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内画及内画艺人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在本文中,笔者试图通过对内画和内画艺人的研究,来回答三个问题。首先,内画创作需要哪些技巧,如何获得这些技巧。其次,内画艺人平时是如何进行艺术实践的。包括他们日常如何生活,他们有什么样的信仰,他们的艺术实践与宗教实践有什么关系。最后,在当今技术主义盛行的社会背景下,内画艺术和内画艺人受到了什么样的冲击,产生了什么样的问题。
     在绪论中,笔者介绍了选择内画作为博士论文的缘起,并介绍了田野目的地衡水的基本情况。除此之外,笔者还介绍了在本文中主要的研究框架和研究方法,并交代了进入田野的步骤和过程。
     在第一章中,笔者简单介绍了关于鼻烟和鼻烟壶的概况,并探讨了内画的起源传说,内画与中国传统相对主义的空间观的关系,内画鼻烟壶与“壶天”神话的关系,以及内画鼻烟壶与人们对玻璃的喜爱的关系,论证了内画鼻烟壶与佛教的观念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在第二章中,笔者介绍了自己在田野中参与观察的过程,体验了内画的创作技法。在本章中笔者探讨了艺术与技术之间的关系。笔者试着指出,艺术和技术的最大区别其实取决于艺术实践者能够达到的精神高度。如果艺人在艺术实践中,通过“静心”和“专注”,够达到一种忘我的状态,这个时候就能够达到最高的艺术境界——即徐复观所说的“美的观照”。在这种关照下,其主体和客体达到一种和谐的统一,这样创作出来的作品才能达到一种极高的美学成就和艺术成就。从技术到艺术,依靠的就是“静心”和“专注”。
     在本文的第三章中,笔者介绍了画工的日常生活。画工在日常生活中,最主要的工作就是作画,除了作画之外他们也会逛古玩市场。在画工的生活中,拜师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环节。在本文中,笔者也揭示了内画领域所存在的一些问题。第一,年轻画工们普遍比老一辈画工浮躁,生产了很多粗制滥造的产品。很多画工在学艺不精的情况下就急于生产低价产品来获利。很多画工不是追求作品的完美,而是追求短期的利益,从而沦为匠人。第二,最近出现了利用照相技术来充当手工绘制的现象。机械技术的普及提高了生产效率,但也加深了人们对机械技术的依赖,从而懈怠了对自身手艺的提高,这样造成内画低级、廉价的产品大量出现,从一定程度上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忽视了自身手艺的提高,而依赖技术,使得艺人沦为匠人的趋势更为明显。第三,从我的观察来看,很多年轻的内画学生在技艺学习的过程中,有着越来越松懈的趋势。比如迟到早退,沉溺于网络、手机,在作画的时候听音乐等等,这都是不能静心、专注进行创作的表现。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也跟信息技术时代,手机、电脑的普及有关系。年轻的画工越来越受外部娱乐的影响,而且这种娱乐是随时随地就可以获得的,从而放松了技艺的学习。
     在第四章中,笔者通过对艺人宗教生活的描述,指出了画工之中信仰宗教有一定的普遍性,并论证了宗教的修持与艺术的实践有着共通之处,即都是需要“静心”和“专注”。而且艺术家和宗教家在目标上也有着共通之处。艺术家的目标是艺术对象的艺术化,而宗教家的目标则是整个生命,整个人生的艺术化。这两种艺术化有着共通之处。对象的艺术化和人生的艺术化可以相互促进。一个高级的艺术家,必然会进而追求自身生命的艺术化,而一个真正解脱了个人,也必然是一个有着艺术情调的人。但是,本文也指出在信仰方面,相对于老一辈的画工,很多年轻的画工表现出了越来越多的冷漠和疏远。正如当今技术主义时代以来,艺术的衰落一样,宗教上也有类似的衰落。正如舍勒所说的那样,传统东方世界的理想人格是“圣人”,而现在理想人格是“匠人”,匠人就是凡夫俗子。很多人已经不再把成为圣人当成自己人生的目标了,而只是安心地充当一个凡夫俗子。正是在这个背景下,甚至连承认有信仰似乎都成了一种过错,都被迫隐藏起来。
     在结论中,本文试着指出,“静心”和“专注”是个值得关注的两个本土概念。不但艺术实践和宗教修持需要“静心”和“专注”这两种品质,其他任何一种专业和职业都离不开这两种品质。除此之外,人生的艺术化,也是值得重视的概念。其次,笔者也通过对画工日常生活和画工信仰世界的描述,讨论了在现代中国技术主义对画工群体的影响。在这个大的社会史背景下,无论是艺术还是宗教,都表现出了令人担忧的衰落。技术主义和平民主义最终会对我们的知识和人民造成危害,这必须引起人类学家、社会学家的重视和警惕!
