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长效机制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本研究的基本思路是在系统概括党的群众路线产生和发展的理论渊源和历史回溯的基础上,通过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现实状况的探讨,详细分析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长效机制的结构要素和系统功能、内在机理和运行规律,结合新时期群众路线进一步发展的客观要求,构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长效机制体系,确立其运行保障,最后结合党在中央苏区的历史上践行群众路线的宝贵经验教训,以“苏区干部好作风”为分析对象,将其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长效机制理论体系进行整合对照,探讨其形成与发展的社会心理机制与心理效应,同时积极借鉴中央苏区反腐倡廉的成功经验,从而达到以史鉴今,推进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长效机制落实的目的。
     具体来说,本文主要有四个目的:一是系统概括党的群众路线形成与发展的理论渊源和历史演进,把研究建立在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历史逻辑之中。二是对新时期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长效机制的相关概念进行厘定。如“群众”、“公民”、“群众路线”、“长效机制”等,这些概念经常被人们作为自然而然地理解,而且有时候还会与其他概念相混淆。因此,界定这些概念就成为了进一步研究的前提。三是以整体性研究为出发点,采用多学科的视角,借鉴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心理学等交叉学科关于机制研究的理论成果,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长效机制进行理论构建。四是沿着历史与逻辑的思路,将本文构建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长效机制理论体系与党的历史上践行群众路线的典范——“苏区干部好作风”进行对照分析研究,从而为长效机制运用于新时期群众工作的具体实践提供可行性的现实依据和历史借鉴。
     基于这样的研究思路,本文具体分为八个章节:第一章作为导论,从总体上阐述本研究的时代背景、研究意义、研究现状、概念界定以及研究思路方法等。第二章系统探讨党的群众路线产生发展的理论渊源和历史演进,主要论述群众路线本身形成和发展的合目的性和合规律性。第三章着眼于当前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进展情况、取得的成效和人们的忧思等进行现状描述和客观分析,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长效机制研究提供现实依据,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现实必要性支撑。第四章至第六章具体探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长效机制的理论架构。其中第四章具体探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长效机制的结构与功能,对长效机制的组成要素、互动关系和整体功能进行详细分析;第五章具体探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长效机制的内在机理与运行规律,在形成静态结构的基础上,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长效机制进行动态考察,一方面从主体的角度分析其践行群众路线的内在心理机制,另一方面从整个机制本身的角度考察其运行规律;第六章具体讨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长效机制的体系与保障,从现实需要的角度归纳总结出由动力生成机制、能力养成机制、利益实现机制、评价反馈机制等四个二级机制组成的长效机制体系,并讨论其有效运行的必要保障。第七章和第八章从借鉴中央苏区历史经验的角度,探讨当前推进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长效机制落实的现实举措。一方面,用上文构建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长效机制的理论架构分析党在中央苏区践行群众路线的典范——“苏区干部好作风”形成和发展的社会机制和心理效应,借鉴其成功经验,以推进保持党员干部“为民、务实、清廉”优良作风长效机制的形成。另一方面,借鉴中央苏区“以德育廉、以法保廉、以民督廉”等长效反腐机制的成功经验,以推进当前反腐倡廉长效机制的建设。
The basic idea of this study is to elaborate the structure and functions, the innermechanism and running rules of the long-term mechanism of the Party's Mass Lineeducational and practical activity in detail, which based on the systematical summaryof theoretical origins and looking back of the Party’s history about the emergenceand development of the Mass Line. By discussing on the reality situation of theactivity and combining the further developmental demand of Mass Line in the newera, we have made hard attempt to design the long-term effective mechanism systemof the Party's Mass Line educational and practical activity and to ensure it operatesin a normal manner. At last, by learning from the precious experiences and stumblesof the Party’s practice on carrying out the Mass Line in the Central Soviet Area andusing the Soviet cadres’ fine work style as an object,we analysis its socialpsychological mechanism and effect and make a comparison between it and thelong-term effective mechanism system of the Party's Mass Line educational andpractical activity. At the same time, we should make an active use of the experienceof the Party’s anti-corruption in the Central Soviet Area period, and as a result, toreach the goal of carrying out the long-term effective mechanism.
