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初贰臣心态与文学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清初的贰臣,是已经在明朝出仕为官,又在明清易代后再仕于清朝,因而违反了儒家君臣伦理道德的士人。这是一个相当特殊的士人群体,他们具有相似的性格弱点,面临着同样的人生困境,因而形成了本群体特有的心态和文学,对清初的文学发展有巨大影响。但因道德上的争议,这一群体长期被边缘化,因而有很多内容值得重新发掘和思考。本文描述这一群体的形成过程、其特有的苦闷心态,以及在精神重压下的发展变化,试图勾勒出这一群体心态的大致面貌,以及由此导致的文学创作和文学思想倾向。
     全文共分为五个部分:
     引论界定了本文的研究范围——明清之际先后出仕于明清两朝的士人:论述贰臣这一概念随社会道德观念而演化的过程;回溯历代贰臣的历史,特别是某些贰臣现象多发的历史时期贰臣的普遍心态;以及贰臣因仕于异族政权而背负更大心理压力的特殊情况。
     第一章论述清初贰臣群体的形成,对这一士人群体形成的过程,其范围和成员身份的划分,以及形成这一群体的各种政治文化因素作了说明。
     清初贰臣士人群体,是由于明王朝以及承其正朔的南明等政权灭亡,服务于这些政权的明朝官吏逐渐出仕于清朝而形成的,这个群体的数量相当庞大,社会影响力惊人,其构成也是极为复杂,在地域、功名、资历背景个方面都有较大的区别。
     清初贰臣改节再仕现象的成因异常复杂:在政治现实条件方面,有清政府的优厚延揽和强制举荐、南明政权的政策失误、以及贰臣自身地域家族利益的影响;在文化背景方面,有晚明科举制度和政局恶化的流弊、晚明心学和人欲至上观念的普及、以及某些传统文化观念如权变、孝亲等因素的影响。
     第二章分析清初贰臣改节再仕后的心理状态,在曾经的人格理想被自己亲手损毁后的精神创痛。
     这个群体由于具有相似的性格弱点和人生经历,面对着相同的生存困境,因而具有普遍的群体性心态:身为故明官吏和满清新贵双重身份的“两截人”、处于整个人生前后割裂、反差巨大的生存状态中:面对着来自外界社会谴责和内心自我谴责的双重压力;由于贪生怕死而抛弃节操所导致的强烈的生存罪恶感;精神支柱缺失后的心灵荒芜状态。
     在如何看待和重新定位自我身份方面,这个群体也有较多的共性心态:对这一可耻身份的掩饰与逃避,以及在无法掩饰逃避的情况下,产生的同病相怜式的群体认同感。
     第三章着重分析清初贰臣在人格理想损毁后,重新寻求自身价值的努力。
     有的贰臣通过积极从政、建立功业,来实现儒家政治理想和自我意识;有的贰臣通过修史撰述,以保存故国史料文化、反思明朝灭亡的原因;也有的贰臣在与大节未亏的遗民士人的交往中,寻求其谅解和慰藉。
     第四章论述清初贰臣文学的特点。
     由于在明末已取得的成就,和入清后政治地位的优势,贰臣文人对清初诗坛具有巨大的影响力,特别是创作成就和身份地位都比较高的“江左三大家”等诗人,影响力更为可观。贰臣文人通过唱酬交往、提携后辈的方式,普及自己的文学观念。
     清初贰臣的文学创作有较鲜明的本群体特征,其内容以故国之思和失节之恸交织在一起的双重主题为主,表现形式则是半吞半吐、含蓄曲折的“失啼之鹃”的抒写方式,其作品中往往还蕴含着隐秘的自我意识。
     在文学传承方面,清初贰臣的承上启下地位尤为突出,创作上表现为从悲慨沉郁的黍离诗风,到清正闲雅的庙堂诗风的演变过程;文学思想方面,则表现为对明代各种文学流派观念的反思,和对未来文学发展趋势的整体关照。
The turncoat officials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Qing dynasty are a group of officials that had already become officials of the Ming dynasty, but after Qing dynasty substituted Ming dynasty, they became officials of the Qing dynasty, so they violated the Confusion morality that official should be loyal to his emperor. This group is very special. They had similar character weakness, and faced to the same predicament, so the special mentality and literary of that group formed, which greatly influenced the literary of the beginning of the Qing dynasty. But for the moral disputation, this group have been despised and ignored, so there are lots of problems to be found and solved. The essay describes the process of the forming of this group, their special depressive mentality, and their development and change under heavy mental pressure, tries to sketch the contours of the general outlook of their mentality, and thus attempts to explain their literary creation and tendency of literary ideology.
     The essay is divided to the following parts.
     Introduction delimits the investigation scope of the essay is the group of officials who successively became officials both in the Ming dynasty and the Qing dynasty, discusses the process of which the definition "turncoat official" develope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morality, traces the history of turncoat official, specially some period which turncoat official frequently occurred, and the special state of the turncoat officials who worked for the regime build by different race bore more pressure.
     Chapter One discusses the forming of the group of the turncoat official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Qing dynasty, explains the process of its forming, its scope and the members' status, and the political and cultural factors which produce this group.
     The group of the turncoat official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Qing dynasty came from the destruction of the Ming dynasty and its succession South Ming government, and the official who worked for them became officials of the Qing dynasty gradually. This group has a great deal quantity, has great social influence, and its constitution is very complicated, has lots of distinction between native, official rank and background.
     The reason of they became turncoat official is complicated. The political and practical reasons are the appointment and solicit from the Qing dynasty, the political mistake of the South Ming government, and the native and family interests of turncoat officials. The cultural reasons are the abuse of the official selection system and political situation of Ming dynasty, the dissemination of hedonics philosophy of Ming dynasty, and the influence from some traditional conception of flexibility and filial piety.
     Chapter Two analyzes that after they became turncoat officials, their mentality and the mental suffering for their morality and ideal be destroyed by themselves.
     This group had similar character weakness and experience, faced to same predicament, so they had group mentality. They had double status of officials of the Ming dynasty and the Qing dynasty, in the condition of whose lives been divided and had great contrast. They faced to double pressure of condemnation both from social and themselves. For cravenly afraid death, they abandoned morality, so they often feel criminal for their living. And for the loss of morality, their spirits often fell into desolation.
     For how to recognized and re-defined their status, this group also had lots of the same mentality. They tried to cover up or escape from that shameful status, and for they couldn't escape from it, they engendered group's sympathy.
     Chapter Three analyzes after their morality and ideal been destroyed, how the turncoat officials tried to find their life values again.
     Some turncoat officials realized the political ideal of Confusion and self-consciousness for be engaged in politics positively. Some turncoat officials wrought history to save the historical materials of Ming dynasty and introspect about the reason for the destruction of Ming dynasty. And some turncoat official associated with the adherents of Ming dynasty whose moralities were pure, tried to get their understanding and comfort.
     Chapter Four discusses the characteristic of the literary of the turncoat officials of the beginning of the Qing dynasty.
     For the achievements they had got in the Ming dynasty, and the superiority of political status in the Qing dynasty, turncoat officials had great influence to the literary circles of the beginning of Qing dynasty, especially those writers who had both great literary achievements and superior status. They popularized their literary conceptions from poetic association and supporting younger poets.
     The literary creations of turncoat officials of the beginning of the Qing dynasty have distinct group character. The content includes double-theme about yearning for onetime nation and distress for their disloyalty. The way of their expression is intentionally obscure, complicated and implicit. And their literary creations often express potential self-consciousness.
     About literary inheriting, the link function of turncoat officials is important. Their literary creations express the change from solemn, depressing and gloomy style about yearning for onetime nation, to pure, refined and elegant style about imperial court. Their literary thoughts express the introspection of the literary sects of Ming dynasty, and thoughts about the tendency of literary development in the future.
引文
1 张仲谋《贰臣人格》,页1。
    1 《三国志·魏志·徐宣传》。
    2 《明史·何真传》。
    3 《明史·文苑一·危素传》。
    4 《命国史馆编列明季贰臣传谕》,《御制文集》二集卷七。
    1 《命国史馆编列明季贰臣传谕》,《御制文集》二集卷七。
    1 《甲申纪事》卷一,《冯梦龙全集》第13册,页43。
    1 《左传·昭公二十六年》。
    2 《楚辞·九章·惜诵》。
    3 《左传·庄公十四年》。
    4 《左传·襄公二十六年》。
    5 《国语·晋语九》。
    1 王安石有诗咏扬雄事云:“岂尝知符命,何苦自投阁。长安诸愚儒,操行自为薄。谤嘲出异己,传载因疏略。孟轲劝伐燕,伊尹干说毫。扣马触兵锋,食牛要爵禄。少知羞不为,况彼皆卓荦。史官蔽多闻,自古喜穿凿。”(《王安石全集》卷九《扬雄》)认为扬雄的品行符合儒学的出处进退之道,像孟子游说魏齐、伊尹由桀仕汤一样无可厚非,“扬雄亦用心于内,不求于外,不修廉隅以侥名当世。……扬雄之仕,合于孔子无不可之义,奈何欲非之乎?”(《王安石全集》卷七《答龚深父书》)司马光虽然狠狠抨击冯道为代表的五代贰臣,却亦对扬雄作出“真大儒者邪”、“孟与荀殆不足拟”(《太玄经集注·读玄篇》)的绝高评价。曾巩则甚至认为“天下学者知折衷于圣人,而能纯于道德之美者,扬雄氏而止耳”(《元丰类稿》卷十一《新序目录序》),将扬雄置于孔孟后一人的地位。参见李祥俊《北宋诸儒论扬雄》一文,载于《重庆社会科学》2005年第12期。
    2 《河南程氏遗书》卷十八,《二程集》,页231。
    3 《河南程氏遗书》卷五,《二程集》,页77。
    4 《甲寅行宫便殿奏札二》,《朱文公文集》卷十四。
    5 《甲寅行宫便殿奏礼一》,《朱文公文集》卷十四。
    6 《癸未垂拱奏札二》,《朱文公文集》卷十三。
    7 《学七》,《朱子语类》卷十三。
    1 《归庄集》卷二,页159。
    2 《大义觉迷录》,《清史资料》第四辑。
    3 《清史稿·沈德潜传》。
    4 《观钱谦益初学记因题句》,《御制诗集》三集卷七。
    1 《孟子·告子下》。
    2 《伊尹五就桀赞》,《柳宗元集》卷十九。
    3 《论语·先进》。
    4 《荀子·子道》。
    5 《淮南子·修务训》。
    6 《论语·宪问》。
    1 《论语·雍也》。
    2 《韩非子·难三》。
    1 《汉书·李广苏建传》。
    2 《汉书·盖诸葛刘郑孙毋将何传》。
    3 《汉书·睦两夏侯京翼李传》。
    4 《汉书·楚元王传》。
    1 《汉书·王莽传》:“是岁,莽奏起明堂、辟雍、灵台,为学者筑舍万区,作市、常满仓,制度甚盛。立《乐经》,益博士员,经各五人。征天下通一艺教授十一人以上,及有逸《礼》、古《书》、《毛诗》、《周官》、《尔雅》、天文、图谶、钟律、月令、兵法、《史篇》文字,通知其意者,皆诣公车。网罗天下异能之士,至者前后千数,皆令记说廷中,将令正乖廖,一异说云。”
    2 《汉书·王贡两龚鲍传》。
    3 《汉书·王莽传》。
    4 《后汉书·桓谭冯衍传》。
    5 《后汉书·冯勤传》。
    6 《日知录集释》卷十三“两汉风俗”条。
    1 赵翼《陔余丛考·六朝忠臣无殉节者》。
    2 《南齐书·褚渊传》。
    3 《晋书·阳裕传》。
    4 《宋史·列传二十一·论赞》。
    5 《旧五代史·梁书·太祖纪三》。
    6 《新五代史·梁臣传论》。
    1 《易三》,《朱子语类》卷六十七。
    2 《目知录》卷七“管仲不死子纠”条。
    3 《诚意伯文集》卷二十。
    4 郑思肖《古今正统大论》,《心史·杂文》,《郑思肖集》,页57。
    1 《桐江续集》卷二十六。
    2 《小园赋》,《庾子山集注》卷一,页29。
    3 《拟咏怀》之四,《庚子山集注》卷三,页231。
    4 《哀江南赋》,《庾子山集注》卷二,页94。
    5 《拟咏怀》之五,《庾子山集注》卷三,页232。
