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教育激励在解决企业人才流失问题中的运用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在我国有资料显示:80年代年平均流失率为2.8%,90年代也只是3.3%,而近两年却上升到了17.9%。就有关国有企业的调查表明:国有企业的人才流失数约占企业职工人数的5%,约占企业人才数的40%;国有企业中青年科技人员的流失约占企业科技人员总数的30%;国有企业接收的大学毕业生,在两年中即流失60%左右;国有企业已流失的人才中,仅有29%是企业和本人双方愿意的,其余71%则是属于企业想留而个人执意离开。
    可见,越来越多的企业面临着人才流失的困境,这种人才的流失给企业带来了严重的损失。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给企业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同时也给理论界提出了一个新课题。文章在前言部分指出人是企业管理的主要方面,特别是作好人的精神方面的工作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因此文章正文部分首先回顾了企业人才流失过程的理论模型和激励理论并阐述了思想教育激励理论。随后,作者将思想教育激励理论运用于企业的人才流失问题中,从思想教育的角度对如何解决企业人才流失问题提出了一些看法,以供管理者参考。之后,结合知识经济时代的时代特征提出了要不断创新地运用思想教育激励解决人才流失问题。最后作者还列举了I公司的案例,旨在通过对它的分析进一步展示如何具体运用思想教育激励来解决人才流失问题。
    本文目的在于通过对员工满意度、流动意图等的研究找出当前人才流失现象的主要原因,并结合思想教育激励理论,对如何降低人才流失的现象做出了探讨,并对思想教育激励在解决人才流失中的运行机制作了详细分析,以期给予管理者一些启示,以便其更好的运用思想教育激励解决企业中的人才流失问题。
    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1)区别了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与现代思想政治教育;(2)在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了思想教育激励的基本理论及思想教育激励的运行机制;(3)在扩展的莫布雷模型基础上,提出了运用思想教育激励方式解决企业人才流失问题;(4)提出了知识经济条件下促进思想教育激励机制良好运行的新思路
Nowadays, more and more enterprises get in a trouble: employee turnover. It brings a lot of trouble to some enterprises. These enterprises and academe are all challenged by a question: how to resolve employ's turnover? First of all, this dissertation retrospects theory of employee turnover and motivation theory in management. Then, the ideological education motivation is put forward. What's more, some advice is gaven about how to revolve employee turnover from the aspect of the ideological education motivation. In addition, the author put forward the notion that the ideological education motivation should be applied creatively. Finally, the author lists a sample to show how to apply the theory.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dissertation is to research the reasons for employee turnover and resolve the problem from the angle of ideological education motivation. There is some creative in this paper:1)the author points out there is some difference in the traditional and modern ideological education;2)develop and satisfactory the ideological education motivation;3)apply the ideological education motivation to resolve the problem of employee turenover;4)points out some new idea to favor people applying the ideological education motivation to resolve the problem of employee turnover in knowledge period.
引文
(1)谢晋宇,王英等.企业员工流失.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1999年
    (2)黄莺莺.我国企业思想政治教育激励理论与实践研究.合肥:合肥工业大学. 2001年
    (3)范春林等.企业员工心理与行为管理.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1999年
    (4)康洁.论激励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赣南师范学院学报.1998年第5期
    (5)黎承品,胥宗勇.谈谈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方法.绵阳经济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第5期
    (6)李为民.国有企业如何留住人才——企业如何防止人才外流初探.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年第3期
    (7)邹学荣.21世纪——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展望.思想教育研究.2000年3期
    (8)李现曾,王凤英.思想政治教育与现时代三题.探索.2000年第2期
    (9)冯继康,徐青.论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创新.思想教育研究.2000年6期
    (10)樊绥平.国有企业人才流失问题探析.学海.2000 年第1期
    (11)张秋实.试论江泽民的思想政治教育观.党政干部论坛.2000年第12期
    (12)庞贝.人本管理.石油工业技术监督.2000年11期
    (13)胡天兵,吴国英. 知识经济与激励的创新. 南京经济学院学报. 2002年2期
    (14)仲崇英.浅析知识经济与企业管理中的感情激励.聊城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9年5期
    (15)阎达五,李勇. 知识经济条件下企业激励方式探讨.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1年第6期
    (16)蔡而迅. 知识经济与企业激励机制.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0年10期
    (17)王成喜,李二梅.关于当前人才流失的理性思考.中州学刊.2000年1期
    (18)刘纯.激励理论及其在企业中的运用.工业企业管理.2001年4期
    (19)黄文风.对“股票期权制”本质的再认识.劳动经济与劳动关系.2002年2期
    
    
    (20)吴云.西方激励理论.学习与探索.1996年
    (21)(美) 泰利.布拉格.理解和赞赏比金钱更重要. 现代企管.2000年
    (21)特木尔巴根. 运用马克思主义人学原理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内蒙古师大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6期
    (22)李胜萍.知识经济时代与创造性思维.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2002年1期
    (23)卓呈祥. 国有企业青年人才流失现象浅议. 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1年6期
    (24)郑永廷.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及其特点. 思想教育研究.2000年6期
    (25)李国刚.网络化对思想政治教育提出的新课题. 思想教育研究.2000年4期
    (26)0陈国跃.与思想政治教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00年2期
    (27)石义斌. 试论人学的兴起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理论探讨.2000年5期
    (28)韦吉锋. 论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原则和方法的辩证统一关系. 甘肃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2期
    (29)焦玉兰. 加强新时期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9月
    (30)谭保斌.思想政治教育活力在于创新.郴洲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3期
    (31)邓淑华,祝小宁,先幼果.邓小平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7年
    (32)李廉水. 基于知识经济的学习型企业构建.中国科技论坛.2002年4期
    (33)陈芳,吴文华. 加入WTO对中国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影响.2001年4期
    (34)阎进宏. 组织目标与个人目标的协调. 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01年3期
    (35)christion Grond. The impact of wage Increases on Job Satisfaction Emperical Evidence and theoretical implications. Noverber 2001
    (36)Timothy J.cuddihy. Incentive Compensation and Employee Motivation. April 1998
    (37)http://www.cof.net.cn
    
    
    (38) http://www.cfiin.com.cn
    (39) http://ceded.cei.gov.cn
    (40)http://cjol.com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