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斯塔科维奇交响曲中的谐谑曲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20世纪的音乐呈现多样化的趋势,音乐技法创新,音乐流派纷呈。肖斯塔科维奇作为苏联20世纪杰出的作曲家,有着自己独特的音乐创作风格,他不仅在苏联而且在全世界的作曲家中都占有一席之地。交响曲这一大型的音乐体裁,是肖斯塔科维奇音乐创作中所使用的最为重要的体裁之一,它在肖斯塔科维奇的创作中承担了许多的社会功能、文化内涵及象征意义。而交响曲中的谐谑曲所呈现出来的谐谑性风格又是贯穿肖斯塔科维奇一生的重要的创作风格之一。因此,笔者结合这两大创作领域中的创作特色,来剖析肖斯塔科维奇交响曲中谐谑曲的创作特色及谐谑曲所反映出来的谐谑性风格的特色。
     本论文共分为四章。第一章是对不同时期交响曲中谐谑曲的发展概况进行了疏理,共分为三个时期,涉及到德奥、北欧、东欧、美国等地区重要交响曲作曲家的作品,使交响曲中谐谑曲的形成及发展过程清晰的呈现出来。第二章,是通过谐谑曲中显象性的技法分析来展示其内涵性的风格特征。本章共分为九节,对影响肖斯塔科维奇谐谑性风格形成的各种创作手段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并对这些手段反映出的谐谑性特点做了必要的评述。其中主要包括传统形式中新的音乐语汇的注入,以及某些现代派技法的研究;还包括作品的一些特定的思想内涵及与其它作品的比较。第三章共分为两节,首先对肖斯塔科维奇交响曲中的11个谐谑曲乐章所体现的谐谑性风格进行了分类,并对这些作品中所体现出来的其它音乐风格进行了分析;其次,把肖斯塔科维奇对这些谐谑曲的处理特点进行了总结归纳,并与其他作曲家的作品进行了比较。第四章是对肖斯塔科维奇谐谑性音乐风格的成因进行分析,并展现了其体现出的美学原则。
     肖斯塔科维奇本人十分重视谐谑曲的创作,其创作中谐谑性风格的体现非常有特点,因此本文对其贯穿一生的重要音乐风格进行研究是有意义和价值的。并且本文对谐谑曲的双重贯穿曲式、倒影、集合分析等技法以及谐谑性风格的类型、美学原则等的研究,也是前人没有做过的,笔者在谐谑曲的研究中提出了一些独特的看法,并做了一些总结性的思考。
The 20~(th) century in music is an age characterized by multiple styles, technical innovations and various schools. An outstanding Soviet composer of this century, Shostakovich, with his unique musical style, possessed an important place not only among the Soviet composers but also in the whole world. The symphony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genres that he used, which carried many social functions, cultural significance and symbolic meaning. Besides, the scherzo and its own style in the symphony is also considered one of the major elements in the composition of the composer. Thus, this thesis analyzes the characters of scherzo and its style in Shostakovich's symphonies.
     This thesis consists of four chapters. The first chapter outlines the development of scherzo in the symphony in various periods, which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phases, including many works by important symphonic composers from Germany, Austria, northern and eastern Europe and America. The second chapter analyzes the conspicuous features of the techniques in the scherzo to demonstrate its significant stylistic characters. The nine parts of this chapter make a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different means employed by Shostakovich in his scherzos, as well as a discussion abou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cherzo style. This chapter mainly involves considerations about the ways in which new musical idioms were introduced into traditional forms, certain modernistic techniques, specific spiritual significance of his works and the comparison with other compositions. The third chapter includes two parts. The first part classifies the scherzo styles embodied by the 11 scherzo movements in Shostakevich's symphonies, and analyzes some other styles appearing in the compositions. The second part makes a summary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ethods Shostakovich applied in his scherzo movements, as well as a comparison with the works by other composers. The fourth chapter discusses the reasons for the formation of the composer's scherzo style and the aesthetic principles in it.
     Since Shostakovich placed great importance on scherzo, and the scherzo style embodied in his works is very unique, it is meaningful and valuable to examine such an important element in his career. Moreover, by studying the various techniques—such as inversion and the analysis of set—and the types and aesthetic principles of scherzo style, I hope to contribute something new with my own views and considerations.
引文
[1]钱亦平、王丹丹,《西方音乐体裁及形式的演进》,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3年12月,第384页。
    [2]钱亦平、王丹丹,《西方音乐体裁及形式的演进》,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3年12月,第384页。
    [1]Tilden A.Russell & Hugh Macdonald,"Scherzo",The New Grove Dictionary of Music and Musicians,London,Macmillan Publishers Limited,2001,pp488.
