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生命价值取向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幼儿教育价值取向,就是对幼儿教育价值的一种自觉选择。它不仅是教育理论层面的一个重要问题,同时直接指向教育的实践层面,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从幼儿教育目的到幼儿教育结果的整个过程。尤其是当今,幼儿教育被格外关注和重视,早教被奉为“人生起跑线”,而恰逢经济全球化、信息多元化、社会转型以及传统、现代与后现代思想的交汇糅合的时代,幼儿教育价值取向极易在急功近利的心态和众多的思潮中迷失方向。学界对此问题已有关注,但无直接关于幼儿教育生命价值取向的研究。因此,本文立足在教育对象本质属性和幼儿教育的特殊性,立足在学校教育生存论转向的必然性,呼应基础教育改革对生命的呼唤,对一种新的价值取向——幼儿教育生命价值取向进行了初步研究。以期对当前幼儿教育提供一种可参考的价值取向。研究共分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导论。论述本研究的对象与目的,研究缘起与研究意义,研究现状与不足以及研究的思路和方法等。
     第二部分,幼儿教育价值取向的困惑和出路。用叙事的方法,通过对幼儿园观察到的事件或现象的呈现,指出实践中幼儿教育价值取向存在的困惑;通过分析,指出产生困惑的原因是价值取向的偏差和不确定性。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走出困惑的出路——确立幼儿教育生命价值取向。
     第三部分,幼儿教育生命价值取向的内涵。首先明确了教育价值和教育价值取向的内涵,为阐述生命价值取向铺垫。通过对生命和幼儿生命的特征的剖析,论述了幼儿教育生命价值取向的内涵:立足幼儿生命发展的规律:幼儿教育生命价值取向的逻辑起点;生命情感教育:幼儿教育生命价值取向的核心内容;让孩子走入自然:幼儿教育生命价值取向的强烈要求;实现幼儿身心的健康和谐发展:幼儿教育生命价值取向的终极目的:发挥幼儿教师师爱之特性:幼儿教育生命价值取向的根本保证。然后,把幼儿教育生命价值取向与传统幼儿教育价值取向做了比较。最后,对当前存在的对生命价值取向的认识误区进行了澄清。
     第四部分,确立幼儿教育生命价值取向的必要性。从教育的本质属性、幼儿自身的特殊性和现实需求三个方面深入地论述了幼儿教育生命价值取向确立的必要性。
     第五部分,幼儿教育生命价值取向实现的基本策略。从幼儿教育决策层面和幼儿教育机构的生命教育理念的树立,幼儿教育教师和家长幼儿教育观的转变,生命课程的设置,幼儿教育教育评价的生命化和儿童媒介的引导等七个几方面初步探讨了幼儿教育生命价值取向切实实现的基本策略。
The value orientation of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that is a kind of self-conscious choosing to the value of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It is not only an important issue on educational theory, but directly point to the practical education, and it decides everything from the educational aim to result in some way. Especially today,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has been cared much and is called the starting line of the whole life, meantime, it's an era with economic globalization, society transformation and multi-information that various thoughts mixed with the traditional, the modern and even the post-modern.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is easy to lose its way at this era, so based on the nature of educational object and the particularity of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based on the certainty of existential turn of school education, and echoing to the call for life of the new elementary education reform, this paper try to have a study on life value orientation of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a new value orientation. Hoping to provide one more referenced value for nowadays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This paper totally includes five parts:
     Part 1. Introduction. In this part the object and aim of research, reason and significance of research, research situation, research thought and method were discussed.
     Part 2. Puzzles and the way out. First, the writer presented some issues and phenomena observed in kindergarten through narrative method, pointed out the puzzles exist in the value orientation of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Then, through analysis, found out the reason for generating puzzle is the deviation and uncertainty in value orientation. Based on the analysis, the way out of puzzles was put forward: To set up the life value orientation in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Part 3. The connotation of life value orientation of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First, making the connotation of educational value and value orientation clear, to be background for next segment. Second discuss the connotation of life value orientation of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based on the analysis on life and children's life. Then made a comparation between traditional value orientation and life value orientation. At last, clarified the existing misunderstanding on life value orientation.
