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会计问题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我国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快速发展,工业化与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导致地方建设性融资需求快速增长,特别是2008年11月国家出台“大规模增加政府投资,实施总额4万亿元的两年投资计划”以来,为了与4万亿元巨额投资计划相配套,2009年地方政府通过“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迅速筹集大量资金,债务规模剧增,有些地区财政风险凸显。然而,地方政府举借的规模巨大的债务情况却没有被公开,被隐藏起来了。其主要原因在于:我国现行法律法规规定,地方政府不能直接向金融机构借款、不能直接发行地方政府债券,也不能对外提供担保;从地方政府角度看,地方政府不愿公开披露实际举债情况;我国现行政府会计制度不要求记录与披露这些债务情况。目前我国政府会计反映与报告的地方政府债务信息只是实际地方政府债务中的很小一部分。地方政府债务融资过大存在潜在风险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防范和化解财政风险,确保经济社会可持续、稳定而健康发展已成为当前我国经济工作的一件大事。温家宝总理2010年3月5日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切实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增强内外部约束力,有效防范和化解潜在财政风险。”而全面、可靠、及时的地方政府债务信息是有效进行地方债务管理的基础与前提,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评价、风险防范与化解都必须以债务信息为基础。地方政府债务信息应该主要由政府会计来提供,而我国现行政府会计在地方政府债务的核算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不能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提供所需债务信息,从而制约我国地方政府的债务管理。由此可见,我国地方政府债务情况的严峻形势客观上要求尽快改革我国现行的政府会计,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提供所需会计信息已是当务之急。本文从探讨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与政府会计的内在关系入手,分析中国地方政府债务产生的原因及特点,系统分析了我国现行政府会计存在的缺陷及其对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产生的影响,在借鉴国际相关经验的基础上,探讨如何改革和完善我国政府会计,为实现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目标提供所需的全面、可靠、及时的具有更高质量的地方政府债务信息。
     本文的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章导论。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选题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对国内外学者关于地方政府债务存在及其管理以及相关政府会计问题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介绍了本文的研究方法、研究思路及结构安排,并指出本文的创新之处与不足。
     第二章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与政府会计理论。本章对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与政府会计的基本理论进行阐述,并对两者的关系进行理论上的探讨与分析,为实践中改革政府会计中相关内容以适应地方政府债务管理需要提供理论支撑。地方政府债务管理要以政府会计提供的相关数据资料为基础和依据,政府会计管理的对象之一是地方政府债务,而且政府会计的主要目标之一是为政府债务管理服务,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发展要求政府会计进行相应的变革。
     第三章中国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现状。本章对中国地方政府债务的发展历程进行了追溯;系统地分析了中国地方政府债务的形成原因、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其中,重点分析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中地方政府债务产生的原因、功能与存在的风险;并指出我国现行政府会计是制约目前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重要因素。
     第四章中国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中的政府会计: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本章梳理了我国现行政府会计对地方政府债务的确认、计量与报告的历史与现状,系统地分析了现行政府会计在地方政府债务的确认、计量与报告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对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产生的影响。
     第五章国外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与政府会计:经验借鉴与启示。本章对美国与法国的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实践和政府会计中关于地方政府债务的确认、计量与报告情况进行了考察分析,同时还分析了《国际公共部门会计准则》关于政府债务的确认、计量与报告的情况,从中得出对我国相关改革的有益启示。
     第六章中国政府会计改革的相关次序及目标。本章做了以下方面的探讨:从法律法规完善的角度研究如何使地方政府的举债行为阳光化,使政府会计能名正言顺地反映与核算相关内容;在此基础上探讨如何加强对地方政府直接举债行为的监管;根据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需要提出了我国政府会计改革的目标。
     第七章中国政府会计改革的相关构想。中国政府会计中的地方政府债务的确认、计量与报告的改革构想是本文的研究重点与目的。本章对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的确认、计量提出了具体的、较为详细的改革和完善方案,勾画出了地方政府债务报告体系总体框架,并设计出具体的操作方案。
     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防范债务风险是我国当前经济工作中的最迫切、最重要的工作,如何适应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需要来探讨我国政府会计的改革是一个新的研究领域。综观全文,本文的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从地方政府债务管理视角切入研究我国政府会计改革问题,从理论上探讨了政府会计与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内在关系。
     2.较为全面、系统地分析我国地方政府的各类债务产生或存在的原因、债务现状及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3.首次较为全面、系统地梳理了我国现行政府会计对地方政府债务的确认、计量与报告的历史与现状,深入分析了现行政府会计在地方政府债务的确认、计量与报告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成因,以及对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产生的影响。其中,地方政府通过“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举借的债务的相关信息没有被现行政府会计记录和报告,对此问题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
     4.从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出发,提出了我国政府会计改革的相关次序及目标。
     5.较为系统、全面地提出了改革和完善我国政府会计中地方政府债务的确认、计量与报告的总体思路;设计了各类地方政府债务确认、计量的具体操作方案;勾画出了地方政府债务报告体系总体框架,并设计了具体的操作方案。这可为政府会计与债务管理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Since the 30 years of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China's economic and social cause has been experiencing a rapid development, the accelerated industrialization and urbanization has leaded to a rapid growth of sub-national constructive financing needs. Especially, since the State promulgated the "massive increase in government investment, the implementation of total 4 trillion investment plan for two years" in November of 2008, in order to match the huge investment plan of 4 trillion, the sub-national governments raised the substantial funds so quickly through the "local government financing platform" that the debt proportion surged and the financial risks highlighted in some areas. However, the situation that sub-national government borrowed