In this article, I am trying to answer three questions through the study of inner-painting. First, what skills does inner-painting need, and how to obtain these skills. Second, how do the inner-painters practice in everyday life, including their lives, their beliefs, and what is the connection between their artistic practice and religious practice.Finally, in the age of technology, what impacts do inner-painting and inner-painter suffer, and what problems created.
     In the introduction, I describe the cause of my selecting inner-painting as a doctoral thesis, and introduce my field——Hengshui. In addition, I also described the research framework and research methods in this article, and explained the steps and the process of entering the field.
     In the first chapter, I have a overview on snuff and snuff bottles, and explore the origin legend of the inner-painting, the relationship of the inner-painting and the concept of relativism space of Chinese traditi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ner-painted snuff bottles and the myth of "wonderland in bottle", and the relationship of the inner-painting and the favorite on glass.
     In the second chapter, I describe the process of my participant observation in the field, and experience the techniques of inner-painting. In this chapter, I discus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rt and technology. I try to point out that the biggest difference between art and technology depends on the height of the spirit of the practitioners. If a practitioner reaches the "meditation" and "concentration", and achieves a state of ecstasy, he will be able to reach the highest realm of art that Hsu Fu-kuan said "the contemplation of beauty", in this care, the subject and the object become of a harmonious unity, so it will achieve a high aesthetic level. From technology to art, it relies on "meditation" and "concentration".
     In the third chapter of this article, I describe the daily lives of the painters. In everyday life, the most important work of painters is painting, in addition, they will be visiting the antique market. Selecting a master is a very important part in the lives of the painters,.In this article, I also reveal some of the problems that exist within the painting field. First, the young painters are impetuous than the older generation generally, appearing a lot of shoddy products on the market now. Many painters eager to profit from the low-priced products in the case of low craft level. Many painters do not pursuit of perfection of the works, but of short-term interests, and thus become a worker but not a artist. Second, recently it appears a phenomenon of using photographic technology to act as a hand-drawn. The popularity of the mechanical technology improves production efficiency, but it also deepens the dependent of mechanical technology, thus causing painters slacking the improvement of their own craft.so inexpensive low-level inner-painting products appear in a large number, and to some extent it disturbs the normal market order. Because of neglecting the improvement of their craft, and relying on technology, the trend of reduced to workers from artists is more obvious. Third, from my observation, many young students lax increasingly when learning painting skills, such as tardiness, addiction to the Internet and mobile phones, listening to music when painting. It is not the performance of meditation and concentration. The reason partly is the ag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mobile phones and computers are widespread. The young painters are increasingly influenced by external entertainment and that is so easy to get, so the learning of art is undisciplined.
     In the fourth chapter, through the description of the religious life of the artist, I pointed the popular of religion among the inner-painters, and the similarity of religious practice and art practice, that both of them needs "meditation" and "concentration". And artists and religionists have common targets.The goal of the artist is artifying the art object, and the religionists is artifying the whole life. They are in common. The artifying of object and the artifying of life can be mutually reinforcing. A senior artist, will inevitably turn to the pursuit of the artifying of their own lives, and a truly liberated individual, is bound to have art mood. However, the article also pointed out that in matters of faith, as opposed to the older generation of painters, many young painters showed more and more indifferent and estrangement. As the coming of technology era, similar with art, religion is in decline. As Scheler said, in traditional oriental world, the ideal personality mold is "saints", and now is "worker", a worker is a mortal man. A lot of people no longer want to become saints, but satisfied as a mortal. In this context, having faith seems to be a kind of fault, people are forced to hide their faith.