     Part 4. Neccessity to set up life value orientation of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The writer discussed the necessity to set up the life value orientation of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through three aspects: the essential nature of education, the particularity of children's life and the practical demands.
     Part 5. The basic strategies to guarantee the implement of life value orientation. Made a preliminary study of the basic strategies to guarantee the life value orientation of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conducting thoroughly from seven aspects: the educational idea of the decision rank, kindgarten, children's teachers, children's parents, children's media, curriculum and childhood education evaluation.
引文
[1]李家成:《回归生命——论“人之生存”语境下学校教育的价值》,载《南京岬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02年第3期。
    [2]邹诗鹏:《生存论研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5年8月版,第157页。
    [3]李虎林:《超越占有:教育的生存论转向》,载《当代教育科学》2004年第16期。
    [1]邹诗鹏:《生存论研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8月版,第223、242、229页。
    [2]李家成:《关怀生命:当代中国学校教育价值取向探》,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年1月版,第21页。
    [1]朱晓梅、傅淳:《从我国幼儿园课改透视课程评价价值取向之变化》,载《学前课程研究》2007年第2期。
    [2]常宏:《试论当前幼儿教育课程的人文取向》,载《学前教育研究》2004年第5期。
    [3]徐明:《试论面向21世纪幼儿园课程的价值取向》,载《学前教育研究》2000年第2期。
    [4]卜玉华:《我国社会转型期的价值取向与儿童教育观》,载《江西教育科研》1995年第4期。
    [5]石筠韬:《我国学前教育价值取和,向探微》,载《学前教育研究》1997年第6期。
    [6]王春燕:《幼儿教育新的价值取向——幼儿教育与生活的融合》载《学前教育研究》2001年第5期。
    [1]徐光兴编著:《儿童游戏心理辅导》,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1年8月版,第22页。
    [2]徐光兴编著:《儿童游戏心理辅导》,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1年8月版,第27页。
    [1]金忠明:《从政治的婢女到经济的侍从》,载《上海教育科研》2003年第11期。
    [1]桂建生:《论教育价值取向的确立》,载《当代教育论坛》2003年第4期。
    [2]李虎林:《超越占有:教育的生存论转向》,载《当代教育科学》2004年第16期。
    1 王坤庆:《教育哲学——一种哲学价值论视角的研究》,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年1月版,第68页。
    [1]傅统先、张文郁:《教育哲学》,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6年版,第107页。
    [2]王汉澜、马平:《浅谈教育的价值》,载《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1年第1期。
    [3]孙喜亭:《教育原理》,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133页。
    [4]扈中平:《教育价值与教育规律》,载《教育评论》1996年第2期。
    [5]王卫东:《教育价值概念的历史考察与理论分析》,载《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第2期。
    [6]王坤庆:《论价值、教育价值与价值教育》,载《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4期。
    [7]王坤庆:《教育哲学——一种哲学价值论视角的研究》,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年1月版,第171页。
    [1]扈中平、陈东升:《教育价值选择的方法论思考》,载《教育研究》1995年第5期。
    [2]刘旭东:《教育价值浅议》,载《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1990年第1期。
    [1]王卫东:《现代化进程中的教育价值观》,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33页。.
