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时期江苏公益慈善组织发展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本文以转型期江苏省慈善组织发展为研究对象,以期通过对江苏慈善组织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背景、制度环境、社会政策等深层次因素的分析,探讨我国慈善组织与政府职能转变、公民社会建构之间的关系。
     本文选取了爱德基金会、江苏省慈善总会、南京市慈善总会、常州市慈善总会、宜兴远东慈善基金会、苏州汇凯爱心基金会、南京大学天健社共7个组织作为江苏慈善组织的典型个案进行研究,并从中归纳出三个类型:一类是宗教慈善基金会:爱德基金会;一类是官督商办慈善组织:常州慈善总会;第三类是民营企业非公募慈善基金会:远东慈善基金会。在常州慈善模式中,政府号召与企业家回应号召的官商合作是一大特色,它与“苏南模式”一脉相承.常州民营企业家积极响应政府发展慈善事业的号召,他们以慷慨捐资的善举,提升了企业家、企业的公共形象和社会声誉,并成为参与地方公共事业的重要力量。与官督商办的常州慈善总会相比,爱德基金会和远东慈善基金会更具民间性。但它们仍表现了“第三领域”的某种特征。爱德虽为基督教人士所创办,但其是一个民间慈善公益基金会,而不是一个传播宗教信仰的宗教组织。远东慈善基金会是由远东控股集团联合一批著名民营企业共同发起成立的国内首家定向资助残疾人就业培训的慈善基金会。远东的发展同样离不开江苏省政府和地方政府大力提倡发展慈善事业的政策支持。
     黄宗智提出的“第三领域”概念,认为第三领域是现代社会整合与国家政权建设两种趋势共同作用的产物。而江苏慈善组织的发展,表征着转型社会“第三领域”的成长。常州慈善总会、爱德基金会和远东慈善基金会是转型时期国家与社会共同卷入第三领域中的范例。这些组织或由政府发动、商人参与而组建;或由宗教领袖、学界领袖和商人们组成,但它们是因国家政策的倡导而成立的,并且按政府的方针而运作。相比较,政府强势主导的常州慈善总会代表了一种强政府型的“第三领域”;而政府政策引导、民问自主运作的爱德基金会和远东慈善基金会,则代表了一种弱政府型的“第三领域”。
     从转型时期江苏慈善组织的发展历程中来看,发展民间慈善组织和慈善事业,构建一种政府与社会组织之间的良性伙伴关系,无疑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改善治理结构和构建公民社会的有效途径。
Aiming at the development of charity organizations in Jiangsu province as the object of study during the transformation period, this paper makes an investigation into the relationship among the charity organizations, the transformation of governmental function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civil society by analyzing such deep-rooted factors as the historical background, the institutional environment and the social policy of the emergence and development of charity.
     By choosing such seven organizations the Amity Foundation, the Jiangsu General Association of Charity, the Nanjing General Association of Charity, the Changzhou General Association of Charity, the Fareast Charity Foundation in Yixing, the Huikai Love Foundation in Suzhou, the Tianjian Agency of Nanjing University as the typical cases for the research, this paper divides these into three different types : one is relegious charity , e. g. the Amity Foundation; the second is the charity operated by business group but under the supervision of the government, e. g. the Changzhou General Association of Charity; the third is the charity sponsored by private enterprises, e.g. the Fareast Charity Foundation in Yixing.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the government and the private enterprises is the major feature in the charity model of Changzhou, which has the same strain from the Sounthern Part of Jiangsu Model. Private entrepreneurs in Changzhou make a positive response to the call of developing the charity cause given by government. Their generous donations improve the public images and social reputation of the private enterprises greatly and become the important force which participates in the local public utilities. Compared with the Changzhou General Association of Charity, the Amity Foundation and the Fareast Charity Foundation in Yixing have the civil features,but they also show certain characteristics of "third field" . The Amity Foundation is not a kind of religious organization to spread the religion but a charity foundation for public benefits , though it is established by religious personnel. The Fareast Charity Foundation in Yixing is the first charity foundation in China which provides the employment training for the disabled persons, it is initiated by the Fareast Charge Share Corp and some other famous private enterprise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Fareast Charge Share Corp can' t be successful without the overall situation to develop the charities created by both the provincial government and local government.
     The concept of "the third field" put forward by Philip C. C . Huang, holds that it is the outcome of both the conformity of modern society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national power. The development of charity organizations in Jiangsu shows the growth of 'the third field" in social transformation. The Changzhou General Association of Charity, the Amity Foundation and the Fareast Charity Foundation are the good examples of both the state and society jointly involving in the third field during the transformation period. Some of these organizations are launched by government and participated by businessmen; some are composed of the leaders from the religion, academy and the business, while they are founded by responding to the call of national policy and operated by the governmental principle. By comparison, the Changzhou General Association of Charity, led by government strongly, represents a sort of third field with governmental force; while the Amity Foundation and the Fareast Charity Foundation, which are led by the governmental policy and operated by the folk force, represent a sort of third field with weak governmental force.
     Judging from the developing course of Jiangsu charity organizations in the transformation period, we know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charity organizations and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fine partnership between the government and the social organizations are definitely the effective approach to perfecting the social security system, improving the governing structure and constructing civil society.
