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基础教育音乐课程价值取向及比较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我国基础教育音乐课程的价值取向存在诸多困惑。这些困惑使我们感到有必要就音乐课程的价值取向展开研究。本研究从中美两国音乐课程价值取向的发展历史入手,分别概括和总结了不同分期阶段音乐课程价值取向的特点。研究还围绕中美音乐课程价值取向形成的文化因素、教育思潮因素、政治经济因素予以了分析和比较。其目的在于更深层地认识我国音乐课程价值取向的发展特点以及发展过程中暴露的弊端,从而促进我国音乐课程价值观的建设。
     论文由四个部分十章组成。第一部分为“回溯历史”,共三章;第二部分为“探析成因”,共三章;第三部分为“反思与启示”,共二章;第四部分为“展望未来”,共二章。各章的研究内容如下:
     第一章研究中国音乐课程价值取向的发展脉络。我国学校音乐教育的发展可分为萌芽期、初创期、建设期、曲折发展期、停滞期、繁荣期。从不同分期阶段的音乐教育文献资料中(如,文件、教学大纲、课程标准等)寻找与音乐课程价值取向相关的表述。依照这些表述,勾勒出中国音乐课程价值取向的发展脉络,概括和总结音乐课程价值取向的特点。
     第二章研究美国音乐课程价值取向的发展脉络。美国学校音乐教育的发展可分为发韧期、初创期、建设期、发展期、改革期。从不同分期阶段的音乐教育文献资料中寻找与音乐课程价值取向相关的表述。依照这些表述,勾勒出美国音乐课程价值取向的发展脉络,并概括和总结音乐课程价值取向的特点。
     第三章就中美两国音乐课程价值取向的发展脉络进行比较。其比较的内容为:不同分期阶段音乐课程价值取向的内容比较、内涵比较;音乐课程价值取向的发展进程特点比较。在此基础上,就它们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予以分析。
     第四章就影响中美两国音乐课程价值取向的文化因素展开分析和比较。研究认为,中国音乐课程的价值取向显示了我国传统文化中儒家文化对它的影响;美国音乐课程的价值取向显示了美国多元文化对它的影响。中美两国音乐课程价值取向都体现了各自文化传统对它们的影响。而其差异性在于它们的文化性格有“单一性”和“多重性”的区别,“社会本位”和“个人本位”的区别。
     第五章就中美两国音乐课程价值取向的教育思潮因素展开分析和比较。研究认为,中美两国音乐课程价值取向的每一次重大转向都与教育思潮因素密切相关。音乐课程价值取向的发展都曾受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潮的影响,都在社会本位主义价值观与人本主义价值观矛盾的对抗中前行。不同之处在于理论体系和发展趋势方面存在差异。
     第六章就中美两国音乐课程价值取向的政治经济因素展开分析和比较。中美两国音乐课程价值取向的每一次重大转向都与政治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它们的发展都受传统的政治文化的制约和不同历史阶段政治经济的发展实际的制约。但两者的德育价值政治化存在“显”与“隐”的差异;音乐课程价值取向与政治经济发展之间存在能动关系的差异;政治经济的发展带来的价值视野方面的差异。
     第七章对我国音乐课程价值取向发展历史的反思及发展现实的审视。主要是立足于我国音乐课程价值取向的各形成因素基础之上的反思;概括和总结音乐课程价值取向发展现实的特点,比较它和以往音乐课程价值取向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引发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
     第八章是有关美国音乐课程价值取向发展历史及现实带给我们的启示。研究从美国音乐课程价值取向自身因素、价值取向形成因素、价值取向现实环境因素等几个角度出发展开分析,获得了诸多与我国音乐课程价值取向发展相关的启示。
     第九章就如何重塑我国音乐课程价值取向的文化性格展开研究。我国音乐课程价值取向文化性格的重塑主要是建立在对历史的反思及现实的审视基础上的。通过反思,我们认为我国音乐课程价值取向的重塑必须考虑如下几种因素:时代因素、音乐教育的本质因素、我国的文化因素等。
     第十章就未来我国音乐课程的价值取向予以了展望。研究认为,重塑我国音乐课程价值取向的文化性格,将关注时代发展的需要,追问音乐教育的本质,从我国生命哲学中吸收营养。具体到音乐课程价值取向的展望,未来我国音乐课程价值取向的建设必将关注几种影响趋势的发展;突出关怀生命的价值取向;体现多种价值之间的和谐共建;拓展各价值的内涵。
The value orientation of music education at the foundation stage of education that there are many confused for our country. It is necessary to research it when we feel these confusion. In this study, we start from the development history of music programs on American and Chinese, respectively, and summed up the characteristics Of value orientation of music curriculum at different stages. The factors of cultural character, education thought, political and economic of the value orientation about music courses also to be analyzed and compared around the United States and Chinese.In order to get a deeper understanding as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to reveal the drawbacks of the value orientation of music programs in development process, so as to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values of our music curriculum.
     The paper involves four parts and ten chapters. The first part "Looking back in history", a total of three chapters; The second " Analyzing of causes ", a total of three chapters; The third "Reflection and Inspiration ", a total of two chapters; The fourth "looking ahead", a total of two chapters. The content of chapters as following:
     The first chapter studies the development thread of value orientation of School music education in China.It be divided into Infancy period, start-up period, construction period and tortuous period of development, stagnation, boom on our school music education. We look for values Statements associated with the music curriculum from the literatures (eg, documents, curriculum, curriculum standards, etc.) of different stages in music education. In accordance with these statements, outlines the thread of the value orientation of Chinese music course and sum up its characteristics.
     The second chapter studies the development thread of value orientation of American music program. School music education in American be divided into Infancy period, start-up, construction, development and reform period. We look for values Statements associated with the music curriculum from literatures (eg, documents, curriculum, curriculum standards, etc) of different stages in music education.In accordance with these statements, outlines the thread of the value orientation of American music course and sum up its characteristics.
     The third chapter is to compare development thread of the value orientation of music education on music courses of American and Chinese. The content Of the comparison is the content and connotation of value orientation of music courses in different stages; The comparison of the feature of music programs in development process. On this basis, the similarity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them were analyzed.
