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与费尔巴哈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历史已经走进21世纪,面对种种“马克思主义过时论”,面对马克思主义的边缘化和西方化趋势,我们应该保持清醒的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今各种意识形态理论中仍然是唯一科学的理论,是唯一能够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走向胜利的理论。我们必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当然要以搞清楚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为前提。要搞清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有种种途径,其中一个重要的途径是:“回到马克思”。然而,“回到马克思”,让马克思走入当代,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回到马克思”,需要破除绝对主义的解释学观念和相对主义的解释学观念,还需要破除实用主义的解释学观念,特别需要破除对待马克思的一种非历史的观念。
     本文针对在回到马克思问题上的上述错误观念,提出这样的问题:是否存在着不同的马克思?在回到马克思主义的意义上,我们应当回到哪个马克思?本文认为,马克思并非一开始就是共产主义者和马克思主义者,他是在其政治立场和思想发展的一定阶段上才成为共产主义者和马克思主义者的。我们要区分出:马克思的哪些思想是在前人和同时代人的思想的基础上形成的思想,这些思想在马克思思想的进一步发展中被扬弃了;哪些思想是马克思独创的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这一研究,也就是研究马克思和影响他的思想家之间的关系。只有在这种思想关系的研究中,我们才能真正搞清楚,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什么是非马克思主义,在吸取马克思的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意义上,应当回到哪个马克思,应当让哪个马克思走入当代。
     对马克思思想发展进程产生重大影响的两位主要哲学家是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研究马克思的思想发展与费尔巴哈哲学的关系,是本文的主题。
     马克思与费尔巴哈哲学的关系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同处于青年黑格尔派时期,马克思与费尔巴哈尽管有着不同方向的哲学批判,但共同的特点是从黑格尔的理性出发。费尔巴哈1839年起实际脱离黑格尔哲学并对马克思有一定的早期影响。第二阶段是1843—1844年,马克思处于“费尔巴哈派”阶段,马克思崇拜和“迷信”费尔巴哈,以费尔巴哈人本主义为出发点研究问题。尽管马克思这两年中产生了许多新世界观的因素,但这些因素只是马克思思想发展中的量变或部分质变,马克思哲学思想的根本质变还没有发生,马克思主义哲学尚处在费尔巴哈哲学的母体的胚胎发育时期。第三阶段是从1845年马克思写作《关于费尔
    
    中吝烬寿…_…~二_……—一一一一一一一一里里犷鱼鲤丝
    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起批判费尔巴哈实现哲学变革即创立新唯物
    主义的时期。
     在传统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人们承认马克思是在费尔巴哈的影响下脱离
    黑格尔唯心主义哲学而转向唯物主义的。但是人们完全低估了费尔巴哈哲学对马
    克思思想的影响。人们认为,费尔巴哈哲学只是对马克思的思想发展起了一种推
    动作用,推动马克思从黑格尔哲学的平台直接登上马克思新唯物主义哲学的平台,
    马克思哲学思想发展中没有一个费尔巴哈哲学的平台。这就是有名的“一转变两
    阶段论”。同时,人们也承认马克思是通过批判费尔巴哈哲学而创立马克思主义哲
    学的。但是人们搞错了马克思对费尔巴哈批判的根本内容。人们认为包括费尔巴
    哈的唯物主义在内的旧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其机械性、形而上学性,马克思吸
    取了费尔巴哲学的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克服其机械性和形而上学性,使唯物
    主义和辩证法结合起来,创立了辩证的唯物主义。人们当然也注意到了马克思对
    费尔巴哈唯心史观的批判,但认为它只具有局部的意义(历史观的意义),不具有
    根本的意义。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不能贯彻到历史观,不能有历史唯物主义,仍
    然归因于他的唯物主义的机械性、形而上学性,而马克思之所以能创立历史唯物
    主义,是因为他创立了辩证的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辩证唯物主义在历史观
    上的推广、应用。
     本文指出,在马克思和费尔巴哈的关系问题上,传统的马克思主义研究存在
    着四重的误解:误解了费尔巴哈唯物主义哲学的真实性质,误解了费尔巴哈对马
    克思思想的真实影响,误解了马克思对费尔巴哈批判的真实内容,误解了马克思
    主义哲学的真实性质。
     本文分析了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为什么会产生上述四重误解。其根本
    的原因是不能从事实出发。缺乏的不是历史资料,而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维方
    式。“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是机械的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这是想象出来的,推
    论出来的。要了解费尔巴哈哲学,就应当直接去研究费尔巴哈的著作,尊重费尔
    巴哈哲学的真实意义。本文通过对费尔巴哈哲学思想发展的历史回顾,包括:费
    尔巴哈从神学到青年黑格尔主义;费尔巴哈对宗教信仰的批判;特别是费尔巴哈
    批判黑格尔唯心主义哲学走向人本学唯物主义以及费尔巴哈哲学中丰富的辩证法
    思想等,展现了费尔巴哈恢复唯物主义权威的历史功绩及其对马克思1843一1844
    年思想发展的重大影响。从费尔巴哈哲学的事实出发,人们就会发现,费尔巴哈
    的唯物主义决不是机械的、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从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结合的意
    
    生鲤竺垫婴匕?
