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尔斯海默的进攻性现实主义理论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米尔斯海默是进攻性现实主义学派的代言人。其理论的主要内容是:国际无政府状态迫使国家为了生存(即充足的安全)追求权力的最大化,这是米尔斯海默进攻性现实主义理论的核心观点;权力包括潜在权力和军事权力两种,其中军事权力是一国的有效权力,在军事权力中,以陆军为主的地面力量占据主导地位,但是海洋却能阻遏地面力量的进攻能力,这使得全球霸权很难出现;大国改变均势的战略主要包括讹诈、诱捕、坐观血腥厮杀和战争,其中,战争是大国常用的手段,而为了阻止他国颠覆均势的企图,大国可采取的战略包括“建立均势”和“推卸责任”,大国采取何种战略与国际体系的权力分配和地缘因素有关,但在可能的情况下,大国一般会采取“推卸责任”战略;由大国间的权力分配而造成的国际结构是影响大国战争的关键因素,其具体表现是:两极体系最稳定,战争爆发的几率最小,不平衡的多极体系最不稳定,战争爆发的可能性最大,平衡的多极休系的稳定性则介于两者之间。
     米尔斯海默的进攻性现实主义理论完善了原先一直存在“现状偏好”的结构现实主义理论,使之更加贴近现实,这是其理论的最大价值所在。此外,米尔斯海默对联盟形成理论、地缘政治理论等理论的贡献也不容忽视。当然,米尔斯河默的理论也存在一定的缺陷。由于继承了现实主义王理论
    
    的某业核心假设,它保留了现实主义理论的一些偏颇。然而,
    }_}门一史力卜}强调军事手段的_重要性以及大国战争的不可避免,
    米尔)绷下海默的进攻性现实仁义理沦进一步强化了这些偏颇。
    这}要包括以下两方而:悲观、循环式的历史观以及对止协
    一爪要理论因索的忽略。此外,米尔斯海默的理论缺陷还体现
    在’臼纽勺实证分析__卜。
     米尔斯海默之所以引起中国学术界、新闻界和)’‘人读者
    的注意,足队}为其宣扬的“中国威肋、论”。他认为,美国在
    2}世纪的城人敌人足中匡},中关之间难免·l伐。米尔斯海
    默的“,{‘国威肋、论”是其理论逻辑的自然延伸。而对中国实
    力的夸人,以及其悲观和循环式的历史观,决定了米尔斯海
    默的“,卜囚威胁论”是站不住脚的。
引文
1、资中筠著:《国际政治理论探索在中国》,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2、倪世雄等著:《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3、倪世雄主编:《冲突与合作—现代西方国际关系评介》,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4、金应忠、倪世雄著:《国际关系理论比较研究》,中国社会利学出版社,2003年版。
    5、俞正梁著:《当代国际关系导论》,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6、王逸舟著:《西方国际政治学:历史与理论》,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7、阎学通著:《国际关系研究实用方法》,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8、冯少雷著:《国际关系新论》,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
    9、许嘉著:《权力与国际政治》,长征出版社,2001年版。
    10、许嘉著:《美国距略思维研究》,军事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11、郭树勇著:《建构主义与国际政治》,长征出版社,2001年版。
    12、杨曼苏著:《国际关系基本理论导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1年版。
    13、任晓著:《国际关系理论新视野》,长征出版社,2001年版。
    14、姜安著:《困际政治关系的历史逻辑与人文理念》,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15、李小兵著:《现实主义:西方行为的根源》,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16、王晓德著:《美国文化与外交》,世界知识出版社,2000年版。
    17、程毅等著:《国际关系中的经济因素》,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18、韦正翔著:《软和平:国际政治中的强权和道德》,河北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19、刘雪莲著:《地缘政治学》,吉林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0、姚有志主编:《三十世纪战略理论遗产》,军事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21、杨明杰主编:《国际危机管理概论》,时事出版社,2003年版。
    22、张文木著:《中国新世纪安全战略》,山东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23、徐成芳著:《和平方略——中国外交策略研究》,时事出版社,2001年版。
    24、郝雨儿、张燕东著:《限制性接触——布什政府对华政策走向》,新华出版社,2001年版。
    25、朱成虎著:《中美关系的发展变化及其趋势》,江苏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26、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编:《亚太战略场——世界主要力量
    
    的发展与角逐》,时事出版社,2002年版。
    27、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选编:《冷战后的美国与世界》,时事出版社,1991年版。
    28、于诗传著:《新世纪初期中国的国际战略环境》,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29、胡鞍钢主编:《中国战略构想》,浙江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30、刘建飞、林晓光著:《21世纪初期的中美同战略关系》,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2年版。
    31、黄仁伟著:《中国崛起的时间和空间》,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32、陶文钊、仲掌生著:《中美关系100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33、陈舟著:《美国的安全战略与东亚》,世界知识出版社,2002年版。
    34、赵英著:《大国天命》,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年版。
    35、张向晨、孙亮著:《WTO后的中美关系》,广东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36、[美]米尔斯海默著:《大国政治的悲剧》,王义桅、唐小松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37、[美]汉斯·摩根索著:《国家间政治——寻求权力与和平的斗争》,徐昕等译,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38、[美]肯尼斯·华尔兹著:《国际政治理论》,胡少华等译,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39、[美]肯尼斯·华尔兹著:《人、国家与战争——一种理论分
    
