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图书发行业可持续发展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随着中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与变迁,国有图书发行业如何适应市场经济的挑战走持续发展之路成为整个图书发行行业关注的热点。当前中国图书发行种类越来越丰富,教科文体类、工业技术类以及经济类居于图书发行总类前三位,图书发行逐渐向以关注民生、关注经济与社会发展方面的题材转变,图书发行结构以及图书供应链条发生着深刻的变迁。与此同时,国有新华书店仍然是图书发行业的主体,民营书店日益成为图书发行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外资图书企业成为多种发行主体的有益补充,图书发行模式不断创新。另外,中国图书发行业存在着垄断性与市场性、传统性与现代性、粗放性与集约性并存,价格上涨与打折发行相伴,城乡差距明显等特征。
     总体上看,中国图书发行业存在着管理理念滞后、营销理念不足、品牌理念缺乏、形象理念忽视、市场定位不准问题,图书发行业缺乏与外资图书发行企业的竞争性合作意识以及对外拓展业务意识。国有图书发行业政企不分、产权不够明晰、风险管理制度薄弱、图书物流管理制度不到位、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等诸多问题。所有这些是直接制约中国图书发行业持续发展的障碍。
     究其原因,就在于国有图书发行业对图书发行市场认识不足、开拓创新意识不强,部分民营书店经营规模和管理水平较为低下,外资书店还没有形成具有竞争能力的独立发行主体。
     为此,我们在充分调研、吸收国内外部分图书发行业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认为,中国图书发行业应当在发展理念创新、发展机制创新以及科技创新等三个方面进行变革,从而实现中国图书发行业的持续发展。
With China's transition from a planned economy to a market economy, the adaptation to the challenges of the market economy for the state-run book distribution industry on path to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has been the focus of attention of the entire book distribution industry. At present, the book distribution in China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rich in category, with that of education and science, arts and sports, industrial technology, and economics as the top ranking among the total categories, and the focus of the subjects gradually turns to concerns about people's livelihood and about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The distribution structure as well as the supply chain of books is undergoing profound changes. At the same time, with the state-owned Xinhua Bookstore as the main body, private bookstores increasingly become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book distribution market, and foreign-funded enterprises of books become a useful supplement to various distribution channels. The book distribution mode in China continues to innovate. In addition, China's book distribution industry is characterized by co-exist of monopoly vs. market, tradition vs. modernity, extensiveness vs. intensiveness, the combination of the price increase and issue at a discount, and an obvious urban-rural gap.
     Generally speaking, China's book distribution industry has such problems as obsolete management principles, inadequate marketing ideas, lack of brand concept, neglect of image ideas and inaccurate market positioning. Compared with foreign-funded distribution enterprises of books, China's book distribution industry lacks for the awareness of cooperation based on competition and the initiative of business development. Without a clear line between the functions of the government and enterprises and lack of clarity of property rights, the state-run book distribution industry is weak in the risk management and book logistics management system and is imperfect in its financial management system, all of which are direct obstacles to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hina's book distribution industry.
     The reason as we explore lies in that with little pioneering and innovative spirit, the state-owned book distribution enterprises have insufficient understanding of the book distribution market. Some private bookstores have just small scale of operation and low management level, while foreign-capital bookstores haven't been so competitive as to form independent distributors in the market.
     On the basis of a full study and absorbing the successful experience of the book distribution industry at home and abroad, we think that China's book distribution industry should change from three aspects of innovation including the development concept, development mechanism an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o as to achiev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hina's book distribution industry.
