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进程中的国家文化安全问题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在全球化不断深入发展,国与国之间的相互联系不断加强的今天,国家安全的内容也随之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国家在强调其传统的军事安全、政治安全重要性的同时,信息安全、文化安全、金融安全等等也随之成为组成国家安全的重要内容。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使得西方国家以其强大的科技、经济等硬实力为后盾,凭借各种手段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实施文化侵略战略,中国的文化安全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应对这种挑战,已成为构建中国文化安全战略中必须思考和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正确认识和解决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中国的文化安全问题,对维护国家的整体安全战略和国家利益至关重要。
     威胁我国文化安全的因素是来自于多方面的,既有外在的国际因素如西方国家的文化霸权主义、自由主义思想的传播对中国意识形态的挑战等等,也有来自于我国国内的一些因素,如一些传统的封建思想的影响,自身对西方文化的“臣服”与“照搬”等等。内外因素的共同作用,使得我国在文化安全方面所面临的挑战日益的凸显出来,维护中国的文化安全在维护国家安全方面的重要性不断的增强。
     在全球化背景下维护中国的文化安全,除了建立相应的文化安全预警机制、大力推动我国文化产业的创新能力之外,还应当从根本上大力发展我国的经济,通过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来达到扩大我国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力。
With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globa lization and the relationship among thecountries increasingly strengthening, the security content of the country today hasmade great changes. When it put emphasis on the importance of the traditiona lmilitary security and politics security, mea nwhile, it also focuses on informationsecurity, culture security and fina nce security. As the cultural excha nge dramatica llygrows, western countries depending on their advanced science technology, andpowerful economy powerfulness have adopted the cultural aggression strategies toChina including ma ny other developing countries by all mea ns. Then the culturesecurity of China has been subject to unprecedentedly challenge. How to deal with thechallenges has become a crucia l item to construct the culture security strategy ofChina. To correctly recognize and resolve the culture security problem of China in theprocess of the globa lization is of great importance to defend the overa ll nationa linterest.
     The factors which threaten our nationa l culture security are both external andinternal. The external factors are from internationa l countries, for example,Hegemonism of the western countries and the spread of their Libera lism thought ,which poses the great challenges to Chinese ideology, etc. The internal factors includethe influence of the feudal ideology as well as the conception of "surrender" and"copy" to the western culture.With the influence of them, the challenges from culturesecurity of China has been increasingly prominent, and safeguarding the culturesecurity has become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in safeguarding the nationa l security.
     In the background of globa lization, to ma inta in the culture security of China isnot only to establish the correspondent culture safety warning mecha nism and promotethe innovation of culture industry, also should fundamenta lly devote major efforts todevelop China's economy, enhancing its comprehensive nationa l strength to expandour cultural influence in the world.
引文
[1]陆忠伟:《非传统安全论》,时事出版社,2003年版
    [2]倪世雄:《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第1版
