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切玫瑰之上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翟永明被普遍认为是中国当代最优秀的女诗人。诗人于1984年完成了她的第一个大型组诗《女人》,诗歌以独特奇诡的语言风格和惊世骇俗的女性立场震撼了文坛。在这之后的创作中,诗人一直保持充沛的写作和思考的活力,每个时期都有重要作品问世,在中国诗坛具有无可置疑的重要性。纵观其创作,长诗和组诗是诗人一直比较偏爱的表现形式,这体现出诗人独特的审美、流畅的情感,以及对浑圆的立体架构的整体把握。一般对翟永明诗歌的研究,少有对其长诗组诗创作的梳理,在这一方面有着相当大的可资探讨的空间。笔者从翟永明长诗组诗这一角度入手,对其具有代表性的几首长诗组诗进行文本细读,通过对其基本意象的梳理,进而归纳出诗人长诗组诗创作的整体建构:感官的充分调动,语言的灵活把握,以及戏剧元素的创新运用。在诗歌的文本细读中,笔者没有过分地停留在“女性意识”、“黑夜意识”的阐述这一方面,也没有像往常的研究一样,将诗人的创作划分为两个时期,而是将视角更多地放在诗歌本身的一脉相承上。从另一意义来说,诗人的每一首长诗组诗,都是其整个创作生涯的组成元素,它们浑然一体,俨然是一首长诗。这其中体现出来的审美意义,自始至终贯穿着诗人创作本身。针对这一整体性,本文将通过梳理翟永明长诗组诗的创作脉络,试图深层探究诗歌的审美本质,并发掘在时代语境下,诗歌对历史和社会关系的思考和关照。
Zhai Yongming is generally considered to be the best Chinesecontemporary poetess. The poet completed her first major grouppoem,"Woman" in1984. The unique strangeness language style ofthe poetry and frightening female position shocked the literary world.After that,the poet has remained abundant vitality of writing andthinking,She have important works to come out of each period, it isno doubt that she has a very important position of Chinese poetry.Through out her creation, long poem and group poem is the poet’favorite form of expression. This reflects the poet's unique aesthetic,smooth emotion, as well as the overall grasp of the three-dimensionalstructure of the rounded. There is not enough to pay attention to thelong poem group poem in general study of the poetry of ZhaiYongming. In this regard, there is a considerable space available toexplore. I start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Zhai Yongming’s long poemand group poem. I will sum up the overall construction of the poetlong poem and group poem creation through the method of text reading: Senses to fully mobilizing, flexibility to taking advantage ofthe language, and innovative using of theatrical elements. In theprocess of the text reading, I do not have too much to stay in thedescription of “female consciousness” and “night consciousness”,I will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perspective on the same strain onother poetry instead of the poet’s two creative staging. Fromanother sense, each long poem and group poem of the poet, is anintegral element of the entire creative career. They are seamless, likea long poem. The aesthetic significance is running through the poet’screation all the time. Against to this integrity, this article, I will try toexplore the aesthetic essence of poetry deeply by combing ZhaiYongming’s long poem group poem the creative context, then explore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oetry and social historical in the contextof age.