     Specifically, this paper has four main purposes: one is to summarize thetheoretical origin and historical evolution of the Party’s Mass Line,so that we canput the research on the solid theoretical basis and make a statement accordinghistorical logic. The second purpose is to define and distinguish the related conceptof long-term mechanism of the Party's Mass line educational and practical activity inthe new era. Such as “the masses”,“citizen”,“the mass line”,“long-termmechanism” and so on. These concepts are often taken for granted by people, butsometimes they are easily confused with other concepts. Therefore, the definition ofthese concepts has become the premise for further study. Thirdly, we try to build atheoretical system about the long-term effective mechanism of the Party's Mass lineeducational and practical activity, by learning from the results on the mechanism research of economics, political science, sociology, psychology and other disciplinesand using the multi-disciplinary perspective and putting the overall research as astarting point. The four purpose is along the historical and logical thinking, tocompare and analyze the “Soviet cadre style” paradigm with the long-term effectivemechanism system of the Party's Mass line educational and practical activity, so as toprovide the feasible realistic basis and historical reference of utilizing the long-termeffective mechanism into the mass work practice during the new period.
     Based on this thought, this paper contains eight chapters: Chapter one is theintroduction. This part mainly elaborates the research background, significance,research status, concept definition and research methods etc. The second chapter isabout the theoretical origin and historical evolution of the Mass Line’s formation anddevelopment. This part mainly discusses its purposiveness and regularity. The thirdchapter focuses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Party’s Mass Line educational andpractical activity. By investigating the progress,results of the activity and people’sattitude, the necessity of building a long-term effective mechanism highlights. Thefourth chapter to the sixth chapter discusses the theoretical framework of thelong-term effective mechanism of the Party’s Mass Line educational and practicalactivity. The fourth chapter introduces th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the long-termeffective mechanism by elaborating and analyzing its constituent elements,interactive relations among elements and the whole function; The fifth chapteranalyzes the inner mechanism and operation rules of the long-term effectivemechanism. Different from the static analysis of the structure in the last chapter, thispart pays particular attention to the dramatic analysis toward the long-term effectivemechanism. On the one hand, it throws a light on the inner psychological mechanismfrom the view of the subjects during their process of practicing the Mass Line. Onthe other hand, it tries to reveal the operation rul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wholemechanism itself. The sixth chapter specifically discusses the whole system oflong-term effective mechanism, which comprises four sub-mechanism, including themotivation generation mechanism,the ability development mechanism,the benefitrealization mechanism,the evaluation and feedback mechanism etc. Besides, it alsodiscusses the necessary guarantee of the system operation. Chapter7to8hold the purpose of ultimating the historical experience in the central Soviet Area to study thepractical measurement of carrying out the long-term effective mechanism under thepresent conditions. The seventh chapter uses the theoretical patterns of long-termeffective mechanism mentioned above to analyze the psychological mechanism andeffects of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Soviet cadres’ fine work style. Bylearning from its successful experience, it helps promote Party members and cadres’fine style of work, which characterized as for the people, being pragmatic andincorruptibility and it also benefits the formation of long-term effective mechanism.In Chapter8, it makes good use of the successful historical experience ofanti-corruption in the central Soviet Area, such as moral-cultivating probitymechanism, law-regulating probity mechanism, citizen-supervising probitymechanism. As a result, it pushes the constructive process of the presentanti-corruption long-term mechanism in an effective way.