    6 《拟咏怀》之四,《庚子山集注》卷三,页231。
    7 《拟咏怀》之五,《庚子山集注》卷三,页232。
    8 《枯树赋》,《庚子山集注》卷一,页47-51。
    1 《与宋国两淮制置使书》,《陵川集》卷三十七。
    2 《周书·王褒庾信传》。
    3 《庚子山集注》卷一,页1。
    1 《怀古兼吊侯朝宗》,《吴梅村全集》卷十六,页428。
    1 《左传·襄公二十六年》。
    2 《周子傲东冈藁序》,《吴梅村全集》卷三十一,页707。
    3 《吴梅村全集》卷二十,页531。
    4 《大行皇帝挽诗》其九,《蓼斋后集》卷二。
    1 《林屋文稿》卷十六。
    2 杜登春《社事始末》。
    3 《归庄集》卷十《随笔二十四则》中“松江宋茂澄”条,页514。
    4 《贰臣人格》,页4。
    5 《清史稿·鲍承先传》。
    1 《甲申纪事》卷六,页367。
    2 《爝火录》卷一,页30。
    3 无名氏《燕都日记》,《甲申纪事》卷六,页367。
    4 《甲申纪事》卷一,页44。
    1 《爝火录》论略,页1。
    2 《甲申传信录》卷五《槐国衣冠》。
    3 《崇祯记闻录》卷一,页46。
    4 《爝火录》卷一,页44-46。
    5 《再生纪略》上,《甲申纪事》卷四,页265-270。
    6 《爝火录》卷三,页93。
    1 《再生纪略》下,《甲申纪事》卷五,页318。
    2 《再生纪略》下,《甲申纪事》卷五,页342-343。
    3 《清世祖实录》“顺治元年五月庚寅”条。
    4 《爝火录》卷三,页156。
    5 《大行皇帝挽诗》其八,《蓼斋后集》卷二。
    6 《清世祖实录》“顺治元年六月癸未”条。
    1 《蓼斋后集》卷二。
    2 《蓼斋后集》卷二。
    3 《雪堂先生文集》卷二十三。
    4 《再生纪略》下,《甲申纪事》卷五,页293。
    5 《再生纪略》下,《甲申纪事》卷五,页298。
    1 《再生纪略》下,《甲申纪事》卷五,页299-300。
    2 《爝火录》卷三,页195。
    3 《爝火录》卷三,页188。
    4 一个实例是龚鼎孳,他本人身系南人,清政权入京后虽然受职,却一直有南归之希望。严正矩所撰之传记,言其“流寇陷城,夹拷惨毒,未遂南归之愿”。顾景星《读定山集甲申存稿痛哭之余起书二律》其一注文,更言龚氏曾有过南逃的实际行动:“公以不屈,贼考掠甚毒。创少瘳,脱身南遁,中道闻诖名逆党,哀感北奔”,但此材料可信程度不大,因马上英疏文直接点到龚氏之名,至少也在是年六月。
    5 康熙《德州志》卷十。
    6 康熙《涿州志》卷八。
    1 《清史列传·谢启光传》。
    2 《清史列传·房可壮传》。
    3 这5人分别是钱谦益、王铎、梁云构、刘应宾与周亮工。周的情况可能略有不同,他降清时并非在南明政权内任职。
    4 《爝火录》卷十,页576。
    5 《明季南略》卷四“十六日丁酉”条。
    1 《崇祯记闻录》卷四,页55。
    2 《爝火录》卷十,页594。
    3 《明史·黄端伯传》。
    4 《南疆绎史》卷十六《南都守职扬州从难诸臣列传》,页215。
    5 《爝火录》卷十,页571。
    6 《清史列传·贰臣传乙·周亮工传》。
    1 《清世祖实录》“顺治三年八月丁亥”条。
    2 这13人分别系陈名夏、张缙彦、任濬、张煊、霍达、高斗光、王永吉、苗胙士、陈之遴、刘正宗、魏琯、潘士良、吴伟业。
    3 《清史稿·选举四》。
    4 《清史稿·选举四》。
    1 根据《清史列传》卷七十八至七十九,以及张晋藩、郭成康《清入关前国家法律制度史》第二章附表一、二统计所得。
    1 《洪业--清朝开国史》所载降顺官员数目为167人,其中北籍官员81人,占总数的48%,其中北直隶21人,陕西17人,山东16人,河南15人,山西12人。南籍官员86人,其中南直隶31人,江西13人,湖广10人,浙江9人,福建7人,四川6人,广东3人,云南、广西各1人。
    2 《初至家》,《石云居诗集》卷七。
    3 《蓼斋后集》卷一。
    4 《述悯》其十,《蓼斋后集》卷一。
    5 《岁暮感怀》,《蓼斋后集》卷三。
    6 《箨说赠袁令昭》,《蓼斋后集》卷五。
    1 《送周子俶四首》之四,《吴梅村全集》卷九,页236。
    2 《遣闷六首》之五,《吴梅村全集》卷十,页261。
    3 《蕉林诗集》七言律三。
    4 《蕉林诗集》七言绝三。
    5 《与程正夫》,《尊水园集略》卷十二。
    6 《海右陈人集》卷上。
    7 《海右陈人集》卷下,页66。
    8 《赖古堂集》卷十二,页523。
    1 《海右陈人集》上,页6。
    2 《海右陈人集》上,页7。
    3 《海右陈人集》下,页8。
    4 《爝火录》卷五,页320。
    5 《聪山文集》卷一。
    6 《聪山文集》卷三。
    1 《留耕堂诗集》。
    2 《嵞山集》卷六,页313。
    3 《方嵞山先生传》,《嵞山续集》附录,页1188。
    1 《嵞山集》卷八,页390。
    2 《海右陈人集》下。
    3 康熙四年,顾离山东北上过德州时有《酬程工部先贞》(《顾亭林诗集汇注》卷四),有“三年嗟契阔,双羽倦差池”语,程的《顾亭林从大同来暂过东昌》也有“一夕三年别”之句,故知两人首度论交在康熙元年。
    4 《顾亭林诗集汇注》卷五,页955。
    5 《顾亭林诗集汇注》卷五,页956-957。
    6 《海右陈人集》卷上,页22。
    7 《海右陈人集》卷上,页21。
    8 《顾亭林诗集汇注》卷五,页1014-1015。
    9 《海右陈人集》卷下,页200-201。
    10 《海右陈人集》卷下,页224。另有《酬亭林次韵见和》,可见《首春自题十卦斋》诗成后,顾炎武还有和作,但顾集中不存。
    11 《顾亭林诗集汇注》卷五,页1056-1057。
    12 《顾亭林诗集汇注》卷五,页1110。
    1 《海右陈人集》卷下,页35。
    2 《顾亭林诗集汇注》卷四,页831-832。
    3 《静惕堂诗集》卷二十一。
    4 《静惕堂诗集》卷三十四。
    5 《顾亭林诗集汇注》卷五,页1018。
    6 《静惕堂诗集》卷六。
    7 《静惕堂诗集》卷三十三。
    1 《顾亭林诗集汇注》卷五,页1110。
    2 《顾亭林诗集汇注》卷三,页565。
    3 《经义斋集》卷十一。
    1 《甲申传信录》卷八《桑郭余铃》。
    2 邵长蘅《宋公权神道碑铭》,《碑传集》卷七,页376。
    1 《桂林行》,《读史亭诗集》卷六。
    2 《读史亭诗集》卷九。
    3 王崇简《孙承泽先生行状》,《青箱堂文集》卷八。
    4 《清世祖实录》“顺治元年五月庚寅”条。
    5 《清世祖实录》“顺治元年五月癸巳”条。
    6 《清世祖实录》“顺治元年五月辛亥”条。
    1 《清世祖实录》“顺治元年五月庚寅”条。
    2 《清世祖实录》“顺治元年九月辛卯”条。
    3 《清世祖实录》“顺治元年七月甲寅”条。
    4 《清史列传·贰臣传乙·沈维炳传》。
    5 《清世祖实录》“顺治元年九月辛卯”条。
    6 《清世祖实录》“顺治元年十二月己巳”条。
    1 《清世祖实录》“顺治二年四月丁卯”条。
    2 《清世祖实录》“顺治二年十一月戊辰”条。
    3 《清世祖实录》“顺治元年六月已未”条。
    4 《清世祖实录》“顺治三年四月甲申”条。
    5 《清世祖实录》“顺治元年七月甲寅”条。
    6 《清世祖实录》“顺治二年十一月庚申”条。
    7 《再生纪略》下,《甲申纪事》卷五,页318。
    1 张怡《謏闻续笔》卷一。
    2 《清世祖实录》“顺治元年六月甲戊”条。
    3 《条上吏治之要以备采择疏》,《龚端毅公奏疏》卷一。
    4 《清世祖实录》“顺治二年正月丙申”条。
    5 《清世祖实录》“顺治二年六月癸丑”条。
    6 《清世祖实录》“顺治二年六月丙辰”条。
    1 《清世祖实录》“顺治二年六月己卯”条。
    2 《清世祖实录》“顺治二年九月癸亥”条。
    3 《清世祖实录》“顾治三年正月乙亥”条。
    4 《清世祖实录》“顺治四年九月丁巳”条。
    5 《清史列传·贰臣传乙·沈惟炳传》。
    6 《清世祖实录》“顺治三年八月壬寅”条。
    7 《清世祖实录》“顺治三年十月乙酉”条。
    1 《牧斋外集》卷二十,页808。
    2 《有学集》卷七,页346。
    3 《列朝诗集小传》丁集中“申少师时行”条,页545。
    4 《列朝诗集小传》丁集中“叶少师向高”条,页550。
    1 《爝火录》卷十,页594。
    2 《爝火录》卷三,页190。
    1 《爝火录》卷三,页206。
    2 《爝火录》卷四,页262。
    3 《浮山文集前编》卷七。
    1 李清《南渡录》卷一。
    2 事见《爝火录》卷六,页353-370。
    3 《爝火录》卷六,页388。
    4 《爝火录》卷七,页464。
    5 《爝火录》卷八,页476-486。
    6 《爝火录》卷十,页547。
    1 《南疆绎史》。
    2 《甲申纪事》卷六,页382。
    3 《答卢紫房侍御》,《石云居文集》卷十五。
    4 宋之绳《载石堂诗稿》附《柴雪年谱》。
    5 《芝山陈子纪行草序》,《蓼斋后集》卷五。
    6 参见方以智《李舒章传》,《蓼斋后集》附录。
    1 《蓼斋后集》卷五。
    2 《定山堂诗集》卷十六。
    3 《定山堂古文小品》卷上。
    4 《浮山文集前编》卷七。
    1 《青箱堂诗集》中可考者,包括顺治四年春之《同成青坛张中柱饮刘宪石前辈新居》、五年秋的《刘宪石薛行屋两前辈招饮金鱼池》、六年夏之《蕉花篇为刘宪石前辈赋》、六年中秋《成青坛约同白东谷李吉津梁玉立张仲若饮桂侧时值月上既醉而谣》、顺治七年夏之《六月六日和青坛》、是年重阳之《九日青坛体舜吉津偕登道院楼》、《同胡体舜成青坛高璁珮李吉津至香山游历信宿作》、八年夏之《夏日青坛璁珮吉津若侯偶遇》、九年正月之《柬青坛若侯》、十年正月之《青坛念东吉津玉立潜柱宴集》、是年秋之《成相公招登新楼》、十一年春之《同青坛相国广慧庵看牡丹》、《黄于石招同青坛相国行屋学士饮吕学士园亭》、十三年冬之《待漏东华门和刘宪石相国》、十四年正月之《移直瀛台和成青坛相国胡宛委学士》、秋之《直庐望西山和成青坛相国》等,而在此期间与南党人物唱和者,仅有顺治十年六月的《芝麓荔裳雨中过饮家舫》一首而已。直到顺治十七年刘正宗倒台、成克巩亦去职,他才有了和南党龚鼎孽等人的更频繁接触。由此足可看出,虽然南党一系在举荐王崇简方面出了大力,但他仍然在地域特征上更倾向于北人。
    2 《静惕堂诗集》卷三十九。
    3 《与子暻疏》,《吴梅村全集》卷五十七,页1132。
    4 《清初纪事初编》卷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页392。
    1 侯方域《与吴骏公书》,《壮悔堂文集》卷三。
    2 程穆衡《娄东耆旧传·吴伟业传》,《吴梅村全集》附录一,页1413。
    3 《送何省斋》,《吴梅村全集》卷九,页223。
    4 《寄房师周芮公先生》,《吴梅村全集》卷十五,页416。
    5 《白母陈孺人墓志铭》,《吴梅村全集》卷四十九,页1014。
    6 《王母周太安人墓志铭》,《吴梅村全集》卷四十九,页1015。
    7 《与子暻疏》,《吴梅村全集》卷五十七,页1131。
    8 《北游录·纪闻下》“陈名夏”条,页390。
    9 《伍员》,《吴梅村全集》卷十九,页506。
    1 《吴梅村全集》卷十一,页301。
    2 《癸巳春省亲竹关》,《陪诗》卷一《迎亲集》。
    1 程先贞《何振先传》,乾隆《德州志》。
    2 《柳南随笔》卷六,页123。
    1 汪懋麟《百尺梧桐阁集》卷五《梁侍郎传》。另,关于梁氏宗族之传承关系,亦可参见钱谦益为梁梦龙之墓志铭。
    2 王士祯《池北偶谈》卷一,页4。
    3 《林屋文稿》卷三。
    1 康熙《涿州志》卷八。
    2 《国榷》卷一百零三“崇祯十七年九月辛亥”条。
    3 《明清档案》第一册B63“顺天巡抚宋权揭请优恤有功官员”。
    4 张缙彦《亡室王孺人行状》,《依水园集》后集卷二。
    5 《宋琬全集》序文,页94。
    1 《牧斋外集》卷二十,页815。
    2 《青箱堂诗集》卷四。
    3 《青箱堂诗集》卷四。
    4 《日知录集释》卷十七“座主门生”条。
    1 《生员论》中,《亭林文集》卷一。
    2 《日知录集释》卷十七“座主门生”条。
    3 《日知录集释》卷十七“座主门生”条。
    4 《甲申传信录》卷五《槐国衣冠》,页94。
    1 《明季南略》卷二“史可法请恢复”条,页110。
    2 《保定张氏殉难录序》,《归庄集》卷三,页175。
    3 《明史·选举二》。
    4 《明史·选举一》。
    5 《日知录集释》卷十七“生员”条。
    6 《清世祖实录》“顺治二年四月丁卯”条。
    7 《日知录集释》卷十七“生员”条。
    1 《日知录集释》卷十七“生员”条。
    2 《日知录集释》卷十六“拟题”条。
    3 《日知录集释》卷十六“三场”条。
    4 《日知录集释》卷十七“进士”条。
    1 《明史·选举二》。
    2 《日知录集释》卷十七“生员”条。
    3 《爝火录》卷二,页69。
    4 王守仁《节庵方公墓表》,《王阳明全书》卷二十五。
    1 《牧斋育学集文钞补遗》,页474。
    2 《初学集》卷四十九,页1265。
    3 《牧斋有学集文钞补遗》,页463。
    4 《初学集》卷一,页23。
    1 《初学集》卷四,页149。
    2 《初学集》卷十,页315。
    3 《送于锵秀才南归》,《初学集》卷七,页214。
    4 《初学集》卷二十六,页817。
    5 《传习录》中。
    6 《论语·颜渊》。
    1 《论语·泰伯》。
    2 《日知录集释》卷十六“廉耻”条。
    3 《日知录集释》卷十三“两汉风俗”条。
    4 《日知录集释》卷十三“宋世风俗”条。
    5 《何心隐集》卷二《寡欲》。
    6 《罗近溪先生语要》。
    1 《德业儒臣后论》,《藏书》卷二十四.
    2 《读通鉴论》卷二十九。
    3 《孔明为后主写申韩六韬》,《焚书》卷五。
    4 《吏隐外臣》,《藏书》卷六十八.
    5 《答邓明府书》,《李氏文集》卷三。
    1 《答耿司寇》,《焚书》卷一。
    2 《明灯古道录》上,《李氏义集》卷十八。
    1 《答耿司寇》,《焚书》卷一。
    2 《日知录集释》卷十六“名教”条。
    3 《日知录集释》卷十六“名教”条。
    4 《宋史·列传二十一·论赞》。
    5 《日知录集释》卷十六“名教”条。
    1 《啾啾吟》,《王阳明全集》卷二十。
    2 黄宗羲《明儒学案》卷三十二“处士王心斋先生艮”条。
    3 《送诸同社之南北有感而作》,《蓼斋集》卷十二。
    4 《十六夜偕闇公尚木及同社集饮》,《蓼斋集》卷十四。
    1 《林屋文稿》卷十。
    2 《蓼斋后集》卷一。
    3 方以智《李舒章传》,《蓼斋后集》附录。
    4 《夜中发愤而作》,《蓼斋集》卷十五。
    5 《赠徐兰生兼祖其北上》,《蓼斋集》卷十七。
    1 《蓼斋集》卷九。
    2 《列朝诗集小传》乙集,页203-204。
    3 《蓼斋集》卷三十六。
    4 《甲申传信录》卷五《槐国农冠》,第82页。
    5 《明季北略》卷二十二“周钟”条,第605页。抱阳生《甲申朝事小纪》初编卷一尚存有这份诏书的原稿。
    1 李宏志《述往》,第13页。
    2 《明季北略》卷二十二“周钟”条,第605页。
    3 《复社纪略》卷一。
    4 《社事始末》。
    5 《复社纪略》卷二。
    6 《社事始末》。
    7 《柳如是别传》,页282。
    1 赵翼《廿二史札记》卷三十五“明言路先后之不同”条,页805。
    2 《明史·赵用贤传》。
    3 时向高《纶扉奏草》卷二。
    4 《明史·福王传》。
    5 《明史·郑贵妃传》。
    6 叶向高《议论纲纪疏》,《纶扉奏草》卷十。
    1 《明史·阉党列传》。
    2 《明史·阉党列传》。
    3 文秉《先拨志始》。
    4 《明史·顾宪成传》。
    5 事见《明史·孙鑨传》,及《明史·赵南星传》。
    1 《明史·赵用贤传》.
    2 顾宪成《泾皋藏稿》卷一,万历十五年奏疏。
    3 《明史·列传-四四·论赞》。
    4 《复社纪略》卷二。
    5 《复社纪略》卷二。
    1 《三垣笔记》附识“崇祯”条,页211。
    2 《初学集》卷一,页9。
    3 《都察院左都御史赠右都御史加赠太子太保谥忠烈杨公墓志铭》,《初学集》卷五十,页1274。
    1 《亡儿寿南圹志》,《初学集》卷七十四,页1644。
    2 《春雪》,《初学集》卷五,页174。是诗明言“记元年二月十九日事也”。以下《春雨》、《春云》、《春晴》诸诗,显系作于同一时间的一组诗。
    3 《春雨》,《初学集》卷五,页174。
    4 《春云》,《初学集》卷五,页174。
    5 《春晴》,《初学集》卷五,页175。
    6 《寒食日于王仲雪诸人小集津逮轩》,《初学集》卷五,页176。
    1 《十一月初六日召对文华殿旋奉严旨革职待罪感恩述事凡二十首》,《初学集》卷六,页183-200。
    2 《六月廿七日舟发潞河书事感怀寄中朝诸君子凡四首》,《初学集》卷八,页238。
    3 《送于锵秀才南归》,《初学集》卷七,页214。
    1 《初学集》卷九,页263。
    2 《初学集》卷十,页337。
    3 《清河道中三首》其三,《初学集》卷十一,页358。
    4 《黄河》,《初学集》卷十一,页356。
    5 《次韵答士龙二首》,《初学集》卷十一,页357。
    6 《过清江浦遥寄故人》,《初学集》卷十一,页355。
    7 《清河道中三首》其二,《初学集》卷十一,页358。
    8 《剡城二首》,《初学集》卷十一,页359。
    9 《四月十一日登岱五十韵》,《初学集》卷十一,页365。
    10 《狱中杂诗三十首》,《初学集》卷十二,页392-401。
    1 《若活一百年》,《初学集》卷十二,页438。
    2 《如此过两年》,《初学集》卷十二,页438。
    3 《初学集》卷十二,页439。
    4 《送曲周路侍御之宫中州路曾抗疏为余伸雪牵连谪官》,《初学集》卷十三,页478。
    5 《反风行》,《初学集》卷十三,页476。
    6 《平台行记圣主能容直臣也》,《初学集》卷十三,页484。
    7 《中秋夜钱冯尔赓使君于城西方阁老园池感怀叙别赋诗八章时德州卢德水东莱崔道母及冯五十蹻仲俱集》,《初学集》巷十四,页501。
    1 《初学集》卷十四,页514。
    2 《初学集》卷三十一,页912。
    1 《孟子·离娄上》。
    2 《孟子·万章上》。
    3 《孟子·尽心下》。
    4 《春秋繁露·玉英》。
    1 《春秋繁露·玉英》。
    2 《春秋繁露·玉英》。
    3 《二程遗书》卷十五《伊川先生语一》。
    4 《朱子语类》卷三十七。
    5 《朱子语类》卷三十七。
    6 《朱子语类》卷二十五。
    1 《春秋繁露·天地之行》。
    2 《日知录集释》卷六“思事亲不可以不知人”条。
    3 《爝火录》卷二,页51。
    4 《述悯》其七,《蓼斋后集》卷一。
    1 《蓼斋后集》附录。
    2 顾湄《吴梅村先生行状》,《吴梅村全集》附录一,第1405页。
    3 《王母周太安人墓志铭》,《吴梅村全集》卷四十九,第1015页。
    4 《与子暻疏》,《吴梅村全集》卷五十七,第1131页。
    5 《论语·阳货》。
    6 《孟子·告子下》。
    7 《送宋荔裳之官四川按察使序》,《变雅堂遗集》卷五。
    1 《钱牧斋全集》附录,页958.