引文
[1]资中筠:《财富的归宿--现代公益基金会发展带来的启示》,2004年5月12日,上海大学生在线:www.shunivs.cn。
    [1]司金、陈建利著:《直面中国的慈善事业》,《读者》,2008年第1期,第42页。
    [2]筱迪:《做公益人,离普通有多远》,《读者》,2007年第7期,第60页。
    [1]简讯:《中国社会工作协会社会公益工作委员会简报》,2003年第3期,第12页。
    [1]徐麟著:《中国慈善事业发展研究》,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5年,第192页。
    [1]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2007年10月15日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37页-39页。
    [2]温家宝:《政府工作报告--2008年3月5日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46页。
    [1]田凯著:《非协调约束与组织运作--中国慈善组织与政府关系的个案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出版,2004年,第11页。
    [1]田凯著:《非协调约束与组织运作--中国慈善组织与政府关系的个案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出版,2004年,第15页。
    [2]同上,第17页。
    [1]田凯著:《非协调约束与组织运作--中国慈善组织与政府关系的个案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出版,2004年,第18页。
    [1][美]莱斯特.M.萨拉蒙等著:《全球公民社会--非营利部门视界》,贾西津、魏玉等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第56页。
    [1][美]莱斯特.M.萨拉蒙等著:《全球公民社会--非营利部门视界》,贾西津、魏玉等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第67页。
    [1]田凯著:《非协调约束与组织运作--中国慈善组织与政府关系的个案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出版,2004年,第24页。
    [2]田凯著:《非协调约束与组织运作--中国慈善组织与政府关系的个案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出版,2004年,第24页。
    [3]同上,第25页。
    [1]Julie.Fisher:"NGOS and the Political Development of the Third World",Amerian,Kumarian Press,1998,P126-130.
    [1]何增科主编:《公民社会与第三部门》,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第10页-15页。
    [1]朱力:《起步中的中国慈善事业》,《南京社会科学》,2000年12期,第27页。
    [2]郑功成著:《中华慈善事业》,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1999年,第103页。
    [3][日]夫马进著:《中国善会善堂史研究》,伍跃、杨文信、张学锋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年,序第1页。
    [1]郭于华著:《事业共同体--第三部门激励机制个案探索》,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56页。
    [2]沈原、孙五三:《制度的形同质异与社会团体发育》,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处于十字路口的中国社团》第23页。
    [3]田凯著:《非协调约束与组织运作--中国慈善组织与政府关系的个案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出版,2004年,第39页。
    [1][美]Philip C.C.Huang黄宗智:《中国的“公共领域”与“市民社会”--国家与社会间的第三领域》,载邓正来、[英]J.C.亚历山大编《国家与市民社会--一种社会理论的研究路径》,程农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年,第420页-443页。
    [1][日]沟口雄三:《重新思考辛亥革命的历史定位》,《台湾社会研究》,2007年第67期,第42页-46页。
    [2]康晓光、韩恒:《分类控制:当前中国大陆国家与社会关系研究》,《社会学研究》,2005年第6期,第73页-第76页。
    [1]同上,第82页-89页。
    [1]常建华著:《社会生活的历史:中国社会史研究新探》,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12月,第17页。
    [2]杨念群、黄兴涛、毛丹主编:《新史学:多学科对话的图景》(下),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503页。
    [3]常建华著:《社会生活的历史:中国社会史研究新探》,第25页。
    [4]冯尔康等著:《中国社会史研究概述》,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1988年,第8页。
    [1]周秋光、曾桂林著:《中国慈善简史》,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2页-3页。
    [1]田凯著:《非协调约束与组织运作--中国慈善组织与政府关系的个案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年,第85页-86页。
    [1]资中筠著:《财富的归宿--美国现代公益基金会述评》,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10页。
    [2]吉田久一:《日本社会事业的历史》,北京:劲草书房,1981年,第21页。
    [1]《论语·雍也》。
    [2]《论语·颜渊》。
    [1]《孟子·离娄下》。
    [2]《孟子·梁惠王上》。
    [3]《论语·里仁》。
    [4]《论语·阳货》。
    [5]《论语·卫灵公》。
    [1]《论语·公冶长》。
    [2]《孟子·滕文公上》。
    [3]周秋光、曾桂林著:《中国慈善简史》,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29页-57页。
    [1]王卫平、黄鸿山著:《中国古代传统社会保障与慈善事业》,北京:群言出版社,2005年,第181页-182页。
    [1]王卫平、黄鸿山著:《中国古代传统社会保障与慈善事业》,北京:群言出版社,2005年,第184页。
    [2]《墨子·兼爱中》。
    [3]《墨子·天治中》。
    [1]徐麟主编:《中国慈善事业发展研究》,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5年,第190页-191页。
    [1]徐麟主编:《中国慈善事业发展研究》,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5年,第192页-193页。
    [1]徐麟主编:《中国慈善事业发展研究》,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5年,第194页。
    [1]徐麟主编:《中国慈善事业发展研究》,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5年,第26页-30页。
    [1]徐麟主编:《中国慈善事业发展研究》,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5年,第33页-34页。
    [1]梁其姿著:《施善与教化-明清的慈善组织》,河北: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27页。
    [2][日]夫马进著:《中国善会善堂史研究》,伍跃、杨文信、张学锋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年,第180页。
    [3]王卫平、黄鸿山著:《中国古代传统社会保障与慈善事业》,北京:群言出版社,2005年,第193页。
    [1]王卫平、黄鸿山著:《中国古代传统社会保障与慈善事业》,北京:群言出版社,2005年,第46页。
    [2]徐茂明著:《江南士绅与江南社会》,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年,第23页。
    [1][日]夫马进著:《中国善会善堂史研究》,伍跃、杨文信、张学锋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年,第106页。
    [2]同上,第79页。
    [3]同上,第84页。
    [1][日]夫马进著:《中国普会普堂史研究》,伍跃、杨文信、张学锋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年,第84页。
    [2]同上,第89页。
    [1][日]夫马进著:《中国善会善堂史研究》,伍跃、杨文信、张学锋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年,第90页。
    [2]同上,第91页。
    [3]同上,第192页。
    [4]同上,第200页。
