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国际区域合作问题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在2008年金融危机和稍后欧洲爆发主权债务危机过程中,美国多次用“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增发货币,来刺激低迷的经济,缓解双赤字压力,弥补低增长和失业高企的困境。而美元的波动也为其它主要贸易国的货币稳定和贸易结算以及外汇储备带来了持续的冲击。
     回顾历史,正二战后美国综合国力迅猛发展,成就了美元的霸权地位,以美元为中心的单极货币体系得以成形。但同时单极货币体系带来的全球经济、贸易、消费、储蓄的失衡是直接导致2008年全球经济动荡的深层原因之一。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爆发和蔓延对国际货币市场形成巨大冲击,也将对国际货币体系产生深远影响。而几乎同时,欧洲面临主权债务危机的掣肘,除英国(未纳入欧元体系)之外的欧洲主要经济体先后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由于经济增长不一致所引发的对欧洲统一货币政策的肢解已危及欧元的稳定性,甚至存在性。进而引发欧盟经济体债务违约的风险,欧元因此在短期内难以胜任替代美元成为全球结算货币和储备资产的重任。基于多种因素考虑,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美元作为全球储备“硬通货”的地位仍难以被撼动,美元仍将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处于主导地位,短期内国际货币体系的单极格局依然难以改变。
     单极货币体系具有权利义务不对称、利己性、缺乏约束制衡机制等内在缺陷,从单极向多极货币体系的演进和改革必然是曲折而漫长的过程。此次全球金融危机使得美国和欧盟经济体的消费急剧下降、流动性枯竭、大量企业倒闭、失业人数增加。美元和欧元受到不同程度的打击,这为人民币国际化,成为多极货币的一极奠定了现实基础。当前人民币在全球范围内有限的交易量和储藏量,与中国的贸易大国地位并不相称,使得渐进开放的中国面临诸多掣肘和制约。由此凸显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时,当前中国处于高速经济增长向次高速经济增长过渡的阶段,即从年均经济增长8%-9%向8%-7%演变的过程。经济结构调整、增长方式转变、节能减排、平衡和协调区域经济增长、保障民生、拓展金融市场、加强金融监管和改革力度,都是当前中国经济急需解决的根本问题。而人民币国际化对于上述政策目标无疑即具有推动作用又具有一定的风险扰动作用。如何权衡利弊,特别是在当前中国面临区域经济增长调整、加速中西部发展优化东部地区产业结构、缩小工业在不同省份之间的差距、加速第三产业发展的大背景下,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无疑具有了充分的现实意义。既要有利于中国出口贸易的稳步发展,又要呼应中国经济改革,深化结构调整力度,这是摆在学者、专家和政策制定者面前最为紧迫和关键的问题。本文认为,从单极到多元是国际货币改革的基本方向,人民币国际化和区域化是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和实现中国梦必然的战略选择。中国应抓住机遇,趋利避害,积极推动人民币国际区域化进程。
For a long time, the hegemony of the dollar makes it convenient to share the huge globalreserve currency seigniorage; in the meanwhile, the long-term depreciation of the dollarmakes it plunder a huge amount of inflation tax. During the financial crisis and the Europeansovereign crisis later on, the United States issuing currency with “quantitative easing”monetary policy to stimulate the sluggish economy, ease the pressure on the twin deficits,bridge the plight of low growth and high unemployment. The fluctuation of the dollarcontinues impact monetary stability trade settlement and foreign exchange reserves of othermajor trading countries.
     Looking back of history, the rapid development for comprehensive national strength ofU.S. economy, finance, policy and military makes it achieving the dollar’s hegemony andforming a U.S. dollar-central single monetary system. But the imbalance of global economy,trade, and saving which brings by the unipolar monetary system is one of the underlyingcauses. The outbreak and spread of the financial crisis which triggered by the subprime crisisform a huge impact on the international currency market also will have a profound impact onthe international monetary system. So U.S. dollar as the most important international reservecurrency would be weaken, U.S. dollar as the dollar hegemony would be challenged. Almostat the same time, Europe faces the constraints of the sovereign debt crisis, except for England(not included in the major European economies outside the euro system). Triggering a debtdefault risk of the EU economies, the euro failed to accomplish the important task to replacethe dollar as the global settlement of monetary and reserve assets in the short term. Based on avariety of factors to consider in the future for a long period of time, the U.S. dollar as globalreserve status of the "hard currency" is still difficult to shake, the dollar will remain adominant position in the international monetary system, in the short term, single-stage patternof international monetary system still difficult to change.
