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词典》研究三十年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现代汉语词典》(以下简称《现汉》)是中国第一部规范型现代汉语词典,其权威性早已经过时间和实践的检验。从《现汉》第1版问世以来,研究者们便致力于《现汉》各方面的研究和探讨。然而,针对这三十年来的大规模的系统的研究尚未出现,还没有人对《现汉》这三十年来的研究成果进行一个整体的分析和概括。故以《〈现代汉语词典〉研究三十年》为选题,希望通过对前贤的研究成果尽量进行全面分析,让大家对《现汉》的研究有个直观的、综合的认识。
     本文以1978年至2009年,研究者们对《现汉》五个版本各个角度的研究成果为研究对象,对中国大陆三十年来有关《现汉》的研究状况进行分类分析讨论。从宏观上来说,本文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包括第一章到第六章,主要是有关《现汉》的内部研究,基本上是体例方面的东西,涉及到“凡例”研究、“词(字)音词(字)形”研究、收词研究和注释研究。
     第二部分主要包括第七章和第八章。我们将《现汉》作为一个整体,将之与其它辞书和社会文化联系起来,希望通过内部研究和外部研究相结合,理顺《现汉》研究发展的历程,发掘《现汉》研究的共性及个性。
     绪论部分主要简单介绍了《现汉》的改版历程、研究现状和意义,并对本文的研究方法、资料、可创新之处和难点进行了简单分析,摆明了本论文的大致思路。
     第一章,《现汉》简介。通过对《现汉》性质、特点、出版以来各位学者对《现汉》的评价及《现汉》不断修订、其研究不断走向成熟的原因进行分析,目的在于让广大读者对《现汉》有个大体的感性认知。
     第二章,《现汉》的体例研究。对《现汉》“凡例”的研究范围、修订,研究者们在研究《现汉》“凡例”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进行了探讨。本章重点考察“凡例”的研究概况及其修订完善的过程。
     第三章,对有关《现汉》词(字)音、词(字)形的研究分别进行了分类综述。其中注音研究包括注音规则、注音中的研究角度、注音拼写研究等。对于词(字)形研究,我们对《现汉》中异形词、异体字和其它字形进行了分析探讨。
     第四章,针对学术界内出现的有关《现汉》收词立目的文章和论著,对《现汉》三十年来的收词研究进行简单勾勒。本章分为四个部分:《现汉》收词情形概述,关于《现汉》收词原则与收词范围的探讨,《现汉》收词及研究特点的补充和《现汉》收词中出现的问题及其处理方式等。
     第五章和第六章,主要论述了《现汉》注释的研究概况。注释被视为整部词典的灵魂和核心,本章包括释义原则与方法的探讨,五版《现汉》释义优缺点大盘点,并对《现汉》释义进行了史性研究。接着,我们对《现汉》释义的辅助方式,包括用例、括注及其它标注进行了分类概括和分析。由于内容较为集中,篇幅过大,我们分为上下两章进行论述。
     第七章、第八章以《现汉》的外部研究为主。为了保持论文的系统性,我们将《现汉》内部各版本(包括单版、版版对比研究)、《现汉》和其它辞书的对比研究放在一起。其中,《现汉》与其它辞书的对比研究又包括了外语词典及国内其它语文词典等。通过内部对比,我们可以发现《现汉》的与时俱进性;通过外部对比研究,我们亦可以看出《现汉》的特点及与其它辞书之间的联系。
     第七章,我们以苏新春(2007)在《<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的改进及对进一步完善的期盼——兼谈“现汉学”的建立》一文中所提到的“现汉学”为出发点,对基于《现汉》引发的关于“现汉学”的研究进行分类综述,包括基于《现汉》为资料的研究。在此我们分析了选择《现汉》为研究资料的原因、《现汉》在研究中的角色与定位、基于《现汉》为语料的研究方法、方向及特点。接着,我们对《现汉》与汉语教学的关系进行了简单探讨。最后,对《现汉》与文学、史地学等其它学科的交叉研究进行了简单论述。
     在小结部分,我们对《现汉》这三十年来的研究成果进行简单总结,指出以往研究的不足之处,并对下一步的研究提出几点意见。
Modern Chinese Dictionary (MCD for short) is regarded as the first normal form Chinese dictionary, and its authority has already been proved by time and practice. From the advent of the first version of MCD, researchers are dedicated to researching it in various aspects. However, the large-scale systematic studies on MCD have not appeared yet. No one has conducted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and summary on the research of MCD for more than thirty years. Therefore, we get the Thirty Years of Modern Chinese Dictionary Research as the topic and hope that everyone has a straightforward,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n MCD through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n the research of forerunners.
     This paper regards the results from each point research of the researchers on five versions between 1978 to 2009 as the research object, gives the status of the category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on MCD in the mainland of China. From a macro point of view, this paper is divided into two parts. The first part consists of the contents from chapter one to chapter six, mainly related to internal research of MCD, and this part bases on the style of MCD, and refers to the guide of MCD, the pronunciation and font, word-collection and the notes of MCD, and so on.
     The second part includes chapter seven and chapter eight. We regard MCD as a whole and relate it with social and cultural studies and other dictionaries. We want to rationalize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and the commonness and individuality of research on MCD through integrating interior and exterior studies.
     The introduction mainly introduces the process of the revision of MCD and give us a current situation and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research. A simple analysis on research methods, data and innovative points is showed. Then we present the general idea of this paper.
     Chapter one, the introduction for Modern Chinese Dictionary. In this chapter, we make an analysis not only on the natur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MCD but also on the evaluations on MCD in academic circle and the reasons of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MCD to give the readers a general perception of MCD.
     Chapter two, some research on the style of MCD. We investigate the study area and the revision of the guide, and give an analysis of the flaws and ways in the studies of the guide. This part bases on the profile of the research survey and the process of revision and improvement of MCD as the Legend.
     Chapter three, a categorization on pronunciation and font of MCD. The research on phonetic spelling include the phonetic rules, research perspectives and research on phonetic spelling, and so on. For the font research, we give the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on the variant words, variant character and other fonts.
     In Chapter four, we collect the related articles and legislation about word-collection of MCD appeared in the academic circles to make a simple outline of the word-collection research in the past thirty years. The whole chapter is divided into four parts, including the circumstances outlined in the word-collection, discussions on the principles, scopes of word-collection, complement of the features in word-collection and some problems and treatments on the word-collection of MCD.
     In Chapter five and Chapter six, we mainly discuss the profile of the notes of MCD. The note is regarded as the soul and the core of the whole dictionary. This chapter include the situation and principles, inventory of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 notes, and we make a historical research on the notes of MCD. Then, we make a research on the explanations of meanings which include the examples, bracket-annotation and other marks of MCD. Considering the content is too concentrated and the length of it is too large, we divide it into two sections including the first part and the second part to discuss.
     Chapter seven and Chapter eight are mainly based on the external research. In order to maintain the papers systemic, we put all the internal versions of MCD which include the single version and comparison of different versions together with comparative research between MCD and other dictionaries. Worthwhile, the comparative research with other dictionaries also include foreign language dictionaries and other domestic Chinese dictionaries. We can see the progressive characteristic of the MCD through the internal comparison and we also find the links between MCD and other dictionaries through external comparison.
     In Chapter seven, we begin with the theory of modern Chinese in the article "The Improvement of the Fifth Edition of The Modern Chinese Dictionary and Our Expectation of Further Improvement" written by Su Xinchun in 2007, and give a categorization on the theory of modern Chinese which based on the MCD, including the research on the base of regarding MCD as the corpus. Here we analyze the reasons why choosing MCD as the corpus and the role and orientation of MCD in research, and then we discuss the options, direction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MCD as the corpus. Moreover, we discus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hinese teaching and MCD briefly. Finally, a research on the cross study in the literature, history, geology and other subjects is given.
     At last, we review and summarize the research results for MCD in the past thirty years, point out the shortcomings of previous studies, and make a few comments about the future research.
引文
①本段资料参考了《现汉》五版“前言”、各版说明:百度百科(“现代汉语词典“词条)及商务印书馆网站。
    ①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前言》,商务印书馆,2005年第5版。本文中出现的这句话,均引于此。
    ②韩敬体:《<现代汉语词典>编纂学术论文集·前言》,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第17页。
    ①吴再:《<现代汉语词典>评析与补白——词谏·封面》,吉林文史出版社,2000年版。
    ②韩敬体:《〈现代汉语词典〉编纂学术论文集·前言》,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第16页。
    ①常政:《词典、百科词典和百科全书》,辞书研究编辑部编《词典和词典编纂的学问》,上海辞书出版社,1985年版,第31页。
    ①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05年第5版,第1528页。
    ①邹酆:《辞书学探索》,湖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326页。
    ①邹酆:《辞书学探索》,湖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326页。
    ②邹酆:《辞书学探索》,湖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326页。
    ①曹先擢、晁继周:《<现代汉语词典>的历史地位(代序)》,韩敬体编《<现代汉语词典>编纂学术论文集》,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第2-8页。
    ①韩敬体:《<现代汉语词典>编纂学术论文集·前言》,韩敬体编《<现代汉语词典>编纂学术论文集》,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第13-15页。
    ②韩敬体:《<现代汉语词典>凝聚了我国一代语文学术大师的智慧》,韩敬体编《<现代汉语词典>编纂学术论文集》,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第31页。
    ③任志茜:《〈现代汉语词典〉的背后》,中国图书商报文化专题,2005年8月12日第B03版。
    ④陆俭明:《字典、词典在提高学生语文水平和语文素养中的作用——兼论要提倡<现汉>风格》,中国辞书学会语文词典专业委员会、安徽大学、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编《辞书编纂与语言生活——第五届全国语文辞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安徽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65-67页。
    ①李红印:《发扬<现汉〉精神,激励辞书的编纂与修订——兼议〈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若干词条的编纂》,商务印书馆辞书研究中心编《<现代汉语词典>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二)》,商务印书馆,2009年版,第108页。
    ②邹酆:《辞书学探索》,湖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316页。
    ①邹酆:《辞书学探索》,湖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316页。
    ②邹酆:《辞书学探索》,湖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316页。
    ③雍和明等:《中国辞典史论》,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405页。
    ④雍和明等:《中国辞典史论》,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407-423页。
    ①董琨:《试谈〈现代汉语词典〉成功的历史经验》,吕叔湘 胡绳等编《〈现代汉语词典〉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第43-51页。
    ①杨祖希、徐庆凯主编:《辞书学辞典》,学林出版社,1992年版,第276页。
    ②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05年第5版,第375页。
    ③赵克勤:《略论<现代汉语词典>的社会影响与历史贡献》,吕叔湘 胡绳编《<现代汉语词典>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第30页。
    ①纪秀生:《试论“○”字》,吉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年第4期。
    ①吴汉江:《<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对三字词语注音拼写的修订成果及遗留问题》,语言科学,2008年第4期。
    ②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05年第5版,第1048页。
    ③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05年第5版,第1783页。
    ④李建国:《<现代汉语词典>与词汇规范》,辞书研究,1994年第6期。
    ①杨春:《现代汉语中的异形词》,华夏出版社,2004年版,第2页。
    ②李行健、余志鸿:《现代汉语异形词研究》,上海辞书出版社,2005年版,第52页。
    ③长召其、张志毅:《异形词的规范》,语文建设,1998年第4期。
    ①对此,李行健等(2005)在《现代汉语异形词研究》中认为,20世纪20年代林语堂的《对于译名划一的一个紧要提议》一文,虽未用“异形词“这一概念,然而已经谈到了外来词异形形式的规范问题。然而,对于现代汉语异形词的讨论, 殷先生比较早地涉及到。
    ②我们尊重各位研究者在其文中对“异形词”的不同称呼,在此不做统一
    ①李行健、余志鸿:《现代汉语异形词研究》,上海辞书出版社,2005年版,第60-69页。
    ②杨春:《现代汉语中的异形词》,华夏出版社,2004年版,第46页。
    ①杨春:《现代汉语中的异形词》,华夏出版社,2004年版,第46页。
    ①杨春:《现代汉语中的异形词》,华夏出版社,2004年版,第38-40页。
    ②杨春:《现代汉语中的异形词》,华夏出版社,2004年版,第54页。
    ③杨春:《现代汉语中的异形词》,华夏出版社,2004年版,第54-55页。
    ①李志兵:《关于通用性原则和异形词整理》,中国辞书学会语文词典专业委员会、安徽大学、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编《辞书编纂与语言生活——第五届全国语文辞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安徽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213-218页。
    ②李行健、余志鸿:《现代汉语异形词研究》,上海辞书出版社,2005年版,第168-180页。
    ③张育泉、郗凤歧和异形词课题研究组:《异形词整理释义》系列,多发表于《语文建设》2000-2001年。
    ①张华平:《对<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的考察》,中国社会科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03年。
    ①刘庆隆:《现代汉语词典的收词》,辞书研究,1982年第1期。
    ②汪耀楠、张林川:《<现代汉语词典>在词典史上的贡献》,辞书研究,1994年第1期。
    ③孙德宣:《中型现代汉语词典的选词》,韩敬体编《<现代汉语词典>编纂学术论文集》,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第94页。
    ①刘庆隆:韩敬体编《<现代汉语词典>编纂学术论文集》,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第109-110页。曾发表于《辞书研究》,1982年第1期。收入该论文集时,内容有所改动。
    ②韩敬体:《〈现代汉语词典〉修订工作概述》,辞书研究,1997年第1期。
    ①韩敬体:《增收新词新义,使词典更为丰富、实用——谈〈现代汉语词典〉新修订本的收词问题》,语言文字周报,2005年9月21日第004版。
    ②后载入韩敬体编《〈现代汉语词典〉编纂学术论文集》,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
    ①闵家骥:《略谈收词》,辞书研究,1981年第3期。
