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配方的知识产权保护模式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经过数十年的发展,我国食品配方的知识产权保护逐渐形成了商业秘密保护以及专利法保护的“二元”保护模式。然而,正是这一“二元”保护模式却带了许多现实的弊端,影响了消费者知情权的实现,影响了人们生命健康权的实现,一定程度上还影响了我国食品安全环境。与此同时,这一模式也存在一些矛盾和冲突。这一矛盾和冲突在法学理论上集中的体现为食品配方的商业秘密保护与消费者知情权的冲突。如何解决现实中存在的“二元”保护模式的弊端;如何解决消费者知情权与食品配方所有者的权利冲突问题,如何实现消费者的知情权与经营者食品配方合法利益的协调和发展是本文思维的主线,论述的重点。
     本文将从食品配方的基本概念出发,借鉴域外关于食品配方知识产权保护的立法选择及成功经验,直面我国食品配方知识产权“二元”保护模式的弊端,剖析弊端下所隐含的法益冲突,通过权利冲突理论的分析以确立食品配方的“一元”保护模式。虽然这一“一元”保护模式并不是绝对的,但却都是在保证消费者知情权的前提下展开的设计。希冀以此促进我国食品安全环境的好转的同时保障经营者的合法权益。
After years of development,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of food formula in our country is now protected as a kind of both commercial secret and patent, forming a dual-protection mode. However, under such a mode, some disadvantages do exist in practice as well as the mode itself has several conflicts and inconsistencies, among which on the aspect of legal theory the conflict between the protection of food formula as a kind of commercial secret and consumers'rights of being in the know is the most irreconcilable one. How to overcome the disadvantages incurred by the dual-protection mode in practice? How to settle the conflict between the protection of food formula as a kind of commercial secret and consumers'rights of being in the know? How to coordinate the consumers'rights of being in the know and the dealers' right of commercial confidential? These questions, as clues of the paper, will be expounded below.
     Based on the basic concept of food formula, the paper will draw lessons from foreign countries on legislations on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and learn some successful experiences from them. It will directly point out the disadvantages brought by the dual-protection mode in our country in order to expose and analyze the law interests thereunder. 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on conflict theory on rights, it advocates single-protection mode on food formula.Although,the single-protection is nor absolute open to the people.But all this ideas is so as to improve the situation of food security in our country
引文
①ttp://baike.baidu.com/view/2290978.htm查询时间2011/10/29。
    ②http://baike.baidu.com/view/7137117.htm查询时间2012/4/10。
    ①魏玲:《知识产权权利客体之争》,载《法制与社会旬刊》2011年第22期,第253页。
    ①茅家琦:《太平天国通史》,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307页。
    ②张东刚等:《近代中国知识产权制度的安排与变迁》,载《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4年第3期,第88页。
    ③赵娟霞:《近代中国的知识产权制度安排》,载《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10年第1期,第67页。
    ④徐海燕:《1944年<中华民国专利法>的立法思路》,载《知识产权》2010年第5期,第27页。
    ①曹健林:《辉煌60年——见证新中国科技奖励工作60年发展历程》,载《中国科技奖励》2009年第10期,第15页。
    ②戴玉斌:《改革开放是专利制度发展的动因--我国专利制度发展概述》,载《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1期,第65页。
    ③ http://www.1921.org.cn/blog/tushu.php?ac=inlist3&bvid=13920&bid=385&id=查询时间2012/3/31。
    ①谢晓尧、陈贤凯:《知识的产权革命—知识产权立法的“中国奇迹”》,载《法学评论(双月刊)》2010年第3期,第40页。
    ②樊小贤: 《简析我国专利法的民族物色与国际化趋势》,载《经济改革》1998年第2期,第34页。
    ①吴汉东:《知识产权法》,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第5页。
    ②王能彬:《论商业秘密的知识产权保护》,载《法制与社会》2008年第4期,第95页。
