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兰西格经济区”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文化产业发展前景良好,被誉为朝阳产业。以区域为划分标准,不同的区域体现出不同的区域文化,所以文化产业呈现出区域性特征,不同区域的文化产业存在差异性。在这个开放的系统中,这些差异性使得区域文化产业具有特色,不同的区域文化产业之间,既有竞争又包含合作,通过竞争与合作最终推动文化产业的整体发展。
     我国是一个地域辽阔、人口众多、文化深厚、资源丰富、内部区域发展程度差异较大的国家,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程度相对于东部地区较低,相应文化产业的发展也相对缓慢。由于区域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巨大的资金和广阔的消费市场,因此对于中西部不发达的区域,如何通过塑造特有的区域文化产业来获取更多的资金支撑、扩展消费市场最终来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是一个亟待解决的要题。
     兰西格经济区是重要的多民族聚居区和多元文化交融区,经济区临近西藏和南疆,是连接西藏、新疆与内地的重要战略通道。经济区的经济、政治、军事等战略地位将日益重要,将负担起保卫祖国边疆、维护民族团结、反对国家分裂、支持新疆和西藏等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建设的重要责任。因此,兰西格经济区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不仅对地区内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政治稳定有特殊意义,对少数民族的文化发展也具有同样重要的现实意义。兰西格经济区远离海域,经济相对落后,但是兰西格经济区及其周边地区资源禀赋优异,开发潜力巨大。所以,兰西格经济区应当审时度势,大力倡导发展特色文化产业,正确认识到文化不仅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杠杆。在“文化经济化”和“经济文化化”的背景下,文化与经济紧密结合己经形成一种新的产业,有力地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鉴于此,本文将以兰西格经济区为研究对象,以区域内文化产业作为研究论点,讨论兰西格经济区特色文化产业的发展。目的在于既可以创新民族地区区域文化产业发展又可以促进民族地区的文化产业化。以区域文化市场与贸易推动区域文化产业的发展与创新,实现文化产业的经济价值。本文通过对文化产业进行经济学基础理论层面的研究,探索区域文化产业发展及运行的内在规律。同时,本文还将结合区域经济学理论,以区域经济学的视角对文化产业理论进行交叉研究,运用区域经济学理论分析文化产业这一新兴学科,从区域经济学的经济区域合作理论出发,尝试建立区域文化产业经济学理论框架。
     本文首先探讨了区域文化产业相关理论和功能定位,从三个方面对区域文化产业相关概念进行总结,并分析文化产业开发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扮演的重要角色。然后对兰西格经济区发展特色文化产业的资源禀赋及现状进行了分析和总结,通过对“兰西格经济区”的概况的描述,从生态文化资源、历史文化资源、民俗文化资源以及宗教文化资源等四个方面归类总结出兰西格经济区特有的文化产业资源禀赋,进而描述了兰西格经济区目前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确定其在生态屏障、经济发展方面的重要地位。再次,对中国“兰西格经济区”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及条件进行现实分析,认为其发展瓶颈主要包括基础条件比较落后、产业集约化和市场化程度低、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开发利用水平低、缺乏核心竞争力、文化产业集群尚未形成以及文化产业人才资源严重匮乏、文化发展存在制度障碍六个方面,而制约其发展的原因主要在于,经济基础薄弱、创新理念缺乏、文化产业优势难以转换、投融资体系不够健全、相关政策不到位等几方面。结合兰西格经济区发展文化产业的实际,今儿提出了兰西格经济区发展特色文化产业的动力条件,既有内生动力,又有外在驱动力,确定了中国“兰西格经济区”具有发展特色文化产业的广阔空间。基于此,本文最后提出了中国“兰西格经济区”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战略选择,提出特色发展、集群发展、融合发展几大战略,并对经济区实现特色文化产业融合、集群发展的路径分析提出了具体发展模式,最后对“兰西格经济区”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支撑体系和保障措施提出建议。
Known as the sunrise industry, cultural industry's developmental prospects is good. The criterion for the classification by region reflects the regional distinctive culture; therefore, cultural industry exhibits the regional characteristic, existing the differences in different regions. In this open system, these differences make cultural industry distinctive in regions, and then both competition and cooperation generate among different regions' cultural industry, ultimately promoting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of Chinese culture industry.
     China is vast in territory; abound in resources; profound in culture, and large in population, with great differences in the degree of regional development in the whole country. Economic development level of central and western regions is relatively lower to the eastern regions; the corresponding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industries is relatively slow. Due to require huge capital and broad consumer market needing to expand regional cultural industries, how to shape the unique regional culture industry in the underdeveloped central and western regions, to get more financial support to expand the consumer market to promote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ultimately is a burning problem.
     Lanxige Economic Zone (an economic zone including Lanzhou, Xining, Golmud and other the northwestern cities) is an important melting pot for multi-ethnic and multicultural. Neighboring Tibet Autonomous Region and the southern border of China, this economic zone is an important strategic channel for connection between Tibet Autonomous Region, 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 and the mainland. Economic zone's The strategy of economy, political, and military position will become increasingly important and will afford the frontier to defend the motherland, safeguard national unity and oppose secession, supporting minority areas such as Xinjiang and Tibet's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of the important responsibilities. Therefore, by studying and weighing the situation that culture is not only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economy, it is an important lever to promote economic development, Lanxige Economic Zone should vigorously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distinctive cultural industry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industry.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cultural economy and economic culture, the culture and the economy has been closely integrated to form a new industry impetus to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view of the above, taking Lanxige Economic Zone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e cultural industry in the region as the research thesis, aimed at innovation and promotion of ethnic regional cultural industry, this paper will discuss Lanxige Economic Zone distinctive cultural industry. The realization of economic value of cultural industries is to innovate and promote cultural industry through cultural markets and on regional trade, Based on the research of basic theory of cultural industries from economic aspects of research, this paper explore the development and operation of regional cultural industry development inherent rules. Meanwhile, one will integrate regional economic theory, regional economics in this paper that is crossover study on cultural industries theory with regional economics perspective. Research this emerging discipline--cultural industry--by regional economics; a regional economic regional cooperation in economics theory establish regional cultural industry economics theoretical framework.