    ①韩敬体:《增收新词新义,使词典更为丰富、实用——谈〈现代汉语词典〉新修订本的收词问题》,语言文字周报,2005年9月21日,第004版。
    ①刘坚:《在<现代汉语词典>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吕叔湘 胡绳等编《<现代汉语词典>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第12页。
    ①施关淦:《<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语文知识条目和标词类的一些情况》,语言文字应用,1997年第2期。
    ①李伟、李连伟:《词典编纂的修辞与逻辑思考——解读<聚焦《现汉》>》, 修辞学习,2005年第3期。
    ②赵大明:《释义是检验辞书编纂质量的关键》,中国辞书学会语文词典专业委员会、安徽大学、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编《辞书编纂与语言生活——第五届全国语文辞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安徽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172页。
    ③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05年第5版,第1783页。
    ④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05年第5版,第1783页。
    ⑤杨祖希、徐庆凯:《辞书学词典》,学林出版社,1992年版,第219页。
    ①安华林等:《汉语释义元语言理论与应用研究》,学林出版社,2009年版,第290-291页。
    ①王伟:《论语文词典中科技词条的释义元素》,中国辞书学会语文词典专业委员会、安徽大学、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编《辞书编纂与语言生活——第五届全国语文辞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安徽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195页。
    ①胡明扬:《<现代汉语词典>的收词、释义和注音》,吕叔湘 胡绳编《<现代汉语词典>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第180页。
    ①郑怀德:《〈现代汉语词典〉小议》,吕叔湘 胡绳编《〈现代汉语词典〉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第270页。
    ②陈霞村:《聚焦〈现汉〉》,吉林文史出版社,2004年版。
    ①王金鑫:《〈现代汉语词典〉用例分析》,商务印书馆辞书研究中心编《〈现代汉语词典〉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二)》,2009年版,第319-321页。
    ②这篇文章曾发表于《辞书研究》,1993年第5期,后经修改,收入吕叔湘、胡绳编《<现代汉语词典>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第235页。本文中涉及到的有关该论文的引文皆出自该论文集。“有书”,按作者后注,这里指《训诂学》,山东文艺出版社。
    ①冯海霞、张志毅:《中国语文词典的新里程碑——<现代汉语词典>的半个世纪》,商务印书馆辞书研究中心编《<现代汉语词典>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二)》),商务印书馆,2009年版,第41页。此处的“用法”,即“语义搭配用法”。
    ①郭猛:《字典编纂中确立主词例的意义与原则》,广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2008年第3期。本文后收入中国辞书学会语文词典专业委员会、安徽大学、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编《辞书编纂与语言生活——第五届全国语文辞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安徽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256页。
    ②载入韩敬体编《<现代汉语词典>编纂学术论文集》,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按编者注,此文曾发表于《中国语文》1960年12月号。
    ①吴昌恒:《〈现代汉语词典〉用例笔记》,辞书研究,1993年第5期。后收入吕叔湘 胡绳编《<现代汉语词典>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
    ①《三版》指《现代汉语词典》第3版。
    ①安华林等:《汉语释义元语言理论与应用研究》,学林出版社,2009年版,第283页。
    ②黄理兵:《<现汉>词性显性标注的失误》,辞书研究,2001年第6期。
    ①安华林等:《汉语释义元语言理论与应用研究》,学林出版社,2009年版,第283页。
    ②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05年第5版,第222页。
    ①安华林等:《汉语释义元语言理论与应用研究》,学林出版社,2009年版,第277-280页。
    ①商务印书馆辞书研究中心:《<现代汉语词典>学术研讨会文集(二)》,商务印书馆,2009年版。
    ①白云:《两种版本<现代汉语词典>对异形词整理之比较研究——兼及对异形词规范问题的一些思考》,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3期。
    ②郑金勇:《现代汉语新词语发展状况分析——〈现代汉语词典〉新、旧版抽样调查》,沧桑,2007年第3期。
    ③王桂花:《新旧版<现代汉语词典>释义对比》,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
    ①鲍克怡:《语词词典中专科术语的选词与释义》,辞书研究,1982年第6期。
    ①杨守建:《中国学术腐败批判》,天津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②于光远、巢峰:《我们丢失了什么:王同亿现象评论文集》,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
    ①孙义桢:《编纂中的<汉西词典>及其他》,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学院学报),1988年第2期。
    ①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05年第5版,第1665页。
    ①周荐:《汉语词汇结构论·序》,上海辞书出版社,2004年版,第2页。
    ①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11页。
    ①黎灯光:《语文教育要关注辞书使用指导》,辞书研究,1998年第1期。
    ②党怀兴、王楠:《〈现代汉语词典〉使用调查报告》,吕叔湘 胡绳编《<现代汉语词典>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第300页。
    ①张大建:《谈<现代汉语词典>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吕叔湘 胡绳编《<现代汉语词典>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第294-297页。
    ②《方案》,即《汉语拼音方案》。
    ①安华林等:《汉语释义元语言理论与应用研究》,学林出版社,2009年版,第1页。
    ①王德春:《论词条安排和义项划分》,辞书研究编辑部编《词典和词典编纂的学问》,上海辞书出版社,1985年版,第182页。
    鲍克怡:《语词词典中专科术语的选词与释义》,辞书研究,1982年第6期。
    鲍克怡: 《语文词典释义的附加内容》,辞书研究,1986年第2期。
    鲍克怡:《再讨论语文词典的阶级性问题》,1980年第2期。
    晁继周: 《树立正确的语文规范观是编好规范型词典的关键》,语言文字应用,2004年第2期。
    晁继周: 《语言规范、辞书编纂与社会语言生活》,辞书研究,2005年第2期。
    晁继周:《语言规范、辞书编纂与社会语言生活》,中国辞书学会语文词典专业委员会、安徽大学、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编《辞书编纂与语言生活——第五届全国语文辞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安徽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崔明伍:《辞书内容质量的法律控制》,中国辞书学会语文词典专业委员会、安徽大学、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编《辞书编纂与语言生活——第五届全国语文辞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安徽大学出版社,2009年。
    段晓平: 《<现代汉语词典>对文白异读字的处理》,辞书研究,2000年第2期。
    段晓平: 《<现汉>例证的搭配关系问题》,辞书研究,1998年第3期。
    段晓平: 《谈同形同音词的范围》,杭州师范学院学报,1991年第2期。
    范之:《现代汉语敬谦辞》,辞书研究,2002年第4期。
    符淮青: 《词典释义的特点和词典学的学科地位》,辞书研究,1990年第6期。
    符淮青:《多义词义项之间的关系——兼论与同音词的区别》,辞书研究,1983年第6期。
    关俊红: 《“由反知正”释义法探析》,辞书研究,2008年第4期。
    韩敬体: 《全面反映汉语词汇发展的新面貌》,辞书研究,2006年第1期。
    黄华: 《词典标注词性的两项基本原则》,辞书研究,1999年第1期。
    黄建华、陈楚祥:《双语词典的宏观结构(下)》,现代外语,1993年第2期。
    黄建华: 《词典论》,辞书研究,1983年第1期。
    黄建华: 《词典论(二)》,辞书研究,1983年第2期。
    黄建华: 《词典论(三)》,辞书研究,1983年第3期。
    黄建华: 《词典论(四)》,辞书研究,1983年第4期。
    黄建华:《词典论(五)》,辞书研究,1983年第5期。
    黄建华: 《词典论(六)》,辞书研究,1983年第6期。
    黄建华: 《词典论(七)》,辞书研究,1984年第1期。
    黄建华: 《词典论(八)》,辞书研究,1984年第2期。
    黄建华: 《词典论(九)》,辞书研究,1984年第3期。
    黄建华: 《词典论(十)》,辞书研究,1984年第4期。
    黄建华: 《词典论(十一)》,辞书研究,1984年第5期。
    黄建华: 《词典论(十二)》,辞书研究,1984年第6期。
    黄建华: 《词典论(十三)》,辞书研究,1985年第1期。
    黄建华: 《词典论(十四)》,辞书研究,1985年第2期。
    剑艺,福为:《“丢东拉西”的拉不应算错别字》,语文建设,1996年第3期。
    剑艺:《“腊梅”规范的另一种考虑》,语文建设,1996年第11期。
    雷冬平、胡丽珍: 《<现代汉语词典>古词语释义辨考五则》,晋中学院学报,2009年第5期。
    雷冬平、胡丽珍:《<现代汉语词典>古代服饰词语释义辨考》,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10年第1期。
    李慧等: 《汉语常用多义词在中介语语料库中的义项分布及偏误考察》,世界汉语教学,2007年第1期。
    李建国:《语文词典释义中的“等”字用法》,辞书研究,1998年第3期。
    李建国:《再论<现代汉语词典>与词汇规范》,辞书研究,2006年第4期。
    李伟、李连伟:《词典编纂的修辞与逻辑思考——解读<聚焦现汉>》,修辞学习,2005年第3期。
    李行健:《我们是怎样整理异形词的》,编辑学刊,2002年第1期。
    李行健:《异形词整理三题》,咬文嚼字,2002年第3期。
    李志江: 《试论语文辞书义项内部的一致性》,中国辞书学会学术委员会编《中国辞书论集·1997》,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
    梁式中:《小型字典释义的几个问题》,辞书研究,1982年第3期。
    刘叔新: 《词典字头的性质及其释注》,1979年第2期。
    刘叔新: 《词性和词的释义》,天津师院学报,1979年第2期。
    刘叔新: 《词语的意义和释义》,辞书研究,1980年第4期。
    刘叔新: 《释义中的区别性特点问题》,语言文字应用,1994年第1期。
    刘叔新: 《释义中的相对和反义关系》,辞书研究,1986年第2期。
    刘晓梅: 《多义词语法属性的地位与作用——兼论分立义项的语法标准》,中国辞书学会学术委员会编《中国辞书论集·2000》,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1年版。
    毛永波: 《隐喻扩展与义项建立》,语文建设,1999年第1期。
    孟伟根: 《<现代汉语词典>(汉英双语版)英译之不足》,辞书研究,2005年第3期。
    孟伟根:《评<现代汉语词典>的成语英译》,现代外语,1993年第3期。
    尚丁: 《辞书学的比较研究》,辞书研究,1982年第6期。
    苏宝荣: 《词的语境义与功能义》,辞书研究,2001年第1期。
    苏宝荣: 《词的语言意义、文化意义与辞书编纂》,辞书研究,1996年第4期。
    王泽鹏: 《语文辞书释义的基础理论》,辞书研究,2002年第4期。
    《词汇学理论与应用》编委会编:《词汇学理论与应用》,商务印书馆,2006 年版。
    安汝磐、赵玉玲:《常用词语纠错》,中国社会出版社,2005年版。
    辞书研究编辑部:《词典和词典编纂的学问》,上海辞书出版社,1985年版。
    蔡富有、郭龙生: 《语言文字常用辞典》,北京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符淮青:《词典学词汇学语义学文集》,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
    郭良夫: 《词汇与词典》,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
    郭熙:《中国社会语言学》,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韩敬体编:《<现代汉语词典>编纂学术论文集》,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
    胡丽珍:《<现代汉语词典>古词语释义研究》,湖南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胡明扬等:《词典学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2年版。
    胡壮麟:《语言学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黄建华:《词典论》,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年版。
    李红印: 《现代汉语颜色词的语义分析》,商务印书馆,2007年版。
    李如龙等:《词汇学理论与实践》,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
    刘叔新:《词汇学和词典学问题研究》,天津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吕叔湘、胡绳等:《<现代汉语词典〉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
    罗常培: 《语言与文化》,北京出版社,2004年版。
    罗思明:《词典学新论》,安徽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
    商务印书馆辞书研究中心编:《<现代汉语词典>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二)》,商务印书馆,2009年版。
    四川人民出版社词典编辑室编:《词典研究丛刊》,四川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苏宝荣: 《词汇学与辞书学研究》,商务印书馆,2008年版。
    王德春:《词汇学研究》,山东教育出版社,1983年版。
    王国安、王小曼:《汉语词语的文化透视》,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3年版。
    吴礼权:《现代汉语修辞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许威汉:《汉语词汇学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杨春: 《现代汉语中的异形词》,华夏出版社,2004年版。
    杨祖希、徐庆凯主编:《辞书学辞典》,学林出版社,1992年版。
    异形词研究课题组:《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说明》,语文出版社,2002年版。
    雍和明等: 《中国辞典史论》,中华书局,2006年版。
    张博等:《基于中介语语料库的汉语词汇专题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张书岩主编:《异体字研究》,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
    章宜华、夏立新:《词典编纂的艺术与技巧》,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
    章宜华、雍和明:《当代词典学》,商务印书馆,2007年版。
    章宜华: 《语义学与词典释义》,上海辞书出版社,2002年版。
    赵蓉晖:《社会语言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郑述谱:《词典·词汇·术语》,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中国辞书学会学术委员会编《中国辞书论集·1997》,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
    中国辞书学会学术委员会编《中国辞书论集·2000》,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1年版。
    中国辞书学会学术委员会编:《中国辞书论集·2001》,陕西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中国辞书学会学术委员会编:《中国辞书论集·2002》,四川辞书出版社,2003年版。
    周荐;《词汇学词典学研究》,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
    周荐: 《词语的意义和结构》,天津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
    周荐:《汉语词汇结构论》,上海辞书出版社,2004年版。
    周荐: 《汉语词汇新讲》,语文出版社,2000年版。
    邹酆: 《辞书学探索》,湖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中国辞书学会语文词典专业委员会、安徽大学、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编:《辞书编纂与语言生活——第五届全国语文辞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安徽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董琨:《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科学的规范观》,科学时报,2004年4月22日。
    杜翔:《<现代汉语词典>词本位的编纂思想》,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4月13日。
    甘于恩:《<现代汉语词典>相关词条的立目问题》,澳门日报,语林6期,1987年1月25日,第十七版。
    甘于恩:《词典编纂与社会生活——关于<现代汉语词典>的断想》,澳门日报,1989年10月2日二十版,语林第76期。
    甘于恩:《再谈<现代汉语词典>的释义失误》,澳门日报,语林16期,1987年6月14日,二十四版。
    韩敬体:《积极稳妥地推行异形词的整理和规范工作》,光明日报,2002年6月18日。
    黄甦:《<现代汉语词典>释义小议》,普通话(季刊),1988年第4期。
    李志江:《<现代汉语词典>对异形词整理的意见》,北京晚报,2002年1月15日。
    王楠:《“仔细”还是“子细”,早已不是问题》,文汇报,2002年1月26日。
    谢仁友:《<现汉>使用中的几个问题》,中国新闻出版报,2001年7月26日。
    张稷:《<现代汉语词典>的增补本给你答案》,科学时报,2002年6月21日。
    张稷:《瘦身版“现汉”新装上阵》,中国新闻出版报,2008年1月16日。
    李志江:《我对<异形词整理表>的意见》,北京晚报,2002年1月16日。
    《汉俄词典》编写组:《<汉俄词典>编纂工作中的一些认识》,外国语,1978年第2期。
    安华林、曲维光: 《<现代汉语词典>释义性词语的统计与分级》,语言文字应用,2004年第1期。
    白云、劳臣:《<现代汉语词典>阅读札记》,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1期。
    白云:《<现代汉语词典>收词初探》,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2期。
    白云:《两种版本<现代汉语词典>对异形词整理之比较研究——兼及对异形词规范问题的一些思考》,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3期。
    白兆麟: 《<现代汉语词典>与传统训诂》,辞书研究,2007年第1期。
    鲍克怡:《简介〈现代汉语词典〉》,文字改革,1984年第2期。
    鲍克怡:《现代汉语工具书的代表之作》,辞书研究,1993年第5期。
    步延新、张和生:《抽样方法在语言学研究中的运用》,语言文字应用,2006年第S2期。
    蔡伟、冯振杰:《一个被<汉语大字典>遗漏了的常用汉字——“○”》,西北师大学报,1998年第2期。
    曹炜:《<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用例修订计量考察——兼论<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用例修订的特点》,语言研究,2009年第2期。
    曹炜: 《<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在释义表述上的修订及存在的问题》,学术交流,2006年第12期。
    曹炜: 《三部主要语文词典在专项标注上存在的问题——词典编纂中的同一性问题探讨之一》,辞书研究,2002年第2期。
    曹炜:《异形词的界定及其与同义词的区别》,汉语学习,2004年第1期。
    曹先擢、晁继周:《<现代汉语词典>的历史地位(代序)》,韩敬体编《<现代汉语词典>编纂学术论文集》,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
    曹先擢:《<现代汉语词典>的四个特点——谈<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商务印书馆辞书研究中心编《<现代汉语词典>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二)》,商务印书馆,2009年版。
    曹先擢: 《关于“○”的一点意见》,语文研究,1990年第4期。
    曹先擢:《关于异体字的两个问题》,辞书研究,1983年第2期。
    蔡北国:《象声词用字规范性调查及分析》,浙江师大学报,1998年第3期。
    岑玉珍、白荃:《外国人使用<现代汉语词典>时遇到的几个问题》,语文建设,2001年第9期。
    柴红梅:《<汉语大词典>瑕疵补正——以<现代汉语词典>C字条为例》,古汉语研究,2005年第3期。
    柴红梅:《从<现代汉语词典>标<书>词语看词义的演变》,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1期。
    长召其、张志毅: 《异形词的规范》,语文建设,1998年第4期。
    长召其、张志毅: 《语文性辞书的语义学原则》,中国辞书学会学术委员会编《中国辞书论集·1997》,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
    常政:《词典、百科词典和百科全书》,辞书研究编辑部编《词典和词典编纂的学问》,上海辞书出版社,1985年版。
