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之洞与中国近代兵工企业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作为洋务运动后期的殿军人物,建立近代兵工企业是张之洞洋务成就中最引人注目的一项。由其一手创办的汉阳兵工厂因体系完备、技术先进、生产能力强,在当时赢得了“巨龙之爪”、“东方克虏伯”的美誉。抗日战争时期,“汉阳造”步枪成为中国军队抵御日寇的重要武器,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实际上,除了建立著名的汉阳兵工厂外,张之洞的兵工活动还远不止于此。早在担任两广总督期间,他便采取一系列措施对广东原有的兵工局厂进行整顿扩建,促进了广东近代兵器工业的兴起。两次署理两江总督,张之洞又多次对江南制造局进行整顿,并统筹该厂的迁建工作,为晚清乃至民国时期该厂的发展走向奠定了基础。张之洞在两广、湖广、两江任上进行的兵工活动是一个整体的过程,对中国近代兵工企业的崛起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本文按照时间推移和地点变化,以张之洞在广东、湖北、江南三地整顿或兴办兵工企业的活动为主要线索,重点考察与之相关的各主要兵工局厂的建立、财政经费、军火生产、人才培养、技术创新、局厂管理等问题,理清张之洞兵工思想及活动的主要脉络,并对其作出客观的历史评价。在史料运用方面,力求以第一手资料为主,包括张之洞本人及其他相关人员的奏折、电稿、书信、批札等等,同时广泛搜索各种相关的档案史料以及晚清的报刊杂志,以严谨的态度对史料进行整理和辨伪,力图真实、详尽的还原史实。在研究方法上,以历史学为基础,借鉴国防经济学等学科的知识和研究方法,希望能够拓宽本文的研究层面。
     全文主体分为六章。第一章《中国近代兵工企业概况》主要介绍晚清以来中国近代兵工企业的发端以及中法战争前近代兵工企业的概况,找出这一时期兵工企业的特点与不足,揭示张之洞创办兵工事业是顺应历史潮流之举。
     第二章《张之洞与广东近代兵器工业》主要记述张之洞担任两广总督期间进行的兵工活动,这是张氏兴办兵工企业的正式开端。张之洞督粤之前,广东的兵工基础相当薄弱,在中法战争的直接刺激下,张之洞整顿旧厂、建立新厂,为广东近代兵器工业的兴起奠定了基础。同时,建立近代大型兵工企业——广东枪炮厂的计划也在酝酿之中,随着张之洞的迁任,枪炮厂最终落地湖北。
     第三章《张之洞与湖北兵工厂》主要论述张之洞兴建湖北兵工厂的经过以及晚清时期该厂的发展沿革。重点考察三个问题:第一,财政状况,包括该厂的经费收支和财政管理状况,说明其经费困难的根本原因。第二,军火生产情况,包括生产能力、技术水平、产品的质量与性能、分拨与营销、制式划一的努力等等,揭示其生产运作的特点。第三,兵工人才培养与科技创新,包括军官及技术人才培养和基层官兵培训,指出张之洞培养兵工人才和进行技术创新的成绩与缺陷。
     第四章《张之洞与江南制造局的迁建风波》主要论述张之洞提出的江南制造局迁建计划及其结局。江南制造局因选址失误多次计划迁建,但均未成功。1903年,张之洞提出了新的迁建计划,却在执行中遇到了阻力,虽经适时修改,清政府仍对其可行性存有疑虑。1905年铁良提出建立南、北、中三厂,张之洞的迁建计划宣告失败。本章重点分析江南制造局迁建风波中复杂的政治因素,指出张之洞迁建计划的失败是其相互作用的结果。
     第五章《张之洞、李鸿章兵工事业比较研究》主要以中国近代影响最大的兵工企业——湖北兵工厂和江南制造局为中心进行比较研究。作为晚清洋务运动不同阶段的两大兵工巨头,两厂的建立时间、创办者、所处的历史环境均不相同。本章重点对两厂的设备引进、经费来源、军火生产、译书和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比较,揭示以两厂为代表的中国近代兵器工业的共性特征和发展规律。
     第六章《张之洞与中国近代兵工企业的历史地位》主要对张之洞建立近代兵工企业的活动进行梳理和评价。重点讨论四个问题:第一,张之洞兵工思想的形成过程,这与历史潮流的推进和张氏兵工实践的展开密不可分。第二,张之洞兴办兵工企业的历史环境,揭示政治因素和政府态度对其兵工活动产生的影响。第三,对张之洞兴建近代兵工企业的历史地位作出客观评价。第四,揭示张之洞兴办近代兵工企业的缺陷和不足。
     结语部分从历史的角度出发,分析张之洞与近代兵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瓶颈,说明中国现代化起步之艰难。
As a rearguard character in later period of westernization movement, establishing modern ordnance enterprise is most noticeable in Zhang Zhidong's achievement on foreign affairs. Because of the technological advance and productivity, Hanyang ordnance factory which managed by Zhang Zhidong completly, was famous as "fingernail of the big dragon"and"Eastern Krupp" at that time. In Sino-Japanese War, "Hanyang rifles" were the main weapons Chinese army use to resist Japanese invaders, which had made indelible contribution for China's independence. In fact, Zhang Zhidong's ordnance activity is not limited to the establishment of Hanyang ordnance factory.As early as being the governor of Liangguang, he took series of measures to reorganize and expand the original ordnance factoryies there, which started modern weapons industry of Guangdong. Two times being the governor of Liangjiang, Zhang Zhidong reorganized the Jiangnan ordnance factory for several times, and planed to rebuild it in a new place,which has laid the foundation of its development trend in latter Qing and even the Republic of China time. Zhang Zhidong's ordnance activity in Liangguang, Huguang and Liangjiang is an overall process, which developed positive function to the rising of Chinese modern ordnance enterprise.
     According to time and place, this article takes Zhang Zhidong's ordnance activity in Liangguang, Huguang and Liangjiang as the main clue, inspecting with the ordnance factories' establishment, finance, production, personnel, technology, management and so on. Try to clear the main vein of Zhang Zhidong's ordnance thought and activity,and make objective historical appraisal to it. Make efforts to use the first material primarily, including Zhang Zhidong and other related person's memorial, draft telegram, correspondence, note and so on, as well as the files and magazines in latter Qing dynasty. At the same time, reorganizae the historical data, try to return to the original historical evidence. In the method of research, taking history as the foundation, profites from defense economics and other research technique, hopes to expand the research stratification of the article.
     This text divides into six chapters. Chapter One "the Historical situation of Zhang Zhidong's Ordnance Activity" mainly introduces the starting of Chinese modern ordnance enterprises in latter Qing dynasty as well as the survey of them before Sino-French war. Try to discover the characters and insufficiency of the ordnance enterprises this time, promulgating that Zhang Zhidong's ordnance activity is an action of the historical trend.
     Chapter Two "Zhang Zhidong And Guangdong Modern Weapons industry" mainly records Zhang Zhidong's ordnance activity in Liangguang period, which is the official beginning of Zhang's establishment of modern ordnance enterprises. Before Zhang's arrival, Guangdong's ordnance foundation is quite weak. Stimulating by the Sino-French war, Zhang Zhidong reorganizes and establishes modern ordnance factories, starting the modern weapons industry of Guangdong. At the same time, Zhang Zhidong plans to establish a modern large ordnance enterprise--Guangdong Ordnance Factory, which is moved to Hubei along with him finally.
     Chapter Three "Zhang Zhidong And Hubei Ordnance Factory" mainly elaborates Zhang Zhidong's contribution on th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Hubei ordnance factory in latter Qing dynasty. Inspecting three questions:Firstly, the pecuniary condition, including the factory's financial revenue and expenditure, as well as the way of financial control, shows the reasons of its pecuniary embarrassment. Secondly, the military production, including the productivity, the technology, the quality, the marketing, the efferts to service pattern unification and so on, promulgates the characteristic of its operation. Thirdly, the ordnance personnel training and the innovation, including the military officer and technology personnel training and the basic unit soldiers training, points out the results and shortcomings.
     Chapter Four "Zhang Zhidong And the Rebuilding Disturbance of Jiangnan Ordnance Factory" mainly elaborates Zhang Zhidong's plan and result of Jiangnan ordnance factory's rebuilding. Because of the fault on the location selected, Jiangnan ordnance factory was being planed to rebuild on a new site for many times, but never succeed. In 1903, Zhang Zhidong proposed a new rebuilding plan, which has met resistance in the execution. After revises, the Qing government still had anxiety to its feasibility. In 1905, Tieliang proposed to establish south, north, middle three ordnance factories, which announced that Zhang Zhidong's plan defeated. It is the result of many complex political factors in Jiangnan ordnance factory's rebuilding disturbance.
     Chapter Five "Comparison of Zhang Zhidong and Li Hongzhang's Ordnance Activity " mainly takes the biggest modern ordnance enterprises--Hubei ordnance factory and Jiangnan ordnance factory as the center to carry on some studies. As the two big ordnance giants in different periods of westernization movement, the setup times, creators, historical situations of the two factories are not the same. This chapter compares the two factories' equipment introduction, funds originate, military production, book translation and personnel training and so on. As the representatives of Chinese modern weapons industry, the comparion will promulgate the two factories' general character and difference.
     Chapter Six "the Historical Situation of Zhang Zhidong And His Modern Ordnance Enterprises" mainly combs and appraises Zhang Zhidong's activity of establishing modern ordnance enterprises. Discussing four issues:Firstly, the forming process of Zhang Zhidong's ordnance thoughts, which launches with historical advancement and Zhang's ordnance practice. Secondly, the historical situation of Zhang Zhidong's ordnance activity, including the political factors and government manners. Thirdly, make objective evaluation on Zhang Zhidong and his modern ordnance enterprises. Forthly, promulgate flaw and insufficiency of Zhang Zhidong's modern ordnance enterprises.
     The conclusion part will analyze the bottlenecks which Zhang Zhidong and his modern ordnance enterprises meet in the developing process. Tty to explain the difficulty in the starting of Chinese modernization.
