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明画谱综合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在晚明繁荣的版画出版中,画谱作为一个特殊门类大量涌现。本文以晚明刊刻的画谱为研究范围,根据画谱的题材形式和社会功能,大致分为三类,即职业画家的单科画谱,文人出版家的画谱,以及坊刻的综合性画谱及诗画谱。论文的第一部分为导言,包括选题缘起、研究范围限定、成果述评,以及本论文的章节设定与拟解决的问题。第一章首先通过列表的方式,著录晚明画谱的基本信息,概括整体特点;按照画谱出版的环节,论述与之相关的社会文化背景,考察画谱兴盛的社会因素;通过追溯之前单科画谱的发展,分析画谱的历史传统及传播功能。第二章以晚明单科画谱的个案研究为主,考订刊刻者的社会身份,以及诸画谱的具体内容及图文关系;结合当时的艺术赞助,分析以职业画家为主的画谱的社会功能。第三章以周履靖及其《画薮》中的综合性画谱为研究重点,结合晚明的士人文化及出版文化,探讨中下层文人画家的画谱功能,兼及晚明文人阶层中绘画知识的流行。第四章在晚明最后四十年所刊画谱的语境中,重点考察两种坊刻画谱:杨尔曾的《图绘宗彝》和黄凤池集雅斋的《唐诗画谱》系列,联系晚明的版画风格史以及赏玩文化,分析坊刻画谱适应读者趣味的商业特性;在对诗书画谱的分析中,重点论述了该类画谱的发展、图文关系及图像的粉本功能,分析画谱图像模件化生产的特性。在文章的最后,综合以上在各类画谱研究中的丰富发现,对晚明画谱的多重性格做一概括,并对本文的工作做一总结及评价。
The Hua-pu as a special category emerged in large numbers in the late Ming dynasty when prints were prosperous published. The Hua-pu which was published in the late Ming dynasty as the scope of this article were focus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form of theme and the social function, those Hua-pu were divided into three categories, billing division Hua-pu of professional painters, Hua-pu of literati publisher and square engraved comprehensive Hua-pu and poetry Hua-pu. The first part of the article was the introduction which included the topics origin, the limited scope of the study, the review of achievements, as well as the chapters set and the problem to be solved in the paper. The first chapter recorded the basic information of the Hua-pu in late Ming dynasty, summarize the overall characteristics by the way of list; In accordance with the Hua-pu publishing process, this chapter discussed the associated social and cultural backgrounds and inspected the Hua-pu thriving social factors; it also analysed the historical tradition and the spread function of Hua-pu by trac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revious billing division Hua-pu. In the second chapter, it researched the social identity of the carver, the specific content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illustrations and text of all the Hua-pu, combined with the sponsor of the arts at that time, analyzed the social function of Hua-pu which mostly based on professional painter by mainly studying the case of the billing division Hua-pu in the late Ming dynasty. In the third chapter, it focused on Zhou Lv-jing and his comprehensive Hua-pu in the Hua-so, discussed the Hua-pu function of the literati painters of the middle and lower class and the prevalence of painting knowledge in the late Ming dynasty literati, which combined with the late Ming dynasty literati culture and publishing culture. The fourth chapter emphasis on the two Square depicts the spectrum:“图绘宗彝”which was drawn by Yang er zeng and“集雅斋画谱”series which was drawn by Huang feng-chi, contacted the prints publishing history and culture of admiration in the late Ming dynasty, analyzed the commercial character of the square engraved Hua-pu which adapted to the reader interesting. It focused on the development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illustrations and text of those Hua-pu, as well as the粉本function of the image; it also analyz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Hua-pu module production by analyzing the poetry and literature Hua-pu.
     At the end of the article, synthesized the rich discoveries in various Hua-pu study, it summed up the multiple personalities of the late Ming dynasty Hua-pu; it also summarized and evaluated the work of this paper.
引文
1樊树志著《晚明史(1573—1644年)》第5页,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
    2刘志琴著《晚明史论——重新认识末世衰变》第3页,江西高校出版社2004年。
    3嵇文甫《晚明思想史论》第1页,河南大学出版社2008年。
    4卜正民著《纵乐的困惑:明代的商业与文化》北京,三联书店2004年第168页。
    5郭孟良:《晚明商业出版》,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10年。
    1王伯敏著《中国版画通史》93页,河北美术出版社2002年
    2刘越撰《从晚明画谱看当时文人的审美取向》,载《学术交流》2010年01期。
    3载《东南文化》1999年01期。
    4《说文解字》三上篇,文二百四十七,虎丘山塘萃古斋发兑本,清刊本。
    5汉刘熙撰《释名》,中华书局1985年。
    6方毅等编著《辞源》酉集“言”部,商务印书馆民国十六年。
    7郑樵著《通志》卷72《图谱略》之“原学”。《中华再造善本》史部。
    8郑樵著《通志》卷21“年谱序”。
    1余绍宋著《书画书录解题》凡例第十、十一条,浙江人民出版社1982年。
    2该类画谱的图文版式为一图一书,以往通称“诗书画谱”,为更全面涵盖画谱特点,同时点出编纂者对书法的重视,笔者经过反复斟酌后,决定采用“诗书画谱”的称呼。也正是在这样的概念下,笔者将以“图谱”命名的《百咏图谱》归入诗书画谱中。另外,“诗书画谱”中的“诗”不绝对指诗,也包括词、曲以及其它文字内容。以一图一文编纂的画谱,如《顾氏画谱》、《唐解元仿古今画谱》、《新镌木本花鸟谱》、《新镌草本花诗谱》等,图式相对应的书帖内容不是诗词,而是画史内容或说明性文字。
    1《遁山竹谱》原刻本流传极少,作者仅见北大图书馆有藏,目前可见的三种出版物皆为王世襄临摹本,其中以香港大业公司1988年的影印本为最全。
    2载《新美术》1995年04期。
    3载《美术观察》2000年09期。
    4载《文艺争鸣》2011年11期。
    5载《美术与设计》2008年03期。
    1中央美术学院2011届硕士学位论文。
    2载《美苑》2011年03期。
    3载《美苑》2011年12期。
    4《东南文化》1993年5期,总第99期。
    5载南京十竹斋艺术研究部编《十竹斋研究文集》南京十竹斋艺术研究部,1987年。
    6载《甘肃社会科学》2008年01期。
    7主要以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出版的《唐诗画谱》为底本,对文字内容进行了识读注释以及作者、书家简介等,山东画报出版社,2004年。
    8《文艺评论》2012年02期。
    1周亮撰《明刊本<琵琶记>版画插图风格研究》,载《艺术探索》2009年01期。
    2发表于《新史学》第10卷3期。
    3载《故宫学术季刊》18卷01期,2000年秋季号。
    4 Fragmentation and Framing of the Text:Visuality and narrativity in Late-Ming Illustrations to the Story of the Western Wing(《叙事消解与设框取景:晚明刊西厢记插图之视觉性和叙事性》,2006年博士论文。
    5载《美术史研究集刊》第5期,1998年。
    1其它研究中国画谱的重要学者还有岛田修二郎和古原宏伸。前者对元代画谱《松斋梅谱》进行过系统研究,所撰《松斋梅谱提要》,载日本《文化》第20卷第2号,1956年3月。于1988年出版的《解题校正<松斋梅谱>》,对《松斋梅谱》各卷的内容一一进行了详细的探讨,钩沉其文字来源及编纂得失。日本广岛市立中央图书馆,1988年。古原宏伸的研究课题是《芥子园画传》。
    2(《版画在中国绘画史中的意义:以顾氏画谱所见历代名画复制为中心》),载《美术史》,No.128,1990年,第123一135页。
    3(《万历年间的出版者及他们的画谱:晚明综合性画谱图典的发展》),小林宏光撰,载台湾《故宫学术季刊》第22卷第2期。
    41995年出版《中国の版画:唐代かり清代まて》4,东京东信堂,1995发表有若干篇关于《西厢记》版画的研究,