     The single monetary system has inherent defects about self-serving, lack of constraintchecks and balances, asymmetry of rights and obligations, the moving process fromsingle-stage to the evolution and reform of the monetary system must be tortuous andprotracted. This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makes the consumption decline, liquidity dried up,unemployment increase of U.S. and EU. The dollar and the euro are subject to different blowwhich provide a foundation for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the RMB, to become one ofmulti-level currency in reality. The limited RMB trading volume and reserves worldwidecurrently is not commensurate with China's largest trading nation status; also make thegradual opening up of China faces many constraints and constraints. Thus the importance andnecessity of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the RMB is highlights. The same time, China is in theevolution process of moving from the rapid economic growth to a sub-high-speed economicgrowth over-the stage, by decline the average annual economic growth of8%-9%to8%-7%.Restructuring Economic, Changing growth pattern, conservating energy, balancing andcoordination of regional economic growth, safeguarding people's livelihood, expanding financial markets, strengthen financial regulation and reform, are China's current economicurgent need to address the fundamental problem.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the RMB for theabove policy objective is no doubt that plays a role in promoting the risk of disturbance. Howto weigh the pros and cons, especially in the context of China is currently faced with theadjustment of regional economic growth, accelera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entral optimizethe eastern part of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to narrow the gap between industries in differentprovinces, to accelerate the development of tertiary industry, to promote theinternationalization of the RMB is undoubtedly with the full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he mosturgent and critical issue for academics, experts and policy makers is that it should bebeneficial to the steady development of China's export trade, and echoes China's economicreforms, deepen structural readjustment. This paper argues that the basic direction of theinternational monetary reform is from the single-stage to multi-internationalization of theRMB and financial development of China's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he Rise ofGreat Powers inevitable strategic choice. China should seize the opportunity, while avoidingdisadvantages and actively promote the process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the RMB.
引文
①英;托马斯·孟:《贸易论》,商务印书馆1982年8月第一版,第19~20页.
    ②英;托马斯·孟:《贸易论》,商务印书馆1982年8月第一版,第20页.
    ③英;托马斯·孟:《贸易论》,商务印书馆1982年8月第一版,第252~253页.
    ①英;约翰·罗:《论货币和贸易》,商务印书馆1986年6月第1版,第1页.
    ②英;约翰·罗:《论货币和贸易》,商务印书馆1986年6月第1版,第2页.
    ③英;约翰·罗:《论货币和贸易》,商务印书馆1986年6月第1版,第3页.
    ④英;约翰·罗:《论货币和贸易》,商务印书馆1986年6月第1版,第6页.
    ⑤英;约翰·罗:《论货币和贸易》,商务印书馆1986年6月第1版,第3页.
    ⑥英;约翰·罗:《论货币和贸易》,商务印书馆1986年6月第1版,第23页.
    ①英;《威廉·配第著作选集》,商务印书馆1981年1月第1版,第41页.
    ②英;约翰·罗:《论货币和贸易》,商务印书馆1986年6月第1版,第43页.
    ③英;约翰·罗:《论货币和贸易》,商务印书馆1986年6月第1版,第44页.
    ④《休谟经济论文选》商务印书馆1984年10月第1版,第67页.
    ①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64页.
    ①亚当·斯密:《国富论》,商务印书馆1972年12月第一版,第3页.
    ②亚当·斯密:《国富论》,商务印书馆1972年12月第一版,第5页.
    ③亚当·斯密:《国富论》,商务印书馆1972年12月第一版,第7页.
    ①亚当·斯密,《国富论》商务印书馆1972年12月第一版下册第116页.
    ②亚当·斯密,《国富论》商务印书馆1972年12月第一版下册第118页.
    ①亚当·斯密,《国富论》商务印书馆1972年12月第一版下册第121页.
    ①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73年版,第7页.
    ②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人民出版社1974年11月第1版,第938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5月第1版,第252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人民出版社1974年11月第1版,第716~717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人民出版社1974年11月第1版,第354~355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人民出版社1974年11月第1版,第359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5月第1版,第25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5月第1版,第256页.
    ②《李嘉图著作和通集》第一集,商务印书馆1962年9月第1版,第110页.