引文
①陈月清:《张之洞所办企业的特点和性质》,《山东大学学报》,1964年第2期,第41页。
    ①陈钧、任放:《世纪末的兴衰:张之洞与晚清湖北经济》,中国文史出版社1991年版,第68页。
    ①后德俊:《湖北科学技术史稿》,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年版,第332页。
    ①德庇时:《战争和缔和后的中国》,第1卷,1852年伦敦出版,第310页。
    ②魏源:《筹海篇》,《魏源全集》,第4册,岳麓书社2004年版,第41页。
    ③魏源:《筹海篇》,《魏源全集》,第4册,岳麓书社2004年版,第33页。
    ④魏源:《海国图志》,卷2,《魏源全集》,第4册,岳麓书社2004年版,第29-31页。
    ①王尔敏:《清季兵工业的兴起》,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78年版,第34页。
    ②郭廷以:《太平天国史事日志》,上册,上海书店1986年版,第294页。
    ③牛俊法:《论近代清军的装备与战术》,《史学月刊》,1985年第6期,第66页。
    ④骆秉璋:《陈镇由粤领解洋炮到省片》,《骆文忠公奏议》,卷1,《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7辑,台北文海出版社1967年,第115页。
    ⑤郭廷以:《太平天国史事日志》,上册,上海书店1986年版,第356页。
    ⑥(美)费正清编: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译室译:《剑桥中国晚清史》,上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年版,第534页。
    ①郭廷以:《太平天国史事日志》,下册,上海书店1986年版,附录第135页。
    ②(美)费正清编: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译室译:《剑桥中国晚清史》,上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年版,第329页。
    ③李鸿章:《上海机器局报销折》,光绪元年十月十九日,《李鸿章全集·奏稿》,卷26,时代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第1127页。
    ①《论中国军火制造》,1872年4月11日《捷报》。
    ②鲍尔吉:《马格里传》,第79页,孙毓棠编:《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1辑,上册,科学出版社1957年版,第253页。
    ③李鸿章:《经营官弁习制西洋火器渐有成效折》,同治三年十二月二十七日,《李鸿章全集·奏稿》,卷7,时代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第357页。
    ①《清季各省机器局厂建制表》,参见王尔敏:《清季兵工业的兴起》,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78年版,第125-126页。
    ①袁为鹏:《张之洞与湖北工业化的起始:汉阳铁厂“由粤移鄂”透视》,《武汉大学学报》,2001年第1期,第70-71页。另可参见石泉:《甲午战争前后之晚清政局》,三联书店1997年版,第32页。
    ①《遵旨保奖筹济滇桂饷械冒险运解异常出力人员折》,光绪十二年五月二十二日,苑书义等主编:《张之洞全集》,第1册,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463-464页。
    ②《札藩、运两司议开铁禁》,光绪十二年十月二十日,苑书义等主编:《张之洞全集》,第4册,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2532页。
    ③《札粮道存储开设枪炮厂经费》,光绪十五年正月十二日,苑书义等主编:《张之洞全集》,第4册,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2570页。
    ④《致总署》,光绪十一年正月初六日,苑书义等主编:《张之洞全集》,第7册,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4964页。
    ⑤《筹议海防要策折》,光绪十一年五月二十五日,《张之洞全集》第1册,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307页。
    ⑥《致总署》,光绪十年正月初一日,苑书义等主编:《张之洞全集》,第3册,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1878页。
    ⑦《筹建枪炮厂折》,光绪十五年七月初七日,苑书义等主编:《张之洞全集》,第1册,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674页。
    ①《筹议海防要策折》,光绪十一年五月二十五日,苑书义等主编:《张之洞全集》,第1册,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309-310页。
    ②《敬陈海防情形折》,光绪十年九月初三日,苑书义等主编:《张之洞全集》,第1册,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250页。
    ③《查阅旗、绿各营附省各营阵式技艺折》,光绪十二年三月,赵德馨主编:《张之洞全集》,第1册,武汉出版社2009年版,第396页。
    ④《筹议海防要策折》,光绪十一年五月二十五日,苑书义等主编:《张之洞全集》,第1册,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310-312页。
    ①《筹议大治水师事宜折》,光绪十一年九月初五日,苑书义等主编:《张之洞全集》,第1册,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360页。
    ②《创设枪弹厂片》,光绪十三年五月初三日,苑书义等主编:《张之洞全集》,第1册,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558559页。
    ①《中国近代兵器工业》编审委员会主编:《晚清至民国的兵器工业》,国防工业出版社1998年版,第158页。
    ②《赵滨彦呈广东制造东西两局章程》,光绪十三年,工部档,《中国近代兵器工业档案史料》委员会编:《中国近代兵器工业档案史料》,第1册,兵器工业出版社1993年版,第367页。
    ①《赵滨彦呈广东制造东西两局章程》,光绪十三年,工部档,《中国近代兵器工业档案史料》委员会编:《中国近代兵器工业档案史料》,第1册,兵器工业出版社1993年版,第367页。
    ②《赵滨彦呈广东制造东西两局章程》,光绪十三年,工部档,《中国近代兵器工业档案史料》委员会编:《中国近代兵器工业档案史料》,第1册,兵器工业出版社1993年版,第368页。
    ①《赵滨彦呈广东制造东西两局章程》,光绪十三年,工部档,《中国近代兵器工业档案史料》委员会编:《中国近代兵器工业档案史料》,第1册,兵器工业出版社1993年版,第368-369页。
    ②《致广州李制台》,光绪二十年八月初八日,苑书义等主编:《张之洞全集》,第7册,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5795页。
    ③《致广州署广协黄》,光绪二十一年正月初七日,苑书义等主编:《张之洞全集》,第8册,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6058页。
    ④《致广东郑提台》,光绪二十一年正月十一日,苑书义等主编:《张之洞全集》,第8册,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6072页。
    ①《岑春煊奏请以新机扩充广东之旧厂片》,光绪三十一年十二月初十日,宫中朱批奏折档,《中国近代兵器工业档案史料》委员会编:《中国近代兵器工业档案史料》,第1册,兵器工业出版社1993年版,第204页。
    ②《中国近代兵器工业》编审委员会主编:《晚清至民国的兵器工业》,国防工业出版社1998年版,第158页。
    ③《中国近代兵器工业》编审委员会主编:《晚清至民国的兵器工业》,国防工业出版社1998年版,第158页。
    ①《冯宫保来电》,光绪二十年十一月二十九日,苑书义等主编:《张之洞全集》,第8册,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5944页。
    ②李滔:《中国兵工企业史》,兵器工业出版社2003年版,第111页。
    ③《中国近代兵器工业》编审委员会主编:《清末至民国的兵器工业》,国防工业出版社1998年版,第159-160页。
    ④《筹议海防要策折》,光绪十一年五月二十五日,苑书义等主编:《张之洞全集》,第1册,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310——312页。
    ①《筹建枪炮厂折》,光绪十五年七月初七日,苑书义等主编:《张之洞全集》,第1册,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674页。
    ②《札粮道存储开设枪炮厂经费》,光绪十五年正月十二日,苑书义等主编:《张之洞全集》,第4册,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2570页。
    ③《筹建枪炮厂折》,光绪十五年七月初七日,苑书义等主编:《张之洞全集》,第1册,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675页。
    ①《筹建枪炮厂折》,光绪十五年七月初七日,苑书义等主编:《张之洞全集》,第1册,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675页。
    ②《致柏林洪钦差》,光绪十四年七月二十四日,苑书义等主编:《张之洞全集》,第7册,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5305页。
    ③《筹建枪炮厂折》,光绪十五年七月初七日,苑书义等主编:《张之洞全集》,第1册,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675676页。
    ④《筹建枪炮厂折》,光绪十五年七月初七日,苑书义等主编:《张之洞全集》,第1册,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676页。
    ①《李瀚章奏请将广东筹建之枪炮厂移置天津通州等处折》,光绪十五年十一月十三日,军机处录副奏折档,《中国近代兵器工业档案史料》委员会编:《中国近代兵器工业档案史料》,第1册,兵器工业出版社1993年版,第212页。
    ②《李瀚章奏请将广东筹建之枪炮厂移置天津通州等处折》,光绪十五年十一月十三日,军机处录副奏折档,《中国近代兵器工业档案史料》委员会编:《中国近代兵器工业档案史料》,第1册,兵器工业出版社1993年版,第212页。
    ③李鸿章:《寄伯兄粤督》,光绪十五年十二月三十日,《李鸿章全集·电稿》,卷11,时代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第5713页。
    ④李鸿章:《议安置枪炮厂》,光绪十六年正月七日,《李鸿章全集·海军函稿》,卷4,时代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第4014页。
    ①《致海署、天津李中堂》,光绪十六年正月初七日,苑书义等主编:《张之洞全集》,第7册,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5424页。
    ②《致天津李中堂》,光绪十六年正月九日,苑书义等主编:《张之洞全集》,第7册,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5427页。
    ③《海署来电》,光绪十六年正月初四日,苑书义等主编:《张之洞全集》,第7册,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5422页。
    ①湖北兵工厂起初建立时称为“湖北枪炮厂”,1904年改为“湖北兵工厂”,1907年与湖北钢药厂合并之后称为“湖北兵工钢药厂”。有时亦因所在地而习惯上称为“汉阳兵工厂”。
    ②《海署来电》,光绪十六年正月十三日,苑书义等主编:《张之洞全集》,第7册,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5424页。
    ③《致海署、天津李中堂》,光绪十六年正月十五日,苑书义等主编:《张之洞全集》,第7册,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5429页。
    ④《李制台来电》,光绪十六年正月初十日,苑书义等主编:《张之洞全集》,第7册,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5426页。
    ⑤《致广州王藩台》,光绪十六年正月初十日,苑书义等主编:《张之洞全集》,第7册,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5428页。
    ①《致海署》,光绪十六年闰二月二十七日,苑书义等主编:《张之洞全集》,第7册,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5467页。
    ①《致俄京许钦差》,光绪十七年二月十九日,苑书义等主编:《张之洞全集》,第7册,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5546页。
    ②《致柏林许钦差》,光绪十七年三月二十八日,苑书义等主编:《张之洞全集》,第7册,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5560页。
    ③《致柏林许钦差》,光绪十七年四月初九日,苑书义等主编:《张之洞全集》,第7册,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5562页。
    ④《致柏林许钦差》,光绪十七年四月十九日,苑书义等主编:《张之洞全集》,第7册,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5562页。
    ⑤《许钦差来电》,光绪十七年五月初四日,苑书义等主编:《张之洞全集》,第7册,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5567页。
    ⑥《致柏林许钦差》,光绪十七年五月初二日,苑书义等主编:《张之洞全集》,第7册,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5566页。
    ⑦《致俄京许钦差》,光绪十七年七月初三日,苑书义等主编:《张之洞全集》,第7册,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5579页。
    ⑧《致俄京许钦差》,光绪十七年七月十二日,苑书义等主编:《张之洞全集》,第7册,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5582页。
    ①《致柏林洪钦差》,光绪十六年闰二月十五日,苑书义等主编:《张之洞全集》,第7册,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5462页。
    ②《汉阳枪厂被灾情形片》,苑书义等主编:《张之洞全集》,第2册,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919页。
    ③三三零三工厂厂志办编:《汉阳兵工厂史略》,未刊,汉阳区档案馆馆藏资料,第5页。
    ④《总署来电》,光绪二十年十二月十八日,苑书义等主编:《张之洞全集》,第3册,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2022页。
    ⑤《总署来电》,光绪二十一年正月二十七日,苑书义等主编:《张之洞全集》,第3册,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2030页。
    ①《汪洪霆致蔡锡勇电》,光绪二十一年二月初九日,抄本张之洞电稿,皮明庥、冯天瑜等编:《武汉近代(辛亥革命前)经济史料》,武汉地方志编纂委员会1981年版,第98页。
    ②《致俄京许钦差》,光绪十七年二月十九日,苑书义等主编:《张之洞全集》,第7册,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5546页。
    ③《添办架弹三厂并改换快炮机器折》,光绪二十年十月初三日,苑书义等主编:《张之洞全集》,第2册,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938页。
    ④《致俄京许钦差》,光绪十八年三月十四日,苑书义等主编:《张之洞全集》,第7册,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5686页。
    ⑤《致俄京许钦差》,光绪十八年八月十五日,苑书义等主编:《张之洞全集》,第7册,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5739页。
    ⑥《添办架弹三厂并改换快炮机器折》,光绪二十年十月初三日,苑书义等主编:《张之洞全集》,第2册,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939页。
    ①《添办架弹三厂并改换快炮机器折》,光绪二十年十月初三日,苑书义等主编:《张之洞全集》,第2册,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939页。
    ②《致柏林许钦差》,光绪二十年八月二十八日,苑书义等主编:《张之洞全集》,第7册,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5801页。
    ③《恽、蔡道来电》,光绪二十年十月十七日,苑书义等主编:《张之洞全集》,第7册,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5845页。
