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小说评点范畴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中国明清时期,以李贽、金圣叹、叶昼、毛宗岗、张竹坡、脂砚斋等为代表的小说评点家们对明清小说《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金瓶梅》、《红楼梦》做了细致的小说评点,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小说评点遗产。尽管他们的评点是随感式的,夹在小说文本中做回前评、回后评、眉批、夹批、旁批等,没有像西方文论家那样有逻辑性很强的理论专著流传下来,但评点正是中国古代文论的一大特色,它虽有缺陷,却也自有优势。
     明清小说评点是中国古代文论的组成部分。本人在细读明清小说评点文本和借鉴其他一些理论著作的基础上,拈出了“画”、“纪传”、“声口”、“间架”、“笔”、“幻”、“真”、“奇”、“韵”、“诗”、“妙”、共十一个范畴,并把它们分成“小说的人物描写”、“小说的叙事情节”、“小说的艺术魅力”和“小说艺术的极诣”四个板块,对它们进行一一的考评,找出这些范畴的源流,分析这些范畴在明清小说评点中的具体运用,以及这些范畴对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小说叙事理论的作用。
     纵观明清小说评点的这些范畴,我以为有以下几个特性:
     (1)明清小说评点范畴具有明晰性和模糊性的双重特点。范畴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一种思维形式,明晰性是范畴最基本的特点。明晰性表现在,明清小说评点的范畴,不管是人物描写的范畴,抑或叙事情节的范畴,他们的基本含义是明确的。但由于明清小说评点重在感悟,往往在即兴的情况下批出,因此,他们不可能象西方叙事学那样有非常细致和精确的理论术语和范畴,相反,他们往往使用一些比较模糊的术语和范畴,来表现自己对小说叙事的当下感受。
     (2)明清小说评点范畴具有“互文性”的特点。纵观明清小说评点的这些范畴,我们不难发现,这些范畴由评点家自己独立发明创造的很少,绝大多数都是借用其他艺术门类的范畴。我认为评点家借用其他艺术范畴的原因有三:一是小说在古代各门艺术发展中是最晚出现的一种文体,小说评点的出现也在诗话理论成熟之后,它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在它之前的各种艺术和艺术理论的影响。二是中国古代诗书画三者的联系非常紧密,常常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宋代文论家苏轼评价王维的艺术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即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因此,小说评点受其影响亦是十分正常的事情。三是明清小说评点范畴的借用,并非只有评点家们才有的,各门艺术范畴都有互相借鉴的现象。这表明小说评点范畴与其他艺术具有文化的同源性和共生性,这就是中国文化的生成。
     (3)明清小说评点范畴具有鲜明的文体性的特点。任何一门艺术的范畴都是对该门艺术本质特性的一种反映。小说范畴也不例外,虽然明清小说评点范畴大多借鉴其他艺术门类的范畴,但明清小说评点家在具体使用的时候,这些范畴的涵义大多产生了变异,从而把这些范畴指向了最能反映小说文体属性的方向,诸如虚构、情节、结构、语言、人物形象等,而这些特性使得明清小说评点范畴成为了独立的小说叙事范畴。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明清小说评点范畴是具有鲜明的文体特性的。
     从明清小说评点中人物描写的范畴,到明清小说评点中有关叙事情节的范畴,再到明清小说评点中其他的艺术范畴,明清小说评点范畴构成了自己独特的范畴体系。而这一体系,是立足于中国文化之上从而与西方叙事理论区分开来的一种独立的逻辑体系。这一独立的理论体系的形成,是明清小说评点家们长期受中国文化濡染的结果,亦是他们努力从事评点实践的结果。对于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叙事理论体系,我们应予以足够的重视并引以为豪。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of china,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novel critically punctuates authors such as Li Zhi, Jin Shengtan, Ye Zhou, Mao Zonggang, Zhang Zhupo, Zhi Yanzai and so on, they had critically punctuated carefully to"Monkey", "Shui Hu Zhuan", "the Romance of the Three Kingdoms", "Jin Ping Mei", "Hong Lou Meng", and they had left behind rich inheritance of critically punctuating novel for us
     Although their critically punctuating is the impressions type, clamped in the novel text comments, they Using commenting before Chapter , commenting after Chapter , commenting written between the lines, marginal notes and so on, had not looked like Western critics to had very strong logical theory monograph to spread down, but critically punctuated is precisely a big characteristic of Literature commentary of ancient in china, although it had its flaw, was also actually innate it the superiority.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novel critically punctuated is constituent of Literature commentary of ancient in china. In the past, people had studied fully to poetry theory of Literature commentary of ancient in china. In many years, poetry criticism already formed one whole set to be able to grasp the poetry content effectively the mature criticism category, such as rhythm, rhythm, level and oblique tones, tone, relationship of form and spirit, image, actual situation, ideal condition and so on, these category experience long time do not fade, effective, they symbolized that people had thoughts to poetry literary style's essential.
     The poetry criticism's depth is to a great extent establishment above these category foundation. Leaves these categories, leaves people to the poetry literary style knowledge accumulation, it cannot imagine. That status of poetry criticism which leads the field in various kind of literary style criticism . But novel theory's research is relatively weak. There were no special work. to grind ascertains clear novel to critically punctuate the category from the angle of narrates study . Therefore, I have read attentively text of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novel to critically punctuate and have profited from other theory work. I have picked up :“painting”,“Ji Chuan”,“sound mouth”,“Inter-rack”,“pen”,“avoid committing”,“Magic”,“true”,“odd”,“Melody”,“Funny”, a total of 11categories and turn them into“novel character description”,“the narrative plot”,“The Art of Fiction charm”and“fiction art meaning”four tectonic plates and carried on examination to them, discovered the source and course of these categories and analyzed the concrete utilization of these categories to critically punctuate in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novel , as well as function of these categories to the construction Chinese characteristic novel narrative theory . Looks over these categories which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novel critically punctuates, I thought that has the following several characteristics:
     (1) The category of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novel critically punctuates have dual characteristic of pellucidity and fuzziness. The category is one kind of thought form that reflected thing essence attribute. the pellucidity is most basic characteristic of category. The pellucidity displays,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novel critically punctuates category, no matter displays the life the category, or fills philosophy meaning the category, perhaps borrows other artistic and the literary style category, perhaps the novel itself inherent category, its primary meaning is clear. But because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novel critically punctuates becomes aware again in the feeling, often leases out in the situation extemporaneously, therefore, they are impossible to look like the West to narrate study such have careful and the precise theory terminology and the category, on the contrary, they often use some quite fuzzy terminology and the category, displays itself to the novel narrative immediately feeling.
     (2) The category of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novel critically punctuates has the characteristic of“mutually the subject class”. Looks over these categories which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novel critically punctuates, we are not difficult to discover, these categories by critically punctuate the authors independent invention and creation to be very few, the overwhelming majority is borrows from other artistic class the category. I thought that there are three reasons for critically punctuates authors to borrow other artistic category : First, the novel was one kind of literary style which most late appeared in various art development in the ancient times.the appearance which the novel critically punctuated also after the notes on poets and poetry theory mature, it must receive inevitably before it each kind of artistic and artistic theory influence. Second, the poem ,calligraphy and painting have relations closely in ancient times of china , it was frequently in you have me, in me has you, Literature critic of Song Dynasty Su Shi appraised Wang Wei's art to say“in the poem to have the picture, in the picture has the poem”is a very typical example. Therefore, the novel critically punctuates its influence is also the very normal matter. Third, the category of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novel critically punctuates borrowing, only then critically punctuates the authors only then to have by no means that various artistic category has the phenomenon which uses for reference mutually. This indicated that the category of novel critically punctuates to have the cultural homology with other art and altogether the natural disposition, this is the Chinese culture production.
     (3) The category of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novel critically punctuates have the bright literary style characteristic. Any art's category is to this artistic essence characteristic one kind of reflection. The novel category is not exceptional, although the category of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novel critically punctuates mostly to profit from other artistic class the category, but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novel critically punctuates the family in uses these categories time mostly has had the variation, Thus aimed at these categories has most been able to reflect that the novel literary style attribute direction, such as fictionalized, the plot, the structure, the language, the character image and so on, but these characteristics enabled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novel category to become the independent novel narrative category. From this point of view, the category of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novel critically punctuates to have the bright literary style characteristic.
     Life category which critically punctuates from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novel, critically punctuates the philosophy category to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novel, arrived at the artistic category which again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novel critically punctuated, the category of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novel critically punctuates to constitute oneself self sufficient three dimensional three-dimensional category system. But this system, is bases above the Chinese culture, thus separates out in the Western narrative theory one independent logical system. This independent system info's formation, is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novel critically punctuates the authors for a long time the result which is infected the Chinese culture, is also that they are engaged in diligently critically punctuates the practice the result. Regarding the Chinese characteristic narrative system , we should by the enough value and proud.
引文
①胡适著《胡适古典文学研究论集》下册,[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第745页。
    
