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海合作组织视角看中印关系的发展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中国和印度作为亚洲乃至世界的两个发展中大国,不仅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而且在当代世界中也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尤其是近年来,两国经济快速发展,政治影响日益扩大。随着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和不断壮大,包括印度在内的4个国家目前已经成为上海合作组织观察员国,再加上中印战略伙伴关系的建立,这些必将有利于中印双方解除发展两国关系中存在的障碍性因素,为进一步发展中印关系创造更好条件。本文通过对上海合作组织的宗旨、原则、框架结构及中印关系等综合分析,试图从上海合作组织这一角度,探讨如何克服中印关系中的不利因素,发展两国关系。
     本文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说明中印关系研究目前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同时说明传统研究视角的局限性,着重分析上海合作组织作为一个新的观察视角与传统研究视角的异同。从理论上分析了本文从上海合作组织这一角度探讨中印关系的重要性。
     本文第二部分先从分析上海合作组织的宗旨、原则和历史与发展开始,说明了上海合作组织的实际功能和作用效果。中国是上海合作组织的创始国之一,中国和其他国家的努力最终使上海合作组织成为了现实。中国在上海合作组织中的地位和作用尤为突出。印度由于历史的和现实的原因也希望加入到这一组织。目前,已经成为该组织的观察员国。上海合作组织从成立到发展壮大中也遇到一些成长的困惑和时局的变化,需要不断地去克服困难,壮大自己,维护自身的利益。
     本文第三部分重点讨论如何在上海合作组织框架下发展中印关系。中印关系发展的历史悠久,曾经经历了三个发展的高潮期,但也因为某些原因导致了两国发生过不愉快的冲突。目前的中印关系发展迅猛,中印两国政府通过高层会晤达成了解决中印边境问题的指导原则,也制定了今后经贸发展的五年规划。双方决定2006年为中印关系“友好年”。中印关系对对方来讲都十分重要。印度加入上海合作组织的行为本身会给中印关系带来一些有利的变化。当然,两国关系中长期存在的障碍性因素,如中印边境问题、西藏问题、中巴关系问题、印度核问题还有双方竞争等问题,并没有马上消失。论文从上海合作组织视角对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和进一步发展中印关系,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China and India are two developing great nations in Asia and even in the world, which not only have the glorious history and culture, but also play a pivotal role in the contemporary world. Especially the recent years, both countries' economies have been developing very fast and the political influences are expanding day by day. With the establishment and expanse of the Shanghai Cooperative Organisation (SCO), India has already become the SCO' S observer country at present including other four countries. In addition, the Sino-India strategy partnership has been established. All these will certainly be advantages to relieve the barrier factors existing in the relations between China and India, and create better condition for their further relations. By generalized analyzing the SCO' s objective, principle, portal frame construction Sino- India relations and so on, this article attempts the angle of the SCO, discussing how to overcome the disadvantage factors in the Sino-India relations so as to develop the relations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This article is divided into three parts. The first part mainly explains the present situation in the Sino-India relations research at present, the existence question. At the same time it shows the limitation of the angle of view in traditional research, and emphatically analyzes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angle of view in traditional research and the SCO. Theoretically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importance to discuss the Sino-India relations through a perspective on the SCO.
