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意义存在方式并及真理自行置入艺术作品的形而上学研宄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本文主要针对以下问题进行研究:音乐有没有意义?音乐意义是如何存在的?有没有一种本真存在的音乐意义?其目的,就是对人的音乐感性直觉经验和音乐意义的先验感性显现进行合式的理论定位,并在此前提下去确认:以什么样的方式去直接面对音乐意义的本真存在?
     为此,本文将在有关音乐的感性体验和理性认知、经验声音与先验声音、意向存在与意义的形而上显现、本真意义与存在之真理等等理论问题的基础上,在经验范畴探讨音乐意义的现实存在与历史存在,在先验范畴探讨音乐意义的意向存在和本真存在。最终,通过超验存在的真理作为意义的整体事件,来统合音乐意义的经验存在与先验存在。
     与此相应,本文在确定意义与真理关系为研究重点的前提下,进一步确定与音乐意义相关的事项和理论,并在充分汲取和利用已有理论资源的基础上,构建合理的理论体系:把与音乐意义问题相关的音乐美学理论作为切入点,以海德格尔的“真理自行置入艺术作品”作为主要哲学理论来源,将海德格尔追问作为艺术本源的真理与音乐意义问题进行有效衔接关联,并由此扩及宗教哲学中的信仰启示理论,将艺术经验中的真理与世界先验中的真理加以整合。本文通过复合研究,尽可能表明声音的经验存在与先验存在之间相互转换的基本路径,以及进一步显明经验之体验、先验之追问与超验之启示的整体结构的同一性。
     本文研究涉及的主要术语概念,分别是:
     先验声音(Transcendental sound, Sound a priori):即先验存在的声音,表示音乐意义的本真存在,是一种前声音形式。
     内在谛听(Immanent listening):表示主体面对先验声音的一种意向方式,即对音乐作品的意义结构的聆听。
     感性真理(Truth of sensibility):表示通过感性直觉可以显现出来的真相。
     理性真理(Truth of rationality):表示通过理性统觉可以辨识出来的真实。
     启示真理(Truth of revelation):表示一种本真存在的意义,是一种先验存在的自行显现。
     通过以上各项回答有关问题:音乐是有意义的,但不仅仅是由人为赋予的;音乐的意义既有人为赋予的,也有先行本真存在的,并且通过真理的自行启示而显明出来;音乐意义的本真存在就是真理自行置入音乐作品。
     本文在论证真理自行置入音乐作品之后,得出结论:音乐意义作为自行置入音乐作品的真理。
This dissertation is a study aiming the following questions:Does music have any meaning? How does the meaning of music exist? Is there any original existence of musical meaning? The purpose of this article is to give some appropriate theoretic positions to the musical perceptual intuitive experience and to the transcendental aesthetic appearance of man. On the premise of this, the article confirms:what's the way man should take while directly facing the original existence of musical meaning?
     Based on theoretical questions such as the perceptual experience and rational knowledge of music, experiential sound and transcendental sound, intentional being and metaphysical manifestation of meaning, original meaning and truth of being, the article discusses the actual existence and the historic existence of musical meaning in the category of experience, and discusses the intentional being and the original being of musical meaning in the category of transcendence. Finally, the empirical existence and the transcendental existence of musical meaning are integrated into transcendent existence of truth as a holistic event for a variety of meanings.
     Correspondingly, on the premise of emphasizing the relation between meaning and truth, the article defined items and theories related with musical meaning and constructed a reasonable theoretical system by absorbing and drawing existing theoretical sources. For this purpose, the article starts with the aesthetic theories of music related to questions of musical meaning and bases on Martin Heidegger's philosophical resource of "the Setting-into-work of truth". Cohering Heidegger's inquiry for the origin of art validly with the question of musical meaning, the article expands its research fields to some revealed theories in theology in order to integrate truth of artistic experience with truth of transcendent domain. Moreover, in such a composite research, the author tried her best to indicate the basic methods of transformation between empirical existence and transcendental existence, and all in all, to manifest the identity of experiential practice, transcendental inquiry and transcendent revelation in musical meaning.
     Main terms and concepts are adopted in this article as below:
     Transcendental sound (or Sound a priori):a sound existing transcendentally that indicates an original being of musical meaning. It's a fore-form of sound.
     Immanent listening:a way of intention while directly facing transcendental sound that indicates a mode of listening to the structure of musical meaning.
     Truth of sensibility:something true that appears by means of perceptual intuition.
     Truth of rationality:something actual that can be recognized by means of rational apperception.
     Truth of revelation:a meaning of original being that can reveal itself in the transcendental existence.
     By all the above issues, the article gives its answers:Music does have meanings. There are musical meanings not only given by humans but also originally existing in advance. The musical meaning originally existing reveals and manifests itself by the truth of being. The original existence of musical meaning is the Setting-into-work of Truth.
     After demonstrating the truth setting itself into musical work, comes the conclusion of this article:the musical meaning is the truth that sets itself into a work of music.