    [1][日]夫马进著:《中国善会善堂史研究》,伍跃、杨文信、张学锋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年,第323页。
    [2]同上,第325页。
    [1][日]夫马进著:《中国善会善堂史研究》,伍跃、杨文信、张学锋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年,第328页-329页。
    [2]同上,第377页。
    [1][日]夫马进著:《中国善会善堂史研究》,伍跃、杨文信、张学锋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年,第378页。
    [2]同上,第437页。
    [3]同上,第438页。
    [1][日]夫马进著:《中国善会善堂史研究》,伍跃、杨文信、张学锋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年,第440页。
    [1]徐茂明著:《江南士绅与江南社会》,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年,第147页-149页。
    [1]周秋光、曾桂林著《中国慈善简史》,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242页。
    [2]南通市张謇研究中心编:《张謇全集》(四),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年,第406页-407页。
    [1]周秋光、曾桂林著:《中国慈善简史》,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285页。
    [1][日]夫马进著:《中国善会善堂史研究》,伍跃、杨文信、张学锋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年,第105页。
    [2]梁其姿著:《施善与教化-明清的慈善组织》,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31页-34页。
    [1][日]夫马进著:《中国善会普堂史研究》,伍跃、杨文信、张学锋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年,第33页。
    [2]同上,第38页-39页。
    [3]王卫平、黄鸿山著:《中国古代传统社会保障与慈善事业》,北京:群言出版社,2005年,第196页。
    [1]周秋光、曾桂林著:《中国慈善简史》,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178页。
    [2][日]夫马进著:《中国善会善堂史研究》,伍跃、杨文信、张学锋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年,第446页。
    [3]同上,第447页。
    [1]同上,第81页。
    [2][日]夫马进著:《中国善会善堂史研究》,伍跃、杨文信、张学锋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年,第83页。
    [3]同上,第83页。
    [1]王卫平、黄鸿山著:《中国古代传统社会保障与慈善事业》,北京:群言出版社,2005年,第197页-201页。
    [2]周秋光、曾桂林著:《中国慈善简史》,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242页。
    [3]朱英:《戊戌时期民间慈善公益事业的发展》,《江汉论坛》,1999年第11期,第42页。
    [1]周建明主编:《社会政策:欧洲的启示与对中国的挑战》,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5年,第165页。
    [2]同上,第173页。
    [1]宋林飞主编:《地区经济发展平台》,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第133页。
    [1]段进军:《长三角与苏南--走向可持续发展研究》,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303页。
    [1]陈友放:《从“苏南模式”到“新苏南模式”的启示》,《产业与科技论坛》,2006年第6期,第22页-23页。
    [1]宋林飞主编:《江苏经济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2007)》,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第318页。
    [1]周秋光、曾桂林著:《中国慈善简史》,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378页。
    [1]周秋光、曾桂林著:《中国慈善简史》,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391页-393页。
    [1]仲鑫:《北大学术期刊网》(人文社科版),《政府管理研究》,2004年第1卷第3期。
    [2]爱德简讯编辑部:《关于中国非营利组织实践中的思考》,《爱德简讯》,2006年第5期
    [1]资中筠著:《财富的归宿_美国现代公益基金会述评》,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291页。
    [1]苏永通:《不同教义,同一种爱》,《南方周末》,2007年7月17日A8版。
    [1]《江苏年底慈善规模将达85亿》,2008年3月31日,京华网:http://www.jinghua.cn.
    [1]王名主编:《中国非政府公共部门》,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352页。
    [1]杨琳,《人格教育视野下的大学生社团组织规划设计》,《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7年第五期,第68页-第72页。
    [2]《中国非公募基金会调查》,2007年11月20日,新教育网:http://www.eduol.cn。
    [1]王杰、张海滨、张志洲主编:《全球治理中国际非政府组织》,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99页。
    [1][英]霍布斯著:《利维坦》,黎思复译,北京:商务印书馆出版,1985年,第94页。
    [2][英]约翰·洛克著:《政府论(下篇)》,赵伯英译,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14页。
    [3]王杰、张海滨、张志洲主编:《全球治理中国际非政府组织》,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10页。
    [1]王杰、张海滨、张志洲主编:《全球治理中国际非政府组织》,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100页。
    [2][美]托克维尔著:《论美国的民主》上卷,董果良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3年,第216页-217页。
    [3]王杰、张海滨、张志洲主编:《全球治理中国际非政府组织》,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102页。
    [1]王杰、张海滨、张志洲主编:《全球治理中国际非政府组织》,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102页-103页。
    [1]王杰、张海滨、张志洲主编:《全球治理中国际非政府组织》,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103页。
    [2]同上,第104页。
    [3]同上,第105页。
    [1]陶传进著:《社会公益供给--NPO、公共部门与市场》,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190页。
    [2]俞可平等著:《中国公民社会的制度环境》,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2页。
    [1]王名、刘培峰等著:《民间组织通论》,北京:时事出版社,2004年,第5页。
    [1]俞可平等著:《中国公民社会的制度环境》,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14页。
    [1]俞可平等著:《中国公民社会的制度环境》,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16页。
    [1]徐麟主编:《中国慈善事业发展研究》,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5年,第59页。
    [1]杨淦、傅钵编著:《漫话慈善》,北京:新华出版社,2006年,第89页。
    [2]同上,第91页。
    [1][美]Philip C.C.Huang黄宗智:《中国的“公共领域”与“市民社会”--国家与社会间的第三领域》,载邓正来、[英]J.C.亚历山大编《国家与市民社会--一种社会理论的研究路径》,程农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年,第420页-443页。
    [1][日]沟口雄三:《重新思考辛亥革命的历史定位》,《台湾社会研究季刊》,2007年第67期,第89-95页。
    [1]俞可平著:《治理与善治》,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第289页。
