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近代高等学校建筑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随着西方文化的入侵,几千年的中国传统封建的教育模式受到冲击,高等学校在原书院基础上发展起来,从此学校建筑不断改革、扩充。在中外建筑文化碰撞的形势下,中国近代学校出现了各种形态的中西交汇的建筑形式。近代山西高等学校建筑作为中国近代学校的组成部分,在传播发展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受到当时当地的社会历史背景、教育程度、人文特点以及传统文化等各方面的影响,形成独特的建筑形式。在中西文化相互碰撞、交融的过程中,山西高等学校建筑受到怎样影响,影响程度如何,这对于中国近代建筑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以山西近代高等学校为研究对象,从建筑历史与理论的角度通过对相关材料进行查阅、整理及分析;以山西近代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为背景资料,对近代高等学校建筑按照沿用、改建、扩建旧建筑、创建新建筑进行分类,梳理其发展变化的基本脉络;用典型实例阐述学校建筑基本特征。论文根据办学原因、特点分析了山西大学、省立教育学院两所高等学校的校园建设情况、建筑特征及其产生该建筑特点的原因;又以省立川至医学专科学校为例,分析了两个不同历史时期校园建筑状况,说明山西部分近代高等学校校园建设是处于不断发展、壮大之中的;此外从建筑选址与布局、建筑风格、建筑技术手段等方面对山西近代教会高等学校与公、私立高等学校两种不同类型的学校做了对比,从而进一步阐述了在这两类学校建筑方面的异同,揭示了山西近代高等学校建筑本土化特色。最后在结束语中总结归纳全文,讨论山西省近代高等学校建筑的基本特点。
     近代山西受当时中国基本形势影响,建筑中出现了不少与中国传统建筑风格迥异的西洋式建筑。山西近代高等学校建筑也是如此,并同时表现出山西特有的地方性和本土化特色,这是本文关注的另一重要问题。
     山西近代高等学校的研究揭示了中西建筑文化在山西碰撞和融合过程,为研究山西地区中西方建筑文化的交流提供了参考。另外,通过总结与分析现有资料,对山西近代高等学校建筑状况做基础性的汇总,以期对今后近代学校建筑的研究有所帮助。
Along with the western cultural invading, the educational pattern of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feudalism lasts for thousands of years gets impact and higher school develops on the foundation of traditional academy. Since then, school buildings are reformed and expanded constantly. Under the situation of Chinese and foreign building cultural collision, Chinese pre-modern school has arisen the combination of Chinese and western building styles. Pre-modem Shanxi higher school building is one part of Chinese pre-modern school buildings. In the course of spread and development, the unavoidable influence that gets each aspect such as local social historical background, educational level, humanity characteristic and traditional culture form. The influences on shanxi higher school building and the degree have the important significance on the research for Chinese pre-modern building has important meaning in the cultural course of Chinese and Western of colliding and blending mutually.
     This paper fouses on the pre-modern higher school in Shanxi, and looks up and arrangs for related material and analyzes in the angle of building history and theory; It classifies according to the sustained use, alter, extensioning old building, founding new building, and combs its basic changes and developments on the basis of the background information of Shanxi pre-modern higher education developing course; It elaborates the fundamental feature of school building with typical examples. The paper analyses the building feature and produces its stylistic reasons of Shanxi University and Province Upright Pedagogy based on the reason of two higher schools that running a school and the characteristic; Such as Province Chuanzhi Medical Training School, it has analysed the campus buildings in two different historical periods, explained that Shanxi partially pre-modern higher school campus construction is to be in unceasing development and enlangement; Considering the building optional location and the aspects such as layout, style and technical means for Shanxi pre-modern higher church school and public and private higher school, it makes contrast school of two different types and elaborates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in the aspect of this two kinds of school building further and reveales Shanxi pre-modern higher school localization characteristic. Finally it summarizes the text, and discusses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 of Shanxi pre-modern higher school building.
     Pre-modern Shanxi gets the influence of Chinese basic situation at that time. Shanxi pre-modern building has arisen a lot of Western type style building that difference Chinese traditional building styles. Shanxi pre-modern higher school building is also such, at the same time shows the region with peculiar Shanxi with localization characteristic.it is another important problem that this paper pays attention to.