    2 《明旌表节妇从祖母徐氏墓志铭》,《有学集》卷三十三,页1194。
    3 参见邬烈波《钱谦益心态与文学思想研究》,南开大学2003年博士论文。
    4 《请诰命事略》,《初学集》卷七十四,页1635。
    6 《朝列大夫管公行状》,《初学集》卷四十九,页1258。
    6 《憨山大师庐山五乳峰塔铭》,《初学集》卷六十八,页1561。
    1 《有学集》卷四十七,页1547。
    2 《有学集》卷五十,页1645。
    3 《过淮上二绝句》,《初学集》卷八,页253。
    4 《漂母祠和何士龙》,《初学集》卷十一,页355。
    5 《有学集》卷六,页254。
    6 《有学集》卷六,页280。
    7 《有学集》卷十九,页805。
    8 《启祯野乘序》,《有学集》卷十四。
    1 《与周安期》,《钱牧斋先生尺牍》卷一,页686。
    2 金堡《列朝诗集传序》,《遍行堂集》卷八。
    1 《贰臣人格》,页35。
    2 《述怀》,《鹃失啼》钞本。
    1 庾信《拟咏怀》之四,《庾子山集注》卷三,页231。
    2 《拟咏怀》之五,《庾子山集注》卷三,页232。
    3 赵盂頫《罪出》,《松雪斋集》卷二。
    4 《明太祖实录》“洪武元年二月壬子”条。
    1 《拟山园选集》卷二十四。
    2 《初学集》卷十,页306。
    3 《初学集》卷三十八,页1052。
    4 《初学集》卷三十九,页1070。
    5 《定山堂古文小品》卷下。
    6 《自述用山谷次张仲谋韵》,《雪堂先生文集》卷二十七《田舍近集诗》。
    7 《偶感用山谷次子由韵》,《雪堂先生文集》卷二十七《田舍近集诗》。
    8 《自述用山谷次张仲谋韵》,《雪堂先生文集》卷二十七《田舍近集诗》。
    9 《偶感用山谷次子由韵》,《雪堂先生文集》卷二十七《田舍近集诗》。
    10 《自述用山谷次张仲谋韵》,《雪堂先生文集》卷二十七《田舍近集诗》。
    1 《初学集》卷二,页85。
    2 《野老》,《初学集》卷九,页272。
    3 《岁暮杂怀八首》,《初学集》卷十五,页557。
    4 《洮河石砚歌为刘君作兼呈宋中丞》,《初学集》卷十二,页386。
    5 《狱中杂诗三十首》,《初学集》卷十二,页393。
    6 《元日杂题长句八首》,《初学集》卷二十,页709。
    7 《初学集》卷七十八,页1681。
    8 《初学集》卷七十八,页1692。
    9 《贰臣人格》,页20。
    1 《石云居诗集》卷六。
    2 《梁上燕》,《石云居诗集》卷六。
    1 《戊子人日》,《浮云集》卷五。
    2 《青箱堂诗集》卷九。
    3 《鑫山续集》卷四,页1051。
    1 《赖古堂集》附录,页953。
    2 《清诗纪事初编》卷八,页889。
    3 《变雅堂文集》卷八。
    4 《雪堂先生文集》卷七《刊封诗草》,另,熊文举本人在《文集》卷六《墨楯》中,有《西城初纪》至《五纪》,详载守城之事。
    5 《雪堂先生文集》卷十八《归雁舫诗》。
    1 《清史稿·洪承畴传》。
    2 《吴梅村全集》卷十一,页307。
    3 《吴梅村全集》卷十五,页421。
    1 《明礼部尚书仍兼通政使武进吴公事状》,《鲒埼亭集》外编卷九,页907。
    2 《归序集》卷二,页159。
    1 谢三宾密告事,《鲒埼亭集》中有多篇文章记载甚详,包括《明故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赠太保吏邵尚书谥忠介钱公神道第二碑铭》、《明兵科都给事中董公神道表》、《明故按察副使监军赣庵陆公墓碑铭》、《故仪部韦庵李公阡表》、《明建宁兵各道佥事鄞倪公坟版文》、《华氏忠烈状》、《杨氏四忠双烈合状》、《王评事状》(其中载有谢氏告变揭帖的内容)《庄太常传》、《访寒崖草堂记》等。
    2 《七贤传》,《鲒埼亭集》外编卷十二,页980。
    3 《与邑中乡绅书》,《牧斋外集》卷二十二,页823。
    4 袁行云《清人诗集叙录》卷三“耻躬堂诗钞”条,页73。
    5 《有学集》卷二十三,页936。
    6 《有学集》卷三十九,页1339。
    1 《钱牧斋先生尺牍》卷二,页320。
    2 《张南垣传》,《南雷文定》前集卷十。
    1 《春日病怀》,《蓼斋后集》卷二。
    2 《忆大樽》,《蓼斋后集》卷三。
    3 《忆辕文》,《蓼斋后集》卷三。
    4 《陈子龙年谱》卷下,在陈子龙诗集》附录二,页717。
    5 宋征舆《李舒章传》,《林屋文稿》卷十。
    6 方以智《李舒章传》,《蓼斋后集》附录。
    1 《晚晴簃诗汇》卷二十二,页696。
    2 吴伟业《赠辽左故人八首》其六,《吴梅村全集》卷十六,页440。
    3 《清史列传·贰臣传乙·刘正宗传》。
    1 《霞老累夕置酒彩生先别口占十绝句记事兼订西山看梅之约》,《有学集》卷七,页344。
    2 《青箱堂诗集》卷十二。
    3 《几月二下日同乡人帅君载酒泛菊即席同冠五赋》,《赖古堂集》卷五,页282。
    4 《庚子重九杂感用古诗十九首韵呈今醉先生并诸同人》,《赖古堂集》卷二,页137。
    5 《赖古堂集》卷一,页129。
    6 《赖古堂集》卷二,页148。
    1 《赖古堂集》卷五,页276。
    2 《赖古堂集》卷六,页131。
    3 《赖古堂集》卷六,页317。
    4 《赖古堂集》卷八,页400。
    5 《赖古堂集》卷十,页460。
    6 《赖古堂集》卷十二,页515。
    7 《初学集》卷四十四,页1128。
    1 《壮悔堂文集》卷三。
    2 《复社纪略》卷一。
    3 郑方坤《梅村诗钞小传》,《国朝名家诗钞小传》卷一,第13页。
    4 《与子暻疏》,《吴梅村全集》卷五十七,页1131。
    5 《吴梅村全集》卷五十七,页1132。
    1 《与子暻疏》,《吴梅村全集》卷五十七,页1132。
    2 《自叹》,《吴梅村全集》卷六,页176。
    3 《言怀》,《吴梅村全集》卷五,页143。
    4 顾湄《吴梅村先生行状》,《吴梅村全集》附录,页1404。
    5 《座师李太虚先生寿序》,《吴梅村全集》卷三十六,页765。
    6 参见王晓辉《自辩与自赎的求生之路--论吴伟业的自救意识》,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博士生论文。
    1 《赠总宪龚公芝簏》,《吴梅村全集》卷十一,页283。
    2 《送旧总宪龚孝升以上林苑监出使广东》,《吴梅村全集》卷十一,页290。
    3 《送王子彦南归》,《吴梅村全集》卷十二,页331。
    4 《遣闷》其六,《吴梅村全集》卷十,页261。
    5 《送何省斋》,《吴梅村全集》卷九,页221。
    6 《吴梅村全集》卷二十,页531。
    7 《横波夫人考》,《心史丛刊》二集,页140。
    8 《贰臣人格》,页311。
    9 《定山掌古文小品》卷下。
    10 《梅村诗话》,《吴梅村全集》卷五十八,页1139。
    11 《秋夜雨集伯紫真冷堂同诸子即席赋》,《定山堂诗集》卷四。
    1 《送官绥之返楚》,《定山堂诗集》卷十。
    2 《如农将返真州以诗见贻和答二首》,《定山堂诗集》卷十八。
    3 《尺牍新钞》卷九,页217。
    4 《寄高岱舆戴严荦刘元公孙北海郝棫清》,《青箱堂诗集》卷四。
    5 《冬啸步姚若侯韵》,《青箱堂诗集》卷五。
    6 《观剧怀内》,《青箱堂诗集》卷五。
    7 《酌酒与黄商侯》,《青箱堂诗集》卷六。
    8 《寄怀梁仲木内弟》,《青箱堂诗集》卷六。
    1 《寄怀梁公狄内弟流寓宝应》,《青箱堂诗集》卷六。
    2 《白笑》,《青箱堂诗集》卷六。
    3 《自咎》,《青箱堂诗集》卷三十三。
    1 《有学集》卷四十,页1390。
    2 《海右陈人集》卷上,页126。
    3 《巡抚天津右佥都御史留仙冯公神道碑铭》,《南雷文定》前集卷五。
    4 《甲申传信录》卷三《大行骖乘》。
    5 《蓼斋后集》卷五。
    1 《有学集》卷二,页77。其典出应劭《汉官仪》:“幩半无巾,如今半幩而己。王莽无发,因为施巾。”
    2 《有学集文集补遗》中,页543。
    3 《夙昔》,《雪堂先生文集》卷十九《拜鹃亭诗》。
    4 《明季北略》卷二十二“陈名夏”条,页601。
    5 严正矩《龚端毅公传》,《龚端毅公奏疏》附录。
    6 顾湄《吴梅村先生行状》,《吴梅村全集》附录一,页1404。
    7 《年谱》,《赖古堂集》附录,页909。
    8 《与门人韩圣秋中翰》,《雪堂先生文集》卷二十二《薇园近集》。
    1 李雯《余同说赠孝升》,《蓼斋后集》卷五。
    2 《与门人韩圣秋中翰》,《雪堂先生文集》卷二十二《薇园近集》。
    3 《中秋忆旧》,《雪堂先生文集》卷十九《拜鹃亭诗》。
    4 顾湄《吴梅村先生行状》,《吴梅村全集》附录一,页1404。
    5 《与子暻疏》,《吴梅村全集》卷五十七,页1131。
    6 《中宪大夫广东兵备副使王公畹仲墓志铭》,《吴梅村全集》卷四十三,页913。
    7 《毛子晋斋中读吴匏安手批谢翱西台恸哭记》,《吴梅村全集》卷一,页11。
    1 《钱牧斋先生年谱》,《钱牧斋全集》附录。
    2 《清诗纪事初编》卷三,306-307页。
    3 《牧斋外集》卷二十五,页843。
    4 《有学集》卷三十八,页1312。
    5 《钱牧斋先生尺牍》卷一,页263。
    6 《苦海集》,页79。
    7 《有学集》卷三十九,页1339。
    8 《钱牧斋先生尺牍》卷二,页320。
    1 《有学集文集补遗》中,页543。
    2 《钱牧斋全集》附录,页963。
    3 《投笔集》卷下,页63-67。
    1 《牧斋集再补》,页928。
    2 《赖古堂集》卷十九,页739。
    3 顾湄《吴梅村先生行状》,《吴梅村全集》附录一,页1406。
    4 《述悯》,《蓼斋后集》卷一。
    5 《忆弟》,《蓼斋后集》卷一。
    3 《甲申秋怀杂涛》,《蓼斋后集》卷二。
    1 《蓼斋后集》卷二。
    2 《蓼斋后集》卷二。
    3 《蓼斋后集》卷二。
    4 《蓼斋后集》卷四。
    5 《蓼斋后集》卷四。
    6 《蓼斋后集》卷四。
    7 《蓼斋后集》卷四《春日小饮吴鲁冈先生斋同吴骏公宗伯朱昭芑文学赋》,说明李雯四年春身体好转,还曾到太仓与吴伟业见面。
    8 《北游录·纪闻下》“李雯”条,页369。
    9 《蓼斋后集》卷四《丁亥夏日行役之作时余假满抱病北上口占以代呻吟而已》其九云“一年来往皆三伏”,则可知李雯南下系顺治三年夏。
    1 《丁亥夏日行役之作时余假满抱病北上口占以代呻吟而已》,《蓼斋后集》卷四。
    2 《青箱堂诗集》卷四。
    3 《汝阴与人》,《藏弆集》卷十。
    1 《王觉斯先生集叙》,《拟山园选集》卷首。
    2 《王觉斯墓志铭》,《有学集》卷三十,页1103。
    3 《闲届杂感》,《定山堂诗集》卷三十五。
    4 《广陵元夜偶闭门花下小饮醉后友沂园次仲调见过呼酒重饮达旦即席限二十韵同赋》,《定山堂诗集》卷三十三。
    5 《有学集》卷十一,页522。
    1 《雪堂先生文集》卷十八《归雁舫诗》。
    2 《资治通鉴·后周纪二》。
    3 《雪堂先生文集》卷二十七《田舍近集诗》。
    4 《和庾信拟咏怀二十七首》,《雪堂先生文集》卷十八《归雁舫诗》。
    5 《咏史》,《桴庵诗》七言律。
    6 《题蔡琰归朝图》,《桴庵诗》七言古。
    7 《芝麓舒章尔唯敬哉玉叔韫退过集分赋》,《静惕堂诗集》卷二十七。
    1 《谢时符先生墓志铭》,《黄宗羲全集》第十册。
    2 《读通鉴论》卷九,《船山全书》第十册。
    3 《复徐叔亨》,《魏叔子文集》卷七。
    4 《桴庵诗》七言律。
    1 《定山堂诗集》卷十九。
    2 《谢三弟诗》,《拟山堂诗集》卷一。
    3 《怀友用何大复韵》,《雪堂先生文集》卷十八《归雁舫诗》。
    4 《青箱堂诗集》卷四。
    5 《宋上木偶来燕市信宿别去作歌送之》,《青箱堂诗集》卷六。
    6 《吴梅村全集》卷三,页64。
    1 《吴梅村全集》卷三,页79。
    2 刘世南《清诗流派史》认为,吴伟业所塑造的陈圆圆形象,实为其本人写照:“确实,他就是陈圆圆。”以吴伟业所惯用的“我之性情爱借古人之性情盘旋于纸上,宛转于当场”(吴伟业《北词广正谱序》,《吴梅村全集》卷六十,页1213)的创作方式来看,这种说法并非没有依据。
    3 《与子暻疏》,《吴梅村全集》卷五十七,页1133。
    4 《蓼斋集》卷三十五。
    5 《述悯》,《蓼斋后集》卷一。
    6 《蓼斋后集》卷一。
    7 《蓼斋后集》卷五。
    1 《青箱堂诗集》卷六。
    2 《青箱堂诗集》卷七。
    3 赵翼《瓯北诗话》,《清诗话续编》,第1283页。
    4 《北词广正谱序》,《吴梅村全集》卷六十,页1213。
    1 《吴梅村全集》卷三,页52.
    2 尽管程穆衡笺注、顾师轼年谱都将《雁门尚书行》列为崇祯十六年也即孙传庭殉难当年的作品,但《梅村家藏稿》将其列于后集,其创作时间应在吴伟业入京以后。且所列顺序与《松山哀》创作时间相近,应是同一批反思明朝灭亡原因的作品。
    3 《三垣笔记》,第218页.
    4 《雁门尚书行》,《吴梅村全集》卷十一,页295。
    1 《吴梅村全集》卷十一,页292。
    2 《吴梅村全集》卷一,页3。
    2 《定山堂诗集》卷三十六。
    4 《中秋忆旧》,《雪堂先生文集》卷十九《拜鹃亭诗》。
    5 《雪堂先生文集》卷十八《归雁舫诗》。
    1 《暮秋自遣》其三,《蓼斋后集》卷二。
    2 《纪梦》,《雪堂先生文集》卷十九《拜鹃亭诗》。
    3 《甲午春日观吴园次怀人诗卷怆然有感次韵二首》,《有学集》卷五,页185。
    4 《吴梅村全集》卷十五,页398。
    1 《明礼部尚书仍兼通政使武进吴公事状》,《鲒埼亭集》外编卷九,页907-908。
    2 《定山堂诗集》卷五。
    3 《定山堂诗集》卷七。
    4 《定山堂诗集》卷二十七。
    5 《静惕堂诗集》卷二十四。
    6 参见《牧斋晚年家乘文》,页160-163。
    7 《牧斋集补》,页905。
    8 《牧斋外集》卷十三,页732。
    9 《初学集》卷九,页273。
    1 《有学集》卷八,页368。
    2 见《李长蘅墓志铭》与《王淑士墓志铭》,《初学集》卷五十四,页1351。
    3 《憨山大师庐山五乳峰塔铭》,《初学集》卷六十八,页1561。
    4 《初学集》卷十,页326。
    5 《初学集》卷二十八,页863。
    6 《初学集》卷八十一,页1724。
    7 《初学集》卷六十八,页1567。
    8 《有学集》卷二十一,页873。
    9 《中峰苍雪法师塔铭》,《有学集》卷三十六,页1264。
    10 《白母陈孺人墓志铭》,《吴梅村全集》卷四十九,页1011。
    11 《秦母于太夫人七十序》,《吴梅村全集》卷三十八,页813。
    12 《吴梅村全集》卷三十一,页706。
    1 《海右陈人集》卷上,页23。
    2 《七歌》其五,《海右陈人集》卷上,页29。
    3 《初学集》卷八十一,页1728。
    4 《初学集》卷八十一,页1723。
    5 《有学集》卷二十四,页947。
    6 《牧斋有学集文钞补遗》,页472。
    7 《一树斋集序》,《初学集》卷三十三,页944。
    8 《初学集》卷五十五,页1376。
    9 《初学集》卷五十四,页1367。
    1 《初学集》卷二十八,页862。
    2 《有学集文集补遗》下,页573。
    3 《初学集》卷四十二,页1105。
    4 《华首空隐和尚塔铭》,《有学集》卷三十六,页1271。
    5 《有学集》卷二十一,页892。
    6 《有学集》卷四十,页1392。
    7 《有学集》卷二十二,页911。
    8 《有学集》卷四十二,页1425。
    9 《七月朔日含光法师驻锡红豆村谈玄累日石师潘老赋听法诗拮华严玄谈四字为韵如次奉和》,《有学集》卷六,页305。
    10 《有学集》卷二十一,页876。
    1 《初学集》卷八十一,页1721。
    2 《五台山募造尊奉钦赐藏经宝塔疏》,《初学集》卷八十一,页1718。
    3 《有学集》卷二十二,页908。
    4 《有学集》卷二十七,页1026。
    5 《有学集》卷二十四,页943。
    1 《有学集》卷二十四,页947。
    2 《定山堂诗集》卷三。
    3 《赠星士》,《初学集》卷三,页106。
    4 《初学集》卷三,页107。
    5 《初学集》卷三,页116。
    6 《狱中杂诗三十首》,《初学集》卷十二,页395-401。
    7 《初学集》卷八十一,页1719。
    1 《牧斋有学集文钞补遗》,页457。
    2 《与素华禅师》,《有学集》卷四十,页1372。
    3 《云间董得仲投赠三十二韵依次奉答》,《有学集》卷七,页323。
    4 《尺牍新钞》卷五,页120。
    5 《牧斋有学集文钞补遗》,页470。
    6 《赠愿云师》序,《吴梅村全集》卷一,页16。
    7 《吴梅村全集》卷十三,页357。
    1 参见李瑄《明遗民心态与文学思想研究》一文。
    2 《初度书怀》,《鑫山集》卷一,页59。
    3 《谢时符先生墓志铭》,《黄宗羲全集》第十册。
    4 《复徐叔亨》,《魏叔子文集》卷七。
    1 《日知录集释》卷六。
    2 《杂问十三》,《魏叔子文集》卷十九。
    1 《定山堂古文小品》卷下。
    2 《有怀龚芝麓太常偶读苏门集用韵》,《雪堂先生文集》卷二十五《田舍近集诗》。
    3 《龚芝麓寄诗序》,《雪堂先生文集》卷二十四《田舍近集序》。
    4 《怀兰生诗》序言,《雪堂先生文集》卷十九《拜鹃亭诗》。
    5 《雪堂先生文集》卷十八《归雁舫诗》。
    6 《雪堂先生文集》卷二十二《薇园近集》。
    7 《冬日呵冻偶书》,《雪堂先生文集》卷十九《拜鹃亭诗》。
    8 《夙昔》,《雪堂先生文集》卷十九《拜鹃亭诗》。
    1 《青箱堂文集》卷八。
    2 《答卢紫房侍御》,《石云居文集》卷十五。
    3 《蓼斋后集》卷五。
    4 《雪堂先生文集》卷二十二《薇园近集》。
    5 《蓼斋后集》卷三。
    6 《蓼斋后集》卷一。
    1 《初学集》卷八十四,页1764。
    2 《初学集》卷七十八,页1681。
    3 《投笔集》卷下“庚子十月望日”,页45。
    4 《投笔集》卷上“己亥七月初一日作”,页1-3。
    5 《桂林行》,《读史亭诗集》卷六。
    6 《读史亭诗集》卷十二。
    7 《读史亭诗集》卷十二。
    8 《读史亭诗集》卷十六。
    1 《定山堂诗集》卷二十八。
    2 《甲寅除夕》,《蕉林诗集》七言律四。
    3 《立秋》,《蕉林诗集》七言绝一。
    4 《感兴》,《蕉林诗集》五言律一。
    5 《新秋感兴》,《蕉林诗集》七言律一。
    6 《立秋》,《蕉林诗集》七言绝一。
    7 《春日帝京乐》,《蕉林诗集》七言律二。
    8 《赠佟俨若公子之江左》,《蕉林诗集》七言律四。
    9 参看康熙《德州志》卷十。
    10 《海右陈人集》上。
    11 《海右陈人集》卷下,页66.