    ①王振复主编《中国美学范畴史》(第一卷)[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第2页。
    ②詹福瑞著《中古文学理论范畴》,[M]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版,第1—2页。
    ①章培恒、骆玉明主编《中国文学史》(中册)[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55页。
    ①陈先行、包于飞校点《西游记》李卓吾评本[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第446页。
    ②陈先行、包于飞校点《西游记》李卓吾评本[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第728页。
    ③陈曦钟、宋祥瑞、鲁玉川辑校《三国演义》会评本[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第33页。
    ④秦修容整理《金瓶梅》会评会校本[M]北京:中华书局,1998年版,第48页。
    ①陈曦钟、侯忠义、鲁玉川辑校《水浒传》会评本[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133页。
    ②陈曦钟、侯忠义、鲁玉川辑校《水浒传》会评本[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745页。
    ③陈曦钟、侯忠义、鲁玉川辑校《水浒传》会评本[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457页。
    ④陈曦钟、侯忠义、鲁玉川辑校《水浒传》会评本[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97页。
    ①徐震堮著《世说新语?恪穂M]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388页。
    ②谢赫等《古画品录》(外二十一种)[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第334页。
    ③秦修容整理《金瓶梅》会评会校本[M]北京:中华书局,1998年版,第853页。
    ④秦修容整理《金瓶梅》会评会校本[M]北京:中华书局,1998年版,第423页。
    ⑤秦修容整理《金瓶梅》会评会校本[M]北京:中华书局,1998年版,第414页。
    ⑥秦修容整理《金瓶梅》会评会校本[M]北京:中华书局,1998年版,第452页。
    ①俞平伯辑《脂砚斋红楼梦辑评》[M]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版,第69页。
    ②俞平伯辑《脂砚斋红楼梦辑评》[M]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版,第371页。
    ③陈先行、包于飞校点《西游记》李卓吾评本[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第302页。
    ④陈曦钟、侯忠义、鲁玉川辑校《水浒传》会评本[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218页。
    ①秦修容整理《金瓶梅》会评会校本[M]北京:中华书局,1998年版,第1503页。
    ②秦修容整理《金瓶梅》会评会校本[M]北京:中华书局,1998年版,第802页。
    ③俞平伯辑《脂砚斋红楼梦辑评》[M]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版,第447页。
    ④俞平伯辑《脂砚斋红楼梦辑评》[M]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版,第449页。
    ①方正耀著《中国小说批评史略》[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83页。
    ②陈曦钟、侯忠义、鲁玉川辑校《水浒传》会评本[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16页。
    ③陈曦钟、宋祥瑞、鲁玉川辑校《三国演义》会评本[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第18页。
    ④秦修容整理《金瓶梅》会评会校本[M]北京:中华书局,1998年版,第1501页。
    ①陈曦钟、侯忠义、鲁玉川辑校《水浒传》会评本[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16页。
    ②陈曦钟、宋祥瑞、鲁玉川辑校《三国演义》会评本[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第540页。
    ①陈曦钟、宋祥瑞、鲁玉川辑校《三国演义》会评本[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第5页。
    ②陈曦钟、宋祥瑞、鲁玉川辑校《三国演义》会评本[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第17页。
    ①陈曦钟、宋祥瑞、鲁玉川辑校《三国演义》会评本[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第14页。
    ②陈曦钟、侯忠义、鲁玉川辑校《水浒传》会评本[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329页。
    ③陈曦钟、侯忠义、鲁玉川辑校《水浒传》会评本[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622页。
    ①陈曦钟、侯忠义、鲁玉川辑校《水浒传》会评本[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824页。
    ②秦修容整理《金瓶梅》会评会校本[M]北京:中华书局,1998年版,第205页。
    ③秦修容整理《金瓶梅》会评会校本[M]北京:中华书局,1998年版,第261页。
    ④秦修容整理《金瓶梅》会评会校本[M]北京:中华书局,1998年版,第819页。
    ⑤俞平伯辑《脂砚斋红楼梦辑评》[M]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版,第17页。
    ①俞平伯辑《脂砚斋红楼梦辑评》[M]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版,第47页。
    ②俞平伯辑《脂砚斋红楼梦辑评》[M]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版,第127页。
    ③陈曦钟、侯忠义、鲁玉川辑校《水浒传》会评本[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539页。
    ④陈曦钟、侯忠义、鲁玉川辑校《水浒传》会评本[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539页。
    