     This paper firstly discusses the theory and functions of regional cultural industry, summarize the concept of regional cultural industries from the three aspects, and analyze of an important role that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industries played in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n analyze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industry in Lanxige Economic Zone, classified the unique cultural endowments of Lanxige Economic Zone from four aspects that is ecological culture, historical culture, folk culture and religious culture, thus described status of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industry in Lanxige Economic Zone to determine its significance in ecological barrier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Next, one make a realistic analysis on constraints and conditions of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industry in Lanxige Economic Zone, conclude six main bottlenecks is relative backwardness of infrastructure conditions, the low level of industrialization, development utilization and marketization, serious shortage of investment funds, the underage of core competitiveness, cultural industries and unformed cultural industries cluster, and a serious shortage of human resources. And its restricted reasons are mainly due to weakness of economic foundation, underage of innovative ideas, difficulty in converting advantages of cultural industries distemperedness in the system of investment and financing, unimplemented the relevant policy. Combined the factual cultural industry development in Lanxige Economic Zone, one proposed its dynamic conditions o, both endogenous and external driving forces, identified the vast space for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industry in Lanxige Economic Zone. Lastly, the paper concludes strategic choice for cultural industry development in Lanxige Economic Zone, that development in characteristics, cluster and integration and development, and put forwards specific development models to achieve development path of integration and cluster of cultural industries, table a proposal support system and safeguard mechanism for distinctive culture industry development in Lanxige Economic Zone.
引文
① 陈艳梅:《河南省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研究》,石河子大学,2008。
    ② 靳玉军:《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研究》,西南师范大学.2005。
    ③ 许晓琴:《后殖民理论与赛义德“对位阅读”批评研究》,四川大学,2009。
    ① 陈艳梅:《河南省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研究》,石河子大学,2008。
    ② 史正东:《政府在文化产业发展中的作用研究——以绍兴市为例》上海交通大学,2009。
    ③ 徐艳芳:《区域文化产业开发的比较优势研究》,山东大学,2009。
    ① 靳玉军:《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研究》,西南师范大学,2005。
    ② 刘凤霞:《滨州市文化产业发展研究》,天津大学,2007。
    ③ 宋暖:《鲁派内画鼻烟壶及其产业化发展初探》,山东大学,2008。
    ④ 陈艳梅:《河南省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研究》,石河子大学,2008。
    ① 徐艳芳:《区域文化产业开发的比较优势研究》,山东大学.2009。
    ② 褚海龙:《我国农村区域文化资源产业开发研究》,浙江农林大学,2012。
    ③ 刘早:《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战略选择》,湖南大学,2008。
    ① 杨凯:《中国舞蹈文化产业的市场化运作与发展创新》,山东师范大学,2009。
    ② 汤雪莹:《创意经济视角下县域旅游饮食文化产业发展研究--以平乐县为例》,桂林理工大学,2012。
    ③ 王廷栋:《基于区域特色文化的大学文化建设研究》,西安科技大学,2010。
    ① 刘早:《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战略选择》,湖南大学,2008。
    ② 邓安球:《文化产业发展理论研究——兼论湖南文化产业发展》,江西财经大学.2009。
    ③ 许晓琴:《后殖民理论与赛义德“对位阅读”批评研究》,四川大学,2009。
    ① 何天祥:《区域优势的理论分析与评价模型》,中南大学,2006。
    ② 陈艳梅:《河南省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研究》,石河子大学,2008。
    ③ 于嘉:《文化产业、创意产业与文化创意产业概念辨析》,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9。
    ① 史正东:《政府在文化产业发展中的作用研究——以绍兴市为例》,上海交通大学,2009。
    ② 徐艳芳:《区域文化产业开发的比较优势研究》,山东大学,2009。
    ③ 宋暖鲁:《派内画鼻烟壶及其产业化发展初探》,山东大学,2008。
    ① 王安琪:《文化产业理论研究综述与展望》.商业时代.2011。
    ② 陈长奎:《福建省文化产业发展与财政助推机制》,福州党校学报.2012。
    ① 齐勇锋:《关于文化产业在应对金融危机中地位和作用的探讨》,东岳论丛,2009。
    ② 陈艳梅:《河南省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研究》,石河子大学,2008。
    ① 侯渝生:《浅谈文化产业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06。