    ③窦雅萍:《我国商业秘密立法形式研究》,载《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3期,第7页。
    ①厉宁:《法律环境与科研院所知识产权工作》,载《科学学研究》1999年第1期,第25页。
    ②程艳萍:《商业秘密法律初探》,载《贵州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第6期,第5页。
    ①许婧婷:《论商业秘密中的善意第三人》,载《法制与社会:旬刊》2009年第25期,第46页。
    ②宋立峰:《<知识产权法学>学习指导》,载《现代教育》2006年第1期,第83页。
    ①孙琴:《我国实用新型法律保护制度探讨》,华中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9年。
    ②黄鼎:《制度变迁理论视角下的中国<专利法>修订研究》,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硕士论文,2009年。
    ①鲍蓝天:《我国商业秘密的保护与刑事立法》,载《贵州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第4期,第6页。
    ①刘烨:《“国家保密配方”被泄密?》,载《中国名牌》2011年第1期,第34页。
    ②杨朝朝:《云南白药为何对国人保密》,载《现代商业》2011年第4期,第57页。
    ③黄丹丹:《我国食品安全的监管机构研究》,河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年。
    ④http://news.sina.com.cn/w/2006-08-06/10009671031s.shtml查询时间:2012/3。
    ⑤http://baike.baidu.com/view/2826079.htm查询时间:2012/3。
    ①刘欢欢: 《中国、加拿大专利法研究》兰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年5月。
    ②同上。
    ③魏益民、赵多勇、郭波莉、魏帅: 《联邦德国食品安全控制战略和管理原则》,载《中国食物与营养》2011年第17期,第5页。
    ④丁声俊: 《德国食品安全保障和食品风险防范措施》,载《中国食物与营养》2011年第17期,第5页。
    ①孙刚: 《让知识产权法典化——意大利的知识产权保护》,载《安徽科技》2006年第6期,第35页。
    ②http://bbs.foodmate_net/thread-436416-1-1.html查询时间:2012/4。
    ③http://bbs.foodmate.net/thread-268859-1-1.html查询时间:2012/4。
    ①刘金燕: 《浅谈企业专利保护与商业秘密保护策略的运用》,载《中国发明与专利》2011年第7期,第3页。
    ②黄国光: 《专利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最佳途径》,载《丝网印刷》2010年第10期,第45页。
    ①王启莺: 《知识产权法对计算机软件的保护》,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年。
    ②姜其永: 《论商业秘密侵权诉讼的举证责任》,青岛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年。
    ①吴汉东:《知识产权法》,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第313页。
    ①潘智伟等:《论消费者知情权的法律保护》,载《法制与社会旬刊》2011年第27期,第47页。
    ②崔红名:《浅谈生命权入宪的必要性》,载《南方论刊》2007年第1期,第85页。
    ①薛梅:《对英语广告劝说功能的语篇分析》,载《商场现代化》2008年第28期,第28页。
    ①徐素丽:《食品经营者商业秘密权与消费者知情权的冲突研究》,河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年。
    ②韩涛:《权利冲突研究》,沈阳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
    ③刘威、翟青:《关于权利冲突的理论思考》,载《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第2期,第28页。
    ①舒国滢:《法理学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238页。
    ②卓泽渊:《法的价值总论》,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学位论文,1999年10月。
    ①卓泽渊:《法的价值总论》,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学位论文,1999年10月。
    ①[日]大冢仁: 《刑法概说(总论)》冯军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版。
    ②张新宝: 《侵权行为法的一般条款》,载《法学研究》2001年第4期,第57页。
    ①徐素丽: 《食品经背者商业秘密权与消费者知情权的冲突研究》,河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年。
    ①吴汉东:《知识产权法》,法律出版社 2007版,第315页。
    ①吴汉东:《知识产权法》,法律出版社2007版,第135页。
    ②李迎春:《企业在申请专利时如何选择专利保护类型》,载《有色金属技术经济研究》,1995年第10期,第46页。
    ①吴汉东:《知识产权法》,法律出版社2007版,第140页。
    ②王炳银、王剑锋:《专利制度的发展沿革:技术的垄断与反垄断》载《广西社会科学》2004年第3期,第89页。
    ①田树海:《中草药复方添加剂对育肥猪生产性能、血液指标和肉品质的影响》,河北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年。
    [1].吴汉东.知识产权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
    [2].舒国滢.法理学导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3].谢怀拭.民法总则讲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4].茅家琦:太平天国通史[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1.