    ④《致武昌蔡道台、汉口恽道台》,光绪二十年十月十七日,苑书义等主编:《张之洞全集》,第7册,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5844-5845页。
    ⑤《许钦差来电》,光绪二十年十月二十一日,苑书义等主编:《张之洞全集》,第7册,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5848页。
    ①《许钦差来电》,光绪二十年十月二十一日,苑书义等主编:《张之洞全集》,第7册,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5848页。
    ②《恽道、蔡道来电》,光绪二十年十一月二十一日,苑书义等主编:《张之洞全集》,第8册,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5936页。
    ③《致汉口恽道台、武昌蔡道台》,光绪二十年十一月二十三日,苑书义等主编:《张之洞全集》,第8册,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5935-5936页。
    ④《致俄京许钦差》,光绪二十年十一月二十七日,苑书义等主编:《张之洞全集》,第8册,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5942页。
    ⑤《致武昌蔡道台、汉口恽道台》,光绪二十年十一月十六日,苑书义等主编:《张之洞全集》,.第8册,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5907-5908页。
    ①《致武昌蔡道台》,光绪二十一年五月二十六日,苑书义等主编:《张之洞全集》,第8册,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6446-6447页。
    ②《蔡道来电》,光绪二十一年五月三十日,苑书义等主编:《张之洞全集》,第8册,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6447页。
    ③《致武昌蔡道台》,光绪二十一年闰五月二十一日,苑书义等主编:《张之洞全集》,第8册,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6506页。
    ④《致武昌蔡道台》,光绪二十一年闰五月二十三日,苑书义等主编:《张之洞全集》,第8册,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6508-6509页。
    ⑤《蔡道来电》,光绪二十一年闰五月二十五日,苑书义等主编:《张之洞全集》,第8册,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6509页。
    ①《致汉口铁厂潘道台学祖》,光绪二十一年闰五月二十五日,苑书义等主编:《张之洞全集》,第8册,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6514-6515页。
    ②《潘道来电》,光绪二十一年闰五月二十七日,苑书义等主编:《张之洞全集》,第8册,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6515页。
    ③《致武昌蔡道台、汉口铁厂枪炮厂黄守、汪守》,光绪二十一年六月二十七日,苑书义等主编:《张之洞全集》,第8册,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6565页。
    ④《致武昌蔡道台》,光绪二十一年七月十六日,苑书义等主编:《张之洞全集》,第8册,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6602页。
    ⑤《蔡道来电》,光绪二十一年七月十九日,苑书义等主编:《张之洞全集》,第8册,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6602页。
    ①《文廷式奏湖北枪炮厂不可废于半途片》,光绪二十年十二月十七日,军机处录副奏折档,《中国近代兵器工业档案史料》编委会编:《中国近代兵器工业档案史料》,第1册,兵器工业出版社1993年版,第226页。
    ②《致武昌蔡道台》,光绪二十一年五月初十日,苑书义等主编:《张之洞全集》,第8册,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6423页。
    ③《致俄京许钦差》,光绪二十一年五月十七日,苑书义等主编:《张之洞全集》,第8册,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6437页。
    ④《致武昌蔡道台》,光绪二十一年闰五月二十二日,苑书义等主编:《张之洞全集》,第8册,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6507页。
    ⑤《致武昌蔡道台》,光绪二十一年闰五月二十五日,苑书义等主编:《张之洞全集》,第8册,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6517页。
    ⑥《蔡道来电》,光绪二十一年闰五月二十七日,苑书义等主编:《张之洞全集》,第8册,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6517页。
    ①《致汉口汉阳枪炮厂冯倅》,光绪二十一年八月二十四日,苑书义等主编:《张之洞全集》,第8册,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6659页。
    ②《冯倅来电》,光绪二十一年八月二十六日,苑书义等主编:《张之洞全集》,第8册,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6659页。
    ③《致俄京许钦差》,光绪二十一年九月初二日,苑书义等主编:《张之洞全集》,第8册,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6671页。
    ④《致俄京许钦差》,光绪二十二年十月初七日,苑书义等主编:《张之洞全集》,第9册,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7142页。
    ⑤《致柏林许钦差》,光绪二十二年五月二十九日,苑书义等主编:《张之洞全集》,第9册,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7032页。
    ①《致俄京许钦差》,光绪二十二年十月初七日,苑书义等主编:《张之洞全集》,第9册,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7142-7143页。
    ②《致俄京许钦差》,光绪二十二年十月十六日,苑书义等主编:《张之洞全集》,第9册,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7152页。
    ③《致俄京许钦差》,光绪二十三年正月初四日,苑书义等主编:《张之洞全集》,第9册,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7212页。
    ④《许钦差来电》,光绪二十三年三月十一日,苑书义等主编:《张之洞全集》,第9册,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7280页。
    ⑤《致俄京许钦差》,光绪二十三年三月十二日,苑书义等主编:《张之洞全集》,第9册,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7279-7280页。
    ①《致俄京许钦差》,光绪二十三年三月十四日,苑书义等主编:《张之洞全集》,第9册,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7281页。
    ②《许钦差来电》,光绪二十三年三月二十三日,苑书义等主编:《张之洞全集》,第9册,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7281-7282页。
    ③《致俄京许钦差》,光绪二十三年四月初四日,苑书义等主编:《张之洞全集》,第9册,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7300页。
    ④《致柏林许钦差》,光绪二十三年七月二十八日,苑书义等主编:《张之洞全集》,第9册,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7381页。
    ⑤《吕钦差来电》,光绪二十四年二月初二日,苑书义等主编:《张之洞全集》,第9册,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7505页。
    ⑥《致柏林吕钦差》,光绪二十四年三月二十四日,苑书义等主编:《张之洞全集》,第9册,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7546页。
    ①《札江汉关道为枪炮局与汉口礼和洋行订购制炼钢机器价银合同盖印保还》,光绪二十三年七月初二日,苑书义等主编:《张之洞全集》,第5册,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3483页。
    ②《枪炮局添厂制造请加拨经费折》,光绪二十四年闰三月十一日,苑书义等主编:《张之洞全集》,第2册,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1287页。
    ③《荣禄奏请在内地省份建立制造厂局并将上海制造局内迁片》,光绪二十三年十月,工部档,《中国近代兵器工业档案史料》编委会编:《中国近代兵器工业档案史料》,第1册,兵器工业出版社1993年版,第44页。
    ④1909年8月《东方杂志》,第34页。
    ①《致武昌端署制台》,光绪二十八年十一月十七日,苑书义等主编:《张之洞全集》,第9册,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8962页。
    ①《陆军部筹拟各省制造军械局厂接收后办法大纲》,宣统二年,陆军部档,《中国近代兵器工业档案史料》编委会编:《中国近代兵器工业档案史料》,第1册,兵器工业出版社1993年版,第359页。
    ①《张之洞奏湖北枪炮厂光绪十六年至二十三年收支款项折》,光绪二十四年闰三月十三日,军机处录副奏折档,《中国近代兵器工业档案史料》编委会编:《中国近代兵器工业档案史料》,第1册,兵器工业出版社1993年版,第948949页。
    ②《海署来电》,光绪十六年二月初四日,苑书义等主编:《张之洞全集》,第7册,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5452页。
    ③《致海署》,光绪十六年闰二月二十七日,苑书义等主编:《张之洞全集》,第7册,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5467页。
    ④《妥筹枪炮厂常年经费折》,光绪十七年三月十八日,苑书义等主编:《张之洞全集》,第2册,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785页。
    ①《妥筹枪炮厂常年经费折》,光绪十七年三月十八日,苑书义等主编:《张之洞全集》,第2册,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786页。
    ②《妥筹枪炮厂常年经费折》,光绪十七年三月十八日,苑书义等主编:《张之洞全集》,第2册,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788页。
    ③《请将淮盐江防加抽一款拨充枪炮厂常年经费片》,光绪十八年九月十四日,苑书义等主编:《张之洞全集》,第2册,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864页。
    ④《枪炮厂添厂制造请加拨经费折》,光绪二十四年闰三月十一日,苑书义等主编:《张之洞全集》,第2册,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1288页。
    ①《奏请奖励捐缴巨款提督折》,光绪十六年十二月初十日,苑书义等主编:《张之洞全集》,第2册,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781页。
    ②《恳拨湖北枪炮厂经费折》,光绪二十一年八月二十八日,苑书义等主编:《张之洞全集》,第2册,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1042页。
    ③《恳拨湖北枪炮厂经费折》,光绪二十一年八月二十八日,苑书义等主编:《张之洞全集》,第2册,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1042页。
    ④《湖北兵工厂宣统二年收支银钱六柱报册》,宣统三年七月初一日,陆军部档,《中国近代兵器工业档案史料》编委会编:《中国近代兵器工业档案史料》,第1册,兵器工业出版社1993年版,第974页。
    ①《湖北兵工厂历年经收各款银数表》,宣统二年,陆军部档,《中国近代兵器工业档案史料》编委会编:《中国近代兵器工业档案史料》,第1册,兵器工业出版社1993年版,第968页。
    ②王尔敏:《清季兵工业的兴起》,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78年版,第97页。
    ①《咨覆绥远城将军请调拨弹枪片》,光绪二十八年五月十七日,苑书义等主编:《张之洞全集》,第6册,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4208页。
    ②《陈夔龙奏请为湖北兵工钢药两厂拨常年大宗的款折》,光绪三十四年六月二十四日,宫中档光绪朝奏折,《中国近代兵器工业档案史料》编委会编:《中国近代兵器工业档案史料》,第1册,兵器工业出版社1993年版,第955页。
    ③《兵工厂经费奇绌之详记》,1908年2月14日《湖北时报》。
    ④《湖北兵工厂宣统二年收支银钱六柱报册》,宣统三年七月初一日,陆军部档,《中国近代兵器工业档案史料》编委会编:《中国近代兵器工业档案史料》,第1册,兵器工业出版社1993年版,第971页。
    ①《湖北兵工厂宣统二年收支银钱六柱报册》,宣统三年七月初一日,陆军部档,《中国近代兵器工业档案史料》编委会编:《中国近代兵器工业档案史料》,第1册,兵器工业出版社1993年版,第974页。
    ①此数字由王尔敏先生《清季兵工业的兴起》中《江南制造局历年岁出表》中的资料计算而来。
    ②光绪三年十月至五年闰三月,该局共支出白银77352两,其中薪工支出17381两;光绪六年四月至八年十二月,该局共支出白银164518两,其中薪工支出68862两。可参见《丁宝桢奏销四川机器局光绪三年至五年支用经费折》,光绪五年九月二十三日,《丁宝桢奏销四川机器局光绪六年至八年支用经费折》,光绪九年八月三十日,军机处录副奏折档,《中国近代兵器工业档案史料》编委会编:《中国近代兵器工业档案史料》,第1册,兵器工业出版社1993年版,第792-794页。
    ③光绪七年,该局共支出白银43795两,其中薪工支出24294两;光绪八年,共支白银35490两,其中薪工支出20738两。《刘锦棠等奏兰州制造局光绪七八两年支用工料银两清单》,光绪九年十二月二十日,《中国近代兵器工业档案史料》编委会编:《中国近代兵器工业档案史料》,第1册,兵器工业出版社1993年版,第792-794页,第746页。
    ④王尔敏:《清季兵工业的兴起》,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78年版,第96页。
    ⑤《神机营等拨解枪炮缘由片》,光绪二十四年闰三月十一日,苑书义等主编:《张之洞全集》,第2册,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1294页。
    ①《豫筹铁厂成本折》,光绪十九年二月二十五日,苑书义等主编:《张之洞全集》,第2册,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876页。
    ②郑润培:《中国现代化历程——汉阳铁厂(1890-1908)》,香港新亚研究所、文星图书有限公司2002年联合出版,第29页。
    ③《豫筹铁厂成本折》,光绪十九年二月二十五日,苑书义等主编:《张之洞全集》,第2册,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876页。
    ④《查明炼铁厂用款咨部立案折》,光绪二十四年闰三月十三日,苑书义等主编:《张之洞全集》,第2册,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1295页。
    ⑤《湖北兵工钢药厂历年借拨各处款项清册》,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所藏抄本。转引自王尔敏:《清季兵工业的兴起》,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78年版,第96页。
    ⑥《湖北省纱麻丝布四局之沿革及其整理计划》,《中国建设》第3卷第6期。
    ①《筹设铸钱局折》,光绪二十三年正月十二日,苑书义等主编:《张之洞全集》,第2册,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1223页。
    ②王尔敏:《清季兵工业的兴起》,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78年版,第96页。
    ③《札牙厘局将牙贴执照之款拨作枪炮局经费》,光绪二十五年十二月二十六日,苑书义等主编:《张之洞全集》,第5册,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3950页。
    ①《致武昌蔡道台》,光绪二十一年五月初十日,苑书义等主编:《张之洞全集》,第8册,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6423页。
    ②《致督办军务处》,光绪二十三年三月二十五日,苑书义等主编:《张之洞全集》,第9册,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7293页。
    ①《汪守来电》,光绪二十三年十二月初六日,苑书义等主编:《张之洞全集》,第9册,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7454页。