    ③马克思《剩余价值学经史》第2卷,三联书店1957年版,第296~297.
    ④<英>克拉潘:《现代英国经济史》中卷,商务印书馆1975年7月第1版,第13页.
    ⑤《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人民出版社1974年11月第1版,第939页.
    ①凯恩斯:《预言与劝说》,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年1月第1版,第3页.
    ①转引自:哈罗德:《凯恩斯传》,商务印书馆1983年8月第1版,第598页.
    ②凯恩斯:《预言与劝说》,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年1月第1版,第217页.
    ③凯恩斯:《预言与劝说》,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年1月第1版,第179~180页.
    ①凯恩斯:《货币论》下册,商务印书馆1986年6月第1版,第342~344页.
    ②凯恩斯:《货币论》下册,商务印书馆1986年6月第1版,第345~346页.
    ①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英汉对照本)九州出版社2007年1月第1版,第577页.
    ②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英汉对照本)九州出版社2007年1月第1版,第583页.
    ①<英>克拉:《现代英国经济史》下卷,商务印书馆1977年9月第1版,第20~21页.
    ②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8页
    ①《金融战争》,中央编译出版社2008年版
    ①《新自由主义工资》原载《亚洲时报》2006年
    ①www.领导决策参考.com,2010年3月21日,王梦奎
    ①亚当·斯密:《国富论》,商务印书馆1972年12月第一版
    ①弗里德曼:《资本主义与自由》,商务印书馆2004年第二版
    ②萨缪尔森:新华网,2005年10月17日
    ①凯恩斯:《和约的经济后果》,华夏出版社,2008年
    ①凯恩斯:《和约的经济后果》,华夏出版社,2008年
    ②《多极世界需要欧洲和中国如何合作》,人民网,2010年08月12日。
    ③《多极世界需要欧洲和中国如何合作》,人民网,2010年08月12日。
    ④《多极世界需要欧洲和中国如何合作》,人民网,2010年08月12日。
    ①《国际金融报》,4亿欧债这就买了,张颢,2010年7月23日。
    ②亚当·斯密:《国富论》,商务印书馆1972年12月第一版
    ①凯恩斯:《和约的经济后果》,华夏出版社,2008年
    ②(日)唐津一著,徐朝龙译,《中国能否赶超日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
    ③《日本崩盘:1990~1992》,光明网,2008年07月01。
    ①《日本崩盘:1990~1992》,光明网,2008年07月01。
    ②《无形的大陆》,大前研一(作者),栗东晖(译者),新华出版社;第1版2003年1月1日
    ①《日本制造业从底层坍塌》,《环球时报》,2010年2月26日
    ①腾讯认证博客,《日本竞争能力在下滑》陈言
    ①凯恩斯:《货币论》,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11月
    ②新浪财经,《中俄联手抛弃美元本币结算为滥印美元敲响警钟》,2010年11月30日。
    ①人民网,《人民币境外首次挂牌交易》,2010年12月17日
    ②李嘉图:《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第35、37页,郭大力、王亚南译,商务印书馆1962年版
    ③《金融时报》,《中俄贸易将使用本币结算》,2010年11月25日
    ①亚当·斯密:《国富论》,商务印书馆1972年12月第一版
    ①《蒙代尔经济学文集》引中第五卷,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年10月第1版,第121~122页.
    ②《国际金融报》2010年12月15日.
    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11月第1版,第105~106页.
    ①维基百科,http://en.wikipedia.org/wiki/Euro。.
    ②亚里士多德·政治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
    ①《资本主义的动力》,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社,1997年1月。
    ①《参考消息》2010年9月14日
    ①西美尔:《货币哲学》,华夏出版社,2007年7月
    ①哈耶克:《货币的非国家化》,新星出版社,2007年8月。
    ①《李嘉图著作和通信集》第一卷,商务印书馆1962年9月第1版,第123页.
    ②《环球时报》,2011年1月13日。
    ①孙元江:“零关税驱动大合作”,《人民日报》2011年1月11日.
    ②凯恩斯:《合约的经济后果》北京华夏出版社2008年1月第1版,第2页.
    ①《蒙代尔经济学文集》第五卷,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年10月第1版,第148页.
    ②《蒙代尔经济学文集》第五卷,金融出版社2003年10月第1版,第151~152页.