引文
①关于在《与死亡对称:长诗、组诗卷》中“长诗”和“组诗”混编,唐晓渡在其序言《从死亡的方向看》中指出:“我其实并不在乎同一文体内部种类的区分。对诗进行类似的区分本来就是一种不得已的、有时近乎愚蠢和无聊的做法;而我们只能关注诗本身,关注诗的可能性的充分实现。在这个意义上,不妨说这些组诗也统统可以称为长诗。”
    ②唐晓渡:从死亡的方向看,《与死亡对称:长诗、组诗卷》,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第1页
    ①翟永明《黑夜的意识》中指出:“女性的真正力量就在于既对抗自身命运的暴戾,又服从内中心召唤的真实,并在充满矛盾的二者之间建立起黑夜的意识。女性身体内部总是隐藏着一种与生俱来的毁灭性预感。保持内心黑夜的真实是你对自己的清醒认识,而透过被本性所包容的痛苦启示去发掘黑夜的意识,才是对自身怯懦的真正的摧毁。黑夜的意识使我把对自身、社会、人类的各种经验剥离到一种纯粹认知的高度,并使我的意志和性格力量在种种对立冲突中发展得更丰富成熟,同时勇敢地袒露它的真实。女诗人面对当代混乱、焦虑的现实怎样处心积虑地建立自己的黑夜并为诗提供一个均衡的秩序?如果你不是一个囿于现状的人,你总会找到最适当的语言和形式来显示每个人身上必然存在的黑夜,并寻找黑夜深处那唯一的宁静的光明。”本文只稍作阐述。
    ②翟永明:阅读、写作与我的回忆,《纸上建筑》,上海:东方出版中心,1997,第225页
    ③翟永明:与马铃薯兄弟的访谈——,《最委婉的词》,北京:东方出版社,2008,第198页
    ④翟永明:与马铃薯兄弟的访谈——,《最委婉的词》,北京:东方出版社,2008,第197页
    ①在古希腊传说中,天神宙斯派一只有着金色长毛的公羊,将一对被陷害的王子公主兄妹救走,就在飞行以过大海的途中,公羊不小心让妹妹摔下海中死掉。后来宙斯为了奖励这支勇敢但又有些粗心的公羊,就将他高挂在天上,也就是后来的白羊座。
    ①唐晓渡:谁是翟永明,《当代作家评论》,2005,6,第29页
    ①关于“麦田”、“麦地”的意象,在海子的《麦地》《五月的麦地》《麦地与诗人》等一组“麦地”作品中,得到了集中的表现,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中国诗坛独树一帜,海子一度被大家称为“麦地诗人”。
    ①《诗刊》1986年第11期,节选组诗《人生在世》中四首:《黑房间》、《此时此刻》、《男左女右》和《人生在世》。后成都出版社1994年出版《翟永明诗集》,收录整首组诗,个别字句与最初发表略有出入,本文以《翟永明诗集》中收录的文本为准。
    ①奚密:中庸还是乡愿——中国的成语,《诗生活》,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第27页
    ①唐晓渡:从死亡的方向看,《与死亡对称:长诗、组诗卷》,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第4页
    ②谭五昌:20世纪中国新诗中的死亡想象,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8,第18页
    ③谭五昌:20世纪中国新诗中的死亡想象,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8,第196页
    ①翟永明:面向心灵的写作,《纸上建筑》,上海:东方出版中心,1997,第197页
    ②翟永明:面向心灵的写作,《纸上建筑》,上海:东方出版中心,1997,第196页
    ③翟永明:面向心灵的写作,《纸上建筑》,上海:东方出版中心,1997,第196页
    ①张爱玲著名散文《天才梦》结尾的句子。
    ②翟永明:面向心灵的写作,《纸上建筑》,上海:东方出版中心,1997,第197页
    ①刘小枫:诗化哲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第258页
    ②弗里达·卡洛(Frida Kahl1907-1954),墨西哥最受欢迎的现代女画家,作品多为自画像,因18岁时发生的车祸而导致终生不育,伤痛如影随形,她的许多画作都是在病床上完成的。也许正是时刻近在咫尺的死亡和病床上的无助,使她产生了通过绘画表达自己内心隐秘的强烈需要。翟永明曾创作关于弗里达·卡洛的诗《剪刀手的对话》,进而完成两个女人的对话。
    ③翟永明:一个墨西哥女人,《坚韧的破碎之花》北京:东方出版社,2000,第6页
    ④翟永明:一个墨西哥女人,《坚韧的破碎之花》北京:东方出版社,2000,第5页
    ⑤谭五昌:20世纪中国新诗中的死亡想象,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8,第18页
    ①翟永明:面向心灵的写作,《纸上建筑》,上海:东方出版中心,1997,第197页
    ②唐晓渡:从死亡的方向看,《与死亡对称:长诗、组诗卷》,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第7页
    ③郭沫若长诗《凤凰涅槃》,是否定旧世界,歌颂新生的光彩夺目的诗篇。长诗借古代历史故事和奢华传说的英雄抒发现世的理想,把宇宙的新生、世界的新生、中国的新生和诗人自我的新生融为一体,通过凤凰的新生表现出来。
    ④刘小枫:诗化哲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第254页
    ⑤翟永明:面向心灵的写作,《纸上建筑》,上海:东方出版中心,1997,第198页
    ①翟永明:面向心灵的写作,《纸上建筑》,上海:东方出版中心,1997,第198页