    ② 丹增:《发展文化产业要有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社会主义论坛,2004。
    ③ 徐艳芳:《区域文化产业开发的比较优势研究》,山东大学,2009。
    ① 陈艳梅:《河南省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研究》,石河子大学,2008。
    ② 侯渝生:《浅谈文化产业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06。
    ① 徐艳芳:《区域文化产业开发的比较优势研究》,山东大学,2009
    ② 咎国江:《兰西格经济区划研究》.经济问题探索,2011。
    ③ 陈艳梅:《河南省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研究》,石河子大学,2008。
    ① 安树伟:《兰西格经济区的发展基础与功能定位研究》,甘肃社会科学,2011。
    ① 夏保明:《加强江西县级职业教育中心建设的思考——基于承接产业转移的背景》,时代经贸.2011。
    ② 安树伟:《兰西格经济区的发展基础与功能定位研究》,甘肃社会科学,2011。
    ① 丹增:《发展文化产业要有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社会主义论坛,2004年。
    ① 摘引自《辞海》1979年版缩印本,上海辞书出版社,1980年8月第1版,1985年8月第6次印刷,第1533页。
    ② 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等五大机构联合编写:《创意经济报告2008》,三辰影库出版社2008年版。
    ① 周建军:《论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内涵和路径》,社会科学研究.2010。
    ② 侯渝生:《浅谈文化产业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06。
    ③ 安树伟:《兰西格经济区的发展基础与功能定位研究》,甘肃社会科学,2011。
    ① 刘早:《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战略选择》,湖南大学,2008。
    ② 何天祥:《区域优势的理论分析与评价模型》,湖南中南大学,2006。
    ③ 于嘉:《文化产业、创意产业与文化创意产业概念辨析》,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9。
    ③ 徐守盛:《努力建设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区》,发展.2010。
    ① 马东平:《少数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发展中的思考——以甘肃临夏回族自治州民族文化产业为例》,开发研究.2009。
    ② 董家平:《三江源旅游文化及评价(上)》,群文天地.2010。
    ① 强卫:《提高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自强——在全省文化改革发展大会上的讲话》,攀登,2012。
    ① 何天祥:《区域优势的理论分析与评价》,广东中南大学,2006。
    ① 任东峰:《特色文化产业集群发展中面临的问题与对策》,经济研究导刊,2010。
    ② 张腾飞:《我国西部地区文化资源开发问题研究》,辽宁大连海事大学,2006。
    ③ 陈秋萍:《西部地区可持续发展民族文化产业对策研究》,改革与战略,2006。
    ① 刘占心:《河北省文化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
    ① 杨晓红:《国有股减持与员工持股计划》,财经科学.2002。
    ② 邓慧君:《推进甘肃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考发展》,2011。
    ① 黄曦:《区域文化产业发展中的问题与政府因应》,浙江大学,2009。
    ② 侯渝生:《浅谈文化产业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06。
    ① 安树伟:《兰西格经济区的发展基础与功能定位研究》,甘肃社会科学,2011。
    ① 崔岚:《新疆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的路径选择》,管理学家.2011。
    ② 李敏娜:《甘肃省文化产业发展研究》,甘肃兰州大学,2008。
    ③ 强双龙:《甘肃省庆阳市民俗文化产业发展策略研究》,甘肃兰州大学,2009。
    ① 李志珍:《中国文化产业资源开发与利用》,湖南大学.2008。
    ② 曹鲲:《西部文化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
    ① 强双龙:《甘肃省庆阳市民俗文化产业发展策略研究》,甘肃兰州大学,2009。
    ① 刘娜:《论新型文化产业投资基金的构建》,社会科学家.2011。
    ② 侯渝生:《浅谈文化产业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06。
    ③ 胡熠:《文化产业发展与管理体制创新》.福建师范大学,2002。
    ① 刘二强:《庆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研究》,重庆大学,2005。
    ② 徐艳芳:《区域文化产业开发的比较优势研究》,山东大学,2009。。
    ① 李娜:《“西格经济区”内部区际贸易发展研究》,兰州商学院,2012。
    ② 胡熠:《文化产业发展与管理体制创新》,福建师范大学,2002。
    ① 咎国江,安树伟:《兰西格经济区划研究》,经济问题探索.2011。
    ① 安树伟、田晓婷:《”兰西格经济区”的发展基础与功能定位研究》,甘肃社会科学,2011年第2期。
    ① 杨晓红:《国有股减持与员工持股计划》,财经科学,2002。
    ① 宋丽莉:全面提升民俗文化产业发展质量和竞争力的研究.华章.2012
    ① 安树伟、田晓婷:《“兰西格经济区”的发展基础与功能定位研究》,甘肃社会科学,2011。
    ① 强双龙:《甘肃省庆阳市民俗文化产业发展策略研究》,兰州大学工商管理专业,2009。
    ② 德伯里著,王民译:《人文地理:文化、社会与空间》,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106。
    ③ 徐旺生:《弘扬农耕文化的现代意义—关于甘肃庆阳农耕文化节的感想》,2009。
    ① 董树军:《论草原文化》,《内蒙古的文化大区建设应该如何界定》,内蒙古教育出版社,呼和浩特,2008。
    ① 库立君:《青海蒙古族宗教信仰及文化习俗探析》,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
    ① 谢佐:《黄河长江流域的传统文化及其现代化》.青海社会科学.2005。
    ① 朱建雄:《走近青海湖》,生态文化.2005。
    ① 揭秘青海文物遗存.2012年3月22日,西海都市报
    ① 甘肃文物资源概况.2006年6月9日,甘肃日报
    马成俊:《青海民间文化新探》,民族出版社.2008。
    ① 谢万军:《试论文化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效益》,企业文化(下半月),2011。
    ① 陈秋萍:《西部地区可持续发展民族文化产业对策研究》,改革与战略.2006。
    ② 韩博文,陈启生:《论藏文化和伊斯兰教文化在甘肃地域文化中的地位》,中国藏学.2009(2)。
    ① 崔永红,张民:《青海省文化产业的资源禀赋与优势项目探寻》,2010。
    ① 张腾飞:《我国西部地区文化资源开发问题》,大连海事大学,2006。
    ① 张腾飞:《我国西部地区文化资源开发问题研究》,大连海事大学,2006。
    ① 樊泳湄:《云南民族文化产业的实践与反思》,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02);12。
    ① 国伟:《黄河三角洲文化产业发展对策研究》,山东师范大学,2008:57。
    ② 邓慧君:《对推进甘肃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考参考文献》,发展,2011,(02):49。
    ① 陶君道:《金融支持甘肃省文化产业发展问题研究》,甘肃金融,2010,(05):15。
