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唐宋词传播方式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前此的唐宋词的研究,较少从传播学的角度来进行考察。然而唐宋词之所以能代代相传、流传至今,恰恰是依靠了传播的力量。本文将唐宋词的传播方式作为研究对象,希望从一个新的角度来研究唐宋词兴盛的原因,并通过对唐宋词各种传播方式的具体考察,探寻其在唐宋词史的进程和唐宋词风的演变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本文序论部分主要对唐宋词传播方式研究的现状进行了述评,指出了唐宋词传播方式研究的意义和价值之所在,并概要介绍了唐宋词传播方式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第一章:唐宋词的传播背景和传播阶段。唐宋词的传播背景是唐宋词传播研究的基础,其传播背景一是城市化,这为唐宋词的欣赏提供了庞大的受众群;二是商业化,这为唐宋词的消费提供了适宜的温床;三是“去道德化”,这为唐宋词的创作摆脱了精神的束缚。从传播的角度来看,唐宋词大致可分三个阶段:“乐人之词”、“诗人之词”和“词人之词”,它们分别和词的声音传播、文字传播和印刷传播密切结合。
     第二章:唐宋词的歌舞传播。唐宋词的歌舞传播方式对唐宋词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初步确立了唐宋词的主体风格,增加了唐宋词的艺术魅力,扩大了唐宋词的社会影响。本章首先考察唐宋词歌舞传播的主要场所,其次考察唐宋词歌舞传播的表演主体,三则考察了唐宋词歌舞传播的演唱方式。通过对各种材料的排比组合和详细分析,还原了唐宋词歌舞传播的艺术时空。
     第三章:唐宋词的吟诵传播。吟诵传播和歌舞传播一样,都是声音传播,吟诵传播虽然没有歌舞传播那样迷人的魅力,但却有简捷、方便、通俗化的特点。唐宋词起初主要靠歌唱,但也不排斥吟诵,后来在词乐失传后,其声音传播便主要靠吟诵。本章首先论述唐宋词吟诵传播的方式,其次论述唐宋词吟诵传播的特点,再次则论述唐宋词吟诵传播的效果。
     第四章:唐宋词的手写传播。手写传播是最古老的传播方式,虽然唐五代以来印刷书籍开始兴起,但手写传播却并没有退出历史舞台,这和人们的文化观念和物质条件有关。手写作品作为最原始的创作材料,有其特殊的作用。本章首先论述唐宋词手写传播的类别,其次研究唐宋词手写作品的价值,最后探索唐宋词手写作品的传播效用。
     第五章:唐宋词的题壁传播。无处不在的各类墙壁给唐宋词人们提供了天然的、方便的创作实践机会,满足了他们发表作品的欲望,并扩大了词作的社会影响;题壁也给一般读者提供了观摩学习和欣赏评论其词作的空间,这是唐宋词繁荣的又一群众基础。本章首先考察唐宋词题壁的一般场所,其次探索唐宋题壁词大量产生的原因,再次分析唐宋词题壁的主要传播内容,最后对唐宋词题壁的主要场所进行举例说明。
     第六章:唐宋词的石刻传播。石刻可以传之久远,有很强的生命力。石刻还作为印刷的前身,有大量复制的便利。唐宋词人善于利用石刻这一重要媒介来提升自己的影响力。本章首先论述唐宋词石刻的传播分类,其次论述唐宋词石刻的传播方式,再次研究唐宋词石刻的传播价值。
     第七章:唐宋词的印刷传播。唐宋词从一开始就几乎与印刷术的发展齐头并进,两者结合后,唐宋词如虎添翼,得到了迅速而广泛的传播。本章首先论述唐宋词印刷传播渠道的多样化,其次论述唐宋词出版传播形式的多样性,最后论述唐宋词书籍流通的便利性。唐宋词发展到南宋时期,随着词学地位的提高,印刷词集成为了一种普遍的现象,词的印刷传播也逐渐成为唐宋词的主导传播方式。
     第八章:唐宋词的创作和传播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本章论述了唐宋词传播方式对唐宋词创作所起到的推动作用。首先论述歌舞传播方式与唐宋词体性形成之关系,其次论述唐宋词音乐与文学的矛盾斗争和唐宋词传播方式的改变之关系,最后论述唐宋词的“雅化”和传播方式演进之关系。
In the past ,there are a few researches on Tang-Song ci from the view of communication. However, it is really through communication that Tang-Song Ci have been handed down. This thesis aims at researching on communication ways of Tang-Song Ci with a kind of new view, and tries to find out the important role communication has played in the developing process of Tang-Song Ci and its changing styles through detailed analyses on various communication ways of Tang-Song Ci.
     The preface of the article provides a general description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researches on communication ways of Tang-Song Ci, points out the significance and values of such researches, and briefly introduces the main content and methods used in the researches.
     ChapterⅠ: The background and the phases of Tang-Song Ci communication. The communication background of Tang-Song Ci is the basis for any research on it. The first one we should consider is urbanization, which provided massive recipients who possessed the capacity of appreciating Tang-Song Ci; The second is commercialization, which guaranteed ideal soil for Tang-Song Ci consumption; the third is demoralization ,which made Tang-Song Ci authors free from spiritual restrain. From the view of communication, Tang-Song Ci can be divided into such three phases as "verses of musicians" , "verses of poets" and "verses of Ci writers", which have closed connection with voice communication, literal communication and print communication respectively.
     ChapterⅡ: Communication of Tang-Song Ci (COTSC) through dancing and singing. This method had placed an profound impact on Tang-Song Ci, which initially established its main style, added attractions to it and multiplied its influence among the society. Firstly, this chapter would research on the common places where communication of Tang-Song Ci took place through dancing and singing, the players, and the ways of singing.
     With detailed comparison and analyses of various materials, this chapter presents a vivid picture of communication of Tang-Song Ci through dancing and singing at that time.
     ChapterⅢ: Communication of Tang-Song Ci by means of intoning. Like COTSC through dancing and singing, COTSC through intoning is also a kind of voice communication . Although the latter is not so charming as the former, it is more convenient and vulgarized. Initially, COTSC was mainly through dancing and singing, and seldom through intoning, Afterwards, songs of verses were disappeared, so intoning became the main way of voice communication.
     This chapter would analyze means, features and effects of the communication of Tang-Song Ci through intoning.
     ChapterⅣ: Communication of Tang-Song Ci by hand-copied books. COTSC by hand-copied books is a communication way with the longest history. Although since Tang V the printed books have been popular, hand-copied books have still taken their own position on the stage due to the cultural philosophies and material conditions of people.
     As a primary material, Hand-copied books are of special function. This chapter would research on categories, values and effects of hand-copied books in COTSC.
     ChapterⅤ: COTSC through wall records. Walls, which can be found everywhere, provided convenient opportunities for poets in Tang & Song Dynasties to practice their writing skills and met poets' desire to publish their own works, in addition, enhanced its social influence . Wall records also provided rooms for ordinary people to study ,to appreciate and to comment on those Ci works, which was also contributed to the prosperity of Tang-Song Ci. This chapter would make researches on the sites that wall records of Tang-Song Ci existed and the reasons lying behind the emergence of large quantities of such works, analyze their major contents and cite some places where wall records of Tang-Song Ci appeared.
     ChapterⅥ: COTSC by stone inscriptions. Stone inscriptions can be maintained for a long time. As the ancestor of print, it is convenient to make copies in large quantities. Poets of Tang-Song Ci possessed a good command of taking stone inscriptions as an important media to enhance their own social influence .In this chapter, the author would expound categories, means, and values of stone inscriptions in COTSC.
     ChapterⅦ: COTSC through printing. From the very beginning, Tang-Song Ci has been developed enjoying the same pace as print. Aided by print technology, Tang-Song Ci have been spread rapidly and massively. This chapter would talk about diversified channels for COTSC, varied forms for publishing works, and convenience of the circulation of such books. Till the Southern-Song Dynasty, with enhanced social status of Ci verses, the printed Ci gatherings have become a common phenomenon, and gradually developed into a major media for COTSC.
     ChapterⅧ: The production and the communication of Tang-Song Ci are interactive with each other, in this chapter, the author explores the role that various ways of COTSC played in promoting the production of Tang-Song Ci. Efforts would be made to discuss the relations between ways of dancing and singing & the forming of Tang-Song Ci, the combat of musical part and literature part of Tang-Song Ci & the evolution of COTSC, and the relations between its elegancing & the evolution of COTSC.
引文
1 王溥《五代会要》卷二十六,中华书局1985
    2 宋杨杰《无为集》卷十四,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2004年
    3 宋敏求《春明退朝录》卷上,引自《宋元笔记小说大观》,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1年,第965页
    4 吴自牧《梦粱录》卷十三,见《东京梦华录》(外四种),文化艺术出版社 1998年,第228页
    5 吴自牧《梦粱录》卷十三,《东京梦华录》(外四种),文化艺术出版社1998年,第231页
    6 吴自牧《梦粱录》卷十三,《东京梦华录》(外四种),文化艺术出版社1998年,第232页
    7 陆游《渭南文集》卷十四《会嵇志序》,四库全书本
    8 吴自牧《梦粱录》卷十二,《东京梦华录》(外四种),文化艺术出版社1998年,第226页
    9 吴自牧《梦粱录》卷十二,《东京梦华录》(外四种),文化艺术出版社1998年,第224页
    10 耐得温《都城纪胜》,《东京梦华录》外四种,文化艺术出版社1998年,第88页
    11 《朱子语类》卷一百二十八,四库全书本
    12 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一,引自《宋元笔记小说大观》,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第3452页
    13 吴自牧《梦粱录》卷十二,《东京梦华录》外四种,文化艺术出版社1998年,第226页
    14 吴自牧《梦粱录》卷十二,《东京梦华录》外四种,文化艺术出版社1998年,第224页
    15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十二,中华书局1979年
    16 陈振《宋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304页
    17 《西湖老人繁胜录》,《东京梦华录》(外四种),文化艺术出版社1998年,第101页
    18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五,文化艺术出版社1998年,第31页
    19 陈振《宋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307页
    20 吴自牧《梦粱录》卷十三,《东京梦华录》(外四种),文化艺术出版社1998年,第229页
    21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四,文化艺术出版社1998年,第26页
    22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一,文化艺术出版社1998年,第10页
    23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二,文化艺术出版社1998年,第14页
    24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二,文化艺术出版社1998年,第16页
    25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二,文化艺术出版社1998年,第16页
    26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五,文化艺术出版社1998年,第31页
    27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序》,文化艺术出版社1998年,第3页
    28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二,文化艺术出版社1998年,第14页
    29 吴自牧《梦粱录》卷十九,《东京梦华录》(外四种),文化艺术出版社1998年,第291页
    30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六,文化艺术出版社1998年,第37页
    31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八,文化艺术出版社1998年,第56页
    32 吴自牧《梦粱录》卷一,《东京梦华录》(外四种),文化艺术出版社1998年,第129页
    33 欧阳修《洛阳牡丹记·风俗记第三》,《文忠集》卷七十二,四库全书本
    34 吴自牧《梦粱录》卷十九,《东京梦华录》(外四种),文化艺术出版社1998年,第288页
    35 周密《武林旧事》卷三,《东京梦华录》(外四种),文化艺术出版社1998年,第352页
    36 龚明之《中吴纪闻》卷五,引自《宋元笔记小说大观》,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第2893页
    37 蔡條《铁围山丛谈》卷二,引自《宋元笔记小说大观》,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第3056页
    38 毛开《樵隐笔录》,引自《清真集校注》,中华书局2002年,第37页
    39 杨湜《古今词话》,引自《词话丛编》,中华书局1996年,第24页
    40 引自《宋词纪事》,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第378页
    41 吴自牧《梦粱录》,《东京梦华录》(外四种),文化艺术出版社1998年,第303页
    42 吴自牧《梦粱录》卷十,《东京梦华录》(外四种),文化艺术出版社1998年,第203页
    43 周密《武林旧事》卷六,《东京梦华录》(外四种),文化艺术出版社1998年,第407页
    44 罗烨《醉翁谈录》,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第35页
    45 孙柴《北里志》,《唐五代笔记小说大观》,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第1408页
    46 陈师道《后山诗话》,《历代诗话》,中华书局1981年,第314页
