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产品平行进口问题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知识产权产品的平行进口是一个与知识产权有关的国际贸易问题,它涉及到知识产权的保护、国际货物贸易、反不正当竞争等一系列问题。入世之后的中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随着中国与世界各国之间的国际贸易交往的日益频繁,平行进口问题以及引起的纠纷将会越来越突出。但在我国现行知识产权的立法中,除专利法第11条规定了专利权人的进口权之外,著作权法、商标法都没有对平行进口问题作出明确的规定。并且专利法是否就是规定了专利权人有权禁止平行进口还有待商榷。Trips协议中虽然在第28条规定了专利权人的进口权,但同时又在第6条专款规定“不得借该协议的任何条款,去涉及知识产权权利穷竭问题”,实质上从某种程度上说未将专利权人的进口权作为禁止平行进口的依据。平行进口如何规制显得比较混乱。因此,有必要对知识产权产品的平行进口问题进行一个系统的梳理,厘清平行进口中的理论问题,寻找到知识产权产品平行进口中纠纷的解决标准。
     本文四万字左右,共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 对平行进口基本理论问题进行了研究。主要讨论三个问题:一是平行进口的概念和具体形态;二是对支持或否定平行进口之两大理论基础进行批判性地分析;三是总结并提出平行进口的理论基础。
     第一、在分析了当前国际条约的态度,外国学者的定义,本国学者的定义的基础上,对以上各家的定义进行了系统梳理,整理出平行进口概念应当包括的五个基本要素,包括话语环境要素、对象要素、主体要素、方向要素、合法性要素。因为知识产权产品的平行进口之所以被允许或被禁止其深层次的原因是各国权利主体在利益分配上争斗的结果,所以以上要素中最重要的是对象要素和主体要素。通过分析理清在平行进口过程中各主体之间复杂的具体利益关系是处理平行进口纠纷的前提。在明确了平行进口表面看来是进货渠道的平行,实际上其根本原因是由于知识产权的平行之后,本文在对各要素进行认同和质疑的基础上总结出了知识产权产品平行进口的概念:知识产权产品平行进口是指国际贸易中,某一批具体的附有知识产权的产品进口到该种知识产权受到保护的进口国的客观行为。
    
     第二、对知识产权产品平行进口的理论根据一一权利用尽原则进行分
    析。主要论证了以下两个大问题。
     首先,权利穷尽是部分权利的穷尽。权利穷尽理论的出现既是知识产
    权产品自由贸易的需要也是知识产权权利人与社会利益平衡的需要。知识
    产权权利是一种权利束,包括销售权、使用权、禁止权等多种权利。所谓
    知识产权权利用尽实际上只是部分权利的用尽,而不是整个知识产权专用
    权的全部用尽。知识产权权利用尽本质上是权利的一种限制,在知识产权
    产品第一次投入市场(即首次销售)以后,基于社会利益的考虑,知识产
    权人不能通过产品上的知识产权主张对该产品流向的进一步控制。知识产
    权人的销售权因为公共利益的需要而受到了限制,不能行使,从而被视为
    用尽。因此,权利用尽是和一批具体的知识产权产品紧紧联系在一起的。
    出口国知识权利人将知识产权产品投入市场以后,销售权穷尽,购买人可
    以自由将产品出口到具有同样知识产权的进口国。销售权分为积极的销售
    权和消极的销售权。积极的销售权是通过销售具体的知识产权产品而获得
    利益的权利,消极的销售权是权利人通过禁止非经允许的销售来保有自己
    销售范围和市场份额的行为。未经允许的平行进口行为实际上侵犯了进口
    国权利人的消极的销售权。
     其次,将权利穷尽划分为国内穷尽和国际穷尽是对权利穷尽原则的背
    反。国内穷尽和国际穷尽实际上是站在两个不同的角度来阐明同一个问题。
    根据知识产权的独立性和地域性,在两个不同国家同时获得保护的同一种
    知识产权实际上是根据两个不同法律关系而获得保护的知识产权,在每一
    个国家内获得的知识产权是独立于其他国家的,都是唯一的。因此该知识
    产权在国内的穷尽实际上就是在国际上的穷尽,二者没有本质区别。
     第三、知识产权产品平行进口的实质是一种国际贸易的事实状态,各
    国在保护上差异的根本原因是为了保护本国在国际贸易中的优势地位,从
    而用知识产权来替代关税成为贸易壁垒。因此知识产权产品平行进口的理
    论基础是进出口国知识产权权利人之间利益的正当分配和利益的准确衡
    量。
     第二部分中本文在考察了知识产权产品平行进口原因的基础上,从
    比较法的角度对专利、商标、著作权产品等各知识产权产品的平行进口进
    行具体分析,探求专利、商标、著作权产品在平行进口过程中保护差异的
    
