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库区生态立法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区域生态立法的发展与环境法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它主要是环境保护法、自然资源法、污染防治法等环境法律综合化、区域化的产物。国外已形成较为完善的区域生态立法体系,而我国在建国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只有政府及其主管部门制定过一些涉及区域生态的规划、政策和规范性法律文件,并没有制定过系统、专门的区域生态法。
     三峡库区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对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生态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有学者甚至建议要将库区打造成“国家级生态经济特区”。但现实中库区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已经严重影响和制约了库区经济、社会的发展。为了实现库区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发展,本文主张应在三峡库区进行区域生态立法,即制定一部《三峡库区生态法》,以加大对库区的生态保护力度。
     本文大胆吸收和借鉴了国外区域生态立法的成功先例,提出在《三峡库区生态法》中应当设立生态鉴定制度,并由跨行政区具有权威性、相对独立性、专门性的库区协调管理机构专门负责实施,建立和完善库区权益人利益损失补偿制度,包括库区资源征、占用补偿和库区生态效益补偿两个方面的内容,并进一步认为该法的性质是社会性和生态性。在具体论述时,本文引进了其它相关学科的知识,采用了假设性的理论研究方法,从预测和完善的角度出发,阐明了《三峡库区生态法》应当具有的功能和体系。本文首先对三峡库区生态立法进行了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该法的立法目的和定名,该法的概念、调整对象、调整方法和定位及性质,该法的基本原则和制度设计,以及该法的主要内容等也都作了一一阐释。
     第一部分,三峡库区生态立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考虑到三峡库区生态环境的现状及我国生态环境立法体制的不足,加上传统部门法手段和方法的局限性及传统部门法理论中生态法哲学价值理念的缺失,在三峡库区进行生态立法有其必然性。进言之,依据我国现行法律的相关规定,我国进行区域生态立法的基础和条件已经成熟,而且通过区域生态的专门立法,规范区域开发活动,也是国外区域开发的一条重要经验,尤其以美国和日本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第二部分,三峡库区生态立法的目的和定名。在分析了三峡库区生态立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后,进行库区生态立法必然还应有其立法目的。在传统的“人类中心主义”环境伦理观的影响下,生态立法的目的也是以人类为中心的,在立法上反映出“经济优先”、“人类优先”的思想。现代生态法是建立在“生态整体主义”和可持续发展伦理观的基础上,其立法目的体现出把生态系统的整体利益作为其最高价值。另外,本文主张将三峡库区的生态立法定名为《三峡库区生态法》,更能准确地表达三峡库区生态环境立法的实质,也能体现出与环境法间的本质差异。
     第三部分,《三峡库区生态法》的基础理论。本部分从总体上对《三峡库区生态法》的一些基础理论问题进行了探讨。内容首先包括了该法的概念,本文将其定义为:是为了达到协调库区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目的,并为了库区当代人和后代人的利益,调整人们在保护库区自然环境、合理开发利用库区自然资源、防治库区环境污染、保护库区自然人和法人的生态权利及合法利益方面所产生的生态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该法的调整对象——库区生态社会关系;该法的保护对象——库区的自然或自然环境;该法的调整方法——生态化方法;该法的定位——本文试图将其定位为独立生态法部门下的一部单行法、实体法和特别法;以及该法的属性具有社会性和生态性。
     第四部分,《三峡库区生态法》的基本原则。在对库区生态法的基础理论介绍完后,本文接着提出了该法的基本原则,是指那些能被库区生态法所确认或体现的、反映库区生态法特征的、具有普遍指导作用的基本准则。据此,作为库区生态法的基本原则有可持续发展原则、合理开发利用原则、生态优先原则和公众参与原则等。
     第五部分,《三峡库区生态法》的制度设计。库区生态法的基本制度是指由调整特定库区生态社会关系的一系列库区生态法律规范所组成的相对完整的规范体系。本文认为该法的基本制度应包括生态规划制度、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生态鉴定制度以及权益人利益损失补偿制度等。尤其是生态鉴定制度,作为该法的一种制度创新,在库区实施非常重要。它是库区执行环境管理和生态监督职能的一种手段,是保护库区自然环境、保障库区生态安全的一种预防性措施,目的是为了查明并且避免经济活动对库区自然环境潜在的生态危险,防止经济活动的任意实施对库区自然环境可能产生的不良影响,它和权益人利益损失补偿制度共同保证了库区公民生态权利的实现。
     第六部分,《三峡库区生态法》的主要内容。最后一部分包括了五个方面的主要内容:三峡库区的管理主体及管理体制方面,该部分内容中本文主张可在三峡库区这样一个生态经济区里建立一个跨行政区具有权威性、相对独立性的、专门性的协调管理机构,作为地方政府间自愿合作制度的一种创新,另外同时也鼓励在库区建立各类民间的跨地区合作组织,并且通过激励和约束机制使他们都能自愿遵守相关的合作规则;三峡库区生态环境的保护方面;三峡库区自然资源的利用方面;与三峡库区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相关的其它管理制度方面;三峡库区生态法律责任方面等内容。
The region ecology legislation development and the environment lawhave the extremely close relation. Overseas has formed the more perfectregion ecology legislation system, but our country after the founding of thenation in a quite long time, only has the government and its the departmentresponsible for the work formulates some to involve the region ecology theplan, the policy and the legal standard document, certainly hasn't formulatedthe special region ecology law.