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谐体系构建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本文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背景出发,在深入分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科学内涵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状况及成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谐体系的原则和路径。
     我国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是社会全面系统的和谐。大学生是青年中的优秀群体,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在整体上是积极向上的,但是,也存在理想信念不坚定等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相适应的问题,而解决这些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谐体系。因此,我们在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谐体系过程中,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坚持师生双主体地位原则,坚持有效灌输与正确疏导有机结合的原则;并且要从成才理念、教育内容、心理健康等多个方面去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谐体系,以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从而推进整个社会的和谐进程。
This article is set in constructing socialism harmonious society. 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connotation of socialism harmonious society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problem of university students, this article propose the principle and the path on building of harmonious system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university students.
     Which we construct socialism harmonious society is comprehensive system harmony. As the flower of the youth,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quality of university students will directly effect the realization of socialism harmonious society. In the curren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quality of university students are positive and upward generally. But, partial university students lose faith in the ideals and belief, which do not adapt with constructing socialism harmonious society. The important way which solve these questions is to construct harmonious system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university students in constructing socialist harmonious society. Therefore, constructing harmonious system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university students, we must insist the people-oriented principle, insist the principle which the teachers and students all are the dominant positions, insist the principle of organic synthesis of effective instilling and the correct unblocking. In order to enhanc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university students, and advance the harmonious advancement of the entire social, we must construct harmonious system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university students from constructing the idea of success, education content, psychologically healthy, and so on.
引文
① 于幼军等:《十七大报告辅导读本》[M],人民出版社 2007 年版,第 17 页
    ② 宋元人注:《四书五经》(上册)[M],中国书店影印出版社 1984 年版,第 27 页
    ③ 朱熹:《诸子集成》(一)[M],中华书局出版社 1954 年版,第 176 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 卷)[M],人民出版社 1995 年版,第 293-294 页
     ① 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M],人民出版社 2002 年版,第 19 页
    
    ①《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C],中央文献出版社 2006 年版,第 701 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1 卷)[M],人民出版社 1956 年版,第 82 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1 卷)[M],人民出版社 1956 年版,第 537 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1 卷)[M],人民出版社 1956 年版,第 103 页
     ① 杭晓平:《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M],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 2006 年版,第 46 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 卷)[M],人民出版社 1995 年版,第 291 页
     ①《2007 年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状况滚动调查表明大学生主流积极健康向上》[J],《成才之路》2007 年第 27期,第 38 页
    ② 中共中央宣传部:《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思想政治工作》[M],学习出版杜 2000 年版,第 6 页
    
    ① 中共中央宣传部:《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思想政治工作》[M],学习出版杜 2000 年版,第 16 页
    ② 陈敏:《当代大学生信仰问题研究》[J],《医学教育探索》2006 年第 11 期,第 74 页
    ③ 毛国涛:《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调查报告》[J],《中国成人教育》2007 年第 1 期,第 123 页
    ① 马维振:《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调查分析及对策研究——来自西安 15 所高校问卷调查》[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6 年第 3 期,第 44 页
    ② 马维振:《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调查分析及对策研究——来自西安 15 所高校问卷调查》[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6 年第 3 期,第 44 页
    ③ 毛国涛:《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调查报告》[J],《中国成人教育》2007 年第 1 期,第 124 页
    ① 马维振:《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调查分析及对策研究——来自西安 15 所高校问卷调查》[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6 年第 3 期,第 44 页
    ② 朱飞:《当前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调查与研究》[J],《滁州学院学报》2006 年第 6 期,第 119 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2 卷)[M],人民出版社 1995 年版,第 32 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2 卷)[M],人民出版社 1995 年版,第 56 页
    ① 任国清、王学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堪忧》[J],《教育与职业》2007 年第 28 期,第 82 页
     ① 任国清、王学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堪忧》[J],《教育与职业》2007 年第 28 期,第 82 页
    ② 张宏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研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 年第 6 期,第 33 页
    ① 任国清、王学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堪忧》[J],《教育与职业》2007 年第 28 期,第 83 页
    ② 任国清、王学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堪忧》[J],《教育与职业》2007 年第 28 期,第 82 页
     ① 马维振:《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调查分析及对策研究——来自西安 15 所高校问卷调查》[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6 年第 3 期,第 44 页
     ① 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状况调查》[J],《调查研究》2007 年第 17 期,第 37 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3 卷)[M],人民出版社 1995 年版,第 374 页
    ② 胡锦涛:《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讲话》[N],《解放军报》2003 年 12 月 8 日,第 1 版
     ①《列宁选集》(第 1 卷)[M],人民出版社 1995 年版,第 285 页
     ① 赵中立、许良英:《纪念爱因斯坦文集》[C],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79 年版,第 70 页
    ② 江泽民:《在清华大学建校 90 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1 年 04 月 30 日,第 1 版
    ① 王晓朝:《宗教学基础十五讲》[M],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3 年版,第 269 页
    ② 荆学民:《社会转型与信仰重建》[M],山西教育出版社 1999 年版,第 273-274 页
    ③ 侯惠勤:《正确世界观人生观的磨砺》[M],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5页
    ④《列宁选集》(第 1 卷)[M],人民出版社 1995 年版,第 317 页
    ⑤ 刘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论》[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6 年版,第 101 页
    