引文
1李斌:《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习近平总书记再访西柏坡侧记》,人民日报,2013年7月14日第1版。
    2中共中央:《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央政府门户网站,2013年11月15日,http://www.gov.cn/jrzg/2013-11/15/content_2528179.htm。
    3中央纪委:《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向党的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工作报告》,中央政府门户网站,2012年11月19日,http://www.gov.cn/jrzg/2012‐11/19/content_2270280.htm。
    4[美]塞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新华出版社,2002年,第200页。
    5J.S.McClelland.The Crowd and the Mob—From Plato to CanettL转引自郭为桂:《大众民主:一种思想史的文本解读与逻辑重构》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3-4页。
    6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载《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1956年版,人民出版社,第325-326页。
    7[法]卢梭:《社会契约论》何兆武译,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第121页。
    8《列宁选集》(第三卷),1995年版,人民出版社,第446页。
    9T.H.马歇尔:公民身份与社会阶级,载[英]T.H.马歇尔安东尼-吉登斯等著:《公民身份与社会阶级》,郭忠华,刘训练编,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10-11页。
    10T.H.马歇尔:福利资本主义的价值及再思考,出处同上,第123‐124页。
    11一九四五年十月五日:《陕甘宁边区政府选举委员会关于今年乡选工作致各专员县市长的信》,载《陕甘宁边区政府文件选编》(第九辑),档案出版社1991年版,第260页。
    12邹谠:《二十世纪中国政治:从宏观历史与微观行动角度看》,香港牛津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17页。
    13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36页。
    14同上,第139页。
    15《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第582页。
    16郑杭生、李强:《社会运行导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学基本理论的一种探索》,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348页。
    17沈荣华:《政府机制》,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03年版,第5页。
    1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66页。
    19王杰:《国际机制》,新华出版社2002年版,第3页。
    20列宁:《列宁全集》第38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236页。
    2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9卷,人民出版社,1962年版,第406页。
    2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思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4页。
    2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118页。
    2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32页。
    25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65年版,第528页。
    26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34页。
    27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65年版,第58页。
    28康德:《未来形而上学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第126页。
    29费尔巴哈著,荣震华等译:《费尔巴哈哲学著作选集》上卷,商务出版社,1984年版,第114‐115页。
    30费尔巴哈著,荣震华等译:《费尔巴哈哲学著作选集》上卷,商务出版社,1984年版,第166页。
    31费尔巴哈著,荣震华等译:《费尔巴哈哲学著作选集》上卷,商务出版社,1984年版,第156页。
    3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6页。
    3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8页。
    34列宁:《列宁全集》,第33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57页。
    35同上,第20‐21页。
    36同上,第53页。
    37列宁:《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三次代表大会文献》,《列宁选集》第33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281页。
    38列宁:《列宁全集》,第39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182页。
    39列宁:《俄共(布)中央委员会的政治报告》,《列宁选集》,第1版,第4卷,第463、635页
    40列宁:《列宁全集》,第39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225页。
    41同上,第118页。
    4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62页,
    43列宁:《列宁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272页。
    44列宁:《列宁全集》第43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96页。
    45《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年版,第90页。
    46李大钊:《李大钊选集》,人民出版社,1959年版,第109‐110页。
    47强重华编:《陈独秀被捕资料汇编》,河南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212页。
    48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翻译室译:《共产国际有关中国革命的文献资料(1919‐1928)》,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
    49周恩来:《周恩来选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35‐37页。
    50《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注释本(修订)》,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565页。
    51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2版,第102页。
    52同上,第104页。
    53同上,第111页。
    54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74页。
    55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2版,第136页。
    56同上,第138页。
    57同上,第137页。
    58[美]费正清,费维凯编:《剑桥中华民国史1912‐1949》(下卷),刘敬坤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935页。
    59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2版,第789页。
    60同上,第792页。
    61同上,第790页。
    62同上,第790‐791页。
    63Townsend, R. James.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in Communist China.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69.P.57.
