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知识产权质权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知识产权质权,亦称无体财产质权,是指债务人或者第三人依法将其可以转让的知识产权作为债务的担保,设定质押,于债务人届期不履行债务时,债权人得依法折价或拍卖、变卖该知识产权,并以其价款优先受偿的权利。简言之,即以知识产权为标的物而设定的质权。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产权在社会中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地位和意义,以知识产权设定质权用于融资担保也必将得到广泛应用。
     知识产权质权是权利质权的一种,因而具有物权性、担保性、从属性、优先受偿性等一般质权的特征,但由于知识产权标的物为一种无体财产权,因而其在客体、设定方式、实现方式上有着不同于其他权利质权的特征。
     知识产权是财产权和人身权两位一体的权利,其中的人身权没有担保价值,不能质押,可以质押的仅是其中的财产权。我国《担保法》仅从狭义上规定了识产权质权担保,即规定专利权、商标权和著作权中的财产权可以设定知识产权质权。实际上,商号权、商业秘密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权、邻接权等广义上的知识产权亦具有财产性质,可以以之设定质权。
     知识产权质权依质押行为而设立。依我国《担保法》第79条规定,以依法可以转让的商标专用权、专利权著作权中的财产权出质的,出质人与质权人应订立书面合同,并向其管理部门办理登记。质押合同自登记之日起生效。由此可见,设定知识产权质权首先应订立书面合同,但当事人未订立书面合同并非当然无效,在适法条件下也是有效的;其次,设定知识产权须向有关管理部门办理质押登记。登记是质权设定行为,是质权成立要件。但我国现行《担保法》混淆了质押合同生效与质权的成立,而说成质押合同自登记之日起生效,在以后立法中应予修正。虽然知识产
    
    权质权的设定与抵钾权的设定极为相似,但我们不称之为知识产
    权抵钾权,这是因为作为知识产权质权的标的物属于动产权利而
    非不动产权利。值得指出的是,在设定知识产权质权的时候,应
    当对知识产权进行评枯。这对于债权人降低担保风险有着十分重
    要的作用。因此,我国应建立一套完整的评枯法律制度〔)
     知识产权设定后,便时所担保的债权、标的物和当事人产生
    约束力(效力)。其中知识产权质权时所担保的债权和标的物的效
    力与动产质权相同,而其对质权人的效力即质权人的权利义务具
    体包括优先受偿权、收取草息权、质权保全权、留置证书权、转
    质权以及不得植自使用、处分知识产权客体、妥善保管权利证书、
    允许出质人或被许可使用人在原范围内使用权利等义务。而出质
    人的权利义务与质权人的相对。
     知识产权质权的实现采用折价或拍卖、变卖的方式。但由于
    知识产权的特点,知识产权的实现与其他权利质权实现有所不同,
    知识产权质权人还可通过许可他人使用并获取报酬来实现质权。
    知识产权质权因实现而消灭,知识产权质权还因主债权的消灭、
    标的物的消灭、一定期间的经过(除斥期间)以及抛弃行为而消
    灭。
The pledge right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also called pledge right of chose in action, refers to the debtor of the third party use the transferable intellectual property as the security of debt according to the laws, and establish pledge. When the debtor cannot fulfill obligation on time, the creditor can sell on discount or by auction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and has the priority to receive compensation. In short, it is the right established with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as the subject-matter. With the approaching of the era of knowledge economy, intellectual property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The use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to establish pledge right as financial assurance will obtain widespread application.
    The pledge right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is one kind of pledge rights, it thus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roperty right, mortgage, subordinacy, and priority of payment, which are held by normal pledge right. Because the subject-matter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is a kind of chose in action, it therefore has some features different from other rights and duties in its object, way of establishing, and way of realization.
    Intellectual property is the unity of property right and personal right, among which the personal right cannot be pledged due to the fact that it has no security value. Only property right can be pledged. The Law of Guarantees formulates that pledge right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the guarantee of pledge right in its narrow sense, that is, it formulates only the pledge right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with regard to patent right, trademarks, and
    