     The forth chapter is to analyze and compare the cultural factor of value orientation about music courses. Studies suggest that the value orientation Chinese music program shows effect of Confucianism of China's traditional culture; the value orientation of American music programs shows effect of Multicultural on United States. The value orientation of music program reflects respective dependencies for cultural traditions themselvies. The difference is the distinction Of "unity" and "multiple", "social standard" and "individual based"
     The fifth is to analyze and compare the education thought factors of value orientation in development and change process about music courses. Research considers there is a closely relation with education thought that every major shift of the value orientation on music course. They have received the impact of values of Dewey's pragmatism and advance on values conflicton of social and Humanism. The difference is that the theoretical system and development trends are different.
     The sixth chapter is to analyze and compare the political and economic factors of value orientation in development and change process about music courses. Research considers there is a closely relation with the politic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that every major shift of the value orientation on music course. Their development are subject to the constraints of traditional political culture and political and economic at different historical stages. But both of the politicization trend of moral value exist the differences Of "obvious" and "hidden"" between American and Chinese; It exists a Dynamic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value orientation Of music curriculum and the development of political and economic; The development of political and economic bring the differences of value perspective.
     The seventh chapter concentrates on the reflection of history and the scrutiny of reality around the development history of value orientation on music curriculum. The reflection is mainly based on the various form factors of value orientation on Chinese music curriculum; to Sum up the traits of development on the value orientation of music curriculum and compare its similarity and difference with previous music courses, to bring a number of worthy thought.
     The eighth chapter concentrates on the enlightenments on the value orientation of American music education. From different Perspective to analyze the value orientation of American music curriculum that include its own factors, form factors and realistic environment factors.It gained a lot of values on the development of our music curriculum.
     The ninth chapter talks about "the remodeling of cultural character on music program values". the remodeling Of Culture character On Chinese music course shoud be buld On the base of history and reality reflection. By it, We must to take into account the following factors:"The times call for care of life; music education is the education of care life in essentially; to absorb nutrients from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philosophy of life" and so on.
     The tenth chapter is to Looking ahead of value orientation of Chinese music curriculum.Studies suggest that Studies suggest that remodeling the cultural character of our music program, will focus on the needs of the times, questioning the nature of music education and absorb nutrients from our philosophy of life.The construction of our music program in the future will concern several trends, highlight the values of life care, reflect the harmony between a variety of value and to expand its content.
引文
①曼尼.布兰德.马来西亚、印尼、柬埔寨三地音乐教师素质的个案比较[J].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6:58。
    ①王秀萍.我国音乐课程价值取向的历史分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45。
    ①李渝梅、李方元.解读“功能音乐教育”——读书札记:关于当前美国音乐教育理念之一[J].中国音乐,2005:50。
    ①郭玮.审美哲学还是实践哲学?——Bennett Reimer与David J.Elliott音乐教育哲学思想比较[D].中国音乐学院,2005:29。
    ②宋瑾.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改革[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4:22。
    ①由南京师范大学、中央音乐学院、江苏艺术教育指导委员会联合举办的“世界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国际研讨会”于2004年10月16-19日在南京师范大学仙林校区召开。时间已经过去了五年,国内一时兴起了对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研究。
    ②顾明远.中国教育的文化基础[M].山西:山西教育出版社,2004:9。
    ①郭声健.艺术教育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1。
    ②郭声健.艺术教育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2。
    ③郭声健.艺术教育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2。
    ①吴跃华.论“音乐知识技能”教学[J].北京:中国音乐教育,2005:4-6。
    ②郭声健.没有技能训练音乐教育很尴尬——美国中小学音乐教育带给我们的启示[N].中国教育报,2009(3)。
    ①宋瑾.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改革[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4:22。
    ①贝雷迪(G.Z.F Bereday).教育中的比较方法[M].豪特理查德与华盛顿出版社出版,1964:6。
    ①http://baike.baidu.com/view/208414.htm.
    ②http://wiki.mbalib.com/wiki/%E4%BB%B7%E5%80%BC%E5%8F%96%E5%90%91.
    ③靳玉乐、杨红.试论文化传统与课程价值取向[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62。
    ①观点参自李家成.当代中国学校教育取向:概念与研究定位[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5)。
    ②[美]Bennett Reimer.音乐教育的哲学[M].熊蕾译.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9。
    ③郭晓川.中西美术史方法论比较[M].河北:河北美术出版社,2000:11。
    ①何丽丽.音乐教育学的研究方法[J].中国音乐教育,2005(12):34。
    ①马晓平.美育与求知:音乐教育价值的双效追求[J].黄钟,2004(4):77-79。
    ②林东坡认为:现代音乐教育是以学校音乐教育为主导、家庭和社会音乐教育是学校音乐教育的补充和延续。因而这里所指的现代音乐教育主要是指学校音乐教育。林东坡.论现代音乐教育价值的价值及其实现[J].南京师大学学报,2004(4):80。
    ③林东坡.论现代音乐教育价值的价值及其实现[J].南京师大学学报,2004(4):75。
    ①郭声健.从多元智能结构理论看音乐教育的育人价值[J].人民音乐,2004(4):49。
    ②王秀萍,音乐课程价值取向论证[J],中国音乐学,2004(1):123。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教育部,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2。
    ②杨健,“一位音乐教育工作者的理想--解读雷默《音乐教育的哲学》”[J],黄钟,2004年增刊:132。
    ①“再现说”,亚里士多德针对柏拉图的“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而是“艺术是对现实的再现”;“表现说”即“艺术是内心情感的表现”;“形式说”即艺术是一种完全“自治”的审美。
    ②王秀萍,音乐课程价值取向论证[J],中国音乐学,2004(1):116。
    ③王秀萍,音乐课程价值取向论证[J],中国音乐学,2004(1):125。
    ④关继文,音乐教育理念和行动的两个关系及其落点[J],中国音乐学,2004(3)。
    ①宋瑾.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改革[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4(4):22-32。
    ②管建华.“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哲学批评与音乐教育的文化哲学建构[J].中国音乐,2005(4):30。
    ①管建华.“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哲学批评与音乐教育的文化哲学建构[J].中国音乐,2005(4):30。
    ②王秀萍.我国音乐课程价值取向的历史分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24):45。
    ③王秀萍.我国音乐课程价值取向的历史分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24):45。
    ①韩勋国.中国社会文化变革与音乐教育观念更新[J].黄钟,2005(2):112。
    ②苏晶.论现代普通学校音乐教育的价值取向[D].南京艺术学院,2007。
    ③苏晶.论现代普通学校音乐教育的价值取向[D],南京艺术学院,2007。
    ①Bennett Reimer.音乐教育的哲学[M].熊蕾,译.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3。
    ②Bennett Reimer.音乐教育的哲学[M].熊蕾,译.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3。
    ③www.nyu.edu/education/music/mayday/maydaygroup/index.htm.
