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小说选本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明清小说选本是指明清时期以作品集的形式出现的、按照一定的取舍标准进行选择、对原作篇目顺序加以重新编排而形成的小说文本。本文通过分析明清小说选本兴盛的原因、小说选本的特征,并对不同时期小说选本的代表作品进行比较研究,总结出明清小说选本对小说创作及小说观念的影响,讨论明清小说选本的价值。
     全文分七章进行论述。第一章阐述明清小说选本的发展阶段以及不同阶段兴盛或衰落的原因。本文将明清小说选本分为三个阶段:明初到嘉靖万历时期、明泰昌到清乾隆时期和清嘉庆到清末三个时期,分别论述每一阶段小说选本的产生原因和特点。
     第二章为明清小说选本类型论。本章分析明清小说选本题材方面的总体特征,将明清小说选本进行分类,分别讨论了唐传奇类、中篇传奇类、人物传记类和白话短篇类小说选本的特点,并对选本中的“系列”现象如“艳异”、“虞初”系列选本进行重点阐述。
     第三章为明清小说选本艺术论。讨论明清小说选本的艺术特色,通过选本与原作的比较,分析人物形象、性格塑造的变化以及语言变化和诗词改换等特点。
     第四章为明清小说评点论。此章以“虞初”系列选本评点和《青泥莲花记》评点为例进行个案分析,讨论小说选本评点的特色。
     第五章论述明清文化思潮与小说选本的关系。明清时期的复古思潮、王学思想与清初实学思潮、清代小说禁毁政策等都对小说选本的编选产生了较重要的影响,通过不同时期的选本特点可以看出时代政策在小说选本中的反映。
     第六章探讨明清小说选本与小说观念的关系。通过文言小说选本的自娱性增强与白话小说劝惩教化功能增强这两类不同特点,分析小说选本编选家小说观念的变化。
     第七章论述明代小说选本的价值,并分析小说选本编选所反映的明清之际文人心态。
A fiction anthology of Ming and Qing Dynasty is collection of novels or short stories of a fictionist.The recent years has seen some achievements in not only the discovery,the collection and publication of the anthology,but in the ideology,the art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anthology.However,there is still a big gap between the current research and the potential research significance which completely rests with the taste inclination and the disposition and gift of the anthologist.As the tie between anthologist and reader,an anthology is not only a literary collection for reading,but also a critical form compromising the ideology of the fiction,the time spirit and the appreciatory inclination.The paper attempts to make an overall investigation on the fiction anthology.
     There are seven chapters in this paper.In the first chapter,three historical stages is introduced in the chapter.Form Hongwu to Jiajing or Wanli times,it was the first stage.Form Taichang to Qianlong times,it was the second stage.The next was the third stage.In the second chapter,there were two basical themes in fiction anthologies of Qing and Qing Dynasty.The third chapter made a strict analysis of the fiction's art.With development of the classical novels in creative practice,the story theory became to form the commentary mode with its unique feature of the Chinese culture.The comments of fictions have been affected by historical and personal factors.Mei Ding-zuo,who was a writer in middle Ming dynasty,in his comment on the collection of novel QingNiLianHuaJi,shows his deep understanding of female.The Paper points out that,the booming causes lie in Wang yang-ming and ShiXue in Ming and Qing Dynasties.The social culture,the fiction advancement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fiction in perspective in Ming and Qing Dynasty caused fiction anthologies independence.In the last chapter,the paper illustrate that the fiction anthology has multi-values,embodying the value for reading and spreading,the value of theoretical criticism and the value of fiction history and literature history.Lastly,it was the mentality of scholars has changed between Ming and Qing Dynasty.
引文
[1]鲁迅《集外集·选本》,《鲁迅全集》第七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136页。
    [2]鲁迅《集外集·选本》,《鲁迅全集》第七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137页。
    [3]朱光潜《谈文学选本》,《朱光潜全集》第九卷,安徽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第217页-第218页。
    [1]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144页。
    [1]陈大康《明代小说史》,上海文艺出版社2000年版,第489页。
    [2]陈国军《明代志怪传奇小说研究》,天津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第261页。
    [3]陈国军《明代志怪传奇小说研究》,天津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第482页。
    [4]占骁勇《清代志怪传奇小说集研究》,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27页。
    [5]邹云湖《中国选本批评》,上海三联书店2002年版,第212页。
    [6]任明华《近百年古代小说选本研究简述》,《学术月刊》2003年第11期。
    [7]任明华《中国古代小说选本形态论》,《文艺理论研究》2003年第4期,第74页-第81页。
    [1]程毅中《<虞初志>的编者和版本》,《文献》1988年第2期,第39页-第42页。
    [2]秦川《中国古代文言小说总集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第102页。
    [1]孔庆茂《<虞初志>三家评略论》,《明清小说研究》1999年第1期。
    [2]陈清茹《明清传奇小说评点的审美差异——以<虞初志>和<虞初新志>之评点比较为例》,《中州学刊》2003年第5期总第137期。
    [3]朱青红《文言小说集<虞初新志>研究》,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硕士论文。
    [4]刘和文《张潮研究》,安徽师范大学2004年硕士论文。
    [5]陈文新《论清代传奇体小说发展的历史机遇》,《社会科学研究》1994年第1期。
    [6]王恒展、宋瑞彩《奇人奇技抒奇怀——<虞初新志>奇人小说散论》,《蒲松龄研究》2004年2期。
    [7]刘和文《文多时贤,事多近代——<虞初新志>所表现的士人心态及其文化意蕴》,《明清小说研究》2005年第2期。
    [8]张小明《论张潮<虞初新志>对虞初体的贡献》,《黄山学院学报》2007年第2期。
    [1]谢春玲《“虞初”系列小说及其研究述评》,《科技信息》2007年第13期。
    [2]任明华《中国小说选本研究》,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博士论文。
    [3]黄翠华《“虞初”系列选集研究》,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硕士论文。
    [4]秦川《中国古代文言小说总集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
    [5]秦川《明清“虞初体”小说总集的历史变迁》,《明清小说研究》2002年第2期。
    [6]连俊彬《国内<今古奇观>研究综述》,《零陵学院学报》2005年第3期。
    [7]陈国军《辉煌与式微:<今古奇观>的历史沉浮》,《武警学院学报》2005年第3期。
    [1]周晴《从<今古奇观>看抱瓮老人的美学思想》,《滨州学院学报》2008年第4期。
    [2]张桂贞《<今古奇观>的德译本及其传播》,《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3期。
    [3]卫茂平《<今古奇观>在德国》,《寻根》2008年第3期。
    [4]程国赋《论明代坊刊小说选本的类型及兴盛原因》,《文艺理论研究》2008年第3期.
    [1]清·张廷玉《明史》卷三百八《奸臣传》,中华书局1974年版,第7908页。
    [2]孟森《明史讲义》,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69页。
    [3]清·张廷玉《明史》卷一三二《蓝玉传》,中华书局1974年版,第3866页。
    [4]清·张廷玉《明史》卷一三二《蓝玉传》,中华书局1974年版,第3866页。
    [5]清·张廷玉《明史》卷九三《刑法一》,中华书局1974年版,第2284页。
    [6]清·张廷玉《明史》卷九五《刑法三》,中华书局1974年版,第2335页。
    [7]清·张廷玉《明史》卷九五《刑法三》,中华书局1974年版,第2331页。
    [8]清·张廷玉《明史》卷三百四《宦官一》,中华书局1974年版,第7779页。
    [9]清·赵翼《廿二史札记》卷三十二“明祖晚年去严刑”,丛书集成初编本,第681页。
    [10]明·顾炎武著,黄汝成集释,栾保群、吕宗力校点《日知录》,《日知录之余》卷四《禁小说》,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第2018页。
    [1]陈大康《明代小说史》,上海文艺出版社2000年版.第184页。
    [2]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146页。
    [3]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146页。
    [4]参见韦庆远《张居正和明代中后期政局》,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648页。
    [5]胡广等编《明实录·神宗实录》卷361,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62年版,第6741页。
    [1]明·张瀚《松窗梦语》卷四,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79页。
    [2]明·王士性撰,周振鹤点校《广志绎》,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265页。
    [3]李泽厚、刘纲纪主编《中国美学史》第二卷(上),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304页。
    [4]明·李贽《李贽文集》《焚书》卷一《答邓石阳》,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第4页。
    [5]明·李贽《李贽文集》《焚书》卷一《答耿中丞》,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第15页。
    [1]参见王利器《元明清三代禁毁小说史料》,《清代法令》,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第19页。
    [2]参见戚福康《中国古代书坊研究》,商务印书馆2007年版,第161页。
    [3]张秀民著,韩琦增订《中国印刷史》,浙江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第240页。
    [4]转引自张秀民著,韩琦增订《中国印刷史》,浙江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第266页。
    [5]陈大康《明代小说史》,上海文艺出版社2000年版,第530页.