     In the conclusion of this paper, I try to point out,"meditation" and "concentration" are both local concept that needed to pay close attention to. In addition, the artirying of life, is also noteworthy concept.Secondly, through description of the daily lives of the painters and their faith world, I also discuss the influence of modern technology on the group of painters. In modern social history, not only art but also religion, showing a worrying decline. Technology and populism ultimately harm our knowledge and the people, which must arouse the vigilance of anthropologists and sociologists!
引文
① 《史记·儒林列传》,韩兆琦注,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
    ① 陈娟:《浅析衡水“燕赵文化”特色》,《南方论刊》,2010年第3期。
    ② 傅春生:《贩书立业话冀商》,《文史精华》,2011.2,总第249期。
    ③ 杨佑茂、田卫冰:《近代以来衡水籍书商与中国藏书文化》,《新世纪图书馆》,2008年第3期。
    ① 赵之谦:《勇庐闲诘》,《丛书集成初编·香谱(及其他一种)》,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
    ② 赵汝珍:《古玩指南全编(大全集)》,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
    ③ 朱培初,夏更起:《鼻烟壶史话》,北京:紫禁城出版社,1991年。
    ④ 张荣主编:《你应该知道的200件鼻烟壶》,北京:紫荆城出版社,2008年。
    ⑤ 那志良:《珍藏鼻烟壶》,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10年。
    ⑥ 潘家来主编:《中国传统鼻烟壶》,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9年。
    ① 杨伯达:《鼻烟壶:烙上中国印记的西洋舶来品》,《东方收藏》,2011年,第3期。
    ② 杨永年:《古代中国男人的时尚:鼻烟壶与配饰收藏》,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年。
    ③ 马昌仪:《壶形的世界——葫芦、魂瓶、台湾古陶壶之比较研究》,《民间文学论坛》1996年第4期。
    ④ 安家瑶:《玻璃器史话》,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
    ⑤ 李苍彦:《美的传说》,北京: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1987年。
    ⑥ 刘昀华、孙晶昌编著:《衡水内画》,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年。
    ⑦ 王自勇主编:《冀派内画图典》,石家庄:河北美术出版社,2012年。
    ① 王习三,卢建广:《中国民间内画技法》,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8年。
    ② 张维用:《玻璃鼻烟壶》,《玻璃与搪瓷》,1988年,第1期。
    ③ 林姝:《雍正皇帝与玻璃制品》,《中国历史文物》,2007年,第4期。
    ④ 徐坚:《内画鼻烟壶:工艺传统的断裂和美术取向的确立》,《艺术史研究》,第11辑。
    ⑤ 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
    ① 刘冬梅:《造像的法度与创造力——西藏昌都噶玛乡唐卡画师的艺术实践》,博士学位论文,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② 马增善:《马少宣与内画艺术》,北京:文物出版社,1998年。
    ③ 李清:《内画大师王习三》,北京:今日中国出版社,1994年。
    ④ 李琳,梁晓辉:《王习三传》,北京:学苑出版社,2012年。
    ⑤ 寒北星,郝永斌:《东方轿子——著名内画大师少小宣》,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1年。
    ① 马克斯·舍勒:《知识社会学问题》,艾彦译,北京:译林出版社,2012年。
    ② 卡尔·曼海姆:《文化社会学论集》,艾彦、郑也夫、冯克利译,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3年。
    ③ 列维-布吕尔:《原始思维》,丁由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年。
    ① 玛丽·道格拉斯:《洁净与危险》,黄剑波,柳博赞,卢忱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8年。
    ② 王铭铭:《心与物游》,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
    ③ 王铭铭:《艺术人类学:艺术与艺术家的魅惑》,《世界民族》,2010年第4期。
    ④ 张梅花:《“道”的隐匿“技”的彰显——技术时代背景下艺术观念的转变》,《泰山学院学报》,2004年第1期。
    ① 陈政:《谈“技”“艺”》,《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2期。
    ② 李万军:《艺术·技艺·技术——西方艺术的历史性及其相关问题》,《武汉科技大学学报》,2006年第1期。
    ① 赵之谦:《勇庐闲诘》,《丛书集成初编·香谱(及其他一种)》,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1页。
    ① 刘昀华、孙晶昌编著:《衡水内画》,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年,6-7页。
    ② 曹雪芹:《红楼梦》,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年。
    ① 王士祯:《香祖笔记》,北京:中国文化出版社,2009年。
    ② 沈豫:《蛾术堂集·秋阴杂记》,萧山沈氏汉读斋刊,蟫隐庐重刊,民国二十年(1931)。
    ③ 李调元:《南越笔记》,商务印书馆,1936年。
    ④ 赵之谦:《勇庐闲诘》,《丛书集成初编·香谱(及其他一种)》,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1-2页。
    ① James Gilmour:Among the Mongols, Religious Tract Society,1907.