    ② 董萍:《甘肃旅游业的失误与可行之路》,甘肃农业,2008,(11):35-36。
    ① 孟鑫:《中国西部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研究》,中央民族大学,2011。
    ① 徐艳芳:《区域文化产业开发的比较优势研究》、山东大学.200g。
    ① 刘永梅:《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研究》,西南大学,2007:43。
    ② 李静:《我国当前文化体制改革探析》,华中师范大学,2008:12。
    ③ 陶君道:《金融支持甘肃省文化产业发展问题研究》,甘肃金融.2010(5):23。
    ① 史正东:《政府在文化产业发展中的作用研究——以绍兴市为例》,上海交通大学.2009:46。
    ② 蒋明,曾伟:《发展特色文化产业,提升县域经济竞争力——陕西户县农民画产业发展实证研究》,西南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168-169。
    ① 刘建凤:《文化产业在应对金融危机中的重要作用及发展对策》.经济问题探索.2009:35。
    ② 李琪:《基于区域差距的兰西格经济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34。
    ① 任健雄:《试论文化的交流与碰撞》,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5。
    ① 和沁:《保护民族大众文化实现民族文化可持续发展》,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6。
    ① 安树伟,田晓婷:《兰西格经济区的发展基础与功能定位研究》,区域经济,2011,(2):36。
    ① 王传满:《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
    ① 窦熙珍:《河北省文化体制改革研究》,天津大学,2007:46。
    ② 冯潮华:《文化产业若干重要关系问题研究》,福建师范大学,2005:18。
    ① 赵钢:《地域文化回归与地域建筑特色再创造》,华中建筑,2001:14。
    ② 姬汝茂:《我国文化产业的管理体制改革研究》,商场现代化.2008:22。
    ① 唐金培:《区域文化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转换的路径》,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10,(1):37。
    ① 邓慧君:《对推进甘肃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考》,发展.2011,(08):35。
    ① 黎明:《中国文化产业的现状与出路》,大众标准化.2002,(10):32。
    ① 黄曦,《区域文化产业发展中的问题与政府因应》,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09。
    ① 王安琪:文化产业理论研究综述与展望》,商业时代.2011:25。
    ① 刘占心:《河北省文化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5。
    ① 陈保华:《科技助力青海文化产业发展初探》,攀登.2012,(4):13。
    ① 侯渝生:《浅谈文化产业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06:25。
    ① 刘惠莹:《产业组织理论的演进及其对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启示》,广西大学梧州分校学报,2005。
    ① 李敏娜:《甘肃省文化产业发展研究》,甘肃:兰州大学,2008:28。
    ① 弘毅:《青海发展文化产业的新机遇》,中国文化报,2010-12:45。
    ① 麻挺松:文化产业资源市场整合的障碍及其克服途径.北京社会科学.2002
    ① 冯潮华:《文化产业若干重要关系问题研究》,福建师范大学,2005。
    ① 李欣:《源头活水涌活力千帆竞发景色新——全省文化体制改革发展综述》,青海日报,2012-11:03。
    ① 解学芳:《文化体制改革:文化产业的一项制度安排》,文学术论坛,2007。
    ① 卫志民:《20世纪产业组织理论的演进与最新前沿》,国外社会科学,2002。
    ② 叶光林:《深化文化管理体制改革,推动文化产业健康发展》,学习论坛,2003。
    ① 张亚军:《“渤三角”文化产业整台的构想》,商场现代化.2007。
    ② 王岚:《地区文化产业竞争力评价研究》,天津大学,2008。
    ① 罗松战德:《藏族文化产业初探——以北京地区为视角》,中央民族大学,2009。
    ② 孙树学:《河北省文化产业发展研究》,天津大学,2007。
    ① 马东平:《少数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发展中的思考——以甘肃临夏回族自治州民族文化产业为例》,开发研究,2009。
    ② 许华斌:《江西省产业结构高度化分析》,江西财经大学,2010。
    ① 刘薇:《中国艺术品市场金融化研究》.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2。
    ① 陈秋萍:《西部地区可持续发展民族文化产业对策研究》,改革与战略,2006。
    ① 李敏娜:《甘肃省文化产业发展研究》兰州大学,2008。
    ② 焦斌龙:《让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群“长”起来》,人民日报,2009-06:14。
    ① 王立:《关于我国文化体制改革问题研究》,理论与现代化.2008。
    ② 张培奇:《十年来我国文化产业政策变迁研究(1997-2007)》,上海交通大学,2009。
    ① 黄巧华:《江西省文化产业政府管理对策研究》,合肥工业大学,2008。
    ② 任东峰:《特色文化产业集群发展中面临的问题与对策》.经济研究导刊,2010。
    ① 贾怡宁:《特色文化产业:西部中小城市的灵魂和亮点——以甘肃省庆阳市文化资源开发为例》,甘肃农业.2006,(9):27
    ② 庄兰敏:《创新观念加快百色民族特色文化产业发展》,广西经济.2009,(1):36-37。
    ① 张昌尔:《积极探索中国特色文化产业发展之路》,求是.2003,(21):47-48。
    ② 姜长宝:《“四圣”文化的社会经济效益及作用—以南阳“四圣”品牌文化为例》,南都学坛:人文社会科学学报.2007,(11):108-109。
    ① 施永红:《产业融合理论视角下长三角文化产业发展研究》,上海师范大学,2010。
    ① 黄巧华:《江西省文化产业政府管理对策研究》,合肥工业大学,2008。
    ② 惠宁:《中国产业竞争力研究现状述评》,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
    ③ 施永红:《产业融合理论视角下长三角文化产业发展研究》,上海师范大学,2010。
    ① 施永红:《产业融合理论视角下长三角文化产业发展研究》,上海师范大学,2010。
    ① 施永红:《产业融合理论视角下长三角文化产业发展研究》,上海师范大学,2010。
    ① 张晓春:《当前我国文化产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商场现代化,2007。
    ② 陈建波:《培育特色文化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今日浙江.2010(4)。
    ① 包晓光:《经济学视野下河南省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研究》,河南师范大学,2007。
    ② 常月亲:《山西省文化旅游产业资源整合发展研究》,山西财经大学,2011。
    ① 常月亲:《山西省文化旅游产业资源整合发展研究》,山西财经大学,2011。
    ② 程朝霞:《从文化体制改革的视角看我国文化软实力构建》,湖北大学,2007 。
    ① 常月亲:《山西省文化旅游产业资源整合发展研究》,山西财经大学,2011。
    ① 王丹丹,安树伟:《兰西格经济区旅游业发展战略研究》,兰州商学院学报,2011(12)。
    ② 陈柳钦:《产业融合的发展动因、演进方式及其效应》,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07