    [6]参见程国赋《明代坊刊小说稿源研究》,《文学评论》2007年第3期。
    [1]《国色天香·序》,《古本小说集成》据万历丁酉(1597)金陵书林周氏万卷楼重锲本影印,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
    [2]参见陈大康《明代小说史》,上海文艺出版社2000年版,第692页。
    [3]明·侯甸《西樵野记·自序》,见陈大康《明代小说史》,上海文艺出版社2000年版,第707页。
    [4]参见丁锡根编著《中国历代小说序跋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887页。
    [5]明·袁宏道《袁宏道集笺校》卷五,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第289页。
    [6]明·袁宏道《与谢在杭书》,转引自朱一玄《金瓶梅资料汇编》,南开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57页-第158页。
    [7]程国赋《明代小说读者与通俗小说刊刻之关系阐析》,《文艺研究》2007年第7期,第64页-第71页。
    [8]明·林瀚《隋唐志传序》,万历四十七年龚绍山刊《隋唐两朝志传》卷首,转引自丁锡根编著《中国历代小说序跋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949页。
    [9]明·大涤余人《刻忠义水浒传缘起》,明末芥子园刻本《忠义水浒传》卷首,转引自朱一玄、刘毓忱编著《水浒传资料汇编》,南开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200页。
    [1]程国赋《论明代坊刊小说选本的类型及兴盛原因》,《文艺理论研究》2008年3期,第79页-第85页。
    [2]清·莲塘《唐人说荟·序》,转引自丁锡根《历代小说序跋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1793页。
    [3]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44页。
    [4]汪辟疆校录《唐人小说·序》,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第1页。
    [1]陈平原《千古文人侠客梦》,新世界出版社2002年版,第25页。
    [2]转引自徐朔方《小说考信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第586页。
    [3]参见陈国军《明代志怪传奇小说研究》第四章《志怪传奇小说的兴盛前期》第三节中的“‘艳异'类小说选本的出现”,此处考证《艳异编》的作者为王世贞。天津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第272页-第285页。
    [4]丁锡根《中国历代小说序跋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602页。
    [1]柯愈春编《说海》之《虞初志》,人民日报出版社1997年版,第6页。
    [2]参见陈国军《明代志怪传奇小说研究》第四章《志怪传奇小说的兴盛前期》第三节中的“‘艳异'类小说选本的出现”对《艳异编》、《广艳异编》、《续艳异编》的分析,天津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第272页至285页。
    [1]参见刘天振《明代通俗类书研究》第四编《娱乐性通俗类书研究》,齐鲁书社2006年版。
    [2]刘天振《明代通俗类书研究》,齐鲁书社2006年版,第262页。
    [3]刘天振《明代通俗类书研究》,齐鲁书社2006年版,第270页。
    [4]刘天振《明代通俗类书研究》,齐鲁书社2006年版,第278页。
    [5]参见石昌渝主编《中国古代小说总目·文言卷》,《艳情逸史》词条,山西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575页。
    [1]明·高儒《百川书志》卷六《史·小史》,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第89页。
    [1]王重民《中国善本书提要》,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第400页。
    [2]陈大康《明代小说史》,上海文艺出版社2000版,第534页。
    [3]本文所指白话短篇小说即“三言二拍”拟话本小说和与“三言二拍”类似的短篇小说。“三言二拍”共198篇白话短篇小说.
    [4]明·凌濛初《拍案惊奇》,《古本小说集成》据尚友堂本影印,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1页。
    [5]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序》,《古本小说集成》据尚友堂刊四十卷本影印,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10页。
    [1]需要说明的是,《今古奇观》选编“三言二拍”四十篇作品,无论是阅读价值和审美价值都比较高,是小说选本研究中的重要文本,在本论文的论述中,借鉴了导师在《三言二拍传播研究》、《明代书坊与小说研究》中关于选本部分的描写,鉴于导师在《今古奇观》文本比较研究方面做出了较高水平和较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因此,本文对《今古奇观》文本比较分析从略。
    [2]明·抱瓮老人《今古奇观·序》,《古本小说集成》据上海图书馆藏本影印,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6页。
    [3]宋若云《逡巡于雅俗之间——明末清初拟话本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20页。
    [1]明·抱瓮老人《今古奇观·序》,《古本小说集成》据上海图书馆藏本影印,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6页。
    [2]参见程国赋《三言二拍传播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1]孙楷第《中国通俗小说书目》,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第108页。
    [2]清·张潮《虞初新志》,《古本小说集成》据上海图书馆藏康熙刻本影印,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4页。
    [3]清·张潮《虞初新志》,《古本小说集成》据上海图书馆藏康熙刻本影印,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5页。
    [4]抱瓮老人《今古奇观》,《古本小说集成》据上海图书馆藏本影印,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7页。
    [5]《觉世雅言》,《古本小说集成》据巴黎图书馆藏明刊本影印,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5页。
    [1]清·张潮《虞初新志》,《古本小说集成》据上海图书馆藏康熙刻本影印,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176页。
    [2]清·张潮《虞初新志》,《古本小说集成》据上海图书馆藏康熙刻本影印,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213页。
    [3]清·张潮《虞初新志》,《古本小说集成》据上海图书馆藏康熙刻本影印,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213页。
    [1]程国赋《三言二拍选本与原作的比较研究》,《明清小说研究》2004年第2期,第183页。
    [2]清·张潮《虞初新志》,《古本小说集成》据上海图书馆藏康熙刻本影印,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4页。
    [1]鲁迅《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鲁迅全集》第九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319页。
    [2]苗壮《笔记小说史》,浙江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251页。
    [3]苗壮《笔记小说史》,浙江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252页。
    [1]贾茗编《女聊斋志异》成书于1912年,因论述需要暂于此处提及。
    [2]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147页。
    [1]谭邦和《明清小说史》,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第329页。
    [2]郭英德《中国古代文体学论稿》,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4页。
    [1]董国炎《明清小说思潮》,山西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251页。
    [2]清·草亭老人编《娱目醒心编·原序》,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第1页。
    [3]王利器《元明清三代禁毁小说戏曲史料》,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第23页。
    [4]王利器《元明清三代禁毁小说戏曲史料》,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第23页。
    [5]王利器《元明清三代禁毁小说戏曲史料》,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第28页。
    [1]王利器《元明清三代禁毁小说戏曲史料》,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第32页。
    [2]王利器《元明清三代禁毁小说戏曲史料》,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第42页。
    [3]王利器《元明清三代禁毁小说戏曲史料》,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第372页。
    [4]王利器《元明清三代禁毁小说戏曲史料》,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第383页。
    [5]王利器《元明清三代禁毁小说戏曲史料》,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第380页。
    [6]王利器《元明清三代禁毁小说戏曲史料》,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第383页。
    [7]王利器《元明清三代禁毁小说戏曲史料》,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第185页。
    [1]张秀民,韩琦增订《中国印刷史》,浙江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第389页。
    [2]张秀民,韩琦增订《中国印刷史》,浙江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第389页。
    [3]王利器《元明清三代禁毁小说戏曲史料》,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第28页。
    [4]张秀民撰,韩琦增订《中国印刷史》,浙江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第395页。
    [1]傅璇琮、蒋寅《中国古代文学通论·清代卷》,本卷主编蒋寅,辽宁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76页。
    [2]傅璇琮、蒋寅《中国古代文学通论·清代卷》,本卷主编蒋寅,辽宁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77页。
    [1]参见陈国军《明代志怪传奇小说研究》,天津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占骁勇《清代志怪传奇小说集研究》,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1]黄晖《论衡校释》,《论衡》卷二十九《案书篇》,中华书局1990年版,第1173页。
    [2]清·张廷玉《明史》卷二百八十七《文苑三》,中华书局1974年版,第7378页。
    [3]清·张廷玉《明史》卷二百八十七《文苑三》,中华书局1974年版,第7381页。
    [4]明·王锜《寓圃杂记》,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42页。
    [5]清·张廷玉《明史》卷二百《赵时春》,中华书局1974年版,第5301页。
    [6]明·王世贞著,罗仲鼎校《艺苑卮言校注》卷三,齐鲁书社1992年版。
    [7]黄霖、韩同文《中国历代小说论著选》,江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257页。
    [1]黄霖、韩同文《中国历代小说论著选》,江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187页。
    [2]黄霖、韩同文《中国历代小说论著选》,江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187页。
    [3]柯愈春编《说海》之《虞初志》,人民日报出版社1997年版,第5页。
    [4]柯愈春编《说海》之《虞初志》,人民日报出版社1997年版,第123页。
    [5]明·张瀚《松窗梦语》卷七,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139页。
    [6]明·袁宏道《袁宏道集笺校》卷五,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第205页。
    [1]吴波《明清小说创作与接受研究》,湖南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44页。
    [2]关于续书的概念,王旭川在《中国小说续书研究》(学林出版社2004年版)中认为续书包括章回小说续书和文言小说续书,认为“古代小说续书中存在着两类小说续书,一类是章回小说续书为代表的,以情节的续书写为特征的续书,一类是以文言小说续书为代表的,以书名相续为形式的,在叙事题材和文体类型等方面将原作作为典范而延续的续书。”高玉海在《明清小说续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中则不认为文言小说和白话短篇小说的仿作为续书,认为“其实实际内容并非是接续原著而写,而是另起炉灶.与原著毫不相干,不能算作续书。”本文所论续书风气并不在于论述续书的内涵,而是指出明清时期存在一种“续书”现象,给小说创作和编选者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