引文
[1](美)L.A.怀特:《文化的科学》,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88,第40页。
    [1]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第121页。
    [1]转引自刘福森:《西方文明的危机与发展伦理学》,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237页。
    [1]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我们共同的未来》,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52页。
    [2]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我们共同的未来》,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56页。
    [1]赵建平:《少儿图书市场新走向》,载《出版参考》2004年第7期。
    [2]罗映纯:《儿童图书市场“西风劲吹”现象透析》,载《中国图书评论》2004年第11期。
    [3]蒋敦雄:《澳洲中文图书市场扫描》,载《出版发行研究》2000年第1期。
    [1]毛立平:《新华书店股份制改造中的几个法律问题》,载《出版发行研究》2005年第5期。
    [2]锦理文:《突破瓶颈 一网到底--四川新华书店集团发展连锁经营纪实》,载《中国出版》2002年第9期。
    [3]韦薇,郝勇:《安徽新华书店发行集团实行多角化扩张式发展战略》,载《出版参考》2003年第12期。
    [1]万里鹏、肖红:《国内网上书店的现状与评述》,载《中国信息导报》2000年第3期。
    [2]王玲艳、王则英:《国内网上书店未来发展之路》,载《现代情报》2002年第2期。
    [3]易斌:《网上书店与图书馆的采购工作》,载《情报探索》2005年第2期。
    [1]余敏:《民营书业发展的新趋势》,载《出版发行研究》2005年第5期。
    [2]谢振伟:《浙江民营书业面临的困境及其发展思路》,载《中国出版》2002年第6期。
    [1]郑士德:《中国图书发行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777页。
    [1]郑士德:《中国图书发行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920页。
    [2]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2006年全国新闻出版业基本情况》,载《中国新闻出版报》2007年5月9日。
    [3]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2006年全国新闻出版业基本情况》,载《中国新闻出版报》2007年5月9日。
    [1]“三足鼎立”分别指的是国有书店、民营书店、国外资本图书企业。
    [2]国有书店其实还包括古籍书店和外文书店,但是这两家书店承担的图书发行任务尤其是中小学教材发行任务比较少。
    [3]新闻出版总署文件:《关于培育和规范图书市场的若干意见》,1996年。
    [1]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2002年全国新闻出版业基本情况》,载《中国新闻出版报》2003年5月9日。
    [2]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2005年全国新闻出版业基本情况》,载《中国报业》2006年第9期。
    [1]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2006年全国新闻出版业基本情况》,载《中国新闻出版报》2007年5月9日。
    [2]新闻出版总署:《二○○六年全国新闻出版业基本情况》,见新闻出版总署网站2007年6月25日。
    [1]肖启明:《中国图书出版业的现状及其发展》,载《中国图书评论》2003年第4期。
    [2]中宣部、新闻出版署1988年4月1日颁布实行的《图书发行体制改革试行办法》,转引自郝振省:《改革开放以来民营书业发展脉络追溯》,载《出版参考》2003年第25期。
    [3]郑士德:《中国图书发行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572页。
    [1]新闻出版总署:《二○○六年全国新闻出版业基本情况》,见新闻出版总署网站2007年6月25日。
    [2]新闻出版总署:《二○○六年全国新闻出版业基本情况》,见新闻出版总署网站2007年6月25日。
    [1]郑士德:《中国图书发行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937页。
    [2]朱诠、卫朝峰、海继才:《外资进入中国出版业现状及应注意的问题》,载《编辑之友》2003年第2期。
    [1]新闻出版总署:《中国图书出版产业报告》(2005-2006),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22-23页。
    [2]新闻出版总署:《2006年全国新闻出版业基本情况》,载《中国新闻出版报》2007年5月9日。
    [1]郑士德:《图书发行学概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第143页。
    [2]图书分销渠道,也称图书营销渠道、图书分配通路、图书流通渠道等,它是指图书商品从出版企业向广大读者转移时取得图书商品所有权或转移其所有权的企业或个人的总称。参见方卿,姚永春:《图书营销学》,太原:山西经济出版社1998年版,第280页。