    5日本,研文出版社,2004年5月。
    6《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1王正华撰《生活、知识与文化商品:晚明福建版“日用类书”与其书画门》,原文载《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41本,2003年,辑入蒲慕州主编台湾学者中国史研究论丛《生活与文化》,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5年。
    2LIN Li-chiang, The Proliferation of Images:The Ink-stick Designs and Printing of the Fang-shih mo-p'u and the Ch'eng-shih mo-yuan,图像的增生与扩散《方氏墨谱》与《程氏墨苑》的墨样与编印,Ph.D. Dissertation, Princeton Unversity,1998年。
    1杜信孚纂辑《明代版刻综录》,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83年。该书收录我国公私图书馆收藏的明代刊刻的图书5700多种,版本7600有余,是研究明代版刻的重要工具书
    1刘世儒的《刘雪湖梅谱》初刻于1569年,该刻本不见流传,其后的四次刊刻,都在万历年间。
    2“木版水印”是我国印刷术中的一种,为建国初期,荣宝斋根据该技艺的生产过程和用料特 点所命名。即史称“饭版”的套色技术。见冯鹏生著《中国木版水印概说》中的相关论述,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1“相关画史著作”,指《图绘宝鉴续编》、《画史会要》、《画史会要续编》、《绘事备考》、《无声诗史》、《明画录》、《绘事备考》、《增广图绘宝鉴》、《历代画史汇传》、《宋元以来画人姓名》等画史的著作。
    2据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组编《中国古代书画图目》,文物出版社1986—2001年;铃木敬编《中国绘画总合图录》,东京大学出版会,1982;户田祯佑小川裕充编《中国绘画总合图录续编》东京大学出版会1997—2001年;福开森编《历代著录画目》,人民美术出版社,1993年;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文献索引》,上海书画出版社2005年。其中,《中国古代书画图目》著录顾炳绘画作品《芙蓉翠鸟图》一幅,近年来见于拍卖的顾炳绘画作品有《绶带鸟》立轴,绢本设色,款“钱塘顾炳写”,钤印“顾印”,金农题诗堂的纸本设色立轴山水图,2009至2012年辗转于各拍卖公司,名称不一,款“万历三年钱塘顾炳书”,另有绢本山水团扇一幅,市场可见三件。《中国古代书画图目》著录胡正言“篆书五律诗”一幅,除此之外绘画作品不见流传。
    1郑振铎《中国版画史图录》北京荣宝斋1941年,共20册,珂罗版,当时只印了200套。《中国古代版画丛刊》分四函,全文收入插图类书籍20种。中华书局1951年。另外,郭孟良提到的《古本戏曲丛刊》也是郑振铎先生主编的古代戏曲善本丛书,1到4集由郑振铎主持,1958年飞机失事后,该项工作由吴晓玲先生主持,自1954到1986年已经出版6集。所收晚明戏曲中很多都附有插图。
    1范濂《云间据目抄》卷二,上海进步书局,民国。范濂为晚明时华亭人,著《云间据目抄》五卷,有万历癸巳(1593年)高进孝撰序。
    2谢肇淛《五杂组》卷七。上海书店出版社,2009年,第138页。
    1大木康:《明末江南の出版文化》,东京:研文出版社,2004,第23页。
    2科举类图书的出版方面,如晚明文人汤宾尹参与了很多该类图书的编辑以及挂名,见金文京《汤宾尹与晚明商业出版》,载胡晓真主编《世变与维新:
    晚明与晚晴的文学艺术》,“中研院”文哲所,2001年。李诩(1505—1593)在《戒庵老人漫笔》卷八的“时艺坊刻”条中称“余少时学举子业,并无刊本窗稿……今(隆、万)
    满目皆坊刻矣,亦世风华实之一验也”。中华书局1982年,334页。医学类图书的著名出版者有徽州人吴勉学,清人赵吉士在《寄园寄所寄》卷十种有“歙吴勉学,广
    ‘刻医书,因而获利。乃搜今典籍,并为梓之,刻资资及十万”。相关研究见刘小兵《明代刻书大家吴勉学与中医刻书事业》,载《中国典籍与文化》,1996年03期。
    3张秀民《中国印刷史》,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6,第355页。
    1郑振铎《中国版画史图录》北京荣宝斋1941年,共20册,珂罗版,当时只印了200套。《中国古代版画丛刊》分四函,全文收入插图类书籍20种。中华书局1951年。另外,郭孟良提到的《古本戏曲丛刊》也是郑振铎先生主编的古代戏曲善本丛书,1到4集由郑振铎主持,1958年飞机失事后,该项工作由吴晓玲先生主持,自1954到1986年已经出版6集。所收晚明戏曲中很多都附有插图。
    1张栩《彩笔情辞》十二卷,天启刊本,《善本戏曲丛刊》第5辑,台北,台湾学生书局,1987。
    2崇祯十年(1637年)刊,白雪斋点定《新镌出相乐府吴骚合编》。中央美术学院图书馆藏原刻本。
    1崇祯四年(1631年)人瑞堂刊,齐东野人编演,不经先生批评。转引自马孟晶《隋炀帝艳史的图饰评点与晚明出版文化》,载2007年台北《全球化下明史研究之新视野论文集》,资料来自公网。
    2人瑞堂刊《新镌全像通俗演义隋炀帝艳史》凡例。转引自郭孟良《晚明商业出版》,中国书籍出版社,2010,第122页。
    3罗贯中、施耐庵撰《精镌合刻三国水浒全传》各二十卷,熊赤玉雄飞馆刊本。转引自聂付生《论晚明插图本的文本价值及其传播机制》,载《南京师大学报》2005年03期。笔者未见原书,根据收录在周芜编《中国版画史图录》中的两幅插图,可见对人物活动刻画更为生动,插图的叙事性更强些。
    1为《七种争奇》之一,崇祯十五年(1642)清白堂刊本。转引自郭孟良《晚明商业出版》,中国书籍出版社,2010,第120页。
    1宋伯仁字器之,号雪岩,义号耕田夫,广平(属河北)人,晚年寓湖州,生活于南宋晚年,善画墨梅,工诗词,有《雪岩吟草》传世。
    2《梅花喜神谱》序言,《中华再造善本》子部,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1该段中引文据出自李衎《竹谱》卷一“竹谱详录”,四库全书本。具体内容见上段论述。
    2李衍《竹谱》卷一“竹谱详录”,四库全书本。
    3李衍《竹谱详录》柯谦延祐己未(1319年)序,“知不足斋丛书”本。
    4王世襄著《中国画论研究》第二十章,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278页。
    5吴太素,字季章,号松斋,会稽人,约至元二十七年(1290年)生,至正十九年(1359年)卒,与元代画梅名家王冕同乡,且时代相近。关于《松斋梅谱》的版本即流传,据谢巍称,原刻自序刊本藏于日本东京江户静嘉堂文库。见 《中国画学著作考录》第254页。《松斋梅谱》的流传版本较少,且主要保存在日本,除了原刻本外,日本还藏有四种抄本,上海博物馆藏日本影印本。卢辅圣主编的《中国书画全书》中收入《松斋梅谱》的文字内容,没有6—10卷的内容,称原缺。
    1南宋范成大撰《梅谱》一卷,植物学著作,记范村的12种梅花。
    2岛田修二郎《解题校定松斋梅谱》,日本广岛市立中央图书馆,1988年。转引自孙红《天工梅心:宋元时期画梅艺术研究》,中国美术学院2010博士论文。
    1邹德忠号静存居士,淄川(今山东淄博)人,约宣德初年(1426到1429间)生,成化后期(1485至1487年间)卒。
    1余绍宋著《书画书录解题》卷二,浙江人民出版社1982年,21页。
    2见都穆《铁网珊瑚》卷之七,《佩文斋书画谱》卷八十五。
    3从跋文中内容看,当同书于天顺元年。都穆《铁网珊瑚》卷之七,做“姑苏刘吕饮谨识”,紫阳书院刊本;《佩文斋书画谱》卷八十五,做“姑苏刘吕谨识”,扫叶山房本。按,刘昌字钦谟,正统十年(1445)举人,官广东左参政,以荐擢宪副河南,专提学政,传见明·杨循吉著《吴邑志》卷十·人物传四。《铁网珊瑚》做“刘昌钦”,误。
    1《元柯九思画竹谱》王澍跋,上海有正书局印行,1930年代。
    2《大观录》卷十八“柯敬仲竹谱二十幅”,怡寄轩本:《石渠宝笈》初编卷四十一,涵芬楼印行本。
    1李士行(1282—1328),字遵道,蓟丘人,李衍之子,善画墨竹,元夏文彦《图绘宝鉴》称其“李士行,字遵道,文简子,官至黄岩知州。画竹石得家学,而妙过之。尤善山水”。关于其生平画艺,见张露《元代画家李士行简论》,载《故宫博物院院刊》,2002年06期。另,宗典编《柯九思史料》中有“题李息斋墨竹四首”,及“题李遵道春山图”、”题李遵道墨竹图”、“题李遵道画扇”,页112、113。
    1明朱谋垔撰《画史会要》四卷,成书于崇祯四年(1631年),收入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4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4年。第569页。另,文安县属今河北廊坊市,处京津之间。
    2香港大业公司1988年出版的《俪松居摹本遁山竹谱》的“出版说明”中也标注高松(1522—1566),书中有王世襄采录的相关史料,包括《图绘宝鉴续编》中的高松传以及民国修《文安县志》中高松的一篇详细传记,但这两则材料中并没有提到高松的生卒年。笔者苋罗的其它资料中,也不见有记载,《遁山竹谱》与谢巍对于生卒年的说法,实在不知出自何处。
    3崇祯年间刊《崇祯文安县志》,存七卷,国家图书馆藏
    4“嘉靖年间”以及“寇刚里”及“鸿胪寺序班”的坐标,可以确定“高嵩”为“高松”之误。
    5清崔启元修,王胤芳等纂《文安县志》,康熙12年刊。收入《希见中国地方志汇刊》第2册,中国书店1992。
    1纪炅(1625—1708年),字舢庵,号仲霁,文安人,诸生,康熙己未(1679)应博学鸿词未取,有《桂山堂集》传世。
    2纪炅撰《高遁山传》,载民国陈桢修,文安县志编译组译注《文安县志译注》卷之九,“人民部艺文志”,天津人民出版社1992年。另,文中提到的“井兰溪”为井焜,文安人,崇祯时曾任兰溪知县;“吴堡公”为纪克明,字尧章,别号杞庵,文安人,入太学,出为陕西吴堡令,曾于顺治14年时为吴堡修县志。崇祯丙子为1636年。
    1纪炅在传称井兰溪丙子(1636)过都,与成书于1631年的《画史会要》,时间较为接近。
    2与《翎毛谱》合称为《画谱》,上下两册,国家图书馆藏,索书号13904。
    3高松著《菊谱》,序言。
    1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刻本,吴之鹤编,黄伯符刻图。
    1北宋刘蒙的《菊谱》中,列三十五品菊,分为黄色、白色、紫色、粉红,同时代史正志在《菊谱》中记录了二十八种菊花,也按颜色分为黄色、白色、杂色红紫,《范村菊谱》中载黄花十六种,百花十五种,杂色四种,收录菊花品种最多的是《百菊集谱》,总计一百六十三种,并分等品评,乃是一部蔸罗广泛的“菊史”)
    2《救荒本草》明初周藩定王朱槁编纂,初刻于永乐四年在周王府,今不存,现存最早且影响最大的版本为刊刻于山西太原的嘉靖四年本,该书为周槁“购田夫野老得甲坼勾萌者400余种,植于一圃,躬自阅视,俟其滋长成熟,乃召画工绘之为图,仍疏其花实根干皮叶之可食者,汇次为书一帙,名日《救荒本草》。中华书局影印本,1959年。
    1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刻本,吴之鹤编,黄伯符刻图。
    1王概《芥子园画传》二集之《菊谱》,下册序言。原刻本。
    2吴树平编《中国历代画谱汇编》本,天津古籍1997年)当然,缪谷瑛的画菊完全是近现代照相写生的画法,与高松的完全不同。
    3《千顷堂书目》32卷,黄虞稷(1629--1691)编,分经史子集四部,是考察明代典籍的重要目录学著作,后黄虞稷做《明史艺文志》主要依据该目录。另,关于高松将画谱作为“礼品”的推测见后文的论述。
    4俞剑华《中国画论类编》1040页,人民美术出版史,2007年