    ② John Hedley:On tramp among the Mongols, North-China Daily News & Herald,1906.
    ③ Frans August Larson, Larson-Duke of Mongolia, Grigson Press,2008.
    ④ 赵之谦:《勇庐闲诘》,《丛书集成初编·香谱(及其他一种)》,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7-10页。
    ① 赵汝珍:《古玩指南全编(大全集)》,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305-309页。
    ② 紫禁城出版社编:《故宫藏鼻烟壶·序言》,北京:紫禁城出版社,1998年。
    ③ 张荣主编:《你应该知道的200件鼻烟壶》,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08年,8-14页。
    ④ 赵之谦:《勇庐闲诘》,《丛书集成初编·香谱(及其他一种)》,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11页。
    ⑤ 王习三,卢建广:《中国民间内画技法》,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8年,2页。
    ① 刘昀华,孙晶晶:《衡水内画》,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年,54页。
    ② 朱培初,夏更起:《鼻烟壶史话》,北京:紫禁城出版社,1991年,50-51页。
    ① 李苍彦编:《美的传说》,北京: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1987年,51-53页。
    ② 董季群主编:《中国传统民间工艺》,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4年,48-53页。
    ①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唐天竺沙门般刺蜜帝译,《乾隆大藏经》,第0442部。
    ② 《大方广佛华严经》,唐于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译,《乾隆大藏经》,第0084部。
    ① 《维摩诘所说经》,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乾隆大藏经》,第0142部。
    ② 《大乘瑜伽金刚性海曼殊室利千臂千钵大教王经》,唐三藏沙门大广智不空译,《乾隆大藏经》,第1039部。
    ③ 《旧杂譬喻经》,吴康僧会译,《乾隆大藏经》,第1352部。
    ① 《维摩诘所说经》,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乾隆大藏经》,第0142部。
    ①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门人法海等集,《乾隆大藏经》,第1547部。
    ① 无垢道人:《八仙全传》,长沙:岳麓书社,2004年。
    ① 王习三,卢建广:《中国民间内画技法》,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8年,22-25页。
    ② 王士祯:《香祖笔记》,北京:中国文化出版社,2009年。
    ③ 赵之谦:《勇庐闲诘》,《丛书集成初编·香谱(及其他一种)》,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7页。
    ④ 同上,10页。
    ① 《佛说阿弥陀经》,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乾隆大藏经》,第0196部。
    ② 《佛说长阿含经》,姚秦三藏法师佛陀耶舍共竺佛念译,《乾隆大藏经》,第0541部。
    ③ 《大方广佛华严经》,唐于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译,《乾隆大藏经》,第0084部。
    ④ 王承遇:《论琉璃的特征》,《玻璃与搪瓷》,2012年,第40卷第1期。
    ⑤ 萧泰:《玻璃艺术之材料解析——玻璃、琉璃与水晶》,《上海工艺美术》,2011年,第11期。
    ① 《一切如来大秘密王未曾有最上微妙大曼孥罗经》,宋西天三藏朝散大夫明教大师臣天息灾奉诏译,《乾隆大藏经》,第1013部。
    ②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门人法海等集,《乾隆大藏经》,第1547部。