    ①方正耀著《中国小说批评史略》[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196页。
    ②[美]王靖宇著《中国早期叙事文研究》[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12-13页。
    ③章学诚著《文史通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56年版,第71页。
    ④陈曦钟、侯忠义、鲁玉川辑校《水浒传》会评本[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9页。
    ①陈曦钟、侯忠义、鲁玉川辑校《水浒传》会评本[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17页。
    ②陈曦钟、侯忠义、鲁玉川辑校《水浒传》会评本[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227页。
    ③陈曦钟、侯忠义、鲁玉川辑校《水浒传》会评本[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1066页。
    ①俞平伯辑《脂砚斋红楼梦辑评》[M]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版,第259页。
    ②俞平伯辑《脂砚斋红楼梦辑评》[M]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版,第260页。
    ③俞平伯辑《脂砚斋红楼梦辑评》[M]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版,第49页。
    ④鲁迅著《鲁迅全集》(第五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530页。
    ⑤秦修容整理《金瓶梅》会评会校本[M]北京:中华书局,1998年版,第38页。
    ⑥秦修容整理《金瓶梅》会评会校本[M]北京:中华书局,1998年版,第690-691页。
    30①陈曦钟、宋祥瑞、鲁玉川辑校《三国演义》会评本[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第19-20页。
    ②陈曦钟、宋祥瑞、鲁玉川辑校《三国演义》会评本[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第708页。
    ①陈曦钟、侯忠义、鲁玉川辑校《水浒传》会评本[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165页。
    ②陈曦钟、侯忠义、鲁玉川辑校《水浒传》会评本[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1071页。
    ③俞平伯辑《脂砚斋红楼梦辑评》[M]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版,第239页。
    ①俞平伯辑《脂砚斋红楼梦辑评》[M]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版,第268页。
    ②秦修容整理《金瓶梅》会评会校本[M]北京:中华书局,1998年版,第1088页。
    ③陈曦钟、宋祥瑞、鲁玉川辑校《三国演义》会评本[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第573页。
    ①陈曦钟、侯忠义、鲁玉川辑校《水浒传》会评本[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238页。
    ②陈曦钟、侯忠义、鲁玉川辑校《水浒传》会评本[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296页。
    ③俞平伯辑《脂砚斋红楼梦辑评》[M]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版,第240页。
    
    ①秦修容整理《金瓶梅》会评会校本[M]北京:中华书局,1998年版,第49页。
    ②俞平伯辑《脂砚斋红楼梦辑评》[M]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版,第274页。
    ③秦修容整理《金瓶梅》会评会校本[M]北京:中华书局,1998年版,第55页。
    ①秦修容整理《金瓶梅》会评会校本[M]北京:中华书局,1998年版,第1303-1304页。
    ②俞平伯辑《脂砚斋红楼梦辑评》[M]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版,第117页。
    ③陈曦钟、侯忠义、鲁玉川辑校《水浒传》会评本[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470页。
    ④俞平伯辑《脂砚斋红楼梦辑评》[M]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版,第253页。
    
    ①国学整理社辑《诸子集成》(卷三)[M]北京:中华书局,1954年版,第181页。
    ②朱伯昆著《易学哲学史》(上册)[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第278-279页。
    
    ①陈曦钟、侯忠义、鲁玉川辑校《水浒传》会评本[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54页。
    ②秦修容整理《金瓶梅》会评会校本[M]北京:中华书局,1998年版,第18页。
    
    ①俞平伯辑《脂砚斋红楼梦辑评》[M]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版,第7页。
    ②陈曦钟、侯忠义、鲁玉川辑校《水浒传》会评本[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16页。
    ③陈曦钟、侯忠义、鲁玉川辑校《水浒传》会评本[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16页。
    ①秦修容整理《金瓶梅》会评会校本[M]北京:中华书局,1998年版,第1501页。
    ②秦修容整理《金瓶梅》会评会校本[M]北京:中华书局,1998年版,第1482页。
    ③陈曦钟、侯忠义、鲁玉川辑校《水浒传》会评本[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123页。
    ④秦修容整理《金瓶梅》会评会校本[M]北京:中华书局,1998年版,第1493页。
    ⑤秦修容整理《金瓶梅》会评会校本[M]北京:中华书局,1998年版,第1493页。
    ①陈曦钟、侯忠义、鲁玉川辑校《水浒传》会评本[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16页。
    ①陈曦钟、侯忠义、鲁玉川辑校《水浒传》会评本[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54页。
    ②陈曦钟、侯忠义、鲁玉川辑校《水浒传》会评本[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1262页。
    ③秦修容整理《金瓶梅》会评会校本[M]北京:中华书局,1998年版,第18页。
    ④陈曦钟、侯忠义、鲁玉川辑校《水浒传》会评本[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270页。
    ①俞平伯撰《脂砚斋红楼梦辑评》[M]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版,第373页。
    ②俞平伯撰《脂砚斋红楼梦辑评》[M]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版,第376页。
    ③秦修容整理《金瓶梅》会评会校本[M]北京:中华书局,1998年版,第306页。
    ④秦修容整理《金瓶梅》会评会校本[M]北京:中华书局,1998年版,第1083页。
    ①《佩文斋书画谱》论书三[C]上海:上海同文书局石印, 1883年印,第9页。
    ②陈曦钟、侯忠义、鲁玉川辑校《水浒传》会评本[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1146页。
    ③陈曦钟、侯忠义、鲁玉川辑校《水浒传》会评本[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1171页。
    ④陈曦钟、宋祥瑞、鲁玉川辑校《三国演义》会评本[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第440页。
    ⑤陈曦钟、宋祥瑞、鲁玉川辑校《三国演义》会评本[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第440-441页。
    ①俞平伯撰《脂砚斋红楼梦辑评》[M]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版,第108页。
    
    ①俞平伯撰《脂砚斋红楼梦辑评》[M]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版,第167页。
    ②俞平伯撰《脂砚斋红楼梦辑评》[M]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版,第174页。
    ③俞平伯撰《脂砚斋红楼梦辑评》[M]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版,第174页。
    ④宗白华著《美学散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33页。
    ①陈曦钟、宋祥瑞、鲁玉川辑校《三国演义》会评本[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第33页。
    ②秦修容整理《金瓶梅》会评会校本[M]北京:中华书局,1998年版,第1498页。
    ①俞平伯撰《脂砚斋红楼梦辑评》[M]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版,第538页。
    ②俞平伯撰《脂砚斋红楼梦辑评》[M]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版,第541页。
    ①何文焕辑《历代诗话》(下)[M]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688页。
    