    ②仇兆鳌《杜诗详注》卷19评杜甫集中第一长诗《秋日夔府咏怀奉寄郑监李宾客一百韵》“结构完整”、“章法精密”,注曰:“长排体则须用钩挑之法。每段出落出,回顾上文者为钩,逗起下文者为挑,必层层联络,各有关和照应,否则散漫不羁矣。”详见仇兆鳌《杜诗详注》,第4册,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10月1版1717页。江弱水《卞之琳诗艺研究》将“上下钩挑法”归纳为卞之琳诗歌章法之一。详见江弱水《卞之琳诗艺研究》,安徽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136页。
    ①奚密,面包、苹果和鱼,《诗生活》,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第122页
    ①江弱水,卞之琳诗艺研究,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1,第160页
    ①翟永明:像这样的颜色,《坚韧的破碎之花》,北京:东方出版社,2000,第81页
    ②翟永明:像这样的颜色,《坚韧的破碎之花》,北京:东方出版社,2000,第81页
    ①翟永明:像这样的颜色,《坚韧的破碎之花》,北京:东方出版社,2000,第82页
    ②翟永明:像这样的颜色,《坚韧的破碎之花》,北京:东方出版社,2000,第81页
    ①翟永明:像这样的颜色,《坚韧的破碎之花》,北京:东方出版社,2000,第82页
    ①翟永明:<咖啡馆之歌>以及以后,《纸上建筑》,上海:东方出版中心,1997,204
    ②翟永明:<咖啡馆之歌>以及以后,《纸上建筑》,上海:东方出版中心,1997,204
    ①翟永明:<咖啡馆之歌>以及以后,《纸上建筑》,上海:东方出版中心,1997,第204页
    ②翟永明:<咖啡馆之歌>以及以后,《纸上建筑》,上海:东方出版中心,1997,第204页
    ③袁可嘉:论新诗的现代化,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8,第24页。袁可嘉在“新诗戏剧化”理论中提出:“尽量避免直截了当的正面陈述而以相当的外界事物寄托作者的意志与情感。……把思想感觉的波动借对于客观事物的精神的认识而得到表现。”参见袁可嘉《论新诗的现代化》,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8。
    ④唐晓渡:谁是翟永明,《当代作家评论》,2005,6,第33页
    ①翟永明:科罗娜19号,《纽约,纽约以西》,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2003,第178页
    ①《牡丹亭》讲述南安太守杜宝之女杜丽娘,读《诗经》伤春寻春,自游园后梦中见一书生执柳前来,两人在牡丹亭畔幽会。经此一梦,杜丽娘相思成病,她在弥留之际要求母亲把她葬在花园的梅树下,嘱咐丫环春香将其自画像藏在太湖石底。三年后,书生柳梦梅借宿梅花庵观中,在太湖石下拾得杜丽娘画像,发现画中人就是他曾经的梦中佳人,丽娘魂魄和柳梦梅再度幽会。后柳梦梅掘墓开棺,杜丽娘起死回生,两人终成眷属。
    ②苏轼《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全词: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①《桃花扇》作者为清初作家孔尚任,讲述明代末年,复社文人侯方域逃难到南京,定情秦淮名妓李香君,二人成婚之际,阉党阮大铖匿名托人赠送丰厚妆奁以拉拢侯方域,被李香君知晓坚决退回。后阮大铖得势陷害侯方域,迫使其投奔史可法,并强将李香君许配他人,香君守楼血溅诗扇——侯李二人定情之物——方有“桃花扇”之名称。南明灭亡,国破家不再,二人双双出家。《1699桃花扇》由国家话剧院女导演田沁鑫指导,江苏省演艺集团昆剧院排演,“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演出中素有“明代清明上河图”之称的国宝级画卷《南都繁会景物图卷》以舞台布景的形式首度全景亮相,淋漓尽致地重现明朝永乐年间南京旧都繁华奢靡的景象。此外,舞台上将有众多价值不菲的宝物,譬如三百件苏绣精品──包括当代刺绣名家绣出的主角戏服、昆曲大师俞振飞题写的折扇、名师祖传的头饰、明代家具等等。今次的制作集昆曲四代传人之心力,名师高徒荟萃,而且更连接起中、日、韩、台各地优秀艺术家共同打造,基本恢复了三百年前文武并重的演出规模,从秦淮风情中再现昆曲盛世之美。
    ①关于“二十四桥”,常见的诗句有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以及姜夔《扬州慢》“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都表现离愁别绪、物是人非之感。
    ①冯喆,著名电影演员,曾任《桃花扇》、《羊城暗哨》主角。“文革”期间被批斗致死。作者少时曾于成都八宝街电影院门口目睹其被批斗经过,冯喆被迫身穿《桃花扇》中戏服,手执绘有桃花和美女蛇的折扇,任人唾骂。
    51翟永明:首届中坤国际诗歌奖受奖词,《最委婉的词》,北京:东方出版社,2008,第206页
    52翟永明:首届中坤国际诗歌奖受奖词,《最委婉的词》,北京:东方出版社,2008,第207页
    【1】翟永明.十四首素歌.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1
    【2】翟永明.坚韧的破碎之花.北京:东方出版社,2000
