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弱化的税法规制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资本弱化是指企业通过改变资本结构,使债权性资本不合理的高于权益性资本,以达到规避纳税义务目的的行为。通过资本弱化方式进行避税有着深刻的理论基础,从经济学上讲,包括企业追求经济利润最大化的本质、债权性资本增加会使企业价值增大的资本结构理论以及相关的企业会计制度设计原因;从法学上讲,减少企业的应纳税额与降低企业破产风险是推动企业利用资本弱化方式进行避税的两大动力,其中纳税因素最为关键;从其他角度考虑,主要包括资本弱化可以降低企业经营的非税成本、经营风险以及增强资金的流动性,也有的企业通过弱化资本的方式进行融资实属一种不得已的选择。
     因资本弱化严重侵害了国家税收权力,同时亦对企业的经营权、竞争权,债权人的债权请求权,股东的利润分配请求权以及劳动者的报酬权等诸多权利都进行了侵犯,所以,税法对资本弱化进行规制是非常必要的,对资本弱化进行规制是充分建立在量能课税原则、实质课税原则与税收中性原则的法理基础之上的。
     在规制资本弱化的过程中,规则的适用主体、适用范围、适用方式以及适用结果是非常值得探讨的几个方面。
     从适用主体角度讲,为了防止资本弱化的规制范围过宽,故应将主体限定为关联方之间。至于关联关系的认定标准,应结合各国的具体国情来分别确定。就我国而言,现行法律分别从持股份额标准、人身关系标准与其他标准三方面来进行详尽的规定,但学者多认为我国现行标准过严,不利于企业正常经营活动的进行。关于关联方的具体范围,大多数国家已由非居民投资者扩大至所有的投资者,不再区别对待居民投资者与非居民投资者。
     从适用范围角度讲,对债权性投资与权益性投资限定的不同将直接反映国家对资本弱化避税规制力度的强弱。债权性投资是指贷款方向企业出借资金,定期收取利息,到期回收本金的一种投资方式。其外延不仅包括常规意义上的中长期贷款、发行的债券,还应包括关联方担保的债权性投资、背靠背贷款、在租赁物的最终所有权归属于承租人且双方存在关联关系情况下的融资租赁产生的应付款项等,但排除了无息贷款与短期贷款。权益性投资是指投资人以拥有企业净资产份额并参与企业经营决策、享有利润分配请求权等权利为目的而进行的投资。权益性投资通常包括股本、公积金、准备金以及结转的收益等,混合融资工具以及短期股权也应依据实质课税原则而划入权益性投资的范畴当中。
     从适用方式角度讲,主要包括正常交易法、固定比例法与利润剥离法。多数国家选择正常交易法与固定比例法同时使用的方式。在固定比例法下,各国对债权性投资、权益性投资以及具体比例的计算方法也不尽相同。同时,具体比例数值的确定也反映了各国对资本弱化避税规制的宽严程度。
     从适用结果角度讲,未按正常交易原则进行的债权性投资以及超过法定债资比例的债权性投资所产生的利息不得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该适用结果在各国已基本达成一致,但对该部分利息的定性却没有统一的结论。在国际税法范畴中,为了防止对税收权力的分配产生分歧,各国多通过税收协定的方式对该部分利息的性质做出明确的规定;但在国内法领域,各国却规定不一,导致在适用中,尤其对跨国贸易而言,较易产生争议。就我国国内税法而言,我国将相关主体划分为“实际税负高于企业的境内关联方”和“境外关联方”,遗漏了实际税负不高于企业的境内关联方的情况,且严重地违反了税法的非歧视原则,因而成为我国税收立法上的有待完善之处。
The definition of thin capitalization is that it is a behavior which aims at taxavoidance by changing the capital structure of the corporation which leads tocreditor’s investment is much higher than shareholder’s investment without any goodreason. There are several theory bases for tax avoidance by thin capitalization. Fromthe view of economics, it includes the essence of corporation which is seekingprofits, the theory of capital structure that the increase of creditor’s investmentmeans the increase of the corporation’s value and the reason of the related design ofcorporation’s institution of accounting. From the view of law, reducing thecorporation’s amount of payable tax and the risk of bankruptcy are the motives of taxavoidance by thin capitalization, and the tax reason is the key point. From the viewof others, it mostly includes that thin capitalization can reduce the cost of theoperation which excludes tax cost, the risk of operation and strengthen the fluidity ofthe capital, and there are some other corporations which have to weaken the capitalbecause of no choice.