    原因,并进一步总结出禁止或允许平行进口的标准。
     从立法目的来看,商标权、专利权和著作权之间是有较大的区别的:
    商标权更加注重保护消费者权益和正当有序的市场竞争秩序,而专利权和
    著作权更注重使用激励机制来对创造性的智力成果人进行保护。因此各国
    在关于商标产品、专利产品、著作权产品平行进口的判例中都进行了区别
    对待。
     本文在对各种具体知识产权产品平行进口判例进行考察的时候,无意
    对汗牛充栋的判例进行详细介绍,而是选取了有代表性的国家的典型案例
    进行分析,理清这
The Parallel Import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is a matter of international trade, which is related to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It contains a series of questions like protection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international sale of goods, anti-illegitimate competition, and so on. After the entry of WTO, China is facing unprecedented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As the trade between China and other countries increases day by day, the parallel import and the consequent disputes will be more and more glaring. But in China's current legislation on intellectual property, only the Article 11 of Patent Law defines the patentee's right of import. The Trademark Law and Copyright Law have no clear and definite stipulations. Meanwhile, whether the Patent Law has grant the patentee the right to prohibit parallel import is still a question. In the Trips Agreement, although Article 28 defines the patent owner's right to prevent import without his consent, the Article 6 specially stipulates, "nothing in this Agree
    ment shall be used to address the issue of the exhaustion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In fact, to some extent, the patentee's right of import is not regarded as the basis of banning parallel import. How to regulate parallel import is like a matter of confusion. So, it is necessary to have a systematic study on the issue of parallel import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clarify the related theoretic questions, and find the rules and standards to solve such disputes.
    The parallel import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products is a kind of objective action in international trade. Through this action, a batch of certain products with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are imported into a country, in which this certain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 is under protection. Among the five factors in the definition, the object factor and subject factor are most important.
    The principle of exhaustion of rights is the exhaustion of some rights, but not all. This principal is a kind of restriction and balance of interests. The parallel import without consent infringes the patentee's passive right of sale. To distinguish the domestic exhaustion and international exhaustion is incorrect because this violates the principle itself. The nature of parallel import is the distribution and balance of rights and interest in international trade.
    
    
    The parallel import question in patent, trademark and copyright issues are different. The cardinal reason detennines the policy to pennit or prohibit the parallel import, is based on the protection of right owners.
    It is not suggested to solve disputes by legislation on intellectual property. To use contract of authorization and anti-illegitimate competition law may be a better choice.
引文
1、郑成思:《知识产权法》,北京: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
    2、冯晓青:《知识产权法哲学》,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3、金勇军:《知识产权法原理》,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4、王先林:《知识产权与反垄断法》,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
    5、孔祥俊:《WTO知识产权协定及其国内适用》,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
    6、唐广良主编:《知识产权研究》,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1999年版。
    7、郑成思主编:《知识产权法文丛》,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02年版。
    8、郑成思:《知识产权论》,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
    9、黄晖:《驰名商标和知名商标的法律保护》,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版。
    10、沈达明:《知识产权法》,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11、梁彗星主编:《民商法论丛》第六卷,北京: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
    12、曾陈明汝:《商标法原理》,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13、孟祥娟:《版权侵权认定》,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
    14、陈昌柏:《国际知识产权贸易》,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1、马放:《关于专利权用尽原则的几个问题》,《知识产权》,1998年第6期。
    2、丁锦希:《“盗版”、“水货”,还是“正宗产品”,论我国版权产品贸易中的平行进口问题》,《山东法学》,1997年第12期。
    
    
    3、梁敏杰:《关于我国“入世”与平行进口问题的思考》,《湖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年第2期。
    4、张今:《平行进口法律问题研究》,载《政法论坛》,1999年第3期。
    5、余翔:《合同法对“商标权利耗尽”的影响》,《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5期。
    6、苗海刚:《论我国商标平行进口的法律规制——从一起商标平行进口侵权纠纷案谈起》,《当代法学》,2001年第3期。
    7、吴姝:《论知识产权的平行进口与权利穷竭:中国的选择》,《上海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年第3期。
    8、刘学圣:《平行进口的“合法性”质疑——与管敏正先生商榷》,《山东法学》,1999年第5期。
    9、孙颖:《平行进口与知识产权保护之冲突及其法律调控》,《政法论坛》,1999年第3期。
    10、莫纪平、谈健俊:《商标权领域中的平行进口问题探析》,《当代法学》,2000年第2期。
    11、杨晨:《商标专利商品平行进口中侵权与否的思考》,《福州大学学报》,1996年第5期。
    12、管敏正:《试论平行进口的合法性及其趋势》,《山东法学》,1997年第3期。
    13、常景龙:《专利权穷竭制度的构成及其法理学分析》,《洛阳工学院学报》,2001年第2期。
    14、蔡宝刚:《阻却知识产权平行进口的立法思考—以TRIPS协议为目标和准则》,《扬州大学学报》,1998年第6期。
    15、张今:《欧盟平行进口与商标权保护的新进展》,《中华商标》,2001年第4期。
    16、魏友宏:《物权担保对平行进口的影响》,《法学》,2002年第6期。
    17、余翔:《实质性差别—美国商标权耗尽与平行进口法律演变及现行准则》,载《国际贸易》,2001年第3期。
    18、王传丽:《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问题——析商标权与灰色市场进口》,载《政法论坛》,1995年第1期。
    19、刘永伟:《权利穷竭普遍性略谈》,《知识产权》,2000年第5期。
    20、李寿双:《欧盟法视野中的平行进口与商标权问题:历史演变与
    
    最新发展》,北大法律信息网。
    21、魏双娟:《平行进口法律问题》,北大法律信息网。
    22、程秀强:《与商标权有关的国际货物贸易中的平行问题界定与法律规制》,北大法律信息网。
    23、余翔:《欧盟在商标权耗尽和商标产品平行进口问题上的新举措》,《知识产权研究》第10期。
    24、刘学圣:《专利产品的平行进口问题研究》,北大法律信息网。
    25、王庭熙:《平行进口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载于《民商法研究》第16卷,2000年第1期。
    26、沈伟:《论知识产权产品的平行进口》,《国际商务》,1996年第6期。
    27、孙企祥:《平行进口中的专利侵权和法律救济》,《国际贸易》,1995年第12期。
    28、蔡岩红:《上海利华遭遇进口“力士”冲击 我国商标保护尚存法律空白》,《法制日报》,2000年3月1日。
    29、张今译:《运用美国知识产权阻止平行进口》,《外国法译评》,2000年第1期。
    30、杜晓帆:《平行进口的合法性问题刍议》,《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00年第2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