The history has developed into the 21st century. While facing various views on the so-called "out-datedness of Marxism" and its margin] zation and westernization tendency, we should be conscious that in the different kinds of current theological theories, Marxism is the only scientific theory which can guic.e the socialist causes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to victory. Therefore, we should adhere to and develop Marxism in this new historical stage.
    The adherence and development of Marxism is certainly based on the understanding of Marxism. The understanding of Marxism allows various approaches, out of which, the important way is "to go back to Marx". However, it is never an easy job to "go back to Marx", that is, to set up Marxisri in modern times. "Going back to Marx" requires the elimination of absolutism, rdativism, and pragmatism in its explanation, especially the elimination of a non-histcrical opinion towards Marxism.
    Regarding the above-mentioned wrong opinions on "going back to Marx", the author of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Are there different Marx? Which Marx should we go back to? Marx was not a communist or Marxist from the very beginning but became one at a certain developmental stage of his political standpoint and thought. We must make a difference between what thoughts are based on his ancestors and his contemporaries whose usefulness has been developed and uselessness discarded in the development of Marx's thoughts, and what thoughts are original Marx's. The research just deals wit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rx and :he ideologists who influenced him. Only in the study of such ideological relationshp can we really make clear what Marxism is and what non-Marxism is, and therefore get to know, in the sense of absorbing Marx's Marxist ideologies, which Mane we should go back to, or, which Marx should come into the modern time.
    The two major philosophers who greatly influenced the development of Marxism are Hegel and Feuerbach. Therefore, the stud}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development of Marx's ideologies and Feuerbachan philosophy becomes the theme of this pap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rx and Feuerbachan philosophy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stages: The first one is the young Hegelian time, even with different philosophical directions of criticism, the common one comes from Hegel rationalism. From 1839 on, Feuerbach virtually deviated from Hegelian philosophy and exerted certain early influence on Marx. The second stage is the time between 1843 and 1844, when Marx belonged to " the Feuerbachan". Marx worshiped and had blind faith in Feuerbach and conducted his researches from Feuerbachan humanism. Although, in these two years, Marx had a lot of new world viewpoint factors, they were only quantitative change or only partly qualitative change, without essential qualitative change in Marx's philosophical ideologies, and Marxist philosophy was still in the matrix of Feuerbachan philosophy. The third stage begins with his writing in 1845 "On Feuerbach's Outlines" and "German Ideology", which criticized Feuerbach, achieved philosophical transformation and set up new materialism.
    The traditional study of Marxist philosophy admits that Marx turned to materialism by averting from Hegelan idealism under the influence of Feuerbachan philosophy, but people underestimate the influence of Feuerbachan philosophy on Marx's ideologies. People think that Feuerbachan philosophy only promoted the development of Marx's ideologies directly from the platform of Hegelan philosophy towards the new Marxist materialistic philosophy, without a platform for Feuerbachan philosophy, which is the famous "one transformation and two stages". People also admit that Marx established Marxist philosophy through criticizing Feuerbachan philosophy but they make a mistake in the basic content in the criticism. They regard mechanics and metaphysics as the main weakness in the old materialism, including Feuerbachan materialism, while Marx absorbed the "essential core" in Feuerbachan materialism, overcame its mechanics and metaphy
