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过失犯罪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共同过失犯罪,是指二人以上的过失行为共同造成一个或数个危害结果的犯罪形态。与共同故意犯罪相对,共同过失犯罪也是共同犯罪形态的一种。虽然传统刑法理论只承认共同故意犯罪形态,但是从过失犯罪的本质以及共同犯罪形态的特性上看,承认共同过失犯罪有着理论及现实上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成立共同过失犯罪应当具备三个特殊条件,即共同的注意义务、共同的犯罪行为以及共同不注意的意思。根据行为人在共同犯罪中的分工不同,对共同过失犯罪人可以划分为过失的共同正犯、过失的教唆犯和过失的帮助犯。对于成立共同过失犯罪的行为人,应当适用“部分实行全体责任”的原则,追究其共同犯罪的责任。
     全文共分为五章,约三万六千字:
     第一章是共同过失犯罪问题概说。主要介绍中外各国立法、实务以及学说对共同过失犯罪问题的态度。
     第二章是共同过失犯罪的根基。其中又分为三节,第一节论述共同过失犯罪问题的基本立场;第二节论述承认共同过失犯罪的必要性;第三节论述承认共同过失犯罪的可行性。
     第三章是过失共同正犯及其刑事责任。主要论述了成立过失共同正犯的条件和刑事责任的具体承担。
     第四章是过失的(狭义)共犯及其刑事责任。分为两节论述成立过失的教唆犯和过失的帮助犯的条件以及其刑事责任的具体承担。
     第五章是共同过失犯罪的其它问题。分为三节,第一节论述(典型的)结果加重犯的共同犯罪问题;第二节论述监督过失与共同犯罪的关系问题;第三节评述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若干规定。
Joint negligence crime refers to the crime that the negligent behaviors of two or above actors jointly cause one or several illegal results. As the counter-part of joint intent crime, joint negligence crime is also one form of joint crime. Although the traditional criminal theory only has agreed on the joint intent crime, from the essence of negligence crime and attribution of joint crime, affirmation of joint negligence crime is necessary and possible. Three special requirements are required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joint negligence crime: joint duty of care, joint criminal behavior and joint negligence. According to the functions of the criminal in joint crime, joint negligence criminal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kinds: joint negligence principal, negligent abettor and negligent accessory. Among the joint negligence criminals, the principle of "part performance and total liability" should be put into application, and should undertake criminal liability of joint crime.
    The total paper is divided into five chapters, which involves about 36,000 words.
    The first chapter is the general view of the issues of joint negligence crime. Legislations, legal practices and doctrines of the countries of the world are mainly introduced.
    The second chapter is the base of joint negligence crime, which is further divided into three parts: the first part discusses the basic view point of joint negligence crime, the second part discusses the necessity of affirmation of joint negligence crime, the third part discusses the possibility of the affirmation of joint negligence crime.
    The third chapter is the joint negligence principal crime and its criminal liability. The special conditions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joint negligence principal crime and the way by which criminal liability is undertaken are mainly discussed.
    The forth chapter is the joint negligence accomplice and its criminal liability, which is further divided into two parts, The special conditions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joint negligence accomplice and the way by which criminal liability is undertaken are mainly discussed.
    
    
    The fifth chapter is the other issues of joint negligence crime, which is further divided into three parts: the first part discusses the issues of joint negligence crime in aggregated consequential crime. The second part discuss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upervisory negligence and joint crime. The third part discusses the several regulations in the judicial interpretation of the Supreme People's Court of the PRC.
引文
1、高铭喧、马克昌主编:《刑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2、马克昌、杨春洗、吕继贵主编:《刑法学全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年版。
    3、马克昌主编:《近代西方刑法学说史略》,中国检察出版社1996年版。
    4、马克昌主编:《犯罪通论》,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5、马克昌著:《比较刑法原理——外国刑法学总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6、朱华荣主编、莫洪宪副主编:《各国刑法比较研究》,武汉出版社1995年版。
    7、林亚刚著:《过失犯罪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8、陈兴良著:《共同犯罪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
    9、姜伟著:《犯罪形态通论》,法律出版社1994年版。
    10、候国云著:《过失犯罪论》,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11、胡鹰著:《过失犯罪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12、刘凌梅著:《帮助犯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13、王秀梅著:《刑事法理论的多维视角》,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14、李邦友著:《结果加重犯的基本理论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15、[台]韩忠谟著:《刑法原理》,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6、[台]林山田著:《刑法通论》(下册)增订七版,台大法学院图书部2001年。
    17、[台]蔡墩铭主编、甘添贵副主编:《刑法争议问题研究》,五南图书出版公司2001年版。
    18、[台]陈朴生著:《刑法专题研究》,三民书局1983年版。
    19、[台]洪福增著:《刑法之理论与实践》,台湾刑事法杂志社1988年印行。
    