    晁继周、单耀海、韩敬体:《关于规范词典的收词问题》,语言文字应用,1995年第2期。
    晁继周: 《〈红楼梦词典〉编写三议》,辞书研究,1983年第5期。
    晁继周:《<现代汉语词典>释义修订举隅》,辞书研究,1996年第2期。
    晁继周:《<现代汉语词典>修订述略》,辞书研究,1995年第3期。
    晁继周:《<现代汉语词典>修订中的语音规范》,语文建设,1995年第9期。
    晁继周:《〈现代汉语词典〉与北京方言词》,辞书研究,1982年第6期。
    晁继周:《<现汉>修订的重要出发点:促进规范》,辞书研究,1997年第1期。
    陈斌、何世英:《“首鼠两端”试解》,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3年 第2期。
    陈楚祥: 《词典评价标准十题》,辞书研究,1994年第1期。
    陈浩元: 《<现汉>“附录计量单位表”中错误的辨析》,科技与出版,1998年第6期。
    陈景利:《关于汉语教学与<现代汉语词典>》,新疆教育学院学报,1995年第1期。
    陈静:《简评<汉俄实用词典>》,外语学刊(黑龙江大学学报),1993年第3期。
    陈抗:《评<现代汉语词典>对异体字的处理》,吕叔湘 胡绳等著《<现代汉语词典>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
    陈燎:《文学形象专名通引及其词典的编纂刍议》,辞书研究,1981年第4期。
    陈琳琳:《天气现象的隐喻化方式》,科技信息,2009年第5期。
    陈庆祜:《也谈语文词典的阶级性》,辞书研究,1980年第1期。
    陈瑞国:《词典标注词性浅谈》,理论学习月刊,1994年第9期。
    陈若愚:《中学语文汉字注音琐议》,内江师范学院学报,1992年第1期。
    陈晓红:《喜看“吐蕃”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读音统一》,黑龙江史志,2009年第21期。
    陈亚川:《异形词的规范可与多音字的精简相结合》,语言教学与研究,1986年第1期。
    陈中绳:《<汉英词典>与〈现代汉语词典〉》,读书,1980年第12期。
    陈忠诚:《双语词典中法学术语的翻译》,辞书研究,1981年第4期。
    成于思:《<汉语大字典>义项问题初探》,辞书研究,1980年第3期。
    程娟:《<现代汉语词典>词语功能义项计量考察》,语文研究,2004年第1期。
    程荣: 《颇具特色的辞书编纂符号——<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辞书研究,1995年第4期。
    程荣:《语文词典条目收选编排中的几个问题》,辞书研究,1997年第1期。
    辞研:《现代汉语异形词规范问题学术讨论会在京召开》,辞书研究,2000年第3期。
    崔达送:《论“词”、“辞”类异形词的历史与现状——兼评〈现代汉语词典〉与<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的规范化处理》,中国语文,2007年第4期。
    戴庆厦:《<现代汉语词典>在少数民族文化教育发展中的贡献》,语言文字应用,2006年第1期。
    单强:《白璧犹有微瑕——试说<现代汉语词典>释义之不足》,潍坊教育学院学报,1989年第2期。
    党怀兴、王楠: 《<现代汉语词典>使用调查报告》,吕叔湘 胡绳等著《<现代汉语词典>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
    邓卫华:《从“凡例”的作用论其规范化》,辞书研究,2003年第1期。
    邓英树:《两部语文工具书的汉字定序比较》,语文建设,1996年第4期。
    刁晏斌: 《从“摩托”与“马达”的释义看语料库用于词典修订的重要性和急迫性》,辞书研究,2008年第5期。
    丁方:《<现代汉语词典>新旧版释义比较(上)》,福州师专学报,1999年第4期。
    丁方:《<现代汉语词典>新旧版释义比较(下)》,福州师专学报,1999年第5期。
    丁方:《关于<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的规范问题——兼论语文辞书的规范化》,福州师专学报,1998年第3期。
    丁建川: 《作为后缀的“于”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如何释义》,辞书研究,2007年第4期。
    东平:《动词“捷”的释义——与<现代汉语词典>商榷》,汉语学习,1997年第6期。
    董琨: 《试谈<现代汉语词典>成功的历史经验》,吕叔湘 胡绳等著《〈现代汉语词典〉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
    董琨:《正确解读王力先生的词典学思想——现汉性质词典“义项按历史发展脉络排列”说质疑》,语言文字应用,2004年第3期。
    董树人:《<现代汉语词典>释义指瑕》,汉字文化,1999年第4期。
    董树人: 《谈谈语文词典的释义问题》,语文建设,1999年第1期。
    董为光:《词条“分家”与义项“分配”》,辞书研究,2001年第5期。
    董秀芳: 《词语隐喻义的释义问题》,辞书研究,2005年第4期。
    董秀芳:《从谓词到体词的转化谈汉语词典标注词性的必要性》,辞书研究, 1999年第1期。
    杜翔: 《<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的释义改进》,中文自学指导,2005年第5期。
    杜翔: 《时代性准确性系统性——论第5版<现代汉语词典>释义的修订》,辞书研究,2006年第1期。
    段晓平:《<现代汉语词典>对新义新用的处理》,辞书研究,2009年第5期。
    耳其:《“语文词典有没有阶级性问题”座谈记要》,辞书研究,1980年第3期。
    范进军:《异体词简论》,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4期。
    冯海霞、张志毅:《中国语文词典的新里程碑——<现代汉语词典>的半个世纪》,商务印书馆辞书研究中心编《<现代汉语词典>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二)》),商务印书馆,2009年版。
    冯舒冉: 《<现代汉语词典>“学费”“哑巴”释义刍议》,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3期。
    冯振广:《<现代汉语词典>关于“书”的标注有点乱》,辞书研究,2000年第5期
    符淮青: 《<现代汉语词典>在词语释义方面的贡献》,辞书研究,1993年第5期。
    符淮青:《<现代汉语词典>在词语释义方面的贡献》,吕叔湘 胡绳等著《<现代汉语词典>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
    符淮青:《表名物词义项划分的一些问题》,辞书研究,1993年第3期。
    符淮青:《对现代汉语词典中标注词性的认识》,语言文字应用,2004年第2期。
    符淮青:《略谈<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标注词类的作用》,辞书研究,2006年第2期。
    符淮青:《略谈<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的释义》,语言文字应用,1997年第2期。
    符淮青:《义项的性质与分合》,辞书研究,1981年第3期。
    符淮青: 《语素“红”的结合能力分析》,符淮青著《词典学词汇学语义学文集》,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
    傅永和:《关于异形词的规范问题》,文字改革,1985年第1期。
    甘于恩:《谈谈<现代汉语词典>收词和释义上的一些问题》,辞书研究,1989年第6期。
    高更生:《<现汉>修订本的异体词整理》,语文建设,1999年第1期。
    高更生:《鲁迅作品中的异体词》,语文建设,1997年第2期。
    高更生:《谈异体词整理》,《中国语文》,1966年第1期。
    高更生:《再谈异体词整理》,语文建设,1993年第6期。
    高谧:《“○”已收入汉语辞书》,辞书研究,1989年第5期。
    耿静静:《从<国语辞典>与<现代汉语词典>的比较看成语的规范化》,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第2期。
    顾柏林:《<华俄大辞典>的汉语词目》,辞书研究,1986年第3期。
    关俊红:《〈现代汉语词典〉凡例对比研究》,求索,2008年第5期。
    关俊红:《浅析辞书儿化词的规范——基于<现代汉语词典>和<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的分析》,江西社会科学,2008年第3期。
    郭猛:《字典编纂中确立主词例的意义与原则》,广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2008年第3期。
    郭猛:《字典编纂中确立主词例的意义与原则》,中国辞书学会语文词典专业委员会、安徽大学、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编《辞书编纂与语言生活——第五届全国语文辞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安徽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郭锐:《语文词典的词性标注问题》,中国语文,1999年第2期。
    郭生儒:《要正确处理异形词》,大学出版,1999年第3期。
    郭文瑞:《辞书源流初探(上)》,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第1期。
    郭文瑞:《辞书源流初探(下)》,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第2期。
    寒食:《从<汉英词典>到<现代汉英词典>——谈我国综合性汉英词典的编纂》,辞书研究,1993年第5期。
    韩敬体:《<现代汉语词典>的一种特殊的释词方式》,韩敬体编《<现代汉语词典>编纂学术论文集》,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
    韩敬体:《<现代汉语词典>凝聚了我国一代语文学术大师的智慧》,韩敬体编《<现代汉语词典>编纂学术论文集》,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
    韩敬体:《<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概况》,语言文字应用,1997年第1期。
    韩敬体:《<现代汉语词典>修订工作概述》,辞书研究,1997年第1期。
    韩敬体: 《词语的比喻用法和比喻义及其在<现代汉语词典>释义中的处理方式》,李如龙等编《词汇学理论与实践》,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
    韩敬体:《论<现代汉语词典>释义的一般原则》,辞书研究,1993年第5期。
    韩敬体:《论规范性词典释义的一般原则》,韩敬体编《〈现代汉语词典〉编纂学术论文集》,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
    韩敬体: 《全面反映汉语词汇发展的新面貌》,辞书研究,2006年第1期。
    韩敬体:《全面反映汉语词汇发展的新面貌——谈第5版<现代汉语词典>的收词问题》,辞书研究,2006年第1期。
    韩敬体:《同义词语及其注释》,辞书研究,1981年第3期。
    韩敬体:《训诂研究与<现代汉语词典>词语释义的精进》,韩敬体编《<现代汉语词典>编纂学术论文集》,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
    何梅岑、莫衡、吴崇康:《词典里如何表现思想性》,韩敬体编《<现代汉语词典>编纂学术论文集》,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
    何宛屏:《词典中儿化标注原则探讨》,中国语文,2005年第5期。
    洪笃仁:《不能超阶级》,辞书研究,1980年第4期。
    侯敏:《异体词的规范问题》,语文建设,1992年第3期。
    侯明申: 《关于“打”的第二十六个义项:与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商榷》,武警指挥学院学报,2000年第1期。
    胡建坤:《对使用三种标点符号的建议》,殷都学刊,1992年第2期。
    胡丽珍、黄金贵:《<现代汉语词典>古词语释义的疏误》,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3期。
    胡丽珍、宋肖娜:《“杀手”条释义商榷》,汉字文化,2009年第3期。
    胡丽珍: 《<现代汉语词典>古词语释义辨证》,中国辞书学会学术委员会编《中国辞书论集·2002》,四川辞书出版社,2003年版。
    胡丽珍: 《<现代汉语词典>古词语释义商榷》,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 版),2004年第1期。
    胡明扬:《<现代汉语词典>的收词、释义和注音》,吕叔湘 胡绳编《<现代汉语词典>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
    胡中文: 《同素族词语与语素义义项的归纳》,辞书研究,2001年第3期。
    宦荣卿:《西魏之亡当在何年》,学术研究,1984年第3期。
    黄宝权、陈华新:《周武王克殷年代考》,华南师院学报(哲社版),1979年第4期。
    黄国勇:《走出隔音符号用法和教学的误区》,涪陵师专学报,1999年第3期。
    黄华: 《词典标注词性的两项基本原则》,辞书研究,1999年第1期。
    黄建华、陈楚祥:《双语词典的宏观结构(下)》,现代外语,1993年第2期。
    黄建华:《词典论(五)》,辞书研究,1983年第5期。
    黄理兵:《<现汉>词性显性标注的失误》,辞书研究,2001年第6期。
    黄镇华:《初中语文课本注释商榷》,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年第2期。
    吉照远: 《<现代汉语词典>对“研究生”一词的释义有误》,新闻爱好者,2009年第23期。
    纪秀生:《试论“○”字》,吉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年第4期。
    贾宝书: 《词语释义中的系统性和逻辑性》,辞书研究,2002年第6期。
    姜文振:《<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词类标注问题刍议》,肇庆学院学报,2008年第3期。
    蒋文华:《<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增收新词语的原则》,河东学刊,1999年第2期。
    蒋荫楠:《谈现代汉语词语书面形式的规范问题》,南京大学学报,1978年第3期。
    蒋永星:《说“○”》,辞书研究,1982年第2期。
    金晓阳:《国俗语义研究的开拓——评〈汉语国俗词典〉》,辞书研究,1996年第2期。
    峻峡、云汉:《<现代汉语词典>指瑕》,辞书研究,1993年第6期。
    康健:《谈<现代汉语词典>中重叠式词语的读音问题》,川北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第4期。
    孔昭琪:《“帐”和“账”》,语文建设,1990年第1期。
    劳臣、白云:《<现汉>(修订本)疏误举例》,语文建设,2001年第5期。
    黎灯光: 《语文教育要关注辞书使用指导》,辞书研究,1998年第1期。
    李炳泽:《苗汉词典同形词条按声调次序排列为好》,辞书研究,1983年第6期。
    李伯纯: 《<现代汉语词典>科技条目编写和标注外来语问题》,吕叔湘 胡绳等著《<现代汉语词典>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
    李尔钢:《兼类词义项的设置和词性标注问题》,辞书研究,2006年第3期。
    李斐:《<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对2002年增补本“新词新义”的修订情况考察》,商务印书馆辞书研究中心编《现代汉语词典》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二),商务印书馆,2009年版。
    李红印:《发扬<现汉>精神,激励辞书的编纂与修订——兼议<现汉>第5版若干词条的编纂》,商务印书馆辞书研究中心编《<现代汉语词典>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二)》,商务印书馆,2009年版。
    李红印: 《颜色词的收词、释义和词性标注》,语言文字应用,2003年第2期。
    李慧:《<现代汉语词典>双音节词目拼音分写原则探析》,辞书研究,2008年第2期。
    李建国: 《<现代汉语词典>与词汇规范》,辞书研究,1994年第6期。
    李建国: 《论语文词典收词释义的系统与平衡》,中国辞书学会语文词典专业委员会、安徽大学、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编《辞书编纂与语言生活——第五届全国语文辞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安徽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李景成、吴小丽:《试论辞书的比较研究》,辞书研究,1991年第6期。
    李静:《关于现代汉语异形词规范的几点思考》,语文学刊(高教版),2005年第5期。
    李娟、黄启庆:《浅谈<现代汉语词典>对地名用字的收录原则》,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第1期。
    李开: 《<现代汉语词典>词性标注和释义互补》,商务印书馆辞书研究中心编《辞书的修订与创新》,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
    李巧兰:《试论词的主观色彩义》,辞书研究,2005年第1期。
    李清华:《<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的词汇量问题》,语言教学与研究,1999年第1期。
    李润桃:《初中语文教材中“啊”字音变》,殷都学刊,1997年第3期。
    李伟、李连伟:《词典编纂的修辞与逻辑思考——解读<聚焦《现汉》>》, 修辞学习,2005年第3期。
    李文明:《<现代汉语词典(补编)>收词的特点和不足》,辞书研究,1991年第2期。
    李文明:《〈新编汉语多功能词典〉评介》,辞书研究,1992年第1期。
    李先耕、何永铎:《外来词与汉语的纯洁性》,求是学刊,1996年第3期。
    李小梅:《浅论“品味”的发展—兼与<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有关注释商榷》,惠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第2期。
    李小平:《<现代汉语词典>“词”、“语”观献疑》,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6期。
    李晓静:《<现汉>对异体词的修订》,辞书研究,1998年第3期。
    李行健:《我们是怎样整理异形词的》,编辑学刊,2002年第1期。
    李行健:《异形词整理三题》,咬文嚼字,2002年第3期。
    李行健:《语文教学中的词语解释工作》,昆明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1年第2期。
    李雪:《<《金瓶梅》东北方言100例>指误》,大庆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6年第1期。
    李燕:《现代汉语词典中戏剧词的词义扩展探析》,现代语文(语言研究),2008年第10期。
    李义琳、林仲湘:《<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的字形处理》,语文建设,1997年第5期。
    李志兵:《关于通用性原则和异形词整理》,中国辞书学会语文词典专业委员会、安徽大学、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编《辞书编纂与语言生活——第五届全国 语文辞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安徽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李志江、曹兰萍:《<现汉>科技条目的修订》,辞书研究,1997年第1期。
    李志江:《<现代汉语词典>异形词处理的层次》,辞书研究,2002年第6期。
    李志江:《关于完善〈汉语拼音方案>的几点建议》,语言文字应用,2008年第3期。
    李志江: 《论<现代汉语词典>的百科条目》,辞书研究,1993年第5期。
    李尊强:《试论新词语中的颜色词群——以2002版<现汉>后附的新词语为例》,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第4期。
    厉兵:《关于字母a/a、g/g的通信》,语文建设,1994年第8期。
    利来友: 《专家会诊:<现代汉语词典>的伤与痛——1996年修订版、2002年增补本释义批评研究综述》,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6期。
    连诚谦:《经典更需创新——<现代汉语词典>读后》,厦门广播电视大学学报,1999年第2期。
    梁式中: 《略谈准确释义问题》,辞书研究,1980年第1期。
    林焘:《<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的注音》,语言文字应用,1997年第1期。
    林立:《必须注意词典注释的准确性——兼评〈现代汉语词典〉》,编辑之友,1995年第4期。
    林立: 《名词动词兼类和词典标注词性问题》,辞书研究,1982年第1期。
    林天虹、周迎燕:《<现代汉语词典>部分释义之考订》,语文建设,1997年第9期。
    林玉山:《迈向新的高度——评<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辞书研究,2007年第3期。
    林玉山: 《谈书标注词类——兼论“两典”的词类标注》,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3期。
    刘本才:《<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ABB式形容词的注音》,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2期。
    刘川民:《<现代汉语词典>中的同音同形词》,杭州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1期。
    刘川民:《从两种版本的比较谈<现代汉语词典>的收词》,川北教育学院学报, 2000年第2期。
    刘福根:《“詈词”标注及其他》,辞书研究,1999年第2期。
    刘海波:《“互参法”在兼类词词性标注中的补充作用——以<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为例》,辞书研究,2009年第2期。
    刘坚: 《在<现代汉语词典>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吕叔湘 胡绳等编《<现代汉语词典>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
    刘剑三: 《异形词的规范原则》,语文建设,1996年第4期。
    刘浦江:《汉冲帝永嘉年号辨》,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92年第4期。
    刘庆隆:《<现代汉语词典>编写工作二十年》,辞书研究,1981年第3期。
    刘庆隆:《<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在细小方面的修订》,语言文字应用,2006年第1期。
    刘庆隆:《谈谈〈现代汉语词典〉的注释形式》,语文研究,1982年第2期。
    刘庆隆: 《现代汉语词典的收词》,辞书研究,1982年第1期。
    刘庆隆: 《现代汉语字词典的注音》,辞书研究,1993年第5期。
    刘庆隆:《现代汉语字词典中的字形处理》,吕叔湘 胡绳等著《现代汉语词典》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
    刘向军: 《<现代汉语词典>在日本》,语文建设,1993年12期。
    刘晓梅:《<现代汉语词典>所收方言词的考察》,语言文字应用,2003年第2期。
    刘学林、迟铎: 《<现代汉语词典>点滴谈》,吕叔湘 胡绳等著《〈现代汉语词典〉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
    刘永发:《方言词典词条用字小议》,辞书研究,1993年第2期.