    [3]胡惠林:《中国国家文化安全论》,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5]《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6]叶取源、王永章、陈听:《中国文化产业评论(第一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7]中央文化管理干部学院编:《中国文化如何应对WTO》,文化艺术出版社,2002年版
    [8]陈药泉、李景源:《新世纪文化走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版
    [9]朱炳元主编:《全球化与中国国家利益》,人民出版社,2004年6月第1版
    [10]赵鲁杰等:《美国全球霸权与中国命运》,北京:北京出版社,1999年版
    [11][英]戴维·赫尔德等著,杨雪冬等译:《全球大变革》,社科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
    [12][英]戴维·莫利、凯文·罗宾斯:《认同的空间全球媒介、电子世界景观与文化边界》,司艳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8月第1版
    [13][美]塞缪尔·亨廷顿著,周琪等译:《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新华出版社,1999年版
    [14]彼得·J·卡赞斯坦:《文化规范与国家安全:战后日本警察与自卫队》,李小华译,新华出版社,2002年版
    [15]亚历山大·温特:《国际政治的社会理论》,秦亚青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16]夏保成:《国家安全论》,长春出版社,1999年版
    [17]楚树龙:《国际关系基本理论》,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291页
    [18]祁述裕:《中国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报告》,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
    [19]张正焉:《WTO与中国文化产业政策》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1年版
    [20]孙晶:《文化霸权理论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
    [21]曹泽林:《国家文化安全论》,军事科学出版社,2006年9月北京第1版
    [22]段忠桥:《当代国外社会思潮》,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3]张象、黄若迟主编:《2O世纪世界文化》,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1]石中英:《论国家文化安全》,载《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3期
    [2]马振超:《维护文化安全:国家安全面临的现实性课题》,载《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2004年第6期
    [3]潘一禾:《“非传统”视野中的当代国家文化安全》,载《世界经济与政治》,2005年第2期
    [4]潘一禾:《当前国家体系中的文化安全问题》,载《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年第2期
    [5]焦艳丽、奚海燕:《当代中国的文化安全问题研究》,载《兰州学刊》,2004年第6期,总第141期
    [6]王平:《国家文化安全—全球化进程中的重大问题》,载《黑龙江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5年第2期
    [7]韩源:《全球化背景下维护我国文化安全的战略思考》,载《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4年第4期
    [8]朱传荣:《面向21世纪的中国文化安全战略》,载《江南社会学院学报》,1999年第1期
    [9]韩源:《中国国家文化安全形势评析》,载《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4年第4期
    [10]宋效峰:《文化全球化与中国的文化安全》,载《探索》,2005年第5期
    [11]于炳贵、郝良华:《文化帝国主义与国家文化安全》,载《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3年第3期
    [12]许文胜:《试析全球化背景下我国的文化安全》,载《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5年第2期
    [13]石中英:《学校教育与国家文化安全》,载《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年第11期
    [14]田志峰:《软权力竞争:全球化背景下国家的文化安全》,载《学术交流》,2003年第8期
    [15]张骥、齐长安:《网络时代中国文化安全面临的冲击与对策》,载((社会主义研究》,2001年第4期
    [16]胡惠林:《文化产业发展与国家文化安全—一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文化产业发展问题思考》,载《学术季刊》,2000年第2期
    [17]蒋旭东:《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中国文化安全战略论纲》,载《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02年第6期
    [18]张文忠:《全球化背景下的国家文化安全》,载《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2期
    [19]于炳贵、郝良华:《全球化进程中的国家文化安全》,载《哲学研究》,2002年第7期
    [20]林滨:《试论全球化与文化安全》,载《理论与现代化》,2004年第5期
    [21]刘跃进:《文化的先进性是国家文化安全的关键》,载《铁道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第1期
    [22]颜佳华:《关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文化安全问题的思考》,载((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2年第4期
    [23]吴满意、孙程芳、谢海蓉:《中国文化安全面临的挑战及其战略选择》,载《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双月刊),2004年第3期
    [24]赵刚:《全球化时代的“软权力”与文化安全策略)),载《国际论坛》,2004年第2期