    [2][美]罗伯特D.帕特南著:《使民主运转起来:现代意大利的公民传统》,王列、赖海榕译,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304页。
    [1]褚松燕:《走向善治--郝秋笛教授访谈录》,《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5年第4期,第33页-45页。
    [1]俞可平主编:《治理与善治》,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第348页-350页。
    [1]徐麟著:《中国慈善事业发展研究》,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5年,第312页。
    [1]徐麟著:《中国慈善事业发展研究》,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5年,第313页。
    [2]《中国社会工作协会社会公益工作委员会简报》,2003年3月6日
    [1]资中筠著:《财富的归宿--美国现代公益基金会述评》,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263页-264页。
    [1]姜志:《国外的志愿活动和公民社会组织》,《南方周末》2002年8月29日。
    [1]《财富的归宿-现代公益基金会发展带来的启示》,2004年5月17日,上海大学生在线:http://shunivs.cn。
    [1]朱世达主编:《美国市民社会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序言第4页。
    [2]同上,第21页。
    [1]朱世达主编:《美国市民社会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第46页。
    [2]徐麟著:《中国慈善事业发展研究》,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5年,第316页-317页。
    [1]徐麟著:《中国慈善事业发展研究》,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5年,第320页-322页。
    [2]王名:《英国NGO的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中国基金会通讯》2006年第3期。
    [1]徐麟著:《中国慈善事业发展研究》,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5年,第323页。
    [1]徐麟著:《中国慈善事业发展研究》,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5年,第325页。
    [1]贾西津:《“伙伴关系”--英国政府与社会关系的启示》,2005年4月28日,中国选举与治理网:http://chinazhili.com.cn。
    [1]王名:《英国NGO的发展对我国的启示》,《中国青基会通讯》,2006年第3期。
    [1]徐麟著:《中国慈善事业发展研究》,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5年,第337页。
    [2]同上,第338页。
    [1]徐麟著:《中国慈善事业发展研究》,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5年,第339页。
    [1]徐瞬著:《中国慈善事业发展研究》,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5年,第341页。
    [2]宋宗合:《公益回眸:公民意识渐次觉醒》,《公益时报》,2005年第6期。
    [1]费时:《索捐:慈善的尴尬》,《浙江人大》,2007年10月,第52页-54页。
    [1]刘昂:《中国慈善事业立法的不足与完善》,《法制与社会》,2007年10月,第129页-130页。
    [2]王小波:《试论普通人参与慈善事业的意义、影响因素及其途径》,《道德与文明》,2006年第2期,第12页-15页。
    [1]刘昂:《中国慈善事业立法的不足与完善》,《法制与社会>,2007年10月,第129页-130页。
    [1]徐麟著:《中国慈善事业发展研究》,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5年,第353页。
    [1]杨琳:《论当代大学生科学价值观的缺失及其体系构建》,《中国高教研究》,2006年第3期,第76页-78页.
    [1]刘京:《公益是和谐社会的新动力》,《学会》,2005年第6期,第24页-27页。
    [2]许纪霖主编:《公共性与公民观》,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242页。
    [1]《比尔·盖茨:21世纪的新型资本主义》,《南方周末》,2008年2月27日。
    1.民政部财务和机关事务司编:《中国民政统计年鉴》,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9年-2003年。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编:《中国民政统计年鉴》,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0年-2007年。
    3.爱德基金会:《爱德基金会二十周年庆典文献汇编》,2006年7月。
    4.爱德基金会:《爱德简讯》,2000年-2006年。
    5.江苏省人民政府:《政府工作报告》,1998年-2007年.
    6.江苏年鉴编辑出版社编:《江苏年鉴》,1996年-2007年.
    7.江苏省民政厅:《关于加快培育发展慈善类基金会的意见》,2007年5月21日。
    8.杭州市民政局、杭州市民间组织管理局编:《杭州市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实践与探索》,杭州,2005年。
    9.民政部民间组织管理局编:《民间组织管理最新法规政策汇编(内部资料)》,2000年。
    10.民政部编:《中国全国性社会团体名录》,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2年.
    11.国务院法制办政法司、民政部民间组织管理局著:《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释义)》,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1999年。
    12.国务院法制办政法司、民政部民间组织管理局著:《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释义)》,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1999年。
    13.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十九号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1999年6月28日.
    14.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编:《中国红十字会历史资料选编》,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
    15.民政部:《民政部关于促进慈善类民间组织发展的若干意见》,2005年11月20日。
    16.民政部:《中国慈善事业发展指导纲要(2006-2010年)》
    17.首届“长三角民间组织合作交流论坛”秘书处编:《首届“长三角民间组织合作交流论坛”论文汇编》,2005年8月。
    18.《基金会管理条例》,2004年。
    19.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07年10月15日。
    20.温家宝:《政府工作报告--在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2007年3月5日.
    21.温家宝:《政府工作报告--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2008年3月5日。
    1.徐麟主编:《中国慈善事业发展研究》,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5年.
    2.上海市慈善基金会、上海慈善事业发展研究中心编:《转型期慈善文化与社会救助》,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6年.
    3.资中筠著:《财富的归宿--美国现代公益基金会述评》,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
    4.田凯著:《非协调约束与组织运作--中国慈善组织与政府关系的个案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年.
    5.何增科主编:《公民社会与第三部门》,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
    6.周秋光、曾桂林著:《中国慈善简史》,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
    7.王卫平、黄鸿山著:《中国古代传统社会保障与慈善事业》,北京:群言出版社,2005年.
    8.梁其姿著:《施善与教化-明清的慈善组织》,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
    9.徐茂明著:《江南士绅与江南社会》,北京:商务印书馆出版,2004年.
