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市公用事业市场化改革的经济法规制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民生问题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和发展,而城市公用事业又涉及民生的诸多领域。城市公用事业具有公益性与经营性双重属性,既是事关公共利益和公共福祉的基础经济领域,又要满足经营中的成本效益要求,因此它的运营往往有别于一般市场主体的营运行为。经济学的研究表明,市场机制在公共产品的提供过程中存在“失灵”的现象,因而医治这种失灵的处方主要是应当由政府以直接供给的方式予以提供。但随着制度经济学、公共管理学等诸多学科对政府干预的研究可知,政府在“治病”的同时自己也会“生病”,而政府在提供公共服务的同时也存在着自身利益导向、寻租腐败、缺乏成本约束以及低效率等问题,因此政府干预在治“市场病”的同时,也要接受市场机制对“政府病”的医治。迄今为止,对城市公用事业改革的研究和讨论基本上都是围绕着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而展开的,并且一直争论不休。面对这一问题不仅不同国家有不同的选择,而且同一个国家在不同的时期也有不同的选择。从我国改革开放实践的需要来说,我国的市场机制还不够健全,需要进一步培育。可以说,我国的经济制度尚处在转轨时期,这就决定了我国的城市公用事业改革面临着培育完善的市场机制和规制政府干预行为的双重任务,西方国家城市公用事业发展过程中所经历过的历时性矛盾,在我国的城市公用事业改革中则表现为一种共时性矛盾。这就使得在我国城市公用事业经营领域中引入市场机制,转变政府职能,提高经营效率和经营质量,进行市场化改革就必然要成为城市公用事业中的各个具体行业改革的方向和发展趋势。由是我国也先后出台了众多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推动和固定这一改革进程。
     本文试图从城市公用事业的问题入手,以经济法机理为视域,以城市公用事业的经济法规制为研究重点,尝试运用系统论的思维模式去审视城市公用事业的改革问题,厘清城市公用事业中的市场运营与政府干预的关系。本文力图在反思和批判简单化的、决定论的、线性的、割裂的思维方式的基础上,系统地研究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应当怎样调整城市公用事业、如何协调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同时通过对现行立法的审视,探索如何完善经济法对城市公用事业的规制,其间包括提出解决城市公用事业领域中存在的问题的新思路。
     本文是按照以下逻辑顺序展开研究的:首先是“提出问题”,即通过对城市公用事业及其市场化改革的现实考察,总结出其中的经验和问题;其次是“分析问题”,即在法律层面上揭示城市公用事业市场化实践的法律路径,重点是分析经济法在规制城市公用事业中的优势,并尝试用系统论的方法对城市公用事业市场化中的经济法规制进行重塑;最后是“解决问题”,即探索如何建构较为完备的城市公用事业的经济法制度体系。全文分为4章。
     导论先是阐明选题意义,并对相关主题的国内外研究进行综述,重点在介绍系统论的研究方法。通过运用系统论的方法阐明了经济法对城市公用事业进行规制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旨在展现系统论方法在创新城市公用事业的经济法规制方面的可行路径,以便为后文的法律路径选择和重塑调整城市公用事业关系的经济法制度体系及具体制度设计奠定方法论基础。
     第一章我国城市公用事业改革及其存在的问题。本章的主要目的在于提出问题。本章首先论述了城市公用事业及其市场化改革取向,从理论上分析城市公用事业市场化的正当性基础,对现实中要不要市场化的争论进行回应。再通过对城市公用事业市场化的国际考察,总结其成功的经验和教训及其对我国的启示。最后是对我国城市公用事业市场化实践的经验和问题进行梳理,并对这些经验和问题进行了分析。指出城市公用事业的市场化改革是不能动摇的趋势,但也要充分重视城市公用事业改革中既存在市场机制本身的运行缺陷问题又存在政府干预不当的问题,既有理念上的认识偏差又有制度上的构建不完善。
     第二章城市公用事业改革的法律规制路径选择。基于我国城市公用事业市场化中问题的独特性,本章从理论及实践两方面分析城市公用事业改革中的法律规制问题。通过梳理改革三十年来的城市公用事业立法及政策,揭示城市公用事业改革的法律规制现状,并从系统论的角度分析民法、行政法规制的不足,论证了经济法作为部门法在对社会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的保障、在对公平、效率、秩序法价值的实现,以及在促进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协同等方面的优势。为重塑城市公用事业的经济法规制系统提供了理论支撑。
     第三章重塑城市公用事业改革系统的经济法规范。本章从系统论的思维方法入手,试图对城市公用事业的经济法规制系统进行建构。首先是系统结构的分析,即通过分析,阐述经济法规范系统的内部结构,即建立城市公用事业基本法、行业单行法规、配套规范、经济政策相配合的完整体系;通过增加官僚体制的弹性、设置独立的监管机关、合理界分政府的职能,实现政府干预的权力即职责结构的重塑;通过立法保障市场主体的权利,规范主体的义务,实现市场主体结构的重塑;通过完善市场自组织与优化政府决策程序重塑城市公用事业的调整方式。其次是对系统功能的分析,即基于以上认识本章一方面通过经济法对市场与政府的双重干预,回应城市公用事业的现实需要以及实现对公共利益与公共秩序的保障的阐述,表明经济法有别于其他部门法的系统功能。最后是系统演化的分析,从开放系统的角度理解经济法系统,即通过与外界的信息交换,经济法规范系统进行着选择、适应、调节和组织等,及时弥补对市场的规范之不足,除此之外还论证了政府有限理性与非理性的克服途径,以实现在结构与功能上演化。
     第四章建立健全城市公用事业改革的经济法制度体系。本章在前面论述的论基础上,将理论分析落实到具体的制度构建中;基于系统自组织的思考,从耗散结构和熵的角度构建和培育完善的市场机制,制定克服市场失灵的市场规范;通过对市场准入规范、质量标准规范、竞争秩序规范和信息披露规范的构建,实现市场秩序向有序、高效方向发展;基于系统控制论的思考,按照贝尔的五个功能子系统模型构建城市公用事业中政府干预行为的经济法规范;通过政府在协调、优化控制、发展和决策方面的控制行为的法律化,建立有内在联系的、相互适应和相互作用的,包括产业规划、财政补贴、运营监管等与市场协调的促进城市公用事业良性发展的经济法制度系统。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the people's livelihood problems has beenunprecedented attention and developed. Public utilities involved in many fields of the people'slivelihood, utilities have commonweal and management of double attribute, not onlyconcerning the public interest and public welfare foundation in economic field, but alsosatisfying the requirements of cost effective in operation. So the operation is different fromthe general market main body of business behavior. The research achievement of economicsshows that the market mechanism in the provision of public goods in the process of being"failure" phenomenon, so for a long time, the government, as a direct supplier, becomes theprescription for cure market failures. But with the study of institutional economics, publicadministration, and many other disciplines on government intervention, the government ishealing also will be sick. The government has some problems on providing public services,such as their own interests leading, rent-seeking corruption, lack of cost constraint, lowefficiency. So people are sure that when government intervention in this area plays anindispensable role, also need the market mechanism to limit government intervention in thefailure phenomenon. So far, the public utility management of research and debate arebasically arou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rket and government to launch. Between thegovernment and the market, the coordination function is always a controversial problem.Different countries have different choices; different period also has its different selection.From the needs of the practice of China's reform and opening up, China’s market still needs tobe further nurtured, market mechanisms are not perfect enough. And we are experiencing thetransition period of economic system; our utility reform faces a foster perfect marketmechanism and the restriction of government intervention in the double tasks. Westernutiliti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diachronic contradictions in China's reform of public utilitieswill be transformed into a synchronic contradiction. In the operation of public utilities in thefield, it introduces market mechanism, changes government function, improves the operatingefficiency and management quality, and market orientation has become the utility of eachspecific industry’s direction and trend of reform. China also has issued a number ofadministrative regulations, rules, policies, in conjunction with this reform process. The authorattempts to start from the utilities, with a focus on regulation of economic law of the publicutilities, and tries to use the system theory on the thinking model to look at the problems of urban public utilities operations, analyzing utility operations and government intervention inthe market, to think about the mechanism of economic law in it. It reflects on simplistic,deterministic, linear, fragmented way of thinking, tuning of the utilities in the systematicstudies in the legal system, how to coordin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overnment andmarket, and examines the current legislation to explore how to improve the regulation ofeconomic law for public utilities in order to put forward new ideas for solving the problems inthe field of public utilities.
