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跳高运动水平滞后的主要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跳高运动同其他田径项目一样,是人类在大自然的生活中逐步发展起来的。早在我国的春秋战国时期,就出现了用“逾高超距”作为挑选和训练士兵的手段,在民间也流传着跳高的游戏。最早的跳高比赛大约在公元1700年左右,当时跳高是体操的跳跃项目,1864年跳高才被列为田径运动的一个比赛项目,至今仅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从加拿大人沃弗兰德的1.69米的第一个跳高世界纪录到古巴的索托马约尔的2.45米,世界纪录提高了76厘米,而且先后出现了跨越式、剪式、滚式、俯卧式、背越式五种过杆姿势,可以说跳高运动在这一百多年的历史过程中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但是作为田径比赛中最受人们喜爱的项目之一的跳高运动,从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世界的整体水平出现了停滞的局面。我国更是与世界水平之间拉开了一定的距离,在世界大赛中几乎见不到中国跳高运动员参加比赛,而且在亚洲也失去霸主的地位。
     造成我国跳高运动成绩滞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试图就这一现状运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对我国跳高运动的后备人才、教练员、运动员、训练、科研以及体制进行研究,找出阻碍我国跳高运动水平提高的因素,探究我国跳高运动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努力为我国的跳高运动贡献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
Being alike other track and field sport, high jump being evolved in the natural life by human. high jump presented itself as a means to select and train soldier early in the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 and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 High jump as a game also is gone round in civilian. The first high jump tournament emerged as a gymnastic jump item about in A. D. 1700. There are only more than one hundred years since high jump became one of track and field sports in 1864. The world's record of high jump was heightened 76cm from the first world's record 169cm (created by Canadian, Fifullanda.) to 245cm (created by Cuban, sotomayaoer.). In this period, spanning, scissoring, rolling, pronating, and back bowing come forth successively. It can be said that the high jump's development is record-breaking during this time. However, as one of the people's favorite track and field sports, the high jump sport have stagnated itself in the world since the mid-1990s. Furthermore, the level of our national high jump lowers than the world's level. Scarcely any can Chinese high jump sportsman be found in the worldwide competition and lost its position of overlord in the Asia.
     Diverse contributing factors can be identified for the stagnation of our national high jump, and this article try to research our national high jump's future sportsmen, coaches, athletes, training,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system, in order to find out the factors that cumber our national high jump's improvement, to explore the countermeasures, to contribute own efforts to our national high jump!
引文
1勒·斯·雀缅科夫(苏)主编 郝成硕等译.田径教练员教科书[M].人民体育出版社.1985年第1版
    2美国田径运动协会编(美)刘江南等译.美国田径训练指南[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8年年8月第1版
    3 阪本孝男(日)著李鸿江等译.跳高.人民体育出版社[M].2001年第1版
    1黄健.我国跳高项目为什么下滑[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0年(3)
    2傅雪雁.找一找跳高上不去的原因[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0年(3)
    3史鸿范.中国的跳高怎么啦?[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0年(3)
    1郑军.我国14、15岁青少年跳高运动员选材现状分析[J].体育科技.2006年(2)
    1晓芳等.中日“快乐体育”教学思想实施的比较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7年(6)
    1王保成等.我国田径运动后备力量的现状分析[J].中国体育科技.2002年(10)
    1陈志良 明德 阎民.攀越颠峰-高科技与体育[M].科学普及出版社.1999
    1李老民.田径运动科学探蹊[M].中国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年
    1冯树勇《中国选手难“断奶”建议来欧洲参赛》中国田协网站
    1韩慧 孙丽娜.对我国优秀女子跳高运动员运动损伤原因的探讨[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0年第2期
    2刘国富.教练员素质结构的分析[J].贵州体育科技.2007年第2期
    1赵鲁南.中国男子田径运动的突破方向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年(3)
    1.孙守正等.跳高[M].人民体育出版社.1997年第1版
    2.张贵敏.现代田径运动教学与训练[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5年第1版
    3.阪本孝男(日)著李鸿江等译.跳高[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1年第1版