    ③ 安家瑶:《玻璃器史话》,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108-120页。
    ① 林姝:《雍正皇帝与玻璃制品》,《中国历史文物》,2007年,第7期。
    ②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唐天竺沙门般刺蜜帝译,《乾隆大藏经》,第0442部。
    ③ 《禅秘要法经》,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等译,《乾隆大藏经》,第0774部。
    ①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乾隆大藏经》,第0167部。
    ②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唐天竺沙门般刺蜜帝译,《乾隆大藏经》,第0442部。
    ① 李琳,梁晓辉:《王习三传》,北京:学苑出版社,2012年,81页。
    ① 王概编:《芥子园画传,第1集,山水》,北京:人们美术出版社。
    ① 王习三,卢建广:《中国民间内画技法》,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8,26-27页。
    ② 同上,28-30页。
    ③ 刘昀华,孙晶晶:《衡水内画》,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年,56-57页。
    ① 马增善:《马少宣与内画艺术》,北京:文物出版社发行,1998年。
    ① 刘昀华,孙晶晶:《衡水内画》,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年,58-62页。
    ② 王概编:《芥子园画传,第1集,山水》,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年,41页。
    ③ 汤贻汾:《画筌析览》,俞建华编:《中国古代画论类编》,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98年,832页。
    ④ 邹一桂:《小山画谱》,俞建华编:《中国古代画论类编》,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98年,1172页。
    ① 王概编:《芥子园画传,第1集,山水》,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年,41页。
    ② 同上,42页。
    ① 王概编:《芥子园画传,第1集,山水》,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年,,73页。
    ② 王维:《山水诀》,俞建华编:《中国古代画论类编》,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98年,590页。
    ③ 郭熙,郭思:《林泉高致》,俞建华编:《中国古代画论类编》,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98年,632页。
    ① 李琳,梁晓辉:《王习三传》,北京:学苑出版社,2012年,50-52页。
    ② 同上,53-54页。
    ① 李琳,梁晓辉:《王习三传》,北京:学苑出版社,2012年,56-57页。
    ① 李琳,梁晓辉:《王习三传》,北京:学苑出版社,2012年,141-153页。
    ② 同上,153-156页。
    ③ 同上,172-173页。
    ① 李琳,梁晓辉:《王习三传》,北京:学苑出版社,2012年,174-175页。
    ② 同上,175-176页。
    ③ 同上,177页。
    ① 王概编:《芥子园画传,第1集,山水》,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年,117页。
    ② 同上,99页。
    ① 宗炳:《画山水序》,俞建华编:《中国古代画论类编》,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98年,583页。
    ② 郭熙,郭思:《林泉高致》,俞建华编:《中国古代画论类编》,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98年,632页。
    ① 周敦颐:《周敦颐集》,北京:中华书局,2009年。
    ① 蒋星熠:《中国隐士与中国文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