     Studies on the structure of this article in accordance with the following logic:"To askquestions", is the practical investigation for public utilities and its operation of marketization.It sums up the experience and problems;"To analyze problems", that is, analyzes the legalpath for marketization of public utilities of practice in the legal level; analyzes advantages ofeconomic law in the regulation of public utilities, and attempts to use system theory toreshape the regulation of economic law in the marketization of public utilities;" To solve theproblem ", that is, explores how to construct economic law system of public utilities. Thepaper is divided into four chapters.
     The introduction first introduces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topic, and reviews the relatedtopics of research at home and abroad, in introducing the system method on research methods.Analysis through systematic methods researches the regulation of economic law in utilities ofits feasibility and necessity. The writing of this part seeks to show the path of thinking of thesystem method in innovating unities of regulation of economic law. For the later analysis ofthe legal path selection, reshaping the economic law system and the specific system to lay themethodological basis.
     Chapter I The examination for theory and practice of public utilities’ reform. Themain purpose of this chapter is to ask questions. This chapter first discusses the utilities, andthe orientation of the reform of marketization of public utilities, the legitimacy of the basis forthe marketization of public utilities is analyzed theoretically, and responds to themarketization of reality or not to debate. Then through the international investigation of themarketization of public utilities,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successful experience, thinking thelocalization of the experience. Finally, experiences and issues in the practice of themarketization of public utilities are sorted out and analyzes these experiences and issues, themarketization is the trend of the reform of public utilities in China cannot shake, problems inChina's public utilities exist in market mechanisms themselves, and intervention by the government, there are both problems on the concept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system.
     Chapter II The choice of the legal path for the reform of public utilities. Based onthe uniqueness of the problem in the marketization of public utilities in China, this chapterfrom two aspects of theory and practice in the reform of the utilities analyses legal regulation.Combing the reform of public utilities’ legislation and policy in30years, reveals the presentsituation of legal regulation of public utilities’ reform. And from the angle of system theoryanalyses the shortcomings of the regulation of civil law and administrative law, arguing thedivision level of economic law in categories of laws, the protection of social interests andindividual interests, the realization of the value for the laws of fairness efficiency order, theadvantages of the collaboration fo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overnment and market. Itprovides theoretical support to reshape the system of regulation of economic law in utilities.
     Chapter III The reconstruction for the system of regulation of economic law inutilities. This chapter starts from the system theory on the way of thinking, trying to model forthe system of regulation of economic law in utilities.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model, thispaper expounds the economic law regulating the internal structure of system, namely, toestablish a complete system which is matched with the fundamental laws of public utilities,separate regulations of the industry, supporting standards and economic policies; byincreasing the elasticity of bureaucratic system, setting up an independent regulatory authority,reasonably divide the functions of government to realize the power of governmentintervention--the reconstruction of duty structure; through the legislation to guarantee therights of market participants, regulate t the obligation of the main body, remodel the mainstructure of the market; remodeling means of adjustment for public utilities through theunique behavior responsibility structure of economic law.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system of economic law and the outside world reflects the function of the system of economiclaw, economic law through the market and the government's double intervention, responds tothe needs of the adjustment of reality for public utilities, and realizes the security of publicinterests and public order. This is economic law different from other categories of laws’function of system. From the angle of system of open understanding the system of economiclaw, through the exchange of information with the outside world, through the exchange ofinformation with the outside world, the standard system of economic law selecting, adapting,adjusting and organizing, which can achieve the evolution of structure and function in thestandard and inadequacy of the market, and the overcoming for the government’s limited rationality and irrationality.
     Chapter Ⅳ Builds and adjusts the institutional system of economic law of public utilities.In the previous remark of this chapter systematically analyzes economic law on the basis ofthe regulations and theories in the utilities, implementing the analysis of the theory to theconstruction of specific system. Based on the thinking of the self-organization of system, fromthe angle of dissipative structures and entropy to build, cultivate and perfect the marketmechanism, overcoming the market disciplines of market failures. Through the constructionof the standards of market access, standards of quality, standards of competition order,standards of information disclosure, realizes the order of market developing efficiently andorderly. Based on the thinking of system cybernetics, according to Beer's five functionsubsystem model, it constructs regulations of economic law in the behavior of governmentintervention of public utilities. Make the government’s control behaviors in coordination,optimal control, development and command legalize. It establishes the system of economiclaw, such as estate Planning, financial subsidies, supervision of operation, and makes themhave flexibility with the coordination of market. Thinking based on Synergetics, and itreshap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overnment and market, constructing the standards ofoperation of PPP in public utilities.