the debt in a large scale was not open but hidden. The main reasons are that:sub-national government can neither borrow from financial institutions and issue bonds directly nor offer guarantee externally according to Chinese laws and regulations; sub-national government does not want to publicly disclose the actual debt situation; Chinese current government accounting system does not require recording and disclosuring such debts. A small part of sub-national government debt is reflected and recorded in our government accounting at present. The fact that debt financing in sub-national government is too large and contains a potential risk has become indisputable. Strengthening sub-national debt management, preventing and resolving financial risks, ensuring economy and society sustainable, stable and healthy development has become a major event of economic work in China. On March 5th,2010, at the third meeting of the Eleventh National People's Congress, Premier Wen pointed out "enhancing the governmental debt management, strengthening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binding and effectively preventing and resolving potential financial risks", which is taken from the Government Work Report. Comprehensive, reliable and timely sub-national government debt information is the effective foundation and prerequisite for sub-national debt management, which sub-national government debt risk assessment, prevention and resolution base on. Sub-national debt information should be provided mainly by government accounting. But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about local government debt accounting that can not provide the required information of sub-national government debt management and therefore restrict sub-national government debt management in China. This shows that the grim situation of our sub-national government debt objectively asks for reforming our current government accounting as soon as possible. Providing the necessary accounting information for sub-national government debt management is a top priority. This article starts from the inherent relationship between sub-national government debt management and government accounting, analyzes the reason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hinese sub-national government debt, systematically analyzes shortcomings of our government accounting and their impact on sub-national government debt management. On the basis of relevant international experience, this article probes how to reform and improve our government accounting in order to provide the comprehensive, reliable and timely sub-national government debt information with higher quality, which is needed for realizing sub-national government debt management objectives.
     The main contents are as follows:
     Chapter I is the introduction. This chapter describes the research background and the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of the topic, comprehensively discusses the research results from the overseas and domestic scholars on sub-national government debt management and the issues related to government accounting, describes the research methods, research ideas and structural arrangement, points out the innovations and shortcomings.
     ChapterⅡis about sub-national government debt management and government accounting. This chapter explains the basic theory of sub-national government debt management and government accounting, discusses and analyz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m, which offer the theoretical support for the reform of sub-national government debt management. Sub-national government debt management should base on the relevant data supplied by government accounting. One of government accounting objects is sub-national government debt. And a main objective of government accounting is to serve for government debt management. The development of sub-national government debt management requires government accounting to renovate accordingly.
     Chapter III describes current situation of sub-national government debt management in China. This chapter traces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Chinese sub-national government debt, systematically analyzes the causes of Chinese sub-national government debt and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management process. Among them, this chapter emphatically analyzes the causes, functions and risks of sub-national government debt on the sub-national government financing platform, and then points out that current government accounting is an important limiting factor in sub-national government debt management.
     Chapter IV is about government accounting in Chinese sub-national government debt management. This chapter combs past and present situation about the recognition, measurement and reporting of sub-national government debt in current government accounting, and then systematically analyzes existing problems about recognition, measurement and reporting of sub-national government debt in current government accounting and the effect on sub-national government debt management.
