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存在本体论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本文立足于马克思实践哲学的理论视角,紧紧围绕着卢卡奇对马克
    思哲学的本体论建构展开论述。全文共分五章:
     第一章,文章通过本体论在哲学史上表现出的不同形态的介绍,分
    析了传统本体论面临困境的根源及其现代本体论重建的构想。作为资深
    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的卢卡奇,以自己独特的对马克思哲学的理论分析
    与对20世纪历史现实的体验,展丌了对马克思哲学本体论的重新建构,
    成为现代本体论重建的一种尝试。
     第二章,简要概述了卢卡奇早期的物化理论和主客体统一的辩证
    法,以及卢卡奇对关于早期理论争议的超越与晚年对社会存在本体论的
    追寻,体现了卢卡奇思想的连贯性与一致性。卢卡奇用社会存在的劳动
    本体论构想完善了早期的主客体统一的辩证法思想。
     第三章,对卢卡奇的社会存在本体论的基本范畴劳动、再生产、意
    识、异化展开了详细深入地分析与挖掘。这四个基本范畴构成了社会存
    在本体论的基本框架。
     第四章,论述了卢卡奇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社会存在本体论内涵
    的确定,体现为四个主题:第一,自然是社会存在的前提;第二,劳动
    创造着人及其本质;第三,目的性劳动驱动人类社会的发展;第四,劳
    动是现实生活世界之根。这一部分与第三章构成了全文的重点。
     第五章,对卢卡奇的社会存在本体论思想的:意义的评价。一方面,
    卢卡奇的社会存在本体论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实践哲学的基本理论,是
    当代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思想。另一方面,卢卡奇的社会存在本
    体论开启了从本体论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趋势,使马克思哲学的本体
Based on the theories of Marx's practical philosophy, this paper expounds Lukacs' construction of the ontology of Marxism. It consists of five chapters:Chapter one analyses the origin of the trouble the traditional ontology faces and introduces the thought of reconstruction in modern ontology by introducing the different types of ontology in the history of philosophy. Lukacs, the distinguished theorist of Marxism, analyses the philosophical theories of Marxism with his own, specific point of view, and reconstructs the ontology of Marxism, realizing a new attempt of reconstructing the modern ontology.Chapter two briefly expounds the theory of reification and the dialectics of the subject-and-object unity, the resolution of the theoretical disputes in his period , the study of the social existence ontology in his old age. It reflects the coherence and consistence of Lukacs' thought. Lukacs perfects the subject-and-object unity dialects by introducing the concept of the social existence labor ontology.Chapter three deeply analyses the basic categories of the Lukacs' ontology: labor, reconstruction, consciousness, alienation, which form the basic frame the social existence ontology.
    Chapter four is about Lukacs' explanation of the connotation of the social existence ontology of the Marx's philosophy, reflecting four themes: First, nature is the presupposition of social existence. Second, labor creates human beings and decides the nature of human beings. Third, purposive labor drives the social development. Fourth, labor is the root of the real life. This chapter and the second chapter constitute the important parts of this paper.Chapter five appraises the social existence ontology of Lukacs. On the one hand , Lukacs' social existence ontology develops the basic theories of Marxism , on the other hand, Lukacs' theory leads to the tendency of studying the philosophy of Marxism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ontology, making the ontology of Marxism the cornerstone of Marx's thought of reconstructing the harmonious society based on the principal emphasizing human needs.