    【3】翟永明.女儿墙.厦门:鹭江出版社,2010
    【4】翟永明.正如你所看到的.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5】翟永明.纽约,纽约以西.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2003
    【6】翟永明.白夜谭.广州:花城出版社,2009
    【7】翟永明.最委婉的词.北京:东方出版社,2008
    【8】翟永明.天赋如此.北京:东方出版社,2008
    【9】翟永明.黑夜里的素歌.北京:改革出版社,1997
    【10】翟永明.纸上建筑.上海:东方出版中心,1997
    【11】翟永明.称之为一切.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1997
    【12】翟永明.在一切玫瑰之上.沈阳:沈阳出版社,1992
    【13】翟永明.终于使我周转不灵.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
    【14】翟永明.翟永明诗集.成都:成都出版社,1994
    【15】陈仲义.诗的哗变——第三代诗面面观.厦门:鹭江出版社,1994
    【16】陈仲义.中国朦胧诗人论.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1996
    【17】李振声.季节轮换:“第三代”诗叙论.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18】唐晓渡.唐晓渡诗学论集.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19】陈超.20世纪中国探索诗鉴赏辞典.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89
    【20】陈超.打开诗的漂流瓶.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
    【21】陈超.最新先锋诗论选.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
    【22】奚密.诗生活.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3】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24】钱理群.现代文学三十年.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24】程光炜.中国当代诗歌史.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25】洪子诚、刘登翰.中国当代新诗史.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4
    【26】洪子诚等著,程光炜编.重返八十年代.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27】张清华.中国当代先锋文学思潮论.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1997
    【28】张颐武.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文化发展史.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2008
    【29】王干.废墟之花——朦胧诗的前世今生.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9
    【30】谢冕、唐晓渡编.磁场与魔方·新潮诗论卷.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
    【31】谢冕、唐晓渡编.苹果上的豹·女性诗卷.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
    【32】谢冕、唐晓渡编.以梦为马·新生代试卷.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
    【33】谢冕、唐晓渡编.与死亡对称·长诗、组诗卷.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
    【34】谢冕、唐晓渡编.在黎明的铜镜中·朦胧诗卷.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
    【35】谢冕、唐晓渡编.鱼化石或悬崖边的树·归来者诗卷.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
    【36】洪子诚.在北大课堂读诗.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2
    【37】北岛.时间的玫瑰.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9
    【38】齐峰、任悟、阶耳.朦胧诗名篇鉴赏辞典.西安:山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