    刘永耕:《关于异体词的几个问题》,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1989年第4期。
    刘又辛:《关于整理异体字的设想》,辞书研究,1980年第3。。
    刘云汉:《<现代汉语词典>中异形词的处理》,语文建设,1999年第2期。
    刘哲:《<现代汉语词典>义项分合失当举隅》,辞书研究,2004年第2期。
    刘哲:《<现代汉语词典>义项划分刍议》,辞书研究,2002年第2期。
    刘智伟:《含同一语素的同义单双音节动词语体色彩对比研究》,语言文字应 用,2007年第2期。
    刘中富:《关于<现代汉语词典>收释外来词的几个问题》,东岳论丛,2001年第4期。
    柳凤运: 《<现代汉语词典>的历史功绩》,吕叔湘 胡绳等著《<现代汉语词典>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
    卢甲文:《<西游记>注释勘误》,南都学坛,1993年第3期。
    陆丙甫:《词性标注问题两则》,辞书研究,1983年第5期。
    陆丙甫:《动词名词兼类问题——也谈汉语词典标注词性》,辞书研究,1981年第1期。
    陆福庆:《语文词典释义的括注用法》,辞书研究,1988年第3期。
    陆俭明:《有关词性标注的一点意见》,语言文字应用,2004年第2期。
    陆俭明: 《字典、词典在提高学生语文水平和语文素养中的作用——兼论要提倡<现汉>风格》,中国辞书学会语文词典专业委员会、安徽大学、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编《辞书编纂与语言生活——第五届全国语文辞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安徽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陆任:《简评<汉俄词典>》,外国语,1978年第3期。
    陆尊梧:《<现汉>对解决循环互训问题的贡献》,吕叔湘 胡绳等著《<现代汉语词典>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
    栾锦秀:《词义的扩大与<现汉>释义的滞后》,辞书研究,2002年第5期。
    罗益民、蒋文凭:《词典评论中的评价体系》,辞书研究,2009年第2期。
    罗永久:《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指瑕》,修辞学习,1997年第4期。
    罗远林:《论现代汉语异体词的规范》,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第6期。
    马丹:《“文绉绉”中“绉”字定音问题——兼与<现代汉语词典>商榷》,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第3期。
    马国金:《谈隔音符号的使用》,辞书研究,1985年第3期。
    马楠:《词典词性标注的单位问题》,辞书研究,2009年第3期。
    马荣宝、朱屹、张鹏伟:《对<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中异同词的理解与思考》,武警工程学院学报,2000年第5期。
    马荣宝、朱屹:《评<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对“编辑”的释义》,武警工程学院学报,1998年第5期。
    马镇兴:《方言研究的硕果,辞书园地的奇葩——<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分卷的编纂特点》,辞书研究,1997年第2期。
    马志伟、乔永:《<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解读与成语注音问题研究》,汉语学报,2006年第1期。
    马志伟: 《谈<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下的成语注音问题》,中国辞书学会语文词典专业委员会、安徽大学、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编《辞书编纂与语言生活——第五届全国语文辞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安徽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马紫灵:《试谈异体词及其规范》,集美师专学报,1982年第3期。
    毛永波:《<现汉〉修订中的相关照应问题》,辞书研究,1997年第1期。
    孟凯、刘海波: 《“互参法”在兼类词词性标注中的补充作用——以<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为例》,辞书研究,2009年第2期。
    孟庆海:《语文性词典的词类标注问题》,侯精一主编、中国语文编辑部编《庆祝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建45周学术论文集》,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
    孟伟根:《评<现代汉语词典>的成语英译》,解放军外语学院学报,1993年第2期。
    孟伟根:《评<现代汉语词典>的成语英译》,现代外语,1993年第3期。
    闵家骥、范晓:《<简明吴方言词典>的编纂》,辞书研究,1986年第2期。
    闵家骥:《略谈收词》,辞书研究,1981年第3期。
    闵家骥:《谈谈语文词典的阶级性问题》,辞书研究,1979年第1期。
    闵龙华:《<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释义求疵》,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第2期。
    闵龙华:《<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中的语病》,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1999年第1期。
    闵龙华:《<现代汉语词典>收词立目商榷》,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第1期。
    闵龙华:《<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释义推敲》,辞书研究,1998年第3期。
    莫彭龄:《字典标注词性的积极探索和实践——浅谈<现代汉语规范字典>的词 性标注》,常州工业技术学院学报,2000年第1期。
    聂玮:《谈<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相关体例问题》,湖北社会科学,2008年第3期。
    牛敬德:《新旧版<现代汉语词典>专科词语立目之比较》,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2期。
    潘成舟:《愿望和设想》,辞书研究,1984年第4期。
    潘峰: 《“绿色”词群语义探析》,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综合版),2005年第4期。
    潘峰: 《<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语素“红”义项考察》,焦作大学学报,2007年第3期。
    潘峰: 《<现代汉语词典>“黑”词组语义分析》,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
    潘峰:《<现代汉语词典>“黄”词组语义分析》,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2期。
    潘峰: 《语素“白”的结合能力分析(上)》,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2期。
    潘峰: 《语素“白”的结合能力分析(下)》,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1期。
    彭林宜:《<汉日词典>编纂中的几个问题》,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82年第4期。
    彭汝寿、顾秀英:在《“语素”教学刍议》,玉溪师专学报,1988年第3期。
    秦旭卿:《谈语言的全民性》,湖南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9年第1期。
    邵敬敏:《口语与语用研究的结晶——评<口语习用语功能词典>》,世界汉语教学,1994年第2期。
    沈桂丽: 《从逻辑的角度来看<现代汉语词典>释义的瑕疵与改进》,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第5期。
    沈怀兴: 《<现代汉语词典>部分复合词例证评议》,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1期。
    沈涛:《词典中的标点符号》,辞书研究,1983年第4期。
    沈燕、林立:《关于<现代汉语词典>的再评论》,编辑之友,1995年第6期。
    施春宏:《关于<现汉>修订本对原本词条的删节及其他》,辞书研究,2001年第4期。
    施关淦:《<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语文知识条目和标词类的一些情况》,语言文字应用,1997年第2期。
    施光亨:《从对外汉语教学的角度,说几点对词典的想法》,商务印书馆辞书研究中心编《<现代汉语词典>学术研讨会文集(二)》,商务印书馆,2009年。
    石佩雯:《轻声和轻声教学》,文字改革,1984年第5期。
    史锡尧:《“出”、“入”语素义分析——在〈现代汉语词典〉释义基础上的再探索》,辞书研究,2001年第3期。
    史铸美:《我国突厥辞语辞书的编纂》,辞书研究,1983年第6期。
    舒宝璋:《说“○”》,辞书研究,1991年第6期。
    司富珍:《筚路蓝缕 拓荒出新——评介<汉语理据词典>》,汉语学习,1998年第1期。
    宋惠德: 《<现代汉语词典>的编排》,吕叔湘 胡绳等著《<现代汉语词典>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
    宋文: 《2005版<现代汉语词典>异形词收录问题研究》,东岳论丛,2008年第1期。
    苏宝荣:《关于异形词整理和规范的理论思考》,辞书研究,2002年第4期。
    苏宝荣: 《汉语语文辞书的词性标注及其对释义的影响》,李如龙等编《词汇学理论与实践》,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
    苏宝荣:《树立辩证的规范观,妥善处理语言文字规范的相关问题——再谈语文辞书规范的原则与方式》,中国辞书学会语文词典专业委员会、安徽大学、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编《辞书编纂与语言生活——第五届全国语文辞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安徽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苏宝荣: 《语文辞书释义方式上的两个“误区”》,中国辞书学会学术委员会编《中国辞书论集·2001》,陕西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苏培成:《“象”与“像”的纠葛》,文字改革,1982年第2期。
    苏少波:《轻声音和文白音的规范问题——兼评新版<现代汉语词典>的部分注音》,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第2期。
    苏新春、顾江萍:《“人”“机”分词差异及规范词典的收词依据——对645条常用词未见于<现汉>的思考》,辞书研究,2001年第2期。
    苏新春、顾江萍:《确定“口语词”的难点与对策——对<现汉>取消“口”标注的思考》,辞书研究,2004年第2期。
    苏新春、黄启庆:《新词语的成熟与规范词典的选录标准——谈<现代汉语词典>(二○○二年增补本)的“附录新词”》,辞书研究,2003年第3期。
    苏新春、赵翠阳:《比喻义的训释与比喻义的形成——〈现代汉语词典〉比喻义计量研究之一》,杭州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5期。
    苏新春:《<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的改进及对进一步完善的期盼——兼谈“现汉学”的建立》,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5期。
    苏新春:《<现代汉语词典>对异形词的整理及对当前词汇规范的启示》,语言文字应用,2001年第3期。
    苏新春: 《当代汉语变化与词义历时属性的释义原则——析<现代汉语词典>二、三版中的“旧词语”》,中国语文,2000年第2期。
    苏新春:《论<现代汉语词典>与<重编国语辞典>的词汇比较研究》,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4期。
    苏新春:《异形词规范的三个基本性原则——评<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草案)>》,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2期。
    孙德金:《略谈词性标注的目的性问题》,语言文字应用,2004年第2期。
    孙德宣:《<现代汉语词典>编纂杂识》,辞书研究,1980年第1期。
    孙德宣:《论释义的科学性》,辞书研究,1981年第3期
    孙德宣:《论释义的科学性》,韩敬体编《<现代汉语词典>编纂学术论文集》,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
    孙德宣: 《中型现代汉语词典的选词》,韩敬体编《<现代汉语词典>编纂学术论文集》,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
    孙光贵:《异形词的定义》,汉语学习,2003年第6期。
    孙继善: 《<现代汉语词典>某些语素义项需要增补摭谈》,文科教学,1994 年第2期。
    孙继善:《是多义语素还是同音同形语素》,集宁师专学报,1999年第3期。
    孙良明:《遵循释义规律保持词典稳定——评<汉语成语词典>及<现代汉语词典>等几部词典成语条目释义》,山东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第4期。
    孙义桢:《编纂中的<汉西词典>及其他》,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学院学报),1988年第2期。
    索燕华、纪秀生:《论“○”字》,思想战线,1998年第6期。
    唐超群: 《论语文词典中字头释义的统一》,辞书研究,1985年第1期。
    唐超群: 《通俗语源与词典释义》,辞书研究,1986年第5期。
    唐超群: 《现代汉语词典义项序列与“基本义”》,辞书研究,1983年第6期。
    田宇贺:《试论当代汉语新词语研究的两个问题》,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3年第5期。
    田雨泽:《关于现代汉语异形词规范化问题的思考(上)》,十堰大学学报,1992年第3期。
    宛志文: 《虚词词性标注的统一性和释义方式》,辞书研究,1985第2期。
    万年: 《<现代汉语词典>中逻辑矛盾一例》,逻辑与语言学习,1990年第1期。
    万茹、曹炜:《<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义项修订计量考察》,学术交流,2007年第11期。
    万茹、曹炜:《<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用例修订计量考察——兼论〈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用例修订的特点》,语言研究,2009年第2期。
    万艺玲:《对外汉语词义教学中的两个问题》,语言教学与研究,1997年第3期。
    汪耀楠、张林川:《<现代汉语词典>在词典史上的贡献》,辞书研究,1994年第1期。
    汪耀楠:《“义项分合”说质疑》,辞书研究,1984年第4期。
    汪耀楠: 《大型语文词典释义的特点和要求》,辞书研究,1980年第3期。
    王道权:《学习新旧版<现代汉语词典>的一些收获》,唐山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1年第3期。
    王德春:《论词条安排和义项划分》,辞书研究编辑部编《词典和词典编纂的学问》,上海辞书出版社,1985年版。
    王桂花:《新旧版<现代汉语词典>释义对比》,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
    王晖: 《<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词类标注得失刍议》,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2006年第3期。
    王剑:《“擂”字该读什么音——读修订本<现汉>杂记》,辞书研究,1998年第5期。
    王金鑫:《<现代汉语词典>用例分析》,商务印书馆辞书研究中心编《<现代汉语词典>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二)》,商务印书馆,2009年版。
    王金鑫:《<现代汉语词典>中的成语注音问题》,辞书研究,2000年第4期。
    王俊霞、刘云汉:《异形词及其规范》,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4期。
    王俊霞:《关于标点符号使用情况的调查与思考》,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1期。
    王开扬:《<西游记>方言词注释问题》,淮阴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83年第1期。
    王奎林:《谈高中语文第三册里的一些句子——一个语文教师的笔记》,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0年第4期。
    王磊: 《<现代汉语词典>中“珥”的释义和收词问题商榷》,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第3期。
    王利:《1978年版与1996年版<现代汉语词典>中方言语词的比较》,河北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1期。
    王良杰:《大学生使用异形词的情况调查》,廊坊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第1期。
    王玲玲:《关于<现代汉语动词句式词典>的几点说明》,汉语学习,1993年第3期。
    王木金:《谈“飘渺”》,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1年第2 期。
    王楠:《<现代汉语词典>中同形多字词目分析》,中国语文,2002年第3期。
    王楠:《第5版<现汉>对离合词的处理分析》,辞书研究,2006年第3期。
    王楠: 《用语不同,作用有别——谈<现代汉语词典>释义中的“也作”“也叫”“也说”》,语文研究,2004年第1期。
    王宁:《论辞书的原创性及其认定原则——兼论<现代汉语词典>的原创性和原创点》,商务印书馆辞书研究中心编《<现代汉语词典>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二)》,商务印书馆,2009年版。
    王宁:《谈<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的词目纂集》,语言文字应用,1997年第2期。
    王世友:《现代汉语字典标注词性的几个基本问题》,辞书研究,2001年第4期。
    王伟: 《论语文词典中科技词条的释义元素》,中国辞书学会语文词典专业委员会、安徽大学、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编《辞书编纂与语言生活——第五届全国语文辞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安徽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王晓燕: 《<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新增方言词浅析兼谈近年来方言发展的基本情况》,甘肃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第2期。
    王心玉:《<现代汉语词典>2005版与1960版之比较分析》,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年第10期。王延学: 《标点符号使用情况的调查与思考》,兰州教育学院学报,1993年第1期。
    王永耀:《语文辞书词类标注的一致性原则》,商务印书馆辞书研究中心编《<现代汉语词典>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二)》,商务印书馆,2009年版。
    王泽鹏: 《<现代汉语词典>的敬谦辞》,辞书研究,1993年第3期。
    韦甫:《<红楼梦>普通语词札记》,辞书研究,1980年第3期。
    魏励:《<现代汉语词典>对异体字的处理》,中国语文,2004年第3期。
    温昌斌、马莲:《<现代汉语词典>科技术语义项漏略商榷》,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6期。
    温昌斌:《谈谈<现代汉语词典>科技术语释义规范问题》,南昌大学学报(社会 科学版),1999年第2期。
    温昌衍:《<现代汉语词典>(增补本)“凡例”部分也要“修订”》,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5期。
    温昌衍:《<现代汉语词典>异形词处理上的几个问题》,语言科学,2005年第4期。
    翁晓玲:《由<现代汉语词典>“X性”类词语看释义的系统对称性》,修辞学习,2005年第2期。
    巫洁:《〈现代汉语词典〉78版义项修订计量考察》:铜陵学院学报,2008年第5期。
    吴昌恒:《<现代汉语词典>用例笔记》,辞书研究,1993年第5期。
    吴昌恒:《<现代汉语词典>用例笔记》,韩敬体编《<现代汉语词典>编纂学术论文集》,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
    吴崇康: 《谈谈多义词的义项划分》,吕叔湘 胡绳等著《〈现代汉语词典〉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
    吴汉江:《<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凡例”的几个问题》,汉语学习,2008年第1期。
    吴汉江: 《<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对三字词语注音拼写的修订成果及遗留问题》,语言科学,2008年第4期。
    吴萍:《评中学<语文>课本中的一条注释》,天水师范学院学报,1982年第2期。
    吴永德: 《词义的确定与义项的建立》,辞书研究,1984年第2期。
    萧振华:《有关异形词的几个问题——兼谈<现代汉语词典>的遗憾》,中国出版,1998年第2期。
    肖灵:《偏旁异体词的规范化》,江西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3年第5期。
    谢永芳、刘子琦:《<现汉>第5版二字成分四字单位括注考察》,语言文字应用,2008年第2期。
    谢自立:《语文词典有阶级性吗——与家骥同志商榷》,辞书研究,1979年第2期。
    徐昌火:《异形词规范的操作原则》,语文建设,1997年第1期。
    徐从权:《<现代汉语词典>音节表研究》,汉语学习,2007年第3期。
    徐海、罗思明:《词例研究的新进展》,安徽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第2期。
    徐沛:《论<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的词条增删》,四川图书馆学报,1999年第3期
    徐枢、谭景春: 《关于<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词类标注的说明》,中国语文,2006年第1期。
    徐枢、谭景春:《关于第5版<现代汉语词典>的词类标注》,辞书研究,2006年第1期。
    徐枢: 《谈谈<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对虚词条目的处理》,语言文字应用,1997年第1期。
    徐永真:《标注词性不妨从虚词开始》,辞书研究,1983年第5期。
    许国烈:《读<汉英词典>》,现代外语,1980年第2期。
    许建中:《<现代汉语词典>中的音译外来词》,辞书研究,1990年第3期。
    许小颖:《<现代汉语词典>“仔”的又音zai值得商榷》,辞书研究,2009年第4期。
    薛恭穆:《中学语文课本词语释》,宁波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83年第3期。
    薛克谬:《谈<现代汉语词典>对通假异形词的处理》,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1期。
    鄢先觉:《我的看法》,辞书研究,1980年第4期。
    杨碧珠:《现代汉语异形词的规范问题》,福建电大学报,2000年第1期。
    杨春:《现代汉语异形词的成因和分类》,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0年第6期。
    杨德峰:《对外汉语教材中的注音和拼写问题》,世界汉语教学,1996年第1期。
    杨海明、李万福:《“永远”功能扩张考察》,重庆教育学院学报,1999年第2期。
    杨洪清:《论<现代汉语词典>标音的失误》,绥化师专学报,1989年第4期。
    杨剑桥:《关于汉语多音节异形词的几个问题》,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6期。
    杨金华:《<现代汉语词典>和<小罗贝尔词典>的收词对比》,辞书研究,1991年第2期。
    杨金华:《浅议新<现汉>“〈口〉”标注的取消》,辞书研究,1998年第3期。
    杨金华:《释义·义项划分·义项排列(上)——<现代汉语词典>和<小罗贝尔法语词典>的对比初探》,辞书研究,1987年第4期。