    ① 常月亲:《山西省文化旅游产业资源整合发展研究》,山西财经大学,2011。
    ① 常月亲:《山西省文化旅游产业资源整合发展研究》,山西财经大学,2011。
    ① 钟文磊:《文化产业类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与企业绩效的关系研究》,南京财经大学,2008。
    ② 常月亲:《山西省文化旅游产业资源整合发展研究》,山西财经大学,2001。
    ③ 聂献忠:《我国主题旅游集群的成长及其空间特征研究》,人文地理.2005(4):65-68。
    ① 常月亲:《山西省文化旅游产业资源整合发展研究》,山西财经大学,2011。
    ① 杜开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产业发展研究》,南京师范大学,2011。
    ② 叶光林:《深化文化管理体制改革,推动文化产业健康发展》,学习论坛.2003。
    ③ 王向明:《青海省“十二五”时期文化建设的思考》,青海社会科学.2011。
    ① 王向明:《青海省“十二五”时期文化建设的思考》,青海社会科学.2011。
    ② 卫志民:《20世纪产业组织理论的演进与最新前沿》,国外社会科学.2002。
    ① 王向明:《青海省“十二五”时期文化建设的思考》,青海社会科学,2011。
    ② 杜开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产业发展研究》,南京师范大学,2011。
    ③ 韩丽霞:《文化产业的发展与文化管理体制的改革》,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02。
    ④ 强双龙:《甘肃省庆阳市民俗文化产业发展策略研究》,兰州大学,2009。
    ① 王向明:《青海省“十二五”时期文化建设的思考》,青海社会科学.2011。
    ② 马东平:《少数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发展中的思考——以甘肃临夏回族自治州民族文化产业为例》,开发研究.2009。
    ① 岳永芳:《关于加快青海省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考》,青海科技,2005。
    ② 王立:《我国文化体制改革问题研究综述》,云南财贸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
    ③ 强双龙:《甘肃省庆阳市民俗文化产业发展策略研究》,兰州大学,2009。
    ① 王向明:《青海省“十二五”时期文化建设的思考》,青海社会科学.2011。
    ① 强双龙:《甘肃省庆阳市民俗文化产业发展策略研究》兰州大学,2009。
    ② 王琼瑶:《青海文化产业发展探析》,《青海社会科学》,2011。
    [1][美]詹姆斯·W·费斯勒,唐纳德·F·凯特尔.行政过程中的政治:公共行政学新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2][美]帕森斯著,法向阳译.现代社会的结构与过程[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88。
    [3][法]路易·多洛.个体文化与大众文化[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
    [4][美]戴维·奥斯本,特德·盖布勒.政府改革:企业精神如何改革着公共部门[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6。
    [5][英]弗朗西斯·里德.艺术管理与剧院管理[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88。
    [6][美]戴维·H·罗森布鲁姆.公共行政学:管理、政治和法律的途径[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7][英]约翰·汤姆林森著,郭英剑译.全球化与文化(当代学术棱镜译丛)[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
    [8][美]大卫·赫斯蒙德夫,张菲娜译.文化产业[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9][美]查尔斯·M·萨维奇著,谢强华等译.第5代管理[M].珠海:珠海出版社,1998。
    [10][美]达尔·尼夫主编,樊春良译.知识经济[M].珠海:珠海出版社,1998。
    [11][美]大卫·赫斯蒙德夫著,廖佩君译.文化产业分析[M].台北:台北韦伯文化国际出版有限公司,2009。
    [12][韩]姜锡一,赵五星.韩国文化产业[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
    [13]彭岚嘉,黄怀璞,彭江嘉.中国西部文化产业发展战略选择[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14]马林,孙丽坤.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论[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
    [15]张国洪.中国文化旅游:理论·战略·实践[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
    [16]郝朴宁,叶朗,欧阳宏生等.民族文化遗存形态的产业社会化和生态文化创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17]李怀亮,刘悦笛.文化巨无霸:当代美国文化产业研究[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5。
    [18]蔡尚伟,刘锐.文化产业比较案例[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
    [19]中共中央宣传部干部局、中共中央宣传部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办公室.德国文化产业 概观[M].北京:中华书局,2010。
    [20]马凌云.兰白都市经济圈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发展研究[M].经济研究导刊,2011。
    [21]顾江.文化产业研究(第3辑):文化软实力与产业竞争力[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9。
    [22]胡惠林,陈昕.中国文化产业评论(第7、8、9、10、11、12卷)[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2010。
    [23]闫玉刚.国际演出与文化会展贸易[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8。
    [24]刘名俭.中国旅游产业竞争力发展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25]臧旭恒,徐向艺,杨蕙馨.产业经济学(第四版)[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
    [26]陈永忠,王磊,胡晶晶.西部地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发展优势产业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7]胡惠林.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理论文献研究综述[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
    [28]马萱.我国区域文化产业竞争力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29]包晓光,徐海龙.中国当代文化产业导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30]周玉波.文化产业与经济发展[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31]胡惠林.文化产业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2]孙安民.文化产业理论与实践[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5。