    47 周煇《清波杂志》卷五,引自《宋元笔记小说大观》,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第5063页
    48 刘熙等《旧唐书·李益传》,中华书局1979年
    49 罗烨《醉翁谈录》,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第32页
    50 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三,引自《宋元笔记小说大观》,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第2629页
    51 罗烨《醉翁谈录》,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第35页
    52 吴曾《能改斋漫录》卷十六,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第477页
    53 周密《武林旧事》,《东京梦华录》(外四种),文化艺术出版社1998年,第408页
    54 周密《齐东野语》卷二十,引自《宋元笔记小说大观》,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第5684页
    55 黄昇《中兴以来绝妙词选》卷一,《唐宋人选唐宋词,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第687页
    56 周密《浩然斋雅谈》卷下,引自《宋词纪事》,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第348页
    57 王国维《人间词话》删稿,引自《蕙风词话 人间词话》,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第226页
    58 杨渭生等《两宋文化史研究》,杭州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19页
    59 杨海明《唐宋词史》,江苏古籍出版社1987年,第170页
    60 周煇《清波杂志》卷十,引自《宋元笔记小说大观》,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第5123页
    61 吴处厚《青箱杂记》卷八,引自《宋元笔记小说大观》,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第1675页
    62 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第616页
    63 佚名《道山清话》,引自《宋元笔记小说大观》,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第2934页
    64 朱翌《猗觉寮杂记》卷上,引自《宋代词学资料汇编》,汕头大学出版社1993年,第123页
    65 吴处厚《青箱杂记》卷八,引自《宋元笔记小说大观》,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第1674页
    66 丁传靖编《宋人佚事汇编》卷七,中华书局1981年,第293页
    67 丁传靖编《宋人佚事汇编》卷十二,中华书局1981年,第621页
    68 胡适《词选序》,《词选》卷首,东方出版社1995年
    69 叶嘉莹《中国词学的现代观》,岳麓书社1990年
    70 王士禛《倚声初集序》,引自《南宋词研究史稿》,齐鲁书社2006年,第137页
    71 朱彝尊编《词综》“发凡”,中华书局1981年,第8页
    72 引自谢章铤《赌棋山庄集》,《词话丛编》,中华书局1986年,第3510页
    73 欧阳炯《花间集序》,《唐宋人选唐宋词》,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第28页
    74 沈括《梦溪笔谈》卷五,岳麓书社2004年,第34页
    75 王灼《碧鸡漫志》,《词话丛编》中华书局1986年,第74页
    76 任半塘《唐声诗》上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65年,第374页
    77 刘熙等《旧唐书》温庭筠本传,中华书局1979年
    78 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三,引自《宋元笔记小说大观》,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第2628页
    79 罗烨《醉翁谈录》,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第32页
    80 陆游《花间集跋》,引自《宋代词学资料汇编》,汕头大学出版社1993年,第190页
    81 严有翼《艺苑雌黄》,引自《宋代词学资料汇编》,汕头大学出版社1993年,第23页
    82 欧阳炯《花间集序》,《唐宋人选唐宋词》,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第28页
    83 陈世修《阳春集序》,引自《宋代词学资料汇编,汕头大学出版社1993年》,第188页
    84 引自叶德辉《书林清话 书林余话》,岳麓书社1999年版,第261页
    85 王灼《碧鸡漫志》,《词话丛编》,中华书局1986年,第85页
    86 胡寅《题酒边词》,引自《宋代词学资料汇编》,汕头大学出版社1993年,第212页
    87 刘熙载《词概》,《词话丛编》,中华书局1986年,第3690页
    88 刘辰翁《辛稼轩词序》,引自《宋代词学资料汇编,汕头大学出版社1993年》,第228页
    89 叶嘉莹《论苏轼词》,《灵谿词说》,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第196页
    90 村上哲见《唐五代北宋词研究》,陕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第267页
    91 苏轼《与蔡景繁》第四简,《苏轼文集》第五十五卷,中华书局1996年版,第1662页
    92 苏轼《与陈季常》第十三简,《苏轼文集》第五十三卷,中华书局1996年版,第1569页
    93 《高斋诗话》。引自《唐宋名家词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第136页
    94 陈师道《后山诗话》,《历代诗话》,中华书局1980年,第309页
    95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第254页
    96 王世贞《艺苑卮言》,《词话丛编》,中华书局1986年,第391页
    97 汤衡《张紫微雅词序》,引自《宋代词学资料汇编》,汕头大学出版社1993年,第223页
    98 苏轼《与黄洞秀才》(二首之一)《苏轼文集》,中华书局1996年,第1728页
    99 苏轼《与鲜于子骏》(三首之一)《苏轼文集》,中华书局1996年,第1559页
    100 苏轼《与陈伯修五首》(之五)《苏轼文集》,中华书局1996年,第1558页
    101 苏轼《答贾耘老》(四首之一)《苏轼文集》,中华书局1996年,第1724页
    102 苏轼《与王正夫朝奉三首(三)》《苏轼文集》,中华书局1996年,第1801页
    103 苏轼《答杨礼先三首(三)》,《苏轼文集》,中华书局1996年,第1802页
    104 苏轼《答苏子平先辈二首》《苏轼文集》,中华书局1996年,第1731页
    105 苏轼《与米元章二十八首》《苏轼文集》,中华书局1996年,第1778页
    106 蔡條《铁围山丛谈》卷三,引自《宋元笔记小说大观》,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第3079页
    107 王水照《东坡豪放词的涵义和评价问题》,《词曲研究》,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年,第240页
    108 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三,引自《宋元笔记小说大观》,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第2629页
    109 曾季狸《艇斋诗话》,引自《宋代词学资料汇编》,汕头大学出版社1993年,第74页
    110 张耒《东山词序》,引自《宋代词学资料汇编》,汕头大学出版社1993年,第205页
    111 胡寅《酒边词序》,引自《宋代词学资料汇编》,汕头大学出版社1993年,第212页
    112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词话丛编》,中华书局1986年,第262页
    113 周济《宋四家词选目录序论》,《词话丛编》,中华书局1986年,第1643页
    114 王国维《清真先生遗事》,见《清真集校注》,中华书局2002年,第466页
    115 王若虚《滹南诗话》,《历代诗话续编》,中华书局1983年,第517页
    116 王灼《碧鸡漫志》,《词话丛编》,中华书局1986年,第83页
    117 周济《介存斋论词杂著》,《词话丛编》,中华书局1986年,第1633页
    118 周济《介存斋论词杂著》,《词话丛编》,中华书局1986年,第1632页
    119 夏敬观手评乐章集,引自《唐宋名家词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第87页
    120 刘肃《片玉集序》,引自《宋代词学资料汇编》,汕头大学出版社1993年,第207页
    121 沈义父《乐府指迷》,《词话丛编》,中华书局1986年,第281页
    122 蔡嵩云《乐府指迷笺释》引言,引自《词源注 乐府指迷笺释》,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第40页
    123 陆游《老学庵笔记》,引自《宋元笔记小说大观》,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第3498页
    124 沈义父《乐府指迷》,《词话丛编》,中华书局1986年,第278页
    125 王灼《碧鸡漫志》,《词话丛编》,中华书局1986年,第86页
    126 《宋史》卷四百四十四,中华书局2004年,第13126页
    127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词话丛编》,中华书局1986年,第3798页
    128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词话丛编》,中华书局1986年,第3808页
    129 王国维《清真先生遗事》,见《清真集校注》,中华书局2002年,第467页
    130 张炎《词源》,《词话丛编》,中华书局1986年,第262页
    131 沈义父《乐府指迷》,《词话丛编》,中华书局1986年,第277页
    132 《四库全书总目》“竹屋痴语”,中华书局1983年,第1820页
    133 王兆鹏《唐宋词史论》,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第26-30页
    134 王兆鹏《唐宋词史论》,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第93页“综合排行榜”
    135 吴则虞《清真词版本考辨》,见《清真集校注》,中华书局2002年,第525页
    136 郑文绰《清真集校后录要》,引自《词籍序跋萃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104页
    137 毛晋《方千里<和清真集>》跋,引自《词籍序跋萃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第334页
    138 强焕《片玉词序》,引自《宋代词学资料汇编》,汕头大学出版社1993年,第207页
    139 郭茂倩《乐府诗集》,第八十一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863页
    140 张邦基《墨庄漫录》卷四,引自唐圭璋编著《宋词纪事》,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第257页
    141 郑处诲《明皇杂录》卷下,中华书局,1994年版,第26页
    142 赵昇《朝野类要》卷一,引自《宋代词学资料汇编》,汕头大学出版社,1993年,第133页
    143 王辟之《渑水燕谈录》卷六,引自《宋元笔记小说大观》,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第1270页
    144 孟元老等《东京梦华录》(外四种)卷九,文化艺术出版社,1998年,第59页
    145 吴自牧《梦梁录》卷三,见《东京梦华录》(外四种),文化艺术出版社,1998年,第137页
    146 邵伯温《邵氏闻见录》卷一,引自《宋元笔记小说大观》,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第1703页
    147 周密《武林旧事》卷七,见《东京梦华录》(外四种),文化艺术出版社,1998年,第430页
    148 陈世崇《随隐漫录》卷二,引自《宋元笔记小说大观》,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第5401页
    149 周密《武林旧事》卷七,见《东京梦华录》(外四种),文化艺术出版社1998年,第429页
    150 文莹《续湘山野录》,引自《宋元笔记小说大观》,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第1429页
    151 陈师道《后山诗话》,中华书局1981年,第311页
    152 吴曾《能改斋漫录》卷十六,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第485页
    153 张端义《贵耳集》卷下,引自《宋元笔记小说大观》,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第4307页
    154 陈世修《阳春集序》,引自《宋代词学资料汇编》,汕头大学出版社,1993年,第188页
    155 吴曾《能改斋漫录》卷十六,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第470页
    156 岳柯《桯史》,引自《宋元笔记小说大观》,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第4358页
    157 叶梦得《避暑录话》,引自《宋元笔记小说大观》,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第2615页
    158 赵与时《宾退录》卷二,引自《宋人轶事汇编》卷十一,中华书局,2003年,第515页
    159 陈世崇《随隐漫录》卷二,引自《宋元笔记小说大观》,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第5401页
    160 周密《齐东野语》卷十一,引自《宋元笔记小说大观》,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第5568页
    161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外四种),文化艺术出版社,1998年,第16页
    162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外四种),文化艺术出版社,1998年,第17页
    163 周密《武林旧事》,引自《东京梦华录》(外四种),文化艺术出版社,1998年,第407页
    164 沈义父《乐府指迷》,引自《词话丛编》,中华书局1986年,第281页
    165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五十八,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
    166 孟元老等《东京梦华录》(外四种),文化艺术出版社,1998年,第408页
    167 邵伯温《邵氏闻见录》卷十,引自《宋元笔记小说大观》,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第1758页
    168 耐得翁《都城纪胜》,见《东京梦华录》(外四种),文化艺术出版社,1998年,第84页
    169 吴自牧《梦梁录》十九,见《东京梦华录》(外四种),文化艺术出版社,1998年,第291页
    170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外四种),文化艺术出版社,1998年,第15页
    171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外四种),文化艺术出版社,1998年,第37页
    172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外四种),文化艺术出版社,1998年,第43页
    173 引自唐圭璋编著《宋词纪事》,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第186页
    174 耐得翁《都城纪胜》,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外四种),文化艺术出版社,1998年,第75页
    175 吴自牧《梦梁录》卷十九,见《东京梦华录》(外四种),文化艺术出版社,1998年,第291页
    176 孟元老等《东京梦华录》(外四种),文化艺术出版社,1998年,第343页
    177 邵伯温《邵氏闻见录》卷十七,引自《宋元笔记小说大观》,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第1811页
    178 引自唐圭璋编著《宋词纪事》,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第415页
    179 引自唐圭璋编著《宋词纪事》,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第376页
    180 文莹《湘山野录》卷中,引自《宋元笔记小说大观》,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第1409页
    181 王灼《碧鸡漫志》,引自《词话丛编》,中华书局1986年,第79页
    182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第254页
    183 蔡條《铁围山丛谈》卷三,引自《宋元笔记小说大观》,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第1811页
    184 引自《宋人轶事汇编》卷十,中华书局1981年,第466页
    185 叶梦得《石林诗话》,引自《历代诗话》,中华书局1981年,第428页
    186 引自唐圭璋编著《宋词纪事》,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第329页
    187 张炎《词源》,引自《词话丛编》,中华书局1986年,第263页
    188 周煇《清波杂志》卷五,引自《宋元笔记小说大观》,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第5063页
    189 吴曾《能改斋漫录》卷十七,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第497页
    190 吴曾《能改斋漫录》卷十六,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第477页
    191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四,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第337页
    192 周密《癸辛杂识》“续集”,引自《宋元笔记小说大观》,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第5771页
    193 周密《齐东野语》卷二十,引自《宋元笔记小说大观》,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第6484页
    194 周密《齐东野语》卷十,引自《宋元笔记小说大观》,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第5557页
    195 引自唐圭璋编著《宋词纪事》,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第176页
    196 引自唐圭璋编著《宋词纪事》,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第176页
    197 吴曾《能改斋漫录》卷十六,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第475页
    198 周煇《清波杂志》卷五,引自《宋元笔记小说大观》,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第5063页