    ① 唐志契:《绘事微言》,俞建华编:《中国古代画论类编》,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98年,736页。
    ① 王概编:《芥子园画传,第1集,山水》,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年,141页。
    ① 王概编:《芥子园画传,第1集,山水》,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年,118页。
    ① 《庄子·达生》,方勇注,北京:中华书局,2010年。
    ② 同上。
    ③ 同上。
    ① 《庄子·大宗师》,方勇注,北京;中华书局,2010年。
    ② 《庄子·达生》,同上
    ① 《庄子·田子方》,方勇注,北京:中华书局,2010年。
    ② 郭熙,郭思:《林泉高致》,俞建华编:《中国古代画论类编》,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98年,633-634页。
    ① 《老子·第十二章》,饶尚宽注,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
    ① 《庄子·德充符》,方勇注,北京:中华书局,2010年。
    ① 李琳,梁晓辉:《王习三传》,北京:学苑出版社,2012年,68-77页。
    ② 即打击现行反革命活动,反对贪污盗窃、投机倒把和铺张浪费。
    ① 李琳,梁晓辉:《王习三传》,北京:学苑出版社,2012年,103-110页。
    ① 李琳,梁晓辉:《王习三传》,北京:学苑出版社,2012年,207-240页。
    ① 李琳,梁晓辉:《王习三传》,北京:学苑出版社,2012年,82-86页。
    ① 李琳,梁晓辉:《王习三传》,北京:学苑出版社,2012年,7-15页。
    ① 王自勇主编:《冀派内画图典》,石家庄:河北美术出版社,2012年。
    ② 同上。
    ① 马克斯·舍勒:《知识社会学问题》,艾彦译,北京:译林出版社,2012年。
    ② 张梅花:《“道”的隐匿“技”的彰显——技术时代背景下艺术观念的转变》,《泰山学院学报》,2004年第1期。
    ③ 卡尔·曼海姆:《文化社会学论集》,艾彦、郑也夫、冯克利译,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3年。
    ④ 王自勇主编:《冀派内画图典》,石家庄:河北美术出版社,2012年。
    ① 李海菊:《衡水古玩市场越玩越火》,《中国商报》,2001年12月08月,第001版。
    ② 杨佑茂,李清合,卫立冬:《衡水近现代古玩行业的发展》,《衡水学院学报》,2007年第9卷第2期。
    ③ 同上。
    ① 杨佑茂,李清合,卫立冬:《衡水近现代古玩行业的发展》,《衡水学院学报》,2007年第9卷第2期,。
    ② 索凤娇:《衡水“三绝”》,《中国对外贸易》,1994年第2期。
    ③ 杨松:《衡水一绝:侯店毛笔》,《衡水师专学报》,第4卷第1期,2002年。
    ① 李清:《内画大师王习三》,北京:今日中国出版社,1994年。
    ② 李琳、梁晓辉:《王习三传》,北京:学苑出版社,2012年。
    ①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唐天竺沙门般刺蜜帝译,《乾隆大藏经》,第0442部。
    ① 《修习止观坐禅法要》,隋天台山修禅寺沙门智顗述,《乾隆大藏经》,第1484部。
    ② 《佛说阿弥陀经》,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乾隆大藏经》,第0196部。
    ③ 《文殊师利所说摩诃般若波罗蜜经》,梁扶南三藏曼陀罗仙译,《乾隆大藏经》,第0018部。
    ① 释印光:《印光法师文钞》,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8年。
    ① 《佛说长阿含经》,姚秦三藏法师佛陀耶舍共竺佛念译,《乾隆大藏经》,第0541部。
    ① 《宗镜录》,宋慧日永明寺主智觉禅师延寿集,《乾隆大藏经》,第1595部。
    ② 《大乘义章》,隋慧远,《大正新修大藏经》,第1851部。
    ① 《法苑珠林》,唐西明寺沙门释道世撰,《乾隆大藏经》,第1532部。
    ① 《悲华经》,北凉天竺三藏法师昙无谶译,《乾隆大藏经》,第0138部。
    ② 玛丽·道格拉斯:《洁净与危险》,黄剑波,柳博赞,卢忱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8年。
    ③ Mary Douglas:Natural Symbols:Explorations in Cosmology, London:Routledge,2003.