     Chapter V discusses sub-national government debt management and government accounting in foreign countries. This chapter not only reviews the recognition, measurement and reporting of sub-national government debt in sub-national government debt management practices and government accounting of the U.S. and France, but also analyzes the situation about International Public Sector Accounting Standards on recognition, measurement and reporting of government debt. On this basis, this chapter obtains the beneficial enlightenment for related reform in China.
     Chapter VI analyzes relevant order and objectives in Chinese government accounting reform. This chapter makes the following discussions:First, this chapte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aws and regulations, studies how to put sub-national government borrowing behavior in the sun in order that the government accounting can justifiably reflect and measure related contents. Secondly, on this basis, this chapter explores ways of strengthening supervision of sub-national government's direct borrowing behavior. Finally, this chapter proposes objectives of government accounting reform according to the needs of sub-national government debt management.
     Chapter VII states related ideas about Chinese government accounting reform. The reform concept about recognition, measurement and reporting of sub-national government debt in Chinese government accounting is the focus and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 This chapter makes a specific, detailed reform and perfection program on the recognition and measurement of Chinese sub-national government debt, outlines the overall framework of sub-national government debt reporting system and designs specific action plans.
     Strengthening sub-national government debt management and preventing debt risk is the most urgent, important work in Chinese current economic work. Probing government accounting reform to adapt to the needs of sub-national government debt management is a new research field. Looking at the full text, innovations of this article are as follows:
     1. Study Chinese government account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ub-national government debt management, discuss inherent relationship between government accounting and Chinese sub-national government debt in theory.
     2. Analyze the causes of creation or existence of various sub-national government debt, debt status and problems in the debt management more comprehensively and systematically.
     3. Combine past and present situations about the recognition, measurement and reporting of sub-national government debt more comprehensively and systematically for the first time. Analyze major problems and causes of the recognition, measurement and reporting of sub-national government debt in Chinese current government accounting thoroughly, as well as the impact on sub-national government debt management. Among them, this research conducts a comprehensive, in-depth analysis of the problems that related information which sub-national government borrow debts through the "local government financing platform" is not recorded and reported in current government accounting.
     4. Propose relevant orders and objectives of Chinese government accounting reform from the actual conditions in China.
     5. Present a general idea of reforming and improving the recognition, measurement and reporting of sub-national government debt in Chinese government accounting systematically and comprehensively; design specific operational programs of recognition and measurement of various sub-national government debts; outline a general framework of sub-national government debt report system and design the concrete operation schemes. These can provide references for the government accounting and debt management in theory and practice.
引文
①李丽辉:“财经新指标三问”,《人民日报》2010年3月22日。
    ②温家宝:“政府工作报告——二0一0年三月五日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人民日报》2010年3月16。