    ① 江畅:《价值论与伦理学论丛》[M],湖北人民出版社 2002 年版,第 137 页
    ② 刘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论》[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6 年版,第 101 页
    ③ 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C],中央文献出版社 2002 年版,第 4 页
     ① 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M],北京出版社 1994 年版,第 376 页
    ② 陈秉公:《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年版,第 245 页
     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N],《光明日报》2001 年 10 月 25 日,第 1 版
    ① 夏国新:《实用管理心理学》[M],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1990 年版,第 216 页
    ② [美]约翰·罗尔斯《正义论》[M],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8 年版,第 78 页
    ① 王幼芳:《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调查及改革的思考》[J],《青年研究》2002 年第 2 期,第 4 页
    ② 熊秉纯:《质性研究方法刍议》[J],《社会学研究》2001 年第 5 期,第 26 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 卷)[M],人民出版社 1995 年版,第 9 页
    ④ 张耀灿:《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人民出版社 2001 年版,第 95 页
     ① 张勇、李军:《论社会实践活动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 年第 4 期,第 70-71 页
    
    1、陈秉公:《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杭晓平:《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M].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06.
    3、刘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论》[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4、梁金霞:《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热点问题研究》[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6.
    5、宋元林、陈春萍等:《网络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6.
    6、李才俊:《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新探》[M].重庆:重庆出版集团.重庆出版社,2006.
    7、顾海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导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
    8、张钠:《大学生修养》[M].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
    9、谢海光:《思想政治工作网站创新》[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
    10、万斌、张应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论》[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11、周长春:《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索》[M].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
    12、吴俊杰、张红:《中国构建和谐社会问题报告》[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5.
    13、韩庆祥、亢安毅:《马克思开辟的道路 人的全面发展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14、张雷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读本》[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15、沈国权:《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16、中共中央宣传部:《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思想政治工作》[M].北京:学习出版社,2000.
    17、黄志斌:《绿色和谐理论:生态时代的管理哲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18、吴昭谦:《天人合一新探》[M].国际炎黄文化出版社,2004.
    19、汪青松、张国定:《从文科综合到人文教育》[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
    20、薛天祥:《高等教育管理学》[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1、单中惠:《西方教育思想史》[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96.
    22、舒达:《素质教育全书》[M].经济日报出版社,1997.
    23、程正方:《现代管理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
    24、邓伟志:《和谐社会笔记》[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5.
    25、《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学习读本》[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
    2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2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4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28、《毛泽东文集》第 7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
    29、《邓小平文选》第 2-3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30、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31、中共中央宣传部:《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思想政治工作》[M].北京:学习出版社,2000.
    32、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33、顾明远:《教育大辞典》(简编本)[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34、张耀灿、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35、张耀灿:《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工作史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36、张耀灿、郑永廷、刘书林、吴潜涛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37、罗国杰等:《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38、郑永廷:《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39、仓道来:《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40、王礼湛、陈杰、陆树程:《思想政治教育学》[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
    41、王瑞荪:《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42、王小锡、王建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概论》[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
    43、林泰:《大学德育新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7.
    44、李启佑、李以国、毕国明:《新时期高等学校德育研究》[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1998.
    45、沈壮海:《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
    46、孟伟等:《转型期思想政治工作问题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1、熊建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结构体系论纲》[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高教版),2007(1).
    2、徐贵相:《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依据》[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7(2).
    3、余玉华:《和谐社会构建过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J].《思想政治教育》,2006(2).
    4、罗月丰:《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调研》[J].《人大复印资料》,2004(6).
    5、徐小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谐体系与和谐社会建设》[J].《高等教育研究》,2005(9).
    6、郑永廷、朱孔军:《以科学发展观主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思想教育研究》,2005(3).
    7、王忠桥、张旭东:《基于和谐社会建设中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战略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10).
    8、钟维荣:《试论人的全面发展与思想政治教育》[J].《人大复印资料》,2004(10).
    9、沈壮海:《努力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1(4).
    10、沈壮海:《思想政治教育应在破除旧观念中创新》[J].《思想政治教育》,2004(2).
    11、青峰、张崇生:《关于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思考》[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6).
    12、孟彩云:《高校德育实效性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3(4).
    13、曲建武:《全方位多渠道增强大学生德育实效性》[J].《中国高教研究》,2003(2).
    14、丁志岩、高景凤等:《提高“以德育人”实效性的几点思考》[J].《探索与求是》,2003(5).
    15、王卫东、张培国:《引导教育结合增强高校道德教育实效性》[J].《中国高等教育》,2003(13 ).
    16、斤树军:《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J].《教育科学研究》,2003(3).
    17、娄志勇:《增强高校德育实效性的理性思考》[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2003(3).
    18、龚喜球.朱容皋:《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实效性三议》[J].《中国高等教育》,2003(10).
    19、廖和平、周雄文、王卫方:《制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原因分析》[J].《思想教育研究》,2003(10).
    20、郭振有:《重视传统文化增强德育实效性》[J].《人民教育》,2003(5).
    21、顾海良:《大学生思想理论教育的新课题》[J].《思想政治教育》,2003(10).
    22、靳诺:《开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J].《思想政治教育》,2004(7).
    23、石国亮:《牢牢把握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4(11).
    24、程胜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走创新之路》[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4(11).
    25、郑永廷:《坚持科学发展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1(6).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