    [3]李忠昌《古代小说续书漫话》,辽宁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第15页。
    [4]清·刘廷玑《在园杂志》卷三,《续修四库全书》据清康熙五十四年刻本影印,第70页。
    [5]宋莉华《明清时期的小说传播》,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64页。
    [1]王平《古典小说与古代文化讲演录》,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131页。
    [2]任明华《中国小说选本研究》,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博士论文,第70页。
    [1]程毅中《古体小说钞》(明代卷),中华书局2001年版,第362页。
    [2]明·王世贞编《艳异编》“前言”,西安太白文艺出版社2000年版,第1页。
    [1]宋·李昉《太平广记》第十册,中华书局1961年版,第4006页。
    [2]明·余象斗《万锦情林》一卷下层《钟情丽集》,《古本小说集成》据日本东京大学图书馆所藏万历原刊本影印,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2页。
    [3]王重民《中国善本书提要》,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第399页。
    [1]汉·班固撰,颜师古注《汉书·艺文志》,中华书局1962年版,第1745页。
    [1]清·朱右曾撰《周书集训校释十卷逸文一卷》,《续修四库全书》据上海图书馆藏清光绪贵筑杨氏刻训纂堂丛书本影印,第301本第177页。
    [2]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257页。
    [3]明·陶宗仪等编《说郛三种》,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第2页。
    [4]明·谢肇淛《五杂俎》卷十三,《明代笔记小说大观》,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第1774页。
    [5]清·钮琇《觚剩》,《续修四库全书》据天津图书馆藏清康熙临野堂刻本影印,第1177本第1页。
    [6]丁锡根《中国历代小说序跋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168页。
    [1]《虞初志·点校虞初志序》,《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据清华大学图书馆藏明刻本影印,第246本第397页。
    [2]清·郑树若《虞初续志·序》,《续修四库全书》据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藏清咸丰元年小嫏嬛山馆刻本影印,第178本第433页。
    [1]清·陈鼎《留溪外传》,《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据复旦大学图书馆藏清康熙三十七年自刻本影印,第122本第405页。
    [1]程毅中《古体小说钞·清代卷》“后记”,中华书局2001年版,第563页-第564页。
    [1]陈文新《中国文言小说流派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203页。
    [1]王恒展、宋瑞彩《奇人奇技抒奇怀——〈虞初新志〉奇人小说散论》,《蒲松龄研究》2004年第2期,第135页-第142页。
    [1]明·汤显祖《虞初志·点校虞初志序》,《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据清华大学图书馆藏明刻本影印,第246本第397页。
    [2]清·张潮《虞初新志·自叙》,《古本小说集成》据上海图书馆藏康熙刻本影印,,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4页。
    [3]清·张潮《虞初新志·自叙》,《古本小说集成》据上海图书馆藏康熙刻本影印,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5页。
    [4]清·胡怀琛编《虞初近志·例言》,人民日报出版社1997年《说海》据广益书局铅印本排印。
    [5]清·姜泣群编《虞初广志·凡例》,人民日报出版社1997年《说海》据上海光华编辑社铅印本排印,第1972页。
    [1]清·侯方域《壮悔堂文集》,《续修四库全书》据中国科学院图书馆藏清顺治刻增修本影印,第16页。
    [2]周明初《晚明士人心态及文学个案》,东方出版社1997年版,第107页。
    [3]清·张廷玉《明史》卷三百六《阉党》,中华书局1974年版,第7844页。
    [4]清·吴梅村《梅村集》,文津阁《四库全书》,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第236页。
    [5]清·张廷玉《明史》卷三百八《奸臣》,中华书局1974年版,第7937页。
    [6]清·毛奇龄《西河集》,《文津阁四库全书》,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第620页。
    [7]清·陈鼎《留溪外传》,《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据复旦大学图书馆藏清康熙三十七年自刻本影印,第782页。
    [1]参见王利器《元明清三代禁毁小说戏曲史料·出版说明》,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
    [2]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主编张书才,《纂修四库全书档案》,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第240页。
    [3]清朝统治者为了笼络人心表彰忠义之士,曾几次颁旨褒扬左光斗,但是其著作《左忠毅公文集》因为书中大量地记载了关于明代和后金的战争,在清代属抽禁书目,如《左忠毅公文集》中的《急救辽东饥寒疏》、《辽士万苦千辛疏》、《专设援辽事例书》等文中语言表现出对后金十分憎恨,引起清统治者的不满。
    [4]参见王利器《元明清三代禁毁小说戏曲史料》,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第51页。
    [1]清·张潮《幽梦影·跋》“同学弟松溪王晫题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第237页。
    [1]胡士莹《话本小说概论》,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134页。
    [1]邱苇、胡海义《西湖小说与西湖诗词》,《贵州文史丛刊》,2006年第1期,第40页-第42页。
    [1]《西湖拾遗》卷七《苏学士复整湖堤》,《古本小说集成》据大连市图书馆藏自愧轩刻本影印,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
    [1]明·袁宏道《袁宏道集笺校》卷十《西湖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第423页。
    [2]明·张岱《陶庵梦忆·西湖梦寻》之《西湖梦寻·自序》,中华书局2007年版第119页。
    [3]陈美林《拟话本〈西湖二集〉浅探》,《江海学刊》1998年第6期,第167-168页。
    [1]清·章学诚《校雠通义·宗刘》,《丛书集成初编》据粤雅堂丛书本排印,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6页。
    [2]谭帆《中国小说评点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0页。
    [3]秦川《明清通俗小说评本署名考释》一文以北宋刘斧《青琐高议》为小说评点的先河,《江西社会科学》,2003年第10期,第38页。
    [4]林岗《明清之际小说评点考论》,《学术研究》1997年第12期。
    [5]谭帆《中国小说评点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6页。
    [6]谭帆《中国小说评点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6页。
    [1]参见石麟《古代小说评点派的形成演变和主要特点》,《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3期。
    [2]谭帆《中国小说评点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2页。
    [3]谭帆《中国小说评点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7页。
    [4]明·陆容《菽园杂记》卷十,《明代笔记小说大观》,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第475页。
    [5]清·叶德辉《书林清话》卷七,台湾文史哲出版社1973年版,第371页。
    [1]黄霖、韩同文《中国历代小说论著选》,江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184页。
    [2]明·归庄《归庄集》卷四《书葛家板史记后》,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第294页。
    [1]明·汪本钶《续刻李氏书序》,李贽《续焚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第4页。
    [1]明·陈邦俊《广谐史·凡例》,《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据清华大学图书馆藏明万历四十二年沈应魁刻本影印,第252本,第208页。
    [2]明·盛于斯《休庵影语·西游记误》,转引自朱一玄《西游记资料汇编》,南开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316页。
    [1]董玉洪《中国文言小说评点研究》,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博士论文。
    [2]董玉洪《中国文言小说评点研究》,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博士论文,第23、24页。
    [3]孙庆茂《〈虞初志〉三家评略论》,《明清小说研究》,1999年第1期。
    [1]柯愈春编《说海》之《虞初志》,人民日报出版社1997年版,第44页。
    [2]柯愈春编《说海》之《虞初志》,人民日报出版社1997年版,第43页。
    [1]明·李贽《焚书》卷二《杂述》,《李贽全集》第一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第91页。
    [1]黄霖,韩同文《中国历代小说论著选》,江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242页。
    [1]清·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丁传,上海古籍出版社1959年版,第627页。
    [2]陈晨《20世纪以来梅鼎祚研究综述》,《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1期。
    [3]马珏玶《“专以娼论”肠内热——〈青泥莲花记〉的青楼女性观管窥》,《明清小说研究》2004年第3期,第125页-第137页。
    [4]刘小玉《〈青泥莲花记〉考论》,上海师范大学2005年硕士论文。
    [1]明·梅鼎祚撰,陆林校点《青泥莲花记·序》,黄山书社1998年版,第1页。
    [2]参见《青泥莲花记跋语》,即梅膺祚所作《校后志》,黄山书社1998年版,第323页。
    [3]清·永瑢等撰《四库全书总目·青泥莲花记》,中华书局1965年版,第1235页。
    [4]明·梅鼎祚撰,陆林校点《青泥莲花记·凡例》,黄山书社1998年版,第2页。
    [1]明·梅鼎祚撰,陆林校点《青泥莲花记》卷六《高三》,黄山书社1998年版,第144页。
    [1]明·凌濛初《拍案惊奇》,《古本小说集成》据尚友堂本影印,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1066页。
    [2]明·梅鼎祚纂辑,陆林校点《青泥莲花记·前言》,黄山书社1998年版第6页。
    [1]钱钟书《谈艺录》,三联书店2007年版,第39页。将莲花与释氏联系起来的来历,《谈艺录》此处有介绍,书中有:宋陸佃《陶山集》卷二《依韵和双头芍药》第六首至云:“若使觉王今识汝,莲花宁复并真如”,盖以兹花为释氏表志矣。苏轼《答王定国》:“谨勿怨谤谗,乃我得道资。于泥生莲花,粪土出菌芝”;亦如黄诗之用释语。周敦颐《濂溪集》卷八《爱莲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花之君子者也”。钱谦益《列朝诗集》闰四赞王微云:“君子曰:‘修微青莲亭亭,自拔淤泥”,又《初学集》卷一八《有美一百韵》赞扬柳如是亦云:“皎洁火中玉,芬芳泥里莲。”道学家必谓莲花重“陷”矣。由此可见,莲花之意象与妓女、佛、道密不可分。
    [2]《毛诗注疏》,《四库全书文渊阁本》卷二十五《大雅·瞻仰》,台北,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
    [1]汉·班昭《女诫》,《后汉书》卷八十四,岳麓书社1994年版,第1220页。
    [1]明·梅鼎祚《才鬼记·自序》,《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据上海图书馆藏明万历三十三年蟫隐居刻三才灵记本影印,第249本第382页。
    [1]参见《中国古代文学通论·明代卷》“绪论”,总主编傅璇琮、蒋寅,本卷主编郭英德,辽宁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2]鲁迅《三闲集》“无声的中国”,《鲁迅全集》第四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12页。
    [3]清·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三“清代学术变迁与政治的影响”,朱维铮校注《梁启超论清学史二种》,复旦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第117页。
    [1]廖可斌《明代文学复古运动研究》,商务印书馆2008年版,第5页。
    [2]廖可斌《明代文学复古运动研究》,商务印书馆2008年版,第62页
    [3]明·李梦阳《空同集》卷48《潜虬山人记》,文津阁《四库全书》,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第422本第107页。