    The second part of this article begins from the analysis of the objective, the principle and the histor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CO, explaining the SCO's actual function and the practical effect. China is an initiation of the SCO, China and other countries' efforts finally caused the SCO into reality, which shows an outstanding status and function in the SCO. On the consideration of historical and the realistic reasons, India also hopes to join in this organisation. At present, it already has become the observer country. The SCO
引文
[1]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5月12日13:40
    [2] 张小明:《中国周边安全环境分析》,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第66页。
    [3] 马孆:《区域主义与发展中国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5月第1版,第300页。
    [4] 郝时远:《中国的民族与民族问题——论中国共产党解决民族问题的理论与实践》,第235页;金春子、王建民编著:《中国跨界民族》,民族出版社1994年版,第2页。
    [5] 新华网塔什干6月17日电。
    [6] 唐希中、刘少华、陈本红:《中国于周边国家关系(1949—2002)》,中国社会经济出版社,第297—298页
    [7] 同上注。
    [8] 同上注。
    [9] 同上注。
    [10] 张小明:前引书,第141页。
    [11] 斯德哥尔摩和平研究所:《SIPRI年签1999:军备、裁军和国际安全》,第265页。
    [12] 转引自薛君度、邢广程主编:《中国和中亚》,第3-4页。
    [13] 《环球时报》2002年06月13同第2版。
    [14] 李芳、刘沁秋著:《印度——在第三条路上踯躅》,四川人民出版社,第19页。
    [15] http://www.qingdaonews.com/gb/content/2005-11/04/content_5574454.htm
    [16] 马加力:《关注印度——崛起中的大国》,天津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159页。
    [17] http://www.china.org.cn/chinese/HIAW/144018.htm
    [18] http://www.hinews.cn/pages_xw.php?xuh=91435
    [19] http://world.people.com.cn/GB/1030/4057722.html
    [20] http://world.people.com.cn/GB/1030/4057722.html
    [21] http://news.sina.com.cn/z/sh5nex/
    [22] http://www.sco-ec.gov.cn/crweb/index_scoec.jsp
    [23] http://www.sectsco.org/html/00009.html
    [24] http://news.sina.com.cn/w/2005-05-18/02416670817.shtml
    [25] http://info.westpower.com.cn/cgi-bin/GInfo.dll?DispInfo&w=westpower&nid=228190
    [26] http://iaps.cass.cn/Bak/nyyj/9801-2.htm
    [27] 贾瓦哈拉尔·尼赫鲁著:《印度的发现》,中文版,第57页。
    [28] 香港《文汇报》,2005年10月27同。
    [29] http://www.qhnews.com/194/2005/04/05/23@133413.htm
    [30] 唐希中、刘少华、陈本红:前引书,第263-267页。
    [31] 卫灵:“曲折发展的中印关系——纪念中印建交55周年”,《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5年第4期。
    [32] http://news.sina.com.cn/c/2005-04-12/04245621669s.shtml
    [33] 转引自张敏秋主编:《中印关系研究(1947-2003)》,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6月第1版,第61页。
    [34] 王宏伟:“温总理访问印度与中印关系的新发展”,《南亚研究》,2005年第1期。
    [35] 同上注。
    [36] 转引自赵伯乐:“中印关系—新型的大国关系”,《当代亚太》,2005年第8期。
    [37] 《人民日报》2006年03月31日第15版。
    [38] 吴永年、赵干城、马孆:前引书,第228页。
    [39] http://gb.chinabroadcast.cn/8606/2006/03/29/1745@969167.htm
    [40] http://gb.chinabroadcast.cn/8606/2006/03/03/1745@927748.htm
    [41] Sarvepalli Gupta: Jawahalal Nehru: A Biography, Vol. 3,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84. p303-306
    [42] 张敏秋:“试析发展中印关系中的几大障碍”,《国际政治研究》,2002年第4期。
    [43] 中印边境自卫反击作战史编写组:《中印边境自卫反击作战史》,军事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2页。
    [44] http://sinoalex.51.net/articles/history/010.htm
    [45] http://www.ewdf.com/lvyou/other/xizang/
    [46] 孙晋忠:“透视中印关系纠葛”,《南亚研究季刊》,2002年第1期。
    [47] 转引自蓝建学:“民族主义视角中的南亚国际关系”,载《当代亚太》,2005年第9期。
    [48] 转引自薄燕:“印度核政策的演变”,《国际论坛》,2000年第6期。
    [49] 杨成绪主编:《中国周边安全环境透视》,中国青年出版社,2003年7月第1版,第185-186页
    [50] 侯建卫:“对中印经济关系的分析与思考”,《世界经济》,2005年1月。
    [51] 中国社会科学院课题组:“亚洲巨人的经济合作与竞争——中印经济关系比较与分析(二)”,《经济走势跟踪》,2005年第22期。
    [52] http://www.ce.cn/xwzx/gjss/gdxw/200510/09/t20051009_4883417.shtml
    [53] 杨成绪主编:前引书,第142页。
    [54] “中俄边界问题谈判内幕”,《环球》,2005年10月18日。
    [55] 新华网北京10月19日电。
    [56] http://news.sina.com.cn/c/2003-06-02/10121125953.shtml