    ①俞平伯撰《脂砚斋红楼梦辑评》[M]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版,第196页。
    ②钱钟书《七缀集·读<拉奥孔>》修订本[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第51页。
    ①陈曦钟、宋祥瑞、鲁玉川辑校《三国演义》会评本[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第460页。
    ②陈曦钟、侯忠义、鲁玉川辑校《水浒传》会评本[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510页。
    ③俞平伯撰《脂砚斋红楼梦辑评》[M]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版,第486页。
    ④俞平伯撰《脂砚斋红楼梦辑评》[M]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版,第505页。
    ①陈曦钟、宋祥瑞、鲁玉川辑校《三国演义》会评本[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第436页。
    ②陈曦钟、侯忠义、鲁玉川辑校《水浒传》会评本[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431页。
    ③陈曦钟、侯忠义、鲁玉川辑校《水浒传》会评本[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5页。
    ①陈曦钟、宋祥瑞、鲁玉川辑校《三国演义》会评本[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第9-10页。
    ②陈曦钟、宋祥瑞、鲁玉川辑校《三国演义》会评本[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第488页。
    ③陈曦钟、侯忠义、鲁玉川辑校《水浒传》会评本[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950页。
    ④陈曦钟、侯忠义、鲁玉川辑校《水浒传》会评本[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1101页。
    ①陈曦钟、侯忠义、鲁玉川辑校《水浒传》会评本[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1019页。
    ②陈曦钟、侯忠义、鲁玉川辑校《水浒传》会评本[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490页。
    ③陈曦钟、侯忠义、鲁玉川辑校《水浒传》会评本[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411页。
    ④俞平伯撰《脂砚斋红楼梦辑评》[M]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版,第29页。
    ⑤俞平伯撰《脂砚斋红楼梦辑评》[M]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版,第44页。
    ⑥俞平伯撰《脂砚斋红楼梦辑评》[M]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版,第527页。
    ⑦秦修容整理《金瓶梅》会评会校本[M]北京:中华书局,1998年版,第1507页。
    ①秦修容整理《金瓶梅》会评会校本[M]北京:中华书局,1998年版,第1498-1499页。
    ②陈曦钟、侯忠义、鲁玉川辑校《水浒传》会评本[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750页。
    ③俞平伯撰《脂砚斋红楼梦辑评》[M]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版,第521页。
    
    ①胡应麟著《少室山房笔丛》[M]上海:上海书店,2001年版,第371页。
    ②袁于令评改,宋祥瑞校点《隋史遗文》[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1页。
    ①朱一玄、刘毓枕编《<西游记>资料汇编》[C]郑州:中州书画社,1983年版,第210页。
    ②朱一玄、刘毓枕编《<西游记>资料汇编》[C]郑州:中州书画社,1983年版,第211页。
    
    ①朱一玄、刘毓枕编《<西游记>资料汇编》[C]郑州:中州书画社,1983年版,第214页。
    ②朱一玄、刘毓枕编《<西游记>资料汇编》[C]郑州:中州书画社,1983年版,第217页。
    ③朱一玄、刘毓枕编《<西游记>资料汇编》[C]郑州:中州书画社,1983年版,第213页。
    ①俞平伯辑《脂砚斋红楼梦辑评》[M]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版,第28页。
    ②世裕堂主人《扫魅敦伦东度记序》,见(明)清溪道人《东度记》,《古本小说小说集成》[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崇祯序本),1992年版,第5—8页。
    ③胡应麟著《少室山房笔丛》[M]上海:上海书店,2001年版,第287页。
    ①鲁迅著《中国小说史略》[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年版,第296-297页。
    ②凌梦初著《二刻拍案惊奇》[M]北京:现代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2页。
    ①[魏]王弼、[晋]韩康伯注,[唐]孔颖达疏,[唐]陆德明音义《周易注疏》[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第22页。
    ②荆浩著《笔法记》[DB/CP]台湾:商务印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1986年版。
    ③荆浩著《笔法记》[DB/CP]台湾:商务印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1986年版。
    ①陈先行、包于飞校点《西游记》李卓吾评本[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第9页。
    ②陈先行、包于飞校点《西游记》李卓吾评本[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第95页。
    ③陈曦钟、侯忠义、鲁玉川辑校《水浒传》会评本[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218页。
    ①陈曦钟、侯忠义、鲁玉川辑校《水浒传》会评本[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1012页。
    ②陈曦钟、宋祥瑞、鲁玉川辑校《三国演义》会评本[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第1页。
    ③陈曦钟、宋祥瑞、鲁玉川辑校《三国演义》会评本[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第18页。
    ④俞平伯辑《脂砚斋红楼梦辑评》[M]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版,第210页。
    ①俞平伯辑《脂砚斋红楼梦辑评》[M]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版,第28页。
    ②王汝梅、张羽著《中国小说理论史》[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第76页。
    ③黑格尔著朱光潜译《美学》第一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第300页。
    ④陈先行、包于飞校点《西游记》李卓吾评本[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第636页。
    ⑤陈先行、包于飞校点《西游记》李卓吾评本[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第636页。
    ①陈曦钟、侯忠义、鲁玉川辑校《水浒传》会评本[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26-27页。
    ②陈曦钟、侯忠义、鲁玉川辑校《水浒传》会评本[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430页。
    ①陈曦钟、侯忠义、鲁玉川辑校《水浒传》会评本[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17页。
    ②陈曦钟、侯忠义、鲁玉川辑校《水浒传》会评本[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18页。
    ③陈曦钟、宋祥瑞、鲁玉川辑校《三国演义》会评本[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第5页。
    
    ①俞平伯辑《脂砚斋红楼梦辑评》[M]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版,第253页。
    ②陈先行、包于飞校点《西游记》李卓吾评本[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第377页。
    ③陈先行、包于飞校点《西游记》李卓吾评本[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第634页。
    ①陈曦钟、侯忠义、鲁玉川辑校《水浒传》会评本[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213页。
    ②陈曦钟、侯忠义、鲁玉川辑校《水浒传》会评本[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79页。
    ③陈曦钟、侯忠义、鲁玉川辑校《水浒传》会评本[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97页。
    ④陈曦钟、侯忠义、鲁玉川辑校《水浒传》会评本[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225页。
    ⑤陈曦钟、侯忠义、鲁玉川辑校《水浒传》会评本[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239页。
    ①陈曦钟、侯忠义、鲁玉川辑校《水浒传》会评本[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179页。
    ②陈曦钟、宋祥瑞、鲁玉川辑校《三国演义》会评本[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第464页。
    ③俞平伯辑《脂砚斋红楼梦辑评》[M]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版,第182页。
    ④俞平伯辑《脂砚斋红楼梦辑评》[M]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版,第182页。
    ①方正耀著《中国小说批评史略》[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150页。
    ②陈曦钟、侯忠义、鲁玉川辑校《水浒传》会评本[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218页。
    ③陈曦钟、侯忠义、鲁玉川辑校《水浒传》会评本[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53页。
    