    [1]《贵州民营书店占据图书市场半壁江山》,中国台湾网2007年1月26日。
    [1]谢新洲,张春铭:《网络环境下图书发行模式研究》,载《出版科学》2005年第6期。
    [1]乐智强:《中间商命运多舛》,转自《市场与电脑》2000年第12期。
    [1]邓本章:《现代出版论》,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3年版,第231页。
    [1]新闻出版总署:《中国图书出版产业报告》(2005-2006),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137页。
    [1]梁丽:《新华书店连锁经营战略实施的探索》,第一范文网,2004-7-29,王德忠、蒋和胜:《新华书店连锁经营战略的实施要点》,载《出版发行研究》2002年第1期。
    [1]新闻出版总署:《2006年全国新闻出版业基本情况》,载《中国新闻出版报》2007年5月9日。
    [2]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
    [1]贺剑峰、刘炼:《我国图书市场的特征及其对策研究》,载《出版科学》2001年第4期
    [1]本报评论员:《服务最大的读者群》,载《人民日报》2004年1月15日第2版。
    [2]中国科普研究所:《2002中国科普报告》,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2002年版,第178页。
    [1]余世英:《对中国图书批发体制的思考》,载《图书情报知识》1997年第4期。
    [2]方平:《当前我国图书发行管理体制存在的突出问题》,载《市场与发行》2002年第7期。
    [3]张志林,包韫慧:《图书发行业运行质量观察》,载《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
    [4]乔东亮等:《首都出版可持续发展如何破题》,载《中国图书商报》2007年10月23日第6版。
    [5](美)道格拉斯·诺思:《第三世界的兴起》,北京:华夏出版社1989年版,第1页。
    [1]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上),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202页。
    [1]单凤儒:《管理学基础》,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297-299页。
    [2]周三多:《管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5页。
    [3](美)罗纳德·科斯:《企业的性质》,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年版,第27页。
    [1]例如,2002年全国图书发行总销售160.6亿册,993.93亿元。其中新华书店系统发行总销售123.19亿册,652.51亿元,新华书店系统以外的社会书店总销售37.41亿册,341.42亿元。而当年中小学课本总销售85.98亿册,394.28亿元。如果这些课本全部由新华书店发行的话,那么,新华书店销售其他一般性图书仅仅为37.21亿册,258.23亿元。见民营书业发展研究课题组:《中国民营书业发展研究报告》,载《出版发行研究》2003年第11期。
    [2]徐万明:《试论如何改变新华书店的官商、坐商作风》,来源http://www.xinhuabookstores.cn.
    [1]徐万明:《试论如何改变新华书店的官商、坐商作风》,来源http://www.xinhuabookstores.cn.
    [2]新闻出版总署:《中国图书出版产业报告》(2005-2006),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139页。
    [3](美)阿尔.里斯.劳拉.里斯:《品牌之源》,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27页。
    [1](美)弗朗西斯·福山:《信任--社会美德与创造经济繁荣》,海口:海南出版社2001年版,第153页。
    [1]徐万明:《试论如何改变新华书店的官商、坐商作风》,见:http://www.xinhuabookstores.cn.
    [1]新闻出版总署:《中国图书出版产业报告》(2005-2006),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134页。
    [1]边文魁等:《中国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及对策》,载《上海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1期。
    [1]转引自张凤杰:《农村图书发行,难在哪里》,载《出版发行研究》2005年第6期。
    [1]新闻出版总署:《中国图书出版产业报告》(2005-2006),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143页。
    [2]新闻出版总署:《中国图书出版产业报告》(2005-2006),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147页。
    [1]转引自易宪容:《科斯评传》,太原:山西经济出版社1998年版,第119页。
    [2]唐容桢:《着力推进新华书店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见:www.jjxj.com.cn/news。
    [3]徐万明:《试论如何改变新华书店的官商、坐商作风》,见:http://www.xinhuabookstores.cn.
