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剧《伤逝》的艺术特征及其对中国歌剧发展的启示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中国歌剧是歌剧艺术于20世纪早期传入中国后与本土已有的音乐艺术相结合所形成的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它是一个宽泛的音乐戏剧概念,是在中国民间音乐(尤其是戏曲音乐与歌舞音乐)与外国歌剧等多种艺术形式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是中外戏剧、音乐相结合、相交融的结果。
     歌剧艺术在中国经历了近一个世纪的发展,历经艰难坎坷,产生了近百部歌剧作品,其中虽然良莠不齐,但这些艺术实践为现在和将来中国歌剧的存在和发展准备了坚实的基础,为形成中国特色的歌剧艺术作出了有益的探索。
     什么样的歌剧才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歌剧?本文从总结和归纳过去近一个世纪中国歌剧在发展中所形成的基本特征、总体风格入手,通过对《伤逝》这部在中国歌剧创作实践中具有一定创新意义的作品的分析研究,得出一些对当今中国歌剧创作实践的启示。
     全文分为导言,正文和结语三个部分。导言提出形成较成熟的中国歌剧风格要清楚的三个问题,选取《伤逝》作为分析对象的原因及写作本文的意义。正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概述了中国歌剧的基本特征和早期创作。第二部分详细分析了歌剧《伤逝》的艺术特征。第三部分概述了20世纪80—90年代中国歌剧发展概况及《伤逝》的创作方式和创作思维对当今中国歌剧创作的启示的现实意义。结语部
    
    分回答了导言中所提出的三个问题,并再次肯定了施光南和歌剧《伤
    逝》对中国歌剧发展所具有的积极作用。
Chinese Opera is a unique type of artistic form fused with western opera, which was come down to China from the early 20th century, and native music. As an extensive conception of musical dramatic performance, Chinese Opera, developed on the basis of a fusion of multiform Chinese native music (especially dramatic music and dancing music) and foreign opera, is the result of combination of sino-foreign drama and music.
    Experienced with almost one-century development in China, full of frustrations and hardship, nearly 100 Chinese Opera works came into being. Even intermingled with the good and bad, these artistic practices established a firm foundation for current and futur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Opera, made useful exploration in the formation of Opera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What is the Opera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Proceeded with summarizing and concluding the essential characters and collective styles of Chinese Opera developed in almost 100 years, the thesis analyses and researches on "Regret for the Past" - one of innovative works of Chinese Opera, comes to some revelatory conclusions on creative work of Chinese Opera.
    
    
    The thesis consists of three parts-introduction, text, and conclusion. In the introduction part, three specific problems about stylizing mature Chinese Opera are put forward. Meanwhile, introduction part sets forth the cause of choosing "Regret for the Past" as analysis object, and the significance of this thesis. Text part is composed of three sections: Section 1 outlines primary characters and the situation of early creative works of Chinese Opera; Section 2 analyzes the artistic characteristic of the opera "Regret for the Past" in detail ; Section 3 summarizes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Opera during 1980' 5^1990' s, including practical meaning revealed by composing thought and method of " Regret for the Past " . Finally, answering three questions quoted in introduction part, Conclusion part appraises Shi Guangnan~the composer of the opera "Regret for the Past" correctly and values the positive effect of the opera "Regret for the Past" o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Opera.
引文
① 朱立奇:《民族的大众的全息语大师——纪念黎锦晖先生诞辰一百周年》选自《歌剧艺术研究》1991年第4期
    ② 时代·民族·艺术的音乐——施光南作品七人谈(中央音乐学院施光南作品专题研讨会)
    ③ 居其宏:《歌剧情结:从《伤逝》到《屈原》简评施光南的歌剧创作》选自人民音乐1999年第4期
    ④ 施光南:《感情、形象与旋律》
    
    
    1、余笃刚:《声乐语言艺术》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
    2、刘庆苏:《音乐戏剧艺术——歌剧》敦煌文艺出版社出版
    3、张弦、徐国弼、申文凯、安绍石:《西洋歌剧名作解说》上、下册 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
    4、Joseph Kerman:《Opera as Drama》
    5、梁茂春:《中国当代音乐》
    6、曾田力:《音乐生命的沉醉》
    7、余秋雨:《戏剧理论史稿》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
    8、鲁迅:《鲁迅全集——彷徨》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9、傅溪鹏:《人生断裂层——记人民音乐家施光南》亦凡公益图书馆
    10、施光南:《我怎样写歌》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
    11、钱亦平:《钱仁康音乐文选》上下册 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
    12、管林:《中国民族声乐史》中国文联出版公司出版
    13、李维渤:《西洋声乐发展概略》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出版
    14、刘新丛 刘正夫:《欧洲声乐史》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
    