    [1]钱仁平,《肖斯塔科维奇交响曲》,湖南文艺出版社,2000年7月,第193页。
    [2]伏尔科夫,《见证》,花城出版社,1998年1月。
    [1]格利克曼,焦东建、董茉莉译,《肖斯塔科维奇书信集》,东方出版社,2005年,第1页。
    [1]钱亦平,《音乐作品分析简明教程》(下),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6年5月,第126页。
    [1]钱仁康、钱亦平,《音乐作品分析教程》,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年5月,139页。
    [1]杨民望,《世界名曲欣赏》(德俄部分),上海音乐出版社,1991年3月,第438页。
    [2]钱仁康、钱亦平,《音乐作品分析教程》,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年5月,第218页。
    [1]户田邦雄,“肖斯塔科维奇第13号交响曲”,《肖斯塔科维奇》,音乐之友社、美术出版社,1979年,第99页。
    [1]钱仁康、钱亦平,《音乐作品分析教程》,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年5月,第160页。
    [2]钱亦平,《音乐作品分析简明教程》(上),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6年5月,第301页。
    [1]邵义强,《现代乐派乐曲赏析》,河北教育出版社,2004年1月,第406页。
    [1]斯波索宾,《音乐基本理论》,人民音乐出版社,1958年8月,第44页。
    [1]格利克曼,《肖斯塔科维奇书信集》,东方出版社,2005年,第30页。
    [1]邵义强,《现代乐派乐曲赏析》,河北教育出版社,2004年1月,第411页。
    [2]林华,《复调音乐简明教程》,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6年11月,第50页。
    [3]户田邦雄,《萧士塔高维契》,音乐之友社,2000年12月,第53页。
    [1]Robert Dearling,"The First Twelve Symphonies:Portrait of the artist as citizen-composer",Shostakovich:the Man and his Music,p56.
    [1]格利克曼,焦东建、董茉莉译,《肖斯塔科维奇书信集》,东方出版社,2004年,第1页。
    [2]罗斯伯利,杨敦惠译,《肖斯塔科维奇》,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年9月,第3页。
    [1]彭志敏,《新音乐作品分析教程》(下),湖南文艺出版社,2004年10月,第502页。
    [1]彭志敏,《新音乐作品分析教程》(下),湖南文艺出版社,2004年10月,第502页。
    [2]中括号内为集合原型,小括号内为音程含量。
    [3]彭志敏,《新音乐作品分析教程》(下),湖南文艺出版社,2004年10月,第511页。
    [1]钱仁平,《肖斯塔科维奇交响曲》,湖南文艺出版社,2000年7月,第158页。
    [1]钱仁平,《肖斯塔科维奇交响曲》,湖南文艺出版社,2000年7月,第31页。
    [1]格利克曼,《肖斯塔科维奇书信集》,东方出版社,2005年,第32页。
    [1]格利克曼,《肖斯塔科维奇书信集》,东方出版社,2005年,第42页。
    [1]Norris,Christopher,Shostakovich:the Man and his Music,Lawrence and Wishart,1982,P59.
    [2]博里斯·施瓦茨,钟子林译,《苏俄音乐与音乐生活》,人民音乐出版社,1979年8月,第227页。
    [1]钱亦平、王丹丹,《西方音乐体裁及形式的演进》,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3年12月,第363页。
    [2]属啓成,《名曲事典》,人民音乐出版社,2001年12月,第477页。
    [1]艾瑞克·罗斯伯利,杨敦惠译,《肖斯塔科维奇》,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年9月,第98页。
    [2]刘悦,《论肖斯塔科维奇音乐中的犹太因素(上)》,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1年第3期,第62页。
    [1]格利克曼,《肖斯塔科维奇书信集》,东方出版社,2005年,第15页。
    [1]钱仁平,《肖斯塔科维奇交响曲》,湖南文艺出版社,2000年7月,第100页。
    [1]钱仁平,《肖斯塔科维奇交响曲》,湖南文艺出版社,2000年7月,第205-206页。
    [1]钱仁平,《肖斯塔科维奇交响曲》,湖南文艺出版社,2000年7月,第102页。
    [1]艾瑞克·罗斯伯利,《肖斯塔科维奇》(杨敦惠译),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年9月,第94页。
    [2]人民音乐出版社编辑部,《西洋音乐的风格与流派--音乐词典词条汇辑》,人民音乐出版社.1999年8月,第116页。
    [1]Robert Dearling,"The First Twelve Symphonies:Portrait of the artist as citizen-composer",Shostakovich:the Man and his Music,p55.