    [1](德)乌尔里希·贝克:《风险社会》,南京:译林出版社2004年版,第10页。
    [2]周伏平:《企业风险管理》,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235页。
    [1](英)安东尼·吉登斯:《现代性的后果》,南京:译林出版社2000年版,第121页。
    [2]新闻出版总署:《中国图书出版产业报告》(2005-2006),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33页。
    [1]王杨:《浅议连锁书店物流模式的选择》,载《沿海企业与科技》2005年第11期。
    [1]王杨:《浅议连锁书店物流模式的选择》,载《沿海企业与科技》2005年第11期。
    [2]张美娟:《试论中国出版业物流资源的整合》,载《图书情报知识》2003年第6期。
    [1]单凤儒:《管理学基础》,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373页。
    [2]洪淼:《省级新华书店销货款结算中的弊端及其克服》,载《出版发行研究》2001年第3期。
    [1]张红卫、李曙光:《图书发行企业财务管理及核算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载《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第2期。
    [1]张晓玲:《关于中国图书发行市场的若干思考》,载《经济师》2005年第1期。
    [1]常红晓:《新华书店垄断中小学教材发行格局行将成为历史》,见:www.hexun.com。
    [2]江泽民:《全国政协九届一次会议上的讲话》,载《人民日报》1998年3月4日第1版。
    [1]转引自史晓芳:《民营书业:怎样成就天地英雄》,载《中华工商时报》2004年2月16日。
    [2]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民营书业发展研究课题组:《中国民营书业发展研究报告》,载《出版发行研究》2003年第11期。
    [1]《浅谈新华书店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见http://www.snbook.net:8080/snbk/jp/detail.jsp?id=1416。
    [2]姜华:《书店营销:连锁时代的困惑与忧愁》,载《编辑学刊》2005年第2期。
    [1]王文粹:《新华书店如何向市场体制过渡》,载《中国出版》1994年第4期。
    [2]雷永立:《本土书店应对外资书店的策略》,载《图书情报知识》2004年第1期。
    [1]参见陈翰笙:《帝国主义工业资本与中国农民》,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27页
    [2]乔启明、汤普森和陈彩章1932年在江阴峭歧镇的调查于1938年在美国出版,1984年由南京大学和江苏省社会科学院以《近代中国人口统计的一象实验[1931-1935]》,本文转引自朱国宏等:《中国社会变迁:反观与前瞻》,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101-104页。
    [3]参见费孝通:《江村经济:中国农民的生活》,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23-28页。
    [4]需要说明的是浙江省新华书店所进行的改革与江苏和上海等地有较强的同质性,所以本文就没有单独加以分析。
    [5]可以参见曹幸穗:《旧中国苏南农家经济研究》,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6年版,第121-137页。
    [1]资料来源江苏新华图书批发网,详见:www.jsbooks.com.cn。
    [1]张佩清:《江苏新华发行集团,打造以人为本的“书业沃尔玛”》,载《中国图书商报》2006年3月24日。
    [1]石永红:《江苏新华发行集团打造规范的现代文化连锁企业》,2004年11月24日,详见:http://finance.sina.com.cn。
    [1]谢军:《上海新华发行集团全力服务“三农”》,载《光明日报》2004年3月30日。
    [1]苏俊:《ERP助四川新华文轩突破瓶颈谋发展》,见四川新闻网。
    [1]芭芥:《法国出版业的历史与现状》,载《新京报》2005年9月2日。
    [2]陈悟朝:《定位图书流通》,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05年版,第179页。
    [3]《法国文化教育概况》,人民网2007年4月23日。
    [1]数据来源于康黎光,《法国八大图书发行公司一览》,载《出版参考》2004年第10期。
    [2]李实:《走进德国图书市场》,载《国外出版瞭望》2003年第4期。
    [1]李玲玲:《德国图书发行业概况》,载《出版参考》1994年第21期。
    [2]李玲玲:《德国图书发行业概况》,载《出版参考》1994年第21期
    [3]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赴欧考察团:《德国的图书发行结构与商务流程》,载《出版发行研究》2001年第2期。
    [1]李实:《走进德国图书市场》,载《国外出版瞭望》2003年第4期。
    [1]钟智锦:《德国零售书店的经营术》,载《出版参考》2001年第10期。
    [2]杨帆:《德国图书市场发生巨变》,载《出版参考》2000第12期。
    [3]一峰:《去年美国图书出版量创新高》,载《文汇读书周报》2004年6月15日。
    [4]曲阳:《解读2003-2004美国图书出版统计》,载《出版参考》2005年第1期。
    [1]魏龙泉:《点评美国图书销售渠道》,载《出版参考》2005年第10期。