    [33]金元浦.文化创意产业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34]张晓明主编.国际文化产业发展报告,第二卷(2009)[M].北京:三辰影库音像出版社,2009。
    [35]张胜冰,屈小青,邹龙.民族艺术与文化产业[M].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9。
    [36]杨澎.中国文化产业的现状与发展[M].西安:三秦出版社,2009。
    [37]唐晋主编.文化产业发展战略[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09。
    [38]张彩凤、苏红燕.全球化与当代中国文化产业发展[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9。
    [39]胡惠林.文化产业发展与中国新文化变革(1998-2008)[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40]谢名家,刘景泉.文化经济论兼述文化产业国家战略[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9。
    [41]马萱.我国区域文化产业竞争力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42]邹广文,任丽梅.科学发展观与中国文化产业实践[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9。
    [43]欧培彬.文化产业的金融支持——论新型文化产业投资基金的建立[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
    [44]范周.中国文化产业新思考[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0。
    [45]赵晶媛.文化产业与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46]陈少峰、朱嘉.中国文化产业十年(1999-2009)[M].北京:金城出版社,2010。
    [47]周正兵.文化产业导论[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
    [48]王来喜.资源转换论:西部民族地区资源优势转换的经济学分析[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
    [49]张晓明.2008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50]唐晋(主编).大国策:文化产业发展战略[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09。
    [51]蔡尚伟.文化产业导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
    [52]张文忠.产业发展和规划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53]顾江.文化产业规划案例精析[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8。
    [54]李宝山主编.管理经济学[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1997。
    [55]刘光起著.A管理模式[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1998。
    [56]吴季松著.知识经济[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
    [57]冯奎编著.学习型组织:未来成功企业的模式[M].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00。
    [58]李沛新.文化资本论[M].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6。
    [59]陈锋.文化资本导论[M].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5。
    [60]方创琳.区域发展规划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61]陈立旭.解读文化和文化产业[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3。
    [62]王乐理.政治文化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63]吴士余主编.全球化话语[M].上海:三联书店,2002。
    [64]花建,产业界面上的文化之舞[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65]叶取源,王文章,陈昕.中国文化产业评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66]祈述裕.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67]佟贺丰.英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概况及其启示[J].科技与管理,2005(1)。
    [68]金元浦.当代文化创意产业的勃兴[J].决策与信息,2005(4)。
    [69]崔开玲.时代呼唤中国文化产业——中国文化产业兴起和发展的时代背景[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研究生论文专刊,2007(6)。
    [70]陈亚民.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与区域产业结构升级[J].商业研究,2011(2)。
    [71]徐俊,刘梦婷,张甘霖.创意产业与城市精神[J].中国陶瓷,2011(1)。
    [72]张雪峰.我国文化产业的现状与发展策略选择[J].现代财经,2002(8)。
    [73]颜荟.我国文化产业区域差异化发展现状与战略调整[J].科技创业月刊,2008(12)。
    [74]高国力.制定“十二五”规划应关注的几个重大问题[J].中国发展观察,2009(5)。
    [75]霍步刚,傅才武.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理论分期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策略问题[J].中国软科学,2007(8)。
    [76]陈国川.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的法律地位研究[J].北方经济,2003(1)。
    [77]邹广文.文化体制改革的国内环境分析[J].人民论坛,2005(5)。
    [78]任彦申.文化体制改革和我国文化产业竞争力[J].北京大学学报,2005(2)。
    [79]李宗桂.文经体制改革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J].人民论坛,2005(5)。
    [80]杨吉华.文化产业政策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7。
    [81]吕晓东.现阶段总体规划编制研究——以大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改革为例[D].华中科技大学,2005。
    [82]于文秀.“文化研究”思潮中的反权力话语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2。
    [83]杨晓光.文化消费对中国文化发展的影响[D].吉林大学出版社,2006。
    [84]邓晓辉.新工艺经济时代的文化创意产业研究[D].复旦大学,2006。
    [85]李涛.文化产业背景下的文化艺术生产问题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
    [86]周斌.文化产业政策法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
    [87]黄斌.文化发展转型与国家的作用[M].暨南大学出版社,2001。