    杨金华:《释义·义项划分·义项排列(下)——<现代汉语词典>和<小罗贝尔法语词典>的对比初探》,辞书研究,1987年第5期。
    杨金华:《语文词典的词条信息——〈现代汉语词典〉与<小罗贝尔法语词典>对比之二》,辞书研究,1988年第5期。
    杨同用、张莉: 《语词词典百科词条收词与释义的整体性》,承德民族师专学报,1998年第3期。
    杨彦宝、安利敏:《<当代汉语词典>姓氏、人名用字说略》,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第6期。
    杨宗义: 《语文词典统一性的几个问题》,辞书研究,1983年第5期。
    杨祖希:《词典学试论》,辞书研究,1979年第1期。
    叶丽芳:《<现代汉语词典>与<现代汉语规范字典>字头分合的比较》,西安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第4期。
    叶荧光:《浅谈<尔雅>与<现代汉语词典>释义方式的异同》,厦门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2年第2期。
    叶至善:《关于<景泰蓝的制作>》,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83年第6期。
    殷焕先:《谈词语书面形式的规范》,中国语文,1962年6月号。
    尹斌庸:《汉语语素的定量研究》,中国语文,1984年第5期。
    尹洪波:《<现代汉语词典>“塑造”条义项商补》,中国语文,2008年第2期。
    应雨田:《“连”与“联”》,语文建设,1996年第10期。
    应雨田:《<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与<现代汉语词典>立目之比较》,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3期。
    应雨田:《继承发展创新——<现代汉语规范字典>成就管窥》,常德师范学 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6期。
    应雨田:《评第5版<现代汉语词典>对异形词的规范处理》,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5期。
    应雨田:《异体词语规范研究述评》,《语言文字应用》,1998年第2期。
    应雨田:《异体词语规范研究述评》,武陵学刊,1997年第1期。
    永吉:《互为补充各具特色——三部新版辞书简介》,新世纪图书馆,1980年第2期。
    于光远:《从“○”开始》,咬文嚼字,1995年第3期。
    于光远:《建议增加一个汉语方块字“○”》,辞书研究,1988年第6期。
    于全有、胡广东:《<现代汉语词典>2002年增补本·新词新义》释义商兑,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2期。
    余桂林:《<现代汉语词典>96版四字词修订的计量分析》,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第3期。
    余桂林:《<现代汉语词典>四音节成语注音的按词分写问题》,语言文字应用,2002年第3期。
    余桂林:《对<现代汉语词典>成语注音分连写的再思考》,辞书研究,2007年第5期。
    余克强:《非同素同构异形词的系统性规范》,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2期。
    余克强:《谈异形词规范的系统性原则》,闽江学院学报,2007年第4期。
    余志鸿:《异形词定义的学术思考》,汉语学习,2004年第3期。
    余中明:《〈现代汉语词典〉与<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订音的差异》,语文建设,1998年第8期。
    俞正贻、韩开发:《初中语文词语错注评析》,湖州师专学报,1992年第3期。
    袁明军:《<现代汉语词典>里的拟声词》,语文研究,2007年第1期。
    袁元:《正确使用规范词形——学习<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的几点体会》,编辑之友,2002年第2期。
    翟万林:《<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之词语释文仍有欠妥之处》,洛阳大学学报,2006年第1期。
    詹伯慧:《关于<广州话正音字典>》,学术研究,1998年第6期。
    詹德优等:《辞书出版十年回顾》,武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0年第2期。
    占勇:《汉语构词法研究述评》,兰州学刊,2006年第9期。
    张爱卿:《浅谈四音节词和四音节词组的区分》,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
    张博: 《<现代汉语词典>条目义项与词语义位的不对应及其弥合空间》,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5期。
    张博:《<现汉>(第5版)条目分合的改进及其对汉语词项规范的意义》,语言文字应用,2006年第4期。
    张大建:《谈〈现代汉语词典〉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吕叔湘 胡绳等著《<现代汉语词典>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
    张汉泽:《<现代汉语词典>的反义条目工艺》,辞书研究,1988年第3期。
    张惠英:《<聊斋俚曲集>中粗俗语举例》,语言研究,1992年第1期。
    张嘉南:《评<汉语阿拉伯语词典>》,阿拉伯世界,1994年第4期。
    张锦文:《关于现代汉语词典的配例问题》,辞书研究,1994年第2期。
    张觉:《关于异体字淘汰与使用问题的学术思考——对<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与<现代汉语词典>的一些意见》,编辑学刊,2001年第3期。
    张军:《<现代汉语词典>注音拼写中的大小写问题》,语言文字应用,1999年第3期。
    张立茂、陆福庆: 《词性标注与释文结构》,辞书研究,1983年第5期。
    张能甫:《东汉语料及同素异序的时代问题——对<东汉语料与词汇史研究刍议>的补说》,古汉语研究,2000年第3期。
    张琴:《“粳”字音读刍议》,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
    张书岩:《从<现汉>对异体字的处理看它的规范观》,语言文字应用,2006年第1期。
    张双亭:《〈现汉〉引例篇目体例应规范统一》,辞书研究,2003年第4期。
    张铁文:《<现汉>两个版本立目和收条的比较》,辞书研究,2000年第3期。
    张廷远:《<现汉>异形字字量统计及其规范用字思考》,承德民族师专学报, 2007年第1期。
    张万起:《<现代汉语词典>1996年修订本评介》,中文信息,1996年第6期。
    张万起: 《<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对异形词的处理》,辞书研究,1998年第2期。
    张万起:《从字头和复词的关系看字头分合与义项设立》,商务印书馆辞书研究中心编《<现代汉语词典>学术研讨会文集(二)》,商务印书馆,2009年版。
    张文元:《<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与现代汉语教学》,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第6期。
    张谊生: 《<现代汉语词典·补编>商榷》,徐州师范学院学报,1991年第2期。
    张玉萍:《<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指瑕》,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9月第5期。
    张在德:《〈汉语大字典〉的释义》, 辞书研究,1983年第2期。
    张志毅:《<现代汉语词典>的性质及缺欠》,烟台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4年第1期。
    张志毅:《〈现代汉语词典〉释义的语文性》,辞书研究,1981年第3期。
    章也: 《语文词典中虚词的词性标注》,辞书研究,1983年第5期。
    赵大明: 《汉语语文词典标词性的难点》,辞书研究,1999年第1期。
    赵大明:《释义是检验辞书编纂质量的关键》,中国辞书学会语文词典专业委员会、安徽大学、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编《辞书编纂与语言生活——第五届全国语文辞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安徽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赵恩柱: 《语文词典条目的收列问题》,辞书研究,1982年第2期。
    赵克勤:《略论<现代汉语词典>的社会影响与历史贡献》,吕叔湘胡绳编《<现代汉语词典>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
    赵艳平:《“家”释义献疑》,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第1期。
    赵艳平:《关于<现代汉语词典〉收录词缀“-儿”的思考》,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第3期。
    赵振铎:《语言是没有阶级性的》,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8年第3期。
    郑怀德:《〈现代汉语词典>小议》,吕叔湘 胡绳等著《<现代汉语词典>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
    郑金勇:《现代汉语新词语发展状况分析——<现代汉语词典>新、旧版抽样调查》,沧桑,2007年第3期。
    郑秋娟: 《有关数词的两点质疑——以<关于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词类标注的说明>为例》,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第4期。
    郑述谱:《汉语与外语词典义项划分之比较》,辞书研究,1993年第3期。
    郑述谱:《外汉词典释义比较初探》,辞书研究,1999年第4期。
    钟梫:《汉语词典标注词性问题》,辞书研究,1980年第1期。
    周阿根、顾道琴:《异形词的规范和辞书编纂》,西昌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第1期。
    周阿根:《第5版<现代汉语词典>异形词处理的思考》,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3期。
    周长楫:《<普通话闽南方言词典>编写中的几个问题》,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9年第2期。
    周荐:《兼类词词性与多义词义项关系试说——〈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V+N”式双字词词性标注等问题解读》,商务印书馆辞书研究中心编《<现代汉语词典>学术研讨会文集(二)》,商务印书馆,2009年版。
    周荐:《兼类词词性与多义词义项关系试说——<现汉>第5版“V+N”式双字词词性标注问题解读》,辞书研究,2007年第3期。
    周荐:《异形词的性质、特点和类别》,南开学报,1993年第5期。
    周明鉴:《辞书界的学术道德、职业道德自律问题》,中国辞书学会语文词典专业委员会、安徽大学、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编《辞书编纂与语言生活——第五届全国语文辞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安徽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周诗惠:《异体词需要规范化》,辞书研究,1982年第4期。
    周艺: 《论汉语词典应标明词类》,上海师院学报,1984年第2期。
    周照明:《莫把异形词当错别字》,咬文嚼字,1997年第7期。
    周钟灵:《略论<现代汉语词典>的释义》,辞书研究,1980年第1期。
    朱炳昌:《论异形词的歧异和规范》,朱炳昌编《异形词汇编》,语文出版社, 1987年版。
    祝东平: 《关于一些语词释义存在的语法问题——与<现代汉语词典>商榷》,赤峰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第1期。
    祝注先:《哪儿是真理的彼岸——关于语文词典的阶级性问题》,辞书研究,1980年第1期。
    祝注先:《再说“嘴”》,辞书研究,1981年第2期。
    宗世海:《修订本初中语文教材病句例析》,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4年第2期。
    邹酆:《论义项的概括与“分合”》,辞书研究,1980年第4期。
    邹玉华:《<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义项划分二题》,语文建设,1998年第1期。
    邹玉华:《偏旁异形词的演变及其规范》,语言文字应用,2002年第1期。
    邹玉华:《通假异形词的演变趋势及部分通假字异形词的流行》,语言文字应用,2003年第3期。
    邹玉华:《异形词规范中的“形简”原则》,语文建设,2001年第8期。
    白丽芳: 《英汉元语言比较研究》,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边小玲:《<现代汉语词典>与<现代汉语规范词典>方言词比较研究》,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常微:《<现代汉语词典>单义双音节形容词括注模式与搭配特点再考察》,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常晓芳: 《新旧版<现代汉语词典>双音节动词释义对比研究》,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丛琳: 《<现代汉语词典>双音节动词释义括注研究》,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杜元敏:《<现代汉语词典>和<现代汉语规范词典>惯用语比较研究》,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樊立三:《现代汉语语文辞书词性标注研究》,鲁东大学,2006年。
    冯文博:《<现代汉语词典>联合型形容词释义元语言的句法语义规则研究》,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付晓雯:《<现代汉语词典>异体字研究》,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高婧: 《论现代汉语多义名词义项间的隐喻转喻关系》,内蒙古师范大学,2009年。
    郭宝清:《“两典”词类标注问题研究》,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胡超:《现代汉语“花”词族认知研究》,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胡云凤:《<现代汉语词典>偏正式合成名词释义元语言的句法语义规则研究》,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姜自霞: 《基于义项的语素构词研究》,北京语言大学,2005年。
    解正明:《<现代汉语词典>释义括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腊静霞:《现代汉语动宾式离合词带宾现象研究》,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李传军:《类固定短语相关问题研究》,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李镜儿:《现代汉语拟声词研究》,复旦大学,2006年。
    刘冬青: 《<现代汉语词典>与<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医药卫生词比较研究》,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刘晓静:《<现代汉语词典>中范围副词释义研究》,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刘雪梅: 《<现代汉语词典>名物词释义研究》,鲁东大学,2008年。
    卢骄杰:《<现代汉语词典>动词释义模式元语言研究》,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罗文洁:《<现代汉语词典>中的多音节异音同形词分析》,曲阜师范大学,2007年。
    孟广洁:《<现代汉语词典>释义中的括注问题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5年。
    齐艳艳:《<现代汉语词典>单音节副词词性标注、释义及条目分立考察》,北京语言大学,2004年。
    秦鹏:《<新华字典>与<现代汉语词典>收字、释义比较》,兰州大学,2007年。
    任晔:《现代汉语五官感觉范畴词的隐喻研究》,新疆师范大学,2005年。
    宋文:《<现代汉语词典>异形词研究》,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孙国秀: 《<现代汉语词典>与<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外来词比较研究》,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谭慧慈:《<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收词变化情况统计研究》,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唐余俊:《<现代汉语词典>收词原则与收词范围研究》,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汪锦秀: 《从两部词典看词类标注》,安徽大学,2007年。
    王春霞: 《基于语料库的离合词研究》,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1年。
    王琳: 《<现代汉语词典>和<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生物名称比较研究》,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吴汉江:《<现代汉语词典>三字词语研究》,苏州大学,2005年。
    武楠稀:《现代汉语旧词新义及其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研究》,鲁东大学,2008年。
    项科旭: 《两部词典的收词和释义比较》,安徽大学,2007年。
    谢荔:《新时期现代汉语新兴双音词研究》,四川师范大学,2009年。
    许彦霞: 《<现代汉语词典>与<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军事词语收释比较研究》,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印成姬:《<现代汉语词典>1983年版与此同时1996年版词义对比研究》,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0年。
    袁伟:《现代汉语词典标注词性之比较与批评》,苏州大学,2006年。
    岳春娴:《<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中的方言词研究》,四川师范大学,2009年。
    张华平: 《对<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的考察》,中国社会科学院,2003年。
    张杰:《<现代汉语词典>与<现代汉语规范词典>成语比较研究》,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张莉霞:《从<现代汉语词典>与<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的比较看多音误读现象》,西北大学,2007年。
    张丽:《<现代汉语词典>等义异形词研究》,天津师范大学,2007年。
    张丽娟:《<现代汉语词典>动宾式动词释义元语言的句法语义规则研究》,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张少芳:《<现代汉语词典>四字成语解释用语考察》,河北大学,2006年。
    张焱: 《<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与<简明牛津英语词典>(十版修订版)形容词释义比较研究》,鲁东大学,2008年。
    张业梅: 《<现代汉语词典>多音节副词释义研究》,鲁东大学,2008年。
    张莹:《现代汉语专职语素研究》,湘潭大学,2008年。
    赵丽娟:《探究英汉两种语言中“鼻子”的隐转喻异同》,东华大学,2008年。
    赵林江: 《<现代汉语词典>第一版与第五版双音节形容词释义对比研究》,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赵嵘:《现代汉语动宾式(VO式)离合词研究》,湘潭大学,2006年。
    赵艳平: 《<现代汉语词典>所收词缀探析》,河北大学,2005年。
    郑厚尧:《汉语双语双音复合词的词义与语素义关系研究》,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郑金勇:《现代汉语“前、后”隐喻研究》,鲁东大学,2008年。
    周道娟:《<现代汉语词典>新旧版本动词、名词、形容词同一义项释义对比研究》,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1年。
    邹茜茜:《<新华字典>与<现代汉语词典>字头释义的比较》,广西大学,2006年。
    安华林等:《汉语释义元语言理论与应用研究》,学林出版社,2009年版。
    陈霞村: 《聚焦<现汉>——<现代汉语词典>评校》,吉林文史出版社,2004年版。
    辞书研究编辑部:《词典和词典编纂的学问》,上海辞书出版社,1985年版。
    符淮青:《词义的分析和描写》,语文出版社,2006年版。
    符淮青: 《词典学词汇学语义学文集》,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
    李红印: 《现代汉语颜色词的语义分析》,商务印书馆,2007年版。
    李行健、余志鸿: 《现代汉语异形词研究》,上海辞书出版社,2005年版。
    刘中富:《对比描写统计分析——<现代汉语词典>专题研究》,山东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吴再:《<现代汉语词典>评析与补白——词谏》,吉林文史出版社,2000年版。
    杨春:《现代汉语中的异形词》,华夏出版社,2004年版。
    杨守建: 《中国学术腐败批判》,天津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杨祖希、徐庆凯主编:《辞书学辞典》,学林出版社,1992年版。
    雍和明等:《中国辞典史论》,中华书局,2006年版。
    于光远、巢峰: 《我们丢失了什么:王同亿现象评论文集》,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
    曹兰萍: 《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释义例说》,光明日报,2005年8月3日第011版。
    晁继周:《我看〈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的“新东西”》,中国教育报,2005年9月1日。
    李行健:《异形词不算错别字?》,北京日报,2002年1月14日。
    任志茜:《<现代汉语词典>的背后》,中国图书商报文化专题,2005年8月12日第B03版。
    韩敬体:《增收新词新义,使词典更为丰富、实用——谈<现代汉语词典>新修订本的收词问题》,语言文字周报,2005年9月21日第004版。
    粤人:《中国第一本<现代汉语词典〉》,文汇报,1977年11月18日。
    白云、陈霞村:《辞书用字应当规范——<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用字指误》,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4期。
    白云:《20世纪以来现代汉语“外形”类词汇演变研究——以<国语词典>、<现代汉语词典>为例》,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5期。
    白云:《20世纪以来现代汉语表“外貌形状”类词汇演变研究——以<国语词典><现代汉语词典>为例》,语言文字应用,2009年第1期。
    白云: 《新词新语浅议》,新闻出版交流,1997年第4期。
    白兆麟: 《<现代汉语词典>与传统训诂》,中国辞书学会语文词典专业委员会、安徽大学、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编《辞书编纂与语言生活——第五届全国语文辞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安徽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蔡北国:《象声词用字规范性调查及分析》,浙江师大学报,1998年第3期。
    曹聪孙: 《词典的规范化与科学性刍议——<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浅谈》,吕叔湘胡绳等著《<现代汉语词典>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
    曹聪孙: 《词典释义的规范化进程》,辞书研究,1997年第3期。
    曹国安: 《<现汉>中的AABB式词语》,辞书研究,2007年第3期。
    曹兰萍、李志江:《<现代汉语词典>科技名词规范的处理》,辞书研究,2007年第1期。
    曹兰萍: 《“比其尼”注释及其他》,出版广角,2004年第5期。