    5俞剑华标点注译《宣和画谱》卷十五,人民美术出版社1964年。
    6张志烈主编《杜诗全集》,天地出版社1999年,第986页。
    7《宣和画谱》卷十五。
    1其次为“道释门”,著录1179轴,“山水门”1103轴,其它画科则不满千数,蔬果仅25轴。
    2俞剑华《中国画论类编》1029页,人民美术出版史,2007年
    3邵彦在《写生珍禽图之作年代再探讨》中认为“付子居宝习”为后添款,而该图当为徽宗时作品。文载《书画世界》2005年01期。
    1如《松斋梅谱》中“论梅之病”、“续论梅之病三十六事”、“补之心诀”、“蒙手十法”、“十不要”等,其中“八不得”为“枝不得对发,墨不得一色。花不得似描,树不得如桃。根不得似桑,势不得太娇。梢不得弓下,英不得透条”。见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2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4年。人物画的有“写真古诀”:写真之法,先观八格,次看三庭。眼横五配,口约三匀。明其大局,好定分寸。见俞剑华编著《中国画论类编》人民美术出版社2007年。
    1关于林良生平的研究见单国强先生《林良、吕纪生平考略》,载《故宫博物院院刊》1997年01期。相关画艺风格的研究见卢辅圣主编《中国花鸟画通鉴》之《上林朱紫》,上海书画出版社2008年。
    1穆益勤编著《明代院体浙派史料》,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5年。
    2与高松画谱的刊刻时间接近,约在1545年刻,原附于贾氏《雪舟诗集》的卷首,见郑振铎《中国古代木刻画史略》上海书店出版社2010年。
    1原刻本仅北大图书馆有藏,很可能是国内孤本。另外,王世襄曾于壬午(1942年)借德国友人福君克斯所藏的《竹谱》手摹一册。目前一般所见到的仅为王世襄的三种影印摹写本,其中香港大业公司1988年出版的《俪松居摹本遁山竹谱》,与大陆1958、1964年出版的两种影印摹写本相比,内容为最全。
    1该篇文字为李衍《竹谱》所无,据笔者调查,不见于其它文献,谢巍称“此篇作者待考”,_王世襄称“其出于画家之手,当可断言”,笔者以为然,分别见谢巍《中国画学著作考录》与王世襄《中国画论研究》
    1苏轼题《王维吴道子画》,邱健注评《苏轼诗词选》,14页,黄山书社2007年
    1王世襄《俪松居摹遁山竹谱》169页,香港大业公司1988年。
    2所谓“例贡”是指生员通过纳粟、纳马、纳银等方式进入国子监。进入国子监学习的生员被称为监生、太学生或国子生
    3《明英宗实录》卷265,转引自赵子富《明代学校与科举制度研究》北京燕山出版社2008。
    4这种推断不是完全没有根据。笔者在查阅崇祯初修《文安县志》中,注意到“例贡”之人绝大多数为当地官宦子弟,说明高松不太可能是普通的农人。
    1《明神宗实录》卷585,万历四十七年八月丁巳,转引自赵子富著《明代学校与科举制度研究》
    2转引自《明代学校与科举制度研究》。
    3见梅娜芳《墨的艺术:方氏墨谱与程氏墨苑》中对程君房生平的考证。中国美术学院2010届博士论文。
    4关于高濂的生平,参见徐朔方著《晚明曲家年谱》第二卷浙江卷,浙江古籍山版社1993年
    5张献翼(约1534—1604年),昆山(今江苏昆山县)人。字幼于,一字仲举,后更名敉。嘉靖中国子监生。
    6《明史·职官志》记载“鸿胪掌朝会、宾客、吉凶仪礼之事。凡国家大典礼、郊庙、祭祀、朝会、宴飨、经筵、册封、进历、进春、传制、奏捷,各供其事”,鸿胪寺为正四品衙门,其中序班为从九品,典侍班、齐班、纠仪及传赞。见张廷玉《明史》第六册1802页,中华书局2007。
    1程君房刊印《程氏墨苑》第20册,中央美术学院图书馆藏明刊滋兰堂本。
    2汪道昆《高季公墓志铭》,转引自徐朔方著《晚明曲家年谱》第2卷209页。
    1高松《菊谱》自序。
    2万历四十年(1612)刊《诗余画谱》黄冕仲跋。
    3天启四年(1624)刊张栩集《彩笔情辞》序言。
    4崇祯四年(1631)人瑞堂刊《新镌全像通俗演义隋炀帝艳史》凡例。
    1从《高遁山传》中的相关记述,以及他的作品不见于当时的书画著录书籍可以说明此点。
    2《无声诗史》卷7。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1999年,第四册第870页。
    3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修订版),上海书画出版社2010年,第十册第346页。
    4王思任(1575-1646年),字季重,号遂东,又号谑庵,山阴人,1595年进士,明史有传,明末文学家。著有《王季重十种》。其生平见王会磊《王思任生平考述》,载《温州师范学院学报》第25卷第3期,2004年。
    1《海外藏中国历代名画》第五册,明上,235页,湖南美术出版社1998年。
    2《石渠宝笈秘殿珠林汇编》北京出版社2004年,第10册第2012页。天启癸亥即1623年这大概就是谢巍先生以1624、1625年为刘世儒卒年的依据。
    3《刘雪湖梅谱》卷上,王思任《重刻刘雪湖梅谱序》
    4“典宝所”为明代藩王府管理机构之一,设正、副各一人,正、从八品,掌王宝符牌。辽王府在江陵(今荆州),首王为朱元璋第十四子辽简王朱植。另按,该诗的写作时间不详,徐朔方认为写于1551年,见《晚明曲家年谱》中的徐渭年谱。
    1《刘雪湖梅谱》卷上,七律。该诗亦见于《徐渭三集》卷七。《徐渭集》中华书局1983年,第1册第302页。
    2《徐渭三集》卷五。《徐渭集》中华书局1983年,第1册第165页。学者一般认为诗中“圈花少让元章笔,发干元章不若吾”为徐渭对自己墨梅的自信,不过,笔者认为,结合上下文来看,应该是夸赞刘世儒的墨梅枝干部分更为精彩。
    3《徐文长佚草》卷二,“为商燕阳题刘雪湖画”条。《徐渭集》中华书局1983年,第4册第1099页。
    4《刘雪湖梅谱》卷上,评林,文征明。
    5《刘雪湖梅谱》卷上,评林。
    6《刘雪湖梅谱》卷上,“赠言”中。黄猷吉,山阴人,签事,诗序:“雪湖为予写梅一壁”
    7《刘雪湖梅谱》卷上,“赠言”。湛若水(1466-1560年),广东增城人,官至南京兵部尚书。
    1需要说明的是,王冕画风传到徐渭发生了巨变,结束了王冕的影响,产生了新的风格。见嵇若昕《王冕与墨梅画的发展》(下),《故宫学术季刊》第二卷第三期。
    2《刘雪湖梅谱》卷上,季本序。季本(1485-1563)字明德号彭山,会稽人,是徐渭最为敬重的老师。
    1《山静居随笔》中有“陈惟寅与王蒙酌斟画岱宗密雪图,雪处以粉笔夹小竹弓弹之,得飞舞之态。仆曾以意为之,颇有别致。然后知笔墨之外,又有吹云弹雪之妙”
    2刘世儒《刘雪湖梅谱》卷上七古“芜湖念峰鲁宗贤”
    3张伯驹记载了叶恭绰1961年从包装纸中发现刘雪湖墨梅一事,见《春游社琐谈素月楼联语》第69页“刘雪湖画梅巨幅”条,北京出版社1998年。
    4《刘雪湖梅谱》卷下江藩多火贵诗序。
    5《刘雪湖梅谱》卷下,七言绝句。
    1《刘雪湖梅谱》卷上,七言古诗。
    2同上
    3在王思任刻本中,五篇序言编入《刘雪湖梅谱》卷上,两篇跋文编入卷下,次序杂乱,并未按时间顺序排列,以上的三序虽然都提到“著梅谱一卷”,但未出现刊刻等信息,应该尚是手稿本,而非刻本。因确知王思任刻本为第五刻,往前逐一推论,说明虽然三序写作的时间很早,但真止付梓刻印应该在1569年。
    4唐汝楫(1513年一?),字恩济,自号小渔,兰溪人。1550年状元。
    5沈襄,字叔成,号小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父镰(1507-1557)以刻严嵩谪戍,继义论死,襄亦濒危。及嵩败(1562)以荫补官,仕至姚安太守。曾向刘雪湖学画墨梅,并著有《小霞梅谱》二卷。
    6《刘雪湖梅谱》卷下,徐时行“重刻雪湖刘先生梅谱跋”。
    1王冕《梅谱》最早见于《永乐大典》,大部分内容与《松斋梅谱》重合,因笔者未做详细考证,未知二者先后关系及谁为原创,目前尚未见学者有相关研究文章。王冕《梅谱》仅“扫梅十要”为《松斋梅谱》所无,具体为“一要得意下笔,二要水墨浓淡,三要枝分左右,四要横斜上下五要老嫩相兼,六要下笔不填,七要有花无花,八要花分疏密,九要枝分左右,十要十字藏花”,是画梅的基本要求,并不高深。
    1《刘雪湖梅谱》卷下。
    2字中立,曾献《太子图》,受到世宗嘉奖,赐予他“承训书院”名额,画史有传。
    31549—1594年在位,传见清张廷玉等撰《明史》列传第四诸王一。中华书局1974年。
    4《刘雪湖梅谱》卷上,七古。
    5《刘雪湖梅谱》卷下,附启。
    6《刘雪湖梅谱》卷下刘雪湖诗“上华刚王味一殿下”
    7徐沁著《明画录》,卷五。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10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1999年。
    8《刘雪湖梅谱》卷下,附启“华阳王味一道人书”
    1詹景凤(1532-1602),字东图,号白岳山人,安徽省休宁县流塘村人,明代书画家。
    2李时珍(1518-1593),字东壁,晚号濒湖。明代蕲州(今湖北省蕲春)人。医药学家。
    3《刘雪湖梅谱》卷上,斗华郑漘七言古诗诗序。
    4《刘雪湖梅谱》卷上,阳和张元忭七言古诗诗序
    5方回《瀛奎律髓》卷20,转引自陈德馨《梅花喜神谱:宋伯仁的自我推荐书,载《美术史研究集刊》第五期。
    6薛冈《天爵堂笔余》卷3,转引自林丽江《晚明徽州墨商程君房与方于鲁墨业的开展与竞争》载《法国汉学》丛书编辑委员会编《徽州:书业与地域文化》中华书局2010年
    7程君房刻印《程氏墨苑》第14册,叶向高撰《人文爵里》序。中央美术学院图书馆藏明万历年间滋兰堂刊本。
    1《刘雪湖梅谱》卷下,“又重刻刘雪湖梅谱后跋”。
    2刘世儒弟子较多,梅谱中可见明确传授关系的有姚淛(生卒年不详,字元白,号秋涧,秣陵即今南京人,少入国子监,力学嗜古,游情翰墨,谒选除鸿胪寺署丞,告归后筑园隐居,与名流相往来,家富收藏精鉴赏,晚工画梅)、沈襄(生卒年不详,字叔成,号小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其父沈炼(1507-1557)因对抗严嵩遭谪戍,继义论死,以气节闻名一时。严嵩败后,沈襄1567年以荫补官,仕至姚安太守。约于1560年时向刘世儒学画梅,“师之旬日,尽得其意”,尤善墨梅,朱谋垔《画史会要》称其“干随笔生,枯润咸有天趣”。著《小霞梅谱》,今原刻本不传,仅见《怀古田舍梅统》中辑入。流传作品有《红梅图》,安徽博物馆藏,见《安徽省文物志稿补编》,安徽省文物志编辑室编1996年)、徐时行(字见可,别号梅野,“雪湖门生白眉者”,于万历戊寅、乙未两次主持刊刻《刘雪湖梅谱》,作品不见传世。),及杨应辂、赵可喜、二人画史中不见记载亦无作品传世,梅谱卷下中有两人的诗作,自称“门人”。孙刘应龙。
    1天一阁博物馆编《别宥斋藏书目录》上,宁波出版社2008年。另按,别宥斋为浙东藏书家朱郯卿(1885—1968年)的藏书楼,1979年后人将别宥斋藏书10万余卷及书画文物捐赠给天-阁。可见《汪虞卿诗》为别宥斋藏书,该书不见其它记载,或为孤本。
    2蒋寅著《金陵生小言》,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
    3宋国华《嘉靖休宁县志》卷二。
    4汪肇,字海云,休宁人,《金陵琐事》、《无声诗史》记载其“山水人物出入戴文进、吴次翁、但多草率之笔”,《詹氏小辨》中有“字德初,号海云,休宁人。草草小花鸟潇洒可爱。仿陶云湖兔鹿亦佳,虽不迨陶精思逸趣,亦豪纵不凡,宛然有生动气”。传世作品用笔颓放草率,笔墨纵横。小传见穆益勤编著《明代院体浙派史料》81页,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5年。
    5汪懋孝《梅史》“师承”。国家图书馆藏万历刊本。
    1汪懋孝《梅史》“写梅叙论”之“笔墨”。国家图书馆藏明万历刊本。另,邵正魁,明休宁(今属安徽)人,字长孺。有《续列女传》九卷,以续刘向《列女传》。