引文
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人民出版社。
    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3 《资本论》,1-3卷,人民出版社。
    4 邴正:《当代人与文化》,吉林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5 丁立群:《发展:在哲学人类学的视野内》,黑龙江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6 丁立群:《哲学.实践与终极关怀》,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7 杜章智:《卢卡奇自传》,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86年版。
    8 冯景源:《马克思异化理论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9 高清海:《人就是“人”》,辽宁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10 高清海:《哲学的憧憬》,吉林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11 高新军:《揭开历史发展之谜》,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年版。
    12 何中华:《哲学:走向本体澄明之说》,山东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13 黄克剑:《人韵》,东方出版社1996年版。
    14 江怡:《维特根斯坦:一种后哲学的文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6年版。
    15 李建盛:《心灵的空地》,中国文联出版社1999年版。
    16 李青宜:《“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当代资本主义理论》,重庆出版社1993年版。
    17 李泽厚:《历史本体论》,三联书店2002年版。
    18 李忠尚:《‘新马克思主义’析要》,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19 刘放桐:《马克思主义与西方哲学的现当代走向》,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20 孙伯鍨:《卢卡奇与马克思》,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21 孙正聿:《崇高的位置》,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22 孙正聿:《超越意识》,吉林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23 王路:《“是”与“真”——形而上学的基石》,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24 王南湜、谢永康:《后主体性哲学的视域》,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5 王树人:《历史的哲学反思》,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
    26 王树人:《思辨哲学新探》,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27 王雨辰:《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年版。
    28 汪子嵩:《亚里士多德关于本体的学说》,三联书店1982年版。
    29 徐崇温:《“西方马克思主义”论丛》,重庆出版社1993年版。
    30 叶秀山:《思·史·诗》,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31 衣俊卿:《回归生活世界的文化哲学》,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32 衣俊卿:《衣俊卿集》,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33 衣俊卿:《历史与乌托邦》,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34 衣俊卿:《东欧的新马克思主义》,台湾唐山出版社1993年版。
    35 衣俊卿:《现代化与闩常生活批判》,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36 衣俊卿等著:《20世纪的文化批判》,中央编译出版社2003年版。
    37 衣俊卿等著:《20世纪的新马克思主义》,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版。
    38 衣俊卿著:《文化哲学》,云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39 俞吾金:《实践诠释学》,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40 俞吾金:《意识形态论》,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41 俞吾金:《生存的困惑》,上海文化出版社1993年版。
    42 俞宣孟:《本体论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43 张康之:《总体性与乌托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44 张奎良:《时代呼唤的哲学回归》,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45 张奎良:《马克思的哲学历程》,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46 章启群:《意义的本体论》,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年版。
    47 张西平:《卢卡奇》,湖南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48 张西平:《历史哲学的重建》,三联书店1997年版。
    49 张一兵:《折断的理性翅膀》,南京出版社1990年版。
    50 张翼星:《为卢卡奇申辩》,云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51 张之沧主编:《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西方社会思潮》,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52 郑一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文化哲学思想研究》,重庆出版社1998年版。
    53 周宏:《理解的批判》,上海三联书店2003年版。
    1 阿格尔:《西方马克思主义概论》,慎之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2 安德森:《西方马克思主义探讨》,高铦等译,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3 奥伊肯:《生活的意义与价值》,万以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年版。