     The research on Shanxi pre-modern higher school reveals the building culture of Chinese and Western the course of collision and mixing together in Shanxi, offers the refer to study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al in Shanxi. It hopes to help for researching the modern school building in the future through summarizing and analysing existing information and the collection of basic condition of Shanxi pre-modern higher school.
引文
[1] 赵立法编著,《山西高等教育简史(初稿)》,山西省高等教育学会,1986年版,第12页。
    [2] 王忠欣编著,《基督教与中国近现代教育》,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3] 山西省地方志编撰委员会办公室编,《近代的山西》,山西人民出版社,1988年10月版,第550页。
    [1] 刘登阁、周云芳著,《西学东渐与东学西渐》,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1月版,第28页。
    [2] 赵立法编著,《山西高等教育简史(初稿)》,山西省高等教育学会,1986年版,第13-17页。
    [3] 山西省地方志编撰委员会办公室编,《近代的山西》,山西人民出版社,1988年10月版,第553页。
    [4] 荣鸿胪 李忠舆,太原解放前山西历届军事学校概况,来源:《山西文史资料》,第五辑,1988年5月版,第100页。
    [5] 赵立法编著,《山西高等教育简史(初稿)》,山西省高等教育学会,1986年版,第15-16页。
    [6] 山西省史志研究院编,《山西通志·教育志》(第三十七卷),中华书局,1999年7月版,第379页。
    [1] 赵立法编著,《山西高等教育简史(初稿)》,山西省高等教育学会,1986年版,第17页。
    [2] 刘登阁、周云芳著,《西学东渐与东学西渐》,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1月版,第28页。
    [1] 刘登阁、周云芳著,《西学东渐与东学西渐》,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1月版,第28页。
    [2] 赵立法编著,《山西高等教育简史(初稿)》,山西省高等教育学会,1986年版,第17-20页。
    [1] 赵立法编著,《山西高等教育简史(初稿)》,山西省高等教育学会,1986年版,第17-20页。
    [2] 山西大学编撰委员会编《山西大学百年校史》,中华书局出版,2002年3月。
    [3] 赵立法编著,《山西高等敦育简史(初稿)》,山西省高等教育学会,1986年版,第17-20页。
    [4] 山西大学编撰委员会编《山西大学百年校史》,中华书局出版,2002年3月,第21页。
    [1] 赵立法编著,《山西高等教育简史(初稿)》,山西省高等教育学会,1986年版,第23-24页。
    [2] 山西省地方志编撰委员会办公室编,《近代的山西》,山西人民出版社,1988年10月版,第562页。
    [3] 赵立法编著,《山西高等教育简史(初稿)》,山西省高等教育学会,1986年版,第24页。
    [4] 同上。
    [5] 同上。
    [1] 赵立法编著,《山西高等教育简史(初稿)》,山西省高等教育学会,1986年版,第24页。
    [1] 张玉勤主编,《山西史》,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2年6月版,第298页。
    [1] 刘登阁、周云芳著,《西学东渐与东学西渐》,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1月版,第31页。
    [2] 赵立法编著,《山西高等教育简史(初稿)》,山西省高等教育学会,1986年版,第35页。
    [3] 山西省地方志编撰委员会办公室编,《近代的山西》,山西人民出版社,1988年10月版,第572页。
    [1] 赵立法编著,《山西高等教育简史(初稿)》,山西省高等教育学会,1986年版,第29页。
    [2] 铭贤校友忆铭贤,《山西文史资料》第53辑,1987年9月版,第2~3页。
    [3] 郝树侯,《山西省立教育学院概况》,来源:《山西文史精选建国前的山西教育》,山西文史资料编辑部,山西高校联合出版社,第154-169页。
    [1] 赵立法编著,《山西高等教育简史(初稿)》,山西省高等教育学会,1986年版,第35页。
    [2] 同上,第33-43页。
    [1] 山西省史志研究院编,《山西通志·教育志》(第三十七卷),中华书局,1999年7月版,第382-383页。
    [1] 赵立法编著,《山西高等教育简史(初稿)》,山西省高等教育学会,1986年版,第51页。
    [2] 同上,第56-57页。
    [3] 山西省史志研究院编,《山西通志·教育志》(第三十七卷),中华书局,1999年7月版,第383页。
    [1] 王忠欣著,《传教与教育基督教与中国近现代教育》,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1] 赵立法编著,《山西高等教育简史(初稿)》,山西省高等教育学会,1986年版,第12-13页。
    [2] 徐敏《书院建筑:渐行渐远的儒雅身影》,建筑时报.2005年12月22日。
    [3] 荣鸿胪 李志舆 太原解放前山西历届军事学校概况,来源:《山西文史资料》,第五辑,1988年5月版,第101页。
    [1] 山西大学编撰委员会编《山西大学百年校史》,中华书局出版,2002年3月。