    [1]明·屠隆《由拳集》卷十二《唐诗品汇选释断序》,《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据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万历八年冯梦祯刻本影印,集部180本第526页。
    [2]清·孙承泽《春明梦余录》卷四十《礼部二》“贡举”,四库全书文渊阁本,第287本第722页。
    [3]明·陈子龙选辑《明经世文编》卷155《国学对策》,中华书局1962年版,第1558页。
    [1]参见程国赋《明代小说读者与通俗小说刊刻之关系阐析》,《文艺研究》2007年第7期,指出《国色天香》卷四《规范执中》篇标题下注释云:“此系士人立身之要”,卷五《名儒遗珠》篇标题下注释云:“士大夫一日不可无此味。”
    [2]明·王世贞《弇州四部稿》卷七十一《明野史汇小序》,文津阁《四库全书》,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第428本第29页。
    [3]明·王世贞《弇州四部稿》卷七十一《世说新语补小序》。文津阁《四库全书》,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第428本第29页。
    [4]明·王世贞《弇州四部稿》卷一百五十二《艺苑卮言附录一》所记邢俊臣于禁中作《临江仙》词于唐诗结尾,其嘲梁师成云:“欲知勤苦为新诗,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嘲狐臭妓云:“酥胸露出白皑皑,遥知不是雪,唯有暗香来。”嘲善舞而体肥者曰:“只愁歌舞罢,化作彩云飞。”所记显然并非因为邢氏词是否高妙,而仅为记滑稽之事。故王世贞于末评云:“俊臣小才,亦是滑稽之雄,子瞻若在,当为绝倒。”文津阁《四库全书》,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第428本第365页。
    [1]朱一玄、宁稼雨、陈桂声编《中国古代小说总目提要》,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75页。
    [2]石昌渝主编《中国古代小说总目》(文言卷),山西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575页。
    [3]参见《弇州四部稿》卷一一八《与徐中行》,文津阁《四库全书》,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第428本第224页。
    [1]郑利华《王世贞年谱》,复旦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158页。
    [2]孙学堂《崇古理念的淡退——王世贞与十六世纪文学思想》,天津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第272页。
    [3]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146页。
    [4]明·胡应麟《诗薮》内编卷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第34页。
    [1]黄霖、韩同文《中国历代小说论著选》,江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187页。
    [2]黄霖、韩同文《中国历代小说论著选》,江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187页。
    [3]柯愈春编《说海》之《虞初志》,人民日报出版社,1997年版,第5页。
    [4]柯愈春编《说海》之《虞初志》,人民日报出版社,1997年版,第123页。
    [5]丁锡根《中国历代小说序跋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1811页。
    [6]丁锡根《中国历代小说序跋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1811页。
    [7]明·吴大震《广艳异编·序》,《古本小说集成》据日本内阁文库藏明刻本影印,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3页。
    [1]廖可斌《明代文学复古运动研究》,商务印书馆2008年版,第208页。
    [2]明·焦竑《澹园续集》卷四《国朝理学名公祠记》,《续修四库全书》据中国科学院图书馆藏明万历三十九年朱汝鳌刻本影印,第1364本第591页。
    [3]王承丹《阳明心学兴起与复古文学迁变》,《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1期,第92页-第99页。
    [4]清·张廷玉《明史》卷二八二《儒林一》,中华书局1974年版,第7222页。
    [5]孟森《明史讲义》,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253页。
    [6]参见左东岭《王学与中晚明士人心态》第三章、第四章,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版。
    [1]宋克夫,韩晓《心学与文学论稿——明代嘉靖万历时期文学概观》,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41页。
    [2]明·李贽《焚书》卷三《童心说》,《李贽全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第92页。
    [3]明·李贽《焚书》卷四杂述《红拂》,《李贽全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第182页。
    [4]明·袁宏道《袁宏道集笺校》卷九《听朱生说水浒传》,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第418页。
    [1]参见陈大康《明代小说史》,上海文艺出版社2000年版,第334页。
    [1]明·薛论道《林石逸兴》卷五《题钱》,《续修四库全书》据北京图书馆藏万历明刻本影印,第1739本第142页。
    [2]明·周应宾《识小录》,转引自吴存存《明清社会性爱风气》,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66页。
    [1]宋克夫,韩晓《心学与文学论稿——明代嘉靖万历时期文学概观》,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287页。
    [2]欧阳代发《话本小说史》,武汉出版社1994年版,第351页。
    [1]明·李贽《焚书》卷二《答以女人学道为短见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第54页。
    [2]参见高彦颐《闺塾师:明末清初江南的才女文化》,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61页。
    [3]明·钟惺辑《名媛诗归叙》,《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据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藏明刻本影印,集部339本第1页。
    [4]参见高彦颐《闺塾师:明末清初江南的才女文化》,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63页。
    [1]清·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朱维铮校注《梁启超论清学史二种》,复旦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第10页。
    [2]清·全祖望《鲒埼亭集》“亭林先生神道表”,转引自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朱维铮校注《梁启超论清学史二种》,复旦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第10页。
    [3]清·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卷六经部易类6,中华书局1965年版,第35页。
    [4]清·全祖望《鲒埼亭集·内编》卷11“梨洲先生神道碑文”,《近代中国史料丛刊》,台湾文海出版社2006年版,第518页。
    [1]清·醉犀生《古今奇闻·序》,转引自丁锡根著《中国历代小说序跋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年版。
    [2]清·王寅《今古奇闻自序》,《古本小说集成》据复旦大学所藏光绪十三年东璧山房刊本影印,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
    [1]清·皮锡瑞《经学历史》,中华书局2004年版,第214页。
    [1]清·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朱维铮校注《梁启超论清学史二种》,复旦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第22页。
    [2]杨绪敏《论明代空疏学风形成和嬗变的原因及影响》,《北方论丛》2006年第4期,第14页-第18页。
    [3]明·顾炎武著,黄汝成集释,栾保群、吕宗力校点《日知录》,《日知录之余》卷四《禁小说》,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第2018页。
    [1]敖堃《清代禁毁小说述略》,《清史研究》1991年第3期,第14页-第18页。
    [2]陈文新、毛伟丽《略论晚明白话小说“托名”现象》,《明清小说研究》2006年第4期,第10页-第28页。
    [1]清·丁日昌《抚吴公牍》卷一《札饬禁毁淫词小说》,广州古籍书店发行,据宣统纪元小春月南洋官书局石印本影印。
    [2]顺治十三年到十五年间,张缙彦出资为李渔刻印了《无声戏二集》,至顺治十七年初,他因“耽情诗酒,好广交游,沽名取悦,殊失人臣靖共之谊”而被贬为江南徽宁道。同年六月,他的好友文华殿大学士、吏部尚书刘正宗被弹劾,他也受到牵连,为李渔刊印《无声戏二集》一事变成了张缙彦的罪状。后来张缙彦被抄没家产流徒宁古塔,《无声戏二集》成了禁书。
    [3]王利器《元明清三代禁毁小说史料》,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第32页。
    [1]郑振铎《西谛书话》,三联书店1983年版,第150页。
    [2]转引自王利器《元明清三代禁毁小说史料》,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第178页。
    [3]清·余莲村辑《得一录》卷十一《删改淫书小说议》,《近代中国史料丛刊三编第九十二辑》,台湾文海出版社印行,第16页。
    [1]胡海义、程国赋《论乾隆朝小说禁毁的种族主义倾向》,《明清小说研究》2006年第2期。
    [2]清·钱大昕《潜研堂文集》卷17《正俗》,《续修四库全书》据清嘉庆十一年刻本影印,第1438本第598页。
    [1]宋·洪迈《夷坚志·乙志序》,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185页。
    [2]宋·洪迈《夷坚志·丁志序》,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537页。
    [3]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二酉缀遗》,中华书局1958年版,第485页。
    [4]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二酉缀遗》,中华书局1958年版,第486页。
    [5]明·高儒《百川书志》卷五《传记》,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第66页。
    [6]明·谢肇淛《五杂俎》卷十五,《明代笔记小说大观》,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第1829页。
    [1]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盛时彦跋”,凤凰出版社2007年版,第375页。
    [2]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盛时彦跋”,凤凰出版社2007年版,第375页。
    [3]方正耀《中国古典小说理论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11页。
    [4]程国赋《唐代小说嬗变研究》,广东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15页。
    [5]陈文新《论唐人传奇的虚构艺术》,《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1年(第Ⅲ卷)第2期,第62页-第64页。
    [1]明·王世贞《艳异编·序》,《古本小说集成》据日本藏明刊本影印,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1页。
    [2]清·长白浩歌子《萤窗异草·序》,重庆出版社2005年版,第3页。
    [1]明·王世贞《艳异编·序》,《古本小说集成》据日本藏明刊本影印,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1页。
    [2]李军均《传奇小说文体研究》,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87页。
    [1]清·周克达《唐人说荟·序》,丁锡根编《中国历代小说序跋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1795页。
    [2]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第二十二篇“清之拟晋唐小说及其支流”,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146页。
    [3]陈文新《文言小说审美发展史》,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453页。
    [4]程毅中《唐代小说史》,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14页。
    [5]程毅中《唐代小说史》,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14页。
    [6]参见吴志达《中国文言小说史》,齐鲁书社2005年版,第306页。
    [7]汪辟疆《唐人小说·序》,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第1页。
    [8]宋·洪迈《容斋随笔》卷十五“唐诗人有名不显者”,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第192页。