    2汪懋孝《梅史》“写梅叙论”之“笔墨”。国家图书馆藏明万历刊本。
    1文徵明《记墨法赠吴山泉》,作于嘉靖乙未1535年。转引自周绍良《清代名墨谈丛》137页,文物出版社,1982年。
    2同上。
    3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卷二十六“新安制墨”中称“近代惟新安罗龙文所做作。价逾珙璧。即一两博马蹄一斤。亦未必得真者。盖墨之能事毕矣。”中华书局1959年。660页。
    4汪懋孝《梅史》“写梅叙论”之“造妙”。
    5苏轼《书晁补之所藏与可画竹》“与可画竹时,见竹不见人。岂独不见人,嗒然遗其身。其身与竹化,无穷出清新。庄周世无有,谁知此疑神。”见刘乃昌选注《苏轼选集》105页,齐鲁书社,2005年。
    6如传郭熙作画时“凡落笔之日,必明窗净儿,焚香左右,精笔妙墨,盥手涤砚,如见大宾。必神闲意定,然后为之,岂非所谓不敢以清心挑之者乎?”见郭熙、郭思《林泉高致》,转引自俞剑华《中国古代画论类编》第四编“山水”,632页,人民美术出版社1998年。
    1谢巍称有“梅影”十四帧,与笔者所据版本数目不合,又称文字部分“分述自华光道人、扬补之以来,而迄明万历年诸家写梅之史,并述其笔法或作品”,本版本中亦不见此类内容,或者所见版本不同?本文所据为国家图书馆藏万历刊本,图版部分原缺2翻,存16翻。其它版本因未能获睹,暂存疑。见谢巍《中国画学著作考录》第五卷,389页,
    1叶舟著《广印人传》西泠印社刊本1911年,国家图书馆藏
    2从《竹谱》目录中含有印谱目录,可见竹印二谱当为同时刊刻但按卷次分册装订,以致流传过程中分散。浙江省图书馆藏本题《程敬敷竹谱印章》。印章部分存黄宾虹纪念馆。另,据笔者所目睹的国家图书馆藏本与谢巍《中国历代画学著作考录》及傅惜华提要中的所介绍版本相对照,有多处不同,完全不是同—个版本。谢巍所见版本与傅惜华《明代画谱解题》中所载相同,版心刻“雪斋竹谱”,与国图藏版心刻“程氏竹谱”不同,同时二入所见本中没有“孙应祥何一凤校”。具体内容上,国家图书馆的版本未见“汪圣教之有客行赠程敬敷”等诗文,而多了三篇序言即万历癸卯(1603年)李维桢“程敬敷竹印二谱叙”、万历癸卯尹宾商撰“程敬敷竹谱印章序”、万历戊申(1608年)王野撰“程敬敷竹印二谱序”,版本内容应该最全。不过,从
    1郁重今编纂《历代印谱序跋汇编》,91页,西泠印社出版社2008年。
    1程大宪《程氏竹谱》卷一“写竹说”,国家图书馆藏本。
    1徐沁《明画录》卷七“墨竹”,卢辅圣编《中国书画全书》第10册。
    1转引自谢巍《中国历代画学著作考录》第五卷,377页。国家图书馆藏本无该赋文。
    2傅惜华著《明代画谱解题》,见《四部总录艺术编》补遗,文物出版社,1984年。
    3王伯敏著《中国版画通史》,河北美术出版社2002年。
    1许承尧撰《歙事闲谭》卷二“歙之画家”,卷二十五“《古今画史》所录新安画家”,卷三十一2罗孔兼《古今画鉴》”等,都提到徽州尤其歙县一地的画家,堪称人数众多。黄山=书社2001年。作者许承尧为近代著名诗人、方志学家、书法家和文物鉴赏家,以十年之功完成的《歙事闲谭》以辑录徽州一地文献为主,采辑浩博,间叙述议论和考证,全面展示徽歙地区历史文化。
    3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卷二十六“新安制墨”。中华书局1959年。
    3周亮工《赖古堂别集印人传》卷一“书金一甫印谱前”,1612年谱成。
    4周亮工《赖古堂别集印人传》卷一“书文国博印章前”,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
    1陈智超著《明代徽州方氏亲友手札七百通考释》158页,“张应奎”。安徽大学出版社2001年
    2同上,661页,“汪跃龙”。
    3同上,732页,“吴良止”。
    4同上,137页,“詹景凤”。
    5转引自陈智超著《明代徽州方氏亲友手札七百通考释》“方用彬及其亲友”。
    1程大宪《程氏竹谱》,尹宾商“程敬敷竹谱印章序”。
    1《梅坞贻琼》提要。《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193,集部46,总集类存目3。海南出版社1999年。1053页。
    2《梅墟先生别录》提要,《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60,史部传记类存目2,海南出版社,1999年,340页。
    3《夷门广牍》提要。《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134,子部44,杂家类存目1l。
    4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卷23,“山人”条目“山人名号”,中华书局1959年。山人文化是晚明社会文化中重要特点之一,作为一类特殊的士人群体在晚明的盛行和活动引人注目。关于山人的概念不一,涵盖的人群十分广泛,本文中用一般理解的山人概念。对山人行为描述最为详细的,当属薛冈(1561-1641)《辞友人称山人书》,载《天爵堂集》卷18,北京出版社,2000年。当代学者对山人文化的研究成果很多,关于山人群体的成因,一般认为是晚明经济繁荣下对于高雅文化的普遍追求、科举入仕道路的壅塞,佛道思想流行造成的出世思想及心学影响下的任情适性的士风等,主要身份特征是能诗文,游历于达官富室为谋生手段。
    1钱谦益著《列朝诗集小传》J‘集上,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
    2皇甫汸《赋得周生行赠从游逸之》,《梅坞贻琼》卷一,《夷门广牍》第33册。
    3彭辂,字子殷,海盐人,嘉靖丁未1547年进士,官南京刑部主事,四库全书收其《彭比部集》八卷。《嘉兴县志》中有传。
    4《闲云稿》卷三,彭辂书梅墟书屋七律诗序。《夷门广牍》第39册。
    5彭辂《梅坞贻琼》序,《夷门广牍》第33册。
    6黄洪宪《闲云稿》序“余方解帻林下,里中周逸之者一再谒余,因出其所为诗四卷曰闲云稿乞余序……彭比部称周君诗去悲慨而近和平,且曰和平者,治世之声也。比部知诗且知人,毋为问仆矣”。《夷门广牍》第33册。
    1周履靖《泛泖吟》一卷,《夷门广牍》第43册。
    2李日华《紫桃轩又缀》卷二徐润卿小传,凤凰出版社,2010年。徐润卿的名字也常常出现在李日华的《味水轩日记》中,是当时嘉兴书画圈中的人物。
    3陈继儒撰《明故隐君春门徐公墓志铭》,《崇祯嘉兴县志》卷四,书目文献出版社1991年,169页。
    4《梅坞遗琼》卷四,《夷门广牍》第33册。
    1周履靖《闲云稿》卷三“遇徐润卿言怀”,《夷门广牍》第39册。
    2李日华《味水轩日记》卷三,万历辛亥1611年8月19日。上海远东出版社1996,188页。
    3李日华《梅墟先生别录》,《夷门广牍》第32册。
    4屠隆即是在项元汴家第一次见到周履靖,其《五柳赓歌》序“往逅道人子京家,不佞心窃异之,乃道人生长檇李,无乾没伧嗫态”,《夷门广牍》35册,上海涵芬楼影印明万历刊本。
    5汪珂玉《珊瑚网》卷18,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5册,1993年,1159页。
    6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闰集“名僧”中称其“诗名满东南”。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718页。
    7《梅坞贻琼》卷二,秋潭“过逸之周君梅墟观梅”。《夷门广牍》第33册。
    8周履靖《闲云稿》卷一“春日过金明寺访秋潭上人”。《夷门广牍》第38册。
    1李日华《梅墟先生别录》,《夷门广牍》第32册。
    2李岣嵝有“答梅墟周隐君春来枉讯山中一律”,《梅坞遗琼》卷三。《夷门广牍》第33册。
    3方惟揖“同吴少君、李君实集闲云馆,探得闲字”。《梅坞贻琼》卷二
    4严绍峰撰《梅墟书屋记》,《梅坞遗琼》卷之五。《夷门广牍》第34册。
    5屠隆撰《梅花庵记》,《梅坞贻琼》卷之五,《夷门广牍》第34册。
    6严绍峰“梅墟书屋记”,《梅坞贻琼》卷5。《夷门广牍》第34册。
    1周履靖“村居”,《闲云稿》卷一。《夷门广牍》第38册。
    2严绍峰“梅墟书屋记”,《梅坞贻琼》卷之五。《夷门广牍》第34册。
    3冯梦祯《真实斋常课记》,《快雪堂集》卷45,《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子部164册。
    4《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128,子部38,杂家类存目5。海南出版社,1999年,668页。
    5吴中行“晁采馆清课叙”,费元禄纂《晁采馆清课》,《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子部118册,齐鲁书社,1995年。
    1“凡胪列山居、园居、舟居、游居、瓢居、独居、酣居、宵居、睡居、病居十目,下引前人闲适之语以应之,意以示客”,《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128,海南出版社,669页。
    2《长物志》提要,《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123。海南出版社,1999年,641页。
    3晚明山人多具有多种才艺,以能诗为第一,其次是书画。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中载录山人数十人,大部分都善书画,本文上一章中也讨论过晚明的徽州画家之盛,以及汪懋孝全家能画。都可见晚明文人中书画才艺之普及。
    4陶渊明撰,周履靖和韵,《夷门广牍》第35册。
    5为集录甲午1594年云间之行中创作之诗。《夷门广牍》第43册。
    6乙未1595年冬天“与二三幼稚拥衾暖阁,燎松酌酒,吟哦凡投寄赠别五七言诸什共百余首”。《夷门广牍》第40册。
    7主要以友人宴集、时节出游等娱乐生活为题材,可见江南生活及游乐风俗,其中有“观妓上竿”、“艳姝步线”、“吴姬走马”等描写女子杂技项目的诗。另,顾仲方《白咏图谱》中也有相关题材的诗。
    8甲午1594年秋,周履靖游洞庭湖西山毛公坛,归家后取“诸贤登坛诗各和一章”。《夷门广牍》第44册。
    9元冯海粟咏,周履靖和,作于甲午1594年孟冬。《夷门广牍》第41册。
    10李白著,周履靖和。辑录李白所有关于饮酒的诗,并逐一赓和。《夷门广牍》第46册。
    11自居易著,周履靖和。辑采白居易有关饮酒的诗,并逐一赓和。《夷门广牍》第47册。
    12周履靖“螺冠子自叙”,《梅颠稿选》卷19。《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187册。齐鲁书社1995年。
    13李日华《梅墟先生别录》,《夷门广牍》第32册。
    1徐朔方“周履靖年谱引论”,《晚明曲家年谱》浙江卷下,浙江古籍出版社1994年。
    2元冯海粟咏,明周履靖和《千片雪》,《夷门广牍》第41册。
    3徐朔方“周履靖年谱引论”,《晚明曲家年谱》浙江卷下,浙江古籍出版社,291页。
    4李日华《梅墟先生别录》,《夷门广牍》第32册。
    5《梅坞贻琼》卷六,《夷门广牍》第34册。
    6晚明收藏及鉴赏风气极盛,书画作品流通十分活跃,相关研究有张长虹著《品鉴与经营:明末清初徽商艺术赞助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关于嘉兴书画流通情况,见万木春《味水轩里的闲居者》,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8年
    7李日华《梅墟先生别录》中“若父不能久留人世矣,儿能取南山铜铸若父乎?翁泣,先生亦泣曰……今请大人高枕卧,儿任事请本日始。翁始以家务属先生。先生综理慎悉,而用日益饶。翁自是有以自慰”。《夷门广牍》第32册。
    1汪显节编次《绘林题识》,《夷门广牍》第14册。