    ①《毛泽东选集》(合订本),人民出版社1964年4月第1版,第667页.
    ①《人民日报》2011年1月11日.
    ②“零关税驱动大合作”,《人民日报》2011年1月11日.
    ①凯恩斯:《货币论》,商务印书馆1986年6月第1版
    ①《中国网》,《德新社:人民币国际化是一场“金融革命”》,2011年01月20。
    ①凯恩斯:《货币政策的可选择目标》,1923年。
    ①《欧洲一体化进程:过去与现在》,出版社:(西班牙)圣地亚哥·加奥纳·弗拉加,2009年1月。
    [1]彼得·D·希夫,约翰·唐斯.《美元大崩溃》.中信出版社,2008年5月第1版.
    [2]鲍桑葵.《关于国家的哲学理论》.商务印书馆,1995年1月第1版.
    [3]彼得·L·伯思斯坦.《黄金简史》.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年8月第1版.
    [4]彼得·马丁,布鲁诺·霍尔纳格.《资本战争》.天津教育出版社,2008年2月第1版.
    [5]布罗代尔.《资本主义的动力》.牛津大学出版社,1997年4月北京第1版.
    [6]保罗·R·克鲁格曼、茅瑞斯·奥伯斯法尔德.国际经济学理论与政策[M]:下册.第六版.海闻等译.北京:中国民大学出版社,2006.
    [7]布赖恩·法雷尔.《无疆界的市场》.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1月第1版.
    [8]布鲁斯·尼鲁.世界银行:一间政治机构.《太平洋研究与世界电讯》,1971年9月.
    [9]崔寅等.世界提防美国启动印钞机.《环球时报》,2010年10月25日.
    [10]陈言.日本制造是从底层坍塌.《环球时报》,2010年2月26日.
    [11]陈立.浅论财政和货币政策视角下的中央政府与货币持有者.《技术与市场》,2010年第8期,149-149页.
    [12]陈岱孙,厉以宁.国际金融学说史[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1991.
    [13]陈学斌.人民币在俄罗斯边境地区流通的利弊[J].外汇与管理,2002,(9).
    [14]大前研一.《无形的大陆》.新华出版社,2003年1月第1版.
    [15]东京阳.人民币在蒙古国流入流出情况的研究[J].改革,2002,(3).
    [16]戴磊.人民币首次在境外挂牌交易.《金融时报》,2010年12月17日.
    [17]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11月第1版.
    [18]丁一兵.东亚货币合作的新进展[J].世界经济,2006(3):82-90.
    [19]杜厚文,李小牧,王广中.欧元区域货币一体化的矛盾与挑战[M].中国金出版社,2003年.
    [20]丁剑平.港币与人民币的协整:一个实证研究[J].世界经济文汇,2002,(2).
    [21]德怀特·戴·艾森豪威尔.1953年1月20日首任就职演说,《美国总统就职演说全集》.四川人民出版社,1996年7月第1版.
    [22]丰帆,王亮亮,王跃西.中美高官交锋人民币升值.《环球时报》,2010年10月12日.
    [23]富兰克林.《富兰克林经济论文选集》.商务印书馆,1989年15月.
    [24]范幸丽,王晶.广场协议、日本长期经济萧务与人民币升值[J].世界经济研究,2003年第3期23-29页.
    [25]樊华,余佩珍.论拉美经济的美元化[J].世界经济研究,1999(5):69-73.
    [26]关志雄.亚洲告别钉住美元的汇制度[J].国际经济评论,2000,(2).
    [27]格林斯潘.美国次贷危机的教训.《金融时报》,2008年3月18日.
    [28]高海红.从清迈倡议到亚洲债券基金田.国际经济评论,2004,(3).
    [29]高巍.台湾支柱产业发展现状及其向岛外转移的趋势[Jl.亚太经济,2006,(3).
    [30]哈耶克.《货币的非国家化》.新星出版社,2007年8月第1版.
    [31]哈罗德.《凯恩斯传》.商务印书馆,1993年8月第1版.
    [32]何慧刚.东亚区域货币合作的模式和路径选择[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7,(7).
    [33]何耀.台湾对大陆、美、日贸易依存度的比较分析[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7年.
    [34]韩雪.四家台资银行获批在大陆筹建分行.《金融时报》,2010年9月17日.
    [35]汉密尔顿.《联邦党人文集》.商务印书馆,1980年6月第1版.