    [5].郭明瑞:民法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6].刘春田:知识产权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1.
    [7].何勤华:西方法学名著评述[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
    [8].何勤华:西方民法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9].舒国滢、蒋传光:法理学(第二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10].李亚虹:美国侵权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
    [11].[德]迪特尔.梅迪库斯.邵建东译.德国民法总论[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
    [1].张东刚,冯素杰:近代中国知识产权制度的安排与变迁[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4,(3).
    [2].徐海燕:1944年<中华民国专利法>的立法思路[J].知识产权,2010,(5).
    [3].谢晓尧、陈贤凯:知识的产权革命——知识产权立法的“中国奇迹”[J].法学评论(双月刊),2010,(3).
    [4].王能彬:论商业秘密的知识产权保护[J].法制与社会,2008,(4).
    [5].杨朝朝:云南白药为何对国人保密[J].现代商业,2011,(4).
    [6].魏益民、赵多勇、郭波莉、魏帅:联邦德国食品安全控制战略和管理原则[J].中国食物与营养,2011,(4).
    [7].丁声俊:德国食品安全保障和食品风险防范措施[J].中国食物与营养,2011,(5).
    [8].孙刚:让知识产权法典化——意大利的知识产权保护[J].安徽科技,2006,(6).
    [9].刘威、翟青:关于权利冲突的理论思考[J].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2).
    [10].张新宝:侵权行为法的一般条款[J].法学研究,2001,(4).
    [11].王炳银、王剑锋:专利制度的发展沿革——技术的垄断与反垄断[J].广西社会科学,2004,(3).
    [11].黄灿:欧盟、国际食品法典和中国食品标签标准比较研究(Ⅰ)[J].包装与食品机械,2004,(1).
    [12].田桂莹:我国法律对商业秘密的界定和保护[J].河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9).
    [13].焦佳:中国消费者知情权保障及完善[J].法制与社会,2009,(3).
    [14].车传河:论商业秘密的知识产权保护[J].经济与法制,2011,(2).
    [15].王奎:论商业秘密的内涵与外延[J].学术界(双月刊),2007,(124).
    [16].王韵:“动”与“静”的冲突与调和——再论法的价值中的自由与秩序[J].法学研究,2011,(4).
    [17].黎映桃、李建华:法情冲突与价值选择[J].中南工业大学学报,2000,(6).
    [18].刘威、翟青:关于权利冲突的理论司考[J].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2).
    [19].朱腾华:论企业商业秘密的知识产权综合保护[J].经济研究导刊,2010,(11).
    [20].任广浩、叶立周:论权利冲突——以利益冲突为线索的考察[J].河北法学,2004,(8).
    [21].谢晓尧:论商业秘密的道德维度[J].法律科学,2002,(3).
    [1].刘欢欢:中国、加拿大专利法研究[D].兰州大学,2009.
    [2].卓泽渊:法的价值总论[D].中国社会科学院,1999.
    [3].吴艳:商业秘密侵权[D].西南大学,2011.
    [4].王林:权利冲突的理论思辨及其法律规制[D].辽宁师范大学,2003.
    [5].陈锋:HACCP在食品安全监管中的应用研究[D].国防科技大学,2006.
    [6].刘义华:论消费者知情权[D].安徽大学,2006.
    [7].徐素丽:食品经营者商业秘密权与消费者知情权的冲突研究[D].河南大学,2007.
    [8].董晓玲:消费者知情权与信息不对称之学理展开[D].武汉大学,2005.
    [9].武长海:论知识产权滥用的法律规制[D].对外经贸大学,2007.
    [10].王坤:走向伯尔尼[D].中国政法大学,2009.
    [11].祝杨盈:试论食品消费者知情权保护制度的完善[D].华东政法大学,2011.
    [1].《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法》
    [5].《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6].《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7].《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