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政党外交理论与实践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政党外交是一种广义上的外交行为,是指一国政党在国家总体外交战略的指导下,为维护国家利益和促进国家关系与其他主权国家的合法政党及政党国际组织进行的联系和交往。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与各国共产党的国际组织——共产国际交往,但是从事真正意义上政党外交还是在建国后以执政党的身份与外国各种类型政党的交往。经过50多年,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20多年的探索,中国共产党的对外交往在范围、内容和方式等方面都有了长足的发展,并在实践中初步形成了以党际关系四项原则为核心内容的新型政党外交理论。这一理论的形成对新世纪的中国共产党政党外交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本论文旨在探讨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政党外交理论的形成过程及内容,并在此基础上对新世纪中国共产党的政党外交前景进行展望。论文首先从外交学和国际政治学的角度对当代政党外交的兴起和动因进行解析,指出政党外交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政党对外交往和党际关系,它的交往主体、内容和目的都具有特定性,它是二战后随着政党成为国际关系的行为主体、政党政治的普及和现代外交的发展而兴起的一种新的外交方式。在当代,推动政党作为非国家行为体介入外交领域的因素很多,其中国内政治需要、国家利益、政党意识形态、全球问题等是突出的几个方面。鉴于政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独特地位及其在外交政策的制定与执行过程中的影响和作用,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把政党外交作为实现本国外交战略的手段,政党外交成为国家总体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对政党外交行为进行解析的基础上,论文提出中国共产党在新时期已经形成相对完整的政党外交理论的命题,并从这一理论的思想基础、现实依据、具体内容和实践成果等四个方面对命题进行了论证。论文指出马克思主义的党际关系思想是中国共产党政党外交理论形成的思想基础,并从国际政治学的角度对马克思主义各个发展阶段的党际关系思想做了系统的整理。作者认为,马克思、恩格斯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早期提出的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国际联合思想、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相结合以及各国党之间坚持独立自主、平等协商的原则对指导当代中国共产党政党外交仍然具有现实意义。列宁关于帝国主义阶段的“世界革命”和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的思想中的部分内容虽然已经不符合当代国际政治的现实,但他关于各国革命道路的统一性与多样性以及尊重各党独立自主权利的观点,仍然是中国共产党制定对外交往原则的理论依据。斯大林及其后的苏联共产党领导人
As a diplomatic behavior on a kind of broad sense, political party diplomacy refers to the connection and association the political party of a country makes with the legal political parties of other sovereign states and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 of political parties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overall national diplomatic strategy to safeguard the national benefit and promote relations with other countries. From the day of establishing,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CPC) associated with Comintern, the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of Communist Parties of various countries, the political party diplomacy of the CPC in the real meaning, however, refers to contacts the CPC has made in the capacity of the ruling party with different political parties of other countries since the foundation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After more than 50 years of advancing by fumbling, especially the latest 20 more years, the contacts of the CPC has got considerable development in such aspects as the range, the contents and the way, and progressively formed in practice the new theory of party diplomacy with the four principles guiding party relationship as the core, which has a realistic, directive significance for the CPC to develop the contacts with the political parties of other countries in the new century.
     The thesis aims at probing into the forming process and the contents of the theory of party diplomacy of the CPC in the new period and then analyzing the prospects of party diplomacy of the CPC in the new century. Firstly, the thesis analyzes the rising of the contemporary diplomacy of the political party and its reason in terms of diplomacy and the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science, pointing out that political party diplomacy is different from the external contacts of the political party and the relations of the general meaning, its subjects, contents and purposes are all particular, and it is a new behavior way of diplomacy arising with the political party becoming the actor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popularization of political party politic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diplomacy after the World War II. In the contemporary era, there exist numerous factors promoting the political party as a non-state actor getting involved in the field of diplomacy, among which the need of domestic politics, national benefit, political party ideology, the global issue are the outstanding ones. In consideration of the political party’s unique position in the political life the state and its influence and function in the formulation and execution of the foreign policy, more and more countries begin to regard political party diplomacy as a means of implementing their diplomatic strategies. Therefore political party diplomacy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the overall of national diplomacy.