引文
1苗东升:《系统科学精要》,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20-21页。
    2[英]P·切克兰德著:《系统论的思想与实践》,左晓斯、史然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90年版,第19页。
    3参见周林军,曹远征,张智主编:《中国城市公用事业改革:从改革到实践》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9年版。
    4参见李珍刚:《城市公用事业市场化中的政府责任》,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
    5参见周林军:《城市公用事业管制要论》,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4年版。
    6参见曹阳《网络型公用企业竞争的法律规制》,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
    7参见[美]戴维.奥斯本、特德.盖布勒:《改革政府:企业家精神如何改革着公营部门》,上海市政协编译组、东方编译所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8年版。
    8参见[美] E.S.萨瓦斯:《民营化与公私部门的伙伴关系》,周志忍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9参见[美]菲利普海恩斯:《公共服务管理的复杂性》,孙健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11[法]埃德加·莫兰著:《复杂思想:自觉的科学》,陈一壮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2页。
    14[南非]保罗·西利亚斯:《复杂性与后现代主义:理解复杂系统》,曾国屏译,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第173页。
    15[美]菲利普·海恩斯著:《公共服务管理的复杂性》,孙健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20页。
    17[南非]保罗·西利亚斯:《复杂性与后现代主义:理解复杂系统》,曾国屏译,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第167页。
    18[法]埃德加莫兰著:《复杂性思想导论》,陈一壮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9页。
    19参见颜泽贤主编:《复杂系统演化论》,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47-58页。
    20[法]埃德加莫兰著:《复杂性理论与教育问题》,陈一壮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16页。
    22[比]普利高津:《确定性的终结》,湛敏译,上海:上海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55页。
    23[美]米歇尔沃尔德勒:《复杂》,唐璐译,北京:三联书店,1997年版,第72页。
    24[美]J布里格斯,F D皮特:《湍鉴》,陈忠、金纬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年版,第271页。
    25[德]克劳斯。迈因策尔:《复杂性中的思维》,曾国屏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年版,第三版序言,第75页。
    26[英]P切克兰德著:《系统论的思想与实践》,左晓斯、史然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90年版,第99页。
    27[德]魏伯乐等主编:《私有化的局限:罗马俱乐部报告》,王小卫、周缨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6年版,第5页。
    28转引自徐争游等编的《中央政府的职能和组织结构》(上册),北京:华夏出版社1994年版,第203页。
    30Webster’s Unabridged Dictionary. Random House,1998:1563.
    31Paul Seidenstat. American’s Water and Wastewater Industries. Public Utilities Reports Inc.,2000:260.
    32[美]约翰.罗尔斯:《正义论》,何怀宏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226页。
    33漆多俊:“中国反垄断立法问题研究”,《法学评论》,1997年第4期。
    34转引自李珍刚:《城市公用事业市场化中的政府责任》,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第133页。
    35[美]约瑟夫E斯蒂格利茨:《社会主义向何处去-----经济体制转型的理论与证据》,周立群、韩亮、于立波译,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267页。
    36李珍刚:《城市公用事业市场化中的政府责任》,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第37页。
    37[美]萨缪尔森:《经济学》第12版(上册),萧琛主译,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1993年版,第78页。
    38张燎:对中国基础设施和城市公用事业中公私协作机制的现状观察和思考,http://www.hwcc.com.cn/pub/hwcc/wwgj/bgqy/200911/t20091119_310649.html,2009年11月19日访问。
    39[美]戴维.奥斯本、特德.盖布勒:《改革政府:企业家精神如何改革着公营部门》,上海市政协编译组、东方编译所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8年版,第22页。
    40[美]约翰霍兰著:《隐秩序——适应性造就复杂性》,周晓牧、韩辉译,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第39页。
    41参见[美]亚当.普沃斯基:《国家与市场--政治经济学入门》,郦菁等译,武汉:格致出版社,2009年版,第2-4页。
    42张曙光:“城市公用事业民营化,政府如何管理?”,《中国投资》,2004年第1期。
    43参见世界银行:《1997年世界发展报告:变革世界中的政府》,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7年版,第1-14页。
    44[德]柯武刚、史漫飞:《制度经济学》,韩朝华译,2000年版,北京:商务印书馆,第357页
    45[美]亚当.普沃斯基:《国家与市场--政治经济学入门》,郦菁等译,武汉:格致出版社,2009年版,第39页。
    46参见周林军、曹远征、张智主编:《中国城市公用事业改革》,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9年版,第267页。
    47宋世明:“工业化国家公共服务市场化对中国行政改革的启示”,《政治学研究》,2000年第2期。
    48Swann, D. The Retreat of the State: Deregulation and Privatisation in the UK and US, New York:Harvester Wheatsheaf,1988, pp.8-9.
    49于良春:《自然垄断与政府规制——基本理论与政策分析》,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314-319页。
    50参见韩继志:《政府机构改革》,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238页。
    55唐铮:“金元帝国调查”,《财经》,2004年9月5日第17期封面报道。
    57参见周林军、曹远征、张智主编:《中国城市公用事业改革》,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9年版。
    58李珍刚:《城市公用事业市场化中的政府责任》,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第138页。
    59[德]柯武刚、史漫飞:《制度经济学:社会秩序与公共政策》,韩朝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第201页。
    60杨海坤:“城市公用事业民营化是一把双面刃”,《法制日报》2004年2月19日。
    61彭新武:《复杂性思维与社会发展》,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21页。
    62[美]菲利普海恩斯著:《公共服务管理的复杂性》,孙健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20页。
    63[法]埃德加莫兰著:《复杂性思想导论》,陈一壮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55页。
    64[法]埃德加莫兰著:《复杂性思想导论》,陈一壮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79页。
    65徐宗威:“城市公用事业产权改革不能‘包治百病’,《江苏经济报》,2006年10月16日。
    66金观涛、华国凡著:《控制论与科学方法论》,北京:新星出版社,2005年版,第6-7页。
    68参见[美]亚当.普沃斯基:《国家与市场--政治经济学入门》,武汉:格致出版社,2009年版,第86页。
    69[英]P切克兰德著:《系统论的思想与实践》,左晓斯、史然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90年版,第75页。
    70[美]查尔斯沃尔夫著:《市场与政府:权衡两种不完善的选择》,陆俊、谢旭译,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1994年版,第76页。
    71颜泽贤、范冬萍、张华夏:《系统科学导论——复杂性探索》,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38页。
    72[德]赫尔曼哈肯,《协同学:大自然构成的奥秘》,凌复华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1年版,第71页。
    73[美]罗庞德著:《通过法律的社会控制法律的任务》,沈宗灵、董世忠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第38页。
    74[美]约翰.克莱顿.托马斯:《公共决策中的公民参与:公共管理者的新技能与新策略》,孙柏瑛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第61页。
    75庄子·天下
    76庄子·齐物论
    77魏宏森:《系统科学方法论导论》,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24页。
    70参见[美]埃里克.费鲁博顿和鲁道夫.芮切特:《新制度经济学—一个交易费用分析范式》,姜建强、罗长远译,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第1-7页。
    79范水兰:《经济法是国家干预经济之法——对李昌麒教授需要国家干预说的解读》,国际商报,2010年2月3日。
    80[英]P切克兰德著:《系统论的思想与实践》,左晓斯、史然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90年版,第34页。
    81[美]赫伯特.西蒙:《现代决策理论的基石》,杨砾、徐立译,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8年版,第428页。
    82Miller.G.J.Managerial Dilemmas: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Hierarchy. Cambrideg: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2.