    ①秦修容整理《金瓶梅》会评会校本[M]北京:中华书局,1998年版,第1483页。
    ②朱谦之撰《老子校释》[M]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11月版,第229-230页。
    ③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注《孙子兵法新注》[M]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40页。
    ①刘勰著《文心雕龙》,见范文澜注《文心雕龙注》(上)[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第45页。
    ②杨燕起、陈可青、赖长扬编《历代名家评﹤史记﹥》[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第3页。
    ③韩兆琦著《史记通论》[M]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版,第286页。
    ④李长之著《司马迁之人格与风格》[M]北京:三联书店,1984年版,第231页。
    ⑤高步瀛著《唐宋诗举要》(上)[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59年版,第31页。
    ⑥鲁迅著《中国小说史略》[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年版,第29页。
    ⑦方正耀著《中国小说批评史略》[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34页。
    ⑧陈谦豫著《中国小说理论批评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15页。
    ①方正耀著《中国小说批评史略》[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38页。
    ②陈先行、包于飞校点《西游记》李卓吾评本[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第220页。
    ③陈先行、包于飞校点《西游记》李卓吾评本[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第390页。
    ④陈先行、包于飞校点《西游记》李卓吾评本[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第781页。
    ①陈曦钟、宋祥瑞、鲁玉川辑校《三国演义》会评本[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6年版,第17页
    ②陈曦钟、侯忠义、鲁玉川辑校《水浒传》会评本[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44页。
    ③秦修容整理《金瓶梅》会评会校本[M]北京:中华书局,1998年版,第446页。
    ④俞平伯辑《脂砚斋红楼梦辑评》[M]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版,第105页。
    ⑤陈先行、包于飞校点《西游记》李卓吾评本[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第34页。
    ①陈曦钟、宋祥瑞、鲁玉川辑校《三国演义》会评本[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6年版,第228页。
    ②陈曦钟、侯忠义、鲁玉川辑校《水浒传》会评本[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93-94页。
    ③陈先行、包于飞校点《西游记》李卓吾评本[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第957页。
    ④陈曦钟、宋祥瑞、鲁玉川辑校《三国演义》会评本[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第5页。
    ⑤陈曦钟、侯忠义、鲁玉川辑校《水浒传》会评本[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18页。
    ①刘义庆著,徐震堮蠾ⅰ妒浪敌掠镄<恪穂M]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261页。
    ②刘义庆著,徐震堮蠾ⅰ妒浪敌掠镄<恪穂M]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394页。
    ③刘勰著《文心雕龙》,见范文澜注《文心雕龙注》(上)[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第136页。
    ④刘勰著《文心雕龙》,见范文澜注《文心雕龙注》(上)[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第213页。
    ④刘勰著《文心雕龙》,见范文澜注《文心雕龙注》(下)[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第506页。
    ⑤何文焕辑《历代诗话》(上)[C]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31页。
    ⑥陈良运编《中国历代诗学论著选》[C]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5年版,第313-314页。
    
    ⑥陈良运编《中国历代诗学论著选》[C]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5年版,第313-314页。
    ②俞平伯辑《脂砚斋红楼梦辑评》[M]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版,第328页。
    ①俞平伯辑《脂砚斋红楼梦辑评》[M]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版,第383页。
    ②俞平伯辑《脂砚斋红楼梦辑评》[M]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版,第421页。
    ③陈曦钟、宋祥瑞、鲁玉川辑校《三国演义》会评本[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第61页。
    ④陈曦钟、宋祥瑞、鲁玉川辑校《三国演义》会评本[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第433页。
    
    ①秦修容整理《金瓶梅》会评会校本[M]北京:中华书局,1998年版,第639页。
    ②俞平伯辑《脂砚斋红楼梦辑评》[M]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版,第43页。
    ③俞平伯辑《脂砚斋红楼梦辑评》[M]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版,第243页。
    ④俞平伯辑《脂砚斋红楼梦辑评》[M]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版,第375页。
    ①陈曦钟、宋祥瑞、鲁玉川辑校《三国演义》会评本[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第468页。
    ②秦修容整理《金瓶梅》会评会校本[M]北京:中华书局,1998年版,第117页。
    ③秦修容整理《金瓶梅》会评会校本[M]北京:中华书局,1998年版,第1500页。
    ④秦修容整理《金瓶梅》会评会校本[M]北京:中华书局,1998年版,第761页。
    ⑤秦修容整理《金瓶梅》会评会校本[M]北京:中华书局,1998年版,第1076页。
    ①陈曦钟、侯忠义、鲁玉川辑校《水浒传》会评本[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1054页。
    ①[清]金圣叹著,艾舒仁编次《金圣叹文集》[M]成都:巴蜀书社,2003年版,第423页。
    ②吴敢著《张竹坡与<金瓶梅>》[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87年版,第128页。
    ③吴敢著《张竹坡与<金瓶梅>》[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87年版,第128页。
    ④俞平伯辑《脂砚斋红楼梦辑评》[M]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版,第194页。
    ⑤俞平伯辑《脂砚斋红楼梦辑评》[M]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版,第350页。
    ①陈曦钟、侯忠义、鲁玉川辑校《水浒传》会评本[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186页。
    ②陈曦钟、侯忠义、鲁玉川辑校《水浒传》会评本[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1037-1038页。
    ①俞平伯辑《脂砚斋红楼梦辑评》[M]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版,第40页。
    ②俞平伯辑《脂砚斋红楼梦辑评》[M]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版,第311页。
    ③姜剑云著《太康文学研究》[M]北京:中华书局,2003年版,第207-226页。
    ④陈曦钟、侯忠义、鲁玉川辑校《水浒传》会评本[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28页。
    ⑤李贽著《焚书?续焚书》[M]长沙:岳麓书社,1990年版,第97-98页。
    ①陈曦钟、侯忠义、鲁玉川辑校《水浒传》会评本[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7页。
    ②陈曦钟、宋祥瑞、鲁玉川辑校《三国演义》会评本[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第4页。
    ①陈曦钟、宋祥瑞、鲁玉川辑校《三国演义》会评本[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第1431页。
    ②陈曦钟、宋祥瑞、鲁玉川辑校《三国演义》会评本[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第1433页。
    ③秦修容整理《金瓶梅》会评会校本[M]北京:中华书局,1998年版,第1489页。
    ④秦修容整理《金瓶梅》会评会校本[M]北京:中华书局,1998年版,第1482页。
    