    [57]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民族与宗教研究中心著:《上海合作组织——新安全观与新机制》,时事出版社,2002年2月第1版,第295页。
    [58] 杨成绩主编:前引书,第1页。
    [59]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民族与宗教研究中心著:前引书,第295页。
    [60] 张敏秋主编:前引书,第60页。
    [61] http://news.qq.com/a/20051202/000275.htm
    [62]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民族与宗教研究中心著:前引书,第279页,第287页。
    [63] 同上注。
    [64] 同上书,第292页。
    [65] http://www.huaxia.com/js/jsgc/00247010.html
    [66] http://news.sina.com.cn/c/2005-04-04/14176283686.shtml
    [67] 贾伟德:“中印关系与巴基斯坦”,《(巴基斯坦)每同时报》,2003年11月02日。
    [68] 张复宪:“中巴(基斯坦)政治、外交关系的回顾与展望”,《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9月第3期。
    [69] http://gb.chinabroadcast.cn/8606/2006/03/29/1745@969029.htm
    [70] 张复宪:前引书,2004年9月第3期。
    [71]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民族与宗教研究中心:前引书,第295页。
    [72] http://www.southcn.com/news/china/china05/wjbfwnysg/fwnytt/200504040646.htm
    1.吴永年、赵干城、马孆著:《21世纪印度外交新论》,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年10月版。
    2.倪世雄著:《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版。
    3.门洪华著:《权力与互相依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10月版。
    4.张贵洪著:《国际组织与国际关系》,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年9月版。
    5.唐希中、刘少华、陈本红著:《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1949~2002)》,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4月版。
    6.张小明著:《中国周边安全环境分析》,中国国际广播大学出版社,2003年6月版。
    7.李芳,刘沁秋著:《印度——第三条道路上踯躅》,四川人民出版社,2002年5月版。
    8.倪健民、陈子瞬著:《中国国际战略》,人民出版社,2003年10月版。
    9.马加力著:《关注印度——崛起中的大国》,天津人民出版社,2002年5月版。
    10.肖佳灵,唐贤兴编:《大国外交》,时事出版社,2003年6月版。
    11.郝雨凡、王建伟等著:《瞬间的力量》,新华出版社,2002年9月版。
    12.徐小杰著:《新世纪的油气地缘政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
    13.孙壮志著:《中亚新格局与地区安全》,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14.王宏纬著:《中印关系研究》,中国藏学出版社,1998年版。
    15.布热津斯基著:《大棋局》,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16.张文木著:《中国国家安全哲学》,载《战略与管理》,2001年第1期。
    17.叶自成著:《地缘政治与中国外交》,北京出版社,1998年版。
    18.吕岩松、钱峰等著:《中俄印越走越近吗?》,载《环球时报》,2003年6月27日第7版。
    19.阎学通著:《中国外交需立足周边》,载《了望新闻周刊》,2000年第11期。
    20.宋德星著:《试析中国周边安全环境中的印度因素》,载《中国外交》2000年第4期。
    21.马加力著:《努力构筑中印建设性合作伙伴关系》,载《中国外交》,2000年第7期。
    22.王绳祖著:《国际关系史》,世界知识出版社,1995年版。
    23.赵伯乐著:《当代南亚国际关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
    24.孙士海、葛维钧主编:《印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
    25.叶宗奎、王杏芳主编:《国际组织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
    26.王逸舟主编:《新安全论》,浙江人民出版社,2003年2月第1版
    27.解超、胡健著:《国际政府组织与中国的外交战略》,贵州人民出版社,2004年3月第1版。
    28. David, M. D. and T. R. Ghoble (eds.), India, China and South—east Asia: Dynamics of Development, New Delhi: Deep & Deep Publications Pvt. Ltd, 2000.
    29. Dixit, J. N., India's Foreign Policy and Its Neighbors, New Delhi: Gyan Publishing House, 2001.
    30. Donald M. Snow, National Security, St. Martin's press, 1995.
    31. Pease K S,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 Perspectives on Governance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Prentice Hall, 2002.
    32. Dervort. T. R, International Law and Organization: An Introduction, Sage Publications, 1997.
    33. Archer C,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 Routledge, 2001.
    34. 33. B. C. Upreti, Mohan Lal Sharma, S.N. Kaushik: Indian's Foreign Policy, Nelhi, Kalinga Publication, 2003
    35. Ashutosh Varshney, ed.: India and the Politics of Developing Countries,New Delhi, Sage Publication, 2004
    36. Baldev Raj Nayar, T. V. Paul: India in the World Order,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3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