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克松竞选的南部策略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南部策略是由美国共和党最早提出的一种竞选策略,(为使文章行文精炼并与国外学者的学术用词相统一,正文写作中提及南部策略时,不再特意强调“竞选”一词)其在战后的美国选举政治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每逢美国总统大选之年,有关南部策略问题都会被广泛关注,而尼克松的南部策略是诸多南部策略中影响最大的一个“版本”。借助于实施南部策略所带来的政治回报,尼克松在1972年大选中顺利连任。尼克松南部策略的成功极大地鼓舞了以后的共和党总统候选人在南部策略问题上的热情,他们纷纷推出属于自己的南部策略,从而深刻地影响了战后的美国社会。本文拟从尼克松南部策略的出台、实施入手,深入探讨尼克松的南部策略出台的历史背景、具体内容及其影响,以对有关美国政治的研究提供某种借鉴。
The southern strategy was proposed by the American republican party first, which has played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the electoral politics post-war.(To make the article concise and to unify academic term with foreign scholars, if the author discusses the southern strategy in the text, the word of campaign will not be especially emphasized.) The Southern strategy will be widespread concern in each U.S. presidential electoral year, Nixon's southern strategy is the most important one of all the southern-strategies. With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southern strategy to bring political rewards, Nixon re-election succeeded in 1972. The success of Nixon’s southern strategy greatly encouraged other republican presidential candidates’passion to use the electoral strategy. They have launched their own southern strategies one by one, which profoundly affected the post-war American society. This thesis plans to start with the beginning and implementation of Nixon’s southern strategy ,then to deeply analyze the historical background, specific content and impact of Nixon’s southern strategy, it is hoped that this thesis can provide some references for other studies on the U.S. politics.
引文
①Reg Murphy , Hal Gullier, The southern strategy[M], New York: Charles Scribner's Sons,1971.
    ②Bruce H. Kalk, The origins of the southern strategy: two-party competition in South California 1950—1972[M],Lanham: Lexington books,2001.
    ③Joseph A. Aistru, The southern strategy revisited: Republican top-down advancement in the South [M], Lexington: The University Press of Kentucky, 1996.
    
    ①本文所指南部包括亚拉巴马州、佛罗里达州、路易斯安那州、密西西比州、北卡罗莱纳州、南卡罗莱纳州、田纳西州、德克萨斯州、阿肯色州、佐治亚州和弗吉尼亚州,这些州均是内战时期南部同盟的成员。
    ②Joseph A. Aistrup, The southern strategy revisited: Republican top-down advancement in the South [M], Lexington: The University Press of Kentucky,1996.p.25
    
    ①[美]安·罗彻斯特著,《美国人民党运动》[M],北京:三联书店, 1957年,第112页。
    ②同上,第111页。
    ③刘绪贻主编,《当代美国总统与社会》[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87年,第100页。
    ①张兹暑著,《美国两党制发展史》[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第436页。
    ①Steven F. Lawson, running for freedom: civil rights and black politics in American since 1941[M],New York,McGraw-Hill,1997,p.28.
    ①谢国荣著:《民权运动的前奏——杜鲁门当政时期美国黑人民权问题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年,第120页。
    ②William C. Berman, the politics of civil rights in the Truman administration[M], Columbus: ohio state university press,1970,p.10.
    ①Public paper of the presidents of the United States: Lyndon B. Johnson.1965[R], (Washington: GPO,1965),p130-131.
    ①师枫燕,政党制度的连续性和变化——《美国的政党和政治》译后[J],美国研究,1990(2)。
    ①武晔岚著,《尼克松传》[M],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07年,第165页。
    ①Keith Ian Polakoff, Political parties in American history [M],Wiley, 1981,p224
    ②[美]小阿瑟?施莱辛格著,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编译,《美国民主党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年,第146页。
    ①敖荣军,美国南部地区的边缘化及其崛起的启示[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6(02)。
    ①林宏宇著,《美国总统选举政治研究1952—2004》[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88页。
    ①石庆环,20世纪美国中产阶级的结构变迁及其特征[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4)。
    ①[美]阿瑟·林克、威廉·卡顿著,刘绪贻等译《一九00年以来美国史》(下册)[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年版第34页。
    