    12 参看谢正光《顾炎武与清初两降臣交游考论》一文,《清初诗文与士人交游考》,页301-304。
    1 《海右陈人集》上,页6。
    2 《海右陈人集》上,页7。
    3 《海右陈人集》下,页8。
    4 《赖古堂集》卷十二,页523。
    5 《有学集》卷五十,页1649。
    6 《有学集》卷一,页41。
    1 《投笔集》卷下,页58。
    2 《投笔集》卷下,页70。
    3 《有学集》卷十三,页636。
    4 《有学集》卷一,页39。
    5 《有学集》卷十六,页731。
    6 《静惕堂诗集》卷三十。
    7 《蓼斋后集》卷四。
    1 《蓼斋后集》卷三。
    2 《赠家侍御雪航》,《吴梅村全集》卷九,页219。
    3 《送胡彦远南还河渚》,《吴梅村全集》卷十五,页408。
    4 《送穆苑先南还四首》,《吴梅村全集》卷十二,页333。
    5 《吴梅村全集》卷十一,页282。
    6 《将至京师寄当事诸老四首》,《吴梅村全集》卷十五,页402。
    1 《吴梅村全集》卷五十七,页1132。
    2 《海右陈人集》卷上,页4。
    3 《海右陈人集》卷上,页1。
    4 《海右陈人集》卷下,页48。
    5 《海右陈人集》卷下,页1-7。
    1 《海右陈人集》卷下,页47。
    2 《尺牍新钞》卷一,页26。
    3 《和漳海先生韵昔江上警报狎闻友人勉口出山慨然赋此》,《雪堂先生文集》卷十七《悔居余诗》。
    4 《泊镇吊孟肖形老师》,《雪堂先生文集》卷十八《归雁肪诗》。
    5 《雪堂先生文集》卷十八《归雁舫诗》。
    6 《雪堂先生文集》卷二十二《薇园近集》。
    7 《雪堂先生文集》卷十九《拜鹃亭诗》。
    1 《初次投到辞官启》,《雪堂先生文集》卷二十二《薇园近集》。
    2 《雪堂先生文集》卷二十二《薇园近集》。
    3 《雪堂先生文集》卷二十二《薇园近集》。
    4 《言自维扬舟行淮浦怨流水之悠悠悼年华之冉冉即今忆旧和诗赓唱情见乎词》,《雪堂先生文集》卷十五《半山偶缀》。
    5 《有感偶书》,《雪堂先生文集》卷十五《半山偶缀》。
    6 《与门人韩圣秋中翰》,《雪堂先生文集》卷二十二《薇园近集》。
    7 《雪堂先生文集》卷十九《拜鹃亭诗》。
    8 《雪堂先生文集》卷十八《归雁舫诗》。
    8 《雪堂先生文集》卷十八《归雁舫诗》。
    10 《雪堂先生文集》卷十八《归雁舫诗》。
    1 《雪堂先生文集》卷十八《归雁舫诗》。
    2 《忆庚辰柴颍几前辈以终养归富春唁余□鹿出选刻钓台集相示掩泪读之孤怀悲壮辄成小诗愿托姓名今附于左》,《雪堂先生文集》卷十五《半山偶缀》。
    3 《雪堂先生文集》卷十八《归雁舫诗》。
    4 《雪堂先生文集》卷二十六《田舍近集诗》。
    5 《清世祖实录》,“顺治二年七月丁丑”条。
    1 苏珊·朗格《情感与形式》,第57页。
    2 《蓼斋后集》卷四。
    3 《定山堂诗集》卷二十七。
    4 《定山堂诗集》卷二十七。
    1 《定山堂诗集》卷三十七。
    2 《定山堂诗集》卷十七。
    3 《偶题五言绝句五首》,《桐江续集》卷二十六。
    4 《仲春八日即席送客同舒章芝麓限韵二首》,《静惕堂诗集》卷三十。
    5 《伍铁山自香山来晤赋赠》,《静惕堂诗集》卷三十二。
    6 《即事》,《浮云集》卷五。
    7 《甲申夏日写怀十首》其五,《蓼斋后集》卷三。
    8 《和孝升怀密之韵》,《蓼斋后集》卷三。
    1 《题哀江南赋后》,《鲒埼亭集》卷二十二。
    2 《愚庵小集》补遗卷二。
    3 《桴庵诗》七言古。
    1 《晚晴簃诗汇》卷二十一,页630。
    2 《定山堂诗余》卷二。
    3 《桴庵诗》七言律。
    4 《题蔡琰归朝图》,《桴庵诗》七言古。
    5 《浮云集》卷四。
    6 《题蔡琰还乡图》,《定山堂古文小品》卷下。
    1 《蓼斋后集》卷五。
    2 《青箱堂诗集》卷五。
    3 《蓼斋后集》卷二。
    4 《蓼斋后集》卷一。
    5 《胡彦远归武林吴梅村纪伯紫各有诗赠别步原韵二首》,《定山堂诗集》卷二。
    6 《述怀》,《鹃失啼》钞本。
    1 《感怀》,《浮云集》卷三。
    2 《归庄集》卷一,页119。
    3 《北游草》,《嵞山续集》页585。
    4 《南雷诗历》卷二。
    5 《归庄集》卷一,页119。
    6 《定山堂诗余》卷二。
    7 《定山堂诗余》卷二。
    1 《定山堂诗余》卷二。
    2 《定山堂诗余》卷二。
    3 《静惕堂诗集》卷三十五。
    4 《投笔集》卷下,后秋兴之八,页40。
    5 《投笔集》卷上,后秋兴之三,页12。
    6 《投笔集》卷下,后秋兴之六,页26。
    7 《病榻消寒杂咏四十六首》,《有学集》卷十三,页436。
    8 《鹃失啼》钞本。
    1 《石云居诗集》卷六。
    2 《八月十六日夜》,《定山堂诗集》卷九。
    3 《赖古堂集》卷六,页316。
    4 《定山堂诗集》卷五。
    5 《青箱堂诗集》卷四。
    6 《石云居诗集》卷一。
    1 《有学集》卷三十,页1103。
    2 《桴庵诗》七言律。
    3 《赖古堂集》卷八,页392。
    4 《梅公司马枉访江村赋诗见赠奉答二首公以午节归里为远山夫人称寿故次首及焉》,《有学集》卷十一,页529。
    1 《定山堂诗集》卷三十三。
    2 《定山堂诗集》卷三十三。
    3 《定山堂诗集》卷九。
    4 《定山堂诗集》卷三十三。
    5 《雪堂先生文集》卷十九《拜鹃亭诗》。
    1 《牧斋外集》卷二十二,页823。
    2 《有学集》卷四,页116。
    3 《长沙赵夫人张氏墓碑》,《有学集》卷三十三,页1186。
    7 《有学集文集补遗》上,页533。
    1 《光禄大夫兼少保赠太子太保吏部尚书谥文通铁山王公墓志铭》,《有学集》卷三十,页1100。
    1 《箨说赠袁令昭》,《蓼斋后集》卷五。
    1 《定山堂诗集》卷十六。
    2 《定山堂诗集》卷十七。
    3 《蓼斋后集》卷三。
    4 《和雪堂先生遂初秋岳舒章秋日书怀诗十二首》,《定山堂诗集》卷十六。
    5 《书怀同李舒章作三首》,《静惕堂诗集》卷二十九。
    6 《甲申秋和同志杂诗》,《雪堂先生文集》卷十九《拜鹃亭诗》。
    1 《蕉林诗集》七言律二。
    2 《定山堂诗集》卷一。
    3 《蓼斋后集》卷一。
    4 《雪堂先生文集》卷十八《归雁舫诗》。
    5 《蓼斋后集》卷一。
    6 《定山堂诗集》卷十七。
    7 《静惕堂诗集》卷三十。
    8 李雯《箨说赠袁令昭》,《蓼斋后集》卷五。
    1 《午日李舒章中翰招同朱遂初孙惠可两给谏集小轩演吴越传奇得端字》,《定山堂诗集》卷十七。
    2 《静惕堂诗集》卷二十九。
    3 《定山堂诗集》卷十六。
    4 《蓼斋后集》卷一。
    1 《春日曹秋岳社集龚孝升李舒章宋玉叔赵韫退别体限韵》,《青箱堂诗集》卷五。
    2 《青箱堂诗集》卷五。
    3 《蓼斋后集》卷四。
    4 《花朝同敬哉韫退玉叔尔唯舒章介庵社集秋岳斋限韵十体》,《定山堂诗集》卷三十四。
    5 《十体诗花朝社集秋岳垒限韵》,《蓼斋后集》卷四。
    6 《十体诗花朝社集秋岳垒限韵》,《蓼斋后集》卷四。
    1 《静惕堂诗集》卷三十。
    2 《定山堂诗集》卷一。
    3 《定山堂诗集》卷三十三。
    4 《定山堂诗集》卷六。
    1 《定山堂诗集》卷六。
    2 《定山堂诗集》卷十。
    3 《定山堂诗集》卷四。
    4 《清世祖实录》“顺治十二年十月丙子”条。
    1 曹溶《送芝麓还朝四首》,《静惕堂诗集》卷五。
    2 《静惕堂诗集》卷十一。
    3 《静惕堂诗集》卷二十二。
    4 《静惕堂诗集》卷十七。
    5 《静惕堂诗集》卷八。
    6 《有学集》卷八,页421。
    1 《柳如是别传》第五章“复明运动”,页1187。
    1 《左传·襄公二十四年》。
    1 《资治通鉴·后周纪二》.
    2 《祝龚芝麓总宪序》,《赖古堂集》卷十六,页636-637。
    3 《论语·雍也》。
    4 《论语·宪问》。
    1 《清世祖实录》“顺治十年二月丙午”条。
    2 《清世祖实录》“顺治九年十一月乙酉”条。
    3 《清世祖实录》“顺治九年十一月甲午”条。
    4 《清世祖实录》“顺治九年十二月丙午”条。
    5 《清世祖实录》“顺治九年十二月甲申”条。
    6 《清世祖实录》“顺治十年六月辛亥”条。
    7 《清世祖实录》“顺治十一年十月戊子”条。
    8 《清世祖实录》“顺治十七年七月辛巳”条。
    1 《清世祖实录》“顺治十七年十月庚戌”条。
    2 《清世祖实录》“顺治二年六月丙辰”条。
    3 《北游录·纪闻下》“国议”条,页368。
    4 《北游录·纪闻下》“部院议政”条,页374。
    5 《北游录·纪闻下》“笔帖式”条,页369。
    6 《同升录序》,《金文通公文集》卷二。
    1 事见《遵谕陈言乞赐采择以广皇仁以答天眷疏》,《龚端毅公奏疏》卷二。
    2 袁行云《清人诗集叙录》卷四“沚亭自删诗”条,页110。
    3 《初学集》卷四十四。
    1 《甲申传信录》卷五《槐国农冠》,页94。
    1 《夜登邵武城楼感怀四首》,《赖古堂集》卷七,页341。
    2 《寒食诗话楼感怀四首》,《赖古堂集》卷七,页346。
    3 周在浚:《行述》,《赖古堂集》附录,页986。
    4 《行述》,《赖古堂集》附录,页987。
    5 《赖古堂集》卷十九,页727。
    1 《夜登杭川城楼有感四首》,《赖古堂集》卷八,页374。
    1 《赖古堂集》卷八,页383。钱谦益在《赖古堂诗集序》(《赖古堂集》附)对此诗有高度评价:“癸巳春,余游武林,得栎园《清漳城上》四章,读而叹曰:‘余与栎园别八年矣,久不见栎园诗,不谓其笔力苍老,感激悲壮,一至于此.'”
    2 《行述》,《赖古堂集》附录,页988。
    3 《赖古堂集》卷十九,页728。
    4 《行述》,《赖古堂集》附录,页985。
    5 黎士弘《尤难为怀集序》,《托素斋文集》卷一。
    1 《行述》,《赖古堂集》附录,页991。
    2 《赖古堂集》附录,页958。
    3 《清史列传·贰臣传乙·周亮工传》。
    4 《赖古堂集》附录,页983。
    1 《赖古堂集》附录,页989-990。
    2 《周亮工年谱》,《赖古堂集》附录,页906。
    3 《答何省斋》,《赖古堂集》卷二十,页775。
    4 《赖古堂集》附录,页927-928。
    5 《行述》,《赖古堂集》附录,页993。
    1 事见《祭毗陵吴俨若太翁文》,《赖古堂集》卷二十四,第877页。
    2 《碑传集》卷十,页553。
    3 《行述》,《赖古堂集》附录,页994。
    4 《年谱》,《赖古堂集》附录,页914。
    5 《定山堂诗集》卷四。
    1 《祭福建按察使程公仲玉文》,《赖古堂集》卷二十四,页864。
    2 《祭毗陵吴俨若太翁文》,《赖古堂集》卷二十四,第878页。
    3 《赖古堂集》卷十一,页504。
    4 《行述》,《赖古堂集》附录,页990-992。
    1 《分甘余话》卷三“杨青藜答刘正宗书”,页54。
    2 《清世祖实录》“顺治十七年十一月辛酉”条。
    3 《赖古堂集》卷六,页297。
    4 《赖古堂集》卷十七,页669。
    1 《赖古堂集》卷六,页304。
    2 《赖古堂集》卷十,页458。
    3 《清史列传·贰臣传乙·周亮工传》。
    1 《赖古堂集》卷一,第128-129页。
    2 《赖古堂集》卷五,页257。
    3 《赖古堂集》附录,页946。
    1 《同箨庵酌第二泉,竟寺外礼古松,肃立久之,得二诗》,《赖古堂集》卷六,页328。
    2 《闽中诸花皆早发惟菊经冬始茂》,《赖古堂集》卷十一,页480。
    3 《赖古堂集》卷十一,页527。
    4 《赖古堂集》卷六,页325。
    5 《渡淄河》,《赖古堂集》卷十二,页520。
    6 《年谱》,《赖古堂集》附录,页902。
    7 《年谱》,《赖吉堂集》附录,页906。
    8 张民表《与周元亮》,《尺牍新钞》卷九,页219。
    1 周亮工集中有《孙北海夫子为亮买田》诗,见《赖古堂集》卷三,页166。
    2 《赖古堂集》卷三,页163。
    3 《赖古堂集》卷十二,页516。
    4 《赖古堂集》卷十六,页641。
    5 《赖古堂集》卷八,页392。
    6 《赖古堂集》卷二,页137。
    1 《赖古堂集》卷二,页141。
    2 《赖古堂集》卷二,页141-142。
    3 《赖古堂集》卷二,页142。
    4 《结邻集》卷十四,署名为周圻(亮工别名)。
    5 《赖古堂集》卷六,页323。
    6 《赖古堂集》卷六,页313。
    7 《行述》,《赖古堂集》附录,页1008。
    8 《行述》,《赖古堂集》附录,页986。
    1 《赖古堂集》卷六,页294。
    2 《结邻集》卷十四。
    3 《赖古堂集》卷十九,页743。
    1 吕留良《赖古堂集序》,《赖古堂集》附录,页1021-1022。
    2 《读史亭诗集》毛序。
    3 《读史亭诗集》赵序。
    4 施闰章《与彭禹峰》,《藏弆集》卷三。
    1 《广西参政分守桂林道彭公而述传》,《碑传集》卷七十七,页3704。
    2 《读史亭诗集》卷九。
    3 《明发》,《读史亭诗集》卷三。
    4 《读史亭诗集》卷十。
    1 《读史亭诗集》卷三。
    2 《读史亭诗集》卷三。
    3 《读史亭诗集》卷六。
    4 《读史亭诗集》卷三。
    5 《读史亭诗集》卷十二。
    6 《读史亭诗集》卷十二。
    1 《明妃曲》,《读史亭诗集》卷一。
    2 《读史亭诗集》卷八。
    1 《靖州战场歌》,《读史亭诗集》卷九。
    2 《许菊谿使楚竣旋里予自湖南罢归联舫入襄舟抵仙桃镇泛月观剧因话往事酒酣菊谿有作和其韵》,《读史亭诗集》卷六。
    3 《汉水舟次同许菊谿再步前韵》,《读史亭诗集》卷六。
    4 《读史亭诗集》卷四。
    5 《读史亭诗集》卷四。
    1 《读史亭诗集》卷八。
    2 《铙歌》,《读史亭诗集》卷十六。
    1 严正矩《大宗伯龚端毅公传》,《龚端毅公奏疏》附录。
    2 严正矩《大宗伯龚端毅公传》,《龚端毅公奏疏》附录。
    3 康熙《合肥县志》卷十。
    4 严正矩《大宗伯龚端毅公传》,《龚端毅公奏疏》跗录。
    5 《酬退谷见柬并过招饮之作》,《定山堂诗集》卷二十七。
    6 《定山堂诗集》卷六。
    1 《定山堂诗集》卷六。
    2 《龚端毅公奏疏》卷二。
    3 《赖古堂集》卷十六,页636-637。
    4 《清诗纪事初编》卷五“龚鼎孳”条,页553。
    1 《遵谕明白回话疏》,《龚端毅公奏疏》卷三。
    2 严正矩《大宗伯龚端毅公传》,《龚端毅公奏疏》附录。
    3 《寿铁山相国用戊子甓湖旧韵》,《定山堂诗集》卷二十三。
    4 《谪后三迁至上林丞漫成一首》,《定山堂诗集》卷二十六。
    5 《和答友沂赠行四首》,《定山堂诗集》卷二十四。
    6 《宫词》,《定山堂诗集》卷三十八。
    7 《入上林署口号》,《定山堂诗集》卷三十八。
    8 《藏弆集》卷三。
    1 《藏弆集》卷三。
    2 《定山堂诗余》卷四。
    3 《横波夫人考》,《心史从刊二集》,页158。
    4 《龚端毅公奏疏》卷四。
    5 严正矩《大宗伯龚端毅公传》,《龚端毅公奏疏》附录。
    1 《定山堂诗集》卷四。
    2 《蓦山溪·登吴山吊伍子胥》,《定山堂诗余》卷二。
    3 《定山堂诗集》卷一。
    4 《定山堂诗集》卷二。
    5 《定山堂诗集》卷三十二。
    1 《定山堂诗集》卷二。
    2 邓汉仪《诗观》初集。
    3 《定山堂诗余》卷一。
    1 《同尹洞庭梁公狄看月大醉》,《定山堂诗集》卷十六。
    2 《定山堂诗集》卷一。
    3 《定山堂诗集》卷十。
    4 《定山堂诗集》卷五。
    1 《静惕堂诗集》卷二十二。
    2 《静惕堂诗集》卷十一。
    3 《变雅堂诗集》卷七。
    4 《甲申传信录》卷四《跖餔余脔》,页75。
    5 《爝火录》卷三,页150。
    1 《丈夫行》,《静惕堂诗集》卷十。
    2 《易水怀古》,《静惕堂诗集》卷十。
    3 《途中杂诗三首》其三,《静惕堂诗集》卷二。
    4 《杂感四首》其四,《静惕堂诗集》卷二。
    5 《杂感四首》其一,《静惕堂诗集》卷二。
    6 《杂感四首》其三,《静惕堂诗集》卷二。
    7 《途中杂诗三首》其三,《静惕堂诗集》卷二。
    8 《龚端毅公奏疏》卷一。
    1 《浸兴》,《静惕堂诗集》卷三十五。
    2 《正月十七日夜小饮三首》,《静惕堂诗集》卷三。
    3 《以事北征留别同社诸子五首》其二,《静惕堂诗集》卷二。
    4 《以事北征留别同社诸子五首》其一,《静惕堂诗集》卷二。
    5 《以事北征留别同社诸子五首》其三,《静惕堂诗集》卷二。
    6 《感寓八首》其一,《静惕堂诗集》卷四。
    7 《感寓八首》其四,《静惕堂诗集》卷四。
    8 《感寓八首》其五,《静惕堂诗集》卷四。
    9 《赠龚芝麓三首》其三,《静惕堂诗集》卷四。
    10 《答芝麓八首》其六,《静惕堂诗集》卷十七。
    11 《答芝麓八首》其七,《静惕堂诗集》卷十七。
    12 《答芝麓八首》其八,《静惕堂诗集》卷十七。
    1 《海南杂诗二首》其一,《静惕堂诗集》卷五。
    2 《海南杂诗二首》其二,《静惕堂诗集》卷五。
    3 曾灿《六松堂集》卷十一。
    4 《闻芝麓赍诏将至三首》其三,《静惕堂诗集》卷五。
    5 《送芝麓还朝四首》其一,《静惕堂诗集》卷五。
    6 《送芝麓还朝四首》其三,《静惕堂诗集》卷五。
    1 《静惕堂诗集》卷二十二。
    2 《曝书亭集》卷七。
    3 《汲古阁毛氏新刻十七史序》,《有学集》卷十四,页679。
    1 《有学集》卷十四,页686。
    1 《魏叔子文集》卷十一,页561-562。
    1 《吴梅村全集》卷二十四,页604。
    2 《绥寇纪略·虞渊沉》下之附记,页466。