    ①David J. Elliott,音乐教育哲学家,作曲家。在多伦多大学任教25年后,于2002年到纽约大学音乐教育系任教授。
    ②David J.Elliott. Music Matters:A new philosophy of Music Education,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M].1995:45.
    ③郭玮.审美哲学还是实践哲学?——Bennett Reimer与David J. Elliott音乐教育哲学思想比较[D].中国音乐学院,2005:17。
    ①马达.戴维.埃里奥特和他的实践音乐教学观[J].人民音乐,2009(5):63-64。
    ②[美]David J.Elliott.新音乐教育哲学的起步[J].谢嘉幸,译.中国音乐,]998。
    ③保罗·哈克,美国明尼苏达大学音乐学院教授。
    ④李渝梅、李方元.解读“功能音乐教育”--读书札记:关于当前美国音乐教育理念之一[J].中国音乐2005(4):50。
    ①李渝梅、李方元.解读“功能音乐教育”——读书札记:关于当前美国音乐教育理念之一[J].中国音乐2005(4):55。
    ② bates. Vincent cecil. Moral conceots in the philosophy of music education[D]. The university of Arizona,2005:10
    ③ bates.Vincent cecil.Moral conceots in the philosophy of music education[D]. The university of Arizona,2005:154.
    ④bates.Vincent cecil.Moral conceots in the philosophy of music education[D]. The university of Arizona,2005:154.
    ⑤ bates.Vincent cecil.Moral conceots in the philosophy of music education [D].The university of Arizona,2005:157.
    ①T. Ray Wheeler. Toward a framework for a new philosophy of music education:Logstrup as synergy between the Platonic and Aristotelian perspectives in the music education philosophies of Benntt Reamer and David Elliott [D]. university of North Texas,2006:1.
    ②T. Ray Wheeler. Toward a framework for a new philosophy of music educat ion:Logstrup as synergy between the Platonic and Aristotelian perspectives in the music education philosophies of Benntt Reamer and David Elliott [D]. university of North Texas,2006:1.
    ③T. Ray Wheeler. Toward a framework for a new philosophy of mus ic education:Logstrup as synergy between the Platonic and Aristotelian perspectives in the music education philosophies of Benntt Reamer and David Elliott[D]. university of North Texas,2006:24.
    ①Boyce-Tillman. Towards an Ecology of Music Education, Philosophy of Music Educat ion Review[J]. Fall 2004:102-125.
    ② Bauer. Elizabeth. Response to June Boyce-Tillman, "Towards an Ecology of Music Education", Philosophy of Music Education Review[J]. Fall 2004:186-187.
    ③刘沛、向周俊.比较音乐教育学梗概[J].乐府新声,1995(4):43。
    ④即描述阶段、解释阶段、并列阶段和比较阶段。描述和解释同时用于资料的初步处理;并列要求把资料按研究范畴归类,并确定其可比性,最后进入比较阶段。刘沛、向周俊.比较音乐教育学梗概.乐府新声[J],1995(4):42。
    ①李渝梅、李方元.解读“功能音乐教育”——读书札记:关于当前美国音乐教育理念之一[J].中国音乐,2005(4):55。
    ①张彦杰.追求生命境界的中国哲学[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
    ②最狭义的生命哲学,所指的当然是西方20世纪以狄尔泰、柏格森为代表的哲学流派,以至包括以叔本华、尼采为代表的意志主义,乃至于以海德格尔、萨特为代表的存在主义哲学。但广义的理解,凡有以下特征的都属生命哲学:第一,这种哲学首先关注的是人的生命存在或者生存问题,即关注入的生活、生存;第二,这种哲学赋予人的生命存在以一种存在论意义,亦即把生命意向提升为宇宙世界的本原和本质、或者本真存在;第三,要把握这种生命存在,所最需要的不是理智,而是一种直截了当的“思”、“观”、“领悟”,虽然前者也是必要的。在这个意义上,中国哲学乃是一种典型的生命哲学。黄玉顺.生存结构与心灵境界——面向21世纪的中国哲学[J].周易研究,2002(04):14。
    ③黄玉顺.生存结构与心灵境界——面向21世纪的中国哲学[J].周易研究,2002(04):14。
    ④冯建军.道家思想中的生命关怀及其对现代教育的启示[D].南京师范大学,2006。
    ①李家成.生命关怀生命——当代中国学校教育价值的新取向[D].华东师范大,2002:19。
    ②李家成.生命关怀生命——当代中国学校教育价值的新取向[D].华东师范大,2002:20。
    ①参照马达.二十世纪中国学校音乐教育发展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1。
    ②参照金世余.美国学校音乐教育的发展历程及引发的思考[J].中小学音乐教育,2006:42。
    ①储培君.德育论[M].福建:福建教育出版社,1997:184。
    ①孙继南,编著.中国近现代(1840-2000)音乐教育史纪年(增订本)[M].山东:山东教育出版社,2004:38。
    ②章咸、张援.《中国近现代艺术教育法规汇编》[M].教育科学出版社,1997:97。
    ③章咸、张援.《中国近现代艺术教育法规汇编》[M].教育科学出版社,1997:79。
    ①马达.20世纪中国学校音乐教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29。
    ②马达.20世纪中国学校音乐教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30。
    ③华工学校讲义,见蔡元培全集第2卷:450。
    ④在浙江旅津公学说词,见蔡元培教育论著选:108。
    ①转引自伍雍谊,主编.中国近现代学校音乐教育(1840-1949)[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50。
    ②转引自伍雍谊,主编.中国近现代学校音乐教育(1840-1949)[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51-52。
    ①章咸、张援.中国近现代艺术教育法规汇编[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7:306、359。
    ①教育部《部颁小学音乐课程标准》,载《音乐教育》第1卷第2期,1933年5月。
    ②教育部《部颁小学音乐课程标准》,载《音乐教育》第1卷第4、5期,1933年10月。
    ③其中引用的文献皆转引自马达.20世纪中国学校音乐教育[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101。
    ①章咸、张援.中国近现代艺术教育法规汇编[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7:467-469。
    ①参照马达.20世纪中国学校音乐教育[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98-115。
    ②转引自伍雍谊.主编.中国近现代学校音乐教育(1840-1949)[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56。
    ③转引自伍雍谊.主编.中国近现代学校音乐教育(1840-1949)[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57。
    ①国家教委中小学教材办公室课程教材研究所.建国以来中小学音乐教学大纲汇编(1949-1985).1986:1-5。
    ②姚思源.中国当代学校音乐教育文献[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3-4。
    ①刘英杰.中国教育大事典(1949-1990)[M].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1993:575-576。
    ②国家教委中小学教材办公室课程教材研究所.建国以来中小学音乐教学大纲汇编(1949-1985).1986:44-60。