    [88]欧培彬.产业投资基金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
    [89]冯潮华.文化产业若干重要关系问题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5
    [90]蔡尚伟,刘锐.文化产业进入国家后续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之构想[N].人民网,2009.4.15。
    [91]文化部文化产业司.国家文化产业课题研究报告(2008年度)[R].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9。
    [92]叶朗.中国文化产业年度发展报告(2010)[R],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93]张晓明,胡惠林,章建刚.2010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R],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94]叶朗.北大文化产业评论(2010年上卷)[R].北京:金城出版社,2010。
    [95]叶郎.中国文化产业年度发展报告2010[R].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96]王亚南.全国文化消费民生效应测评报告[R].云南社会科学院网站。
    [97]张晓明,胡惠林,章建刚主编.2009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R].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98]林拓,李惠斌.世界文化产业发展前沿报告[R].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99]尹欣,范建华.云南文化产业十年报告:1996-2006[R].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10。
    [100]朱伟.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国家文化安全保护论纲—以文化立法为视角[D].山东大学,2007。
    [101]姜绍华.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及其战略选择[J].理论学习—山东干部函授大学学报,2009。
    [102]赵迎芳.加快山东文化体制改革提升山东文化竞争力[J].理论学习—山东干部函授大学学报,2009
    [103]包阿优喜.内蒙古草原文化与旅游业互动发展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
    [104]王萍.政府在促进城市居民文化消费中的作用研究—以上海城市居民为例[D].上海交通大学,2007。
    [105]董峰等.艺术管理者的社会需求及其供给[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10。
    [106]刘保昌.湖北文化市场体系建设[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7。
    [107]本课题组.青海省“文化中心户”创建情况调研[J].攀登,2006。
    [108]常滨旒.产业集群的美与惑[J].东方企业文化,2006。
    [109]李冰.浅谈产业集群与经济发展[J].广西轻工业,2006
    [110]贾丽娟.试论和谐社会构建中的中国文化安全[D].河北师范大学,2008。
    [111]杨桂侠.产业集群与衡水区域经济发展之探索[J].科技和产业,2010。
    [112]孙先明.实施四大战略占领国际市场—从革命老区湖北武穴市的实践谈非公企业如何“走出去”[C].2008中国(广西)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论坛,2008。
    [113]黄翔宇.“后配额时代”我国纺织业产业组织政策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
    [114]任健雄.经济全球化与中国传统文化[J].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
    [115]杨媛.静宁地方文献及其县域文化—兼谈西北欠发达地区文献保护与利用[D].西北师范大学,2005。
    [116]刘跃亭.加快郑州市文化产业发展的对策研究[D].天津大学,2006。
    [117]杨学义.市场化与创新:陕西文化产业发展的战略选择[J].理论导刊,2005。
    [118]袁凤香.对加快甘肃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考[J].甘肃社会科学,2008。
    [119]符晓波.甘肃文化产业集群发展的几点思考[J].甘肃理论学刊,2010。
    [120]武毅.甘肃发展的新定位[J].发展,2010。
    [121]王虎.兰州市家庭文化消费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07。
    [122]马多尚.青藏高原生态旅游发展的现状及对策建议[J].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
    [123]丹增.关于发展文化产业的思考[J].今日民族,2004。
    [124]王伟章.从旅游业可持续发展角度看青海地方文献资源开发[J].群文天地,2008。
    [125]孟晓蕾.马克思主义视角下的现代传播媒介思想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1。
    [126]傅小倩.激励理论在企业运用中的实况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0。
    [127]夏霜芝.政府在文化产业发展中的推动作用—以玉环县文化产业发展为例[D].浙江师范大学,2009。
    [128]梁捍东.不断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D].河北大学,2005。
    [129]张思奎.先进文化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4。
    [130]李志珍.中国文化产业资源开发与利用[D].湖南大学,2008。
    [131]陶君道.金融支持甘肃省文化产业发展问题研究[J].甘肃金融,2010。
    [132]刘薇.中国艺术品市场金融化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2。
    [133]窦熙珍.河北省文化体制改革研究[D].天津大学,2007。
    [134]罗松战德.藏族文化产业初探—以北京地区为视角[D].中央民族大学,2009。
    [135]许晓琴.后殖民理论与赛义德“对位阅读”批评研究[D].四川大学,2009。
    [136]宋暖.鲁派内画鼻烟壶及其产业化发展初探[D].山东大学,2008。
    [137]张培奇.十年来我国文化产业政策变迁研究(1997-2007)[D].上海交通大学,2009。
    [138]马东平.少数民族地区文化产发展中的思考—以甘肃临夏回族自治州民族文化产业为例[J].开发研究,2009。
    [139]黄琨.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09。
    [140]程晨.大连市动漫产业发展政府对策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6。
    [141]毕艳君.多姿多彩的三江源历史文化之六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雕塑、建筑等多元文化展示[J].群文天地,2010。
    [142]丁洁华.近十年中国文化产业理论研究分析—以1993-2003年有关研究文献为文本 [D].上海交通大学,2005。
    [143]姜长宝.论区域特色文化产业集聚的动因及其培育[J].商业时代,2009。
    [144]王亚川.论区域文化产业发展的基本条件[J].经济前沿,2007。
    [145]侯百镇.城市转型:周期、战略与模式[J].城市规划学刊,2005。