    
    20、[台]廖正豪著:《过失犯论》,台湾三民书局1993年版。
    21、[台]陈子平著:《共同正犯与共犯论》,五南图书出版公司2000年版。
    22、[日]牧野英一著:《日本刑法通义》,陈承泽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23、[日]木村龟二主编:《刑法学词典》,顾肖荣、郑树周等译校,上海翻译出版公司1991年版。
    24、[日]小野清一郎著:《犯罪构成要件的理论》,王泰译,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25、[日]大塚仁著:《犯罪论的基本问题》,冯军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26、[日]野村稔著:《刑法总论》,全理其、何力译,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
    27、[日]大塚仁著:《刑法概说(总论)》,冯军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28、[日]大谷实著:《刑法总论》,黎宏译,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29、[日]川端博著:《刑法总论二十五讲》,余振华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30、[日]福田平、大塚仁编:《日本刑法总论讲义》,李乔等译,辽宁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31、[德]汉斯·海因里希·耶赛克、托马斯·魏根特著:《德国刑法教科书》(总论),徐久生译,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年版。
    32、[意]杜里奥·帕多瓦尼著:《意大利刑法学原理》,陈忠林译,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
    33、[俄]库兹涅佐娃、佳日科娃主编:《俄罗斯刑法教程(总论)》上卷·犯罪论,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年版。
    1、林亚刚:《论共同过失正犯及刑事责任的实现(上)》,载《江西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第2期。
    2、林亚刚:《论共同过失正犯及刑事责任的实现(下)》,载《江西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第3期。
    3、冯军:《论共同过失犯罪》,载《西原先生古稀祝贺论文集》,法律出版社、
    
    成文堂1997年版。
    4、张明楷:《共同过失与共犯》,载马克昌、莫洪宪主编:《中日共同犯罪问题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5、陈一榕:《过失共同犯罪的定性》,载于志刚主编:《刑法问题与争鸣》2001年第1辑。
    6、熊万林:《共同过失犯罪浅析》,载于志刚主编:《刑法问题与争鸣》2001年第1辑。
    7、刘永贵:《过失共同正犯研究》,载于志刚主编:《刑法问题与争鸣》2001年第1辑。
    8、候国云、苗杰:《论共同过失犯罪》,载于志刚主编:《刑法问题与争鸣》2001年第1辑。
    9、阴建峰:《论共同过失犯罪》,载《山东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第3期。
    10、童德华:《共同过失犯初论》,载《法律科学》2002年第2期。
    11、李昌林:《论共同过失犯罪》,载《现代法学》1994年第3期。
    12、罗云:《浅论过失共同犯罪》,载《南昌高专学报》2002年第4期。
    13、赵秉志:《过失犯罪的基础理论问题探讨》,载高铭喧、赵秉志主编:《过失犯罪的基础理论》,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
    14、储槐植:《读“因逃逸致人死亡”司法解释》,载《人民法院报》2001年1月23日。
    15、向群:《交通肇事共同犯罪探疑》,载《法律适用》2002年第9期。
    16、周雪艳:《交通肇事罪共犯质疑》,载《山东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第10期。
    17、李邦友:《共同犯罪中的结果加重犯》,载《法学评论》1997年第6期。
    18、李邦友:《结果加重犯理论研究综述》,载《法学评论》1999年第2期。
    19、李莉:《论结果加重犯的共同正犯》,载《法商研究》1996年第6期。
    20、廖盛芳:《关于从犯的理论问题》,载《刑事法学要论——跨世纪的回顾与前瞻》,北京大学《刑事法学要论》编辑组,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
    21、[日]西田典之:《日本刑法中的共犯规定》,载[日]西原春夫主编:《日本刑事法的重要问题》(第二卷),金光旭、冯军、张凌等译,法律出版社、成文堂
    
    2000年版。
    22、[日]佐久间修:《共同过失与共犯》,载马克昌、莫洪宪主编:《中日共同犯罪问题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23、[日]甲斐克则:《过失犯的基础理论》,载高铭喧、赵秉志主编:《过失犯罪的基础理论》,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
    24、[日]西原春夫:《过失认定的标准》,载[日]西原春夫主编:《日本刑事法的形成与特色》,李海东等译,法律出版社、成文堂1997年版。
    25、[日]大塚裕史:《企业灾害何过失论》,载高铭喧、赵秉志主编:《过失犯罪的基础理论》,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
    26、[俄]A.H.特拉伊宁:《共同犯罪学说的几个问题》,载《政法译丛》1957年第4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