    ②《汪守来电》,光绪二十三年十二月十二日,苑书义等主编:《张之洞全集》,第9册,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7454页。
    ③《汪守来电》,光绪二十三年十二月十六日,苑书义等主编:《张之洞全集》,第9册,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7455页。
    ④《清实录·德宗实录》,第6册,卷412,光绪二十三年十一月二十四日,台湾华文书局1987年版,第3748-3749页。
    ⑤《汪守来电》,光绪二十三年十二月十九日,苑书义等主编:《张之洞全集》,第9册,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7455页。
    ⑥《咨覆张军门先解枪两千枝弹四十万颗》,光绪二十六年三月二十三日,苑书义等主编:《张之洞全集》,第5册,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3989页。
    ⑦《练兵处奏议金陵机器局湖北兵工厂不足之处应行设法改进折》,光绪三十一年七月初五日,总理练兵处档,《中国近代兵器工业档案史料》编委会编:《中国近代兵器工业档案史料》,第1册,兵器工业出版社1993年版,第328页。
    ①1905年2月18日《京话日报》。
    ②《锡良为奉天拟购湖北兵工厂枪枝事致陆军部电》,宣统二年六月二十九日,陆军部档,《中国近代兵器工业档案史料》编委会编:《中国近代兵器工业档案史料》,第1册,兵器工业出版社1993年版,第488页。
    ③《整顿南洋炮台兵轮片》,光绪二十一年二月初四日,苑书义等主编:《张之洞全集》,第2册,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956页。
    ④《载漪等奏江南制造局枪枝拙劣请饬整顿折》,光绪二十五年十二月初九日,军机处录副奏折档,《中国近代兵器工业档案史料》编委会编:《中国近代兵器工业档案史料》,第1册,兵器工业出版社1993年版,第529页。
    ⑤《致江宁刘制台》,光绪二十五年三月初六日,苑书义等主编:《张之洞全集》,第9册,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7761页。
    ⑥《复江南机器局》,光绪二十七年六月十六日,苑书义等主编:《张之洞全集》,第12册,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10277页。
    ⑦《致长沙俞抚台》,光绪二十六年三月十四日,苑书义等主编:《张之洞全集》,第10册,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7927页。
    ⑧《复荣仲华中堂》,光绪二十六年四月二十三日,苑书义等主编:《张之洞全集》,第12册,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10263页。
    ①《筹议海防要策折》,光绪十一年五月二十五日,苑书义等主编:《张之洞全集》,第1册,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310页。
    ②《咨呈督办军务处沪、鄂两厂会校制枪鄂枪均属合法未便改动》,光绪二十三年二月十八日,苑书义等主编:《张之洞全集》,第5册,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3368页。
    ③《筹建枪炮厂折》,光绪十五年七月初七日,苑书义等主编:《张之洞全集》,第1册,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675页。
    ④《筹议海防要策折》,光绪十一年五月二十五日,苑书义等主编:《张之洞全集》,第1册,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310页。
    ⑤法国外交部的档案,1909年8月24日, 章开沅等主编:《辛亥革命史资料新编》,第7册,湖北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54页。 ①(日)水野幸吉著:《汉口》,昌明公司 1908年版,第109页。
    ①《赵尔巽奏请报销购买湖北枪炮厂枪弹费用片》,光绪二十九年闰五月二十一日,宫中朱批奏折档,《中国近代兵器工业档案史料》编委会编:《中国近代兵器工业档案史料》,第1册,兵器工业出版社1993年版,第485页。
    ②《致太原恩抚台》,光绪三十二年七月十二日,苑书义等主编:《张之洞全集》,第11册,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95159516页。
    ③《咨覆绥远城将军请调拨弹枪片》,光绪二十八年五月十七日,苑书义等主编:《张之洞全集》,第6册,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4209页。
    ④《札委曹南英赴闽查询船厂钢铁价及需用物料多寡》,光绪十九年九月二十五日,苑书义等主编:《张之洞全集》,第5册,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3186页。
    ⑤《致齐齐哈尔程署将军》,光绪三十二年十月十九日,苑书义等主编:《张之洞全集》,第11册,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9542页。
    ⑥1907年3月23日《时报》。
    ①李鸿章:《军火画—办法并报销口令事宜折》,光绪四年七月初二日,《李鸿章全集·奏稿》,卷32,时代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第1328页。
    ②《奕新等奏请饬南洋大臣湖广总督将新制枪式画—办理折》,光绪二十二年七月十三日,军机处录副奏折档,《中国近代兵器工业档案史料》编委会编:《中国近代兵器工业档案史料》,第1册,兵器工业出版社1993年版,第558页。
    ③《清实录·德宗实录》,第6册,卷437,光绪二十五年正月十一日,台湾华文书局1987年版,第3998页。
    ④《致天津裕制台、江宁刘制台》,光绪二十五年正月十三日,苑书义等主编:《张之洞全集》,第6册,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7719页。
    ①《刘制台来电》,光绪二十五年正月十九日,苑书义等主编:《张之洞全集》,第9册,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7720页。
    ②《刘制台来电》,光绪二十五年四月二十六日,苑书义等主编:《张之洞全集》,第10册,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7793页。
    ③《着刘坤一等查覆江南湖北制造之枪炮名称及月产量并口径务须一律之上谕》,光绪二十五年三月初三日,军机处电寄档,《中国近代兵器工业档案史料》编委会编:《中国近代兵器工业档案史料》,第1册,兵器工业出版社1993年版,第565页。
    ④《致东京参谋本部铸方大佐》,光绪三十年十一月十九日,苑书义等主编:《张之洞全集》,第11册,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9249页。
    ⑤《致江宁周制台》,光绪三十一年正月十三日,苑书义等主编:《张之洞全集》,第11册,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9278页。
    ①《岑春煊奏请确定新枪口径片》,光绪三十一年六月,宫中朱批奏折档,《中国近代兵器工业档案史料》编委会编:《中国近代兵器工业档案史料》,第1册,兵器工业出版社1993年版,第571页。
    ②《蔡道来电》,光绪二十一年六月十三日,苑书义等主编:《张之洞全集》,第8册,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6552页。
    ③《致户部》,光绪二十二年十二月十一日,苑书义等主编:《张之洞全集》,第8册,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7187页。
    ④黎仁凯:《张之洞幕府》,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5年版,第148-166页。另据武汉大学吴剑杰教授考证,张之洞在湖广任内为湖北枪炮厂引进的洋才为13人。具体可参见吴剑杰:《论张之洞湖广任内的外才引进》,《武汉大学学报》,2003年第2期。
    ⑤《俄致俄京许钦差》,光绪二十二年五月十七日,苑书义等主编:《张之洞全集》,第9册,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7019页。
    ①1904年8月20日《国民日报》。
    ②《会奏江南制造局移建新厂办法折》,光绪三十年四月十八日,苑书义等主编:《张之洞全集》,第3册,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1610页。
    ③《札饬广东营务处速演连珠炮》,光绪十年十月二十九日,苑书义等主编:《张之洞全集》,第4册,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2436页。
    ④钟生权、严德文口述,曾立慧整理:《张之洞拆大炮》,《武汉的传说》,湖北省群众艺术馆1985年版,第169170页。
    ⑤《设立武备学堂折》,光绪二十三年正月二十八日,苑书义等主编:《张之洞全集》,第2册,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1226页。
    ①《设立武各学堂折》,光绪二十三年正月二十八日,苑书义等主编:《张之洞全集》,第2册,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1227页。
    ②光绪三十一年正月二十日铁良奏。转引自罗尔纲:《晚清兵志》,第5卷,《军事教育志》,中华书局1999年版,第14页。
    ③《致总署》,光绪二十五年正月二十七日,苑书义等主编:《张之洞全集》,第9册,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7733页。
    ①《札张斯栒等前往日本阅操并饬局发给川资旅费》,光绪二十四年九月十四日,苑书义等主编:《张之洞全集》,第5册,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3693页。
    ②《札北盐法道等派员生、兵、匠赴日本各学堂、营分门肄习》,光绪二十五年九月初七日,苑书义等主编:《张之洞全集》,第5册,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3883页。
    ③《致柏林荫钦差》,光绪三十年五月十九日,苑书义等主编:《张之洞全集》,第11册,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9168页。
    ④《札委刘祖桂赴北洋考究制造枪炮无烟药并查看京津及津渝铁路》,光绪二十三年五月二十四日,苑书义等主编:《张之洞全集》,第5册,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3436页。
    ①《选募新军创练洋操折》,光绪二十一年十一月十二日,苑书义等主编:《张之洞全集》,第2册,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1053页。
    ②《炮台编设专勇折》,光绪二十一年十一月十七日,苑书义等主编:《张之洞全集》,第2册,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1062页。
    ③《请展阅营伍期限折》,光绪二十二年十二月初九日,苑书义等主编:《张之洞全集》,第2册,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12151216页。
    ④《札各防绿营兵勇挑送一成来省练习洋枪体操》,光绪二十三年七月初六日,苑书义等主编:《张之洞全集》,第5册,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3491页。
    ①《田家镇炮台设立台官炮勇酌定饷章折》,光绪二十二年十一月初十日,苑书义等主编:《张之洞全集》,第2册,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1202页。
    ②《田家镇炮台设立台官炮勇酌定饷章折》,光绪二十二年十一月初十日,苑书义等主编:《张之洞全集》,第2册,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1202页。
    ③《札拨发防练各营快枪》,光绪二十四年闰三月十六日,苑书义等主编:《张之洞全集》,第5册,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3610页。
    ④《札北善后局奖励各营员弁兵勇洋枪中靶者》,光绪十九年八月十八日,苑书义等主编:《张之洞全集》,第4册,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3173页。
    ⑤《札刘恩荣督操调省勇兵》,光绪二十三年十二月二十二日,苑书义等主编:《张之洞全集》,第5册,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3549页。
    ①《札营务处等绿营、勇营各员听讲月课》,光绪二十五年八月十四日,苑书义等主编:《张之洞全集》,第5册,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3876页。
    ②皮明庥:《近代武汉城市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269页。
    ③《中国近代兵器工业》编审委员会主编:《晚清至民国的兵器工业》,国防工业出版社1998年版,第161页。
    ①曹伯言整理:《胡适日记全编》,第4册,安徽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272页。
    ②湖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湖北省志·工业》,下册,湖北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91-592页。
    ③《劝学篇》,苑书义等主编:《张之洞全集》,第12册,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9758页。
    ①李鸿章:《筹议海防折》,同治十三年十一月初二日,《李鸿章全集·奏稿》,卷24,时代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第1067页。
    ②《李兴锐呈江南制造局设立松江火药库之禀文》,光绪二年,《江南制造局记》,卷2,《中国近代兵器工业
    档案史料》编委会编:《中国近代兵器工业档案史料》,第1册,兵器工业出版社1993年版,第57页。
    ③《朱一新奏请在腹地设置机器局折》,光绪十年九月初七日,《佩弦斋文存》,卷首,第14页。
    ④《刘坤一就江南制造局移设内地事饬该局妥为筹议之札文》,光绪二十四年正月初四日,《江南制造局记》,卷2,《中国近代兵器工业档案史料》编委会编:《中国近代兵器工业档案史料》,第l册,兵器工业出版社1993年版,第59页。
    ⑤马士:《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第3卷,三联书店1957年版,第317-318页。
    ⑥刘坤一:《续办江海防务折》,光绪二十年七月二十六日,《刘忠诚公(坤一)遗集》,沈云龙主编:《中国
    近代史料丛刊》,第26辑,台北文海出版社1968年版,第3013页。
    ①《致总署》,光绪二十年十月二十四日,苑书义等主编:《张之洞全集》,第3册,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2011页。
    ②《刘道来电》,光绪二十年十一月十七日,苑书义等主编:《张之洞全集》,第8册,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5905页。
    ③《荣禄奏请在内地省份建立制造厂局并将上海制造局内迁片》,光绪二十三年十月,工部档,《中国近代兵器工业档案史料》编委会编:《中国近代兵器工业档案史料》,第1册,兵器工业出版社1993年版,第44页。
    ④《刘坤一就江南制造局移设内地事饬该局妥为筹议之札文》,光绪二十四年正月初四日,《江南制造局记》,卷2,《中国近代兵器工业档案史料》编委会编:《中国近代兵器工业档案史料》,第1册,兵器工业出版社1993年版,第59页。
    ①《刘坤一奏江南制造局及炼钢厂繁重难迁折》,光绪二十四年五月二十六日,宫中朱批奏折档,《中国近代兵器工业档案史料》编委会编:《中国近代兵器工业档案史料》,第1册,兵器工业出版社1993年版,第61-62页。
    ①《筹办移设制造局添建枪炮新厂折》,光绪二十九年二月十九日,苑书义等主编:《张之洞全集》,第3册,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1562页、第1565页。
    ②《筹办移设制造局添建枪炮新厂折》,光绪二十九年二月十九日,苑书义等主编:《张之洞全集》,第3册,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1563页。
    ①《筹办移设制造局添建枪炮新厂折》,光绪二十九年二月十九日,苑书义等主编:《张之洞全集》,第3册,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1564-1565页。
    ②《筹办移设制造局添建枪炮新厂折》,光绪二十九年二月十九日,苑书义等主编:《张之洞全集》,第3册,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1563页、第1567页。
    ③《筹办移设制造局添建枪炮新厂折》,光绪二十九年二月十九日,苑书义等主编:《张之洞全集》,第3册,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1566页。