引文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一版)第1—50卷,人民出版社1956—1985年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4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1995年版
    3、《列宁选集》第1—4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4、《费尔巴哈哲学著作选集》上、下卷,荣震华等译,商务印书馆1984年
    5、《费尔巴哈哲学史著作选》第1、2、3卷,商务印书馆1978、1979、1984年
    6、黑格尔:《法哲学原理》、《哲学史讲演录》第1—4卷,商务印书馆
    7、费尔巴哈:《基督教的本质》,荣震华译,商务印书馆,1984年
    8、王金福、辛望旦:《实践的唯物主义》苏州大学出版社1996年
    9、王金福:《马克思的哲学在理解中的命运》苏州大学出版社2003年
    10、姜丕元:《马克思与黑格尔》中国青年出版社1983年
    11、孙伯鍥:《卢卡奇与马克思》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
    12、邢贲思:《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 上海人民出版杜1981年
    13、任平、王金福、王晓升:《当代视野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苏州大学出版社1999
    14、郝敬之:《整体马克思》东方出版社2003年
    15、孙伯鍨、张一兵:《走进马克思》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年
    16、陈学明:《走近马克思》,东方出版社,2002年
    17、张一兵:《回到马克思》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年
    18、刘文涛:《四人革命导师传——马克思》红旗出版社1997年
    19、胡克著,徐崇温译:《对卡尔·马克思的理解》重庆出版社1993年
    20、陈先达、靳辉明:《青年马克思思想研究》,北京出版社,1983年
    21、罗燕明:《马克思恩格斯思想研究》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年
    22、任平:《全球发展:模式、理论与选择》中国劳动出版社1999年
    23、杨适:《人的解放——重读马克思》,四川人民出版社,1996年
    24、张立波:《后现代境遇中的马克思》民族出版社2002年
    25、张曙光:《人的世界与世界的人》河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
    26、陈先达等:《被肢解的马克思》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
    27、卢卡奇:《青年黑格尔》,商务印书馆,1963年
    
    
    28、郝立新:《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述评》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
    29、孙正聿:《哲学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
    30、王若水:《为人道主义辩护》,三联书店,1986年
    31、黄楠森、庄福龄、林利主编:《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北京出版社,1991年
    32、孙伯鍥:《探索者道路的探索》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
    33、杨祖陶:《德国古典哲学逻辑进程》,武汉大学出版社1993年
    34、侯才:《青年黑格尔派与马克思早期思想的发展》,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
    35、《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德国古典哲学》商务印书馆1972年
    36、杨耕:《为马克思辩护》,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2年
    37、(英)戴维 麦克莱伦 《马克思以前的马克思》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2年
    38、尹树广:《晚年马克思历史观的变革》黑龙江人们出版社2000年
    39、张一兵、胡大平《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逻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
    40、德里达:《马克思的幽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
    41、俞可平:《全球化时代的“马克思主义”》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年
    42、张汝伦:《现代西方哲学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
    43、刘永富:《黑格尔哲学解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
    44、余源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与历史》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年
    45、(意大利)德拉—沃尔佩:《卢梭与马克思》重庆出版社1993年
    46、刘放桐:《现代西方哲学》人民出版社1981年
    47、何卫平:《通向解释学辩证法之途》,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社2001年
    48、(德)伽达默尔:《哲学解释学》夏镇平、宋建平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4年
    49、高宣扬:《德国哲学的发展》,远流出版公司,1994年
    50、陈启伟主编:《现代西方哲学论著选读》,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
    51、陈嘉映:《海德格尔哲学概论》,三联书店,1995年
    52、郑涌:《批判哲学与解释哲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
    53、施雁飞:《科学解释学》湖南出版社1991年
    54、张新:《读懂恩格斯》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年
    55、王东等:《马克思主义与全球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
    56、李秀林:《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原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年
    57、维特根斯坦:《哲学研究》,陈嘉映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
    58、哈贝马斯:《交往与社会进化》,张树博译,重庆出版社1989年
    
    
    59、海德格尔:《海德格尔选集》(上下),孙周兴编选,上海三联书店,1996年
    60、(日)今村仁司等:《马克思、尼采、弗洛伊德、胡塞尔:现代思想的源流》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
    1、“从费尔巴哈哲学反观马克思主义哲学”《苏州大学学报》1994.4
    2、“评当前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几种理解”《江海学刊》1996.3
    3、“马克思与费尔巴哈关系中的两个事实”《哲学研究》1998.1
    4、“论马克思对费尔巴哈哲学超越的真实意义”《南京社会科学》2002.2
    5、“在什么意义上说马克思的哲学是历史唯物主义”《唯实》2002.1