     After analyzing the concept and the rising of political party diplomacy and the reason, the thesis proposes the proposition that the CPC has already formed a relatively integrated theory of political party diplomacy, and proves it from the aspects of thought base, realistic basis, concrete contents and practice achievements. The thesis points out that Marxist thought of party relationship is the thought base of
引文
1. 本书编委会:《中国共产党对外工作概况》(1992-2002),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1994-2003 年版。
    2. 《人民日报》(1950-2005)。
    3. 中联部本书编辑委员会编:《各国共产党总览》,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2000 年 1 月。
    4. 《国际共运简讯》(1971-1979)、《世界共运》(1979-1988)、《政党与世界》(1988-2005)。
    5. 《当代世界与政党资料》(1993-2005)。
    6. 《当代世界研究》(1995-2005)。
    7. 《中共对外关系史料》(1992-2004)。
    8.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2、18、22、35、38、39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1985年。
    9.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2、3、4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年第 2 版。
    10. 《列宁全集》,第 26、28、29、33、36、39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
    11. 《列宁选集》第 4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年第 3 版。
    12. 《斯大林全集》第 6、10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3-1956 年版。
    13. 《毛泽东文集》1-8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999 年版。
    14. 《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1-13 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87-1998 年版。
    15. 《毛泽东外交文选》,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世界知识出版社,1994 年版。
    16. 《邓小平文选》1-3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9-1994 年版。
    17. 《邓小平思想年谱:1975-1997》,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 年版。
    18. 《邓小平年谱》,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 年版。
    19. 《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 年版。
    20. 《周恩来选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年版。
    21. 《周恩来外交文选》,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0 年版。
    22. 《王稼祥选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89 年版
    23. 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 年版。
    24. 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年版。
    25.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文献史料选编》第 1-5 卷,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3-1986年。
    26. 《共产国际第 1-6 次代表大会文件》,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1991 年版。
    27. [英]珍妮 德格拉斯编:《共产国际文件》(1-2 卷),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资料室编印,1964 年版。
    28. [英]珍妮 德格拉斯编:《共产国际文件》(第 3 卷),北京,东方出版社,1986 年版。
    29. 中联部研究室:《共运资料选译》(1981-1988),《政党与当代世界》(1989-1994),《当代世界》(1995-2005)。
    30. 中央编译局:《国际共运史研究》(1989-1993),《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1994-2005)。
    31. 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中国外交》(1978-2005)。
    32. 华中师范大学:《社会主义研究》(1985-2005)。
    33. 山东大学:《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1985-2003)
    34. 俞邃主编:《外国政党概要》,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 年版。
    35. 齐彪:《当代世界政党研究》,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2001 年版。
    36. 程全生:《政党与政党政治》,台湾华欣文化事业中心,1984 年版。
    37. 郭定平:《政党与政府》,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 年版。
    38. 王长江主编:《世界政党比较概论》,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3 年版。
    39. 周淑真:《政党和政党制度比较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年版。
    40. 林勋建主编:《政党与欧洲一体化》,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2000 年版。
    41. 丛日云著:《当代世界的民主化浪潮》,天津人民出版社,1999 年版。
    42. 金正昆:《现代外交学概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年版。
    43. 鲁毅等:《外交学概论》,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97 年版。
    44. 王福春主编:《外事管理学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年版。
    45. 杨公素:《外交理论与实践》,四川大学出版社,1992 年版。
    46. 姜安:《外交谱系与外交逻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年版。
    47. 黄金祺:《怎样当好外交外事人员——论涉外人员素质修养》,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4 年版。