    ③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组编.万丽君,审稿.郭声健,统稿.学校艺术教育60年(1949-2009)[M].湖南: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123。
    ④国家教委中小学教材办公室课程教材研究所.建国以来中小学音乐教学大纲汇编(1949-1985).1986:44-60。
    ①国家教委中小学教材办公室课程教材研究所.建国以来中小学音乐教学大纲汇编(1949-1985).1986:44-60。
    ①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毛泽东选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385。
    ②刘英杰.中国教育大事典(1949-1990)[M].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1993:580。
    ③参自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组编.万丽君,审稿.郭声健,统稿.学校艺术教育60年(1949-2009)[M].湖南: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119、128。
    ①参自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组编.万丽君,审稿.郭声健,统稿.学校艺术教育60年(1949-2009)[M].湖南: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130。
    ②中国教育年鉴(1982-1984):140。
    ①姚思源.中国当代学校音乐教育文献[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295-301。
    ②姚思源.中国当代学校音乐教育文献[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302-316。
    ③姚思源.中国当代学校音乐教育文献[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350-364。
    ④姚思源.中国当代学校音乐教育文献[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135-140。
    ①中国音乐教育1991年第1期。
    ①1992年8月《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方案(试行)》。
    ②政治价值是德育的外在价值,但又属于社会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此部分归为“社会价值”,其理由在于这些表述中个体的“德”突出了对社会发展的服从。
    ①此分期法参自《美国学校音乐教育的发展历程及引发的思考》一文(金世余,美国学校音乐教育的发展历程及引发的思考[J],中小学音乐教育,2006年第9期,第42页)。由于美国学校音乐教育主要发轫于19世纪末,这里我们没有照搬作者将18世纪初至19世纪三十年代定为发轫期的分期法,而仅以19世纪三十年代末为发轫期。
    ②1832年,洛威尔.梅森等人发起创建的私立音乐学院(Boston Academy of Music)(于1847年停办)。
    ③Michaell. Mark、Charlesl. Gary.A history of American Music education (Third Edition) [M]. published in partnership with MENC:The 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Music Education Frances S.ponick, Executive Editor.:101.
    ①Michaell. Mark, Charlesl. Gary.A history of American Music education [M] (Third Edition). published in partnership with MENC:The 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Music Education Frances S.ponick, Executive Editor.:161.
    ②F. M. Dickey:The Histoery of Public School Music in the U.S., M. T. N. A. Proceedings,1913:23-34.
    ③Boston Academy of Music:Annual Report(波士顿音乐学院:《年度报告》),Ⅶ,1839:12-13.
    ①马达.美国学校音乐教育发展脉络及其特点[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7(7)。
    ②王秀萍.音乐课程价值取向论证[J].中国音乐学,2004:119。
    ①马达.美国学校音乐教育发展脉络及其特点[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7(7)。
    ②《波士顿音乐学院裴斯泰洛齐体系歌唱基础教学手册》。
    ③刘沛,编著.美国音乐教育概况[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8-9。
    ④陈军.美国音乐教育课程标准的历史变迁——以音乐教科书的历史发展为例[J].艺术百家,2008(2):192。
    ①刘沛,编著.美国音乐教育概况[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12-13。
    ②刘沛,编著.美国音乐教育概况[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13。
    ③ Michaell. Mark、Charlesl. Gary.A history of American Music education (Third Edition) [M]. publ ished in partnership with MENC:The 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Music Education Frances S. ponick, Executive Editor.:202.
    ④刘沛,编著.美国音乐教育概况[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13-14。
    ⑤腓特列.里普利(FrederichRipley)、托马斯.塔帕(ThomasTapper),编写。
    ①刘沛,编著.美国音乐教育概况[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16。
    ②刘沛,编著.美国音乐教育概况[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18。
    ③刘沛,编著.美国音乐教育概况[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19。
    ①陈军.美国音乐教育课程标准的历史变迁——以音乐教科书的历史发展为例[J].艺术百家,2008(2):192。
    ②刘沛,编著.美国音乐教育概况[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20。
    ③郭声健.美国音乐教育考察报告[M].湖南: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33。
    ①Michaell. Mark、Charlesl. Gary.A history of American Music education (Third Edition) [M]. published in partnership with MENC:The 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Music Education Frances S.ponick, Executive Editor.:294.
    ①Michaell. Mark、Charlesl. Gary.A history of American Music education (Third Edition) [M]. publ ished in partnership with MENC:The 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Music Education Frances S.ponick, Executive Editor.:296.
    ②刘沛,编著.美国音乐教育概况[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27。
    ③michaell. Mark、Charlesl. Gary.A history of American Music education (Third Edition) [M]. published in partnership with MENC:The 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Music Education Frances S.ponick, Executive Editor.:300.
    ①Michaell. Mark、Charles1. Gary.A history of American Music education (Third Edition) [M]. published in partnership with MENC:The 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Music Education Frances S.ponick, Executive Editor.:318.
