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DII若干法律问题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QDII,又称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制度,是指经核准的境内机构投资者在资本项目未完全开放的情况下,通过本外币兑换,投资于境外资本市场的一种过渡性制度。其作为我国资本市场开放中投资者“走出去”的制度安排将是我国渐进的市场开放步骤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相对于实施多年的QFII制度而言,起步不久的QDII对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和托管人的法律监管,以及对中小投资者的权益保护还处在摸索阶段。因此,文章通过借鉴美国等一些发达国家和韩国、印度等一些新兴市场国家和台湾地区实施QDII制度的成功经验,运用综合比较的方法和法律与经济相结合的方法对QDII若干法律问题进行分析,并为QDII制度的立法完善提出相应的建议。
     QDII的交易主体包括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托管人及中小投资者三方,文章以QDII交易的三大主体为研究对象,从对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的监管、对QDII托管人的监管及对QDII投资者权益的保护三个角度出发。其中,对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的监管主要分析了外汇管制、反洗钱监控、证券公司信息披露监管三个方面的内容;对QDII托管人分析了QDII托管人与QDII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身份冲突之监管;对QDII投资者权益保护主要分析了证券投资者赔偿基金机制和民事赔偿责任机制两个方面的内容。通过分析本国相关内容立法上存在的不足,借鉴其它国家和地区实施QDII的成功经验,综合比较我国与这些国家存在的共同点和差异,挑选适合我国国情和证券市场的先进经验,为完善我国QDII制度提出相应的建议。
QDII ( also called Qualified Domestic Institutional Investors ) , is a transitional system that the qualified domestic institutional investors invest in foreign capital market by exchanging domestic currency and foreign currency under the situation of incomplete opening capital items. As a system arrangement for the investor to Go Out, QDII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gradually opening-up market policy. Comparing with the QFII which has been carried out for years, the starting QDII is just in the fumbled phase in legal regulation of the qualified domestic institutional investors and custodian , and in the protecting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investors' rights and interests. Under the successful experiences of some developed countries such as American and some new market countries and regions such as South Korea, India and Taiwan, this paper analyzes some legal problems of QDII with the methods of comprehensive, comparative and compound ways between law and economy, expecting to provide valuable advice for the completing of QDII system.
     The trade parts of the QDII includes the qualified domestic institutional investors , the custodian and normal investors. This article sets the QDII three trade parts as the investigated objects, including the supervision of the qualified domestic institutional investors; the supervision of the custodian; the protection of the investors' rights and interests. The first part analyzes the foreign exchange control, Anti-Laundering monitoring, supervision of the disclosure information by security company; the second part analyzes the mechanism of security investor compensation fund and the mechanism of the civil compensation responsibility; The third part analyzes the confliction that custodian take charge of the qualified domestic institutional investors meanwhile. By comparing with the commons and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our country and other countries and regions, analyzing the relevant faultiness in the law of our country, using the reference of the successful experience of other countries and regions, we can select the advanced experience that fits our national situation and the security market, and expecting to provide corresponding suggestions for consummation of the QDII.
引文
[1]即合格的境外机构投资者制度,指-国在货币没有实现完全可自由兑换、资本项目尚未开放的情况下,有限度地弓I进外资、开放资本市场的一项过渡性的制度。这种制度要求外国投资者若要进入-国证券市场,必须符合一定的条件,得到该国有关部门的审批通过后汇入一定额度的外汇资金,并转换为当地货币,通过严格监管的专门账户投资当地证券市场。上述文字摘自:张育军.转轨时期--资本市场前沿问题思考.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5.436。
    [2]又称“资本账户”,属国际收支账户范畴。按照1993年以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收支手册》的分类,国际收支账户的两个基本大类名称为“经常账户”和“资本账户”,1993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国际收支手册》第五版中将“资本账户”进一步细化为“资本与金融账户”。其中,资本账户包括资本转移,债务减免,移民转移和非生产、非金融资产(如专利、版权等无形资产)的收买或放弃等内容;金融账户则包括的是各类投资方式,主要有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和其他投资(如贸易信贷、各种贷款、货币和贷款等)。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资本项目”是指国际收支中因资本输出或输入而产生的资产与负债的增减项目,包括直接投资、各类贷款、证券投资等。
    [3]张育军.转轨时期--资本市场前沿问题思考.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5.436。
    [1]据统计,美国、加拿大、德国、日本和英国从1980年以来,机构投资者所管理的资产的增幅超过400%,相对5国GDP的比例翻了一番。1 998年,美国机构投资者资产相对GDP 的比例为176%,英国为197%,加拿大为105%。1989年美国机构投资者持有的股票占上市股票总值的49.3%,1996年即达到52.6%。1997年英国机构投资者持有的股票占上市股票总值的79.5%,日本的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从1960年的40.9%到1997年的81.0%。在国债市场中,1995年机构投资者持有的国债占国债余额的比例,加拿大为98.43%,美国为90%,日本为70%。上述数据来源:Institutional Investors and Securities Markets,The world Bank Development Research Group.Finance,Policy Research Working Paper,December 1998:2032.