    [1]郑振铎《西谛书话》《中国短篇小说集序》,三联书店1983年版,第4页-第5页。
    [2]王先霈、周伟民《明清小说理论批评史》,花城出版社1988年版,第37页。
    [3]参见崔际银《诗与唐人小说》第六章,天津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
    [1]宋·曾慥《类说·序》,转引自丁锡根《历代小说序跋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1779页。
    [1]王先霈、周伟民《明清小说理论批评史》,花城出版社1988年版,第189页。
    [2]晋·陈寿撰、裴松之注《三国志》魏书卷二十一《王粲传》注,中华书局1959年版,第603页。
    [3]晋·干宝《搜神记》“原序”,上海古籍出版社1958年版,第1页。
    [4]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据光绪十七年思贤讲舍刻本影印,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第27页。
    [5]宋·罗烨《新编醉翁谈录》卷一《小说开辟》,《续修四库全书》据宋刻本影印,第1266本第408页。
    [1]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丛书集成初编》据聚珍版丛书本排印,第311页。
    [2]元·马端临《文献通考》卷二百十五,经籍四十二,十通第七种,文津阁《四库全书》,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第1758页。
    [3]鲁迅《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鲁迅全集》第九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320页。
    [1]柯愈春编《说海》之《虞初志》,此序据上海扫叶山房本排印,人民日报出版社1997年版,第5页。
    [2]柯愈春编《说海》之《虞初志》,此序原载万历间黄正位刻本,人民日报出版社1997年版,第6页。
    [3]胡适《白话文学史》引子,东方出版社1996年版,第3页。
    [1]孙楷第《日本东京所见小说书目》,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126页。
    [2]孙楷第《日本东京所见小说书目》,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127页。
    [1]参见刘天振《明代通俗类书研究》,第四编《娱乐性通俗类书研究》,齐鲁书社2006年版。
    [2]参见刘天振《明代通俗类书研究》,齐鲁书社2006年版,第332页。
    [3]程国赋《明代小说读者与通俗小说刊刻之关系阐析》,《文艺研究》2007年第7期,第64-71页。
    [1]陈文新《文言小说审美发展史》,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487页。
    [2]参见陈文新《文言小说审美发展史》,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394页。作者认为罗烨的《醉翁谈录》和皇都风月主人的《绿窗新话》大量摘录古代的传奇故事,无疑是说话人的蓝本书;北宋刘斧所编撰的《青琐高议》,也可能是说话人的蓝本书:有证据表明,其中有些故事确实被宋代说话人讲述过,如《青琐高议》别集卷四《张浩》,《醉翁谈录》题名《张浩私通李莺莺》,《宝文堂书目》著录有宋元话本《宿香亭记》,《警世通言》有《宿香亭张浩遇莺莺》等。
    [1]《国色天香》,《古本小说集成》据万历丁酉(1597)金陵书林周氏万卷楼重锲本影印,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739页。
    [2]陈大康《明代小说史》,上海文艺出版社2000年版,第347页。
    [3]明·高儒《百川书志》卷六《史·小史》,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第90页。
    [1]苗怀明《中国古代通俗小说的商业运作与文本形态》,《求是学刊》,2000年第5期,第78页-第83页。
    [1]参见大塚秀高《明代后期文言小说刊行概况》,载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东洋文化》,1981年第3期。转引自刘天振《明代通俗类书研究》,齐鲁书社2006年版,第292页。
    [1]明·余象斗纂《万锦情林》,《古本小说集成》据日本东京大学图书馆藏万历原刊本影印,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
    [2]任明华《中国小说选本研究》,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博士论文,第70页。
    [3]孙楷第《三言二拍源流考》,《沧州集》,中华书局1965年版,第151页。
    [1]明·凌濛初《拍案惊奇》,即空观主人“凡例”,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2页。
    [2]明·冯梦龙《情史》,《情贞·朱葵》,《冯梦龙全集》,凤凰出版社2007年版,第36页。
    [1]明·凌濛初《拍案惊奇》,即空观主人序,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1页。
    [2]明·李贽《焚书》卷二《复耿侗老书》,《李贽全集》第一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第55页。
    [1]明·凌濛初《谭曲杂札》,中国戏曲研究院编《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四),中国戏剧出版社1959年版,第253页。
    [1]邹云湖《中国选本批评》,上海三联书店2002年版,第216页。
    [1]明·抱瓮老人《今古奇观序》,《古本小说集成》据上海图书馆藏本影印,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
    [2]汉·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中华书局1982年版,第2229页。
    [3]汉·司马迁《史记·司马相如传》,中华书局1982年版,第3050页。
    [1]程国赋《三言二拍传播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2]程国赋《三言二拍传播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39页。
    [1]参见杨义《中国古典小说史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313页。
    [2]明·冯梦龙《古今小说》卷首,《古本小说集成》据天许斋本影印,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8页。
    [1]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小引,《古本小说集成》据明尚友堂刊本影印,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1页。
    [2]郑振铎《明清两代的平话集》,《西谛书话》,三联书店1983年版,第137页。
    [3]欧阳代发《话本小说史》,武汉出版社1994年版,第25页。
    [1]参见郭英德《明清传奇史》第一编《从戏文到传奇》第二章《传奇体制的确立》指出,在明前中期传奇创作中,存在审美趣味的文人化趋势。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
    [2]程国赋《三言二拍传播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57页。
    [3]雷勇《清代白话小说创作的影响》,《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5期,第114页-第119页。
    [4]孙旭《西湖小说与话本小说的文人化》,《明清小说研究》2003年第2期,第19页-第28页。
    [1]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142页。
    [2]王言锋《逃避现实心理与清初白话短篇小说的自娱倾向》,《湖南社会科学》2008年第3期,第147页-第150页。
    [1]明·谭元春《新刻谭友夏合集》,《古文澜编序》,《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据上海图书馆藏明崇祯六年张泽刻本影印,集部第191本第661页。
    [2]清·张廷玉《明史》卷二八七《茅坤传》,中华书局1974年版,第570页。
    [3]清·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丁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59年版,第570页。
    [4]参见任明华《中国小说选本研究》第四章《小说选本的价值》第一节《小说选本的阅读与传播价值》。
    [1]李玉莲《中国古代白话小说戏曲传播论》,山西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160页。
    [2]清·王士祯《香祖笔记》卷十,上海扫叶山房1926年版。
    [3]谭正璧《话本与古剧·三言两拍本事源流述考》,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
    [1]郑振铎《西谛书话》,三联书店1998年版,第137页。
    [2]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144页。
    [3]清·芝香馆居士《删定二奇合传叙》,《古本小说集成》据光绪刊本影印,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
    [4]清·醉犀生《古今奇闻序》,参见丁锡根编《中国历代小说序跋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年版。
    [5]参见宁稼雨《中国文言小说总目提要》,齐鲁书社1996年版,第243页。
    [1]明清之际姜绍书《韵石斋笔谈》,《丛书集成初编》据知不足斋丛书本排印,第1561本第3页。
    [2]参见(韩)闵宽东《中国古典小说在韩国之传播》,学林出版社1998年版。
    [1]魏子云《“三言二拍”是〈啖蔗〉原本?》(台)《大华晚报》1986年12月14日,转引自杨昭全《中国古代小说在朝鲜之传播及影响》,《社会科学战线》,2001年第5期,第94页-第104页。
    [2]王汝梅等主编《韩国藏中国稀见珍本小说》第一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年版,第274页。
    [3]王汝梅等主编《韩国藏中国稀见珍本小说》第二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年版。
    [1]严明、孙爱玲著《东亚视野中的明清小说》,台湾:圣环图书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版,第473页。
    [2]菊池纯:《本朝虞初新志》“自序”,转引自宋莉华《明清时期的小说传播》,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342页。
    [3]本段内容参见《东亚视野中的明清小说》,台北圣环图书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版。
    [1]陈大康《明代小说史》,上海文艺出版社2000年版,第349页。
    [2]程国赋《明代书坊与小说研究》,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229页。
    [1]参见邱江宁《清初才子佳人小说叙事模式研究》,上海三联书店2005年版,第240页-第250页。
    [2]荑荻散人编次、韩锡铎校点《玉娇梨》,春风文艺出版社1981年版。
    [3]李落、苗壮校点《定情人》,春风文艺出版社1983年版。
    [4]参见陈大康《明代小说史》,上海文艺出版社2000年版,第352页。
    [1]参见么书仪《元代文人心态》,文化艺术出版社1993年版。
    [2]参见罗宗强《明后期士人心态研究》,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3]参见周明初《晚明士人心态及文学个案》,东方出版社1997年版。
    [1]参见田艺衡《留青日札》卷二十二《我朝服制》:“农家许着绸纱绢布,商贾之家止许着绢布,如农民之家但有一人为商贾者,亦不许着绸纱。”《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据浙江图书馆藏明万历三十七年徐懋升重刻本影印,第105本第333页。
    [2]清·孙枝蔚《溉堂后集》卷四《过仪征县有感》,《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据清华大学图书馆藏清康熙刻本影印,第206本第639页。
    [3]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三十七《迭居奇程客得助 三救厄海神显灵》,《古本小说集成》据明尚友堂刊本影印,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
    [4]明·张岱《陶庵梦忆·西湖梦寻》,《陶庵梦忆》卷五《诸工》,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60页。
    [1]史小军《论中晚明士商关系的转变及士对商的人文关怀》,《湖南商学院学报》2007年第2期,第104页-第106页。
    [2]明·何良俊《四友斋丛说》卷三十四《正俗一》,《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据中国科学院图书馆藏明万历七年龚元成等刻本影印,第103本第530页。
    [1]参见孙一珍《明代小说的艺术流变》,四川文艺出版社1996年版,第300页。
    [1](汉)司马迁《史记》,中华书局1959年版
    [2](南朝宋)范晔《后汉书》,中华书局1973年版
    [3](宋)罗烨《醉翁谈录》,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
    [4](宋)洪迈《容斋随笔》,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
    [5](宋)周密《武林旧事》,西湖书社1981年版
    [6](宋)叶梦得《石林燕语》,中华书局1984年版
    [7](宋)吴自牧《梦粱录》,《丛书集成初编》据《学津讨原》本排印
    [8](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中华书局1958年版
    [9](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中华书局1959年版