    ②刘沛,编著.美国音乐教育概况[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31。
    ③刘沛,编著.美国音乐教育概况[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33。
    ①该项目由美国教育总署艺术人文处资助,历时五年完成(1965-1970年)。
    ①刘沛,编著.美国音乐教育概况[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39。
    ①刘沛,编著.美国音乐教育概况[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56。
    ①刘沛,编著.美国音乐教育概况[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60。
    ②刘沛,编著.美国音乐教育概况[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61。
    ③刘沛,编著.美国音乐教育概况[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65。
    ④刘沛,编著.美国音乐教育概况[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65。
    ①刘沛.世纪之交的美国音乐教育战略——《豪斯赖特宣言》:前瞻2020年音乐教育的观念与行动纲领[J].中国音乐学,2001(4)。
    ②刘沛,译.艺术教育国家标准。
    ①孟凡玉.20世纪美国课程改革与音乐教育的发展[J].中国音乐学,2001(2):100。
    ②刘沛.世纪之交的美国音乐教育战略——《豪斯赖特宣言》:前瞻2020年音乐教育的观念与行动纲领[J].中国音乐学,2001(4)
    ①刘沛.世纪之交的美国音乐教育战略——《豪斯赖特宣言》:前瞻2020年音乐教育的观念与行动纲领[J].中国音乐学,2001(4)。
    ①石中英.论教育学的文化性格[J].教育研究,2002(3):22。
    ①梁汉平.美国文化的核心——个人主义与于美国社会经济发展[J].理论探讨,2006(05)。
    ②董小川.美国文化特点综论[J].东北师范大学报(哲学社会会科学院)2002(4):18。
    ①王恩铭.也谈美国多元文化主义[J].国际观察,2005(4):11。
    ①刘沛.世纪之交的美国音乐教育战略——《豪斯赖特宣言》:前瞻2020年音乐教育的观念与行动纲领[J].中国音乐学,2001(4)。
    ①胡银环.改革开放以来若干教育思潮的反思[J].江西教育科研,2001(6):3。
    ①黄书光.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在中国的传播与再创造[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0(5):2.
    ①转引自熊贤君.论战时教育思潮与战时教育的发展[J].民国档案,2007年(3):105。
    ②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大事记(1949-1982)))[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7-8。
    ①转引自王艳玲.“目中无人”:凯洛夫《教育学》核心概念批判[J].全球教育展望,2009(4)。
    ①马达.20世纪中国学校音乐教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206。
    ②姚思源.中国当代学校音乐教育文献(1949-1995年)[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101。
    ③姚思源.中国当代学校音乐教育文献(1949-1995年)[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117。
    ④值得重视的素质教育思潮,
    ①顾明远、梁忠义,主编.美国教育[M].吉林:吉林教育出版社,2000:91。
    ①刘沛,编著.美国音乐教育概况[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39。
    ②也有文献称这一时期的教育思潮为“学科主义的课程思潮”。钟启泉,主编.国外课程改革透视[M].山西:山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 293。
    ①刘沛,编著.美国音乐教育概况[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65。
    ①蒋熠.战后美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启示探析[D].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22。
    ①刘沛.世纪之交的美国音乐教育战略——《豪斯赖特宣言》:前瞻2020年音乐教育的观念与行动纲领[J].中国音乐学,2001(4)
    ②刘沛,译.艺术教育国家标准[NK],1985。
    ①有关“整体教育”思潮的观点主要参考了钟启泉教授的观点。钟启泉.“整体教育”思潮的基本观点[J].全球教育展望,2001(09)。
    ①王立仁.德育价值论[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17。
    ①中国古代德治思想的演变http://www.xqyz.net/yuwenl/lunwen/lunwen054.htm.
    ②薛磊.论政治文化对中美关系的影响[D].南昌大学,2007。
    ③王立仁.德育价值论[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4-5。
    ①张小健.浅谈中西德育文化的比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9):40。
    ②马达.20世纪中国学校音乐教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41。
    ①转引自马达.20世纪中国学校音乐教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116。
    ①阎宏斌.试析政治社会化功能与运作模式[J].河南社会科学,2005(1):53。
    ②孙伟国、王立仁.政治社会化取向的美国公民教育[J].外国教育研究,2007(3):33。
    ①孙伟国、王立仁.政治社会化取向的美国公民教育[J].外国教育研究,2007(3):33。
    ①Economy of the 60's, from historycentral.com.
    ①刘杰.当代美国政治[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42。
    ①孙伟国、王立仁.政治社会化取向的美国公民教育[J].外国教育研究,2007(3):36。
    ①“调节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和行为准则”。姚玉香.儒家与道家生态道德教育理念比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3:2。
    ②“调节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和行为准则”。姚玉香.儒家与道家生态道德教育理念比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3:2。
    ①张楚廷.课程与教学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342。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教育部,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③参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教育部,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2-7。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2-7。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教育部,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2。
    ①转引自马达.20世纪中国学校音乐教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210。
    ①分别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②参自郭声健.艺术教育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16。
    ①姚玉香.儒家与道家生态道德教育理念比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3:2。
    ②张军凤.爱的教育:一种大德育观,中国德育[J].2007:15。
    ①姚玉香.儒家与道家生态道德教育理念比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3:2。
    ①姚玉香.儒家与道家生态道德教育理念比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3:13。
    ②姚玉香.儒家与道家生态道德教育理念比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3:16-17。
    ①张楚廷.《课程与教学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①刘斯奋、刘启宇.道家伦理与当代中国的道德建构[J].《学术研究》,2000:5。
    ①郭声健.新世纪关乎美国教育的三件事[J].人民音乐,2009(5):76。
    ①郭声健.美国音乐教育考察报告[M].湖南: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②郭声健.新世纪关乎美国教育的三件事[J].人民音乐,2009(5):78。
    ①美国的杰.唐纳.华特士于1968年第一个倡导和践行生命教育的思想。随后澳洲、日本、乌克兰等也展开了生命教育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我国近十年以来一直对生命教育有所关注,特别是近几年哲学界和教育界逐步加强了对此的重视并在全国范围内大力倡导生命教育。②李家成,关怀生命——当代中国学校教育价值的新取向(摘要)[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06月。
    ③李家成.走向“关怀生命”的学校教育[J].人民教育,2004(21):2。
    ④燕良轼.教学的生命视界研究(摘要)[D].湖南:湖南师范大学,2004。