    199 陈师道《后山诗话》,引自《历代诗话》,中华书局1981年,第314页
    200 周密《齐东野语》卷二十,引自《宋元笔记小说大观》,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第5685页
    201 文莹《玉壶清话》卷十,引自《宋元笔记小说大观》,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第1530页
    202 邵博《邵氏闻见后录》卷十八,引自《宋元笔记小说大观》,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第1949页
    203 王明清《玉照新志》卷三,引自《宋元笔记小说大观》,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第3934页
    204 赵令畤《侯鲭录》卷四,引自《宋元笔记小说大观》,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第2057页
    205 王辟之《渑水燕谈录》卷八,引自《宋元笔记小说大观》,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第1291页
    206 周密《齐东野语》卷十五,引自《宋元笔记小说大观》,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第5623页
    207 张邦基《墨庄漫录》卷九,引自《宋元笔记小说大观》,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第4738页
    208 罗大经《鹤林玉露》丙编卷六,引自《宋元笔记小说大观》,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第5378页
    209 周密《癸辛杂识》别集上,引自《宋元笔记小说大观》,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第5855页
    210 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七,引自《宋元笔记小说大观》,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第6220页
    211 周密《齐东野语》卷十七,引自《宋元笔记小说大观》,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第5640页
    212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三十七,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第253页
    213 惠洪《冷斋夜话》卷五,引自《宋元笔记小说大观》,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第2196页
    214 吕本中《轩渠录》,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
    215 施德操《北窗炙輠录》卷下,引自《宋元笔记小说大观》,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第3323页
    216 苏轼研究学会《东坡词论丛》,四川人民出版社,1982年
    217 周煇《清波杂志》卷十,引自《宋元笔记小说大观》,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第5123页
    218 吴处厚《青箱杂记》卷八,引自《宋元笔记小说大观》,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第1675页
    219 朱弁《曲洧旧闻》卷六,引自《宋元笔记小说大观》,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第2999页
    220 佚名《道山清话》,引自《宋元笔记小说大观》,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第2934页
    221 欧阳修《归田录》卷一,引自《宋元笔记小说大观》,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第612页
    222 朱彧《萍洲可谈》卷一,引自《宋元笔记小说大观》,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第2306页
    223 引自唐圭璋编著《宋词纪事》,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第308页
    224 王明清《挥麈后录》卷七,引自《宋元笔记小说大观》,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第3713页
    225 晏几道《小山词自序》,引自《宋代词学资料汇编》,汕头大学出版社,1993年,第194页
    226 王明清《玉照新志》卷二,引自《宋元笔记小说大观》,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第3917页
    227 孙棨《北里志》,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
    228 罗烨《醉翁谈录》,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第35页
    229 张邦基《墨庄漫录》,引自《宋元笔记小说大观》,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第4724页
    230 周密《癸辛杂志》续集下,引自《宋元笔记小说大观》,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第5804页
    231 王明清《玉照新志》卷二,引自《宋元笔记小说大观》,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第3904页
    232 吴曾《能改斋漫录》卷十七,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第475页
    233 赵令畤《侯鲭录》卷七,引自《宋元笔记小说大观》,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第2088页
    234 俞文豹《吹剑录》,引自《唐宋名家词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第76页
    235 邵博《邵氏闻见后录》卷十九,引自《宋元笔记小说大观》,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第1958页
    236 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二,引自《宋元笔记小说大观》,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第2611页
    237 方勺《泊宅编》卷七,引自《宋元笔记小说大观》,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第2138页
    238 孔平仲《孔氏谈苑》卷二,引自《宋元笔记小说大观》,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第2250页
    239 何薳《春渚纪闻》卷七,引自《宋元笔记小说大观》,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第2429页
    240 毛开《樵隐笔录》,引自《清真集校注》,中华书局2002年,第37页
    241 陆游《南唐书》卷十六,引自《唐宋名家词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第50页
    242 赵令畤《侯鲭录》卷二,引自《宋元笔记小说大观》,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第2043页
    243 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二,引自《宋元笔记小说大观》,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第2611页
    244 潘永因《宋稗类钞》,书目文献出版社,1985年,第679页
    245 文莹《玉壶清话》卷二,引自《宋元笔记小说大观》,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第1461页
    246 周密《癸辛杂识》后集,引自《宋元笔记小说大观》,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第5753页
    247 吴自牧《梦梁录》卷一,见《东京梦华录》(外四种),文化艺术出版社,1998年,第125页
    248 周密《齐东野语》卷十,引自《宋元笔记小说大观》,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第5557页
    249 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二十七,引自《宋元笔记小说大观》,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第6483页
    250 陈世崇《随隐漫录》卷二,引自《宋元笔记小说大观》,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第5401页
    251 王明清《玉照新志》卷三,引自《宋元笔记小说大观》,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第3824页
    252 王明清《玉照新志》卷三,引自《宋元笔记小说大观》,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第3824页
    253 沈曾植评李清照语,见《菌阁琐谈》,引自《唐宋名家词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第210页.
    254 陈师道《后山诗话》,见《历代诗话》,中华书局1981年,第308页
    255 曾季狸《艇斋诗话》,引自《宋代词学资料汇编》,汕头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74页。
    256 邵伯温《邵氏闻见后录》卷十九,引自《宋元笔记小说大观》,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第1958页。
    257 费衮《梁溪漫志》卷七,引自《宋代词学资料汇编》,汕头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108页。
    258 唐圭璋编《宋词纪事》,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第89页。
    259 《御选历代诗余》卷一百十八,四库全书本
    260 杨冠卿[东坡引]词序,《全宋词》三,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1863页。
    261 惠洪《冷斋夜话》卷二,引自《宋元笔记小说大观》,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第2174页
    262 欧阳修《居士外集》卷二十三,四库全书本
    263 邵博《邵氏闻见后录》,引自《宋人诗话外编》,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6年,第358页
    264 惠洪《冷斋夜话》卷一,引自《宋元笔记小说大观》,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第2170页.
    265 唐圭璋编《宋词纪事》,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第124页。
    266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339页。
    267 詹傅《笑笑词序》,引自《宋代词学资料汇编》,汕头大学出版社1993年,第232页
    268 刘克庄《辛稼轩集序》,引自《宋代词学资料汇编》,汕头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227页。
    269 《苏轼诗集》卷二十二《次韵孔毅夫集古人句见赠》(五首之四),中华书局1996年,第1157页
    270 《朱子语类》,引自《宋人诗话外编》,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6年,第982页
    271 《宋黄文节公文集》外集卷二十三《书王观复乐府》,四库全书本
    272 《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九十六,四库全书本
    273 俞成《萤雪丛说》,引自《宋人诗话外编》,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6年,第1028页
    274 邵伯温《邵氏闻见录》卷十八,引自《宋元笔记小说大观》,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第1817页。
    275 邵伯温《邵氏闻见录》卷六,引自《宋元笔记小说大观》,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第1733页
    276 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五,引自《宋元笔记小说大观》,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第3494页。
    277 文莹《玉壶清话》卷三,引自《宋元笔记小说大观》,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第1467页.
    278 唐圭璋编《宋词纪事》,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第306页
    279 沈作哲《寓简》,引自《宋代词学资料汇编》,汕头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149页
    280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词话丛编》,中华书局1986年,第3953页
    281 曾慥《类说》卷十五,引自《宋代词学资料汇编》,汕头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168页。
    282 吴潜[贺新郎](燕子呢喃语),《全宋词》,中华书局1986年,第2747页
    283 周密《齐东野语》卷十六,引自《宋元笔记小说大观》,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第5634页
    284 朱熹《书钓台壁间何人新题后》,引自《宋代词学资料汇编》,汕头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222页。
    285 丁传靖辑《宋人轶事汇编》卷八,中华书局1981年,第386页
    286 曹丕《典论·论文》,引自《中国历代文论选》第一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第159页
    287 陆游《石湖诗集》序,四库全书本
    288 文莹《玉壶清话》卷七,引自《宋元笔记小说大观》,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第1500页.
    289 元好问《新轩乐府引》,引自《宋代词学资料汇编》,汕头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244页。
    290 徐釚《词苑丛谈》卷五,四库全书本
    291 张宗橚《词林纪事》卷七,成都古籍书店1982年,第210页
    292 文天祥《指南录后卷》卷一下,引自《唐宋名家词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第309页。
    293 文莹《玉壶清话》卷七,引自《宋元笔记小说大观》,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第1501页.
    294 苏轼《答陈传道》五首之三,《苏轼文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1575页。
    295 佚名《六一词跋》,引自《宋代词学资料汇编》,汕头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192页.
    296 朱弁《曲洧旧闻》卷八,引自《宋元笔记小说大观》,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第3016页.
    297 蔡勘《芦川居士词序》,引自《宋代词学资料汇编》,汕头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214页.
    298 王国维《清真先生遗事》,引自《清真集校注》第467页,中华书局2002年
    299 《增修诗话总龟》前卷四,四部丛刊本
    300 沈括《梦溪笔谈》,岳麓书社2004年,第33页.
    301 王易《词曲史》,广文书局民国60年版,第284页
    302 王易《词曲史》,广文书局民国60年版,第286页.
    303 《朱光潜美学文集》,第二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年,第303页
    304 《夏敬观评稼轩词》,引自《唐宋名家词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第252页.
    305 《吷庵手校淮海词跋》,引自《唐宋名家词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第143页.
    306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九,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326页.
    307 岳珂《桯史》卷三,引自《宋元笔记小说大观》,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第4358页..
    308 岳珂《桯史》卷二,引自《宋元笔记小说大观》,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第4348页.。
    309 陆游《渭南文集》卷十五,四库全书本
    310 严羽《沧浪诗话》,中华书局1981年,第687页
    311 刘勰《文心雕龙·神思》,引自《中国历代文论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第233页
    312 引自《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第254页
    313 元好问《遗山自题乐府引》,引自《宋代词学资料汇编》,汕头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246页
    314 罗大经《鹤林玉露》甲编卷二,引自《宋元笔记小说大观》,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第5171页
    315 汪莘《方壶诗余自序》,引自《宋代词学资料汇编》,汕头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231页.
    316 徐釚《词苑丛谈》卷五,四库全书本
    317 任二北《唐声诗》上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第15页。
    318 胡震亨《唐音癸籖》卷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第6页
    319 白居易《与元九书》,引自《中国历代文论选》第二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第99页
    320 白居易《与元九书》,引自《中国历代文论选》第二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第101页
    321 柴望《凉州鼓吹自序》、《词籍序跋萃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第419页
    322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九,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319页.