    [2]魏龙泉:《美国图书的销售特点》,载《出版参考》2006年第10期
    [3]魏龙泉:《点评美国图书销售渠道》,载《出版参考》2005年第10期。
    [1]田雪原:《专家建议稳定低生育水平》,载《人民日报》2000年3月27日第5版。
    [1]民营书业发展研究课题组:《中国民营书业发展研究报告》,载《出版发行研究》2003年第11期。
    [1]民营书业发展研究课题组:《中国民营书业发展研究报告》,载《出版发行研究》2003年第11期。
    [2]廖玲玲:《十六大以来我国图书出版业回眸》,载《中华读书报》2007年10月15日。
    [3]雷永立:《本土书店应对外资书店的策略》,载《图书情报知识》2004年第1期。
    [1]何林融:《中国新闻出版报》,2008年4月17日。
    [1]李培东:《E-BOOK要革谁的命》,见http://www.blogchina.com/new/display/16608.html,2003年11月16日。
    1、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5、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上),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6、(美)阿尔·里斯劳拉·里斯:《品牌之源》,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7、(美)爱博斯坦:《图书业》,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8、(美)艾莉森·贝弗斯托克:《图书营销》,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4。
    9、(美)道格拉斯·诺思:《第三世界的兴起》,北京:华夏出版社,1989。
    10、(美)弗·福山:《信任:社会美德与创造经济繁荣》,海口:海南出版社,2001。
    11、(美)罗纳德·科斯:《企业的性质》,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
    12、(美)罗伯特·F·哈特利:《管理得与失》,北京:中信出版社,2001。
    13、(英)安东尼·吉登斯:《现代性的后果》,南京:译林出版社,2000。
    14、(英)托马斯·乔伊:《图书销售概论》,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1990。
    15、(德)乌尔里希·贝克:《风险社会》,南京:译林出版社,2004。
    16、(法)法约尔:《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0。
    17、(日本)村上信明:《日本出版流通图鉴》,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1992。
    18、(日)小林一博:《出版大崩溃》,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4。
    19、(苏)库兹涅佐夫:《图书发行经济学》,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89。
    20、本社:《图书发行与营销》,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21、李晏墅,乔均:《市场营销学》,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
    22、蒋伏心,左用章:《中国现代化曲折三十年》,南京出版社,1998。
    23、张志强:《江苏图书印刷史》,江苏人民出版社,1995。
    24、徐雁:《中国旧书业百年》,科学出版社,2005。
    25、陈悟朝:《定位图书流通》,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05
    26、邓本章:《现代出版论》,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3。
    27、戴剑良,李从军:《图书发行统计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28、方卿,姚永春:《图书营销学》,太原:山西经济出版社,1998。
    29、高信成:《中国图书发行史》,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30、郝振省:《2004-2005年中国出版业状况及预测》,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05。
    31、郝振省:《2004-2005年国际出版业状况及预测》,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05。
    32、黄凯卿:《图书发行自动化》,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
    33、李静、王光东:《中国图书音像市场访谈录》,济南:山东友谊出版社,2002。
    34、李桂福:《图书发行管理学》,北京:九州图书出版社,1999。
    35、柳斌杰:《中国出版年鉴2007》,北京:中国出版年鉴社,2007。
    36、刘福森:《西方文明的危机与发展伦理学》,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2005。
    37、刘拥军:《现代图书营销学》,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3。
    38、罗紫初:《图书发行教程》,沈阳:辽海出版社,2005。
    39、潘国彦:《中国出版年鉴2005》,北京:中国出版年鉴社,2005。