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district for its special geographicalposition has the vital significance to our country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the ecology protection, but in the reality the Reservoir district ecologicalenvironment unceasing worsening, already Seriously affected and hasrestricted the Reservoir district economy, social development. In order torealize the Reservoir district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the economical,soci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between the person and the natureharmonious development, this article advocates to carry on the regionecology legislation in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district, namelyformulates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district Ecology Law", enlarges tothe Reservoir district ecology protection dynamics.
     This article boldly absorbed and has profited from the overseas regionecology legislation successful precedent, has introduced the correlationdiscipline knowledge, has used the supposition fundamental researchmethod, embarked from the forecast and the consummation angle, hadexpounded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district Ecology Law" must havefunction and system.
     First part, Three Gorges Reservoir district ecology legislation necessityand feasibility analysis. Considers the insufficiency of our countryecological environment legislation system, in addition tradition departmentfamily rules and regulations method and method limitation and traditionaldepartment law theory condition law philosophy value idea flaw, thereforecarries on the region ecology legislation in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district to have its inevitability. Looking from another angle that, the people value idea transformation, "the ecology right" concept proposing, promotedthe ecology legal science theory and the practice development in particular.
     The second part,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district ecology legislationgoal and chooses a name. The modern ecology law is the establishment in"the ecology benefit center principle", Moreover, this article will advocate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district ecology legislation named "the ThreeGorges Reservoir district Ecology Law".
     Third part, "Three Gorges Reservoir district Ecology Law" basic theory.This chapter has made a general description from the overall on "the ThreeGorges Reservoir district Ecology Law".
     Fourth part, "Three Gorges Reservoir district Ecology Law" basicprinciple. It has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principle, the reasonabledevelopment as the Reservoir district ecology method basic principle usingthe principle, the ecology first principle, the public participates in theprinciple and so on.
     Fifth part, "Three Gorges Reservoir district Ecology Law" systemdesign. This article thought this law the basic system should include theecology plan system, the environmental effect appraisal system, the ecologyappraisal system and so on.
     Sixth part, "Three Gorges Reservoir district Ecology Law" maincontent. Last chapter of center this articl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districtEcology Law" the main content minute made five parts to carry on theexplanation; Three Gorges Reservoir district ecological agriculturedevelopment and development promotion and safeguard law system; TheThree Gorges Reservoir district development condition environmentconstruction fund throws the financing law system; The Three GorgesReservoir district ecological environment dispute solves mechanism as wellas the legal liability and so on.