    ①龚小夏著,《驴象庄园——美国总统是如何产生的》[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8年,第215页。
    ②[美]丹尼尔·贝尔著,高括等译《后工业社会的来临》[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年,第23页。
    ③陈宝森著,《美国经济与政府政策》[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88年,第455页。
    ④Willian Issel,“Social Change in the United States , 1945—1983”, [M], New York.1985, P.92.
    ①Anselm L. Strauss. Images of the American city. New Brunswick [M], New Jersey: Transaction Books, 1976.P.236—237.
    ①[美]约翰·霍普·富兰克林著,张冰姿等译,《美国黑人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年,第544页。
    ①孙群郞,郊区化对美国社会的影响[J],美国研究,1999(3)。
    
    ①[美]乔治·桑特尔著,《尼克松传》[M],成都:成都出版社,1996年,第143-144页
    ②黄金树著,《敢为人先—尼克松》[M],北京:学苑出版社, 1996年版,第160页。
    ①黄金树著,《敢为人先—尼克松》[M],北京:学苑出版社,1996年,第169页。
    ①[美]理查德·里夫斯著,蒋影译《孤独的白宫岁月:近距离看到的尼克松》[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 2004年,第121页
    ②[美]阿瑟·林克、威廉·卡顿著,刘绪贻等译《一九00年以来美国史》(下册)[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年,第201-202页。
    ①Charles Chatfiled, The American peace movement: ideals and activism[M], New York, Twayne publishers 1992 P.123
    ①张立平著《美国政党与选举政治》[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第148页。
    ①[美]小阿瑟.施莱辛格主编,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编译,《美国共和党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年第461页
    ①[美]理查德·里夫斯著,蒋影译,《孤独的白宫岁月》[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2004年,第93页。
    
    ①李道揆著,《美国政府和政治》[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年,第484页。
    ②[美]特拉切曼著,陈强译,《34座里程碑:造就美国的34次判决》[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8年,第10页。
    ①[美]理查德·尼克松著,裘克安译,《尼克松回忆录》(中册) [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年,第73页。
    
    ①黄金树著,《敢为人先—尼克松》[M],北京:学苑出版社,1996年,第213页。
    ②成勇编著,《目击世界100年1967-1983》[M],广州:广东旅游出版社,2002年,第57页。
    ①黄金树著,《敢为人先—尼克松》[M],北京:学苑出版社,1996年,第216页。
    ②[美]理查德·尼克松著,裘克安译《尼克松回忆录》(中册) [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年,第52页。
    ①[美]威廉·曼彻斯特著,朱协译,《1932-1972年美国实录光荣与梦想》(第4册)[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年,第1634页。
    ①[美]阿瑟·林克、威廉·卡顿著,刘绪贻等译《一九00年以来美国史》(下册)[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年,第274页。
    ②张兹暑著,《美国两党制发展史》[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3年,第509页。
    ③刘绪贻、杨生茂主编:《战后美国史1945—2000》[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382页。
    
    ①Richard Nixon, the public papers of the president of the united states, Richard Nixon, containing the public messages, speeches, statements of the president 1971[R], p.1042
    ②金海著:《尼克松与美国保守主义新权势集团的崛起》[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第105页
    
    ①[美]理查德·尼克松著,裘克安译:《尼克松回忆录》(中)[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8,第102页
    ②转引自:刘绪贻、杨生茂总主编:《美国通史》的第六卷《战后美国史1945—2000》[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31页
    ①刘绪贻、杨生茂总主编:《美国通史》的第六卷《战后美国史1945—2000》[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31页。
    ②Thomas F. Paker , violence in the U.S.1956-1967[M],facts on file inc,1974,p179
    