    ④ 任继愈主编:《宗教大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年,163页。
    ① 任继愈主编:《佛教大辞典》,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年,846-847页。
    ② 王庆成:《晚晴北方寺庙和社会文化》,《近代史研究》,2009年,第3期。
    ① 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60页。
    ① 马克斯·舍勒:《知识社会学问题》,艾彦译,北京:译林出版社,2012年,120页。
    ① 马克斯·舍勒:《知识社会学问题》,艾彦译,北京:译林出版社,2012年,210页。
    ② 同上,212页。
    ① 《庄子·养生主》,方勇注,北京:中华书局,2010年。
    ① 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80-81页。
    ② 同上,42页。
    [1]安家瑶:《玻璃器史话》,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
    [2]陈娟:《浅析衡水“燕赵文化”特色》,《南方论刊》,2010年第3期。
    [3]陈政:《谈“技”“艺”》,《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2期。
    [4]董季群主编:《中国传统民间工艺》,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4年,48-53页。
    [5]傅春生:《贩书立业话冀商》,《文史精华》,2011.2,总第249期。
    [6]寒北星,郝永斌:《东方轿子——著名内画大师少小宣》,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1年。
    [7]蒋星熠:《中国隐士与中国文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
    [8]卡尔·曼海姆:《文化社会学论集》,艾彦、郑也夫、冯克利译,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3年。
    [9]李苍彦编:《美的传说》,北京: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1987年,51-53页。
    [10]李海菊:《衡水古玩市场越玩越火》,《中国商报》,2001年12月08月,第001版。
    [11]李琳、梁晓辉:《王习三传》,北京:学苑出版社,2012年。
    [12]李清:《内画大师王习三》,北京:今日中国出版社,1994年。
    [13]李万军:《艺术·技艺·技术——西方艺术的历史性及其相关问题》,《武汉科技大学学报》,2006年第1期。
    [14]列维-布吕尔:《原始思维》,丁由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年。
    [15]林姝:《雍正皇帝与玻璃制品》,《中国历史文物》,2007年,第4期。
    [16]刘冬梅:《造像的法度与创造力——西藏昌都噶玛乡唐卡画师的艺术实践》,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17]刘昀华、孙晶昌编著:《衡水内画》,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年
    [18]马昌仪:《壶形的世界——葫芦、魂瓶、台湾古陶壶之比较研究》,《民间文学论坛》1996年第4期。
    [19]马克斯·舍勒:《知识社会学问题》,艾彦译,北京:译林出版社,2012年。
    [20]马增善:《马少宣与内画艺术》,北京:文物出版社,1998年。
    [21]玛丽·道格拉斯:《洁净与危险》,黄剑波,柳博赟,卢忱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8年。
    [22]那志良:《珍藏鼻烟壶》,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10年。
    [23]潘家来主编:《中国传统鼻烟壶》,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9年。
    [24]任继愈主编:《宗教大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年,163页。
    [25]释印光:《印光法师文钞》,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8年。
    [26]索凤娇:《衡水“三绝”》,《中国对外贸易》,1994年第2期。
    [27]王承遇:《论琉璃的特征》,《玻璃与搪瓷》,2012年,第40卷第1期。
    [28]王铭铭:《心与物游》,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
    [29]王铭铭:《艺术人类学:艺术与艺术家的魅惑》,《世界民族》,2010年第4期。
    [30]王庆成:《晚晴北方寺庙和社会文化》,《近代史研究》,2009年,第3期。
    [31]王习三,卢建广:《中国民间内画技法》,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8年。
    [32]王白勇主编:《冀派内画图典》,石家庄:河北美术出版社,2012年。
    [33]萧泰:《玻璃艺术之材料解析——玻璃、琉璃与水晶》,《上海工艺美术》,2011年,第11期。
    [34]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
    [35]徐坚:《内画鼻烟壶:工艺传统的断裂和美术取向的确立》,《艺术史研究》,第11辑。