    曹兰萍: 《语文词典百科词的释义解说》,中国辞书学会语文词典专业委员会、安徽大学、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编《辞书编纂与语言生活——第五届全国语文辞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安徽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曹兰萍: 《语文词典百科词的释义例说》,辞书研究,2004年第6期。
    曹炜、吴汉江: 《汉语数字词初探》,术语标注化与信息技术,2008年第1 期。
    曹先擢、晁继周: ((<现代汉语词典>的历史地位》,中国辞书学会学术委员会编《中国辞书论集·2002》,四川辞书出版社,2003年版。
    曹先擢: 《“打”字的语义分析——为庆贺<辞书研究>百期作》,辞书研究,1996年第6期。
    曹先擢:《两点印象两例评析》,语言文字应用,1997年第1期。
    曹向华:《简析<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量词注释的修订》,辞书研究,2009年第5期。
    曹志彪: 《<现代汉语词典>释义一误》,咬文嚼字,1996年第7期。
    长召其、张志毅: 《语文性辞书的语义学原则》,中国辞书学会学术委员会编《中国辞书论集·1997》,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
    晁继周、黄华: 《现代汉语规范型词典收录新词的原则》,中国辞书学会学术委员会编《中国辞书论集·2000》,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1年版。
    晁继周: 《<现代汉语词典>的规范化和创造性——答王同亿先生》,辞书研究,1997年第4期。
    晁继周: 《<现代汉语词典>释义修订举隅》,辞书研究,1996年第2期。
    晁继周:《<现代汉语词典>修订中的语音规范》,语文建设,1995年第9期。
    晁继周: 《把词典编纂与词汇研究结合起来》,中国辞书学会学术委员会编《中国辞书论集·1997》,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
    晁继周:《关于“干警”一词的思考》,语文建设,1997年第9期。
    晁继周: 《关于<现代汉语词典>修订的几点认识》,商务印书馆辞书研究中心编《辞书的修订与创新》,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
    晁继周: 《关于规范词典的收词问题》,语言文字应用,1995年第2期。
    晁继周: 《关于汉语规范型词典收词的思考》,徐祖友、陆嘉琦编《中国辞书论集·1999》,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年版。
    晁继周:《继承提高创新——谈第5版〈现代汉语词典〉》,辞书研究,2006年第1期。
    晁继周: 《略论规范型词典的特点——兼论<现代汉语大词典>的收词原则》辞书研究,1992年第5期。
    晁继周: 《我国第一部规范性语文词典——<现代汉语词典〉》,中国辞书学会学术委员会编《中国辞书论集·1997)),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
    晁继周: 《语文规范标准与规范型字词典的编写》,中国语文,1999年第1期。
    陈蓓: 《现代汉语单音节兼类词研究——基于<现代汉语词典>的定量统计分析》,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09年第3期。
    陈抗: 《评<现代汉语词典>对异体字的处理》,中国语文,1994年第4期。
    陈庆武、林玉山: 《20世纪的中国辞书研究》,辞书研究,2000年第1期。
    陈霞村、白云:《关于成语注释——<现代汉语词典>札记》,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1期。
    陈小燕: 《论轻声词界定的必要性、一致性原则——对<现代汉语词典>轻声词的计量研究》,语言文字应用,2004年第1期。
    陈章太: 《<现代汉语词典>及其第5版的收词》,语言文字应用,2006年第1期。
    陈忠诚:《<现代汉语词典>若干释译指正》,汕头大学学报,2004年第1期。
    陈忠诚: 《评<现代汉语词典>(增补版)及其新词种种》,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4年第1期。
    谌艾: 《从出版工作的角度看〈现汉〉》,中国图书评论,2001年第12期。
    程国煜: 《修订本<现代汉语词典>的一处疏漏》,昭乌达蒙旗师专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1期。
    程荣: 《词典工作的科学化期待理想的计算机软件》,辞书研究,1997年第5期。
    程荣:《辞书单字条目与相关词语关系的处理》,语文建设,2001年第1期。
    程荣: 《单音词和单音语素与同义复音词的注释问题》,李如龙等编《词汇学理论与实践》,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
    程荣: 《第5版<现代汉语词典>加强规范性的几个方面》,辞书研究,2006年第1期。
    程荣:《汉语辞书中词性标注引发的相关问题》,中国语文,1999年第3期。
    程荣: 《求真务实全方位科学引导语文规范——<现代汉语词典>的规范性特 点》,中国出版,2004年第9期。
    程荣:《语文词典条目收选编排中的几个问题》,语文建设,1996年第8期。
    程志兵: 《<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释义商榷》,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4期。
    程志兵: 《浅谈<现代汉语词典>中一些词语意义的发展变化》,伊犁师范学院学报,1993年第3期。
    村夫、巧生: 《成语释义商榷——<现代汉语词典>札记》,新闻出版交流,2001年第2期。
    寸木: 《〈现代汉语词典>审订委员会2002年第一次全体(扩大)会议侧记》中国语文,2002年第2期。
    代建桃:《浅议<现代汉语词典>中的一些小问题》,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第11期。
    戴金旺: 《小议〈现代汉语词典>增补本之瑕》,辞书研究,2005年第1期。
    党军旗: 《评<现汉>的数词释义》,辞书研究,1998年第3期。
    董锋:《<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的纰漏》,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2期。
    董琨: 《<现汉>哲社条目修订的构想和实践》,辞书研究,1997年第1期。
    董琨: 《<新现代汉语词典>抄袭手法举隅》,辞书研究,1993年第5期。
    董树人: 《<现代汉语词典>若干词条释义商兑》,语文教学与研究,1998年第4期。
    董树人: 《<现代汉语词典>疑误二则》,语文建设,1998年第3期。
    董树人: 《谈谈现代汉语词典的释义问题——兼答李一民先生》,汉字文化,2001年第3期。
    董苏华: 《关于<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的疑误》,中国图书评论,1997年第11期。
    董为光: 《词条“分家”与义项“分配”》,辞书研究,2001年第5期。
    杜翔: 《“排挡”还是“排档”?》,中国科技术语,2009年第1期。
    杜翔: 《时代性准确性系统性——论第5版<现代汉语词典>释义的修订》辞书研究,2006年第1期。
    段晓平: 《<现代汉语词典>对文白异读字的处理》,辞书研究,2000年第2期。
    段晓平: 《<现汉>例证的搭配关系问题》,辞书研究,1998年第3期。
    范晓耘: 《贯彻规范标准不能胶柱鼓瑟》,辞书研究,1999年第6期。
    方进: 《评〈新现代汉语词典〉》,辞书研究,1994年第1期。
    费锦昌: 《工具书的字形有点乱》,辞书研究,2000年第3期。
    冯海霞、张志毅: 《<现代汉语词典>释义体系的创建与完善——读<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中国语文,2006年第5期。
    冯海霞: 《从物到人的词义演变研究》,南开语言学刊,2006年第2期。
    冯海霞: 《义位中隐含语义角色的分类及特征》,烟台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第4期。
    冯振广:《<现代汉语词典>关于“<书>”的标注有点乱》,辞书研究,2000年第5期。
    符淮青: 《“打”义分析》,辞书研究编辑部编《词典和词典编纂的学问》,上海辞书出版社,1985年第1期。
    符淮青: 《<现代汉语词典>在词语释义方面的贡献》,吕叔湘 胡绳等著《<现代汉语词典>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
    付晓雯: 《对05版<现代汉语词典>“硷”字头后括列繁体字、异体字次序的一点疑问》,汉字文化,2006年第5期。
    甘于恩: 《试论语文词典对自由词组的收录》,辞书研究,1987年第1期。
    高辟天: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词条拟测汉字语义场》,世界汉语教学,1997年第1期。
    高元石: 《“咬文嚼字”三则》,鞍山师范学院学报,1995年第1期。
    高元石: 《<现代汉语词典>的同素异序词说略》,鞍山师范学院学报,1991年第4期。
    高云祥: 《评王同亿主编的<新现代汉语词典〉》,语文建设,1993年12期。
    葛本仪: 《<现代汉语词典>与当代语言理论》,语文建设,1997年第12期。
    辜同清: 《浅析汉英双语〈现代汉语词典〉英译中语用原则的应用》,辞书研究,2006年第2期。
    郭伏良、白云霜: 《<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新义词语的多维考察》,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5期。
    郭猛: 《字典编纂中确立主词例的意义与原则》,中国辞书学会语文词典专业委员会、安徽大学、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编《辞书编纂与语言生活——第五届全国语文辞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安徽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韩敬体、于根元: 《香港出版发行<现代汉语词典>并发表评论文章》,语言学动态,1978年第2期。
    韩敬体: 《<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介绍》,中国语文,1996年第6期。
    韩敬体: 《<现代汉语词典>各版本收词处理的几个问题》,中国辞书学会语文词典专业委员会、安徽大学、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编《辞书编纂与语言生活——第五届全国语文辞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安徽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韩敬体: 《评<现代汉语大词典>和〈新现代汉语词典〉》,中国语文,1994年第5期。
    韩敬体: 《评<新世纪现代汉语词典>》,辞书研究,2002年第1期。
    韩敬体: 《肃清“两个估计”在词书工作中的流毒——正确评价<现代汉语词典>(试用本)》,人民教育,1978年第11期。
    韩敬体:《语词兼释,小题大做——谈<现代汉语词典>的一种特殊释词方式》,中国辞书学会学术委员会编《中国辞书论集·2000》,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1年版。
    韩敬体: 《语文词典编纂者应有的修养——从王同亿先生的<新世纪现代汉语词典>说起》,中国辞书学会学术委员会编《中国辞书论集·2001》,陕西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韩敬体: 《增新删旧,调整平衡——谈<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的收词》,中国语文,2006年第2期。
    韩敬体: 《做好词典编写工作,为促进现代汉语规范化服务》,语言文字应用,2005年第3期。
    何丹、钱玉趾: 《<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释义指瑕》,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2期。
    何九盈: 《<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的新面貌》,语言文字应用,2006年第1 期。
    何宛屏: 《含有西文字母的词语在词典中的位置》,语言文字应用,2001年第3期。
    何毓玲: 《从<现代汉语词典>修订再谈语文辞书编撰的规范性》,中国编辑,2007年第3期。
    侯明申: 《关于“打”的第二十六个义项:与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商榷》,武警指挥学院学报,2000年第1期。
    侯样祥: 《抄袭大王还是辞书专家——<现代汉语词典>“侵权案”曝光》,图书馆,1993年第6期。
    胡百华、李行德、汤志祥: 《香港的语料库和相关研究概况》,语言文字应用,1997年第2期。
    胡宝华:《现代汉语英源外来词的译借》,重庆工学院学报,2009年第7期。
    胡丽珍: 《<现代汉语词典>成语误释浅析》,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4期。
    胡明扬:《编纂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的几点建议》,语文建设,1993年第4期。
    胡明扬:《现代汉语通用语料库的建库原则和设想》,语言文字应用,1992年第3期。
    胡明扬:《中国词典编纂史上一个划时代的里程碑》,语言文字应用,2006年第1期。
    胡绳: 《在<现代汉语词典>出版二十周年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中国语文,1993年第4期。
    胡中文: 《汉语词语的表达色彩与语文辞书的释义规范》,中国语文,1999年第3期。
    胡中文:《试论合称及其相关问题》,徐祖友、陆嘉琦编《中国辞书论集·1999》,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年版。
    黄河清: 《为<现代汉语词典>“牵引”条补一义》,辞书研究,2002年第6期。
    黄鸿森: 《“唯、惟”议——<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唯、惟”条处理之我见》,辞书研究,2009年第6期。
    黄鸿森: 《“养殖”一词释义应拓宽》,语文建设,2000年第9期。
    黄鸿森: 《匡误的匡误》,语文建设,2001年第9期。
    黄鸿森: 《谦词 “家”的释义》,语文建设,2001年第12期。
    黄鸿森:《于精微处见功夫——管窥<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条目释文的修改》,语言文字应用,2006年第1期。
    黄华、孟庆海: 《词的借代义及其注释》,徐祖友、陆嘉琦编《中国辞书论集·1999》,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年版。
    黄金贵、胡丽珍:《<现代汉语词典>古词语释义辨正(上)》,辞书研究,2003年第5期。
    黄金贵、胡丽珍:《<现代汉语词典>古词语释义辨正(下)》,辞书研究,2003年第6期。
    黄理兵: 《“该当”、 “固执”和“迷人”》,汉语学习,2000年第1期。
    黄理兵: 《<现汉>收词失误一例》,汉语学习,2000年第2期。
    黄理兵: 《该当·固执·迷人——<现代汉语词典>指谬》,咬文嚼字,2000年第3期。
    季素彩: 《现代汉字部首与古代哲学思想——试析<现代汉语词典·部首>的深层建构》,汉字文化,1999年第1期。
    贾采珠、吕京: 《第5版<现代汉语词典>哲社条目修订概述》,辞书研究,2006年第1期。
    贾采珠: 《谈谈<现代汉语词典>中的北京话词语》,吕叔湘 胡绳著《<现代汉语词典>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
    剑艺: 《“叫板”的引申义》,语文建设,2001年第3期。
    江蓝生: 《<现代汉语词典>与吕叔湘先生的辞书学思想》,辞书研究,2004年第6期。
    江蓝生: 《<现代汉语词典>与吕叔湘先生的辞书学思想》,辞书研究,2004年第6期。
    姜自霞: 《<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单音语素释语打头字“指”的使用》,辞书研究,2009年第1期。
    蒋宗福: 《“一把”释疑》,辞书研究,1995年第4期。
    蒋宗福: 《电子语料库与语文辞书的编纂修订》,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5期。
    解海江、张志毅: 《谈<现汉>对义位褒贬陪义的标注》,辞书研究,2003年第6期。
    解正明:《北京话认知称谓名词特点及其社会成因》,语言教学与研究,2005年第6期。
    解正明: 《词义研究与语文词典释义》,辞书研究,2002年第3期。
    解正明: 《语文词典释义括注体例的一致性》,辞书研究,2003年第2期。
    金树培: 《谈<新华词典>、<现代汉语词典>的白璧微瑕:从“脎”、 “蝾”等字的字形想到的》,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第2期。
    金树祥: 《基于大规模语料库的现代汉语AABB结构研究》,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5期。
    金艳艳: 《词典中的AABB式》,中国辞书学会语文词典专业委员会、安徽大学、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编《辞书编纂与语言生活——第五届全国语文辞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安徽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孔昭琪、孔见: 《<现代汉语词典>修订研究》,理论学刊,2006年第11期。
    孔昭琪、孔见: 《<现代汉语词典>指瑕》,理论学刊,2005年第2期。
    孔昭琪: 《“期间”与“其间”》,语文建设,2000年第12期。
    孔昭琪: 《关于<现代汉语词典>对部分迷信义的解释》,辞书研究,1996年第2期。
    兰宾汉: 《词义派生与释义》,辞书研究,2003年第4期。
    劳臣: 《<现代汉语词典>二题》,语文建设,2000年第10期。
    雷冬平、胡丽珍: 《<现代汉语词典>古词语释义辨考五则》,晋中学院学报,2009年第5期。
    黎良军: 《论词义在异体词整理中的核心地位——兼谈<现汉>的异体词规范思想》,辞书研究,2001年第4期。
    黎松峭: 《不应留下遗憾——对新版<现代汉语词典>的一点看法》,出版广角,1997年第2期。
    李伯纯: 《评〈新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英汉对译问题》,中国语文,1994年第 5期。
    李达仁: 《弘扬<现汉>精神,增强读者意识》,吕叔湘 胡绳等著《<现代汉语词典>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
    李尔纲: 《论语文词典的专科词条及其释义》,徐祖友、陆嘉琦编《中国辞书论集·1999》,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年版。
    李尔钢:《论“区别义”》,中国辞书学会学术委员会编《中国辞书论集·2000》,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1年版。
    李尔钢: 《论同形词理论及其辞典实践》,中国辞书学会语文词典专业委员会、安徽大学、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编《辞书编纂与语言生活——第五届全国语文辞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安徽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李海霞:《<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释义商榷15则》,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第5期。
    李慧等: 《汉语常用多义词在中介语语料库中的义项分布及偏误考察》,世界汉语教学,2007年第1期。
    李建国: 《词典括注释义商兑》,辞书研究,2009年第3期。
    李建国:《论语文词典收词释义的系统与平衡》,辞书研究,2005年第3期。
    李建国:《语文词典修订的现代自觉》,辞书研究,2006年第2期。
    李建国: 《再论<现代汉语词典>与词汇规范》,辞书研究,2006年第4期。
    李金花: 《<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热水器”条的释义商兑》,辞书研究,2007年第5期。
    李景春: 《“没齿”训释匡谬》,语文建设,1994年第12期。
    李景春: 《“衣”的音义处理问题》,语文建设,1999年第4期。
    李景春: 《<现汉>翻检札记》,语文建设,1998年第10期。
    李璐:《现汉“结果”义关联词语研究综述》,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第6期。
    李荣: 《读<现代汉语词典>笔记(提纲)》,吕叔湘 胡绳等著《<现代汉语词典>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
    李寿星: 《〈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应补量和单位课》,编辑学报,2002年第1期。
    李桐贤: 《<现代汉语词典>中“ABB”式形容词漫议》,韶关师专学报,1987年第4期。
    李新英: 《把握宏观做足细节——<现代汉语词典>校对心得》,中国出版,2005年第9期。
    李行健: 《编词典难,编现代汉语词典更难》,冀东学刊,1997年第2期。
    李行健: 《语文教学中的词语解释工作》,昆明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1年第2期。
    李扬: 《试论<现代汉语词典>中的“子”字后缀》,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4期。
    李震陆: 《<现代汉语词典>微瑕谈》,中国图书评论,2002年第10期。
    李志江: 《ABB式形容词中BB注音的声调问题》,语文建设,1998年第12期。
    李志江: 《第5版<现代汉语词典>科技条目的修订》,辞书研究,2006年第1期。
    李志江:《关于语文辞书词性标注的探讨》,中国辞书学会学术委员会编《中国辞书论集·1998》,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年版。
    李志江: 《语文辞书中词语的轻声标注》,徐祖友、陆嘉琦编《中国辞书论集·1999》,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年版。
    李志江:《语言文字规范化的规定和规范化字词典的编写》,辞书研究,1995年第6期。
    厉兵;《“碱”“硷”二字辨》,语文建设,1997年第2期。
    厉兵: 《“愣” “楞”二字辨》,语文建设,1996年第10期。
    厉兵: 《“拼” “拚”二字辨》,语文建设,1996年第9期。
    厉兵: 《谈谈<现代汉语词典>的收字》,语言文字应用,1997年第1期。
    厉兵: 《再说“闫”字》,语文建设,1995年第1期。
    利来友: 《现代汉字的新旧字形问题》,语言文字应用,1997年第3期。
    梁驰华: 《<现代汉语词典>有区别词性词义作用的轻声词初探》,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3期。
    梁冬青: 《<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W”部释义修订评析》,中国图书评论, 2005年第12期。
    林立: 《从头一页说起——评商务版<现代汉语词典>兼与编者商榷》,编辑之友,1995年第2期。
    林立: 《关于<现代汉语词典>的再评论》,编辑之友,1995年第6期。
    林立: 《略谈词典词目释文的简洁性》,大学出版,1995年第2期。
    林立: 《谈谈词典如何揭示词的语法功能》,辞书研究,1983年第5期。
    林立:《专门术语注释应遵循“四性”原则——兼谈<现代汉语词典>的编纂》,编辑之友,1995年第3期。
    林天虹,周迎燕:《<现代汉语词典>部分释义之考订》,语文建设,1997年第9期。
    林杏光: 《“规范+词表”与“经验+统计”》,语言文字应用,1997年第1期。
    林杏光: 《要了解词语的字义》,汉语学习,1981年第3期。
    林仪辉等: 《“入闱”还是“入围”?》,咬文嚼字,2004年第4期。
    林玉山: 《“两典”比较简说》,出版科学,2006年第4期。
    林仲湘: 《再评“以字头组词解释字头”》,中国辞书学会语文词典专业委员会、安徽大学、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编《辞书编纂与语言生活——第五届全国语文辞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安徽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刘承峰: 《<现代汉语词典>增补部分评述》,辞书研究,2005年第2期。
    刘传鸿: 《“戒严”与“营造”——<现代汉语词典>误释二则》,语文建设,2002年第2期。
    刘光满: 《“先生”释义辨证》,辞书研究,2000年第6期。
    刘菊黄、吕克农、张伯江: 《<现代汉语词典>单音节同音词统计》,文字改革,1985年第2期。
    刘玲: 《略谈汉语辞书中的配套词照应问题》,徐祖友、陆嘉琦编《中国辞书论集·1999》,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年版。