    ①邯郸市第六中学http://handanlz.blog.hexun.com/33398617_d.html
    ②郭声健.艺术教育的审美品格[M].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33。
    ①贝纳特.雷默.音乐教育的哲学[M].熊蕾,译.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75。
    ②贝纳特.雷默.音乐教育的哲学[M].熊蕾,译.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75。
    ③[美]戴维.埃里奥特.关注音乐实践——新音乐教育实践[M].齐雪、赖达富,译.谢嘉幸、李小莹,校.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9:42。
    ①所谓三宝,指佛宝、法宝、僧宝。参自涂维民、刘燕平.儒、道、释对音乐本质认识之比较[J].南昌大学学报,2004年(4):147。
    ①郭声健.艺术教育的审美品格[M].湖南: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3-14。
    ①黄玉顺.生存结构与心灵境界_面向21世纪的中国哲学[J].周易研究,2002(4)。
    ①转引自詹艾斌.道家的“虚静”说与审美创造自由心态论[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5(2):92。
    ①朱宝信.新世纪中国哲学观和价值观论纲[J].江汉论坛,2000(1):26。
    ①彭末名.交往德育论[M].山西教育出版社,2005:126。
    [1]朱勃、王孟,编译.比较教育的研究方法[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2]孔新苗、张萍.中西美术比较[M].山东;山东画报出版社,2002。
    [3]许云昭、石鸥.差距与超越——中美教育管理比较研究[M].湖南: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4]郭晓川.中西美术史方法论比较[M].河北:河北美术出版社,2000。
    [5]贝雷迪(G.Z.F Bereday)教育中的比较方法[M].豪特理查德与华盛顿出版社出版,1964。
    [6]潘知常.中西比较美学论稿[M].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0。
    [7]顾明远.中国教育的文化基础[M].山西:山西教育出版社,2004。
    [8]顾明远、梁忠义,主编.美国教育[M],吉林教育出版社,2000年12月第1版。
    [9]刘铁芳,主编.回到原点-时代冲突中的教育理念[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10]石中英.教育学的文化性格[M].山西:山西教育出版社,2005。
    [11]黄书光、王伦信、袁文辉.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文化使命[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12]冯生尧,主编.课程改革:世界与中国[M].广东: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
    [13]张楚廷.课程与教学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14]张楚廷.教学论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15]张传燧.中国教学论史纲[M].湖南:湖南教育出版社,1999。
    [16]钟启泉,主编.国外课程改革透视[M].山西:山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
    [17]石鸥.教育困惑中的理性追求[M].湖南: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18]刘要悟.教育评价导论[M].甘肃:甘肃文化出版社,1994。
    [19]杨东平,主撰.艰难的日出——中国现代教育的20世纪[M].上海:文汇出版社,2003。
    [20]杨宏雨.困顿与求索——20世纪中国教育变迁的回顾与反思[M].学林出版社,2005。
    [21]喻本伐、熊贤君.中国教育发展史[M].湖北: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
    [22]黄济.黄济教育文选[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3]傅林.当代美国教育改革的社会机制研究——20世纪60年代美国教育改革运动的形成[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24]周庆元.语文教育研究概论[M].湖南:湖南人民出版社,2005。
    [25]王立仁.德育价值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26]彭未名.交往德育论[M].山西:山西教育出版社,2005。
    [27]冯建军.生命与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28]辛继湘.当代教育理念关键词:教学价值的生命视界[M].湖南: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9]刘济良.生命的沉思:生命教育理念解读[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30]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M].赵复三译.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5。
    [31]邓晓芒、赵林.西方哲学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2]单世联.西方美学初步[M].广东:广东人民出版社,1999。
    [33]徐林祥.中国美学初步[M].广东:广东人民出版社,2001。
    [34]关海庭,主编.中国近现代政治发展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35]塞疆.阻力:影响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5。
    [36]刘丽云、张惟英、李庆四.美国政治经济与外交概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37]刘杰.当代美国政治[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38][美]斯密特.谢利.巴迪斯.美国政府与政治[M].梅然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39]蔡仲德.中国音乐美学史[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修订版),2003。
    [40]刘承华.中国音乐的人文阐释[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
    [41]马达.20世纪中国学校音乐教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42]伍雍谊,主编.中国近现代学校音乐教育(1840-1949)[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43]姚思源,主编.中国当代学校音乐教育文献(1949-1995年)[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44]刘沛,编.美国学校音乐教育概况[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45]郭声健.美国音乐教育考察报告[M].湖南: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46]郭声健.艺术教育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47]郭声健.艺术教育的审美品格[M].湖南: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48]郭声健.音乐教育论[M].湖南:湖南文艺出版社,2004。
    [49]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组编.万丽君,审稿.郭声健,统稿.学校艺术教育60年(1949-2009)[M].湖南: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50]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教育部,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5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52][美]Bennett Reimer.音乐教育的哲学[M].熊蕾译.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
    [53][美]戴维.埃里奥特.关注音乐实践——新音乐教育实践[M].齐雪、赖达富,译.谢嘉幸、李小莹,校.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9。
    [1]蒋熠.战后美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启示探析[D].山东大学,2008。
    [2]王连义.公民教育的政治价值取向研究-以美国为例[D].东北师范大学,2006。
    [3]薛磊.论政治文化对中美关系的影响[D].南昌大学,2007。
    [4]姚玉香.儒家与道家生态道德教育理念比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3。
    [5]李家成.生命关怀生命——当代中国学校教育价值的新取向[D].华东师范大学,2002。
    [6]覃江梅.音乐教育哲学的审美范式与实践范式[D].南京师范大学,2008。
    [7]郭玮.审美哲学还是实践哲学?——Bennett Reimer与Davi d J.Elliott音乐教育哲学思想比较[D].中国音乐学院,2005。
    [8]冯建军.道家思想中的生命关怀及其对现代教育的启示.南京师范大学,2006。
    [9]苏晶.论现代普通学校音乐教育的价值取向[D].南京艺术学院,2007。
    [10]吴小鸥.清末民初教科书的启蒙诉求[D].湖南师范大学,2009。
    [1]杨健.“一位音乐教育工作者的理想--解读雷默《音乐教育的哲学》”[J].黄钟,2004(ZK)。