    64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2版,第511页。
    65毛泽东:《毛泽东军事文集》第2卷,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381页。
    66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409页。
    67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71页。
    68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31页。
    69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318页。
    70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99页。
    71周恩来:《周恩来选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35‐37页。
    72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2版,第1094‐1095页。
    73刘少奇:刘少奇选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342‐343页。
    74同上,第354页。
    75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第253页。
    77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68页。
    78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68页。
    79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49页。
    80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20页。
    81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03页。
    82《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94页。
    83《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历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央全会重要文件选编》下,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年版,第74页。
    84江泽民:《江泽民思想年编(1989—2008)》,中央文献出版社,2010年版,第371页。
    85江泽民:《江泽民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407页。
    86江泽民:《江泽民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359页
    87江泽民:《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79页。
    88江泽民:《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80页。
    89同上,第279页。
    90江泽民:《论党的建设》,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第544页。
    91胡锦涛:《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第12页。
    92胡锦涛:《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2011年1月10日),《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第101页。
    93胡锦涛:《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第369页。
    94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五周年暨总结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大会上的讲话》(2006年6月30日),《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第535页。
    95胡锦涛:《要重视、关心和爱护广大基层干部》(2004年10月2日),《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第363页。
    96胡锦涛:《做好当前党和国家的各项工作》(2004年9月19日),《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第317页。
    97胡锦涛《:全面加强新形势下的领导干部作风建设(》2007年1月9日),《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第873—874页。
    98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2012年11月8日),《人民日报》,2012年11月18日,第1版。
    99习近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要突出抓好六个方面工作》(2012年11月15日),《求是》杂志2013年第1期,第6页。
    100习近平:《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的讲话》(2012年11月15日),《人民日报》,2012年11月16日,第1版。
    101习近平:《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的讲话》(2012年11月15日),《人民日报》,2012年11月16日,第1版。
    102习近平:《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讲话》(2012年12月4日),《人民日报》,2012年12月5日,第1版。
    103奚洁人主编:《科学发展观百科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7年10月。
    104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在全党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人民日报》,2013年4月20日第1版。
    105习近平.扎实开展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努力取得人民群众满意的实效[N].人民日报,2014年1月21日第1版。
    106[日]富永健一:《社会学原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2年版,第162页。
    107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8页。
    108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7页。
    109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77页。
    110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86页。
    11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368页。
    11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94页。
    11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514页。
    11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326页。
    115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册,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20页。
    116同上,第19页。
    117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29页。
    118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册,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287页。
    119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9页。
    120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37页。
    121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54页。
    122恩格斯:《自然辩证法》,《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82页。
    123袁贵仁:《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15页。
    12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7页。
    125Geoffey K.Roberts(ed.),A Dictionary of Political Analysis,London:Longman Group Ltd.1971,p.186.
    126张建新:社会机制的涵义及其特征[J].人文杂志,1991(6):27‐29。
    127刘可非:“关于社会结构和社会机制”,http://jqrh.top263.net。
    128孙绵涛,康翠萍:社会机制论[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0):1‐11。
    129《中国大百科全书编委会编:中国大百科全书》(社会学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4年版,351页。
    130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51页。
    131[英]约翰·洛克:《教育漫话》,人民教育出版社,1957年版,第10页。
    132列宁:《列宁全集》第55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219页。
    133[美]约翰·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108页。
    134[荷]斯宾诺莎:《政治论》,冯炳昆译,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第65页。
    135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见《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32页。
    136列宁:《致恩·奥新斯基》(1922年4月12日),《列宁全集》第52卷,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
    400页。
    137新华社:《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EB/OL],http://www.gov.cn/test/2008-08/20/content_1075279.htm。
    138吴善阳,刘锐:《中国社会舆情与危机管理报告(2013)》今天发布,中国网,2013年8月19日,http://news.china.com.cn/live/2013‐08/19/content_21794307.htm
    139CNNIC:《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http://www.cnnic.net.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1301/t20130115_38508.htm。
    140黄豁、季明、李舒:《基层干部网络运用普遍滞后面对舆情多眼高手低》,《瞭望新闻周刊》,2011年
    10月2日。
    141恩格斯:《共产主义者和卡尔·海因岑》(1847年9月27日前和10月3日),《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291页。
    142马克思:《哥达纲领批判》(1875年4月底—5月7日),《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355页。
    143习近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要突出抓好六个方面工作》(2012年11月15日),《求是》,2013年第1期,第6页。
    144李瑞环:《看法与说法》摘录:如不办实事不如让人民另请高明[J/OL],http://china. huanqiu.com/hot/2013‐05/3975184.html.