    ①南开大学历史系编写:《美国黑人运动简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年,第372页。
    ②David Hamilton Golland, only Nixon Cold Go to philadelPhia: The Philadelphia plan,the AFL- ClO,and the politics of race hiring[R],p.39
    ①[美]小阿瑟施莱辛格著,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编译:《美国共和党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年,第387页。
    ①Robert Mason, Richard Nixon and the quest for a new majority[M], The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Press ,2004,p.174
    ②[美]柯克帕特里克?塞尔著,辛勤等译,《权势转移——南部边缘地带的兴起及其对东部统治集团的挑战》[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6年,第287页。
    ③Edited by bruce oudes, from the president: Richard Nixon’s secret file [Z], p.426.
    ④[美]柯克帕特里克·塞尔著,辛勤等译,《权势转移——南部边缘地带的兴起及其对东部统治集团的挑[M]北京:商务印书馆,第287—288页。
    ①转引自:Hans Kohn, American nationalism: an interpretative essay [M],greenwood press,1957, p.95.
    ①Ray Allen Billington, westward expansion: a history of American frontier[M], the Macmillan company, New York,1969,p.349.
    ①[法]亚历西斯·托克维尔著,董果良译:《论美国的民主》(上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3年,第437页。
    ①[美]拉尔夫·德·贝茨著,南京大学历史系英美对外关系研究室译,《1933-1973美国史(下卷)杜鲁门—尼克松当政时期:1945-1973》[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459页。
    1、刘绪贻、杨生茂总主编,战后美国史1945—2000 [M],人民出版社,2002年。
    2、[美]阿瑟·林克威廉·卡顿著,一九○○年以来的美国史[M],刘绪贻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年。
    3、黄安年著,二十世纪美国史[M],河北人民出版社,1989年。
    4、[美]拉尔夫·德·贝茨著,1933-1973美国史(下卷)杜鲁门—尼克松当政时期:1945-1973[M],南京大学历史系英美对外关系研究室译,人民出版社,1984年。
    5、何顺果著,美国史通论[M],学林出版社,2001年。
    6、[美]德怀特·L.杜蒙德著,现代美国1896—1946[M],宋岳亭译,商务印书馆,1984年。
    7、[美]理查德·尼克松著,尼克松回忆录[M],董乐山等译,世界知识出版社,2001年。
    8、[美]理查德·尼克松著,六次危机[M],黄兴等译,世界知识出版社,1999年。
    9、[美]理查德·尼克松著,不再有越战[M],王绍仁等译,世界知识出版社,1999年。
    10、[美]理查德·尼克松著,真正的战争[M],萧啸、昌奉译,世界知识出版社,2000年。
    11、[美]理查德·里夫斯著,孤独的白宫岁月:近距离看到的尼克松[M],蒋影译,经济日报出版社,2004年。
    12、[美]威廉.克斯特洛著,尼克松的政治画像[M],复旦大学印制,1972年。
    13、金海著,尼克松与美国保守主义新权势集团的崛起[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
    14、韩铁著,艾森豪威尔的现代共和党主义[M],武汉大学出版社,1984年。
    15、陈其人、王邦佐、谭君久著,《美国两党制剖析》[M],商务印书馆,1984年。
    16、[美]哈罗德·F·戈斯内尔、理查德·G·斯莫尔卡著,《美国政党和选举》[M],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0年。
    17、张立平著,《美国政党与选举政治》[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
    18、[美]小阿瑟·施莱辛格著,《美国共和党史》[M],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编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年。
    19、[美]小阿瑟·施莱辛格著,《美国民主党史》[M],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编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年。
    20、李道揆著,《美国政府和美国政治》[M],商务印书馆,1999年。
    21、张宝树著,《美国政党与选举制度—以一九八四年美国大选为例》[M],台湾商务印书馆,中华民国七十五年。
    22、[美]沃塞曼著,《美国政治基础》[M],陆震纶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
    23、[美]雷蒙德·塔塔洛维奇、拜伦·W.戴维斯著,《美国政治中的道德争论》[M],吴念等译,重庆出版社,2001年。
    24、李寿祺著,《利益集团和美国政治》[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
    25、[美]米切尔·罗斯金等著,《政治科学》[M],林震等译,华夏出版社,2001年。
    26、[英]休·塞西尔著,《保守主义》[M],杜汝楫译,商务印书馆,1986年。