    ①吴邦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二0一0年三月九日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人民日报》2010年3月18日。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83页。
    ①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下卷,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第488页
    ②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下卷,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第489页。
    ③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下卷,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第490页。
    ①大卫·李嘉图:《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商务印书馆1976年版,第211页。
    ②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第109页。
    ①黄佩华/Christine P.W.Wong、迪帕克/Deepak Bhattasli等著,吴素萍、王桂娟等译:《中国:国家发展与地方财政》,中信出版社2003年版,第11页。
    ①Hana Polackova Brixi.马骏主编,梅鸿译/校,《财政风险管理:新理念与国际经验》,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年版,第240页。
    ②Hana Polackova Brixi.马骏主编,梅鸿译/校,《财政风险管理:新理念与国际经验》,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年版,第259页。
    ①Hana Polackova Brixi.马骏主编,梅鸿译/校:《财政风险管理:新理念与国际经验》,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年版,第260页。
    ①何振一:《理论财政学》,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年版,第224、225页。
    ②何振一:《理论财政学》,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年版,,第225、226页。
    ③姜维壮:《中国当代财政学》,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9年版,第213页。
    ④何振一:《理论财政学》,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年版,第226、227页。
    ①何振一:《理论财政学》,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年版,第228、229、231页。
    ②王美涵主编:《中国财政风险实证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9年版,第15页。
    ③刘尚希:《财政风险及其防范问题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25页。
    ①张永生:“政府间事权与财权如何划分?”,《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8年2期。
    ①冯淑萍:“中国对于国际会计协调的基本态度与所面临的问题”,《会计研究》2004年第1期。
    ②刘玉廷:“我国政府会计改革的若干问题”,《预算管理与会计》2004年10期。
    ①陆建桥:“关于加强我国政府会计理论研究的几个问题”,《会计研究》2004年第7期。
    ①财政部会计准则委员会编:《政府绩效评价与政府会计》,大连出版社2005年版,第490页。
    ②财政部会计准则委员会编:《政府绩效评价与政府会计》,大连出版社2005年版,第495-502页。
    ①财政部会计准则委员会编:《政府绩效评价与政府会计》,大连出版社2005年版,第509、514页。
    ①刘尚希:《财政风险及其防范问题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6页。
    ①刘尚希:《财政风险及其防范问题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9页。
    ②张馨:《透视中国公共债务问题:现状判断与风险化解》,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年版,第8页
    ③刘尚希:《财政风险及其防范问题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51页。
    ①财政部会计准则委员会编:《政府绩效评价与政府会计》,大连出版社2005年版,第445页。
    ②邓子基等:《公债经济学》,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0年版,第261页。
    ①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下卷,商务印书馆1983版,第489页。
    ①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商务印书馆1981版,第109页
    ①“希腊债务危机遭遇市场‘非理性’反应”,《人民日报》2010年5月7日。
    ①类承曜:《国债的理论分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89页。
    ①时红秀:《财政分权、政府竞争与中国地方政府的债务》,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年版,第109页。
    ②贾康:《地方财政问题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年版,第8、9页。
    ①刘尚希,《财政风险及其防范问题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4年版,第15页。
    ①刘尚希:《财政风险及其防范问题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6页。
    ①杨纪琬、娄尔行主编:《经济大辞典.会计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1年版,第1页。
    ②葛家澍:《会计的基本概念》,经济科学出版社1986年版,第106页。
    ①B.J.理德与约翰.W.斯韦恩著,朱萍、蒋洪译:《公共财政管理》(第二版),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年版,第16页。
    ②B.J.理德与约翰.W.斯韦恩著,朱萍、蒋洪译:《公共财政管理》(第二版),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年版,第20页。
    ①[美]陈立齐著陈穗红、石英华译:《美国政府会计准则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9年版,第8页。
    ②王雍君:《政府预算会计问题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5页。
    ③邢俊英:《基于政府负债风险控制的中国政府会计改革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年版,第71页。
    ① B.J.理德与约翰.W.斯韦恩著,朱萍、蒋洪译:《公共财政管理》(第二版),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年版,第20页。
    ②B.J.理德与约翰.W.斯韦恩著,朱萍、蒋洪译:《公共财政管理》(第二版),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年版,第20页。
    ③王雍君:《政府预算会计问题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5页。
    ①徐志、杨柳:“我国政府会计核算基础问题研究”,《预算管理与会计》2007年第2期。
    ①[美]陈立齐著, 陈穗红、石英华译:《美国政府会计准则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9年版,第134、135页。