    145邓小平:《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1956年9月16日),《邓小平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18页。
    146毛泽东:《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1943年6月1日),《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900页。
    147毛泽东:《论联合政府》(1945年4月24日),《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95页。
    148习近平:《谈谈调查研究》[EL/OL],光明网,2011年11月22,http://theory.gmw.cn/2011‐11/22/content_3018541.htm。
    150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上册)》,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第154页。
    151《世界资料丛刊·罗马克里同时期》(上),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7年版,第55页。
    15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335页。
    153黄炎培:《延安归来》,载《80年来》,北京:文史资料出版社1982年版,第148页。
    154黄俊尧、张建光:《民情档案”、群众路线与社会资本——塑政治信任的一项地方实践》,浙江学刊,2012年第3期,第182‐183页。
    155中共柯城区双港街道工作委员会、柯城区双港街道办事处编:《推行“村情百宝箱”工作机制着力提升基层组织建设水平促进双港和谐发展》,2009年6月。
    156黄俊尧、张建光:《民情档案”、群众路线与社会资本——塑政治信任的一项地方实践》,浙江学刊,2012年第3期,第183页。
    157瞿组言:《“七一”特别报道:在夯实基础中开创衢州组织工作新篇章》,衢州日报,2010年7月1日。
    158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新华网,2012年11月19日。http://news.xinhuanet.com/2012‐11/19/c_123967017_3.htm。
    159习近平:《更加科学有效地防治腐败坚定不移把反腐倡廉建设引向深入》,人民日报,2013年1月23日,第1版。
    160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68、74页。
    161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15页。
    162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36页。
    163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36‐137页。
    164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38页。
    165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38页。
    166《红色中华》,第161期第1版,1934年3月13日。
    167《红色中华》,第161期第2版,1934年3月13日;第166期第3版,1934年3月24日。
    168廖明耕、凌步机:《中共苏区党的建设》,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第142页。
    169赣州市委党史办资料室保存件:中共赣西南特委《入党须知》,1930年8月。
    170赣州市委党史办编:《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历史画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第249页。
    171萧华:《艰苦岁月》,上海文艺出版社1983年版,第50页。
    172曾如清:《一片丹心向党两袖清风为民》,见《永留正气在世间——纪念曾山诞辰100周年文集》,江西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62页。
    173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0页。
    174G.W.Allport,“The Historical Background of SocialPsychology,”in G.Lindzey and E.Aronson, eds.,TheHandbook of Social Psychology,3rd ed.,New York:Random House,1985,p.2
    175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9-118页。
    176刘建华:《风雷激荡二十年———刘建华回忆录》,中央文献出版社,1999年,第59页。
    177周晓虹:《中国中产阶层调查》,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第29页。
    178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24,137页。
    179胡锦涛:《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创建七十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01年
    10月25日。
    180中共江西省委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江西党史资料》,第13辑,1990年,第190页。
    181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6页。
    182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5页。
    183同上,第93‐94页。
    184同上,第85页。
    185同上,第77页。
    186《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上),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7版,第193页。
    187《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5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0年版,第813页。
    188《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7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0年版,第467页。
    189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75页。
    190《井冈山革命檄据地》(上册)。北京:中央党史资料出版社,1987年。第190、191页。
    191江西省档案馆、中共江西省委党校党史教研室:《中央革命根据地史料选编》下册,江西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163页。
    192同上,第166页。
    193萧秋,吉胜,冯雷等编著:《国外学者评中国共产党》,中国华侨出版社,1992年版,第228页。
    194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57页。
    195《中央革命根据地史料选编》(下),江西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86-87页。
    196厦门大学法律系、福建省档案馆选编:《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法律文件选编》,江西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224页。
    197窦效明,王良崖:《中国共产党反腐倡廉历程》,郑州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51页。
    198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党史党建政工教研室:《中共党史教学参考资料》(18),第414页。
    199杨世洙:关于“一苏大会”前后的点滴回忆,《世纪风采》,2000年第6期。
    200张稀坡,韩延龙:《中国法制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35页。
    201江西省档案馆、中共江西省委党校党史教研室:《中央革命根据地史料选编》(下册),江西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310页。
    202江西省档案馆、中共江西省委党校党史教研室:《中央革命根据地史料选编》(下册),江西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4页。
    203《轻骑队的组织与工作大纲》,1933年12月20日少共中央局通过,载《斗争》第41期,1934年1月5日。
    204江西省档案馆、中共江西省委党校党史教研室:《中央革命根据地史料选编》(下册),江西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163页。
    205《红色中华》第1期,1931年12月11日。
    206《党的建设辞典》辞条:双重领导体制,人民网,2009年11月17日。http://theory.people.com.cn/GB/10394669.html。
    207毛泽东:《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一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87年,第56页。
    208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75页。
    [1](美)塞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2.