    [1]德特勒夫·戈约夫,《肖斯塔科维奇》(葛斯译),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年12月,第102页。
    [1]Taruskin,Richardl,Public lies and unspeakable truth interpreting Shostakovich's Fifth Symphony,Shostakovich Studies.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5.p18.
    [2]格利克曼,《肖斯塔科维奇书信集》,东方出版社,2005年,第23页。
    [3]格利克曼,《肖斯塔科维奇书信集》,东方出版社,2005年,第51页。
    [1]伏尔科夫,《见证》(叶琼芳译).花城出版社,1998年1月,P103。
    [2]钱仁平,《肖斯塔科维奇交响曲》,湖南文艺出版社,2000年7月,第29页。
    [3]艾瑞克·罗斯伯利,《肖斯塔科维奇》(杨敦惠译),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年9月,第110页。
    [4]艾瑞克·罗斯伯利,《肖斯塔科维奇》(杨敦惠译),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年9月,第7页。
    [1]艾瑞克·罗斯伯利,《肖斯塔科维奇》(杨敦惠译),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年9月,第45页。
    [2]伏尔科夫,叶琼芳译,《见证》,花城出版社,1998年1月。
    [3]杜光熙,《出走的癫僧--俄罗斯流亡音乐家笔记》,网址:http://blog.sina.com.cn/xgflde,2005年。
    [1]王次炤,《音乐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6月。
    [1]德特勒夫·戈约夫,《肖斯塔科维奇》(葛斯译),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年12月,第69页。
    [1]米高慧,《论肖斯塔科维奇音乐中的悲剧性--以其交响曲作品为例证》,硕士论文,2008年4月,第41页。
    [2]Fanning,David,Shostakovich Studies,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5,p3.
    [3]罗斯伯利,杨敦惠译,《肖斯塔科维奇》,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年9月,第112页。
    阿兰诺夫斯基,M.:《俄罗斯作曲家与20世纪》(张洪模等译),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5年。
    达尼列维奇,《肖斯塔科维奇》(毛宇宽译,欧阳小华校),音乐出版社1959年。
    伏尔科夫,所罗门:《见证》(叶琼芳译),花城出版社,1998年。
    格利克曼,伊·达:《肖斯塔科维奇书信集》(焦东建、董茉莉译),2005年。
    戈约夫,德特勒夫:《肖斯塔科维奇》(葛斯译),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年。
    胡咏丽:“一座英勇抗击法西斯的音乐丰碑--聆听肖斯塔科维奇《列宁格勒交响曲》”,《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2002年第3期。
    黄晓和:《苏联音乐史》,海峡文艺出版社,1998年。
    黄晓和:“肖斯塔科维奇《第七·列宁格勒交响曲》剖析”,《音乐艺术》,1999年第3期。
    李近朱:《交响音乐史话》,宁夏人民出版社,1998年。
    李娟,《交响曲历史发展略论》,中州大学学报,1999年3月,第1期。
    李娟:《谐谑曲的历史演变及其谐谑精神》,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4月。
    李耀伦:“肖斯塔科维奇《第五交响曲》”,《音乐爱好者》,1998年第6期。
    罗斯伯利,艾瑞克:《肖斯塔科维奇》(杨敦惠译),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年。
    毛宇宽:“为千万受害者立碑--肖斯塔科维奇第十三交响乐”,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8年第1期。
    米高慧:《论肖斯塔科维奇音乐中的悲剧性--以其交响曲作品为例证》,硕士论文,2008年4月。
    欧阳蓓蓓:“肖斯塔科维奇夹缝中寻求发展的苏维埃作曲家”,《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3年第4期。
    彭海:“论析肖斯塔科维奇《第十三交响曲》第一乐章的风格特征和结构特色”,《西昌学院学报》,2006年第2期。
    钱仁康、钱亦平:《音乐作品分析教程》,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年。
    钱仁平:“肖斯塔科维奇《第十四交响曲》的‘音调'结构特征”,《黄钟》,1994年第3期。
    钱仁平:“肖斯塔科维奇晚期创作中的十二音技法”,《音乐艺术》,1996年第2期。
    钱仁平:“肖斯塔科维奇后期创作中核心集合对整体结构的辐射控制以及调性陈述方式”,《艺苑》,1996年第3期。
    钱仁平:“肖斯塔科维奇《第一交响曲》音乐分析--兼与相关分析比较”,《音乐探索》,1997年第4期。
    钱仁平:“肖斯塔科维奇《第五交响曲》音乐分析--兼论作品对奏鸣曲式的继承与发展并与相关分析”,《音乐探索》,1999年第1期。
    钱仁平:“音乐是最好的证词--从肖斯塔科维奇《第七交响曲》的音乐形象说到《见证》的真伪”,《交响》,1999年第2期。
    钱仁平:“肖斯塔科维奇《第十五交响曲》的音乐语言与潜在标题性”,《音乐探索》,2000年第1期。
    钱仁平:“肖斯塔科维奇《第十四交响曲》的整体结构特征”,《音乐艺术》,2000年第3期。
    钱仁平:《肖斯塔科维奇交响曲》,湖南文艺出版社,2000年7月。