引文
12参见张前(主编)《音乐美学教程》。在该书中,有关音乐的意义的章节中,直接将音乐的“意义”和音乐的价值与功能等同了起来[张前/2002/p.136]。
    13参见[美]雷默《音乐教育的哲学》。在该书中,有关音乐的意义的问题讨论集中在作为人文艺术学科的音乐教育上,其主旨在于论证强调,音乐审美体验对于音乐教育的重要性。
    14参见[英]库克《音乐语言》。
    15参见[美]迈尔《音乐的情感与意义》。在该书中,迈尔通过音乐唤起情感、情感产生意义之间的因果关系来说明音乐意义作为情感的表现及其心理过程。
    16参见邢维凯《情感艺术的美学历程——西方音乐思想史中的情感论美学》。该书原为作者的博士学位论文,题目为《西方音乐思想史中的情感论美学》,在中央音乐学院于1996年3月22日通过答辩,研究方向:音乐美学,导师:于润洋教授。
    17该书第一、二章中译文载于《现代西方艺术美学文选》,辽宁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第3—5页。于润洋《现代西方音乐哲学导论》中的第五章第一节对库尔特的能量论音乐观作了详述。参见于润洋《现代西方音乐哲学导论》,湖南教育出版社,2001年1月第1版,第317—333页。
    18汉斯立克指出,音乐是具有意义的,但仅仅是属于音乐自己的意义,是存在于乐音形式结构自身的逻辑之内的[汉斯立克/1980/p.53]。
    19音乐具有语言般的表现意义、情感般的表现意义、能量般的表现意义、结构形式的表现意义。
    20黑格尔将艺术的美定义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为此他认为,纯音乐是空洞无意义的,不能算为真正的艺术,因为它缺乏一切艺术所必要的精神内容及其表现,音乐必要有其精神内容才能够构成美的存在。参见修海林、罗小平《音乐美学通论》,2002年8月第2版,第244—248页。
    21标题音乐尽管在浪漫主义时期暂居强势,一批19世纪作曲家如柏辽兹(Hector Berlioz,1803一1869)、舒曼(Robert Schumann,1810—1856)、门德尔松(Felix Mendelssohn,1809—1847)、李斯特(Franz Liszt,1811—1886)、瓦格纳(Richard Wagner,1813—1883)等大作曲家都纷纷为之效劳,但其观念却一直饱受争议。有关“标题音乐”的美学讨论可参见以下文献:1、[德]达尔豪斯(Carl Dahlbaas,1928—1989):《古典和浪漫时期的音乐美学》(尹耀勤中译本),湖南文艺出版社2006年1月第1版。其中第七章《标题音乐的无奈》,第288—327页。达尔豪斯指出:标题音乐的观念是在19世纪晚期有关李斯特的交响诗的争论中形成的,它与绝对音乐的理念形成对立,这种对立属于概念的实质性内容[达尔豪斯/2006a/p.293]。与绝对音乐观念中音乐的纯粹自律性相反,标题对于音乐作品具有决定作用:标题首先决定或影响了音乐作品的构思,其次,它作为写出来的文字,形成了作品的解释或甚至作品的一部分[达尔豪斯/2006a/p.303]。2、[意]福比尼(Enrico Fubini,1935—):《西方音乐美学史》(修子健中译本),湖南文艺出版社2005年1月第1版。其中第二部分第四章第二节就标题音乐作了专题讲解,第249—251页。
    22参见[美l苏珊·朗格:《艺术问题》(腾守尧中译本),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3年6月第1版。
    23参见于润洋《现代西方音乐哲学导论》中相关阐述:我们在朗格的著述中很少见到“内容”这个词,她常用的是“意味”、“意义”这样的概念,它们的实际含义同我们通常所说的“内容”基本上是一个东西[于润洋/2001/p.276]。
    24王次炤在探讨音乐的结构问题时指出:意义就是作为物质形态的音响通过表现的作用而体现出来的音响以外的各种含义,并将音乐结构中的意义归结为三个层次,即基本意义(情绪类型)、审美意义(风格特征的体现)和内在意义(情感内容)。参见王次炤:《音乐的结构和功能》。
    47载于[德]海德格尔:《林中路》(修订本,孙周兴中译本),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年7月第1版,第1—76页。
    48[德]海德格尔:《荷尔德林诗的阐释》(孙周兴中译本),商务印书馆,2000年12月第1版。
    49[德]海德格尔:《在通向语言的途中》(孙周兴修订中译本),商务印书馆,1997年4月第1版,2004年9月修订译本。
    50[德]海德格尔:《面向思的事情》(陈小文,孙周兴中译本),商务印书馆,1999年3月第2版。
    58参见单纯:《当代西方宗教哲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10月第1版。第13页。
    59参见[美]斯普罗:《思想的结果》(胡自信中译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11月第1版,第199页。
    60参见[挪]伯曼:《希伯来与希腊思想比较》(吴勇立中译本),上海书店出版社,2007年4月第1版。
    1尽管是一个新造的词,如果能够更贴近音乐的感性特征,将不失为一种音乐情感命名的好方法。另外,汉字自古就具有一字一义的特殊功用,通过拆分与重组而表达新意,对感性声音进行尽可能贴合周到地描写,就显得更有必要了。
    2行态,即运行态势,对应英文procedure,强调音乐过程的动态结构。
    3参见孙月:《悲情肖邦何以悲情?——对肖邦音乐之悲情内涵的听辨、分析与读解》一文。
    1参见丽莎:《音乐中的内容与形式问题》,载丽莎:《卓菲娅·丽莎音乐美学译著新编》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3年12月第1版,第69-84页。
    1参见朱立元、张德兴《西方美学通史(第六卷):二十世纪美学(上)》中有关论述:海德格尔的“世界”与“大地”这一对概念充满隐喻性,就其以之阐述艺术作品的本源而论,它们主要指“意义化”(世界)和“无意义化”(大地)的对立冲突[朱立元、张德兴/2001/p.469]。
    1参见夏征农、陈至立(主编)《辞海》(第六版)中“诗歌”条目,第2039页。
    2参见夏征农、陈至立(主编)《辞海》(第六版)中“诗学”条目,第2040页。
    3海德格尔的重要著作之一,初版于1944年。在根据收录于《海德格尔全集》的第五版中文译本中,正文部分共收录了以下六篇文章:1.《返乡——致亲人》;2.荷尔德林和诗的本质;3.《如当节日的时候……》;4《追忆》;5.荷尔德林的大地和天空;6.诗歌。其中,第一、三、四篇都是以荷尔德林的同名诗作为阐释对象的。
    4根据孙周兴中文译本《荷尔德林诗的阐释》中相关译文,这五个诗句分别为:1.作诗是最清白无邪的事业。2.因此人被赋予语言,那最危险的财富……人借语言见证其本质……。3人已体验许多。自我们是一种对话,而且能彼此倾听,众多天神得以命名。4.但诗人,创建那持存的东西。5.充满劳绩,然而人诗意地栖居在这片大地上。
    1转引自摩根斯坦《作曲家论音乐》(茅于润中译本) [摩根斯坦/1986/p.6]。
    1原文转出自[波兰]茵加尔登:《音乐作品及其同一性问题》,载茵加尔登《美学研究》(第二卷),波兰国家科学出版社,1966年版,第170页。
    1参见本文第二章第三节第一部分“诗通过语言显现本质”中的相关叙事。
    1参见范晓峰:《音乐理解的意义生成及其同一性问题》。载《天籁》(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10年第2期,第72—77页。
    1这个概念借用自韩锺恩《音乐意义的形而上显现并及意向存在的可能性研究》,是胡塞尔现象学中的一个概念,表示没有进入到直观范围的那些部分的意义[韩锺恩/2004/p.238]。
    2另译作领会。
    3转引自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马库阿里和罗宾逊英译本),1962年,第385页。
    1波西米亚—奥地利德语诗人、小说家。
    2摘自[德]伽达默尔《诠释学:真理与方法》(第一卷)(洪汉鼎中译本),上海译文出版社,2007年4月第1版,扉页。
    (按作者姓名拼音音序,并撰写年代或者中文版或者外文版或者外文翻译版次序排列)
    [奥特/1959][瑞士]奥特:《从神学与哲学相遇的背景看海德格尔思想的基本特征》。
    [奥特/1964][瑞士]奥特:《什么是系统神学?》。
    [伯曼/2007][挪]伯曼:《希伯来与希腊思想比较》。
    [达尔豪斯/2006a][德]达尔豪斯:《古典和浪漫时期的音乐美学》。
    [范晓峰/2008]范晓峰:《音乐理解现象研究》。
    [福比尼/2005][意]福比尼:《西方音乐美学史》。
    [海德格尔/1999][德]海德格尔:《面向思的事情》。
    [海德格尔/2000b][德]海德格尔:《荷尔德林诗的阐释》。
    [海德格尔/2004a][德]海德格尔:《林中路》。
    [海德格尔/2004b][德]海德格尔:《在通向语言的途中》。
    [海德格尔/2006] [德]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
    [韩锺恩/1996]韩锺恩:《“人,诗意地居住”——音乐存在方式的人文学叙事》。
    [韩锺恩/2004]韩锺恩:《音乐意义的形而上显现并及意向存在的可能性研究》。
    [韩锺恩/2008b]韩锺恩(主编):《音乐存在方式》。
    [韩锺恩/2008d]韩锺恩:《音乐美学基本问题研究》。
    [汉斯立克/1980][奥]汉斯立克:《论音乐的美——音乐美学的修改刍议》。
    [黑格尔/1979][德]黑格尔:《美学》(第三册,上卷)。
    [茵加尔登/1933][波兰]茵加尔登:《音乐作品及其同一性问题》。
    [伽达默尔/2007][德]伽达默尔:《诠释学:真理与方法》(第一卷)。
    [库尔特/1923]Ernst Kurth:Romantische Harmonik und ihre Krise in Wagners.