    3 《初学集》卷七十九,页1698。
    4 《初学集》卷三十一,页913。
    1 《北游录·纪邮上》,页50。
    2 《北游录·纪邮上》,页58。
    3 《北游录·纪邮上》,页83。
    4 《北游录·纪邮上》,页95。
    5 按金之俊《金文通公文集》卷十二《光禄大夫太子太保工部尚书管都察院左都御史鲁斋霍公墓志铭》,霍达任山东曹邑令的时间是崇祯八年至崇祯十二年。
    6 谈迁曾在南明政权中入礼部侍郎高弘图之幕,多有出谋划策之事,对南明政权旧事有所了解。康熙《海宁县志·隐逸传》言“甲申,高(弘图)入相,张(慎言)为冢宰,凡新政得失,皆就咨于处士(谈迁),多所裨益。”这也是他可以和吴伟业谈论“江左旧事”而产生共鸣的原因。参见钱茂伟、柴伟良《遗民史家--谈迁传》第四章“南京入幕,编纂《杂俎》”。
    7 《北游录·纪文》,页271-272。
    1 《皇明开国功臣事略序》,《初学集》卷二十八,页844。
    2 《与吴江潘力田书》,《有学集》卷三十八,页1319。
    1 《北游录·纪邮下》,页126。
    2 见《春明梦余录》卷二十五《六科》。
    3 成克巩《畿辅人物志序》。
    4 《绥寇纪略》附录,页510。
    1 《北游录·纪邮上》,页60。
    2 《绥寇纪略》卷一《渑池渡》,页44-45。
    1 《上太仆曹秋壑书》,《北游录》,页266-267。
    2 《上吴骏公太史书》,《北游录》,页269-270。
    3 《天一阁藏书记》,《南雷文定》前集卷二。
    4 《有学集》卷三十八,页1319。
    5 《有学集》卷三十九,页1350。
    6 《尺牍新钞》卷二,页40。
    7 《变雅堂诗集》卷七。
    1 《与陈玉斋》,《倦圃尺牍》卷下。
    2 《静惕堂诗集》卷三十八。
    3 《北游录·纪邮上》,页55。
    4 《北游录·纪邮上》,页58。
    5 《北游录·纪邮上》,页72。
    6 《拟山园选集》卷五十七。
    7 《愚庵小集》卷二,页81。
    8 见于孙承泽本人《五经翼·自序》。
    9 《五经翼·严序》。
    10 《庚子消夏记·卢序》。
    11 缪荃孙《云白在龛随笔》。
    1 《北游录·纪邮下》,页117。
    2 《蕉林诗集》七言绝三。
    3 《蕉林诗集》七言律四。
    1 《有学集》卷十四,页686。
    2 《孙公承泽行状》,《青箱堂文集》卷八。
    3 《陶庵梦忆序》,《张岱散文选集》,页138。
    1 《初学集》卷二十八,页848。
    2 《张岱散文选集》,页135。
    3 《三垣笔记》卷下“弘光”条,页135。
    4 《复社纪事》,《吴梅村全集》卷二十四,第604页。
    1 文秉《烈皇小识》卷七。
    2 《倦圃尺牍》卷上。
    3 黄宗羲《弘光实录钞自序》。
    1 《三垣笔记》卷下“弘光”条,页135。
    2 《浮云集》卷九。
    3 《倦圃尺牍》卷下。
    4 《倦圃尺牍》卷下。
    5 《倦圃尺牍》卷上。
    1 王崇简《孙公承泽行状》,《青箱堂文集》卷八。
    2 《蕉林诗集》七言律三。
    3 《刻古史谈苑日录后序》,《初学集》卷七十四,页1637。
    4 《初学集》卷三,页113。
    5 《皇明开国功臣事略序》,《初学集》卷二十八,页844。
    1 《初学集》卷三十,页891。
    2 《国榷》卷一百四十“弘光元年”条。
    3 《辛丑二月四日宿述古堂张灯夜饮酒罢有作》,《有学集》卷十一,页520。
    4 《有学集》卷十七,页768。
    5 《有学集》卷八,页387。
    6 《金陵杂题绝句二十五首继乙未春留题之作》,《有学集》卷八,页418。
    7 《与周安期》,《钱牧斋先生尺牍》卷一,页686。
    1 金堡《列朝诗集传序》,《遍行堂集》卷八。
    2 《有学集》卷十三,页642-656。
    3 见李瑄《明遗民心态与文学思想研究》,南开大学2001年博士论文。
    4 《山居随笔·邓实题记》卷首。
    1 《畿辅人物志》魏序。
    2 《有学集》卷二十三,页919。
    3 《有学集》卷四十九,页1607。
    1 《内阁小识序》,《有学集》卷十四,页693。
    2 《与姜奉世》,《倦圃尺牍》卷下。
    3 《矐目篇赠华征君仲通》,《有学集》卷二十三,页919。
    4 《绥寇纪略》补遗中《虞渊沉》,页433-434。
    1 《建文年谱序》,《有学集》卷十四,页683。
    2 《与人》札一,《结邻集》卷七。
    3 《初学集》卷二十八,页850。
    4 《有学集》卷三十八,页1309。
    1 《有学集》卷十四,页679。
    2 《有学集》卷三十八,页1312。
    3 《初学集》卷七十九,页1705。
    4 《书致身录考后》,《初学集》卷二十二,页759。
    5 《与钱牧斋先生书》,《尺牍新钞》卷二,页40。
    6 《三垣笔记》卷下“弘光”条,页135。
    7 按:求证昭王行实之事,钱谦益本人亦有记述。《有学集》卷三十八《与吴江潘力田书》:“又为梁国公胡显错误,取证楚昭王行实,属游侍郎肩生从楚府觅得原本,楚藩密嘱勿使人知。盖访求掌故,其难如此。”
    1 《山书》卷六“维廉耻振气节”,页132。
    2 《山书》卷七“论中官阁部”,页165。
    3 《山书》卷八“撤回监视”,页184。
    1 《绥寇纪略》补遗上《虞渊沉》,页404。
    2 《绥寇纪略》卷一《渑池渡》。
    1 《浮云集》卷七。
    2 《牧斋有学集文钞补遗》,页490。按《国朝群雄事略》当时虽有印行,却仅系初稿,钱氏后又对其增补删修,方成定稿。李清所欲借览者即系定稿。但此定稿已毁于绛云楼火灾中,故钱谦益回书李清,解释此事。
    3 《三垣笔记》卷下“弘光”条,页135。
    1 《静惕堂诗集》卷三十四。
    2 《静惕堂诗集》卷三十五。
    3 《北游录·纪邮下》,页111。
    4 《与梁玉立》,《倦圃尺牍》卷上。
    5 《倦圃尺牍》卷上。
    1 《朱锡鬯授简讨寄怀二首》,《静惕堂诗集》卷三十六。
    2 《为吴潘二子征书引》,《牧斋有学集文钞补遗》,页500。
    3 《有学集》卷三十八,页1320。
    4 《与吴江潘力田书》,《有学集》卷三十八,页1319。
    5 《有学集》卷三十九,页1367。
    1 《海右陈人集》卷下。
    1 《北游草序》,页536。
    2 《浮山文集前编》卷二《稽古堂二集》卷上。
    3 方以智《流寓草》七言律,《桐城方氏诗辑》卷二十五。
    4 《喜百史冠南宫》,《桐城方氏诗辑》卷二十六。
    5 《刘阮仙诗序》,《石云居文集》卷一。
    6 《石云居诗集》卷二。
    7 《石云居诗集》卷七。
    1 《石云居诗集》卷七。
    2 《石云居诗集》卷二。
    3 《石云居诗集》卷七。
    4 《石云居诗集》卷六。
    5 《石云居诗集》卷二。
    6 《石云居诗集》卷二。
    7 《怀方张沈梅四子》,《石云居诗集》卷六。
    1 《嵞山集》卷六,页308。
    2 《嵞山续集》卷五,页1170。
    3 《嵞山集》卷六,页313。
    4 《嵞山集》卷七,页347。
    5 《变雅堂文集》卷八。
    6 《定山堂诗集》卷十六。
    7 《定山堂诗集》卷六。
    8 《定山堂诗集》卷一。
    1 《定山堂诗集》卷十八。
    2 《定山堂诗集》卷十八。
    3 《定山堂诗集》卷六。
    4 《定山堂诗集》卷七。
    5 按《定山堂诗集》卷六《友沂与余同日至白门雨集秦淮同伯紫赋》及《秋夜柬友沂》,可知龚鼎孽到南京为顺治六年秋。
    6 《定山堂诗集》卷十二。按龚鼎孳生于万历四十五年(1615),杜濬在《哭龚孝升先生文》中自称年长于龚氏六岁,则其四十岁生辰正当在顺治六年(1649)。
    1 《送宋荔裳之官四川按察使序》,《变雅堂文集》卷五。
    2 《变雅堂文集》卷八。
    1 《静惕堂诗集》卷三十二。
    2 《静惕堂诗集》卷三十二。
    3 《静惕堂诗集》卷三十二。
    4 《中洲草堂遗集》卷十二。
    5 《静惕堂诗集》卷三十五。
    6 《静惕堂诗集》卷三十六。
    7 《定山堂诗集》卷十一。
    1 《定山堂诗集》卷二十五。
    2 《定山堂诗集》卷十五。
    3 《俞渐川集》卷三。
    4 《静惕堂诗集》卷三十四。
    5 《静惕堂诗集》卷二十八。
    6 《静惕堂诗集》卷三十六。
    1 《赖古堂集》序,页13。
    2 《赖古堂集》序,页7。
    3 《赖古堂集》附录,页895。
    4 《吴梅村全集》卷二十八,页665。
    5 《藏弆集》卷十六。
    1 《曝书亭集》卷四十七。
    2 《曝书亭集》卷五十四。
    3 《戆叟诗钞》卷四,页54。
    4 《静惕堂诗集》卷七。
    5 《书尹宙碑后》,《曝书亭集》卷四十七。
    6 《横方碑跋》,《曝书亭集》卷四十七。
    1 《顾亭林诗集汇注》卷五,页1014-1015。
    2 《海右陈人集》卷下,页200-201。
    3 《海右陈人集》卷下,页224。另有《酬亭林次韵见和》,可见《首春自题十卦斋》诗成后,顾炎武还有和作,但顾集中不存。
    4 《岭南刻憨山大师梦游全集序》,《有学集》卷二十一,页871。
    5 《憨山老人梦游集》小纪。
    1 参见谢正光《清初贰臣曹溶及其“遗民门客”》一文,《清初诗文与士人交游考》,页259-260。
    2 《清诗纪事初编》卷一“阎尔梅”条,页89。
    3 《白耷山人诗集》卷五。
    4 《嵞山续集》卷二,页972-973。
    5 《白耷山人诗集》卷六上。
    6 《白耷山人诗集》卷六上。
    1 其下注云:“孝升时为刑尚书,故云。”
    2 《白耷山人诗集》卷六上。
    3 陆陇其《三鱼堂日记》卷上。
    4 《夏峰先生集》别传附录。
    1 冒襄《巢民文集》卷三《会曹秋岳先生询救荒书》附《秋岳先生来书》。
    2 《会曹秋岳先生询救荒书》,《巢民文集》卷三。
    3 《会曹秋岳先生询救荒书》,《巢民文集》卷三。
    1 《钱牧斋全集》附录,页956。
    2 《北游录·纪邮上》,页89。
    3 《北游录·纪邮下》,页127。
    4 《拜玉庵歌为栎园司农作》,《戆叟诗钞》卷三,页42。
    5 《藏弆集》卷三。
    6 《北游草》,页585。
    1《定山堂诗集》卷二十七。
    2《病中柬龚孝升中丞》,《顾与治诗集》卷五。
    3《巢民文集》卷三。
    4《巢民文集》卷三。
    5《钱牧斋全集》附录,页959。
    6《牧斋有学集文钞补遗》,页494。
    7《归庄集》卷五,页313-314。
    1《寿曾秋岳先生六十序》,《某堂文续钞》卷二。
    2《鲒埼亭集》外编卷五.页820.
    3《青箱常文集》卷一。
    4《自序》,《聪山文集》卷一。
    5《青箱堂诗集》卷八。
    6《蕉林诗集》五言律一。
    7《聪山文集》卷一。
    1《与周减斋》,《尺牍新钞》卷四,页87。
    2《游子岁晏冰雪载途盎粟行尽饥驱无所见杜子于皇乞食诗恻然心伤为赋反乞食诗用渊叫原韵》,《定山堂诗集》卷一。
    3《变雅堂诗集》卷九。
    1见谢正光《清初贰臣曹溶及其“遗民”门客》,《清初诗文与士人交游考》,页249。
    2按陆陇其《三鱼堂日记》“丁巳十一月初四”条记载,陆翼王(名元辅,亦遗民之属)言孙承汗曾将顾炎武和朱彝尊收为门客,棚助校对。
    3《晚晴簃诗汇》卷六,页431。
    4《白耷山人诗集》卷六上。
    5《阳曲县志·傅寿毛先生传》。
    6《祭钱子舆文》,《吕晚村先生文集》卷六。
    7《嵞山集》卷一,页52-53。
    8《嵞山续集》卷一,页899。
    1《青箱堂诗集》卷十二。
    2《清诗纪事初编》卷二“李焕章”条,页158。
    3《赖古堂集》卷十三,页536。
    4《与周栎园言黄济叔所注六书》,《变雅堂文集》卷四。
    5《池北偶谈》卷十七谈艺七“林茂之”条,页401。
    1《尺牍新钞》卷八,页196。
    2《定山堂诗集》卷四。
    3《定山堂诗集》卷三十三。
    4《定山堂诗集》卷十四.
    5《尺牍新钞》器九,页217。
    1《与吴骏公先辈》,《藏弆集》卷三。
    2胡介《吴梅村被征入都》,《清诗别裁集》,第133页。
    1《题河渚图送胡彦远南归》,《吴梅村全集》卷九,页221。
    2《吴梅村全集》卷十五,页408.
    3《有学集》卷二十,页843。
    4《与邑中乡绅书》,《牧斋外集》卷二十二,页823。
    5《题秋槐小稿后》,《牧斋有学集文钞补遗》,页503。
    6《次韵林茂之戊子中秋白门寓舍待月之作》,《有学集》卷一,页20。
    1《再次茂之他字韵》,《有学集》卷一,页23。
    2《再次茂之他字韵》,《有学集》卷一,页25。
    3《见盛集陶次他字韵诗重和五首》,《有学集》卷一,页26。
    4《见盛集陶次他字韵诗重和五首》,《有学集》卷一,页28。
    5《再次茂之他字韵》,《有学集》卷一,页22。
    6《再次茂之他字韵》,《有学集》卷一,页23。
    7《见盛集陶次他字韵诗重和五首》,《有学集》卷一,页26。
    8《见盛集陶次他字韵诗重和五首》,《有学集》卷一,页26。
    9《见盛集陶次他字韵诗重和五首》,《有学集》卷一,页28。
    10《见盛集陶次他字韵诗重和五首》,《有学集》卷一,页29。
    11《有学集》卷十,页479。
    12《有学集》卷一,页34。
    1《钱牧斋先生尺牍》卷一,页253。
    2《有学集》卷十三,页650。
    3《人日同古古诸君作》,《定山堂诗集》卷三十。
    4《同古古伯紫诸君夜集限韵》,《定山堂诗集》卷三十。
    5《定山堂诗集》卷九.
    6《定山堂诗集》卷四。
    7《次韵林茂之戊子中秋白门寓舍待月之作》,《有学集》卷一,页21。
    8《再次茂之他字韵》,《有学集》卷一,页21。
    9《再次茂之他字韵》,《有学集》卷一,页23。
    10《再次茂之他字韵》,《有学集》卷一,页24。
    11 《见盛集陶次他字韵诗重和五首》,《有学集》卷一,页26。
    1《见盛集陶次他字韵诗重和五首》,《有学集》卷一,页27。
    2《牧斋外集》卷二十五,页844。
    3《吴梅村全集》卷十五,页416-418。
    4《定山堂诗集》卷三十三。
    1《定山堂诗集》卷二。
    2《和别澹公》,《定山堂诗集》卷二十五。
    3《定山堂诗集》卷二十三。
    4《定山党诗集》卷二十五。
    5《板桥杂记》卷中。
    6《定山常诗集》卷二十七。
    1《定山堂诗集》卷三十四。
    2《蕉林诗集》五言律一。
    3《有学集》卷五十,页1649。
    4《有学集》卷一,页41。
    5《投笔集》卷下,页58-61.
    6《投笔集》卷下,页70。
    7《有学集》卷十三,页637。
    1《清诗纪事初编》卷三,页306—307。
    2《投笔集》,页28。
    3《有学集》卷三,页85。
    4《归舟过严先生祠下留别》,《有学集》卷三,页86.
    5《桐庐道中》,《有学集》卷三,页87。
    6《投笔集》,页26。
    1《南明史》,页820-835。
    2《高会堂酒阑杂咏序》,《有学集》卷七,页315。
    3《投笔集》卷上,页1-3.
    1《投笔集》卷上,页4-9。
    2《苦海集》,页83。
    3《有学集》卷八,页377。
    4《有学集》卷八,页386。
    5《有学集》卷八,页414。
    6《有学集》卷一,页39。
    1《有学集》卷十六,页733。
    2《愚庵小集》卷十三,页646—647.
    3《愚庵小集》卷十四,页703。
    4《愚庵小集》卷十,页483。
    5《钱牧斋全集》附录,页958。
    1《病榻消寒杂咏六十四首》,《有学集》卷十三,页661。
    2《嵞山续集》附录,页1188。
    1《归庄集》卷一,页152。
    2《归庄集》卷五,页339-340.
    3《归庄集》卷三,页232-233.
    4《顾亭林涛集汇注·集外诗存》,页1289。
    5《归序集》卷八,页470。
    6《曝书亭集》卷八。
    1《路易公安卿置酒包山官舍即席有作二首》注文,《有学集》卷五,页238-239。
    2《归庄集》卷八,页454。
    3《顾亭林诗集汇注》卷二,页342。
    4《亭林先生神道表》,《鲒埼亭集外编》卷十二,页229。
    5《有学集》卷五,页237。
    6《有学集》卷五,页238-239.
    1《明礼部尚书仍兼通政使武进吴公事状》,《鲒埼亭集》外编卷九,页907—908。
    2《嵞山集》卷二,页93。
    3《嵞山续集》卷二,页938。
    1《定山堂诗集》卷三十六.按,此诗在《花朝同敬哉韫退玉叔尔唯舒章齐庵社集秋岳斋限韵十体》诗之下,《花朝》诗作于顺治三年春,则《乌江怀古》当作于此后不久,应是龚鼎孳顺治三年六月归乡守制.途经乌江的作品。
    2《定山堂诗集》卷七。
    3《变雅堂诗集》卷一。
    4《晚晴簃诗汇》卷十八“杜濬”条,页523。
    5《有学集》卷六,页280。
    1《变雅堂诗集》卷七。
    2《牧斋集补》,页887。
    3是作今存《白耷山人诗集》中未载。
    4《牧斋外集》卷十七,页783。
    1《嵞山集》卷七,页329。
    2《嵞山集》卷十,页465-466。
    3《定山堂诗集》卷三十三。
    4《嵞山集》卷七,页353.
    5《嵞山集》卷五,页275.
    6《北游草》,页593-594.
    7《北游草》,页594。
    8《嵞山续集》卷一,页899。
    9《鑫山续集》卷一,页899。
    1《清人诗集叙录》卷三“梅村家藏稿”条,页69。
    2《命国史馆编列明季贰臣传谕》,《御制文集》二集卷七。
    1《明遗民心态与文学思想研究》内容提要。
    1《初学集》卷三十二,页941。
    2吴伟业入翰林自制词,其文集中不载,转引至郑方坤《国朝名家诗钞小传》卷一《梅村诗钞小传》,第13页。
    3《送何省斋》,《吴梅村全集》卷九,页222。
    4《复社姓名传略》集前张士元《复社姓名叙录》。
    5《秋室集》卷一,湖州丛书本.