    【39】刘小枫.诗化哲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40】废名、朱英诞.新诗讲稿.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41】何其芳.关于写诗和读诗.北京:作家出版社,1957
    【42】袁可嘉.论新诗的现代化.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8
    【43】龙泉明.中国新诗流变论(修订版).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
    【44】戴望舒.戴望舒译诗集.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3
    【45】李志元.当代诗歌话语形态研究.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
    【46】罗振亚.20世纪中国先锋诗潮.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47】谭五昌.20世纪中国新诗中的死亡想象.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8
    【48】柏桦.左边:毛泽东时代的抒情诗人.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9
    【49】江弱水.卞之琳诗艺研究.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1
    【50】张松建.现代诗的再出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51】吴晓东.二十世纪的诗心.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52】孙玉石.中国现代解诗学的理论与实践.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53】谢冕、孙玉石、吴晓东.百年中国新诗史略.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54】孙玉石.中国现代诗学丛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55】罗振亚.与先锋对话.长春: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9
    【56】李正春.唐代组诗研究.南京:凤凰出版社,2011
    【57】[美]叶维廉.中国诗学.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
    【58】[美]布鲁克斯.精致的翁:诗歌结构研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1】唐晓渡.女性诗歌:从黑夜到白昼——读翟永明的组诗《女人》.《诗刊》,1987,2
    【2】荒林.女性诗歌神话:翟永明诗歌及其意义.《诗探索》,1995,1
    【3】唐晓渡.谁是翟永明?.《今天》,1997,2
    【4】荒林、王光明.翟永明:用诗歌想象世界.《南方文坛》,1998,3
    【5】周瓒.论翟永明诗歌的声音与叙述方式.《翼》,1998,创刊号
    【6】陈超.翟永明论《文艺争鸣》(当代文学版),2008,6
    【7】粱云.建立女性的灵魂家园——翟永明《黑夜的意识》及其女性观.《辽宁大学学报》,1998,2
    【8】陆正兰.论翟永明诗歌中的母亲形象.《当代文坛》,2005,l
    【9】张柠.飞翔的蝙蝠——论翟永明的诗歌.《诗探索》,1999,1
    【10】徐志伟.一个孤独个体的纸上建筑:论翟永明诗歌创造的一个流程.《艺术广角》,2001,1
    【11】艾云.翟永明:完成之后又怎样.《南方文坛》,2003,3
    【12】宋杨.90年代女性诗歌的性别困惑——从翟永明诗中“黑夜的意识”谈起.《文艺评论》,2004,4
    【13】敬文东.从“静安庄”到“落水山庄”——诗人翟永明论.《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2004,4
    【14】张晓红、连敏.《女人》中的女人:翟永明和普拉斯比较娜究.《中国比较文学》,2007,1
    【15】郑敏.女性诗歌:解放的梦幻.《诗刊》,1989,6
    【16】刘涛.灵魂活动的方式.《诗刊》,1989,6
    【17】徐敬亚.原创力量的恢复.《文艺争鸣》,2005,5
    【18】罗振亚.“复调”意向与“交流”诗学:论翟永明的诗.《当代作家评论》,2006,3
    【19】荒林.女性诗歌神话:翟永明诗歌及其意义.《诗探索》,1995,l
    【20】颜红.论翟永明的“个体诗学”.《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4
    【21】董秀丽.穿过这片黑夜的那些眼——从翟永明诗歌中的“眼睛”看其诗歌风格变化.《文艺评论》,2009,9
    【22】陈秋娟.非你不可:从“蝙蝠”到“壁虎”——试论翟永明.《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71,1
    【23】陈仲义.黑夜,及其深渊的魅惑——翟永明诗歌论.《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8