    10.王建芹等著:《从自愿到自由--近现代社团组织的发展演进》,北京:群言出版社,2007年。
    11.周建明主编:《社会政策:欧洲的启示与对中国的挑战》,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5年。
    12.郑功成著:《中华慈善事业》,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1999年。
    13.常建华著:《社会生活的历史:中国社会史研究新探》,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
    14.俞可平等著:《中国公民社会的制度环境》,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
    15.王名、刘培峰等著:《民间组织通论》,北京:时事出版社,2004年。
    16.俞可平编著:《市场经济与公民社会--中国与俄罗斯》,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5年。
    17.范丽珠主编:《全球化下的社会变迁与非政府组织(NGO)》,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
    18.毕监武著:《社团革命--中国社团发展的经济学分析》,山东:山东出版社,2003年。
    19.俞可平主编:《治理与善治》,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
    20.杨淦、傅钵编著:《漫话慈善》,北京:新华出版社,2006年。
    21.卢汉龙主编:《慈善:关爱与和谐》,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4年。
    22.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主编:《民间组织发展与建设和谐社会》,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年。
    23.许纪霖主编:《公共性与公民观》,南京:凤凰传媒集团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年。
    24.黄宗智主编、张静著:《现代公共规则与乡村社会》,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6年。
    25.陶传进著:《社会公益供给--NPO、公共部门与市场》,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
    26.俞可平等著:《中国公民社会的兴起与治理的变迁》,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
    27.贾西津著:《第三次改革--中国非营利部门战略研究》,北京:清华大 学出版社,2005年。
    28.邓国胜著:《非营利组织评估》,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
    29.邓国胜著:《公益项目评估--以“幸福工程”为案例》,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
    30.陶传进著:《环境治理:以社区为基础》,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
    31.王名、李勇等著:《德国非营利组织》,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
    32.安宇、沈山主编:《和谐社会的区域文化战略--江苏建设文化大省与发展文化产业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
    33.卢汉龙主编:《社会建设与社会治理》,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
    34.陈剩勇:《组织化、自主治理与民主--浙江温州民间商会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
    35.郁建兴等著:《民间商会与地方政府--基于浙江省温州市的研究》,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年。
    36.吕福新主编:《浙商转型研究》,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6年.
    37.王名主编:《中国非政府公共部门(清华发展研究报告2003)》,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
    38.王名、刘国翰、何建宇著:《中国社团改革--从政府选择到社会选择》,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
    39.贾西津、沈恒超等著:《转型时期的行业协会--角色、功能与管理体制》,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
    40.康晓光著:《权利的转移--转型期中国权利格局的变迁》,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年.
    41.王名编著:《非营利组织管理概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
    42.黄浩明编著:《非营利组织战略管理》,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
    43.陆镜生著:《慈善面面观》,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7年.
    44.谢玲丽主编:《NGO在中国--2002年民间组织发展与管理上海国际研讨会论文集》,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年。
    45.南通市张謇研究中心编:《张謇全集》(四),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年。
    46.邓云特著:《中国救荒史》,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84年。
    47.王杰、张海滨、张志洲主编:《全球治理中国际非政府组织》,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
    48.游子安著:《善与人同--明清以来的慈善与教化》,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
    49.费孝通著:《乡土中国 生育制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
    50.肖雪慧著:《公民社会的诞生》,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4年.
    51.陈弱水著:《公共意识与中国文化》,北京:新星出版社,2006年.
    52.王思斌主编:《社团的管理与能力建设》,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3年。
    53.王建芹著:《非政府组织的理论阐释--兼论我国现行非政府组织法律的冲突与选择》,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05年。
    54.时正新主编:《社会福利黄皮书--中国社会福利与社会进步报告(2002)》,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
    55.朱世达主编:《美国市民社会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
    56.曹天予、钟雪萍、廖可斌主编:《文化与社会转型》,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年。
    57.甘阳、陈来、苏力主编:《中国大学的人文教育》,北京:生活.读书.三联书店,2006年。
    58.徐卫华著:《发展慈善事业的理念认知与行为方式》,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年.
    59.秦晖著:《问题与主义》,吉林:长春出版社,1999年。
    60.杨雄等著:《社会转型与青年发展》,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4年。
    61.顾丽梅主编:《公共政策与政府治理》,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
    62.周联合著:《自治与官治--南京国民政府的县自治法研究》,佛山:广东人民出版社,2006年.
    63.苏建新、李海编著:《以能级为中心的人力资源管理》,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4年。
    64.张敏杰著:《中国弱势群体研究》,长春:长春出版社,2003年。
    65.甘满堂著:《村庙与社区公共生活》,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
    66.景跃进著:《政治空间的转换--制度变迁与技术操作》,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
    67.李惠斌主编:《全球化与公民社会》,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计,2003年。
    68.黎熙元、童晓频等著:《社区建设--理念、实践与模式比较》,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年。
    69.谭建光、李森等主编:《与志愿者同行--中国广东志愿服务调查纪实》,肇庆:广东人民出版社,2006年。
    70.窦玉沛主编:《社会管理与社会和谐》,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5年。
    71.邵金荣著:《非营利组织与免税--民办教育等社会服务机构的免税问题》,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
    72.北京新华信商业风险管理有限责任公司译校:《非营利组织管理》,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
    73.殷妙仲、高鉴国主编:《社区社会工作--中外视野中的交流》,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
    74.曾向东著:《民营经济发展论》,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
    75.宋林飞主编:《江苏经济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2007)》,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
    76.余晖等著:《行业协会及其在中国的发展:理论与案例》,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年。
    77.汪大海、魏娜等主编:《社区管理》,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年。
    78.李剑锋编著:《组织行为管理(第二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
    79.吴东民、董西明主编:《非营利组织管理》,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
    80.李珍刚著:《当代中国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互动关系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
    81.丁元竹主编:《非政府公共部门与公共服务》,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年。
    82.宋林飞主编:《构建和谐社会读本》,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年.
    83.徐甡民著:《上海市民社会史论》,上海:文汇出版社,2007年。
    84.方立天、学愚主编:《佛教传统与当代文化》,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
    85.江汛清主编:《与世界同行--全球化下的志愿服务》,杭州:浙江人民出版计,2005年.
    86.肖关鸿主编:《重构中国精神》,上海:文汇出版社,2005年。
    87.张茗著:《从美国民主到法国革命》,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6年。
    88.晏金桃主编:《行业协会服务经营创新与规范化管理实务全书》,广州:广东海燕电子音像出版社,2002年。
    89.孙立平等著:《动员与参与--第三部门募捐机制个案研究》,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年。
    90.吴忠泽、陈金罗著:《社团管理工作》,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1996年.