     Thin capitalization does great damage to country’s taxing power, corporation’soperation right and competition right, creditor’s right, shareholder’s right,employee’s right and so on. So, it is necessary to regulate thin capitalization. The taxlaw’s regulation of thin capitalization is based on the principle of ability-to-pay, theprinciple of material imposition and the principle of tax neutrality.
     In the course of regulating thin capitalization, the subject of the appliance, therange of the appliance, the method of the appliance and the result of the applianceare the aspects which are deserved to be discussed deeply.
     From the angle of subject, in order to avoid a wide regulation scope, we shouldlimit it in related sides. And we should draw up a proper standard for relatedrelationship according to different national conditions. Laws in our country have setthree standards which are the percent of stock, the relationship of the people and other standards on it. But most people think the standard is too strict for thetaxpayers, and it is not good for corporation’s operation. Concerning the scope ofrelated sides, most countries have already expanded it from foreign investors to allinvestors. They do not treat domestic investors and foreign investors differently.
     From the angle of range, the different limitation of creditor’s investment andshareholder’s investment means the dynamics of regulation. The definition ofcreditor’s investment is that the loaner lends money to the corporation, and getsinterest regularly, and gets capital back at last. It not only includes mid-term andlong-term loans and bonds, but also includes the creditor’s investment which isguaranteed by related sides, back-to-back loans, the payable fund of financial leasingin the situation that the ownership of the lease belongs to the lessee and the subjectsare related and so on, but it excludes interest-free loans and short-term loans. Thedefinition of shareholder’s investment is that it is a kind of investment which aims atpossessing the corporation’s net assets, taking part in corporation’s operationstrategy and having the right of profit distribution. It usually includes capital stock,accumulation fund, reserve, carry-over income and so on. According to the principleof material imposition, hybrid financing instruments and short-term equity should beincluded too.
     From the angle of method, it comprises arm’s length approach, fixes ratioapproach and profit stripping approach. Most countries use the first two approachestogether. In fixes ratio approach, countries use different methods to calculatecreditor’s investment, shareholder’s investment and the specific ratio. At the sametime, the specific ratio reflects the dynamics of regulation.
     From the angle of result, the interest is not deductible when it is not investedconforming to arm’s length principle or the ratio of creditor’s investment is muchmore than the statutory ratio. Most countries agree with that, but they haven’t drawna final conclusion on the nature of the surpassed interest. In international tax law’scategory, in order to avoid divergence of taxing power’s distribution, most countriesmake a clear rule on the nature of the surpassed interest in the tax convention. Whilein the domestic law’s category, countries regulate differently, and this leads to adivergence when it is carried out, especially in international trade. In China’s tax law, the subject is divided into two parts. One is domestic related sides whose tax burdenis higher than the corporation’s, and the other one is foreign related sides. It is easyto see that the situation of domestic related sides whose tax burden is not higher thanthe corporation’s is missing. At the same time, this classification violates theprinciple of discrimination, so it is the part we should improve.