    48. 梁守德、洪银娴:《国际政治学理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年版。
    49. 楚树龙:《国际关系基本理论》,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3 年版。
    50. 周启朋等编译:《国外外交学》,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0 年版。
    51. 姜琦、张月明主编:《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党际关系史》,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 年版。
    52. 高放等:《三个国际的历史》,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9 年版。
    53. 黄宗良、孔寒冰主编:《世界社会主义史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年版。
    54. 黄宗良等主编:《世界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5 年版。
    55. 高放:《社会主义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北京出版社,1982 年版。
    56. 赵云献:《马克思主义党学》,广西人民出版社,1987 年版。
    57. 李忠杰:《列宁主义论纲》,广西人民出版社,1992 年版。
    58. 李宗禹主编:《欧美共运风云录(1945—1991)》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年版。
    59. 吴彬康等主编:《八十年代世界共产党代表大会主要文件选编》,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89 年版。
    60. 帅能应:《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共产党的历史与现状》,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61. 牛军:《从延安走向世界——中国共产党对外关系的起源》,福建人民出版社,1992 年版。
    62. 周文琪、楮良如编著:《特殊而复杂的课题——共产国际、苏联和中国共产党关系编年史(1919—1991)》,湖北人民出版社,1993 年版。
    63. 曹军:《中国共产党和共产国际关系史研究》,陕西人民出版社,2001 年 6 月版。
    64. 向青:《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关系论文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 年版。
    65. 吴冷西:《十年论战:1956-1965 年中苏关系回忆录》,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9年版。
    66. 苏起:《论中苏关系正常化:1979-1989》,台湾,三民书局,1992 年版。
    67. 蒲国良:《走向冰点:中苏大论战与 1956-1965 年的中苏关系》,北京,国际文化出版社,2000 年版。
    68. 蒲国良:《中苏大论战的起源》,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2003 年版。
    69. 逄先知、金冲及主编:《毛泽东转(1949-1976)》,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 年版。
    70. 国际战略研究基金会:《环球同此凉热——一代领袖们的国际战略思想》,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 年版。
    71. 裴坚章主编:《毛泽东外交思想研究》,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94 年版。
    72. 朱瑞基等:《毛泽东战略思想研究》,贵州人民出版社,1996 年版。
    73. 张玉良等:《党际关系的新发展》,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89 年版。
    74. 许月梅:《建国后中国共产党政党外交理论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75. 李健:《天堑通途:中国共产党对外交往纪实》,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2001 年版。
    76. 本社史料编辑组编:《历史瞬间的回溯:中国共产党对外交往纪实》,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1997 年版。
    77. 蒋光化:《访问外国政党纪实》,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97 年版。
    78. 郭庆仕:《求是笔录——社会主义问题探究文集》,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2002 年版。
    79. 吴兴唐著:《政党外交与国际关系》,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2004 年版。
    80. 本书编写组著:《邓小平外交思想学习纲要》,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99 年版。
    81. 刘仁学、刘彤主编:《邓小平国际共运理论研究》,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82. 顾德欣主编:《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研究》,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1997 年 7 月版。
    83. 冯特君主编:《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研究》,北京出版社,2004 年版。
    84. 龚德宏等著:《邓小平外交思想研究》,北京,蓝天出版社,1998 年版。
    85. 梁守德主编:《邓小平理论与当代中国国际关系学》,哈尔滨/北京,黑龙江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年版。
    86. 梁守德、刘文祥:《邓小平的国际政治理论》,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 年版。
    87. 叶自成:《新中国外交思想:从毛泽东到邓小平——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外交思想比较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年版。
    88. 吴健主编:《时代新论》,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 年版。
    89. 亓成章:《时代与世界——当代国际政治重大问题论析》,北京,时事出版社,1998 年版。
    90. 何方:《论和平与发展时代》,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0 年版。
    91. 刘国平、范新宇:《国际垄断资本主义时代》,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 年版。
    92.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编:《当今时代与时代主题》,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年版。
    93. 裴坚章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史》(1949-1956、1957-1969、1970-1978),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94、1998、1999 年版。