    4 别尔嘉耶夫:《人的奴役与自由》,徐黎明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5 别尔嘉耶夫:《自由的哲学》,董友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6 初见基:《卢卡奇》,范景武译,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7 蒂利希:《存在的勇气》,成穷 王作虹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8 杜威:《哲学的改造》,许崇清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
    9 费尔曼:《生命哲学》,李健鸣译,华夏出版社2001年版。
    10 弗洛姆:《健全的社会》,李恺祥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11 弗洛姆:《为自己的人》,孙依依译,三联书店1993年版。
    12 弗洛姆:《在幻想锁链的彼岸》,张燕译,湖南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13 弗洛姆:《自我的追寻》,孙石译,北方文艺出版社1988年版。
    14 葛兰西:《实践哲学》,徐崇温译,重庆出版社1993年版。
    15 葛兰西:《狱中札记》,曹雷雨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16 格里戈里扬:《关于人的本质的哲学》,汤侠声 李昭时译,三联书店1984年版。
    17 哈贝马斯:《作为“意识形态”的技术与科学》,李黎 郭官义译,学林出版社1999年版。
    18 哈贝马斯:《后形而上学思想》,曹卫东 付德根译,译林出版社2002年版。
    19 哈贝马斯:《重建历史唯物主义》,郭官义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
    20 赫勒:《日常生活》,衣俊卿译,重庆出版社1993年版。
    21 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上、下卷,贺麟 王玖兴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
    22 华尔:《存在哲学》,翁绍军译,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
    23 霍克海默 阿多尔诺:《启蒙辩证法》,洪佩郁 蔺月峰译,重庆出版社1993年版。
    24 霍克海默:《批判理论》,李小兵等译,重庆出版社1993年版。
    25 伽达默尔:《哲学生涯》,陈春文译,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
    26 卡西尔:《国家的神话》,范进等译,华夏出版社1999年版。
    27 考夫曼:《黑格尔——一种新科说》,张翼星移,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28 克尔凯郭尔:《恐怖与颤栗》,刘继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29 克尔凯郭尔:《基督徒的激情》,鲁路译,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年版。
    30 柯尔施:《卡尔·马克思》,熊子云 翁廷真译,重庆出版社1996年版。
    31 柯尔施:《马克思主义和哲学》,王南湜 荣新海译,重庆出版社1993年版。
    32 柯亨:《卡尔·马克思的历史理论》,岳长龄译,重庆出版社1993年版。
    33 柯林武德:《自然的观念》,吴国盛 柯映红译,华夏出版社1999年版。
    34 柯林武德:《历史的观念》,何兆武 张文杰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年版。
    35 科西克:《具体的辩证法》,傅小平译,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
    36 莱恩:《分裂的自我》,林和生 侯东民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37 赖欣巴哈:《科学哲学的兴起》,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
    38 兰德曼:《哲学人类学》,张乐天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年版。
    39 里希特海姆:《卢卡奇》,王少军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
    40 卢卡奇:《历史和阶级意识》,张西平译,重庆出版社1989年版。
    41 卢卡奇:《青年黑格尔》,王玖兴等译,商务印书馆1963年版。
    42 卢卡奇:《存在主义还是马克思主义》,韩润堂等译,商务印书馆1962年版。
    43 卢卡奇:《理性的毁灭》,王玖兴等译,山东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44 卢卡奇:《审美特性》第1卷,徐恒醇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年版。
    45 卢卡奇:《关于社会存在的本体论》上、下卷,白锡堃等译,重庆出 版社1993年版。
    46 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张峰 吕世平译,重庆出版社1993年版。
    47 马尔库塞:《理论和革命》,程志民等译,重庆出版社1996年版。
    48 麦克莱伦:《马克思以后的马克思主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年版。
    49 曼海姆:《意识形态与乌托邦》,黎鸣 李书崇译,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
    50 尼科利奇:《处在21世纪前夜的社会主义》,赵培杰等译,重庆出版社1993年版。
    51 帕金森:《格奥尔格·卢卡奇》,翁绍军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52 萨特:《辨证理论批判》,上、下卷,林骧华等译,安徽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53 萨特:《存在与虚无》,陈宣良等译,三联书店1987年版。
    54 沙夫:《人的哲学》,林波译,三联书店1963年版。
    55 舍勒:《人在宇宙中的地位》,李伯杰译,贵州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56 施密特:《历史和结构》,张伟译,重庆出版社1993年版。
    57 施密特:《马克思的自然概念》,欧力同 吴仲译,商务印书馆1988年版。
    58 施太格缪勒:《当代哲学主流》上、下卷,王炳文等译,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
    59 司退斯:《黑格尔哲学》,廖惠和 宋祖良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
    60 汤因比:《历史研究》,上、中、下卷,曹未风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61 西美尔:《生命直观》,刁承俊译,三联书店2003年版。
    62 辛格:《我们的迷惘》,郜元宝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63 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吴寿彭译,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
    64 雅斯贝尔斯:《时代的精神状况》,王德峰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年版。