    40、潘国彦:《中国出版年鉴2004》,北京:中国出版年鉴社,2004。
    41、潘国彦:《中国出版年鉴2003》,北京:中国出版年鉴社,2003。
    42、潘国彦:《中国出版年鉴2002》,北京,中国出版年鉴社,2002。
    43、林岳生:《图书发行学基础知识》,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1992。
    44、卢贤中:《中国图书学》,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4。
    45、单凤儒:《管理学基础》,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46、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我们共同的未来》,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
    47、宋建新:《法国新闻出版发行概况》,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98。
    48、孙明贵:《物流管理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49、王庆:《新华书店连锁经营管理》,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2。
    50、王迎亚:《图书进销理论与实践》,海口,海南出版社,1994。
    51、汪轩千:《中国图书发行的昨天与今天》,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4。
    52、王益等:《中国书业思考》,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2。
    53、魏龙泉:《纵览美国图书出版与发行》,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
    54、谢振伟、周一苇:《图书发行改革与探求》,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1988。
    55、徐召勋:《图书宣传》,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56、杨胜伟、燕汉生:《法国图书出版业》,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1993。
    57、杨树德:《连锁经营与管理》,北京:中国三峡出版社,1996。
    58、余敏:《中国民营书业发展》,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03。
    59、余敏:《2003-2004年国际出版业状况及预测》,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04。
    60、张克山:《图书发行纵横谈》,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8。
    61、张孝安:《农村图书的流通渠道和营销模式研究》,北京:水利水电出版社,2007。
    62、郑士德:《中国图书发行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63、中国出版年鉴社:《中国出版年鉴2006》,北京:中国出版年鉴社,2006
    63、中国出版年鉴社:《中国出版年鉴2001》,北京:中国出版年鉴社,2001。
    64、中国出版年鉴社:《中国出版年鉴2000》,北京:中国出版年鉴社,2000。
    65、中国出版年鉴社:《中国出版年鉴1999》,北京:中国出版年鉴社,1999。
    66、中国出版年鉴社:《中国出版年鉴1998》,北京,中国出版年鉴社,1998。
    67、周伏平:《企业风险管理》,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3。
    68、周三多:《管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69、朱静雯:《现代书业企业管理学》,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3。
    70、中国书刊发行业协会:《国有书店改革与发展》,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71、《2001年中国出版年鉴》,北京:中国出版年鉴社,2002。
    72、《2002年中国出版年鉴》,北京:中国出版年鉴社,2003。
    73、《2003年中国出版年鉴》,北京:中国出版年鉴社,2004。
    74、《2004年中国出版年鉴》,北京:中国出版年鉴社,2005。
    75、《2005年中国出版年鉴》,北京:中国出版年鉴社,2006。
    76、《2006年中国出版年鉴》,北京:中国出版年鉴社,2007。
    77、边文魁等:《中国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及对策》,载《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0年第1期。
    78、蔡慧:《浅谈新华书店的目标市场定位》,载《中国出版》2003年第3期。
    79、董为民:《出版单位存货管理的问题分析与改进建议》,载《出版发行研究》 2006年第5期。
    80、方苏:《对上海书业入世一年来的观察与思考》,载《中国出版》2003年第3期。
    81、贺剑锋:《对中国出版业市场进入与退出关系的思考》,载《中国出版》2003年第3期。
    82、贺剑峰、刘炼:《我国图书市场的特征及其对策研究》,载《出版科学》2001年第4期。