    [25]张云筝:《论中国文化安全的主要矛盾》,载《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6期
    [26]胡惠林:《国家文化安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策论》,载《学术月刊》,2000年第2期
    [27]刘宽亮、岳澎:《关于文化安全问题的学理探索》,载《山西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04年第4期
    [28]刘跃进:《解析国家文化安全的基本内容》,载《北方论丛》,2004年第5期
    [29]俞睿:《加强先进文化建设是国家文化安全的关键》,载《山东社会科学》,2003年第2期
    [30]沈洪波:《经济全球化对国家的文化安全的影响》,载《山东经济》,2004年第4期
    [31]沈洪波:《文化全球化与中国国家文化安全》,载《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6期
    [32]勒利华:《冷战后文化安全问题缘何突起》,载《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第8期
    [33]韩海燕:《跨文化交际中的国家文化安全问题》,载《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2年第4期
    [34]逞维娜:《文化安全及其问题》,载《理论导刊》,2004年第5期
    [35]李志敏:《全球化对中国文化安全发展的影响及对策》,载《社会科学研究》,2001年第4期
    [36]郝良华:《论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国家文化安全与文化创新》,载《理论学刊》,2004年第10期
    [37]王深:《全球化趋势下的国家文化安全和爱国主义教育》,载《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4年第3期
    [38]李丽娜:《浅谈全球化条件下的中国文化安全》,载《甘肃理论学刊》,2002年第2期
    [39]沈洪波:《经济全球化与我国国家文化安全问题》,载《云南社会科学》,2004年第4期
    [40]李跃华:《全球化进程中文化的民族性与国家文化安全》,载《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3期
    [41]张合营:《论全球化的文化安全》,载《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第4期
    [42]胡惠林:《在积极的发展中保障中国的国家文化安全》,载《美术》,2003年第2期
    [43]孟素红:《数字图书馆与国家文化安全》,载《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第3期
    [44]周亦乔:《全球化与文化安全教育》,载《求索》,2004年第3期
    [45]于萍:《浅析加入WTO后我国的文化产业安全问题》,载《江南社会学院学报》,2002年第4期
    [46]胡联合:《论冷战结束后的国家文化安全》,载《现代国际关系》,2000年第2期
    [47]姜安:《世纪之交国际文化博弈与国家文化安全》,载《长白学刊》,2000年第2期
    [48]邢希娜:《信息网络化对中国文化安全的挑战与对策》,载《中共银川市委党校学报》2007年第4期
    [49]罗建荣:《我国的文化安全与文化应战》,载《延南大学学报》(社科版),2003年第4期
    [50]李志敏、冯江源:《全球化对中国文化安全发展的影响及对策》,载《科技进步与对策》,2001年第8期
    [51]沈启鹏:《“文化全球化”与中国文化安全》,载《南通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2期
    [52]谢金森:《新时期我国文化的理性思考》,载《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4年第2期
    [53]欣荣:《建立文化安全体系捍卫我国文化安全》,载《国际安全通讯》,2002年第3期
    [54]李金蓉:《全球化条件下的我国文化安全》,载《发展论坛》,2002年第4期
    [55]郑文静:《文化安全:21世纪的重大挑战》,载《理论探索》,2005年第5期
    [56]伍业兵:《中国加入WTO后文化安全问题思考》,载《理论月刊》,2003年第3期
    [57]别道玉:《加入WTO与我国的文化安全问题》,载《荆州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第6期
    [58]王公龙:《文化主权与文化安全》,载《探索与争鸣》,2001年第9期
    [59]高永强:《对经济全球化下中国文化安全的思考》,载《理论学习与探索》,2002年第6期
    [60]孙景峰:《经济全球化对全球文化的影响—兼论中国文化发展战略》,载《思想战线》,2002年第3期
    ①陆忠伟:《非传统安全论》,时事出版社,2003年版,第327页。
    ①曹泽林:《国家文化安全论》,军事科学出版社2006年9月北京第1版,第10页。
    ①刘宽亮,岳澎:《关于文化安全问题的学理探索》,载《山西师大学报2》004,(4)第34页。
    ②胡惠林《论20世纪中国国家文化安全问题的形成与演变》,载《社会科学》20,06(11)第15页。
    ③赵海英,刘艳芳:《全球化语境下的文化安全与国家利益》,载《河北学刊2》006,(5)第48页。
    ①胡惠林:《在积极的发展中保障中国的国家文化安全——再论国家文化安全》,载《文艺报》,2002(10)第10页。
    ②潘一禾:《当前国家体系中的文化安全问题》,载《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2)第42页。
    ③沈洪波:《全球化进程中的国家文化安全问题研究》.2005(47)。
    ④韩源:《国家文化安全引论》,载《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8(6)第22页。
    ⑤李金蓉:《全球化条件下的我国文化安全》,载《发展论坛》,2002(4)第54页。
    ①石中英:《论国家文化安全》,载《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第68页。
    ②潘一禾:《“非传统”视野中的当代国家文化安全》,载《世界经济与政治》20,05(2)第34页。
    ①韩源:《全球化背景下维护我国文化安全的战略思考》,载《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2究00》4年,第4期第75页。
    ①E.Rothschild,“Whatis Security”,Daedalus: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acade my of the arts and science,vol.124,no.3,summer 1995,p.61。