    [库尔特/1990][瑞士]库尔特:《浪漫主义和声及其心理基础》。
    [库克/1981][英]库克:《音乐语言》。
    [朗格/1983][美]朗格:《艺术问题》。
    [雷默/2003][美]雷默:《音乐教育的哲学》。
    [李旭/2009]李旭:《从审美假象到神圣真理——论海德格尔对席勒与黑格尔的人文主义美学思想之超越》。
    [刘小枫/2007a]刘小枫(选编):《海德格尔与有限性思想》。
    [刘小枫/2008]刘小枫(选编):《海德格尔式的现代神学》。
    [刘旭光/2004]刘旭光:《海德格尔与美学》。
    [迈尔/1991][美]迈尔:《音乐的情感与意义》。
    [默里斯/2005][法]默里斯:《海德格尔诗学》。
    [牛龙菲/1995]牛龙菲:《物质·哲理·道行——切入音乐艺术存在方式之三个特殊层面》。
    [牛龙菲/1996]陇菲(牛龙菲):《现象·结构·实践·人本——三论“音乐:四维时空连续统中的自同态转换群集”》。
    [任华东/2008]任华东:《海德格尔诗化语言观研究》。
    [单纯/2004]单纯:《当代西方宗教哲学》。
    [斯普罗/2006][美]斯普罗:《思想的结果》。
    [宋瑾/2008]宋瑾:《音乐的意义》。
    [孙月/2011]孙月:《从“音乐学分析”到“音乐学写作”——<悲情肖邦>研讨会相关讨论后续》。
    [王昌树/2007]王昌树:《海德格尔生存论美学思想研究》。
    [王次炤/1988]王次炤:《音乐的结构和功能》。
    [吴佳/2008]吴佳:《感性声音结构并审美判断形成的感性契机研究》。
    [邢维凯/1996]邢维凯:《本体·载体·显现体——音乐存在方式的三个层面》。
    [邢维凯/2004]邢维凯:《情感艺术的美学历程——西方音乐思想史中的情感论美学》。
    [修海林、罗小平/2002]修海林、罗小平:《音乐美学通论》。
    [徐昭宇/2009]徐昭宇:《演奏型态的分析与音乐意义的追索——从“原真演奏”引发的音乐释义学方法思考》。
    [杨燕迪/2004]杨燕迪:《音乐理解的途径:论“立意”及其实现——为庆贺钱仁康教授九十华诞而作》。
    [杨燕迪/2007]杨燕迪:《音乐的人文诠释——杨燕迪音乐文集》。
    [杨燕迪/2008]杨燕迪: 《音乐是存在之真的声音显现》。
    [于润洋/1996]:于润洋《论音乐作品的二重存在方式》。
    [于润洋/2001]于润洋:《现代西方音乐哲学导论》。
    [于润洋/2002]于润洋:《从海德格尔阐释梵·高的<农鞋>所想到的》。
    [于润洋/2003]于润洋:《音乐史论新稿》。
    [俞宣孟/2005]俞宣孟:《本体论研究》。
    [张前/2002]张前(主编):《音乐美学教程》。
    [张贤根/2001]张贤根:《海德格尔美学思想论纲》。
    [赵晓芳/2004]赵晓芳:《存在、艺术与诗》。
    [周海宏/1995]周海宏:《“存在”与“音乐的存在”兼及这一论题本身》。
    [布伦塔诺/1960][奥]布伦塔诺:《心理现象与物理现象的区别》。
    [布宁、余纪元/2001][英]布宁、余纪元(编著):《西方哲学英汉对照辞典》。
    [蔡仲德/2003]蔡仲德:《中国音乐美学史》。
    [蔡仲德/2007]蔡仲德(注译):《中国音乐美学史资料注译》(上下册)。
    [陈启伟/1992]陈启伟(主编):《现代西方哲学论著选读》。
    [达尔豪斯/2006] [德]达尔豪斯:《音乐美学观念史引论》。
    [Fallow/2001] David Fallow:'Tempo and expression Marks'.
    [范明生/1999]范明生:《西方美学通史(第三卷)·十七十八世纪美学》。
    [汉斯立克/1980][奥]汉斯立克:《论音乐的美——音乐美学的修改刍议》。
    [韩锺恩/2004]韩锺恩:《音乐意义的形而上显现并及意向存在的可能性研究》。
    [韩锺恩/2008b]韩锺恩(主编):《中国音乐学经典文献导读·音乐美学卷》。
    [何乾三/1995]何乾三:《音乐的情感初探——再读汉斯立克<论音乐的美>》。
    [康德/2002][德]康德:《判断力批判》。
    [朗/2001][美]朗:《西方文明中的音乐》。
    [朗格/1983][美]朗格:《艺术问题》。
    [雷默/2003][美]雷默:《音乐教育的哲学》。
    [丽莎/2003][波兰]丽莎:《卓菲娅·丽莎音乐美学译著新编》。
    [林华/2005]林华:《音乐审美心理学教程》。
    [马克利斯/1998][美]马克利斯:《西方音乐欣赏》。
    [马克思/1979] [德]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缪灵珠/1998]缪灵珠:《缪灵珠美学译文集》(第二卷)。
    [Sadie/2001] Stanley sadie:The New Groves Dictionary of Music and Musicians.