    2汪显节编次《绘林题识》,夷门广牍版第14册。
    3清金瑗《十百斋书画录》著录,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7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5年,648页
    4李日华《梅墟先生别录》,《夷门广牍》第32册。
    5周履靖“夷门广牍序”,《梅颠稿选》卷18,《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187册。
    6张献翼“夷门广牍序”,《夷门广牍》第1册。
    1黄洪宪“夷门广牍叙”,《夷门广牍》第1册。
    2周履靖《异域志》序,《夷门广牍》第5册。
    3著有《弁洲山人四部稿》174卷,《续稿》207卷,《读书后》、《艺苑厄言》等集,传奇《鸣凤记》据传也未其所作。此外,尚有《艳异编》、《凤洲笔记》、《觚不觚》等大量笔记杂著。
    4《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114,子部艺术类存目,海南出版社,1999年,593页。
    5《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116,子部谱录类存目,海南出版社,1999年,608页。
    6《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134,子部杂家类存目,海南出版社,1999年,687页。
    7《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180,集部别集类存目,海南出版社,1999年,975页。
    8《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193,集部别集类存目,海南出版社,1999年,1053页。
    9《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60,史部传记类存目,海南出版社,1999年,340页。
    10关于刻工价格的资料不多,最常为人引用的是叶德辉撰《书林清话》卷七“明时刻书工价之廉”,明时刻字工价,有可考者,《陆志》、《丁志》有明嘉靖甲寅闽沙谢鸾识岭南张泰刻《豫章罗先生 文集》,目录后有“刻板捌拾叁片,山下二帙,壹佰陆拾壹叶,绣梓工赀贰拾肆两”木记,。以一版片两叶平均计算,每叶合工赀壹钱伍分有奇。其价廉棋。至崇祯末年,江南刻工尚如此”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
    1《梅颠稿选》钱应金序,《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187册,齐鲁书社1997年。
    2何三畏“夷门广牍序”,《夷门广牍》第1册。
    3陈继儒《梅颠稿选》序,《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187册,齐鲁书社,1997年
    4周履靖《梅颠稿选》卷1,《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187册,齐鲁书社,1997年。
    5周履靖《夷门广牍》序,《夷门广牍》第1册。
    1钱应金“梅颠稿选须”,《梅颠稿选》卷1。
    2叶德辉“明时刻书于价之廉”,《书林清话》卷7,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162页。
    3大木康著《明末江南の出版文化》卷1,日本,研文出版社,2004年。另,关于晚明出版之繁荣,杜信孚《明代版刻综录》著录图书7740种,正德后刻印的图书古90%,可见一斑。
    4李日华自序,《竹嬾画媵》,西泠印社,2008年,227页。
    5关于《夷门广牍》的卷次数,各家著录及流传情况不一。黄虞稷著录120卷,见《千顷堂书目》卷15,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401页,另,391页著录周履靖《周氏绘林》十六卷,《画薮》七种九卷,或者,《夷门广牍》中的若干种图书之前曾单独流行。《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著录《夷门广牍》126卷,称收书86种,分十门,另有尊生、书法、画薮三门未刊入。目前通行的是商务印书馆于1940年影印万历刊本,收书106种,分十三门,按目录中所标图书的卷数累加为159卷,然正文最后一卷标为114卷。本文内容以商务印书馆影印本为据。另,为方便起见,笔者整理了“《夷门广牍》目录”,作为附录,置于全文最后。
    1周履靖《画评会海》卷上,《夷门广牍》第12册。
    2周履靖《画评会海》卷上,《夷门广牍》第12册。
    3唐寅《六如画谱》卷3,中央美术学院图书馆藏惜阴轩丛书。余绍宋先生认为《六如画谱》为伪托之作,见《书画书录解题》卷9第14页,浙江人民出版社1982年。谢巍先生不认同该说法,认为可能的确是唐寅手辑,并称有万历年间的刻本,见谢巍著《中国画学著作考录》第5卷,上海书画出版社1998年,315页。若果真为唐寅手辑,并有万历刻本,则很可能是周履靖抄自该书。
    1谢巍著《中国画学著作考录》第5卷,上海书画出版社1998年,第349页。
    1天启年间《玉茗堂摘评王弇洲艳异编》卷首识语。转引自程国赋著《明代书坊与小说研究》,中华书局2008年,339页。
    2天启五年刻《牡丹亭还魂记》凡例。转引自程国赋著《明代书坊与小说研究》,中华书局2008年,339页。
    3郑振铎《中国古代术刻画史略》,上海书店出版社2010年,51页。
    4关于万历时期版画插图风格的前后变化,董捷及周亮分别通过对《西厢记》、《琵琶记》的研究,得出基本相同的结论,这一风格时期的划分,已经渐成共识。前者见董捷《明清刊西厢记版画考析》,河北美术出版社2006年,后者见周亮《明刊本琵琶记版画插图风格研究》,载《艺术探索》2009年01期。
    5两书坊主皆为徽州人,玩虎轩主人为汪光华,环翠堂主人为汪廷讷,他们刊刻了大量精美的版画插图书籍,并因启一代版画新风,成为书坊中的佼佼者。现代学者对此多有关注,研究成果屡见。如张国标、台湾学者林丽江等对环翠堂版画的相关研究。
    1邹德忠《绘事指蒙》近代以来流传较稀,余绍宋在《书画书录解题》中列入未见类,王世襄在写作《中国画论研究》时尚未见过该书故在论述周履靖《天形道貌》“画人物论”时,认为“十八描”之说最早出自周履靖,并详加分解论述。之后,邹德忠始创“十八描”之说渐为人知,中央美术学院2010届博士王赫赫以《中国古代人物画十八描概念的历史演进与画史意义》为题,论述详细。
    1王世襄《中国画论研究》第28章,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456页。
    2任叻《述异记》,丛书集成初编本,中华书局1985年。
    3柳宗元《龙城录》卷上“隋开皇中,赵师雄迁罗浮。一日天寒日暮,在醉醒间,因憩仆车于松林间,酒肆旁舍,见一女人,淡妆素服,出迓师雄。与语,但觉芳香袋人。至酒家共饮,有绿衣童子,笑歌戏舞。师雄醉寐,但觉风寒相袭,久之东方已白,师雄起视,乃在大梅花树下”,又按,罗浮山在今广东省惠州。中华书局影印丛书集成初编本,1985年,第9页。
    4汤炳正著《楚辞类稿》,巴蜀书社1988年,181页。“畹”为古代计量单位,十二亩为一畹。
    5《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128,子部杂家类存目5。海南出版社1999年,668页。
    6《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128,子部杂家类存目5。海南出版社1999年,666页。
    1国家图书馆藏有原刻本,因处于不可外借状态,故目前未能目睹原刻。
    2王世襄《中国画论研究》第28章,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472页。
    1周履靖《春谷嘤翔》“写翎毛诀”,《夷门广牍》第14册。
    1王世襄《中国画论研究》第28章,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475页。
    1仲仁《华光梅谱》“口诀”,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2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
    1蔡邕著《琴操》中有“孔子历聘诸侯,诸侯莫能任。自卫返鲁,隐谷之中,见香兰独茂,喟然叹日:兰当为王者香,今乃独茂,与众草为伍",乃止车,援琴鼓之,自伤不逢时,托辞于兰香云”。中华书局影印丛书集成初编本,1985年,第4页。
    2孔齐著《至正直记》,中华书局影印丛书集成初编本,1991年,第40页。
    1周履靖《九畹遗容》“写兰诀”,《夷门广牍》第14册。
    1杨尔曾《图绘宗彝》夷白堂刊本,卷一到卷五为翻刻《画薮》中的五谱。
    1王圻、王思义父子编辑的图文类书《三才图会》106卷,分天文、地理、人物、时令、宫室、器用、身体、衣服、人事、仪制、珍宝、文史、鸟兽、草木共14类,对每一事物,先摹图像,后加说明。采掇广博,偏重于通俗性和实用性,乃明代图谱学重要典籍。其中,“人事”类中4—6卷收录了摹刻周履靖的五种画谱。
    2孙不显《燕闲四适》二十卷,辑录琴、棋、书、画四种,包括理论和图谱,其中十六到二十卷辑录周履靖的五种画谱,主要以《图绘宗彝》为底本。
    3《画法大成》八卷,万历四十年(1615年)刊印,明鲁泰兴王安宇朱寿镛、钜野府文宇朱颐厓同著。摘抄自周履靖“人物画论”的“人物法”见《画法大成》卷三。
    4王圻著《续文献通考》254卷,万历十四年(1586年)成书,传世仅有万历三十一年(1603)刻本。为重要的以明代典制为主的史学著作。
    5王圻、王思义编集《三才图会》序言,周孔教撰。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1988年。
    6在王正华的《生活、知识与文化商品:晚明福建版“日用类书”与其书画门》中提到识字人口的概念,不过并没有做具体解释,当是引用他人的定义。按照王正华的说法,士大夫阶层位 于识字人口的顶端,粗识笔墨且略有余资的社会人大量出现于晚明,促使书籍市场与文化消费产生巨大变化,福建版日用类书成为新的消费对象。文载蒲慕州主编《生活于文化》,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5年。另外,关于“识字人口”,在赵子富的《明代学校与科举制度研究》中,在论及明代的生员及童生阶层时称:“(童生)加上生员的数量,那么,全国具有识字作文能力的人数大约要占人口的4.5%,实际上包括在职和退休的官员、举人及受到社学村塾等教育的人员,识字的比率应该高于此数”。北京燕山出版社2008年,294页。
    1见小林宏光《Publishers and their Hua-p'u in the Wan-li period: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mprehensive Painting Manual in the Late Ming》(《万历年间的出版者及他们的画谱:晚明综合性画谱图典的发展》),载台湾《故宫学术季刊》第22卷第2期。郑媪的《画法要诀》笔者未见,关于其介绍见于小林宏光的文章。
    2王正华的《生活、知识与文化商品:晚明福建版“日用类书”与其书画门》。收入蒲慕州主编《生活于文化》,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5年。
    1郑振铎《中国古代木刻画史略》,上海书店,2010年,第70页。