    刘明金、杨清华: 《<现代汉语词典>“好不”词条补正》,宿州师专学报,2000年第4期。
    刘青:《<现代汉语词典>与科技名词规范》,语言文字应用,2006年第1期。
    刘庆隆: 《<现代汉语词典>编写纪事》,辞书研究,1984年第2期。
    刘晓红: 《汉语复音词的意义分析问题》,邢台师范高专学报,1997年第2期。
    刘晓红: 《谈<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的新词语》,郴州师专学报(综合版),1997年第3期。
    刘晓梅、李如龙:《官话方言特征词研究以<现代汉语词典>所收方言词为例》,语文研究,2003年第1期。
    刘晓梅: 《<现代汉语词典>兼类多义词义项的分合及词性表现》,商务印书馆辞书研究中心编《辞书的修订与创新》,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
    刘晓梅: 《多义词语法属性的地位与作用——兼论分立义项的语法标准》《中国辞书论集·2000》,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1年版。
    刘学林、迟铎: 《<现代汉语词典>点滴谈》,吕叔湘 胡绳等著《<现代汉语词典>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
    刘延新: 《古语词分布状况和使用频率考察——兼评<现代汉语词典>和<现代汉语频率词典>的收词》,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2期。
    刘一玲: 《辞书的修订和增收新词语》,商务印书馆辞书研究中心编《辞书的修订与创新》,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
    刘玉俊: 《<现代汉语词典>词义辨误四则》,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5期。
    刘智伟: 《含同一语素的同义单双音节动词研究》,语言文字应用,2005年第4期。
    刘智伟: 《试析含同一语素的同义单双音节动词并存并用的原因》,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第1期。
    刘中富: 《关于<现代汉语词典>收释外来词的几个问题》,李如龙等编《词汇学理论与实践》,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
    柳凤运: 《<现代汉语词典>与〈简明牛津英语词典〉》,辞书研究,1997年第1期。
    卢建: 《试谈<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对比喻义的处理》,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第2期。
    卢莹、王金鑫: 《试析辞书释义中的名称、统称、合称》,辞书研究,2003年第3期。
    陆福庆: 《<新现代汉语词典>释义的严重错误》,辞书研究,1994年第3期。
    陆福庆: 《词典的收词问题》,上海辞书协会、辞书研究编辑部编《辞书编纂经验荟萃》,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年版。
    陆俭明:《希望<现代汉语词典>精益求精》,语言文字应用,1997年第2期。
    陆尊梧: 《<现代汉语词典>的原创历程》,中国辞书学会语文词典专业委员会、安徽大学、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编《辞书编纂与语言生活——第五届全国语文辞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安徽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吕波: 《试析<现代汉语词典>对词的理据的注释》,辞书研究,1996年第2期。
    吕京: 《<现代汉语词典>中姓氏义的处理》,中国辞书学会语文词典专业委员会、安徽大学、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编《辞书编纂与语言生活——第五届全国语文辞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安徽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骆琳:《“得”字研究中的语料处理与数据统计》,语言研究,2007年第4期。
    马莲、温昌斌: 《<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的进步与当代汉语的规范性》,江西社会科学,2006年第3期。
    马麦贞: 《关于<现代汉语词典>的思考》,辞书研究,1987年第3期。
    马真: 《谈谈<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虚词的注释》,语言文字应用,2006年第1期。
    马镇兴: 《<现汉>关联条目的几点质疑》,辞书研究,1998年第3期。
    毛永波: 《辞书中成语注音的分词连写问题》,中国辞书学会学术委员会编《中国辞书论集·1998》,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年版。
    毛永波: 《隐喻扩展与义项建立》,语文建设,1999年第1期。
    孟庆海: 《浅谈<现代汉语词典>的虚词注释》,辞书研究,1994年第6期。
    孟伟根: 《<现代汉语词典>(汉英双语版)英译之不足》,辞书研究,2005年第3期。
    闵龙华: 《<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释义选评——兼及<现代汉语大词典>有 关条目》,淮阴师专学报,1997年第1期。
    闵龙华: 《<现代汉语词典>收词立目商榷》,辞书研究,1996年第2期。
    闵龙华: 《<现代汉语词典>收词立目商榷》,南京师大学报,1995年第1期。
    闵龙华: 《评<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释义之不足》,中国辞书学会学术委员会编《中国辞书论集·2001》,陕西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闵龙华: 《试论中型语文词典应有的功能》,徐祖友、陆嘉琦编《中国辞书论集·1999》,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年版。
    缪亚奇: 《<现代汉语词典>拾误》,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第3期。
    潘文年: 《我国语文工具书出版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中国辞书学会语文词典专业委员会、安徽大学、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编《辞书编纂与语言生活——第五届全国语文辞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安徽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潘雪莲:《词频统计在词典收词中的作用》,中国辞书学会学术委员会编《中国辞书论集·2001》,陕西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彭逄澍: 《<现代汉语词典>若干词条释义置疑》,娄底师专学报,1985年第3期。
    彭泽润,丘冬:《现代汉语词典和字典编写思想的现代化》,辞书研究,2003年第6期。
    钱虹: 《<现代汉语词典>联绵字研究》,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3期。
    秦存钢: 《词的释义用语与比喻、借代、形容——<现代汉语词典>部分条目释义用语不当举隅》,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年第3期。
    秦鹏、邵妍: 《<新华字典>和<现代汉语词典>收字比较》,中国校外教育,2009年第9期。
    秦其良: 《<现代汉语词典>中“做”字条简析》,辞书研究,2006年第4期。
    秦其良: 《对“做”字的再认识》,开封大学学报,2007年第4期。
    邱光宝: 《<辞海><现汉>如是说》,咬文嚼字,2004年第9期。
    任海波、范开泰: 《现代汉语真实文本短语标注的若干问题》,语言文字应用,2000年第1期。
    沈桂丽: 《释义语言应注意的个点问题》,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1期。
    沈孟璎: 《浅议字母词的入典问题》,中国辞书学会学术委员会编《中国辞书论集·2000》,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1年版。
    师叔树: 《规范还是误导修订还是“修正”——<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问题展列与评说》,文艺理论与批评,2000年第1期。
    施春宏: 《比喻义的生成基础及理解策略》,语文研究,2003年第4期。
    施雅丽: 《关于现代汉语词典中的条目安排》,辞书研究,1989年第2期。
    史建桥: 《1998年以来语文辞书研究综述》,中国辞书学会语文词典专业委员会、安徽大学、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编《辞书编纂与语言生活——第五届全国语文辞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安徽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舒宝璋: 《矛盾丛生的〈新现代汉语词典〉》,辞书研究,1995年第3期。
    舒宝璋: 《难字·难词·难义——<现代汉语词典>修订丛谈》,吕叔湘胡绳等著《<现代汉语词典>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
    束定芳、黄洁: 《汉语反义复合词构词理据和语义变化的认知分析》,外语教学与研究,2008年第6期。
    双人: 《总结·探讨·提高——<现代汉语词典>学术研讨会综述》,辞书研究,1993年第4期。
    苏宝荣: 《词的语境义与功能义》,辞书研究,2001年第1期。
    苏宝荣: 《词的语境义与功能义》,中国辞书学会学术委员会编《中国辞书论集·2000》,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1年版。
    苏宝荣: 《词的语言意义、文化意义与辞书编纂》,辞书研究,1996年第4期。
    苏宝荣: 《辞书释义与词义研究》,中国辞书协会学术委员会编《中国辞书论集·1997》,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
    苏宝荣: 《汉语语文辞书的词性标注及其对释义的影响》,李如龙等编《词汇学理论与实践》,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
    苏宝荣: 《语文辞书释义方式上的两个“误区”》,中国辞书学会学术委员会编:《中国辞书论集·2001》,陕西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苏新春、顾江萍:《确定“口语词”的难点与对策——对<现汉>取消“口”标注的思考》,商务印书馆辞书研究中心编《辞书的修订与创新》,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
    苏新春、林进展: 《普通话音节数及载字量的统计分析——基于<现代汉语词典>注音材料》,中国语文,2006年第3期。
    苏新春、林进展: 《现代汉语音节数及载字量的统计分析——基于<现汉>的注音材料》,第38届国际汉藏语会议论文提要,2005年。
    苏新春、孙茂松: 《常用双音释词词量及提取方法——对<现代汉语词典>双音同义释词的量化分析》,语言教学与研究,2003年第6期。
    苏新春、徐婷: 《<现代汉语词典>标“书”词研究(上)——兼谈与古语词、历史词、旧词语的区别》,辞书研究,2007年第1期。
    苏新春、徐婷: 《<现代汉语词典>标“书”词研究(下)——兼谈与古语词、历史词、旧词语的区别》,辞书研究,2007年第2期。
    苏新春:《<现代汉语词典>中的“儿”尾词该如何处理?》,语文建设,2000年第12期。
    苏新春: 《关于<现代汉语词典>词汇计量研究的思考》,李如龙等编《词汇学理论与实践》,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
    苏新春:《关于<现代汉语词典>词汇计量研究的思考》,世界汉语教学,2001年第4期。
    苏新春: 《国家语委“通用语料库·核心库”的词表提取及词汇构成分析》江苏大学学报,2007年第1期。
    苏新春: 《普通话词汇系统对方言词的吸收与更新——<现代汉语词典>方言词的研究》,语言,2001年第2期。
    苏新春:《同形词与“词”的意义范围——析<现代汉语词典>的同形词词目》,辞书研究,2000年第5期。
    苏新春: 《新词语的成熟与规范词典选录标准——谈<现代汉语词典>(2002年增订本)的“附录新词”》,辞书研究,2003年第3期。
    苏新春: 《再论异形词规范的俗成性原则——谈异形词规范中的三个问题》,语言文字应用,2002年第2期。
    苏新春《汉语词汇定量研究的运用及其特点——兼谈<语言学方法论>的定量研究观》,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4期。
    孙德宣: 《把汉语词典的编写提高到新水平》,吕叔湘 胡绳等著《<现代汉语词典>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
    孙继善: 《<现代汉语词典>某些语素义项需要增补摭谈》,文科教学,1994年第4期。
    谭景春: 《词的意义、结构的意义与词典释义》,中国语文,2000年第1期。
    谭景春: 《关于由名词转变成的形容词的释义问题》,辞书研究,2001年第1期。
    谭景春: 《用品类名物词的释义方式》,中国辞书学会学术委员会编《中国辞书论集·2000》,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1年版。
    汤伏祥: 《<现代汉语词典>修订了什么》,新闻出版报,2000年第5期。
    汤志祥:《汉语新词语和对外汉语教学》,语言教学与研究,2002年第2期。
    唐超群: 《论语文词典中字头释义的统一》,辞书研究,1985年第1期。
    唐超群: 《通俗语源与词典释义》,辞书研究,1986年第5期。
    唐子恒:《对<现代汉语词典>典故词语释义方式的几点思考》,文史哲,2009年第6期。
    佟颖: 《议“现代汉语词典”中外来词的翻译方式》,术语标准化与信息技术,2009年第2期。
    彤文: 《<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今年7月在京首发》,中国语文,1996年第6期。
    万茹、曹炜:《<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义项修订计量考察》,学术交流,2007年第11期。
    汪海霞、杜庆杰: 《高校图书馆馆藏语文词典的抽样统计分析》,中国辞书学会语文词典专业委员会、安徽大学、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编《辞书编纂与语言生活——第五届全国语文辞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安徽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王飙: 《从<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谈成语拼音分连写标准》,辞书研究,2009年第1期。
    王东明: 《论规范性现代汉语文词典的编写原则——兼议<现代汉语词典>和< 现代汉语规范字典〉》,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1年第12期。
    王汉卫: 《改进部首检字法的几点建议》,辞书研究,2003年第5期。
    王惠: 《词义·词长·词频——<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多义词计量分析》,中国语文,2009年第2期。
    王佳伟、陈兵枝: 《<辞海><现代汉语词典>注释抵牾三则》,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第4期。
    王佳伟: 《“唯”字读音应统一》,汉字文化,2006年第1期。
    王洁: 《“猞猁狲”考辨》,华夏文化,2009年第1期。
    王洁: 《“猞猁狲”考溯》,中国典籍与文化,2009年第2期。
    王洁: 《“猞猁狲”小考》,汉字文化,2008年第6期。
    王洁: 《刍议<现代汉语词典>中的水名专用字条目》,辞书研究,2008年第5期。
    王洁: 《试论新词语中的多新义词》,语言文字应用,2010年第1期。
    王进安、李绍群: 《从“厥词”的语法归属看现汉双音词的形成》,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1期。
    王楠: 《<现代汉语词典>同形词目分析》,中国辞书学会学术委员会编《中国辞书论集·2001》,陕西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王楠: 《<现代汉语词典>中的离合词及其同音同形的词语研究》,中国辞书学会语文词典专业委员会、安徽大学、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编《辞书编纂与语言生活——第五届全国语文辞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安徽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王楠: 《第5版<现汉>同音同形的多字词目的分合处理》,语言文字应用,2006年第4期。
    王宁: 《论辞书的教育作用——兼评王同亿主编的〈新世纪现代汉语词典〉》辞书研究,2003年第1期。
    王宁: 《论辞书的原创性及其认定原则——兼论<现代汉语词典>的原创性和原创点》,辞书研究,2008年第1期。
    王仁强: 《基于语料库的“生人”用法调查及其对汉语词典编纂的启示》,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
    王世友、莫修: 《<现代汉语词典>以 “客套话”为释语的条目浅析》,辞书 研究,2000年第5期。
    王薇、张原: 《<现代汉语词典>中四字格异形成语分析》,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07年第1期。
    王伟: 《从<现汉>修订谈计算机在词典编纂中的应用及展望》,辞书研究,1997年第1期。
    王显志: 《从英汉字词看中西性别歧视文化心理》,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1期。
    温昌衍:《<现代汉语词典>释义商榷三则》,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3期。
    温昌衍:《充分关注词语词义的系统性和相关性——与<现代汉语词典>商榷》,辞书研究,2008年第3期。
    温昌衍: 《词义立目不立目体例应该一致——以<现代汉语词典>为例》,青海师专学报·教育科学,2005年第2期。
    温昌衍: 《词语态度色彩义的变化及语文辞书的修订》,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4期。
    温昌衍:《辞书应重视词语和表述的规范——以<现代汉语词典>(2002年增补本)为例》,江西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5年第2期。
    温昌衍: 《语文辞书兼类词和多义词释义中不宜出现原词》,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3期。
    温美姬、温昌衍:《<现代汉语词典>处理量词的一些问题》,辞书研究,2005年第2期。
    丈肠: 《<对比描写与统计分析——(现代汉语词典)专题研究>出版》,辞书研究,2007年第3期。
    吴汉江: 《<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对三字词语注音拼写的修订成果及遗留问题》,语言科学,2008年第4期。
    吴汉江:《<现代汉语词典>单音节意译语素义立项的考察》,辞书研究,2007年第4期。
    吴汉江: 《关于汉语直译词的一点思考》,语言文字应用,2008年第3期。
    吴汉江: 《汉语音译语素的语源标注及汉语教学》,辞书研究,2008年第6 期。
    吴华: 《评<新现代汉语词典>的“新”》,辞书研究,1994年第2期。
    吴文子: 《<现代汉语词典(汉英双语)>随机抽样探讨》,中国翻译,2003年第5期。
    吴有定: 《剔除瑕疵力求完美——<现代汉语词典>2002年增补本修订新设想》,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2期。
    奚其智、唐可立: 《<现代汉语词典>双音节同音词统计》,文字改革,1983年第7期。
    夏中易: 《论<现代汉语词典>189部的称名》,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5期。
    萧惠兰: 《浅谈辞书对姓氏“萧”的处理》,辞书研究,2000年第6期。
    萧振华: 《有关异体字问题的思考——兼谈<现代汉语词典>的遗憾》,中国出版,1997年第11期。
    肖模艳: 《基于语料的比喻词构词规则研究》,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4期。
    谢仁友: 《辞书中标注轻声时应注意的三个问题》,中国辞书学会学术委员会编《中国辞书论集·1998》,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年版。
    谢莹莹:《<现代汉语词典>“同一词素+同义词素”构成非同义合成词及成因》,唐山学院学报,2008年第3期。
    谢永芳、孙茂松: 《<现汉>ABCD与AB(CD)同时出条初步考察》,辞书研究,2005年第3期。
    谢永芳: 《<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对组合类“见/参看某”的修改》,辞书研究,2009年第6期。
    邢红兵:《汉语词语重叠结构统计分析》,语言教学与研究,2000年第1期。
    徐璐璐: 《<说文解字>与<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的义界比较》,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第3期。
    徐庆凯: 《普法岂能信口开河——评<新世纪现代汉语词典>的法律条目》,中国图书评论,2001年第11期。
    徐庆凯:《增新·补缺·求准·精简——评<现代汉语词典>百科条目的修订》 语言文字应用,2006年第1期。
    徐时仪: 《词组义与词典释义考察》,中国辞书学会语文词典专业委员会、安徽大学、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编《辞书编纂与语言生活——第五届全国语文辞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安徽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徐铁生: 《<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姓氏条目平议》,辞书研究,2009年第2期。
    徐祖友:《评<现汉>“然”尾词中的副词》,中国辞书学会学术委员会编《中国辞书论集·1998》,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年版。
    许万宏: 《<现汉>悄悄“变脸”》,咬文嚼字,2006年第3期。
    许万宏: 《<现汉>误了“终身”》,咬文嚼字,2006年第12期。
    许万宏: 《<现汉>用了一个“等”字》,咬文嚼字,2005年第12期。
    薛克谬:《语文词典中词与语选目的协调》,辞书研究,1997年第6期。
    薛笑丛: 《辞书出版严谨为本——评<现代汉语词典>(汉英双语版)》,世界汉语教学,2006年第3期。
    延琳: 《二十年编纂 三十年风行——有关部门纪念吕叔湘百年诞辰暨<现代汉语词典>发行三十周年》,出版参考,2004年第24期。
    杨春: 《现代汉语异形词的规范问题》, 《语言学论丛》第二十四辑,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
    杨德峰: 《<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趋向动词释义献疑》,辞书研究,2009年第6期。
    杨德峰: 《对外汉语教材中的注音和拼写问题》,世界汉语教学,1996年第1期。
    杨洪清: 《<现代汉语词典>字头所用字形商榷》,徐州师范学院学报,1990年第1期。
    杨金华: 《现代语文词典应拒绝同义相训》,辞书研究,2003年第6期。
    杨金华: 《语文词典的词条信息<现代汉语词典>与〈小罗贝尔法语词典>对比之二》,辞书研究,1988年第5期。
    杨全红、曹顺发: 《<汉英双语现代汉语词典>和<新华新词语词典>部分新词译文商榷》,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年第3期。
    杨蓉蓉: 《浅谈汉语字/词典立目单字的规范问题》,商务印书馆辞书研究中心编《辞书的修订与创新》,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
    杨宇飞: 《新版<现代汉语词典>体育词汇举凡》,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1年第4期。
    杨昱华: 《对<现代汉语词典>后喻式名词及喻语素释义的探讨》,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2期。
    姚鹏慈、赵建刚: 《它们是同一条成语的不同书面形式吗?——与<现代汉语词典>商榷》,语文建设,1998年第9期。
    姚占龙: 《同根ABB式状态形容词及其量级考察》,世界汉语教学,2006年第3期。
    佚名: 《<现代汉语词典>凡例》,辞书研究,1982年第2期。
    佚名: 《白璧微瑕——略谈<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中的错误》,新闻出版交流,1997年第5期。