    323 冯熙《宋六十一家词选例言》,引自《词话丛编》,中华书局1986年,第3588页
    324 彭孙遹《金粟词话》,引自《词话丛编》,中华书局1986年,第721页
    325 张炎《词源》卷下,引自《词话丛编》,中华书局1981年,第259页
    326 《墨子·公孟篇》,引自《诸子集成》第四册《墨子闲诂》,上海书店1991年,第275页
    327 滕守尧《审美心理描述》,汉京文化事业有限公司,民国76年,第53页。
    328 丹纳《艺术哲学》,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第398页
    329 《余光中散文》,浙江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第332。
    330 《中国文学批评资料汇编》元代卷,成文出版社民国67年,第289页
    331 严羽《沧浪诗话》,中华书局1981年,第698页
    332 苏轼《书秦少游词后》,引自《宋代词学资料汇编》,汕头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203页
    333 宗白华《中国艺术意境的诞生》,《宗白华全集》安徽教育出版社1994年,第365页
    334 刘大櫆《论文偶记》《中国历代文论选》第三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第436页
    335 滕守尧《审美心理描述》,汉京文化事业有限公司,民国76年,第93页。
    336 况周颐《惠风词话》卷二,引自《词话丛编》,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4439页。
    337 曾季狸《艇斋诗话》,引自《宋代词学资料汇编》,汕头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76页.
    338 刘熙载《艺概》卷四,引自《词话丛编》,中华书局1986年,第3709页
    339 陈霆《渚山堂词话》卷一,《词话丛编》第一册,中华书局1981年,第353页
    340 佚名《道山清话》,引自《宋人诗话外编》,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6年,第374页
    341 叶梦得[鹧鸪天],《全宋词》第二册,中华书局1986,第779页
    342 欧阳修《试笔》,《文忠集》卷一百三十,四库全书本
    343 焦竑《焦氏笔乘续集》卷四,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
    344 苏轼《李氏山房藏书记》,《苏轼文集》中华书局1996年,第359页
    345 李日华《紫桃轩杂缀》,见《四库全书存日丛书》,子部第108册,
    346 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一,《宋元笔记小说大观》,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第2582页
    347 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十五,《宋元笔记小说大观》,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第6328页
    348 王灼《碧鸡漫志》卷二,引自《唐宋名家词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第152页
    349 陈鹄《西塘集耆旧续闻》卷一,《宋元笔记小说大观》,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第4798页
    350 刘克庄《翁应星乐府序》,引自《宋代词学资料汇编》,汕头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236页
    351 饶宗颐《词集考》,中华书局1992年版,第102页
    352 饶宗颐《词集考》,中华书局1992年版,第154页
    353 饶宗颐《词集考》,中华书局1992年版,第410页
    354 饶宗颐《词集考》,中华书局1992年版,第254页
    355 饶宗颐《词集考》,中华书局1992年版,第357页
    356 朱彝尊编《词综》“发凡”,中华书局1981年,第6页
    357 苏轼《与陈季常》第十三简,《苏轼文集》第五十三卷,中华书局1996年版,第1569页
    358 苏轼《与蔡景繁》第四简,《苏轼文集》第五十五卷,中华书局1996年版,第1662页
    359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十八,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129页。
    360 苏轼《与子明兄》,《苏轼文集》第六十卷,中华书局1996年版,第1832页
    361 吴曾《能改斋漫录》,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第142页
    362 饶宗颐《词籍考》,中华书局1992年,第227页
    363 吴聿《观林诗话》,引自《宋代词学资料汇编》,汕头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21页.
    364 刘攽《中山诗话》,引自《宋代词学资料汇编》,汕头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3页。
    365 周煇《清波杂志》卷五,《宋元笔记小说大观》,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第5063页。
    366 唐圭璋编《词话丛编》,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189页。
    367 唐圭璋编《词话丛编》,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216页。
    368 黄丕烈《荛圃藏书题识》“李群玉诗集三卷后集五卷”,上海远东出版社1999年,第561页
    369 引自饶宗颐《词集考》,中华书局1992年版,第324页。
    370 佚名《道山清话》,《宋元笔记小说大观》,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第2932页。
    371 唐圭璋编《宋词纪事》,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第255页。
    372 引自饶宗颐《词集考》,中华书局1992年版,第31页。
    373 曾慥《类说》,引自《宋代词学资料汇编》,汕头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168页。
    374 苏轼《书秦少游词后》,引自《宋代词学资料汇编》,汕头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203页。
    375 洪迈《容斋续笔》卷八,引自《宋代词学资料汇编》,汕头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125页。
    370 魏庆之编《诗人玉屑》,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第472页。
    370 周必大《跋米元章书秦少游词》,引自《宋代词学资料汇编》,汕头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204页。
    370 引自饶宗颐《词集考》,中华书局1992年版,第138页。
    370 苏轼《与杨元素十七首之七》,《苏轼文集》第55卷,中华书局1996年,第1652页
    380 胡震亨《唐音癸籖》卷三十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第343页。
    381 黄庭坚《书李白诗草后》,《山谷题跋》,上海远东出版社,第35页
    382 王明清《玉照新志》卷三,《宋元笔记小说大观》,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第3937页。
    383 李德裕《玄真子渔歌记》,引自《宋代词学资料汇编》,汕头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187页.
    384 沈括《梦溪笔谈》卷五,岳麓书社2004年,第36页
    385 王国维《人间词话》,引自《蕙风词话 人间词话》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第197页
    386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五十九,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407页.
    387 王辟之《渑水燕谈录》,《宋元笔记小说大观》,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第1288页.
    388 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二十一,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第614页.
    389 张邦基《墨庄漫录》卷七,《宋元笔记小说大观》,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第4713页.
    390 陈鹄《西塘集耆旧续闻》卷三,《宋元笔记小说大观》,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第4812页.
    391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五十九,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407页.
    392 引自饶宗颐《词集考》,中华书局1992年版,第28页。
    393 魏了翁《跋张于湖念奴娇词真迹》:引自《宋代词学资料汇编》,汕头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225页.
    394 范开《稼轩词序》,引自《宋代词学资料汇编》,汕头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226页.
    395 周紫芝《竹坡诗话》,引自《唐宋名家词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第90页。
    396 李之仪《跋山谷二词》,引自《宋代词学资料汇编》,汕头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201页
    397 汤衡《张紫微雅词序》,引自《宋代词学资料汇编》,汕头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223页
    398 费衮《梁溪漫志》卷八,引自《宋代词学资料汇编》,汕头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108页
    399 明郎瑛《七修类稿》卷三十,中国古籍全录典藏
    400 宗白华《中西画法所表现的空间艺术》,《艺境》,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97页。
    401 明汪砢玉《珊瑚网》成都古籍书店1985年版,第1页。
    402 费衮《梁溪漫志》卷八三,《宋元笔记小说大观》,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第3418页。
    403 明汪砢玉《珊瑚网》成都古籍书店1985年版,第1页。
    404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二,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第241页。
    405 苏轼《东坡题跋》卷四“评草书”,上海远东出版社1996年版,第218页。
    406 《宋史·米芾传》,中华书局1978年
    407 唐圭璋编《全宋词》,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278页。
    408 《湖北金石志》卷九,见《石刻史料新编》,新文丰出版社公司民国七十一年印行,第12120页
    409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五十,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第340页
    410 王若虚《滹南诗话》,引自《宋代词学资料汇编》,汕头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81页
    411 苏轼《书秦少游词后》,引自《宋代词学资料汇编》,汕头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203页
    412 周必大《跋米元章书秦少游词》,引自《宋代词学资料汇编》,汕头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204页
    413 明汪砢玉《珊瑚网》,成都古籍书店1985年版,第137页.
    414 周必大《又跋黄鲁直蜀中诗词》,《庐陵周益公文忠公集·省斋文稿》卷十七,四库全书本
    415 黄庭坚《书自作草后》,《山谷题跋》,上海远东出版社,第284页
    416 魏庆之编《诗人玉屑》,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第472页。
    410 吴师道《吴礼部诗话》,《宋词纪事》,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第298页。
    410 元好问《题闲闲书赤壁赋后》,引自《宋代词学资料汇编》,汕头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244页
    410 周密[柳梢青](约略春痕),《全宋词》,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3283页。
    420 唐圭璋《宋词版本考》,《宋词四考》,江苏古籍出版社1985年,第76页
    421 饶宗颐《词籍考》,中华书局1992年版,第172页。
    422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五十,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340页
    423 张世南《游宦纪闻》卷一,引自《宋代词学资料汇编》,汕头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154页
    424 饶宗颐《词籍考》,中华书局1992年版,第33页。
    425 王鹏运《阳春集跋》,《词籍序跋萃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第18页
    426 王楙《野客丛书》,引自《宋代词学资料汇编》,汕头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132页。
    427 洪迈《容斋续笔》卷八,引自《宋代词学资料汇编》,汕头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125页.
    428 曾季狸《艇斋诗话》引自《宋代词学资料汇编》,汕头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75页。
    429 张邦基《墨庄漫录》,引自《宋代词学资料汇编》,汕头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148页.
    430 曾季狸《艇斋诗话》引自《宋代词学资料汇编》,汕头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76页.
    431 赵彦卫《云麓漫抄》卷四,中华书局1998年版,第57页
    432 《四库全书总目》,中华书局1983年,第1808页
    433 唐圭璋编《词话丛编·能改斋词话》,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147页。
    434 唐圭璋编《宋词纪事》,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第110页。
    435 王灼《碧鸡漫志》卷二,引自《唐宋名家词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第152页。
    436 何薳《春渚纪闻》卷六,引自《宋代词学资料汇编》,汕头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93页.
    437 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二,引自《宋代词学资料汇编》,汕头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156页.
    438 张端义《贵耳集》卷下,《宋元笔记小说大观》,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第4312页.
    439 王辟之《渑水燕谈录》卷二,《宋元笔记小说大观》,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第1237页。
    440 苏轼《书黄泥坂词后》,引自《宋代词学资料汇编》,汕头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196页.
    441 赵令畤《侯鲭录》卷一,《宋元笔记小说大观》,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第2038页。
    442 张邦基《墨庄漫录》卷四,《宋元笔记小说大观》,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第4678页.
    443 赵令畤《侯鲭录》卷一,《宋元笔记小说大观》,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第2424页。
    444 刘克庄《杨补之词画跋》,引自《宋代词学资料汇编》,汕头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216页.
    445 周密《癸辛杂识》续集下,《宋元笔记小说大观》,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第5819页。
    446 欧阳修《六一诗话》,见《历代诗话》,中华书局1981年,第269页
    447 苏轼《答李昭玘书》《东坡前集》卷三十,四库全书本
    448 朱弁《曲洧旧闻》卷五,《宋元笔记小说大观》,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第2992页。
    449 唐圭璋编《词话丛编·能改斋词话》,中华书局1986年,第142页。
    450 唐圭璋编《词话丛编·能改斋词话》,中华书局1986年,第142页。
    451 曾敏行《独醒杂志》卷五,《宋元笔记小说大观》,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第3242页
    452 唐圭璋编《词话丛编·能改斋词话》,中华书局1986年,第127页。
    453 黄庭坚[千秋岁],《全宋词》,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412页.
    454 张元干[青玉案]“平生百绕垂虹路”,《全宋词》,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1089页。
    455 唐圭璋编《词话丛编·能改斋词话》,中华书局1986年,第126页。
    456 饶宗颐《词籍考》,中华书局1992年版,第156页。
    457 张世南《游宦纪闻》卷一,引自《宋代词学资料汇编》,汕头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155页.
    458 辛弃疾[贺新郎]“把酒长亭说”,《全宋词》,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1889页。
    459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四十二,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284页
    460 刘熙载《词概》,《词话丛编》,中华书局1986年,第3688页
    461 引自唐圭璋编《宋词纪事》,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第255页。
    462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326页.
    463 徐俯《渔父词自跋》,引自《宋代词学资料汇编》,汕头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209页。
    464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九,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327页.