    [2]李连强.国际投资基金依法监管问题研究:[硕士论文].大连.大连海事大学,2000.3-4。
    [1]詹芬萍.实施QDII机制对我国的影响.华东经济管理,2002,12:31。
    [2]沈闻一.QDII机制及其对资本市场的影响.中国外汇管理,2004,6:14。
    [3]马荣华.我国发展认可本地机构投资者机制的研究:[硕士论文].湘潭.湘潭大学,2003.5。
    [1]贾韶军.QDII面临新问题.上海经济,2006,9:18-19。
    [2]Ronald I.Mckinnon,The Order of Economic Liberalization-Financial Control in the Transition to a Market Economy,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1993.转引自:王国刚.资本账户开放与中国金融改革.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173。
    [1]沈闻一.QDII机制及其对资本市场的影响.中国外汇管理,2004,6:14。
    [2]R.Barry Johnston,Salin M.Darbar,and Claudia Echeverria,Sequencing Capital Account Liberalization:Lessons from the Experiences in Chile,Indonesia,Korea,and Thai land,IMF Working Paper,1997.转引自:王国刚.资本账户开放与中国金融改革.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177。
    [3]詹巍.QDII制度与我国证券市场的渐进开放:[硕士论文].苏州.苏州大学,2006.33。
    [4]Chinn,M.and w.Maloney,Financial and capital account liberalization in the Pacific Basin:Korea and Taiwan during the 1980' s.NBER working paper,1996:5814.
    [5]它反映本国与外国交往中经常发生的项目,包括贸易收支(也就是通常的进出口)、劳务收支(如:运输、港口、通讯和旅游等)和单方面转移(如:侨民汇款、无偿援助和捐赠、国际组织收支等),是最具综合性的对外贸易的指数。
    [1]沈闻一.QDII机制及其对资本市场的影响.中国外汇管理,2004,6:14。
    [2]詹巍.QDII制度与我国证券市场的渐进开放:[硕士论文].苏州.苏州大学,2006.29。
    [1]中航油(早期为“中国航空油料运输(新加坡)私人有限公司”,后改为“中国航油新加坡股份有限公司”),1993年成立于新加坡,负责中国民航燃油进口业务,其母公司是中国航油集团。陈久霖升任中航油总裁后,在2003年的短短7个月间,公司净资产由16.8万美元猛增到1.28亿美元,陈久霖身居奇功。2003年,中国航油集团获得了中国证监会批准从事境外期货套期保值交易的资格。中航油作为集团的海外前沿,开始了石油期货和期权的交易。中航油很快就在石油金融衍生品的交易中尝到了胜果,卖出的200万桶看涨期权所获权利金,使公司当年投资回报占到税前盈利的68%,是航油采购和石油贸易等核心业务所得的数倍。在投机交易尝到甜头后,2004年中航油加大了在石油金融衍生品市场上的投入,卖出看涨期权进行投机交易,但原油价格的稳步上涨令其第一季度出现了580万美元的账面亏损。陈久霖赌徒心理作用下,不断放大的交易头寸使其第二季度的账面亏损扩大至了3500万美元。中航油在浮亏加码的操作原则下,累积的卖出看涨期权总头寸也达到5200万桶之巨,超过公司每年实际进口量三倍以上,属严重的过度投机行为,公司账面亏损达到惊人的1.8亿美元。中国航油集团同样漠视了监管部门有关风险控制的规定,不仅没能对此违规操作痛下杀手,果断斩仓,反而孤注一掷,将自身15%的股份变卖获资1.08亿美元后,马上用于中航油保证金的追加。然而面对当时涨势如虹的原油走势,救火的资金也燃烧在了火中,最终令亏损进一步扩大。在无力追加保证金的情况下,中航油被迫大量砍仓。2004年11月31日,中国航油因石油期货衍生品交易巨额亏损5.5亿美元!而其净资产只有1.45亿美元,故资不抵债,不得不申请破产保护。表面看来,上述事件是由于在金融市场的判断失误,操作错误造成的。但是从根本上看,监管的缺失,从事交易的个人权力过大,监管机制不健全应该是导致这件重大恶性事件的主要原因。中航油事件中中国航油集团公司和新加坡公司的风险管理制度形同虚设,新加坡公司成立有风险委员会,制定了风险管理手册,手册明确规定,损失超过500万美元,必须报告董事会,但陈久霖从来不报,集团公司也没有制衡的办法,最后导致公司资不抵债,申请破产。摘自:http://www.p5w.net/futures/llyj/200704/t864668.htm.(2007年10月25日访问)