引文
1[英]亚当·斯密:《国富论》,郭大力、王亚南译,上海三联书店2009年版,第36页。
    2引自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二十条。
    1参见Tim Edgar,“The Thin Capitalization Rules: Role and Reform”,Canadian Tax Journal(1999):1-54.转引自梁淑红:《资本弱化研究》,经济管理出版社2011年版,第8页。
    2参见梁淑红:《资本弱化研究》,经济管理出版社2011年版,第8页。
    3参见荣建华:《防范资本弱化避税的法律规则探析》,载于《北方法学》2008年第2期,第82页。
    4参见朱青:《国际税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139-140页。
    1参见周金荣:《新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特别纳税调整”解析》,载于《中国税务》2008年第1期,第14页。
    2参见朱炎生:《资本弱化税制的国际比较与借鉴》,载于《月旦财经法杂志》2008年总第13卷,第36页。
    3参见温彩霞:《反避税的法律利器——访中国法学会财税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俞光远》,载于《中国税务》2007年第5期,第15页。
    1参见华秀兰:《资本弱化规制研究——以跨国融资为背景》,载于吴志攀主编:《经济法学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67页。
    2参见国家税务总局税收科学研究所编译:《外国税制概览》,中国税务出版社2009年版,第8页。
    2参见任小平:《企业“资本弱化”与劳工权益的维护——兼释“工会在工资合约中的博弈行为”》,载于《探索》2009年第6期,第90页。
    1参见葛克昌:《税法基本问题(财政宪法篇)》,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25页。
    2参见李蕾:《浅论避税行为的性质及其法律规制》,载于刘隆亨主编:《当代财税法基础理论及热点问题》,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214页。
    3参见刘剑文、熊伟著:《财政税收法》,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第162页。
    1参见徐阳光:《实质课税原则适用中的财产权保护》,载于《经济法学、劳动法学》2009年第1期,第49页。
    1“揭开公司的面纱”,又称“公司法人人格否认”,是指责任的承担要突破公司的法人人格,当股东滥用公司的法人人格造成损失时,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如我国《公司法》第二十条就有相关规定。
    2参见[日]金子宏:《日本税法》,战宪斌、郑林根等译,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第103页。
    1参见廖益新、陈红彦:《论中国规制资本弱化税法的完善》,载于《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1期,第51页。
    1参见朱炎生:《资本弱化税制的国际比较与借鉴》,载于《月旦财经法杂志》2008年总第13卷,第51-52页。
    2参见朱青:《国际税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246页。
    1参见深圳市资本弱化所得税政策课题组:《资本弱化企业所得税政策的国际经验与借鉴》,载于《涉外税务》2005年第12期,第50页。
    2参见赵德芳:《对资本弱化避税案例的思考》,载于《税务研究》2010年第1期,第74页。
    1参见刘志安、龙军:《防范资本弱化的税制安排:日本经验及其借鉴》,载于《学术论坛》2007年第9期,第95页。
    1参见林德木:《美国对跨国并购融资避税的管制措施及其借鉴意义》,载于曾华群主编:《国际经济新秩序与国际经济法新发展》,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第600页。
    2参见林德木:《美国对跨国并购融资避税的管制措施及其借鉴意义》,载于曾华群主编:《国际经济新秩序与国际经济法新发展》,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第600页。
    3参见林德木:《美国对跨国并购融资避税的管制措施及其借鉴意义》,载于曾华群主编:《国际经济新秩序与国际经济法新发展》,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第600页。
    1具体规定详见《特别纳税调整实施办法(试行)》第八十九条、第九十条。
    1参见廖益新、陈红彦:《论中国规制资本弱化税法的完善》,载于《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1期,第53页。
    1参见朱炎生:《资本弱化税制的国际比较与借鉴》,载于《月旦财经法杂志》2008年总第13卷,第43页。
    1参见梁育从:《加强资本弱化管理提高反避税能力——<特别纳税调整实施办法(试行)>之“资本弱化管理”》,载于《涉外税务》2009年第9期,第29页。
    1参见刘剑文:《<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条文精解与适用》,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第287页。
    1参见廖益新:《企业所得税法中有待研究完善的若干问题》,载于《税务研究》2007年第9期,第43页。
    1参见廖益新、邱冬梅:《利息或是股息——资本弱化规则适用引发的定性识别冲突问题》,载于《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4期,第62页。
    2陈红彦:《论双边税收协定中股息的界定规则》,载于曾华群主编:《国际经济新秩序与国际经济法新发展》,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第594页。
    1陈红彦:《论双边税收协定中股息的界定规则》,载于曾华群主编:《国际经济新秩序与国际经济法新发展》,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第594页。
    1参见廖益新、邱冬梅:《利息或是股息——资本弱化规则适用引发的定性识别冲突问题》,载于《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4期,第65页。