    83[美]戴维.奥斯本、特德.盖布勒:《改革政府:企业家精神如何改革着公营部门》,上海市政协编译组、东方编译所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8年版,第62页。
    84[美]戴维.奥斯本、特德.盖布勒:《改革政府:企业家精神如何改革着公营部门》,上海市政协编译组、东方编译所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8年版,第63页。
    85周林军、曹远征、张智主编:《中国城市公用事业改革:从理论到实践》,知识产权出版社,2009年版,第20页。
    86[美]埃里克詹奇:《自组织的宇宙观》,曾国屏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88页。
    87参见:杜人淮:“论政府与市场关系及其作用边界”,《现代经济探讨》2006年第4期。
    88夏大慰:“产业组织与公共政策:可竞争市场理论”,《外国经济与管理》1999年第11期。
    89朱彤:“可竞争市场理论评述”,《教学与研究》,2000年第11期。
    90[美]阿瑟.奥肯:《平等与效率—重大的抉择》,王奔洲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第2页。
    91[美] E.S.萨瓦斯:《民营化与公私部门的伙伴关系》,周志忍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0页。
    92胡皓、楼慧心著:《自组织理论与社会发展研究》,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10页。
    93《邓小平文选》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28页。
    94[美]埃莉诺.奥斯特罗姆等:《制度激励与可持续发展》,陈幽泓等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版,第191页。
    95金太军:《政府职能的梳理与重构》,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195页。
    96[法]埃德加莫兰著:《复杂性思想导论》,陈一壮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57页。
    97参见[法]埃德加莫兰著:《复杂性思想导论》,陈一壮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96-98页。
    98彭新武:《复杂性思维与社会发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28页。
    99[美]罗德著:《通过法律的社会控制法律的任务》,沈宗灵、董世忠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第35页。
    101转引自[美]罗伯特N贝拉:“正确认识共同体:为民主共同体辩护”,《共同体主义基本读本》第17页。
    102刘水林:《经济法基本范畴的整体主义解释》,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59页。
    103[美]小约翰B科布著:《后现代公共政策》,李际、张晨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第146页。
    104孙绍荣、宗利永、鲁虹:《理性行为与非理性行为——从诺贝尔经济学奖理论看行为管理研究的进展》,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105[美]小约翰B科布著:《后现代公共政策》,李际、张晨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第148页。
    106[德]哈特穆特毛雷尔著:《行政法总论》,高家伟译,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第6页。
    107张守文:《经济法理论的重构》,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315页。
    108采用“对称”与“非对称”等概念来辨识序之有无与高低以及有序与无序之间的转变,发端于统计物理学对平衡相变现象的研究。在系统学中,事物某种属性经过一定的变换,仍保持不变的性质,称为对称性。对称性越高,有序度越低。因此,系统在某个方向的对称性减少意味着系统的有序化,也称为“对称破缺”。参见胡皓、楼慧心:《自组织理论与社会发展研究》,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109许国志:《系统科学》,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2000年版,第181页。
    110[英]弗里德里希冯哈耶克:《法律、立法与自由》(第1卷),邓正来译,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1年版,第54页。
    112[德]赫尔曼哈肯,《协同学:大自然构成的奥秘》,凌复华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1年版,第7页。
    113[美]E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邓正来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219页。
    114[英]弗里德里希冯哈耶克:《法律、立法与自由》(第1卷),邓正来译,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1年版,第56页。
    115[美]E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邓正来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318页。
    116参见颜泽贤、范冬萍、张华夏:《系统科学导论——复杂性探索》,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27页。
    117[英]弗里德里希冯哈耶克:《通向奴役之路》(the road to serfdom),伦敦1944年英文版,第54页。
    118[英]弗里德里希冯哈耶克:《个人主义与经济秩序》,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9年版,第22页。
    119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2页。
    120[美]艾里克.拉斯缪森:《博弈与信息》,韩松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3页。
    121[美]约翰霍兰著:《涌现——从混沌到有序》,陈禹等译,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年版,第39页。
    122[美]约翰霍兰著:《涌现——从混沌到有序》,陈禹等译,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年版,第1页。
    123参见彭新武:《复杂性思维与社会发展》,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125[美]亚当.普沃斯基:《国家与市场--政治经济学入门》,武汉:格致出版社,2009年版,第126-127页。
    126[德]柯武刚、史漫飞:《制度经济学:社会秩序与公共政策》,韩朝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第77-79页。
    127彭新武:《复杂性思维与社会发展》,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34页。
    128参见金观涛、华国凡著:《控制论与科学方法论》,北京:新星出版社,2005年版,第42-49页。
    129在控制论中,我们把认识和改造的对象看作“黑箱”。由于客体事物的复杂性,在人们认识的一定阶段有许多情况是我们还不了解的,而且总有许多变化是我们还不能控制的,也就是说任何客体除了可观察变量和可控制变量之外,还有很多是现有的条件下不可观察和不可控制的变量。所谓“黑”,是指“未知”。参见金观涛、华国凡著:《控制论与科学方法论》,北京:新星出版社,2005年版,第42-49页。
    130金观涛:《控制论与科学方法》,北京:新星出版社,2005年版,第170页。
    131[美]爱伦斯密德:《财产、权力和公共选择——对法和经济学的进一步思考》,黄祖辉等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9年版,第393页。
    132David M. Newsbery, Privatization, Restructuring, and Regulation of Network Utilities, the MITpress,2000,p.100.