    [2] 王家驹,山西大学堂初创十年间,《山西文史资料》第5辑,1988年5月版,第81页。
    [3] 程方平主编《课堂教学过程操作策略全书》,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6年版。
    [4] 徐敏《书院建筑:渐行渐远的儒雅身影》,建筑时报,2005年12月22日。
    [1] 徐卫国,《中国近代大学校园建设》,来源:《新建筑》,1986年第四期。
    [1] 樊玉琦,川至医专与川至医院,来源:《山西文史资料》第65辑,1989年9月版。
    [1] 铭贤校友忆铭贤,《山西文史资料》第53辑,1987年9月版,第73-80页。
    [1] 私立并州大学始末,王金贵,《山西文史资料》,第131-144页。
    [1] 私立并州大学始末,王金贵,《山西文史资料》,第131-144页。
    [2] 梁水寿,抗战前的太原师范学校,《山西文史资料》,第65辑,1989年9月版。
    [1] 《山西省立农业专科学校一览》,中华民国二十四年六月。
    [2] 《山西省立法学院一览》,中华民国二十一年十二月。
    [3] 《山西省立商业专科学校一览》,中华民国二十一年。
    [1] 师孔彰,山西公立法政专门学校暨山西省立法学院,来源《山西文史资料》第22辑,1982年5月版,第122-124页。
    [1] 黄书光,《论中西融通对中国当代基础教育改革的意义》,来源:《比较教育研究》,2001年第5期,第26-31页。
    [1] 张民省,《山西大学的历史与办学传统》来源:《文史月刊》2003年第12期。
    [2] 王李金,《山西大学堂与李提摩太》来源:《历史教学》2005年第7期。
    [1] 王李金,《山西大学堂的“英国风”》,来源:《教育理论与实践》第24卷,2004年第9期,第9-12页。
    [2] 同上,第11页。
    [1] 王瑛 郭伟,中西交融的近代学校建筑——山西大学堂,《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06年5月,第37卷,研究生专辑。
    [2] 山西大学编撰委员会编《山西大学百年校史》,中华书局出版,2002年3月版,第310页。
    [3] 同上。
    [1] 山西大学编撰委员会编《山西大学百年校史》,中华书局出版,2002年3月版,第9页。
    [2] 王瑛 郭伟,中西交融的近代学校建筑——山西大学堂,《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06年5月,第37卷,研究生专辑。
    [1] 郝树侯,《山西省立教育学院概况》,来源:《山西文史精选建国前的山西教育》,山西文史资料编辑部,山西高校联合出版社,第154.169页。
    [1] 阎锡山在1915年致袁世凯的劝进电和致参议院电中曾明确表述过这一观点,参见《阎锡山统治山西史实》第59-61页。
    [1] 刘岳兵,《论日本近代的军国主义与儒学》来源: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世界史》,2000年第7期。
    [1] 《山西省立川至医学专科学校主楼勘察报告》,太原文物考古研究所,2001年6月。
    [1] 王忠欣著,《传教与教育基督教与中国近现代教育》,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2] 同上。
    [3] 同上。
    [1] 徐卫国,《近代教会校舍论》,来源:《华中建筑》,1988年第三期,第18页。
    [2] 张复合主编,《中国近代研究与保护(三)》,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10月版,第11-25页。
    [1] 潘谷西主编,《中国建筑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年1月版,第373-374页。
    [2] 参考:郭伟,《外来文化影响下的山西省近代学校建筑——山西农业大学》,太原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1] 李海清、傅雪梅选择与得失:从技术层面检讨“中国固有式”建筑《中国近代研究与保护(三)》,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10月版,第11-25页。
    [1] 李海清、傅雪梅选择与得失:从技术层面检讨“中国固有式”建筑《中国近代研究与保护(三)》,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10月版,第11-25页。
    [2] (美)唐纳德·G·季林著《阎锡山研究——一个美国人笔下的阎锡山》,黑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1990年7月,p54-68。
    [3] 贺韶九,太谷铭贤学校简史,《山西文史资料》第22辑,1984.5版,第1.38页。
    [1] 潘谷西主编,《中国建筑史》(第五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1,第300页。
    [1] 张玉勤主编《山西史》,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2年6月版
    [2] 山西省地方志编撰委员会办公室编《近代的山西》,山西人民出版社,1988年10月版
    [3] 山西省史志研究院编《山西通史·卷七》,山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6月版
    [4] 山西省史志研究院编《山西通志·教育志》(第三十七卷),中华书局,1999年7月版
    [5] 太原教育志编纂委员会《太原教育志》,山西人民出版社,1996年8月版
    [6] 赵立法编著《山西高等教育简史(初稿)》,山西省高等教育学会,1986年版
    [7] 政治协商会议太原市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太原文史资料》