引文
① 严格说,“立法”包含两层含义:其一,法律法规的创设;其二,某方面的法律法规。本文对“立法”的界定显然采用的是上述第一层含义,但在少数场合,也在后一意义上使用“立法”。至于文中的“立法”究竟是何种意义,这可从上下文加以判别。
    ② 罗传最:《长江三峡库区要鉴》,成都: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46—47页。
    ① [俄]姆·姆·布林丘克:《生态法》(俄文版),第136页;转引自王树义:《俄罗斯生态法》,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79—180页。
    ② 曹明德:《生态法原理》,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263—265页。
    ① 曹明德:《略论生态法的理论基础》,中国环境法网,http://www.riel.whu.edu.cn/show.asp?ID=4690。
    ② 蔡守秋等著:《可持续发展与环境资源法制建设》,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出版,2003年3月第1版,第470—471页。
    ① 赵国清主编:《外国环境法选编》(下册),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10月第1版,第1094页。
    ② 蔡守秋等著:《可持续发展与环境资源法制建设》,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出版,2003年3月第1版,第471—472页。
    ③ 简称TVA法,the TVA’s Act。
    ① Aldo Leopold: A Sand Country Almanac, and Sketches Here and There,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New York , 1987, pg. 204.
    ② 罗尔斯顿,刘耳等译:《哲学走向荒野》,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31页。
    ③ Hessel & Ruether (ed.): Christianity and Ecology: Seeking the Well-Being of Earth and Human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00, p. ⅹⅹⅹⅵ.
    ① [俄]奥·斯·科尔巴索夫:“生态术语漫谈”,载于《国家与法》1999(10),第27页;转引自王树义:《俄罗斯生态法》,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8页。
    ② 参见王树义:《俄罗斯生态法》,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2页。
    ③ 马骧聪:“俄罗斯联邦的生态法学研究”,载于《外国法译评》1997(2),第42页
    ① 陈茂云、马骧聪:《生态法学》,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43页。
    ② 肖乾刚:《自然资源法》,北京:法律出版社,1992年版,第21页。
    ③ 刘文燕、刘滨:“生态法学的基本结构”,载于《现代法学》1998(6),第103—104页。
    ① [俄]奥·斯·科尔巴索夫:“生态术语漫谈”,载于《国家与法》1999(10),第27页;转引自王树义:《俄罗斯生态法》,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1—12页。
    ② [俄]弗·弗·彼得罗夫:《俄罗斯生态法》(俄文版),第1页;转引自王树义:《俄罗斯生态法》,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5页。
    ③ [俄]弗·弗·彼得罗夫:《俄罗斯生态法》(俄文版),第1页;转引自王树义:《俄罗斯生态法》,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5页。
    ① [美]爱蒂丝·布郎·魏伊丝:《公平地对待未来人类:国际法、共同遗产与世代间平衡》,汪劲等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版,第100页。
    ② 王树义:《俄罗斯生态法》,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21—22页。
    ① 王树义:《俄罗斯生态法》,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28—29页。
    ① 王树义:《俄罗斯生态法》,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43页。
    ② 布·弗·叶罗费耶夫(俄):《生态法》,俄文版,104页;转引自王树义:《俄罗斯生态法》,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45页。
    ① 曾繁正等编译:《西方国家法律制度社会政策及立法》,北京:红旗出版社,1998年版,第171页。
    ① 社会法这一概念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理解:从广义上来讲,社会法是相对于公私法而言的第三法域,包括劳动法、社会保障法、经济法、环境法等;从中义上来讲,社会法是部门法,包括劳动和社会保障法;从狭义上来讲,社会法就是指社会保障法。而本文所指的社会法含义是从广义上来理解的。
    ② [美]庞德:《通过法律的社会控制法律的任务》,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第41页。
    ① 郑少华:《生态主义法哲学》,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第24页。
    ① 曹明德:《生态法原理》,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211页。
    ① 曹明德:《生态法原理》,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212页。
    ② 韩德培主编:《环境保护法教程》,北京:法律出版社,1991年版,第64页。
    ③ 金瑞林主编:《环境保护法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24页。
    ④ 蔡守秋主编:《环境法教程》,北京:法律出版社,1995年版,第78页。
    ① 曹明德:《生态法原理》,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225页。
    ② 曹明德:《生态法原理》,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227—228页。
    ① 王树义:《俄罗斯生态法》,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306页。