    [10](明)郎瑛《七修类稿》,中华书局1959年版
    [11](明)朱国祯《涌幢小品》,中华书局1959年版
    [12](明)胡广等《明实录》,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62年版
    [13](明)叶盛《水东日记》,中华书局1980年版
    [14](明)焦竑《玉堂丛语》,中华书局1981年版
    [15](明)归有光著,周本淳校点《震川先生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
    [16](明)袁宏道《袁宏道集笺校》,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
    [17](明)王锜《寓圃杂记》,中华书局1984年版
    [18](明)王世贞《弇山堂别集》,中华书局1985年版
    [19](明)陆容《菽园杂记》,《丛书集成初编》据墨海本排印,中华书局1985年版
    [20](明)张瀚《松窗梦语》,中华书局1985年版
    [21](明)顾起元《客座赘语》,中华书局1987年版
    [22](明)王守仁《王阳明先生全集》,《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齐鲁书社1996年版
    [23](明)黄瑜《双槐岁钞》,中华书局1999年版
    [24](明)李贽《李贽文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
    [25](明)李贽《传习录》,中州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
    [26](明)余怀《板桥杂记》,《续修四库全书》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
    [27](明)张岱《石匮书》,《续修四库全书》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
    [28](明)高儒《百川书志》,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
    [29](明)周弘祖《古今书刻》,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
    [30](明)何良俊《四友斋丛说》,《明代笔记小说大观》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
    [31](明)谢肇淛《五杂俎》,《明代笔记小说大观》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
    [32](明)顾炎武《日知录》,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
    [33](明)张岱《陶庵梦忆 西湖梦寻》,中华书局2007年版
    [34](明)冯梦龙《冯梦龙全集》,凤凰出版社2007年版
    [35](明)黄仲昭修纂《八闽通志》,福建人民出版社1990年、1991年版
    [36](明)冯继科等纂修《建阳县志》,嘉靖三十二年刊本,上海古籍书店1982年据宁波天一阁藏本影印
    [37](明)魏时应修《建阳县志》,《稀见中国地方志汇刊》据万历刊本影印,中国书店1992年版
    [38](明)卢熊撰《苏州府志》,洪武十二年刊本,《中国方志丛书·华中地方》第432号,台湾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1983年据以影印
    [39](清)赵翼《廿二史札记》,商务印书馆1958年版
    [40](清)谈迁《北游录》,中华书局1960年版
    [41](清)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中华书局1965年版
    [42](清)叶德辉《书林清话》,台湾文史哲出版社1973年版
    [43](清)张廷玉《明史》,中华书局1974年版
    [44](清)吴伟业《梅村家藏稿》,台湾学生书局1975年版
    [45](清)赵尔巽《清史稿》,中华书局1976年版
    [46](清)梁章钜《归田琐记》,中华书局1981年版
    [47](清)王世禛《池北偶谈》,中华书局1982年版
    [48](清)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
    [49](清)章学诚《校雠通义》,《丛书集成初编》据粤雅堂丛书本排印,中华书局1985年版
    [50](清)周亮工《赖古堂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51](清)陈其元《庸闲斋笔记》,中华书局1989年版
    [52](清)李渔《李渔全集》,浙江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
    [53](清)钱大昕《弇州山人年谱》,陈文和主编《嘉定钱大昕全集》第四册,江苏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
    [54](清)刘廷玑《在园杂志》,中华书局2005年版
    [55](清)张潮《昭代丛书》,清·杨复吉等续辑,道光中吴江沈氏世楷堂刊本
    [56](清)程应熊、姚文燮纂修《康熙建宁府志》,《日本藏中国罕见地方志丛刊续编》第六册据清康熙五年抄本影印,殷梦霞选编,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3年版
    [57](清)龚嘉儁撰《杭州府志》,收入《中国方志丛书》,台湾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1974年影印本
    [58]《古本小说集成》本,古本小说集成编委会,上海古籍出版社:(明)瞿佑《剪灯新话》,据明嘉靖《剪灯新话句解》本影印
    [59]《古本小说集成》本,古本小说集成编委会,上海古籍出版社:(明)王世贞《艳异编》,据日本藏明刊本影印
    [60]《古本小说集成》本,古本小说集成编委会,上海古籍出版社:(明)吴大震《广艳异编》,据日本内阁文库藏明刻本影印
    [61]《古本小说集成》本,古本小说集成编委会,上海古籍出版社:(明)吴敬所《国色天香》,据明万历二十五年金陵周氏万卷楼本影印
    [62]《古本小说集成》本,古本小说集成编委会,上海古籍出版社:(明)起北赤心子《绣谷春容》,据明万历金陵唐氏世德堂本影印
    [63]《古本小说集成》本,古本小说集成编委会,上海古籍出版社:(明)余象斗《万锦情林》,据明万历二十六年建阳余象斗双峰堂本影印
    [64]《古本小说集成》本,古本小说集成编委会,上海古籍出版社:(明)何大抡《燕居笔记》,据明万历间金陵书林李澄源本影印
    [65]《古本小说集成》本,古本小说集成编委会,上海古籍出版社:(明)林近阳《燕居笔记》,据明万历间建阳萃庆堂本影印
    [66]《古本小说集成》本,古本小说集成编委会,上海古籍出版社:(明)冯梦龙《燕居笔记》,据明崇祯间建阳余公仁本影印
    [67]《古本小说集成》本,古本小说集成编委会,上海古籍出版社:(明)冯梦龙《古今小说》,据明天许斋刊本影印
    [68]《古本小说集成》本,古本小说集成编委会,上海古籍出版社:(明)冯梦龙《警世通言》,据明天启四年金陵兼善堂本影印
    [69]《古本小说集成》本,古本小说集成编委会,上海古籍出版社:(明)冯梦龙《醒世恒言》,据明天启七年金阊叶敬池刊本影印
    [70]《古本小说集成》本,古本小说集成编委会,上海古籍出版社:(明)陆人龙《型世言》,据明崇祯三年杭州峥霄馆本影印
    [71]《古本小说集成》本,古本小说集成编委会,上海古籍出版社:(明)抱瓮老人《今古奇观》,据藏明末刻本影印
    [72]《古本小说集成》本,古本小说集成编委会,上海古籍出版社:(明)凌濛初《拍案惊奇》,据明崇祯间金阊尚友堂安少云本影印
    [74]《古本小说集成》本,古本小说集成编委会,上海古籍出版社:(明末清初)《飞英声》,据日本东京大学图书馆藏本影印
    [75]《古本小说集成》本,古本小说集成编委会,上海古籍出版社:(明末清初)《三刻拍案惊奇》,据北京大学藏本影印
    [76]《古本小说集成》本,古本小说集成编委会,上海古籍出版社:(清)《五色石》,据原刻本影印
    [77]《古本小说集成》本,古本小说集成编委会,上海古籍出版社:(清)《一枕奇》,据大连图书馆藏本影印
    [78]《古本小说集成》本,古本小说集成编委会,上海古籍出版社:(清)《双剑雪》,据东吴赤绿山房刻本影印
    [79]《古本小说集成》本,古本小说集成编委会,上海古籍出版社:(清)《觉世雅言》,据明刊本影印
    [80]《古本小说集成》本,古本小说集成编委会,上海古籍出版社:(清)《四巧说》,据清刊本影印
    [81]《古本小说集成》本,古本小说集成编委会,上海古籍出版社:(清)《警世选言》,据日本天理图书馆藏旧刊本影印
    [82]《古本小说集成》本,古本小说集成编委会,上海古籍出版社:(清)《幻缘奇遇小说》,据日本抄本影印
    [83]《古本小说集成》本,古本小说集成编委会,上海古籍出版社:(清)张潮《虞初新志》,据康熙刻本影印
    [84]《古本小说集成》本,古本小说集成编委会,上海古籍出版社:(清)古吴墨浪子《西湖佳话》,据清康熙间金陵王衙本影印
    [85]《古本小说集成》本,古本小说集成编委会,上海古籍出版社:(清)《八段锦》,据醉月楼刊本影印
    [86]《古本小说集成》本,古本小说集成编委会,上海古籍出版社:(清)《今古传奇》(《古今称奇传》),据集成堂本影印
    [87]《古本小说集成》本,古本小说集成编委会,上海古籍出版社:(清)陈树基《西湖拾遗》,据藏自愧轩刻本影印
    [88]《古本小说集成》本,古本小说集成编委会,上海古籍出版社:(清)周清源《西湖二集》,据傅惜华藏本影印
    [89]《古本小说集成》本,古本小说集成编委会,上海古籍出版社:(清)编者不详《人中画》,据尚志堂本影印
    [90]《古本小说集成》本,古本小说集成编委会,上海古籍出版社:(清)玉山草亭老人编次《娱目醒心编》,据乾隆五十七年序本影印
    [91]《古本小说集成》本,古本小说集成编委会,上海古籍出版社:(清)《二奇合传》,据光绪戊寅年渝成二胜会刊本影印
    [92]《古本小说集成》本,古本小说集成编委会,上海古籍出版社:(清)王寅《今古奇闻》,据原刊本影印
    [93](宋)李昉《太平广记》,中华书局1961年版
    [94](明)冯梦龙《情史》,岳麓书社1986年版
    [95](明)杨尔曾《新镌仙媛纪事》,台湾学生书局1989年版
    [96]明清善本小说丛刊初编《僧尼孽海》,台湾天一出版社1993年版
    [97](明)王世贞《剑侠传》,《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据北京图书馆藏明隆庆三年履子谦刻本影印,齐鲁书社1995年版
    [98](明)梅鼎祚《才鬼记》,《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据上海图书馆藏明万历三十三年蟫隐居刻三才灵记本影印,齐鲁书社1995年版
    [99]王汝梅、(韩)朴在渊主编《删补文苑楂橘》,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年版
    [100](明)梅鼎祚《青泥莲花记》,黄山书社1998年版
    [101]李梦生校点《风流十传》,百花文艺出版社2002年版
    [102](明)《虞初志》,《续修四库全书》据北京图书馆藏明弦歌精舍如隐草堂刻本影印,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
    [103](明)冯梦龙《古今谭概》,中华书局2007年版
    [104]荑荻散人编次、韩锡铎校点《玉娇梨》,春风文艺出版社1981年版
    [105]李致中校点《平山冷燕》,春风文艺出版社1982年版
    [106]李落、苗壮校点《定情人》,春风文艺出版社1983年版
    [107](清)华阳散人编《鸳鸯针》,春风文艺出版社1985年版
    [108](清)笔炼阁主人《五色石》,大众文艺出版社2002年版
    [109](清)王用臣《斯陶说林》,中国书店出版社1991年版
    [110]中华书局《丛书集成初编》,中华书局1985年版
    [111]古本小说集成编委会《古本小说集成》,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
    [112]刘世德等主编《古本小说丛刊》,中华书局1991年版
    [113]国立政治大学古典小说研究中心主编《明清善本小说丛刊》,台北天一出版社1993年版
    [114]周光培主编《宋代笔记小说》,河北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115]周光培主编《明代笔记小说》,河北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116]周光培主编《清代笔记小说》,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117]四库全书存目丛书编纂委员会《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齐鲁书社1995年版
    [118]北京图书馆古籍出版编辑组《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书目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
    [119]齐鲁书社《清代笔记丛刊》,齐鲁书社2001年版
    [120]顾廷龙主编《续修四库全书》,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
    [121]王钟翰主编《四库禁毁书丛刊补编》,北京出版社2005年版
    [122]商务印书馆四库全书出版工作委员会《文津阁四库全书》,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
    [123]上海古籍出版社《明代笔记小说大观》,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
    [124]郑振铎《中国文学论集》,开明书店1934年版
    [125]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编刊《明清史料乙编》,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年发行
    [126]孙楷第《俗讲、说话与白话小说》,作家出版社1956年版
    [127]孙楷第《日本东京所见小说书目》,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
    [128]孙楷第《沧州集》,中华书局1965年版
    [129]叶德均《戏曲小说丛考》,中华书局1979年版
    [130]缪咏禾《冯梦龙和三言》,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
    [131]钱钟书《管锥编》,中华书局1979年版
    [132]戴不凡《小说见闻录》,浙江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133]胡士莹《话本小说概论》,中华书局1980年版
    [134]王利器《元明清三代禁毁小说戏曲史料》,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