    ①《筹办移设制造局添建枪炮新厂折》,光绪二十九年二月十九日,苑书义等主编:《张之洞全集》,第3册,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1565-1566页。
    ①《致上海制造局郑道台》,光绪二十九年正月初一日,苑书义等主编:《张之洞全集》,第11册,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8997页。
    ②《致江宁魏制台》,光绪二十九年六月二十六日,苑书义等主编:《张之洞全集》,第11册,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9079页。
    ①《致瞿子玖、那琴轩、鹿滋轩》,光绪二十九年六月二十九日,苑书义等主编:《张之洞全集》,第12册,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10289页。
    ②《致江宁魏制台》,光绪二十九年九月十二日,苑书义等主编:《张之洞全集》,第11册,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9111页。
    ③《致江宁魏制台、上海制造局沈道台》,光绪二十九年十二月二十三日,苑书义等主编:《张之洞全集》,第11册,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9128页。
    ④《致军机处》,光绪二十九年正月二十一日,苑书义等主编:《张之洞全集》,第3册,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2271页。
    ⑤郑孝胥著、中国历史博物馆编、劳祖德整理:《郑孝胥日记》,第2册,中华书局1993年版,第865-866页。
    ①《调员接办上海制造局事务片》,光绪二十九年二月,赵德馨主编:《张之洞全集》,第4册,武汉出版社2009年版,第159页。
    ②《致瞿子玖、那琴轩、鹿滋轩》,光绪二十九年六月二十九日,苑书义等主编:《张之洞全集》,第12册,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10289-10290页。
    ③《致江宁魏制台》,光绪二十九年六月二十六日,苑书义等主编:《张之洞全集》,第11册,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9079页。
    ①《会筹江南制造局移建新厂办法折》,光绪三十年四月十八日,苑书义等主编:《张之洞全集》,第3册,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1605页。
    ②《会筹江南制造局移建新厂办法折》,光绪三十年四月十八日,苑书义等主编:《张之洞全集》,第3册,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1606-1607页。
    ①《会筹江南制造局移建新厂办法折》,光绪三十年四月十八日,苑书义等主编:《张之洞全集》,第3册,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1603页。
    ②《会筹江南制造局移建新厂办法折》,光绪三十年四月十八日,苑书义等主编:《张之洞全集》,第3册,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1611页。
    ①《会筹江南制造局移建新厂办法折》,光绪三十年四月十八日,苑书义等主编:《张之洞全集》,第3册,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1606页、第1608-1609页。
    ②《会筹江南制造局移建新厂办法折》,光绪三十年四月十八日,苑书义等主编:《张之洞全集》,第3册,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1604页、第1612页。
    ①《会筹江南制造局移建新厂办法折》,光绪三十年四月十八日,苑书义等主编:《张之洞全集》,第3册,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1609-1610页。
    ②《会筹江南制造局移建新厂办法折》,光绪三十年四月十八日,苑书义等主编:《张之洞全集》,第3册,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1612页。
    ①《会筹江南制造局移建新厂办法折》,光绪三十年四月十八日,苑书义等主编:《张之洞全集》,第3册,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1610-1611页。
    ①《练兵处奏议江南制造局移建新厂办法折》,光绪三十年五月初二日,总理练兵处档,《中国近代兵器工业档案史料》编委会编:《中国近代兵器工业档案史料》,第1册,兵器工业出版社1993年版,第299页。
    ②《练兵处奏议江南制造局移建新厂办法折》,光绪三十年五月初二日,总理练兵处档,《中国近代兵器工业档案史料》编委会编:《中国近代兵器工业档案史料》,第1册,兵器工业出版社1993年版,第299页。
    ③《练兵处奏议江南制造局移建新厂办法折》,光绪三十年五月初二日,总理练兵处档,《中国近代兵器工业档案史料》编委会编:《中国近代兵器工业档案史料》,第1册,兵器工业出版社1993年版,第300页。
    ①《练兵处奏议江南制造局移建新厂办法折》,光绪三十年五月初二日,总理练兵处档,《中国近代兵器工业档案史料》编委会编:《中国近代兵器工业档案史料》,第1册,兵器工业出版社1993年版,第300页。
    ①《吴学廉参议江南制造局移建萍乡之条陈》,约光绪三十年,陆军部档,《中国近代兵器工业档案史料》编委会编:《中国近代兵器工业档案史料》,第1册,兵器工业出版社1993年版,第302-303页。
    ②《吴学廉参议江南制造局移建萍乡之条陈》,约光绪三十年,陆军部档,《中国近代兵器工业档案史料》编委会编:《中国近代兵器工业档案史料》,第1册,兵器工业出版社1993年版,第304页。
    ③《吴学廉参议江南制造局移建萍乡之条陈》,约光绪三十年,陆军部档,《中国近代兵器工业档案史料》编委会编:《中国近代兵器工业档案史料》,第1册,兵器工业出版社1993年版,第303页。
    ①《铁良奏遵旨查明江南制造局应否移建各情形折》,光绪三十一年正月十八日,《安乐康平室随笔》,《中国近代兵器工业档案史料》编委会编:《中国近代兵器工业档案史料》,第1册,兵器工业出版社1993年版,第304-305页。
    ②《铁良奏遵旨查明江南制造局应否移建各情形折》,光绪三十一年正月十八日,《安乐康平室随笔》,《中国近代兵器工业档案史料》编委会编:《中国近代兵器工业档案史料》,第l册,兵器工业出版社1993年版,第305页。
    ①《铁良奏遵旨查明江南制造局应否移建各情形折》,光绪三十一年正月十八日,《安乐康平室随笔》,《中国近代兵器工业档案史料》编委会编:《中国近代兵器工业档案史料》,第l册,兵器工业出版社1993年版,第305页。
    ①《铁良奏遵旨查明江南制造局应否移建各情形折》,光绪三十一年正月十八日,《安乐康平室随笔》,《中国近代兵器工业档案史料》编委会编:《中国近代兵器工业档案史料》,第1册,兵器工业出版社1993年版,第305-306页。
    ①《铁良奏遵旨查明江南制造局应否移建各情形折》,光绪三十一年正月十八日,《安乐康平室随笔》,《中国近代兵器工业档案史料》编委会编:《中国近代兵器工业档案史料》,第1册,兵器工业出版社1993年版,第306页。
    ①《致京铁宝臣尚书》,光绪三十一年三月二十二日,苑书义等主编:《张之洞全集》,第11册,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93149315页。
    ②《练兵处奏议铁良奏江南制造局应否移建各情形—事折》,光绪三十一年五月十三日,总理练兵处档,《中国近代兵器工业档案史料》编委会编:《中国近代兵器工业档案史料》,第1册,兵器工业出版社1993年版,第308页。
    ③《魏道等来电》,光绪三十一年六月十四日,苑书义等主编:《张之洞全集》,第11册,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9357页。
    ①《致苏州端抚台》,光绪三十年八月初七日,苑书义等主编:《张之洞全集》,第11册,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9204页。
    ②《练兵处奏议铁良奏江南制造局应否移建各情形—事折》,光绪三十一年五月十三日,总理练兵处档,《中国近代兵器工业档案史料》编委会编:《中国近代兵器工业档案史料》,第1册,兵器工业出版社1993年版,第308页。
    ③《致上海制造局魏制台、方道台》,光绪三十一年六月二十九日,苑书义等主编:《张之洞全集》,第11册,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9356页。
    ①《朱恩绂奏考察江南制造局情形折》,宣统二年八月十二日,《宣统政纪》,《中国近代兵器工业档案史料》编委会编:《中国近代兵器工业档案史料》,第1册,兵器工业出版社1993年版,第349页。
    ②《陆军部筹拟各省制造军械厂接受后办法大纲》,宣统二年,陆军部档,《中国近代兵器工业档案史料》编委会编:《中国近代兵器工业档案史料》,第1册,兵器工业出版社1993年版,第359页。
    ①夏东元:《江南制造局在中国近代史中的地位》,《河北学刊》,1995年第5期。
    ①此表根据陆军部档案所藏《湖北兵工所历年经收各款银数表》以及《江南制造局历年岁入表》编制,可参见《中国近代兵器工业档案史料》,第1册,第968页;《清季兵工业的兴起》,第83页。
    ①此表根据《湖北兵工厂总办提调委员衔名清折》《张士珩呈江南制造局光绪三十四年首领衔名表》截取内容编制,表名为笔者所加。可参见《中国近代兵器工业档案史料》,第1册,第1154页、第1151-1153页。
    ①《徐牧来电》,光绪二十一年十一月十九日,苑书义等主编:《张之洞全集》,第8册,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6765页。
    ②魏允恭:《江南制造局记》,卷2,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41辑,台北文海出版社1969年版,第71页。
    ③王尔敏:《清季兵工业的兴起》,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78年版,第8384页。
    ④章开沅主编:《清通鉴》,第4册,岳麓书院2000年版,第1179页。
    ⑤《朱恩绂奏考察湖北兵工钢药两厂情形折》,宣统二年十月,陆军部档,《中国近代兵器工业档案史料》编委会编:《中国近代兵器工业档案史料》,第1册,兵器工业出版社1993年版,第355页。
    ①孟海棠:《江南制造局聘用洋员史略》,《绥化师专学报》,2001年第4期,第90页。
    ②吴剑杰:《论张之洞湖广任内的外才引进》,《武汉大学学报》,2003年第2期,第186-188页。
    ③姜铎:《论江南制造局》,《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83年第4期,第114页。
    ④1904年8月20日《国民日报》。
    ⑤魏允恭:《江南制造局记》,卷2,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41辑,台北文海出版社1969年版,第34页。
    ⑥《致柏林洪钦差》,光绪十五年三月十八日,苑书义等主编:《张之洞全集》,第7册,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5337页。
    ⑦《致齐齐哈尔恩将军》,光绪二十三年九月十一日,苑书义等主编:《张之洞全集》,第9册,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7402页。
    ①可参见吴剑杰:《论张之洞湖广任内的外才引进》,《武汉大学学报》,2003年第2期。刘猛:《“洋匠”来华与张之洞的近代化事业》,《湖北大学学报》,1994年第5期。
    ②《致俄京许钦差》,光绪二十一年九月十四日,苑书义等主编:《张之洞全集》,第8册,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6692页。
    ③《致俄京许钦差》,光绪二十二年四月二十一日,苑书义等主编:《张之洞全集》,第9册,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6999页。
    ④《致俄京许钦差》,光绪二十二年三月初五日,苑书义等主编:《张之洞全集》,第9册,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6951页。
    ⑤李鸿章:《覆陈奉旨督军河洛折》,同治四年十月初八日,《李鸿章全集·奏稿》,卷9,时代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第439页。
    ⑥向玉成:《论洋务派对大型军工企业布局的认识发展过程——以江南制造局与湖北枪炮厂的选址为例》,《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00年第4期,第33页。
    ①魏允恭:《江南制造局记》,卷2,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41辑,台北文海出版社1969年版,第35页。
    ②姜铎:《论江南制造局》,《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83年第4期,第106-107页。
    ③《江南制造局宣统二年出入款项清单》,宣统三年,陆军部档,《中国近代兵器工业档案史料》编委会编:《中国近代兵器工业档案史料》,第1册,兵器工业出版社1993年版,第655-656页。
    ④《湖北兵工厂宣统二年收支银钱六柱报册》,宣统三年七月初一日,陆军部档,《中国近代兵器工业档案史料》编委会编:《中国近代兵器工业档案史料》,第1册,兵器工业出版社1993年版,第973页。经计算,是年采买进口物料用款为长平银62,522两,折合库平银58,732两;采买国内物料用款为长平银111,190两,折合库平银104,449两。 以上数据以库平银为统一单位计算。
    ①《湖北钢药厂宣统二年收支银钱六柱报册》,宣统三年七月初一日,陆军部档,《中国近代兵器工业档案史料》编委会编:《中国近代兵器工业档案史料》,第1册,兵器工业出版社1993年版,第1018页。经计算,是年采买进口物料用长平银53,714两,折合库平银51,450两,以上数据以库平银为单位计算。
    ②向玉成:《论洋务派对大型军工企业布局的认识发展过程——以江南制造局与湖北枪炮厂的选址为例》,《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00年第4期,第33页。
    ③(美)费正清编、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译室译:《剑桥中国晚清史》,上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年版,第334页。
    ④贾桢等纂:《筹办夷务始末》,咸丰朝,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2696页。
    ①罗尔刚:《李秀成自述原稿注》,中华书局1982年版,第351-352页。
    ②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编:《海防档》,丙,机器局,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57年版,第45页。
    ③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编:《海防档》,丙,机器局,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57年版,第3页。
    ①《筹建枪炮厂折》,光绪十五年七月初七日,苑书义等主编:《张之洞全集》,第1册,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676页。
    ②具体比例可参见本文《晚清时期湖北兵工厂经费收入表》。
    ③《户部奏拟准湖北借款以济湖北枪炮厂急需折》,光绪二十一年十月十四日,军机处来文档,《中国近代兵器工业档案史料》编委会编:《中国近代兵器工业档案史料》,第1册,兵器工业出版社1993年版,第947页。
    ④该数字据王尔敏先生《清季兵工业的兴起》一书中引用的《江南制造局历年岁入表》计算得来。自同治六年至光绪三十年,江南制造局共用经费27,883,146两,其中江海关筹拨二成洋税为23,404,469两。
    ①《中国近代兵器工业》编审委员会主编:《清末至民国的兵器工业》,国防工业出版社1998年版,第150页。
    ②王韬:《洋务》,上,钱钟书主编、朱维铮执行主编:《弢园文新编》,三联书店1998年版,第29页。
    ①《恳拨湖北枪炮厂经费折》,光绪二十一年八月二十八日,苑书义等主编:《张之洞全集》,第2册,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1041页。
    ②《恳拨湖北枪炮厂经费折》,光绪二十一年八月二十八日,苑书义等主编:《张之洞全集》,第2册,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1042页。
    ③《枪炮局添厂制造请加拨经费折》,光绪二十四年闰三月十一日,苑书义等主编:《张之洞全集》,第2册,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1288页。
    ①李鸿章:《上海机器局报销折》,光绪元年十月十九日,《李鸿章全集·奏稿》,卷26,时代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第1128页。
    ②李鸿章《筹议海防折》,同治十三年十一月初二日,《李鸿章全集·奏稿》,卷24,时代史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第1066页。
    ③《筹建枪炮厂折》,光绪十五年七月初七日,苑书义等主编:《张之洞全集》,第l册,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675页。
    ④《刘麒祥呈江南制造局拟仿造全钢后膛快炮之禀文并李鸿章或曾国荃之批文》,光绪十六年,《江南制造局记》,卷3。《中国近代兵器工业档案史料》编委会编:《中国近代兵器工业档案史料》,第1册,兵器工业出版社1993年版,第513页。