    [1]张守文:《财税法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2]刘剑文、熊伟:《财政税收法》,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
    [3]张守文:《税法原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4]丛中笑:《税法原理》,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5]刘剑文:《〈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条文精解与适用》,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
    [6]刘剑文:《税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7]梁淑红:《资本弱化研究》,经济管理出版社2011年版。
    [8]林德木:《美国联邦公司并购税收制度研究》,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
    [9]葛伟军:《公司资本制度和债权人保护的相关法律问题》,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
    [10]朱青:《国际税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11][日]金子宏:《日本税法》,战宪斌、郑林根等译,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12][美]维克多·瑟仁伊:《比较税法》,丁一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13][美]罗伊·罗哈吉:《国际税收基础》,林海宁、范文祥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14][英]亚当·斯密:《国富论》,郭大力、王亚南译,上海三联书店2009年版。
    [1]朱炎生:《资本弱化税制的国际比较与借鉴》,载于《月旦财经法杂志》2008年总第13卷。
    [2]丛中笑:《中国大陆资本弱化规则立法研究》,载于《月旦财经法杂志》2009年总第19卷。
    [3]任小平:《企业“资本弱化”与劳工权益的维护——兼释“工会在工资合约中的博弈行为”》,载于《探索》2009年第6期。
    [4]徐孟洲、叶姗:《特别纳税调整规则法理基础之探究》,载于《税务研究》2008年第2期。
    [5]徐阳光:《实质课税原则适用中的财产权保护》,载于《经济法学、劳动法学》2009年第1期。
    [6]柯格钟:《量能原则作为税法之基本原则》,载于《月旦法学杂志》2006年总第136卷。
    [7]刘道远:《关联交易本质论反思及其重塑》,载于《经济法学、劳动法学》2008年第3期。
    [8]时建中:《论关联企业的识别与债权人法律救济》,载于《政法论坛》2003年第5期。
    [9]荣建华:《防范资本弱化避税的法律规则探析》,载于《北方法学》2008年第2期。
    [10]深圳市资本弱化所得税政策课题组:《资本弱化企业所得税政策的国际经验与借鉴》,载于《涉外税务》2005年第12期。
    [11]赵德芳:《对资本弱化避税案例的思考》,载于《税务研究》2010年第1期。
    [12]曹洋:《资本弱化税制的国际比较与借鉴》,载于《涉外税务》2007年第5期。
    [13]李健:《部分国家应对资本弱化的税收举措》,载于《涉外税务》2002年第12期。
    [14]梁育从、刘晓佳:《我国资本弱化税制述评》,载于《涉外税务》2009年第7期。
    [15]冯淑萍:《中国大陆企业所得税法对反避税相关规范之立法评析》,载于《月旦财经法杂志》2009年总第19卷。
    [16]刘磊:《论资本弱化税制》,载于《涉外税务》2005年第10期。
    [17]安然、罗艳:《对“资本弱化”进行规制的思考》,载于《法学论坛》2006年第21卷第2期。
    [18]朱青:《〈企业所得税法〉“特别纳税调整”亮点解读》,载于《涉外税务》2008年第2期。
    [19]周金荣:《新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特别纳税调整”解析》,载于《中国税务》2008年第1期。
    [20]俞敏:《我国企业所得税法反避税安排及其实施评价》,载于《政治与法律》2009年第9期。
    [21]梁育从:《加强资本弱化管理提高反避税能力——〈特别纳税调整实施办法(试行)〉之“资本弱化管理”》,载于《涉外税务》2009年第9期。
    [22]廖烈龙、喻名鼎:《两岸现行企业所得税特别纳税调整规定之比较研究》,载于《月旦财经法杂志》2008年总第13卷。
    [23]熊晓青:《中国大陆企业所得税法反避税规定解析》,载于《月旦财经法杂志》2007年总第9卷。
    [24]廖益新、陈红彦:《论中国规制资本弱化税法的完善》,载于《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1期。
    [25]熊伟:《税收协定与中国〈企业所得税法〉——基于功能、内容与效力的比较》,载于《经济法学、劳动法学》2009年第12期。
    [26]廖益新、邱冬梅:《利息或是股息——资本弱化规则适用引发的定性识别冲突问题》,载于《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4期。
    [27]蔡朝安、洪瑞隆:《资本弱化税制之现状与立法展望》,载于《月旦财经法杂志》2009年总第19卷。
    [28]廖益新:《企业所得税法中有待研究完善的若干问题》,载于《税务研究》2007年第9期。
    [29]黎大有:《论实质课税原则在中国现实中的展开》,载于刘剑文主编:《财税法论丛》(第8卷),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
    [30]施正文:《论税法的比例原则》,载于刘隆亨主编:《当代财税法基础理论及热点问题》,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31]华秀兰:《资本弱化规制研究——以跨国融资为背景》,载于吴志攀主编《:经济法学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32]陈红彦:《论双边税收协定中股息的界定规则》,载于曾华群主编:《国际经济新秩序与国际经济法新发展》,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
    [33]林德木:《美国对跨国并购融资避税的管制措施及其借鉴意义》,载于曾华群主编:《国际经济新秩序与国际经济法新发展》,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