    94. 石志夫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史(1949——1989),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95. 谢益显主编:《中国当代外交史》(1949-2002),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 年版。
    96. 田曾佩主编:《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外交》,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93 年版。
    97. 亓成章、王坚红:《当前国际环境与中国对外战略、方针、政策》,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00 年版。
    98. 亓成章、刘建飞:《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外交》,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03 年版。
    99. 杨福昌主编:《跨世纪的中国外交》,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0 年版。
    100. 何兰主编:《冷战后中国对外关系》,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 年版。
    101. 鲁毅等主编:《新时期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研究》,北京,时事出版社,1999 年版。
    102. 李宝俊:《当代中国外交概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年版。
    103. 刘山、薛君度主编:《中国外交新论》,(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98 年版。
    104. 谢益显:《当代中国外交思想史》,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999 年版。
    105. 杨公素:《当代中国外交理论与实践》,香港,励志出版社,2002 年版。
    106. 洪停杓、张植荣:《当代中国外交新论》,香港,励志出版社,2004 年版。
    107. 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编辑:《和平 发展 进步》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2001 年版。
    108. 徐成芳:《和平方略——中国外交策略研究》,北京,时事出版社,2001 年版。
    109. 涂秋生、刘积高等:《构建和平外交新格局》,四川人民出版社,2002 年版。
    110. 肖枫:《社会主义:转折与创新》,当代世界出版社,北京,2003 年版。
    111. 肖枫:《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两个主义一百年》,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2000 年版。
    112. 中央编译局世界社会主义研究室编:《当代国外社会主义:理论与模式》,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 年版。
    113. 黄宗良、林勋健主编:《冷战后的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年版。
    114. 杨玲玲:《国外社会主义前沿和热点问题研究》,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1 年版。
    115. 李会滨等主编:《社会主义与 21 世纪》,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0 年版。
    116. 李琮:《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发展》,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 年版。
    117. 李景治等:《当代资本主义的演变与矛盾》,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年版。
    118. 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119. 倪力亚:《论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结构》,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 年版。
    120. 黄宗良、孔寒冰著:《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理论、历史和评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年版。
    121. 吴江:《社会主义资本主义沟通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年版。
    122. 李景治:《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党制度》,福建人民出版社,1993 年版。
    123. 郭建平、王坚红、左凤荣:《在低谷中奋斗——80 年代以来资本主义各国共产党变化评介》,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5 年版。
    124. 王坚红:《冷战后的世界共产党》,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1996 年版。
    125. 姜辉:《欧洲发达国家共产党的变革》,北京,学习出版社,2004 年版。
    126. 陈林等:《激进,温和,还是僭越?——当代欧洲左翼政治现象审视》,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 年版。
    127. 黄宗良 林勋建主编:《共产党和社会党百年关系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年版。
    128. 张契尼等:《当代西欧社会民主党》,北京,东方出版社,1987 年版。
    129. 金重远:《战后西欧社会党》,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年版。
    130. 林建华著:《社会党国际论纲》,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年版。
    131. 《社会党国际和社会党重要文件选编》,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3 年版。
    132. 姜士林、郭德宏编:《当代社会民主党与民族主义政党论丛》,北京,中国展望出版社,1986 年版。
    133. 张月明:《民主社会主义在东欧》,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版。
    134. 王学东、陈林:《九十年代西欧社会民主主义的变革》,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年版。
    135. 杨雪冬主编:《“第三条道路”与新的理论》,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年版。
    136. 杨元恪等主编:《1989 年以来东欧、中亚政党嬗变》,北京,中央党校出版社,1993 年版。
    137. 畅征,陈峰君:《第三世界的变革》,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 版。
    138. 陆庭恩等著:《非洲民族主义政党和政党制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年版。
    139. 范建中等:《当代俄罗斯——政治发展进程与对外战略选择》,北京,时事出版社 2004年版