    [斯普罗/2006][美]斯普罗:《思想的结果》。
    [孙月/2009]孙月:《悲情在暮色中迸发——肖邦三首夜曲的音乐学写作》。
    [孙月/2010]孙月:《悲情肖邦何以悲情?——对肖邦音乐之悲情内涵的听辨、分分析与读解》。
    [外国音乐表演用语辞典编写组/1994]《外国音乐表演用语词典》(第二版)。
    [王宁一、杨和平/2000]王宁一、杨和平(主编):《二十世纪中国音乐美学·文献卷(1990—1999)》。
    [吴佳/2008]吴佳:《感性声音结构并审美判断形成的感性契机研究》。
    [邢维凯/1993]邢维凯:《音乐审美经验的感性论原理》。
    [邢维凯/2004]邢维凯:《情感艺术的美学历程——西方音乐思想史中的情感论美学》。
    [徐上瀛/1641]徐上瀛:《溪山琴况》。
    [于润洋/2001]于润洋:《现代西方音乐哲学导论》。
    [于润洋/2008]于润洋:《悲情肖邦——肖邦音乐中的悲情内涵阐释》。
    [张志伟/2004]张志伟:《西方哲学十五讲》。
    [朱立元/2010]朱立元(主编):《美学大辞典》。
    [布宁、余纪元/2001][英]布宁、余纪元:《西方哲学英汉对照辞典》。
    [戴维斯/2011][美]戴维斯:《音乐哲学的论题》
    [范明生/1999]范明生:《西方美学通史(第一卷)·古希腊罗马美学》。
    [海德格尔/1991]:[德]海德格尔:《诗·语言·思》。
    [海德格尔/1996][德]海德格尔:《海德格尔选集》。
    [海德格尔/1999][德]海德格尔:《面向思的事情》。
    [海德格尔/2000a][德]海德格尔:《路标》。
    [海德格尔/2000b][德]海德格尔:《荷尔德林诗的阐释》。
    [海德格尔/2004a][德]海德格尔:《林中路》。
    [海德格尔/2004b][德]海德格尔:《在通向语言的途中》。
    [海德格尔/2004c][德]海德格尔:《人,诗意地安居——海德格尔语要》。
    [海德格尔/2005][德]海德格尔:《存在与在》。
    [海德格尔/2006][德]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
    [韩锺恩/2004]韩锺恩:《音乐意义的形而上显现并及意向存在的可能性研究》
    [韩锺恩/2008c]韩锺恩(主编):《音乐美学基础理论问题研究》。
    [何乾三/2004]何乾三:《西方音乐美学史稿》(修订本)。
    [胡自信/2010]胡自信:《海德格尔》
    [吉尔伯特、库恩/1989][美]吉尔伯特、[德]库恩:《美学史》。
    [伽达默尔/2007][德]伽达默尔:《真理与方法》。
    [康德/1960][德]康德:《纯粹理性批判》。
    [朗格/1986][美]朗格:《情感与形式》。
    [丽莎/2003][波兰]丽莎:《卓菲娅·丽莎音乐美学译著新编》。
    [刘小枫/2007b]刘小枫:《诗化哲学》。
    [刘旭光/2004]刘旭光:《海德格尔与美学》。
    [默里斯/2005][法]默里斯:《海德格尔诗学》。
    [修海林、罗小平/2002]修海林、罗小平:《音乐美学通史》。
    [王宁一/1986]王宁一:《简论音乐的内容与形式的相互关系——兼对某些成说的质疑》。
    [夏征农、陈至立/2009]夏征农、陈至立(主编):《辞海》。
    [于润洋/1994]于润洋:《音乐形式问题的美学探讨》。
    [于润洋/2001]于润洋:《现代西方音乐哲学导论》,湖南教育出版社2000年1月第1版。
    [于润洋/2004]于润洋:《音乐史论问题研究》。
    [俞宣孟/2005]俞宣孟:《本体论研究》。
    [张前/2002]张前(主编):《音乐美学教程》。
    [张汝伦/2003]张汝伦:《现代西方哲学十五讲》。
    [朱立元、张德兴/1999]:《西方美学通史(第六卷)一二十世纪美学(上)》。
    [班丽霞/2011]班丽霞:《论阿沃·派尔特宗教性音乐的神圣与显圣》。
    [布林德尔/2001][英]布林德尔:《新音乐——1945年以来的先锋派》。
    [布宁、余纪元/2001][英]布宁、余纪元(编著):《西方哲学英汉对照辞典》。
    [达尔豪斯/2006b][德]达尔豪斯:《音乐美学观念史引论》。
    【戴维斯/2007][新西兰]戴维斯:《音乐的意义与表现》。
    [德里达/1967][法]德里达:《声音与现象——胡塞尔现象学中的符号问题导论》。
    [范晓峰/2010]范晓峰:《音乐理解的意义生成及其同一性问题》。
    [戈尔/2008][英]戈尔:《音乐作品的想象博物馆——音乐哲学论稿》。
    [格劳特、帕利斯卡/1996][美]格劳特、帕利斯卡:《西方音乐史》。
    [海德格尔/2000a][德]海德格尔:《路标》。
    [海德格尔/2004b][德]海德格尔:《在通向语言的途中》。
    [韩锺恩/2001]韩锺恩:《“临响,并音乐厅诞生”——一份关于音乐美学叙辞档案的今典》。
    [韩锺恩/2002]韩锺恩:《临响乐品:韩锺恩音乐学研究文集》。
    [韩锺恩/2004]韩锺恩:《音乐意义的形而上显现并及意向存在的可能性研究》。
    [韩锺恩/2005]韩锺恩:《非临响状态:在沉默的声音中倾听声音》。
    [韩锺恩/2007]韩锺恩:《守望并诗意作业——韩锺恩音乐文集》,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7年1月第1版。
    [韩锺恩/2008d]韩锺恩:《零度写作——关于音乐美学学科建设与音乐学写作问题的讨论(一)》。
    [韩锺恩/2012]韩锺恩:《判断力批判:质疑音乐美学学科语言并及音乐学写作范式》。
    [汉斯立克/1980][奥]汉斯立克:《论音乐的美——音乐美学的修改刍议》
    [基维/2010][美]基维:《纯音乐:音乐体验的哲学思考》。
    [伽达默尔/2007] [德]伽达默尔:《诠释学:真理与方法》(第一卷)。
    [贾达群/2009]贾达群:《结构诗学——关于音乐结构若干问题的讨论》。
    [居其宏/2001]居其宏:《美学论文的概念规范与表述规范刍议》。
    [居其宏/2002]居其宏:《当代音乐的批评话语》。
    [朗/2001][美]朗:《西方文明中的音乐》。
    [朗格/1986][美]朗格:《情感与形式》。
    [利奥塔/2000][法]利奥塔:《非人—时间漫谈》。
    [丽莎/2003][波兰]丽莎:《卓菲娅·丽莎音乐美学译著新编》。
    [林逸聪/2000]林逸聪(编撰):《音乐圣经》(下卷)。
    [刘小枫/2007b]刘小枫:《诗化哲学》。
    [摩根斯坦/1986][美]摩根斯坦(编):《作曲家论音乐》。
    [瑞德莱/2007][英]瑞德莱:《音乐哲学》。
    [《十三经注疏》/1980] [清]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全二册)。
    [《圣经》/2000]《圣经》。
    [孙月/2006]孙月:《触摸灵魂深处的音乐——论莫扎特<安魂曲>的信仰表现和音乐的超验性》。
    [孙月/2011]孙月:《从“音乐学分析”到“音乐学写作”——<悲情肖邦>研讨会相关讨论后续》。
    [王次炤/1990]王次炤:《论音乐的感性材料》。
    [希尔德斯海姆/2011][德]希尔德斯海姆:《莫扎特论》。
    [徐昌俊/2005]徐昌俊:《鲁契亚诺·贝里奥的十三首<模进>》。
    [杨燕迪/2004]杨燕迪:《音乐理解的途径:论“立意”及其实现——为庆贺钱仁康教授九十华诞而作》。
    [于润洋/1993]于润洋:《歌剧<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前奏曲与终曲的音乐学分析》。
    [于润洋/2001]于润洋:《现代西方音乐哲学导论》。
    [张前/2000]张前:《论音乐表演创造的美学原则》。
    [张汝伦/2003]张汝伦:《现代西方哲学十五讲》。
    [赵晓生/2005]赵晓生:《时空重组——巴赫<平均律键盘曲集>新解》(上册)。
    [赵晓生/2008]赵晓生:《BACH解密》。
    [朱立元/2010]朱立元(主编):《美学大辞典》。
    [伽达默尔/2007][德]伽达默尔:《诠释学:真理与方法》(第一卷)(洪汉鼎修订中译本),商务印书馆,北京,2007年4月第1版。