    [1]世界银行.全球经济展望与发展中国家1998/1999--写在经济危机之后.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1999。转引自:王国刚.资本账户开放与中国金融改革.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165。
    [1]陈安.国际经济法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385。
    [2]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经常项目”是指国际收支中经常发生的交易项目,包括贸易收支、劳务收支、单方面转移等。
    [3]张文斌.QDII制度及其相关法律问题研究:[硕士论文].大连.大连海事大学,2005.9。
    [4]Darby,M.and Lothian J.,The International Transmission of Inflation,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3.转引自:王国刚.资本账户开放与中国金融改革.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133。
    [5]徐诺金.21世纪金融大趋势--货币的未来.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1.53。
    [1]Cargill,T.F.,Financial Reform in the United State and Japan:A Comparative Overview,in Hang-Sheng Cheng,ed.,Financial Policy and Reform in Pacific Basin Countries,Lexington Books,1986.转引自:王国刚.资本账户开放与中国金融改革.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 3.171。
    [2]李若谷.经济全球化与中国金融改革.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1.180。
    [1]戴学来.中国证券市场开放战略研究.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80。
    [2]关于《IMF协定》的诞生及演变的详细阐述,参见J.keith Horsefield,The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ound,1945-1965,Twenty Years of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IMF,1969,Vol:1-3;Margaret Garritsende Vries,The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ound,1966-1971,The System Under Stress,IMF,1976,Vol:1-2.
    [3]Staff Teams leaded by Peter J.Quirk and Owen Evans,Capital Account Convertibility:Review of Experience and Implications for IMF Policies.IMF Occasional paper 5-6.
    [1]张文斌.QDII制度及其相关法律问题研究:[硕士论文].大连.大连海事大学,2005.3-4。
    [1]陈炳才.告别短缺--中国资本流出管制面临放松.世界商业评价。转引自:张文斌.QDII 制度及其相关法律问题研究:[硕士论文].大连.大连海事大学,2005.15。
    [2]侯放.中日韩三国外汇管理法规比较.上海: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98-99。
    [1]金学俊.金融全球化与我国外汇管理法律制度研究:[硕士论文].哈尔滨.黑龙江大学,2006.9。
    [1]参见反洗钱金融行动特别工作组(本文24页有详细注解)1990-2001年关于洗钱的报告。
    [2]Peter W.Greenword,Karyn E.Model,C.Peter Rydell,and James Chiesa,Cyber payments and Money Laundering:Problem and Promise.MR-965-OSTP / FinCEN,1998:5-6.Lisa A,Babot,Money laundering:An International Challenge,Tulane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and Coparative Law,Spring 1995:162-163.