    6《与吴梅村》,《钱牧斋先生尺牍》卷一,页193。
    1《有学集》卷七,页322。
    2《有学集》卷三十八,页1323。
    3《有学集》卷八,页368,
    4《叹誉赠俞次寅》,《有学集》卷四十四,页1484。
    1《曹锡余诗序》,《澹友轩文集》卷三。
    2《桴庵诗》七言律。
    3《清诗别裁集》卷一,页20。
    4《结邻集》卷十四,署名周圻(周亮工别名)。
    1《定山堂诗集》尤序。
    2《清诗纪事初编》卷一“邢昉”条,页98。
    3《赖古堂集》序言,页7。
    4《赖古堂集》附录,页1009-1010。
    5《赖古堂集》卷十三,页552。
    1《尺牍新钞》卷八,页196。
    1《有学集》卷十八,页794。
    2《初学集》页52。
    1《有学集》卷十八,页797-798。
    2《毛子晋六十寿序》,《有学集》卷二十三,页936。
    3《南海王说作诗序》,《牧斋外集》卷四,页660。
    4《答王于一秀才论文书》,《有学集》卷三十九,页1327。
    5《秋日曝书得鹤江生诗卷题赠四十四韵》,《有学集》卷八,页368。
    6《病榻消寒杂咏》,《有学集》卷十三,页643。
    7《有学集》卷三十九,页1343。
    1《有学集》卷四十四,页1484。
    2《归庄集》卷八,页471。
    3《八哀诗》,《南雷诗历》卷二。
    4《愚庵小集》卷十,页483。
    5《愚庵小集》卷四,页146-147。
    6《愚庵小集》卷五,页238-239。
    7傅山《为李天生作十首》之八篇末自注,《霜红龛集》卷九,页236。
    8《与周栎园书》,《改亭集》卷十。
    1《嵞山续集》卷三,页997。
    2《西江游草》,《嵞山续集》页812-813。
    3《嵞山续集》卷二,页936。
    4《西江游草》,《嵞山续集》页812-813。
    5《常熟访钱牧斋先生》,《嵞山续集》卷二,页936。
    6《有学集》卷十二,页602。
    1《嵞山续集》卷五,页1140。
    2《嵞山续集》卷列,页1056。
    3《嵞山续集》卷四,页1064。
    4《嵞山续集》卷三,页1008。
    5《清诗别裁集》卷一,页7。
    1《清史稿·沈德潜传》。
    2《清诗话续编》,第1283页。
    3《清高宗实录》卷九再九十五,乾隆四十年闰十月已巳。
    4乾隆《震洋县志》卷十四引《焚余补笔》。
    5《吴梅村全集》卷五十九,页1152.
    6赵翼《题元遗山集》。
    1侯方域《与吴骏公书》,《壮悔堂文集》卷三。
    2徐釚《本事诗》卷八。
    3《偶存草·寄赠吴骏公宫尹》。
    4顾师轼《吴梅村先生年谱》卷四中引王撰自编《王随庵自订年谱》。
    1《识小录》卷五。
    2《太仓十子诗序》,《吴梅村全集》卷三十,页693。
    3《与吴骏公书》,《壮悔堂文集》卷三。
    4《晚睛簃诗汇》卷二十,页592。
    1《龚端毅公奏疏》附录。
    2《赠总宪龚公芝麓》,《吴梅村全集》卷十一,页282。
    3《清人诗集叙录》卷四“定山堂诗集”条,页138。
    4《分甘余话》卷八,页150。
    5龚鼎孳《定山堂诗集》卷十五有《送沙定峰兼柬梅村先生》:“娄东吴祭酒,云外尺书来。说汝杨雄赋,携登郭隗台。”即说明吴伟业居乡里时,曾将后辈学人介绍给龚,托其照拂。
    1《沁园春·读乌丝集次曹顾庵王西樵阮亭韵》,《定山堂诗余》卷三。
    2《同人集》卷四。
    3《贺新郞》“事已流波卷”,《迦陵词全集》卷二十八。
    1谢正光‘清初人选清初诗汇考》,页10。
    2《澹友轩文集》卷三。
    3《有学集文集补遗》上,页533。
    1《清诗话》,页200。
    2《孙北海诗序》,《拟山园选集》卷二十九。
    3《拟山园选集》卷三十七。
    4《列朝诗集小传》丙集“李副使梦阳”条,页312。
    1《澹友轩文集》卷三。
    2何吾驺《拟山园选集》序。
    3《岳朋海诗集序》,《拟山园选集》卷三十。
    4《拟山园选集》马序。
    5《周栎园秋棱诗序》,《澹友轩文集》卷三。
    6《孙孝思归来集序》,《澹友轩文集》卷四。
    1《牧斋有学集文钞补遗》,页413。
    2《有学集》卷四十七,页1557。
    3《愚庵小集》卷八,页387-388。
    4《聪山集》文集卷一。
    1《聪山集》文集卷一。
    2《青箱堂近诗序》,《聪山集》文集卷一。
    3《梁大司农诗集序》,《愚庵小集》卷八,页387-388。
    1《北游录·纪邮上》,页59。
    2《北游录·纪邮上》,页80-81。
    3《北游录·纪邮上》,页86。
    4《定山堂诗集》卷八。
    1《定山堂诗集》卷十八。
    2《顾与治诗集》卷五。
    3《白茅堂集》卷七。
    4《静惕堂诗集》卷二十二。
    5《聪山集》文集卷三.
    6《鲒墒亭集》内编卷二十六,页478。
    7《清诗纪事初编》卷二“费密”条,页175.
    8《有学集》卷八,页415。
    9《明太常寺卿晋秩右副都御史茧庵林公逸事状》,《鲒埼亭集》内编卷二十六,页478。
    1《天岳禅师诗集序》,《南雷文定》三集卷一。
    2《前翰林院庶吉士韦庵鲁先生墓志铭》,《南雷文定》前集卷六。
    3《姜山启彭山诗稿序》,《南雷文定》后集卷一。
    4《南雷文定》后集卷二。
    5《清诗纪事初编》卷二“黄宗羲”条,页224。
    6《南雷文定》附录。
    7《缩斋文集序》,《南雷文定》前集卷一。其文作于康熙十三年。
    8《谢皋羽年谱游录注序》,《南雷文定》前集卷一。
    9《初学集》卷三十一,页896.
    10《孙幼度诗序》,《初学集》卷兰十一,页915。
    1《孙靖自文序》,《初学集》卷三十一,页916。
    2《纯师集序》,《初学集》卷四十,页1085。
    3《周孝逸文稿序》,《有学集》卷十九,页826。
    4《有学集》卷十七,页758。
    5《马雪航诗序》,《南雷文定》四集卷一。
    6《南霄文定》四集卷三.
    7《初学集》卷三十二,页939.
    8《有学集》卷四十七,页1550。
    1《育学集》卷四十九,页1594。
    2《有学集》卷十八,页800-801。
    3《南雷文定》四集卷一。
    4《牧斋有学集文钞补遗》,页413。
    1《胡致果诗序》,《有学集》卷十八,页800~801。
    2《万履安先生诗序》,《南雷文定》前集卷一。
    1《初学集》卷三十二,页939。
    2《钝吟集》陆序。
    3《晚晴簃诗汇》卷二十,页605。
    4《浙西六家词·耒边词》序言。
    5《曝书亭集》卷六十六。
    6《静惕堂诗集》卷十九。
    7按朱彝尊《倦圃图记》载“岁癸卯,先生左迁山西按察副使,治大同。踰明年,予谒先生于塞上,时方九月。”
    8《倦圃尺牍》卷上。
    1《午亭集》卷七十五。
    2《送贻上司李扬州集园次房研斋分得支先二韵》,《定山堂诗集》卷二十七。
    1蒋寅认为此诗作于顺治十五年,同时作有《题丁家河房亭子》。然钱顺治十五年并无南京之行。且龚鼎孽《定山堂诗集》卷二十尚有和《题丁家河房亭子》之作《和牧斋先生韵为丁继之题秦淮水阁》,此卷是他顺治三年首次返乡,到顺治九年起复之问的作品。因而两诗不可能作于顺治十五年。本文以为按《有学集》之次序,系于顺治五年为是。
    2《有学集》卷六,页273。
    3《有学集》卷六。
    4《晚晴簃诗汇》卷六,页431。
    5《有学集》卷一,页37。
    6《定山堂诗集》卷二十。
    7《投赠王阮事先生》,《巢民诗集》卷四。
    1《二哀诗·光禄大夫礼部尚书谥端毅合肥龚公》,《巢民诗集》卷二。
    2《滴诗史》,页360。
    3《带经常集》卷十三,
    1《渔洋精华录》卷二.
    2事见《结邻集》卷十二王士祯《与栎下论画》。
    3《带经堂集》卷十。
    4蒋寅《王士祯与江南遗民诗人群》。
    5其书即《与王贻上》之三,收于《钱牧斋先生尺牍》卷一。
    1《王贻上诗序》,《有学集》卷十七,页766。
    2《王贻上诗序》,《有学集》卷十七,页766。
    3《古诗赠新城王贻上》,《有学集》卷十一,页543。
    4《古夫于亭杂录》卷三。
    5《古诗赠新城王贻上》,《有学集》卷十一,页543。
    1《带经堂集》卷二十二。
    2《清诗话》,页129-130。
    3《池北偶谈》卷十一《谈艺一》“中州集”条,页262。
    4《池北偶谈》卷七《谈献三》“牧斋诗传”条,页164-165。
    5《池北偶谈》卷八《谈献四》“陆完”条,页188。
    6《古大于亭杂录》卷三.
    7《程昆仑文集序》,《吴梅村全集》卷二十九,页683。
    1《古夫于亭杂录》卷三。
    2《程昆仑文集序》.《吴梅村全集》卷二十九,页682.
    3《古夫于亭杂录》卷三。
    4《香祖笔记》卷二,页23。
    1《筱园诗话》卷二,《清诗话续编》,页2355。
    2《读史亭文集》卷三。
    3《贰臣人格》,页35。
    4《贺新郎·病中有感》,《吴梅村全集》卷二十二,页585。
    5《自叹》,《吴梅村全集》卷六,页176。
    6《临终诗四首》,《吴梅村全集》卷二十,页531。
    1《钱牧斋全集》附录,页954。
    2《有学集文集补遗》上,页533。
    1《蓼斋后集》卷五。
    2《阮亭诗选》卷四《丁酉诗自序》。
    3《顾亭林诗集汇注》卷三,页550。
    4《静惕堂诗集》卷十三。
    1《雪堂先生文集》卷十九《拜鹃亭诗》。
    1《定山堂诗集》卷十六。
    2《烈皂小识》卷七。
    3《烈皂小识》卷七。
    4《有闻》,《定山堂诗集》卷十六。
    1《送姜如农给谏谪戍宛陵兼怀如须大行》,《定山堂诗集》卷十六。
    2《同尹洞庭梁公狄看月大醉》,《定山堂诗集》卷十六。
    3《癸未十月初七以言事下狱》,《定山堂诗集》卷五。
    4《烈皇小识》卷八。
    5《定山堂诗集>卷三十四。
    6《定山堂诗集》卷三。
    1《烈皇小识》卷八。
    2《定山堂诗集》卷十六。
    3《秋岳以纪病诗三十六韵见示我贫也非病也因为纪贫诗和韵》,《定山堂诗集》卷三十三。
    4《题吴郎画像歌》,《定山堂诗集》卷三。
    5熊文举《忆昨》,《雪堂先生文集》卷十九《拜鹃亭诗》。
    1《秋怀诗二十首和李舒章韵》,《定山堂诗集》卷六。
    2《秋日感怀》,《定山堂诗集》卷三十六。
    3《秋怀诗二十首和李舒章韵》,《定山堂诗集》卷六。
    1《和龚孝升见慰原韵》四首其四,《蓼斋后集》卷二。
    2《蓼斋集》卷三十六。
    3《忆弟》,《蓼斋后集》卷一。
    4《蓼斋后集》卷一。
    5《蓼斋后集》卷三。
    6《述悯》,《蓼斋后集》卷一。
    1《甲中秋怀杂诗》,《蓼斋后集》卷二。
    2《甲申夏日写怀十首》,《蓼斋后集》卷三。
    3《甲申夏日写怀十首》,《蓼斋后集》卷三。
    1《述悯》,《蓼斋后集》卷一。
    2《甲中秋怀杂诗》,《蓼斋后集》卷二。
    3《甲申秋怀杂诗》,《蓼斋后集》卷二。
    4《忆弟》,《蓼斋后集》卷一。
    5《甲申秋怀杂诗》,《蓼斋后集》卷二。
    6《暮秋自遣》,《蓼斋后集》卷二。
    7《蓼斋后集》卷二。
    8《北游录·纪闻下》“李雯”条,页369。
    1《龚端毅公奏疏》卷一。
    2方以智《李舒章传》,《蓼斋后集》附录。
    3《乙酉除夕》,《蓼斋后集》卷一。
    1《张南垣传》,《南雷文定》前集卷十。
    2《静惕堂诗集》卷三十。
    3《蕉林诗集》五言律卷一。
    4《蓼斋后集》卷三。
    5《雪堂先生文集》卷十九《拜鹃亭诗》。
    1《定山堂诗余》卷二。
    2《定山堂诗集》卷五。
    3《蓼斋后集》卷一。
    1《蓼斋后集》卷三。
    2徐釚《本事诗》卷八。
    1阮葵生《茶余客话》“拙政园之盛衰”,页1722。
    2刘声木《苌楚斋随笔 续笔 三笔 四笔 五笔》,页160-161。
    3《南中与志衍书》,《吴梅村全集》卷五十四,页1094。
    4《吴梅村全集)卷十五,页401。
    5顾湄《吴伟业先生行状》,《吴梅村全集》附录一,页1405。
    6《与王子嘬疏》,《吴梅村全集》卷五十七,页1131。
    7《白母陈孺人墓志铭》,《吴梅村全集》卷四十九,页1014。
    8《王母周太安人墓志铭》,《吴梅村全集》卷四十九,页1015。
    1《秋日杂诗》,《浮云集》卷三。
    2《浮云集》卷五。
    3《雪堂先生文集》卷十八《归雁舫诗》。
    4《雪堂先生文集》卷十八《归雁舫诗》。
    1《牧斋有学集义钞补遗》,页503.按:钱谦益所称的自己顺治五年秋与林古度唱和时,方重持笔砚,这一说法并不确切,《有学集》卷一记载了他顺治三年在京时作的几首诗,其中,《丙戌南还赠别故侯家妓人冬哥四绝句》系钱自清廷辞官归里,作别刘泽清家妓冬儿时所作,“临觞莫恨青娥老,两见仙人泣露盘”,“天乐荒凉禁苑倾,教坊凄断旧歌声”等句,显然指钱自己与冬儿先后目睹明朝及南明覆亡之事;《丙戍七夕有怀》“天街无路限旄头”,指京城沦于清人之手;“生憎银漏偏如旧,横放天河隔女牛”句,接金鹤冲年潜,诗作于隆武帝即位十日以后,其诗或指君臣之隔。而《燕市别惠房二老》则更能见他身为贰臣的一些心理状态:“龙汉劫中期后会,灞陵回首重依然”见出动乱中劫后余生之感:而。白驹未絷又离筵,北斗南箕信可怜”句,古诗云“南箕北有斗,牵牛不负轭。良无磐石周,虚名复何益?”则很有可能是为他眼下。贰臣”处境而自嘲。
    2《有学集》卷二,页77.
    3《有学集》卷八,页368。
    4《有学集》卷八,页388。
    5《有学集》卷七,页346。
    1《崇祯记闻录》卷四,页55。
    2《爝火录》卷十,页594。
    3《有学集》卷一,页34。
    4《国朝诗话》卷一,《清诗话续编》,页1662。
    1《有学集》卷六,页280。
    2《有学集》卷七,页347。
    3《有学集》卷一,页38。
    1《有学集》卷三,页105。
    2《人间词话》,唐圭璋《词话从编》第五册,“词体与诗体不同”条,页4258。
    3《论训随笔》,《词话丛编》第五册,“词贵含蓄”条,页4055。
    4《论词随笔》,《词话丛编》第五册,“词贵意内言外”条.页4048。
    5《论词随笔》,《词话从编》第五册,“词之比兴多于赋”条,页4048。
    1《再和龚给谏》,《雪堂先生文集》卷十九《拜鹃亭诗》。
    2《清明》,《雪堂先生文集》卷十九《拜鹃亭诗》。
    1《蓼斋后集》卷四。
    2《见落叶为风所旋而作》,《蓼斋集》卷十九。
    3《定山堂诗余》卷二。
    1《诗广传》卷一,《船山全书》第三册。
    2《祭吴牧仲文》,《陈确集》文集卷十三。
    3《和二陆子挽张元岵先生》,《陈确集》诗集卷三。
    4《亭林文集》卷五。
    1《蓼斋后集》卷五。
    2《定山章诗集》卷三十一。
    1《南雷诗历》卷一。
    2《秋日感怀》,《定山堂诗集》卷三十六。
    3《甲申秋和同志杂诗》,《雪堂先生文集》卷十九《拜鹃亭诗》。
    4《浮云集》卷九。
    5《林屋诗稿》卷十四。
    1《周子俶东冈藁叙》,《吴梅村全集》卷三十一,页706。
    2盂棨《奉事诗》,第18页。
    3《梅村诗话》,《吴梅村全集》卷五十八,页1138。
    4《吴梅村全集》卷一,页3。
    5《且朴斋诗稿序》,《吴梅村伞集》卷六十,第1205页。
    1《北游录·纪邮上》,页55-56。
    2《吴梅村全集》卷四十二,页893。
    1《吴梅村全集》卷三,页75。
    2《清世祖实录》“顺治二年六月乙亥”条,有“给故明宁德长公主徽研驸马刘有德银百两.地二百响,以资赡养”的记载,但故明皇亲接受清廷的赡养,恐们算不上多么严重的“失节”行为。
    2程穆衡《吴梅村诗集笺注》,页455。
    4《北词广正谱序》,《吴梅村全集》卷六十,页1213。
    1《梦痕馆诗话》卷四。
    2杨慰昌《国朝诗话》卷一,《清诗话续编》,第1666页。
    3《定山堂诗集》叶序。
    4《北游录·纪邮上》,页59。
    1《赖古堂集》卷十三,页551。
    2《林屋文稿》卷十五。
    1《晚啃簃诗汇》卷二_二十一“刘正宗”条,页624。
    2《定山堂诗集》余怀序。
    1《蕉林诗集》七言律卷四。
    2《迦陵文集》卷一。
    3《有学集》卷二二十三,页919。
    1《胡致果诗序》,《有学集》卷十八,页800-801。
    2《有学集》卷十二,页602。
    3《投笔集》卷下,页77。
    4《柳如足别传》第五章“复明运动”,页1168-1169。
    5《梅村诗话》,《吴梅村伞集》卷五十八,页1138。
    1《瓯北诗话》,《清诗话续编》,页1289。
    2程穆衡《娄东耆旧传·吴伟业传》,《吴梅村全集,附录一,页1413。
    3《岁晚过茂之见架上残帙有感再次申字韵》,《有学集》卷一,页41。
    4《赠卢子繇》,《有学集》卷四,页174。
    5《后秋兴》之八“庚子阳月初一,拂水拜墓作”,《投笔集》卷上,页40。
    1《有学集》卷十一,页549。
    2《红豆诗》,《鑫山续集》卷五,页1140。
    3《投笔集》卷上“己亥七月初一日作”,页1-3。
    4《投笔集》卷下“自千寅七月至癸卵五月伪言繁兴鼠忧泣血感恸而作犹冀其言之或诬也”,页72·
    5《投笔集》卷下“壬寅三月二十三日以后,大临无时,啜泣而作”,页67。
    6郑方坤《梅村诗钞小传》,《国朝名家诗钞小传》卷一,页13。
    7《庚寅元旦试笔》,《吴梅村全集》卷六,页156。
    8《辛卵元旦试笔除夕再梦杏花》,《吴梅村全集》卷六,页162。
    9《吴梅村全集》卷六十,页1195。
    1《风流子·掖门感旧》,《吴梅村全集》卷二十二,页579-580。
    2《牧斋有学集文钞补遗》,页413。
    3《纯师集序》,《初学集》卷四十,页1085。
    4《冯定远诗序》,《初学集》卷三十二,页939。
    5《闽中徐存永陈开仲乱后过访各有诗见赠次韵奉答四苜》,《有学集》卷二,页77。
    1《高会堂酒阚杂咏》序文,《有学集》卷七,页315。
    2《投笔集》卷上“己亥七月初一日作”,页3。
    3《投笔集》卷下“庚子中秋”,页32。
    4《投笔集》卷上“己亥七月初一日作”,页2。
    5《投笔集》卷下“庚子十月望日”,页50。
    6《投笔集》卷下,页53。
    7《投笔集》卷下“自壬寅七月至癸卯五月伪言繁兴鼠忧泣血感恸而作犹冀其言之或诬也”,页72。
    8《吴梅村全集》卷二十九,页686。
    9《吴梅村全集》卷二十七,页659.