    27、柴志明、冯溪屏主编,《社会学原理》[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年。
    28、朱德米著,《自由与秩序:西方保守主义政治思想研究》[M],天津人民出版社, 2004年。
    29、[美]塞缪尔·P.享廷顿著,《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M],王冠华、刘为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
    30、武军、武巍、杨玉莉编译,《美国历届总统就职演说》[M],时代文艺出版社,2005年。
    31、[美]威廉·A.德格雪戈里著,《美国总统大全》[M],夏伯铭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
    32、[美]梅里亚姆著,《美国政治思想1865-1917》[M],朱曾文译,商务印书馆,1984年。
    33、[美]杰拉尔德·冈德森著,《美国经济史新编》[M],杨宇光等译,商务印书馆,1994年。
    34、[美]H·N·沙伊贝等著,《近百年美国经济史》[M],彭松建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年。
    35、[美]吉尔伯特·C.菲特、吉姆·E.里斯著,《美国经济史》[M],司徒淳等译,辽宁人民出版社,1981年。
    36、[美]卡普洛著,《美国社会发展趋势》[M],刘绪贻等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
    37、高春常著,《文化的断裂:美国黑人问题与南方重建》[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
    38、南开大学历史系美国史研究室编写,《美国黑人运动大事记》[M],1974年。
    39、顾兴斌著,二战后美国黑人的社会地位研究[M],江西人民出版社,2003年。
    40、王岽兴著,制度变迁与美国南部的崛起[M],浙江人民出版社,2002年。
    41、[美]詹姆斯·M.麦克弗森著,火的考验美国南北战争及重建南部[M],商务印书馆,1994年。
    42、何顺果著:美国“棉花王国”史,南部社会经济结构探索[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
    43、任军锋著,地域本位与国足认同:美国政治发展中的区域结构分析[M],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年。
    44、[美]理查德·尼克松著,尼克松回忆录(上)[M],伍任译,商务印书馆,1978年。
    45、[美]理查德·尼克松著,尼克松回忆录(中)[M],裘克安译,商务印书馆,1979年。
    46、[美]理查德·尼克松著,尼克松回忆录(下)[M],马兖生等译,商务印书馆,1979年。
    1、Nelson W.Polsby and Anron Wildavsky, President Election:Strageties and Structures of American Politics[M], 10th Edition New York and London, Chatham House Publishers, 2000.
    2、Goby Goldstein, Waking from the Dream, American in Sixties[M], Boston, CharlesE.Tuttle. 1996.
    3、Roger Morris, Richard Milhous Nixon: the Rise of an American Politican[M], New York, N. Y. , Henry Holt & Co. ,1990.
    4、Joseph A. Aistrup , The Southern Strategy Revisited : Republican Top-Down Advancement in the South[M],Kentucky, University Press of Kentucky, 1996.
    5、Phillips, Kevin The Emerging Republican Majority[M]. New York: Arlington House,1969.
    6、Wyeth, Newton. Republican Principles and Policies: A Brief History of the Republican National Party[M]. Harvard, MA: Republic Press, 1916.
    7、John Hope Franklin,Reconstruction after the Civil War 2d edition[M],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95.
    8、Foner, Eric. Politics and Ideology in the Age of the Civil War. [M]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1.
    9、Black, Earl and Merle Black. The Rise of Southern Republicans[M],Belknap Press of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2002.
    10、Black, Earl and Merle Black. The Vital South: How Presidents are Elected[M],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93.
    11、W. J. Cash ,The Mind of the South[M], New York: Vintage Books, 1935.
    12、Jeffrey A. Raffel,Historical Dictionary of School Segregation and Desegregation: The American Experience[M]. Greenwood Press,1998.