    
    copyright. Virtually, intellectual property, in its broad sense, includes business name, business secret, designing of integrated circuit, and vicinity right, etc. They all have the nature of property, so pledge right can be established in terms of these rights.
    Pledge right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is established according to the act of pledge. According to the 79"' article of the Law of Guarantees of China, when exclusive right of trademarks, patent right, and copyright are pledged, a written contract should be signed and registered in the administrative authorities. The contract takes effect at the day it is registered. So the establishing of pledge right entails first the signing of a written contract, and secondly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pledge in administrative authorities. But if a written contract was not signed, the pledge does not necessarily have no effects. It is effective under conditions conforming to law. The registration is the establishing act and the necessary condition of pledge right. The current Law of Guarantees confuses the taking effect of pledge contract with the establishment of pledge right by staling that the pledge contract takes effect from the day it is registered. This should be improved in law-making later. Though the establishing of pledge right is similar to that of mortgage. But we do not call the latter mortgage right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because the subject-matter of pledge right belongs to right over movables instead of real estate. It is worth noting that when the pledge right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is established, we should make assessment on intellectual property, which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reducing the creditor's risk of guarantee. Therefore, our country should have a comprehensive system of assessing laws.
    After the establishment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 it then
    
    has impacts on the obligatory right guaranteed, the subject-matter, and both parties. The pledge right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has the same effect on obligatory right and subject-matter as pledge right of movables. The effect of it on the pledgee, that is, the rights and duties of the pledgee includes the priority of receiving payment, the right to receive interests, preservation of pledge right, lien certificate, etc. and the duties that he should not use and treat the objects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that lie safeguard the certificates of right, and t
引文
[1]马海群、邓小昭:《信息化浪潮对知识产权法制建设的影响》,载《情报学报》1998年第1期。
    [2]早在1996年,有学者把知识产权越来越成为极为重要的担保物权标的物视为担保物权的一大发展趋势(参见郭明瑞:《论担保物权的历史发展趋向》,载《法学》1996年第2期)。
    [3]质押与质权是两个既相联系又相区别的概念。一般情况下,若不加严格区分,两者往往在同一意义上使用。如通常所说的质押制度,也即质权制度。但严格说来,质押是就债权担保而言的,侧重质权设定行为;质权是就质押行为而产生的权利而言的。
    [4]韩良主编:《贷款担保法前沿问题案例研究》,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年版,第260-261页。
    [5]董开军:《债权担保》,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79页。
    [6]但一般债权质权的设定,各国立法例显为不同。参见《德国民法典》第1025条,《日本民法》第363条,《法国民法典》第2075条,我国台湾地区《民法典》第904条等。
    [7]股权质押设定的立法例也有所不同。详见阎天怀:《论股权质押》,载《中国法学》1999年第1期。
    [8]所谓质权客体,是指质权关系中权利和义务所共同指向的对象,通常又称质权的标的物。
    [9]关于发表权的性质,一种观点认为发表权属著作权中的人身权;一种观点认为发表权属著作权中的财产权;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发表权兼具人身权和财产权的双重性质。(参见冯晓青著:《知识产权法学》,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127页。)
    [10]这实际上又牵涉到著作权的评估问题。
    [11]关于著作权中的发表权应为质押标的的观点,参见黄玉烨:《知识产权质押若干问题探讨》,载《律师世界》1998年第1期。
    [12]如美国版权法第203条规定,无论原签订的版权转让合同期限多长,
    
    也不论签约时作者如何确认,著作人身权均可在35年后反弹回作者。
    [13]李开国:《民法基本问题研究》,法律出版社,1997年第1版,第404页。
    [14]在下列情况下,法律也推定作者已同意发表其作品:一是作者许可他人使用未发表的作品,无论是有偿或无偿地使用作品;二是作者将来发表的作品原件所有权转让给他人;三是作者生前未发表的作品。但推定作者同意发表并不等于发表权的转移,作者同意发表还是以作者的名义发表。
    [15]屈茂辉、王泽功:《论著作权质押的几个基本问题》,载《著作权》1999年第3期。
    [16]专利权中的人身权主要是指发明人或设计人在专利文件中写明自己是发明人或设计人的权利,以及发明人或设计人获得专利权的所有单位或持有单位奖励的权利。
    [17]严格说来,专利转让权和专利许可使用权是对专利的独占实施权进行处分而产生的。
    [18]黄玉烨:《知识产权质押若干问题探讨》,载《律师世界》1998年第1期。
    [19]严格说来,尚不能称这种发明创造为“尚未批准的专利”,只能称之为“可能被批准为专利的发明创造”或“技术秘密”。
    [20]参见郭明瑞著:《担保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修订版,第232页。
    [21]梁慧星、陈华彬:《物权法》,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第364页。
    [22]商号是商事主体在营业上用于区别其他商事主体的特定名称,如天津狗不理中的“狗不理”。
    [23]史尚宽:《物权法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418页。
    [24]郭明瑞:《担保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233页。
    [25]冯晓青:《知识产权法学》,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494页。
    [26]高圣平:《担保法新问题与判解研究》,人民法院出版社2001年版,
    