    10《与子暻疏》,《吴梅村全集》卷五十七,第1133页。
    1《蕉林诗集》七言绝四。
    2《蕉林诗集》七言古一。
    3《上巳》,《蕉林诗集》五言律一。
    4《蕉林诗集》七言绝一。
    5《抵白门》,《蕉林诗集》七言律四。
    6《蕉林诗集》五言律二。
    7《聪山集》文集卷一。
    8《青箱堂诗集》卷三十。
    1《赖古堂集》卷十九,页736。
    1《有学集》卷四十几,页1588。
    2《北游录·纪邮上》,页59。
    3谈迁《枣林杂俎》圣集。
    4《何大复诗集题辞》,《拟山园选集》卷三十七。
    1《拟山园选集》卷八十。
    2《三垣笔记》卷下,页118。
    3《澹友轩文集》卷三。
    4《澹友轩文集》卷三。
    5《刘蓼生诗序》,《澹友轩文集》卷三。
    6《薛行屋诗序》,《牧斋外集》卷六,页665。
    7《吴梅村全集》卷二十八,页665。
    1《藏(?)集》卷三。
    2《吴梅村全集》卷五十四,页1090。
    3《变雅堂文集》卷八。
    4《北游录·纪邮上》,页86。
    5《北游录·纪邮上》,页81。
    6《定山堂古文小品》卷上。
    1《定山堂古文小品》卷上。
    2《致孚社诸子书》,《吴梅村全集》卷五十四,页1087。
    3《读宋玉叔文集题辞》,《有学集》卷四十九,页1588。
    4《宋玉叔安雅堂集序》,《有学集》卷十七,页763。
    5《初学集》卷十七,页1588。
    6《题怀麓堂诗钞》,《初学集》卷八十三,页1758。
    1《书李文正公手书东祀录略卷后》,《初学集》卷八十三,页1758。
    2《符庸训导论文书》,《初学集》卷七十九,页1700。
    3《初学集》卷三十一,页909。
    4《赖古堂文选序》,《有学集》卷四十七,页768。
    5《有学集》卷四十七,页1562。
    1《列刺诗集小传》丙集“李酬使梦阳”条,页310-312。
    2《列朝诗集小传》丁集上“李按察攀龙”条,页428-430。
    3《初学集》卷八十三,页1758。
    4《列朝诗集小传》丙集“何副使景明”条,页322-323。
    5《牧斋外集》卷七,页687。
    6《颐志堂记》,《初学集》卷四十三,页1115。
    7《牧斋有学集文钞补遗》,页494。
    8《牧斋有学集文钞补遗》,页439。
    1《牧斋有学集文钞补遗》,页411。
    2《初学集》卷八十六,页1812。
    3《初学集》卷三十二,页924。
    4《有学集》卷十五,页713。
    5《初学集》卷三十一,页905。
    6《嘉定四君集序》,《初学集》卷三十二,页921。
    7《列朝诗集小传》丙集“李副使梦阳”条,页310-312。
    8《列朝诗集小传》丙集“何副使景明”条,页322-323。
    1《列朝婚集小传》页4。
    2《北游录·纪文》,页270。
    3《赵文毅公史集序》,《初学集》卷三十,页899。
    4《耀州王文肃公文集序》,《初学集》卷三十,页900。
    5《顾端义公文集序》,《初学集》卷三十,页901。
    6《顾太史义集序》,《初学集》卷三十,页903。
    7《有学集》卷十六,页729。
    1《列朝诗集小传》丁集中“钟提学惺”条,页570。
    2《淡艺录》页417“竟陵小于公安”条。
    3《拟山园选集》卷五十三。
    4《倦圈尺牍》卷上。
    5《与宋尚木论诗书》。
    6《清诗史》,页51。
    7《日知录》卷十八“改书”条。
    8《古诗评选》卷二。
    1《列朝诗集小传》丁集中“钟提学惺”条,页570。
    2《拟山园选集》卷三十七。
    3《谈艺录》页417“竟陵出于公安”条.
    4《围炉诗话》卷四,《济诗话续编》页598。
    1《愚庵小集》卷八,页387-388。
    2《竹笑轩诗集序》,《愚庵小集》卷八,页410-411。
    3《寒山集序》,《愚庵小集》卷八,页406-407。
    4《愚谷诗稿序》,《愚庵小集》卷八,页405。
    5钱谦益与竟陵派宗主钟惺为同榜进士,两人俱是甫入仕途即卷入明末党争:钱谦益属东林党,钟惺却受到东林党对立面的宣党首领汤宾尹赏识,且与汤的门生韩敬私交甚笃。而韩敬不仅曾在庚戌殿试中夺去钱谦益之状元,且在钱典试浙江时陷其入科场案中,致使后来饯氏仕途一再遭遇坎填,是钱谦益在政治上的死敌。事见邬国平《竟陵派与明代文学批评》第六章《钱谦益与钟惺关系论说》。
    6《初学集》卷三十,页903。
    1《初学集》卷三十一,页908。
    2《有学集》卷十七,页760。
    3《有学集》卷十九,页810。
    4《有学集》卷十八,页796。
    5《有学集》卷三十八,页1333。
    6《清诗史》,页52。
    1《孙楚惟诗稿序》,《初学集》卷三十,页912。其文作于崇祯七年。
    2《耀州王文肃公文集序》,《初学集》卷三十,页900。
    3《顾端义公文集序》,《初学集》卷三十,页901。
    4《顾太史文集序》,《初学集》卷三十,页903。
    5《赵文毅公文集序》,《初学集》卷三十,页899。
    6《初学集》卷三十,页915-916。
    7《初学集》卷十三,页472。
    8《刘司空诗集序》,《初学集》卷三十一,页908。
    9《与卓去病论经学书》,《初学集》卷七十九,页1705。
    1《初学集》卷二十九,页870。
    2《初学集》卷八十三,页1747。
    3《初学集》卷七十九,页1700。
    4《列朝诗集小传》丁集中“谭解元元春”条,页571-574。
    5《初学集》卷四十,页1086。
    6《初学集》卷四十,页1086.
    7参看焦中栋《论钱谦益的明代文学批评》一文,浙江大学2005年博士论文。
    8《结邻集》卷十。
    9《列朝诗集小传》内集“邵尚书宝”条,页271-272。
    1《初学集》卷三十一,页906。
    2《简远堂近诗序》,《隐秀轩集·文昃集》序二。
    3《有学集》卷十九,页829。
    4《藏(?)集》卷十四。
    5《青箱堂诗集》宋序。
    6《青箱堂诗集》李序。
    7《青箱堂诗集》卷一。
    8《青箱堂诗集》卷二。
    1《静志居诗话》卷二十一,页656。
    2《明诗纪事》卷二十五,页3385。
    3《青箱堂诗集》卷二。
    4《青箱堂文集》卷四。
    5《青箱堂文集》卷八。
    6《青箱堂诗集》卷七。
    1《雪藤歌》,《青箱堂诗集》卷十二。
    2《张(?)林洛中集》,《青箱堂文集》卷三。
    3《青箱堂文集》卷四。
    4《青箱堂文集》卷四。
    5《青箱堂文集》卷四。
    6《青箱堂文集》卷四。
    7《青箱堂文集》蒋伊序。
    8《雪堂先生文集》卷一。
    9《雪堂先生文集》卷一。
    1《雪堂先生文集》卷一。
    2《雪堂先生文集》卷一。
    3《雪堂先生文集》卷三《荀香集序》。
    4《雪堂先生文集》卷三《荀香集序》。
    5《雪堂先生文集》卷二十四《田舍近集序》。
    6《雪堂先生文集》卷二十四《田舍近集序》。
    7《乍凉有感》,《雪堂先生文集》卷一《蜀游草》。
    8《雪堂先生文集》卷一《蜀游草》。
    9《雪堂先生文集》卷一《蜀游草》。
    10《雪堂先生文集》卷一《蜀游草》。
    11《雪堂先生文集》卷一《蜀游草》。
    12《雪堂先生文集》卷十五《半山偶缀》。
    13《雪堂先生文集》卷七《司封诗草》。
    14《雪堂先生文集》卷二。
    1《雪堂先生文集》卷七《司封诗草》。
    2《雪堂先生文集》卷二十四《田舍近集序》。
    3《雪堂先生文集》卷二。
    4《雪堂先生文集》卷二。
    5《青箱堂文集》卷四。
    1《青箱章诗集》王序。
    2《青箱堂诗集》陈序。
    3《致孚礼诸子书》,《吴梅村全集》卷五十四,页1087。
    4《陈百史集序》,《牧斋外集》卷六,页676。
    5《金文通公文集》陈序。
    6《金文通公文集》自序。
    1《会墨法定本序》,《金文通公文集》卷一。
    2《南雷文案》前集卷一。
    3《有学集》卷三十九,页1347。
    4《初学集》卷四十,页1077。
    5见《新刻震川先生文集序》,《有学集》卷十六,页729。
    1《归庄集》卷五,313-314页。
    2《题归太仆文集》,《初学集》卷八十三,_页1759。
    3《新刻震川先生文集序》,《有学集》卷十六,页729。
    4《归序集》卷三,页260-262。
    5《新刻震川先生文集序》,《有学集》卷十六,页729.
    6《有学集文集补遗》卷上,页515。
    7《初学集》卷八十三,页1756。
    8《读南丰集》,《初学集》卷八十三,页1755。
    1《汤义仍先生文集序》,《初学集》卷三十一,页906。
    2《列朝诗集小传》丁集上:“唐佥都顺之”条.页374-375。
    3《初学集》卷四十三,页1120。
    4《倦圃尺牍》卷上。
    5《与宋尚木论诗书》,《吴梅村全集》卷五十四,页1090。
    1《初学集》卷十七。
    2《刘成仲雪庵初稿序》,《初学集》卷三十一,页909。
    3《列朗诗集小传》丙集“李副使梦阳”条,页310-312。
    4《列朝诗集小传》丁集中“袁稽勋宏道”条.页567-568。
    5《陶仲甫遁园集序》,《初学集》卷三十一,页918。
    1《牧斋有学集文钞补遗》,页411。
    2《初学集》卷三十五,页992。
    3《列朝诗集小传》丁集上“胡举人应麟”条,页446-447。
    4赵翼《瓯北诗话》,《清诗话续编》,页1179。
    5《定山堂诗集》跋。
    6薛所蕴《刘宪石逋斋诗序》,《澹友轩文集》卷三。
    7《雪堂先生文集》卷一。
    8《雪堂先生文集》卷一。
    1《雪堂先生文集》卷六《东湖题跋》.
    2《清诗话续编》,页453。
    3《围炉诗话》卷五.《清诗话》页643。
    4毛奇龄《盛元白诗序》,《毛西河文集》卷二十八。
    5《剑谿说诗》卷下,《清诗话续编》,页1104。
    6《改亭集》卷四.
    7《南雷文定》前集卷一。
    1《张心友诗序》,《南雷文定》前集卷一。
    2《姜山启彭山诗稿序》《南雷文定》后集卷一。
    3《雪堂选集题辞》,《牧斋有学集文钞补造》,页501。
    4《带经堂集》卷十四。
    5《带经堂集》卷二十二。
    6《吕留侯字说》,《有学集》卷五十,页1645。
    7《吕季臣诗序》,《有学集》卷二十,页834。
    8《牧斋有学集文钞补遗》,页501。
    9《初学集》卷七十九,页1701。
    1《有学集》卷三十九,页1343。
    2《寿李杲堂五十序》,《南雷文定》前集卷一。
    3《庚戊集自序》,《南雷文定》前集卷一。
    4《南雷诗历》卷二。
    5《南雷文定》后集卷一。
    6《宋诗钞·山谷诗钞》.
    7《围炉诗话》卷四,《清诗话续编》页582。
    1《同人拟西昆体诗序》,《钝吟文稿》。
    2《北游录·纪邮上》,页59。
    3《与项嵋雪》,《倦圃尺牍》卷上。
    4《曝书亭集》卷五十二。
    5《静惕堂诗集》卷四十四。
    6《池北偶谈》卷十六“宋元人集目”条,页386。
    1《倦圃尺牍》卷下。
    2《倦圃尺牍》卷下。
    3《倦圃尺牍》卷下。
    4《倦圃尺牍》卷上。
    5《倦圃尺牍》卷下。
    6《倦圃尺牍》卷上。
    7《倦圃尺牍》卷上。
    8《年谱》,《赖古堂集》附录,页904。
    1堵廷棻《与栎园》,《尺牍新钞》卷五,页133。
    2《书程石门再游燕台诗后》,《赖古堂集》卷二十一,页812。
    3江揖《寄栎园先生》小注,《藏彝集》卷十六。
    4汪楫《寄栎园先生》小注,《藏弆集》卷十六。
    5《赖古堂集》卷十九,页730.
    6《与林铁崖》,《赖古堂集》卷二十,页768。
    7《赖古堂集》卷二十一,页806.
    8《结邻集》凡例。
    9《赖古堂集》卷十九,页723。
    1《年谱》记载,周亮工十七岁时“为文以复古自任,不肯随附时调。豫章艾千子目空一切,独于公敬异之,曰:‘此道复振,赖有斯人。”
    2《学文堂集序》,《赖古堂集》卷十四,页595.
    3《赖古堂集》卷十四,页584-586。
    4《赖古堂集》卷十三,页530。
    5《赖古堂集》卷二干一,页812。
    1《赖古堂集》卷十四,页587。
    2安致远《与周栎园先生》,《藏弆集》卷二。
    3《周元亮赖古堂合刻序》,《有学集》卷十七,页767。
    4《与周减斋》,《尺牍新钞》卷一,页31。
    5《赖古堂集》卷十四,页563。
    6《赖古堂集》卷十九,页717。
    7《赖古堂集》卷十三,页550。
    8《赖古堂集》卷十五,页599。
    1《复江宁刘生黎先》,《结邻集》卷十四,署名周圻。
    2《结邻集》卷十四,署名为周圻(亮工别名)。
    3《赖古堂集》卷十三,页552。
    4《赖古堂集》卷十五,页599。
    5乔亿《剑溪说诗》卷下,《清诗话续编》,页1106。
    1 孙立《明末清初诗论研究》第五章《明代复古主义的终结与清诗的开山--以钱谦益为对象》,页270。
    2 《初学集》卷三十二,页939。
    1《有学集》卷四十七,页1550。
    2《有学集》卷干五,页713。
    3《有学集》卷四十九.页1594。
    4《有学集》卷十八,页800-801。
    1《有学集》卷十九,页828.
    2《高念祖怀寓堂诗序》,《有学集》卷十六,页751。
    3《有学集》卷四十七,页1552。
    1《有学集》卷十七,页756-757。
    2《有学集》卷十八,页791。
    3《柳南续笔》卷四“虞山不知苦吟”条。
    4《陆敕先诗稿序》,《有学集》卷十九,页824。
    1《有学集》卷十八,页799.
    2《隐秀轩集·文往集》书牍一。
    3《初学集》卷三十一,页906。
    4《香观说书徐元叹诗后》,《有学集》卷四十八,页1567。
    1《后香观说书介立旦公诗卷》,《有学集》卷四十八,页1569。
    2《香观说书徐元叹诗后》,《有学集》卷四十八,页1567。
    3《后香观说书介立旦公诗卷》,《有学集》卷四十八,页1569。
    4《初学集》卷三十一,页909。
    5《初学集》卷三十二,页923。
    1《初学集》卷三十二,页926。
    2《初学集》卷七十九,页1701.
    3《有学集》卷十五,页707。
    4《初学集》卷三十一,页910。
    5《有学集文集补造》,页517。
    6《初学集》卷三十二,页939。
    7《有学集》卷十七,页767。
    1《有学集》卷四十七,页1557。
    2《有学集》卷十八,页800-801。
    3《有学集》卷三十八,页1308。
    4《有学集》卷十六,页731。
    1《有学集》卷十六,页741。
    2《有学集》卷十六.页743。
    3《初学集》卷四十,页1085。
    4《初学集》卷三十,页903。
    5《有学集》卷十七,页760。
    6《有学集》卷十八,页796。
    1《有学集》卷十九,页811。
    2《列朝诗集小传》丙集“李少师东阳”条,页245-246。
    3《列朝诗集小传》丙集“王新建守仁”条.页268-269。
    4《初学集》卷八,页249。
    5《列朝诗集小传》丁集中“钟提学惺”条,页570。
    6《列朝诗集小传》丁集上“胡举人应麟”条,页446-447。
    7《与方尔止》,《有学集》卷三十九,页1356.
    8《有学集》卷三十九,页1343。
    1《列朝诗集小传》丙集“李副使梦阳”条.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页310-312。
    2《列朝诗集小传》丙集“何副使景明”条,页322-323。
    3《顾端文公遗书·东林会约》。
    4《高子遗书》卷九上。
    5《七录斋诗文合集》古文存稿卷三。
    6《送何氏二子序》,《震川集》卷九。
    7《静志居诗话》卷二十一,页663。
    8《初学集》卷三十一,页906。
    1《有学集》卷二十三,页929。
    2《牧斋有学集文钞补遗》,页437。
    3《牧斋有学集文钞补遗》,页439。
    4《牧斋有学集文钞补遗》,页494。
    5《初学集》卷四十,页1087。
    6《有学集》卷十九,页823。
    7《柳南随笔》卷一。
    8《尊水园集略》卷十二。
    9《牧斋外集》卷七.页681。
    1《初学集》卷十七,页606。
    2《初学集》卷三十二,页932。
    3《牧斋有学集文钞补遗》,页412。
    4《初学集》卷二十八,页850。
    5《初学集》卷三十五,页992。
    6《初学集》卷四十三,页1115。
    1《有学集》卷三十八,页1313-1314。
    2《与卓去病论经学书》,《初学集》卷七十九,页1705。
    3《有学集》卷三十八,页1309。
    4《有学集文集补遗》上,页536.