    [36]杨伯达:《鼻烟壶:烙上中国印记的西洋舶来品》,《东方收藏》,2011年,第3期。
    [37]杨松:《衡水—绝:侯店毛笔》,《衡水师专学报》,第4卷第1期,2002年。
    [38]杨永年:《古代中国男人的时尚:鼻烟壶与配饰收藏》,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年。
    [39]杨佑茂,李清合,卫立冬:《衡水近现代古玩行业的发展》,《衡水学院学报》,2007年第9卷第2期,。
    [40]张梅花:《“道”的隐匿“技”的彰显——技术时代背景下艺术观念的转变》,《泰山学院学报》,2004年第1期。
    [41]张荣主编:《你应该知道的200件鼻烟壶》,北京:紫荆城出版社,2008年。
    [42]张维用:《玻璃鼻烟壶》,《玻璃与搪瓷》,1988年,第1期。
    [43]赵汝珍:《古玩指南全编(大全集)》,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
    [44]中国政府网,http://www.gov.cn/test/2005-06/22/content_8406.htm
    [45]朱培初,夏更起:《鼻烟壶史话》,北京:紫禁城出版社,1991年。
    [46]紫禁城出版社编:《故宫藏鼻烟壶·序言》,北京:紫禁城出版社,1998年。
    [1]沈豫:《蛾术堂集·秋阴杂记》,萧山沈氏汉读斋刊,蟫隐庐重刊,民国二十年(1931)。
    [2]司马迁:《史记·儒林列传》,韩兆琦注,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
    [3]汤贻汾:《画筌析览》,俞建华编:《中国古代画论类编》,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98年。
    [4]唐志契:《绘事微言》,俞建华编:《中国古代画论类编》,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98年。
    [5]王概编:《芥子园画传,第1集,山水》,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年。
    [6]王士祯:《香祖笔记》,北京:中国文化出版社,2009年。
    [7]王维:《山水诀》,俞建华编:《中国古代画论类编》,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98年。
    [8]无垢道人:《八仙全传》,长沙:岳麓书社,2004年。
    [9]赵之谦:《勇庐闲诘》,《丛书集成初编·香谱(及其他一种)》,中华书局,1985年。
    [10]周敦颐:《周敦颐集》,北京:中华书局,2009年。
    [11]《庄子》,方勇注,北京:中华书局,2010年。
    [12]宗炳:《画山水序》,俞建华编:《中国古代画论类编》,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98年。
    [13]邹一桂:《小山画谱》,俞建华编:《中国古代画论类编》,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98年。
    [1]《大乘义章》,隋慧远,《大正新修大藏经》,第1851部。
    [2]《大乘瑜伽金刚性海曼殊室利千臂千钵大教王经》,唐三藏沙门大广智不空译,《乾隆大藏经》,第1039部。
    [3]《大方广佛华严经》,唐于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译,《乾隆大藏经》,第0084部。
    [4]《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唐天竺沙门般刺蜜帝译,《乾隆大藏经》,第0442部。
    [5]《法苑珠林》,唐西明寺沙门释道世撰,《乾隆大藏经》,第1532部。
    [6]《佛说阿弥陀经》,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乾隆大藏经》,第0196部。
    [7]《佛说长阿含经》,姚秦三藏法师佛陀耶舍共竺佛念译,《乾隆大藏经》,第0541部。
    [8]《旧杂譬喻经》,吴康僧会译,《乾隆大藏经》,第1352部。
    [9]《六祖大师法宝坛经》,门人法海等集,《乾隆大藏经》,第1547部。
    [10]《维摩诘所说经》,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乾隆大藏经》,第0142部。
    [11]《文殊师利所说摩诃般若波罗蜜经》,梁扶南三藏曼陀罗仙译,《乾隆大藏经》,第0018部。
    [12]《修习止观坐禅法要》,隋天台山修禅寺沙门智顗述,《乾隆大藏经》,第1484部。
    [13]《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乾隆大藏经》,第0167部。
    [14]《一切如来大秘密王未曾有最上微妙大曼拏罗经》,宋西天三藏朝散大夫明教大师臣天息灾奉诏译,《乾隆大藏经》,第1013部。
    [15]《宗镜录》,宋慧日永明寺主智觉禅师延寿集,《乾隆大藏经》,第1595部。
    [1]Frans August Larson, Larson-Duke of Mongolia, Grigson Press,2008.
    [2]James Gilmour:Among the Mongols, Religious Tract Society,1907.
    [3]John Hedley:On tramp among the Mongols, North-China Daily News&Herald,1906.
    [4]Mary Douglas:Natural Symbols:Explorations in Cosmology, London:Routledge,2003.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