    140. 袁东振、徐世澄:《拉丁美洲国家政治制度研究》,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4 年版。
    141. 徐崇温:《全球问题与“人类困境”》,辽宁人民出版社,1986 年版。
    142. 奚广庆、王瑾:《西方新社会运动初探》,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 年版。
    143. 刘东国:《绿党政治》,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2 年版。
    144. 秦德占:《变动中的当代欧美社会》,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2004 年版。
    145. 杨雪冬:《全球化:西方理论前沿》,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年版。
    146. 俞可平、黄卫平主编:《全球化的悖论》,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 年 1 月版。
    147. 俞可平:《全球化与政治发展》,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3 年版。
    148. 张世鹏编译:《全球化时代的资本主义》,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 年版。
    149. 严书翰等:《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2001 年版。
    150. 黄宗良、林勋健主编:《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年版。
    151. 李惠斌主编:《全球化:中国道路》,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年版。
    152. 庞中英主编:《全球化、反全球化与中国——理解全球化的复杂性与多样性》,2002 年版
    153. 朱炳元主编:《全球化与中国国家利益》,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年版。
    154. 王逸舟:《全球政治和中国外交》,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 年版。
    155. 蔡霞:《全球化与中国共产党人价值观》,四川人民出版社,2002 年版。
    156. 王长江:《苏共:一个大党衰落的启示》,河南人民出版社,2002 年 9 月版。
    157. 宫达非主编:《苏联剧变新探》,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98 年版。
    158. 倪建民、陈子舜:《中国国际战略》,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年版。
    159. 徐坚主编:《国际环境与中国的战略机遇期》,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年版。
    160. 俞新天主编:《在和平 发展 合作的旗帜下——中国战略机遇期的对外战略纵论》,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5 年版。
    161. [苏]B.B.扎格拉舍娜等编:《现代世界政党》,北京,求实出版社,1989 年版。
    162. [美]塞缪尔?P?亨廷顿:《变动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上海译文出版社,1989 年版。
    163. [英]R.P.巴斯顿:《现代外交》(第二版),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2 年版。
    164. [英]杜威廉:《外交途径》,北京,新华出版社,1984 年版。
    165. [英]戈尔?布思:《萨道义外交实践指南》,上海译文出版社,1984 年版。
    166. [英]费尔萨姆:《外交手册》,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4 年版。
    167. [日]星野昭吉编著:《变动中的世界政治——当代国际关系理论沉思录》,北京,新华出版社,1999 年版。
    168. [西]费南德?克劳丁:《共产主义运动——从共产国际到共产党情报局》,福建人民出版社, 1983 年版。
    169. [德]爱德华?伯恩斯坦:《社会主义的历史和理论》,北京,东方出版社,1989 年版。
    170. [英]本?福凯斯:《东欧共产主义的兴衰》,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 年版。
    171. [西]费尔南多?克劳丁:《欧洲共产主义与社会主义》,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 年版。
    172. [美]卡尔?兰道尔:《欧洲社会主义思想与运动史》,北京,商务印书馆,1994 年版。
    173. [比]埃内斯特?曼德尔:《论欧洲共产主义》,湖北人民出版社,1982 年版。
    174. [德]沃尔夫冈?莱昂哈德:《欧洲共产主义——对东西方的挑战》,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 年版。
    175. [美]罗?伊?戈德森等:《“欧洲共产主义”对东西方的影响》,新华出版社,1980 年版。
    176.[美]K?E?休梅克:《美国人与中国共产党人》,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89 年版。
    177.[英]琼斯、凯维尔:《中苏关系内幕纪实:1949-1984》,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4年版。
    178. [德]迪特?海茵茨希:《中苏走向联盟的艰难历程》,北京,新华出版社 2001 年版。
    179. [美]伊曼努尔?华勒斯坦:《历史资本主义》,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年版。
    180. [德]马克斯?舍勒:《资本主义的未来》,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 年版。
    181. [美]加尔布雷斯、[苏]缅希科夫:《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和平共处——从痛苦的过去到较好的未来》,武汉大学出版社,1988 年版。
    182. [美]理查德??尼克松:《真正的和平》,北京,新华出版社,1985 年版。
    183. [美]理查德?尼克松:《超越和平》,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95 年版。
    184. [美]兹? 布热津斯基:《大失败——二十世纪共产主义的兴亡》,军事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
    185. [法]雅克?德罗兹著:《民主社会主义》,上海译文出版社,1982 年版。
    186. [法]让·马雷 、阿兰·乌鲁著:《社会党历史——从乌托邦到今天》,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年版。
    187. [英]安东尼·吉登斯:《第三条道路:社会民主主义的复兴》,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年版。
    188. [英]戴维·赫尔德等:《全球大变革》,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年版。
    189. [法]雅克·阿达著:《经济全球化》,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0 年版。
    190. [德]乌·贝克··哈贝马斯等:《全球化与政治》,中央编译出版社,2000 年版。
    191. Helen Milner, Interests, Institutions, and Information: Domestic Politics and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N.Y., Printice Hall Press, 1997.