    4.胡鸿飞.跨越生命的横杆--胡鸿飞自述[M].学林出版社.1997年第1版
    5.赵连甲等.跳高训练法[M].北京体育学院出版社.1987年第1版
    6.黄健.挑战高度 一个教练的回忆[M].同心出版社.2000年第1版
    7.倪志钦.别了,2.29米[M].人民体育出版社.1985年第1版
    8.文超等.中国田径运动百年[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6年第1版
    9.茅鹏.运动训练新思路[M].人民体育出版社.1994年第1版
    10.尹军.田径运动训练过程控制理论[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1版
    11.文超等.田径运动高级教程[M].人民体育出版社.1994年第1版
    12.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年第2版
    13.勒·斯·霍缅科夫(苏)主编 郝成硕等译.田径教练员教科书[M].人民体育出版社.1985年第1版
    14.美国田径运动协会编(美)刘江南等译.美国田径训练指南[M].刘江南等译.人民体育出版社.2008年8月第1版
    15.孙南等著.田径运动技能训练[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6年8月第1版
    16.田继中主编.田径运动[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12月第1版
    17.郑厚成主编.田径[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7月第1版
    18.李老民.田径运动科学探蹊[M].中国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年
    19.樊渝杰.世界田径史话[M].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1版
    20.余竹生等编.运动员科学选材[M].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1版
    21.傅雪雁.找一找跳高上不去的原因[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0年(3)
    22.黄健.我国跳高项目为什么下滑[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0年(3)
    23.史鸿范.中国的跳高怎么啦?[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0年(3)
    24.赵鲁南.中国男子田径运动的突破方向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年(3)
    25.徐佶.世界跳高运动发展特点及其趋势[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1999年(1)
    26.施伯群.背越式跳高的现代特性与发展趋势的研究[J].浙江体育科学.2006年(3)
    27.白二宇.论我国跳高训练中应重视的若干问题[J].体育科研.2001年(4)
    28.梁子军.对我国跳高项目制胜因素的分析[J].体育与科学.2003年(3)
    29.洪延庆.振兴中国跳高之我见[J].上海体育科研.2003年(3)
    30.王俊臣.世界男子背越式跳高诞生31周年进展状况[J].田径.1999年
    31.姚欣.近年我国田径跳跃项目科学研究的现状与发展[J].安徽体育科技.1997年(4)
    32.周志雄.奥运战略与我国田径运动后备力量培养的研究[J].体育科学.2004年(1)
    33.同瑞.训练的真谛在于和谐--俄罗斯专加家谈跳高训练和执教经验[J].田径.2000年(4)(5)
    34.李琳.优秀跳高运动员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研究[J].田径.2005年(10)
    35.赵连甲等.现代跳高训练特点介绍[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8年(1)
    36.付革.对我国跳高训练成功经验的评述[J].浙江体育科学.2005年(6)
    37.李双军.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分析田径运动的发展[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5年(3)
    38.鲍建忠.田径运动速度力量训练探讨[J].体育与科学.1997年(5)
    39.张武.谈田径的科学训练[J].辽宁体育科技.2002年(4)
    40.徐佶.中国田径运动可持续发展思考[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2)
    41.李文辉 朱卫东.我国参加历届田径锦标赛的回顾与思考[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0(3)
    42.王晓芳等.中日“快乐体育”教学思想实施的比较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7年(6)
    43.姬上兵等.我国优秀男子跳高运动员运动损伤原因调查[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6年(4)
    44.丁艳辉.“以赛代练、赛练结合”对我国田径竞技运动的启示[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4年(3)
    45.靳厚忠.我国田径竞技后备人才培养现状问题剖析[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5年(6)
    46.陈亮.对我国优秀青少年田径运动员成材状况的研究[J].安徽体育科技.2005年(1)
    47.王艳琼.新世纪教练员素质要求探析[J].湖北体育科技.2007年(5)
    48.刘国富.教练员素质结构的分析[J].贵州体育科技.2007年(2)
    49.张勤.我国田径跳跃类科研论文统计与分析[J].体育世界.2007(7)
    50.李涛.我国近年田径竞赛制度变革的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2003(2)
    51.马明兵.中国田径竞技队伍管理与2008年奥运会[J].安徽体育科技.2004(2)
    52.罗超毅.对我国田径运动改革与发展的战略思考[J].田径.2003(5)(6)
    53.莫永成.跳高运动员比赛能力结构的初步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7(4)
    54.岳新坡.论二十年来我国田径运动技术与训练理论的创新[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3(1)
    55.闫瑞华.从刘翔的成功谈田径运动训练的科学性[J].体育世界.2007(3)
    56.周志雄.奥运战略与我国田径运动后备力量培养的研究[J].体育科学.2004年(1)
    57.陈先良等.我国青少年业余训练体制的分析与改革构想[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2(4)
    58.郑军.我国14、15岁青少年跳高运动员选材现状分析[J].体育科技.2006年(2)
    59.陈继杰.我国田径运动人口现状的分析[J].辽宁师专学报.2005年(3)
    60.李斌.青少年田径运动员训练规律探析[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4年(1)
    61.施文忠等.我国田径运动职业化发展对策研究[J].体育科学.2005年(10)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