    [1]陈越.每天5000万港币偷运香港.凤凰周刊.2002,29。转引自:杨胜刚.资本外逃与中国的对策.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3.141。
    [2]刘杰.中国金融业--反“洗钱”风暴在行动.改革与理论,2000,7:32。
    [1]反洗钱金融行动特别工作组(FATF,Financial Action Ta sk Force on Money Launderinz 的简称),是西方七国为专门研究洗钱的危害、预防洗钱并协调反洗钱国际行动而于1989年在巴黎成立的政府问国际组织,其成员国遍布各大洲主要金融中心。该机构是反洗钱和反恐融资领域最具权威性的国际组织之一,FATF关于反洗钱的《40+9》项领域中的重要文件。2003年《40项建议》及反恐融资《8项特别建议》已得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认可,作为打击洗钱和恐怖融资的国际标准法。截至2005年2月,该组织已拥有33个成员以及20多名观察员。2005年1月份,反洗钱金融行动特别工作组第16任轮值主席Jean-Louis Fort先生致函中国人民银行周小川行长,邀请中国成为FATF观察员。同年2月,由人民银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外交部、公安部等部门组成的中国政府代表团首次参加了在巴黎召开的反洗钱“金融行动特别工作组”全会。摘自:http://WWW.law-china.tom/zhuanti/newsd.asp?id=10163。(2007年12月20日访问)
    [1]张育军.投资者保护法律制度研究.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6.311。
    [1]张育军.投资者保护法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243。
    [2]黎四奇.QDII制度与我国证券监管新问题的法律分析.法律科学,2008,1:119。
    [1]按照会计核算一般原则中的谨慎性原则和真实性原则,财政部[1999]35号文规定四项计提准备,包括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存货跌价准备、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和应收账款坏账准备。2001年初,在财政部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制度》中,企业要计提的会计准备从四项增加至八项,新增的四项计提包括委托贷款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和无形资产减值准备。摘自:http://finance.china.com/1352/070313/2789644,00.php。(2007年12月20日访问)
    [2]张育军.投资者保护法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246。
    [1]《萨班斯法案》:2002年连续发生“安然”、“世界通讯”等财务欺诈事件,对国际投资市场造成了重大损害之后,美国国会出台了《2002年公众公司会计改革和投资者保护法案》。该法案由美国众议院金融服务委员会主席奥克斯利和参议院银行委员会主席萨班斯联合提出,又被称作《2002年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简称《萨班斯法案》或《SOX法案》)。法案对美国《1933年证券法》、《1934年证券交易法》作了不少修订,在会计职业监管、公司治理、证券市场监管等方面做出了许多新的规定。该法案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而其中影响最大的就是有关信息披露方面的强制要求。摘自:http://WWW.p5w.net/news/gncj/200601/t9437.htm。(2007年12月25日访问)
    [1]摘自: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官方网站。
    [2]国际证监会组织(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of Securities Commissions,简称IOSCO)是证券监管领域最重要的国际组织,成立于1983年。其前身为成立于1974年的证监会美洲协会。IOSCO总部设在西班牙马德里,现有193个会员机构,其中包括110个正式会员,11个联系会员和72个附属会员。其主要宗旨包括:维护证券市场的公正、有效和合理发展;会员相互交流经验、交换信息,促进内部市场的发展;设立国际标准,建立对国际证券与期货交易的有效监督;严格遵守有关准则,有效打击违规行为,相互提供协助,确保市场的完善与发展。摘自: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官方网站。
    [1]黎四奇.QDII制度与我国证券监管新问题的法律分析.法律科学,2008,1:120。
    [1]王志强.论机构投资者的法律及经济特征.证券市场导报,2002,2:35。
    [1]余劲松.中国涉外经济法律问题新探.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473。
    [2]张文斌.QDII及其相关法律问题研究制度:[硕士论文].大连.大连海事大学,2005.18。
    [1]资料来源:朱从玫.投资者保护--国际经验与中国实践.上海:复旦大学,2002。转引自:张育军.投资者保护法律制度研究.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6.484。
    [1]See Hearings before the Subcommittee on Consumer Protection and Finance of the Committee on interstate and Foreign Commerce,ttouse of Representatives,95th Cong.1st Sess.1977:110.