    6、“从解释学的视角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哲学动态》2000.10
    7、“解释学与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江海学刊》1997.4
    8、“马克思的意识对象观及其理论变革意义”《苏州大学学报》1997.2
    9、“两种哲学视野中的‘实践标准’问题”《赣南师范学院学报》1998.2
    10、“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实践观与本体论关系的思考”《福建论坛》1997.1
    11、“两种意义上的历史概念与两种意义上的历史唯物主义”《东南学术》2000.1
    12、“马克思在哲学上的新贡献何在”《吉安师专学报》2000.2
    13、“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解中的多样性与统一性问题”《苏州大学学报》2000.2
    14、“面对现时代,回到马克思——读《回到马克思》”《江海学刊》2001.1
    15、“解释学:对理解的理解”《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1.2
    16、“马克思主义研究的解释学反思”《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1.4
    17、“关于‘两个马克思’的问题”《苏州大学学报》2002.2
    18、“‘回到马克思’与‘让马克思走入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目的的解释学思考”《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2.1
    19、“实现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既要‘回到马克思’又要‘让马克思走入当代”《社会科学战线》 2002.2
    20、“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的关系问题”《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2.1
    21、“关于社会发展中的选择性和决定性”《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3.1
    22、“马克思‘从前的哲学信仰’”《苏州大学学报》2003.1
    23、“解释学的越界与哲学的退缩和唯心主义化”《苏州大学学报》2004.1
    
    
    24、“‘回到马克思’ 与 ‘回到康德’——评对‘司到马克思’命题的两种批评”《唯实》2003.5
    25、“论马克思思想进程中的‘费尔巴哈派’ 阶段”《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研究A1》2004.1
    26、“‘走进马克思’与 ‘走近马克思’——马克思主义研究中的解释学观念探讨 《南京师大学报》2004.2
    27、“论马克思对费尔巴哈的批判和超越”《南京大学学报》1994.1
    28、“费尔巴哈历史哲学的本质及其中介作用的再思考”《山西师大学报》1995.2
    29、“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二条是否具有历史观意义”《江淮论坛》1994.3
    30、“费尔巴哈的人本学宗教观及其局限性”《东南学术》1994.4
    31、“费尔巴哈和青年马克思的关系”《内蒙古民族师范学院学报》1994.3
    32、“纪念《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写作150周年”《南京社会科学》1995.3
    33、“论两篇费尔巴哈论的逻辑”《南京社会科学》1995.5
    34、“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来源新探”《吉林大学江会科学学报》1996.1
    35、“重新理解马克思哲学和费尔巴哈哲学的关系”《马克思主义与现实》1996.1
    36、“费尔巴哈关于人的绝对本质思想”《安徽大学学报》1996.6
    37、“从马克思对费尔巴哈的批判看新唯物主义思维方式特征”《石油大学学报》1996.2
    38、“读《人:宗教的太阳——费尔巴哈宗教哲学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7.4
    39、“黑格尔与费尔巴哈人学基础之比较”《郑州大学学报》1997.2
    40、“费尔巴哈人本主义认识论”《石油大学学报》1997.3
    41、“马克思历史意识的觉醒”《南京社会科学》1997.8
    42、“费尔巴哈和青年马克思”《安徽教育学院学报》1995.3
    43、“费尔巴哈哲学性质辨析”《江西社会科学》1998.4
    44、“《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研究中的一个问题’《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1998.7
    45、“论费尔巴哈的辩证法——兼从一个新的角度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社会科学》98.2
    46、“论费尔巴哈关于道德行为主导因素的分析”《南开学报》1998.5
    47、“实践:在何种意义土成为马克思科学方法论的基石——经济学视域中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学习与探索》1998.6
    
    
    48、“人的本质优化是历史的实现过程——读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理论学刊》1998.3
    49、“略论《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基本问题和理论框架”《华侨大学学报》1998.2
    50、“试析《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新世界观’”《江西社会科学》1999.8
    51、“对费尔巴哈人本学之功过的反思”《山东师范大学学报》1994.1
    52、“哲学的意义在于人——《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解读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变革实质分析”《黑龙江社会科学》2000.4
    53、“马克思哲学的本质:实践的唯物主义辩证法——解读《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北方论丛》2000.4
    54、“论费尔巴哈‘人是人的最高本质’的思想及其意义”《武汉大学学报》2001.1
    55、“论唯物主义与理想主义的內在统一——马克思、费尔巴哈和当代实践”《江海学刊》1994.6
    56、“论的费尔巴哈人学辩证法”《淮北煤矿师院学报》2000.3
    57、“人是人的本质——论费尔巴哈的人学”《江淮论坛》2000.1
    58、“《一八四四经济学哲学手稿》对费尔巴哈的超越”《渝州大学学报》2001.2
    59、“马克思早期对费尔巴哈哲学的改造的思想演进”《社会科学辑刊》2000.5
    60、“让马克思从费尔巴哈的阴影中走出来”《南京社会科学》1996.1
    61、“论费尔巴哈把本质归结为存在的思想及其意义”《广西社会科学》2001.1
    62、“青年马克思人学现象学的哲学建构——《对黑格尔的辩证法和整个哲学的批判》解读”《长白学刊》2001.1
    63、“费尔巴哈:‘人的本质’试析”《湖南师范大学学报》2001.2
    64、“马克思:对个人自我的真实存在的探寻——从费尔巴哈到施蒂纳的比较与考察”《江汉论坛》2000.7
    65、“刍议费尔巴哈的哲学思想”《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1.3
    66、“论费尔巴哈对黑格尔的批判”《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1.3
    67、“论费尔巴哈人本学的哲学意义”《贵州师范大学学报》2001.3
    68、“费尔巴哈哲学性质质疑”《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1.2
    69、“告别费尔巴哈:从‘异化劳动’到‘物质生产’”,《齐鲁学刊》1997.6
    70、“费尔巴哈的教训与当代哲学的发展”《山东社会科学》1994.5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