    2顾炳,字黯然,号怀泉,杭州人,曾学画于周之冕,万历己亥(1599年)以书画兼长,“应选供事武英殿”,画史中有小传。他编绘的《顾氏画谱》又名《历代名公画谱》,共收自晋唐以至明代著名画家108人。图画部分以所谓自己所见之绘画真迹摹写而成,凡例中所言“至于心慕未睹者,倘杂杜撰,岂不惭惶杀人;既鄙见未协者,宁付阙,终不敢类同附会”;文字部分基本按照《图绘宝鉴》的顺序和文字,请当时名公为之书写。从一图一史的画史图谱编纂体例而言,为画谱中第一部,具有重大的开创意义,从形式而言,亦为书画双绝。《顾氏画谱》启发了之后的集古、仿刻画谱的刊刻,图式往往被临仿借用,影响广泛。关于当代学者对《顾氏画谱》的研究,见本文的前言部分。
    3郑振铎著《中国古代木刻画史略》,上海书店出版社,2010年,84页。
    4目前关于杨尔曾生平研究最详细者为香港学者龚敏,在《明代出版家杨尔曾编撰刊刻考》中,主要利用杨尔曾刊刻《许真君净明宗教录》中的序言,考证杨尔曾约生于1575年,原名尔真,1594年更名为尔曾,字号除雉衡山人外尚有卧游道人、雉衡逸史、六桥三竺主人等,题署于不同序跋中。文载《文学新钥》第10期,2009年12月,209页。
    1“普门示现”,摹自《顾氏画谱》第一册吴道玄图;“波斯洗象”,摹自第二册李公麟图;“三教图”,摹自第一册陆探微图;“松嵒伏虎”摹自第一册张僧繇图。
    1辛弃疾《西江月》: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功夫。近来始觉古人书,信着全无是处。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日去。
    1《诗余画谱》中有22幅作品仿自《顾氏画谱》,《唐诗画谱》系列中,题署“仿某家笔意”的作品中,有6幅仿自《顾氏画谱》。另外,同为集雅斋出版,托名唐寅的《唐解元仿古今画谱》中有6幅仿自《顾氏画谱》。充分显示了《顾氏画谱》作为山水画谱粉本的重要性。具体论述见沈歆《明代集古画谱的临仿模式与粉本功能——以顾氏画谱为中心》,载《美苑》2011年03期。
    2《顾氏画谱》第1册,朱之蕃序。 履靖的太太桑贞白,有“春绣”诗:“一番风雨动春寒,庭畔梨花已半残。燕语隔帘人寂寂,金盆涤手绣青鸾”;甚至包括尼姑,也会参与刺绣活动,如“咏尼绣鸳鸯”中:“莲经诵罢下禅床,卸却缁衣入静房,堪笑未能忘俗念,黄昏犹是绣鸳鸯”;刺绣有时也会作为女性之间赠送的礼物,如“怀侄妇李夫人”中:“一别三年远玉姿,未知何日是归期。开奁忽睹当年绣,此际令人几度思”。俱见《香奁诗稿》。《夷门广牍》第44册。晚明女性日常生活中的刺绣活动可见一斑,而且绝大部分都以翎毛花卉为题材。
    1另外,因为中央美术学院图书馆所藏为1—4卷本,限于种种条件,笔者未能目睹其它全本,故以前四卷为论述重点。其它卷次中,如卷六为新增的走兽鳞介及杂画等,从谢巍的介绍中,也比较有趣味,从现存孙丕显《燕闲四适》中的图式及相关标目看,也有不少图式采撷自《顾氏画谱》。联系蔡冲寰在为黄凤池绘制唐诗画谱时,也有相当图式从《顾氏画谱》中摹出,可见画谱在作为粉本的功能上,作用非常之大。《图绘宗彝》的卷六部分的图式虽然未能目睹,但前面卷次中,《图绘宗彝》的风格特点已经充分体现无疑。
    2据杜信孚纂辑《明代版刻综录》第6册,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83年,43页。据称上海图书馆有藏,未详是否有图。
    3杜信孚《明代版刻综录》第6册中著录,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83年,43页。
    4杜信孚《明代版刻综录》第6册中著录。北大图书馆藏“万历甲辰仲秋詹氏西青堂梓”,卷一版心刻有“草玄居”,有图。
    1据谢巍著《中国画学著作考录》称文林阁刊本藏上海、南京及辽宁等图书馆,夷白堂刊本藏北大图书馆。后者在公共目录中未查见。国家图书馆藏有明刊本,但数据简单,未详为哪家书坊刻本,原本不对外开放,且未摄制胶片,笔者未能获见。中央美术学院图书馆藏包括序言在内的明残本1到4卷,但无扉页,版心中未刻文林阁或夷白堂。
    2郑振铎、王伯敏,以及多人在该书介绍文字中均称为1609年刻本,实误。《海内奇观》方庆来序中有“万历三十八年岁次庚戌六月毅旦”年款。其1609年说,可能来自最后一篇序言即杨尔曾的“叙刻海内奇观”。该书国图、上图及安徽图书馆等都有藏。
    3据杜信孚《明代版刻综录》第4册。另据龚敏在《明代出版家杨尔曾编撰刊刻考》中称其正文题署“武林夷白堂主人重修、武林泰和堂主人参订”,并认为该书应刊行与1612年之前。同时称《古本小说集成》中有影印,然笔者查该集成中所收为周氏大业堂刊本。该书版本复杂,明清时被多次重印和翻刻。北大藏1612年大业堂刊本中序署为雉衡山人,绘图者为王少淮。
    4龚敏在《明代出版家杨尔曾编撰刊刻考》中根据《中国古代小说总目》之白话卷中的著录,称有武林人文聚版本,藏中国社科院文学所等地。杜信孚著《明代版刻综录》中著录为金陵九如堂版本。中央美术学院图书馆所藏即为1623年九如堂刊本。
    5周芜编著《徽派版画史论集》安徽人民出版社,1983年,29页。该本未见别家著录,待考。
    6前三书皆见龚敏在《明代出版家杨尔曾编撰刊刻考》一文中根据书目著录所辑,无传本,《食物本草》藏哈佛燕京图书馆。另外,在龚敏该文中,认为泰和堂亦为杨尔曾所经营的书坊,并将泰和堂所刻8种图书计入杨尔曾刻书中,为医书和杂家志怪类。因笔者对这一推断存疑,故不录。
    7周芜在《徽派版画史论集》中推断“草玄居或为在苏州的分店”,不知出于何据。见该书65页,安徽人民出版社1983年。又按,“草玄”典故出自西汉扬雄,见《汉书》卷87下“杨雄列传下”中有“时雄方草太玄,有以自守,泊如也”,又称“故默然独守吾太玄”。后以寂寞著述意,为历代诗人借用,杜甫有“草玄吾岂敢,赋或似相如”。又,“夷白”典故出《南史·隐逸 传下·蔡荟》:蔡蓍字休明,陈留人。清抗不与俗人交。李撝谓江教曰“古人称安贫清白曰夷,涅而不缁日自,至如蔡休明者,可不谓之夷白乎”。谓安于清贫,洁身自爱意。见《汉语大词典》中解释。杨尔曾二书坊以此为名,也略见旨趣之一斑。
    1杨尔曾崇信道教神仙思想,在《许真君净明宗教录》中,他还记述了自己幼时接触净明宗教的机缘,“居颖之日,予昼寝斋头,恍一羽十,魁梧奇伟,修然长目,冠碧玉,衣紫霞。予起,日:曾乎?吾旌阳君也,鉴尔久矣,唯尔善而良,尔貌而扬,口口骨格,阆苑遗芳,尔净尔明,尔口尔昌。予斜瞩之,光芒闪璨,无可仰视。俯首唯唯,俄然而觉”,并因此在13年后由尔真改名为尔曾,认为“是一十三历之前,都仙业已命予矣”1。这可以看做是杨尔曾仙道思想的机缘。另外,在其它非道教主题的刻书中,也能体现他的这一偏好,如他在以纪实为主的《海内奇观》的书末,附列“十大洞天名考”、“三十六洞天名考”、“七十二福地名考”以及“海上仙山考”和“海上十渚名考”“,这些无不是道教传说故事中的仙山福地。
    2昙阳子(1558—1580)俗名王焘贞,太仓王锡爵之女,以王世贞为首,一时东南名士皆拜昙阳子为师,成为众名士的精神领袖。她预言自己匕升的时间,并在那天即万历七年九月九日坐化,当时得到消息赶来目睹盛事的有十万之众,又哭又拜,经日不绝。
    1小林宏光称夷白堂对《图绘宗彝》印行了两次,中央美术学院图书馆藏《图绘宗彝》1—4卷本中,仅一处版心有“夷白堂”字样,绘刻印皆精,为明刊初印本无疑。与小林宏光所使用版 本不同,所以他的印行两次之说是可信的。见小林宏光Publishers and their Hua-p'u in the Wan-li Period: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mprehensive Painting Manual in the Late Ming"《故宫学术季刊》,V01.22,No.2,2004。
    1文林阁以刊印戏曲版画而知名,现存文林阁刻传奇22种,小林宏光称其发行了几百册插图书,杜信孚的《明代版刻综录》中著录了文林阁刊印的30种图书。其戏曲插图风格非常精美,以当时流行的中景山水构图为主。是一家大型的知名书坊。
    2见《新镌七言唐诗画谱》及《新镌六言唐诗画谱》中叙言。林之盛“新安凤池黄生夙抱集雅之志”。
    3见上注中毛文芳论文。
    4见周芜《徽派版画史论集》安徽人民出版社,1983年
    5《新镌木本花鸟谱》吴翰臣撰“新镌花鸟谱序”:“凤池黄君少游虎林,纵览名山”。
    6寿安坊,俗称官巷,又称冠巷,宋时渭之花市,亦口花团。盖汴京有寿安山,善下多花园,春时赏燕,争华竞靡,锦簇绣围。移都后.以花市比之,故称寿安坊。见田汝成《西湖游览志》卷13“南山分脉城内胜迹”,浙江人民出版社,1980年,161页。
    1约在万历四十三年即1615年。在《新镌五言唐诗画谱》中“送春”诗后有“虎林十二童沈维垣”款,在《新镌六言唐诗画谱》的“望月”诗后有“钱塘十三童沈维垣”款,同时六言画谱的诗中有“丙辰”即1616年款,据此可推测二书的成书时间。
    2其中9幅中有蔡冲寰的题名或钤印,林之盛叙中称“画则独任冲寰”。
    3虎林沈鼎新书“舟兴”一首中书款“丙辰仲秋偶绿于绿上窗”,丙辰为1616年。
    4有署名者仅见最末幅“虎林孙继先仿陈道复笔意写于集雅斋中”。刊印年代按序言中年款。笔者又按,《唐诗画谱》系列序跋中均未署年款,该谱中提到“唐诗画谱三集海内争什袭珍之”,故唐诗画谱系列刊刻于此画谱之前。
    5该画谱托名唐寅,为伪托之作,相关考辨见谢巍《中国历代画学著作考录》第5卷,上海书画出版社,1998年,315页。
    6画谱中共有三幅画面上署有时间。第5幅画面中题“竹树亭溪壬戌秋八月仿云林笔曹有光”; 第12幅画面中题“壬戌八月写曹羲”;第15幅画面中题“壬戌之秋陈裸”。曹羲与陈裸都为晚明画家。故此推断壬戌年应为1622年。
    1为概括各谱特点及图文关系,笔者用了“诗书画谱”、“书画谱”、“图画谱”三种名词。“诗书画谱”是指文字内容为诗(一般以绝句为主),以名公书法的形式,对应画谱的图式部分的编刻方式;“书画谱”指文字内容不限于诗,但以软体书法的形式呈现,以对应图式的编刻方式;“图画谱”指仅有图绘,没有书法部分的编刻形式。
    2这八种画谱虽然作为系列,但每种单独成册,有的画谱有单独标价,所以在坊间是可以零拆来售卖的。哈佛燕京图书馆的沈津先生在《明代坊刻图书之流通与价格》中提到“《黄氏画谱》八种八卷,明黄凤池辑。明万历天启间集雅斋、清绘斋刻本。藏美国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图书馆,共八册。其扉页刻‘新镌五言唐诗画谱。集雅斋藏板。’并钤有‘每部实价纹银五钱’术记。笔者又得艾思仁先生寄示收藏在哈佛大学塞克勒美术馆的《新镌五言唐诗画谱》及《新镌梅竹兰菊四谱》,这二种书之扉页也都钤有‘每部定价纹银五钱’”。文载沈津著《书韵悠悠一脉香:沈津书目文献论集》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105页。笔者又按,该套画谱除了了晚明屡被重印外,到晚近时亦有几种较为著名的版本,流传广泛。中央美术学院图书馆藏有三种早期版本,但都为不同的单册,没有完整的八种。一是晚明集雅斋刊本,包括《新镌梅竹兰菊四谱》、《新镌木本花鸟谱》、《新镌草本花诗谱》及《名公扇谱》四种;二是光绪年间癸巳(1893年)上海文海书店石印本,藏有《唐解元仿古今画谱》及《新镌梅竹兰菊四谱》二种,顺便提及,该石印本为翻刻本,图式相同,但将一些题诗植入画面,对原本做了改动,另外,其将《新镌梅竹兰菊四谱》也题为清绘斋,不知是失误还是确为清绘斋原刻?前者的可能性更大些;三是日本大正十四年(1925年)大村西崖校辑的“图本丛刊”本,为一丝不苟的覆刻本,馆藏其中的《新镌五言唐诗画谱》、《新镌梅竹兰菊四谱》、《新镌木本花鸟谱》、《新镌草本花诗谱》四种。 1姜绍书《无声诗史》卷4,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修订本,上海书画出版社,2009年,第6册,470页。
    2徐沁《明画录》卷4,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修订版,上海书画出版社,2009年。第14册,第332页。
    3见高居翰著《山外山》,“虽然董其昌有时被称为是华亭派的创始者,其实,年纪比他稍长的同辈画家顾正谊更应得此头衔。以业余文人画家的身份,尊元末大家——尤以黄公望为其主要的学习典范,顾正谊和莫是龙两人都是董其昌的前辈”。上海书画出版社,2003年,第65页。
    4散曲集共录12套曲,据谢巍称,前有庚寅(1590年)王樨登“笔花楼新词跋”,又有杨继礼、陈继儒二人“笔花楼新声题词”,可知词为1590年前之旧作,与《百咏图谱》形式相似,俱前图后诗,绘刻精美。