    [8]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山西省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山西文史资料》
    [9] 太原市教育委员会教育志编写组编《太原教育大事记》,山西人民出版社1990年
    [10] 常世华《学府之光—山西大学九秩人与事》,山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
    [11] 张春根《学府春秋—太原教育史话》,山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
    [12] 太原市地方志编撰委员会主编《太原市志》,山西古籍出版社,1999年8月版
    [13] 山西农业大学校史编写组编《山西农业大学校史》,山西农业出版社,1987年
    [14] 铭贤二十周年纪念册委员会编辑《铭贤二十周年纪念》,1929年
    [15] 《铭贤学校集览》
    [16] 《山西省立农业专科学校一览》,中华民国二十四年六月
    [17] 《山西省立商业专科学校一览》,中华民国二十一年
    [18] 《山西省立法学院一览》,中华民国二十一年十二月
    [19] 《山西私立川至医学专科学校一览》,中华民国二十五年一月
    [20] 《山西省立川至医学专科学校校刊》,中华民国三十六年七月
    [21] 《山西大学一览》,中华民国二十一年
    [22] 《山西私立并州学院一览》,中华民国二十二年十月
    [23] 山西大学校史编撰委员会《山西大学百年校史》,,2002年3月版
    [24] 王忠欣著《传教与教育 基督教与中国近现代教育》,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25] 刘登阁、周云芳著《西学东渐与东学西渐》,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1月版
    [26] 太原文物考古研究所,《山西省立川至医学专科学校主楼勘察报告》,2001年6月
    [27] 郭伟《外来文化影响下的山西省近代学校建筑——山西农业大学》,太原理工大学, 2006年5月
    [28] 郝树侯《山西省立教育学院概况》,来源:《山西文史精选 建国前的山西教育》, 山西文史资料编辑部,山西高校联合出版社
    [29] 徐墉若《解放前的山西省的师范教育》,来源:《太原教育史料》续辑,太原教育志编写组,1990年12月
    [30] 郭英《太原近代学校建筑》,来源:《文物世界》,2003年第4期,第50—53页
    [31] 李非《试论山西省立国民师范学校建筑特征》,来源:《文物季刊》,山西国民师范旧址革命活动纪念馆专刊,1995年增刊
    [32] 徐卫国《中国近代大学校园建设》,来源:《新建筑》,1986年第四期
    [33] 李传义《武汉大学校园初创规划及其建筑》,来源:《华中建筑》,1987年第二期
    [34] 徐卫国《近代教会校舍论》,来源:《华中建筑》,1988年第三期
    [35] 谢舟、周铁征《天津租借地学校建筑的考察》,来源:《华中建筑》,1988年第三期
    [36] 金志强、芝效林、梅刚等《太原近代建筑概说》,主编:汪坦、张复合,来源:《第五次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讨论会论文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37] 董黎《华西协和大学建筑考》,主编:汪坦、张复合,来源:《第五次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讨论会论文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38] 朱永春《戊戌变法后中国书院的演进》,主编:张复合,来源:《中国近代建筑研究与保护(三)》,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10月版
    [39] 陈洋《中山大学校园传统建筑风格评析》,主编:张复合,来源:《中国近代建筑研究与保护(三)》,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10月版
    [40] 沈振森、王其亨《清华园的近代建筑与沈理源点滴》,主编:张复合,来源:《中国近代建筑研究与保护(三)》,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10月版
    [41] 杨丽、庞弘《近代西方建筑入侵机制研究——中国建筑研究中的生态学思维》,主编:张复合,来源:《中国近代建筑研究与保护(三)》,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10月版
    [42] 张松(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日本近代建筑的保护与再利用》,来源:《时代建筑》2000,03,第32-25页
    [43] 李海清、傅雪梅《选择与得失:从技术层面检讨“中国固有式”建筑》,主编:张 复合,来源:《中国近代研究与保护(三)》,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10月版,p11-25
    [44] 张健、蔡军、若山滋等《哈尔滨近代建筑的形态母题及美学意匠1、2》,来源:《建筑学报》1997,9
    [45] 王瑛 郭伟《中西交融的近代学校建筑——山西大学堂》,来源:《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06年5月,第37卷,研究生专辑
    [46] 张民省《山西大学的历史与办学传统》,来源:《文史月刊》2003年第12期
    [47] 王李金《山西大学堂与李提摩太》,来源:《历史教学》2005年第7期
    [48] 王李金《山西大学堂的“英国风”》,来源:《教育理论与实践》第24卷,2004年第9期,第9-12页