    ①刘尚希:《财政风险及其防范问题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69、70页。
    ①Hana Polackova Brixi.马骏主编,梅鸿译/校:《财政风险管理:新理念与国际经验》,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年版,第260页。
    ②王雍君:《政府预算会计问题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08、109页。
    ③周三多、陈传明:《管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版,第4页。
    ①吴邦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二0一0年三月九日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人民日报》2010年3月18日。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预算司编:《财政部代理发行2009年地方政府债券问题解答》,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9年版,第38页。
    ①谢旭人主编:《中国财政改革三十年》,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年版,第475、476页。
    ②温家宝:“政府工作报告——二0一0年三月五日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人民日报》2010年3月16。
    ①财政部会计准则委员会编:《政府绩效评价与政府会计》,大连出版社2005年版,第507、508页。
    ②刘尚希:《财政风险及其防范问题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75页。
    ①李丽辉:“财经新指标三问”,《人民日报》2010年3月22日。
    ①贺康、孟艳:“运用长期建设国债资金规范和创新地方融资平台的可行思路探讨”《理论前沿》2009年第8期。
    ①冯淑萍:“中国对于国际会计协调的基本态度与所面临的问题”,《会计研究》2004年第1期。
    ①财政部会计准则委员会编:《政府绩效评价与政府会计》,大连出版社2005年版,第507、508页。
    ①何振一:《理论财政学》,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年版,第225页。
    ①《资本论》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11页。
    ①财政部预算司、香港理工大学课题组:《国际公立单位会计准则》,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年版,第15页。
    ①财政部会计司:《政府会计研究报告》,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7-29页。
    ②财政部会计司:《政府会计研究报告》中的“张通:政府会计准则体系”,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75-278页。
    ①李萍主编,许宏才、李承副主编:《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国际比较与借鉴》,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9年版,第70-112页。
    ①[美]陈立齐著,陈穗红、石英华译:《美国政府会计准则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9年版,第47页。
    ②[美]陈立齐著,陈穗红、石英华译:《美国政府会计准则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9年版,第53页。
    ③[美]陈立齐著,陈穗红、石英华译:《美国政府会计准则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9年版,第57页。
    ④美国政府会计委员会/编,香港理工大学中国会计与金额研究中心/组织翻译,马如雪、刘颖、陈胜群/译:《美国州和地方政府会计与财务报告准则汇编》,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614页。
    ⑤美国政府会计委员会/编,香港理工大学中国会计与金额研究中心/组织翻译,马如雪、刘颖、陈胜群/译:《美国州和地方政府会计与财务报告准则汇编》,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618页。
    ⑥美国政府会计委员会/编,香港理工大学中国会计与金额研究中心/组织翻译,马如雪、刘颖、陈胜群/译:《美国州和地方政府会计与财务报告准则汇编》,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10页。
    ①赵建勇:《政府与非利组织会计》,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210页。
    ②[美]陈立齐著,陈穗红、石英华译:《美国政府会计准则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9年版,第93页。
    ①本部分主要参考了李萍主编,许宏才、李承副主编:《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国际比较与借鉴》(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9年版,第195-206页”)一书中的内容。
    ②本部分内容参考了:财政部会计司:《欧洲政府会计与预算改革》,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79-214页。
    ①贾康:《地方财政问题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年版,第159-161页。
    ②大卫·N·海曼(David N. Hyman)/著,章彤译/校:《公共财政:现代理论在政策中的应用(第六版)》,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年版,第438、439页。
    ③黄佩华/Christine P.W.Wong、迪帕克/Deepak Bhattasli等著,吴素萍、王桂娟等译:《中国:国家发展与地方财政》,中信出版社2003年版,第11页。
    ①Richard Allen和Daniel Tommasi著,章彤译/校:《公共开支管理》,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9年版,第223页。
    ①刘尚希、于国安主编:《地方政府或有负债:隐匿的财政风险》,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年版,第9页。
    ①广东省预算会计研究会:“编制政府会计年度‘合并资产负债表’的研究”,《预算管理与会计》2009年第2期。
    ②广东省预算会计研究会:“编制政府会计年度‘合并资产负债表’的研究”,《预算管理与会计》2009年第2期。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83页。
    2.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下卷,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
    3.大卫.李嘉图,《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商务印书馆1976年版。
    4.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
    5.布坎南,《公共财政》,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1年版。
    6.大卫.N.海曼(David N.Hyman)/著,章彤译/校:《公共财政:现代理论在政策中的应用(第六版)》,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年版,第419-446页。
    7.黄佩华/Christine P.W.Wong、迪帕克/Deepak Bhattasli等著,吴素萍、王桂娟等译:《中国:国家发展与地方财政》,中信出版社2003年版。