    5郑振铎《中国木刻画史略》中所引陈继儒、冯大寿序言,上海书店出版社,2010年,70页。万历乙未为1595年。又按,国家图书馆所藏万历本《顾仲方百咏图谱》残缺殊甚,无序言,第一卷的大部分内容也缺残不全。
    1郑振铎《中国木刻画史略》,上海书店出版社,2010年,70页。
    1杨尔曾《海内奇观》凡例。
    2郑振铎《中国版画史图录》第八册说明。中国版画史社出版,1940年。
    1宛陵汪氏《诗余画谱》,黄仲冕跋。
    2《草堂诗余》为南宋何十信所编辑的词选,其在明代时被广泛接受,据称,仅今传明版《草堂诗余》就多达二十余种。《草堂诗余》成为当时词学界亦成为众所关注的焦点和中心。许多文人才子如杨慎、李攀龙、何良俊、沈际飞、钱允治等都为其做过评注、校笺、序跋等。明人为《草堂诗余》所作的众多序跋及评点,因为内容丰富,颇成体系,形成专门的《草堂诗余》批评,成为明代词学的一项特殊内容。现代学者关于《草堂诗余》在明代盛行的研究成果非常之多。据郑振铎在影印《诗余画谱》时的说明,该谱又名《草堂诗画意》,可以说明画谱是以依托《草堂诗余》广泛的读者群体为基础的。值得注意的是,《诗余画谱》中所书词的题名,全部采用《草堂诗余》中的命名,这是该谱以《草堂诗余》为文字底本的另一表现。在研究《诗余画谱》时,这一点也是不容忽视的。
    3《诗余画谱》吴汝绾序,郑振铎《中国版画史图录》第20册。中国版画史社,1940年
    1沈歆《明代集古画谱的临仿模式与粉本功能——以<顾氏画谱>为中心》,载《美苑》2011年03期。
    2顾仲方“伤春”原诗:花落重门掩,幽闺属恨时。狂心乱飞絮,离绪绾游丝。信断鱼书杳,魂牵蝶梦迟。萋萋芳草色,何地不相思。秦少游原词:流莺窗外啼声巧。睡未足,把人惊觉。翠被晓寒轻,宝篆沉烟袅。宿酲未解宫娥报,道别院笙歌会早。试问海棠花,昨夜开多少。
    3《百咏图谱》“歌”诗:子夜发新声,纤喉转曙莺。缓随飞雪度,娇送落花轻。嫋嫋梁问绕,悠悠扇底生。周郎知不误,一顾似含情。《诗余画谱》苏轼“满庭芳”词:香爱雕盘,寒生冰筋,画堂别是风光。主人情重,开宴出红妆。腻玉圆搓素颈,藕丝嫩、新织仙裳。双歌罢,虚檐转月,余韵尚悠扬。人间,何处有,司空见惯,应谓寻常。坐中有狂客,恼乱愁肠。报道金钗坠也,十指露、春笋纤长。亲曾见,全胜宋玉,想像赋高唐。
    1《百咏图谱》“灯下红白桃花”:玉洞遗仙种,春辉艳晚筵。丹霞明绣石,白雪照青编。乍喜瑶华发,俄惊火树悬。影中窥色相,焰外吐芳妍。粉传姿逾素,脂匀态更鲜。翩翩疑舞蝶,冉冉似啼鹃。未结千年实,先含午夜烟。琼枝方倚玉,相对各嫣然。《诗余画谱》黄庭坚“劝酒”:断送一生惟有,破除万事无过。远山横黛蘸秋波,不饮旁人笑我。花病等闲瘦弱,春愁无处遮拦。杯行到手莫留残,不道月斜人散。
    1《彩笔情辞》张栩序言,郑振铎《中国版画史图录》本。
    2《月露音》凡例。马文大、陈坚主编《明清珍本木刻画资料丛刊》第4册,学苑出版社,2003年。
    3《新镌五言唐诗画谱》王迪吉序言。
    4《新镌七言唐诗画谱》林之盛撰序言。
    5《新镌六言唐诗画谱》新都程涓撰序言。
    1不仅在画谱领域,在整个晚明刻书领域中,以书法手写上版是一个引人注意的现象。“更多工匠刊印的书籍在刻风单调的正文之前,以富于吸引力的书法影刻卷首,包括封面、引、序、跋(有时放在卷末)。写手会用隶书或者篆书来书写封面,使其古意盎然,而卷首其他部分多采用行书或草书。引和序往往由作者钤印,可以假定根据原稿复制”。见牟复礼、朱鸿林合著《书法与古籍》,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10年,第175页。另,同书的178页中继续提到:“明代,”
    2释自彦摹《图书府印谱》,刊于1612年,见郁重今编纂《历代印谱序跋》,西泠印社2008年,第87页。
    3牟复礼、朱鸿林在合著的《书法与古籍》中又提到:“明代,尤其是晚明,许多这类写刻本书法出自知名书法家,也不乏无名书法家手笔。这些书籍表明,书法在晚明版刻重新受到重视。这种重获重视揭示了晚明文人新的艺术趣味,明确体现于晚明版刻普遍出现的‘手写体’序言”。见第178页。这是晚明版刻领域中的一种时尚。
    1见綦维《徽派版画<唐诗画谱>与<诗馀画谱>的优劣——以编选及流传为中心的考量》载《甘肃社会科学》2008年01期。
    2仅明后期的唐诗选本就有170种之多,比较流行的有李攀龙的《古今诗删》(所选为除宋元以外的各朝诗)和《唐诗选》,以及钟惺、谭元春合编的《唐诗归》等等。关于晚明的唐诗选本研究,参见朱生奎著《明代唐诗选本研究》,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7年。以及许建业的《从晚明唐诗选本的编整审视明代高雅诗坛向世俗文化的流动》,香港中文大学硕士2011年论文。关于《唐诗画谱》在文学领域中的相关问题,限于本文主题及笔者学力,不做详细论述。
    1沈歆《明代集古画谱的临仿模式与粉本功能——以<顾氏画谱>为中心》,载《美苑》2011年12期。
    2关于中国山水画的“模件化”特点,雷德侯先生在《万物》第八章中提到:“除套用完整构图片段的手法外,画家们常常降母题作为模件来对待,仿照植物和矿物原型绘成的图谱,最突出地证明了这一点……在充分研习了《芥子园画传》之后,即使业余爱好者也能够用这些母题凑出完整的构图,从而完成颇为可观的画作”。三联书店,2005年,第268—269页。
    3雷德侯《万物》,三联书店,2005年,第2页。
    1《新镌五言唐诗画谱》“送人游湖南”诗:贾傅松醪酒,秋来美更香。怜君片云思,一棹去潇湘;“葭川独泛”诗:独舞依盘石,群飞动轻浪。奋迅碧沙前,长怀白云上;2黄子陂”诗:岸芳春色晓,水影夕阳微。寂寂深烟里,渔舟夜不归;《七言唐诗画谱》中“桃花矶”诗: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矾西畔问渔船。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水何处边。另按,“葭川独泛”实为卢照邻的“浴浪鸟”诗,画谱中误题。画稿意境却依然为“葭川独泛”诗诗意:倚棹春江上,横舟石岸前。山暝行人断,迢迢独泛仙。
    3《新镌六言唐诗画谱》中“雪梅”诗:新安江水清浅,黄山白云崔嵬。遍地雨中春草,盈枝雪后寒梅;“山寺秋霁”诗:水落溪流浅浅,寺秋山色苍苍。树色犹爱残雨,钟声远带斜阳;“烟雨”诗:烟雨湖光软漾,空潆山色生奇,亿自段家桥水,流连不觉遄飞。
    4《新镌七言唐诗画谱》中“赠药山高僧惟俨”诗:故国无心渡海潮,老禅方丈倚中条。夜深雨绝松堂静,一点山萤照寂寥。
    1董捷在《明末湖州版画创作考》中称:“有一点却可以肯定,万历后期至明末的几十年间,向文人画借鉴学习、并以文人画标榜的版画作风,在受众群趋于高端的出版物中确是占有主导地位的。说得确切一点,在版画创作向文人绘画借鉴学习的风气中,引入的主要是吴门画风”。中国美术学院2008届博士论文。关于这一点,已经是若干人进行研究后得出的结论。另外,引文中的后半句,董捷虽然提到,但并没有展开论述,笔者将在下一部分中探讨这个问题。
    1闵暎璧《玉茗堂摘评王弇洲先生艳异编》图跋,转引自董捷《明末湖州版画创作考》。
    2张楚叔《新镌出相乐府吴骚合编》凡例,崇祯刻本。
    〔宋〕宋伯仁:《梅花喜神谱》,南宋理宗嘉定二年(1261年)刻本,上海博物馆藏。
    《中华再造善本》影印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2—2010年。
    〔元〕李衍:《竹谱》七卷,清,知不足斋丛书本。
    〔明〕高松:《菊谱》一卷,嘉靖庚戊(1550年)刊本,国家图书馆藏。北京市中国书店影印本,1959年。
    〔明〕高松:《翎毛谱》一卷,嘉靖甲寅(1554年)刊本,国家图书馆藏。北京市中国书店影印本,1959年。
    〔明〕高松:《遁山竹谱》一卷,明刻本,北京大学图书馆藏。《俪松居摹本遁山竹谱》香港:大业公司1988年。
    〔明〕刘世儒:《刘雪湖梅谱》二卷,明末墨妙山房刊本,中央美院图书馆藏。
    〔明〕顾正谊:《百咏图谱》二卷,明万历24年(1596年)刊本,国家图书馆藏。
    〔明〕周履靖:《夷门广牍》,万历戊戌(1598年)年金陵荆山书林刊本,国家图书馆藏。上海商务印书馆,1940年影印明万历刻本。
    〔明〕顾炳:《顾氏画谱》四卷(又名《历代名公画谱》),明双桂堂刊本,北京大学图书馆藏。郑振铎编《中国版画史图录》珂罗版影印本,1941。
    〔明〕汪懋孝:《梅史》一卷,万历刊本,国家图书馆藏。
    〔明〕程大宪:《程氏竹谱》二卷,万历36年(1608)程氏滋荪馆刊本。国家图书馆藏。
    〔明〕杨尔曾:《图绘宗彝》八卷,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夷白堂刊本,国家图书馆藏。中央美术学院图书馆藏前四卷。
    〔明〕杨尔曾辑:《海内奇观》,万历庚戌(1610年)夷白堂刊。收入《中国古代版画丛刊二编》第八辑,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
    〔明〕宛陵汪氏:《诗余画谱》一卷,万历四十年(1612年)刊本。郑振铎编《中国版画史图录》珂罗版影印本,1941。
    〔明〕朱寿镛等:《画法大成》八卷,万历己卯(1615年)刊本。国家图书馆藏。
    〔明〕黄凤池编:《集雅斋画谱》八种八卷,明万历末年至天启初年集雅斋刊本。
    〔明〕胡正言:《十竹斋书画谱》八种,崇祯癸酉(1633年)十竹斋刊本。中央美术学院图书馆藏。
    〔清〕《芥子园画传》初集,康熙十八年(1679年)刻本。中央美术学院图书馆藏。
    〔明]宋国华、徐滋等纂修:《嘉靖休宁县志》八卷,嘉靖刻本,国家图书馆藏。
    (明〕李乔岱纂修:《万历休宁县志》八卷,万历刻本,国家图书馆藏。
    〔明]罗蚧修,黄承昊纂:《崇祯嘉兴县志》,日本藏中国罕见地方志丛刊,书目文献出版社,1991年。
    〔明〕纪大纲汇集《崇祯文安县志》,崇祯年间刻本,国家图书馆藏。
    〔明〕崔启元修《康熙文安县志》,中国科学院图书馆选编《稀见中国地方志汇刊》第2册,中国书店,1992。
    〔明〕盛枫著:《嘉禾徵献录》,《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史部第125册,齐鲁书社,1997。
    〔清〕廖腾煊修:《康熙休宁县志》,康熙32年(1693年)刻本,国家图书馆藏。
    〔清〕沈南疑:《槁李诗系》,康熙49年刻本,国家图书馆藏。
    〔民国〕陈桢修,李兰增等纂:《文安县志译注》,天津人民出版社,1992。
    〔宋〕尤袤:《遂初堂书目》,中华书局,1985。
    〔明〕黄虞稷:《千顷堂书目》,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清〕永珞、纪昀主编《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海南:海南出版社,1999。
    福开森编:《历代著录画目》,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93。
    王重民著:《中国善本书提要》,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
    杜信孚纂辑:《明代版刻综录》,扬州: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83。
    余绍宋著:《书画书录解题》,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5
    谢巍著:《中国画学著作考录》,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98。
    傅惜华著:《明代画谱解题》、《中国版画研究重要书目》两种,收录于丁福保、周
    云青编《四部总录艺术编》,扬州:广陵书社,2006。
    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文献索引》,上海书画出版社,2005。
    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组编:《中国古代书画图目》,北京,文物出版社,1986—2001.