    ①俞平伯辑《脂砚斋红楼梦辑评》[M]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版,第238页。
    ②俞平伯辑《脂砚斋红楼梦辑评》[M]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版,第8页。
    ①陈曦钟、侯忠义、鲁玉川辑校《水浒传》会评本[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97页。
    ②陈曦钟、侯忠义、鲁玉川辑校《水浒传》会评本[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203页。
    ③陈曦钟、侯忠义、鲁玉川辑校《水浒传》会评本[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470页。
    ④陈曦钟、侯忠义、鲁玉川辑校《水浒传》会评本[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17页。
    ①陈曦钟、侯忠义、鲁玉川辑校《水浒传》会评本[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18页。
    ②秦修容整理《金瓶梅》会评会校本[M]北京:中华书局,1998年版,第1277页。
    ③俞平伯辑《脂砚斋红楼梦辑评》[M]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版,第253页。
    ①朱谦之撰《老子校释》[M]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3-7页。
    
    ①朱自清著《朱自清古典文学论文集》(上)[C]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第131页。
    ②叶朗著《中国美学史大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28-30页。
    ①陈先行、包于飞校点《西游记》李卓吾评本[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第38页。
    ②陈先行、包于飞校点《西游记》李卓吾评本[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第318页。
    ③陈先行、包于飞校点《西游记》李卓吾评本[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第975页。
    ④陈曦钟、侯忠义、鲁玉川辑校《水浒传》会评本[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91页。
    ⑤陈曦钟、侯忠义、鲁玉川辑校《水浒传》会评本[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529-536页。
    ①陈曦钟、侯忠义、鲁玉川辑校《水浒传》会评本[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696页。
    ②秦修容整理《金瓶梅》会评会校本[M]北京:中华书局,1998年版,第16页。
    ③秦修容整理《金瓶梅》会评会校本[M]北京:中华书局,1998年版,第158页。
    ④秦修容整理《金瓶梅》会评会校本[M]北京:中华书局,1998年版,第337页。
    ⑤俞平伯辑《脂砚斋红楼梦辑评》[M]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版,第42页。
    ①俞平伯辑《脂砚斋红楼梦辑评》[M]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版,第77页。
    ②俞平伯辑《脂砚斋红楼梦辑评》[M]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版,第278页。
    ③陈先行、包于飞校点《西游记》李卓吾评本[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第47页。
    ④陈先行、包于飞校点《西游记》李卓吾评本[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第85页。
    ①陈先行、包于飞校点《西游记》李卓吾评本[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第809页。
    ②陈曦钟、侯忠义、鲁玉川辑校《水浒传》会评本[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135页。
    ③陈曦钟、侯忠义、鲁玉川辑校《水浒传》会评本[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280页。
    ④陈曦钟、侯忠义、鲁玉川辑校《水浒传》会评本[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648-650页。
    ⑤秦修容整理《金瓶梅》会评会校本[M]北京:中华书局,1998年版,第31页。
    
    ①秦修容整理《金瓶梅》会评会校本[M]北京:中华书局,1998年版,第149页。
    ②秦修容整理《金瓶梅》会评会校本[M]北京:中华书局,1998年版,第153页。
    ③俞平伯辑《脂砚斋红楼梦辑评》[M]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版,第27页。
    ④俞平伯辑《脂砚斋红楼梦辑评》[M]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版,第68页。
    