    
    1、张筠青:《歌剧音乐分析》选自《歌剧艺术》1990---1992
    2、施光南:《感情、形象与旋律》选自《天津歌声》1984---1990
    3、居其宏:《歌剧情节:从〈伤逝〉到〈屈原〉——简评施光南的歌剧创作》选自《人民音乐》1999年第四期
    4、杨瑞庆:《乐声歌声 熔于一炉——浅谈施光南歌曲中的间奏写法》选自《岭南音乐》 1990年第一期
    5、晓光:《愿他的旋律常绿——介绍青年作曲家施光南》选自《音乐爱好者》 1980年第二期
    6、陈玉琛:《谈谈施光南同志几首歌曲结尾处理的艺术特色》选自《音乐辅导》1980年第三期
    7、周畅:《论施光南歌曲的风格和形象塑造》选自《人民音乐》1980年第八期
    8、杨瑞庆:《风格各异 引人入胜——浅谈施光南同志的歌曲发衬词用法》选自《岭南音乐》1982年第十一期
    9、杨瑞庆:《歌声未起先见情——浅谈施光南同志的歌曲前奏写法》选自《河北歌声》1983年第五期
    10、杨瑞庆:《灵活多变不一般——浅谈施光南同志歌曲创作及乐句处理手法》选自《祁连歌声》1983年第六期
    11、李凌:《时代的歌手——施光南》选自《人民音乐》1984年 第七期
    12、杨瑞庆:《采来民间妙音家 谱出时代佳韵——浅谈施光南歌曲中民间音调的运用特点》选自《江苏音乐》1985年第一期
    13、杨瑞庆:《都有一付好骨骼——浅谈施光南的歌曲节奏处理手法》选自《江苏音乐》1985年第二期
    14、杨瑞庆:《高音的威力——浅谈施光南歌曲中高潮处理的特点》选自《祁连歌声》 1987年第二期
    15、曹俊山:《施光南两首歌曲的行腔手法》选自《解放军歌曲》1987年第十期
    16、杨瑞庆:《缤纷的色彩——浅谈施光南歌曲中转调手法的运用》选自《江苏歌声》 1987年第三期
    17、茅原:《从信息论美学的角度,看施光南创作的成功率》选自《青春之声》 1987年第四期
    
    
    18、汪毓和:《抒发千千万万人民心声的音乐——从几首抒情歌曲和歌剧〈伤逝〉谈对施光南艺术风格的浅见》选自《人民音乐》1994年第九期
    19、孙慧双:《发展民族歌剧之我见》选自《人民音乐》1999年第七期
    20、刘诗嵘:《施光南与歌剧〈屈原〉》选自《人民音乐》 1990年第八期
    21、高燕生 赵砚臣:《施光南的青年时代》选自《人民音乐》1991年第十一期
    22、帕特里克·欧康纳:《唱出你的心声》选自《音乐爱好者》2000年第三期
    24、丁毅:《为振兴具有民族特色的中国歌剧而呐喊》选自《文艺理论与批评》 1998年第二期
    25、叶松荣:《历史与现实的碰撞——意大利歌剧诞生述评》选自《福建师范大学学报》 1998年第一期
    26、石夫:《漫谈歌剧音乐创作》选自《人民音乐》1996年第二期
    27、居其宏:《当代歌剧音乐剧创作的几个问题——在文化部“全国重点剧目创作会议”上的发言》选自《人民音乐》 1999年第十期
    28、张继昂:《歌剧音乐创作的“民族化”与多元化发展走向——一九九六年全国歌剧观摩演出观后》选自《文艺批评》1997年第二期
    29、周稽:《歌剧——艰难的历程》选自《人民音乐》1998年第一期
    30、韦明:《中国歌剧点燃振兴之火》选自《音乐、舞蹈研究》1997年第六期
    31、居其宏:《中国歌剧雅俗分流》选自《音乐、舞蹈研究》 1997年第五期
    32、曲润海:《歌剧现状与对策》选自《文艺理论与批评》 1998年第四期
    33、王次召:《施光南歌曲创作的美学特征》选自《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2年第三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