    [2]郭为桂.大众民主:一种思想史的文本解读与逻辑重构[M].湖北: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
    [3](法)卢梭.社会契约论[M].何兆武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4](英)约翰·洛克.教育漫话[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57.
    [5](荷)斯宾诺莎.政治论[M].冯炳昆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6](美)约翰·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
    [7](美)费正清,费维凯编.剑桥中华民国史1912-1949(下卷)[M].刘敬坤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
    [8](德)康德.未来形而上学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9](英)T.H.马歇尔安东尼-吉登斯等著.公民身份与社会阶级》[M].郭忠华,刘训练编,江苏: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
    [10](日)富永健一.社会学原理[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2.
    [11](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M].吴寿彭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5.
    [12](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上册)[M].张雁深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1.
    [13](美)汉密尔顿、杰伊、麦迪逊.联邦党人文集[M].程逢如、在汉、舒逊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14] Marsilius of Padua, The Defender of Peace, Vol.2, The Defenser Pacis, trans. byAlan Gerwith,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1956.
    [15]Townsend, R. James.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in Communist China. Berkeley: University ofCalifornia Press.1969.
    [16]G.W.Allport,“The Historical Background of Social Psychology,”in G. Lindzey andE.Aronson, eds.,The Handbook of Social Psychology,3rd ed.,New York:RandomHouse,1985.
    [17](英)密尔.代议制政府[M].汪瑄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18]阿克顿勋爵.自由与权力论说文集[M].侯健、范亚峰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19]世界资料丛刊·罗马克里同时期(上)[M].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7.
    [20]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5]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6]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7]列宁.列宁全集(第3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28]列宁.列宁全集(第3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
    [29]列宁.列宁全集(第3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30]列宁.列宁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
    [31]列宁.列宁全集(第4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
    [32]列宁.列宁全集(第5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
    [33]列宁.列宁全集(第5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
    [34]列宁.列宁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35]列宁.列宁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6]列宁.列宁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37]列宁.列宁选集(第3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38]费尔巴哈.荣震华等译.费尔巴哈哲学著作选集(上卷)[M].北京:商务出版社,1984.
    [39]李大钊.李大钊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9.
    [40]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41]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42]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43]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44]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45]毛泽东.毛泽东军事文集(第2卷)[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
    [46]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47]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48]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
    [49]毛泽东.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1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87.
    [50]周恩来.周恩来选集(上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
    [51]刘少奇.刘少奇选集(上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
    [52]中央档案局.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册)[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
    [53]中央档案局.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5册)[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0.
    [54]中央档案局.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7册)[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0.
    [55]强重华编.陈独秀被捕资料汇编[C].河南:河南人民出版社,1982.
    [56]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翻译室译.共产国际有关中国革命的文献资料(1919-1928)[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
    [57]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注释本(修订)[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58]陕甘宁边区政府文件选编》(第九辑)[M].北京:档案出版社,1991.
    [59]邹谠.二十世纪中国政治:从宏观历史与微观行动角度看[M].香港:香港牛津大学出版社,1994.
    [60]郑杭生、李强.社会运行导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学基本理论的一种探索[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
    [61]沈荣华.政府机制[M].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03.