    [《圣经》/2000]《圣经》(简化字现代标点和合本/New,Revised Standard Version),中国基督教协会,2000年南京版。
    [奥特/1959][瑞士]奥特:《从神学与哲学相遇的背景看海德格尔思想的基本特征》(孙周兴译),载刘小枫(选编):《海德格尔式的现代神学》(Heidegger and modern Theology)(孙周兴、李哲汇、阳仁生等中译本),华夏出版社2008年1月第1版,第68—99页。原载于《思与在:海德格尔之路与神学之路》一书的导论(Denken und Sein. Der Veg Martin Heidegger un der Weg der Theologie., Zollikon,1959),第13—40页。
    [奥特/1964][瑞士]奥特:《什么是系统神学?》(阳仁生、黄炎平译),载刘小枫(选编):《海德格尔式的现代神学》(Heidegger and modern Theology)(刘小枫选编,孙周兴、李哲汇、阳仁生等中译本),华夏出版社2008年1月第1版,第100—131页。原载于The Later Heidegger and Theology, New York,1964。
    [班丽霞/2011]班丽霞:《论阿沃·派尔特宗教性音乐的神圣与显圣》(Holiness and Hierophany in Sacred Music by Arvo Part),在《中国音乐学》2011年第1期,第121—126页。
    [伯曼/2007][挪]伯曼:《希伯来与希腊思想比较》(Thorlief Boman:Da s Hebraische Denken im Vergleich mit dem griechischen)(吴勇立中译本),上海书店出版社,2007年4月第1版。
    [布林德尔/2001][英]布林德尔:《新音乐——1945年以来的先锋派》(Reginald Smith Brindle:The New Music——The Avant-Garde since 1945)(黄枕宇中译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1年5月第1版。
    [布伦塔诺/1960][奥]布伦塔诺:《心理现象与物理现象的区别》(Franz Brentano:The Distinction Between Mental and Physical Phenomena),载陈启伟(主编):《现代西方哲学论著选读》,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1月北京第1版,第185—211页。
    [布宁、余纪元/2001][英]布宁、余纪元(编著):《西方哲学英汉对照辞典》(Nicholas Bunnin, Jiyuan Yu:Dictionary of Western Philosphy:English-Chinese),人民出版社,2001年2月北京第1版。
    [蔡仲德/2003]蔡仲德:《中国音乐美学史》(修订版),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年9月北京第2版。
    [蔡仲德/2007]蔡仲德:《中国音乐美学史资料注译》(修订版)(上下册),人民音乐出版社,2007年9月北京第2版。
    [陈启伟/1992]陈启伟(主编):《现代西方哲学论著选读》,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1月北京第1版。
    [达尔豪斯/2006a][德]达尔豪斯:《古典和浪漫时期的音乐美学》(CarlDahlhaus:Klassische und Romantische Musikasthetik)(尹耀勤中译本),湖南文艺出版社,2006年1月第1版。
    [达尔豪斯/2006b][德]达尔豪斯:《音乐美学观念史引论》(Carl Dahlhaus: Musikdsthetik)(杨燕迪中译本),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6年7月第1版。
    [戴维斯/2007][新西兰]戴维斯:《音乐的意义与表现》(Stephen Davies: Musical Meaning and Expression)(宋瑾、柯扬等中译本,宋瑾、赵奇等校),湖南文艺出版社,2007年4月第1版。
    [戴维斯/2011][新西兰]戴维斯:《音乐哲学的论题》(Stephen Davies: Themes in the Philosophy of Music)(谌蕾中译本),湖南文艺出版社,2011年6月第1版。
    [德里达/1967][法]德里达:《声音与现象——胡塞尔现象学中的符号问题导论》(Jacques Derrida:La Voix et le Phenomene)(杜小真中译本),商务印书馆,1999年8月北京第1版。
    [Fallow/2001] David Fallow:'Tempo and expression Marks'from The New Groves Dictionary of Music and Musicians (Second Edition), Vol.25,2001, Macmillan Publishers Limited. Edited by Stanley Sadie, John Tyrell (Executive Editor), pp.272-273。
    [范明生/1999]范明生:《西方美学通史(第三卷)·十七十八世纪美学》,上海文艺出版社,1999年12月第1版。
    [范晓峰/2008]范晓峰:《音乐理解现象研究》。南京艺术学院博士学位论文,导师:茅原、居其宏。
    [福比尼/2005][意]福比尼:《西方音乐美学史》(Enrico Fubini:A History of Western Music Aesthetics)(修子健中译本),湖南文艺出版社2005年1月第1版。
    [戈尔/2008][英]戈尔:《音乐作品的想象博物馆——音乐哲学论稿》(Lydia Goehr:The Imaginary Museum of Musical Works:An Essay in the Philosophy of Music)(罗东晖中译本,杨燕迪校),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8年4月第1版。
    [格劳特、帕利斯卡/1996][美]格劳特、帕利斯卡:《西方音乐史》(Donald Jay Grout, Caluede V. Palisca:A History of Western Music, Fourth Edition)(汪启璋、吴佩华、顾连理中译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6年1月北京第1版。
    [海德格尔/1991]:[德]海德格尔:《诗·语言·思》(彭富春中译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1年2月第1版。
    [海德格尔/1996][德]海德格尔:《海德格尔选集》(孙周兴选编),上海三联书店,1996年9月第1版。
    [海德格尔/1999][德]海德格尔:《面向思的事情》(Martin Heidegger:ZUR SACHE DES DENKENS)(陈小文,孙周兴中译本),商务印书馆,1999年3月第2版。
    [海德格尔/2000a][德]海德格尔:《路标》(Martin Heidegger:WEGMARKEN),(孙周兴中译本),商务印书馆,2000年11月第1版。
    [海德格尔/2000b][德]海德格尔:《荷尔德林诗的阐释》(Martin Heidegger: ERLAUTERUNGEN ZU HOLDERLINS DICHTUNG)(孙周兴中译本),商务印书馆,2000年12月第1版。
    [海德格尔/2004a][德]海德格尔:《林中路》(Martin Heidegger:HOLZWEGE)(孙周兴中译本),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年7月第1版。
    [海德格尔/2004b][德]海德格尔:《在通向语言的途中》(Martin Heidegger: UNTERWEGS ZUR SPRACHE)(孙周兴中译本,修订译本),商务印书馆,2004年9月修订版。
    [海德格尔/2004c][德]海德格尔:《人,诗意地安居——海德格尔语要》(郜元宝中译本,张汝伦校),上海远东出版社,2004年5月第2版。