    [2]宋瑾.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改革[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4(4)。
    [3]管建华.“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哲学批评与音乐教育的文化哲学建构[J].中国音乐,2005(4)。
    [4]李渝梅、李方元.解读“功能音乐教育”——读书札记:关于当前美国音乐教育理念之一[J].中国音乐,2005(4)。
    [5]马达.戴维.埃里奥特和他的实践音乐教学观[J].人民音乐,2009(5)。
    [6][美]Davi d J.Elliott.新音乐教育哲学的起步[J].谢嘉幸,译.中国音乐,1998 (4)。
    [7]刘沛,译.走向功能音乐教育[J].人民音乐,2002(11)。
    [8]詹燕君. "Praxis",音乐教育哲学的另一种阐述方式——鲍曼博士上海音乐学院讲学纪实[J].人民音乐,2007(6)。
    [9]刘沛.音乐教育哲学观点的历史演进——兼论多维度音乐课程价值及逻辑起点[J].中国音乐,2004(1)。
    [10]李凌.音乐教育与中国哲学[J].黄钟,2003(ZK)。
    [11]邵冬梅.音乐教育的本质:生命化教育[J].艺术教育,2009(9)。
    [12]涂维民、刘燕平.儒、道、释对音乐本质认识之比较[J].南昌大学学报,2004(4)。
    [13]宋瑾.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改革[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4(4)。
    [14]孙庆彬.论儒、道思想对中国体育的积极影响[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6(6)。
    [15]吴学国.关于中国哲学的生命性[J].哲学研究,2007(1)。
    [16]黄玉顺.生存结构与心灵境界—面向21世纪的中国哲学[J].周易研究,2002(4)。
    [17]鞠楠.儒家自强不息论[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11)。
    [18]朱宝信.新世纪中国哲学观和价值观论纲[J].江汉论坛,2000(1)。
    [19]马俊锋.当代中国哲学的转向与转型[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5(1)。
    [20]江怡.美国实用主义哲学的现状及其分析[J].哲学动态,2004(1)。
    [21]胡银环.改革开放以来若干教育思潮的反思[J].江西教育科研,2001(6)。
    [22]杨思信.试论明末清初国家主义教育思潮及其影响[J].江汉大学学报,2008(2)。
    [23]潘勇.中国现代教育的三次重大价值转型述评[J].教育导刊,2006(6月上半月)。
    [24]刘红瑞.20世纪20年代我国教育思潮述略[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6)。
    [25]王毅.解读中国宏观教育战略决策_谈松华访谈录[J].教育发展研究,2005(10)。
    [26]黄志成、魏晓明.跨文化教育——国际教育新思潮[J].全球教育展望,2007(11)。
    [27]吴洪成.试论中国近代国家主义教育思潮[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会科学版)2005 (4)。
    [28]向丽.美国进步主义教育思潮及其启示[J].教学与管理,2005(4)。
    [29]钟启泉.“整体教育”思潮的基本观点[J].全球教育展望,2001(9)。
    [30]熊贤君.论战时教育思潮与战时教育的发展[J].民国档案,2007年(3)。
    [31]王艳玲.“目中无人”:凯洛夫《教育学》核心概念批判[J].全球教育展望,2009(4)。
    [32]吴锦旗、徐勇、张显锋.美国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形态[J].理论探讨,2006(6)。
    [33]孙伟国、王立仁.政治社会化取向的美国公民教育[J].外国教育研究,2007(3)。
    [34]郑永廷.美国学校的政治观及价值观教育[J].思想教育研究,1990(5)。
    [35]张小健.浅谈中西德育文化的比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8)。
    [36]周箴石.美国音乐教育综述[J].中国音乐,2008(3)。
    [37]马达、许冰.美国学校音乐教育发展脉络及其特点[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7(7)。
    [38]刘沛.世纪之交的美国音乐教育战略——《豪斯莱特宣言》:前瞻2020年音乐教育的观念与行动纲领[J].中国音乐学,2001(4)。
    [39]赵岩.中美音乐教育观念之比较研究[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3)。
    [40]曼尼.布兰德.马来西亚、印尼、柬埔寨三地音乐教师素质的个案比较[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6(2)。
    [41]陈蓉辉.当代美国音乐教育的特征与理念[J].外国教育研究,2004(2)。
    [42]刘沛.当代美国音乐教育的发展——兼谈消化和借鉴[J].人民音乐,1991(4)。
    [43]王秀萍.我国音乐课程价值取向的历史分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3)。
    [44]叶澜.试论当代中国教育价值取向之偏差[J].教育研究,1989(8)。
    [45]李家成.当代中国学校教育取向:概念与研究定位[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5)
    [46]何丽丽.音乐教育学的研究方法[J].中国音乐教育,2005年(12)。
    [47]马晓平.美育与求知:音乐教育价值的双效追求[J].黄钟,2004(4)。
    [48]林东坡.论现代音乐教育的价值及其实现[J].南京师大学报,2004(4)。
    [49]郭声健.从多元智能结构理论看音乐教育的育人价值[J].人民音乐,2004(4)。
    [50]王秀萍.音乐课程价值取向论证[J].中国音乐学,2004(1)。
    [51]关继文.音乐教育理念和行动的两个关系及其落点[J].中国音乐学,2004(3)。
    [52]马达、陈雅先.中国音乐教育学的历史发展及其展望[J].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03(4)。
    [53]马达.美国学校音乐教育发展脉络及其特点[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7(7)。
    [54]金世余.美国学校音乐教育的发展历程及引发的思考[J].中小学音乐教育,2006(9)。
    [55]陈军.美国音乐教育课程标准的历史变迁——以音乐教科书的历史发展为例[J].艺术百家,2008(2)。
    [56]孟凡玉.20世纪美国课程改革与音乐教育的发展[J].中国音乐学,2001(2)。
    [57]王秀萍.我国音乐课程价值取向的历史分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24)。
    [58]韩勋国.中国社会文化变革与音乐教育观念更新[J].黄钟,2005(2)。
    [59]吴跃华.论“音乐知识技能”教学[J].中国音乐教育,2005(12)。
    [60]郭声健.没有技能训练音乐教育很尴尬——美国中小学音乐教育带给我们的启示 [N].中国教育报,2009(3)。
    [61]郭声健.新世纪关乎美国教育的三件事[J].人民音乐,2009(5)。
    [62]刘沛、向周俊.比较音乐教育学梗概[J].乐府新声,1995.(4)。
    [63]朱则平.多种音乐教育模式中的创造主题——当代美国中小学音乐教育模式研究[J].黄钟,1997(ZK)。
    [64]金予湘.多元文化音乐教育之我见[J].教育与职业,2007(02)。
    [65]何丽丽.音乐教育学的研究方法[J].中国音乐教育,2005(12)。
    [66]孙进才.怎样写开题报告[J].中国研究生,2003(2)。
    [67]周新城.撰写博士学位论文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高校理论战线,2004(9)。
    [68]柴宝勇、朱其剑.超越于反思:当代西方多元文化主义的教育观述评[J].理论与改革,2007(4)。
    [69]倪胜利、张诗亚.“全球化背景下的多元文化教育国际论坛”综述[J].比较教育研究,2006(7)。
    [70]万明钢.论多元文化教育的发展与面临的困境[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
    [71]王鉴.西方国家的多元文化教育及其批判[J].贵州民族研究,2004(3)。
    [72]吴明海.给教育学“点睛”——读《教育学的文化性格》[J].中国图书评论,2001(5)。
    [73]石中英.论教育学的文化性格[J].教育研究,2002(3)。
    [74]张小健.浅谈中西德育文化的比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8)。
    [75]王元明.美国实用主义特征[J].哲学动态,1998(12)。
    [76]梁汉平.美国文化的核心——个人主义与于美国社会经济发展[J].理论探讨,2006(05)。
    [77]董小川.美国文化特点综论[J].东北师范大学报(哲学社会会科学院)2002(4)。
    [78]王恩铭.也谈美国多元文化主义[J].国际观察,2005(4)。
    [79]韩梅.当代音乐教育思维模式探微[J].戏剧文学,2004(1 0)。
    [80]曹景谐.走向多元文化的音乐教育[J].上海教育科研,2005(10)。
    [81]郑宝华、王刚.浅析当代艺术教育的多元文化发展趋势[J].中国音乐,2007(4)。
    [82]马琼.音乐教育与民族音乐文化传承[J].中国音乐,2007(4)。
    [83]樊祖荫.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及其在世界多元文化音乐教育中的作用与地位[J].中国音乐,2004(4)。
    [84]宋景堂.文化与经济、政治的辩证法[J].思想政治课教学2007(11)。
    [85]王恩铭.美国多元文化主义与美国政治[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9(5)。
    [86]吕新云、张社强.美国、德国学校政治教育比较及借鉴[J].思想教育研究2009 (08)。
    [87]阎宏斌.试析政治社会化功能与运作模式[J].河南社会科学,2005(1)。
    [88]杨巧燕、张书元.20世纪七八十年代宗教新右翼与美国政治[J].新西部2007(11)。
    [1]柏克:当前中国教育面临的三大思潮.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0a6cda0100fsb8.html.