    8. Hana Polackova Brixi、马骏主编,梅鸿译/校,《财政风险管理:新理念与国际经验》,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年版。
    9.财政部预算司、香港理工大学课题组:《国际公立单位会计准则》,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年版。
    10.财政部会计司:《政府会计研究报告》,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11.财政部会计准则委员会编:《政府绩效评价与政府会计》,大连出版社2005年版。
    12.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编著、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整理:《财政透明度》,人民出版社2001版。
    13.美国政府会计委员会/编,香港理工大学中国会计与金额研究中心/组织翻译,马如雪、刘颖、陈胜群/译:《美国州和地方政府会计与财务报告准则汇编》,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14.[美]陈立齐著,陈穗红、石英华译:《美国政府会计准则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9年版。
    15.何振一,《理论财政学》,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年版。
    16.姜维壮,《中国当代财政学》,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9年版。
    17.赵志耘,《公债经济效应论》,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7年版。
    18.王美涵主编,《中国财政风险实证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9年版。
    19.刘尚希:《财政风险及其防范问题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20.贾康,《地方财政问题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年版。
    21.张馨:《公共经济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年版。
    22.张馨:《财政公共化改革:理论创新·制度改革·理念更新》,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年版。
    23.沈玉平:《公共选择理论与地方公共财政制度创新》,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年版。
    24.刘星刘谊:《中国地方财政风险及其控制与防范》,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年版。
    25.时红秀:《财政分权、政府竞争与中国地方政府的债务》,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年版。
    26.浙江省财政税务科学研究所等编:《地方政府债务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27.沈立人:《地方政府的经济职能与经济行为》,上海远东出版社1999年版。
    28.项怀诚楼继伟:《中国政府会计改革五年1998—2003》,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年版。
    29.楼继伟:《政府预算与会计的未来——权责发生制改革纵览与探索》,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年。
    30.王雍君:《政府预算会计问题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31.赵建勇:《政府财务报告问题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年版。
    32.石英华:《政府财务信息披露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年版。
    33.邢俊英:《基于政府负债风险控制的中国政府会计改革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年版。
    34.王瑶:《公共债务会计问题研究》,经济管理出版社2009年版。
    35.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制定:《企业会计准则》(2006),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36.财政部会计司编写组:《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08),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37.张馨:《透视中国公共债务问题:现状判断与风险化解》,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年版。
    38.邓子基等:《公债经济学》,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0年版。
    39.类承曜:《国债的理论分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40.冯健身,《公共债务》,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年版。
    41.梁尚敏、郭代模主编:《发展财政学》,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年版。
    42.林双林刘怡钱立蒋云赟主编:《中国地方政府财政改革:新视野新思维》,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9年版,
    43.武彦民:《财政风险:评估与化解》,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年版。
    44.张志超:《财政风险》,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年版。
    45.李萍主编,许宏才、李承副主编:《地主政府债务管理:国际比较与借鉴》,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9年版。
    46.王金龙:《财政风险与金融风险》,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年版。
    47.吕伟:《政府或有负债风险管理研究——理论框架与实践探索》,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年版。
    48.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湖北财政与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地方财政研究中心:《中国地方财政发展报告——湖北省县乡政府债务问题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
    49.傅志华:《国家财政安全论》,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50.杨纪琬、娄尔行主编:《经济大辞典.会计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1年版。
    51.葛家澍:《会计的基本概念》,经济科学出版社1986年版。
    52.赵建勇:《政府与非利组织会计》,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53.周三多、陈传明:《管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版。
    54.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预算司编:《财政部代理发行2009年地方政府债券问题解答》,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9年版。