    ①《致柏林洪钦差》,光绪十六年二月二十九日,苑书义等主编:《张之洞全集》,第7册,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5457页。
    ①张增一:《江南制造局的译书活动》,《近代史研究》,1996年第3期,第213页。
    ②《江南制造局为议陈工艺学堂章程之禀文并南洋大臣刘坤一之批文》,光绪二十四年十月二十三日,《江南制造局公牍》抄本,《中国近代兵器工业档案史料》编委会编:《中国近代兵器工业档案史料》,第1册,兵器工业出版社1993年版,第1220页。
    ③《筹议海防要策折》,光绪十一年五月二十五日,苑书义等主编:《张之洞全集》,第1册,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308页。
    ①《条陈防务片》,光绪六年八月二十四日,苑书义等主编:《张之洞全集》,第1册,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63-64页。
    ②《法衅已成敬陈战守事宜折》,光绪九年十一月初一日,苑书义等主编:《张之洞全集》,第1册,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189页。
    ③《筹改营制折》,光绪十年四月初七日,苑书义等主编:《张之洞全集》,第1册,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225226页。
    ①《豫筹铁厂成本折》,光绪十九年二月二十五日,苑书义等主编:《张之洞全集》,第2册,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876页。
    ②《札盛道添藩、臬两司等详议汉阳铁厂招商章程所拟八条》,光绪二十二年五月十四日,苑书义等主编:《张之洞全集》,第5册,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3248-3249页。
    ③《勘定炼铁厂基筹办厂工暨开采煤铁事宜折》,光绪十六年十一月初六日,苑书义等主编:《张之洞全集》,第2册,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774页。
    ①《致总署》,光绪二十年八月初十日,苑书义等主编:《张之洞全集》,第3册,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1990页。
    ②《吁请修备储才折》,光绪二十一年闰五月二十七日,苑书义等主编:《张之洞全集》,第2册,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994-995页。
    ①《遵旨筹议变法谨拟采用西法十一条折》,光绪二十七年六月初五日,苑书义等主编:《张之洞全集》,第2册,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1435页。
    ①许同莘:《张文襄公年谱》,商务印书馆1946年版,第206页。
    ②《查覆煤铁枪炮各节并通盘筹划折》,光绪二十一年八月二十八日,苑书义等主编:《张之洞全集》,第2册,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1033页。
    ③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光绪宣统两朝上谕档》,第19册,光绪十九年正月二十四日,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19页。
    ④蔡凯如:《自强——珞珈精神的源头——纪念自强学堂首任总办蔡锡勇先生》,《武汉大学学报》,1993年第6期,第55-56页。
    ⑤《保荐蔡锡勇片》,光绪二十年十月初七日,苑书义等主编:《张之洞全集》,第2册,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946页。
    ①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光绪宣统两朝上谕档》,第20册,光绪二十年十月二十七日,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518页。
    ②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光绪宣统两朝上谕档》,第20册,光绪二十年十一月十九日,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572页。
    ③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光绪宣统两朝上谕档》,第19册,光绪十九年正月二十四日,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19页。
    ④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光绪宣统两朝上谕档》,第19册,光绪十九年四月十六日,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61页。
    ①罗尔纲:《晚清兵志》,第6卷,《兵工厂志》,中华书局1999年版,第217页。
    ②《中国近代兵器工业》编审委员会主编:《晚清至民国的兵器工业》,国防工业出版社1998年版,第29页。
    ①《札湖北各营查明额设鸟抬枪兵数并现在有无后膛洋枪》,光绪十八年五月初八日,苑书义等主编:《张之洞全集》,第4册,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3003页。
    ②《请展阅营伍期限折》,光绪二十二年十二月初九日,苑书义等主编:《张之洞全集》,第2册,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1215页。
    ③《札学务处发学歌、军歌》,光绪三十年十二月初六日,苑书义等主编:《张之洞全集》,第6册,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4266页。
    ④牛戈:《北洋陆军枪炮粗考》,华程网www.huachengnz.com.
    ①《选拨枪炮解赴西安折》,光绪二十六年十月十八日,苑书义等主编:《张之洞全集》,第2册,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1385页。
    ①皮明庥:《近代武汉城市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176页。
    ②王肇磊:《光绪时期湖北资源勘查活动初探》,河北师范大学2003年硕士学位论文,第1416页。
    ③武汉地方志编纂委员会主编:《武汉市志·金融志》,武汉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114页。
    ④张通宝:《湖北近代货币史稿》,湖北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0页。
    ⑤《查覆煤铁枪炮各节并通盘筹划折》,光绪二十一年八月二十八日,苑书义等主编:《张之洞全集》,第2册,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1033页。
    ①皮明麻:《近代武汉城市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190-208页。
    ②武群文:《辛亥革命前武汉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江汉学报》,1961年第3期。转引自皮明庥:《近代武汉城市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149页。
    ①法国外交部档案,1911年10月16日,章开沅等主编:《辛亥革命史资料新编》,第7册,湖北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07页。
    ②剑农:《武汉革命始末记》,中国史学会主编:《辛亥革命》,第5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174页。
    ③张簋溪:《辛亥革命征信录》,中国史学会主编:《辛亥革命》,第5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199页。
    ④袁学彬:《加入学生军攻守官钱局》,党德信主编、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编:《辛亥革命亲历记》,中国文史出版社2001年版,第361页。
    ⑤祖舜撰:《武昌开国实录》,上册,1948年铅印本,第53页。
    ⑥湖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湖北省志人物志稿》,第1卷,光明日报出版社1989年版,第20页。
    ⑦王成斌等主编:《民国高级将领列传》,第5册,解放军出版社1988年版,第441页。
    ⑧阎幼甫:《辛亥湖南光复的回忆》,浏阳县政协文史委员会编:《浏阳文史——纪念辛亥革命八十周年专辑》,第10辑,第61页。
    ①《商局承办湖北铁厂酌议章程》,光绪二十二年五月十六日,苑书义等主编:《张之洞全集》,第2册,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1172页。
    ②《查覆煤铁枪炮各节并通盘筹划折》,光绪二十一年八月二十八日,苑书义等主编:《张之洞全集》,第2册,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1032页。
    ③皮明庥、冯天瑜等编:《武汉近代(辛亥革命前)经济史料》,武汉地方志编纂委员会1981年版,第48页。
    ①《致济南袁抚台》,光绪二十六年六月初七日,苑书义等主编:《张之洞全集》,第10册,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8076页。
    ②《密陈枪炮厂情形片》,光绪二十六年十月十八日,苑书义等主编:《张之洞全集》,第2册,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1386页。
    ③《致鹿滋轩》,光绪二十六年十月二十六日,苑书义等主编:《张之洞全集》,第12册,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10233页。
    ④《致上海盛京堂转庆亲王、李中堂》,光绪二十六年十月初四日,苑书义等主编:《张之洞全集》,第10册,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8419页。
    ⑤《致上海盛京堂转庆亲王、李中堂,江宁刘制台,济南袁抚台》,光绪十六年十一月初旧日,苑书义等主编:《张之洞全集》,第10册,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8471页。
    ①戴逸、李文海主编:《清通鉴》,第19卷,山西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8660-8661页。
    ①《札委查双绥充工艺局坐办并添厂购机造前膛枪炮》,光绪二十七年七月十九日,苑书义等主编:《张之洞全集》,第6册,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4119页。
    黎庶昌编:《曾文正公年谱》,光绪年间刻。
    辜鸿铭:、《张文襄幕府纪闻》,刻书者不详,宣统二年。
    蔡寄鸥:《四十年来闻见录》,汉口震旦民报印,1932年。
    顾廷龙:《吴宪斋先生年谱》,北京:哈佛燕京学社,1935年。
    蔡冠洛:《清代七百名人传》,上海:世界书局,1937年。
    许同莘:《张文襄公年谱》,上海:商务印书馆,1946年。
    胡祖舜撰:《武昌开国实录》,铅印本,1948年。
    刘坤一:《刘坤一遗集》,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
    罗文彬编:《丁文诚公遗集》,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8辑:台北文海出版社,1967年。
    吴元炳辑:《沈文肃公政书》,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6辑:台北文海出版社,1967年。
    许同莘:《许文肃公(景澄)遗集》,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19辑,台北文海出版社,1968年。
    陈夔龙:《庸庵尚书奏议》,俞陛云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51辑,台北文海出版社,1970年。
    徐建寅:《欧游杂录》,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0年。
    罗尔刚:《李秀成自述原稿注》,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
    朱彭寿:《安乐康平室随笔》,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
    廖一中、罗真容整理:《袁世凯奏议》,天津古籍出版社,1983年。
    罗正钧著,朱悦、朱子南校点:《左宗棠年谱》,长沙:岳麓书社,1983年。
    左宗棠:《左宗棠全集》,长沙:岳麓书社,1987年。
    张继煦:《张文襄公治鄂记》,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
    郑孝胥著、中国历史博物馆编、劳祖德整理:《郑孝胥日记》,北京:中华书局,1993年。
    李鸿章:《李鸿章全集》,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1998年。
    苑书义、孙华峰等主编:《张之洞全集》,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
    曹伯言整理:《胡适日记全编》,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1年。
    党德信主编:《辛亥革命亲历记 亲历亲见亲闻》,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1年。
    《林则徐全集》编辑委员会编:《林则徐全集》,福州:海峡文艺出版社,2002年。
    李瀚章编纂、李鸿章校勘:《曾国藩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03年。
    沃丘仲子:《近现代名人小传》,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3年。
    魏源:《魏源全集》,长沙:岳麓书社,2004年。
    胡林翼撰、胡遂等点校:《胡林翼集》,长沙:岳麓书社,2008年。
    沈葆桢撰、林海权点校:《沈文肃公牍》,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8年。
    赵德馨主编:《张之洞全集》,武汉:武汉出版社,2009年。
    吴剑杰编著:《张之洞年谱长编》,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年。
    中国史学会主编:《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鸦片战争》,上海:神州国光社出版,1954年。
    孙毓棠编:《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一辑,北京:科学出版社,1957年。
    汪敬虞编:《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二辑,北京:科学出版社,1957年。
    陈真、姚洛合编:《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一辑,北京:三联书店,1957年。
    中国史学会主编:《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
    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编:《海防档·丙·机器局》,台北:中央研究 院近代史研究所,1957年。
    陈真、姚洛、逢先知合编:《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二辑,北京:三联书店,1958年。
    陈真编:《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三辑,北京:三联书店,1961年。
    陈真编:《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四辑,北京:三联书店,1961年。
    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史料编辑室、中央档案馆明清档案部编辑组编:《洋务运动》,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61年。
    徐义生编:《中国近代外债史统计资料(1853-1927)》,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
    陈旭麓等主编:《盛宣怀档案资料选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9年。
    皮明庥等主编:《武汉近代(辛亥革命前)经济史料》,武汉:武汉地方志编纂办公室,1981年。
    曾兆祥主编:《湖北近代经济贸易史料选辑(1840-1949)》,武汉:湖北省贸易志编辑室,1984年。
    彭明主编:《中国现代史资料选辑第一、二册补编(1919-1927)》,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年。