    [146]王岚.地区文化产业竞争力评价研究[D].天津大学,2008。
    [147]史正东.政府在文化产业发展中的作用研究—以绍兴市为例[D].上海交通大学,2009。
    [148]丹增.发展文化产业要有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J].社会主义论坛,2004。
    [149]张亚军.“渤三角”文化产业整台的构想[J].商场现代化,2007。
    [150]和沁.保护民族大众文化实现民族文化可持续发展[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
    [151]董家平.三江源旅游文化及评价(上)[J].群文天地,2010。
    [152]解学芳.文化体制改革:文化产业的—项制度安排[J].学术论坛,2007。
    [153]刘早.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战略选择[D].湖南大学,2008。
    [154]王立.关于我国文化体制改革问题研究[J].理论与现代化,2008。
    [155]王立.我国文化体制改革问题研究综述[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
    [156]王安琪.文化产业理论研究综述与展望[J].商业时代,2011。
    [157]任健雄.试论文化的交流与碰撞[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
    [158]岳永芳.关于加快青海省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考[J].青海科技,2005。
    [159]强卫.提高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自强—在全省文化改革发展大会上的讲话[J].攀登,2012。
    [160]孙树学.河北省文化产业发展研究[D].天津大学,2007。
    [161]王向明.青海省“十二五”时期文化建设的思考[J].青海社会科学,2011。
    [162]王向明等.青海省“十二五”时期文化建设的思考[J].群文天地,2011。
    [163]强双龙.甘肃省庆阳市民俗文化产业发展策略研究[D].兰州大学,2009。
    [164]常月亲.山西省文化旅游产业资源整合发展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1。
    [165]施永红.产业融合理论视角下长三角文化产业发展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
    [166]安树伟.兰西格经济区的发展基础与功能定位研究[J].甘肃社会科学,2011。
    [167]王琼瑶.青海文化产业发展探析[J].青海社会科学,2011。
    [168]陈艳梅.河南省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研究[D].石河子大学,2008。
    [169]任东峰.特色文化产业集群发展中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2010。
    [170]侯渝生等.浅谈文化产业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06。
    [171]邓慧君.对推进甘肃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考[J].发展,2011。
    [172]徐艳芳.区域文化产业开发的比较优势研究[D].山东大学,2009。
    [173]咎国江.兰西格经济区划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11。
    [174]李敏娜.甘肃省文化产业发展研究[D].兰州大学,2008。
    [175]何仁春.基于R-SCP的中国钨产业组织优化研究[D].中南大学,2007。
    [176]叶菲.我国商业银行市场结构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4。
    [177]柯广.江西财险行业市场竞争结构分析[D].厦门大学,2009。
    [178]王炳毅.政府医疗管制模式重构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
    [179]薛占海.生态环境产业研究[D].西北大学,2008。
    [180]李忠旭.果蔬产业组织的选择与转型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06。
    [181]杨春.人文奥运和中国文化产业“走出去”战略[D].北京工业大学,坦005。
    [182]曹慧茹.文化消费时代的新媒介—互动多媒体网络杂志[D].海南大学,2008。
    [183]景深.传播学视野下的伯明翰学派大众文化理论分析[D].上海大学,2007。
    [184]陆金玉.网络歌曲的文化传播[D].南京师范大学,2009。
    [185]李春.政府在文化产业发展周期中的角色转换[J].决策探索,2010。
    [186]贾洪.我国建筑业市场结构及其优化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
    [187]汤晓莉.郑州市经济转型研究[D].河南大学,2011。
    [188]王琢卓.长株潭和上海文化产业集聚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比较研究[D].湖南大学,2009。
    [189]李桂铭.上海市主导产业选择的主成分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06。
    [190]祝显红.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林业项目建设调研报告[J].现代农业科技,2010。
    [191]陈国生.论湖南文化产业发展战略与对策[J].长沙大学学报,2005。
    [192]寇明哲.兰白区域一体化探讨[D].兰州大学,2010。
    [193]马正福.白垩纪恐龙的乐园新世纪花儿的故乡—甘肃省临夏州旅游业发展策略分析[J].发展,2005。
    [194]贺栋龄.甘肃省文化体制改革研究[J].兰州大学,2008。
    [195]韩美贵.基于区域经济发展的南京现代区域物流体系研究[M].西安理工大学,2005。
    [196]戈剑光.延龙图区域经济一体化对延边经济发展的影响[D].延边大学,2007。
    [197]林怡.对中国特色文化产业国际化的思考[J].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2008。
    [198]崔晓筝.基于经济发展方式变革的三河市经济发展布局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
    [199]廖崇红.水书文化开发性保护的产业化发展战略研究[D].天津大学,2010。
    [200]乌兰察夫等.文化产业应积极主动迎接入世挑战[J].开放导报,2002。
    [201]王琦.以创意推动文化创新[J].改革与开放,2011。
    [202]候百镇.城市转型一种城市发展分析的新视角[D].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2005。
    [203]中国文化产业年鉴编辑部.中国文化产业年鉴2010[Z].中国经济出版社.2010。
    [204]文化部财政司.中国文化文物统计年鉴2010[Z].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0。
    [205]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局.中国旅游统计年鉴2010[Z].中国旅游出版社,2010。
    [206]Dieter Helm. The Economic Borders of the State[M].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00。
    [207]IACEE Report. The Joy of Learning Implementing Lifelong Learning in the Society[M].Published by IACEE,1997。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