    [海德格尔/2005][德]海德格尔:《存在与在》(Martin Heidegger:Existence and Being)(王作虹中译本,黎鸣校),民族出版社,2005年1月第1版。
    [海德格尔/2006][德]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Martin Heidegger:SEIN UN ZEIT)(陈嘉映、王庆节合译,熊伟校,陈嘉映修订),北京三联书店,2006年4月北京第3版。
    [韩锺恩/1996]韩锺恩:《“人,诗意地居住”——音乐存在方式的人文学叙事》,载《艺苑》(音乐版)1996年第3期,总第69期,《艺苑》编辑部1996年7月25日南京出版,第12—28页。
    [韩锺恩/2001]韩锺恩:《“临响,并音乐厅诞生”——一份关于音乐美学叙辞档案的今典》,载韩锺恩《临响乐品:韩锺恩音乐学研究文集》,山东文艺出版社,2002年11乐第1版,第3—51页。原载《音乐文化》2001年,总第2卷,第357—405页。
    [韩锺恩/2002]韩锤恩:《临响乐品:韩锺恩音乐学研究文集》,山东文艺出版社,2002年11乐第1版。
    [韩锺恩/2004]韩锺恩:《音乐意义的形而上显现并及意向存在的可能性研究》(Metaphysical Manifestation of Musical Meaning and a Study on the Possibility of Intentional Being).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4年7月第1版。
    [韩锺恩/2005]韩锺恩:《非临响状态:在沉默的声音中倾听声音》,载《守望并诗意作业——韩锺恩音乐文集》,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7年1月第1版,第247—266页。原载《音乐艺术》2006年第1期,总第104期,《音乐艺术》编辑部,2006年3月8日出版,第65—73页。
    [韩锤恩/2007]韩锺恩:《守望并诗意作业——韩锤恩音乐文集》(Keep Watch and Work Poetically),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7年1月第1版。
    [韩锺恩/2008a]韩锺恩(主编):《音乐存在方式》(The Existence-modes of Music),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8年6月第1版。
    [韩锺恩/2008b]韩锺恩(主编):《中国音乐学经典文献导读·音乐美学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8年7月第1版。
    [韩锺恩/2008c]韩锺恩(主编):《音乐美学基础理论问题研究》(Inquiry Study on the Rudiments of Music Aesthetics),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8年9月第1版。
    [韩锺恩/2008d]韩锤恩:《音乐美学基本问题研究》,载韩锺恩(主编):《二十世纪中国音乐美学问题研究》(Inquiry Study on Twentieth-Century Chinese Music Aesthetics)(下册),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8年10月第1版。
    [韩锺恩/2008e]韩锺恩:《零度写作——关于音乐美学学科建设与音乐学写作问题的讨论(一)》,载《人民音乐》2009年第5期,第73—75页。节选自韩锺恩:《零度写作,并及音乐美学学科与音乐学写作to be问题三个讨论:how, why, in this way)),原载于“中国音乐学网”,http://musicology.cn/papers/papers_5536_2. html,2009年9月10日。
    [韩锺恩/2012]韩锺恩:《判断力批判:质疑音乐美学学科语言并及音乐学写作范式》,载《音乐研究》2012年第1期,第58—65页。
    [汉斯立克/1980][奥]汉斯立克:《论音乐的美——音乐美学的修改刍议》(Eduard Hanslick:Vom Musikalisch-Schonen)(杨业治中译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0年12月北京第2版。
    [何乾三/1995]何乾三:《音乐的情感初探——再读汉斯立克(论音乐的美>》,载《中国音乐学经典文献导读·音乐美学卷》(韩锺恩主编),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8年7月第1版,第196—222页。原载于《中国音乐学》1995年第3期,总第40期,《中国音乐学》杂志社1995年7月15日出版,北京,第64—78页。
    [何乾三/2004]何乾三:《西方音乐美学史稿》(修订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4年10月第1版。
    [黑格尔/1979][德]黑格尔:《美学》(第三册,上卷)(朱光潜中译本),商务印书馆,1979年11月第1版。
    [胡自信/2010]胡自信:《海德格尔》,云南教育出版社,2010年1月第1版。
    [吉尔伯特、库恩/1989][美]吉尔伯特、[德]库恩:《美学史》(Katherine Everett Gilbert, Helmut Kuhn:A History of Esthetics)(夏乾丰中译本),上海译文出版社,1989年10月版。
    [基维/2010][美]基维:《纯音乐:音乐体验的哲学思考》(Peter Kivy:Music Alone:Philosophical Reflections on the Purely Musical Experience)(徐红媛、王少明、刘天石、张姝佳中译本),湖南文艺出版社,2010年4月第1版。
    [伽达默尔/2007][德]伽达默尔:《诠释学:真理与方法》(第一卷)(Hans-Georg Gadamer:Hermeneutik:Wahrheit un Methode.)(洪汉鼎修订中译本)。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年4月第1版。
    [贾达群/2009]贾达群:《结构诗学——关于音乐结构若干问题的讨论》(POETICS OF MUSIC STRUCTURES——Selected Musical Configuration Issues),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9年7月第1版。
    [居其宏/2001]居其宏:《美学论文的概念规范与表述规范刍议》,载居其宏:《当代音乐的批评话语》,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年9月第1版,第344—358页。原载《音乐与表演》2001年第2期。
    [居其宏/2002]居其宏:《当代音乐的批评话语》(A Critical Remark at the Contemporary Music),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年9月第1版。
    [康德/1960][德]康德:《纯粹理性批判》(Immanuel Kant:Kritik der reinen Vernunft)(蓝公武中译本),商务艺术馆,1960年3月第1版。
    [康德/2002][德]康德:《判断力批判》(Immanuel Kant:Kritik der Unteilskraft)(邓晓芒中译本,杨祖陶校),人民出版社,2002年12月第2版。
    [库尔特/1990][瑞士]库尔特:《浪漫主义和声及其心理基础》(王元芳中译文,何善昭、何江宾校),载《现代西方艺术美学文选·音乐美学卷》,辽宁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第3—48页。
    [库尔特/1923]Ernst Kurth:Romantische Harmonik und ihre Krise in Wagners 'Tristan', Berne 1920,1923.