    192. Artur Stein, Why Nations Cooperate: Circumstance Choice i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1990.
    193. Ken Booth﹠Steve Smith,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Today, Peen State Press, 1995.
    194. Willie Thompson, The Communist Movement since 1945, Blackwell Publishers, 1998.
    195. Trond Gillberg, Coalition Strategies of Marxist Parties, Duke University Press, 1989.
    196. John T. Ishiyama, Communist Successor Parties in Post-communist Politics, Nova Science Publishers, Incorporated, 1999.
    197. Martin J. Bull﹠Paul Heywood, West European Communist Parties after the Revolutions of 1989, St. Martin’s Press, Inc.,1994.
    198. Paul G. Lewis, Political Parties in Post-Communist Eastern Europe, Routldge, 2001.
    199. John Lowenhardt, Party Politics in Post-Communist Russia, Frank Cass Publications, 1998.
    200. Brzeinski Zbigniew, The Grand Failure: The Birth and Death of Communism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 New York, Charles Seribner’s Sons, 1989.
    201. Hans Heinz Holz, The Downfall and Future of Socialism, M. E. P Publications, 1992.
    202. David Scott Bell, Western European Communist and the Collapse of Communism, Berg Publisher, Incorporated, 1993.
    203. Irwin Silber, Socialism-What Went Wrong· An Inquiry into the Theoretical and Historical Sources of the Socialist Crisis, London, Pluto Press, 1994.
    204. Robin Blakrurn, After the Fall: The Failure of Communism and The Future of Socialism, London, Vorso, 1991.
    205. Silviu Brucan, World Socialism at the Crossroads: An Insider’s View, New York, Praeger, 1987.
    206. Vladimir Tismaneanu, The Crisis of Marxist Ideology in Eastern Europe: The Poverty ofUtopia, London, New York, Routledge Press, 1988.
    207. W. W. Bartley, The Fatal Conceit: The Errors of Socialism, London, Routledge Press, 1988.
    208. W. Paul Cockott and Allin Cottrell, Towards a New Socialism, Nottingham, England, Spokesman, 1999.
    209. Robert Jackson Alexander, International Maoism in the Developing World, Greenwood Publishing Group Incorporated, 1999.
    210. Richard Wich, Sino-Soviet Crisis: A Study of Political Change and Communication, Cambridge, MA: Harvard UP, 1980.
    211. Colin Mackerrsa, China Since 1978: Reform, Modernisation and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NY, St. Martin’s Press, 1993.
    212. Nora Stettner and Bert Oram, Changes in China: The Role of Co-operatives in the New Socialism, Manchester, Holyoake Books, 1987.
    213. Raphael Shen, China’s Economic Reform: An Experiment in Pragmatic Socialism, Westport, Conn, Praeger, 2000.
    214. Patricia Ruffin, Capitalism and Socialism in Cuba: A Study of Dependency, Development and Underdevelopment, Houndmills, Basingstroke, Macmillan, 1990.
    215. John Gaffney, The French Left and Fifth Republic: The Discourses of Communism and Socialism in Contemporary France, Basingstoke, Macmillan, 1989.
    216. James D. Young, Socialism and the English Working Class: A History of English Labour, New York, Harvester Weatsheaf, 1989.
    217. Erick O. Wright, The Class Structure of Capitalism, New York, Routledge Press, 1997.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