    91.陈金罗著:《社团立法和社团管理》,北京:法律出版社,1997年。
    92.周志忍、陈庆云著:《自律与他律--第三部门监督机制个案研究》,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年。
    93.成思危著:《中国事业单位改革--模式选择与分类引导》,北京: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00年。
    94.李建发主编:《政府及非营利组织会计》,哈尔滨: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年。
    95.江明修著:《第三部门经营策略与社会参与》,台北:智胜文化实业有限公司,2000年。
    96.张三力著:《项目后评价》,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年。
    97.刘岳兵著:《中日近现代化思想与儒学》,北京:生活.读书.三联书店,2007年。
    98.冯尔康等著:《中国社会史研究概述》,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1988年.
    99.刘颖冰主编:《行善时代》,北京:中国三峡出版社,2007年.
    100.苏力著:《规制与发展--第三部门的法律环境》,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年。
    101.夏勇著:《人权概念起源》,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
    102.仝志辉等著:《农村民间组织与中国农村发展:来自个案的经验》,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
    103.陈宝良著:《中国的社与会》,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年。
    104.黄恒学著:《我国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研究》,黑龙江: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
    105.陈晓春著:《市场经济与非营利组织研究》,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1年。
    106.林尚立主编:《社区民主与治理:案例研究》,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
    107.阎明复著:《美国慈善事业一瞥》,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1年.
    108.朱力著:《当代中国社会问题》,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
    109.希望编:《温州模式的历史命运》,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年.
    110.樊纲:《市场经济与经济改革》,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2年.
    111.吴锦良:《政府改革与第三部门发展》,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
    112.商玉生:《中国基金会研究》,北京:中国科学基金研究会编,1998年.
    113.赵泳主编:《民间组织评估的探索》,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6年。
    114.谭建光、李森主编:《中国志愿者服务指南》,肇庆:广东出版社,2007年。
    115.上海市慈善基金会、上海慈善事业发展研究中心编:《慈善理念与社会 责任》,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8年。
    116.蔡勤禹著:《民间组织与灾荒救治--民国华洋义赈会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出版社,2005年。
    117.Julie.Fisher:"NGOS and the Political Development of the Third World",USA,Kumarian Press,1998.
    118.Donald J.Bourgeois:"Charities and Not-for-Profit Administration and Governance Handbook",Canada,Butterworths-A Member of the LexisNexis Group,2001.
    1.[美]托克维尔著:《论美国的民主》(上、下卷),董果良译,北京:商务印书馆出版,2004年。
    2.[美]莱斯特.M.萨拉蒙等著:《全球公民社会--非营利部门视界》,贾西津、魏玉等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
    3.[美]莱斯特.M.萨拉蒙、S.沃加斯.索可洛斯基等著:《全球公民社会--非营利部门国际指数》,陈一梅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
    4.[美]罗伯特D.帕特南著:《使民主运转起来:现代意大利的公民传统》,王列、赖海榕译,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
    5.[美]贝希.布查尔特.艾德勒、大卫.艾维特等著:《通行规则--美国慈善法指南》,金锦萍、朱卫国等译,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7年.
    6.[美]菲利克斯.格罗斯著:《公民与国家--民族、部族和族属身份》,王建娥、魏强译,北京:新华出版社,2003年。
    7.[美]约翰.基恩著:《市民社会:旧形象新观察》,王令愉、魏国琳译,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06年。
    8.[美]理查德.C.博克斯著:《公民治理--引领21世纪的美国社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
    9.[美]詹姆斯.P.盖拉特著:《21世纪非营利组织管理》,张誉腾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
    10.[美]约翰.罗尔斯著:《政治自由主义》,万俊人译,上海:学林出版 社,2000年。
    11.[美]约翰·罗尔斯著:《正义论》,何怀宏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
    12.[美]史密斯-巴克林协会著:《非营利管理》,孙志伟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04年。
    13.[美]Neil Gilbert.Paul.Terrell:《社会福利导论》,黄晨熹等译,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年。
    14.[英]霍布斯著:《论公民》,应星、冯克利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3年.
    15.[英]霍布斯著:《利维坦》,黎思复译,北京:商务印书馆出版,1985年.
    16.[英]哈耶克著:《通往奴役之路》,王明毅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
    17.[英]阿米.古特曼等著:《结社:理论与实践》,吴玉章、毕小青等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年.
    18.[英]查尔斯.沃尔夫著:《市场或政府》,谢旭译,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1994年。
    19.[英]J.c.亚历山大、邓正来主编:《国家与市民社会》,程农等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年。
    20.[英]阿克顿著:《自由与权力》,侯建译,北京:商务印书馆出版,2001年.
    21.[英]埃德蒙.柏克著:《自由与传统》,蒋庆译,北京:商务印书馆出版,2001年.
    22.[英]约翰.密尔著:《论自由》,许宝骥译,北京:商务印书馆出版,2005年。
    23.[德]哈贝马斯著:《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曹卫东译,上海:学林出版社,1999年。
    24.[德]斐迪南.滕尼斯著:《新时代的精神》,林荣远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
    25.[加]伊恩.斯迈利、[英]约翰.黑利著:《NGO领导、策略与管理:理论与操作》,陈玉华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
    26.[古希腊]柏拉图著:《理想国》,郭斌和译,北京:商务印书馆出版,2002年。
    27.[日]吉田久一:《日本社会事业的历史》,陈海星译,北京:劲草书房,1981年。
    28.[日]夫马进著:《中国善会善堂史研究》,伍跃、杨文信、张学锋译,北京:商务印书馆出版社,2005年。
    29.[波兰]亚当.米奇尼克著:《通往公民社会》,崔卫平主译,内部资料,2006年。
    30.[俄]安德兰尼克.米格拉尼扬著:《公民社会与俄罗斯现代化》一,徐葵等译,北京:新华出版社,2003年.