    65 雅斯贝尔斯:《现时代的人》,周晓亮 宋祖良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2年版。
    1 丁立群:《近20年中国哲学研究评析》,《求是学刊》2003年第1期。
    2 丁立群:《传统本体论的衰落》,《齐齐哈尔师范学院学报》1991年第5期。
    3 丁立群:《马克思的实践哲学与人的解放》,《求是学刊》1991年第6期。
    4 丁钊、李栋梁:《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问题研究综述》,《哲学动态》2003年第5期。
    5 高清海:《形而上学与人的本性》,《求是学刊》2003年第1期。
    6 高清海:《哲学回归现实世界之路》,《社会科学战线》1993年第1期。
    7 韩震:《生成的存在:人类实践本体论》,《江海学刊》2002年第4期。
    9 贺来:《“以人为本”的社会发展观的哲学前提》,《哲学研究》2005年第1期。
    10 贺来:《马克思哲学与“存在论”范式的转换》,《中国社会科学》2002年第5期。
    11 何萍:《哲学本体论重建与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江海学刊》1994年第6期。
    12 何中华:《哲学体系的逻辑基础探析》,《天津社会科学》1991年第3期。
    13 黄力之:《走向马克思主义哲学功能的全面化》,《哲学研究》2002年第11期。
    14 霍桂桓:《论实践的主体超越性》,《哲学研究》2005年第1期。
    15 江畅:《论本体论的性质及其重建》,《哲学研究》2002年1期。
    16 蒋逸民:《卢卡奇晚年对早期思想的超越》,《江苏社会科学》1996年第4期。
    17 刘卓红:《论现代哲学本体论范式的转换》,《学术研究》2001年第3期。
    18 李亚彬:《卢卡奇哲学思想的轨迹》,《哲学研究》1995年第12期。
    19 欧阳康:《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规定及其形态建构》,《哲学动态》2001年第3期。
    20 欧阳康:《本体论的兴衰与哲学观念的变革》,《天津社会科学》1997年第2期。
    21 乔亨利:《卢卡奇的社会存在本体论》,《学术月刊》1990年第5期。
    22 石楠:《本体论的三种可能形态与马克思的本体论》,《江海学刊》2002年第4期。
    23 孙伯鍨 刘怀玉:《“存在论转向”与方法论革命》,《中国社会科学》2002年第5期。
    24 孙利天:《现代哲学革命和当代辩证法理论》,《哲学研究》1994年第7期。
    25 孙麾:《马克思的本体论思想及其当代意义》,《中国社会科学》2002年第5期。
    26 孙正聿:《塑造和引导新的时代精神》,《中国社会科学》2001年第5期。
    27 孙正聿:《寻找“意义”:哲学的生活价值》,《中国社会科学》1996年第3期。
    28 万俊人:《“和谐社会”及其道德基础》,《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5年第1期。
    29 王雨辰:《略论卢卡奇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贡献》,《晋阳学刊》1999年第4期。
    30 王南湜:《简论人类精神生活》,《求是学刊》1992年第4期。
    31 杨学功:《本体论哲学批判是马克思哲学变革的实质》,《哲学动态》2001年第10期。
    32 杨学功:《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本体论”研究:分歧与出路》,《哲学研究》2001年第9期。
    33 衣俊卿:《人之存在于哲学本体论范式》,《江海学刊》2002年第4期。
    34 衣俊卿:《重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体论》,《求是学刊》1988年第4期。
    35 衣俊卿:《关于马克思学说的双重解读》,《学术研究》2001年第12期。
    36 俞可平:《和谐社会面面观》,《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5年第1期。
    37 俞吾金:《本体论研究的复兴和趋势》,《浙江学刊》2002年第1期。
    38 俞吾金:《马克思哲学是社会生产关系本体论》,《学术研究》2002年第1期。
    39 俞吾金:《存在、自然存在和社会存在》,《中国社会科学》2001年第2期。
    40 俞吾金:《马克思哲学本体论思路历程》,《学术月刊》1991年第11期。
    41 俞吾金:《马克思本体论研究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哲学动态》2001年第10期。
    42 张康之:《理解马克思主义》,《东疆学刊》1997年第1期。
    43 张奎良:《对马克思的唯物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深层理论思考》,《学习与探索》2005年第1期。
    44 张奎良:《马克思时空观新论》,《哲学研究》2004年第2期。
    45 张曙光:《论“存在”的生存意蕴与辩证性质》,《江海学刊》2002年第4期。
    46 张远新:《马克思实践人学三题》,《学习与探索》2005年第1期。
    47 邹广文:《走向二十一世纪的人类文化精神》,《求是学刊》1992年第 2期。
    48 周穗明:《“新马克思主义”的先驱》,《学术研究》1998年第1期。
    1 Andrew Arato and Paul Breines. The Young Lukacs and the Origins of Western Marxism. New York. 1979.
    2 Bahr.Ehrhard and Kunzer. Ruth Goldschmidt. Georg Lukacs. New York. 1972.
    3 Heller. A. Lukacs Reralued. Oxford. 1983.
    4 Zitta. V. Georg Lukacs Marxism. Alienation. Diatectics. Revolution. Hague. 1964.
    5 Kadarkay. A. Georg Lukacs. Life. Thought. and Politics. Cambridge. 1991.
    6 Feenberg Adrew. Lukacs. Marx and Sources of Critical Theory. New York. 1981.
    7 Glodman. Lucien. Lukacs and Heidegger. London. 1977.
    8 Parkinson. G. H. R. Georg Lukacs. London. 1983.
    9 Anderson. P. Considerations on Western Marxism. London. 1976.
    10 Agnes Helier. Lukacs Revalued. Oxford. 1983.
    11 Congdon lee. The Young Lukacs. The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Press. 1983.
    12 Marcuse. H. Soviet Marxism. A Critical Analysis. N.Y.1961.
    13 Mary Gluck. Georg Lukacs and his Generation 1900-1918. London. 1985.
    14 Degeorge. R. T. The New Marxim. New York. 1968.
    15 Tom Rockmoreed. Lukacs Today. Boston. 1988.
    16 Colletti. Marxism and Hegel. London. 1973.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