    [36]赫尔穆特·施密特.《全球化与道德重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2月第1版.
    [37]亨特·罗茨.《关于1992年的欧洲的文献目录》.美国国会联合经济委员会编,1992.
    [38]霍思菲尔德.《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945~1965年》.华盛顿特区1969年版.
    [39]黄益平.欧元危机对亚洲货币融合的启示.《经济学消息》,2010年6月11日.
    [40]何帆,覃东海.东亚建立货币联盟的成本与收益分析[J].世界经济,2005(1):3-16.
    [41]金洪飞.新型市场货币危机机理研究[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
    [42]华晓红,赵旭梅.对祖国大陆与台湾地区经济依存关系的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5,(4).
    [43]黄建忠.“两岸共同市场”的特殊构架与机制设计[J].国际贸易问题,2006,(l).
    [44]黄少明.香港人民币业务及其前景[J].粤港澳价格,2004,(1).
    [45]黄晓东.两岸四地建立中元区的可行性研究—基于OCA指数的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6,(4).
    [46]黄燕君,赵生仙.香港与澳门货币一体化问题初探[J].财贸经济,2001,(11).
    [47]靳超,冷燕华.内地和香港的最优货币区实证研究[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4,(6).
    [48]杰弗里.萨克斯.费利普,拉雷恩.全球视角的宏观经济学[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49]姜波克,罗得志.最优货币区理论综述兼述欧元、亚元问题[J].世界经济文式汇,2002,(l).
    [50]菊地枚二.日元国际化—进程与展望[M].中国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51]克拉潘.《现代英国经济史》中卷.商务印书馆,1975年7月第1版.
    [52]克拉.《现代英国经济史》下卷.商务印书馆,1977年9月第1版.
    [53]凯恩斯.《货币论》下册.商务印书馆,1986年6月第1版.
    [54]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九州出版社,2007年1月第1版.
    [55]弗瑞德·M·文森.萨凡纳会议之后.《外交》,1946年7月第24期.
    [56]凯恩斯.《预言与劝说》.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年1月第1版.
    [57]凯恩斯.《合约的经济后果》.北京华夏出版社,2008年1月第1版.
    [58]拉格纳·纳科斯.《国际货币经验:两次大战间隔时期的教训》.国际联盟1944年版.
    [59]莱斯特·瑟罗.《二十一世纪的角逐》.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1月第2版.
    [60]康芒斯.制度经济学[M]:上册.于树生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
    [61]理查德·尼克松.“1969年1月20日就职演说”《美国总统就职演说全集》.四川人民出版社,1996年7月第一版.
    [62]李玲瑶.当代经济金融研究—兼论台湾汇率制度与经济发展[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3年版
    [63]李明明.单一货币与认同——关于英国对欧元态度的社会心理分析[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6).
    [64]李友华.当前两岸建立经济合作机制的症结及对策[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l).
    [65]李倩.人民币跨境双向顺畅流动指日可待.《金融时报》,2010年6月28日.
    [66]李嘉图.《李嘉图著作和通集》第一集.商务印书馆,1962年9月第1版.
    [67]李扬,王松奇.中国金融理论前沿[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2月第一版.
    [68]李富有.区域货币合作:理论、实践与亚洲的选择[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
    [69]李晓.“日元国际化”的困境及其战略调整[J].世界经济,2005(6):3-18.
    [70]刘思跃,肖卫国.国际金融[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年3月第1版.
    [71]刘莉亚,任若恩.银行危机与货币危机共生性关系的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2003(10):40-49.
    [72]刘力臻.国际金融危机四重分析[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73]刘力臻.论国际区域货币合作[J].税务与经济,2003(3):1-5.
    [74]刘树成赵志君马跃等著.金融开放与宏观稳定[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
    [75]柳剑平,孙云华.垂直专业化分工与中国对东亚经济体的贸易逆差——兼及中国对美国贸易顺差的比较分析[J].世界经济研究,2006,(7).
    [76]刘树成,赵志君,马跃.金融开放与宏观稳定[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
    [77]刘曙光.东亚货币合作的前景与中国的作用[J].国际经济合作,2002,(2).
    [78]刘震涛.对新形势下两岸经济关系的思考[J].国际经济评论,2008,(1).
    [79]罗纳德·麦金农贡特尔·施纳布尔.东亚经济周期与汇率安排[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年版.