    31.[英]约翰.洛克著:《政府论两篇》,赵伯英译,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4年。
    1.朱力:《起步中的中国慈善事业》,《南京社会科学》,2000年第12期,第9页-18页。
    2.康晓光、韩恒:《分类控制:当前中国大陆国家与社会关系研究》,《社会学研究》,2005年第6期,第73页-89页.
    3.朱英:《戊戌时期民间慈善公益事业的发展》,《江汉论坛》,1999年第11期,第13页-21页.
    4.庄爱玲:《中国基金会能力建设:爱德的启示》,《学海》,2004年第4期,第97页-105页。
    5.李怡心:《关于国外慈善事业的研究综述》,《道德与文明》,2006年第2期,第16页-19页。
    6.徐宇珊:《非公募基金会发展刍议--以北京光华慈善基金会为例》,《学会》,2006年第7期,第20页-24页。
    7.高成运:《民间组织能力建设的视角与路径》,《学会》,2006年第5期,??第15页-21页。 8.徐政:《中国公益基金会的发展历程及其存在的问题》,《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6年第5期,第114页-118页。v
    9.李宁:《NPO与政府关系浅析》,《经济研究导刊》,2006年第2期,第66页-68页。 10.陈佳:《关于中国青年志愿者组织发展现状的思考》,《理论界》,2006年第2期,第105页-106页。 11.李晓凤:《非政府组织的发展现状初探》,《求实》,2006年第1期,第166页-168页. 12.董丁戈、岳学军:《营造和谐与理想的精神家园--高校校园文化的发展研究》,《社会科学战线》,2006年第3期,第325页-326页. 13.张静:《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研究》,《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6年第2期,第178页-180页。 14.杨守金、汪继福:《试论慈善理念的培育》,《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1期,第43页-47页。 15.蔡勤禹:《慈善意识论》,《天府新论》,2006年第2期,第101页-106页. 16.黄丹、姚俭建:《当代中国慈善事业发展的战略路径探讨》,《社会科学》,2003年第8期,第75页-79页。v
    17.王小波:《试论普通人参与慈善事业的意义、影响因素及其途径》,《道德与文明》,2006年第2期,第12页-15页. 18.李怡心:《关于国外慈善事业的研究综述》,《道德与文明》,2006年第2期,第16页-19页。 19.张华阳:《欧洲四国公民意识面面观》,《政工研究动态》,2007第21期,第13页-15页. 20.严碧华:《慈善立法的脚步》,《今日财富》,2007年第9期,第43页. 21.姚明:《让慈善公益事业蓬勃发展》,《城市减灾》,2007年第3期,第5页-7页。 22.于海峰、周浩杰:《我国公益慈善事业职业化发展探析》,《地方财政研究》, 2007年第1期,第23页-26页。
    23.兰天祥:《近代商人的慈善公益活动》,《宁夏社会科学》,2006年第11期,第43页-48页。
    24.周麟:《试论中国慈善事业的发展轨迹及其前景》,《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第4期,第21页-25页。
    25.石磊:《市场经济环境中的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企业家天地》,2005年第8期,第116页-117页。
    26.刘雁:《加拿大的公益事业及公益意识》,《教书育人》,2004年第9期,第61页。
    27.魏婧、王松:《我国慈善事业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天津市职工现代企业管理学院学报》,2004年第2期,第65页-66页.
    28.徐政:《中国公益基金会的发展历程及其存在的问题》,《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6年第5期,第114页-118页。
    29.李迎生:《加快慈善公益事业发展与构建和谐社会》,《中州学刊》,2006年第4期,第102页-106页。
    30.许晓莉、张蕾:《中国慈善事业发展中的障碍及对策》,《山东行政学院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第6期,第101页-103页。
    31.张伟兵:《慈善组织与中国社会的治理和善治》,《晋阳学刊》,2006年第6期,第44页-48页。
    32.费时:《索捐:慈善的尴尬》,《浙江人大》,2007年第10期,第52页-54页.
    33.刘昂:《中国慈善事业立法的不足与完善》,《法制与社会》,2007年第10期,第129页-130页.
    34.杨琳:《人格教育视野下的大学生社团组织规划设计》,《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7年第20卷第5期,第68页-72页.
    35.杨琳:《论当代大学生科学价值观的缺失及其体系构建》,《中国高教研究》,2006年第3期,第76页-78页。
    36.褚松燕:《走向善治--郝秋笛教授访谈录》,《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5年第4期,第33页-45页。
    37.姜志:《国外的志愿活动和公民社会组织》,《南方周末》2002年第8期,第25页。
    38.王名:《英国NGO的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中国基金会通讯》2006年第3期,第11页.
    39.刘京:《公益是和谐社会的新动力》,《学会》,2005年第6期,第24页-27页。
    40.李宝梁:《中国民间商会透析》,《天津社会科学》,1997年第5期,第60页-61页.
    41.杨念群:《华北青苗会的组织结构与功能演变--以解口村、黄土北店村等为个案》,《中州学刊》,2001年第3期,第36页-42页.
    42.郭万超、孟长江:《中国民间组织的现状与发展》,《北京社会科学》,2002年第2期,第10页-19页.
    43.安蓉泉:《中国民间组织研究中的概念矛盾分析》,《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3年第2期,第35页-43页。
    44.杨团:《沪港非营利组织比较研究报告》,《杭州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11期,第8页-19页。
    45.姚俭建、Janet Collins:《美国慈善事业的现状分析--一种比较视角》,《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11期,第13页-18页.
    46.周秋光:《关于慈善事业的几个问题》,《求实》,1999年第5期,第27页-39页。
    47.高志华:《论慈善》,《中国社会工作》,1997年第3期,第22页-28页.
