124.
    26 金冲及.毛泽东传(1893-1949)[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719-720.
    27 陈云.这样使我们的认识更正确些[A].见:陈云文选(1956-1985)[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178.
    28 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修订本)(下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1059.
    29 毛泽东.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A].见:毛泽东文集(第8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294-296.
    30 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A].见:邓小平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9:306.
    31 列宁全集(第4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154.
    32 列宁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246.
    33 李锐.大跃进亲历记(下册)[M].海口:南方出版社,1999:386.
    34 刘少奇.在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政治报告[A].见: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第9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4:56.
    35 逄先知,金冲及.毛泽东传(下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1318.
    36 毛泽东.1957年夏季的形势[A].见:毛泽东选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461.
    1.刘明钢.毛泽东在“七千人大会”上的复杂心路历程[J].党史博览,2008,8.
    2.吴群敢.关于周恩来1960年审定调整经济方针的考证[J].党的文献,1990,6.
    3.董志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经济调整的历史经验[J].中共党史研究,2006,1.
    4.回忆1962年与周恩来的一次谈话——吴冷西访谈录[J].党的文献,2006,4.
    5.刘松茂.李富春与国民经济调整的起步[J].中共党史研究,2000,4.
    6.杨先材.刘少奇对六十年代调整的贡献及其在调整思路上与毛泽东的差异[J].中共党史研究,1999,1.
    7.吴冷西.周恩来在四年调整时期的重大贡献[J].党的文献,1998,2.
    8.吴冷西.调整时期的中流砥柱——纪念刘少奇诞辰一百周年[J].党的文献,1999,1.
    9.蒋永青.60年代初邓小平经济调整思想简析[J].党的文献,2002,5.
    10.曹应旺.经济调整中的刘少奇与陈云[J].当代中国史研究,2006,3.
    11.蒋冠庄,高敬增.李先念呕心赈粮荒——六十年代初的粮食危机[J].百年潮,2008,1.
    12.李向前,于国宁.陈云与“大跃进”和国民经济调整研究述评[J].中共党史研究,2005,1。
    13.鲁振祥.试论毛泽东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国民经济调整中的地位和作用[J].中共党史研究,2003,6.
    14.陈煦,苏峰.1961年京郊调查对纠正“大跃进”“左”倾错误的贡献[J].北京社会科学,2006,2.
    15.关于“七千人大会”前后的一些回忆——袁宝华同志访谈录[J].党的文献,2006,4.
    16.邓力群谈,朱元石记录整理.七千人大会到“西楼会议”[J].当代中国史研究,1998,5.
    17.杨明伟.“七千人大会”前后党对形势认识的反复——兼谈周恩来的困难处境[J].党的文献,1997,5.
    18.关于1963年至1965年继续调整国民经济的文献选载(1963年7月—1964年12月)[J].党的文献,1998,4.
    19.袁宝华.对国民经济的艰苦调整[J].当代中国史研究,2002,1.
    20.肖祎.60年代中国试办托拉斯的尝试[J].纵横,2004,11.
    21.田松年.1963-1965国民经济继续调整决策的形成和实施[J].党的文献,1998,4.
    22.李大勇.六十年代初国民经济调整的历史局限[J].中共党史研究,1989,5.
    23.王洪起.中国对阿尔巴尼亚的援助[J].炎黄春秋,2008,10.
    24.张弓,滕文藻.关于六十年代国民经济调整综述[J].党史通讯,1984,10.
    25.刘友于.60年代国民经济调整综述[J].当代中国史研究,1996,1.
    26.张素华.第一次国民经济调整研究述评[J].当代中国史研究,2008,1.
    27.列宁全集(第4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
    28.列宁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
    29.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9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4.
    30.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0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
    31.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1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5.