    [61]王杰.国际机制[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2.
    [63]萧华.艰苦岁月[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3.
    [64]曾如清.永留正气在世间——纪念曾山诞辰100周年文集[M].江西:江西人民出版社,1999.
    [65]廖明耕、凌步机.中共苏区党的建设[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
    [66]刘建华.风雷激荡二十年——刘建华回忆录[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9.
    [67]周晓虹.中国中产阶层调查[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68]中共江西省委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编.江西党史资料(第13辑)[C],1990.
    [69]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党史资料征集编研协作小组,井冈山革命博物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上)[M].北京: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7.
    [70]江西省档案馆、中共江西省委党校党史教研室.中央革命根据地史料选编(下册)[M].江西:江西人民出版社,1982.
    [71]萧秋,吉胜,冯雷等编著.国外学者评中国共产党[M].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1992.
    [72]厦门大学法律系、福建省档案馆选编.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法律文件选编,[C].江西:江西人民出版社,1984.
    [73]窦效明,王良崖.中国共产党反腐倡廉历程[M].河南:郑州大学出版社,2006.
    [74]张稀坡,韩延龙.中国法制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
    [75]黄炎培.延安归来,80年来[M].北京:文史资料出版社,1982.
    [76]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77]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78]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79]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
    [80]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历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央全会重要文件选编(下)[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
    [81]江泽民.江泽民思想年编(1989—2008)[C].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0.
    [82]江泽民.江泽民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83]江泽民.江泽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84]江泽民.论党的建设[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
    [85]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C].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
    [86]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C].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
    [87]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C].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
    [88]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C].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
    [89]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C].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
    [90]奚洁人主编.科学发展观百科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7.
    [91]张琼、马尽举.道德接受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
    [92]李振.货币文明及其批判——马克思货币文明思想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93]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N].人民日报,2012-01-18.
    [94]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C].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95]胡锦涛.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创建七十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1-10-25.
    [96]习近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要突出抓好六个方面工作[J].求是,2013(1).
    [97]习近平.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2-11-16.
    [98]习近平.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2-12-05.
    [99]习近平.谈谈调查研究[EL/OL],光明网,http://theory.gmw.cn/2011-11/22/content_3018541.htm.
    [100]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EL/OL],新华网,2012年11月19日。http://news.xinhuanet.com/2012-11/19/c_123967017_3.htm.
    [101]习近平.更加科学有效地防治腐败坚定不移把反腐倡廉建设引向深入[N].人民日报,2013-01-23.
    [102]邓伟志.货币不能没“禁区”[N].社会科学报,2010-08-05。
    [103]新华社: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EB/OL].http://www.gov.cn/test/2008-08/20/content_1075279.htm.
    [104]石瑛.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8.
    [105]李华.“群众路线”与中国现代国家构建[D].复旦大学,2012.
    [106]韩彦龙.马克思与毛泽东群众观比较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2.
    [107]吴光明.中央苏区干部好作风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9.
    [108]韩彦龙.马克思与毛泽东群众观比较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2.
    [109]邓海平.苏区精神论纲[D].湖南师范大学,2008.
    [110]戴安林.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常态化及其机制构建[J].重庆社会科学,2013,06:11-17.
    [111]李强,吴艳东.中央苏区时期党群关系建设论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2,11:64-68.
    [112]刘发国.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苏区执政实践的经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
    [113]潘峰,田忠宝,孟永华.关于领导干部改进作风和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问卷调查[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13,04:3-6.
    [114]耿庆彪.论毛泽东群众观的丰富内涵[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8,09:6-9.
    [115]李君如.以整风精神开展新形势下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J].政策,2013,08:23-29.
    [116]胡松,吴寒斌,高虹.“苏区干部好作风”形成和发展的社会心理学探析[J].理论学刊,2012,06:81-84.
    [117]姚桓.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时代特征和深远意义[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3,04:88-90.
    [118]齐卫平.提高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实效性的若干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2013,19:9.
    [119]李志亮.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落实路径探究[J].福州党校学报,2013,04:9-11.