    钱亦平、王丹丹:《西方音乐体裁及形式的演进》,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3年。
    邵义强:《现代乐派乐曲赏析》,河北教育出版社,2004年。
    单林,《谐谑曲及其谐谑性和谐谑精神》,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1999年5月。
    施瓦茨,博里斯:《苏俄音乐与音乐生活》(钟子林等译,马稚甫等校),人民音乐出版社,1979年。
    属啓成:《名曲事典》,人民音乐出版社,2001年12月
    唐斯,爱德华:《管弦乐名曲解说》,人民音乐出版社,1988年。
    王次炤,《音乐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6月。
    杨民望:《世界名曲欣赏--德俄部分》,上海音乐出版社,1991年。
    一民:“肖斯塔科维奇和他的《第五交响曲》”,《齐鲁艺苑》,1997年第4期。
    音乐之友社:《萧士塔高维契》,美术出版社,1979年。
    张前、王次炤,《音乐美学基础》,人民音乐出版社,1992年5月。
    张前,《音乐美学教程》,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年2月。
    赵国雄:“英雄的史诗不朽的乐章--肖斯塔科维奇《第七交响曲》”,《音乐爱好者》,1995年第4期。
    周进:“肖斯塔科维奇第九交响曲指挥研究”,《黄钟》,1997年第1期。
    朱秋华、高蓉:《现代音乐概论及欣赏》,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
    朱诗家:“战火中诞生的乐章--谈肖斯塔科维奇《第七交响曲》的版本”,《国际音乐交流》,1999年第4期。
    Darby,Joseph E.,Dmitri Shostakovich's Second,Third,and Fourth Symphonies:Problems of Context,Analysis,and Interpretation.Ph.D.,Musicology,City University of New York,1999.
    Fairclough,Pauline,Shostakovich's Fourth Symphony:Context and Analysis.Ph.D.,Musicology,University of Manchester,2003.
    Fankhauser,Gabe,Cadential Intervention and Tonal Expansion in Select Works of Shostakovich.Ph.D.,Music Theory,Florida State University,1999.6.
    Fanning,David,Shostakovich Studies,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5.
    Fanning,David,& Fay,Laurel E.,"Shostakovich,Dmitry",The New Grove Dictionary of Music and Musicians,London,Macmillan Publishers Limited,2001.
    Fay,Laurel E.,Shostakovich:A Life,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0.
    Greenawalt,Terrence Lee,A Study of the Symphony in Russia From Glinka to the Early Twentieth Century.Ph.D.,Theory,University of Rochester,1972.
    Hugh,Ottaway.,Shostakovich symphonies,University of washington,1978.
    Klefstad,Terry Wait,The Reception in America of Dmitri Shostakovich,1928-1946.Ph.D.,Musicology,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2003.
    Longman,Richard,The Symphonies of Shostakovich.Ph.D.,Musicology,University of Birmingham,1984.
    Norris,Christopher,Shostakovich:The Man and His Music,Lawrence and Wishart,1982.
    Rabinovich,D.,Dmitr Shostakovich Composer,Foreign Languages Pub.House,1959.
    Rosebery,Eric,Ideology,Style,Content and Thematic Process in the Symphonies, Cello Concertos, and String Quartets of Shostakovich..Ph.D., Musicology,University of Bristol, 1982.
    Sheinberg, Esti, Irony, Satire, Parody and the Grotesque in the Music of Shostakovich,Ashgate Publishing Limited, 2000.
    Stanley, Bill Thaddeus Jr., The Relationship of Orchestration to Formal Structures in the Non-Programmatic Symphonies of Shostakovich.Ph.D., Music, Florida State University, 1979.
    Volkov, Solomon, Testimony.the memoics of Dmitri Shostakovich, Harper&Row, 1979.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