    32.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2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
    33.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3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
    34.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4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
    35.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5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
    36.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6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
    37.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7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
    38.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8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
    39.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9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
    40.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
    41.毛泽东文集(第6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42.毛泽东文集(第7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43.毛泽东文集(第8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44.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6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
    45.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7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
    46.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8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
    47.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9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
    48.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10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
    49.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50.金冲及.毛泽东传(1893-1949)[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
    51.逄先知,金冲及.毛泽东传(上,下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
    52.顾龙生.毛泽东经济年谱[M].北京:中央党校出版社,1993.
    53.毛泽东选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
    54.邓小平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55.周恩来选集(下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56.陈云文选(1956-1985年)[M].人民出版社,1986.
    57.刘少奇选集(下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58.刘崇文,陈绍畴.刘少奇年谱(1898-1969)(下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
    59.金冲及.刘少奇传(下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
    60.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朱德年谱(新编本)(1886-1976)[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
    61.中国人民共和国国家农业委员会办公厅。农业集体化重要文件汇编(1958-1981)(下册)[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1.
    6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大事辑要1949-1985[M].北京:红旗出版社,1987.
    63.中共中央党校党史教研二室.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时期文献资料选编(1962-1966)(第5册),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党史教研二室,1987.
    64.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党史党建政工教研室.中共党史教学参考资料(第24册)[M].北京:国防大学,1986.
    65.刘国光:中国十个五年计划研究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66.沈志华.中苏关系史纲(1917-1991)[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7.
    67.胡鞍钢.中国政治经济史论1949-1976[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68.丛进.曲折发展的岁月[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6.
    69.肖冬连.共和国年轮[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1
    70.宋连生.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始末[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
    71.李锐:大跃进亲历记(下册)[M].海口:南方出版社,1999.
    72.朱玉.李先念的非常之路[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73.郑谦,韦金.毛泽东之路(晚年岁月)[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3.
    74.董边等.毛泽东和他的秘书田家英(增订本)[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
    75.王东溟.见证周恩来邓颖超夫妇与山东[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8.
    76.许涤新.当代中国的人口[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
    77.李成瑞,朱佳木.陈云经济思想发展史[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05.
    78.杨尚昆.杨尚昆日记(上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
    79.房维中,金冲及.李富春传[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
    80.彭德怀.彭德怀自传[M].北京: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02.
    81.金冲及.周恩来传(第1-4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
    82.徐则浩.王稼祥传[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06.
    83.何蓬.毛泽东时代的中国(1949-1976)[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3.
    84.武力.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上册)[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9.
    85.林蕴晖.乌托邦运动——从大跃进到大饥荒(1958-1961)[M].香港: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08.
    86.钱庠理.历史的变局——从挽救危机到反修防修(1962-1965)[M].香港: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08.
    87.赵士刚.共和国经济风云[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1997.
    88.刘随年,吴群敢.“大跃进”和调整时期的国民经济[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
    89.柳随年等.六十年代国民经济调整的回顾[C].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2.
    90.张友渔等.宪法论文集[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91.老新闻(1962-1965)——共和国往事[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8.
    92.张素华.变局——七千人大会始末[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6.
    93.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情报资料研究室.中国工业经济法规汇编(1969-1981)[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1981.
    94.李维汉.回忆与研究(下)[M].北京: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6.
    95.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修订本)(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
    96.姜华宣,张尉萍等.中国共产党重要会议纪事(1921-2006)(增订本)[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
    97.林尚立.党内民主——中国共产党的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2.
    98.萧功秦.中国的大转型——从发展政治学看中国的变革[M].北京:新星出版社,2008.
    99.赫鲁晓夫.赫鲁晓夫回忆录[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100.[美]本杰明·史华慈:中国的共产主义与毛泽东的崛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101.[美]R.麦克法卡尔,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M].北京:中国社会
    102.[美]莫斯里·迈斯纳.毛泽东的中国及后毛泽东的中国(下卷)[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9.
    103.[美]吉尔伯特·罗兹曼等.中国的现代化[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5.
    104.Schurmann F,Ideology and organization in Communist China[M].Berkeley: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66.
    105.David Bachman.Bureaucracy,Economy,and Leadership in China:The Institutional Origins of the Great Leap Forward[M].New York:Cambridge Univeersity Press,1991.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