    48.王卫平:《中国古代慈善事业的思想基础》,《江苏社会科学》,1999年第2期,第33页-42页。
    49.高灵芝:《论慈善事业的社区化和社会化》,《社会科学研究》,2004年第3期,第24页-35页。
    50.许琳:《论慈善事业发展的乘数效应》,《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1期,第11页-20页。
    51.洪银兴:《苏南模式的演进及其对创新发展模式的启示》,《南京大学学报》,2007年第2期,第31页-38页。
    52.陈友放:《从“苏南模式”到“新苏南模式”的启示》,《产业与科技论坛》,2006年第6期,第22页-23页。
    53.张宇炜、刘小煜:《对新苏南模式的思考》,《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24卷第1期,第14页-17页。
    54.李炳炎、唐思航:《苏南模式与浙江模式之异同》,《科学决策月刊》,2006年第7期,第51页-53页。
    55.徐斌:《模式解析--江浙经济发展环境比较研究》,《农业现代化研究》,2006年第27卷第4期,第246页-249页。
    56.商魂:《新苏商的特色》,《企业参考》,2006年第8期,第66页.
    57.姜新、郑传龙:《实业家与慈善事业的结合--近代江苏实业家与晚清“义赈”的兴起》,《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第6卷第2期,第1页-5页。
    58.马真、于德孔:《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慈善救济机构述略》,《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第21卷第6期,第98页-100页。
    59.何孔蛟:《从新普育堂看慈善组织与政府机构间的互动(1912-1937)》,《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1期,第111页-116页.
    60.姜新、郑传龙:《近代企业与慈善公益的结合--荣德生的慈善公益思想及实践活动评析》,《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2期,第114页-118页.
    61.张田生:《从“苏南模式”到“江阴之路”》,《现代化研究》,2004年第3期,第26页-27页。
    62.康晓光:《经济增长、社会公正、民主法治与合法性基础--1978年以来的变化与今后的选择》,《战略与管理》,1999年第4期,第55页-62页.
    63.王卫平:《论中国传统慈善事业的近代转型》,《江苏社会科学》,2005年第1期,第212页-217页。
    64.仲鑫:《信念.实践.畅想一:中国最早的民间组织之一--爱德基金会》,《政府管理研究》,2004年第1卷第3期,第69页-第74页.
    65.秦晖:《全球化进程与入世后的中国第三部门》,《南方周末》,2002年第8期,第42页-48页。
    66.庞金友、靳宏:《全球化进程中的国家与公民社会--当代西方理论视角》,《中共福建省委学校学报》,2007年第1期,第48页-53页。
    67.司林波、韩兆柱:《“小政府”理念与政府职能转变》,《公共管理》,2006年第1期,第47页-49页。
    68.汪志强:《非政府组织:我国政治社会发展的新动力》,《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第84页-89页.
    69.路遥:《走向善治:中国公民社会的角色--郝秋笛教授访谈录》,《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5年第4期,第62页-65页。
    70.张田生:《从“苏南模式”到“江阴之路”》,《现代化研究》,2004年第3期,第15页-16页。
    71.李长林:《中国慈善史研究中的几个问题--<中国慈善简史>读后》,《文史博览》,2007年第7期,第4页-第9页。
    72.南都公益基金会:《中国非公募基金会调查》,2007年11月20日,新教育网:http://www.eduol.cn。
    73.《江苏慈善基金一年净增13亿位居全国第二》,2006年11月17日,中国江苏网:http://jsnews.jschina.com.cn.
    74.《非公募基金会渐成主力军团》,2007年7月26日,证券之星网:http://www.stockstar.com。
    75.《江苏年底慈善规模将达85亿》,2008年3月31日,京华网:http://www.jinghua.cn。
    76.昆山市民政局:《学习贯彻<条例>,培育发展基金会》,2006年12月5日,江苏民间组织网:http://mjzz.jsmz.gov.cn.
    77.赵冠军:《深圳慈善覆盖模式调查》,《公益时报》,2007年5月8日。
    78.张嘉伟:《爱心之城昆山唱响爱心之歌》,2007年8月5日,人民网:http://www.people.com.cn。
    79.杨报平:《大善永恒》,2006年11月8日,江苏新闻网:http://www.js.chinanews.com.cn。
    80.爱德基金会:((公信力是这样培养起来的》,《公益时报》,2006年第11期。
    81.宋宗合:《公益回眸:公民意识渐次觉醒》,《公益时报》,2005年第6期。
    82.[德]Katrin Fiedler:《“we Change Society,Society Change us”-The Example of The Ami ty Foundat ion》,《全球化下的社会变迁与非政府组织(NGO)》,2003年,第383页-397页。
    83.贾西津:《“伙伴关系”--英国政府与社会关系的启示》,中国选举与治理网,2005年。
    84.爱德基金会秘书长丘仲辉:《关于中国非营利组织实践中的思考》,《爱德简讯》,2006年第5期,第12页-13页。
    85.沟口雄三:《重新思考辛亥革命的历史定位》,《台湾社会研究季刊》,2007年第67期,第89页-95页。
    86.高力克:《转型中的现代性之争》,《二十一世纪》,2005年4月号,第32页-40页.
    1.中华慈善网:http://www.chinacharity.cn
    2.江苏民政网:http://www.jsmz.gov.cn
    3.江苏民间组织:http://mjzz.jsmz.gov.cn
    4.江苏慈善网:http://www.jscf.org.cn/
    5.常州民政:http://www.czmz.cn/
    6.公益时报:http://www.gongyishibao.com
    7.上海市慈善基金会:http://www.shanghaicharity foundation
    8.浙江慈善网:http://www.zcf.net.cn
    9.人民网:http://www.people.com.cn
    10.爱德基金会:http://www.amityfoundation.org.cn
    11.南大启明网:http://www.nju.qiming.cn
    12.唐仲英基金会:http://www.tangfoundation.org.cn
    13.远东慈善基金会:http://yuandong520.com/
    14.苏州慈善网:http://www.szcs.org.cn
    15.苏州汇凯爱心基金会:http://hkkf.cn/
    16.香港公益金网站:http://www.commchest.org.cn
    17.英国全国志愿组织理事会网站:http://www.ncvo-vol.org.uk
    18.美国劝募咨询协会网站:http://www.aafrc.org/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