    83、洪淼:《省级新华书店销货款结算中的弊端及其克服》,载《出版发行研究》2001年第3期。
    84、姜华:《整合营销传播与出版社营销创新》,载《出版工作》2006年第7期。
    85、姜华:《书店营销:连锁时代的困惑与忧愁》,载《编辑学刊》2005年第2期。
    86、李星:《电子图书与出版发行革命》,载《电子出版》2003年第3期。
    87、李胜利:《图书分销渠道的管理与整合》,载《出版与发行研究》,2005年第1期。
    88、刘楠清:《关于中国民营书店的现状考察与前景、对策研究》,载《中国出版》2003年第2期。
    89、孟凡波:《中国图书销售渠道面临的问题分析》,载《经济师》2005年第4期。
    90、潘炜,数字技术对出版业的影响,载《电子出版》2003年第1期。
    91、乔飞:《美国图书销售五大现状》,出版参考2003年第7期。
    92、唐容桢:《着力推进新华书店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见:www.jjxj.com.cn/news。
    93、王德忠:《新华书店连锁经营战略的实施要点》,载《出版发行研究》2002年第1期。
    94、王德忠、蒋和胜:《新华书店连锁经营战略的实施要点》,载《出版发行研究》2002年第1期。
    95、王生智:《谈民营书店的经营方向及策略》,载《出版与发行研究》2005年第1期。
    96、汪顺安等:《新华书店面临的挑战及应变策略》,载《中国出版》2001年第3期。
    97、吴蓓、蔡凤娟:《未来网络出版几个值得关注的利润点》,载《出版发行研究》 2004年第8期。
    98、谢新洲,张春铭:《网络环境下图书发行模式研究》,载《出版科学》2005年第6期。
    99、张佩清:《关于建立图书新批发体系的几点思考》,载《中国出版》1998年第7期。
    100、吴培华:《转制---中国出版业深化改革的必由之路》,载《出版参考》2004年第8期。
    101、金国华:《江苏省新华书店连锁经营渠道建设和维护的探索》,载《出版发行研究》2006年第5期。
    102、金国华:《中国图书馆市场分析及拓展策略》,载《出版发行研究》2007年第3期,美国《出版研究季刊》(2007年)。
    103、徐万明:《如何改变新华书店官商坐商作风》,见:http://www.xinhuabookstores.cn。
    104、于友先:《论现代出版产业市场运行规律》,载《出版发行研究》2003年第1期。
    105、禹建强:《贝塔斯曼进入中国市场的经营战略》,载《新闻战线》2005年第2期。
    106、甄西:《东瀛出版市场的“风景”还会好吗》,载《中国出版》2003年第2期。
    107、张凤杰:《农村图书发行,难在哪里》,载《出版发行研究》2005年第6期。
    108、张红卫,李曙光:《图书发行企业财务管理及核算中存在问题及对策》,载《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第2期。
    109、张志林,包韫慧:《图书发行业运行质量观察》,载《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
    110、朱诠、卫朝峰、海继才:《外资进入中国出版业现状及应注意的问题》,载《编辑之友》2003年第2期。
    111、朱勇慧:利用网络优势发展出版发行业,载《出版科学》2002年第1期。
    112、谢军:《上海新华发行集团全力服务“三农”》,光明日报2004年3月30日
    113、Alexander,G,Dyson.The road ahead:problems facing the publishing industry today. Seybold Report Analyzing Publishing Technologies vol2, no2:3-9, April 2002.
    
    114、 Chr. Hjorth-Andersen. A Model of the Danish Book Market, Journal of Cultural Economics, Volume 24, Number 1 / 2000.
    
    115、 Ian McGowan. Publishing in China, Publishing Research Quarterly, Volume 15, Number 1, 1999.
    
    116、 Jim Haughey and Deborah Selsky. The economic context of book publishing, Publishing Research Quarterly, Volume 6, Number 4 /1990.
    
    117、 Robert E. Baensch. Consolidation in publishing and allied industries, Publishing Research Quarterly, Volume 4, 1988.
    
    118、 Sara B. Sluss. Interpreting and applying the acceptability clause in book publishing contracts, Publishing Research Quarterly, Volume 6,1990.
    
    119、 Tang Xiaoyan. Ten-year survey of China's book industry, Publishing Research Quarterly, Volume 22,2006.
    
    120、 William S. Lofquist. U.S. Publishing industry. Publishing Research Quarterly, Volume 13,Number4,1997.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