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名词作定语的几个问题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本文旨在探讨名词作定语的特点,通过研究名词定语的构成和分类,将名词定语首先二分为领属定语和属性定语,在此基础上指出名词定语的五大语义特征,详细分析了名词定语和中心语之间“的”的隐现,然后对有名词参与的多项定语的排列顺序及名词定语的位置问题作了较为深入的讨论。
The paper aims at approach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aking noun as the attribute. By studying the formation and classification of noun attributes, none attributes is firstly divided into two categories: one denoting the possess of semantic relationship and the other denoting the property of semantic relationship. Based on this point of view the paper points out five semantic features of noun attributes, and analyses comprehensively the appearance of "的" between the noun attributes and its centers, then the paper has a further discussion about the arrangement orders of the multiple attributes including the noun attributes and the position of the attributes of the noun.
引文
《<小说月报>第九届百花奖获奖作品集》《小说月报》编辑部编,百花文艺出版社,2001。
    《张贤亮中短篇精选》张贤亮,宁夏人民出版社,1994。
    《2000年中国年度最佳小小说》《小小说选刊》杂志社编,漓江出版社,2001。
    《20世纪中国散文英华》(海外游子卷)吴欢章 沙似鹏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
    《中国当代散文精华》叶圣陶等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
    《苏童散文》苏童,浙江文艺出版社,2000。
    (1) 陈平(1987)释汉语中与名词性成分相关的四组概念,《中国语文》第2期。
    (2) 陈平(1988)论现代汉语时间系统的三元结构,《中国语文》第6期。
    (3) 崔应贤等著(2002)《现代汉语定语的语序认知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4) 方经民(2002)论汉语空间区域范畴的性质和类型,《世界汉语教学》第3期。
    (5) 方希(1999)有定与向心结构的语序,《语文研究》第1期。
    (6) 郭锐(2000)表述功能的转化和“的”字的作用,《当代语言学》第1期。
    (7) 李晋荃(1992)多切分名词性偏正短语,《语法研究和探索》(六),语文出版社。
    (8) 李宇明(1996)非谓形容词的词类地位,《中国语文》第1期。
    (9) 刘宁生(1994)汉语怎样表达物体空间关系,《中国语文》第3期。
    (10) 刘宁生(1995)汉语偏正结构的认知基础及其在语序类型学上的意义,《中国语文》第2期。
    (11) 刘月华、潘文娱、胡桦(1983)《实用现代汉语语法》,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2) 陆丙甫(1988)定语的外延性、内涵性和称谓性及其顺序,《语法研究与探索》(四),北京大学出版社。
    (13) 陆丙甫(1993)《核心推导语法》,上海教育出版社。
    (14) 陆丙甫(1998)从语义、语用看语法形式的实质,《中国语文》第5期。
    (15) 陆俭明(1994)同类词连用规则刍义——从方位词“东、南、西、北”两两组合规则谈起,《中国语文》第5期。
    (16) 陆俭明(2001)关于句处理中所要考虑的语义问题,《语言研究》第1期。
    (17) 吕淑湘(1963)现代汉语单双音节问题初探,《中国语文》第1期。
    (18) 吕淑湘(1965)形容词使用情况的一个考察,《中国语文》第6期。
    
    
    (19) 吕淑湘(1979)《汉语语法分析问题》,商务印书馆。
    (20) 吕淑湘(1984)《语文杂记》,上海教育出版社。
    (21) 莫彭龄单青(1985)三大类实词句法功能的统计分析,《南京师大学报》第3期。
    (22) 彭睿(1996)名词和名词的再分类,《词类问题考察》胡明扬主编,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23) 沈家煊(1997)形容词句法功能的标记模式,《中国语文》第4期。
    (24) 谭景春(1998)名形词类转变的语义基础及相关问题,《中国语文》第5期。
    (25) 王珏(2001)《现代汉语名词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6) 文炼 胡附(2000)词类划分中的几个问题,《中国语文》第4期。
    (27) 文贞惠(1999)“N_1(的)N_2”偏正结构中N_1与N_2之间语义关系的鉴定,《语文研究》第3期。
    (28) 肖国萍(1996)“名_1(+的)+名_2”格式歧义组合初探,《福建师范大学学报》第2期。
    (29) 邢福义(1996)《汉语语法学》,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30) 许彩云(2002)比况性无指名词定语及其修辞效果,《修辞学习》第3期。
    (31) 袁毓林(1995)谓词隐含及其句法结果,《中国语文》第4期。
    (32) 岳中奇(2002)“的”的有无与名词性偏正结构的语义差异,《河南大学学报》第2期。
    (33) 张伯江、方梅(1996)《汉语功能语法研究》,江西教育出版社。
    (34) 张敏(1998)《认知语言学与汉语名词短语》,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35) 张寿康 林杏光(1992)《现代汉语实词搭配词典》,商务印书馆。
    (36) 赵元任(1968)《汉语口语语法》,吕淑湘译,商务印书馆(1979)。
    (37) 朱德熙(1982)《语法讲义》,商务印书馆。
    (38) 朱德熙(1983)自指和转指:汉语名词化标记“的、者、之、所”的语法功能和语义功能,《方言》第1期。
    (39) 朱德熙(1984)《定语和状语》,上海教育出版社。
    (40) 朱德熙(1999)现代汉语形容词研究,《朱德熙文集》(第二卷),商务印书馆。
    (41) 朱德熙(1980)汉语句法里的歧义现象,《中国语文》第2期。
    (42) Givón, Tamly (1978) Definiteness and refereneiality. In Joseph H.Greenberg (ed.) Universals of Human Language 4: Sytax.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43) Taylor, J.R. (1989) Linguistic Categorization: Prototypes in Linguistic Theory. Clarendon Press, Oxford.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