    133[美]B盖伊彼得斯著:《政府未来的治理模式》,吴爱明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64页。
    134[美]戴维.奥斯本、特德.盖布勒:《改革政府:企业家精神如何改革着公营部门》,上海市政协编译组、东方编译所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8年版,第23页。
    135颜泽贤主编:《复杂系统演化论》,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54页。
    136李昌麒主编:《经济法理念研究》,北京: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第190页。
    137[英]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蒋自强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第302页。
    138[美] E.S.萨瓦斯:《民营化与公私部门的伙伴关系》,周志忍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0页。
    139[美]约翰.克莱顿.托马斯:《公共决策中的公民参与:公共管理者的新技能与新策略》,孙柏瑛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第1页。
    140[美]亚当.普沃斯基:《国家与市场--政治经济学入门》,郦菁等译,武汉:格致出版社,2009年版,第130页。
    141[美]戴维.奥斯本、特德.盖布勒:《改革政府:企业家精神如何改革着公营部门》,上海市政协编译组、东方编译所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8年版,第19页。
    142[美]斯蒂格利茨:《政府为什么干预经济: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角色》中国物资出版社,1998年版,第13页。
    143刘国永:《学校道德生活的复杂性审视》,南京:江苏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23页。
    144颜泽贤、范冬萍、张华夏:《系统科学导论——复杂性探索》,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415页。
    145[英]菲利普海恩斯著:孙健译,《公共服务管理的复杂性》,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9页。
    146[美]罗庞德著:《通过法律的社会控制法律的任务》,沈宗灵、董世忠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第38页。
    [1]李昌麒主编:《经济法学》,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
    [2]李昌麒、岳彩申、盛学军编:《经济法》,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3]单飞跃、卢代富等:《需要国家干预:经济法视域的解读》,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
    [4]岳彩申:《论经济法的形式理性》,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5]鲁篱:《经济法的基本范畴研究》,北京: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
    [6][日]单宗晓信、厚谷襄儿:《现代经济法入门》,谢次昌译,北京:群众出版社,1985年版。
    [7]王全兴:《经济法基础理论专题研究》,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2002年版。
    [8]李昌麒:《经济法理念研究》,北京: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
    [9][美] E.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邓正来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10]张文显:《现代西方法哲学思潮研究》,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
    [11]张文显:《法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12][美]罗纳德·德沃金:《认真对待权利》,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8年版。
    [13][美]菲利普海恩斯:《公共服务管理的复杂性》,孙健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14]辛向阳:《新政府论》,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1994年版。
    [15][英]洛克:《政府论》,叶启芳、瞿菊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4年版。
    [16][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张雁深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
    [17]周林军曹远征张智主编:《中国城市公用事业改革:从理论到实践》,北京:知识产权出版,2009年版。
    [18][美]约瑟夫E斯蒂格利茨:《社会主义向何处去——经济体制转型的理论与证据》,周立群、韩亮、于立波译,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19][美]约翰.罗尔斯:《正义论》,何怀宏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
    [20][英]霍布斯:《利维坦》,黎思复、黎廷弼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
    [21]周志忍:《当代国外行政改革比较研究》,.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1999年版。
    [22][美]迈尔斯·F主编:《系统思想》,杨志信等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23][德]马克思·韦伯:《经济与社会》,林荣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
    [24]卫兴华主编:《市场功能与政府功能组合论》,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25][美]戴维.奥斯本、特德.盖布勒:《改革政府:企业家精神如何改革着公营部门》,上海市政协编译组、东方编译所编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8年版。
    [26]刘军宁主编:《市场逻辑和国家观念》,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5年版。
    [27][英]尼尔·麦考密克、[奥]奥塔·魏因贝格儿:《制度法论》,周叶谦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8]季卫东:《法治秩序的建构》,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29][美]安·赛德曼、[美]罗伯特·赛德曼:《发展进程中的国家与法律——第三世界问题的解决和制度变革》,冯玉军等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
    [30]韩继志:《政府机构改革》,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31][美]查尔斯沃尔夫著:《市场与政府:权衡两种不完善的选择》,陆俊、谢旭译,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1994年版。
    [32][德]魏伯乐等主编《私有化的局限:罗马俱乐部报告》,王小卫、周缨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33][美]埃莉诺.奥斯特罗姆等:《制度激励与可持续发展》,陈幽泓等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版。
    [34]世界银行编《1997年世界发展报告:变革世界中的政府》,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7年版。
    [35][法]埃德加莫兰著:《复杂性思想导论》,陈一壮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36]王俊豪:《自然垄断产业的政府管制理论》,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37][法]埃德加莫兰:《复杂思想:自觉的科学》,陈一壮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38][美]约翰.克莱顿.托马斯:《公共决策中的公民参与:公共管理者的新技能与新策略》,孙柏瑛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39]斯蒂格利茨:《政府为什么干预经济: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角色》,郑秉文译,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1998年版,
    [40][美]罗斯科庞德:《通过法律的社会控制》,沈宗灵、董世忠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年版,第38页。
    [41]金观涛、华国凡:《控制论与科学方法论》,北京:新星出版社,2005年版。
    [42][德]赫尔曼哈肯,《协同学:大自然构成的奥秘》,凌复华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1年版,
    [43][德]罗尔夫·斯特博:《德国经济行政法》,苏颖霞、陈少康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44][美]戴维.奥斯本、特德.盖布勒:《改革政府:企业家精神如何改革着公营部门》,上海市政协编译组、东方编译所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8年版。
    [45]董炯:《国家、公民与行政法》,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46][美]道格拉斯·C.诺思:《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杭行译,上海:格致出版社、上海三联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47][美]道格拉斯·C.诺斯:《经济史的结构与变迁》,刘瑞华译,台湾:时报文化出版企业股份有限公司,1995年版。
    [48][日]青木昌彦:《比较制度分析》,周黎安译,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01年版。
    [49][美]罗纳德·科斯、[美]道格拉斯·C.诺斯、[美]奥利弗·E.威廉姆森:《制度、契约与组织》,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50][美]约拉姆·巴泽尔:《国家理论——经济权利、法律权利与国家范围》,钱勇、曾咏梅译,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51][美]奥利弗·E.威廉姆森:《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段毅才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年版。