    13、Rebecca Edwards,Angels in the Machinery: Gender in American Party Politics from the Civil War to the Progressive Era[M],USA,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7.
    14、Wellman, David T,Portraits of White Racism[M]. New York, NY: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3.
    15、Dan T. Carter,The Politics of Rage: George Wallace, the Origins of the New Conservatism,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American Politics[M],Simon & Schuster Press ,1995.
    16、Morris Dickstein, Gate of Eden: American Culture in Sixties[M],New York, basicbooks, 1979.
    17、Robert Mason, Richard Nixon and the Quest for a New Majority [M], The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Press,2009.
    1、谢韬,美国国会对中国政策的区域矛盾[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8年第3期。
    2、石庆环,20世纪美国中产阶级的结构变迁及其特征[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4期。
    3、孙群郎、韩宇,美国现代城市的郊区化及其原因[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5期。
    4、孙群郎,美国现代城市郊区化原因再探[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4期。
    5、孙华,大学公共危机:发育与治理[J],教育学术月刊,2008年第7期。
    6、韩隽、王国新,美国式党政关系探析,学术探索[J],2004年第12期。
    7、孙群郎、郑殿娟,西方发达国家后工业城市的主要特征[J],社会科学战线,2007年第5期。
    8、王俊勇,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美国大学生运动[D],武汉大学硕士论文。(中国期刊网)
    9、王陶,马尔科姆·爱克斯黑人民族主义思想探析[D],山东大学硕士论文。(中国期刊网)
    10、杨云志,“从非暴力到黑人权力”——美国学生非暴力协调委员会(SNCC)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中国期刊网)
    11、杨自保,论20世纪60年代美国城市危机——以底特律种族骚乱为例[D],华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中国期刊网)
    12、金海,尼克松的民权思想及政策实践,世界历史,2002年第6期。
    13、于金辉,尼克松政府的公平就业政策研究——以费城计划为例[D],厦门大学硕士论文。(中国期刊网)
    14、马琳琰,美国保守主义政治运动的奠基人——巴里?戈德华特[D],厦门大学硕士论文。(中国期刊网)
    15、朱世达,关于美国中产阶级的演变与思考[J],美国研究,1994年第4期。
    16、肖华锋,19世纪后半叶美国中产阶级的兴起[J],文史哲,2001年第5期。
    17、姜琳,耐人寻味的驴象之争——美共和党中期选举获胜及其影响[J],当代世界,2002年第12期。
    18、唐科,析20世纪50至60年代美国保守主义的演变[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6期。
    19、张建清、熊灵,美国南部地区边缘化和崛起的路径[J],国外社会科学,2008年第5期。
    20、Richard M. Nixon's rhetorical strategies in his public statements on Watergate Southern Communication Journal, Volume 47[J], Issue 2 Winter 1982 , pages 192– 211.
    21、Lawrence J. Mcandrews, The Politics of Principle: Richard Nixon and School Desegregation [J], The Journal of Negro History, Vol. 83, 1998.
    22、Scott J. Spitzer, Nixon's Northern Strategy: Welfare Reform and Race after the Great Society[R], California State University,( Prepared for the 2009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Association Meeting, Section on Politics and History).
    23、Kennicott. P. Election Map Makers, Exercising Some Latitude[J], The Washington Post, November13, C01.2004.
    24、Seyle, D. C. and M. L. Newman, A house divided? The psychology of red and blue America[J], American Psychologist, 61, 6, pp. 571-580,2006.
    25、Stefano Luconi, The Southern Strategy and the Post-New Deal Dynamics of the U.S. Party System[J], Quarterly Journal of Ideology, Volume 27, 2004, 3 & 4.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