    465 赵彦卫《云麓漫钞》卷八,中华书局1998年版,第135页
    466 曾敏行《独雕杂志》卷一,《宋元笔记小说大观》,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第3208页
    467 苏轼《东坡续集》卷十一,四库全书本
    468 王安石《临川先生文集》卷七十三,四库全书本
    469 王灼《碧鸡漫志》卷二,《词话丛编》中华书局1986年,第86页
    470 邵博《邵氏闻见后录》卷十九,《宋元笔记小说大观》,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第1958页。
    471 周密《齐东野语》卷十二,《宋元笔记小说大观》,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第5571页。
    472 戴表元《剡源集》卷一三《送张叔夏西游序》
    473 饶宗颐《词籍考》,中华书局1992年版,第227页。
    474 岳珂《桯史》卷二,《宋元笔记小说大观》,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第4348页。
    475 吴则虞《吕氏春秋集释》,台湾世界书局,1975年版,第469页
    476 洪兴祖《楚辞补注》,中华书局,1983年
    477 白居易《与元九书》,引自《中国历代文论选》第二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第99页
    478 文莹《湘山野录》引自《宋元笔记小说大观》,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第1395页
    479 吴曾《能改斋漫录》卷十七,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第494页
    480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五十九,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第411页
    481 陈岩肖《庚溪诗话》,引自《宋代词学资料汇编》,汕头大学出版社,1993年,第77页
    482 江少虞《事实类苑》卷四十,引自《宋代词学资料汇编》汕头大学出版社1993年,第171页
    483 引自《宋词纪事》,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第328页
    484 周煇《清波杂志》卷十,引自《宋元笔记小说大观》,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第5122页
    485 方豪《宋史》,中国文化大学出版部,民国77年,第315页
    486 陈振《宋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662页
    487 唐圭璋编《宋词纪事》,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第333页
    488 张师正《倦游杂录》,引自《宋元笔记小说大观》,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第766页
    489 刘斧《青琐高议》前集卷九,引自《宋元笔记小说大观》,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第1078页
    490 吴处厚《青箱杂记》卷五,引自《宋元笔记小说大观》,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第1660页
    491 张师正《倦游杂录》,引自《宋元笔记小说大观》,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第767页
    492 方勺《泊宅编》卷十引自《宋元笔记小说大观》,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第2151页
    493 杨渭生等《两宋文化史研究》,杭州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83页
    494 孟元老等《东京梦华录》(外四种),文化艺术出版社,1998年,第20页
    495 王得臣《麈史》卷下引自《宋元笔记小说大观》,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第1374页
    496 王栐《燕翼诒谋录》卷二,引自《宋元笔记小说大观》,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第4603页
    497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五十五,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第373页
    498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五十八,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第408页
    499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二十,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第142页
    500 吴文英[永遇乐](春酌沈沈),《全宋词》第四册,中华书局1986年,第2910页
    501 陈鹄《西塘耆旧续闻》卷十,引自《宋元笔记小说大观》,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第4852页
    502 吴处厚《青箱杂记》卷五,引自《宋元笔记小说大观》,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第1658页
    503 杨湜《古今词话》,引自《词话丛编》,中华书局1986年,第21页
    504 文莹《湘山野录》卷中,引自《宋元笔记小说大观》,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第1424页
    505 吴聿《观林诗话》,引自《宋代词学资料汇编》汕头大学出版社1993年,第21页
    506 王辟之《渑水燕谈录》卷七,引自《宋元笔记小说大观》,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第1284页
    507 叶乂《爱日斋丛抄》,引自《宋代词学资料汇编》汕头大学出版社1993年,第134页
    508 马宗霍《书林纪事》,文物出版社版1984年
    509 袁褧《枫窗小牍》卷下,引自《宋元笔记小说大观》,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第4773页
    510 曾敏行《独醒杂志》卷九,引自《宋元笔记小说大观》,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第3287页
    511 王辟之《渑水燕谈录》巷八,引自《宋元笔记小说大观》,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第1299页
    512 黄庭坚《山谷题跋》卷二,上海远东出版社,1999年,第157页
    513 张端义《贵耳集》卷上,引自《宋元笔记小说大观》,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第4278页
    514 张师正《倦游杂录》,引自《宋元笔记小说大观》,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第766页
    515 岳柯《桯史》卷十二,引自《宋元笔记小说大观》,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第4438页
    516 张表臣《珊瑚钩诗话》,引自《宋代词学资料汇编》,汕头大学出版社,1993年,第17页
    517 蒋子正《山房随笔》,引自《宋元笔记小说大观》,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第6538页
    518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二十,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第142页
    519 魏庆之《诗人玉屑》卷二十一,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第484页
    520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第256页
    521 吴曾《能改斋漫录》卷十六,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第481页
    522 叶梦得《避暑录话》卷四,引自《宋元笔记小说大观》,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第2669页
    523 周煇《清波杂志》卷十,引自《宋元笔记小说大观》,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第5122页
    524 江休复《江邻几杂志》,引自《宋元笔记小说大观》,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第572页
    525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二十,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第142页
    526 王得臣《麈史》卷中,引自《宋元笔记小说大观》,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第1340页
    527 唐圭璋编《宋词纪事》,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第380页
    528 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三,引自《宋元笔记小说大观》,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第6170页
    529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八,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第309页
    530 刘埙[谒金门](眉月小),《全宋词》第五册,中华书局,1986年,第3332页
    531 张师正《倦游杂录》,引自《宋元笔记小说大观》,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第767页
    532 周密《齐东野语》卷一,引自《宋元笔记小说大观》,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第5444页
    533 引自龙榆生编《唐宋名家词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第231页
    534 吴处厚《青箱杂记》卷六,引自《宋元笔记小说大观》,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第1664页
    535 罗大经《鹤林玉露》乙编卷三,引自《宋元笔记小说大观》,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第5269页
    536 赵与时《宾退录》卷三,引自《宋元笔记小说大观》,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第4166页
    537 周煇《清波杂志》卷三,引自《宋元笔记小说大观》,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第5039页
    538 吴处厚《青箱杂记》卷八,引自《宋元笔记小说大观》,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第1679页
    539 王明清《挥尘余话》卷二,引自《宋元笔记小说大观》,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第3847页
    540 唐圭璋编《宋词纪事》,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第389页
    541 刘斧《青琐高议》前集卷之九,引自《宋元笔记小说大观》,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第1078页
    542 周密《齐东野语》卷十,引自《宋元笔记小说大观》,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第5549页
    543 周煇《清波杂志》卷九,引自《宋元笔记小说大观》,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第5110页
    544 引自唐圭璋编《宋词纪事》,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第158页
    545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二十,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第142页
    546 陈世崇《随隐漫录》卷五,引自《宋元笔记小说大观》,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第5423页
    547 唐圭璋编《宋词纪事》,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第381页
    548 张世南《游宦纪闻》卷一,引自《宋代词学资料汇编》,汕头大学出版社,1993年,第153页
    549 周煇《清波杂志》卷十,引自《宋元笔记小说大观》,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第5122页
    550 《中华大典·清文学部》,江苏古籍出版社,第784页
    551 文莹《湘山野录》卷中,引自《宋元笔记小说大观》,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第1424页
    552 费衮《梁溪漫志》卷七,引自《宋元笔记小说大观》,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第3409页
    553 苏轼[西江月](照野瀰瀰浅浪)《全宋词》第一册,中华书局1986年,第284页
    554 周密[乳燕飞](波影摇涟甃)《全宋词》第五册,中华书局1986年,第3283页
    555 方豪《宋史》,中国文化大学出版部,民国77年,第165页
    556 方豪《宋史》,中国文化大学出版部,民国77年,第237页
    557 庄季裕《鸡肋编》卷上,引自《宋元笔记小说大观》,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中华书局,第3992页
    558 刘将孙[沁园春](流水断桥),《全宋词》第五册,中华书局1986年,第3529页
    559 春娘[阮郎归](胡虏中原乱似麻),《全宋词》第五册,中华书局,1986年,第3856页
    560 文天祥《指南录后卷》卷一下,引自《唐宋名家词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第309页
    561 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三,引自《宋元笔记小说大观》,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第6172页
    562 引自唐圭璋编《宋词纪事》,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第341页
    563 引自唐圭璋编《宋词纪事》,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第211页
    564 引自唐圭璋编《宋词纪事》,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第420页
    565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五十,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第340页
    566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五十八,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第405页
    567 张师正《倦游杂录》,引自《宋元笔记小说大观》,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第742页
    568 引自唐圭璋编《宋词纪事》,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第350页
    569 刘昌诗《芦浦笔记》卷十,引自《宋代词学资料汇编》,汕头大学出版社,1993年,第128页
    570 吴曾《能改斋漫录》卷十六,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第478页
    571 唐圭璋编《宋词纪事》,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第37页
    572 周密《齐东野语》卷二十,引自《宋元笔记小说大观》,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第5679页
    573 岳珂《桯史》卷八,引自《宋元笔记小说大观》,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第4401页
    574 周密《癸辛杂识》,引自《宋元笔记小说大观》,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第2432页
    575 刘斧《青琐高议》,引自《宋元笔记小说大观》,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第1078页
    576 龚明之《中吴纪闻》卷六,引自《宋元笔记小说大观》,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第2913页
    577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第五十九,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第411页
    578 杨湜《古今词话》,引自《词话丛编》,中华书局,1986年,第42页
    579 曾敏行《独醒杂志》卷六,引自《宋元笔记小说大观》,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第3256页
    580 杨湜《古今词话》,引自《词话丛编》,中华书局,1986年,第42页
    581 周密《齐东野语》,引自《宋元笔记小说大观》,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第5593页
    582 唐圭璋编《宋词纪事》,,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第302页
    583 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一,引自《宋元笔记小说大观》,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第2582页