    [2]顾功芸.应着手构建投资者保护体制.上海商业,1999,12:60。
    [1]王保树.投资者利益保护.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转引自:张育军.投资者保护法律制度研究.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6.499。
    [2]香港《证券及期货条例》第571AD章第2条。
    [3]香港《证券及期货条例》第571AD章第3条。
    [1]吕振隆.台湾证券市场投资者保护机制.证券市场导报,2001,6:37。
    [2]黄艳.QFII台湾经验及QFII对我国大陆证券市场的效应:[硕士论文].北京.中国人民大学,2005.摘要。
    [3]马欣、许君、张丽.从美国实践看我国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集团经济研究,2006,3月上半月刊:233。
    [1]美国的集团诉讼奉行“默示参加,明示退出”的原则,集团诉讼的原告资格由法院确认,代理律师一般由招投标的方式确定,受害投资者不需要任何主动的作为就可以获得赔偿。上述文字摘自:郭锋.从大庆联谊股东诉讼案谈中国证券民事赔偿制度的构建.法学杂志,2006,1:156。
    [2]白绿炫、卞建林译.美国联邦民事诉讼证据规则.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43。
    [3]江伟、贾长存.论集团诉讼.中国法学,1998,6。转引自:张育军.投资者保护法律制度研究.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6.780。
    [4]白绿炫、卞建林译.美国联邦民事诉讼证据规则.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43。
    [1]Linda Silberman,Vicissitudes of the American Class Action:With a Comparative Eye,7Tul.J.Int' 1& Comp.L,1999:201-216.
    [2]胡永庆.证券欺诈民事赔偿案件中集团诉讼模式之构建.比较法研究,2004,4:106-108。
    [3]Michele Taruffo,Some Remarks on Group Litigation from Comparative Perspective,11 Duke J.Comp.& Int' 1 L,2001:405-409.
    [4]钟志勇.美国证券集团诉讼与我国证券民事诉讼形式之完善.现代财经,2005,11:75-77。
    [1]王建敏.证券民事诉讼的形式以及前置程序分析.政法论丛,2005,2:70-71。
    [2]jill E.Fisch,Class Action Reform:Lessons from Securities Litigation,39Ariz.L.Rev,1997:533.
    [1][美]史蒂文·苏本、玛格瑞特·伍著.蔡彦敏、徐卉译.美国民事诉讼的真谛.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194。
    [2]申玲.我国证券侵权诉讼形式的构建.财经科学,2006,10:19-21。
    [3]周杰来.试论证券投资者权益保护法律制度.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4月第15卷第2期:55。
    [1]张文斌.QDII及其相关法律问题研究制度:[硕士论文].大连.大连海事大学,20-21。
    [2]最高人民法院在2002年1月15日颁布了《关于证券市场因虚假陈述引发的民事侵权纠纷案件有关问题的通知》(业界称《1·15通知》)后,于2003年1月9日又公布了《关于审理证券市场因虚假陈述引发的民事赔偿案件的若干规定》(2003年2月1日起施行,业界称《1·9规定》)。《1·9规定》是我国审理证券民事赔偿案的第一个系统的司法解释。但根据《1.9规定》第5条的规定,投资者对虚假陈述行为人提起民事赔偿诉讼必须以相关行政机关或行政机构做出的行政处罚决定作为前提条件,此规定仍然维持了《1·15通知》对于案件受理行政前置程序的规定。《1·1 5通知》规定,人民法院只受理证券市场因虚假陈述引发的民事侵权纠纷,它规定虚假陈述行为必须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及其派出机构调查并作出生效处罚决定,且当事人得以查处结果作为提起民事诉讼的事实依据。这是有中国特色的证券民事责任诉讼制度。上述文字摘自:王建敏.证券民事诉讼的形式以及前置程序分析.政法论丛,2005,4月第2期:72。
    [3]张育军.投资者保护法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700。
    [1]王坤、王泽森.香港证券投资者赔偿基金制度改革评析.证券市场导报,2005,9:33。
    [1]1996年,大庆联谊石化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庆联谊”)的主要发起人大庆联谊石油化工总厂,以其所属的部分生产经营性净资产经评估折价入股,并联合另外两家法人共同发起,以定向募集方式筹建股份制上市公司。为了规避中国《公司法》对公司上市所规定的具备3年开业时间和连续3年盈利记录的法定要求,达到发行上市的目的,他们采取了伪造开业时间和虚构利润的手段。此外,大庆联谊还存在违反招股说明书承诺挪用募集资金的情况。2002年1月18日,北京、上海3名投资者向哈尔滨市中级人民法院递交了状告大庆联谊及其它被告虚假陈述民事侵权的起诉状。2002年3月28日,共679名原告以共同诉讼形式将起诉状再次送至该法院,另有100多名原告也另案起诉,哈尔滨市中院于2004年8月做出了全面支持原告诉讼主张的民事判决,所有具有诉讼主体资格的原告共获赔约1000万元。该案成为中国证券民事诉讼的一宗经典案例,它所确认的在证券侵权行为定性、投资者交易损失的计算、因果关系推定、诉讼形式等原则和审判方式,对中国证券司法审判均具有先例性的示范作用。上述文字摘自:郭锋.从大庆联谊股东诉讼案谈中国证券民事赔偿制度的构建.法学杂志,2006,1:153。
    [1]邵颖红.证券投资基金托管人制度探讨.证券市场导报,2002,4:66。
    [2]它们分别是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中国交通银行、东亚银行内地分行、汇丰银行(中国)有限公司、招商银行、中信银行、恒生银行、美国花旗银行、渣打银行内地分行、兴业银行、中国民生银行、中国光大银行、中国银行(香港)有限公司内地分行、瑞士信贷银行上海分行、中国农业银行、南洋商业银行有限公司内地分行、北京银行、德意志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浦东发展银行。摘自:ht tp://deploy.faxmoney.cn/post/19377.html。(2008年3月5日访问)
    [1]Gallo,John G.,Vincent P.Apilado and James W.Kolari,Commercial Bank Mutual Fund Activities:Implications for Bank Risk and Profitability,Journal of Banking & Finance.1996(Volume 20.Issue 10):1775-1791.