    《中国近代兵器工业档案史料》编委会编:《中国近代兵器工业档案史料》,北京:兵器工业出版社,1993年。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光绪宣统两朝上谕档》,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
    文闻编:《旧中国军事院校秘档》,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6年。
    章开沅、罗福惠、严昌洪主编:《辛亥革命史资料新编》,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6年。
    阿桂等纂修:《军需则例》,光绪年间刻。
    朱寿朋编、张静庐校点:《光绪朝东华录》,北京:中华书局,1958年。
    文庆等编:《筹办夷务始末》,道光朝,北京:中华书局,1964年。
    宝鋆等编:《筹办夷务始末》,同治朝,台北:文海出版社,1966年。
    贾桢等编:《筹办夷务始末》,咸丰朝,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
    赵尔巽等修:《清史稿》,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
    清国史馆修:《清史列传》,台北:中华书局,1983年。
    文庆等纂:《清宣宗成皇帝实录》,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
    贾桢等纂:《清文宗显皇帝实录》,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
    宝鋆等纂:《清穆宗毅皇帝实录》,北京:中华书局,1987年。
    世续等纂:《清德宗景皇帝实录》,北京:中华书局,1987年。
    戴逸、李文海主编:《清通鉴》,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99年。
    张仲忻、杨承禧等撰:《湖北通志》,台北:京华书局,1967年。
    湖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主编:《湖北省志·人物志稿》,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89年。
    湖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主编:《湖北省志·大事记》,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90年。
    武汉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武汉市志·大事记》,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0年。
    武汉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武汉市志·军事志》,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2年。
    武汉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武汉市志·财政志》,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2年。
    湖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主编:《湖北省志·工业》,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95年。
    湖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主编:《湖北省志·军事》,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96年。
    武汉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武汉市志·对外经济贸易志》,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6年。
    武汉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武汉市志·城市建设志》,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7年。
    《中国煤炭志》编写委员会编:《中国煤炭志·江西卷》,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1997年。
    武汉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武汉市志·工业志》,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年。
    濮文昶修、张行简纂:光绪《汉阳县识》,《中国地方志集成·湖北府县志辑》四,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
    徐焕斗修、王夔清纂:《汉口小志》,《中国地方志集成·湖北府县志辑》四,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
    《申报》
    《捷报》
    《中外日报》
    《大公报》
    《东方杂志》
    《京话日报》
    《时报》
    《中华报》
    《政治官报》
    《实业杂志》
    《国民日报》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湖北省委员会主编:《辛亥首义回忆录》,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79-1981年。
    刘东父、周询:《四川兵工厂、造币厂的创立》,《四川文史资料选辑》,1980年总第20辑。
    龙松鳞遗稿、王华章整理:《辛亥革命前后安徽军政概况》,《安庆文史资料纪 念辛亥革命七十周年》,1981年第1辑。
    彭伯勋:《湘军援鄂的前因后果》,《湖北文史资料》,1982年第6辑。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武汉市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主编:《武汉工商经济史料》,武汉:政协武汉市委会,1983年。
    刘述云供稿、王朝华整理:《刘庆恩传略》,《德阳市市中区文史资料选辑》,1985年第1辑。
    李岳瑞:《张之洞遗事》,《武汉文史资料》,1986年第1期。
    胡治熙:《琐谈张之洞》,《武汉文史资料》,1986年第1期。
    钟生权、严德文口述,曾立慧整理:《张之洞拆大炮》,湖北省群众艺术馆、武汉市群众艺术馆编:《武汉的传说》,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1986年。
    杨子名:《英传教士对张之洞的印象》,《武汉春秋》,1987年第3期。
    杨日异:《汉阳兵工厂火药厂闻见录》,《武汉文史资料》,1991年第3期。
    阎幼甫:《辛亥湖南光复的回忆》,《浏阳文史——纪念辛亥革命八十周年专辑》,1991年第10辑。
    杨文恺遗作,曹明贤整理:《汉阳兵工厂记事》,天津市文史研究馆编:《津沽旧事》,上海:上海书店,1994年。
    易经文:《我所知道的汉阳兵工厂》,《望城文史》,1996年第11辑。
    (日)水野幸吉:《汉口》,昌明公司出版,1908年。
    汉阳兵工厂编:《汉阳兵工厂造八三迫击炮说明书》,湖南省图书馆藏,1925年。
    汉阳兵工厂编:《汉阳兵工厂七九口径步枪说明书》,湖南省图书馆藏,1925年。
    汉阳火药厂编委会:《汉阳火药厂厂务报告》,江汉印书馆,1934年。
    魏允恭:《江南制造局记》,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41辑,台北文海出版社,1969年。
    复旦大学历史系资料室编:《(1949-1979)中国近代史论著目录》,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年。
    杨诗浩等编:《国外出版中国近现代史书目(1949-1978)》,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年。
    郭廷以:《太平天国史事日志》,上海:上海书店,1986年。
    李权时、皮明庥主编:《武汉通览》,武汉:武汉出版社,1988年。
    三三零三工厂厂志办编:《汉阳兵工厂史略》,未刊,现藏于汉阳区档案馆,约1988年。
    (美)马士著、张汇文等合译:《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北京:三联书店,1957年。
    沈云龙:《现代政治人物述评》,台北:文海出版社,1966年。
    (美)鲍威尔著、陈泽宪译:《1895-1912年中国军事力量的兴起》,北京:中华书局,1978年。
    王尔敏:《清季兵工业的兴起》,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78年。
    张国辉:《洋务运动与中国近代企业》,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79年。
    王尔敏:《清季军事史论集》,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80年。
    彭泽益:《十九世纪后半期中国财政与经济》,北京:中国社科出版社,1982年。
    (美)费正清著、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编译室译:《剑桥中国晚清史》,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
    冯天瑜:《张之洞评传》,郑州:河南教育出版社,1985年。
    贺觉非、冯天瑜:《辛亥武昌首义史》,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85年。
    王国强:《中国兵工制造业发展史》,台北:黎明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87年。
    (美)罗兹曼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比较现代化”课题组译:《中国的现代化》,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88年。
    陈钧:《儒家心态与近代追求——张之洞经济思想论析》,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90年。
    陈钧、任放:《世纪末的兴衰:张之洞与晚清湖北经济》,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1991年。
    后德俊:《湖北科学技术史稿》,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年。
    王兆春:《中国火器史》,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1991年。
    (美)康念德著、杨天宏等译:《李鸿章与中国军事工业近代化》,成都:四 川大学出版社,1992年。
    皮明庥主编:《近代武汉城市史》,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
    熊月之:《西学东渐与晚清社会》,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
    张通宝:《湖北近代货币史稿》,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94年。
    姜鲁鸣:《中国国防经济历史形态》,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1995年。
    陆大钺、唐润明编著:《抗战时期重庆的兵器工业》,重庆:重庆出版社,1995年。
    (美)陈锦江著,王笛、张箭译,虞和平校:《清末现代企业与官商关系》,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
    石泉:《甲午战争前后之晚清政局》,上海:三联书店,1997年。
    邓绍辉:《晚清财政与中国近代化》,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年。
    《中国近代兵器工业》编审委员会编:《中国近代兵器工业——晚清至民国的兵器工业》,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1998年。
    黎仁凯、钟康模:《张之洞与近代中国》,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1999年。
    罗尔纲:《晚清兵志》,第六卷,《兵工厂志》,北京:中华书局,1999年。
    苑书义、秦进才主编,河北省炎黄文化研究会、河北省社科院编:《张之洞与中国近代化》,北京:中华书局,1999年。
    章开沅、张正明、罗福惠主编,罗福惠著:《湖北通志——晚清卷》,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
    周育民:《晚清财政与社会变迁》,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
    皮明庥:《一位总督·一座城市·一场革命——张之洞与武汉》,武汉:武汉出版社,2001年。
    (德)乔伟,李喜所、刘晓琴等合著:《德国克虏伯与中国的近代化》,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1年。
    周建波:《洋务运动与中国早期现代化》,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年。
    冯天瑜、陈锋主编:《武汉现代化进程研究》,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年。
    陈锋、张笃勤主编:《张之洞与武汉早期现代化》,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
    李细珠:《张之洞与清末新政研究》,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3年。
    李滔、陆洪洲编:《中国兵工企业史》,北京:兵器工业出版社,2003年。
    赵德馨主编:《中国经济通史·清代经济卷》,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3
    罗荣渠:《现代化新论——世界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北京:商务印书馆,04年。
    唐上意:《中法战争与张之洞》,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
    黎仁凯等:《张之洞幕府》,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5年。
    皮明庥、陈钧等:《简明武汉史》,武汉:武汉出版社,2005年。
    中共武汉市汉阳区委党史办公室、汉阳区地方志办公室编,方东平、俞汉民主编:《汉阳地名丛谈》,武汉:武汉出版社,2005年。
    陈歆文编:《中国近代化学工业史》,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年。
    李建中主编:《国防经济学》,西安: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6年。
    皮明庥主编:《武汉通史》,晚清卷,武汉:武汉出版社,2006年。
    周纬:《中国兵器史稿》,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6年。
    《中国军事史》编写组:《中国历代军事制度》,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6年。
    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
    王胜利、后德俊:《长江流域的科学技术》,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7年。
    (美)周锡瑞著,杨慎之译:《改革与革命——辛亥革命在两湖》,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年。
    陈锋:《清代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研究》,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年。
    皮明勇:《中国近代军事改革》,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8年。
    陈陆:《鸦片战与中国军器》,《中和月刊》,1940年第1卷第8期。
    彭雨新:《清末中央与各省财政关系》,《社会科学杂志》,1947年第l期。
    全汉昇:《清末汉阳铁厂》,《社会科学论丛》,1950年第1期。
    陈大谊:《从鸦片战争到一八六一年的中国军事工业》,《鸦片战争论文集》,上海:三联书店,1958年。
    武群文:《辛亥革命前武汉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江汉学报》,1961年第3期。
    Kennedy,ThomasL."Chang Chih-tung and the Struggle for Strategic Industrialization: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Hangyang Arsenal,1884-1895",Harvard Journal of Asiatic Studies 33:1973.