    第569页。
    [27]郭明瑞:《担保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184页。
    [28]孙宪忠:《物权变动的原因与结果区分原则》,载《法学研究》,1999年第5期。
    [29]即使是不承认物权行为的无因性,也应承认物权变动的区分原则,参见梁慧星:《判定中国物权法的若干问题》,载《法学研究》2001年第4期。
    [30]黄玉烨:《知识产权质押基本问题探讨》,载《律师世界》1998年第1期。
    [31]屈茂辉:《论权利抵押权》,载《法商研究》2001年第2期。
    [32]郭明瑞:《担保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修订版,第211页。
    [33]史尚宽:《物权法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338页。
    [34]大多数情况下,评估可使质权免受大的风险而更为有利一些,但也可使出质知识产权价值与担保债权价值相当而充分实现知识产权的利用价值,从而对出质人有利。当然,若质权人提出评估而出质人不同意,质权人则可以不提供债权为要挟。
    [35]周林:《试论知识产权评估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依据》,载《法商研究》1996年第6期。
    [36]郑成思:《论知识产权的评估》,载《法律科学》1998年第1期。
    [37]郑成思:《论知识产权的评估》,载《法律科学》1998年第1期。
    [38]郑成思:《知识产权化》,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第400页。
    [39]王菊英:《知识产权质押刍议》,载《淮北煤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1期。
    [40]实际上是质权登记,即登记的是权利状态,但有关法规称为合同登记,姑且从之。参见刘定华、屈茂辉主编:《民法学》,湖南人民出版社,湖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333页。
    [41]沈富强:《质押法律实务》,立信会计出版社2000年版,第192页。
    [42]谢在全:《民法物权(下册)》,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
    
    779页。
    [43]梁慧星、陈华彬:《物权法》,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第374页。
    [44]参见《担保法》第80条。
    [45]若是经过质权人同意的,则不产生损害质权人利益的问题。
    [46]例如,关于某类题材的作品未发表.而有确凿证据证明他人似有相类似的作品面世,此种情况若不及时对该作品进行处分,很可能减少其著作权的价值。
    [47]对知识产权的变价权实际上就是转让或许可他人使用从而获取收益的权利。我国《担保法》第70条赋予质权人这一权利。
    [48]虽然在一般情况下,质权人会以其同意权为条件,要求以转让费提前清偿其债权或向第三人提存,因这对他来说也是有利的。但也不排除质权人不同意的情形,譬如知识产权之财产权的价值大大高于担保债权,知识产权价值下降不会影响到质权人利益等。
    [49]之所以称质权人这种追索权为代位求偿权,因为尽管知识产权已经出质,但其权利(所有权)主体并未改变,当质押的知识产权受不法侵害时,请求权的主体仍应是知识产权人,质权人应该是代知识产权人之位行使追索权,以维护自己的利益。这种代位权不同于代理,因为质权人向侵权人追索无需知识产权人委托授权,质权人也不是以知识产权人的名义而是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追索权。
    [50]有学者把代位求偿权视为质权保全权的一种。
    [51]王菊英:《知识产权质押刍议》,载《淮北煤师院学院》(哲学社科版)2001年第1期。
    [52]史尚宽:《物权法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418页。
    [53]史尚宽:《物权法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393页。
    谢在全:《民法物权》,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828页。
    [54]孙鹏、肖厚国:《担保制度研究》,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第232页。
    [55]参见《担保法》第72条、第80条。
    