    [52][美]罗纳德·科斯、[美]A.阿尔钦、[美]道格拉斯诺斯:《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上海:上海三联出版社,1991年版。
    [53]彭新武:《复杂性思维与社会发展》,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54][美] V.奥斯特罗姆、D.菲尼、H.皮希特编:《制度分析与发展的反思》,王诚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年版。
    [55][美]约翰·康芒斯:《制度经济学》,于树生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9年版。
    [56][美]拉兹洛,《决定命运的选择》,李吟波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年版。
    [57][美]阿瑟.奥肯:《平等与效率—重大的抉择》,王奔洲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年版。
    [58]张昕竹主编:《中国规制与竞争:理论与政策》,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
    [59]于立深:《契约方法论:以公法哲学为背景的思考》,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60][美] E.S.萨瓦斯:《民营化与公私部门的伙伴关系》,周志忍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61]盛洪主编:《现代制度经济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2003年版。
    [62]王小龙:《经济转型与激励机制:政府治理与私人交易中的契约设计》,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
    [63][德]恩斯特·卡西尔:《国家的神话》,范进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98年版。
    [64][美]埃里克詹奇:《自组织的宇宙观》,曾国屏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
    [65]何怀宏:《公平的正义——解读罗尔斯〈正义论〉》,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66][美]加里.s.贝克尔:《人类行为的经济分析》,王业宇、陈琪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3年版。
    [67][美]凯斯R桑斯坦:《行为法律经济学》,涂永前、成凡、康娜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68][美]哈耶克:《通向奴役之路》,王明毅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
    [69]胡皓、楼慧心:《自组织理论与社会发展研究》,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70][法]埃德加莫兰:《复杂性思想导论》,陈一壮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71]颜泽贤主编:《复杂系统演化论》,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72][德]柯武刚、史漫飞:《制度经济学:社会秩序与公共政策》,韩朝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
    [73][英] G.霍奇逊:《现代制度主义经济学宣言》,向以斌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74]魏宏森:《系统科学方法论导论》,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75][美]埃里克.费鲁博顿和鲁道夫.芮切特:《新制度经济学—一个交易费用分析范式》,姜建强、罗长远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76]郭旭新:《经济转型中的秩序》,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
    [77]孙绍荣,宗利永,鲁虹:理性行为与非理性行为,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78][美]亚当.普沃斯基:《国家与市场——政治经济学入门》,郦菁等译,武汉:格致出版社,2009年版。
    [79]王俊豪:《英国政府管制体制改革研究》,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8年版。
    [80]谢惠民:《复杂性与动力系统》,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1994
    [81](美)盖尔曼.M:《夸克与美洲豹:简单性和复杂性的奇遇》,杨建邺译,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年版。
    [82]潘振民、罗首初:《社会主义微观经济均衡论》,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5年版。
    [83]程恩富、胡乐明主编:《新制度主义经济学》,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2005年版。
    [84]王国顺、周勇、汤捷:《交易、治理与经济效率:O.E.威廉姆森交易成本经济学》,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年版。
    [85]成思危:《复杂性科学探索:论文集》,北京: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00年版。
    [86][南非]保罗西利亚斯:《复杂性与后现代主义:理解复杂系统》,曾国屏译,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87][美]莱文:《脆弱的领地:复杂性与公有域》,吴彤、田小飞、王娜译,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88]颜泽贤等:《系统科学导论:复杂性探索》,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89][美]博曼:《公共协商:多元主义、复杂性与民主》,黄相怀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年版。
    [90]李恒威:《“生活世界”复杂性及其认知动力模式》,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
    [91]黄欣荣:《复杂性科学的方法论研究》,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92]李士勇,田新华:《非线性科学与复杂性科学》,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93]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6年版。
    [94]王颖:《大系统思维论》,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8年版。
    [95]管斌:《混沌与秩序:市场化政府经济行为的中国式建构》,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96][比]普利高津:《确定性的终结》,湛敏译,上海:上海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
    [97]单飞跃:《经济法理念与范畴的解释》,中国检察出版社,2002年版。
    [98]王俊豪:《市场结构与有效竞争》,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99]王俊豪:《英国政府管制体制改革研究》,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8年版。
    [100][美]尼古拉斯.施普尔伯:《国家职能的变迁:在工业化经济体和过渡性经济体中的私有化和福利改革》,杨俊峰等译,沈阳:辽宁体育出版社,2004年版。
    [101][美]萨缪尔森:《经济学》第12版(上册),萧琛主译,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1993年版。
    [102]李珍刚:《城市公用事业市场化中的政府责任》,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
    [103]张宇燕:《经济发展与制度选择》,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104]曹红钢:《政府行为目标与体制转型》,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
    [105]徐争游:《中央政府的职能和组织结构》(上册),北京:华夏出版社1994年版。
    [106][美]罗伯特·达尔:《现代政治分析》,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版。
    [107][法]埃德加·莫兰《迷失的范式——人性研究》,陈一壮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108][美]克特·W·巴克:《社会心理学》,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
    [109]肖兴志:《自然垄断产业规制改革模式研究》,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110][美]哈耶克:《通向奴役之路》,王明毅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
    [11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邓小平文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112][德]尤尔根·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行为合理性和社会合理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113]韦森:《经济学与伦理学:探寻市场经济的伦理维度与道德基础》,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114][德]克劳斯.迈因策尔:《复杂性中的思维》,曾国屏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年版。
    [115]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公司治理原则》(2004年),张政军译,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年版。
    [116]周林军:《城市公用事业管制要论》,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4年版。
    [117]曹沛霖:《政府与市场》,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118][美]J布里格斯,F D皮特:《湍鉴》,陈忠、金纬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年版。
    [119]傅小随:《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的制度分析》,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1999年版。