    [2]人本主义视野中的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http://jiaoan8.com/lunwen/ lunwen_46165_3.html.
    [3]梁漱溟文化生命理论及其时代关切.http://www.lunwenda.com/ wenhua200804/66220-2/.
    [4]封孝伦博士提出“人是三重生命的统一体”.http://news.gxun.edu.cn/show. aspx?id=7567&cid=17.
    [5]中国古代德治思想的演变.http://www.xqyz.net/yuwenl/lunwen/lunwen054.htm [6]http://baike.baidu.com/view/5073.htm#1.
    [7]http://ks.cn.yahoo.com/question/1406102717802.html.
    [8]http://www.xxkt.cn/zhxk/2007/14737.html.
    [9]http://www.dlteacher.com/html/2006-8/2006814135449.htm.
    [10]http://wenwen.soso.com/z/q169985821.htm.
    [11]人的全面发展.http://baike.baidu.com/view/659205.htm.
    [12]http://baike.baidu.com/view/701009.htm.
    [13]庞朴,文化传统与传统文化.http://www.confucius2000.com/poetry/whctyctwh.htm
    [14]http://wenda.tianya.cn/wenda/thread?tid:4812a8c1a98b21ce.
    [15]张雪忠.“改革”这一概念的定义是什么?http://theory.people.com.cn/GB/ 49154/49155/4670792.html.
    [16]http://ks.cn.yahoo.com/question/1406102717802.html.
    [17]http://www.shenmeshi.com/Education/Education_20070718203431.html.
    [18]http://www.pep.com.cn.xgjy/xlyj/xskj/fzyjy/200406/t20040618_89390.htm.
    [19]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348807.
    [20]http://www.shenmeshi.com/Education/Education_20070704165519.html.
    [1]Michaell.Mark,Charles1.Gary,A history of American Music education(Third Edition)[M]. published in partnership with MENC:The 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Music Education Frances S. ponick, Executive Editor,2007.
    [2]David J.Elliott, Music Matters:A new philosophy of Mus ic Educat ion[M].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5.
    [3]T. Ray Wheeler, Toward a framework for a new philosophy of music education:Logstrup as synergy between the Platonic and Aristotelian perspectives in the music education philosophies of Benntt Reamer and David Elliott[D]. university of North Texas,2006.
    [4]bates, Vincent cecil, Moral concents in the philosophy of music education[D].The university of Arizona,2005.
    [5]Boyce-Tillman, Towards an Ecology of Music Education, Philosophy of Music Education Review [J].Fall 2004.
    [6]Bauer, Elizabeth, Response to June Boyce-Tillman, "Towards an Ecology of Music Education", Philosophy of Music Education Review[J]. Fall 2004.
    [7]Bereday, (1967)Reflect ions in comparative methodology in education 1964-1966,comparative Education Review [J].3 (1).
    [8]Wa i-Chung, Ho, A Comparat ive Study of Mus i c Educa t ion in Shanghai and Taipei: Westernization and Nationalization, Compare A Journal of Comparative Education[J]. Jun 2004.
    [9]Ho, W. C.,Gender differences in instrumental learning, preferences for musical activities and musical genres:a comparative study on Hong Kong, Shanghai and Taipei, Journal of Intercul tural Communication [J].2004 (7).
    [10]McPhee A. and Stollery P. and McMillan R, The Wow Factor?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 Music Teachers' Talents in Scotland and Australia. Educational Philosophy and Theory [J]. (2005) (37:1).
    [11]Pamela Burnard, Inclusive pedagogies in music education:a comparative study of music teachers' perspectives from four countri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usic Education [J].2008.
    [12]Alexandra Kertz-Welzel, A matter of comparative music education? Communi ty music in German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munity Music[J]. March 2009.
    [13]Alexandra Kertz-Welzel, Music education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a cross-cultural comparison of German and American music education towards a new concept of international dialogue, Music Education Research [J]. ecember 2008.
    [14]Burnard. Pamela and Dillon. Steven C. and Rusinek, Gabriel and Saether, Eva Promoting social inclusion in music education-International comparisons of key issues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as perceived by music teachers from four countries, Research in Music Education [J]. April 10th-14th 2007. (Unpublished)
    [15]Sean M. Patrick, My Personal Philosophy on Music Education http://seanmpatrick.net/philosophy.html.
    [16]Heather Goertemiller, A Personal Philosophy of Music Education, http://creativequotations.com/tqs/tq-teachers.htm.
    [17]A Comparative Study of Song Books in Primary Music Education in Japan and the US:with an Emphasis on Texture http://ci.nii.ac.jp/naid/110000427709/en.
    [18]American Cultural His tory1970-1979, frpm http://kclibrary.lonestar. edu/decade70.html.
    [19]Economy of the 60's, from historycentral.com.
    [20]The American Economy at the End of the 20th Century, from U.S. Department of State.http://economics.about.com/od/continuityandchange/a/american_econ.htm.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