    铃木敬编:《中国绘画总合图录》,日本,东京大学出版会,1982年。
    户田祯佑、小川裕充编:《中国绘画总合图录续编》,日本,东京大学出版会1997 —2001年。
    郑振铎编:《中国版画史图录》,北京:中国版画史社,1941。
    郑振铎编:《中国古代版画丛刊》,上海:中华书局,1951。
    吴树平编:《中国历代画谱汇编》,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7。
    尹瘦石主编:《中国古画谱集成》,山东美术出版社,2000。
    马文大、陈坚主编《明清珍本木版画资料丛刊》,北京:学苑出版社,2003。
    周心慧编:《新编中国版画史图录》,北京:学苑出版社,2001。
    国家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西谛藏珍本小说插图》,北京,2002
    周芜:《中国版画史图录》,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8。
    周芜、周亮:《日本藏中国古版画珍品》,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
    刘华、金涛主编:《中国花鸟画全集》,北京,京华出版社2001。
    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组编:《中国绘画全集》第15册,北京,文物出版社,2000.
    刘建平、李新发行:《中国历代梅兰竹菊精品集》,山东美术、天津美术出版社,1998
    启功主编:《中国历代绘画精品·花鸟卷》,山东美术出版社,2003。
    刘建平发行:《林良吕纪画集》,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97。
    〔汉〕许慎:《说文解字》,虎丘山塘萃古斋发兑本,清刊本。
    〔汉〕刘熙撰《释名》,中华书局1985年。
    〔宋〕郑樵著:《通志》,《中华再造善本》本,2006。
    〔元〕陶宗仪:《辍耕录》,中华书局,1959年。
    〔明〕陆荣:《菽园杂记》北京,中华书局,1985。
    〔明〕唐顺之:《荆川先生文集》,《四部丛刊初编集部》,上海商务印书馆,民国。
    〔明〕周履靖:《梅颠遗稿》,《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187册,齐鲁书社,1997。
    〔明〕田汝成:《西湖游览志》,浙江人民出版社,1980年。
    〔明〕李日华:《味水轩日记》,上海远东出版社,1996。
    〔明〕李日华:《六砚斋笔记紫桃轩杂缀》,凤凰出版社2010。
    〔明〕叶盛:《水东目记》,北京:中华书局,1980。
    〔明〕顾起元:《客座赘语》,北京:中华书局,1987。
    〔明〕范濂:《云间据目抄》,进步书局,民国。
    〔明〕顾起元:《蛰庵日录》,《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177册,齐鲁书社,1997。
    〔明〕张岱:《陶庵梦忆、西湖梦寻》,北京:中华书局,2007。
    〔明〕谢肇制:《五杂组》,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9。
    〔明〕朱国祯:《涌幢小品》,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8。
    〔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北京,中华书局,1959。
    〔明〕李诩:《戒庵老人漫笔》,北京,中华书局,1982。
    〔明〕田艺衡:《留青日札》,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
    〔明〕周晖:《金陵琐事》,南京:南京出版社,2007。
    〔明〕高濂著:《遵生八笺》,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明〕詹景凤著:《詹东图玄览篇》,第4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2。
    〔明〕汪硐玉著:《珊瑚网》,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5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2。
    〔明〕文震亨:《长物志校注》,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
    〔清〕周亮工著:《赖古堂印人传》,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清〕姜绍书著:《无声诗史》,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本。
    〔清〕徐沁著:《明画录》,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本。
    〔清〕叶德辉著:《书林清话》,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清〕丁丙著:《武林坊巷志》第3册,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
    〔民国〕方毅等编著:《辞源》,商务印书馆,民国十六年。
    〔民国〕许承尧撰:《歙事闲谭》,合肥,黄山书社,2001。
    徐朔方著:《晚明曲家年谱》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3。
    张秀民著:《中国印刷史》,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6。
    郑振铎著:《中国古代木刻画史略》,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10。
    郑振铎著:《西谛书话》,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
    王伯敏著:《中国版画通史》,石家庄:河北美术出版社2002。
    周芜著:《徽派版画史论集》,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84。
    冯鹏生著:《中国木板水印概说》,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
    周心慧著:《中国古版画通史》,北京:学苑出版社,2000。
    薛冰著:《中国版本文化丛书:插图本》,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
    缪咏禾著:《中国出版通史·明代卷》,中国书籍出版社,2008。
    董捷著:《明清刊<西厢记>版画考析》,石家庄:河北美术出版社,2006。
    樊树志著:《晚明史》,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陈江著:《明代中后期的江南社会与社会生活》,上海: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钱杭、承载著:《十七世纪江南社会生活》,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
    范金民著:《明清江南商业的发展》,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
    胡晓真主编:《世变与维新:晚明与晚晴的文学艺术》,“中研院”文哲所,2001年。
    巫仁恕著:《品味奢华:晚明的消费社会与士大夫》,北京:中华书局,2008。
    秦燕春著:《清未民初的晚明想象》,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刑义田、林丽月主编:《社会变迁》,北京:中国大百科出版社,2008。
    颜娟英主编:《美术与考古》,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8。
    蒲慕州主编:《生活与文化》,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8。
    万木春著:《味水轩里的闲居者:万历末年嘉兴的书画世界》,杭州:中国美术学院,2008。
    谢国桢著:《明清笔记谈丛》,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陈智超著:《明代徽州方氏亲友手札七百通考释》(全三册),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1。
    沈津著:《书韵悠悠一脉香:沈津书目文献论集》,南宁:广西师范大学,2006。
    朱生奎著:《明代唐诗选本研究》,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7。
    郁重今编纂:《历代印谱序跋》,杭州,西泠印社,2008。
    樊树志著:《晚明史(1573—1644年)》,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
    刘志琴著:《晚明史论——重新认识末世衰变》江西高校出版社2004年。
    嵇文甫著:《晚明思想史论》,河南大学出版社2008年
    赵子富著:《明代学校与科举制度研究》,北京:燕山出版社,2008。
    郭孟良:《晚明商业出版》,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10年。
    牟复礼、朱鸿林合著,《书法与古籍》,毕斐译,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10。
    〔美〕高彦颐:《闺塾师》,李志生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
    〔美〕施坚雅:《中华帝国晚期的城市》,北京:中华书局,2000。
    〔德〕雷德侯著《万物》,北京:三联书店,2005。
    〔加〕卜正民著《纵乐的困惑——明代的商业与文化》,北京:三联书店,2004。
    林丽江:《徽州版画<环翠堂园景图>之研究》,载《区域与网络:近千年来中国美术史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第300页。
    董捷:《明末湖州版画创作考》,中国美术学院博士学位论文,2008,未刊稿。
    董捷:《明末湖州版画创作好晚明版画的风格与功能》,《新美术》,2008年04期。
    周进生:《明清画谱画诀初步研究》,中国艺术研究院硕士学位论文,2004,未刊稿
    孙红:《天工梅心:宋元时期画梅艺术研究》,中国美术学院2010年博士论文。
    马孟晶:《隋炀帝艳史的图饰评点与晚明出版文化》,载2007年台北《全球化下明史研究之新视野论文集》。
    马孟晶:《文人雅趣与商业书坊——十竹斋书画谱和笺谱的刊印与胡正言的出版事业》,《新史学》十卷三期,1999。
    马孟晶:《依违与版画与绘画之间:十竹齑书画谱的多重性格》,载《故宫学术季刊》十八卷一期,2000,9
    马孟晶:《耳目之玩——从西厢记版画插图论明代出版文化对视觉性之关注》,《台
    大美术史研究集刊》第13辑,台北:“国立”台湾大学艺术史研究所,2002。
    王正华:《生活、知识与文化商品:晚明福建版“日用类书”与其书画门》,《生活与文化》,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8。
    马铭浩:《中国版画画谱文献研究》,中国文化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萧丽玲:《晚明版画与戏曲和绘画的关系——以<琵琶记>为例》,中国文化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991,未刊稿
    金文京:《汤宾尹与晚明商业出版》,收入胡晓真主编《世变与维新:晚明与晚清的
    文学艺术》,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筹备处,2001
    刘巧楣:《晚明苏州绘画中的诗画关系》,《艺术学》6期(1991年9月)
    李永林:《中国美术教育史纲》,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学位论文,2005,未刊稿
    田雪梅:《明代晚期市井文化与书籍装帧艺术风格的发展》,苏州大学硕士论文,2006
    李永林:《明代版刻与画谱》,《美术观察》,2000年9月
    洪再新:《明清画谱所示绘画教学关系的若干类型》,《新美术》1995年3期
    张尔宾:《中国画谱与绘画》,《东南文化》,1999年2期
    金弘大:《17世纪彩色顾氏画谱之研究》,《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08年5期
    綦维:《徽派版画唐诗画谱与诗余画谱的优劣》,《甘肃社会科学》2008年1期
    居蜜、叶显恩:《明清时期徽州的刻书和版画》,《江淮论坛》1995年2期。
    刘小兵:《明代刻书大家吴勉学与中医刻书事业》,载《中国典籍与文化》,1996年03期。
    聂付生:《论晚明插图本的文本价值及其传播机制》,《南京师大学报》2005年3期
    王伯敏:《胡正言及其十竹斋的水印木刻》,《东南文化》1993年5期。
    王三庆:《明代书肆在小说市场上的经营手法和行销策略》,台湾成功大学。
    梅尔清:《印刷的世界:书籍、出版文化和中华帝国晚期的社会》,《史林》2008年4期。
    龚敏:《明代出版家杨尔曾编撰刊刻考》,载台湾南华大学文学系学报《文学新钥》2009年第10期
    沈歆:《明代集古画谱的临仿模式与粉本功能——以<顾氏画谱>为中心》,载《美苑》2011年03期。
    许建业:《从晚明唐诗选本的编整审视明代高雅诗坛向世俗文化的流动》,香港中文大学硕士2011年论文。
    1、〔日〕小林宏光:"Publishers and their Hua-p'u in the Wan-li Period: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mprehensive Painting Manual in the Late Ming",《故宫学术季刊》,V01.22,No.2,2004。
    3、〔日〕大木康:《明末江南の出版文化》,东京:研文出版社,2004。
    4、〔日〕大木康:《山人陈继儒の出版活动》,收入《山根幸夫教授退休纪念明代史论丛》,东京:汲古书院,1990。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