    [120]吴思:《隐蔽的秩序——拆解历史弈局》,三亚:海南出版社,2004年版。
    [121][美]米歇尔沃尔德勒:《复杂》,唐璐译,北京:三联书店,1997年版
    [122]傅小随:《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的制度分析》,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1999年版。
    [123]颜泽贤主编:《复杂系统演化论》,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47-58页。
    [124][德]魏伯乐等主编:《私有化的局限:罗马俱乐部报告》,王小卫、周缨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6年版。
    [125][美]P.诺内特、P.塞尔兹尼克:《转变中的法律与社会:迈向回应型法》,张志铭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126][美]丹尼尔.F.史普博:《管制与市场》,余晖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127]胡家勇:《政府干预理论研究》,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128]周耀东:《中国城市公用事业管制改革研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129]安东尼.吉登斯:《第三条道路》,郑戈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三联书店,2000年版。
    [130]戴汝为,关于复杂性的研究—一门21世纪的科学,科学前沿与未来,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
    [131][美]曼瑟·奥尔森:《权力与繁荣》,苏长和、嵇飞译,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5年版。
    [132]单飞跃:《需要国家干预----经济法视域的解读》,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
    [133]吕忠梅等:《规范政府之法》,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版。
    [134]卫志民:《政府干预的理论与政策选择》,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135]句华:《公共服务中的市场机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136]李昌麒:《寻求经济法真谛之路》,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137]刘溶沧:《调控与发展——理论及政策研究》,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138]樊纲:《市场机制与经济效率》,三联书店1995年版
    [139]邱本:《自由竞争与秩序调控》,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140]吕忠梅、刘大洪:《经济法的法学与法经济学的分析》,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1998年版
    [141]梁雪峰:《城市巴士交通规制政策的理论与实践》,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142]樊勇明:《公共经济学》,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143]王俊豪《:政府管制经济学悖论――基本理论及其在政府管制实践中的应用》,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
    [144]时和兴:《关系、限度、制度:政治发展过程中的国家与社会》,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145]徐梅:《日本规制改革》,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3年版。
    [146]马骏:《独立规制:含义、实践及中国的选择》,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年版。
    [147]朱志昌:《当代本文系统方法论经典文献目录汇编》,载《系统工程与实践》,1999年版。
    [148]孔周德:“经济法系统的系统分析”,《经济法研究》第2卷,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1]张铭:“在市场经济与公共管理之间——H西蒙与新古典经济学的对话”,《国外社会科学》,2002年第2期。
    [2]史际春:“城市公用事业引入竞争机制与‘反垄断法’”,《经济法学、劳动法学》,2003年第4期。
    [3]易重华:“公共行业中管制与竞争的选择”,《学习月刊》,2004年第8期。
    [4]王俊豪:“我国自然垄断产业民营化改革的若干思考”,《商业经济与管理》,2002年第1期。
    [5]陈富良:“自然垄断行业:效率来自民营化还是来自竞争”,《当代财经》,2000年第4期。
    [6]冯云廷、张素芬:“公共设施与服务的供给:民营化及其有效边界”,《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0年第1期。
    [7]孙培毅、陈洁:“英国城市公用事业民营化改革及其对我国的启示”,《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第4期。
    [8]王俊豪:“我国市政公用事业管制机构的设立与职能”,《经济管理》,2006年第23期。
    [9]吴昌南:“网络型城市公用事业民营化中的双边机会主义与双边规制”,《科学经济社会》,2006年第4期。
    [10]丰云:“国外城市公用事业民营化改革的四种模式及其启示”,《行政论坛》,2006年第6期。
    [11]饶常林:“城市公用事业政府管制及其改革——以北京市出租车业准入管制为例”,《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4期。
    [12]肖晓军:“公私合作制在中国目前城市公用事业市场化中面临的问题——以特许经营制度为例”,《开发研究》,2006年第5期。
    [13]陈冬:“城市公用事业运营模式改革:以上海为例的研究”,《上海经济研究》,2006年第11期。
    [14]李荣:“我国城市公用事业民营化过程中的政府规制及完善”,《法制与社会》,2006年第12期。
    [15]杨海坤:“城市公用事业民营化管制与公共利益保护”,《当代法学》,2006年第05期。
    [16]程恩富:“公平与效率:如何兼得”,《文汇报》,2002年10月15日。
    [17]程勇等:“成思危表示:与时俱进建立市场经济法律体系”,《上海证券报》,2005年3月10日。
    [18]曹远征:“基础设施商业化与政府监管”,《经济世界》,2003年第4期。
    [19]崔士鑫:“厉以宁:突破民企‘玻璃门’现象”,《人民日报》,2006年12月4日。
    [20]陈国权:“论责任政府及其实现过程中的监督作用”,《浙江大学学报》,2001年第2期。
    [21]姜力:“城市公用事业动作方式转变与公司治理结构”,《理论月刊》,2003年第12期。
    [22]金太军:“市场失灵、政府失灵与政府干预”,《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2年第5期。
    [23]李海岩等:“城市公用事业市场化改革的观察与思考――德国、瑞典城市公用事业改革考察报告”,《经济研究参考》,2005年第10期。
    [24]李时敏:“交易过程与交易成本”,《财经问题研究》,2002年第12期。
    [25]刘汉屏:“公共财政下城市公用事业筹融资与管理模式的转换研究”,《财政研究》,2002年第8期。
    [26]路风:“单位:一种特殊的社会组织形式”,《中国社会科学》,1989年第1期。
    [27]陆伟芳:“英国城市公用事业的现代化轨迹”,《扬州大学学报》,2004年第6期。
    [28]马杰、郑秉文:“计划经济条件下新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再评价”,《马克思主义研究》,2005年第1期。
    [29]牛智敬:“寻找中国改革的市场化边界”,《第一财经日报》,2006年4月29日。
    [30]宋圭武:“公平与效率是多层面对立统一与交错互动的关系”,《光明日报》,2006年10月23日。
    [31]王乐夫:“试论公共管理的内涵演变与公共管理学的纵向学科体系”,《管理世界》,2005年第6期。
    [32]谢地:“城市公用事业动作方式转变与公司治理结构”,《城市燃气》,2004年第4期。
    [33]徐宗威:“法国城市公用事业特许经营制度及启示”,《城市发展研究》,2001年第4期。
    [34][美]大卫.科茨:“打破私有化万能的神话”,《社会科学报》,2007年3月1日。
    [35][美]迈克尔.赫德森:“私有化的神话与现实”,李春兰译,《国外理论动态》,2007年第9期。
    [36][美]斯蒂格利茨:“自由、知情权和公共话语――透明化在公共生活中的作用”,《环球法律评论》,2002年秋季号。
    [37]王全兴、管斌:“经济法与社会法关系初探”,《现代法学》,2003年第2期。
    [38]李昌麒:“怎样运用系统论研究法学问题”,《法学季刊》,1984年第1期。
    [39]王全兴、陈虹:“经济法方法论的总结与反思”,《北京政法干部管理学院》,2000年第1期。
    [40]钱学森、于景元、戴汝为:“一个科学新领域一一开放的复杂巨系统及其方法论”,《自然杂志》,2000年第1期。
    [41]李昌麒、黄茂钦:“论经济法的时空性”,《现代法学》,2005年第5期。
    [42][美]丁.威尔逊:“功能分析介绍”,罗述勇译,《国外社会科学》,1996年第10期。
    [43]王保树:“经济法与社会公共性论纲”,《法律科学》,2003年第3期。
    [44]周立群:“组织理论与组织经济学”,《经济法动态》,1998年第5期。
    [45]李双元、蒋新苗、沈红宇:“法律理念的内涵与功能初探”,《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7年第4期。
    [46]姚建宗:“法哲学批判与批判的法哲学”,《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8年第1期。
    [47]杨解君:“论行政法理念的塑造――契约理念与权力理念的整合”,《法学评论》,2003年第1期。
    [48]王琦:“中国经济法基础理论反思――兼论经济法基本法理念的形成”,《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0年第3期。
    [49]史际春、李青山:“论经济法的理念”,《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3年第2期。
    [50]吕志祥、辛万鹏:“再论经济法的理念”,《科学.经济.社会》,2004年第1期。
    [51]徐孟洲:“论中国经济法的客观基础和人文理念”,《法学杂志》,2004年第4期。
    [52]衣俊卿:“现代性的维度及其当代命运”,《中国社会科学》,2004年第4期。
    [53]鲁品越、骆祖望:“资本与现代性的生成”,《中国社会科学》,2005年第3期。
    [54]刘国利、吴镝飞:“人文主义法学引论”,《中国法学》,2004年第6期。
    [55][美]道格拉斯·C.诺斯:“交易成本、制度和经济史”,《经济译文》,1994年第2期。
    [56]韦森:“哈耶克式自发制度生成论的博弈论诠释——评肖特的《社会制度的经济理论》”,《中国社会科学》,2003年第6期。
    [57]汪丁丁:“制度创新的一般理论”,《经济研究》,1992年第5期。
    [58]李瑞昌:“关系、结构与利益表达——政策制定和治理过程中的网络范式”,《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6期。
    [59]高鹏程:“权利与权力的关系——从斯宾诺莎、边沁到霍菲尔德”,《北方论丛》,2007年第6期。