    [库克/1981][英]库克:《音乐语言》(Deryk Cooke:The Language of Music)(茅于润中译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1年6月北京第1版。
    [朗/2001][美]:《西方文明中的音乐》(Paul Henry Lang:Music in Western Civilization)(顾连理、张洪岛、杨燕迪、汤亚汀中译本,杨燕迪校),贵州人民出版社,2001年3月第1版。
    [朗格/1983][美]朗格:《艺术问题》(Susanne K. Langer:Problems of Art: Ten Philosophical Lectures)(腾守尧、朱疆源中译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年6月第1版。
    [朗格/1986][美]朗格:《情感与形式》(Susanne K. Langer:Feeling and Form:A Theory of Art)(刘大基、傅志强、周发祥中译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年8月第1版。
    [雷默/2003][美]雷默:《音乐教育的哲学》(Bennett Reimer:A Philosophy of Musical Education)(熊蕾中译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年5月北京第1版。
    [李旭/2009]李旭:《从审美假象到神圣真理——论海德格尔对席勒与黑格尔的人文主义美学思想之超越》,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研究方向,导师:陈嘉映,2009年。
    [利奥塔/2000][法]利奥塔:《非人—时间漫谈》(Jean-Francois Lyotard:L' Inhumain:Causeries stir le temps)(罗国祥中译本),商务印书馆,2000年9月第1版。
    [丽莎/2003][波兰]丽莎:《卓菲娅·丽莎音乐美学译著新编》(Zofia Lissa: A New Book of Translations from Zofia Lissa's Writings on the Aesthetics of Music)(于润洋中译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3年12月第1版。
    [林华/2005]林华:《音乐审美心理学教程》(Course for Psychology in Music Aesthetic),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5年10月第1版。
    [林逸聪/2000]林逸聪(编撰):《音乐圣经》(增订本)下卷,华夏出版社,2000年1月第1版。
    [刘小枫/2007a]刘小枫(选编):《海德格尔与有限性思想》(重订版)(Heidegger und die Theologie)(刘小枫选编,孙周兴、朱雁冰、陈修斋中译本),华夏出版社2007年9月第1版。
    [刘小枫/2007b]刘小枫:《诗化哲学》(The Germany Poetry of Philosophy: from F. Schlegel, Heidegger to Adorno)(重订本),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11月第1版。
    [刘小枫/2008]刘小枫(选编):《海德格尔式的现代神学》(Heidegger and modern Theology)(刘小枫选编,孙周兴、李哲汇、阳仁生等中译本),华夏出版社2008年1月第1版。
    [刘旭光/2004]刘旭光:《海德格尔与美学》,上海三联书店,2004年11月第1版。复旦大学博士学位论文,文艺学研究方向,导师:朱立元,2003年。
    [马克利斯/1998][美]马克利斯:《西方音乐欣赏》(Joseph Machlis:The Enjoyment of Music)(刘可希中译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8年2月第1版。
    [马克思/1979][德]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Karl Marx: Economic and Philosophical Manuscripts),载《马克思全集》第四十二卷,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人民出版社,1979年9月第1版,第43—181页。
    [迈尔/1991][美]迈尔:《音乐的情感与意义》(Leonard B. Meyer:Emotion and Meaning in Music)(何乾三中译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缪灵珠/1998]缪灵珠:《缪灵珠美学译文集·第二卷》(The Aesthetic Translations by Miao Ling Zhu, Vol. Ⅱ)(章安祺编订),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8月第1版。
    [摩根斯坦/1986][美]摩根斯坦(编):《作曲家论音乐》(Sam Morgentern Ed.:Composers on Music)(茅于润中译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6年10月第1版。
    [默里斯/2005][法]默里斯:《海德格尔诗学》(Marc Froment-Meurice:That is to Say:Heidegger's Poetics)(冯尚中译本,李峻校),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年5月第1版。
    [牛龙菲/1995]牛龙菲:《物质·哲理·道行——切入音乐艺术存在方式之三个特殊层面》,载《星海音乐学院学报》1995年第3、4期合刊,第48—55页。
    [牛龙菲/1996]陇菲(牛龙菲):《现象·结构·实践·人本——三论“音乐:四维时空连续统中的自同态转换群集”》。载韩锺恩(主编):《音乐存在方式》,第126—148页。原载《艺苑》(音乐版)1996年第4期,总第70期,《艺苑》编辑部1996年10月25日南京出版,第2—9页。
    [任华东/2008]任华东:《海德格尔诗化语言观研究》,复旦大学博士学位论文,文艺学研究方向,导师:朱立元,2008年。
    [瑞德莱/2007][英]瑞德莱:《音乐哲学》(Aaron Ridley:The Philosophy of Music)(王德峰、夏巍、李宏昀中译本),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4月第1版。
    [Sadie/2001] Stanley sadie:The New Groves Dictionary of Music and Musicians (Second Edition), Vol.25,2001, Macmillan Publishers Limited. Edited by Stanley Sadie, John Tyrell (Executive Editor).
    [单纯/2004]单纯:《当代西方宗教哲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10月第1版。
    [《圣经》/2000]《圣经》(Holy Bible)(简化字现代标点和合本/ New Revised Standard Version),中国基督教协会,2000年南京版。
    [《十三经注疏》/1980][清]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全二册),中华书局,1980年9月北京第1版。
    [斯普罗/2006][美]斯普罗:《思想的结果》(R. C. Sproul:The Consequences of Ideas)(胡自信中译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11月第1版。
    [宋瑾/2008]宋:《音乐的意义》,载《中国音乐》(Chinese Music)2008年第1期(总第109期),第127—139页。
    [孙月/2006]孙月:《触摸灵魂深处的音乐——论莫扎特(安魂曲>的信仰表现和音乐的超验性》。上海音乐学院本科毕业论文,音乐学专业音乐美学方向,导师:韩锺恩,2006年5月。
    [孙月/2009]孙月:《悲情在暮色中迸发——肖邦三首夜曲的音乐学写作》,载《于润洋<悲情肖邦>并肖邦相关问题专题研讨会论文集》,2009年11月,第69—76页。
    [孙月/2010]孙月:《悲情肖邦何以悲情?——对肖邦音乐之悲情内涵的听辨、分分析与读解》(Why Pathetic?-Listening, Analyzing and Interpreting the Pathetic Connotations in Chopin's Music),载《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10年第3期(总第122期),第44—48页。
    [孙月/2011]孙月:《从“音乐学分析”到“音乐学写作”——<悲情肖邦>研讨会相关讨论后续》(From analysis of musicology to Writing of musicology), 载《中国音乐学》(Musicology in China)2011年第1期(总第102期),第127—134页。
    [《外国音乐表演用语辞典》/1994]外国音乐表演用语辞典编写组:《外国音乐表演用语词典》(第二版),人民音乐出版社,1994年3月北京第2版。
    [王昌树/2007]王昌树:《海德格尔生存论美学思想研究》,苏州大学博士学位论文,文艺学研究方向,导师:朱志荣,2007年。
    [王次熠/1988]王次熠:《音乐的结构和功能》,连载于《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88年第2期,中央音乐学院学报社,1988年6月北京出版,第14—24页;《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88年第3期,中央音乐学院学报社1988年9月北京出版,第23—30页,转第93页。