    [2]吴黛舒:《影响教育价值取向的因素分析》,载《齐鲁学刊》2002年第1期。
    [3]王卫东:《石中英.关于建国后教育价值取向问题的思考》,载《江西教育科研》1996年第4期。
    [4]朱永坤:《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价值取向研究》,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硕士学位论文。
    [1]叶澜:《论当代中国教育价值取向之偏差》,载《教育研究》1989年第8期。
    [2]王卫东、石中英:《关于建国后教育价值取向问题的思考》,载《江西教育科研》1996年第4期。
    [3]李家成:《关怀生命:与代中国学校教育价值取向探》,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年1月版,第25页。
    [1]石中英:《谈谈教育信仰》,中国教育报1999年11月,第6期。
    [1]冯建军:《生命与教育》,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年11月版,第13页。
    [2]冯建军:《生命与教育》,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年11月版,第19页。
    [1]林崇德主编:《发展心理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年,第244页。
    [2][意]玛利亚·蒙台梭利著:《马荣根译.童年的秘密》,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21、26页。
    [3][意]玛利亚·蒙台梭利著:《马荣根译.童年的秘密》,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50页。
    [4][意]玛利亚·蒙台梭利著:《马荣根译.童年的秘密》,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54页。
    [1][意]玛利亚·蒙台梭利著:《马荣根译.童年的秘密》,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164页。
    [2][意]玛利亚·蒙台梭利著:《马荣根译.童年的秘密》,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149页。
    [3]刘晓东:《儿童教育新论》,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年1999年11月版,第121-124页。
    [4][德]福禄贝尔著,孙祖复译:《人的教育》北京:人民教育出版.1991年版,第29页。
    [5][意]蒙台梭利著,任代文等译:《蒙台梭利幼儿教育科学方法》,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年1993版,第141页。
    [6]朱智贤:《儿童心理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225、262页。
    [1]刘慧:《生命德育论》,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95页。
    [2]冯建军:《生命与教育》,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238、239、240页。
    [1]刘慧:《生命德育论》,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203页。
    [2]《中国教育事典(初等教育卷)》,.河北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419、420、425页。
    [1]王晓方:《孩子的负担有多重——关于幼儿教育的调查与思考(上)》,大众日报2001年6月,第12期。
    [2]卫彬、鹏翔:《学前教育:家长误区知多少》江苏科技报2001年10月,第14页。
    [3]《幼儿园教育不宜小学化》,中国商报.2001年7月,第29期。
    [4]石筠韬:《我国学前教育价值取向探微》,载《学前教育研究》1997年第6期。
    [5]郭学毅:《一种全新的科学教育价值取向》,载《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第2期。
    [1]石中英:《谈淡教育信仰》,中国教育报1999年11月,第6期。
    [2]朱小蔓:《教育的问题与挑战》,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22、124、126期。
    [3]刘济良:《生命教育论》,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172页。
    [1]转引自刘济良:《生命教育论》,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76页。
    [1]朱德全、易连云主编:《教育学概论》,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8月版,第15页。
    [1][捷克]夸美纽斯,傅任敢译:《大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57年版。
    [1]中国发展门户网:我国文盲中女性占七成人数达8383万http://cn.chinagate.com.cn/women/2006-10/17/content_2357802.htm.
    [2]我国女性受教育水平显著提高。http://www.stcsm.gov.cn/Detail/Detail.aspx?tbno=202&id=10851.
    [3]曾莉:《我们配做父母吗》,海口:海南出版社2003年9月版,第17页。
    [1]曹如军、刘国艳:《社会发展与教育决策取向之转型》,载《教学与管理》2006年第6期。
    [1]庞丽娟:《教师与儿童发展》,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2]田向阳:《对教育价值的哲学思考》,载《内蒙古社会科学》2004年第3期。
    [3]大学教授批判中国教育制度受到网友追捧.新快网-新快报.http://news.21cn.com/today。
    [1]刘铁中、黎钰林:《关于教师成长内涵的理性思考》,载《开放教育研究》2005年第10期。
    [2]李国庆、官瑞娜:《论生命视角下的教师教育》,载《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6年第8期。
    [1]郭思乐.生命的提升是教育的根本评价标准.http://blog.cersp.com/7934719/1372664.aspx.