    [2]桑榕.商业银行经营基金业务的风险与监管--美国的经验与借鉴.国际金融研究,2005,4:32-33。
    [1]高桂艳.发展我国商业银行自营投资基金业务的研究:[硕士论文].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6.32-33。
    [2]董再英、闵洁.浅议我国“银行号”基金面临的托管困境.天府新论,2005,11:82。
    [1]丁剑平、王君.中国和印度对资本项目开放的探索和比较.世界经济研究,2002,1:74。
    [2]Agrawal,Anup,and Charles R.Knoeber,Firm Performances and Mechanisms to Control Agency Problems Between Managers and Shareholders,Journal of Financial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1996(Vol.31,No.3):56-58.
    [1]印度证券交易委员会制定的《共同基金管理章程》规定,法律上的关联人,指直接、间接、亲自或与自己的亲戚一起对资产管理公司或受托人实施控制的人,或者资产管理公司或受托人直接、间接、亲自或与其他人一起对其加以控制的人,或其董事成员、公司官员或雇员同时又是资产管理公司董事成员、公司官员或雇员的人。转引自:韩永杰.商业银行证券投资基金托管业务法律问题研究:[硕士论文].北京.中国政法大学,2004.7。
    [2]韩永杰.商业银行证券投资基金托管业务法律问题研究:[硕士论文].北京.中国政法大学,2004.6-9。
    [3]吴亮、吴昭辉.印度基金托管人制度.证券市场导报,2002,8:71。
    [1]2008年1月22日,嘉实海外中国股票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公布了2007年四季报。至此,除了华安国际配置,2007年出海的四只QDII基金,南方基金、华夏基金、嘉实基金、上投摩根基金(截至2008年2月,我国取得QDII资格的基金公司就此五家)全部出齐四季报,数据显示,四只基金系QDII遭受集体亏损,净值出现大幅度下跌,亏损达至237亿以上。摘自:http://www.p5w.net/fund/qdii/200801/t1461369.htm。(2008年3月5日访问)
    [1]张育军.转轨时期--资本市场前沿问题思考.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5。
    [2]王苏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的责任.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3]吴学军.中国证券市场研究.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1。
    [4]袁志刚、牛晓健.中国转型时期资本外逃研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5]杨胜刚.资本外逃与中国的对策.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3。
    [6]杨海珍.资本外逃--国际趋势与中国问题.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
    [7]张育军.投资者保护法律制度研究.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6。
    [8]张育军.投资者保护法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9]陈安、蔡奕.跨国银行监管的主要法律问题研究.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4。
    [10]黎四奇.金融监管法律问题研究--以银行法为中心的分析.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
    [11]王国刚.资本账户开放与中国金融改革.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12]吴晓求.中国资本市场:从制度变革到战略转型.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13]宁敏.国际金融衍生问题交易法律问题研究.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
    [14]万国华.证券法前沿问题研究.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2。
    [15]耿志明.中国机构投资者研究.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16]李硕远.中韩日证券市场研究.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3。
    [17]马庆泉.中国证券市场发展前沿问题研究.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0。
    [18]何孝星.中国证券投资基金发展论.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1]张文斌.QDII制度及其相关法律问题研究:[硕士论文].大连.大连海事大学,2005。
    [2]詹巍.QDII制度与我国证券市场的渐进开放:[硕士论文].苏州.苏州大学,2006。
    [3]黄伟.中国国际资本流动自由化与QFII、QDII制度研究:[硕士论文].武汉.武汉大学,2005。
    [4]严兴.IMF协定对我国外汇管制立法的影响及我国的对策研究:[硕士论文].大连.大连海事大学,2005。
    [5]沈闻一.QDII机制及其对资本市场的影响.中国外汇管理,2004,6。
    [6]贾韶军.QDII面临新问题.上海经济,2006,9。
    [7]郭光.对实施QFII和QDII制度的分析.现代管理科学,2002,12。
    [8]王志扬.对我国实施QDII制度的现实思考.经济问题,2004,3。
    [9]衷晟.实施QDII、QFII的影响的比较分析.金融与经济,2004,8。
    [10]马建会.推行QDII加快我国资本市场国际化的路径思考.金融理论与实践,2006,12。