    [120]秦宁波刘纲强.试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长效机制[J].实事求是,2013,06:62-66.
    [121]刘彦昌.党的群众工作的当代走势及主体的动力培育[J].中州学刊,2013,09:20-23.
    [122]赵艳华.论党的群众路线长效机制建设[J].理论与当代,2013,08:18-19.
    [123]邱少明.群众路线“落地”的长效机制[J].领导之友,2013,09:15-16.
    [124]赵艳华.提高贯彻党的群众路线长效机制的科学化水平[J].求知,2013,08:4-7.
    [125]李志亮.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落实路径探究[J].福州党校学报,2013,04:9-11.
    [126]纪淑云,韩振峰.如何建立践行党的群众路线长效机制[J].新重庆,2013,10:12-13.
    [127]解洪.在贯彻群众路线中构建永葆先进性的长效机制[J].求是,2005,23:41-42.
    [128]王遐见.适应新体制的我国主体行为模式─群众路线机制[J].南京社会科学,1995,10:25-30.
    [129]钟乔峰.对构建党员干部联系群众长效机制的几点思考[J].党政干部论坛,2005,10:4-5.
    [130]王作安.构建基层党组织联系服务群众的长效机制[J].党建研究,2011,02:54-55.
    [131]李传兵.问题与出路:新时期党的联系群众制度探析[J].湖北社会科学,2012,08:24-27.
    [132]张雪梅.价值·挑战·应对——群众路线的时代鼎新[J].社会主义研究,2012,04:107-111.
    [133]黄豁、季明、李舒.基层干部网络运用普遍滞后面对舆情多眼高手低[J].瞭望新闻周刊,2011(10).
    [134]曹鹏飞.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历史方位与功能[J].前线,2013,08:10-12.
    [135]黄俊尧、张建光.“民情档案”、群众路线与社会资本——塑政治信任的一项地方实践[J].浙江学刊,2012(3).
    [136]唐寿东.对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思考[J].理论与当代,2013,06:11-12.
    [137]齐卫平.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与执政党建设路径[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3(5):44-48.
    [138]《党的建设辞典》辞条:双重领导体制[EB/OL].人民网,2009年11月17日.http://theory.people.com.cn/GB/10394669.html.
    [139]李斌.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习近平总书记再访西柏坡侧记[N].人民日报,2013年7月14日第1版。
    [140]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EB/OL].中央政府门户网站,2013年11月15日.http://www.gov.cn/jrzg/2013-11/15/content_2528179.htm.
    [141]中央纪委.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向党的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工作报告
    [EB/OL]中央政府门户网站,2012年11月19日.http://www.gov.cn/jrzg/2012-11/19/content_2270280.htm.
    [142]吴善阳,刘锐.中国社会舆情与危机管理报告(2013)今天发布,中国网[EB/OL].http://news.china.com.cn/live/2013-08/19/content_21794307.htm
    [143]CNNIC.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http://www.cnnic.net.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1301/t20130115_38508.htm.
    [144]中共柯城区双港街道工作委员会、柯城区双港街道办事处编.推行“村情百宝箱”工作机制着力提升基层组织建设水平促进双港和谐发展[C].2009(6).
    [145]瞿组言.“七一”特别报道:在夯实基础中开创衢州组织工作新篇章[N].衢州日报,2010-07-01.
    [146]李瑞环.看法与说法摘录,如不办实事不如让人民另请高明[J/OL],http://china.huanqiu.com/hot/2013-05/3975184.html.
    [147]红色中华.第1期;第161期第1版,第2版;第166期第3版.
    [148]赣州市委党史办资料室保存件:中共赣西南特委《入党须知》,1930年8月。
    [149]赣州市委党史办编.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历史画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
    [150]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党史党建政工教研室编.中共党史教学参考资料(18).
    [151]杨世洙.关于“一苏大会”前后的点滴回忆[J].世纪风采,2000(6).
    [152]《轻骑队的组织与工作大纲》,1933年12月20日少共中央局通过[J].载《斗争》第41期,1934年1月5日.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