    析》,倪世雄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1年版。
    40、[美]罗伯特·基欧汉编:《新现实主义及其批判》,郭树勇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41、[美]罗伯特·基欧汉、约瑟夫·奈著:《权力与相互依赖》,门洪华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42、[美]约瑟夫·奈著:《美国霸权的困惑》,唐建文等译,世界知识出版社,2002年版。
    43、[美]亚历山大·温特著:《国际政治的社会理论》,秦亚青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44、[美]詹姆斯·多尔蒂、小罗伯特·普法尔茨格拉夫著:《争论中的国际关系理论》,阎学通等译,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年版。
    45、[美]斯坦利·霍夫曼著:《当代国际关系理论》,林伟成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
    46、[美]基辛格著:《大外交》,顾淑馨、林添贵译,海南出版社,1998年版。
    47、[美]威廉·奥尔森等编:《国际关系的理论与实践》,王沿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年版。
    48、[美]兹比格纽·布热津斯基著:《大棋盘——美国的首要地位及其地缘战略》,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49、[美]小约瑟夫·奈著:《理解国际冲突——理论与历史》,张小明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50、[美]克雷格·斯奈德等著:《当代安全与战略》,徐纬地等译,
    
    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51、[美]丹尼尔·伯斯坦、阿恩·德凯著:《巨龙——商业、经济和全球秩序中的中国未来》,孙英春等译,东方出版社,1998年版。
    52、[美]查尔斯·林德布洛姆著:《决策过程》,竺乾威、胡君芳译,台北: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91年版。
    53、[美]迈克尔·斯温、阿什利·特利斯著:《中国大战略》,洪允息译,新华出版社,2001年版。
    54、[美]迈克尔·皮尔斯伯里著:《美国学者解读中国安全》,肖欢容、张梅译,新华出版社,2001年版。
    55、[美]扎尔米·卡里扎德、伊安·莱斯著:《21世纪的政治冲突》,张淑文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56、[美]浦野起央著:《国际关系理论导论》,刘更朝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57、[日]星野昭吉著:《变动中的世界政治——当代国际关系理论沉思录》,刘小林、王乐理等译,新华出版社,1999年版。
    58、[日]中西治著:《新国际关系论》,汪鸿祥译,学林出版社,2002年版。
    59、[日]大岳秀夫著:《政策过程》,傅禄永译,经济日报出版社,1992年版。
    60、[英]贾斯廷·罗森伯格著:《市民社会的帝国——现实主义国际关系理论批判》,洪迪生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61、[英]提莫·邓恩等编:《八十年危机:1919—1999年的国际关系》,新华出版社,2003年版。
    
    
    62、[波]约瑟夫·库库尔卡著:《国际关系理论问题》,章亚航译,商务印书馆,1988年版。
    1. Jack Donnelly, Realism and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Lond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0.
    2. Kenneth W. Thompson, School of Thought. i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London: London State University Press, 1996.
    3. E.H.Car, Twenty Year's Crisis, 1919-1939: An Introduction to the Study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London: Curtis Brown, 1939.
    4. Robert Powell, In the Shadow for Power: States and Strategies in International Politics, New York: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99.
    5. David Callahan, Between Two Worlds: Realism, Idealism and American Foreign Policy after the Cold War, New York: Harper Collins Publisher, 1994.
    6. David A. Baldwin ed., Neorealism and Neoliberalism: The Contemporary Debate,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93.
    7. Scan M. Lynn-Jones ed., The Cold War and After: Prospects for Peace, London: the MIT Press, 1991.
    8. Gorge Model Ski, A Theory of Foreign Policy, New York: Frederick A. Praeger, Inc., Publisher, 1961.
    9. Stanley Hoffman, Gulliver's Troubles, Or the Setting of American
    
    Foreign Polio, New York: Mcgraw-Hill Book Company, 1968.
    10. Hedley Bull, The Anarchical Society: A Study of Order in World Politics,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77.
    11. Andrew Linklater, Neo-realism in Theory and Practice, the 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 Press, 1995.
    12. Robert Gillpin,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New York: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87.
    13. Judith Goldstein and Robert Keohane ed., Ideas and Foreign Policy, Cornell: Comell University Press, 1993.
    14. Robert Keohane, After Hegemony: Cooperation and Discord in the World Political Economy, New York: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84.
    15. Kenneth N. Waltz, Foreign Policy and Democratic Politics: the American and British Experience, Boston: Little Brown, 1967.
    16. Joseph Nye, "Neorealism and Neoliberalism", World Politics, No.1, 1988.
    17. John Mearsheimer, "Back to the Future, Instability in Europe After the Cold War", International Security, Summer 1990.
    18. John Mearsheimer, "The False Promise of International Institutions", International Security, Winter 1994/1995.
    19. John Mearsheimer, "The future of the American Pacifier", Foreign Affairs, September/October 2001.
    20. John Mearsheimer and Stephen Walt, "An Unnecessary War", Foreign Policy, January 2003.
    
    Randoll L. Schweller, "Bandwagoning for Profit: Bringing the Revisionist State Back In", International Security, Summer 1994.
    22. Thomas J. Christensen and Jack Snyder, "Chain Gangs and Passed Bucks: Predicting Alliance Patterns in Multipolarity",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Spring 1990.
    23. Glenn.H.Snyder, "Mearsheimer's World—offensive Realism and the Struggle for Security", International Security, Summer 2002.
    24. Sean M. Lynn-Jones, "Book Reviews on the Tragedy of Great Power Politics", International Affairs, April 2002.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