    55.谢旭人主编:《中国财政改革三十年》,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年版。
    56.财政部国库司编:《国库集中收付与预算会计制度汇编》,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9年版。
    57.《资本论》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
    58.B.J.理德与约翰.W.斯韦恩著,朱萍、蒋洪译:《公共财政管理》(第二版),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年版。
    59. Richard Allen和Daniel Tommasi著,章彤译/校:《公共开支管理》,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9年版。
    60.财政部会计司:《欧洲政府会计与预算改革》,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61.中国财政学会编:《新世纪新探讨——第十五次全国财政理论讨论会文选》,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年版。
    62.刘尚希、于国安主编:《地方政府或有负债:隐匿的财政风险》,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年版。
    63.陈敏:《财务报表革命》,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9年版。
    64.张永生:“政府间事权与财权如何划分?”,《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8年2期
    65.冯淑萍:“中国对于国际会计协调的基本态度与所面临的问题”,《会计研究》2004年第1期。
    66.刘玉廷:“中国政府会计改革的若干问题”,《预算管理与会计》2004年第10期。
    67.陆建桥:“关于加强我国政府会计理论研究的几个问题”,《会计研究》2004年第7期。
    68.陈穗红、金介辉、石英华:《论我国政府会计权责发生制应用问题》,《财政研究》2004年第11期。
    69.李建发:“论改进我国政府会计与财务报告”,《会计研究》2001年第6期。
    70.李建发、肖华:《公共财务管理与政府财务报告改革》,《会计研究》2004年第9期。
    71.娄洪:“研究推进我国政府会计改革的思考”,《预算管理与会计》2008年第9期。
    72.徐镇绥:“试论政府会计改革中会计基础选择问题”,《会计研究》2006年第12期。
    73.徐志、杨柳:“我国政府会计核算基础问题研究”,《预算管理与会计》2007年第2期。
    74.呼显岗:“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特点、成因和对策》,《财政研究》2004年第5期。
    75.李建发、路军伟:“我国政府财务报告改革若干问题”,《预算管理与会计》2006 年第9期
    76.贾康、孟艳:“运用长期建设国债资金规范和创新地方融资平台的可行思路探讨”《理论前沿》2009年第8期。
    77.财政部预算司:“国外地方政府债务规模控制与风险预警”,《经济研究参考》2008年第62期。
    78.财政部预算司课题组:“世界银行专家谈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理论及国际经验”,《经济研究参考》2009年第43期。
    79.广东省预算会计研究会:“编制政府会计年度‘合并资产负债表’的研究”,《预算管理与会计》2009年第2期。
    80.张国兴:“关于构建我国政府会计体系问题的研究”,《会计师研究》2008年第3期。
    81.张琦、程晓佳:“政府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的适度分离与协调;一种适合我国的改革路径”《会计师研究》2008年第11期。
    82.张琦、张娟:“政府会计改革:问题、对策与建议——政府会计改革研讨会综述”《会计研究》2009年第10期。
    83.王庆东、常丽:“政府财务报告改革导向及其实现机制探索”,《会计研究》2007年第3期。
    84.张娟:“政府会计与企业会计:概念框架差异与启示——基于IPSASB与IASB最新研究成果的分析”,《会计研究》2010年第3期。
    85.张海星:“地方债放行:制度配套与有效管理”,《财贸经济》2009年第9期。
    86.金大卫:“我国地方政府发债:制度根源、风险控制、法律规范”,《财政研究》2010年第1期。
    87.邓晓兰、谢平、武永义:“地方公债制度约束机制的博弈分析”,《财政研究》2010年第1期。
    88.梅建明、钟启高:“关于当前地方政府建设融资的几个问题”,《财政研究》2010年第2期。
    89.郭世坤、刘都生:“迪拜债务违约危机影响及启示”,《投资研究》2010年第1期。
    90.李丽辉:“财经新指标三问”,《人民日报》2010年3月22日。
    91.温家宝:“政府工作报告——二0一0年三月五日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人民日报》2010年3月16日。
    92.吴邦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二0一0年三月九日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人民日报》2010年3月18日。
    93.“希腊债务危机遭遇市场‘非理性’反应”,《人民日报》2010年5月7日。
    94.吴红缨:“全国城投负债已达六万亿偿债来源多多数依赖土地”,《21世纪经济报道》2010年3月20日。
    95. Hana Polackova Brixi (1998), "Contingent Government Liabilities:a Hidden Risk for Fiscal Stability," World Bank.
    96. Hana Polackova Brixi, Allen Schick (1998), "Government at Risk", World Bank.
    97. Irwin, Timothy, and others, eds (1997), "Dealing with Public Risk in Private Infrastructure. World Bank Latin American and Caribbean Studies", World Bank.
    98. Cassard, Marcel and David Folkerts_Landau (1997), "Risk Management and Sovereign Assets and Liabilities", IMF Working paper. World Bank. Processed.
    99. Honohan, Patrick and Daniel Klingebiel(2000). "Controlling Fiscal Cost of Banking Crises." World Bank. Processed.
    100. Heller, Peter (1997), "Aging in Asian "Tigers":Challenges for Fiscal Policy. ", IMF.
    101. Kharas, Homi and Deepak Mishra.(2000). "Hidden Deficits and Currency Crises ".World Bank. Processed.
    102. Chan, J.L, "Government Accounting :An Assessment of Theory, Purpose and Standards," Public Money and Management (January 2003), pp.13-20.
    103. IFAC(2003),Cash Basis IPSAS; Financial Reporting Under the Cash Basis of Accounting.New York.
    104. IFAC(2002),Transition to the Accrual Basis of Accounting:Guidance for Governments and Government Entities. Public Sector Study 14..New York:Public Committee.
    105. Fiscal Year 2009 Financial Report of the United State Government, http://www.gao.gov.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