    [135]鲁迅《鲁迅全集》,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136]柳存仁《伦敦所见中国小说书目提要》,书目文献出版社1982年版
    [137]孙楷第《中国通俗小说书目》,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
    [138]胡道静《中国古代的类书》,中华书局1982年版
    [139]赵景深《中国小说丛考》,齐鲁书社1983年版
    [140]王重民《中国善本书提要》,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
    [141]杜信孚《明代版刻综录》,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83年版
    [142]刘世德《中国古代小说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
    [143]郑振铎《西谛书话》,三联书店1983年版
    [144]蒋瑞藻《小说考证》,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
    [145]郑振铎《中国俗文学史》,上海书店1984年版
    [146]魏隐儒《中国古籍印刷史》,印刷工业出版社1984版
    [147]谭正璧《古本稀见小说汇考》,浙江文艺出版社1984年版
    [148]路工《访书见闻录》,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
    [149]侯忠义《中国文言小说参考资料》,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
    [150]侯忠义、王汝梅《金瓶梅资料汇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
    [151]吕思勉《先秦学术概论》,上海东方出版中心1985年版
    [152]朱一玄《古典小说版本资料选编》,山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153]韩锡铎等《小说书坊录》,春风文艺出版社1987年版
    [154]陆树仑《冯梦龙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155]李泽厚、刘纲纪主编《中国美学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年版
    [156]陈平原《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157]王先霈、周伟民《明清小说理论批评史》,花城出版社1988年版
    [158](美)韩南撰,尹慧珉译《中国白话小说史》,浙江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
    [159]安平秋、章培恒《中国禁书大观》,上海文化出版社1990年版
    [160]孙楷第《戏曲小说书录解题》,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年版
    [161]江苏社科院明清小说研究中心《中国通俗小说总目提要》,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0年版
    [162]黄晖《论衡校释》,中华书局1990年版
    [163]王重民《中国善本书提要补编》,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1年版
    [164]孙逊、孙菊园编《中国古典小说美学资料汇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
    [165]周积明《学术视野下的四库全书总目》,广西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166]李忠昌《古代小说续书漫话》,辽宁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
    [167]徐朔方《冯梦龙年谱》,江苏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
    [168]朱光潜《朱光潜全集》,安徽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
    [169]陈平原《小说史:理论与实践》,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170]陈大康《通俗小说的历史轨迹》,湖南出版社1993年版
    [171]陆树仑《冯梦龙散论》,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
    [172]石昌渝《中国小说源流论》,三联书店1994年版
    [173]吴志达《中国文言小说史》,齐鲁书社1994年版
    [174]吴礼权《中国言情小说史》,台湾商务印书馆股份有限公司1995年版
    [175]丁锡根《中国历代小说序跋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年版
    [176]孙一珍《明代小说的艺术流变》,四川文艺出版社1996年版
    [177]鲁迅校录《古小说钩沉》,齐鲁书社1997年版
    [178]萧相恺《宋元小说史》,浙江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
    [179]齐裕焜《明代小说史》,浙江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
    [180]杨义《中国叙事学》,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181]徐朔方《小说考信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
    [182]谢水顺、李珽《福建古代刻书》,福建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183]程国赋《唐代小说嬗变研究》,广东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184]左东岭《李贽与晚明文学思想》,天津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185]杨义《中国古典小说史论》,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186]刘世德《中国古代小说百科全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8年版
    [187]葛晓音《诗国高潮与盛唐文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188]陈平原《20世纪中国小说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189]林辰《神怪小说史》,浙江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
    [190]苗壮《笔记小说史》,浙江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
    [191]王汝梅《中国小说理论史》,浙江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
    [192]黄霖等著《中国小说研究史》,浙江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
    [193]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
    [194]叶桂桐《中国古代小说概论》,文津出版社1998年版
    [195]郭英德《中国古代文人集团与文学风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196]薛亮《明清稀见小说汇考》,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版
    [197]袁世硕《文学史学的明清小说研究》,齐鲁书社1999年版
    [198]林岗《明清之际小说评点学之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199]赵园《明清之际士大夫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200]郭英德《明清传奇史》,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
    [201]王彬《清代禁书总述》,中国书店出版社1999年版
    [202]孙立《明末清初诗论研究》,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203]韦庆远《张居正和明代中后期政局》,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204]左东岭《王学与中晚明士人心态》,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版
    [205]陈大康《明代小说史》,上海文艺出版社2000年版
    [206]孙楷第《小说旁证》,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版
    [207]孙逊《中国古代小说与宗教》,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208]黄霖,韩同文选注《中国历代小说论著选》,江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209]纪德君《明清历史演义小说艺术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210]吴存存《明清社会性爱风气》,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版
    [211]林薇《清代小说论稿》,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0年版
    [212]杜信孚、杜同书编撰《全明分省分县刻书考》,线装书局2001年版
    [213]陈洪《浅俗之下的厚重:小说·宗教·文化》,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214]程毅中、薛洪勣编《古体小说钞》(明代卷),中华书局2001年版
    [215]程毅中、石继昌、于炳文编《古体小说钞》(清代卷),中华书局2001年版
    [216]谭帆《中国小说评点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217]邓绍基、史铁良主编《明代文学研究》,北京出版社2001年版
    [218]陈桂声《话本叙录》,珠海出版社2001年版
    [219]黄霖、杨红彬《明代小说》,安徽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220]王平《中国古代小说叙事研究》,河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221]王清原、牟仁隆、韩锡铎编纂《小说书坊录》,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2年版
    [222]朱一玄、刘毓忱《西游记资料汇编》,南开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23]朱一玄、刘毓忱《水浒传资料汇编》,南开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24]宋克夫、韩晓《心学与文学论稿——明代嘉靖万历时期文学概观》,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225]辜美高、黄霖主编《明代小说面面观》,学林出版社2002年版
    [226]吴光正《中国古代小说的原型与母题》,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
    [227]王昕《话本小说的历史与叙事》,中华书局2002年版
    [228]鲁德才《古代白话小说形态发展史论》,南开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29]陈文新《文言小说审美发展史》,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30]程毅中《唐代小说史》,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年版
    [231]王国维等撰《闽蜀浙粤刻书丛考》,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3年版
    [232]刘尚恒《徽州刻书与藏书》,广陵书社2003年版
    [233]滕新才《且寄道心与明月——明代人物风俗考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234]朱一玄、刘毓忱《儒林外史研究资料汇编》,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235]孙立群《中国古代的士人生活》,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
    [236]占骁勇《清代志怪传奇小说集研究》,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237]周先慎《明清小说》,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238]李忠明《17世纪中国通俗小说编年史》,安徽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239]陈平原《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240]杨守敬《日本访书志》,辽宁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241]蔡铁鹰《中国古代小说的演变与形态》,中国文史出版社2003年版
    [242]余嘉锡《四库提要辨正》,云南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243]余嘉锡《目录学发微》,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44]郭英德《明清传奇戏曲文体研究》,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
    [245]北京图书馆《西谛书目》,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4年版
    [246]谢国桢选编,牛建强、王学春、汪维真校勘《明代社会经济史料选编》,福建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247]谢国桢《明清之际党社运动考》,上海书店出版社2004年版
