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高校体育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本文研究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问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对温州市6所高校的大学生、体育教师、体育教研室主任和体育主管领导的调查,针对温州市高校体育课教学、课外体育活动和师资队伍进行详细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1.温州高校体育实践课类型呈多元化趋势,并选项课内容与社会上体育活动接轨;但在教学方法上存在不足,以强调教师为中心的模式,忽视学生的个性发展。
     2.温州高校体育场馆人均面积室外超出国家标准1.93平方米;室内超出国家标准0.42平方米。
     3.温州高校体育理论课的设置在一定程度上不适应当代大学生的身心特点,这可从理论课的内容安排,组织形式的设计、考核和评价的设置等反映出来。
     4.温州高校学生对课外体育活动有正确的认知和积极的态度;体育社团活动是主要活动形式,其经费主要来源于民营企业,体现了温州民营企业下的课外体育活动特色。
     5.温州高校体育教师数量相对不足、高学历高职称结构不合理、教师承担课题较少等现象在温州政府人才经济政策的引导下近三年逐步改善;体育与非体育专业教师存在“同工不同酬”以及民办高校高职称体育教师流失严重,是温州高校体育教师面临的两大问题
     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1.要提高温州高校体育课教学效果,倡导新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主体,强化人性化的体育教学、管理模式;设计并实施“三自倡导”的选课模式;科学统筹实践课与理论课的学习进度,在保证实践课课时的基础上,运用讲座、协会等形式拓展理论课内容的信息量;建立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的考核方法,着重发挥体育考试的激励作用。
     2.学校的体育场地、器材是学生进行课外体育锻炼的基础,随着学校规模的不断发展,学生人数的增多,各校体育主管部门一方面应尽量挖掘潜力,改善现有场地、设施条件;另一方面完善场地器材的管理,使现有场地、器材设施在课外体育活动中更好的为学生服务。
     3.在教育行政部门的引导下,协商制定和完善与高校体育课外活动有关的规章制度:保证学生完成学业的同时,确保每天都有一定的时间参加课外体育活动;建立学生体育档案,保证和督促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以提高课外体育的锻炼目的;加强课外体育活动的宣传,保证<条例>和<标准>的贯彻执行,为高校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打下扎实基础;倡导各高校体育协会进一步加大引进民营企业赞助力度,保证协会的可持续性发展。
     4.建议通过各种途径大力提高现任教师的自身素质和思想素质;高校在重视高学历人才引进的同时,必须大力抓好在职教师尤其是中青年教师的进修与培养,促使温州高校体育教师队伍学术梯队的尽快形成,以弥补学术年龄断层问题;尽快解决民办教师的编制问题,公办、民办院校要充分利用现有体育教师人力资源,取长补短,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同谋发展。
引文
[1] 中国高校体育教育赴德法访问考察团:《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中国学校体育,2000(6):45
    [2] 邹继豪:《面向 21 世纪中国学校体育》,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8:135-138
    
    [3] 中国高校体育教育赴德法访问考察团:《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中国学校体育 2000(6):45
    [4] 《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及《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实施办法》,教体[1990]015 号
    [5] 范立仁等:《全国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现状的研究》,体育科学 2000(2):7-11
     [6] 王永胜:《中美体育师资培养的比较研究》,体育科学 2001(5):20
    [7] 邹继豪:《面向 21 世纪中国学校体育》,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8:110-111
     [8] 水延凯 社会调查教程 中国人民出版社 1996 年 1 月 120
    [9] 张和平 《温州人的时尚—体育消费》 《中国市场》1997 年 8 月: 65
    [10] 张一力 《温州市消费体育市场研究》 温州大学学报 1999 年 28-33
    [11] 《普通高等学校体育场设施、器材配备目录》的通知,国家教委体卫司(1992)4 号
     [12] 张景莹 《大学生心理学》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1(1)183
    [13] 贾秀雯等 《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状况调查分析与对策》体育学刊 1999(2)121-123
    [14] 孟光云《北京市理工科大学生余暇体育之研究》体育学刊 1999(3)7-10
     [15] 荆光辉等 《我国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探析》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1993(2)10-17
    [16] 贾秀雯等 《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状况调查分析与对策》体育学刊 1999(2)121-123
    [17] 孟光云《北京市理工科大学生余暇体育之研究》体育学刊 1999(3)7-10
    [18] 刘龙柱等《对高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与前瞻》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 2000 年
    [19] 国家教育部门[1999]10 号文件
    [1].中国高校体育教育赴德法访问考察团:《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中国学校体育,2000(6):45
    [2].邹继豪:《面向 21 世纪中国学校体育》,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8):110-111
    [3].同[1]
    [4].《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及《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实施办法》,教体[1990]015 号
    [5].范立仁等:《全国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现状的研究》,体育科学 2000(2):7-11
    [6].王永胜:《中美体育师资培养的比较研究》,体育科学 2001(5):20
    [7].同[2]
    [8].水延凯 社会调查教程 中国人民出版社 1996 年(1):120
    [9].张和平:《温州人的时尚—体育消费》 《中国市场》1997(8):65
    [10].张一力:《温州市消费体育市场研究》 温州大学学报 1999(1):28-33
    [11].《普通高等学校体育场设施、器材配备目录》的通知,国家教委体卫司(1992)4 号
    [12].张景莹:《大学心理学》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1:183
    [13].贾秀文等:《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状况调查分析与对策》1999(2):121-123
    [14].孟光云:《北京理工科大学余暇体育之研究》体育学刊 1999(3):7-10
    [15].荆光辉等:《我国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探析》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1993(2):10-17
    [16].同[13]
    [17].同[14]
    [18].刘隆柱等:《对高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与前瞻》南京体育学院学报 2000
    [19].国家教育部门[1999]10 号文件
    [20].浙商网
    [21].谢尚仁《河南省高校体育现状及发展对策的研究》,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998(3):106-109
    [22].王锡群等《普通高校体育工作现状的调查与分析》,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0(2):88-89
    [23].游松辉 《对上海市普通高校体育现状的分析》,解放军体育学院学报,2001(4):39-40
    [24].徐春兰《甘肃省高校体育工作现状调查研究与发展对策》,兰州大学学报,2001(9):16-19
    [25].蒋志华《高校体育的现状及对策思考》,南通工学院学报,2003(3):58-60
    [26].陈立国《普通高校体育的现状及对策》,体育学刊,2003(1):85-87
    [27].陈晓荣《对我国高校体育教育现状及未来发展对策的思考》,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3(1):91-95
    [28].姜维强《对我国高校体育发展现状的调查》,中国体育科学,2003(3):10-16
    [29].许万林《陕西高校体育的现状调查与思考》,四川体育科学,2004(1):99-100
    [30].金钦昌《学校体育学》,《人民出版社》,2003
    [31].周西宽《体育基本理论教程》,《人民出版社》,2003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