    [王次熠/1990]王次熠:《论音乐的感性材料》载王宁一、杨和平(主编):《二十世纪中国音乐美学·文献卷》(1990—1999),现代出版社,2000年1月第1版,第11—18页。原载《人民音乐》1990第1期,第17—19页。
    [王宁一/1986]王宁一:《简论音乐的内容与形式的相互关系——兼对某些成说的质疑》,载韩锺恩(主编)《音乐美学基础理论问题研究》,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8年9月第1版,第255—278页。原载《中国音乐学》,1986年第2期。
    [王宁一、杨和平/2000]王宁一、杨和平(主编):《二十世纪中国音乐美学·文献卷(1990—1999)》,现代出版社,2000年1月第1版。
    [吴佳/2008]吴佳:《感性声音结构并审美判断形成的感性契机研究》(Research on Sound sutructure of sensibility and Movement of sensibility formed by Aesthetic Judgement)。上海音乐学院博士学位论文,音乐美学研究方向,导师:韩锺恩,2008年6月27日。
    [希尔德斯海姆/2011][德]希尔德斯海姆:《莫扎特论》(Wolfgang Hildesheimer:Mozart)(余匡复、余未来中译本),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2月第1版。
    [夏征农、陈至立/2009]夏征农、陈至立(主编):《辞海》(第六版彩图本),上海辞书出版社,2009年9月第1版。
    [邢维凯/1993]邢维凯:《音乐审美经验的感性论原理》,载王宁一、杨和平(主编)《二十世纪中国音乐美学·文献卷(1990—1999)》,现代出版社,2000年1月第1版,第488—540页。原载于《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3年第1、2期。
    [邢维凯/1996]邢维凯:《本体·载体·显现体——音乐存在方式的三个层面》,载《艺苑》(音乐版)1996年第4期,总第70期,《艺苑》编辑部1996年10月25日南京出版,第10—15页。
    [邢维凯/2004]邢维凯:《情感艺术的美学历程——西方音乐思想史中的情感论美学》(A Journey on Aesthetics of Emotion Art)。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年7月第1版。
    [修海林、罗小平/2002]修海林、罗小平:《音乐美学通论》。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年8月第2版。
    [徐昌俊/2005]徐昌俊:《鲁契亚诺·贝里奥的十三首<模进>》(The Thirteen Sequences of Luciano Berio),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5年5月第1版。
    [徐上瀛/1641]徐上瀛:《溪山琴况》,载蔡仲德(注译):《中国音乐美学史资料注译》(增订版)(下册),人民音乐出版社,2007年9月第1版,第733—772页。
    [徐昭宇/2009]徐昭宇:《演奏型态的分析与音乐意义的追索——从“原真演奏”引发的音乐释义学方法思考》(Performance Morphology and Musical Meaning)。上海音乐学院博士学位论文,音乐美学研究方向,导师:韩锺恩,2009年6月24日。
    [杨燕迪/2004]杨燕迪:《音乐理解的途径:论“立意”及其实现——为庆贺钱仁康教授九十华诞而作》。载杨燕迪:《音乐的人文诠释——杨燕迪音乐文集》,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7年1月第1版。原载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学系、音乐研究所编:《庆贺钱仁康教授九十华诞学术论文集》,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4年。
    [杨燕迪/2007]杨燕迪:《音乐的人文诠释——杨燕迪音乐文集》(Humanistic Interpretations of Music),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7年1月第1版。
    [杨燕迪/2008]杨燕迪:《音乐是存在之真的声音显现》(论文摘要),载“第八届全国音乐美学学术研讨会手册”,上海音乐学院,2008年11月24—26日,第46—47页。
    [茵加尔登/1933][波兰]茵加尔登:《音乐作品及其同一性问题》(Roman Ingarden:The Work of Music and the Problem of Its Identity)(杨洸中译本手稿)中央音乐学院音乐研究所1985年10月电脑打印本,北京。
    [于润洋/1993]于润洋:《歌剧(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前奏曲与终曲的音乐学分析》,载于润洋:《音乐史论问题研究》,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4年12月第1版,第203—270页。原载《音乐研究》1993年第1、2期。
    [于润洋/1994]于润洋:《音乐形式问题的美学探讨》,载于润洋:《音乐史论问题研究》,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4年12月第1版,第122—174页。原载《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4年第1、2期。
    [于润洋/1996]:《论音乐作品的二重存在方式》,载于润洋:《音乐史论新稿》,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3年10月第1版,第1—18页。原载《文艺研究》1996年第5期,总第105期,文化艺术出版社,1996年9月21日出版,北京,第55—63页。
    [于润洋/2000]于润洋:《现代西方音乐哲学导论》(An Introduction to Modern Western Music Philosophy),湖南教育出版社2000年1月第1版。
    [于润洋/2002]于润洋:《从海德格尔阐释梵·高的(农鞋)所想到的》,载于润洋:《音乐史论新稿》,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年10月北京第1版,第183—192页。原载于《人民音乐》2002年第5期,第30—33页。
    [于润洋/2003]于润洋:《音乐史论新稿》(Musicology),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年10月北京第1版。
    [于润洋/2004]于润洋: 《音乐史论问题研究》,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4年12月第1版。
    [于润洋/2008]于润洋:《悲情肖邦——肖邦音乐中的悲情内涵阐释》(Interpretation of Tragic Content in Chopin's Music),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8年6月第1版。
    [俞宣孟/2005]俞宣孟:《本体论研究》(Ontology),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11月第1版。
    [张前/2000]张前:《论音乐表演创造的美学原则》,载王宁一、杨和平(主编):《二十世纪中国音乐美学·文献卷》(1990—1999),现代出版社,2000年1月第1版,第406—423页。原载《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2年第4期,第5—12页。
    [张前/2002]张前(主编):《音乐美学教程》,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年2月第1版。
    [张汝伦/2003]张汝伦:《现代西方哲学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1月第1版。
    [张贤根/2001]张贤根:《海德格尔美学思想论纲》,载《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第54卷总第4期,2001年7月,第413—418页。
    [赵晓芳/2004]赵晓芳:《存在、艺术与诗》,复旦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4年,研究方向:外国哲学,导师:黄颂杰。
    [赵晓生/2005]赵晓生:《时空重组——巴赫(平均律键盘曲集>新解》(The New Annotataion for BACH The Well-Tempered Clavier)(上册),上海音乐出版社,2005年4月第1版。
    [赵晓生/2008]赵晓生:《BACH解密》,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8年8月第1版。
    [周海宏/1995]周海宏:《“存在”与“音乐的存在”兼及这一论题本身》,载《音乐研究》1995年第4期,总第79期,人民音乐出版社,1995年12月5日出版,北京,第46—52页。
    [朱立元、张德兴/1999]:《西方美学通史(第六卷)·二十世纪美学(上)》,上海文艺出版社,1999年12月第1版。
    [朱立元/2010]朱立元(主编):《美学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年1月第1版。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