    584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二十,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第142页
    585 引自饶宗颐《词集考》,中华书局,1992年,第42页
    586 丁传靖辑《宋人轶事汇编》卷八,中华书局,1981年,第390页
    587 唐圭璋编《宋词纪事》,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第38页
    588 孟元老等《东京梦华录》(外四种),文化艺术出版社,1998年,第219页
    589 陈人杰[沁园春](记上层楼),《全宋词》第五册,中华书局1986年,第3079页
    590 孟元老等《东京梦华录》(外四种),文化艺术出版社,1998年,第377页
    591 饶宗颐《词籍考》,中华书局1992年,第157页
    592 程毅中主编《宋人诗话外编》,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6年,第827页
    593 赵与时《宾退录》卷三,引自《宋元笔记小说大观》,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第4166页
    594 江休复《江邻几杂志》,引自《宋元笔记小说大观》,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第572页
    595 李曾伯[醉蓬莱](倚栏杆一笑),《全宋词》第四册,中华书局1986年,第2787页
    596 邵博《邵氏闻见后录》卷六,《宋元笔记小说大观》,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第1879页
    597 叶昌炽《语石》卷四,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第28页
    598 内山精也《“东坡乌台诗案”考》,见《传媒与真相——苏轼及其周围士大夫的文学》,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第246页
    599 叶昌炽《语石》卷四,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第207页
    600 刘克庄《阅古堂诗刻》、《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百一十、四部丛刊本
    601 杨万里《跋欧阳文忠公秋声赋及试笔帖》、《诚斋集》卷九十八、四部丛刊本
    602 陆游《跋荆公诗》、《渭南文集》卷二十七、《四部丛刊》本
    603 叶昌炽《语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第93页
    604 叶昌炽《语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第93页
    605 黄庭坚《刻杜子美巴蜀诗序》,《山谷集》卷十六,四库全书本
    606 欧阳修《归田录》卷二、《宋元笔记小说大观》,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第622页
    607 邵博《邵氏闻见后录》卷第十五,《宋元笔记小说大观》,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第1929页
    608 陈岩肖《庚溪诗话》卷上,《历代诗话续编》,中华书局1983年
    609 周密《癸辛杂识》别集上《宋元笔记小说大观》,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第5839页
    610 王明清《挥麈录》卷二《宋元笔记小说大观》,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第3771页
    611 邵伯温《邵氏闻见录》卷十六,《宋元笔记小说大观》,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第1806页
    612 叶昌炽《语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第183页
    613 苏轼《与潮守王朝请滌二首》《苏轼文集》,中华书局1996年版,第1802页
    614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九,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第325页
    615 叶昌炽《语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第187页
    616 元好问《东游略志》、《遗山先生文集》卷三十四、《四库全书》本
    617 朱彝尊《词综》“发凡”,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9页
    618 叶昌炽《语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第271页
    619 陆游《入蜀记》,《历代小说笔记选》,台湾商务印书馆1970年,第222、223页
    620 陆游《跋东坡书髓》、《渭南文集》卷二十九、《四部丛刊》本
    621 陈岩肖《庚溪诗话》卷上,《历代诗话续编》,中华书局1983年,第188页
    622 叶昌炽《语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第152页
    623 黄庭坚《题浯溪崖壁》,《山谷题跋》,上海远东出版社1999年,第242页
    624 《金石补正》卷九十六,见《石刻史料新编》,新文丰出版社公司民国七十一年印行,第5554页
    625 《金石补正》卷九十二,见《石刻史料新编》,新文丰出版社公司民国七十一年印行,第5490页
    626 《金石补正》卷九十二,见《石刻史料新编》,新文丰出版社公司民国七十一年印行,第5490页
    627 《金石补正》卷九十六,见《石刻史料新编》,新文丰出版社公司民国七十一年印行,第5559页
    628 《金石补正》卷九十六,见《石刻史料新编》,新文丰出版社公司民国七十一年印行,第5552页
    629 《金石萃编》卷一百三十五,见《石刻史料新编》,新文丰出版社公司民国七十一年印行,第2522页
    630 《金石萃编》卷一百三十五,见《石刻史料新编》,新文丰出版社公司民国七十一年印行,第2522页
    631 叶昌炽《语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第32页
    632 《粤西金石略》卷十二,见《石刻史料新编》,新文丰出版社公司民国七十一年印行,第12585页
    633 《粤西金石略》卷十,见《石刻史料新编》,新文丰出版社公司民国七十一年印行,第12558页
    634 《粤西金石略》卷九,见《石刻史料新编》,新文丰出版社公司民国七十一年印行,第12552页
    635 《粤西金石略》卷十二,见《石刻史料新编》,新文丰出版社公司民国七十一年印行,第12584页
    636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五,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第274页
    637 施蛰存《金石丛话,中华书局2005年》第47页
    638 叶昌炽《语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第94页
    639 朱熹《晦庵题跋·书钓台壁间何人新题后》,《宋代词学资料汇编》,第222页。
    640 黄庭坚《书磨崖碑后》、《山谷集》卷八,四库全书本
    641 叶昌炽《语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第28页
    642 欧阳修《与蔡君谟求书集古录序书》,《欧阳文忠公文集》四库全书本
    643 欧阳修《集古录目序》,《欧阳文忠公文集》四库全书本
    644 王辟之《渑水燕谈录》,《宋元笔记小说大观》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第1285页
    645 朱熹《家藏石刻序》、《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第75卷,《四部丛刊》本
    646 晁补之《苏门居士胡君墓志铭》、《鸡肋集》卷六十六,《四部丛刊》本
    647 赵秉文《宝墨堂记》、《闲闲老人滏水文集》卷十三,《四部丛刊》本
    648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三十二,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第238页。
    649 郭祥正《和项元师见遗柳书》、《青山续集》卷六,《四库全书》本
    650 苏轼《与黄洞秀才》(二首之一)《苏轼文集》,中华书局1996年,第1728页
    651 苏轼《与鲜于子骏》(三首之一)《苏轼文集》,中华书局1996年,第1559页
    652 苏轼《与陈伯修五首》(之五)《苏轼文集》,中华书局1996年,第1558页
    653 苏轼《答贾耘老》(四首之一)《苏轼文集》,中华书局1996年,第1724页
    654 苏轼《与王正夫朝奉三首(三)》《苏轼文集》,中华书局1996年,第1801页
    655 苏轼《答杨礼先三首(三)》,《苏轼文集》,中华书局1996年,第1802页
    656 苏轼《答苏子平先辈二首》《苏轼文集》,中华书局1996年,第1731页
    657 苏轼《与米元章二十八首》《苏轼文集》,中华书局1996年,第1778页
    658 黄庭坚《山谷简尺》卷上、《山谷集》、《四库全书》本
    659 黄庭坚《山谷集》别集卷十九《四库全书》本
    660 黄庭坚《与潘邠老手书》《山谷集》外集十,《四库全书》本
    661 黄庭坚《答史子山书》《山谷集》别集卷十六
    662 王十朋《梅溪王先生文集》后集卷八,《四部丛刊》本
    663 楼钥《跋东坡行香子词》 引自《宋代词学资料汇编》,汕头大学出版社1993年,第198页
    664 《江宁金石记》卷八,见《石刻史料新编》,新文丰出版社公司民国七十一年印行,第10128页
    665 欧阳修《集古录跋尾》,《欧阳文忠公文集》卷十《四部丛刊》
    666 文莹《湘山野录》卷下,《宋元笔记小说大观》,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第1428页
    667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二十八,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第192页。
    668 徐度《却扫编》卷下,《宋元笔记小说大观》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第4511页
    669 魏庆之《诗人玉屑》卷十八,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第404页
    670 朱剑心《金石学》,上海书店据商务印书馆1940年版影印
    671 陆游《跋六一居士集古録跋尾》、《渭南文集》卷三十、《四部丛刊》本
    672 舒亶对苏轼的弹劾状,见《续资治通鉴》卷七十四
    673 苏轼《谢欧阳内翰书》、《苏轼文集》,中华书局1996年,第1423页
    674 胡震亨《唐音癸籖》卷三十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第343页
    675 白居易《吴郡诗石记》《白居易集笺校》,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第3663页
    676 苏轼《题鲜于子骏八咏后》,《东坡题跋》,上海远东出版社1996年,第130页
    677 苏轼《书韩魏公黄州诗后》,《东坡题跋》,上海远东出版社1996年,第168页
    678 王士祯《渔洋诗话》,《清诗话》,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第192页
    679 《金石续录》卷四,见《石刻史料新编》,新文丰出版社公司民国七十一年印行,第3782页
    680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九,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第328页
    681 《金石补正》卷一百二十一,见《石刻史料新编》,新文丰出版社公司民国七十一年印行,第5964页
    682 潘阆《逍遥词附记》,引自《宋代词学资料汇编》,汕头大学出版社1993年,第191页
    683 黄静《逍遥词附记二》,引自《宋代词学资料汇编》,汕头大学出版社1993年,第191页
    684 《北京图书馆藏中国历代石刻拓本汇编》,中州古籍出版社1997年,第40册第157-159页
    685 《湖北金石志》卷九,见《石刻史料新编》,新文丰出版社公司民国七十一年印行,第12120页
    686 《金石续编》卷十六,见《石刻史料新编》,新文丰出版社公司民国七十一年印行,第3364页
    687 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九,《宋元笔记小说大观》,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第3535页
    688 《粤西金石略》卷十二,见《石刻史料新编》,新文丰出版社公司民国七十一年印行,第12585页
    689 叶昌炽《语石》卷四,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第29页
    690 周煇《清波杂志》卷五、《宋元笔记小说大观》,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第5057页
    691 叶昌炽《语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第251页
    692 徐度《却扫编》卷下,《宋元笔记小说大观》,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第4511页
    693 转引自《欧阳修选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第358页
    694 叶昌炽《语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第93页
    695 陈秀民辑《东坡诗话录》,《丛书集成初编》本
    696 陆游《跋林和靖帖》、《渭南文集》卷三十,《四部丛刊》本
    697 朱熹《书张伯和诗词后》,引自《宋代词学资料汇编》汕头大学出版社1993年,第224页
    698 胡震亨《唐音癸籖》卷33,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第350页
    699 赵明诚《金石录》自序,《金石录校正》,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
    700 叶昌炽《语石》卷四,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第93页
    701 唐圭璋《词学论丛》《石刻宋词》,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
    702 楼钥《攻媿集》卷五,《四部丛刊》本
    703 《北京图书馆藏中国历代石刻拓本汇编》,中州古籍出版社1997年,第40册第123页
    704 参见施蜇存《宋金元词拾遗》,刊《词学》第九辑
    705 朱彝尊《词综》“发凡”,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9页
    706 唐圭璋《词学论丛》,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
    707 费衮《梁溪漫志》卷六、《宋元笔记小说大观》,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第3395页
    708 叶昌炽《语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第170页
    709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九,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第326页
    710 邵伯温《邵氏闻见录》《宋元笔记小说大观》,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第1927页
    711 《欧阳文忠公文集》外集卷二十一《四部丛刊》本
    712 王若虚《滹南遗老集》卷三十五、《四部丛刊》本
    713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三十九,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第322页。
    714 叶昌炽《语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第170页
    715 朱剑心《金石学》上海书店据商务印书馆1940年版影印
    716 朱熹《家藏石刻序》《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第75卷、《四部丛刊》本
    717 陆游《跋东坡书髓》《渭南文集》卷二十九,《四部丛刊》本
    718 叶昌炽《语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第19页
    719 叶昌炽《语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第207页
    720 叶昌炽《语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第207页
    721 叶昌炽《语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第20页
    722 叶昌炽《语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第210页
    723 王世贞《弇州山人四部稿》,《四库全书》本
    724 叶昌炽《语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第93页
    725 刘克庄《杨补之词画跋》《适园丛书·后村题跋》卷九
    726 《金石补正》卷九十六,见《石刻史料新编》,新文丰出版社公司民国七十一年印行,第5554页
    727 《北京图书馆藏中国历代石刻拓本汇编》第44册,中州古籍出版社1997年,第132页
    728 欧阳修《集古录跋尾》卷一《秦泰山刻石》
    729 黄庭坚《跋李后主书》、《山谷集》卷二十八《四部丛刊》本
    730 《中国书法家全集·米芾》,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第161页
    731 欧阳修《送徐无党南归序》,《文忠集》卷四十三,四库全书本
    732 叶德辉《书林清话 书林余话》,岳麓书社1999年版,第20页
    733 明胡虑麟《少室山房笔丛》,中华书局1958年,第61页
    734 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中华书局1958年,第59页
    735 苏轼《谢欧阳内翰书》、《苏轼文集》,中华书局,第1423页
    736 舒亶对苏轼的弹劾状,见《续资治通鉴》卷七十四
    737 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中华书局1958年,第58页
    738 引自叶德辉《书林清话 书林余话》,岳麓书社1999年版,第261页
    739 《宋史》卷四百三十一《邢昺传》,中华书局1979年