    [49] 刘岳兵《论日本近代的军国主义与儒学》,来源: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世界史》,2000年第7期
    [50] 刘岳兵著《日本近代儒学研究》,商务印书馆,2003年6月版
    [51] 李洁《山西省立国民师范学校及其革命活动概述》,山西省文物局主办,来源:《文物季刊》,1995年
    [52] 雒春普著《阎锡山传》,山西人民出版社,2004年1月版
    [53] 黄书光《论中西融通对中国当代基础教育改革的意义》,来源:《比较教育研究》,2001年第5期,第26-31页
    [54] 潘谷西主编《中国建筑史》(第五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1
    [55] V. K. Maitreya 《Integrated design for school buildings》, Source: Building and Environment, Volume 14, Issue 2, 1979, Pages 119-124
    [56] A. Elmallawany 《Minimum acoustical requirements for school buildings》, Source: Applied Acoustics, Volume 13, Issue 2, March-April 1980, Pages 137-144
    [57] Ian Cooper 《Design and use of British primary school buildings: an examination of government-endorsed advice》, Source: Design Studies, Volume 3, Issue 1, January 1982, Pages 37-44
    [58] S. N. G. Lo, C. R. Deal and B. Norton 《A school building reclad with thermosyphoning air panels》, Source: Solar Energy, Volume52, Issue 1, January1994, Pages 49-58
    [59] De Urenay Frances, Jose M 《Formacion y capacidad del ingeniero de caminos en la ordenacion del territorio y el urbanismo. Evolucion desde finales del siglo xix (Training and competence of the roadway engineer in the arrangement of districts and in city planning. Development since the end of the 19th century)》, Source: Revista de Obras Publicas, v 146, n 3388, June, 1999, ISSN: 0034-8619 CODEN: RVOPA9 Publisher:Redaccion y Publicidad , p 55-57
    [60] Anita Cross 《The educational background to the Bauhaus》, Source: Design Studies,Volume 4, Issue 1, January 1983, Pages 43-52
    [61] Abd El-Wahab M. Adel El-Kadi and Mona A. Fanny 《Architectural designs and thermal performances of school sports-halls》, Source: Applied Energy, Volume 76, Issues 1-3,September-November 2003, Pages 289-303
    [62] Henninger, Amy E.; Jones, Randolph M.; Chown, Eric 《Behaviors that Emerge from Emotion and Cognition: Implementation and Evaluation of a Symbolic-Connectionist Architecture》, Source: Proceedings of the Interantional Conference on Autonomous Agents, v2, 2003, Publisher: Association for Computing Machinery , p321-328
    [63] R. J. Fuller and M. B. Luther 《Using small reverse cycle air conditioners in relocatable classrooms-a case study》, Source: Energy and Buildings, Volume 35, Issue 6, July 2003, Pages 619-629
    [64] P.A.B. James and A.S. Bahaj 《Smart glazing solutions to glare and solar gain: a “sick building” case study》, Source: Energy and Buildings, Volume 37, Issue 10, October 2005, Pages 1058-1067
    [65] Anon《Niles West High School Field House》, Source: Modern Steel Construction, v 37,n 4, Apr, 1997, CODEN:MSLCAF Publisher:AISC, p50-55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