    
    [56]质权人出质人不得约定在债务不履行时,知识产权归质权人所有,即流质契约之禁止。参见屈茂辉、戴谋富:《论营业质权》,载《法学评论》2001年,第6期。
    [57]参见《商标法》第39条。
    [58]参见《商标法》第40条。
    [59]这样作的目的在于使第三人可以了解到该专利权法律状况的变化,从而保障交易安全。
    [60]同[51]。
    [61]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旧的质权的消灭和新的质权的产生。
    [62]我国《专利法》第45条规定,发明专利的期限为20年,实用新型专利权和外观设计专利权的期限为10年;《著作权法》第21条规定,公民的作品,其发表权、使用权和获得报酬权的保护期限为作者终生及其死后50年;《商标法》规定,注册商标有效期为10年,注册商标有效期满,需要继续使用的,应当在期满前6个月内申请续展注册,在此期间未能申请的,可以给予6个月的宽展期,宽展期前仍未提出申请的,注销其注册商标。
    [63]曹士兵:《中国担保法诸问题的解决与展望》,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年版,第260页。
    [64]高圣平:《担保法新问题与判解研究》,人民法院出版社2001年版,第457页。
    [65]曹士兵:《中国担保诸问题的解决与展望——基于担保法及其司法解释》,中国法制出版社,第260页。
    [66]梁慧星、陈华彬著:《物权法》,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第100页。
    [67][台]刘得宽:《民法诸问题与新展望》,台湾三民书局1979年版,第353页。
    [68]翟云岭:《论抵押期限》,载《政法论坛》1999年第2期。
    [69]同[63]。
    [70]黄建中主编:《城市地产管理法新释与例解》,同心出版社2000年版,第287页。
    
    
    [71]刘凯湘、张劲松:《抵押担保若干问题研究》,载《浙江社会科学》2001年第2期。
    [72]当然,如果当事人约定的担保期限短于主债权履行期限,则有违于担保物权的性质,自属无效,因为担保物权自主债权履行期届满未获清偿时始得实行。
    [73]李国光主编:《担保法新释新解与适用》,新华出版社2001年版,第727页。
    [74]曹士兵:《中国担保法诸问题的解决与展望》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年版,第261页。
    [75]那种认为该期间是诉讼时效的观点,则期间的经过并不能消灭担保物权,而仅消灭担保物权的胜诉权。
    
    
    1、史尚宽:《物权法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2、谢在全:《民法物权论》(上、下册),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3、梁慧星主编:《中国物权法研究》(上、下册),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4、李开国:《民法基本问题研究》,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
    5、郭明瑞:《担保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6、邹海林、常敏:《债权担保的方式和应用》,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
    7、沈达明:《法国/德国担保法》,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版。
    8、近江幸治:《担保物权法》,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9、王果纯、屈茂辉:《现代物权法》,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10、董开军:《债权担保》,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11、肖厚国、孙鹏:《担保法律制度研究》,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
    12、曹士兵:《中国担保诸问题的解决与展望》,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年版。
    13、沈富强:《质押法律实务》,立信会计出版社2000年版。
    14、邬红旗:《担保法原理与适用》,人民法院出版社2001年版。
    15、苏号朋主编:《担保法及其司法解释的应用与例解》,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1年版。
    16、李国光主编:《担保法新释新解与适用》,新华出版社2001年版。
    17、高圣平:《担保法新问题与判解研究》,人民法院出版社2001年版。
    18、许明月:《抵押制度研究》,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
    19、孔祥俊主编:《担保法例解与适用》,人民法院出版社2001年新编本。
    20、陈本寒:《担保法通论》,武汉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21、郭明瑞、杨立新:《担保法新论》,吉林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22、中国物权法研究课题组:《中国物权法草案建议稿》,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
    23、王利明:《物权法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24、王利明主编:《中国物权法草案建议稿及说明》,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年版。
    25、郑成思:《知识产权论》,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
    26、冯晓青:《知识产权法学》,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27、涂康平、熊英:《担保法》,人民法院出版社2000年版。
    28、韩良主编:《贷款担保法前沿问题案例研究》,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年版。
    29、孔祥俊:《担保法及其司法解释的理解与适用》,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
    30、田土城、宁金成主编:《担保制度比较研究》,河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31、李国光、奚晓明、金剑峰、曹士兵: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理解与适用,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32、高富平:《物权法原论》,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年版。
    33、杜军林、卢谌译:《德国民法典》,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34、王书江译:《日本民法典》,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版。
    35、罗结珍译:《法国民法典》,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版。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