    740 张秀民《中国印刷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59页
    741 魏了翁《鹤山集》卷四十一,四库全书本
    742 引自张秀民《中国印刷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58页
    743 周密《癸辛杂志》后集,《宋元笔记小说大观》,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第5751页
    744 以上均引自叶德辉《书林清话 书林余话》,岳麓书社1999年版,第135页
    745 叶德辉《书林清话、书林余话》自叙,岳麓书社1999年版
    746 缪荃孙《欧阳文忠近体乐府序跋》、《词籍序跋萃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56页
    747 曹元忠《钞本临川先生歌曲跋》、《词籍序跋萃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68页
    748 《唐宋人选唐宋词》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第687页
    749 饶宗颐《词集考》,中华书局1992年,第233页
    750 叶德辉《书林清话 书林余话》,岳麓书社1999年版,第226页
    751 参见张秀民《中国印刷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56页
    752 罗树宝编著《中国古代印刷史》,印刷工业出版社1993年版,第117页
    753 叶德辉《书林清话 书林余话》,岳麓书社1999年版,第226页
    754 王鹏运《影刻宋鄂州本花间集跋》,见《词籍序跋萃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639页
    755 强焕《片玉词序》,引自《清真集校注》,中华书局2002年,第500页
    756 陆心源《皕宋楼藏书志》卷七十八,中华书局1990年版《清人书目题跋丛刊》本
    757 曾丰《知稼翁词集序》,引自《宋代词学资料汇编》,汕头出版大学出版社1993年,第217页
    758 黄沃《知稼翁词后记》,引自《宋代词学资料汇编》,汕头出版大学出版社1993年,第218页
    759 吴昌绶、陶湘辑《景刊宋元明本词》,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第4页
    760 黄汝嘉《松坡居士词跋》,引自《宋代词学资料汇编》,汕头出版大学出版社1993年,第225页
    761 谢伋《曾使君新词序》,引自《词籍序跋萃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276页
    762 陈(?)《燕喜词叙》,引自《宋代词学资料汇编》,汕头出版大学出版社1993年,第219页
    763 曾元忠《钞本临川先生歌曲跋》,引自《词籍序跋萃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67页
    764 《唐宋人选唐宋词》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第687页
    765 晁谦之《花间集跋》,引自《宋代词学资料汇编》,汕头出版大学出版社1993年,第190页
    766 叶德辉《书林清话 书林余话》,岳麓书社1999年版,第186页
    767 宋罗壁《识遗》,引自罗树宝编著《中国古代印刷史》,印刷工业出版社1993年,第118页
    768 朱弁《曲洧旧闻》卷四,引自《宋元笔记小说大观》,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第2985页
    769 引自叶德辉《书林清话 书林余话》,岳麓书社1999年版,第71页
    770 参见上海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印刷印钞分会编《历代刻书概况》,印刷工业出版社1991年,第67页
    771 汪莘《方壶诗余自序》,引自《宋代词学资料汇编》,汕头出版大学出版社1993年,第231页
    772 韩元吉《南涧甲乙稿》卷十四,四库全书本
    773 张广《芦川词原序》,引自《宋代词学资料汇编》,汕头出版大学出版社1993年,第213页
    774 李曾伯《可斋续稿自题》,双照楼刊本
    775 王灼《碧鸡漫志》卷二,《词话丛编》,中华书局1981年,第84页
    776 赵师(山乃)《吕圣求词序》,引自《宋代词学资料汇编》,汕头出版大学出版社1993年,第216页
    777 黄昇《花庵绝妙词选序》,引自《宋代词学资料汇编》,汕头出版大学出版社1993年,第247页
    778 郑文绰《清真集校后录要》,引自《词籍序跋萃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104页
    779 吴昌绶、陶湘辑《景刊宋金元明本词》,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第5页
    780 叶德辉语,见《书林清话 书林余话》,岳麓书社1999年版,第74页
    781 苏轼《答陈传道五首之三》,《苏轼文集》,中华书局1996年,第1575页
    782 苏辙《北使还论北边事札子五道》,《栾城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第937页
    783 张秀民《中国印刷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181页
    784 张秀民《中国印刷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57页
    785 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第629页
    786 滕仲因《笑笑词后序》,引自《宋代词学资料汇编》,汕头出版大学出版社1993年,第233页
    787 赵万里《校辑宋金元人词自序》,引自《词籍序跋萃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743页
    788 吴昌绶、陶湘辑《景宋金元明本词》,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第5页
    789 唐圭璋《宋词版本考》,见《宋词四考》,江苏古籍出版社1985年
    790 赵万里《校辑宋金元人词自序》,《词籍序跋萃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743页
    791 张炎《词源》,引自《词话丛编》,中华书局1981年,第255页
    792 《四库全书总目》、《类编草堂诗余四卷提要》,中华书局1983年,第1824页
    793 毛晋《草堂诗余跋》,引自《词籍序跋萃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670页
    794 吴熊和《唐宋词通论》,浙江古籍出版社1995年,第337页
    795 洪迈《容斋随笔》“容斋四笔”卷十三,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第772页
    796 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第632页
    797 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第629页
    798 朱祖谋《山谷琴趣外篇跋》,引自《词集序跋萃编》,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4年,第88页
    799 周刊《竹坡老人词跋》,引自《宋代词学资料汇编》,汕头出版大学出版社1993年,第211页
    800 张秀民《中国印刷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135页
    801 王洪主编《唐宋词百科大辞典》,学苑出版社1990年
    802 王兆鹏《词学史料学》,中华书局2004年,第162页
    803 唐圭璋《宋词版本考》,见《宋词四考》,江苏古籍出版社1985年,第77页
    804 毛扆《乐章词跋》,《词籍序跋萃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47页
    805 毛晋《东坡词跋》,引自《词籍序跋萃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61页
    806 王兆鹏《词学史料学》,中华书局2004年,第172页
    807 曾慥《东坡词拾遗跋语》,引自《宋代词学资料汇编》,汕头大学出版社1993年,第198页
    808 洪迈《容斋随笔》,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第394页
    809 唐圭璋《宋词版本考》,见《宋词四考》,江苏古籍出版社1985年,第85页
    810 唐圭璋《宋词版本考》,见《宋词四考》,江苏古籍出版社1985年,第92页
    811 朱祖谋《片玉词跋》,见《词籍序跋萃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102页
    812 吴昌绶、陶湘辑《景刊宋元明本词》,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第8页
    813 唐圭璋《宋词版本考》,见《宋词四考》,江苏古籍出版社1985年,第95页
    814 吴昌绶、陶湘辑《景刊宋元明本词》,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第3页
    815 唐圭璋《宋词版本考》,见《宋词四考》,江苏古籍出版社1985年,第124页
    816 黄丕烈《芦川词跋》,《词籍序跋萃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189页
    817 吴昌绶、陶湘辑《景刊宋元明本词》,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第4页
    818 唐圭璋《宋词版本考》,见《宋词四考》,江苏古籍出版社1985年,第129页
    819 《永乐大典》卷2266湖字韵,《词籍序跋萃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181页
    820 赵彦卫《云麓漫抄》卷十四,中华书局1998年,第254页
    821 吴昌绶、陶湘辑《景刊宋元明本词》,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第8页
    822 刘辰翁《辛稼轩词序》,引自《宋代词学资料汇编》,汕头出版大学出版社1993年,第228页
    823 夏承焘《姜白石词编年笺校》,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第160页
    824 赵与訔《跋嘉泰刊本》,引自《宋代词学资料汇编》,汕头出版大学出版社1993年,第231页
    825 周密《齐东野语》卷十二《宋元笔记小说大观》,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第5572页
    826 王称《书舟词序》,《宋代词学资料汇编》,汕头大学出版社1993年,第229页
    827 岳珂《桯史》卷三,《宋元笔记小说大观》,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第4359页
    828 黄昇《花庵词选续集》卷一,见《唐宋人选唐宋词,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第687页
    829 唐圭璋《宋词版本考》,见《宋词四考》,江苏古籍出版社1985年,第143页
    830 邓红梅《南宋词研究史稿》,齐鲁书社2006年,第126页
    831 唐圭璋《宋词版本考》,见《宋词四考》,江苏古籍出版社1985年,第104页
    832 唐圭璋编《词话丛编·中兴词话》,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216页
    833 黄昇《花庵词选续集》卷五,见《唐宋人选唐宋词》,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第762页
    834 参见饶宗颐《词集考》,中华书局1992年,第209页
    835 黄昇《花庵词选》《唐宋人选唐宋词》,上海古籍出版社,第806页
    830 张炎《词源》,见《词话丛编》,中华书局1981年,第256页
    830 唐圭璋《宋词版本考》,见《宋词四考》,江苏古籍出版社1985年,第198页
    830 吴昌绶、陶湘辑《景刊宋元明本词》,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第2页
    830 参见王安石曾孙王珏《临川先生文集序》,四部丛刊本
    840 黄丕烈《淮海居士长短句跋》,见《词籍序跋萃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76页
    841 赵万里《淮海居士长短句跋》,见《词籍序跋萃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77页
    842 吴梅《淮海居士长短句跋》,见《词籍序跋萃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80页
    843 缪荃孙《近体乐府跋》,见《词籍序跋萃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56页
    844 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第509页
    845 参见饶宗颐《词集考》,中华书局1992年,第96页
    846 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第514页
    847 张孝祥《于湖居士文集》卷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
    848 吴昌绶、陶湘辑《景刊宋元明本词》,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第4页
    849 唐圭璋《宋词版本考》,见《宋词四考》,江苏古籍出版社1985年,第131页
    850 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第548页
    851 朱祖谋《后村长短句跋》,见《词籍序跋萃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249页
    852 吴昌绶、陶湘辑《景刊宋元明本词》,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第4页
    853 吴昌绶、陶湘辑《景刊宋元明本词》,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第4页
    854 唐圭璋《宋词版本考》,见《宋词四考》,江苏古籍出版社1985年,第141页
    855 饶宗颐《词集考》,中华书局1992年,第142页
    856 饶宗颐《词集考》,中华书局1992年,第167页
    857 饶宗颐《词集考》,中华书局1992年,第234页
    858 叶德辉《书林清话 书林余话》,岳麓书社1999年版,第184页
    859 胡震亨《宋名家词叙》、见《词籍序跋萃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716页
    860 缪荃孙《艺风堂文漫存》卷二,适园丛书序,民国初年刻本
    861 《四库全书总目》集部总集类序,中华书局1983年,第1685页
    862 朱彝尊《词综发凡》,见《词籍序跋萃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752页
    863 《四库全书总目》《绝妙好词笺七卷提要》,中华书局1983年,第1824页
    864 王兆鹏《唐宋词史论》,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第97页
    865 龙榆生《选词标准论》,《龙榆生词学论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第59页
    866 元好问《新轩乐府引》,引自《宋代词学资料汇编》,汕头出版大学出版社1993年,第244页
    867 毛晋《草堂诗余跋》,见《词籍序跋萃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670页
    868 宋翔凤《乐府余论》,见《词话丛编》,中华书局1981年,第2500页
    869 施蜇存主编《词籍序跋萃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482页
    870 王水照序《唐宋人选唐宋词》,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
    871 朱彝尊《词综》“发凡”,中华书局1981年,第9页
    872 梁启超《记时贤本事曲子集》,见《词话丛编》第11页,中华书局1981年
    873 陶宗仪等编《说郛三种》卷二十九,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第1379页
    874 王明清《挥尘余话》卷二,见《宋元笔记小说大观》,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第3833页
    875 《李氏山房藏书记》,见《苏东坡全集》卷十一,中国书店1986年
    876 叶德辉《书林清话 书林余话》,岳麓书社1999年版,第28页
    877 孟元老著《东京梦华录》卷三“寺东门街巷”,文化艺术出版社1998年,第21页
    878 吴处厚《青箱杂记》卷三,《宋元笔记小说大观》,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第1652页
    879 朱弁《曲洧旧闻》卷四,《宋元笔记小说大观》,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第2985页
    880 朱弁《曲洧旧闻》卷四,引自《宋元笔记小说大观》,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第2985页
    881 金元缺名《拊掌录》,《历代小说笔记选》台湾商务印书1969年
    882 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中华书局1958年,第56页
    883 叶德辉《书林清话 书林余话》,岳麓书社1999年版,第267页
    884 叶德辉《书林清话 书林余话》,岳麓书社1999年版,第268页
    885 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中华书局1958年,第57页
    886 叶德辉《书林清话 书林余话》,岳麓书社1999年版,第122页
    887 周密《齐东野语》卷十一,引自《宋元笔记小说大观》,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第5568页
    888 唐庚《眉山唐先生文集》卷首,四部丛刊本
    889 周紫芝《书浮休生画墁集后》,《太仓稊米集》卷六十七,《四库全书》本
    890 王辟之《渑水燕谈录》,见《宋元笔记小说大观》,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第1284页
    891 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二十一《笑笑词集》一卷下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第629页
    892 周刊《竹坡老人词跋》,引自《宋代词学资料汇编》,汕头出版大学出版社1993年,第211页