    [60]沈宗灵:“权利、义务、权力”,《法学研究》,1998年第3期。
    [61]漆多俊:“论权力”,《法学研究》,2001年第1期。
    [62]赵晓男、刘霄:“制度路径依赖理论的发展、逻辑基础和分析框架”,《当代财经》,2007年第7期。
    [63]刘金国:“权力腐败的法律制约”,《中国法学》,2000年第1期。
    [64]吴元元:“调控政策、承诺可置信性与信赖利益保护——动态不一致性理论下的宏观调控法治建构进路”,《法学论坛》,2006年第6期。
    [65]吴元元:“双重结构下的激励效应、信息异化与制度安排”,《制度经济学研究》,2006年第1期。
    [66]朱光华、段文斌“制度变迁与政府经济职能”,《天津社会科学》,1999年第1期。
    [67]谢媛:“政府职能的社会化与机构改革”,《探索》,2000年第4期。
    [68]夏大慰:“产业组织与公共政策:可竞争市场理论”,《外国经济与管理》,1999年第11期。
    [69]朱彤:“可竞争市场理论评述”,《教学与研究》,2000年第11期。
    [70]王自力:“城市公用事业改革的动因:财务约束假说”,《财经科学》,2005年第2期。
    [71]王自力:“城市公用事业民营化:理论盲点与政策建议”,《改革》,2004年第3期。
    [72]刘培林:“从城市公用事业绩效看转变政府职能的紧迫性”,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信息网,http://www.drcnet.com.cn/drcnet.common.web/docviewforsearch.aspx?docid=1338224,2006年5月30日访问。
    [71]李里晶“公共服务市场化与政府职能转化”,《地方政府管理》,2001年第2期。
    [72]陈平“中英城市公用事业管理体制比较”《商业经济与管理》,2003年第1期。
    [73]郜建人.叶玲“城市市政公用事业市场化的路径选择”,《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2期。
    [74]闫海、姜丽:“市政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的行政接管”,《城市问题》,2011年第06期。
    [75]张燎:对中国基础设施和城市公用事业中公私协作机制的现状观察和思考http://www.hwcc.com.cn/pub/hwcc/wwgj/bgqy/200911/t20091119_310649.html,2009年11月19日访问。
    [76]宋世明:“工业化国家公共服务市场化对中国行政改革的启示”,《政治学研究》,2000年第2期。
    [77]杜人淮:“论政府与市场关系及其作用边界”,《现代经济探讨》,2006年第4期。
    [78]李昌麒:“发展与创新:经济法的方法、路径与视域(上)——简评我国中青年学者对经济法理论的贡献”,《山西大学学报哲社版(太原)》,2003.年第3期。
    [79]张康之:“政府的责任在于培育成熟的社会”,《浙江学刊》,2000年第2期。
    [80]王绍光:“中国公共政策议程设置的模式”,《中国社会科学》,2006年第5期
    [81]王济萍:“市政公用事业管理体制创新问题研究”,《行政论坛》,2005年第1期。
    [82]侯磊:《我国城市公用事业市场化过程中的政府制度供给——基于新制度主义的分析》,山东大学硕士论文,2008年。
    [83]文何昌福:《政府与企业:从微观规制到宏观调控》,武汉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年。
    [84]赵瑾璐、赵倩倩:“PPP-BASED BOT模式在我国市政公用事业改革中的应用及实证分析——以兰州威立雅水务集团合作项目为例”,《甘肃理论学刊》,2011年第03期。[85].
    [86]陈瑞:“北京市市政公用事业特许经营实施现状分析”,《城市管理与科技》,2011年第03期。
    [87]安志放:“面向危机的市政公用事业安全管理与应急准备”,《商业经济》,2011年第16期。
    [88]杨丽娟:“城市公用事业民营化及其政府规制”华东政法学院硕士论文,2005年。
    [89]丰云:“城市公用事业市场化改革中的政府职能转变研究”,中南大学硕士论文,2005年。
    [90]陈冬:“城市公用事业运营模式改革:以上海为例的研究”,《上海经济研究》,2006年第11期。
    [91][美]约瑟夫.斯蒂格利茨:“英国机场乱局:私有化败笔”,《国际金融报》,2006年8月24日。
    [92]王东京、孙浩林:“获得巨大成功英国挡不住的私有化浪潮”,《中国经济时报》,2001年10月19日。
    [93]王俊豪:“英国民营化改革的主要经验教训”,《中国建设报》,2004年4月9日。
    [94]宋圭武:“公平与效率是多层面对立统一与交错互动的关系”,《光明日报》,2006年10月23日。
    [95]方竹兰“沦中国转轨阶段的不可交易成本”,《学术月刊》,2003年第10期。
    [96]贾海峰:“财政投资比重不足1%城市公用事业过度市场化”,《21世纪经济报道》,2008年1月2日。
    [1] Janos Kornai, Contradictions and Dilemmas: Studies on the Socialist Economy and Society, theMIT press,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Cambridge,1986.
    [2]David M. Newsbery, privatization, restructuring, and regulation of network utilities, the MIT press,2000.
    [3]Bourdieu. P., outline of Theory of Practice,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7.
    [4]Daniel A.Farber and Philip P. Frickey, Law and Public Choice,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91.
    [5]E.S.Savas, Privatization and 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s, New York, Chatom House,2000.
    [6]Vaillancant Roseau, Pauline, Public-Private Policy Partnership, Cambridge MIT Press,2000.
    [7]Arm strong M., S. Cowan, J. Vickers, Regulatory Reform: Economics Analysis and BritishExperience, Cambridge MIT Press,1994.
    [8]Williamson, Oliver E., Markets and Hierarchies: Analysis and Antitrust Implications, New York,Free Press.
    [9]Keith M.Howe, Public Utility Economics and Finance, Prentice Hall.Inc.,1982.
    [1]Randal S. Wood, the Privation of Public Utilities: What are the Gains? Why the PopularOpposition?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No.106,1998.
    [2] Peter Vincent-Jones, Contractual Governance: Institutional and Organizational Analysis, OxfordJournal of Legal Studies, Vol.20, No.3,2000.
    [3]Asia and Pacific Region: What a Stochastic Costs Frontier Shows, WB working paper, http:∥www.wopec.com
    [4] Am.O. The simple and the complex: The Patterns of life, London, The Local GovernmentManagement Board,1996.
    [5]Cillers, P., Complexity and Postmodernism: Understanding Complex system, London, Rouledge,1997.
    [6]Commission on 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s, The Final Report of the Commission on Public PrivatePartnership, London, Institute for Public Policy Research,2001.
    [7]Lissack, M.and Ross, J., the Next Common Sense: The E-manager’s Guide to MasteringComplexity. London, Nicholas Berkley,1999.
    [8]Mohan Munasinghe and Jeffery Mcneely, Key Concepts and Technology of SustainableDevelopment, Defining and Measuring Sustainability, New York, the Biogeochemical Foundations,1996.
    [9]David Parker, Performance, risk and strategy in privatized, regulated industries: the UK'sexperience, Bradford,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ubic Sector Managemant,2003.vol.16, Iss.1.
    [10]Peter L. Kahn, the Politics of Unregulation: Public Choice and Limits on Government, Cornell L.Rev.280.
    [11] Jody Freeman, Public Values in an Era of Privatization: Extending Pubic Law Norms thoughPrivatization, Harv. L.Rev.1285.
    [12]Daniel, Ronald, Private Provision of Pubic Infrastructure: An Organizational Analysis of the NextPrivatization Frontier, University of Toronto Law Journal,1996,4.
    [13]Fitzgerald, Gallear, Nicholas Regan, 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s: Policy and Experience,Basingstoke, UK Dalgrave Macmillan,2006.
    [14]Shepherd, Tony. A., Practioner's Perspective Presentation to the Productivity CommissionWorkship on Private Sector Involvement in Provision of Public Infrastructure, Melbourne, Australia,2002.
    [15]Bergstrom T, Blumel, Varian HR, On the Private Provision of Public Goods, Journal of publicEconomics,29,1986.
    [16]Stigler, G.J., the Theory of Economic Regulation, Bell Journal of Economics, Vol.2,1971.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