    [80]罗伯特·斯基德尔斯基德.《约翰·梅纳德·凯恩斯》第三卷.《为自由二战:1937年~1946年》.2001年版.
    [81]露西沃·萨诺、马克·P.泰勒.汇率经济学[M].何泽荣主译.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
    [82]陆前进.货币危机的理论和汇率制度的选择[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
    [83]劳伦斯·科普兰.汇率与国际金融[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2年10月第一版.
    [84]鲁里埃尔·鲁比尼.希腊必须重组债务.《经济学消息》,2010年7月23日.
    [85]罗贵发.滞胀危机下中国宏观调控政策的选择.《商业时代》,2009年,第19期.
    [86]廖子光:《金融战争》.中央编译出版社,2008年4月第1版.
    [87]马君潞,陈平,范小云.国际金融[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3
    [88]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
    [89]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73年版.
    [90]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人民出版社,1974年11月第1版.
    [91]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5月第1版.
    [92]马克思.《剩余价值学经史》第2卷.三联书店,1957年版.
    [93]毛泽东.《毛泽东选集》.人民出版社,1964年4月第1版.
    [94]木春山.欧洲怒对华尔街货币阴谋.《环球时报》,2010年3月9日.
    [95]木春山等.美国基金做空欧元,英法媒体拉响警报.《环球时报》,2010年3月9日.
    [96]默顿·J·佩克.《工业组织与从1992年欧洲的受益》.《布鲁金斯经济论文》,1989年第2期.
    [97]米尔顿费里德曼.《资本主义与自由》,商务印书馆,1986年3月,第1版.
    [98]莫莉.中俄贸易将使用本币结算.《金融时报》,2010年11月25日.
    [99]孟德斯鸠.《法的精神》下册.商务印书馆,1963年3月第1版.
    [100]蒙代尔.《蒙代尔经济学文集》第五卷,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年10月第1版
    [101]迈克尔·赫德森.《金融帝国》.中编译出版社,2008年8月第1版.
    [102]摩尔根.《古代社会》.商务印书馆,1977年8月第1版.
    [103]马歇尔.《货币、信用与商业》.商务印书馆,1986年6月第1版.
    [104]迈克尔·赫德森.《金融帝国》.中央编译出版社,2008年8月第1版.
    [105]潘英丽.国际货币经济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106]让·雅克·卢梭.《社会契约论》.商务印书馆,1980年2月修订第2版.
    [107]石磊.多极世界需要欧洲和中国如何合作.《国际金融报》,2010年8月12日.
    [108]孙元江.零关税驱动大合作.《人民日报》,2011年1月11日.
    [109]唐津一.中国能否赶超日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2月第1版.
    [110]斯蒂芬·维恩斯.《危机年代》.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02年11月第1版.
    [111]萨伊.《政治经济学概论》.商务印书馆,1963年10月第一版.
    [112]托马斯·孟.《贸易论》.商务印书馆,1982年8月第一版.
    [113]托马斯·杰斐逊:《美国总统就职演说文集》,四川人民出版社1996年7月第1版.
    [114]维托里欧·格里利.《金融市场与1992年》.《布鲁金斯经济论文》,1989年第2期.
    [115]米尔顿·费里德曼.《资本主义与自由》.商务印书馆,1986年3月第1版.
    [116]米什金.《货币金融学》[M].中国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8月第四版.
    [117]王梦奎.后危机时期的世界和中国经济.《管理世界》,2010年第1期.
    [118]王允贵.广场协议对日本经济的影响及启示[J].国际经济评论,2004年第1期.
    [119]威廉·配第.《威廉·配第著作选集》.商务印书馆,1981年1月第1版.
    [120]万志宏.东亚货币合作的经济基础研究[D].南开大学,2004年.
    [121]王庭东.欧元路径及其对亚洲货币合作的启示[J].世界经济,2002,(4).
    [122]王峰,王博.台湾投资祖国大陆对岛内就业的影响——基于制造业的实证分析[J].世界经济研究,2007,(11).
    [123]王湘东.“华元”共同货币区的设想及实施[J].上海金融,2005,(12).
    [124]王雅范,管涛,温建东.走向人民币可兑换:中国渐进主义的实践[M」济科学出版社,2002年.
    [125]王直.中国台湾在经济一体化中面临的挑战和契机[J].国际经济评论,2004(5).