    ①俞平伯辑《脂砚斋红楼梦辑评》[M]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版,第393页。
    ②陈先行、包于飞校点《西游记》李卓吾评本[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第558页。
    ③陈先行、包于飞校点《西游记》李卓吾评本[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第932页。
    ④陈曦钟、侯忠义、鲁玉川辑校《水浒传》会评本[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78页。
    ①陈曦钟、侯忠义、鲁玉川辑校《水浒传》会评本[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495页。
    ②陈曦钟、侯忠义、鲁玉川辑校《水浒传》会评本[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431页。
    ③秦修容整理《金瓶梅》会评会校本[M]北京:中华书局,1998年版,第35页。
    ④秦修容整理《金瓶梅》会评会校本[M]北京:中华书局,1998年版,第821页。
    ⑤俞平伯辑《脂砚斋红楼梦辑评》[M]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版,第123页。
    ①俞平伯辑《脂砚斋红楼梦辑评》[M]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版,第220页。
    ②俞平伯辑《脂砚斋红楼梦辑评》[M]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版,第423页。
    ③陈曦钟、侯忠义、鲁玉川辑校《水浒传》会评本[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9页。
    ④陈曦钟、侯忠义、鲁玉川辑校《水浒传》会评本[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9页。
    ①陈曦钟、侯忠义、鲁玉川辑校《水浒传》会评本[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186页。
    ②吴敢著《金瓶梅评点家张竹坡年谱》[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52-68页。
    [1]陈曦钟、宋祥瑞、鲁玉川辑校《三国演义会评本》,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
    [2]陈曦钟、侯忠义、鲁玉川辑校《水浒传会评本》,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3]秦修容整理《金瓶梅会评会校本》,北京:中华书局1998年版.
    [4]陈先行、包于飞校点《西游记李卓吾评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
    [5]张友鹤辑校《聊斋志异会校会注会评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62年版.
    [6]李汉秋辑校《儒林外史会校会评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
    [7]霍国玲、紫军校勘《脂砚斋全评石头记》,北京:东方出版社2006年版.
    [8]刘辉、吴敢辑录《会评会校金瓶梅》,香港:天地图书有限公司1994年版.
    [9]李汉秋辑校《儒林外史黄小田评本》,合肥:黄山书社1986年版.
    [10]俞平伯辑《脂砚斋红楼梦辑评》,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版.
    [11]陈德芳校点《金圣叹评唐诗全编》,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
    [12]张国光校注《金圣叹批本西厢记》,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
    [13]朱一玄、刘毓枕编《水浒传资料汇编》,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4]李汉秋编《儒林外史研究资料》,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
    [15]黄霖编《金瓶梅资料汇编》,北京:中华书局1987年版.
    [16]《红楼梦稀见资料汇编》,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年版.
    [17]朱一玄编《红楼梦资料汇编》,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18]马蹄疾编《水浒资料汇编》,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版.
    [19]朱一玄、刘毓枕编《<西游记>资料汇编》郑州:中州书画社,1983年版.
    [20]吴敢著《金瓶梅评点家张竹坡年谱》,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21]张建业主编《李贽文集》,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
    [22]厦门大学历史系编《李贽研究参考资料》,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76年版.
    [23]朱一玄编、朱天佑校《明清小说资料选编》,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24]丁锡根编著《中国历代小说序跋集》,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年版.
    [25]金圣叹著《金圣叹全集》,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
    [26]孙中旺编著《金圣叹研究资料汇编》,扬州:广陵书社2007年版.
    [27]詹福瑞著《南朝诗歌思潮》,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28]詹福瑞著《中古文学理论范畴》,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版.
    [29]詹福瑞著《不求甚解》,北京:中华书局2009年版.
    [30]李金善著《骚体诗选》,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31]林岗著《明清之际小说评点学之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32]谭帆著《中国小说评点研究》,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33]孙琴安著《中国文学评点史》,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9年版.
    [34]张国光著《〈水浒〉与金圣叹研究》,郑州:中州书画社1981年版.
    [35]陈洪著《金圣叹传论》,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36] [美]王靖宇著谈蓓芳译《金圣叹的生平及其文学批评》,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
    [37]陈果安著《金圣叹小说理论研究》,长沙:湖南师大出版社1999年版.
    [38]刘欣中著《金圣叹的小说理论》,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39]郭瑞著《金圣叹小说理论与戏剧理论》,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3年版.
    [40]左东岭著《李贽与晚明文学思潮》,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41]黑格尔著朱光潜译《美学》(第一、二卷),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
    [42]叶朗著《中国美学史大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43]王先霈、周伟明著《明清小说理论批评史》,广州:花城出版社1988年版.
    [44]朱立元主编《当代西方文艺理论》,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45]姜剑云著《太康文学研究》,北京:中华书局2003年版.
    [46]刘继保著《红楼梦评点研究》,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7年版.
    [47]孙逊著《明清小说论稿》,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
    [48]冯其庸著《石头记脂本研究》,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年版.
    [49]叶朗著《中国小说美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2年版.
    [50]朱光潜著《西方美学史》,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
    [51]章培恒、王靖宇主编《中国文学评点研究论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
    [52]罗钢著《叙事学导论》,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53]鲁迅著《中国小说史略》,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年版.
    [54]宁宗一主编《中国小说学通论》,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55] [美]浦安迪著《中国叙事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56] [美]戴卫·赫尔曼主编马海良译《新叙事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57] [英]马克·柯里著宁一中译《后现代叙事理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58]陈平原著《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59]张伯伟著《中国古代文学批评方法研究》,北京:中华书局2002年版.
    [60]钟锡南著《金圣叹文学批评理论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
    [61]王汝梅、张羽著《中国小说理论史》,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
    [62]陈谦豫著《中国小说理论批评史》,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63]董国炎著《明清小说思潮》,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64]孙逊著《红楼梦脂批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
    [65]陈洪著《中国小说理论史》,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2年版.
    [66]康来新著《晚清小说理论研究》,台北:台湾大安出版社1986年版.
    [67]方正耀著《中国小说批评史略》,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
    [68] [美]万·梅特尔·阿米斯著傅志强译《小说美学》,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1987年版.
    [69]蔡国梁著《金瓶梅考证与研究》,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70]孔另境编辑《中国小说史料》,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
    [71]胡元翎著《李渔小说戏曲研究》,北京:中华书局2004年版.
    [72] [美]浦安迪著沈亨寿译《明代小说四大奇书》,北京:三联书店2006年版.
    [73]朱万曙著《明代戏曲评点研究》,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74]高日晖、洪雁著《水浒传接受史》,济南:齐鲁书社2006年版.
    [75]宋莉华著《明清时期的小说传播》,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76]王平著《中国古代小说叙事研究》,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77]周振甫著《小说例话》,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78]谭帆著《古代小说评点简论》,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79]覃贤茂著《金圣叹评传》,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80]白岚玲著《才子文心——金圣叹小说理论探源》,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2年版.
    [81]欧阳健著《还原脂砚斋——二十世纪红学最大公案的全面清点》,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82]张国光著《金圣叹的志与才》,南京:南京出版社1998年版.
    [83]杨子枕著《金圣叹全传》,长春:长春出版社1998年版.
    [84]谭帆著《金圣叹与中国戏曲批评》,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85]周劼著《狷狂人生:金圣叹的人生哲学》,香港:华夏出版社1997年版.
    [86]许苏民著《李贽的真与奇》,南京:南京出版社1998年版.
    [87]容肇祖著《李贽年谱》,北京:三联书店1957年版.
    [88]张建业著《李贽评传》,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89]许建平著《李卓吾传》,北京:东方出版社2004年版.
    [90]李哲良著《人欲——奇人李卓吾》,重庆:重庆出版社2001年版.
    [91]徐立、陈瑜著《文坛怪杰金圣叹》,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
    [92]郑卫国著《文苑异才:金圣叹》,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93]杨义著《中国叙事学》,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94]吴敢著《张竹坡与<金瓶梅>》,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87年版.
    [95] [英]鲍桑葵著张今译《美学史》,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96]韩林德著《境生象外》,北京:三联书店1995年版.
    [97]黄霖著《中国小说评点漫话》,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98]黄霖著《中国小说研究史》,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