    ②《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1994年版,第6页。
    ③A·wolfs,discordandcol laboration: essayon international politics,Johns Hopkins Press,Baltimoer,1962,P·150。
    ④夏保成:《国家安全论》,长春出版社,1999年版,第3页。
    ①楚树龙:《国际关系基本理论》,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291页。
    ②Robert.J.Art,“ADefensible Defense:American’s Grand Strategy after the ColdWar”,International Security,Vol.15.No4(Spring 1995);P.7。
    ③苏勇点校:《易经》,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42页。
    ④参见张象、黄若迟主编:《2O世纪世界文化》,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l页。
    ①彼得·J·卡赞斯坦:《文化规范与国家安:全战后日本警察与自卫队》,李小华译,北:新京华出版社,2002年版,第3页。
    ②亚历山大·温特:《国际政治的社会理论》,秦亚青译,上:上海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50页。
    ①途维娜:《文化安全及其问题》,载《世界经济与政治》,2004(5)第63页。
    ②张骥、齐长安:《网络时代中国文化安全面临的冲击与对策》,载《社会主义研究》,2001年(4)第59页。
    ③周亦乔:《全球化时代与文化安全教育》,载《求索》,2004(3)第48页。
    ①刘跃进:《解析国家文化安全的基本内容》,载《北方论丛》,2004年(5)第88—91页。
    ①刘跃进:《解析国家文化安全的基本内容》,载《北方论丛》,2004年(5)第88—91页。
    ①李英:《当代国家安全观的演变—兼论中国普遍安全观的确立》,理论界,2003年(2)第64页。
    ②Walt·Stephen“The Renaissance of Security studies,”International Study Quarterly, NorthTexas University,35:2,PP,211一239。
    ①帕尔梅委员会:《共同安全》,转引自苏长和:《从国家安全到世界安全》,载《欧洲》,1997年第1期第47页。
    ②黄明哲等:《梦想与尘世—二十世纪美国文化》,东方出版社,1999年版,第235—236页。
    ③萨缪尔·亨廷顿著,周琪等译:《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新华出版社20,02年版,第29页。
    ①萨缪尔·亨廷顿著,周琪等译:《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新华出版2社00,2年版,第8页。
    ②潘小娟、张辰龙著:《当代西方政治学新词典》,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361页。
    ①段忠桥:《当代国外社会思潮》,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57页。
    ①孙晶:《文化霸权理论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183页。
    ①[美]塞缪尔·亨廷顿著,周琪等译:《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新华出版社,1999年版,第350一360页。
    ②蒋旭东:《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中国文化安全战略论纲》,载《哈尔滨市委党校学2报00》2(,6)第45页。
    ③胡召音、姜杰:《文化全球化背景下中西价值观念的冲突与融合》,载《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2》004,(6)第33页。
    ①张正焉:《WTO与中国文化产业政策》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1年版,第243页。
    ①于萍:《浅析加入WTO后我国的文化产业安全问题》,载《江南社会学院学报》,2002(4)第34页。
    ②罗建荣:《我国的文化安全与文化应战》,载《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第76页。
    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20,06年1月12日。
    ②《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经济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4页。
    ③孔玉芳:《宣传思想工作概论》,河南:河南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62页。
    ①孔玉芳:《宣传思想工作概论》,河南:河南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64页。
    ①祁述裕:《中国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报告》,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44页。
    ①李忠杰:《论建设和谐文化》,“光明日报”2006年10月9日第9版。
    ②邓伟志:《建设和谐文化要处理好几个关系》,“光明日报”2006年7月7日第6版。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0页。
    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45页。
    ②《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45页。
    ③《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45页。
    ④《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45页。
    ①张文忠:《全球化背景下的国家文化安全》,载《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第56页。
    ②转引自王缉思:《高处不胜寒》,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284页。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