    冯天瑜:《湖北成为辛亥革命“首义之区”原因初探》,《江汉论坛》,1980年第4期。
    马国宴、张本政:《东北第一个近代军火厂——吉林机器局》,《社会科学战线》,1981年第1期。
    《中国近代史稿》编写组:《洋务活动近代军事工业的建立》,《近代史研究》,1981年第2期。
    黎难秋:《我国早期的兵工专业情报翻译机构——江南制造局翻译馆》,《情报科学》,1982年第3期。
    胡滨:《论晚清的江南制造总局》,《山东师范大学学报》,1983年第3期。
    姜铎:《论江南制造局》,《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83年第4期。
    赵保佑:《近代中国地主阶级改革派学习西方评议》,《甘肃社会科学》,1983年第6期。
    冯天瑜:《清末湖北枪炮厂》,《武汉春秋》,1984年第4期。
    张海声:《左宗棠与兰州制造局》,《兰州学刊》,1984年第5期。
    吴振东:《汉阳兵工厂抗日救亡纪实》,《春秋》,1985年第4期。
    牛俊法:《论近代清军的装备与战术》,《史学月刊》,1985年第6期。
    杨亮升:《清末之四川机器局》,《西南民族大学学报》,1986年第1期。
    张莉红:《论四川机器局》,《近代史研究》,1986年第1期。
    陈彪:《洋务运动与世界近代工业化潮流》,《史学月刊》,1986年第4期。
    茅海建:《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清军的装备与训练》,《近代史研究》,1986年第4期。
    邹振环:《傅兰雅与江南制造局的译书》,《历史教学》,1986年第10期。
    姜铎:《福州船政局与江南制造局在旧中国生产发展之比较》,《福建论坛》,1987年第1期。
    皮明勇:《丁日昌与晚清军事近代化》,《广东社会科学》,1987年第1期。
    万峰:《中日兴办近代工业企业比较研究》,《日本学刊》,1988年第3期。
    陈存恭:《张之洞在山西,18821884》,《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所集刊》,1988年第17期。
    孙占元:《论天津机器局》,《社会科学战线》,1989年第2期。
    牛济:《论李鸿章与中国近代工业化的抉择》,《人文杂志》,1989年第3期。
    赵春晨:《丁日昌与江南制造总局》,《汕头大学学报》,1990年第1期。
    聂资鲁:《论咸丰、同治时期(18511875)洋务军用企业内传统与变革的冲突》,《湘潭师范学院学报》,1990年第2期。
    朱哲芳:《太平军兵器近代化探略》,《军事历史研究》,1990年第3期。
    孟繁新、朱兴泉:《德州北洋机器制造局考略》,《历史档案》,1990年第4期。
    陈文亮:《晚清近代军事工业发展探索》,《理论学习月刊》,1990年第8期。
    罗荣渠:《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延误——一项比较现代化研究》,《近代史研究》,1991年第1期。
    赵德馨:《洋务派关于中国近代工业起步的决策》,《近代史研究》,1991年第1期。
    陈钧、任放:《张之洞经济思想散论》,《历史研究》,1991年第5期。
    何瑜:《晚清中央集权体制变化原因再析》,《清史研究》,1992年第1期。
    管仕福、唐林生:《太平军武器装备初探》,《衡阳师专学报》,1992年第2期。
    黎难秋:《科学翻译与西方工艺技术在我国的传播》,《中国科技翻译》,1992年第3期。
    蔡凯如:《自强——珞珈精神的源头——纪念自强学堂首任总办蔡锡勇先生》,《武汉大学学报》,1993年第6期。
    傅炳旭:《丁宝桢与山东机器局的创办》,《聊城师范学院学报》,1994年第2期。
    刘猛:《“洋匠”来华与张之洞的近代化事业》,《湖北大学学报》,1994年第5期。
    马文英:《德国军事顾问团与中德军火贸易关系的推展》,《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所集刊》,1994年第23期。
    秦升阳:《从吉林机器局、漠河金矿看东北近代企业的特点》,《通化师范学院学报》,1995年第1期。
    张全省:《近年来张之洞研究综述》,《宝鸡文理学院学报》,1995年第1期。
    林庆元:《洋务派聘用的洋员及分布》,《海交史研究》,1995年第2期。
    刘学军、黄海泉:《吉林机器局的创办及历史作用》,1995年第2期。
    王扬宗:《江南制造局翻译书目新考》,《中国科技史料》,1995年第2期。
    夏东元:《江南制造局在中国近代史中的地位》,《河北学刊》,1995年第5期。
    管伟:《丁宝桢与山东机器局》,《春秋》,1995年第6期。
    蒋仕民:《抗战时期大后方的兵工生产》,《军事经济研究》,1995年第7期。
    朱英:《晚清地方势力的发展与中央政府的对策》,《探索与争鸣》,1996年第1期。
    管宁:《中日两国近代工业化道路分歧浅析》,《日本研究》,1996年第3期。
    栾学钢:《吴大澂与吉林机器局》,《中国科技史料》,1996年第3期。
    张增一:《江南制造局的译书活动》,《近代史研究》,1996年第3期。
    刘高葆:《八十年代以来中国近代工业史研究综述》,《历史教学》,1996年第4期。
    罗荣渠:《新历史发展观与东亚的现代化进程》,《历史研究》,1996年第6期。
    戚其章:《<南京条约>与中国近代化的启动》,《民国档案》,1997年第2期。
    向玉成:《中国近代军事工业布局的发展变化述论》,《四川师范大学学报》,1997年第2期。
    向玉成:《江南制造局的选址问题与迁厂风波》,《乐山师专学报》,1997年第4期。
    黎仁凯、乔丽荣:《近二十年来张之洞研究概述》,《近代史研究》,1998年第4期。
    向中银:《略论张之洞的聘用洋员思想》,《河北师范大学学报》,1998年第4期。
    蒋直发:《洋务运动中军事工业发展的经验与启示》,《克山师专学报》,1999年第2期。
    向玉成:《论洋务派对大型军工企业布局的认识发展过程》,《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00年第4期。
    刘洪英:《中国近代工业道路的历史反思》,《史学月刊》,2000年第6期。
    贾熟村:《冯竣光和江南制造局》,《学术研究》,2000年第8期。
    罗肇前:《比较李鸿章、张之洞“官督商办”之异同》,《社会科学》,2000 年第12期。
    袁为鹏:《张之洞与湖北工业化的起始:汉阳铁厂“由粤移鄂”透视》,《武汉大学学报》,2001年第1期。
    曾绍敏:《丁宝桢与四川机器局及其历史价值》,《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01年第3期。
    张远:《近代中国军事工业思想浅论》,《军事历史研究》,2001年第3期。
    李少军:《近代中日比较研究综述》,《近代史研究》,2001年第4期。
    李细珠:《张之洞与晚清军事教育近代化》,《安徽史学》,2001年第4期。
    孟海棠:《江南制造总局聘用洋员史略》,《绥化师专学报》,2001年第4期。
    郑师渠:《鸦片战争前后士大夫西学观念的演进》,《中国文化》,2001年第17、18期。
    陈长河:《金陵机器局始末》,《江苏地方志》,2002年第2期。
    赵蓓:《曾国藩系统科技价值观的实际施展》,《船山学刊》,2002年第2期。
    楚焰辉:《江南机器制造总局档案》,《档案与史学》,2002年第4期。
    李尚敏:《四川机器局“停办”风波探源》,《文史杂志》,2002年第5期。
    任放:《近百年张之洞研究述评》,《近代史研究》,2003年第2期。
    张笃勤:《“张之洞与武汉早期现代化”国际学术讨论会综述》,《近代史研究》,2003年第2期。
    何晓明:《毛泽东说不能忘记张之洞》,《北京日报》,2003年5月12日。
    吴剑杰:《论张之洞湖广任内的外才引进》,《武汉大学学报》,2003年第3期。
    赵春晨:《论鸦片战争期间以岭南为中心的“借取”西洋武器浪潮》,《历史教学》,2003年第3期。
    贾熟村:《创办山东机器局的徐建寅》,《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第4期。
    江满情:《张之洞主持湖北新政的财政基础》,《江汉论坛》,2003年第4期。
    三土:《漫话“汉阳造”》,《轻兵器》,2003年第6期。
    把增强:《近五年来张之洞研究的新进展》,《历史教学》,2003年第7期。
    石莹:《湖北近代工业化的启示》,《世纪行》,2003年第7期。
    涂文学、宋晓丹:《张之洞“湖北新政”遗产的历史命运》,《江汉论坛》,2003年第8期。
    傅美林:《论洋务思潮发生与发展的历史阶段性》,《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第1期。
    孙峰:《论清末军事工业》,《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4年第1期。
    苑书义:《中国工业化的先驱——张之洞》,《张之洞研究》,2004年第1期。
    戴斌武:《丁保桢与四川机器局》,《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第2期。
    夏东元:《洋务运动与江南制造局》,《上海造船》,2005年第2期。
    崔雨龙:《张之洞提携黎元洪》,《张之洞研究》,2005年总第3期。
    陆大钺:《抗日战争时期我国兵工企业内迁述论》,《四川档案》,2005年第5期。
    余同元、施春煜:《江南制造总局:跛足的先行者》,《21世纪经济报道》,2005年12月26日。
    尚华:《李秉衡与山东机器局的发展》,《春秋》,2006年第2期。
    李琴芳:《清末民初的上海制造局(上海兵工厂)考述》,《军事历史研究》,2006年第3期。
    张永刚、樊孝东:《蔡锡勇——张之洞幕府前期实业总管》,《河北大学学报》,2006年第6期。
    陆其国:《“江南”沉思录——解读江南机器制造局档案》,《中国档案》,2006年第8期。
    顾影:《汉阳兵工厂界》,《兵器知识》,2007年第1期。
    王建辉:《李鸿章、张之洞洋务事业比较研究》,《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7年第2期。
    徐泓:《徐建寅与山东机器局》,《春秋》,2008年第4期。
    刘海峰:《道光末年中国新式军事技术夭折原因探析》,《安徽史学》,2008年第5期。
    潘守正、潘亮:《我所知道的“福建制造局”》,《政协天地》,2008年第5期。
    严海建:《中国军工的先驱——江南制造局》,《中国军转民》,2008年第6期。
    郑有才:《张之洞建立清朝现代军事工业》,《张之洞研究》,2008年总第6期。
    张玉栋、邓泳有:《汉阳兵工厂始末》,《南北桥》,2008年第11期。
    于泽、林颖清:《试析第一次鸦片战争中清军与英军火器的差距》,《现代兵器》,2009年第6期。
    刘鸿亮、孙淑云、牛书成:《鸦片战争时期中英铁炮制造技术优劣的比较研究》,《自然辩证法研究》,2009年第8期。
    鞠北平:《论张之洞与晚清国防建设》,河南大学2003年硕士学位论文。
    王向英:《略论张之洞幕府——兼与曾国藩幕府比较》,河北大学2003年硕士学位论文。
    王肇磊:《光绪时期湖北资源勘查活动初探》,河北师范大学2003年硕士学位论文。
    施春煜:《江南制造局技术引进及其工业技术体系的建构》,苏州大学2006年硕士学位论文。
    母春生:《晚清人与武器思想的嬗变》,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硕士学位论文。
    辛松:《曾国藩科技思想探究》,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硕士学位论文。
    闫俊侠:《晚清西方兵学译著在中国的传播(1860-1895)》,复旦大学2007年博士学位论文。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