    【24】张晶晶.黑夜里的飞翔——翟永明诗歌的艺术品质.《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
    【25】张光昕.假动作的精神分析——翟永明诗歌务虚笔记.《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0,10
    【26】甄静.简论翟永明诗歌中的“黑夜意识”.《大众文艺》,2008,7
    【27】胡菁慧、周小刚.翟永明诗歌的声音与言说方式论——组诗《女人》的个案分析.《文学界》(理论版),2010,10
    【28】辛禄高.翟永明诗歌中的“黑—白”辩证法.《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
    【29】伍明春.重构女性与世界的关系——翟永明《女人》组诗简论.《名作欣赏》,2008,21
    【30】江婉琴.超越以及上升——浅析翟永明诗歌中独特的女性视角.《黄山学院学报》,2003,11
    【31】夏元明.论翟永明诗歌的“戏剧性”.《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06,2
    【32】古海阳.多元化的绽放——略论90年代中期后翟永明诗歌形式技巧的嬗变.《安徽文学》,2010,3
    【33】侯永杰.飞翔的里编幅——简论翟永明前后期的诗歌创作.《时代文学》(双月版),2006,5
    【34】宋红岭、郭薇论.翟永明90年代诗歌风格的转变.《当代文坛》,2008,3
    【35】颜红.突破风格化的双重尝试——论翟永明90年代的诗歌风格转型.《诗探索》,2006,1
    【36】冯静洁、唐娟.翟永明20世纪90年代诗歌的叙事转换.《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06,9
    【37】钟鸣.翟永明诗两首点评.《诗探索》,1999,l
    【38】欧阳江河.解读《土拨鼠》.《今天》,1995,4
    【39】夏元明.天地大戏场——读翟永明《孩子的时光》.《名作欣赏》,2005,1(4)、与其他诗人比较研究类:
    【40】张晶晶.“爱”的两种声音——以舒婷、翟永明的爱情诗为例.《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6
    【41】张晶晶.“报春的燕子”与“啼唱的夜莺”——舒婷、翟永明的诗歌艺术.《山东社会科学》,2010,5
    【42】张晶晶.“母亲形象”异质辨析——读舒婷与翟永明的两首同名诗.《电影评介》,2006,22
    【43】张晶晶.从“拯救”到“彻悟”——舒婷、翟永明诗歌中女性意识的嬗变.《理论学刊》,2008,5
    【44】张晶晶.从双性和谐的角度比较舒婷与翟永明诗歌的文化意蕴.《理论与创作》,2007,3
    【45】张晶晶.女性主体的嬗变与超越——舒婷与翟永明的诗歌比较论.《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6
    【46】张晶晶.舒婷与翟永明诗美品格的比较.《理论与创作》,2010,4
    【47】李淑霞、吴艳华.从舒婷到翟永明:新时期女性诗歌女性意识的觉醒、强化与超越.《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7,4
    【48】纪芳芳.当代女性诗歌中母女关系主题的书写与流变——以舒婷、翟永明、尹丽川的诗歌为例.《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3
    【49】西渡.黑暗诗学的嬗变,或化蝶的美丽——以翟永明和池凌云为中心,论新时期女性诗歌意识.《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0,8
    【50】王兰英.浅析当代女性诗歌中的母亲形象——以舒婷、翟永明、尹丽川等诗人的创作为例.《文化研究》,2009,6
    【51】周家玉.试论冰心、舒婷、翟永明诗歌中的母亲形象及其文化意义.《安徽文学》,2009,11
    【52】卢燕燕.殊途同归的旅程——翟永明、伊蕾的女性诗歌浅析,《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7
    【1】刘莉.从黑夜到白夜——从翟永明的创作论其“个体诗学”的建构.四川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1
    【2】张晶晶.从舒婷到翟永明——80年代女性诗歌的嬗变.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4
    【3】滕斌.论翟永明《女人》组诗中的“女性意识”.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4
    【4】张丹.论翟永明诗歌意象.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12
    【5】邹映果.论翟永明诗歌中的母女关系.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6
    【6】王晓燕.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翟永明诗歌创作论.河北师范大学硕士学文论文,2007,4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