    尹雪璐: 《<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两对没有标示出的属性词》,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第8期。
    应利、叶秋生: 《<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几个属性词标注存疑》,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第4期。
    应雨田: 《<现代汉语词典>某些比喻义献疑》,辞书研究,2009年第4期。
    应雨田: 《对<现代汉语词典>所认定的某些比喻义的质疑》,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3期。
    应雨田:《异体词语规范研究述评》,武陵学刊,1997年第1期。
    于峻嵘、柴秀敏: 《关于“发现” “发觉”的语法语义研究——兼及<现代汉语词典>释义问题》,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2期。
    余桂林: 《<现代汉语词典>1996年版四字词修订的计量分析》,中国辞书学会学术委员会编《中国辞书论集·2000》,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1年版。
    余桂林:《<现代汉语词典>96版四字词修订的计量分析》,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第3期。
    余桂林: 《<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专家座谈会召开》,语言文字应用,2006年第1期。
    余桂林: 《<现代汉语词典>四音节成语注音的按词分写问题》,语言文字应用,2002年第3期。
    余桂林: 《<现代汉语词典>四字成语的意义及释义特征》,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第2期。
    余健: 《自相矛盾的〈现汉〉》,咬文嚼字,2003年第4期。
    余世汶:《现代汉语语素库的开发及应用》,世界汉语教学,1999年第2期。
    俞允海: 《<现代汉语词典>的现代思考》,语文学刊,2002年第3期
    俞允海:《<现代汉语词典>收词释义质疑》,浙江社会科学,2002年第6期。
    袁明军: 《<现代汉语词典>里的拟声词》,语文研究,2007年第1期。
    曾大力:《给<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体例挑刺》,辞书研究,2003年第4期。
    曾子凡: 《评<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的几项不足》,语言文字应用,1999年第3期。
    翟万林、乔世祥、邱俊海、王友福: 《对〈现代汉语词典〉(增补本)某些词条释文的修订建议》,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第3期。
    翟万林、乔世祥、邱俊海、王友福: 《评<现代汉语词典>语言学条目释义》,辞书研究,2008年第1期。
    詹人凤: 《批判“词汇有阶级性”的谬论——从“四人帮”围剿<现代汉语词典>说起》,学习与探索,1979年第1期。
    占勇: 《汉语构词法研究述评》,兰州学刊,2006年第9期。
    张博: 《<现代汉语词典>条目义项与词语义位的不对应及其弥合空间》,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5期。
    张成材: 《读修订本〈现代汉语词典〉》,青海师专学报,2000年第5期。
    张春泉,春柳: 《词语交叉对释法利弊谈》,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1期。
    张春泉、刘雪芹: 《<现代汉语词典>宜收“致哀”条——兼谈词典收词的词语竞争原则》,汉语学习,2004年第2期。
    张德继: 《白璧微瑕,美中不足:评<现代汉语词典>成语的释义》,太行学刊,1995年第3期。
    张汉泽: 《<现代汉语词典>的反义条目工艺》,辞书研究,1988年第3期。
    张红军: 《精益求精出精品:<现代汉语词典>的修订出版》,新闻出版天地,1996年第5期。
    张稷: 《继承前辈伟业 弘扬<现汉>精神》,中国出版,2004年第9期。
    张锦文: 《“词典组成”与辞书缺憾——兼谈辞书使用指导的问题》,辞书研究,1999年第3期。
    张锦文: 《<现代汉语词典>的词条排列》,辞书研究,1989年第4期。
    张锦文: 《现代汉语词典中同音单字条目的排列》,辞书研究,1989年第6期。
    张觉: 《关于异体字淘汰与使用问题的学术思考——对<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与<现代汉语词典>的一些意见》,编辑学刊,2001年第3期。
    张觉: 《规范词典的内容必须符合国家规范》,辞书研究,2003年第3期。
    张军: 《<现代汉语词典>注音拼写的连写分写问题》,辞书研究,2000年第2期。
    张莉:《<现代汉语词典>多义词处理指瑕》,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1期。
    张普: 《关于语感与流通度的思考》,语言教学与研究,1999年第2期。
    张普: 《现代汉语的独字音节》,语言文字应用,1994年第2期。
    张青松: 《论<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古词语释义之不足》,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4期。
    张秋梅,曹炜:《现代汉语词典》第四版释义修订计量研究,文教资料,2007年第28期。
    张铁文: 《<现汉>“西文字母开头的词语”部分的修订》,语言文字应用,2006年第4期。
    张万起: 《谈词书的修订问题——从<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出版谈起》,中国辞书学会学术委员会编《中国辞书论集·1997》,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
    张万起:《用科学精神编词典》,吕叔湘胡绳等著《<现代汉语词典>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
    张相明、彭敬: 《20世纪中国辞典学理论发展探析》,辞书研究,2008年第 2期。
    张向群: 《“<方>”可否去掉》,辞书研究,1990年第3期。
    张向群: 《从“抹”的量词义说起》,辞书研究,1996年第3期。
    张小平: 《“坐”舆“座”》,辞书研究,1998年第2期。
    张小平: 《谈<现代汉语词典>对异体词的整理》,高等自学考试,1996年第12期。
    张妍: 《<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配例的改进》,辞书研究,2007年第2期。
    张燕: 《新“双字”动词类型考察》,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第2期。
    张怡春、陈阔宇: 《<现汉>一语未中的》,咬文嚼字,2007年第9期。
    张怡春: 《三本词典三个样》,咬文嚼字,2004年第8期。
    张毅莲: 《品牌:网络时代词典竞争力的核心载体》,中国辞书学会语文词典专业委员会、安徽大学、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编《辞书编纂与语言生活—第五届全国语文辞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安徽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张玉洁: 《“开”的义项分析》,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8年第5期。
    张志毅、解海江:《汉语计量词汇学的丰硕成果——读<汉语词汇计量研究>》,辞书研究,2003年第3期。
    章宜华: 《对外汉语词典多维释义的概念结构探讨——对外汉语词典与<现代汉语词典>的对比研究》,学术研究,2008年第5期。
    赵大明: 《汉语语文词典标词性的难点》,中国辞书学会学术委员会编《中国辞书论集·1998》,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年版。
    赵克勤: 《略论<现代汉语词典>的社会影响与历史贡献》,吕叔湘胡绳等著《<现代汉语词典>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
    赵霞、张双亭: 《关于规范性语文辞书释义的修订》,语文建设,2001年第12期。
    赵霞: 《“肯綮”小议》,北京宣武红旗业余大学学报,1999年第2期。
    赵霞: 《小议<现汉>的两条释义》,北京宣武红旗业余大学学报,2001年第1期。
    赵贤德: 《“交头”是什么意思》,汉语学习,2000年第2期。
    郑燕萍、曹炜: 《关于现代汉语植物词基本特征的计量考察——兼论<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在植物词的诠释中存在的问题》,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5期。
    郑燕萍、曹炜: 《外来词义的移植:现代汉语非派生式新义探源——兼谈<现代汉语词典>在词的比喻义收释中存在的不足》,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4期。
    郑燕萍: 《<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动物词基本特征计量考察》,莆田学院学报,2008年第3期。
    之其:《繁简混用不可取——从<现代汉语词典>题签说起》,咬文嚼字,1995年第2期。
    周春霞: 《论社会需求和辞书的易读性原则》,中国辞书学会语文词典专业委员会、安徽大学、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编《辞书编纂与语言生活——第五届全国语文辞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安徽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周荐: 《<现代汉语词典>中的待嵌格式》,中国语文,2001年第6期。
    周荐: 《从词长看词典语汇单位的确定》,辞书研究,1999年第2期。
    周荐: 《双字组合与词典收条》,中国语文,1999年第4期。
    周明: 《怎能如此欺骗读者?——从对<新世纪现代汉语词典>的炒作谈起》中国图书评论,2001年第11期。
    周明鉴: 《<新世纪现代汉语词典>评析》,辞书研究,2002年第1期。
    周一民: 《新词新义的收录与规范》,语言文字应用,2003年第4期。
    朱斌:《按<新华><现汉>整理<一异表>修正的28个字》,辞书研究,1999年第4期。
    朱宏一: 《“吐蕃”的读音》,语文建设,2001年第12期。
    朱宏一: 《<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轻声处理评析》,中国语文,2008年第6期。
    朱坤林: 《<现代汉语词典>中的离合词研究》,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第2期。
    朱彦: 《关于<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的释义》,中文自学指导,2006年第5期。
    祝鸿熹: 《现代汉语辞书呼唤训诂学》,辞书研究,1998年第6期。
    祝清:《语法隐喻视角的汉语词典名动词实证研究》,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第11期。
    邹酆: 《论<中型现代汉语词典编纂法>(初稿)对现代词典学的贡献》,辞书研究,1998年第3期。
    代建桃: 《现代汉语同音词研究》,四川师范大学,2008年。
    曹芳芳: 《现代汉语动作类别词的语义研究》,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曹向华:《<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量词释义研究》,河北师范大学,2007年。
    陈波: 《小学语文教材词汇构成及常用词使用状况研究》,武汉大学,2004年。
    陈川:《单音节形容词修饰名词的结构方式及其原则》,四川大学,2006年。
    陈海燕: 《含相同语素的单双音节同义名词研究》,四川大学,2007年。
    陈琪: 《新加坡华语词语研究》,复旦大学,2008年。
    陈胜: 《普通名词的词义框架》,河北师范大学,2007年。
    陈志国: 《同义词中核心词的提取》,新疆师范大学,2006年。
    程洲: 《<现代汉语词典>三音节词及固定语声音形式和语法结构研究》,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崔晓飞: 《现代汉语副词“倒”考察》,河南大学,2003年。
    单鹏程: 《现代汉语喻人词语的文化观照》,曲阜师范大学,2009年。
    德吉卓嘎: 《<现代汉语词典>所收的詈词研究》,苏州大学,2005年。
    丁颖: 《<现代汉语词典>中的同素异序词》,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杜诚忠: 《现代汉语饮食类动词研究》,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杜元敏: 《<现代汉语词典>和<现代汉语规范词典>惯用语比较研究》,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樊立三: 《现代汉语语文辞书词性标注研究》,鲁东大学,2006年。
    樊小玲: 《基于“时间”、 “频率”概念和“新词语发现软件”的报刊新词语研究》,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冯莉: 《<现代汉语词典>同形同音词研究》,黑龙江大学,2008年。
    冯雅: 《现代汉语双宾动词研究》,鲁东大学,2007年。
    高婧: 《论现代汉语多义名词义项间的隐喻转喻关系》,内蒙古师范大学,2009年。
    高松: 《汉语词汇化过程中的频率机制》,黑龙江大学,2008年。
    关俊红: 《二十世纪辞书儿化词研究》,厦门大学,2008年。
    郭艳娥: 《现代汉语状态词的动态研究》,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韩淑红:《基于<现代汉语词典>的英源外来词研究》,鲁东大学,2008年。
    何婷婷: 《现代汉语中的“N状+V”式研究》,安徽师范大学,2006年。
    胡大柳: 《<现代汉语词典>异形词分析及处理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胡丽珍: 《<现代汉语词典>古词语释义研究》,浙江大学,2006年。
    胡孝斌: 《现代汉语双叠四字格AABB式研究》,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季娜: 《未登录词的语法功能猜测》,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姜自霞: 《基于义项的语素构词研究》,北京语言大学,2005年。
    解江红: 《汉法词典中新词语的收录原则》,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3年。
    金硕: 《反义复合词词汇化过程中的语义发展》,河北师范大学,2007年。
    柯丽芸: 《汉语第二语言教材词汇的义类分布研究》,厦门大学,2008年。
    孔凡洁: 《<现代汉语词典>中的方言词》,河北师范大学,2003年。
    李春燕: 《现代汉语状态形容词本体研究》,暨南大学,2007年。
    李慧:《现代汉语双音节词组与词共存现象及词组词汇化考察》,北京语言大学,2005年。
    李金兰: 《现代汉语身体动词的认知研究》,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李静: 《英汉饮食新词的认知语义研究》,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李静峰: 《现代汉语常用汉字字义研究》,广西大学,2002年。
    李湘平: 《现代汉语序数的考察与分析》,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李彦洁: 《现代汉语外来词发展研究》,山东大学,2006年。
    梁芳: 《<现代汉语词典>全喻指人词语探析》,曲阜师范大学,2008年。
    梁盟: 《<现代汉语词典>中的外来词研究》,辽宁师范大学,2006年。
    廖暑业: 《汉语反义语素合成词及其习得研究》,暨南大学,2006年。
    刘雪梅: 《现代汉语中的名词重叠现象研究》,四川大学,2006年。
    刘媛: 《<现汉>中含比喻义的双音并列词语的功能认知分析》,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路丽梅: 《汉英常用动作动词动宾搭配的比较及其对语言教学的启示》,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吕杭: 《现代汉语泛义动词“打”构词的限制条件研究》,四川大学,2007年。
    吕艳辉: 《基于语料库的现代汉语手部动词研究》,山东大学,2008年。
    罗够华: 《集合名词受个体量词修饰现象考察》,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马英新: 《<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双音节名转形兼类词研究》,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马赞: 《现代汉语感受动词研究》,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满欣: 《汉语内脏器官词语意义分析》,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孟杰: 《<现代汉语词典>与<现代汉语规范词典>感情色彩词语研究》,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孟茜: 《现代汉语双音节轻声词的轻声化功能动因研究》,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裴培: 《现代汉语轻声词及相关问题研究》,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朴红瑛: 《〈现代汉语词典〉儿化词语研究》,延边大学,2003年。
    阮玉协: 《佛经词语的汉化》,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申跃: 《现代汉语ABB式形容词研究》,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沈君莉:《现代汉语获取义双宾句研究》,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生辉: 《汉语人名词语意义泛化研究》,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石琳: 《认知视野下的通感研究》,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宋沁潞: 《金庸小说语言研究》,山东大学,2008年。
    苏东华: 《当代新词语修辞现象词汇化研究》,暨南大学,2006年。
    孙冬梅: 《手部动词“打”的语义语法学研究》,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谭丽: 《现代汉语使动用法研究》,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田宏梅: 《基于语料库研究“有点”的搭配与语义分布》,暨南大学,2006年。
    佟颖: 《<现代汉语词典>中的外来词研究》,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万茹: 《<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修订计量考察》,苏州大学,2009年。
    王桂娟:《<现代汉语词典>双音节动词转指名词研究》,河北师范大学,2007年。
    王晶:《现代汉语词的离合现象研究》,广西大学,2005年。
    王磊: 《<现代汉语词典>与<现代汉语规范词典>文言词收释比较研究》,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王蕾: 《基于动态流通语料库的信息技术领域术语通用化研究》,北京语言大学,2003年。
    王树建: 《现代汉语形容词ABB式研究及其在对外汉语教学应用中的若干思考》,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年。
    王兴隆: 《辞书义位描写要素结构三分研究》,鲁东大学,2008年。
    王阳华: 《汉语制(作)成语义框架式研究》,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王志恺: 《现代汉语字组“有X”的词汇化倾向》,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文雅丽: 《现代汉语心理动词研究》,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吴汉江: 《汉语物象词语研究》,苏州大学,2008年。
    吴佳娣: 《现代汉语方所词的语义研究》,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吴立红: 《现代汉语程度副词组合研究》,暨南大学,2006年。
    吴玲莲: 《<现代汉语词典>单义双音节形容词括注模式与搭配特点考察》,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2年。
    奚俊: 《动词“打”的研究》,北京语言大学,2006年。
    辛任春:《英汉两种语言中认知称谓名词特点的比较》,太原理工大学,2008年。
    熊燕: 《同义释词中核心词的提取》,厦门大学,2007年。
    徐小波: 《动词词义的非自足性研究》,鲁东大学,2006年。
    杨芬: 《现代汉语同素异序词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四川大学,2007年。
    杨虹: 《状态词句法功能转换》,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杨建国:《基于动态流通语料库(DCC)的汉语熟语单位研究》,北京语言大学,2005年。
    杨茂荣: 《论语言文字规范化》,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杨岩勇: 《基于语料库的同义词辨析》,暨南大学,2007年。
    尹海良: 《现代汉语类词缀研究》,山东大学,2007年。
    余桂林: 《<现汉>四字词语的分类及其特点》,厦门大学,2002年。
    余东涛: 《现代汉语时间词研究》,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曾丹:《反义复合词形成演变的认知研究》,浙江大学,2007年。
    张红霞: 《现代汉语修辞造词考察》,四川大学,2004年。
    张慧芳: 《同素同义单双音节形容词比较研究》,四川大学,2007年。
    张奇祺: 《承诺类言语行为动词研究》,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张清: 《<现代汉语词典>“形容”义类研究》,厦门大学,2006年。
    张婷: 《近30年来的旧词新义研究》,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张焱: 《<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与<简明牛津英语词典>(十版修订版)形容词释义比较研究》,鲁东大学,2008年。
    赵家新: 《现代汉语心理形容词语义网络研究》,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赵林江: 《<现代汉语词典>第一版与第五版双音节形容词释义对比研究》,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赵嵘: 《现代汉语动宾式(VO式)离合词研究》,湘潭大学,2006年。
    赵小兵: 《基于动态流通语料库的现代汉语基本词汇自动识别与提取方法研究》,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赵雪: 《<现代汉语词典>程度副词释义研究》,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赵珥:《<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形动兼类词研究》,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郑梦娟: 《ABB式形容词研究》,武汉大学,2004年。
    郑妵妍: 《现代汉语形容词量的认知模式考察》,复旦大学,2006年。
    钟华: 《现代汉语焦点表现手段研究》,安徽大学,2007年。
    周毕吉: 《现代汉语人体名词的多角度研究》,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周红红:《从功能的视角考察外来词的生存规律》,北京师范大学,2007年。
    周泽龙: 《必然类语气副词研究》,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朱坤林: 《现代汉语“猜测”类动词的多角度分析》,延边大学,2006年。
    朱礼金:《现代汉语碰撞类动词的句法语义考察》,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梁盟: 《<现代汉语词典>中的外来词研究》,辽宁师范大学,2006年。
    曹向华:《<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量词释义研究》,河北师范大学,2007年。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