    893 引自叶德辉《书林清话 书林余话》,岳麓书社1999年版,第19页
    894 戴复古[望江南](壶山好),唐圭璋编《全宋词》,中华书局1986年,第2308页
    895 汪莘《方壶诗余自序》,引自《宋代词学资料汇编》,汕头出版大学出版社1993年,第231页
    896 晁谦之《花间集跋》,引自《宋代词学资料汇编》,汕头出版大学出版社1993年,第190页
    897 《宋史》职官志五,卷一百六十五,中华书局,第3916页
    898 陆容《菽园杂记》十,引自叶德辉《书林清话 书林余话》,岳麓书社1999年版,第272页
    899 晁公武《郡斋读书志》序,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
    900 叶德辉《书林清话 书林余话》,岳麓书社1999年版,第185页
    901 引自叶德辉《书林清话 书林余话》,岳麓书社1999年版,第247页
    902 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一,见《宋元笔记小说大观》,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第2582页
    903 引自张秀民《中国印刷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202页
    904 陆游《书巢记》,《陆游集》,中华书局1976年第350页
    905 周密在《齐东野语》卷十二,见《宋元笔记小说大观》,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第5575页
    906 参见张秀民《中国印刷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204页
    907 参见叶德辉《书林清话 书林余话》,岳麓书社1999年,第42页
    908 周密《齐东野语》卷十,中华书局1983年,第187页
    909 沈祥龙《论词随笔》,《词话丛编》,中华书局1986年,第4060页
    910 沈括《梦溪笔谈》卷五,岳麓书社2004年,第34页
    911 仇远《玉田词题辞》,引自《宋代词学资料汇编》,汕头大学出版社,1993年,第242页
    912 龙榆生《词学十讲》第三讲《选调和选韵》,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
    913 吴熊和《唐宋词通论》,浙江古籍出版社1995年,第53页
    914 吴熊和《唐宋词通论》,浙江古籍出版社1995年,第58页
    915 李清照《词论》,《中国历代文论选》(第二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第350页
    916 姜夔[满江红],《全宋词》第三册,中华书局1986年,第2178页
    917 王灼《碧鸡漫志》,引自《词话丛编》,中华书局1986年,第79页
    918 吴自牧《梦梁录》卷一,见《东京梦华录》(外四种),文化艺术出版社,1998年,第303页
    919 欧阳炯《花间集序》,《唐宋人选唐宋词》,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第28页
    920 晏几道《小山词自序》,疆村丛书本
    921 汪莘《方壶词自序》,引自《宋代词学资料汇编》,汕头大学出版社,1993年,第231页
    922 沈括《梦溪笔谈》卷五,岳麓书社2004年,第33页
    923 吴曾《能改斋漫录》卷十七,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第470页
    924 吴处厚《青箱杂记》卷八,引自《宋元笔记小说大观》,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第1674页
    925 盂元老等《东京梦华录》(外四种),文化艺术出版社,1998年,第303页
    926 张世南《游宦纪闻》卷一,引自《宋代词学资料汇编》,汕头大学出版社,1993年,第154页
    927 蔡條《铁围山丛谈》,引自《朱元笔记小说大观》,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第3056页
    928 陈师道《后山诗话》,引自《唐宋名家词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第85页
    929 陈元龙集注本《片玉集》序,引自《唐宋名家词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第193页
    930 沈祥龙《论词随笔》,《词话丛编》,中华书局1986年,第4050页
    931 段安节《乐府杂录》,《中国戏曲论丛》(一),中国戏剧出版社1980年
    932 王水照《苏轼豪放词派的涵义和评价问题》,《词曲研究》,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年,第246页
    933 黑格尔《美学》第三卷上册,商务印书馆1984年,第343页
    934 苏珊·朗格《情感与形式》,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年,第174页
    935 苏珊·朗格《情感与形式》,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年,第171页
    936 赵以夫《虚斋乐府自序》,引自《宋代词学资料汇编》,汕头大学出版社1993年,第237页
    937 赵令畤《侯鲭录》,引自《宋元笔记小说大观》,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第2091页
    938 王灼《碧鸡漫志》卷一,《词话丛编》,中华书局1986年,第73页
    939 林景熙《胡汲古乐府序》,引自《宋代词学资料汇编》,汕头大学出版社1993年,第240页
    940 李之仪《跋吴思道小词》,引自《宋代词学资料汇编》,汕头大学出版社,1993年,第200页
    941 范开《稼轩词序》,引自《宋代词学资料汇编》,汕头大学出版社,1993年,第226页
    942 蔡嵩云《乐府指迷笺释》引言,引自《词源注 乐府指迷笺释》,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第40页
    943 吴昌绶《与缪荃荪书》,《艺风堂友朋书札》第888页
    944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五十九,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第407页
    945 黄庭坚《山谷题跋》卷七,上海远东出版社1999年,第190页
    946 黄庭坚《山谷题跋》卷二,上海远东出版社1999年,第40页
    947 王灼《碧鸡漫志》卷二,中华书局1986年,第84页
    948 陆辅之《词旨》,《词话丛编》,中华书局1986年,第301页
    949 钱存训《中国纸和印刷文化史》,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124页
    950 傅咸《纸赋》,《全晋文》卷五十一
    951 王得臣《塵史》卷中,引自《宋元笔记小说大观》,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第1341页。
    952 傅增湘《藏园群书题记》卷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
    953 《中国书法家全集·米莆》,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第120页
    954 毛晋《淮海词跋》,《准海居士长短句》,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第268页
    955 范开《稼轩词序》,引自《宋代词学资料汇编》,汕头大学出版社,1993年,第226页
    956 元好问《东坡乐府集选引》,《遗山先生文集》卷三十六,四部从刊本
    957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集部词曲类二,中华书局1983年,第1819页
    958 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中华书局1958年,第61页
    959(波兰)英加登《对文学的艺术作品的认识》,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8年,第13页
    960 钱存训《中国纸和印刷文化史》,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349页
    961 汪森《词综序》,《中国历代文论选》(第三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第386页
    962 周济《宋四家词选序论》,《词话丛编》,中华书局1986年,第1645页
    963 张炎《词源》,《词话丛编》,中华书局1986年,第266页
    全唐五代词 曾昭岷等编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
    全宋词 唐圭璋编 中华书局1986年
    全宋词补编 孔凡礼编 中华书局1981年
    唐宋人选唐宋词 唐圭璋等校点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
    景刊宋金元明本词 昊昌绶 陶湘辑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
    四印斋所刻词(清)王鹏运辑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
    百家词(明)吴讷编 天津古籍书店1992年
    词综 朱彝尊编 中华书局1981年
    唐宋名家词选 龙榆生编选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
    乐府诗集 郭茂倩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
    白居易集笺校 朱金城笺校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
    乐章集校注 薛瑞生校注 中华书局1994年
    欧阳修全集 李逸安点校 中华书局2001年
    苏轼文集 孔凡礼点校 中华书局1996年
    苏轼诗集 王文诰辑注 中华书局1996年
    苏轼词编年校注 邹同庆等 中华书局2002年
    淮海居士长短句 徐培均校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
    清真集校注 孙虹校注 中华书局2002年
    李清照集校注 王仲闻校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
    稼轩词编年笺注 邓广铭笺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
    姜白石词编年笺校 夏承焘笺校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
    旧唐书 后晋刘熙等著 中华书局1978年
    新唐书 宋欧阳修、宋祁等著 中华书局1978年
    旧五代史 宋薛居正著 中华书局1978年
    新五代史 宋欧阳修著 中华书局1978年
    宋史 元脱脱等著 中华书局1978年
    宋史 方豪 中国文化大学出版部民国77年
    宋史 陈振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
    两宋文化史研究 杨渭生等著 杭州大学出版社1998年
    南宋史稿 何军礼、徐吉军著 杭州大学出版社1999年
    宋代经济史 漆侠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
    唐五代笔记小说大观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
    宋元笔记小说大观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
    说郛三种 陶宗仪等编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
    东京梦华录(外四种)孟元老等 文化艺术出版社1998年
    历代小说笔记选 台湾商务印书馆1970年
    宋稗类钞 潘永因 书目文献出版社1985年
    宋人轶事汇编 丁传靖辑 中华书局1981年
    云麓漫钞 赵彦卫 中华书局1998年
    醉翁谈录 罗烨 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
    容斋随笔 洪迈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梦溪笔谈 沈括 岳麓书社2004年
    少室山房笔丛 胡应麟 中华书局1958年
    唐音癸簸 胡震亨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
    东坡题跋 上海远东出版社1996年
    山谷题跋 上海远东出版社1999年
    词话丛编 唐圭璋编 中华书局1986年
    宋代词学资料汇编 张惠民编 汕头大学出版社1993年
    词籍序跋萃编 施蛰存主编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
    宋词纪事 唐圭璋编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
    词林纪事 张宗橚编 成都古籍书店1982年
    中国历代文论选 郭绍虞主编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
    蕙风词话 人间词话 况周颐 王国维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
    白雨斋词话 陈廷焯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
    历代诗话 何文焕编 中华书局1981年
    历代诗话续编 丁福保辑 中华书局1983年
    宋人诗话外编 程毅中主编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6年
    沧浪诗话 严羽 中华书局1981年
    苕溪渔隐丛话 胡仔纂集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
    能改斋漫录 吴曾撰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
    诗人玉屑 魏庆之编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
    中国文学批评资料汇编 成文出版社民国67年
    直斋书录解题 陈振孙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
    郡斋读书志 晁公武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
    四库全书总目 永珞等撰 中华书局1983年
    词集考 饶宗颐 中华书局1992年版
    书林清话 书林余话 叶德辉 岳麓书社1999年版
    汲古阁书跋 重辑渔阳书跋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
    珊瑚网 汪砢玉 成都古籍书店1985年版
    语石 叶昌炽 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
    金石萃编 《石刻史料新编》新文丰出版社公司民国七十一年印行
    金石补正 《石刻史料新编》新文丰出版社公司民国七十一年印行
    粤西金石略 《石刻史料新编》新文丰出版社公司民国七十一年印行
    江宁金石记 《石刻史料新编》新文丰出版社公司民国七十一年印行
    北京图书馆藏中国历代石刻拓本汇编 中州古籍出版社1997年
    金石丛话 施蛰存 中华书局2005年
    中国纸和印刷文化史 钱存训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
    中国印刷史 张秀民 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
    中国古代印刷史 罗树宝编著 印刷工业出版社1993年
    历代刻书概况 上海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印刷印钞分会编,印刷工业出版社1991年
    唐宋词百科大辞典 王洪主编 学苑出版社1990年
    词学论丛 唐圭璋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
    宋词四考 唐圭璋 江苏古籍出版社1985年
    龙榆生词学论文集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
    词学十讲 龙榆生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
    唐声诗 任二北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
    词曲史 王易 广文书局民国60年
    唐宋词史 杨海明 江苏古籍出版社1987年
    唐宋词和人生 杨海明 河北人民出版社2002年
    唐宋词通论 吴熊和 浙江古籍出版社1995年
    词学史料学 王兆鹏 中华书局2004年
    唐宋词史论 王兆鹏 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
    中国词学的现代观 叶嘉莹 岳麓书社1990年
    灵谿词说 叶嘉莹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
    唐五代北宋词研究 村上哲见 陕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
    词学研究论文集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
    词曲研究 王小盾 杨栋编 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宋代文学思想史 张毅 中华书局2004年
    传媒与真相——苏轼及其周围士大夫的文学 内山精也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
    东坡词论丛 四川人民出版社,1982年
    唐宋词与商业文化关系研究 王晓骊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
    北宋词研究史稿 刘靖渊 崔海正著 齐鲁书社2006年
    南宋词研究史稿 邓红梅 侯方元著 齐鲁书社2006年
    唐诗创作与歌诗传唱关系研究 吴相洲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
    明清时期的小说传播 宋莉华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
    朱光潜美学文集 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年
    宗白华全集 安徽教育出版社1994年
    艺境 宗白华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审美心理描述 滕守尧 汉京文化事业有限公司,民国76年
    余光中散文 浙江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
    美学 黑格尔 商务印书馆1984年
    情感与形式 苏珊·朗格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年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