    [126]萧万长.一加一大于二——迈向两岸共同市场之路【M】.天下远见出版股有限公司,2005年版.
    [127]徐洪水.论人民币际化—基于人民币周边流通的分析[J].上海金融,2004(5).
    [128]徐奇渊,刘力臻.香港人民币存量估计:Ml口径的考察[J].世界经济,2004,(9).
    [129]杨帆.人民币与港币的关系[J].财贸经济,1998,(5).
    [130]姚莉.设立离岸金融市场促进人民币国际化[J].财经纵横,2007,(11).
    [131]元惠萍,陈浪南.海峡两岸货币一体化模式[J].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2,(5).
    [132]休谟.《休谟经济论文选》.商务印书馆,1984年10月第1版.
    [133]西美尔.《桥与门——齐美尔随笔集》涯鸿,宇声译.上海三联书店,1991年.
    [134]徐艳,何泽荣.开放经济条件下中国货币政策的内在矛盾[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5年第1期.
    [135]夏斌,廖强.货币供应量已不宜作为当前中国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J].经济研究,2001年第8期,33-43页.
    [136]夏斌.货币供给理论与实证研究[J].金融体制改革,1990年第2期:25-32.
    [137]杨惠昶.日本经济怎样掉进了美国设计的陷阱.《东北亚论坛》,2001年第4期.
    [138]雅克·阿达.《经济全球化》.中央编译出版社,2000年3月第一版.
    [139]亚当·斯密.《国富论》.商务印书馆,1972年12月第一版.
    [140]约翰·罗.《论货币和贸易》.商务印书馆,1986年6月第1版.
    [141]约翰·G·格利,爱德华·S·肖.金融理论中的货币[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142]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商务印书馆,1965年8月第1版.
    [143]《中国统计年鉴》2010年版.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年9月第1版.
    [144]《中国统计年鉴》2009年版.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年9月.
    [145]朱剑虹.冷静看待‘世界第二大’.《人民日报》,2011年1月21日.
    [146]詹姆斯·麦迪.首任就职演说《美国总统就职演说全集》.四川人民出版社,1996年7月.
    [147]赵俊杰.《21世纪的欧盟欧济发展战略》.中国城市出版社,2002年5月.
    [148]竹内宏.日本金融败战[M].中国发展出版社,1999年6月.
    [149]郑晓玲.中国当前货币政策操作目标困境分析[J].现代经济探讨,2007年第1期,85-88页.
    [150]乔桂明,刘钟鸣,郑晓玲.现阶段中国货币供应量对股市影响的实证分析.经济管理,2007年24期,35-42.
    [151]曲晨.区域经济一体化研究动态述评[J].商业时代,2008,(4).
    [152]沈国兵.日元与人民币一区域内货币合作抑或货币竞争[J].财经研究,2004年8月.
    [153]施峰.单一货币:中国和平崛起新思路一关于主导推动两岸四地和亚洲逐步实现单一货币的考析[J].经济研究参考,2004,(5).
    [154]孙景兵.欧元与中国货币一体化改革[J].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
    [155]孙兆慧.台湾产业外移与“产业空洞化”问题探讨[J].亚太经济,2006,(5).
    [156]钱小安.资产价格变化对货币政策的影响[J].经济研究.1998(01)
    [157]郑超愚,陈景耀.政策规则,政策效应,政策协调:现阶段中国货币政策取向研究《.金融研究》2000年第6期23-31页.
    [158]张卫平,王一鸣.汇率制度的分类、国别分布及历史演进[J].国际金融研究,2007(5):54-60.
    [159]张斌.东亚区域汇率合作:中国视角[J].世界经济,2004,(10).
    [160]张传国.海峡两岸经济整合的量化评价[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
    [161]张丽娟,孙春广.人民币由在香港流通、使用情况考察[J].改革,2002,(5).
    [162]张明正.港元联系汇率制度可持续性研究[J].亚太经济,2008,(3).
    [163]张玉冰.两岸经济整合的现实基础与发展趋势[J].亚太经济,2006,(6).
    [164]张玉冰.台湾产业结构升级与两岸经济合作关系的实证研究[J].亚太经济,2007,(5).
    [165]中国民币银行广州分行‘冻南亚及港澳地区金融问题”研究小组.粤港澳三地货币跨境流通问题研究[J].金融研究2002(6).