    [248]葛永海《古代小说与城市文化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49]莎日娜《明清之际章回小说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50]杨义《中国古典小说史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251]宋莉华《明清时期的小说传播》,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252]皋于厚《明小说的文化审视》,学苑出版社2004年版
    [253]司马朝军《〈四库全书总目〉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
    [254]高玉海《明清小说续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255]王旭川《中国小说续书研究》,学林出版社2004年版
    [256]陈宝良《明代社会生活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257]董国炎《明清小说思潮》,山西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258]崔际银《诗与唐人小说》,天津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
    [259]邱绍雄《中国商贾小说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60]韩云波《中国侠文化:积淀与承传》,重庆出版社2004年版
    [261]徐德明《清人学术笔记提要》,学苑出版社2004年版
    [262]郭英德《中国古代文体学论稿》,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263]高小康《中国古代叙事观念与意识形态》,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264]黄卓越《明中后期文学思想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265]陈文新《传统小说与小说传统》,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266]苗怀明《中国古代公案小说史论》,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267]邱江宁《清初才子佳人小说叙事模式研究》,上海三联书店2005年版
    [268]李明军《禁忌与放纵——明清艳情小说文化研究》,齐鲁书社2005年版
    [269]牛贵琥《古代小说与诗词》,山西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270]欧阳健《古代小说与历史》,山西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271]欧阳健《古代小说版本简论》,山西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272]张兵《话本小说简史》,山西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273]张俊、沈治钧《清代小说简史》,山西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274]李玉莲《中国古代白话小说戏曲传播论》,山西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275]许振东《17世纪白话小说的创作与传播——以苏州地区为中心的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
    [276]方正耀《中国古典小说理论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277]齐裕焜、王子宽《中国古代小说研究》,福建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278]朱恒夫《宋明理学与古代小说》,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
    [279]曾良《明清小说研究》,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280]严绍盪《日本藏汉籍珍本追踪纪实——严绍盪海外访书志》,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
    [281]徐学林《徽州刻书》,安徽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282]陈洪《中国小说理论史》,天津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283]陈大康《古代小说研究及方法》,中华书局2006年版
    [284]陈国军《明代志怪传奇小说研究》,天津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
    [285]程毅中《明代小说丛稿》,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版
    [286]程毅中《程毅中文存》,中华书局2006年版
    [287]韩结根《明代徽州文学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288]路工、谭天合编《古本平话小说集》,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版
    [289]黄霖主编,黄霖、许建平撰《20世纪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史·小说卷》,东方出版中心2006年版
    [290]李梦生《中国禁毁小说百话》,上海书店出版社2006年版
    [291]刘天振《明代通俗类书研究》,齐鲁书社2006年版
    [292]罗宗强《明代后期士人心态研究》,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293]陶慕宁《青楼文学与中国文化》,东方出版社2006年版
    [294]谭邦和《明清小说史》,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
    [295]王庆华《话本小说文体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296]张秀民著,韩琦增订《中国印刷史》,浙江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
    [297]朱一玄编、朱天吉校《明清小说资料选编》,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298]路工、谭天合编《古本平话小说集》,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版
    [299]吴波《明清小说创作与接受研究》,湖南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300]王意如《中国古典小说的文化透视》,文汇出版社2006年版
    [301]丁功谊《钱谦益文学思想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
    [302]赵园《制度·言论·心态》,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303]秦川《中国古代文言小说总集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
    [304](台湾)刘燕萍《古典小说论稿——神话·心理·怪诞》,台湾商务印书馆2006年发行
    [305](台湾)《中国小说戏曲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里仁书局2006年版
    [306](日)小南一郎《中国的神话传说与古小说》,中华书局2006年版
    [307]程国赋《三言二拍传播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308]冯其庸、叶君远《吴梅村年谱》,文化艺术出版社2007年版
    [309]余嘉锡《余嘉锡论学杂著》,中华书局2007年版
    [310]李军均《传奇小说文体研究》,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311]刘勇强《中国古代小说史叙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312]罗书华《中国小说学主流》,上海书店出版社2007年版
    [313]赵红娟《凌濛初传》,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314]戚福康《中国古代书坊研究》,商务印书馆2007年版
    [315]张传峰《〈四库全书总目〉学术思想研究》,学林出版社2007年版
    [316]孙楷第《孙楷第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
    [317]程国赋《明代书坊与小说研究》,中华书局2008年版
    [318]王平《古典小说与古代文化演讲录》,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319]熊依洪《中国历代文学大观·明清文学大观》,北京燕山出版社2008年版
    [320]张廷兴《中国古代艳情小说史》,中央编译出版社2008年版
    [1]程毅中《〈虞初志〉的编者和版本》,《文献》1988年第2期
    [2]陈文新《论清代传奇体小说发展的历史机遇》,《社会科学研究》1994年第1期
    [3]林岗《明清之际小说评点考论》,《学术研究》1997年第12期
    [4]陈美林《拟话本〈西湖二集〉浅探》,《江海学刊》1998年第6期
    [5]孔庆茂《〈虞初志〉三家评略论》,《明清小说研究》1999年第1期
    [6]张桂贞《〈今古奇观〉的德译本及其传播》,《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3期
    [7]苗怀明《中国古代通俗小说的商业运作与文本形态》,《求是学刊》,2000年第5期
    [8]陈文新《论唐人传奇的虚构艺术》,《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1年第2期
    [9]任明华《论宋前小说选本》,《文艺理论研究》2002年第2期
    [10]秦川《明清“虞初体”小说总集的历史变迁》,《明清小说研究》2002年第2期
    [11]孙旭《西湖小说与话本小说的文人化》,《明清小说研究》2003年第2期
    [12]任明华《中国古代小说选本形态论》,《文艺理论研究》2003年第4期
    [13]雷勇《清代白话小说创作的影响》,《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5期
    [14]陈清茹《明清传奇小说评点的审美差异——以〈虞初志〉和〈虞初新志〉之评点比较为例》,《中州学刊》2003年第5期
    [15]任明华《近百年古代小说选本研究简述》,《学术月刊》2003年第11期
    [16]程国赋《三言二拍选本与原作的比较研究》,《明清小说研究》2004年第2期
    [17]王恒展、宋瑞彩《奇人奇技抒奇怀——〈虞初新志〉奇人小说散论》,《蒲松龄研究》2004年2期
    [18]马珏砰《“专以娼论”肠内热——〈青泥莲花记〉的青楼女性观管窥》,《明清小说研究》2004年第3期
    [19]程国赋、周彩虹《三言二拍选本研究》,《暨南学报》(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2期
    [20]刘和文《文多时贤,事多近代——〈虞初新志〉所表现的士人心态及其文化意蕴》,《明清小说研究》2005年第2期
    [21]石麟《古代小说评点派的形成演变和主要特点》,《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3期
    [22]陈国军《辉煌与式微:〈今古奇观〉的历史沉浮》,《武警学院学报》2005年第3期
    [23]连俊彬《国内〈今古奇观〉研究综述》,《零陵学院学报》2005年第3期
    [24]程国赋《三言二拍嬗变作品叙事结构研究》,《学术研究》2005年第5期
    [25]代智敏《论明代社会思潮对小说选本的影响》,《贵州文史丛刊》2006年第1期
    [26]邱苇、胡海义《西湖小说与西湖诗词》,《贵州文史丛刊》,2006年第1期
    [27]胡海义、程国赋《论乾隆朝小说禁毁的种族主义倾向》,《明清小说研究》2006年第2期
    [28]杨绪敏《论明代空疏学风形成和嬗变的原因及影响》,《北方论丛》2006年第4期
    [29]任明华《明代的小说选本论略》,《明清小说研究》2006年第4期
    [30]陈文新、毛伟丽《略论晚明白话小说“托名”现象》,《明清小说研究》2006年第4期
    [31]任明华《〈广艳异编〉的成书时间及其与〈续艳异编〉的关系》,《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5期
    [32]王承丹《阳明心学兴起与复古文学迁变》,《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1期
    [33]张小明《论张潮〈虞初新志〉对虞初体的贡献》,《黄山学院学报》2007年第2期
    [34]史小军《论中晚明士商关系的转变及士对商的人文关怀》,《湖南商学院学报》2007年第2期
    [35]程国赋《明代坊刊小说稿源研究》,《文学评论》2007年第3期
    [36]代智敏《明末清初小说选本评述》,《中州学刊》2007年第4期
    [37]程国赋《论明代坊刊小说的广告手段》,《学术研究》2007年第6期
    [38]程国赋《明代小说读者与通俗小说刊刻之关系阐析》,《文艺研究》2007年第7期
    [39]谢春玲《“虞初”系列小说及其研究述评》,《科技信息》2007年第13期
    [40]任明华《古代“小说选本”命名的理论批价值》,《文艺理论研究》2008年第1期
    [41]程国赋《论明代坊刊小说选本的类型及兴盛原因》,《文艺理论研究》2008年第3期
    [42]王言锋《逃避现实心理与清初白话短篇小说的自娱倾向》,《湖南社会科学》2008年第3期
    [43]卫茂平《〈今古奇观〉在德国》,《寻根》2008年第3期
    [44]周晴《从〈今古奇观〉看抱瓮老人的美学思想》,《滨州学院学报》2008年第4期
    [45]代智敏《“虞初”系列小说选本研究》,《贵州文史丛刊》2008年第4期
    [1]余嘉锡《四库提要辨证》卷十九,云南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992页。
    [1]参见黄霖《关于古小说〈香螺卮〉》,《明清小说研究》,1999年第3期,第174页-第180页。
    [2]叙录中将离析原作的作品暂录于此,如《一枕奇》、《双剑雪》分别为《鸳鸯针》的第一、二卷和第三、四卷。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