    [11]马建会.双“Q”机制:中国资本市场国际化的必然选择.财经科学,2006,7。
    [12]王家兵.QDII制度下金融风险的法律防范.经济与社会发展,2005,7。
    [13]宋建军、曹峰建、吴大雄.台湾和日本资本输出管理的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财经问题研究,2005,2。
    [14]周新玲.我国实施QDII的利弊分析.财会月刊,2004,B2。
    [15]陈丽惠.ODII对我国证券市场的影响.云南财贸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21卷第4期。
    [16]黎四奇.QDII制度与我国证券监管新问题的法律分析.法律科学,2008,1。
    [1]《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境外证券投资管理试行办法》
    [2]《关于实施〈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境外证券投资管理试行办法〉有关问题的通知》
    [3]《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投资基金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
    [5]《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
    [6]《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7]《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
    [1] David L. Ratner, Securities Regulation in a Nutshell, West Group, 1998.
    [2] Thomas Lee Hazen, The Law of Securities Regulation, Fourth Edition. West Group, 2002.
    [3] Andrei Shleifer and Daniel Wolfenzon, Investor Protection and Equity Markets, Harvard University, 2000.
    [4] Kwang— Rok Kim, Recent Intensification of Investor Protection in the Korean Securites Market: The Mandatory and Fair Disclosure Systems, Pacific Rim Law and Policy Journal, 2003.
    [5] Ronald Dworkin, Taking Rights Seriously, Gerald Duckworth & Co.Ltd, 2004.
    [6] Susan Hernemann, Reviewing the Current State of Government Regulation of Investment Advisors, Duquesne University, 2003.
    [7] Amihud, Y. and Miller, G. , Bank Mergers & Acquisitions: an Introduction and an Overview, Kluwer, 1997.
    [8] Norton, J. J., Devising International Bank Supervision Standards, Kliwer Academic Publishers, 1995.
    [9] Koch, T. W., Bank Management, Fort Worth. Dryden Press, 1995.
    [10] Andrew Campbell and Peter Carwright, Banks in Crisis: the Legal Response, Athenaeum Press, Ltd., 2002.
    [11] Hernes, N. and R. Lensink, Capital Flight and Uncertainty of Government Policies, Economic Letters, 71/2001.
    [12] Schneider, Benu, Measuring Capital Flight: Estimates and Interpretations. Working Paper 194, Oversea Development Institue, March 2003.
    [13] Amit K. Biswas, Preferential Trade, Mis— invoicing and Capital Flight, Working Paper, January 2002.
    [14] Niels Hermes, Robert Lensink and Victor Murinde, Flight Capital and its Reversal for Development Financing, United Nations University World Institute for Development Economics Research Discussion Paper, 99/ 2002.
    [15] Mishkin, F.S. , The Economics of Money, Banking and Financial Markets, Harper Collins College Publishers, 2001.
    [16] Vikram Nandal, M. P. Narayananl, Vincent A. Warmer, Liquidity, Investment Ability, and Mutual Fund Structure,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2000.
    [17] Graciela Kaminsky, Richard Lyons, Sergio Schmukler, Mutual Fund Investment in Emerging Markets: An Overview, Working Papers of The World Bank, 9/2000.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