    [166]祝丹涛.最优货币区批判性评析[J].世界经济,2005(1):17-34.
    [167]钟伟.亚洲单一货币:路途遥远但值得期待[J].中国外汇管理,2001,(2).
    [168]周念利.两岸四地构建中元区的可行性研究—基于最优货币区“内生性假设”的实证检验[J].亚太经济,2007,(5).
    [169]周兴维一国两制”中的人民币与港币[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1997,(3).
    [170]周忠菲.台湾经济竞争力剖析及其发展前景[J],世界经济研究,2006,(5).
    [171]祝丹涛.论货币同盟形成的条件[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7年版.
    [172]祝金甫,李晶.汇率市场波动下的大陆与香港经济互动研究[J].国际经济合作,2008,(6).
    [173]朱孟楠,陈硕.“中元区”的构建:现实可行性及前景展望[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4).
    [174]朱孟楠,陈稀.全球金融危机下的香港联系汇率制:困境、可行性及改革方向[J].金融与经济,2008,(12).
    [175]朱孟楠,陈稀.次贷危机后的中国外汇储备管理策略.上海金融,2009,(1).
    [176]庄宗明,张启宇.建立“两岸共同市场”的可行性及其实施构想[J].东南学术,2005,(5).
    [177]庄宗明.“两岸共同市场”:理念架构及其现实意义[J].国际经济合作,2006,(1).
    [178]庄宗明.从经济全球化视角看两岸经济合作[J].两岸关系,2008,(7).
    [179]祝小兵.“清迈倡议”当前进展以及后续问题[J].东南亚之窗,2006,(2).
    [180]国家统计局发布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全文)[EB/OL].和讯新闻,http://news.hexun.com/2013-02-22/151361043.html.
    [181]朱妮.人民币国际化目前面临哪些问题[N].上海证券报,2011-09-12.
    [182]毛蓓蓓.论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优势与挑战[J].特区经济,2011(12):72:74.
    [183]王达,项卫星,刘晓鑫.论全球金融危机下的中美经济关系失衡及其调整[J].东北亚论坛,2011(1):21-28.
    [184]刘淼,于震.宏观经济稳定性对人民币汇率传递的影响研究[J].学习与探索,2012(12):105-107.
    [185]邓鑫,张慧莲.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的最新发展[J].银行家,2012(12):91-95.
    [186]李晓.现阶段人民币国际化的进展及面临的问题[J].中国市场,2010(20):12-23.
    [187]黄剑.人民币国际化的问题和道路探究[J].经营管理者,2009(11):96.
    [188]徐奇渊.人民币国际化面临的挑战和选择[J].当代世界,2010(21)58-60.
    [189] Richard A. Meese and Kenneth Rogoff. Empirical Exchange Rate Models of the Seventies: Do TheyFit out of Sample?[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1983(14):3-24.
    [190]Guillermo A. Calvo and Carmen M. Reinhart. Capital Flow Reversals, the Exchange Rate Debate, andDollarization [J]. Finance and Development,1999,36(3):1-5.
    [191] Guillermo A. Calvo and Carlos Alfredo Rodriguez. A Model of Exchange Rate Determination underCurrency Substitution and Rational Expectations[J].The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77,85(3):617-626.
    [192] Lance Girton and Don Roper. Theory and Implications of Currency Substitution[J].Journal ofMoney,Credit and Banking,1981,13(1):12-30.
    [193] Maurice Obstfeld and Kenneth Rogoff. Foundations of International Macroeconomics[M].Boston:MIT Press,2002.
    [194] Cagan, Phillip.The Monetary Dynamics of Hyperinflation [M]. In Milton Friedman, ed.,Studies inthe Quantity Theory of Money.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56.
    [196] Michael L. Mussa. The Theory of Exchange Rate Detemination [M]. in John Bilson and RichardMarston, eds., Exchange Rate Theory and Policy,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4:13-78.
    [197] Lutz Kilian and Mark P. Taylor. Why Is It so Difficult to Beat the Random Walk Forecast ofExchange Rates?[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2003,(60):85-107.
    [198]Joseph Stiglitz. Globalism’s Discontents. The American prospect,2002.
    [199] Hogan, M·T. The Marshall Plan.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7.
    [200] Michael Hudson. Fundamentals of US. World Dominance, Pluto press,2003.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