    [2]卜卫:《大众媒介对儿童的影响》,北京:新华出版社2002年版,第61页。
    [3]卜卫:《大众媒介对儿童的影响》,北京:新华出版社2002年版,第327页。
    [1]《中国教育事典(初等教育卷)》,.河北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1][捷克]夸美纽斯,傅任敢译:《大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57年版。
    [2][德]福禄贝尔著,孙祖复译:《人的教育》北京:人民教育出版.1991年版。
    [3][意]蒙台梭利著,任代文等译:《蒙台梭利幼儿教育科学方法》,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年1993版。
    [4]林崇德主编:《发展心理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年。
    [5]刘晓东:《儿童教育新论》,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年1999年11月版。
    [6]朱小蔓:《教育的问题与挑战》,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7]徐光兴编著:《儿童游戏心理辅导》,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8月版。
    [8]卜卫:《大众媒介对儿童的影响》,北京:新华出版社2002年版。
    [9]曾莉:《我们配做父母吗》,海口:海南出版社2003年9月版。
    [10]朱德全、易连云主编:《教育学概论》,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8月版。
    [11]朱智贤:《儿童心理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12]刘济良:《生命教育论》,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13]转引自刘济良:《生命教育论》,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14]王卫东:《现代化进程中的教育价值观》,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15]冯建军:《生命与教育》,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年11月版。
    [16][意]玛利亚·蒙台梭利著:《马荣根译.童年的秘密》,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17]刘慧:《生命德育论》,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18]李家成:《关怀生命:当代中国学校教育价值取向探》,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年1月版。
    [19]王坤庆:《教育哲学——一种哲学价值论视角的研究》,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1月版。
    [1]叶澜:《论当代中国教育价值取向之偏差》,载《教育研究》1989年第8期。
    [2]刘旭东:《教育价值浅议》,载《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1990年第1期。
    [3]卜玉华:《我国社会转型期的价值取向与儿童教育观》,载《江西教育科研》1995年第4期。
    [4]扈中平、陈东升:《教育价值选择的方法论思考》,载《教育研究》1995年第5期。
    [5]王卫东:《石中英.关于建国后教育价值取向问题的思考》,载《江西教育科研》1996年第4期。
    [6]石筠韬:《我国学前教育价值取向探微》,载《学前教育研究》1997年第6期。
    [7]石中英:《谈谈教育信仰》,中国教育报1999年11月,第6期
    [8]徐明:《试论面向21世纪幼儿园课程的价值取向》,载《学前教育研究》2000年第2期。
    [9]王春燕:《幼儿教育新的价值取向——幼儿教育与生活的融合》载《学前教育研究》2001年第5期。
    [10]吴黛舒:《影响教育价值取向的因素分析》,载《齐鲁学刊》2002年第1期。
    [11]金忠明:《从政治的婢女到经济的侍从》,载《上海教育科研》2003年第11期。
    [12]桂建生:《论教育价值取向的确立》,载《当代教育论坛》2003年第4期。
    [13]常宏:《试论当前幼儿教育课程的人文取向》,载《学前教育研究》2004年第5期。
    [14]朱永坤:《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价值取向研究》,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硕士学位论文。
    [15]田向阳:《对教育价值的哲学思考》,载《内蒙古社会科学.》2004年第3期。
    [16]刘铁中、黎钰林:《关于教师成长内涵的理性思考》,载《开放教育研究》2005年第10期。
    [17]李国庆、官瑞娜:《论生命视角下的教师教育》,载《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6年第8期。
    [18]郭学毅:《一种全新的科学教育价值取向》,载《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第2期。
    [19]曹如军、刘国艳:《社会发展与教育决策取向之转型》,载《教学与管理》2006年第6期。
    [20]朱晓梅、傅淳:《从我国幼儿园课改透视课程评价价值取向之变化》,载《学前课程研究》2007年第2期。
    [1]肖川.生命教育:教育的超越与提升.http://blog.cersp.com/22968/1122896.aspx;
    [2]郭思乐.生命的提升是教育的根本评价标准.http://blog.cersp.com/7934719/1372664.aspx;
    [3]中国发展门户网:我国文盲中女性占七成人数达8383万http://cn.chinagate.com.cn/women/2006-10/17/content_2357802.htm;
    [4]中国发展门户网:我国成人文盲十年减少近1亿女性文盲率降幅大http://cn.chinagate.com.cn/education/2007-08/01/content_8610883.htm;
    [5]大学教授批判中国教育制度受到网友追捧.新快网—新快报.http://news.21cn.com/today;
    [6]中国每年28.7万人死于自杀四成因为经济困难http://news.qq.com/a/20070901/000841.htm.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