    [99]孟昭连、宁宗一著《中国小说艺术史》,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
    [100]杨义著《中国古典小说史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版.
    [101] [美]王靖宇著《中国早期叙事文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
    [102]王彬著《红楼梦叙事》,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1998年版.
    [103]张锦池著《红楼梦考论》,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104]吴士余著《中国小说美学论稿》,北京:三联书店1991年版.
    [105]吴功正著《小说美学》,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106]蒋瑞藻著《小说考证》,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
    [107]王平主编《明清小说传播研究》,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108]傅秋涛著《李卓吾传》,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109]董上德著《古代戏曲小说叙事研究》,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110]格非著《小说叙事研究》,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11]张世君著《明清小说评点叙事概念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
    [112]申丹、韩加明、王丽亚著《英美小说叙事理论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113]王振复、陈立群、张艳艳著《中国美学范畴史》,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114]郭洪雷著《中国小说修辞模式的嬗变》,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8年版.
    [115]郭预衡主编《中国古代文学史长编》(元明清卷),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116]徐燕琳著《明代剧论与画论》,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117]杨义著《中国古典小说史论》(新版图志本),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118]王宜文、路春艳编选《美苑咀华——中国古典美学范畴集粹》,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119]陈寿撰裴松之注《三国志》,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版.
    [120]张彦远著《历代名画记》,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93年版.
    [121]李昉等编《太平广记》,北京:中华书局1961年版.
    [122]李昉等编《文苑英华》,北京:中华书局1966年版.
    [123]陈振孙著《直斋书录解题》,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124]晁公武著《郡斋读书志》,光绪六年刻本.
    [125]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版.
    [126]《诸子集成》,北京:中华书局1954年版.
    [127]皎然著李壮鹰校注《诗式校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年版.
    [128]刘知几著《史通》,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
    [129]永瑢等编《四库全书总目》,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版.
    [130]刘勰著范文澜注《文心雕龙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
    [131]洪迈著《容斋随笔》,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
    [132]严羽著郭绍虞校释《沧浪诗话校释》,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
    [133]胡应麟著《诗薮》,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58年版.
    [134]谢榛著《四溟诗话》,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版.
    [135]赵翼著,霍松林、胡主佑校点《瓯北诗话》,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版.
    [136]翁方纲著《石洲诗话》,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版.
    [137]王夫之等撰《清诗话》,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
    [138]何文焕编《历代诗话》,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版.
    [139]富寿荪校点《清诗话续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
    [140]王国维著《人间词话》,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141]丁福保编《历代诗话续编》,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版.
    [142]郭绍虞主编《诗品集解续诗品集解》,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版.
    [143]王大鹏选《中国历代诗话选》,长沙:岳麓书社1985年版.
    [144]陈伯海选《历代唐诗论评选》,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145]沈子丞编《历代论画名著汇编》,北京:文物出版社1982年版.
    [146]郭绍虞选《中国历代文论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
    [147]姜剑云著《审美的游离——论唐代怪奇诗派》,北京:东方出版社2002年版.
    [148]宗白华著《美学散步》,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149]钱钟书著《旧文四篇》,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
    [150]李泽厚著《美学三书》,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版.
    [151]宗白华著《艺境》,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152]徐炼著《诗道》,长沙:岳麓书社2001年版.
    [153]黑格尔著《美学》第三卷(上),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
    [154]戈布尔著吕明等译《第三思潮:马斯洛心理学》,上海:上海艺文出版社2001年版.
    [155]荣格著《人·艺术和文学中的精神》,北京:工人出版社1988年版.
    [156]葛兆光著《道教与中国文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157]葛兆光著《禅宗与中国文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158]吴言生著《禅学三书》,北京:中华书局2001年版.
    [159]孙昌武著《中国佛教文化》,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160]孙昌武著《佛教与中国文学》,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161] [比利时]乔治·布莱著《批评意识》,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3年版.
    [162]方立天著《佛教哲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
    [163]俞剑华著《中国绘画史》(上册),北京: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年版.
    [164]郭因著《中国古典绘画美学中的形神论》,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165]郭因著《中国绘画美学史稿》,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81年版.
    [166]近藤秀实、何庆先编著《图绘宝鉴校勘与研究》,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
    [167]世裕堂主人《扫魅敦伦东度记序》,见(明)清溪道人《东度记》,《古本小说小说集成》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崇祯序本)1992年版.
    [168]王丽娟著《三国故事演变中的文人叙事与民间叙事》,济南:齐鲁书社2007年版.
    [169]袁行霈著《中国文学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170]中国社会科学院编著《中国文学史》,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版.
    [171]胡适著《白话文学史》,北京:团结出版社2006年版.
    [172]童庆炳著《文学理论教程》(修订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173]范文澜著《中国通史简编》(修订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年版.
    [174]汪涌豪著《中国文学批评范畴及体系》,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175]胡经之、李健著《中国古典文艺学》,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6年版.
    [176]张一平著《中国古诗话批评论纲》,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
    [177]徐震堮著《世说新语?恪繁本褐谢榫郑?984年版.
    [178]谢赫等《古画品录》(外二十一种)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
    [179]沈宗骞《芥舟学画编》选自《中国古典画论选译》沈阳:辽宁美术出版社,1985年版.
    [180]朱伯昆著《易学哲学史》(上册)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
    [181]肖默主编《中国建筑艺术史》北京:文物出版社,1999年版.
    [182]潘天寿著《潘天寿美术文集》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83年版.
    [183]李渔著《闲情偶寄》,《李渔随笔全集》成都:巴蜀书社,1997年版.
    [184]王济亨、高仲章选注《司空图选集注》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185]郭绍虞主编《六一诗话白石诗说滹南诗话》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版.
    [186]王友胜、李德辉校注《李贺集》长沙:岳麓书社,2003年版.
    [187]胡应麟著《少室山房笔丛》上海:上海书店,2001年版.
    [188]袁于令评改,宋祥瑞校点《隋史遗文》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89] [魏]王弼、[晋]韩康伯注,[唐]孔颖达疏,[唐]陆德明音义《周易注疏》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
    [190]韩兆琦著《史记通论》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版.
    [191]王恺銮著《尹文子校正》民国丛书第五编,上海:上海书店,1996年版.
    [192]杨伯峻编著《春秋左传注》(修订本,第四册)北京:中华书局,1990年版.
    [193]曹旭著《诗品集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
    [194]黄霖、李桂奎、韩晓、邓百意著《中国古代小说叙事三维论》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书店出版社,2009年版.
    [195]张亿小说的抒情化与语言的本体性变迁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8.3
    [196]冯仲平金圣叹《水浒》评点的理论价值学术论坛2006.9
    [197]张小芳金圣叹对叙事文学的哲思解读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8.3
    [198]武小新金圣叹的个性与他的《水浒》点评社会科学辑刊2006.4
    [199]刘堂春金圣叹叙事视角论湖南农业大学学报2004.4
    [200]齐鲁青金圣叹小说创作心理论初探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9.2
    [201]宋凤娣《三国演义》毛评的人物形象理论新探内蒙古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2
    [202]谭帆漫谈古代小说理论批评研究之“缺失”文学遗产2006.1
    [203]宁宗一史里寻诗到俗世咀味——明代小说审美意识的演变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6
    [204]刘勇强《金瓶梅》本文与接受分析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4
    [205]齐鲁青论张竹坡的《金瓶梅》批评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1
    [206]张小芳叶昼《水浒传》评点的通俗品格南通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3
    [207]覃光文论脂评常德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
    [208]盛瑞裕李贽论江汉大学学报2000.4
    [209]郝朝阳情节与“闲笔”——毛宗岗、金圣叹小说结构观念比较郑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5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