    ② 王树义:《俄罗斯生态法》,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376—377页。
    ① 曹明德:《生态法原理》,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272页。
    ② 曹明德:《生态法原理》,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273页。
    ① 关于生态损害的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目前二要件说和三要件说,具体内容可参见王利明主编的《民法·侵权行为法》,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455页。
    ② 目前关于生态犯罪客体的争鸣观点主要有:公共安全理论;经济秩序理论;复杂客体理论等,具体可参见杜澎:《破坏环境资源犯罪研究》,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00年版,第38页。
    1.[俄]弗·弗·彼得罗夫:《俄罗斯生态法》(俄文版);转引自王树义:《俄罗斯生态法》,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2.[俄]布·弗·叶罗费耶夫:《生态法》,俄文版,104页;转引自王树义:《俄罗斯生态法》,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3.[美]爱蒂丝·布郎·魏伊丝:《公平地对待未来人类:国际法、共同遗产与世代间平衡》,汪劲等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版。
    4.[美]庞德:《通过法律的社会控制法律的任务》,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
    5.蔡守秋主编:《可持续发展与环境资源法制建设》,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出版,2003年3月第1版。
    6.王树义:《俄罗斯生态法》,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7.曹明德:《生态法原理》,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8.马骧聪主编:《环境资源法》,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9.陈茂云、马骧聪:《生态法学》,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10.肖乾刚:《自然资源法》,北京:法律出版社,1992年版。
    11.韩德培主编:《环境保护法教程》,北京:法律出版社,1991年版。
    12.金瑞林主编:《环境保护法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13.蔡守秋主编:《环境法教程》,北京:法律出版社,1995年版。
    14.李昌麒:《经济法——国家干预经济的基本法律形式》,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15.王利明主编:《民法·侵权行为法》,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16.杜澎:《破坏环境资源犯罪研究》,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00年版。
    17.罗传最:《长江三峡库区要鉴》,成都: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18.罗尔斯顿,刘耳等译:《哲学走向荒野》,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19.曾繁正等编译:《西方国家法律制度社会政策及立法》,北京:红 旗出版社,1998年版。
    20.郑少华:《生态主义法哲学》,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
    21.赵国清主编:《外国环境法选编》(下册),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10月第1版。
    1. Alan Murdie: Environmental law and Citizen Action, Earthscan Publications 1td, London 1993.
    2. Simon Ball and Stuart Bell: Environmental law: The law and Policy Relating to the Protection of the Environment, Blackstone Press limited, Second Edition 1994.
    3. Frederick R. Anderson, Daniel R. Mandelker A. Dan Tarlock: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Law and Policy, little, Brown and Company Boston Toronto 1984.
    4. Atdo Leopold: A Sand Country Almanac, and Sketches Here and There,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New York, 1987, pg. 204.
    5. Hessel & Ruether (ed.): Christianity and Ecology: Seeking the Well-Being of Earth andHuman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00, p. ⅹⅹⅹⅵ.
    6.[俄]奥·斯·科尔巴索夫:“生态术语漫谈”,载于《国家与法》1999(10),第27页;转引自王树义:《俄罗斯生态法》,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1—12页。
    7.刘文燕、刘滨:“生态法学的基本结构”,载于《现代法学》1998(6),第103—104页。
    8.马骧聪:“俄罗斯联邦的生态法学研究”,载于《外国法译评》1997(2),第42页。
    9.曹明德:“三峡库区生态环境与法治建设”,载于《经济法论坛》2003(1),第459页。
    10.王灿发:“论环境纠纷处理与环境损害赔偿专门立法”,载《政法论坛》,2003年第5期。
    11.齐树洁、郑贤宇:“我国公益诉讼的困境与出路”,载《中国司法》,2005年,第3期。
    12.曹明德:《略论生态法的理论基础》,中国环境法网,http://www.riel.whu.edu.cn/show.asp?ID=4690。
    13.吕忠梅:“论公民环境权”http://www.1aw-1ib.com/1w/1w_view.asp?no=277。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