    5《列朝诗集小传》,页4。
    6《牧斋先生初学集目录后序》。
    1《列朝诗集小传》丙集“何副使景明”条,页322-323。
    2《注李义山诗集序》,《有学集》卷十五,页704。
    3《答山阴徐伯调书》,《有学集》卷兰十九,页1347。
    4《有学集》卷十六,页729-730。
    5《与吴梅村书》,《有学集》卷三十九,页1363。
    《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1980年
    《国语集解》.徐元诰集解,中华书局,2002年
    《史记》,[汉]司马迁著,[唐]司马贞索引,[唐]张守节正义,中华书局,1982年
    《汉书》,[汉]班同,中华书局,1962年
    《后汉书》,[晋]范晔,中华书局,2000年
    《三国志》,[晋]陈寿撰,[宋]裴松之注,中华书局,2006年
    《南史》,[唐]李延寿,中华书局,1975年
    《宋书》,[梁]沈约,中华书局,1997年
    《南齐书》,[梁]萧子显,中华书局,1996年
    《晋书》,[唐]房玄龄,中华书局,1996年
    《周书》,[唐]令孤德棻等,中华书局,1971年
    《旧唐书》,[唐]刘口,中华书局,1975年
    《新唐书》欧阳修,中华书局,2003年
    《旧五代史》,[宋]薛居正,中华书局,2003年
    《新五代史》,[末]欧阳修,中华书局,1974年
    《资治通鉴》,[宋]司马光,中华书局,1956年
    《宋史》,[元]脱脱等,中华书局,1985年
    《元史》,[明]宋濂等,中华书局,2005年
    《明史》,[清]张廷玉等,中华书局,1984年
    《清史稿》,赵尔巽等,中华书局,1976年
    《消史列传》,王钟翰点校,中华书局,1987年
    《明太祖实录》,中华书局影印本
    《明英宗实录》,中华书局影印本
    《明神宗实录》,中华书局影印本
    《清世祖实录》,中华书局影印本
    《清圣祖实录》,中华书局影印本
    《清高宗实录》,中华书局影印本
    《钦定八旗通志》,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名山藏》,[明]何乔远,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93年
    《洛阳伽蓝记校释》,[北魏]杨街之撰,周祖谟校释,上海书店,2000年
    《甲中传信录》(外四种),[清]钱口等,北京古籍出版社,2002年
    《甲中史籍三种校本》,[明]张永祺等撰,栾星辑校,中州古籍出版社,2002年
    《甲申核真略》,[清]杨士聪,浙江古籍出版社,1985年
    《崇祯记闻录》,《台湾文献史料丛刊》第6辑,大通书局,1987年
    《遇变纪略》,[清]徐应芬,文海出版社,1977年
    《烈皇小识》(外一种),[清]文秉等,北京古籍出版社,2002年
    《定思小记》,[清]刘尚友,北京古籍出版社,2002年
    《先拨志始》,[明]文秉,续修四库全书第437册
    《搜闻续笔》,[清]张怡,中国野史集成本,巴蜀书社,2000年
    《崇祯长编》,(外十种),[清]邓凯等,北京古籍出版社,2002年
    《甲乙事案》,[清]文秉,伟文图书出版社有限公司,1976年
    《甲中朝事小纪》,[清]抱刚生编著,书目文献出版社,1987年
    《崇祯五十宰相传》,[清]曹溶,续修四库全书第537册
    《弘光实录钞》,[明]黄宗羲,续修四库全书第367册
    《南渡录》,[清]李清,续修四库全书第443册
    《江南闻见录》,[清]无名氏,《台湾文献史料丛书》第6辑,大通书局,1987年
    《虎口余生记》(外十一种),[清]边大绶等,北京古籍出版社,2002年
    《爝火录》,《台湾文献史料丛刊》第6辑,大通书局
    《东南纪事》,[明]邵廷采,续修四库全书第332册
    《南疆逸史》,[清]温睿临,续修四库全书第332册
    《行朝录》,[清]黄宗羲,续修四库全书第442册
    《复社纪略》,[清]陆世仪,续修四库全书第695册
    《复社姓名传略》,[清]吴山嘉,文海出版社,1977年
    《社事始末》,[清]杜登春,中华书局,1991年
    《明季北略》(上下册),[清]计六奇,中华书局,1984年
    《明季南略》,[清]计六奇,中华书局,1984年
    《绥寇纪略》,[清]吴伟业,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
    《明史纪事本末》,[清]谷应泰,中华书局,1977年
    《国榷》,[清]谈迁撰,杨家骆主编,鼎文书局,1978年
    《罪惟录》,[清]查继佐,大通书局,1987年
    《明季遗闻》,[清]邹漪,续修四库全书第442册
    《流寇长编》,[清]戴笠、吴乔,书目文献出版社,1991年
    《流寇志》,[清]彭孙贻,浙江人民出版社,1983年
    《北使纪略》,[清]陈弘范,文海出版社,1977年
    《小腆纪年》,[清]徐鼒,续修四库全书第332册
    《幸存录》,[明]夏允彝,文海出版社,1977年
    《大府广记》,[清]孙承泽,北京古籍出版社,1984年
    《山书》,[清]孙承泽,浙江古籍出版社,1989年
    《畿辅人物志》,[清]孙承泽,续修四库全书第540册
    《北游录》,[清]谈迁,中华书局,1997年
    《三垣笔记》,[清]李清,中华书局,1997年
    《廿二史札记》,[清]赵翼著,王树民校正本,中华书局,1984年
    《三鱼堂日记》,[清]陆陇其,文海出版社,1977年
    《庭闻录》,[清]刘健,上海书店,1985年
    《洪承畴章奏文册汇辑》,[清]洪承畴,文海出版社,1977年
    《蜀碧》,[清]彭遵泗,续修四库全书第442册
    《碑传集》,[清]钱仪吉,文海出版社,1977年
    《益智录》,[清]孙承泽,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史部第119册
    《学典》,[清]孙承泽,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史部第271册
    《金石表》,[清]曹溶,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史部第278册
    《闲者轩帖考》,[清]孙承泽,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史部第278册
    《清代野史》,巴蜀书社,1987年
    《陔余丛考》,[清]赵翼,中华书局,1963年
    《荀子集解》,[清]王先谦集解,中华书局,1988年
    《韩非子集解》,[清]王先慎集解,中华书局,1998年
    《贾谊新书》,[汉]贾谊,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
    《淮南鸿烈解》,[汉]刘安,中华书局,1985年
    《春秋繁露义证》,[汉]董仲舒撰,苏舆义证,钟哲点校,中华书局,1992年
    《二程集》,[宋]程颢、程颐,中华书局,1981年
    《朱子语类》,[宋]黎靖德编,王星贤点校,中华书局,1994年
    《万历野获编》,[明]沈德符,中华书局,1997年
    《寓圃杂记》,[明]王锜,中华书局,1984年
    《松窗梦语》,[明]张翰,中华书局,1985年
    《顾端文公遮书》,[明]顾宪成,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子部第14册
    《高子遗书》,[明]高攀龙,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日知录集释》[清]顾炎武撰,[清]黄汝成释,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
    《春明梦余录》,[清]孙承泽,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
    《藤阴剳记》,[清]孙承泽,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子部第19册
    《枣林杂俎》,[清]谈迁,续修四库全书第1134册
    《广阳杂记》,[清]刘献庭,中华书局,1997年
    《柳南随笔、续笔》,[清]王应奎,中华书局,1983年
    《池北偶谈》,[清]王士祯,中华书局,1982年
    《分甘余话》,[清]王士祯,中华书局,1989年
    《履园丛话》,[清]钱泳,中华书局,1979年
    《仁学》,[清]谭嗣同,中华书局,1958年
    《列朝诗集小传》,[清]钱谦益,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
    《国朝名家诗钞小传》,[清]郑方坤,丛书集成初编本
    《历代诗话续编》,丁福保辑,中华书局,1983年
    《清诗话》,郭绍虞主编,中华书局,1963年
    《清诗话续编》,.郭绍虞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
    《清诗纪事初编》,邓之诚,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
    《明诗纪事》,陈田,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
    《清诗纪事》,钱仲联主编,江苏古籍出版社,1987年
    《楚辞集注》,[宋]朱熹集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
    《庾子山集注》,[北周]庾信撰,[清]倪璠注,许逸民校点,中华书局,1980年版
    《颜氏家训集解》,[北齐]颜之推撰,王利器集解,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
    《柳宗元集》,[唐]柳宗元,中华书局,1979年
    《欧阳修全集》,[宋]欧阳修,中国书店,1986年
    《王安石全集》,[宋]王安石著,秦克、巩军标点,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
    《曾巩集》[宋]曾巩撰,陈杏珍、晁继周点校,中华书局,1984年
    《桐江集》,[元]方回,台北国立中央图书馆,1970年
    《桐江续集》,[元]方同,台湾商务印书馆,1969年
    《郑思肖集》,[宋]郑思肖著,陈福康校点,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
    《松雪斋集》,[元]赵孟頫,海王邨古籍丛刊,中国书店,1991年
    《陵川集》,[元]郝经。台湾商务印书馆,1969年
    《空同集》,[明]李梦刚,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
    《何大复集》,[明]何景明.中州古籍出版社,1989年
    《沧溟先生集》,[明]李攀龙撰,包敬第标校,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
    《王刚明全书》,[明]王守仁撰,吴光、钱明、董平、姚延福编校,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
    《弇山堂别集》,[明]王世贞,中华书局,1985年
    《震川集》,[明]归有光,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
    《隐秀轩集》,[明]钟惺撰,李先耕、崔重庆标校,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
    《谭元春集》,[明]谭元春撰,陈杏珍标校,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
    《何心隐集》,[明]何心隐撰,容肇祖整理,中华书局,1960年
    《焚书》、《续焚书》,[明]李贽,中华书局,1975年
    《藏书》、《续藏书》,[明]李贽,中华书局,1959年
    《李氏文集》,[明]李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
    《冯梦龙全集》,[明]冯梦龙撰,缪咏禾、胡慧斌校点,江苏古籍出版社,1993年
    《列朝诗集》,[清]钱谦益辑,续修四库全书第1622-1624册
    《袁宏道集笺校》,[明]袁宏道撰,钱伯城笺校,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
    《珂雪斋集》,[明]袁中道撰,钱伯城点校,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
    《陈子龙诗集》,[明]陈子龙著,施蛰存、马祖熙标校,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
    《影梅庵忆语》,[明]冒辟疆,续修四库全书第1272册
    《板桥杂记》,[明]余怀,续修四库全书第1272册
    《御制诗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御制文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钱牧斋全集》,[清]钱谦益,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
    《投笔集》,[清]钱谦益撰,[清]钱曾笺注,续修四库全书第1391册
    《吴梅村全集》,[清]吴伟业,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
    《吴梅村诗集笺注》,[清]吴伟业撰,[清]程穆衡笺、杨学沆补注,上海古籍出版杜,1983年
    《吴诗集览》,[清]吴伟业撰,[清]靳荣藩注,续修四库全书第1392-1393册
    《定山堂诗集》、《定山堂诗余》、《定山堂古文小品》,[清]龚鼎孳,续修四库全书第1402-1403册
    《龚端毅公奏疏》,[清]龚鼎孽,清康熙刊本
    《静惕堂诗集》,[清]曹溶,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198册
    《倦圃尺牍》,[清]曹溶,清康熙刊本
    《赖古堂集》,[清]周亮工,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
    《蓼斋集》、《蓼斋后集》,[清]李雯,清顺治十四年刊本
    《读史亭诗集》、《读史亭文集》,[清]彭而述,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200-201册
    《海右陈人集》,[清]程先贞,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
    《石云居诗集》,[清]陈名夏,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201册
    《浮云集》,[清]陈之遴,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197册
    《蕉林诗集》,[清]梁清标,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204册
    《青箱堂诗集》、《青箱堂文集》.[清]王崇简,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203册
    《拟山园选集》,[清]王铎。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集部第111册
    《澹友轩文集》、《桴庵诗》,[清]薛所蕴,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197册
    《林屋诗稿》、《林屋文稿》,[清]宋征舆,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215册
    《雪堂先生文集》,[清]熊文举,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集部第112册
    《石园全集》,[清]李元鼎,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196册
    《青溪遗稿》,[清]程正揆,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197册
    《浊亭删定文集》,[清]孙廷铨,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200册
    《栖云阁诗集》、《栖云阁文集》,[清]高珩,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202册
    《金文通公集》,[清]金之俊,续修四库全书集部第1392册
    《留耕堂诗集》,[清]殷岳,丛书集成初编本
    《顾亭林诗集汇注》,[清]顾炎武撰,王蘧常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
    《黄宗羲全集》,[清]黄宗羲,浙江古籍出版社,1994年
    《屈大均全集》,[清]屈大均,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年
    《浮山文集前编》、《浮山文集后编》、《浮山此轩藏别集》,[清]方以智,续修四库全书第1398册
    《嵞山集》,[消]方文,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
    《霜红龛集》,[清]傅山,山西人民出版社,1985年
    《船山全书》,[清]王夫之撰,船山全书编辑委员会编校,岳麓书社,1998年
    《魏叔子文集》,[清]魏禧撰,胡守仁、姚品文、乇能宪校点,中华书局,2003年
    《归庄集》,[清]归庄,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
    《白耷先生诗集》、《白耷先生文集》,[清]阎尔梅,续修四库全书第1394册
    《变雅堂诗集》、《变雅堂文集》,[清]杜漕,续修四库全书第1394册
    《愚庵小集》,[清]朱鹤龄,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
    《钝吟集》、《钝吟文稿》,[清]冯班,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216册
    《聪山集》,[清]申涵光,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207册
    《荆园小语》,[清]申涵光,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207册
    《戆叟诗钞》,[清]纪映钟,丛书集成初编本
    《改亭集》,[清]计东,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228册
    《顾与治诗集》,[清]顾梦游,四库全书存目丛书补编第1册
    《吕晚村诗》、《吕晚村先生文集》,[清]吕留良,续修四库全书第1411册
    《白茅堂集》,[清]顾景星,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205-206册
    《隰西草堂诗集》、《隰西草堂文集》,[清]万寿祺,续修四库全书1394册
    《壮悔堂文集》、《四忆堂诗集》,[清]侯方域,续修四库全书第1405-1406册
    《宋琬全集》,[清]宋琬,齐鲁书社,2003年
    《曝书亭集》,[清]朱彝尊,四部备要本
    《巢民诗集》、《巢民文集》,[清]冒襄,续修四库全书第1399册
    《河东君尺牍》,[清]柳隐撰,续修四库全书第1391册
    《坚瓠集》,[清]褚人获,续修四库全书第1260-1262册
    《经义斋集》,[清]熊赐履,四库全收存目丛书集部第230册
    《渔洋精华录集注》,[清]王士祯撰,[清]惠栋、金荣集注,齐鲁书社,1992年
    《带经堂集》,[清]王士祯,续修四库全书第1414-1415册
    《百尺梧桐阁集》,[清]汪懋麟,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
    《全祖望集汇校集注》,[清]全祖望撰,朱铸禹汇校集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
    《复初斋集》,[消]翁方纲,续修四库全书第1455册
    《迦陵词全集》,[清]陈维崧,续修四库全书第1724册
    《浙西六家词》,[清]龚翔麟编,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425册
    《尺牍新钞》,[清]周亮工辑,上海书店,1988年版
    《藏弆集》,[清]周亮工辑,清康熙周氏书坊刊本
    《结邻集》,[清]周亮工辑,清道光六年刊本
    《明遗民诗》,[清]卓尔堪辑,中华书局,1961年
    《清诗别裁集》,[清]沈德潜编,中华书局,1981年
    《晚晴簃诗汇》,徐世昌辑,中华书局,1990年
    《瓯北集》,[清]赵翼著,李学颖、曹光甫校点,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
    《本事诗》,[清]徐釚,续修四库全书第1699册
    《宋诗钞》,[清]吴之振、吕留良、吴自牧选,[消]管庭芬、蒋光煦补,中华书局,1986年
    《柳如是别传》,陈寅恪,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
    《明清诗文研究丛刊》,钱仲联主编,江苏师院中文系明清诗文研究室等,1982年
    《梦苕庵清代文学论集》,钱仲联,齐鲁书社,1983年
    《梦苕庵专著二种》,钱仲联,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
    《谈艺录》,钱钟书,中华书局,1984年
    《十七史商榷》,[清]王鸣盛,中华书局,1985年
    《梦苕庵诗话》,钱仲联,齐鲁书社,1986年
    《明清诗文研究资料集》,钱仲联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
    《情感与形式》,[美]苏珊·朗格撰,刘大基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年
    《中国诗论史》,[日]铃木虎雄著,许总译,广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
    《钱谦益诗歌研究》,裴世俊,宁夏人民出版社,1991年
    《清诗史》,朱则杰,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年
    《洪业--清朝开国史》,[美]魏斐德著,陈苏镇等译,江苏人民出版社,1992年
    《清人诗集叙录》,袁行云,文化艺术出版社,1994年
    《清代文学批评史》,邬国平、王镇远,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贰臣人格》,张仲谋,长江文艺出版社,1996年
    《钱谦益与明末清初文学》,孙之梅,齐鲁书社,1996年
    《晚明思想史论》,嵇文甫,东方出版社.1996年
    《南明史》,顾诚,中国青年出版社,1997年
    《中国叙事学》,杨义,人民出版社,1997年
    《清初人选清初诗汇考》.谢正光,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
    《清词史》,严迪昌,浙江古籍出版社,1999年
    《明末清初诗论研究》,孙立,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
    《明清之际士大夫研究》,赵园,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
    《清代诗学》,李世英、陈水云,湖南人民出版社,2000年
    《清代诗学与中国文化》,魏中林,巴蜀书社,2000年
    《王学与中晚明士人心态》,左东岭,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
    《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清代文学研究》,张燕瑾、吕薇芬主编,北京出版社,2001年
    《消初诗文与士人交游考》,谢正光,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
    《王渔洋事迹征略》,蒋寅,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年
    《四海宗盟五十年--钱谦益评传》,裴世俊,东方出版社,2001年
    《清诗史》,严迪昌,浙江古籍出版社,2002年
    《晚明诗歌研究》,李圣华,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
    《清代诗坛第一家--吴梅村研究》,叶君远,中华书局,2002年
    《晚明史》(上下册),樊树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
    《明末清初文人结社研究》,何宗美,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年
    《清诗流派史》,刘世南,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
    《明清之际党社运动考》,谢国桢,上海书店,2004年
    《方以智晚节考》,余英时,三联书店,2004年
    《竟陵派与明代文学批评》,邬国平,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
    《心史丛刊》,孟森,中华书局,2006年
    《明代后期士人心态研究》,罗宗强,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年
    《屈大均年谱》,邬庆时,广东人民出版社,2006年
    《吴梅村年谱》,冯其庸、叶君远,文化艺术出版社,2007年
    《方文年谱》,李圣华,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年
    《陈维崧年谱》,马祖熙,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
    《明清江苏文人年表》,张慧剑,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
    《清初金台诗群研究》,马大勇,苏州大学2001年博士论文
    《吴梅村生平创作考论》,王于飞,浙江大学2001年博士论文
    《明遗民心态与文学思想研究》,李碹,南开大学2001年博士论文
    《龚鼎孽贰臣心态与诗歌创作研究》,王晓顺,暨南大学2001年硕士论文
    《清初贰臣词研究》,顾世严,首都师范大学2002年硕士论文
    《钱谦益心态与文学思想研究》邬烈波,南开大学2003年博士论文
    《自辩与自赎的求生之路--论吴梅村的自救意识》,王晓辉,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硕士论文
    《论钱谦益的明代文学批评》,焦中栋,浙江大学2005年博士论文
    《钱谦益文学思想研究》,丁功宜,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博士论文
    《论吴伟业的“诗史”观--兼论与“梅村体”之关系》.张金环,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博士论文
    《中国传统忠德观的历时性考察》,裴传永,山东大学2006年博士论文
    《曹溶研究》,王星慧,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硕士论文
    《周亮工年谱》,孟晗,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硕士论文
    《周亮工及其诗歌研究》,郭羽,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硕士论文
    《周亮工生平思想及其散文创作研究》,平志军,郑州大学2007年硕士论文
    《曹溶词研究》,唐先进,西南大学2008年硕士论文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